环保设施改造设计与特点

环保设施改造设计与特点

一、一烧环保设施改造设计及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吕玉艳[1](2020)在《A钢铁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高达33.3Gt并有逐年上升趋势,大气中平均的二氧化碳浓度接近404ppm,与工业化之前相比,到2017年人为引起的气候变暖几乎增加了 1摄氏度,酸雨、雾霾、pm2.5等问题也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因此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国家也相继出台了各种环保政策。钢铁行业既是国民经济支柱,又是高污染行业,面对产能过剩以及对环境造成了恶劣影响等问题,工信部指出钢铁企业必须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然而,环境成本与其他成本不同,继续沿用过去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将不能正确核算企业环境成本,不利于企业管理层对产品成本的定价,也不利于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因此钢铁企业必须刻不容缓地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环境成本核算体系,正确核算环境成本,淘汰高污染低效益的产品,实现钢铁企业整体绩效最优化。基于以上的研究背景,本论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委托责任理论、外部成本内部化理论、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社会总成本理论为基础,对A钢铁企业进行系统研究。首先通过分析A钢铁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现状,发现A钢铁企业存在环境成本确认不完全、计量不准确、分配不合理、会计处理不科学、报告不充分等问题。然后对A钢铁企业环境成本核算进行优化:第一,环境成本的确认不仅要包括内部环境成本也要包括难以量化的外部环境成本。第二,将环境成本分为环境预防成本、环境运行成本、环境补偿成本。第三,在以货币计量为主的情况下加入物理和化学等其他计量单位,并增加恢复费用法对外部环境成本进行计量。第四,引入作业成本法对A钢铁企业环境成本进行分配。第五,增设环境成本为一级会计科目。第六,环境成本报告不仅要反映当期与上期的环境成本数据,而且还需体现环境收益。第七,为了确保环境成本核算体系有效实施,必须制定环境成本核算应用指南,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质,增强企业环保意识,利用智能化技术,提高信息化水平。本文将环境成本核算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通过案例研究,形成了一套适合钢铁行业的环境成本核算体系,使得产品成本定价更精准,环境成本分配更合理,而且更能帮助企业分析和控制环境成本,降低污染物排放,有效提高A钢铁企业整体效益,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许瑶瑶[2](2020)在《作业成本法下H水泥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创造了许多“中国奇迹”,但粗放的发展方式导致我国暴露出大量的生态环境问题,在资源和环境方面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十九大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战略,最严《环保法》的出台、《环保税》的成功落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提出都表明国家正不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水泥生产企业作为高污染、高能耗的代表,其若想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增大环境保护的投入,这必然会导致其环境支出的大幅增加,如何科学合理的进行环境成本核算,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有效的环境成本信息成为水泥企业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基于上述背景,为促进水泥企业有效进行环境成本核算,本文将作业成本法与产品生命周期法相结合,采用案例研究法和实地调研法,以华中地区具有代表性的H水泥生产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以全生命周期为基础的作业成本法在H水泥公司环境成本核算里的具体应用问题。笔者基于深入的调查,整合并汇总了H水泥公司的生产状况、环境成本构成及其核算情况,找到该公司目前实施的环境成本核算系统具有诸多不足之处,比如并没有构建独立的环境成本账户、环境成本确认不全面、计量方式单一、分配过于笼统、信息披露不充分等问题,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引入作业成本法进行核算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接着运用作业成本法从环境成本的确认、计量、分配、报告四个方面为H水泥企业构建了一套新的环境成本核算体系,按产品生命周期对H水泥公司环境成本展开深入剖析,将环境成本依据动因分配到应负担的产品成本中,重新计算了三大主要产品的环境成本,并对新的环境成本核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最后为了保证新的核算体系顺利开展,指出了 H水泥公司执行新的环境成本核算面对的问题,基于此有针对性的制定行之有效的应对举措。通过研究发现作业成本法下的环境成本核算使H水泥企业环境成本更加全面真实、产品成本信息更加合理,有利于找出重点作业和主要污染产品加以治理和改进,有利于了解各阶段环境成本加以控制,很好的解决了H水泥企业目前环境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以期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喻耀坚[3](2019)在《基于全生命周期与改进AHP法的绿色墙材企业评价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伴随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消耗了大量的建筑材料,其中墙材使用量约占建筑材料的70%。与此同时,墙材企业生产仍然存在生产方式粗放、资源利用率较低、环境影响较大等问题。目前,国内外针对墙材企业的绿色度评价指标还不明确、评价方法研究也相对较少。对此,研究采用全生命周期理论和层次分析法对墙材企业绿色度展开评价,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验证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论文通过实地调研浙江省各地区、各层次、各类别的墙材企业,按先进程度对各类别企业的生产现状和绿色生产举措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各类别墙材企业在绿色生产方面存在的优劣。研究结果表明:加气类墙材企业是绿色度水平较高的墙材企业,而混凝土类墙材企业绿色度水平则相对较低,各类别墙材企业均存在不足之处。(2)论文根据已有的绿色度评价理论及计算方法,选取全生命周期理论作为绿色度评价的理论依据,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作为权重计算方法,结合各类墙材企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用于浙江省墙材行业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与其对应的评价细则及权重。研究结果表明:将厂区环境与管理、原材料、企业生产、环保措施、产品使用作为一级指标能较为全面地反映墙材企业的绿色度水平,其中企业生产和环保措施是评价体系中较为重要的两个指标。论文采用的改进层次法分析法具有同时统筹个体意见及群体意见的优点,该方法算得的指标权重更为客观。(3)论文采用建立的《绿色墙材企业评价体系》对企业进行实例评价,并与其他评价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以验证本评价体系的科学性,最后引入财务净现值等经济学概念对绿色度较高的墙材企业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及社会效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当前的各类评价体系,研究建立的《绿色墙材企业评价体系》能广泛适用于评价各层次的墙材企业,其评价结果相对客观;墙材企业加大在绿色生产方面的投入,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论文采用的全生命周期理论与改进层次分析法,可为其他工业企业的绿色度评价指标选取及权重计算方法提供参考,建立的《绿色墙材企业评价体系》既可为行业管理者选取绿色墙材企业增添理论依据,又可帮助企业发现其短板,助力转型升级。

喻松[4](2019)在《水城炼铁厂职业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及防范对策研究》文中指出世界工业化的进程表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社会所面临的职业卫生与安全问题也日趋严峻。例如各行业职业病种类的增加,这就迫切需要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加强职业卫生保护,以保障人们的安全与健康。本文选定水城钢铁(集团)炼铁厂(以下简称“水城钢铁炼铁厂”),根据炼铁厂职业危害的特点,采用现场调查法和检测检验法对可能涉及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在满负荷生产状况下,按照国家有关规范和相关标准要求,检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物理因素、粉尘、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等职业危害因素。由于短时间内的检测数据存在较大的波动性,在此引入灰色系统理论为这种具有不确定信息的系统提供了从关联分析到模型建立控制的理论和方法。本文在阐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职业卫生发展史的基础上,明确了职业卫生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通过对职业卫生的评价方法和相关公共管理学理论的论述和总结,结合水城钢铁炼铁厂的基本情况、职业卫生的现状,对生产工艺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明确首要职业危害因素,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对水城钢铁炼铁厂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关联度排列掌握事物的主要特征,找出控制职业危害因素的关键工作地点,以便集中人力、物力重点对其采取整治优化措施,促进职业健康安全系统迅速而有效的发展,也为下一步的职业卫生管理提供判断依据,同时较为高效的解决炼铁厂的职业危害问题,有重点有目的地实施改进措施,为企业节约大量成本与资源,为更好地开展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预防工作提供依据。

于磊[5](2019)在《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基于近代十行业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工业遗产的科技价值是工业遗产区别于其他文化遗产的特殊之处,也是工业遗产重要的核心价值。工业遗产的保护绕不开对不同行业工业遗产的分类研究,不同工业行业的历史发展、工业科技与工业流程、与之对应的有价值的物证实物都不同。科技价值是工业遗产的一项重要价值,但目前国内对其的分析和探讨不足,缺乏分门别类的研究,相关的技术史,尤其是系统的技术史与工业考古学研究匮乏,丧失了对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的重要基础,导致了工业遗产保护的主次与依据不明晰,保护往往本末倒置,拆除了最具有价值的物证载体,遗产完整性保护的层级与范畴也同样不明晰。本文基于科技价值的视角,以近代十个行业为例,研究与探讨工业遗产的分行业评价与保护。文章首先系统深入研究了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工业遗产的价值评价标准与体系,尤其是英国,其制定了目前世界上工业遗产价值评价与保护最详细的文件,研究发现英国对工业遗产价值评定导则会细分深入到不同行业工业遗址与建筑物的探讨中,并十分重视各行业工业技术史与工业流程的研究。本文以国外为对比参照,重点研究国内自身的问题,以科技价值为切入点,基于科技价值与完整性的视角,以近代的采煤业、钢铁冶炼业、船舶修造业、棉纺织业、棉印染业、丝绸业、毛纺织业、麻纺织业、水泥业与硫酸工业十个行业为例,分门别类的研究了各工业行业的近代发展历程、有价值的遗存现状、近代工业技术与设备、近代工业流程与对应的物证实物、各门类工业遗产关键技术物证、各门类工业遗产完整性保护的层级与范畴等,基于工业史与技术史的研究,分行业具体阐释不同行业科技价值认知与评价的关注点,分行业分析不同行业工业遗产保护中的关键物证实物,包括了各行业在评价与保护中的核心实物物证、辅助生产的相关配套物证、以及与完整性相关的工业产业链等。这些结论与成果可为工业遗产的评价与保护、保护规划的制定,以及遗存的再利用等提供理论支撑与参考。

杨承华[6](2015)在《一体式微细粉尘凝并器工业试验研究》文中认为工业烟尘的排放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一个主要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对烟气中粉尘的排放要求不断提高,如今许多领域要求烟尘的排放浓度小于30mg/Nm3,甚至更低。电除尘器具有除尘效率高、能耗低、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在除尘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微细粉尘粒径小,难以充分荷电,所以常规电除尘器对其捕集效率较低,因此如何提高对微细粉尘的捕集效率已成为静电除尘领域的研究热点。静电凝并技术对控制微细粉尘的排放效果显着,且工艺简单可靠、运行成本低、受场地制约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传统的电凝并器荷电区与凝并区分离,性能发挥及现场适应性有限。本文通过对粉尘荷电与凝并机理的研究,以荷电凝并一体化为思路,对传统电凝并器的电场结构、供电方式、气流分布等进行了优化,并经过前期模拟试验,开发出一体式微细粉尘凝并器。一体式凝并器采用开孔率为34%的开孔板作为接地极板;采用SG20双角钢芒刺线作为正、负电极的放电线,同极距360mm,电晕线线间距100mm;采用高频供电;在荷电凝并区后以V型导流板形成流动凝并,进一步提高粉尘的凝并效果。结合宝钢炼铁厂烧结机头除尘系统现状及提效改造需求,课题组联合宝钢炼铁厂、研究院在宝钢一烧机头除尘系统上开展了一体式微细粉尘凝并器工业试验。首先对实施方案的流场及强度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显示:烟气在凝并器内气流分布均匀,一体式凝并器的系统阻力为177Pa,凝并器壳体所受最大应力为215MPa,壳体最大变形量为11mm,均满足现场要求,在电除尘器前的水平大烟道上增设一体式电凝并器的方案是可行的。随后进行了工程实施,于2014年5月24日顺利完工并通烟气一次性投运成功。最后对烟气工况,凝并器的阻力和漏风率、运行可靠性、凝并性能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结果显示:烧结烟气的粉尘浓度在600mg/m3~1 000mg/m3的范围内变化,波动较大;凝并器的阻力为190.5pa,漏风率为0.33%,均低于设计要求,对烧结生产无不良影响;与电凝并器停运相比,当电凝并器正负电压均为50kV时,电除尘器对PM10的去除率提高51.1%,对PM2.5的去除率提高48.1%,对PM1的去除率提高88.3%,电凝并器能够显着提高电除尘器对微细粉尘的去除率。

李鹏梅[7](2012)在《我国工业生态化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的日益突出,产业生态化已成为各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和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产业生态化理论研究与实践也成为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产业生态化理论进行了探讨与研究,形成了以生态隐喻为基础的“产业共生”、“产业代谢”、“产业生态系统”等重要理论,并出现了以生态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的实践方式。但是,产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并不完全相同,二者在运行机理上存在差别,突出表现在产业系统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运行的,经济性是其最重要的特征,而这一特点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并不存在。缺乏对生态化理论经济学基础的研究,是导致产业生态化理论与实践难以有机融合的重要原因。同时,当前有关产业生态化路径的演绎,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一是生态产业园区建设,二是区域副产品交换网络。这些路径的灵感主要还是来源于“生态隐喻”的启发,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流动方式与利用方式。少量从经济学角度进行的产业生态化路径研究,也都只提出了方向性的结论,操作性不强,使用的分析工具大多围绕生命周期评价、物质流分析、物质减量化、面向环境的设计等生态学分析工具,缺乏使用经济学工具的分析。针对产业生态化理论与实践存在的问题,本论文从产业经济学的视角切入,采用产业链理论作为分析工具,找出不同产业生态化转型的关键环节和主要驱动因素,勾勒出一幅清晰的产业生态化路径图。研究的创新点主要包括:第一,理论应用的创新——应用经济学理论解释了产业共生理论中废弃物交换发生的原理,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产业生态化经济学理论基础不足的缺陷。产业共生理论是产业生态学的核心理论之一,也是“生态隐喻”的突出的表现。一直以来,产业共生理论都是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的,缺乏经济学理论基础。本论文以废弃物资源化为切入点,引入复合产出、废弃物交换追加成本等重要概念,从企业的视角出发,运用厂商均衡理论,分析在市场机制下,价格、成本等要素是如何影响企业个体是否选择通过市场机制来处理废弃物的,出售废弃物对企业的生产决策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解释了生产类企业在市场上交换废弃物遵循的基本经济规律;从经济学角度阐述了“产业共生”的基本原理;着重讨论了废弃物交换追加成本与市场结构这两个重要因素对废弃物市场交换的影响。第二,研究视角的创新——跳出“生态隐喻”的局限,从产业经济学的视角切入,弥补产业生态化理论缺乏从产业自身规律进行研究的不足目前有关产业生态化理论的研究多是从“生态隐喻”的角度展开的。总体来说,共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模拟生态系统中的物质代谢方式;二是构建产业生态链;三是借鉴生态学中的研究方法。正是由于“生态隐喻”给予人们很多的灵感,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力,导致对从产业自身角度来研究生态化的关注不够。本研究从产业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尊重产业发展的自身规律,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产业生态化的内涵与特征、产业结构与产业生态化、产业组织与产业生态化之间的关系。这一视角选择的重要意义体现在跳出了“生态隐喻”的局限,从产业经济学理论切入,将经济规律与生态规律有机联系起来,弥补当前产业生态化理论缺乏从产业自身规律进行研究的不足。第三,分析路径的创新——以产业链作为分析工具,演绎产业生态化从“点”到“线”再到“面”的路径选择不同产业生态化转型的关键环节与主要驱动力是不同的,并且是动态变化的。以产业链作为分析工具,围绕“点→线→面”这一主线,识别不同产业生态化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点”指的是重点企业或者重点项目,特别是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和龙头项目,企业是产业生态化实践的最终实践者,重点企业的生态化转型意义重大;“线”指的是生态产业链的构建,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通过产业链分析,锁定具体产业生态化转型的关键环节与主要驱动力,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产业链生态化的思路;“面”指的是产业与产业之间的融合,生态产业网络的构建,表现在实践上就是产业生态化在区域层次上如何集聚发展。通过上述“点”、“线”、“面”的分析,就可以勾勒出具体产业生态化转型的清晰的路线图。其新意主要表现在:一是为产业生态化提供了一个系统的研究思路,并为产业生态化从理论走向实践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二是以产业链作为分析工具,打破以往以生态学分析工具为主,缺乏使用经济学分析工具的局面,有望丰富产业生态化理论研究的方法论。第四,实践应用的创新——提出代表性产业的生态化路径选择模式沿用本文的分析思路与工具,选取代表性产业进行实证分析,主要研究两类产业,一类是传统产业,另一类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来说,生态化过程主要是转型与升级,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来说,产业生态化路径重点是如何培育与发展。传统产业方面,选取三大产业为代表:(1)建材类的水泥行业,提出水泥行业技术改造与协调处理废弃物的生态化路径;(2)制造业类的汽车行业,提出汽车行业技术、能源改造与再制造三管齐下的生态化转型路径;(3)高新技术类的电子信息产业,提出电子信息产业“两化融合”促进整个产业体生态化转型升级与电子废弃物资源化为重点的产业生态化路径。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选择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的环保产业为代表,提出环保产业重点领域,主要包括水处理领域、固体废物处理领域、大气污染治理领域与噪声治理领域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培育与发展路径。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在于:在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大背景下,在既要保增长又要转方式的目标导向下,从尊重产业自身发展规律的视角提出不同于发达国家的我国产业生态化实践模式,相较于以往多数以区域为视角的研究,其成果更具体,更有针对性,操作性更强,有利于“产业生态化”理论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隆飞亮,罗文平[8](2010)在《湘钢原料场一次料场改造及生产》文中研究表明从工艺、设备、自动控制和环保四个方面介绍了湘钢一次料场改造工程的设计特点及投产后的生产运行情况。该料场改造竣工后,快速实现了达产及稳定运行。

杨静,韩成斌[9](2010)在《烧结生产废水的综合利用改造》文中认为对烧结厂球团车间和二烧车间水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新建独立运作的净环水系统,改造旧浊环水系统,合理规整并利用旧设备设施,实现了烧结生产废水零外排,提高了水的循环利用率和使用率,取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薛文坦[10](2010)在《攀钢炼铁厂新360m2烧结机项目可行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前国内外新建360m2烧结机技术趋于完善,就国内外在新360m2烧结机工程项目已有部分探讨和研究,从资料来看,可行性研究技术评价多,但可行性研究经济合理性评价分析很少。因此,建立一套新建360m2烧结机项目可行性研究经济合理性评价体系迫在眉睫。本文正是试着找到一种适合新建360m2烧结机项目的科学的可行性研究经济分析方法,目的是降低企业成本,使项目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文中首先介绍了相关基本理论。在基本理论中明确了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定义、特点;更进一步明确了项目可行性研究经济分析评价的定义、内容、方法、判断及指标。其次,对新建360m2烧结机项目背景、立项、实施内容、技术的必要性、工艺及设计特点进行了介绍;体现了项目管理的整体管理、范围管理、费用管理、风险管理等知识领域。新建360m2烧结机项目是攀钢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实现集团公司总体发展战略所必须的。再次,在论文的研究分析过程中,重点研究经济分析的创效性,以新建360m2烧结机项目为案例,运用项目经济分析评价的基本理论,采取效益比较分析法、经济静态(非折现)和动态(折现)评价法、敏感性分析法、投资估算法、净现值法以及创新考虑环保经济效益评价分析法和关联效应评价分析法对新项目评价分析的影响,对攀钢炼铁厂新建360m2烧结机项目进行全面经济评价分析。总结应用于新建360m2烧结机项目的经济分析评价方法体系,以加强项目评价分析工作,检查验证新建360m2烧结机项目的成功程度,提高项目的管理水平。该项目在淘汰现有落后烧结系统的基础上,建设大型烧结设施,有利于加快改善现有烧结系统存在的环保问题,促进攀钢厂区的优化调整,在采取可研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后,各项污染物可达标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符合地方环保部门核定的总量控制要求。能够获得国家环保局的环评批复。最后,由于经济评价分析各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都还在探索之中,全面有效的做出新建360m2烧结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中经济合理性评价分析能够避免盲目建设和资源、资金浪费,优化现有的方案最终达到企业、社会、环境的和谐经济最优发展。对完善新建360m2烧结机项目可行性评价分析体系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同时也为项目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在经济效益管理上提供借鉴价值。

二、一烧环保设施改造设计及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烧环保设施改造设计及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A钢铁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图
        1.3.4 研究创新
2 环境成本核算相关理论和基本内容
    2.1 环境成本核算相关理论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2 外部成本内部化理论
        2.1.3 社会责任会计理论
        2.1.4 社会总成本理论
        2.1.5 受托责任理论
    2.2 环境成本核算的基本内容
        2.2.1 环境成本的概念
        2.2.2 环境成本的分类
        2.2.3 环境成本的确认与计量
        2.2.4 环境成本的确认
        2.2.5 环境成本的计量
        2.2.6 环境成本的分配
        2.2.7 环境成本的报告
3 A钢铁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现状
    3.1 钢铁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3.1.1 A钢铁企业概况
        3.1.2 A钢铁企业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
        3.1.3 生产流程
    3.2 企业环境成本确认现状
    3.3 企业环境成本计量现状
        3.3.1 环境保护设备的购置成本
        3.3.2 环保设备运行维护成本
        3.3.3 环境保护税
        3.3.4 废弃物处理成本
        3.3.5 环境监测费用
        3.3.6 政府环保补助递延收益摊销
        3.3.7 其他与环境相关的费用
    3.4 企业环境成本的分配现状
    3.5 企业环境成本的会计处理现状
    3.6 企业现行环境成本报告现状
4 A钢铁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4.1 环境成本确认不完全
    4.2 环境成本计量不准确
    4.3 环境成本缺乏科学有效的分类
    4.4 环境成本分配不合理
    4.5 环境成本会计处理不合理
    4.6 环境成本信息报告不充分
    4.7 企业管理者未树立正确的环境成本效益观
5 对A钢铁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改进和优化
    5.1 环境成本的确认
    5.2 环境成本的分类
    5.3 环境成本的计量
        5.3.1 环境成本的计量单位
        5.3.2 环境成本的计量方法
    5.4 环境成本的分配
    5.5 环境成本的会计处理
    5.6 环境成本的报告
6 企业环境成本核算有效运行的保障措施
    6.1 完善环境法律法规,制定环境成本核算应用指南
    6.2 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质,加强内部控制
    6.3 利用智能化技术,提高信息化水平
        6.3.1 加强环境成本核算部门与ERP系统相结合
        6.3.2 充分利用ABC技术对环境成本进行核算
    6.4 增强企业管理者与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
7 结论
    7.1 论文结论
    7.2 论文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作业成本法下H水泥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1.3.1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1.3.2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1.3.3 国内外文献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环境成本的概念与内涵
        2.1.2 作业成本法的概念与内涵
    2.2 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外部成本内部化理论
        2.2.3 环境价值理论
    2.3 环境成本的分类及核算方法
        2.3.1 环境成本的分类
        2.3.2 环境成本的核算方法
    2.4 作业成本法核算原理和步骤
3 H水泥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现状
    3.1 H水泥企业简介
    3.2 H水泥企业基本生产情况
        3.2.1 生产流程
        3.2.2 废弃物排放情况
        3.2.3 资源耗费情况
    3.3 H水泥企业环境成本构成
    3.4 H水泥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现状
        3.4.1 环境成本确认、计量现状
        3.4.2 环境成本分配现状
        3.4.3 环境成本报告及披露现状
4 H水泥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作业成本法适用性分析
    4.1 H水泥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4.1.1 环境成本确认不全面
        4.1.2 未建立单独的环境成本账户
        4.1.3 环境成本计量方式单一
        4.1.4 环境成本分配过于笼统
        4.1.5 环境成本信息披露不充分
    4.2 H水泥企业引入作业成本法核算环境成本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4.2.1 必要性
        4.2.2 可行性
5 作业成本法下H水泥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5.1 H水泥企业环境成本的确认
        5.1.1 确认程序
        5.1.2 确认结果
    5.2 H水泥企业环境成本的科目设置
    5.3 H水泥企业环境成本的计量
        5.3.1 内部环境成本的计量方法
        5.3.2 外部环境成本的计量方法
        5.3.3 计量结果
    5.4 划分H水泥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成本
    5.5 H水泥企业环境成本的分配
        5.5.1 确认环境作业
        5.5.2 建立环境作业成本库、识别作业动因
        5.5.3 计算环境成本动因分配率
        5.5.4 确认产品环境资源耗费明细
        5.5.5 计算各产品环境成本
    5.6 H水泥企业环境成本报告
    5.7 作业成本法下H水泥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体系应用结果分析
        5.7.1 使环境成本更加全面真实
        5.7.2 使产品成本信息更加合理
        5.7.3 有利于找出重点作业加以治理
        5.7.4 有利于找出主要污染产品加以改进
        5.7.5 有利于了解各阶段环境成本加以控制
6 H水泥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下环境成本核算的阻碍与对策
    6.1 H水泥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下环境成本核算的阻碍
        6.1.1 企业传统成本观念根深蒂固
        6.1.2 对数据的精细化要求变高
        6.1.3 碳排放量的测算具有不准确性
        6.1.4 对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变高
        6.1.5 各个作业中心协调配合难度大
    6.2 H水泥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下环境成本核算的对策
        6.2.1 转变思维模式,树立正确的成本效益观
        6.2.2 加大技术革新,构建大数据管理平台
        6.2.3 以物联网为支撑,架构碳排放在线监测系统
        6.2.4 加大培训力度,引进业财融合的新型财务人才
        6.2.5 提高企业管理层的重视,发动全员参与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基于全生命周期与改进AHP法的绿色墙材企业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绿色度评价研究理论与计算方法
    2.1 绿色度评价研究相关理论
        2.1.1 碳排放交易理论
        2.1.2 循环经济理论
        2.1.3 全生命周期理论
        2.1.4 评价理论的选择
    2.2 绿色度评价研究计算方法
        2.2.1 主成分分析法
        2.2.2 德尔菲法
        2.2.3 层次分析法
        2.2.4 评价方法的选择
    2.3 基于全生命周期与改进层次分析法的评价研究
        2.3.1 全生命周期评价的基本思路及步骤
        2.3.2 改进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及步骤
    2.4 小结
第三章 墙材企业调查分析
    3.1 行业基本情况分析
    3.2 调研问卷及企业选取
        3.2.1 问卷设计依据
        3.2.2 问卷主要内容
        3.2.3 样本企业选取
    3.3 调研结果分析
        3.3.1 加气类墙材企业调研结果分析
        3.3.2 烧结类墙材企业调研结果分析
        3.3.3 混凝土类墙材企业调研结果分析
        3.3.4 板材类墙材企业调研结果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绿色墙材企业评价体系建立
    4.1 加气类墙材企业评价指标选取与评价细则
        4.1.1 加气类墙材企业评价体系指标选取
        4.1.2 加气类墙材企业评价细则
    4.2 加气类墙材企业评价体系权重计算
        4.2.1 初始权重计算
        4.2.2 专家权重计算
        4.2.3 修正前后权重对比分析
    4.3 其他类墙材企业评价体系建立
        4.3.1 烧结类墙材企业评价体系建立
        4.3.2 混凝土类墙材企业评价体系建立
        4.3.3 板材类墙材企业评价体系建立
    4.4 小结
第五章 绿色墙材企业评价实例
    5.1 调研企业概况
    5.2 企业评价与结果分析
        5.2.1 企业评价
        5.2.2 评价结果分析
    5.3 绿色墙材企业效益分析
        5.3.1 绿色墙材企业经济效益分析
        5.3.2 绿色墙材企业社会效益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 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学位论文数据集

(4)水城炼铁厂职业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及防范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职业卫生的发展历史
        1.2.2 国内外职业卫生研究现状
        1.2.3 职业卫生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水城钢铁炼铁厂生产概况
    2.1 企业概况
        2.1.1 总平面布置
        2.1.2 炼铁厂地理位置及交通情况
        2.1.3 工作制度及岗位定员
    2.2 企业职业卫生的工业工程分析
        2.2.1 设备布局
        2.2.2 企业生产运行情况
        2.2.3 生产工艺流程
    2.3 本章小结
3 水城钢铁炼铁厂职业卫生危害因素辨识与评价
    3.1 职业危害因素辨识
    3.2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3.3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
        3.3.1 检测方法的确定
        3.3.2 职业卫生标准及职业接触限值
        3.3.3 职业危害因素浓(强)度计算
        3.3.4 检测时间及气象条件
        3.3.5 作业人员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情况
        3.3.6 采样方法及采样点或对象确定
    3.4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3.4.1 生产性粉尘浓度接触水平与评价
        3.4.2 生产性毒物浓度接触水平与评价
        3.4.3 毒物联合作用接触水平与评价
        3.4.4 生产性噪声强度职业接触水平与评价
    3.5 检测结果与原因分析
        3.5.1 检测结果
        3.5.2 职业危害因素浓度超标原因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职业危害因素研究
    4.1 引言
    4.2 主要职业危害因素的确定
    4.3 灰色关联分析
        4.3.1 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思想
        4.3.2 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特征
    4.4 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的建立
    4.5 灰色关联分析在炼铁厂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中的应用
    4.6 本章小结
5 炼铁厂职业病危害防范对策
    5.1 加强粉尘防护培训教育
    5.2 规范防护用品使用流程
    5.3 加强粉尘检测管理
    5.4 提高防尘设备效率
    5.5 设置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
    5.6 强化职业健康体检
        5.6.1 入职前健康检查管理
        5.6.2 入职中定期健康检查管理
        5.6.3 离岗离职健康检查管理
    5.7 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
    5.8 噪声防护
    5.9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基于近代十行业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的界定与研究视角
        1.2.1 研究对象的界定
        1.2.1.1 时间范畴的界定
        1.2.1.1.1 时间的界定
        1.2.1.1.2 范畴的界定
        1.2.1.2 十个行业的选取
        1.2.1.2.1 工业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性
        1.2.1.2.2 现存遗留所占比例的较高性
        1.2.2 研究视角
        1.2.2.1 科技价值的视角
        1.2.2.2 完整性的视角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方法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5.1 国外研究现状
        1.5.1.1 从文化遗产到工业遗产的保护
        1.5.1.2 国外工业遗产保护起源及发展
        1.5.1.3 国外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理论研究
        1.5.1.3.1 英国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理论研究
        1.5.1.3.2 美国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理论研究
        1.5.1.3.3 加拿大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理论研究
        1.5.1.3.4 日本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理论研究
        1.5.2 国内研究现状
        1.5.2.1 近代中国工业史与技术史的研究
        1.5.2.2 国内工业遗产保护的起源及发展
        1.5.2.3 国内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理论研究
        1.5.2.3.1 工业遗产价值评价指标与构成研究
        1.5.2.3.2 工业遗产价值评价方法与体系研究
        1.5.2.4《中国工业遗产价值评价导则(试行)》的建立
        1.5.3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6 关于工业遗产完整性的思考与近代动力设备的发展
        1.6.1 对于工业遗产完整性的思考
        1.6.2 近代动力设备的发展历程
    1.7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1.8 技术路线与关键技术说明
    1.9 未尽事宜
第2章 近代重工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2.1 近代采煤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2.1.1 近代采煤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2.1.1.1 近代采煤业的年代分期与发展历程
        2.1.1.2 历史重要性突出的近代采煤业工业遗产
        2.1.1.3 小结
        2.1.2 近代采煤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2.1.2.1 近代采煤的完整工艺流程
        2.1.2.2 近代采煤工业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2.1.2.2.1 开拓系统工艺技术与关键物证
        2.1.2.2.2 采煤系统工艺技术与关键物证
        2.1.2.2.3 矿井提升与运输及其关键物证
        2.1.2.2.4 矿井通风与排水及其关键物证
        2.1.2.2.5 煤的洗选与炼焦及其关键物证
        2.1.2.2.6 煤矿的动力系统及其关键物证
        2.1.2.2.7 露天采矿与矿井照明
        2.1.2.3 小结
        2.1.3 采煤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2.1.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2.1.3.2 采煤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2.1.3.2.1 萍乡安源煤矿工业建筑群
        2.1.3.2.2 本溪湖煤矿工业建筑群
    2.2 近代钢铁冶炼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2.2.1 近代钢铁冶炼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2.2.1.1 近代钢铁冶炼业的年代分期与发展历程
        2.2.1.2 历史重要性突出的近代钢铁冶炼业工业遗产
        2.2.1.3 小结
        2.2.2 近代钢铁冶炼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2.2.2.1 近代钢铁冶炼的完整工艺流程
        2.2.2.2 近代炼铁工艺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2.2.2.3 近代炼钢工艺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2.2.2.4 近代钢铁加工工艺与关键技术物证
        2.2.2.5 小结
        2.2.3 钢铁冶炼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2.2.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2.2.3.2 钢铁冶炼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2.2.3.2.1 鞍山钢铁有限公司工业建筑群
        2.2.3.2.2 本溪湖钢铁工业建筑群
    2.3 近代船舶修造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2.3.1 近代船舶修造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2.3.1.1 近代船舶修造业的年代分期与发展历程
        2.3.1.2 历史重要性突出的近代船舶修造业工业遗产
        2.3.1.3 小结
        2.3.2 近代船舶修造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2.3.2.1 近代船舶修造的完整工艺流程
        2.3.2.2 近代船舶修造工艺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2.3.2.2.1 近代船舶修造工业技术
        2.3.2.2.2 船舶修造关键技术物证
        2.3.2.3 小结
        2.3.3 船舶修造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2.3.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2.3.3.2 船舶修造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2.3.3.2.1 福建马尾船政工业建筑群
        2.3.3.2.2 天津市船厂(原大沽造船厂)工业建筑群
第3章 近代轻工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一)
    3.1 近代棉纺织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3.1.1 近代棉纺织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3.1.1.1 近代棉纺织业的年代分期与发展历程
        3.1.1.2 历史重要性突出的近代棉纺织业工业遗产
        3.1.1.3 小结
        3.1.2 近代棉纺织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3.1.2.1 近代棉纺织的完整工艺流程
        3.1.2.1.1 棉纺工艺
        3.1.2.1.2 棉织工艺
        3.1.2.2 近代棉纺织工艺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3.1.2.2.1 近代棉纺机具
        3.1.2.2.2 近代棉织机具
        3.1.2.2.3 近代纺织动力设备
        3.1.2.2.4 近代棉纺织厂房建筑与构筑物
        3.1.2.3 小结
        3.1.3 棉纺织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3.1.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3.1.3.2 棉纺织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3.1.3.2.1 中纺公司天津第一纺织分厂
        3.1.3.2.2 石家庄大兴纺织染厂工业建筑群
        3.1.3.2.3 西安大华纱厂工业建筑群
    3.2 近代棉印染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3.2.1 近代棉印染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3.2.2 近代棉印染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3.2.2.1 近代棉印染的完整工艺流程
        3.2.2.2 近代棉印染工艺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3.2.2.3 小结
        3.2.3 棉印染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3.2.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3.2.3.2 棉印染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3.2.3.2.1 中纺公司上海第三印染厂
        3.2.3.2.2 中纺公司上海第四印染厂
第4章 近代轻工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二)
    4.1 近代丝绸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4.1.1 近代丝绸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4.1.1.1 近代动力机器缫丝的年代分期与发展历程
        4.1.1.2 近代动力机器丝织的年代分期与发展历程
        4.1.1.3 近代动力机器丝绸印染的年代分期与发展历程
        4.1.1.4 历史重要性突出的近代丝绸业工业遗产
        4.1.1.5 小结
        4.1.2 近代丝绸业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4.1.2.1 近代缫丝、丝织与丝绸印染的完整工艺流程
        4.1.2.1.1 近代缫丝工艺
        4.1.2.1.2 近代丝织工艺
        4.1.2.1.3 丝绸印染工艺
        4.1.2.2 近代丝绸业的关键技术物证
        4.1.2.2.1 近代缫丝机具
        4.1.2.2.2 近代丝织机具
        4.1.2.2.3 近代丝织物染整机具与动力设备
        4.1.2.2.4 近代丝绸厂房建筑与构筑物
        4.1.2.3 小结
        4.1.3 丝绸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4.1.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4.1.3.2 丝绸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4.1.3.2.1 上海第一丝厂
    4.2 近代毛纺织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4.2.1 近代毛纺织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4.2.1.1 近代毛纺织业的年代分期与发展历程
        4.2.1.2 历史重要性突出的近代毛纺织业工业遗产
        4.2.1.3 小结
        4.2.2 近代毛纺织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4.2.2.1 近代毛纺织的完整工艺流程
        4.2.2.1.1 毛纺工艺
        4.2.2.1.2 毛织工艺
        4.2.2.1.3 毛织物整理工艺
        4.2.2.2 近代毛纺织工艺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4.2.2.2.1 近代毛纺、毛织机具
        4.2.2.2.2 近代毛整理机具与动力设备
        4.2.2.2.3 近代毛纺织厂房建筑与构筑物
        4.2.2.3 小结
        4.2.3 毛纺织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4.2.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4.2.3.2 毛纺织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4.2.3.2.1 中纺公司上海第二毛纺织厂
        4.2.3.2.2 中纺公司上海第三毛纺织厂
    4.3 近代麻纺织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4.3.1 近代麻纺织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4.3.2 近代麻纺织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4.3.2.1 近代麻纺织的完整工艺流程
        4.3.2.2 近代麻纺织工艺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4.3.2.3 小结
        4.3.3 麻纺织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4.3.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4.3.3.2 麻纺织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4.3.3.2.1 中纺公司上海第二制麻厂
第5章 近代化工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5.1 近代水泥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5.1.1 近代水泥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5.1.2 近代水泥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5.1.2.1 近代水泥制造的完整工艺流程
        5.1.2.2 近代水泥工业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5.1.2.3 小结
        5.1.3 水泥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5.1.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5.1.3.2 水泥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5.1.3.2.1 川沙水泥厂
    5.2 近代硫酸业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5.2.1 近代硫酸业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5.2.2 近代硫酸工业技术与设备研究
        5.2.2.1 近代硫酸制造的完整工艺流程
        5.2.2.1.1 二氧化硫的制取
        5.2.2.1.2 近代铅室法制酸工艺
        5.2.2.1.3 近代接触法制酸工艺
        5.2.2.2 近代硫酸工业技术与关键技术物证
        5.2.2.3 小结
        5.2.3 硫酸业产业链、厂区或生产线的完整性分析
        5.2.3.1 科技价值角度的完整性分析
        5.2.3.2 硫酸业价值评价典型案例分析
        5.2.3.2.1 梧州硫酸厂
第6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中国工业遗产价值评价导则(试行)》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6)一体式微细粉尘凝并器工业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除尘技术现状
        1.2.1 电除尘技术现状
        1.2.2 袋式除尘技术现状
        1.2.3 新型除尘技术
    1.3 电凝并技术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同极性荷电粉尘在电场中的凝并
        1.3.2 异极性荷电粉尘在电场中的凝并
        1.3.3 荷电粉尘脉冲电场中的凝并
        1.3.4 关于电凝并的其他研究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本文的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微细粉尘的荷电与凝并机理研究
    2.1 粉尘荷电机理研究
        2.1.1 粉尘的电场荷电
        2.1.2 粉尘的扩散荷电
        2.1.3 电场荷电与扩散荷电的综合作用
    2.2 荷电粉尘的凝并机理研究
        2.2.1 布朗凝并
        2.2.2 库伦凝并
        2.2.3 气溶胶粒子的极化效应
    2.3 本章小结
3 一体式微细粉尘凝并器前期开发
    3.1 常规电凝并器的缺点
    3.2 一体式微细粉尘凝并器原理
    3.3 前期研究
    3.4 本章小结
4 一体式微细粉尘凝并器工业试验
    4.1 工业试验背景
    4.2 方案及可行性研究
        4.2.1 宝钢一烧机头微细粉尘凝并器方案
        4.2.2 电凝并器流场数值分析
        4.2.3 电凝并器强度数值分析
    4.3 工程实施
    4.4 现场试验研究
        4.4.1 试验装置
        4.4.2 烟气工况测试
        4.4.3 电凝并器运行特性分析
        4.4.4 电凝并器对微细粉尘的捕集提效性能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我国工业生态化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论文的选题背景
        1.1.1 工业的粗放发展与资源能源和环境约束矛盾突出
        1.1.2 我国重化工业趋势不降反升
        1.1.3 工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第二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1 工业化
        1.2.2 传统工业化与生态危机
        1.2.3 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不恰当的产业活动
        1.2.4 产业生态化是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三节 前期相关研究与实践述评
        1.3.1 以产业生态化内涵、案例、实践描述和理论发展演化为主要内容的描述性研究
        1.3.2 有关产业生态化的规范研究
        1.3.3 模型研究
        1.3.4 有关产业生态化的定量分析
        1.3.5 有关认识论的讨论
        1.3.6 有关产业生态化路径的研究
    第四节 论文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1.4.1 研究思路与框架建构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产业生态化内涵解析及路径演绎基础理论
    第一节 产业生态化的内涵及特征
        2.1.1 产业生态化的内涵与外延
        2.1.2 产业生态化的特征
    第二节 基于生态效率的产业生态化理论解析
        2.2.1 生态效率的内涵与原则
        2.2.2 从生态效率的角度解析产业生态化
    第三节 产业结构与产业生态化
        2.3.1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3.2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产业生态化
    第四节 产业组织与产业生态化
        2.4.1 产业集群与产业生态化
        2.4.2 考虑环境因素的 SCP 范式
    第五节 产业生态化路径演绎的理论基础
        2.5.1 循环经济理论
        2.5.2 产业经济学
        2.5.3 产业链理论
        2.5.4 产业集聚理论
第三章 产业共生理论的经济学解释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文献回顾
        3.2.1 废弃物资源化的实质是市场机制下企业间的资源交换行为
        3.2.2 废弃物资源化的根本动力是经济利益
        3.2.3 厂商均衡理论
    第三节 重要概念及假设前提
        3.3.1 重要概念
        3.3.2 基本考虑与假设
    第四节 基于企业视角的废弃物资源化原理分析
        3.4.1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且不存在废弃物交换追加成本与废弃物处置成本
        3.4.2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存在废弃物交换追加成本但不存在废弃物处置成本
        3.4.3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废弃物交换追加成本与废弃物处置成本都存在
        3.4.4 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不存在废弃物交换追加成本与废弃物处置成本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工业企业生态化转型路径研究
    第一节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意义重大
    第二节 企业生态化理论的前期研究
    第三节 企业生态化转型内涵与障碍
        4.3.1 生态化企业内涵
        4.3.2 企业生态化转型的障碍
    第四节 企业生态化转型路径
        4.4.1 现状评估
        4.4.2 生态化转型计划制定
        4.4.3 生态化转型计划实施
        4.4.4 维持与持续改进
        4.4.5 企业生态化转型路径图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传统工业生态化转型路径
    第一节 水泥行业:技术改造与协同处理实现生态化发展
        5.1.1 水泥行业生态化转型的紧迫性
        5.1.2 我国水泥行业发展现状
        5.1.3 水泥行业生态化路径分析
        小结
    第二节 汽车产业:技术创新与再制造是生态化转型的关键
        5.2.1 汽车产业生态化转型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5.2.2 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5.2.3 汽车行业产业链分析
        5.2.4 汽车产业生态化路径
        小结
    第三节 电子信息产业:生态设计与电子废弃物资源化是生态转型重点
        5.3.1 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化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5.3.2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5.3.3 电子信息产业链分析
        5.3.4 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化路径
        小结
第六章 我国环保产业培育与发展路径
    第一节 环保产业内涵分析
        6.1.1 环保产业的内涵与分类
        6.1.2 环保产业的特征
    第二节 国内外环保产业发展经验比较
        6.2.1 国外环保产业发展状况
        6.2.2 国内环保产业发展状况
        6.2.3 国内外环保产业状况对比分析
        6.2.4 国外环保产业发展经验借鉴
    第三节 环保产业重点领域市场前景分析
        6.3.1 环保产业市场前景分析
        6.3.2 水处理领域市场前景
        6.3.3 固体废物处理领域市场前景
        6.3.4 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市场前景
        6.3.5 噪声污染防治领域市场前景
    第四节 环保产业重点领域产业链分析
        6.4.1 水处理领域产业链分析
        6.4.2 固体废物处理领域产业链分析
        6.4.3 大气污染防治领域产业链分析
        6.4.4 噪声污染防治领域分析
    第五节 我国培育与发展环保产业的思路、重点与措施
        6.5.1 发展思路
        6.5.2 培育重点
        6.5.3 对策措施
第七章 产业生态化与区域产业集聚
    第一节 基于产业链视角的产业集聚类型
        7.1.1 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产业集聚
        7.1.2 基于产业链视角的产业集聚分类
    第二节 产业生态与产业集聚
        7.2.1 产业集聚的负外部性
        7.2.2 产业生态与产业集聚
        7.2.3 生态化产业集聚的动力机制
    第三节 产业生态化集聚的实践——生态工业园区
        7.3.1 生态工业园区的内涵
        7.3.2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实践
        7.3.3 生态工业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我国产业生态化集聚路径
        7.4.1 产业集群生态化转型的目标定位
        7.4.2 产业集群物质流模式分析
        7.4.3 路径之一: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产业集聚发展与产业共生体系培育并举
        7.4.4 路径之二:引入第三方治理,实现动脉产业与静脉产业的区域协调互动
    小结
第八章 我国工业发展概况与生态化实践
    第一节 “十一五”中国工业发展概况
        8.1.1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引领中国经济增长
        8.1.2 重化工业比重继续提高,产业结构稳步调整
    第二节 “十一五”中国工业资源能源消费和利用情况
        8.2.1 工业能源消费情况
        8.2.2 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有所优化
        8.2.3 工业能源总体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第三节 我国产业调整的政策措施
        8.3.1 2000 年-2010 年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措施
        8.3.2 2000-2010 年产业组织调整主要措施
    第四节 “十一五”期间我国工业生态化转型升级的经验
        8.4.1 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产业生态化的重要手段
        8.4.2 技术进步成为推动我国工业生态化转型的主要力量
        8.4.3 政府引导是现实产业生态化转型的有力保证
        8.4.4 国家财政投入有效带动企业生态化转型的积极性
        8.4.5 相关法律政策的完善是生态化转型的重要保障
第九章 结论、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节 基本结论
    第二节 论文创新点
    第三节 不足之处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烧结生产废水的综合利用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存在的问题
    2.1 球团水系统
    2.2 二烧水系统
3 系统改造
    1) 新建球团净环水处理系统
    2) 新建二烧净环水处理系统
    3) 改造二烧浊环水处理系统
4 效益分析
    4.1 经济效益
    4.2 环境效益

(10)攀钢炼铁厂新360m2烧结机项目可行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项目背景
    1.2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框架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与框架
第二章 可行性研究之经济分析
    2.1 项目可行性研究
    2.2 经济分析相关理论
        2.2.1 投资项目经济可行性分析的步骤和内容
        2.2.2 投资项目经济可行性分析的一般方法
        2.2.3 判断指标
        2.2.4 在考虑时间因素情况下的评价指标
        2.2.5 与分析投资项目经济可行性有关的其他经济分析
第三章 攀钢新建 360m~2烧结机项目技术必要性
    3.1 烧结现状及主要问题
        3.1.1 环境现状
        3.1.2 产能需求现状
        3.1.3 主要问题
    3.2 在原有基础上实施改造所面临的困难
    3.3 国内烧结技术进步
        3.3.1 我国烧结技术的发展势态
        3.3.2 国内同规格的烧结机达产情况
    3.4 国家钢铁产业对烧结行业技术改造的政策
第四章 工艺及设计特点
    4.1 主要工艺流程
        4.1.1 含铁原料、燃料、熔剂的接受与贮存
        4.1.2 配料
        4.1.3 混合与制粒
        4.1.4 铺底与布料
        4.1.5 点火与烧结
        4.1.6 主抽风系统
        4.1.7 烧结矿的破碎及冷却
        4.1.8 烧结矿的整粒
        4.1.9 成品烧结矿取样及检验
        4.1.10 烧结矿的运输
        4.1.11 高炉返矿运输系统
        4.1.12 料熔剂外围运输系统
        4.1.13 余热利用
    4.2 关于烧结机利用系数、作业率及主抽风机参数的选取
        4.2.1 烧结机利用系数及作业率
        4.2.2 主抽风机参数
    4.3 主要污染源、污染物及污染控制措施
        4.3.1 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4.3.2 工艺上采取的污染控制技术措施
        4.3.3 废(烟)气、废水、噪声及固体废物的污染治理措施
    4.4 采用的新工艺、新技术
    4.5 过程检测及控制
        4.5.1 设计范围
        4.5.2 装备水平及控制方式
    4.6 利用老系统的能力校核
        4.6.1 G504 及G504 复线皮带机运输能力的校核
        4.6.2 6 配-1、-2 皮带机运输能力校核
        4.6.3 燃料破碎系统能力校核
    4.7 规模及指标
        4.7.1 工厂规模
        4.7.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五章 攀钢新建 360m~2烧结机经济分析
    5.1 工程经济分析
        5.1.1 工程经济编制依据与说明
        5.1.2 投资组成及估算价值
    5.2 技术经济分析
        5.2.1 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5.2.2 项目估算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5.2.3 职工定员及劳动生产率
        5.2.4 单位成品烧结矿制造成本测算及分析
        5.2.5 经济效益测算及评价
        5.2.6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3 经济效益评价
        5.3.1 成本经济效益评价
        5.3.2 环保经济效益评价
        5.3.3 关联效应评价
    5.4 综合评价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四、一烧环保设施改造设计及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 [1]A钢铁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研究[D]. 吕玉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2)
  • [2]作业成本法下H水泥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研究[D]. 许瑶瑶.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2)
  • [3]基于全生命周期与改进AHP法的绿色墙材企业评价研究[D]. 喻耀坚. 浙江工业大学, 2019(02)
  • [4]水城炼铁厂职业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及防范对策研究[D]. 喻松.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5]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评价与保护研究 ——基于近代十行业分析[D]. 于磊. 天津大学, 2019(06)
  • [6]一体式微细粉尘凝并器工业试验研究[D]. 杨承华. 西安理工大学, 2015(01)
  • [7]我国工业生态化路径研究[D]. 李鹏梅. 南开大学, 2012(07)
  • [8]湘钢原料场一次料场改造及生产[J]. 隆飞亮,罗文平. 烧结球团, 2010(06)
  • [9]烧结生产废水的综合利用改造[J]. 杨静,韩成斌. 冶金动力, 2010(05)
  • [10]攀钢炼铁厂新360m2烧结机项目可行性分析[D]. 薛文坦. 电子科技大学, 2010(04)

标签:;  ;  ;  ;  ;  

环保设施改造设计与特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