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缘细胞的发生及生物学作用

根缘细胞的发生及生物学作用

一、根缘细胞的发生和生物学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罗石磊[1](2020)在《硫化氢对镉胁迫下黄瓜幼苗根尖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硫化氢(H2S)作为近些年来继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碳(CO)后被发现的第三种气体信号分子,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关注。大量研究证明H2S能调节植物生理功能,包括启动种子萌发、介导根系器官发生、气孔运动、促进光合作用、调节衰老和产量等。同时H2S参与植物逆境胁迫响应,包括温度胁迫、盐胁迫、低氧、重金属胁迫和干旱胁迫等。本试验通过研究H2S对镉(Cd)诱导黄瓜幼苗根尖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影响,结合作物表型、细胞生理及分子水平的检测,说明H2S对Cd诱导的细胞死亡起到负向调控,为H2S抵御重金属胁迫提供理论参考。主要结果如下:1.黄瓜幼苗的根长和鲜重随着Cd(50、100、200和300μM)浓度的升高显着下降,当浓度为200μM时,根长为对照的一半。同时幼苗根系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的含量也随着Cd浓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当用200μM CdCl2处理48 h后,根系过氧化氢(H2O2)和超氧阴离子(O2·-)的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显着升高。随着ROS的积累,黄瓜幼苗根尖细胞死亡也随胁迫时间的延长显着增多。说明Cd抑制根的伸长是受到根尖细胞死亡的影响。2.通过不同浓度的硫氢化钠(NaHS)预处理发现,H2S缓解Cd胁迫呈现浓度依赖效应,随着H2S浓度的增大,根长和鲜重先升高后降低,浓度为100μM时效果最佳。Cd胁迫诱导内源H2S含量的显着升高,而NaHS预处理下内源H2S含量显着高于其他处理。H2S能显着降低由Cd引起的ROS积累和膜脂过氧化,同时激活抗氧化系统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根系活力。Evans blue染色结果也表明H2S能减少Cd诱导的根尖细胞死亡。qRT-PCR检测表明H2S通过上调HSP70的表达来增强根系对Cd的抗性,下调ATG8f的表达减少Cd引起的细胞自噬。说明H2S能够通过减少氧化损伤和细胞死亡来抑制Cd胁迫对黄瓜幼苗的毒害。3.Cd胁迫降低了AsA的含量,显着提高了DHA和GSSG的含量,破坏了氧化还原平衡。H2S显着提高Cd胁迫下AsA和GSH的含量,降低DHA和GSSG的积累。Cd诱导GR、DHAR和MDHAR活性显着升高,NaHS预处理后GR、DHAR和MDHAR活性高于Cd单独处理,而且H2S促进了GR、DHAR和MDHAR基因的表达,增强细胞的还原能力,减少氧化损伤。4.通过DAPI染色和caspase-3-like活性的测定,发现Cd能引起细胞程序性死亡(PCD),而H2S能减少DAPI的荧光和caspase-3-like的活性,抑制这一过程的发生。同时Cd胁迫导致线粒体细胞色素c(Cyt c)的释放和线粒体膜转换孔(MPTP)的开放,而H2S提高了Cyt c/a的比值,减少了MPTP的吸光值,抑制了Cyt c释放到胞质中引发PCD的下游反应。5.Cd胁迫下,线粒体Ca2+-ATPase、H+-ATPase和Mg2+-ATPase的活性显着降低,MPTP开放,MPTP相关基因CsVDAC和CsANT表达上调,导致Cyt c和Ca2+释放到细胞质中,诱导线粒体H2O2的积累和激活caspase-3-like的活性,最终发生PCD。H2S负向调控这一过程,减少Ca2+的释放和线粒体H2O2的升高,下调CsVDAC和CsANT基因的表达,维持线粒体ATP酶活性和生理功能,而内源H2S清除剂HT能逆转这一过程,加剧PCD的发生。

徐军[2](2020)在《香豆素对一年生黑麦草生理特性及根系微生态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为阐明香豆素的化感抑草机理,本试验通过盆栽法测定了不同浓度香豆素在处理20 d后对一年生黑麦草株高、根长、生物量、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激素(IAA和ABA)含量及叶绿素荧光的影响,并选取200 mg/kg浓度分析了香豆素对一年生黑麦草根际土细菌群落和根系代谢产物的影响,以期为香豆素类化合物化感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及其生物农药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香豆素对一年生黑麦草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化感综合效应结果显示100 mg/kg浓度对黑麦草影响较小,且对地上部和地下部抑制作用相同(-0.04)。而200mg/kg浓度下,黑麦草株高、根长和生物量极显着降低(P<0.01);地上部MDA含量、POD活性、CAT活性和ABA含量极显着升高(P<0.01);S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显着升高(P<0.05)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着降低(P<0.05)。地下部MDA及ABA含量极显着升高(P<0.01);POD活性、CAT活性和IAA含量极显着降低(P<0.01);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着降低(P<0.05)。由此可见,200 mg/kg浓度下,香豆素可通过改变抗氧酶活性、调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内源激素含量抑制一年生黑麦草的生长,且对地下部化感抑制作用(-0.48)强于地上部(-0.13)。2.100 mg/kg浓度对一年生黑麦草光合系统影响较轻而200 mg/kg浓度香豆素处理下,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极显着降低(P<0.01);OJIP荧光瞬态曲线明显下降,天线色素发生结构改变或降解。JIP检验结果表明,200mg/kg浓度香豆素处理下,叶片初始荧光和最大荧光值下降,PI量子产率及效率下降而比能量通量升高,PIABS和PItotal值极显着下降(P<0.01)。慢速荧光参数结果显示,200 mg/kg浓度香豆素处理下,Fv/Fm、Y(Ⅱ)和ETR值降极显着降低(P<0.01),光化学猝灭参数(qP和qL)、Y(NPQ)和Y(NO)显着升高(P<0.05)。200 mg/kg浓度香豆素对一年生黑麦草光合系统造成了不可逆的损伤。3.200 mg/kg浓度香豆素对一年生黑麦草根际土细菌群落多样性无明显影响,但对其丰度有显着影响。香豆素化感胁迫下,根际土可通过增加有益菌群如Pseudomonadaceae等的相对丰度度抵御化感胁迫,但某些致病菌如致病特有菌属Aquicella在化感胁迫下大量繁殖,这也可能是加剧一年生黑麦草生物量锐减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代谢组学结果显示,200 mg/kg香豆素处理共产生351种差异代谢物质,其中284种代谢物质含量显着高于CK组只有67种物质含量显着低于CK组(P<0.05),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于戊糖磷酸途径、碳代谢、花青素合成、吖啶酮生物碱的生物合成、酪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异喹啉生物碱生物合成、苯丙烷生物合成、黄酮生物合成、谷胱甘肽代谢等20个代谢通路上。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与根系代谢物质相关分析揭示了部分细菌群落和代谢产物有极大的相关性,丰度改变打破了根际微生态系统的平衡,间接调控了根系代谢产物,其具体作用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陶茸[3](2019)在《香豆素、咖啡酸对紫花苜蓿及轮作作物幼根形态和结构的影响及其生理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苜蓿(Medicago sativa L.)作为优质多年生豆科牧草,具有一次种植、多年收获、产草量高、营养丰富、适口性好等特点,是优质蛋白质饲料的重要来源。但由于苜蓿自毒作用,种植过苜蓿的土壤很难重茬种植。目前紫花苜蓿主要自毒物质香豆素、咖啡酸对自身的自毒作用及主要轮作作物小麦、玉米的他感作用机理鲜见报道,尤其是对紫花苜蓿、小麦和玉米幼根解剖结构、根系内源激素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未见系统报道。本研究采用培养皿培养方法,对受试紫花苜蓿、小麦和玉米种子进行外源香豆素、咖啡酸分别单个物质添加和混合物质添加试验,比较研究对3种作物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幼苗主根长、苗高、根尖生长、根缘细胞活性、根冠果胶甲基酶(PME)和化感综合效应指数等指标的影响。采用营养液沙培法,进行浓度梯度为0,0.5,5,50,500 mg·L-1的外源香豆素、咖啡酸分别单种物质添加和混合物质添加试验,运用石蜡切片技术和根系扫描系统,比较研究外源添加物对苜蓿、小麦和玉米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等根系形态指标与根粗、皮层厚度、中柱直径及发育、导管数量及面积等解剖结构变化特征,采用HPLC法检测和分析了3种作物幼苗根系ABA,GA3,IAA,ZT的含量动态及效应特征。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定量分析香豆素、咖啡酸对紫花苜蓿、小麦及玉米幼苗根系中ABA含量和ABA合成关键酶NCED、ZEP和BG的基因表达调控规律,并探索作物种类、ABA含量及合成关键酶基因三者间的关系。获得如下主要研究结果。1.香豆素、咖啡酸及香豆素+咖啡酸混合物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化感抑制效应由强至弱依次为香豆素>混合物>咖啡酸,对玉米抑制作用则表现为混合物>香豆素,咖啡酸呈他感促进作用。随添加物浓度的增加,小麦和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受抑强度增强,但同浓度同种类添加对小麦的抑制程度强于玉米。2.咖啡酸和香豆素+咖啡酸混合物均以50 mg·L-1为正效应和负效应的分界点,香豆素以5 mg·L-1为正效应和负效应的分界点,随外源添加物浓度的升高对苜蓿根伸长的促进效应逐渐减弱。5 mg·L-1的香豆素和咖啡酸显着促进玉米根的伸长生长,500 mg·L-1的香豆素和香豆素+咖啡酸混合物对小麦和玉米根伸长量均呈现明显的抑制效应,且香豆素+咖啡酸混合物的抑制作用强于香豆素。紫花苜蓿根缘细胞抵御香豆素、咖啡酸和香豆素+咖啡酸混合物胁迫的浓度阈值分别是5mg·L-1,500mg·L-1,50mg·L-1;小麦和玉米根缘细胞抵御香豆素和香豆素+咖啡酸混合物胁迫的浓度阈值分别是500 mg·L-1,50 mg·L-1和50 mg·L-1,500 mg·L-1。3.0.5 mg·L-1的香豆素+咖啡酸混合物处理对苜蓿幼根皮层、中柱、导管等解剖结构的发育呈现显着的促进作用,且增强了单体香豆素和咖啡酸的促进作用(P<0.05)。500mg·L-1添加物对苜蓿幼根系形态构建的自毒抑制综合效应由强至弱依次为:香豆素>混合物>咖啡酸。对小麦和玉米幼苗的化感作用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在低浓度处理时,对小麦的化感促进作用由强至弱依次为咖啡酸>香豆素+咖啡酸混合物>香豆素,咖啡酸对玉米的促进作用最强,高浓度处理时对小麦的化感抑制作用由强至弱依次为香豆素+咖啡酸混合物>香豆素>咖啡酸,混合物对玉米的抑制最用最强。与小麦相比,高浓度处理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三种外源添加物对玉米根系形态建成的化感综合抑制作用弱于小麦。4.咖啡酸对三种作物根系内源激素IAA,ZT,GA3合成的抑制作用最弱,对激素ABA的促进作用在阈值(50 mg·L-1)范围内也最弱。激素ABA对苜蓿、小麦和玉米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主效内源激素。根系激素IAA和ZT的变化趋势在玉米幼苗根系中基本一致,各激素比值间均呈现极显着性正相关。6.香豆素+咖啡酸混合物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刺激了紫花苜蓿ABA合成途径中关键酶NCED、ZEP和BG的相对表达量,使紫花苜蓿根中ABA含量上升,提升紫花苜蓿抵抗香豆素和咖啡酸的自毒作用。NCED和ZEP在苜蓿中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小麦和玉米,但BG在苜蓿中的相对表达量低于小麦和玉米。NCED和ZEP的相对表达量与ABA含量的线性相关性在苜蓿和小麦中呈相似的正相关,ZEP相对表达量和ABA含量在玉米中呈极显着线性正相关(P<0.01)。外源添加物对苜蓿ABA含量及相关合成基因表达的影响最明显,玉米最弱。在ABA合成过程中,香豆素作用下基因NCED起主要作用,咖啡酸和混合物作用下均是基因NCED和ZEP共同发挥正向促进作用。

陶茸,尹国丽,师尚礼[4](2018)在《香豆素和咖啡酸对紫花苜蓿根尖和根缘细胞发育的影响》文中指出采用培养皿培养法研究了香豆素、咖啡酸及其混合物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根尖生长、根缘细胞活性和根冠果胶甲基酶的影响。结果表明:香豆素和咖啡酸对苜蓿根系伸长生长、根缘细胞活性有明显的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效应,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抑制效应显着增强,0.5mg·L-1及以下低浓度处理时,混合物处理的促进作用最强,咖啡酸次之,香豆素最弱,50500mg·L-1高浓度处理时,香豆素处理的抑制作用最强,混合物处理次之,咖啡酸最弱。5mg·L-1浓度的香豆素和混合物处理紫花苜蓿,其根冠PME活性最高,较对照分别提高了42.74%和48.39%,差异显着(P<0.05)。香豆素、咖啡酸和混合物的综合化感抑制效应表现为:香豆素>混合物>咖啡酸。

刘倩文[5](2018)在《葡萄根缘细胞对4-HBA胁迫的响应特征研究》文中提出对羟基苯甲酸(ρ-hydroxybenzoic acid,4-HBA)是葡萄根系分泌的重要自毒物质之一,对葡萄植株生长表现出低促高抑的作用。根缘细胞(Root border cells,RBCs)是根冠周围一层有活性的细胞,众多研究表明RBCs具有保护根系抵抗逆境的作用。本试验以我国北方生产上常用的葡萄砧木‘贝达’(V.riparia×V.labrusca cv.Beta)为试材,研究其RBCs发育特征,并通过对比分析4-HBA胁迫下RBCs的数目、活性、黏胶层厚度及其分泌特性,初步探究RBCs对4-HBA胁迫的响应。试验主要结果如下:1.葡萄RBCs的发育与根系生长密切相关。RBCs数量及黏胶层厚度随根系生长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根长为25-30 mm时,RBCs数量最多,约200个,黏胶层厚度最大,约9.3μm。RBCs活性变化不显着,整体保持在75%以上。2.4-HBA胁迫影响RBCs的发育。低浓度4-HBA(50μg·mL-1)处理促进RBCs的释放,高浓度4-HBA(200μg·mL-1)处理降低RBCs数量及活性。果胶甲酯酶(Pectin methylesterase,PME)促进RBCs的释放,RBCs释放数量与根冠PME活性显着正相关。3.4-HBA处理改变RBCs的分泌特性。4-HBA诱导RBCs粘液分泌,使RBCs黏胶层增厚,进而保护根尖以削弱胁迫因子的影响。且4-HBA处理可以诱导根尖及RBCs分泌更多的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同时,植物苯丙烷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的表达水平受4-HBA影响,在根尖组织和RBCs中基因表达水平不一致。低浓度4-HBA(50μg·mL-1)诱导PAL15、4CL和CCR基因在根尖中的表达,诱导PAL2、4CL和CCR在RBCs中的表达,抑制PAL1、PAL2、CAD在根尖中表达,抑制PAL15、CAD在RBCs中表达。高浓度4-HBA(200μg·mL-1)诱导RBCs中PAL15、CAD、CCR基因表达。4.RBCs大量分泌的SA可以适度缓解4-HBA胁迫。高浓度4-HBA胁迫下,葡萄幼苗根系生长受到显着抑制,根尖发黄坏死,抗氧化酶活性显着降低。而SA预处理后可以刺激和诱导细胞内SOD、POD、CAT、GR和APX等抗氧化酶的活性,使其在4-HBA胁迫下保持相对较高的活性,从而清除积累的活性氧,使细胞MDA含量降低,缓解了高浓度4-HBA胁迫对葡萄幼苗的伤害作用。

陈波,张燕,曹墨菊,荣廷昭[6](2014)在《玉米种子萌发期根缘细胞对NaCl胁迫响应》文中研究指明NaCl胁迫是导致玉米盐害的主要因素,研究了NaCl对玉米萌发期根系和离体根缘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从0 mmol/L增加到250 mmol/L,胚根长和次生根数量受到显着抑制,同时根缘细胞存活率也显着降低。但在100 mmol/L的NaCl胁迫下,根缘细胞的数量比对照和高浓度胁迫有显着增加,同时100 mmol/L的NaCl胁迫也显着刺激了玉米离体根缘细胞的凋亡速度。由于试验材料对100 mmol/L的NaCl胁迫有一定耐性,因此,认为该胁迫浓度下根缘细胞数量增加可能与其耐盐性有关,为进一步探讨根缘细胞与玉米耐盐机制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吴林坤[7](2014)在《根系分泌物介导下的连作地黄根际互作与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块根入药,其用药历史悠久、临床疗效显着,是我国着名的道地药材。然而,地黄栽培过程中存在极其严重的连作障碍问题,连作导致地黄植株生长发育不良,病虫害严重,造成产量、品质明显下降甚至绝收,通常每茬收获后须隔8~10年后方可再种,这严重限制了中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是构建我国现代大中药产业链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近年来,研究由根系分泌物介导的植物—微生物间的根际互作关系或称之根际对话机制已成为当前国内外优先研究的重要领域。本研究借助系统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植物—微生物互作、植物胁迫响应等多方面多角度系统深入地阐述地黄连作障碍形成的根际生物学过程及其分子生态机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运用土壤宏蛋白质组学技术对地黄连作下根际土壤蛋白质表达谱进行分析,鉴定到了许多来源于植物、细菌、真菌的土壤蛋白质,它们涉及多条代谢途径,如碳水化合物和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蛋白质合成和降解、异源物质生物降解、防御应答和次生代谢等。进一步,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连作下地黄根际土壤中共有33个土壤蛋白质发生了差异表达。除了一个与解毒相关的蛋白质(glutathione S-transferase)下调表达外,大多数与碳水化合物、氨基酸代谢、胁迫响应以及次生代谢相关的植物蛋白质都发生上调表达。而来源于微生物的蛋白质,除一个涉及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蛋白质(geranylgeranyl pyrophosphate synthase)发生下调表达外,其余与蛋白质代谢、细胞壁生物合成、毒力蛋白合成相关的微生物蛋白质均上调表达。可见,地黄连作下根际微生态系统的化学生物学过程既有植物驱动,又有微生物(细菌和真菌)驱动。(2)群落水平生理指纹图谱(BIOLOG)和磷脂脂肪酸法(PLFA)分析表明,在块根伸长期和膨大期,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碳源代谢特征都发生显着变化。在块根伸长期,重茬土壤微生物的碳源代谢活性比正茬土壤高,尤其是对酸类化合物(羧酸类、氨基酸类、酚酸类)的利用,而在块根膨大期,其碳源代谢活性比正茬土壤低。这种变化趋势与土壤微生物丰度的变化趋势表现一致,即在块根伸长期,重茬1年和重茬2年土壤中的磷脂脂肪酸(PLFA)总量、革兰氏阳性菌(G+)、革兰氏阴性菌(G-)、真菌等含量都显着高于正茬土壤,而在块根膨大期,大部分PLFA含量表现出与块根伸长期相反的变化趋势。同时,发现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重茬1年和重茬2年土壤中环丙烷磷脂脂肪酸与其代谢前体物比率(cy/pre)都显着高于对照土壤和正茬土壤,表明重茬地黄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受到的生理应激压力更大。(3)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分析结果表明,连作下地黄根际土壤的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与功能多样性都发现明显变化,其中细菌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随连作年限增加而显着下降,而真菌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表现出相反趋势。进一步,比对数据库后发现,重茬土壤中很多属于α-变形菌门、β-变形菌门和γ-变形菌门的细菌相对含量较正茬土壤都显着降低,尤其发现假单胞菌的相对含量显着降低,而属于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δ-变形菌门的很多细菌相对含量明显升高,同时还发现与尖孢镰刀菌或镰刀菌属相对应的一些限制性片段(T-RF)其相对含量在重茬土壤中显着上升。可见,连作导致地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失衡,细菌多样性水平下降,有益菌数量减少而病原菌数量增多,生物互作关系脆弱。(4)运用假单胞菌选择性培养基分离筛选地黄根际土壤假单胞菌并计数统计,结果发现重茬土壤中的假单胞菌数量都低于正茬土壤,并且通过平板对峙试验发现,重茬土壤中对病原菌尖孢镰刀菌具有拮抗效应的假单胞菌数量也都显着低于正茬土壤。进一步,qRT-PCR绝对定量验证分析发现,重茬土壤中假单胞菌的数量显着低于正茬土壤,而尖孢镰刀菌的数量显着高于正茬土壤,与微生物可培养法的计数结果类似,也与T-RFLP分析结果表现一致。(5)运用HPLC技术从地黄组培苗根系分泌物中共鉴定到10种酚酸类物质,包括香豆酸、3,4-二羟基苯甲酸、邻苯二甲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香兰素、阿魏酸、苯甲酸、水杨酸。除了香豆酸和水杨酸外,其他8种酚酸也在地黄根际土壤中得到鉴定。模拟各酚酸在地黄根际土壤中配比的混合酚酸能够显着促进病原菌尖孢镰刀菌的菌丝生长、孢子产生以及DON毒素的产生,尤其是香草酸和阿魏酸的促进效果最强,相反,该配比的混合酚酸能够显着抑制有益拮抗菌假单胞菌W12的生长,其中香草酸和阿魏酸的抑制效果刚好最强,可见地黄根系分泌物中的主要化感物质对土壤特异微生物具有选择性促进或抑制的生态效应。同时,病原菌大量繁殖生长后其有毒代谢产物如DON毒素可进一步抑制假单胞菌W12的生长。平板对峙分析还发现,混合酚酸介导下,拮抗菌假单胞菌W12生长受抑制,并且对病原菌尖孢镰刀菌的拮抗效应减弱,造成病原菌生长繁殖更加活跃、猖獗,根际微生态结构失衡,引起恶性循环,导致地黄连作障碍问题。但是,人为干预条件下,使土壤有益拮抗菌维持一定群体数量时,能够有效防控病原菌对宿主植物的侵害,这也正面验证了拮抗菌假单胞菌W12与地黄连作障碍的密切关系以及它在缓解地黄连作障碍方面的潜力。(6)地黄块根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连作胁迫对块根蛋白质表达谱变化有显着影响。连作下地黄块根由于受到了胁迫因子的影响,如病原菌侵染等,导致与胁迫响应、抵御相关的蛋白质(如 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cytochrome P450等)上调表达,而与块根重要生理代谢过程(如能量代谢、氨基酸、蛋白质代谢等)和块根主要成分合成相关的蛋白质(如淀粉合成、萜类合成)都下调表达,尤其发现与蛋白质折叠相关的伴侣素(chaperonin)在重茬地黄块根中全部下调表达,这造成连作地黄生理代谢过程表现异常,细胞活性下降,碳水化合物和能量代谢缓慢,而且有限的能量都用于抵御外界胁迫,块根无法正常膨大,药效成分无法积累,产量品质下降。综上可见,地黄连作导致生态系统结构简单、根际微生态结构恶化、物种多样性水平下降、生物互作关系脆弱、自我调节能力降低。反之,地下部土壤生态结构恶化导致连作植株生长发育不良,蛋白质表达异常,产生不良生理响应,最终表现典型的连作障碍症状。概括起来,造成地黄连作障碍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点:(Ⅰ)由于根系分泌物的选择性抑制作用,导致土壤中具有抗病菌活性的有益菌数量随连作年限增加而明显下降;(Ⅱ)由于根系分泌物的选择性促进作用,连作下某些特异病原微生物如尖孢镰刀菌大量生长,进而侵染宿主植物。

王桂芹,王玉良[8](2012)在《空心莲子草浸提液对苏丹草根缘细胞的化感作用》文中认为采用悬空气培养法研究了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Griseb)不同器官水浸提液对苏丹草根尖生长、根缘细胞活性和根冠果胶甲基酯酶(PME)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空心莲子草水溶性化感物质对苏丹草根尖的发育有明显的抑制及伤害作用,且随着处理浓度增加抑制作用显着增强;苏丹草根缘细胞存活率随着水浸提液浓度的升高而下降;苏丹草根冠果胶甲基酯酶(PME)活性与水浸提液处理浓度具有密切相关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茎例外),经茎的水浸提液处理的苏丹草根冠PME活性则表现出与空心莲子草根、根状茎和叶相反的趋势;空心莲子草不同器官化感作用差异显着,其综合化感效应表现为:叶>根和根状茎>茎。化感作用是空心莲子草实现干扰性竞争的基础,也是排挤和绞杀土着物种迅速占领生态位的主要原因之一。

王桂芹,郑玉华,张晓娟[9](2012)在《空心莲子草水浸提液对水稻根缘细胞的化感作用》文中研究说明采用悬空气法研究了空心莲子草水浸提液对水稻根缘细胞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空心莲子草水浸提液对水稻根源细胞有明显的抑制及伤害作用。空心莲子草不同器官的水浸提液对水稻根源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不同:叶浸浸提液的抑制作用最强,当浓度在0.1g/mL时水稻根边缘细胞存活率仅为21.6%;根和根状茎次之;茎的作用最弱。水稻根源细胞存活率均与处理浓度存在量效关系,呈现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空心莲子草不同器官的水提浸液对水稻根冠PME酶的活性的促进效应不同,叶、根和根状茎浸提液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茎则呈现与根和根状茎及叶的处理结果相反的变化趋势。空心莲子草不同器官水浸提液的综合化感效应表现为:叶>根和根状茎>茎。

梁剑,刘小文,唐琳,徐莺,王胜华,陈放[10](2011)在《麻疯树根边缘细胞生物学特性及镉对其活性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以麻疯树为试材,采用悬空气法,探讨麻疯树离体根边缘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重金属镉(Cd2+)对根边缘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麻疯树根边缘细胞大多数呈椭圆型,少数成弯曲的长条型;根长为15 mm时,边缘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存活率)最大;根冠果胶甲基脂酶(PME)酶活性随着根的伸长有所降低。镉对麻疯树根边缘细胞产生明显毒害,随着镉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边缘细胞的活性都呈现下降的趋势。

二、根缘细胞的发生和生物学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根缘细胞的发生和生物学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硫化氢对镉胁迫下黄瓜幼苗根尖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镉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1.1 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2 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1.3 镉胁迫产生氧化损伤
        1.4 镉对植物水分和离子平衡的影响
        1.5 镉胁迫产生遗传性毒害及细胞死亡
        1.6 植物对镉的耐受机制
        1.7 植物对镉的吸收与固定
        1.8 植物对镉的区室化及螯合作用
        1.9 植物自主调节镉毒
        1.10 植物激活热激蛋白抵抗镉胁迫
    2 气体信号分子H_2S在植物中的研究
        2.1 植物内源H_2S的产生
        2.2 硫化氢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2.3 硫化氢在植物抵御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
    3 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
        3.1 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概述
        3.2 细胞程序性死亡在植物中的作用
        3.3 细胞色素c在植物PCD中的作用
        3.4 Ca~(2+)在植物PCD中的作用
        3.5 活性氧在植物PCD中的作用
        3.6 半胱氨酸蛋白酶在植物PCD中的作用
    4 研究的目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4.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4.2 研究的内容
        4.3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Cd胁迫对黄瓜幼苗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培养
        1.2 试验设置
        1.3 测定指标
        1.3.1 根长和鲜重
        1.3.2 相对电导率
        1.3.3 丙二醛(MDA)的测定
        1.3.4 细胞死亡测定
        1.3.5 H_2O_2含量的测定
        1.3.6 O_2~·-含量的测定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Cd胁迫抑制黄瓜幼苗的生长
        2.2 Cd胁迫对黄瓜幼苗根系相对电导率和MDA的影响
        2.3 Cd胁迫对黄瓜幼苗根系H_2O_2和O_2~·-含量的影响
        2.4 Cd胁迫对黄瓜幼苗根尖细胞死亡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H_2S对Cd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的缓解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培养
        1.2 试验设置
        1.3 测定指标
        1.3.1 根长和鲜重
        1.3.2 相对电导率测定
        1.3.3 MDA测定
        1.3.4 根系活力测定
        1.3.5 内源H_2S含量的测定
        1.3.6 过氧化氢和超氧阴离子含量测定
        1.3.7 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1.3.8 根尖细胞死亡的测定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不同浓度NaHS对 Cd胁迫下黄瓜幼苗根长和鲜重的影响
        2.2 外源NaHS对黄瓜幼苗根系内源H_2S含量的影响
        2.3 H_2S对 Cd胁迫下黄瓜幼苗根系相对电导率、MDA、根系活力和ROS的影响
        2.4 H_2S对Cd胁迫下黄瓜根系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2.5 H_2S对Cd胁迫下根尖细胞死亡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H_2S对 Cd胁迫下黄瓜幼苗根系AsA-GSH循环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培养
        1.2 试验设置
        1.3 测定指标
        1.3.1 AsA和 DHA含量测定
        1.3.2 GSH和 GSSG含量测定
        1.3.3 GR、DHAR和 MDHAR的活性测定
        1.3.4 qRT-PCR检测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H_2S对 Cd胁迫下黄瓜幼苗根系AsA和 GSH含量的影响
        2.2 H_2S对 Cd胁迫下黄瓜幼苗根系GSH和 GSSG含量的影响
        2.3 H_2S对 Cd胁迫下黄瓜幼苗根系GR、DHAR和 MDHAR酶活性的影响
        2.4 H_2S对 Cd胁迫下黄瓜幼苗根系CsGR、CsDHAR和 CsMDHAR基因表达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五章 H_2S对Cd诱导的黄瓜根尖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培养
        1.2 试验设置
        1.3 测定指标
        1.3.1 DAPI染色
        1.3.2 Caspase-3-like活性测定
        1.3.3 根尖线粒体的分离
        1.3.4 线粒体Cyt c/a和线粒体膜转换孔(MPTP)的测定
        1.3.5 qRT-PCR检测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H_2S对 Cd胁迫下根尖DAPI染色影响
        2.2 H_2S对线粒体Cyt c/a和 MPTP的影响
        2.3 H_2S对 caspase-3-like活性的影响
        2.4 H_2S对Cd胁迫下CsHSP70和CsATG8f表达的影响
        2.5 Cd胁迫黄瓜幼苗根系细胞死亡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六章 H_2S对Cd胁迫下线粒体Ca~(2+)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培养
        1.2 试验设置
        1.3 测定指标
        1.3.1 线粒体分离
        1.3.2 线粒体Ca~(2+)浓度测定
        1.3.3 线粒体Ca~(2+)-ATP、H~+-ATP和 Mg~(2+)-ATP酶活性测定
        1.3.4 线粒体Cyt c/a和线粒体膜转换孔(MPTP)的测定
        1.3.5 根尖细胞死亡测定
        1.3.6 DAPI染色和caspase-3-like活性测定
        1.3.7 内源H_2S含量测定
        1.3.8 线粒体H_2O_2含量测定
        1.3.9 qRT-PCR检测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H_2S对 Cd胁迫下线粒体H_2O_2 浓度的影响
        2.2 H_2S对 Cd胁迫下线粒体Ca~(2+)浓度、Ca~(2+)-ATPase、 H~+-ATPase和Mg~(2+)-ATPase酶活性的的影响
        2.3 H_2S对 Cd胁迫下线粒体Cyt c/a和线粒体膜转换孔MPTP的影响
        2.4 H_2S对 Cd胁迫下线粒体MPTP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2.5 Ca~(2+)与细胞死亡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1 全文总结
    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2)香豆素对一年生黑麦草生理特性及根系微生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香豆素类化合物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1.1.1 香豆素概况
        1.1.2 香豆素类化合物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
        1.1.2.1 香豆素对植物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1.1.2.2 香豆素对植物根系生长的影响
        1.1.2.3 香豆素对植物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1.1.2.4 香豆素对植物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1.1.2.5 香豆素的抑菌活性
        1.1.3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杀虫活性
        1.1.4 香豆素类化合物生物农药产品的开发
    1.2 香豆素类化合物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1.2.1 医药领域
        1.2.2 工业领域
    1.3 香豆素对黑麦草的化感抑制作用研究进展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2章 香豆素对一年生黑麦草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2.1 研究目的及意义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设计
        2.2.3 测定指标和方法
        2.2.3.1 形态指标的测定
        2.2.3.2 一年生黑麦草MDA含量、SOD、POD及CAT活性测定
        2.2.3.3 一年生黑麦草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2.2.3.4 一年生黑麦草IAA和ABA含量测定
        2.2.4 香豆素对一年生黑麦草的化感效应指数(RI)及化感综合效应(SE)
        2.2.5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香豆素对一年生黑麦草生长特性的影响
        2.3.2 香豆素对一年生黑麦草MDA含量、SOD、POD及CAT活性的影响
        2.3.3 香豆素对一年生黑麦草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2.3.4 香豆素对一年生黑麦草IAA和ABA含量的影响
        2.3.5 香豆素对一年生黑麦草的化感效应指数(RI)及化感综合效应(SE)
    2.4 讨论
    2.5 小结
第3章 香豆素对一年生黑麦草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3.1 研究目的及意义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设计
        3.2.3 测定指标和方法
        3.2.3.1 叶绿素含量测定
        3.2.3.2 叶绿素a荧光OJIP瞬态的测定
        3.2.3.3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
        3.2.4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香豆素对一年生黑麦草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3.2 香豆素对一年生黑麦草叶片OJIP瞬态曲线的影响及其JIP检验
        3.3.3 香豆素对一年生黑麦草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3.4 讨论
    3.5 小结
第4章 香豆素对一年生黑麦草根际微生态的影响
    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及试验设计
        4.2.2 一年生黑麦草根系及根际土采样
        4.2.3 根际土壤细菌群落16S rDNA V4区域测序分析
        4.2.3.1 土壤细菌DNA的提取与检测
        4.2.3.2 PCR扩增与产物纯化
        4.2.3.3 上机测序
        4.2.3.4 测序信息分析
        1) 数据统计
        2) OUT聚类和物种注释
        3) 样品多样性分析
        1 单个样品多样性分析
        2 样品间多样性比较分析
        3 样品组间显着性差异分析
        4.2.4 根系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
        4.2.4.1 根系代谢物提取
        4.2.4.2 LC-MS代谢组学检测
        4.2.4.3 代谢组信息分析
        1) 峰提取及鉴定
        2) 统计分析
        1 单变量分析
        2 多变量分析
        3 差异离子的筛选、鉴定及聚类分析
        4 差异代谢物通路分析
        4.2.5 数据分析
        4.2.6 细菌与代谢组关联分析
    4.3 试验结果
        4.3.1 根际土壤细菌群落
        4.3.1.1 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4.3.1.2 根际土壤细菌群落门和科分类水平相对丰度差异
        4.3.1.3 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间差异菌属分析
        4.3.2 根系代谢组学分析
        4.3.2.1 根系非靶向代谢组学PCA分析及注释分类
        4.3.2.2 根系非靶向代谢组学PLS-DA分析与差异代谢物质分析
        4.3.2.3 根系非靶向代谢组学ZScore与富集差异代谢通路分析
        4.3.3 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与根系代谢物质相关分析
    4.4 讨论
        4.4.1 香豆素对一年生黑麦草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4.4.2 香豆素对一年生黑麦草根系代谢的影响
    4.5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3)香豆素、咖啡酸对紫花苜蓿及轮作作物幼根形态和结构的影响及其生理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项目来源
缩略词表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植物他感及自毒作用研究现状
        1.1.1 .自毒物质的种类
        1.1.2 .自毒物质的来源
        1.1.3 .自毒物质作用特点
    1.2 .自毒物质对植物的作用机理
        1.2.1 .影响植物尤其是根的生长发育
        1.2.2 .破坏膜的完整性
        1.2.3 .改变酶活性
        1.2.4 .影响光合作用
        1.2.5 .影响植物内源激素
        1.2.6 .影响植物细胞分裂和伸长
        1.2.7 .影响蛋白质合成及基因表达
    1.3 .紫花苜蓿自毒与他感作用研究现状
        1.3.1 .紫花苜蓿自毒作用
        1.3.2 .香豆素和咖啡酸对小麦、玉米的他感作用
    1.4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1.4.1 .目的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香豆素和咖啡酸对紫花苜蓿及轮作作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2.1 .第一节香豆素和咖啡酸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
        2.1.1 .材料与方法
        2.1.1.1 .材料
        2.1.1.2 .方法
        2.1.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1.2 .结果与分析
        2.1.2.1 .香豆素和咖啡酸对紫花苜蓿种子活力和根毛发育的影响
        2.1.2.2 .香豆素和咖啡酸对紫花苜蓿种子胚根生长的影响
        2.1.2.3 .香豆素和咖啡酸对紫花苜蓿种子胚轴生长的影响
        2.1.2.4 .香豆素和咖啡酸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化感综合效应
        2.1.3 .讨论
        2.1.4 .小结
    2.2 .第二节香豆素和咖啡酸对小麦和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
        2.2.1 .材料与方法
        2.2.1.1 .供试材料
        2.2.1.2 .试验方法
        2.2.1.3 .测定方法与指标计算
        2.2.2 .结果与分析
        2.2.2.1 .香豆素和咖啡酸对小麦和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
        2.2.2.2 .香豆素和咖啡酸对小麦和玉米胚根生长的影响
        2.2.2.3 .香豆素和咖啡酸对小麦和玉米胚轴生长的影响
        2.2.2.4 .香豆素和咖啡酸对小麦和玉米幼根须根数的影响
        2.2.2.5 .香豆素和咖啡酸对小麦和玉米种子萌发的化感综合效应
        2.2.3 .讨论
        2.2.4 .小结
第三章 香豆素和咖啡酸对紫花苜蓿及轮作作物幼根外部形态及内部解剖结构变化特征的影响
    3.1 .第一节香豆素和咖啡酸对紫花苜蓿、小麦和玉米幼苗根尖发育的影响
        3.1.1 .材料与方法
        3.1.1.1 .供试材料
        3.1.1.2 .试验方法
        3.1.1.3 .测定方法与指标计算
        3.1.1.4 .统计分析
        3.1.2 .结果与分析
        3.1.2.1 .香豆素和咖啡酸对紫花苜蓿幼苗根尖发育的影响
        3.1.2.2 .香豆素和咖啡酸对小麦和玉米幼苗根尖发育的影响
        3.1.3 .讨论
        3.1.4 .小结
    3.2 .第二节香豆素和咖啡酸对紫花苜蓿、小麦和玉米幼根生长发育的影响
        3.2.1 .材料与方法
        3.2.1.1 .试验材料
        3.2.1.2 .试验方法
        3.2.1.3 .指标测定及方法
        3.2.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2.2 .结果与分析
        3.2.2.1 .种内自毒作用
        3.2.2.2 .种间化感作用
        3.2.3 .讨论
        3.2.3.1 .香豆素和咖啡酸对紫花苜蓿幼根生长发育的影响
        3.2.3.2 .香豆素和咖啡酸对小麦、玉米幼根生长发育的影响
        3.2.4 .小结
第四章 香豆素和咖啡酸对紫花苜蓿及轮作作物幼苗根系形态影响相关内源激素的含量动态及效应特征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激素提取及其含量测定
        4.1.2.1 .样品前处理
        4.1.2.2 .色谱条件
        4.1.2.3 .标准溶液的配制
        4.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紫花苜蓿、小麦和玉米幼苗根系内源激素动态变化
        4.2.1.1 .紫花苜蓿幼苗根系内源激素含量动态变化
        4.2.1.2 .小麦和玉米幼苗根系内源激素含量动态变化
        4.2.2 .紫花苜蓿、小麦和玉米幼苗根系内源激素平衡变化
        4.2.2.1 .紫花苜蓿幼苗根系内源激素平衡影响
        4.2.2.2 .小麦和玉米幼苗根系内源激素平衡影响
        4.2.3 .紫花苜蓿、小麦和玉米幼苗根系内源激素及比值间的相关性
        4.2.3.1 .紫花苜蓿幼苗根系内源激素及比值间相关性比较
        4.2.3.2 .小麦和玉米幼苗根系内源激素及比值间相关性比较
    4.3 .讨论
        4.3.1 .香豆素和咖啡酸对紫花苜蓿及轮作作物幼苗根系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4.3.1.1 .对紫花苜蓿幼苗根系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4.3.1.2 .对小麦和玉米苗根系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4.3.2 .香豆素和咖啡酸对紫花苜蓿及轮作作物幼苗根系内源激素平衡变化
        4.3.3 .香豆素和咖啡酸对紫花苜蓿及轮作作物幼苗根系内源激素比值间的相关性
    4.4 .小结
第五章 香豆素和咖啡酸作用下紫花苜蓿及轮作作物根系形态变构主效内源激素ABA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特征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植株培养及处理
        5.1.2 .紫花苜蓿、小麦和玉米鲜根ABA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5.1.3 .紫花苜蓿、小麦和玉米鲜根总RNA提取及RT-PCR
        5.1.4 .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香豆素和咖啡酸对紫花苜蓿、小麦和玉米根系ABA含量的影响
        5.2.2 .香豆素和咖啡酸对紫花苜蓿、小麦和玉米ABA合成途中NCED表达影响
        5.2.3 .香豆素和咖啡酸对紫花苜蓿、小麦和玉米ABA合成途径ZEP表达的影响
        5.2.4 .香豆素和咖啡酸对紫花苜蓿、小麦和玉米ABA合成途径BG表达的影响
        5.2.5 .香豆素和咖啡酸对紫花苜蓿、小麦和玉米根系ABA含量与NCED、ZEP和 BG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5.2.6 .作物种类、ABA含量及相关基因间的关系分析
        5.2.7 .对紫花苜蓿、小麦和玉米根系ABA合成途径的影响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个人简介
致谢

(4)香豆素和咖啡酸对紫花苜蓿根尖和根缘细胞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外源添加物的配制
        1.2.2 苜蓿种子萌发及根缘细胞培养
    1.3 测定方法与指标计算
        1.3.1 根伸长量的测定
        1.3.2 根缘细胞的形状观察和数目统计
        1.3.3 根缘细胞存活率测定
        1.3.4 紫花苜蓿根冠PME酶 (果胶甲基酯酶) 活性测定
        1.3.5 化感作用敏感指数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外源香豆素和咖啡酸对苜蓿根长的影响
    2.2 苜蓿根缘细胞的形状、数目及外源香豆素和咖啡酸对苜蓿根缘细胞活性的影响
    2.3 外源香豆素和咖啡酸对苜蓿根冠PME活性的影响
    2.4 外源香豆素和咖啡酸对苜蓿根尖的化感综合效应
3 讨论
4 结论

(5)葡萄根缘细胞对4-HBA胁迫的响应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根缘细胞研究进展
        1.1.1 根缘细胞的来源
        1.1.2 影响根缘细胞产生的因素
        1.1.3 根缘细胞的特性和功能
    1.2 根缘细胞对化感胁迫的响应
    1.3 自毒作用研究进展
        1.3.1 酚酸类物质的化感效应
        1.3.2 葡萄自毒作用研究进展
    1.4 本试验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葡萄根缘细胞的发育特性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与处理
        2.2.2 根缘细胞数目、活性测定
        2.2.3 根缘细胞黏胶层厚度的测定
        2.2.4 根缘细胞周围exDNA的可视化
        2.2.5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葡萄根缘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2.3.2 不同根长根缘细胞数目和活性的变化
        2.3.3 不同根长根缘细胞黏胶层厚度的变化
        2.3.4 根缘细胞黏胶层中exDNA的可视化
    2.4 讨论
        2.4.1 葡萄根缘细胞的释放与形态特征
        2.4.2 根长与根缘细胞发育密切相关
第三章 对羟基苯甲酸处理对葡萄根缘细胞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与处理
        3.2.2 根缘细胞数量、活性和黏胶层厚度测定
        3.2.3 根净生长率的测定
        3.2.4 根冠PME活性测定
        3.2.5 葡萄根尖粘液中酚酸含量的测定
        3.2.6 根尖和边缘细胞中酚酸代谢途径中关键酶基因表达量的测定
        3.2.7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浓度4-HBA处理对葡萄根相对伸长率的影响
        3.3.2 不同浓度4-HBA处理对根缘细胞数量和根尖PME活性的影响
        3.3.3 不同浓度4-HBA处理对根缘细胞黏胶层厚度的影响
        3.3.4 不同浓度4-HBA处理对葡萄根缘细胞活性的影响
        3.3.5 不同浓度4-HBA处理对根缘细胞黏胶层中酚酸含量的影响
        3.3.6 不同浓度4-HBA处理对根尖和根缘细胞中酚酸代谢途径中关键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3.4 讨论
        3.4.1 4-HBA处理影响根缘细胞的释放
        3.4.2 4-HBA处理影响根缘细胞的分泌特性
        3.4.3 4-HBA处理诱导酚酸代谢关键酶基因的表达
第四章 外源水杨酸对葡萄幼苗对羟基苯甲酸胁迫的缓解效应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与处理
        4.2.2 试验方法
        4.2.3 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外源SA对4-HBA胁迫下贝达葡萄幼苗根系伸长量的影响
        4.3.2 外源SA对4-HBA胁迫下贝达葡萄幼苗MDA含量的影响
        4.3.3 外源SA对4-HBA胁迫下贝达葡萄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4.3.4 外源SA对4-HBA胁迫下贝达葡萄幼苗APX和GR活性的影响
    4.4 讨论
        4.4.1 外源SA处理缓解4-HBA的胁迫效应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玉米种子萌发期根缘细胞对NaCl胁迫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材料培养
    1.3 根缘细胞的收集与存活率统计
    1.4 盐胁迫处理
        1.4.1 玉米根系生长情况调查
        1.4.2 离体根缘细胞凋亡率调查
    1.5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玉米不同长度根尖BC数量与存活率
    2.2 盐胁迫对玉米根系生长的影响
    2.3 不同盐浓度对玉米BC发育的影响
    2.4 盐胁迫对离体BC凋亡率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7)根系分泌物介导下的连作地黄根际互作与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索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地黄及其连作障碍问题
        1.1.1 地黄介绍
        1.1.2 地黄生产现状
        1.1.3 地黄连作障碍及其危害
    1.2 地黄连作障碍研究进展
        1.2.1 基因蛋白质表达紊乱与连作障碍
        1.2.2 土壤理化性质与连作障碍
        1.2.3 化感自毒物质与连作障碍
        1.2.4 根际微生态与连作障碍
    1.3 系统生物学技术在连作障碍研究中的运用
    1.4 本课题拟研究的问题及其意义
第二章 连作地黄根际土壤差异宏蛋白组学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田间试验及取样
        2.1.2 土壤蛋白质提取与纯化
        2.1.3 电泳及图像分析
        2.1.4 蛋白质酶解
        2.1.5 蛋白质质谱鉴定及数据库比对
    2.2 结果
        2.2.1 地黄根际土壤宏蛋白质2-DE图谱分析
        2.2.2 地黄根际土壤宏蛋白质组分析
        2.2.3 差异蛋白质及其功能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连作地黄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碳源代谢多样性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田间试验及取样
        3.1.2 土壤化学性质测定
        3.1.3 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
        3.1.4 BIOLOG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土壤化学性质
        3.2.2 连作地黄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碳源代谢特征(BIOLOG)分析
        3.2.3 连作地黄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磷脂脂肪酸法(PLFA)分析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连作地黄根际微生物群落遗传多样性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田间试验及取样
        4.1.2 土壤DNA提取
        4.1.3 PCR产物扩增
        4.1.4 PCR产物酶切
        4.1.5 ABI测序
        4.1.6 统计分析
        4.1.7 数据库比对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土壤总DNA提取与PCR扩增
        4.2.2 细菌与真菌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分析
        4.2.3 细菌与真菌群落的NMDS分析和聚类分析
        4.2.4 连作下细菌群落结构及优势种群变化分析
        4.2.5 连作下真菌群落结构及优势种群变化分析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连作地黄根际关键微生物分离筛选及定量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菌种与土壤样品
        5.1.2 假单胞菌选择性培养基配制
        5.1.3 根际土壤中假单胞菌分离筛选
        5.1.4 拮抗尖孢镰刀菌的假单胞菌分离筛选及计数统计
        5.1.5 假单胞菌分子鉴定
        5.1.6 根际土壤假单胞菌qRT-PCR分析
        5.1.7 根际土壤尖孢镰刀菌qRT-PCR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假单胞菌分离筛选、计数统计及分子鉴定
        5.2.2 具有拮抗效应的假单胞菌分离及计数统计
        5.2.3 假单胞菌与尖孢镰刀菌qRT-PCR绝对定量分析
    5.3 讨论与小结
第六章 地黄根系分泌物介导的植物—微生物根际互作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菌种
        6.1.2 组培条件下地黄根系分泌物分离与鉴定
        6.1.3 根际土壤中地黄根系分泌物分离与鉴定
        6.1.4 酚酸类物质对地黄专化型尖孢镰刀菌生理特性的影响
        6.1.5 酚酸类物质对假单胞菌W12生理特性的影响
        6.1.6 酚酸介导下尖孢镰刀菌—假单胞菌W12平板对峙分析
        6.1.7 尖孢镰刀菌发酵液及DON毒素对假单胞菌W12生理特性的影响
        6.1.8 假单胞菌W12防控地黄专化型尖孢镰刀菌侵害的初步探索
    6.2 结果与分析
        6.2.1 组培条件下地黄根系分泌物组分鉴定及含量变化分析
        6.2.2 地黄根际土壤中根系分泌物组分鉴定及含量变化分析
        6.2.3 酚酸类物质对地黄专化型尖孢镰刀菌生理特性的影响
        6.2.4 酚酸类物质对拮抗菌假单胞菌W12生理特性的影响
        6.2.5 酚酸介导下尖孢镰刀菌—假单胞菌W12平板对峙分析
        6.2.6 尖孢镰刀菌代谢产物对假单胞菌W12生长的影响
        6.2.7 假单胞菌W12拮抗菌缓解地黄连作障碍的潜力评价
    6.3 讨论
    6.4 小结
第七章 连作地黄块根蛋白质胁迫响应机制
    7.1 材料与方法
        7.1.1 田间试验及取样
        7.1.2 地黄块根蛋白质提取
        7.1.3 蛋白质裂解及浓度测定
        7.1.4 电泳与图像分析
        7.1.5 蛋白质酶解
        7.1.6 蛋白质MALDI TOF-TOF MS鉴定
        7.1.7 蛋白质GO分析
        7.1.8 qRT-PCR验证分析关键蛋白质表达量变化
        7.1.9 尖孢镰刀菌对地黄生长及PR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7.2 结果与分析
        7.2.1 地黄块根蛋白质提取效率分析
        7.2.2 地黄块根蛋白质SDS-PAGE电泳分析
        7.2.3 地黄块根蛋白质双向电泳条件优化
        7.2.4 正重茬地黄块根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
        7.2.5 尖孢镰刀菌的致病性验证及对地黄PR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7.3 讨论
    7.4 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空心莲子草浸提液对苏丹草根缘细胞的化感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浸提液的制备
        1.2.2 苏丹草种子萌发及根缘细胞培养
        1.2.3 水浸提液对根尖的处理
        1.2.4 根伸长量的测定
        1.2.5 根缘细胞的形状观察和数目统计
        1.2.6 根缘细胞存活率测定
        1.2.7 苏丹草根冠PME酶 (果胶甲基酯酶) 活性测定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浸提液对苏丹草根长的影响
    2.2 苏丹草根缘细胞的形状、数目及浸提液对苏丹草根缘细胞活性的影响
    2.3 浸提液对苏丹草根冠PME活性的影响
    2.4 空心莲子草浸提液对苏丹草根尖的化感综合效应
3 讨论
    3.1 空心莲子草对苏丹草根缘细胞的化感作用
    3.2 对根缘细胞的化感作用可能是导致空心莲子草成功入侵的重要因素之一

(10)麻疯树根边缘细胞生物学特性及镉对其活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自然概况
    1.2 研究方法
        1.2.1 供试材料
        1.2.2 边缘细胞活性 (存活率) 检测
    1.3 不同长度根的根冠果胶甲基脂酶 PME 活性检测
        1.3.1 根冠PME酶提取
        1.3.2 根冠PME活性检测
    1.4 Cd2+对离体麻疯树边缘细胞的作用
        1.4.1 Cd2+处理时间的作用
        1.4.2 Cd2+浓度的作用
    1.5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麻疯树边缘细胞发育的形态
    2.2 麻疯树不同长度根的边缘细胞数目、活性变化和根冠PME活性
    2.3 离体边缘细胞Cd2+处理后随时间和浓度的变化规律
3 讨 论

四、根缘细胞的发生和生物学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硫化氢对镉胁迫下黄瓜幼苗根尖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影响[D]. 罗石磊. 甘肃农业大学, 2020(01)
  • [2]香豆素对一年生黑麦草生理特性及根系微生态的影响[D]. 徐军. 扬州大学, 2020(04)
  • [3]香豆素、咖啡酸对紫花苜蓿及轮作作物幼根形态和结构的影响及其生理变化[D]. 陶茸. 甘肃农业大学, 2019(01)
  • [4]香豆素和咖啡酸对紫花苜蓿根尖和根缘细胞发育的影响[J]. 陶茸,尹国丽,师尚礼. 草地学报, 2018(04)
  • [5]葡萄根缘细胞对4-HBA胁迫的响应特征研究[D]. 刘倩文. 沈阳农业大学, 2018(11)
  • [6]玉米种子萌发期根缘细胞对NaCl胁迫响应[J]. 陈波,张燕,曹墨菊,荣廷昭. 华北农学报, 2014(05)
  • [7]根系分泌物介导下的连作地黄根际互作与作用机制研究[D]. 吴林坤. 福建农林大学, 2014(05)
  • [8]空心莲子草浸提液对苏丹草根缘细胞的化感作用[J]. 王桂芹,王玉良. 热带作物学报, 2012(11)
  • [9]空心莲子草水浸提液对水稻根缘细胞的化感作用[J]. 王桂芹,郑玉华,张晓娟.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2(06)
  • [10]麻疯树根边缘细胞生物学特性及镉对其活性的影响[J]. 梁剑,刘小文,唐琳,徐莺,王胜华,陈放. 生态学杂志, 2011(07)

标签:;  ;  ;  ;  ;  

根缘细胞的发生及生物学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