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渊博的女性更年期普遍提前

知识渊博的女性更年期普遍提前

一、知识女性更年期普遍提前(论文文献综述)

高洁茹[1](2021)在《基于情志致病理论的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关因素及致病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形式,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调查围绝经期(Perimenopausal,PMS)妇女人格、生活事件、应付、应激、心理弹性、七情等因素及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usal syndrome,MPS)临床症状。探索各心理因素与MPS发生及演变规律的关系;研究七情与MPS发病、病机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关系,为临床预防和调治MPS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调查天津地区PMS女性590例,通过问卷调查采集人口学信息、心理弹性、人格特点、应激、七情及中医症状等信息。对问卷进行筛查,数据经核查后,保证问卷的完整及准确性,由两名研究人员分别将数据输入EXCEL,建立数据库,经核实无误后采用SPSS25.0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分布情况采用描述性分析。运用情志致病理论研究上述因素与MPS发病及严重程度的复杂关联。结果1经交叉表X2检验及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年龄、就业情况、吸烟、运动情况、饮食情况、MPS的认知情况与MPS发病有相关性(P<0.05)。2经Mann-Whitney U Test秩和检验及Kruskai-Wallis多样本秩和检验,EPQ-RS人格量表的三个维度中,N维度三型在健康组和MPS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Logistics回归分析,人格N维度是MPS发病的影响因素(P<0.01),人格N维度越典型越容易患MPS。3经Spearman秩相关检验,心理弹性与MPS发病及严重程度呈负相关性(P<0.01)。4经Spearman秩相关检验,心理弹性与EPQ人格各维度典型程度之间有相关性(P<0.05)。5经交叉表X2检验,应激情况(应激程度,正负性应对方式、应激反应)、社会支持程度与MPS之间有相关性(P<0.05)。6经Spearman秩相关检验,社会支持与正性应激呈正相关(P<0.01);与负性应激呈负相关(P<0.01)。7经Spearman秩相关检验,心理弹性三个维度分数及其总分与正性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0.05)。8经Logistics回归分析,七情中思、悲、怒、忧、喜与MPS发病有相关性(P<0.01)。其中怒的OR值最高(2.136);经Spearman秩相关检验,七情中忧、悲、怒、思等负性情绪之间呈正相关(P<0.01),而正性情绪喜与负性情绪之间呈负相关(P<0.01)。9经Spearman秩相关检验,社会支持程度与思、悲、怒、忧、喜有相关性(P<0.01)。10对MPS患者辨证分析,肝郁肾虚证256例,占50.6%;肾虚证132例,占26.3%;肝肾阴虚证70例,占13.9%;心肾不交证46例,占9.2%。经Kruskal-Wallis检验,七情中忧、思、喜表达程度在MPS各证型间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怒和悲在不同证型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年龄较大、退休、吸烟、不经常运动或缺乏群体运动、饮食不规律、MPS的认知不足及治疗需求低均是MPS发病的影响因素。2不良人格(N维度典型性人格)更容易导致MPS发病,且患病更严重,同时具有不良人格者的心理弹性更低。3面对应激采取负性应对方式、负性应激反应及社会支持不足者更容易患MPS;采取正性应对方式、正性应激反应及社会支持较高者更不容易患MPS。4心理弹性较高的人,面对应激事件时更倾向于使用“往好的地方想”或“积极求助他人”等正性应对方式,更易平稳度过围绝经期,不易患病;心理弹性低的人面对应激事件时,较少选择正性应对方式解决问题,难以平稳度过围绝经期,更易患病。5七情中思、悲、怒、忧、喜均是MPS的影响因素;其中怒作为单一情志因素最易导致MPS发病,喜则可一定程度降低MPS发病风险及患病严重程度。6 MPS患者中肝郁肾虚证最多、肾虚证次之、心肾不交证最少,其中多忧者多见肾虚证、多思者多见肾虚肝郁证、多喜者多见心肾不交证,各个证型均可受怒和悲两种情绪的影响。

朱英茜[2](2021)在《基于服务接触点的围绝经期健康管理服务设计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中国人口结构变化,当下社会中国40-65岁人口已达3.9亿,此年龄段即是人们从生育阶段转为为老年期的生理转化期,其中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的断崖式下跌区别于男性的平缓下降,围绝经期女性面临着远远高于男性的身心健康困扰,影响着女性的生命体验,主要症状表现为潮热盗汗、骨质疏松、情绪波动、抑郁、睡眠困难、性交疼痛、阴道萎缩、泌尿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等。除身心健康问题之外,家庭问题、社会问题随之而来。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下,医疗、健康等领域受到互联网技术的冲击,重塑着传统医疗服务模式,为多方参与者提供系统化服务。对比围绝经期综合症与健康管理的范畴一一耦合,并引入服务接触点构建服务体系。对女性围绝经期的健康管理关注恰逢其时。本课题基于服务接触点,以围绝经期健康管理为切入点,建立立体服务系统,引导用户加深对围绝经期相关信息的了解,辅助围绝经期用户进行健康管理,以达到改善用户身心健康状况的目的。基于服务接触点的围绝经期健康管理服务设计研究分为以下四个部分进行:首先对社会、医疗和设计背景分别进行概述,对市场上现有健康管理模式进行阐述,并对服务设计和服务接触点的相关定义、分类进行阐述,阐明服务接触点介入围绝经期人群健康管理的必要性,总结出基于接触点进行服务设计的方法。其次,围绕围绝经期用户健康管理的各个维度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分析围绝经期用户健康管理现状和需求,并结合用户以及利益相关者多方,梳理出产品的服务系统图,整理出对于目标用户进行健康管理的机会点。再次,在前述调研基础上构建用户模型,定义设计方向以及场景闭环,细化用户行为中的关键接触点,并进行用户满意度测试,对关键接触点进行量化研究处理得出有效结论,并以此为优化依据结合利益相关者梳理行为轨迹。提出健康管理产品设计策略。最后,以前述用户分析需求为基石,对物理接触点和数字接触点进行设计实践,构建产品框架,完成界面原型到视觉设计的整体设计实践与可用性测试。本文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利用服务接触点将服务设计导入围绝经期用户的健康管理的体验之中,是对新人群在新领域的新尝试。梳理了围绝经期健康管理流程并优化、转化、融合和创造了接触点。理论方面,提出了构建围绝经期用户在健康管理流程中的服务接触点的方法。实践方面,完成了围绝经期健康管理服务设计实践与验证,为此类健康管理设计和围绝经期相关保健方法提供了可参考案例。

任非非[3](2021)在《基于AMPK/SIRT1/PGC-1α通路研究醒脾解郁方对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重塑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AMPK/SIRT1/PGC-1α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生物合成对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及醒脾解郁方干预效应。方法:实验研究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ON)、模型组(MOD)、醒脾解郁方组(XPJYF)、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组(EOT)、醒脾解郁方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组(XPJYF+EOT)。每组根据应激时间各分为3w、6w组。除CON外,其余各组采用慢性束缚应激(CRS)造模,共21d。各组造模的同时给予相应药物干预。造模前及造模第3 w、6 w时进行行为学观察。造模3 w时评价脾虚程度,结合行为学实验,评价模型成功与否。取材后以HE染色和尼氏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病理变化及XPJYF干预效应。第二部分:大鼠分组及干预同研究一。取材后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突触及线粒体超微结构;分析线粒体及神经元突触体视学指标;高尔基染色观察神经元轴树突分支变化;提取海马突触体,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突触重塑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合成蛋白含量;检测海马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Ⅰ~Ⅳ及线粒体酶活性。第三部分:制备XPJYF低、中、高剂量组含药血清;体外分离、培养原代海马神经元细胞并鉴定;采用CCK8法进行XPJYF细胞毒性实验;建立皮质酮(CORT)诱导海马神经元损伤模型,分为 CON、CORT、CORT+X(H)、(M)、(L)、CORT+E、CORT+E+X(H)、(M)、(L)共9组。以细胞免疫荧光观察SYN、PSD-95表达及海马神经元线粒体成像;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生物合成及突触重塑蛋白表达;ELISA及RT-PCR检测5-HT、DA及其受体情况。第四部分:大鼠分组及干预同研究一。取材后以免疫荧光三标染色观察海马CA1区NeuN/CD31/GFAP表达;RT-PCR检测海马AMPK/SIRT1/PGC-1α通路基因表达;免疫组化及 Western blot 检测 NeuN、GFAP、VEGF、Collagen Ⅳ蛋白表达。结果:1.第一部分1.1宏观表征:造模前大鼠状态良好,反应灵敏,活动自如。造模3 w后,反应降低,神态倦怠,活动减少,毛发干枯或发黄,粪便逐渐变稀,至6 w时表现更明显,各用药组较模型组有改善。1.2体质量变化:模型各组大鼠体重较空白组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体重增加(P<0.01,P<0.05)。与中药组比较,西药3 w、联合各组体重增加(P<0.01,P<0.05),西药6 w组降低(P<0.05)。联合各组体重较西药组增加(P<0.01,P<0.05)。1.3行为学:模型各组糖水偏好率(SPT)较空白组降低(P<0.01),强迫游泳不动时间(FST)延长(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联合各3 w及各用药6w组SPT升高,FST缩短(P<0.01,P<0.05)。联合各组SPT较中药、西药组升高(P<0.01,P<0.05),FST缩短(P<0.01,P<0.05)。与同组别基线比较,各组各时间点SPT降低(P<0.01),模型各组及中药、西药各6 w组FST延长(P<0.01,P<0.05)。1.4血清淀粉酶、尿D-木糖排泄率比较:造模3 w后血清淀粉酶和尿D-木糖排泄率均降低(P<0.01),至造模6周时更低(P<0.01)。1.5海马CA1区病理改变:HE染色:空白组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分布、形态均无异常,圆形胞核清晰居中。模型3w组神经元数量减少,排列及形态不规则,细胞大小不一,部分呈三角形,细胞核深染、固缩,核仁显示不清;至6w时损伤进一步加重。各用药组有不同程度改善,以中药6 w组和联合组较为明显。尼氏染色:空白组海马CA1区神经元正常分布,胞质内可见丰富的尼氏小体,近胞核处呈“虎斑样”,远端呈细颗粒样,核仁清晰。模型3 w组细胞排列散乱,胞质内尼氏小体减少。至6w时,损伤加重,细胞皱缩明显,部分细胞尼氏体减少,并可见中央性染色质溶解现象。各用药组损伤逐渐恢复,以西药3 w组及中药6 w组明显。2.第二部分2.1神经元超微结构:正常组神经元突起较多,线粒体正常,突触结构完整,突触小泡较多。造模3 w后,线粒体肿胀,嵴断裂,突触小泡数量减少。至造模6 w,损伤加重,突触间隙显示不清,突触小泡减少,聚集分布,线粒体膜破坏,嵴断裂,基质空泡样变。各用药组上述损伤减轻。2.2线粒体体视学:模型各组Vvm较空白组升高(P<0.01),NM、δ、δm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Vvm降低(P<0.01,P<0.05),各6 w组NM升高(P<0.01),中药、联合各组及西药6 w组δ、δm升高(P<0.01,P<0.05)。较中药组,西药6 w组δ、联合6 w组Vvm降低(P<0.01),联合各组δm升高(P<0.01,P<0.05)。2.3突触体视学:模型各组数密度(Nv)、面密度(Sv)、突触小泡面数密度(NS)均较空白组降低(P<0.01)。中药、联合各6 w组Nv、Sv、Ns较模型组升高(P<0.01,P<0.05)。2.4高尔基染色:模型各组Sholl交点数及树突棘较空白组减少(P<0.01)。中药、联合各组Sholl交点数较模型组增多(P<0.01,P<0.05),中药、西药各6 w组及联合各组树突棘密度升高(P<0.01,P<0.05),且联合6 w组较中药、西药各6w组升高(P<0.05)。2.5突触体突触重塑蛋白:与空白组比较,模型3 w组GAP-43、PSD-95增加(P<0.01),6w组降低(P<0.05),各组SYN、syntaxin 1均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联合各组及西药3 w组GAP-43、PSD-95增加(P<0.01,P<0.05),中药、联合各组SYN升高(P<0.01),中药、西药及联合各6 w组syntaxin 1升高(P<0.01,P<0.05)。与中药组比较,西药6 w组SYN降低(P<0.05),联合6 w组GAP-43增加(P<0.01)。2.6线粒体生物合成蛋白:模型各组SIRT1、PGC-1α、AMPK-α1、Tfam、NRF1较空白组均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3 w组SIRT1和AMPK-α1、联合各组SIRT1、PGC-1α、Tfam升高(P<0.01,P<0.05)。与中药组比较,联合3 w组AMPK-α1、6w组PGC-1α表达升高(P<0.01)。3.第三部分3.1细胞毒性实验:经免疫荧光鉴定,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符合神经元细胞特征。经CCK8实验,确定醒脾解郁方含药血清浓度为高剂量组10%、中剂量组10%和低剂量组20%,作用时间确定为24h。3.2线粒体生物合成蛋白表达:与CON组比较,CORT组、CORT+E组SIRT1、PGC-1α、NRF1、Tfam 降低(P<0.01)。与 CORT 组比较,CORT+X 的 H、M 组 SIRT1、NRF1、Tfam 升高(P<0.01),CORT+E 组 SIRT1 降低(P<0.05),CORT+X(H)组PGC-1α 升高(P<0.01)。与 CORT+E 组比较,CORT+E+X(H)组 PGC-1α、Tfam 升高(P<0.05),CORT+E+X(M)组 NRF1、Tfam 升高(P<0.01)。3.3突触重塑蛋白表达:与CON组比较,CORT组、CORT+E组GAP-43、SYN、PSD-95 降低(P<0.01)。与 CORT 组比较,CORT+X 的 H、M 各组 GAP-43、SYN 升高(P<0.01),CORT+X(H)组 PSD-95 升高(P<0.01)。与 CORT+E 组比较,CORT+E+XPJYF 的 H、M、L 组 GAP-43、SYN、PSD-95 升高(P<0.01,P<0.05)。3.4 5-HT、DA及其受体mRNA含量:与CON组比较,CORT组、CORT+E组5-HT、DA、5-HT1AR mRNA、DRD1 mRNA 降低(P<0.01)。与 CORT 组比较,CORT+X(H)组 5-HT、DA 升高(P<0.05),CORT+E 组 5-HT 降低(P<0.05),CORT+X 的 H、M组 5-HT1AR mRNA、DRD1 mRNA 升高(P<0.01)。与 CORT1+E 组比较,CORT+E+X(H)组 5-HT 升高(P<0.05),CORT+E+XPJYF 的 H、M、L 组 5-HT1AR mRNA、DRD1 mRNA 升高(P<0.01,P<0.05)。4.第四部分4.1线粒体合成基因表达:模型各组SIRT1 mRNA、PGC-1α mRNA较空白组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 SIRT1 mRNA、PGC-1αmRNA、AMPK-α1 mRNA 均升高(P<0.01),中药6w组、西药及联合各组NRF1 mRNA升高(P<0.01),西药3 w组、中药及联合各组Tfam mRNA表达均升高(P<0.01,P<0.05)。与中药组比较,联合各组SIRT1 mRNA、PGC-1α mRNA、NRF1 mRNA 均升高(P<0.01),西药 3 w 组 SIRT1 mRNA升高(P<0.01)。4.2突触微环境蛋白表达:模型各组NeuN、GFAP、VEGF较空白组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及联合各组NeuN、GFAP、VEGF均升高(P<0.01,P<0.05),西药各组GFAP升高(P<0.01),西药3 w组VEGF升高(P<0.01)。与中药组比较,西药各组GFAP 降低(P<0.05),联合各组 GFAP 升高(P<0.01),联合 3 w 组 VEGF 升高(P<0.05)。结论:1.慢性束缚应激3周时,动物模型符合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标准,脑内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且随应激时间延长,损伤程度加重。中药醒脾解郁方和西药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均可不同程度减轻神经元损伤,改善抑郁样行为,中药的远期保护优势较西药明显,且以两者联合应用作用更为显着;2.抑郁模型大鼠脑内海马CA1区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破坏,线粒体损伤,突触重塑功能降低,与AMPK/SIRT1/PGC-1α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生物合成减少直接相关。中药醒脾解郁方和西药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均可动态调控该信号通路,促进海马神经元突触重塑,但二者作用的优势环节不同,西药在调节神经递质方面更具优势,而中药在改善线粒体功能方面更为明显,且中药的远期作用效果优于西药。3.抑郁症海马神经元突触微环境中星形胶质细胞、微血管内皮细胞及微血管基底膜损伤,与神经元突触重塑相关。中药醒脾解郁方可通过调控AMPK/SIRT1/PGC-1α信号通路增加线粒体生物合成,保护突触微环境,促进抑郁症神经重塑,作用较西药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更具优势,且中西药联合应用效果显着。

李娜[4](2021)在《双清固本汤治疗心肝热盛、肾阴亏虚型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本课题通过临床观察,以导师张涛静主任医师治疗本病多年的临床经验为基础,以双清固本汤治疗更年期患者立题进行研究。观察更年期综合征患者服用双清固本汤后症状及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探讨其治疗更年期的临床疗效,与坤泰胶囊组对照,以验证双清固本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为临床上采用中医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提供新的方法。研究方法:本研究患者均来自符合纳入标准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门诊的72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分别给予双清固本汤和坤泰胶囊治疗8周后,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国内改良Kuppenman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围绝经期生活质量量表、HAMA评分及性激素(E2、FSH、LH)水平的变化情况。将量表评分及激素水平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并进行统计分析,对双清固本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有效性进行判定。研究结果:(1)本课题纳入72例患者,共脱落7例(试验组3例,对照组4例),共65例患者完成整个临床观察,总脱落率是9.72%。(2)治疗前患者的年龄、病程、Kupperman评分、中医证候评分、HAMA评分、MEN-QOL各维度评分、Kupperman各症状评分、中医单项症状评分及性激素水平(E 2、FSH、LH)进行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临床总体疗效:双清固本汤组33例,痊愈、显效、有效、无效者分别为3例、22例、6例、2例,总有效率是93.94%;对照组32例,痊愈、显效、有效、无效者分别为1例、4例、18例、9例,总有效率是71.87%。双清固本汤组和坤泰胶囊组进行组间比较,χ2=5.626,P=0.018<0.05,说明双清固本汤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4)两组患者治疗后的Kupperman评分、中医证候评分、MEN-QOL各维度评分、HAMA评分均和本组治疗前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两组治疗在改善上述评分方面均有效;且双清固本汤组的降低程度优于坤泰胶囊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试验组对更年期患者症状、中医证候、生活质量及焦虑状态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5)将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改良Kupperman各症状评分均和本组治疗前进行比较,所得的结果表明两组各症状评分较均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双清固本汤组和坤泰胶囊组相比,双清固本汤组在潮热出汗、感觉异常、失眠多梦、激动易怒、性交痛、泌尿系症状、头晕、疲倦乏力、关节肌肉四肢痛、心悸各症状方面优于坤泰胶囊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忧郁、头痛、皮肤蚁行感各症状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中医证候单一症状:治疗后双清固本汤组的中医证候单一症状和对照组相比,心悸、口干咽燥症状明显改善(P<0.01);心烦易怒、便秘的症状的改善程度也优于对照组(P<0.05);余症状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7)两组经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可明显改善E2、FSH、LH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的双清固本汤组与坤泰胶囊组比较发现,双清固本汤组E2升高的程度较坤泰胶囊组明显(P<0.05),且FSH、LH显着降低(P<0.01)。(8)双清固本汤组33例,有1例复发,复发率是3.03%,坤泰胶囊组32例,有8例复发,复发率是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双清固本汤治疗更年期在降低复发率方面较坤泰胶囊有优势。(9)两组患者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一般情况(呼吸、血压、体温、心率)均未出现明显异常,未出现任何躯体及心理不适症状,无药物相关过敏反应及副作用。结论:双清固本汤可显着改善心肝热盛、肾阴亏虚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月经紊乱、潮热汗出、心悸、失眠烦躁等临床症状,能明显缓解更年期症状引发的不适,临床疗效明显,在改善中医症状评分、HAMA评分、国内改良Kupperman评分及性激素三项(E 2、FSH、LH)方面比坤泰胶囊更具优势,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无明显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有较好的安全性,复发率低,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

刘少玉[5](2021)在《磁珠耳穴改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类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研究》文中提出背景: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也是我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其中激素受体阳性患者约占70%,患病人群基数大,内分泌治疗是该部分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且内分泌治疗病程长,约60%的患者在接受内分泌治疗期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类围绝经期症状,加重患者身体与精神负担,影响患者治疗的积极性,部分患者不能耐受而终止治疗,影响其预后与生存。临床上对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尚无统一的标准,现代医学多结合患者症状参照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进行施治,疗效尚不明确且加重患者经济与精神负担,故寻找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十分必要。中医外治法是目前国家所提倡的无创治疗手段,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中医药的疗效也得到了进一步肯定,前期已有多项临床研究发现中药口服或联合针灸、磁珠耳穴等中医外治法在改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引起的潮热、汗出、失眠方面疗效确切,但部分患者拒绝口服中药或恐针晕针等不能接受中药或针灸治疗,磁珠耳穴贴压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便宜、易于接受、副作用小等特点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内外科疾病。目的:客观评价磁珠耳穴贴压改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从而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类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本研究收集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及山东省海阳市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门诊及病房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的类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60例,根据随机对照的原则按照1:1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磁珠耳穴贴压,对照组为空白对照。耳穴选用三焦、肝、乳腺、神门、交感为基础穴位,结合患者具体症状个体化加减取穴:潮热重加皮质下穴,心悸加心穴、降率穴,失眠加皮质下穴、神经衰弱点穴,烦躁易怒加枕小神经点穴,情绪低落加兴奋点穴,疼痛加神经点穴,头晕耳鸣加肾穴、内耳穴,腰背酸痛加肾穴、耳大神经点穴,疲乏加脾穴、口穴,伴有皮肤蚁行感者加肺穴、大肠穴,泌尿系症状加膀胱穴、肾穴,性生活困难及妇科症状加下焦穴、盆腔穴;每3-4天更换一次磁珠,两侧耳朵交替贴压,并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4-5次,每次不少于1分钟,以感到酸痛、麻胀、发热为宜。分别于治疗第1天、第8天、第15天进行改良Kupperman量表及中医症状评分,最后使用SPSS20.0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具有组间可比性(P>0.05)。2、改良Kupperman评分:两组接受治疗后第8天及第15天治疗组KI值均低于对照组,其中第8天两组间K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1>0.05),第15天两组间KI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前提高,治疗组第8天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30%vs0%);第15天治疗组总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6.7%vs6.7%),两组间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项症状方面,治疗组在改善潮热、汗出、失眠、感觉异常、易激动、头晕耳鸣、疲乏、腰背酸痛、心悸、皮肤蚁行感及性生活困难均有疗效(P<0.05),其中潮热、汗出、失眠、易激动、头晕耳鸣、腰背酸痛及疲乏改善明显(P<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症候评分:两组在接受治疗后第8天及第15天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第8天两组间中医症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6>0.05),第15天两组间中医症候积分差异明显(P=0.002<0.01);中医症候改善指数均较前明显上升,治疗后第8天治疗组高于对照组(26.67%vs0%),第15天治疗组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vs3.33%),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项症状方面,治疗组在潮热汗出、失眠、头晕耳鸣、心烦易怒、心神不安、胸胁胀痛、尿少、阴部干涩方面疗效明显,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仅心烦易怒、心神不安、评分较前下降,同时各症状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年龄段疗效:在接受治疗的第8天,治疗组各年龄段均有一定疗效,但各年龄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7>0.05),对照组各年龄段均未见疗效;在接受治疗第15天治疗组有效率较前有所增加,各组之间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928>0.05),对照组围绝经期组及绝经后组患者有效率较前有所增加,但各年龄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1>0.05)。治疗第8天两组间各年龄段患者治疗有效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第15天两组患者中绝经前及围绝经期患者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0.05,P=0.001<0.05),绝经后组无统计学差异(P=0.173>0.05)。结论:磁珠耳穴贴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类围绝经期综合征,尤其在改善潮热、汗出、失眠、易激动、头晕耳鸣、腰背酸痛及疲乏方面临床疗效显着,值得临床推广。

高利[6](2021)在《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张红教授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的组方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张红教授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的医案进行研究,挖掘其组方规律,总结张红教授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的心得,以飨同道。方法: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张红教授在2018年10月至2021年2月门诊治疗的绝经前后诸证患者病案资料进行录入、分析、导出,通过药物频次统计、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和熵聚类的方剂组方规律分析挖掘出张红教授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的组方规律;与张红教授一起展开医理分析、沟通,最终总结张红教授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的心得。结果:本研究收集病案资料共163例,处方538份,剔除其中同一患者多次就诊方药变化不大的处方,纳入药物明显变化的处方共计312份,对录入的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得到如下结果:(1)患者年龄主要分布在45-50岁,最大与最小年龄跨度达1 1年。(2)绝经前后诸证最多见证型为肝肾阴虚证、脾肾虚弱证以及肝郁脾虚证,张红教授认为肾阴阳失和为本病病变之本,肝肾阴虚、虚火上扰,脾肾阳虚,虚阳上越是本病的主要病机,临证治疗以调和阴阳为要旨。(3)张红教授治疗绝经前后诸证常用药物为桑叶、浮小麦、益母草、远志、首乌藤、五味子、丹皮、酸枣仁、合欢花、女贞子、夏枯草、菟丝子、丹参、香附、肉桂等;使用最多的药物种类依次是安神药(8种、744次)、活血化瘀药(16种、673次)、收涩药(13种、494次)、解表药(13种、477次)、清热药(21种、456次);张教授最常用药物其性以温性(35.3%)与寒性(35.2%)最多,其味以甘(34.3%),,,、苦(29.4%)、辛(25.0%)味最频,归经以肝经(26.1%)为主,其次为心、肾经。(4)基于关联规则分析得到45条药物模式,36条药物关联模式,并由此得到药物网络展示图,从这三个数据结果可以看出张红教授治疗本病最常用的九味核心药物——桑叶,浮小麦,首乌藤,远志,酸枣仁,五味子,合欢花,丹皮,益母草,而这九味核心药物正是张红教授自拟经验方的主要组成,具有清热敛汗、宁心安神之功;次常用药物——夏枯草、女贞子、丹参、肉桂,女贞子为针对肝肾阴虚病机常用药物,具有滋阴补肾之效;肉桂为针对脾肾阳虚常用药物,具有补火助阳、引火归元之功。(5)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得到药对关联系数;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得到10组核心组合;基于无监督熵层次聚类得到5条新方组合,张红教授认为有意义的是以下4组:①续断桑叶菟丝子浮小麦丹参桑寄生。②海螵蛸侧柏叶地榆茜草乌梅棕榈炭。③茯神巴戟天淫羊藿石菖蒲。④威灵仙狗脊牛膝夏枯草。结论:本研究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系统为工具,通过关联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统计学方法,对张红教授临床诊治的病案资料进行挖掘,得到其常用药物及组方规律,总结出其治疗本病的心得。张红教授认为肾阴阳失和、五脏精气衰减不协调为本病的病因,肝肾阴虚、虚火上扰,脾肾阳虚、虚阳上越是本病的主要病机,滋补肝肾、宁心安神,温补脾肾、引火归元是本病的治疗原则。

王倩雯[7](2021)在《滋肾固本法针刺改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潮热的临床对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观察滋肾固本法针刺改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潮热的有效性;2.探索滋肾固本法针刺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的肾阴虚症候、生活质量及围绝经期症状的影响。研究方法:将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乳腺癌潮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2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滋肾固本法针刺治疗。研究周期为10周,在入组时、治疗第5周、治疗第10周要求两组患者填写潮热日记;在入组时、治疗10周要求患者填写肾阴虚症候量表、乳腺癌功能评估量表(FACT-B)、癌症治疗-内分泌亚量表(FACT-ES)。研究结束后,对所有量表积分统计分析,进行疗效评价。记录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1.潮热次数及严重程度:治疗5周后,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发现,潮热次数以及潮热严重程度均有改善;组间比较发现,两组在降低潮热发作次数及程度上疗效相当(P>0.05)。治疗10周后,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发现,潮热次数及潮热严重程度上均有改善;组间比较发现,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滋肾固本法针刺治疗有明显优势。2.肾阴虚症候:治疗10周后,组内比较发现,两组患者肾阴虚症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说明两组肾阴虚症候均有改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仅为40%,说明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滋肾固本法针刺治疗具有一定优势。其中几个主要症状比较发现,治疗组在改善潮热汗出、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症状上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失眠多梦症状的改善尤为显着。3.生活质量:治疗10周后,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发现,各维度积分均有提高(P<0.05)。组间比较发现,治疗组在改善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以及附加关注上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滋肾固本法针刺治疗具有优势;而在改善功能状况上两组疗效相当。4.围绝经期症状:治疗10周后,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发现,阴道症状、体重增加、腹泻、关节痛症状未有改善;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发现,阴道症状、性生活质量、体重增加、眩晕、恶心、腹泻、头痛、关节痛症状未有改善。组间比较发现,治疗组在改善性生活质量、眩晕、恶心、头痛、浑身发胀、(健侧)乳房敏感或触痛、情绪起伏、心情烦躁项目上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滋肾固本法针刺治疗具有优势;两组在阴道症状、体重增加、腹泻及关节痛项目上未起到改善作用。结论:滋肾固本法针刺可以显着改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的潮热症状,除此之外,还可以整体改善肾阴虚症候和缓解部分围绝经期症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

郑晓敏[8](2021)在《枸杞多糖对OVX小鼠的海马神经元及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绝经后女性雌激素减少导致认知功能下降。临床研究发现,激素替代疗法对于认知功能减退的作用是把双刃剑,甚至可以使痴呆的发病率升高。很多研究发现,一些天然食品、药材中的活性成分可以对双侧卵巢切除(OVX)大鼠模型中的神经损伤及认知功能损害具有改善作用,这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探索方向。枸杞是宁夏的特色产业,从枸杞中提取的主要活性成分—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LBP)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衰老等多种生物活性。然而,其对雌激素减少所致认知功能损害是否有改善作用尚未完全阐明。目的1.明确LBP是否可以改善OVX小鼠的认知功能减退。2.以转录组学、蛋白组学为基础,分析LBP对OVX小鼠海马神经元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1.OVX小鼠模型建立及分组:45只12周龄雌性ICR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HAM,n=15)、双侧卵巢切除组(OVX,n=15)和OVX+LBP干预组(OVX+LBP,n=15);细胞分7组:Con、AZD、LBP、LPS、AZD+LPS、AZD+LBP、AZD+LBP+LPS。2.行为学检测:小鼠新物体识别测试小鼠的运动能力;小鼠旷场实验测试小鼠的非空间学习和记忆功能。3.ELISA检测三组ICR小鼠血清雌二醇(E2)及小鼠星形胶质细胞培养基中TNF-α、IL-1β、IL-6含量;WST微板法检测SOD含量;TBA比色法检测MDA含量。4.转录组学:随机选取SHAM组和OVX组各3只小鼠,提取海马组织总RNA,使用illumina Novaseq?6000,通过PE150测序模式对片段进行双端测序。5.TMT?蛋白质组学:随机选取OVX组和OVX+LBP组各3只ICR小鼠,提取海马组织总蛋白,通过高分辨质谱仪进行TMT?蛋白质组学分析。6.H&E、Nissl、TUNEL染色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三组小鼠海马CA1和CA3区神经元的变化。包括:形态学、尼氏体计数、凋亡细胞计数及超微结构。7.q PCR检测TLR4/NF-κB信号通路蛋白及蛋白组学差异蛋白在三组ICR小鼠海马组织中m RNA表达情况。8.免疫组化:检测三组小鼠海马CA1区、CA3区中Neu N、SYP、BDNF、ERα、ERβ、TLR4、My D88、NF-κB、IL-6、IL-1β、TNF-α、GFAP阳性表达。9.三组小鼠海马组织及HT-22细胞BDNF、SYP、PSD95、Caspase3、Bax、Bcl-2、TLR4、My D88、NF-κB、Mfn1、Mfn2、Drp1、p-Drp1、Opa1、Beclin1、p62、Lc3蛋白表达情况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1.在旷场实验中,OVX组小鼠的总行程和中央区域活动的时间较SHAM组小鼠减少,OVX+LBP组小鼠的总行程和中央区域活动的时间较OVX组小鼠增多;新物体识别测试中,OVX组小鼠DI、PI值均较SHAM组小鼠和OVX+LBP组小鼠降低。2.与SHAM组小鼠比较,双侧卵巢摘除后血清E2水平明显减低,血清SOD活力显着降低,MDA血清水平较SHAM组小鼠升高;LBP治疗后与OVX组比较,血清E2水平差异无显着性,SOD水平升高,MDA水平降低。3.OVX组小鼠H&E染色可见海马神经元数量较SHAM组明显减少,神经元可见明显异形深染;同时,海马CA1区和CA3区尼氏体数量减少,凋亡细胞增多;TEM观察到OVX组小鼠海马区神经元部分核膜双侧结构消失,线粒体嵴断裂、溶解并形成灶性空泡。LBP治疗后以上心态学的改变均明显改善。4.OVX组小鼠与SHAM组小鼠海马组织差异基因KEGG富集主要差异表达基因为:NOD样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5.OVX组小鼠海马组织中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在m 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均高于SHAM组和OVX+LBP组小鼠。6.OVX组小鼠海马组织Neu N、BDNF、SYP免疫组化阳性表达较SHAM组小鼠明显减少,而OVX+LBP组与OVX组小鼠比较发现三种蛋白的阳性表达均有所升高,。WB结果中OVX组小鼠海马组织BDNF、SYP、PSD95蛋白较SHAM组小鼠表达减少,而LBP干预后,以上三种蛋白的表达较OVX组显着升高。7.小鼠海马组织差异蛋白聚类分析发现,OVX+LBP组小鼠与OVX组小鼠比较,海马组织差异蛋白中,上调8个,下调3个。我们对线粒体融蛋白Mfn1及其相关因子进行检测。三组小鼠海马组织中,OVX组小鼠Drp1、p-Drp1、p62蛋白表达较SHAM组、OVX+LBP组小鼠升高,Mfn2、Mfn1、Opa1、Lc3b、Beclin1的蛋白表达较SHAM组、OVX+LBP组小鼠降低。8.小鼠星形胶质细胞中,AZD+LBP组及AZD+LBP+LPS组分别与AZD组、LPS组比较,IL-1β、IL-6、TNF-α的释放减少。9.HT-22细胞中,LBP组、AZD+LBP组及AZD+LBP+LPS组与AZD组、LPS组比较,SYP及PSD95表达略高,BDNF表达升高;LBP组、AZD+LBP组及AZD+LBP+LPS组Drp1及p-Drp1表达较AZD组、LPS组降低;Lc3b、Beclin1仅在AZD+LPS和AZD+LBP+LPS组较Con组降低,p62在AZD组、LPS组、AZD+LPS组的表达较Con组增加;LBP组和AZD+LBP+LPS组p62的表达与Co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LBP可改善OVX小鼠的认知功能。2.LBP可通过抗氧化、抗炎、抗凋亡对OVX小鼠海马神经元发挥保护作用。3.LBP可能通过稳定线粒体分裂/融合失衡和自噬减轻OVX小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

宋英潇[9](2021)在《艺术治疗小组对更年期女性抑郁情绪的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正处于更年期时期的女性,由于其压力的增加和被剥夺感、被抛弃感的产生,以及人们对更年期的偏见与误解,导致其抑郁情绪在更年期时表现的更加明显。且人们对更年期群体的研究多处于医学领域的身体疾病研究,近年来,对更年期女性心理问题的关注不断增多。以往研究表明,艺术治疗作为一种非药物的疗法,可以在人们的心理层面和社会层面发挥正向效益。小组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在抑郁情绪方面也有很多显着效益。本研究以艺术治疗小组作为干预的展开形式,将艺术治疗与小组工作相结合,旨在达到更有效的疗愈功能,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指导下进行干预。本研究以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展开,以十五位更年期伴有抑郁情绪的女性为研究对象,将这十五位更年期女性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由对照组1和对照组2组成。其中,实验组5人,对照组1和对照组2各五名更年期女性。通过艺术治疗小组干预实验组更年期女性的抑郁情绪。本研究结合研究对象的实际状况,设计艺术治疗小组活动方案,选取《抑郁自测量表(SDS)》,根据抑郁自测量表前测与后测结果的改变,将小组活动的考察记录与每位服务对象的访谈记录相结合,针对量化资料的数据与质性记录的结合,最终得出本研究的结论。本次论文的研究结果不难看出,小组工作与艺术治疗相结合的方式是降低更年期女性抑郁情绪的有效方法,相比于仅用艺术治疗和仅用小组工作进行干预的两组对照组,将艺术治疗与小组工作相结合的方法对更年期女性的抑郁情绪干预效果更显着,并可以对更年期女性产生认知效益、情感效益和社交效益等福祉效益,研究表明该方法比较适宜在更年期的女性群体中开展。研究也发现实务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研究发现社会工作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将更年期女性的抑郁情绪达到不再恶化的效果,并且社会工作很难干预当今社会的主流认知,当今社会对于更年期的污名化是很难通过简单的社会工作实务进行彻底消除的。本研究在单纯的干预更年期女性的抑郁情绪外,旨在呼吁更年期女性群体受到社会的关注与关爱,且希望更年期一词不再受到人们的偏见与歧视。

安旻[10](2020)在《生命的秋天如期到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女性激素的神秘消涨身体会一下子冷一下子热,突然冒汗、心跳加快,容易浮肿;眩晕、耳鸣、身体疲软;手腕、膝盖等关节疼,脖子疼,容易落枕,脚跟脚底疼,眼睛、鼻子发痒、容易口干舌燥……有些女性在接近50岁的时候,会出现身体上的明显变化,这些更年期的典型症状,都跟身体内女性激素的减少有关。

二、知识女性更年期普遍提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知识女性更年期普遍提前(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情志致病理论的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关因素及致病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RSTRACT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标准
        3.1 纳入标准
        3.2 排除标准
        3.3 诊断标准
        3.4 分型评定
    4 问卷调查的实施,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
    5 研究结果
        5.1 基本情况与MPS
        5.2 生活习惯与MPS
        5.3 人格、心理弹性与MPS
        5.4 应激、应付、社会支持等因素与MPS
        5.5 中医七情与MPS
        5.6 MPS临床症状分布特点
        5.7 MPS证型分布特点
        5.8 人格、心理弹性、七情、应激、应对及社会支持之间的复杂关系
        5.8.1 人格与心理弹性
        5.8.2 社会支持与应对、应激
        5.8.3 心理弹性与应对
        5.8.4 应对与七情
        5.8.5 社会支持与七情
        5.8.6 七情之间的关系
讨论
    1 MPS的发病机理
        1.1 MPS的病因病理
        1.2 MPS的病因病机
    2 MPS的常见影响因素
        2.1 一般状况和生活习惯与MPS
        2.2 心理因素与MPS
        2.3 应激、应对与MPS
        2.4 社会支持与MPS
        2.5 情志因素与MPS
    3 MPS证型分布规律
    4 基于情志致病理论MPS的预防与治疗
        4.1 基于情志致病理论MPS的情志调摄防治
        4.2 基于情志致病理论MPS的心理干预防治
    5 创新点
    6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基于情志致病理论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防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基于服务接触点的围绝经期健康管理服务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背景:围绝经期人群现状
        1.1.2 医疗背景:围绝经期预防和治疗方式现状
        1.1.3 设计背景:服务接触点和服务设计
    1.2 课题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围绝经期与健康管理的研究现状
        1.2.2 服务设计介入健康管理领域的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小结
    1.3 研究目的、意义及创新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3.3 研究创新点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健康管理与服务接触点设计研究
    2.1 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分析
        2.1.1 社区卫生机构的健康管理服务
        2.1.2 健康管理服务在互联网产业中的表现
        2.1.3 健康管理服务发展业态
    2.2 服务接触点概述
        2.2.1 服务接触点的定义
        2.2.2 服务接触点的构建
        2.2.3 服务接触点的衡量
    2.3 服务接触点设计介入健康管理
        2.3.1 服务接触点设计的必要性
        2.3.2 以围绝经期人群为研究单位的原因
    2.4 服务接触点介入健康管理的案例研究
        2.4.1 案例一:一种以人为本的整体方法来管理糖尿病护理
        2.4.2 案例二:青蛙公司重构盆腔检查
第三章 围绝经期健康管理用户研究与分析
    3.1 围绝经期人群健康管理行为调研策略
        3.1.1 调研思路
        3.1.2 调研目的
        3.1.3 调研对象
        3.1.4 调研方法
    3.2 围绝经期健康管理关键接触点的定性研究
        3.2.1 文献资料调研
        3.2.2 现有app竞品分析
        3.2.3 用户深入访谈
        3.2.4 研究总结
    3.3 围绝经期健康管理关键接触点的定量研究
        3.3.1 问卷设计与发放
        3.3.2 问卷结果阐述与分析
    3.4 问题思考与机会识别
        3.4.1 围绝经期健康管理问题思考
        3.4.2 围绝经期健康管理设计机会识别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服务接触点的围绝经期健康管理服务设计策略
    4.1 用户角色模型构建
        4.1.1 定义目标用户
        4.1.2 构建用户模型
    4.2 设计定位
        4.2.1 定义场景闭环
        4.2.2 定义设计方向
    4.3 需求点提炼
        4.3.1 需求功能转化
        4.3.2 接触点分析
    4.4 提出设计策略
        4.4.1 增强用户对于接触点的控制感
        4.4.2 强化用户在关键接触点的理性思维
        4.4.3 引导用户在关键接触点的感性思维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围绝经期健康管理服务产品的设计实践
    5.1 围绝经期健康管理服务产品的设计定义
        5.1.1 设计的概念说明
        5.1.2 利益相关者和商业模式
    5.2 围绝经期健康管理服务产品的功能内容
        5.2.1 知识普及阶段
        5.2.2 健康锻炼阶段
        5.2.3 饮食管理阶段
        5.2.4 自主监测阶段
        5.2.5 心理健康测试及练习阶段
    5.3 围绝经期健康管理产品数字接触点设计
        5.3.1 信息架构设计
        5.3.2 原型设计
        5.3.3 视觉设计
        5.3.4 主要交互页面设计
    5.4 围绝经期健康管理产品物理接触点设计
    5.5 方案可用性测试
        5.5.1 确定测试方案
        5.5.2 招募测试用户
        5.5.3 典型任务创建
        5.5.4 测试执行
        5.5.5 测试结果及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调研问卷
    问卷A:一份有关40-60 岁女性生命体验的问卷
    问卷B:更年期健康管理满意度调查
附录二 用户访谈
    访谈A:围绝经期用户访谈
    访谈B:妇幼保健院医生访谈
    访谈C:社区工作人员访谈
附录三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和项目

(3)基于AMPK/SIRT1/PGC-1α通路研究醒脾解郁方对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重塑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抑郁症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抑郁症中医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1. 抑郁症病理机制中的线粒体损伤
        2. 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与突触可塑性损伤
        3. 线粒体生物合成异常与抑郁症神经元突触重塑
        4. 从“脾”论治抑郁症或成为中医治疗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实验一 醒脾解郁方对肝郁脾虚抑郁大鼠行为学及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概述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 基于AMPK/SIRT1/PGC-1α介导的线粒体生物合成研究醒脾解郁方对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重塑的影响
        概述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三 基于AMPK/SIRT1/PGC-1α信号通路探讨醒脾解郁方含药血清对皮质酮诱导海马神经元损伤突触重塑的影响
        概述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四 基于AMPK/SIRT1/PGC-1α信号通路探讨突触微环境对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重塑的影响及醒脾解郁方干预效应
        概述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结语
    一、研究总结
    二、初步结论
    三、存在不足
    四、创新点
    五、展望
第四部分 附录
    附录1: 致谢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课题情况
    附录3 个人简历

(4)双清固本汤治疗心肝热盛、肾阴亏虚型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综述
    综述一、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文献综述
        1、病名溯源
        2、病因病机
        3、中医治疗
        4、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二、更年期综合征的西医文献综述
        1、概念及流行病学
        2、病因及发病机制
        3、实验室检查
        4、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
        5、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临床研究
    前言
    临床研究
    研究结果
    分析与讨论
        1、结果分析
        2、双清固本汤临床应用的依据
        3、对照组药物的选择
        4、患者治疗时间的选择
        5、研究不足与展望
        6、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双清固本汤治疗心肝热盛、肾阴亏虚型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5)磁珠耳穴改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类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现状
        1 内分泌治疗是受体阳性乳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
        2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类型及机制
        3 不同时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
        4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
        5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类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进展
        6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现状
        1 中医对乳腺癌治疗相关类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因病机认识
        2 贾玫教授对乳腺癌及其相关类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见解
        3 中医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类围绝经期综合征证型的认识
        4 疏利三焦、燮理阴阳为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原则
        5 中医药改善类围绝经期综合征方法
        6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方案
    2 临床资料
        2.1 病例来源及病例数
        2.2 病例选择标准
        2.3 病例纳入标准
        2.4 病例排除标准
        2.5 脱落标准及处理
        2.6 不良反应观察与分析
        2.7 安全性指标
    3 研究设计
        3.1 治疗方法
        3.2 观察周期及节点
        3.3 主要观察指标
        3.4 疗效判定
        3.5 统计学分析
    4 研究结果
        4.1 基线资料
        4.2 两组疗效分析与对比
        4.3 治疗期间不良反应
        4.4 小结
讨论
    1 理论基础
        1.1 耳穴的中医理论基础
        1.2 耳穴的现代医学理论基础
        1.3 耳穴作用机制
    2 选穴分析及加减取穴
        2.1 三焦穴分析
        2.2 肝、乳腺穴位分析
        2.3 神门、交感穴位分析
        2.4 加减取穴分析
    3 本项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结语
    1 结论
    2 创新点
    3 不足
        3.1 研究设计
        3.2 评价指标
        3.3 研究样本量及研究时长
    4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改良Kupperman评分
附录2 中医症候积分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张红教授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的组方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绝经前后诸证的西医研究进展
        1. 流行病学
        2. 临床表现
        3. 治疗
    综述二 绝经前后诸证的中医研究进展
        1. 定义
        2. 病因病机
        3. 治疗
    综述三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概述
        1.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介绍
        2.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应用
前言
第二章 张红教授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的组方规律
    1. 研究资料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对象
        1.3 西医诊断标准
        1.4 中医诊断标准
        1.5 病例纳入标准
        1.6 病例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目标
        2.2 数据预处理
        2.3 数据录入
        2.4 数据分析
        2.5 技术路线图
    3. 数据挖掘结果
        3.1 患者年龄统计
        3.2 证候频次统计
        3.3 药物频次统计
        3.4 药物用量统计
        3.5 药效分类统计
        3.6 四气统计
        3.7 五味统计
        3.8 归经统计
        3.9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挖掘
        3.10 基于熵聚类的组方规律挖掘
    4. 分析与讨论
        4.1 发病年龄分析
        4.2 病机认识
        4.3 症状分析
        4.4 证候分析
        4.5 治疗原则
        4.6 用药规律分析
        4.7 治疗思路
        4.8 用药心得
        4.9 对“心肾”关系的认识
        4.10 典型医案
    5.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介

(7)滋肾固本法针刺改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潮热的临床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一、中医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相关症状的认识及干预
        1.中医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相关症状的认识
        2.中医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相关症状的干预
    二、中医对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患者潮热症状的认识
        1.潮热的定义与发病机理
        1.1 潮热的定义
        1.2 潮热的发病机理
        2.内分泌治疗后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定义
        3.内分泌治疗后类围绝经期潮热的病因病机
        3.1 肾虚为根本
        3.2 心肝脾功能失调
    三、中医对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患者潮热症状的治疗
        1.中药辨证治疗
        2.针刺治疗
        2.1 针刺治疗方式
        2.2 针刺选穴规律
        3.其他中医治法
    四、现代医学对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患者潮热症状的认识
        1.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及不良反应
        2.内分泌治疗后潮热的发生机制
        3.潮热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五、现代医学对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患者潮热症状的治疗
        1.激素替代治疗
        2.非激素治疗
        3.认知行为疗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及脱落标准
        1.6 剔除与脱落病例处理
        1.7 终止标准
    2.研究方法
        2.1 分组设计
        2.2 研究周期
        2.3 治疗方案
        2.4 针刺异常情况及处理方法
    3.观察内容及指标
        3.1 一般临床资料
        3.2 主要观察指标
        3.3 次要观察指标
    4.治疗的安全性分析
    5.信息分析方法
        5.1 描述性分析
        5.2 对比分析
    6.统计分析方法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与分析
    1.治疗前两组一般情况比较结果
        1.1 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手术部位、肿瘤分期及内分泌治疗药物的对比
        1.2 治疗前两组患者潮热次数、潮热程度、中医症候、生活质量、围绝经期症状的对比
    2.治疗期间实验结果比较
        2.1 两组潮热次数治疗前后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潮热程度比较
        2.3 两组平均潮热分数治疗前后比较
        2.4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治疗前后比较
        2.5 两组生活质量治疗前后比较
        2.6 两组围绝经期症状治疗前后比较
    3.不良反应观察
第四部分 讨论
    1.结果分析
    2.本研究治疗方案的设计
        2.1 针刺治疗潮热的理论依据
        2.2 滋肾固本法选穴依据
    3.疗效评价指标的选择
        3.1 每日潮热笔记(DHFD)
        3.2 肾阴虚症候积分表
        3.3 乳腺癌功能评估量表(FACT-B)
        3.4 癌症治疗-内分泌亚量表(FACT-ES)
    4.结论
    5.优势总结
    6.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英文缩略词表
    附录2 潮热笔记(DHFD)
    附录3 肾阴虚中医症状积分表
    附录4 乳腺癌生活质量量表FACT-B
    附录5 癌症治疗-内分泌亚量表(FACT-ES)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枸杞多糖对OVX小鼠的海马神经元及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第一部分 LBP对于OVX小鼠认知行为的保护作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2.实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LBP对 OVX小鼠海马保护机制-蛋白质水平探索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部分 LBP对OVX小鼠海马保护机制-体外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雌激素缺乏与认知功能减退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9)艺术治疗小组对更年期女性抑郁情绪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四、本研究创新之处
        (一)针对更年期女性抑郁情绪单一领域的干预研究
        (二)运用艺术治疗介入更年期女性抑郁情绪的干预研究
    五、概念界定
        (一)艺术治疗
        (二)更年期
        (三)抑郁情绪
    六、理论依据
        (一)社会支持理论
        (二)社会学习理论
    七、文献综述
        (一)影响更年期女性抑郁情绪产生因素
        (二)小组工作干预抑郁情绪的相关研究
        (三)艺术治疗的相关研究
        (四)社会工作干预精神健康的相关研究
        (五)文献评述
第二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流程与方法
        (一)研究框架
        (二)研究方法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假设
    四、研究工具
        (一)量化研究工具
        (二)质性研究工具
    五、艺术治疗小组活动方案规划
        (一)小组活动目标
        (二)小组活动内容设计
    六、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一)资料收集
        (二)资料分析
第三章 研究分析
    一、研究对象基本信息
    二、研究对象抑郁情绪的变化状况
        (一)实验组的变化状况
        (二)对照组的变化状况
    三、艺术治疗小组干预更年期女性抑郁情绪的效果分析
        (一)量化资料分析
        (三)质性资料分析
第四章 研究结论
    一、量化资料的结论
    二、质性资料的结论
第五章 研究限制
第六章 反思与建议
    一、研究反思
        (一)实务经验
        (二)推广价值
    二、研究建议
        (一)艺术治疗小组活动方案建议
        (二)未来相关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生命的秋天如期到来(论文提纲范文)

女性激素的神秘消涨
调节更年期的身心变化

四、知识女性更年期普遍提前(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情志致病理论的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关因素及致病机制研究[D]. 高洁茹.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基于服务接触点的围绝经期健康管理服务设计研究[D]. 朱英茜. 江南大学, 2021(01)
  • [3]基于AMPK/SIRT1/PGC-1α通路研究醒脾解郁方对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重塑的影响[D]. 任非非.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双清固本汤治疗心肝热盛、肾阴亏虚型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D]. 李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5]磁珠耳穴改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类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研究[D]. 刘少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6]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张红教授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的组方规律研究[D]. 高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7]滋肾固本法针刺改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潮热的临床对照研究[D]. 王倩雯.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枸杞多糖对OVX小鼠的海马神经元及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D]. 郑晓敏.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9]艺术治疗小组对更年期女性抑郁情绪的干预研究[D]. 宋英潇. 沈阳师范大学, 2021(02)
  • [10]生命的秋天如期到来[J]. 安旻. 当代工人, 2020(23)

标签:;  ;  ;  ;  ;  

知识渊博的女性更年期普遍提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