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手机,路在何方?

海尔手机,路在何方?

一、海尔手机,路在何方?(论文文献综述)

时杰[1](2020)在《职业经理人发展趋势研究》文中认为我国90年代中期,职业经理人群体出现以后,其中佼佼者有互联网时代崛起的新浪的王志东,在新国有企业发展时期海尔的张瑞敏以及格力的董明珠,外资企业职业经理人的代表唐骏等,发展一波三折。企业高管的家族化趋势对我们国家职业经理人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大多数专业化的职业经理人会不会被人工智能所代替?就像自动化生产替代了熟练的产业工人,随着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我国职业管理团队会不会明日黄花?未来路在何方?

徐鑫[2](2016)在《智能家居路在何方?》文中指出智能家居要想流行起来,必须做到体验更好且价格可以被普通家庭接受。最近几年,各IT厂商都在布局智能家居。试图在智能手机之后找到新的增长点。谷歌收购了Nest,苹果制定了Home Kit硬件规格,微软、高通、英特尔也都在力推智能家居的解决方案。但是一直到现在,智能家居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原因何在?智能家居路在何方?

欧阳日辉[3](2015)在《“中国制造2025”将给金融业带来什么?》文中研究表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面临两个问题:技术和金融。解决技术和金融问题的源动力在于创新、创新、再创新。新兴的小米、传统的海尔等企业在制造业领域推动一场拥抱"互联网+"的革命,带来了制造模式、组织形式和商业形态的创新。"互联网+"给制造领域带来的变革,能够给金融业带来什么启示呢?在"互联网+"时代,金融业互联网化将采取什么样的发

陆峰,庄金鑫[4](2015)在《格力转型之痛》文中提出格力是全球领先的空调制造业企业,在互联网浪潮下,格力正在积极寻求互联网化转型。但转型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格力正在承受转型之痛,其优秀的业绩是否可持续,是否能在未来互联网和智能化转型中继续引领行业潮流,值得探讨和研究。

欧阳日辉[5](2015)在《制造业“互联网+”给金融业的启示与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未来,中国制造业的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新兴的小米、传统的海尔等企业在制造业领域推动一场拥抱"互联网+"的革命,带来了制造模式、组织形式和商业形态创新的转变。"互联网+"给制造领域带来的变革,能够给金融业带来什么启示?在"互联网+"时代,金融业互联网化将采取什么样的发展策略?

蔡晓慧[6](2015)在《企业知识资本基础理论探微》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迁,知识因素在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企业利润进而推动经济发展上所起到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新经济时代也被称作知识经济时代。在此时代背景下,传统的生产要素人、财、物已不能满足出现的新兴经济现象的要求,也无法很好地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动因,因此,把知识等新兴要素作为生产要素已经成为顺应经济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正是基于此,学界从不同的角度对知识展开研究,更是对知识资本展开一波研究的小高峰。我国知识资本的研究是伴随着国外对于智力因素的探讨而兴起,因此对于知识资本的理解和研究推动也多是在智力资本的基础上展开的。这就会造成目前国内对于知识资本的研究一方面存在泛化研究的情况,另一方面也没能从理论上进行更为明确清晰地阐述。这就为企业知识资本的基础理论研究提供了研究路径和方向。随着知识作为生产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突出,对企业价值的生成与作用越来越重要,知识作为资本应该成为企业要素资本构成之一。而目前企业不仅没有将知识资本作为要素资本结构之一来进行相关财务管理活动,甚至没有给知识资本以足够的重视。本文试图从要素资本的角度去重新认识和理解知识资本,并分析知识资本在企业中的作用机理,从而完善企业知识资本的基础理论,一方面补充企业知识资本的基础理论研究,另一方面试图为企业财务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1)确立企业知识资本的存在以及价值;(2)从深层次的机理上分析企业知识资本的作用;(3)引起企业对于知识资本的关注;(4)从知识资本、异质资本的角度去推动企业财务理论的发展及应用。本文研究方法以规范研究为主,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辅以适当的案例分析以及少量的数据分析进行基础理论的论述,从引言到结论遵循一般逻辑演绎的方法展开。论文所要研究的是企业知识资本的基础理论,因此本文的研究思路按照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展开,即是什么,为什么以及如何运用的逻辑方式进行。通过研究背景的论述提出论文所要研究的问题;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述评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并寻找论文的研究方向;通过知识资本基础理论的描述以及基础研究的论述为本文研究铺垫理论基础;在明确研究问题、研究方向以及相关理论基础的基石下进行企业知识资本的性质分析,解决企业知识资本基础理论研究中的“是什么”问题;继而通过学科间理论的交叉分析提出知识资本的作用机制,解决企业知识资本基础理论研究中的“为什么,,问题;再次针对概念性质的定性以及作用机理的论述提出企业知识资本新的计量评估方法,解决“如何评价运用”的问题;最后进行论文总结与展望。本文通过研究认为其具有一定的理论及现实上的学术价值。首先,在理论方面,完善了要素资本理论的内容;明确了知识资本的内涵;揭开了知识资本作用的黑箱;提出了新的计量评估方法,就基础理论分析上实现了较为完整的阐述,具有一定的原创性。其次,在现实应用方面,为企业管理以及财务运用从要素资本角度提供了新的思路,明确了知识资本存在的客观性以及作用的重要性,提出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应运用要素资本结构的理念进行资本的配置,并可以利用知识资本的计量评估方式评测企业知识资本水平并提供一定的配置思路。因为要素资本异质性的特点、企业价值创造模式的不同、企业生存发展的现状等原因,使得知识资本的研究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知识资本的研究必然要从知识的经济学意义出发,从知识作为生产要素的必要性为研究起点。生产要素的历史发展演化至今,知识作为生产要素的具有现实需要的意义,也使得知识具备了经济学的意义。从知识的经济学性质出发也奠定了知识资本的问题要沿着生产要素、要素资本理论展开。而我国知识资本的研究现状主要是在国外智力资本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情况进行理论的发展。但通过对国外的知识资本与智力资本的文献综述以及对比分析,发现二者在理论渊源、概念、构成内容以及研究内容上存在着差异。从生产要素角度出发的知识资本是不同与智力资本的,这为本文知识资本的研究确定方向和路线。知识作为生产要素具有经济学的理论依据,还表现在经济学以及管理学的理论支持上。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阐述技术等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从外生到内生的作用变化,说明智力型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但其对于制度等知识因素的经济研究仍显不足;从企业的绩效差异成因出发探寻企业的核心能力问题,引出知识从微观角度对企业绩效的产生等企业发展目标的作用;从演化经济学的角度探寻传统经济学的固有范式的缺陷,为经济问题的探寻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工具。结合耗散结构理论可以为企业知识资本研究从系统的演化等角度提供新的思路。企业是一种耗散结构,反应企业运行货币表现的财务活动系统也是一种耗散结构,满足远离平衡态、非线性、开放体系以及涨落突变的耗散特性,因此可以运用耗散特性来提出资本配置的新想法,即用自由资本配置的理念去进行要素资本的合理安排。此外,还可以用耗散结构以及熵的理论进行知识资本作用机制的分析。知识资本的基础概念以及性质的分析是论文的重要内容之一。从知识的市场意义,到知识资本的生成方式,到知识资本的性质,到知识资本的运行方式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作为要素资本的知识资本是什么,为本文研究奠定基石。知识资本是作为一种知识资源存在的,其是具有市场意义的。带有产品以及商品属性的知识,是区别与其他无形资产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智慧因素。知识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知识通过直接交换和间接交换两种形式的市场交换方式实现价值。企业的知识通过内部形成以及外部的引入两种来源形式,并经过资本化的途径可以转变为企业的知识资本。知识资本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自然属性表现在很强的公益特性,较弱的商品性、独特的价值表现等内容,而社会属性说明企业知识资本具有产权属性,但是要区别与知识产权。正是因为知识资本的内涵及性质的独特性,使得知识资本是区别与技术资本、人力资本而单独存在的。因此,知识是可以纳入企业的财务系统,作为异质要素资本之一存在。知识资本作用机制的分析是本文核心部分之一。通过诺基亚手机业务被收购的案例引发对企业异质资本的思考,从而引出对知识资本作用机理分析的重要性。企业的要素资本可以分为人力资本、货币资本、物质资本、技术资本以及知识资本五个方面,结合五个要素资本系统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可以揭开企业运行以及价值创造过程中的黑箱。通过提出的企业熵增公式以及构建的商品竞争模型对企业要素资本的作用方式进行分析,认为企业要素系统分为两个方面并具有二元特性。以人、财、物为代表的传统生产要素为企业带来能量源,而以知识和技术为代表的新兴生产要素为企业带来负熵流,即降低企业混乱程度,实现企业稳定有序发展。企业通过能量与熵流的二重作用实现企业价值并保持持续发展态势。知识资本作为二元之一的熵流作用体现主要表现在与外界的熵流交换、削弱企业系统内部的正熵效应以及诱发甚至直接引导企业的涨落跃迁。知识资本的计量评价以及实际应用问题是本文的重点之一也是难点。对知识资本现行计量方法的回顾和分析进行优缺点的总结,发现这些方法并不能满足本文定义的知识资本的需要。因此有必要提出相对可行的计量评价方法。可以通过对知识资本概念的理解以及知识资本在企业运行中的作用方式提出本文的知识资本相对值计量方法。此计量方法是利用企业利润率与技术资本的水平提出的知识资本的评价方法,适用于企业在行业间进行知识资本水平的评测。此外,其计量评价结果还可以和技术资本配合,从而可以提出对知识资本的一定配置意见。最后通过钢铁行业以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两个行业进行企业知识资本的相对计量,并进行知识资本评价方法的检验和实际运用。本文的研究结论表现在:(1)知识资本作为企业要素资本之一,是具有相对独立性以及客观存在性。因为作为在市场中存在的知识是具有成为知识资本的条件。知识资本具有特有的性质,是区别与智力资本,同人力资本、货币资本、物质资本以及技术资本一起构成企业的要素资本。(2)企业的知识是生产经营或者投资的结果,具有商品性质。作为可以在市场中交易的知识具备成为知识资本的条件。知识的资本化经历了投入生产、形成产权、进入交易的循环过程后形成知识资本。知识资本具有独特性质表现在:较强的公益性,较弱的商品性,一定的稀缺性,双重增值性等。(3)企业系统运行符合耗散结构特性,企业财务活动为企业运行的货币表现同样符合耗散特性。运用耗散结构理论等跨学科领域可以打开企业运行黑箱,从根本上解释知识资本的作用机制。企业通过要素资本系统的二元性——能量流与负熵流的相互作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知识资本作用的表现在为企业带来负熵流,降低企业混乱程度,并诱发企业实现跃迁。(4)结合对知识资本的理解以及知识资本作用方式提出的企业知识资本的新的计量评估方法。此方法利用企业利润率以及技术资本水平得到相对值计量,可以实现企业在行业内的知识资本水平评价。有助于优化异质要素资本的配置思想的提出,尤其是加深知识资本的认识和重视以及配置上的倾斜。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知识资本立意上的创新,对知识资本采用较为新颖的观点。从生产要素的历史变迁中延伸出的知识资本是区别于智力资本的,也是区别于技术资本的。知识资本实质是企业内的理念性知识,可以有效利用企业资源以及指导企业运行的思想内容。(2)知识资本理论上的创新,采用耗散结构理论、熵的概念进行企业知识资本问题的研究。将企业的生产要素分为两个部分,传统的生产要素和新兴生产要素,前者代表能量流,后者代表负熵流,缺一不可,二者共同实现企业价值。知识资本具有的正是负熵流的作用。(3)知识资本计量的创新,提出知识资本一种新的计量评估方法。采用相对值计量方法,实现企业在行业内的知识资本水平评价,并可以和技术资本一起进行新兴要素资本水平评价。针对其计量评估结果,可以提出知识资本一定的配置意见。总之,本文从概念立意上的突破到作用机制解释上的创新再到知识资本新的计量评估方式的提出对知识资本从基础理论上进行探微。

张傲[7](2014)在《移动互联时代我国广告公司演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传统广告公司萎缩,客户都去哪儿了?自迈入2014年,随着媒介的不断裂变,行业生态的变化,企业营销思路的变化,让传统广告公司的代理业务举步维艰,即便是国际4A公司也不能幸免。这是当下国内广告行业与广告代理公司的真实写照。广告行业怎么了,是什么影响了广告行业的格局,进而影响一批批广告公司。广告公司以满足广告主营销宣传的需求为其存在的前提,广告主的需求成为主导广告公司业务设置、服务模式、组织架构、人员构成等的重要依据,移动互联时代,广告主是否发生了变化,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广告公司又产生了哪些影响,这些问题成为本文论述的起点。企业作为盈利组织存在,追求经济效益是其天然的目的,营销宣传费用作为企业重要支出部分,自然遵循ROI的黄金指标,争取投入产出比的最大化。移动媒体精准的目标人群覆盖、低廉的进入成本成为广告主的首选,广告客户的媒介选择发生了偏移,使得原来以传统媒介为主的投放格局发生了变化,也直接导致传统广告公司媒介代理业务危机时代的来临。其次,移动互联时代带来自媒体的繁荣,广告公司也着手打造自己的自媒体,第一批成功的企业自媒体已经开始出现,成为企业自控的、官方的宣传平台。广告主自媒体的繁荣使得广告主的媒介投放占比发生变化,原来用于媒体投放的费用,一部分划拨到自媒体建设之中,使得广告公司面临着来自客户的营销费用的降低、媒介组合偏移的双重考验。前一个10年,网络媒体在中国迅猛发展,网络媒体的广告营收连年增长,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近年,随着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正以迅雷之势横扫全球,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在根本上颠覆了传统广告行业中关于广告媒介的概念,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下,随时随地的传播成为了现实,同时随时随地的广告得以诞生,那么对于与广告媒介戚戚相关的广告公司是一个大的挑战,面临着媒介碎片化、服务碎片化、创意碎片化等新的课题,广告公司开始思考应对之道。本文综合运用演化经济学的理论视角对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广告公司的演化进行分析。首先从遗传、变异的角度分析广告媒介、广告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发生的嬗变,引出新技术对广告公司的影响,.广告公司面对移动互联网这个新的背景、新的技术,自身发生了哪些变化。从而判别不同的因素在广告公司演化过程中担纲的角色、发挥作用的过程及其提供演化的主要脉络。其次在对广告媒介、广告主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引进两个辅助参考的因素——受众与技术,分析其对我国广告公司发展带来的演化经济学视角下的影响。移动互联网带来了受众的极大的转变,信息传递更为自由,定制信息成为现实,消费者消费主权的回归,受众线下的分化与线上的再聚合等一系列现象的出现,使得受众成为影响广告公司的一个分支力量。演化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重要区别的一点是对技术的重视,而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极大程度上也是得益于技术的进步,在移动互联时代技术不再是影响广告的外在力量,已经成为了广告存在的本体逻辑。广告公司向广告主提供的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创意或者是想法,而是一套完整的技术解决方案。移动互联网的到来,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改变了广告的具体形态、改变了广告主的媒介组合、改变了媒介的发展方向、改变了受众的接触习惯、改变了技术的地位、改变了广告产业的发展格局、改变了我国广告公司的发展路径……本文试图用演化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此进行分析探究,分析各要素的演化路径以及对我国广告公司的影响,希望在此基础上透视广告公司的演化路径与转型方向。

赵寰[8](2013)在《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研究》文中认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市场竞争的本质是品牌的竞争,品牌国际化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关键,也是中国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永葆基业长青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余年,在角逐市场化的竞争中,中国企业也逐渐开始了探索国际化的历程,多年过后,中国已经拥有世界级的产品,还成长起来一批世界级的企业,但却始终没有诞生令人尊敬的、拥有强大号召力和感染力的世界级顶尖品牌,甚至于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的知名度依然堪忧。显然,中国企业品牌的国际化拓进与传播仍存在很多尚待挖掘与解决的深层困境与问题。本文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力求从原点出发,立足中国企业的发展现实,回归品牌国际化传播的历程与现状,深入探析中国企业品牌建设与品牌传播的问题与困境,力求在寻根溯源中理清中国企业品牌发展的核心基因,旨在为提升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效果提供解决思路与策略路径。就论文研究的主体内容而言,本文将中国企业的成长空间置于经济全球化及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大背景场域下,考察中国企业进行品牌国际化传播的必要性,阐述其对企业自身发展及对国家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意义与践行价值。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的历程及传播现状做全景式考察,探寻制约当前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的问题及影响因素,通过构筑影响因素分析的三维视角,搭建了国际知名品牌培育的三维模型,并在此分析框架下,探讨提升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效果的策略路径及对策。具体写作思路遵循以下逻辑结构展开:1)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的历程。这一章主要明晰品牌国际化传播的背景及中国品牌的国际化传播历程,在详尽阐述经济全球化与品牌国际化关系的基础上,对于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的历程进行了回顾与梳理。本文将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的历程划分为前国际化传播时期(1984-1994)、品牌国际化传播酝酿期(1995-2001)、品牌国际化传播试水期(2002-2008)、品牌国际化传播融入期(2009至今)等几个阶段,并得出结论:到目前为止,由于品牌影响力极低,尚未形成有行业领导性的全球性品牌,目前中国企业品牌传播的全球化进程,还未能进入全球化品牌发展期;2)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的现状及问题。这一章主要对中国企业品牌的国际化传播现状进行考察,并明确传播进程中的困境及问题。历经十几年艰辛的探索,先行的一部分中国企业品牌的国际化传播已初见成效,但就总体而言,中国企业品牌的影响力、品牌价值还远远不能与世界知名品牌相比肩,中国在世界顶级品牌中没有位置,中国企业在品牌战中依然居于劣势。现代品牌的本质是在消费者和产品之间建立密切的关系,深度关系的构筑只有通过有效的传播才能建立起来。但就目前中国品牌的国际化传播现状而言,问题依然凸显。打造世界级品牌、探寻国际品牌形象构筑与传播的方法与路径仍是中国企业未来参与全球竞争面临的头等战略任务;3)影响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的制约因素分析。这一章首先通过对品牌本质的探源以及对国际知名品牌打造所需相关因素的整一化思考,构筑了分析影响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的三维视角,即中国企业品牌的国际化传播同时受到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就微观层面而言,目前的传播困境首先受制于中国企业自身基础能力体系的制约,由中观层面观之,政府政策支持的不完备及国家品牌形象的背书因素,构成国际化传播的主要障碍因素;而从宏观层次分析,中国企业品牌的国际化传播还受到国际社会品牌竞争体系的制约。这三方面的制约因素构成了对策内容的整体分析路径。4)提升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效果的路径分析。主要就以上三方面维度展开具体的阐释与分析,包括:构建扎实的基础能力体系:中国企业的升级换代与竞争力提升;营造健康有利的环境支撑体系:国家政策体系完善与新国家形象的构建;构造高效的品牌国际化传播体系:国际化传播理念重建与传播能力提升。最后,结语部分再次重申对中国尚未诞生世界级品牌的遗憾与期待,对其中原因进行了简要总结,并对其诞生条件及可能性进行了展望。

齐福斌[9](2013)在《印刷工业路在何方(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尽管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等对全球印刷工业影响巨大,但其仍然在继续向前发展,并且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电子书、智能手机、Facebook的出现和发展,抢占了人们的视线,于是,电子媒体取代印刷的论调四起,果真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正如原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CEO本

藕继红[10](2009)在《升级中国制造的五个节点》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制造现在的任务并不是建立世界性的大企业,而是建立世界性的大产业集群。在这个经济的寒冬里,有一个清晰感受,盛极必衰是历史的常态。在制造业领域,这个规律依然适用。1925年,汽车市场第一名福特拥有60%的市场份额。1960年,市场第一变成通用,占有整个市

二、海尔手机,路在何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海尔手机,路在何方?(论文提纲范文)

(1)职业经理人发展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职业经理人发展的三个跳跃
    (一)建立在商业契约基础上的“用手投票”制度,是职业经理人诞生的首要条件
    (二)建立在信息不对称前提下职业经理人“用脚投票”的阶段
    (三)建立在全面集成创新为基础的全球化发展阶段,是二十一世纪职业经理人发展的广阔空间
当今世界范围内职业经理人发展趋势
    (一)股票期权制度完善了职业经理人“用手投票”的制度
    (二)全球资本市场发展完善职业经理人的“用脚投票”制度
    (三)集成跨界创新时代的到来对职业经理人提出更高要求
我国职业经理人发展的轨迹
    (一)萌芽阶段(1992—1997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催生了职业经理人制度
    (二)转型阶段(1997—2001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了职业经理人的建设。
    (三)发展阶段(2001—2008年):融入全球化阶段,推动我国职业经理人群体快速发展
    (四)国际化阶段(2008年至今):一批与国际资本圈子有紧密联系的人才出现,推动了我国新型职业经理人团队的诞生
未来我国职业经理人发展的趋势
    (一)完善制度基础,解决困扰我国职业经理人发展的老问题
    (二)紧跟21世纪创新引领企业发展的新趋势,推动我国职业经理人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5)制造业“互联网+”给金融业的启示与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制造业的互联网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工业互联网对金融业的启示
“互联网+产业+金融”未来的路在何方?

(6)企业知识资本基础理论探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资本异质性问题日益突出
        1.1.2 新兴资本创造价值的能力日益凸显
        1.1.3 经济全球化的收益模式不断创新
        1.1.4 资源优化配置的重心转移
        1.1.5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知识问题
    1.2 研究的问题、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问题
        1.2.2 研究的目的
        1.2.3 本文研究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及创新性
        1.4.1 论文结构内容
        1.4.2 论文的创新之处
2 文献评论
    2.1 知识的经济学性质
        2.1.1 知识成为生产要素的历史沿革
        2.1.2 知识的经济学性质文献综述
    2.2 国内学者对知识资本的认识及其综述
        2.2.1 国内学者关于知识资本研究的主流观点
        2.2.2 国内知识资本研究的少数派观点
    2.3 西方知识资本与智力资本的比较
        2.3.1 国外知识资本研究文献述评
        2.3.2 国外智力资本研究文献述评
        2.3.3 知识资本与智力资本的比较分析
    2.4 学术界关于知识资本的概念清单
3 知识资本管理基础研究
    3.1 知识问题的经济学理论依据
        3.1.1 知识经济学的兴起与新经济增长理论
        3.1.2 企业理论的知识学派及其研究新进展
        3.1.3 演化经济学理论的繁荣
    3.2 知识问题的耗散结构理论
        3.2.1 耗散结构理论的形成背景
        3.2.2 基于知识视角的耗散结构理论及其理解
    3.3 公司财务活动的耗散结构特性
    3.4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资本配置设想
    3.5 本章小结
4 企业知识资本的性质及运行特性
    4.1 市场里的知识:一种创造价值的无形资产
        4.1.1 作为产品和商品的知识
        4.1.2 知识与其他无形资产的比较
    4.2 企业知识资本的形成过程
    4.3 企业知识资本的产权特征分析
        4.3.1 企业知识资本的特性
        4.3.2 企业知识资本的产权特征
    4.4 企业知识资本的运行过程及其规则
    4.5 本章小结
5 企业知识资本的作用机制分析
    5.1 以诺基亚被收购的事实引发的思考
    5.2 企业要素资本系统分析
    5.3 基于耗散结构的要素资本的作用机理分析
        5.3.1 企业的熵增公式
        5.3.2 商品的竞争模型
    5.4 生产要素的二元性及知识资本的作用
        5.4.1 生产要素的二元性
        5.4.2 企业运行中知识资本的作用机制
    5.5 本章小结
6 企业知识资本的计量研究
    6.1 知识资本现行计量方法回顾
        6.1.1 会计计量与智力资本计量
        6.1.2 知识资本计量方法的讨论
    6.2 知识资本相对值的计量方法
        6.2.1 计量评估方法提出的背景
        6.2.2 知识资本计量评估方法描述
        6.2.3 计量知识资本的直接目的在于资本配置
    6.3 知识资本计量评估方式的实例分析
        6.3.1 钢铁行业的知识资本水平评估
        6.3.2 通讯设备制造业的知识资本水平评价
        6.3.3 知识资本相对值与企业规模的关系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本文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7)移动互联时代我国广告公司演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的意义及价值
    二、研究视角
    三、研究综述
        (一) 研究对象综述
        (二) 研究切入点
        (三) 研究方法
        (四) 研究不足
        (五) 相关研究视角的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
        (一) 文献研究
        (二) 个案研究
        (三) 比较研究
    五、文章架构
    六、本文逻辑路径
第一章 当广告公司遇到移动互联网
    第一节 作为一切改变开端的移动互联网
        一、移动互联网的界定与特点
        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第二节 广告公司的现实之象
        一、移动互联网带来的迷境
        二、广告公司“变则通”的启示
第二章 广告主的遗传与突变
    第一节 广告主对ROI追求的遗传
        一、作为企业永恒追求的ROI
        二、移动互联时代ROI的遗传
        三、遗传的ROI对移动媒体的选择偏移
    第二节 广告主的变异——浓墨重彩的自媒体
        一、广告主变异的起点
        二、移动互联时代的企业自媒体
    第三节 广告主的遗传与变异对广告公司的影响
        一、改写移动媒体的代理空白
        二、自媒体削弱广告主对媒介代理的依赖
    小结
第三章 广告媒介的突变
    第一节 移动互联网下的广告媒介
        一、移动互联网对传统广告媒介的冲击
        二、移动媒体对传统广告媒介收入的分流
        三、传统广告媒介转型摸索
    第二节 圈“网”为王——广告媒介的变异
        一、何为变异
        二、传统纸媒开启“掌上之旅”
        三、破旧立新延长服务链
    第三节 广告媒介变异对广告公司的影响
        一、此长彼消-被缩短的服务链
        二、广告公司剥离媒介代理后的新定位
    小结
第四章 移动互联时代下的受众与技术
    第一节 从配角到主角——移动互联时代受众的转变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用户
        二、移动互联网呼吁“消费主权”的回归
        三、用户的分化与再聚合
    第二节 作为移动互联广告本体逻辑的技术
        一、基于技术的移动互联网
        二、从二维传播到四维传播的跨越
        三、看得见的技术操控着看不见的创意
    第三节 受众与技术对广告公司提出的新课题
        一、如何与受众零距离接触
        二、如何让技术与创意形成双轮驱动
    小结
第五章 广告公司的演化路径分析
    第一节 数字基因的植入——广告“再定义”
        一、传统时代广告的定义
        二、新时代广告的内涵与外延
    第二节 广告公司的自然演化
        一、广告形态的变化
        二、中国广告行业态势的转变
        三、广告公司格局的转变
    第三节 广告公司人为演化
        一、广告公司服务模式的转型
        二、“大广告”模式初现——广告公司业务形态的转变
        三、广告公司人才的完善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本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依照时间脉络的品牌研究的发展与演进
        1.2.2 依照内容划分的品牌理论的分析维度
        1.2.3 品牌国际化传播相关研究综述
    1.3 关键概念界定
        1.3.1 中国企业
        1.3.2 品牌国际化
        1.3.3 国际化传播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的总体思路
        1.4.2 论文的研究方法
2 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的历程
    2.1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
        2.1.1 经济全球化及其特征
        2.1.2 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竞争是品牌竞争
        2.1.3 品牌国际化是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
    2.2 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的历时性分析
        2.2.1 1984-1994,中国企业品牌前国际化传播时期
        2.2.2 1995-2001,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酝酿期
        2.2.3 2002-2008,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试水期
        2.2.4 2009今,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融入期
    本章小结
3 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的现状及问题
    3.1 品牌国际化传播的现状
        3.1.1 品牌国际化传播初见成效
        3.1.2 品牌国际竞争力困境依然凸显
    3.2 品牌国际化传播的具体问题及表现
        3.2.1 品牌营销意识普遍不足,缺乏有效的海外市场推广
        3.2.2 品牌推广可持续性、系统性差,品牌打造亟需战略思维
        3.2.3 品牌核心价值模糊,不善于通过品牌来实现差异化
        3.2.4 品牌缺乏国际化沟通视野,难以与利益相关者达成价值认同
    本章小结
4 制约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微观层次分析:中国企业自身基础能力体系制约
        4.1.1 品牌战略短视,缺乏长远规划与管理能力
        4.1.2 人文环境浮躁,缺乏形成崇尚创新的文化氛围
        4.1.3 国际化运作经验匮乏,跨文化管理无策
        4.1.4 国际化传播经验不足,在地化传播能力薄弱
    4.2 中观层次分析:政府政策及国家形象环境支撑体系制约
        4.2.1 国家尚未形成促进自主品牌发展的完善制度体系
        4.2.2 国家品牌形象背书障碍及我国对外形象传播能力的制约
    4.3 宏观层次分析:国际社会品牌竞争体系制约
        4.3.1 制度差异及国家利益冲突
        4.3.2 文化差异与文化障碍
    本章小结
5 提升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效果的路径分析
    5.1 构建扎实的基础能力体系:中国企业的升级换代与竞争力提升
        5.1.1 建立清晰高效的品牌战略规划和管理机制
        5.1.2 从追求降低生产成本转向自主创新战略
        5.1.3. 加强国际化人才建设,提升跨文化管理运作水平
        5.1.4 国际化经营战略先行,全面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5.2 营造健康有利的环境支撑体系:国家政策体系完善与新国家形象的构建
        5.2.1 改进政府职能,为世界级品牌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5.2.2 提升国家品牌形象,构筑国家品牌软实力
    5.3 构造高效的品牌国际化传播体系:国际化传播理念重建与传播能力提升
        5.3.1 战略性运筹,确定全球品牌决策
        5.3.2 策略性分析,确立品牌价值与国际化识别系统
        5.3.3 本土化营销,创建品牌国际化沟通方式
        5.3.4 整合传播,构筑国际化品牌认同
    本章小结
6 结语 中国呼唤世界级品牌的诞生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9)印刷工业路在何方(二)(论文提纲范文)

印刷工业继续稳步发展
    1.传统的书、报、刊和商业印刷在稳步发展
    2.包装印刷将持续高速发展
    3.印刷新领域不断扩展
    4.印刷与电子、网络媒体结合是发展趋势
    路就在脚下
        1.高瞻远瞩和脚踏实地
        2.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

四、海尔手机,路在何方?(论文参考文献)

  • [1]职业经理人发展趋势研究[J]. 时杰. 现代国企研究, 2020(06)
  • [2]智能家居路在何方?[J]. 徐鑫. 通信世界, 2016(13)
  • [3]“中国制造2025”将给金融业带来什么?[J]. 欧阳日辉. 银行家, 2015(07)
  • [4]格力转型之痛[J]. 陆峰,庄金鑫. 互联网经济, 2015(06)
  • [5]制造业“互联网+”给金融业的启示与策略[J]. 欧阳日辉. 金融电子化, 2015(06)
  • [6]企业知识资本基础理论探微[D]. 蔡晓慧. 中国海洋大学, 2015(10)
  • [7]移动互联时代我国广告公司演化研究[D]. 张傲. 安徽大学, 2014(09)
  • [8]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传播研究[D]. 赵寰. 武汉大学, 2013(01)
  • [9]印刷工业路在何方(二)[J]. 齐福斌. 印刷工业, 2013(06)
  • [10]升级中国制造的五个节点[J]. 藕继红. 商界(评论), 2009(08)

标签:;  ;  ;  ;  ;  

海尔手机,路在何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