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果甘蔗高产栽培技术

元江果甘蔗高产栽培技术

一、元江水果甘蔗丰产栽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杨绍林,邓军,李如丹,樊仙,全怡吉,张跃彬,刀静梅[1](2021)在《果蔗矿质养分含量及品质指标差异稳定性分析》文中认为果蔗含有丰富的糖分、纤维分、水分、矿质元素、氨基酸等,这些成分指标受环境条件与品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我国主栽的2个果蔗品种的矿质养分含量及品质指标在不同蔗区之间的差异。于果蔗成熟期,分别在广东、广西、云南、海南4个甘蔗主产区,选取在我国具有代表性的2个果蔗品种(’Badila’和’粤糖54-474’)为材料,对其主要矿质元素含量(N、P、K、Ca、Fe、Mn、Zn、Cu)和品质(糖度、纤维分、简纯度、还原糖、水分)的差异性和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当蔗区改变时,甘蔗对N、P、K吸收转化的稳定性为:K>P>N;对中微量元素吸收转化的稳定性为:Mg>Ca、Cu、Fe>Mn、Zn;品质指标的稳定性为:糖度>水分含量、出汁率>还原糖分、纤维分、简纯度。N与K、蔗汁糖度、简纯度之间,Mn与Cu、Zn,Fe与Zn,蔗汁糖度与简纯度之间呈极显着正相关;N、K与还原糖分,Ca与Mn,Mn与糖度,纤维分与水分含量,蔗汁糖度、简纯度与水分之间呈极显着负相关;P与出汁率,Ca与蔗汁糖度,Mg与水分含量,Zn与Cu,Mn与Cu,纤维分与出汁率之间呈显着正相关;P与Mg、Cu之间,Ca与Cu,Mg、Fe与纤维分,Zn与出汁率,Mn与简纯度之间为显着负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同类型数量性状指标之间的稳定性存在一定的差异,K、Mg含量,蔗汁糖度指标在环境变化时表现最为稳定,品种、基因型能表现出其相应性状指标的种性优势;其次是P、Ca、Cu、Fe含量,水分含量、出汁率;而受环境影响最大的是N、Mn、Zn含量,还原糖分、纤维分、简纯度。相似数量性状指标可按环境效应和基因效应对其影响程度分为"环境效应优势型数量性状""环境效应和基因效应对等型数量性状"和"基因效应优势型数量性状"3类。

松芳[2](2020)在《青稞糌粑及其社会文化意义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青稞糌粑为中心的藏族饮食文化为研究对象,主要从饮食人类学的视角出发,通过在地化观察与研究,对青稞糌粑文化的特征、价值和意义进行探讨。重点考察了在饮食生活中,藏民族如何运用相关青稞糌粑的内部知识体系,理解并调适人同所处特殊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尝试通过地方性知识及“生长于斯”的经验性的“深描”,完成关于青稞糌粑的食物民族志写作。同时,从糌粑文化的个案研究出发,探索藏族传统饮食文化的整体研究构架,及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路径,并试图与文化生态学、象征人类学等多种研究范式进行对话。藏区至今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围绕青稞糌粑的技艺、制度、信仰等传统文化知识体系形态,藏族饮食文化的综合特点在于:单一的食材、极简的烹制和规模化的生产,朴素与实用的形态背后却隐含有人类精神中更多的文明指数,并拥有与之相应的一套文化意义体系。论文首先梳理了藏人对青稞生成环境的认知和糌粑原料的获取过程;描述糌粑的生产制作与食用方式以及饮食制度;围绕在不同空间展开的各种仪式中糌粑作为信仰食物所呈现出的象征意义;探讨了糌粑作为藏人主食具有的感官、记忆与自我认同功能;以及在现代性实践中的现状及可能的未来走向。论文的主要观点总结如下四个方面:第一,饮食文化中,食物原料的生产环境决定人们的生计方式和饮食形态,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生态环境是决定饮食文化的主要因素,因此,整体对青稞糌粑文化的把握,应从“地理和人文的结合部”的角度去理解,方法论方面应注重饮食实践层面的综合考察。第二,作为生物性营养需要的糌粑和作为精神需求的糌粑之间相互转化,贯穿于藏文化的方方面面,使藏人对糌粑有着习惯性的忠诚,成为维系统一藏族传统文化的纽带。第三,藏人与青稞糌粑的互动,和与其所处青藏高原特殊环境之间相互调适的过程中,所形成的饮食文化对象征符号的运作,使食物的意义进入象征系统并成为破译文化的符码,在广泛的时空中扮演着连接人与所处环境之间的中介角色。不同文化赋予具有永恒功能的食物以不同的意义,生活在藏文化中的人们,在具有本民族文化特色和逻辑的象征体系之中,形成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认知。同时,借助于象征符号的能动性运作,人与其所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之间的调适终以和谐实现。第四,外来的饮食及其文化,扩大了藏族原有的饮食体系,丰富了本土糌粑为主食的饮食结构,而未替代糌粑酥油在藏族饮食文化中的核心地位。糌粑酥油为核心的饮食文化系统,在整体的藏文化中形成一个特殊的文化体系,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化边界。论文力求把对青稞糌粑文化的探讨,贯穿一条鲜明的人文思想主线,糌粑为主兼及其他的饮食结构、“医食同源”的藏人饮食保健养生思想、生命平等的生态法则、尚“善”的人文观念和“尊老”的传统。

陈亮新,李德元[3](2018)在《元江县青枣园套种玉米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和城镇人口的急剧增长,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粮食供给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1]。元江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积极探索青枣套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以此来提高青枣园整体生产力水平,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1元江县概况元江县位于云南省中南部,东经101°39′-101°22′,北纬23°18′-23°55′,东与石屏县接壤,南与红河县相连,西与墨江县毗邻,北与新平县紧邻。

张放,王新娟[4](2012)在《红色的土地,绿色的产业,金色的希望——玉溪市早熟柑桔生产与销售采访调查》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在生产资料价格和人工经营管理成本大幅上涨的同时,柑桔销售价格几乎是原地踏步,柑桔生产比较效益逐年下滑,农民发展柑桔生产的积极性受到极大打压。面对此起彼伏的价贱销滞"卖难"声,人们开始迷茫——中国柑桔产业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充分利用我国幅员辽阔、气候类型多样,尤其是区域性小气候资源异常丰富的优势,调整熟期结构,压缩中熟柑

龙亚芹,王万东,王美存,蒲金基,陈于福,尼章光,解德宏,陈华蕊[5](2010)在《云南小规模芒果种植模式和病虫害防治调查》文中认为20082010年抽样调查了云南省主要芒果产区120个小规模芒果种植农户的芒果种植模式、病虫害知识、病虫害防治态度和行为。调查结果表明:农民种植芒果品种多达10个,套种模式多达11种。芒果种植户病虫害防治知识普遍缺乏,病虫害识别能力和防治意识较差,防治方法单一,以农药防治为主,管理相对粗放,致使芒果病虫害成为云南芒果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障碍。

林一心,吴水金,张树河,李海明,李瑞美,潘世明[6](2009)在《中国果蔗科技发展的成就、问题及对策》文中研究表明果蔗是一种供人们生吃的甘蔗,在中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广阔的消费市场。该文概述了我国果蔗科技发展的一些成就,分析了存在的几个问题,并就进一步推进我国果蔗科技发展提出对策。

傅杨[7](2005)在《云南省甘蔗田杂草发生危害状况及化学防除技术》文中认为甘蔗产业是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的主要经济支柱。云南省甘蔗种植面积大,但单产低,杂草危害是造成甘蔗产量损失的主要原因,亟待加强甘蔗田间杂草及化学防除技术的系统调查研究,制定杂草综合防治方案,推广应用于蔗区,控制杂草危害,促进甘蔗增产。 结合云南甘蔗生产实际,采用倒置“W”取样方法,系统调查云南省甘蔗生产区甘蔗田杂草,分析杂草区系和危害种群。采用杂草物侯期观察法,确定杂草发生规律。通过田间试验,建立甘蔗田杂草生态经济防治阈期计算模型。通过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除草剂优劣排序,制定化学除草技术方案,应用于甘蔗生产中。结果表明: 1、云南省甘蔗田发生主要杂草95种,其中20种杂草优势种,形成5种杂草群落,构成对甘蔗造成危害的杂草谱。 2、云南省水浇甘蔗田杂草发生高峰期在新蔗种植或宿根蔗收砍后20天-40天;旱地甘蔗田杂草发生高峰期在雨季开始后20天-50天,是施用除草剂的最佳时期。 3、云南省甘蔗田生态经济防治阈期处在甘蔗苗后总生育期10.3%~48%之间,是防除杂草的关键时期。 4、25种除草剂产品中,莠灭净、敌草隆单剂及其混配剂9个产品除草综合表现评价为良好,乙·莠、都·阿、异丙·2甲·莠混配剂及西玛津、草甘瞵、果尔、莠去津、百草枯单剂等7个产品除草综合表现评价为一般,其他产品除草综合表现评价较差。 5、制定云南省甘蔗田化学除草技术方案,推广应用3.215万公顷,控制草害效果80.3%,促进甘蔗增产5%~15%,每亩节约农业成本52.7元,综合效益4363.93万元。

覃文显[8](2005)在《百色市杧果生产现状与对策》文中认为本文在调查百色市杧果生产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百色市的气候、生态环境、交通、人文环境等具体条件的优劣以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求,指出百色市杧果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单位面积产量低、投产率低、商品质量差、经济效益差。 2、资金投入不足,果园基础设施差。 3、品种结构不合理,品种更新慢,优质适销良种占有率较低。 4、果园管理粗放,低产改造进展慢。 5、缺乏采后处理和加工能力,采后增殖能力低。 6、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功能不完善。 针对上述杧果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宏观调控角度,在系统工程原理的指导下,提出如下解决的对策、途径和方法。 1、迅速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杧果生产产业化。 2、多渠道筹措和引进资金,加大低产果园的改造力度。 3、优化杧果品种结构,树立品牌。 4、健全产后销售服务体系,促进果品流通。 5、充分利用百色右江河谷温光资源,加快引进新品种步伐,稳定和适当扩大杧果种植面积。 6、加大杧果采后商品化处理和深加工力度,提高杧果附加值

王那六,白德章[9](2003)在《元江水果甘蔗丰产栽培技术》文中提出

何普锐[10](1998)在《云南热区主要经济作物开发现状及今后发展思路》文中提出云南热区国土面积8.1111km2。多年来,我省热区开发和产业化经营有了一定的基础,天然橡胶、茶叶、蔗糖、小粒咖啡生产已形成了原料生产、加工、销售相结合的经营体系,热带水果产业化也有新的发展。当前存在如何保护生态环境、资金短缺等问题。就此提出了今后发展思路。

二、元江水果甘蔗丰产栽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元江水果甘蔗丰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2)青稞糌粑及其社会文化意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摘要
绪论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 研究综述
        (一)人类学的饮食研究
        (二)藏族饮食文化研究综述
        (三)青稞糌粑文化研究综述
    三 研究方法与结构框架
        (一)田野调查
        (二)民族志书写
        (三)文献研究
        (四)创新点
        (五)论文框架结构
第一章 作为糌粑原料的青稞
    第一节 青稞生成环境
        一 青稞(???)之名
        二 相关青稞生成环境的地方性知识
        三 世人眼中的青稞生成环境
        四 青稞的生成条件基础
    第二节 青稞种子的由来
        一 从词源看青稞的由来
        二 从传说故事看青稞的由来
        三 从民间歌谣看青稞的由来
        四 从考古成果看青稞的由来
        五 从遗传学看青稞的由来
        六 其他关于青稞的起源
    第三节 青作衍生的文化事象
        一 青作农耕
        二 秋收与储藏
        三 青作农耕工具
        四 青作农耕仪式
    第三节 青稞的社会生命
        一 维系藏文化的纽带
        二 可持续粮食系统与生态饮食
        三 西藏文明的基石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作为藏人传统主食的青稞糌粑
    第一节 糌粑的制作消费
        一 “硪塔”(?)——炒与磨
        二 糌粑种类
        三 糌粑的食用
        四 糌粑“配菜”:汤与酱
    第二节 糌粑“伴侣”
        一 酥油奶渣酸奶
        二 茶与酒
        三 蕨麻与糖
        四 盐、辣椒及其他副食品
    第三节 共食
        一 时间与空间
        二 “好吃”还是“好想”
    第四节 相关糌粑饮食器具及其特点
        一 器具分类
        二 象征特点
    第五节 糌粑食俗礼仪与禁忌
        一 饮食与礼仪
        二 饮食禁忌
    第六节 小结
第三章 作为藏人信仰食物的青稞糌粑
    第一节 藏人宇宙观中的神与食
        一 藏人三界宇宙观
        二 宇宙观中的人神鬼
        三 祭品及其象征
    第二节 献给神的食物
        一 “桑什糌”(?)
        二 “切”(?)
        三 “朵玛”(?)
        四 “协玛”(?)
        五“夏卓”(?)
    第三节 超度镇鬼驱秽的食物
        一 “苏”(?)
        二 “栗”(?)
        三 “朵”(?)
    第四节 取悦“鲁”的食物
        一“鲁卓”(?)
        二 “鲁朵”(?)
        三 “塔鲁”(?)
    第五节 加持食物
        一 尼其(?)
        二 “撮则”(?)
        三 “希喇”(?)
    第六节 小结
第四章 自我与他者论述中的青稞糌粑
    第一节 青稞与大米:食物的隐喻
        一 作为藏人的青稞
        二 作为他者的大米
    第二节 野蛮与文明:一个非问题的问题
        一 饮食行为
        二 饮食观念
        三 烹饪方式
    第三节 糌粑共同体:关于族群认同
        一 “共食”:文化上的共同感受
        二 “味道”:共同的饮食记忆
        三 食物:自我的转喻——隐喻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作为现代性实践中的青稞糌粑
    第一节 藏人当下饮食结构中的青稞糌粑
        一 主食变辅食
        二 主食变保健养生品
        三 主食变奢侈食品
    第二节 “公家”话语体系中的青稞糌粑
        一 实施工程:补助粮食、易地育人
        二 营养餐计划:不吃糌粑的中小学生
        三 “问鼎和羹”:饮食是最大的民生
        四 兼业模式:农牧生业+打工
    第三节 当下社会生活中的青稞糌粑
        一 青稞糌粑从羊皮袋到塑料袋
        二 现代餐饮中的青稞糌粑
        三 吃与不吃:饮食安全与健康
        四 青稞糌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第五节 小结
结论
    一 “两青”相遇:生物自然选择与人类文化共同的创造
    二 “章葛”糌粑:藏族饮食文化的调适机制
    三 “郭纳糌萨”:糌粑个案对藏族传统饮食文化研究的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元江县青枣园套种玉米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元江县概况
2 青枣的特点
3 青枣套种玉米的优势作用
    3.1 利用不同作物生长发育规律,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3.2 合理利用光温水资源, 充分发挥元江县地理优势
    3.3 改善果园小气候, 减轻病虫草害和其他自然灾害
    3.4 提高复种指数
    3.5 增加农田综合效益
    3.6 提高土壤肥力, 改良土壤理化性状
4 青枣套种玉米的栽培技术
    4.1 品种选择
    4.2 清洁青枣园
    4.3 种子处理
        4.3.1 晒种
        4.3.2 药剂处理
    4.4 适期播种
    4.5 合理密植
    4.6 田间管理
        4.6.1 苗期管理
        4.6.2 施肥管理
        4.6.3 及时中耕、培土
        4.6.4 病虫鼠害防治
    4.7 适时收获
5 青枣套种玉米取得的效益

(4)红色的土地,绿色的产业,金色的希望——玉溪市早熟柑桔生产与销售采访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玉溪市———盛产早熟柑桔的烟草大市
华宁———中国早熟柑桔生产第一大县
新平———早熟柑桔生产高调起跑
华溪镇———藏富于民的柑桔生产大镇
玉溪市柑桔科学研究所———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
新村柑桔公司———规模、质量优势渐显的现代化果品企业
玉溪桔乡采访随想

(5)云南小规模芒果种植模式和病虫害防治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地点
    1.2 调查方法
    1.3 调查内容
2 结果与分析
    2.1 芒果种植户的社会和经济背景
    2.2 芒果种植情况
        2.2.1 种植模式
        2.2.2 芒果品种的来源
        2.2.3 芒果品种的选择
    2.3 芒果种植户对芒果病虫害的识别和了解
    2.4 农户对天敌的了解
    2.5 农户的病虫害防治行为
        2.5.1 药剂防治
        2.5.2 农业防治
        2.5.3 物理机械防治
3 讨论
    3.1 种植模式
    3.2 病虫害知识
    3.3 病虫害防治
    3.4 建议

(7)云南省甘蔗田杂草发生危害状况及化学防除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云南省甘蔗田实行化学除草的意义
    1.2 甘蔗田杂草及化学防除技术的相关研究概况
    1.3 选题的目的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甘蔗田杂草种类调查材料和方法
    2.2 甘蔗田杂草发生消长调查和方法
    2.3 建立甘蔗田生态经济防治阈期的试验材料与方法
    2.4 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材料与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甘蔗田杂草种群
    3.2 甘蔗田杂草发生消长规律
    3.3 甘蔗田间杂草的生态经济防治阈期
    3.4 除草剂品种的综合评价
第四章 云南甘蔗田化学除草技术方案制定与应用
    4.1 云南省甘蔗田推荐使用种草剂品种及使用技术要点
    4.2 蔗田化学除草技术方案
第五章 讨论
    5.1 杂草种类及群落调查
    5.2 杂草防治生态经济阈期
    5.3 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评判除草剂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百色市杧果生产现状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百色市概况和地理环境
2.百色市杧果生产现状
    2.1.国内外杧果生产现状
    2.2.百色市杧果生产现状
3.百色市杧果生产存在的问题
    3.1.对基地建设的科学指导不足,有盲目发展的倾向
    3.2.资金投入不足,果园基础设施差
    3.3.品种结构不合理,品种更新慢,优质适销良种占有率较低
    3.4.果农科学种果水平普遍低,科学种果意识不强,果园管理粗放,低产改造进展慢
    3.5.杧果成熟季节过于集中、销售渠道不畅、果园管理水平低或是过早采收质量下降,使销售价格急剧下降
    3.6.对杧果鲜果贮藏加工水平低
    3.7 社会化服务跟不上
4.发展对策
    4.1.迅速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杧果生产产业化
    4.2.创立百色市"名牌"杧果,促进生产的良性发展
    4.3.加大资金投入,以抓低改为突破口,提高果园管理水平
    4.4.充分利用百色右江河谷温光资源,加快引进新品种步伐,稳定和适当扩大杧果种植面积
    4.5.探索立体种养模式,增加果农的收入
    4.6.加大杧果采后商品化处理和深加工力度,提高杧果附加值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目录

(9)元江水果甘蔗丰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种植
2 施肥
3 田间管理
4 病虫草鼠害防治
    4.1 农业防治
    4.2 生物防治
    4.3 物理防治
    4.4 化学防治

四、元江水果甘蔗丰产栽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果蔗矿质养分含量及品质指标差异稳定性分析[J]. 杨绍林,邓军,李如丹,樊仙,全怡吉,张跃彬,刀静梅. 热带作物学报, 2021(01)
  • [2]青稞糌粑及其社会文化意义研究[D]. 松芳. 西南民族大学, 2020(09)
  • [3]元江县青枣园套种玉米栽培技术[J]. 陈亮新,李德元. 云南农业科技, 2018(05)
  • [4]红色的土地,绿色的产业,金色的希望——玉溪市早熟柑桔生产与销售采访调查[J]. 张放,王新娟. 中国果业信息, 2012(08)
  • [5]云南小规模芒果种植模式和病虫害防治调查[J]. 龙亚芹,王万东,王美存,蒲金基,陈于福,尼章光,解德宏,陈华蕊. 江西农业学报, 2010(11)
  • [6]中国果蔗科技发展的成就、问题及对策[J]. 林一心,吴水金,张树河,李海明,李瑞美,潘世明. 中国农业信息, 2009(03)
  • [7]云南省甘蔗田杂草发生危害状况及化学防除技术[D]. 傅杨.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5)
  • [8]百色市杧果生产现状与对策[D]. 覃文显. 广西大学, 2005(05)
  • [9]元江水果甘蔗丰产栽培技术[J]. 王那六,白德章. 热带农业科技, 2003(04)
  • [10]云南热区主要经济作物开发现状及今后发展思路[J]. 何普锐. 云南热作科技, 1998(04)

标签:;  ;  ;  ;  ;  

元江果甘蔗高产栽培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