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业结构外化的调整

浅谈农业结构外化的调整

一、浅谈农业结构外向化调整(论文文献综述)

李晖[1](2013)在《三明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三明作为一个具有良好农业资源的山区生态城市,近些年来,三明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已有大幅提升,农业产业结构初步形成良好的格局,但必须同时看到,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和农村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新阶段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如何通过新时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发挥其优势,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三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更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当前我市的农业和农村经济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十分清醒地看到,我市农业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农产品质量不高,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农业区域结构雷同,影响各地比较优势的发挥;农产品加工程度低,制约增值效益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扩大。论文通过积极探索我市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战略,对于我市巩固和发展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成果,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进程,顺利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二步和第三步战略目标,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赵玲[2](2011)在《城乡统筹背景下重庆市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民以食为天,农为政本。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是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是保证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关键是农业发展,重点是农民增收,难点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结构调整是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基础和过程,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可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协调发展,缩短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形成城乡一体化格局,让各种生产要素在市场中充分流动,建立开放型的城乡市场一体化市场体系。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要实现之一目标,必须积极促进农村自身的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缩小城乡差距,才能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重庆市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推进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但由于重庆市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和民族地区于一体,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任务繁重,因此,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如何做到城乡一体化,推进农业现代化,是重庆市农村经济工作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全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等;其次介绍了有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统筹的相关研究,以及相关概念的定义;第三部分介绍了城乡统筹的内涵,描述了城乡统筹与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辩证关系;第四部分从投资、产值、就业、产量等方面分析了重庆市农业产业结构的现状,从整体上对重庆市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评价;第五、六部分提出了重庆市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总体框架,从有利、制约两方面分析了影响重庆市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庆市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调整目标;最后一部分根据重庆市农业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城乡统筹的发展,提出重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

郑华容[3](2011)在《泉州市洛江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与对策》文中指出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约占人口比例的70%,农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从我国现阶段看,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营销和竞争力,实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农业结构调整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整的核心内容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而确立合理的产业结构是保证我国农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认为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式,必须要对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这是因为,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球范围的各项产业结构都在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优化。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想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对我国的各产业结构进行积极调整,才能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形式和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目前加入WTO所带来的产业影响已经逐渐开始凸现出来,我国农业产品正面临着国外发达国家高附加值农业产品的冲击,处于国际竞争的不利地位,这就对我国农业的发展以及农民经济收入提高产生重大影响。而这些问题所解决的根本答案就是对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以适应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本文研究的对象是洛江区农业结构调整。洛江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对于同类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应用可持续发展、产业优化等相关理论对洛江区资源优势、农业经济结构现状、农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和成因进行详细研究和分析,通过对洛江区这一区域农业结构的实证分析,不但对于实现洛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可以为福州-泉州两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乃至整个东部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李茜[4](2011)在《彭水县保家镇农业结构调整建议》文中研究表明在探讨农业区域结构调整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重庆市彭水县保家镇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以及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黎喜斌[5](2008)在《潜江经济开发区农业结构调整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农民在再生产过程中适应市场需求,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以实现产量最大、效益最好、收入最多的过程。本文通过对潜江经济开发区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技术资源以及种植业现状进行系统分析,找准种植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并根据开发区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利用现状及发展现代化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阐述了种植业优化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调整方案和发展目标。通过连续二年进行水稻-油菜、水稻-红菜薹和水稻-红菜薹-黄瓜三种模式的比较性试验,主栽品种红菜薹品种(系)比较试验,红菜薹品种“新世纪中杂”高产高效技术研究,制定了实现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并对种植业发展目标实现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潜江经济开发区农业结构最为优化的模式为水稻-红菜薹-黄瓜,其次为水稻-红菜薹模式,比传统的水稻-油菜模式无论从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都要突出。主要栽培红菜薹品种以“新世纪中杂”为最佳,其茬口衔接、产量品质、抗病性能明显优于其它品种,红菜薹“新世纪中杂”高产高效模式研究为开发区农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周青林[6](2007)在《特色产业开发与一村一品发展的实证研究 ——以吉林永吉岔路河特色农业开发区为例》文中认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主要农产品供给实现由长期短缺向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农产品市场化程度提高,农业发展由受资源约束转变为受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农业发展由解决温饱转向保持总量平衡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使农业和农村经济与国民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关系更加密切。在WTO框架下,经济日益全球化,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中国农产品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必须培育自己的竞争优势,发展特色产业。面对国际竞争国内化和国内竞争国际化的双重夹击,农村经济的发展极其艰难。在当前形式下,发展农村经济,既要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改造传统产业,还要充分利用农村地区的比较优势,开发特色产业,发展“一村一品”,通过产业簇群以形成“星火燎原”之势,建立起有特色、有优势、可持续、协调合理的区域经济模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有特色、有优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只有以区域特色为基础构建区域产业才具有竞争力,才具有比较优势,才能最终发展成为特色产业。这种区域特色从理论上讲体现为区域特有的运行规律,但最为关键的是体现区域经济优势,而特色产业必须体现为优势产业才具有经济意义,这一点是评价区域经济发展是否协调和选择区域产业发展战略的的重要参考依据。吉林永吉岔路河特色农业开发区结合本地特色和优势培育选择特色产业,将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特色经济发展优势,同时将特色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有机的结合,使特色产业成为区域经济起飞的原动力,以村为基础,以发展“一村一品”为依托逐步形成区域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通过发展“一村一品”开发特色产业,加快了区域农业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了农业的工业化进程,提高了区域经济的整体实力,增强了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具有鲜明地区特色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本人利用两年在农村下派锻炼的有利时机,对岔路河特色农业开发区开发特色产业,发展“一村一品”的情况和存在的具体问题展开调查研究,并利用区域经济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特色经济理论和社会生产实践,对特色产业的形成、选择依据和发展趋势及对策进行研究分析,试图从具体层面找到开发特色产业,发展“一村一品”的理论依据,为镇、村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并逐步形成特色产业提供借鉴和指导。通过对岔路河开发区开发特色产业,发展“一村一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实证分析,提出了开发特色产业发展“一村一品”的原则要求和政策建议,希望以此能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

文小才[7](2007)在《我国农业区域结构分析与调整对策》文中提出农业区域结构调整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调整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结合各个地区的资源情况,明确其区域结构的调整方向和重点,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层面寻求对策。在生产力层面,应加强农业标准化等;在生产关系层面,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强宏观调控,制定区域发展规划,采用一定的产业扶持政策,优化农业区域结构。

段秀萍[8](2006)在《促进吉林省农业结构调整的对策与建议》文中认为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特别是加入WTO以后,国际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日益显露,农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本文试图对促进吉林省特色农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

钱灿兴[9](2005)在《靖江市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结构调整探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农村经济的快速成长,农业生产经营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千千万万个分散的小规模农户在自身利益最大化目标驱使下根据市场状况,进行自主决策和经营,容易造成宏观上农产品供求总量与结构的失衡。因此,实施农业结构调整,不仅需要从宏观上研究采取相应的政策、法规和措施;而且要注重农业微观经济组织经营方式的创新,即在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此,有必要在客观上深入的探讨和研究这些问题,分析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研究在现行条件下可行的解决途径及进一步规范和发展的方向,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而且能够及明、准确地把握市场状况,指导农民的生产经营行为,实现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并以此来指导靖江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本文第一章首先分析了研究背景和国内外的发展现状,提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阐述研究内容的理论框架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研究了农业结构调整及农业产业化理论关系。 第三章分析了国内外结构调整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结构调整的大致方向。 第四章概述了靖江市农业现状,总结了其先进的经验,提出了农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第五章分析了靖江市现有农业结构调整的一般运作模式,提出了靖江市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方案,指出了农村致富、农民增收的具体运作模式。

王晓英,王素梅[10](2003)在《入世后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入世后我国农业发展问题研究(之二)》文中认为面对入世后我国农业的困境 ,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是必由之路。本文通过对我国农业结构现状及问题的分析 ,提出了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路。

二、浅谈农业结构外向化调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农业结构外向化调整(论文提纲范文)

(1)三明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目的
        1.1.4 研究内容
    1.2 三明市农业发展现状
        1.2.1 自然情况
        1.2.2 农业资源现状
        1.2.3 农业产值状况
        1.2.4 三明市农业产业结构现状
2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史
    2.1 农业产业结构定义
    2.2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概念
    2.3 中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历程
        2.3.1 第一阶段(1952-1978)
        2.3.2 第二阶段(1979-1984)
        2.3.3 第三阶段(1985-1991)
        2.3.4 第四阶段(1992-1998)
        2.3.5 第五阶段(1999-至今)
3 三明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分析
    3.1 灰色关联模型简介
        3.1.1 灰色关联的基本原理
        3.1.2 灰色关联分析步骤
    3.2 三明市农业产值与农业内部各产业之间的灰色关联分析
    3.3 三明市农业各产业内部结构分析
        3.3.1 种植业内部生产结构分析
        3.3.2 畜牧业内部生产结构分析
        3.3.3 林业和渔业内部生产结构分析
    3.4 结论
        3.4.1 农、林、牧、渔的结构不合理
        3.4.2 种植业内部生产结构不合理
        3.4.3 畜牧业内部生产结构不合理
        3.4.4 林、渔业内部生产结构不合理
4 将乐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案例分析
    4.1 发展思路
    4.2 基本目标
    4.3 空间布局
        4.3.1 烟叶产业
        4.3.2 蔬菜产业
        4.3.3 食用菌产业
        4.3.4 花卉苗木产业
        4.3.5 中药材产业
        4.3.6 休闲农业
    4.4 经验和启示
        4.4.1 将乐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
        4.4.2 将乐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启示
5 三明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建议
    5.1 基本思路
        5.1.1 依照农村产业发展规律,实行与生产力水平相一致的原则
        5.1.2 结合农村资源状况,遵循对比优势和因地制宜的准则
        5.1.3 按照市场需要,遵循市场导向的准则
        5.1.4 维护和优化生态环境,遵循协调发展的准则
        5.1.5 实现总体发展,遵循质量和效益第一的准则
        5.1.6 按照农民要求,遵循农民意愿第一的准则
        5.1.7 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整体协调,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准则
        5.1.8 采取市场导向准则
        5.1.9 遵循统筹协调准则
    5.2 政策建议
        5.2.1 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具有的职能作用
        5.2.2 以作物结构和品种、品质结构为重点
        5.2.3 调整农业主导产业项目
        5.2.4 正确处理农、林、牧、渔的关系,促进共同发展
        5.2.5 正确处理种植业内部的粮经关系,注重协调发展
        5.2.6 正确处理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关系,优化农村经济结构
        5.2.7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
6 总结
    6.1 研究成果
    6.2 本文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2)城乡统筹背景下重庆市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基本问题的界定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城乡统筹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
    2.1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对城乡统筹发展的意义
    2.2 城乡统筹是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强力保障
第3章 重庆市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3.1 重庆农业总体发展水平
    3.2 重庆市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3.3 重庆市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第4章 重庆市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制约因素
    4.2 有利因素
第5章 城乡统筹背景下重庆市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总体思路和方向
    5.1 重庆农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战略思路
    5.2 重庆农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原则
    5.3 重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方向
第6章 城乡统筹背景下重庆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措施
    6.1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强化农业基础地位
    6.2 加大农业投入,优化投资结构
    6.3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化与城乡一体化的有机结合
    6.4 重视农业科技,提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科技含量
    6.5 加强农业服务人员素质培养,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构建智力支持
    6.6 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服务和支持力度
    6.7 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提高社会发育水平
    6.8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3)泉州市洛江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农业结构及调整情况
        1.2.2 国内农业结构及调整情况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2 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理论
    2.1 农业结构调整基本内涵
    2.2 农业结构调整动因
    2.3 农业结构调整的合理性评判
    2.4 基本理论
3 洛江区农业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洛江区基本情况
        3.1.1 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3.1.2 农业自然资源
        3.1.3 农业经济情况
    3.2 洛江区农业结构现状
        3.2.1 洛江区农业总产值的组成及变化趋势分析
        3.2.2 农林牧渔四业种(养)规模及产量变化
    3.3 洛江区农业结构效益和趋势
        3.3.1 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3.3.2 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下降
        3.3.3 粮食总产量呈下降趋势
        3.3.4 蔬菜的产量呈上升趋势
        3.3.5 茶果结构不断优化
        3.3.6 花卉产值呈上升趋势
        3.3.7 休闲观光农业逐步发展
        3.3.8 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3.4 洛江区农业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4.1 结构性矛盾较突出
        3.4.2 区域结构相似,布局不合理
        3.4.3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高,竞争力弱
        3.4.4 规模大的企业较少,农业生产呈分散经营
        3.4.5 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
4 洛江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4.1 指导思想
        4.1.1 洛江区农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4.1.2 洛江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
    4.2 基本原则
5 洛江区农业结构调整的对策与建议
    5.1 调整策略
        5.1.1 调整农业产品结构,提升农产品质量
        5.1.2 种植业结构的调整
        5.1.3 畜牧业的结构调整
        5.1.4 林业结构的调整
    5.2 建议
        5.2.1 加大财政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
        5.2.2 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结构
        5.2.3 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5.2.4 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和农产品检验、检疫体系建设
        5.2.5 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
        5.2.6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5.2.7 加快旅游农业的发展
        5.2.8 加快城乡统筹发展
        5.2.9 加快农产品市场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彭水县保家镇农业结构调整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保家镇农业结构现状
2 保家镇农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
    2.1 观念陈旧, 小农意识严重
    2.2 目光短浅, 没有长远意识
    2.3 缺乏特色, 产业化程度低
    2.4 缺乏科技, 市场竞争力弱
3 保家镇农业结构调整应遵循的原则
    3.1 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则
    3.2 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
    3.3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原则
    3.4 坚持尊重农民意愿、要求农民参与的原则
    3.5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4 保家镇农业结构调整对策建议
    4.1 提高对农业结构调整规律的认识
    4.2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4.3 提高科技应用水平
    4.4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4.5 保护、引导、调动好农民的积极性
    4.6 与产业化、乡镇企业和农村小城镇建设结合

(5)潜江经济开发区农业结构调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潜江经济开发区种植业资源优势
        1.1.1 光、热、水资源
        1.1.2 地势、土壤、质地
        1.1.3 农田基础设施
        1.1.4 农业科技
        1.1.5 农产品加工业
        1.1.6 地理位置与水陆交通
    1.2 潜江经济开发区种植业结构现状
        1.2.1 种植业仍以粮棉油生产为主
        1.2.2 农作物产量明显提高
        1.2.3 经济收益同步增长
        1.2.4 农民市场意识正在提高
    1.3 潜江经济开发区种植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3.1 农民文化素质不高
        1.3.2 农业种植科技含量不高
        1.3.3 耕地土壤肥力严重不足
        1.3.4 农业信息渠道不畅
        1.3.5 农产品和农业竞争能力较弱
        1.3.6 基地规模效应和龙头企业的辐射能力不强
        1.3.7 农村社会化服务机制不健全
2 潜江经济开发区农业结构调整的原则与方案
    2.1 传统农业结构的种植模式
        2.1.1 传统种植模式
        2.1.2 传统种植效益
    2.2 农业结构调整的原则与方案
        2.2.1 调整的原则
        2.2.2 调整的目标
        2.2.3 农业结构调整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2.2.4 结构调整方案
    2.3 试验方法
        2.3.1 三种不同种植结构模式比较试验
        2.3.2 红菜薹品种(系)比较试验
        2.3.3 “新世纪中杂”红菜薹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方案研究
    2.4 结构方案模式化栽培规程
        2.4.1 水稻-红菜薹模式栽培规程
        2.4.2 白皮黄瓜-水稻-红菜薹栽培规程
3 结果与分析
    3.1 三种结构模式分析比较
        3.1.1 三种结构模式效益分析比较
        3.1.2 三种模式茬口衔接
        3.1.3 三种模式成本分析
        3.1.4 三种模式病虫发生分析比较
        3.1.5 三种模式对土壤状况影响
    3.2 红菜薹品种(系)比较试验结果与分析
        3.2.1 品种熟性比较
        3.2.2 丰产性比较
        3.2.3 品种特性比较
    3.3 “新世纪中杂”红菜薹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方案研究结果与分析
        3.3.1 产量模型的建立与检验
        3.3.2 产量模型解析
        3.3.3 产值模型的建立与检验
        3.3.4 产值模型解析
        3.3.5 农艺方案的模拟优化
        3.3.6 结论与讨论
    3.4 调整效果与综合评价
        3.4.1 结构调优效果显着
        3.4.2 土地生产率大大提高
        3.4.3 种植业综合效益显着增加
        3.4.4 农业生态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致谢

(6)特色产业开发与一村一品发展的实证研究 ——以吉林永吉岔路河特色农业开发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情况
        1.2.2 国内情况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特色产业开发与“一村一品”发展的理论分析
    2.1 农业比较优势理论
    2.2 特色产业基础理论
        2.2.1 特色产业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2.2.2 特色产业的内涵
        2.2.3 特色产业的属性
        2.2.4 影响特色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因素
第三章 区域特色产业选择的原则及标准要求分析
    3.1 特色产业选择的意义
    3.2 特色产业开发的思路
        3.2.1 利用本地资源禀赋,开发特色产业
        3.2.2 利用人文资源,弘扬特色
        3.2.3 通过引进资源要素,科学组合创造特色
        3.2.4 利用区位、机遇,构建特色
    3.3 特色产业开发的原则
        3.3.1 前瞻性原则
        3.3.2 可持续发展原则
        3.3.3 开放性原则
    3.4 判断地区特色产业的经济标准
        3.4.1 独特性分析
        3.4.2 规模分析
        3.4.3 专业化分析
        3.4.4 效益分析
第四章 国内外“一村一品”发展状况
    4.1 国外“一村一品”发展状况
        4.1.1 日本“一村一品”运动
        4.1.2 泰国“OTOP”运动
    4.2 国内“一村一品”发展状况
第五章 岔路河特色产业开发与“一村一品”发展实证研究
    5.1 岔路河特色产业与“一村一品”的发展情况
        5.1.1 以村为基础,横向拉动,构建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基地
        5.1.2 以企业为龙头,牵动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5.1.3 发展绿色旅游和劳务经济,增强特色
        5.1.4 营造绿色环境,保护特色产业的发展
        5.1.5 强化措施积极推进特色产业发展
    5.2 岔路河特色产业与“一村一品”向纵深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2.1 岔路河特色产业与“一村一品”向纵深发展存在的问题
        5.2.2 岔路河特色产业与“一村一品”向纵深发展的战略和对策
第六章 发展“一村一品”应遵循的原则及建议
    6.1 基本原则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7)我国农业区域结构分析与调整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农业区域结构的现状与问题
二、我国农业区域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
三、我国农业区域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
    第一, 沿海和经济发达区。
    第二, 传统粮棉主产区。
    第三, 大城市郊区。
    第四, 生态脆弱区。
四、推进我国农业区域结构调整的生产力层面的措施
五、推进我国农业区域结构调整的生产关系层面的措施

(9)靖江市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结构调整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
    1.4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5 研究内容的理论框架与技术路线
    1.6 本文结构
    1.7 本文可能的创新与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化的理论分析
    2.1 农业产业结构效应及影响因素简析
    2.2 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结构调整的关系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国内外经验及发展趋势
    3.1 国外经验
    3.2 国内经验与发展趋势
    3.3 经验总结与发展展望
    3.4 靖江借鉴国内外经验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及其避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靖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展、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靖江市现状现状及其在全国和江苏的地位
    4.2 靖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展及其特殊性
    4.3 主要问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不显着
    4.4 直接原因:产业结构不够优化
    4.5 根本原因: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带动能力弱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靖江以农业产业化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分析
    5.1 靖江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定位分析
    5.2 靖江以农业产业化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5.3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四、浅谈农业结构外向化调整(论文参考文献)

  • [1]三明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研究[D]. 李晖. 福建农林大学, 2013(05)
  • [2]城乡统筹背景下重庆市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 赵玲. 重庆工商大学, 2011(06)
  • [3]泉州市洛江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与对策[D]. 郑华容. 福建农林大学, 2011(12)
  • [4]彭水县保家镇农业结构调整建议[J]. 李茜. 南方农业, 2011(01)
  • [5]潜江经济开发区农业结构调整研究[D]. 黎喜斌. 华中农业大学, 2008(02)
  • [6]特色产业开发与一村一品发展的实证研究 ——以吉林永吉岔路河特色农业开发区为例[D]. 周青林.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10)
  • [7]我国农业区域结构分析与调整对策[J]. 文小才.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1)
  • [8]促进吉林省农业结构调整的对策与建议[J]. 段秀萍. 农业与技术, 2006(01)
  • [9]靖江市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结构调整探讨[D]. 钱灿兴. 南京农业大学, 2005(12)
  • [10]入世后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入世后我国农业发展问题研究(之二)[J]. 王晓英,王素梅. 生产力研究, 2003(01)

标签:;  ;  ;  ;  ;  

浅谈农业结构外化的调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