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流市优化水稻品种结构

北流市优化水稻品种结构

一、北流市优化水稻品种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吴可[1](2021)在《减量施肥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养分利用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施用氮、磷、钾肥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水稻生产中过量施用氮、磷、钾肥带来了生产成本增加、养分利用率下降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为此,本论文研究减少肥料施用量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养分利用的影响,为水稻减量施肥提供理论依据。2019年在广西象州县、岑溪市、港北区、福绵区、龙州县进行联合试验,设置空白区、缺氮区、缺磷区、缺钾区、全肥区等5个处理,于成熟期测量水稻干物质及养分积累量、稻谷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同时,以百香139、桂育9号(常规稻)和Y两优1号、特优582(杂交稻)为材料,在广西宾阳县、北流市、柳城县三试验点进行联合试验,每个品种设置正常施用氮磷肥、减施50%氮磷肥、不施用氮磷肥3个处理,测定不同时期干物质及养分积累量、稻谷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在全量减施肥料条件下,与全肥处理比较,缺氮、缺磷、缺钾和空白处理水稻分别减产10.42%-24.41%、2.02%-10.94%、-2.08%-12.21%、15.28%-50.89%,平均分别减产17.61%、6.81%、5.05%和26.25%,氮肥对水稻增产贡献最大,钾肥次之,磷肥最小。肥料对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因肥料而异,氮肥主要影响有效穗数和结实率,磷肥主要影响每穗总粒数,钾肥主要影响千粒重。相关分析表明,在全量减施不同类型肥料条件下,水稻产量与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呈极显着正相关,与结实率和千粒重的相关不显着。氮、磷、钾肥显着促进水稻干物质及氮、磷、钾养分积累,氮、磷、钾养分积累量受环境与处理的互作效应影响大,而干物质积累量及养分生产效率受互作效应影响小。在减施氮磷肥条件下,与正常施用氮磷肥处理比较,百香139、桂育9号、Y两优1号、特优582早季稻氮、磷肥减量50%处理及不施用氮、磷肥处理产量分别减少-4.3%、7.0%;1.7%、8.4%;-9.4%、-0.2%;5.0%、6.0%。其晚季稻产量分别减少3.0%、22.5%;5.7%、20.6%;3.8%、22.9%;1.6%、18.9%。相关分析表明,在减施氮磷肥条件下,水稻产量与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呈极显着正相关。有效穗数与每穗总粒数、千粒重呈极显着负相关;每穗总粒数与千粒重呈极显着正相关。随着氮磷肥施用量的减少,水稻植株的氮、磷、钾素积累量均随之减少。但其氮、磷、钾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磷、钾稻谷生产效率却随之增加。在氮、磷肥减量50%处理时,水稻的氮肥、磷肥偏生产力和氮肥磷肥农学利用率均比正常施用氮磷肥处理高。不同品种对减施氮磷肥的响应存在差异。当全量减施氮、磷肥时,不同品种产量下降幅度差异很小。但是,当氮、磷肥减量50%时,百香139和Y两优1号产量受影响程度更小。与桂育9号和特优582相比,百香139和Y两优1号表现出更小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和生育后期更强的氮素吸收能力。综上所述,施用氮、磷、钾肥对水稻增产效果依次为氮>磷>钾。氮肥主要影响有效穗数和结实率,磷肥主要影响每穗总粒数,钾肥主要影响千粒重。氮、磷、钾肥显着促进水稻干物质及氮、磷、钾养分积累。氮磷高效利用品种的特点是叶面积相对较小,有效穗数较多,每穗总粒数适中,生育后期物质积累和氮素积累量高。

姜洁萍,邹宇静,彭烈雪,卢玉兰[2](2021)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广西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文中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为响应号召,广西以乡村振兴基本要求为导向,整合各方力量与资源,加快美丽乡村的建设与发展。以广西北流市河村为例,从念好土地经、打好特色牌、改造村风貌及旅游兴乡村等方面进行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经验与启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黄彬峻[3](2021)在《广西北流市荔枝产业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梁林生[4](2021)在《北流市现代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文中认为广西北流市是岭南地区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现代农业发展基础良好。该文利用SWOT分析了北流市现代农业发展状况和当前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谢慧敏[5](2021)在《化肥减量与部分替代对水稻生长与养分利用的影响》文中提出传统水稻生产过程中,往往投入大量化肥,不仅降低了肥料利用率,而且造成了环境污染,影响水稻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探索华南双季稻区化肥减量的技术途径,于2019年分别进行了以海藻精和微生物菌剂部分替代化肥为核心的水稻化肥减量田间试验。海藻精和微生物菌剂部分替代氮肥对水稻生长与养分吸收利用试验于2019年在广西宾阳县、柳城县、北流市进行早晚稻多点大田联合试验,设置了常规施氮量(T1),常规施氮量+海藻精和微生物菌剂(T2),-20%氮肥+海藻精和微生物菌剂(T3),-30%氮肥+海藻精和微生物菌剂(T4),-40%氮肥+海藻精和微生物菌剂(T5)共5个施肥措施。海藻精和微生物菌剂部分替代化肥(包括氮磷钾)对水稻生长与养分吸收利用试验设置常规施肥量(P1),-10%化肥+海藻精和微生物菌剂(P2),-20%化肥+海藻精和微生物菌剂(P3),-30%化肥+海藻精和微生物菌剂(P4)共4个处理。测定水稻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氮磷钾养分吸收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海藻精与微生物菌剂替代部分氮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与T1相比,添加海藻精与微生物菌剂能提高水稻叶面积指数;T2和T3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比单施化肥处理(T1)分别提高了6.63%、1.43%和4.24%、3.31%;T3处理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比T1(对照)分别提高了0.64%、3.79%、4.68%、0.45%。减量施肥处理中,减20%氮肥配施海藻精与微生物菌剂(T3)能提高水稻的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2、海藻精与微生物菌剂替代部分氮肥对养分吸收与利用的影响。添加海藻精与微生物菌剂能促进水稻对氮素养分的吸收,T2氮素积累量较对照提高2.76%。T3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素稻谷生产效率、氮素收获指数和氮肥偏生产力较对照分别提高了7.42%、7.23%、0.87%、29.14%。减量施肥处理中,减20%氮肥配施海藻精与微生物菌剂(T3)能提高水稻养分利用效率。3、氮肥减量配施海藻精与微生物菌剂条件下,水稻的产量与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和有效穗数均呈极显着正相关,与结实率、收获指数呈显着正相关;氮素积累量、氮素收获指数和氮肥偏生产力与产量呈极显着正相关,而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与产量呈极显着负相关。4、海藻精与微生物菌剂替代部分化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P2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分别比对照(P1)提高6.06%和0.45%,其穗粒数、结实率、收获指数分别比对照处理提高4.36%、8.07%、5.03%。减10%化肥配施海藻精与微生物菌剂(P2)能促进水稻干物质的积累,改善产量构成因子,提高水稻产量。5、海藻精与微生物菌剂替代部分化肥对养分吸收与利用的影响。P2处理的氮/磷素积累量、氮/磷/钾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磷/钾素稻谷生产效率、氮素收获指数分别比对照提高(0.75%、5.14%)、(5.04%、1.31%、2.18%)、(10.08%、6.66%、8.97%)、1.59%。氮/磷/钾肥偏生产力均表现出随化肥施用量的减少而递增,P4处理的肥料偏生产力最大。在综合考虑不同施肥措施对水稻生长、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以及环境健康的综合影响,减施20%氮肥或者减10%化肥比例配施海藻精与微生物菌剂为本试验较为科学合理的施肥措施。

黄俞惠[6](2020)在《基于遥感指数的桉树信息提取及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文中指出桉树作为我国人工林引种最为成功的树种之一,给林业经济带来了显着效益的同时,在缓解水土流失,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现已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木材供应树种。由于近几年来桉树种植规模的迅速扩张与不科学的种植经营方式,使得种植区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引起了较大争议。为使公众对桉树种植方面形成科学、客观、合理的认知,本文以广西为研究区域,对2014-2019年Landsat 8数据进行预处理,以GEE为代码编译平台对研究区域桉树信息进行提取,并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评定,得到广西桉树种植情况,并进一步对桉树种植区进行生态环境评估,为广西地区桉树种植合理规划与林业资源管理提供参考。本文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研究:1、对现有的植被信息提取方法进行对比总结,并就决策树分类中决策节点的选取与节点阈值确定开展实验分析,一是对包含不同树龄的桉树样本集进行光谱特征研究,选取能够反应其生长特性的遥感指数作为决策树节点,二是在阈值确定方面,基于统计遥感指数的数学特征引入自动阈值法,使得阈值更加精确合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含NDVI等9层决策节点的自动阈值决策树分类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广西地区桉树种植信息提取;2、采用了监督分类、最大熵模型、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四种分类方法与自动阈值决策树分类结果对比,自动阈值决策树分类结果总体精度达到0.89、Kappa系数达到0.84,分类精度提高了5%;并将分类结果与无人机目视解译结果比较,其吻合度达到75%,与Sentinel-2影像分类结果比较,两者总体精度分别为0.84、0.71,Kappa系数分别为0.78、0.69,Landsat 8数据分类结果更好,实验结果均表明本文构建的自动阈值决策树较其它方法在广西地区桉树信息提取中取得更好的效果;3、利用历史统计数据对本文方法提取的广西桉树种植面积进行验证,平均相对误差达到1%;桉树种植面积由2014年的209.07万hm2增长到2019年的285.60万hm2,平均每年增长速率为6%。广西桉树种植特征主要分布在北纬24°N以下的南部地区,其中,桉树面积最大的城市为崇左市,最高为其次为钦州、梧州市、南宁、玉林,而在百色、桂林、河池等市种植分布相对较为稀疏;4、阐述了基于RESI生态指数计算原理,对四个桉树种植区进行生态环境质量宏观评估。结果表明各种植区总体生态状况以“中等”为主,生态环境质量为“良”和“优”等级所占比例较大,其中大新县为约72%,横县为48.6%,北流市为74.63%,生态环境质量整体表现为北流种植区>大新种植区>横县种植区>钦北区种植区。

林堃儒[7](2020)在《北流市气象为农业生产服务实践与思考》文中提出本文立足于北流市农业生产现状,结合北流市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开展及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基于现代农业产业结构大转型和新时代农业科技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对本市农业气象服务需求进行探析,总结出北流市气象为农服务实践经验,思考本市为农服务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有所助益于本市现代农业发展。

尧珏[8](2020)在《广西粮食生产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区域粮食生产在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变化特征是影响区域粮食产业结构布局和保障区域粮食基本安全的重要因素。深入探讨粮食生产时空格局演变的基本特征和一般规律,对于新时期因地制宜地优化区域粮食种植结构布局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广西为例,深入探讨了广西1998-2018年以来粮食生产在时间和空间格局变化上的基本特征和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主要结论如下:(1)广西壮族自治区粮食生产时空格局演变的总体特征是:广西粮食总产量在1998-2018年大体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逐步减少,高粮食产量的区域范围和数量明显缩小的空间变化特征。从区域差异角度来看,1998-2018年广西粮食产量呈现东部沿海区域最高,桂南、桂西和桂北地区居中,桂中区域最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在20年内,全区粮食生产重心总体呈现出“北进西移”的趋势,移动距离为11.53千米,这表明桂北和桂中地区的粮食产量减少速度要慢于桂南和桂东地区粮食产量减少幅度。1998-2003年,广西粮食生产时序特征表现为快速下降,粮食生产重心朝北偏西方向移动了5.514千米;2003-2008年,广西粮食生产时序特征表现为波动中下降,粮食生产重心朝北偏西的方向移动了3.309千米;2008-2013年,广西粮食生产时序特征表现为波动下降和持续增长相交织,粮食生产重心朝南偏东的方向移动了1.412千米;2013-2018年,广西粮食生产时序特征表现为先持续增长、后稳定下降,粮食生产的重心朝北偏西的方向移动了5.024千米。(2)广西壮族自治区粮食生产空间格局演变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的结论为:耕地面积、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和农业机械动力总和等土地资源因素、技术进步因素对广西粮食生产及其时空格局演变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人均GDP、非农人口和受灾面积等反映城镇化水平、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和衡量自然灾害影响的变量指标则产生负面影响;粮食作物占播种面积比例的影响作用是正向的,但是种植结构调整政策会导致粮食作物比例的下降和经济作物比例的上升,因此种植结构调整政策因素对广西粮食生产及其时空格局演变的影响是负向的。(3)基于对广西粮食生产时空格局演变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包括严守耕地红线来确保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不减、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来提高粮食单产以保障粮食总产量以及适度优化种植结构调整政策等。

钟媛媛[9](2019)在《北流市几种扶贫模式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以广西北流市为例,从实际出发,探讨北流市几种扶贫模式,了解其如何推进并在推进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如何克服的,推行的结果,进而归纳出一般的规律,从特殊到一般,探索出适合北流市的脱贫攻坚之路从而带动北流农村发展。采用案例分析法、调查法、实证分析与逻辑分析结合等,重点对北流市“乡贤文化+精准扶贫”模式,“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模式,“特色农业+精准扶贫”模式,“教育扶智+精准扶贫”模式,“党建引航+精准扶贫”模式进行研究。以期探索出适合北流市的扶贫模式,能够对广西北流市扶贫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本文研究结果如下:1.分析研究出北流市几种扶贫模式是通过乡贤“造血”为北流市脱贫攻坚工作提供新动力,充分利用好村辖区内的示范区实施“一村一品”发展模式,构建了全产业链条体系,建立“北流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信息数据库”,压实乡镇、帮扶部门单位、村干部、“第一书记”、帮扶工作队员以及结对帮扶责任人等7个层面责任制方面来运行。2.经过调查北流市这几种扶贫模式所得的成效,其中“乡贤力量+精准扶贫”模式作为广西典型案例上报国家扶贫办向全国推广,“特色农业+精准扶贫”有效促进了农产品增值、贫困户增收,让从输血型扶贫模式向造血型扶贫模式转变。3.通过案例分析法的应用,研究出北流市几种扶贫模式存在着社会力量支持力不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强、群众技能不高、基层教育力量薄弱、镇村村干部文化素养不高、扶贫工作监管力度不够、村级党组织建设薄弱等问题。4.通过进一步研究,为北流市几种扶贫模式的运行提出激励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注重发展村集体经济、精准实施教育脱贫攻坚工程、规范基层党建工作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唐梓萍[10](2019)在《南流江流域耕地质量与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文中认为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耕地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降低,以及土地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日趋严峻。南流江流域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部,是广西境内独流入海中流域面积最大、干流最长的河流,沿江的平原地区分布着大片的耕地,耕地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23%,是广西重要的粮食产区。但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强和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对耕地数量、质量、生态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对流域内耕地质量的研究和生态安全保护已刻不容缓。因此,本文在耕地质量评价基础上,结合南流江流域的区域特点进行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来探讨耕地质量与生态安全之间的关系。首先,以2016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数据基础,从土壤因素、地形地貌、气候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四个方面构建流域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耕地进行质量评价;其次,结合研究区的特点,从耕地承载压力、耕地利用强度、耕地生态环境、耕地保护措施四个层面构建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耕地进行生态安全评价,并诊断出阻碍耕地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子;最后将耕地质量评价结果与耕地生态安全评价结果进行叠加,分析不同生态安全等级下耕地质量分布情况,以叠加结果为依据,划分耕地质量保护区,并针对不同耕地质量保护区提出提升耕地质量的相关建议,研究结果可为基本农田划定、耕地占补平衡、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通过研究分析,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南流江流域的耕地质量整体水平为中等偏上,耕地自然质量等别、耕地利用等别、耕地经济等别的空间分布特征大体一致,耕地质量整体呈现由中间的平原地区向四周逐渐降低的特征,这与流域的地貌分布和坡度走势、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情况十分吻合。其中,耕地自然质量等别以69等地为主,占耕地总面积的94.09%;耕地利用等别和耕地经济等别以68等地为主,分别占耕地总面的86.17%、83.6%。(2)由耕地生态安全评价结果可知流域耕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不高,介于0.200.59之间,耕地生态安全主要以临界安全等级和较不安全等级为主,其中临界安全等级的耕地面积为12.02万公顷,占流域耕地总面积的59.01%,较不安全等级的耕地面积为6.97万公顷,占流域耕地总面积的34.20%。(3)将耕地质量评价结果与耕地生态安全评价结果进行叠加,可以得到:在南流江流域中,耕地质量高、生态又安全的耕地面积占流域耕地总面积的56.92%;耕地质量低、生态安全的耕地面积占流域耕地总面积的6.43%;耕地质量高、生态危险的耕地面积占流域耕地总面积的34.21%;耕地质量低、生态危险的耕地面积占流域耕地总面积的2.44%。因此,根据叠加结果将流域划分为生态安全高质量区、生态安全低质量区、生态危险高质量区、生态危险低质量区四个耕地质量保护区,并针对不同的类型区提出了提升耕地质量的对策建议。

二、北流市优化水稻品种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北流市优化水稻品种结构(论文提纲范文)

(1)减量施肥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养分利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我国水稻发展状况
    1.2 肥料利用现状
        1.2.1 氮肥利用现状
        1.2.2 磷肥利用现状
        1.2.3 钾肥利用现状
        1.2.4 我国化肥污染问题
    1.3 国内外对肥料施用的研究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设计
    2.2 调查内容与方法
        2.2.1 土壤基础肥力
        2.2.2 干物质积累量
        2.2.3 叶面积指数
        2.2.4 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2.2.5 植株氮、磷、钾含量
        2.2.6 计算公式
    2.3 数据整理和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全量减施氮、磷、钾肥对水稻生长及养分积累的影响
        3.1.1 土壤基础肥力
        3.1.2 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1.3 对养分积累的影响
        3.1.4 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3.2 减施不同数量氮磷养分对水稻生长及养分积累的影响
        3.2.1 气象和土壤概况
        3.2.2 对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2.3 对养分积累的影响
        3.2.4 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减量施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4.1.2 减量施肥对水稻养分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4.1.3 不同品种产量及养分利用间的差异
    4.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2)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广西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河村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1.1 念好土地经
        1.1.1 加快土地流转,盘活土地资源
        1.1.2 科学规划空间,重塑发展格局
    1.2 打好特色牌
    1.3 改造村风貌
    1.4 旅游兴乡村
2 河村模式的经验与启示
    2.1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土地流转
    2.2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2.3 市镇乡三级联动,合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2.4 农文旅融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
3 结语

(4)北流市现代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北流市现代农业发展SWOT分析
    1.1 优势
        1.1.1 农村综合改革前沿阵地
        1.1.2 区位条件优越
        1.1.3 综合实力强劲
        1.1.4 现代农业基础雄厚
        1.1.5 特色农产品丰富
    1.2 劣势
        1.2.1 资源制约
        1.2.2专业人才匮乏
        1.2.3 品牌宣传有待加强
    1.3 机遇
        1.3.1 政策驱动力增强
        1.3.2 市场驱动力增强
    1.4 胁迫
        1.4.1 经济全球化的不确定性增大
        1.4.2农业农村管理体制的约束
2 促进北流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2.1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2.2 推动农业品牌建设
    2.3 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
3 小结

(5)化肥减量与部分替代对水稻生长与养分利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化肥减量与替代肥料配施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1.2.1 国内的化肥减量与替代肥料配施的研究状况
        1.2.2 国外的化肥减量与替代肥料配施的研究状况
    1.3 化肥减量与替代肥料的使用效果及研究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点与时间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设计
        2.3.1 试验处理设计
        2.3.2 小区施肥设置
    2.4 调查内容与方法
        2.4.1 土壤基本理化性状
        2.4.2 水稻叶面积指数
        2.4.3 干物质积累量
        2.4.4 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
        2.4.5 植株氮磷钾养分含量
    2.5 计算公式
    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海藻精与微生物菌剂部分替代氮肥对水稻生长及养分利用的影响
        3.1.1 对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3.1.2 对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3.1.3 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3.1.4 海藻精与微生物菌剂部分替代氮肥对养分利用的影响
        3.1.5 相关分析
    3.2 海藻精和微生物菌剂部分替代化肥对水稻生长和养分利用的影响
        3.2.1 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3.2.2 对水稻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3.2.3 相关分析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环境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4.1.2 品种对水稻生长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4.1.3 海藻精与微生物菌剂替代部分化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4.1.4 海藻精与微生物菌剂替代部分化肥对水稻养分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4.2 结论
5 创新点与展望
    5.1 主要创新点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6)基于遥感指数的桉树信息提取及生态环境质量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遥感植被信息提取研究现状
        1.2.2 生态环境质量评估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创新点
    1.5 技术路线
    1.6 全文章节安排
    1.7 本章小结
第2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源预处理
    2.1 研究区概况
        2.1.1 研究区域的自然和环境概况
        2.1.2 研究区域桉树种植发展概况
    2.2 数据源概况
        2.2.1 Landsat8 影像
        2.2.2 谷歌历史影像
        2.2.3 验证数据
        2.2.4 辅助数据
    2.3 影像预处理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研究方法
    3.1 基于遥感影像常见的信息提取方法
        3.1.1 监督分类
        3.1.2 最大熵模型分类
        3.1.3 支持向量机分类
        3.1.4 随机森林分类
    3.2 分类算法精度评定方法
    3.3 生态环境指数构建方法
        3.3.1 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构建
        3.3.2 生态环境指数的计算
        3.3.3 生态环境指数的提取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自动阈值决策树的桉树信息快速提取
    4.1 代表性区域桉树信息提取方法构建
        4.1.1 样本集的构建
        4.1.2 主要地物反射率特征分析
        4.1.3 指数特征分析
        4.1.4 决策节点的选择
        4.1.5 自动阈值法
        4.1.6 决策树节点最佳阈值的确定
        4.1.7 自动阈值决策树的构建
        4.1.8 分类后处理
        4.1.9 分类结果
        4.1.10 精度评定
    4.2 广西桉树种植区分布时空特征
    4.3 广西地区桉树面积提取精度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桉树种植区生态环境变化分析
    5.1 生态环境要素指标计算
        5.1.1 绿度指标(NDVI)
        5.1.2 湿度指标(Wet)
        5.1.3 热度指标(LST)
        5.1.4 干度指标(NDSI)
    5.2 种植区生态环境质量整体评价分析
        5.2.1 各指标主成分结果分析
        5.2.2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论文成果
致谢

(7)北流市气象为农业生产服务实践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北流市气象为农服务现状
    1.1 北流市农业区域划分
    1.2 开展本地农业种植技术交流会
    1.3 保障本地农业生产工作
    1.4 布设现代化气象观测设备
2 气象为农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3 北流市气象为农服务对策
    3.1 开通直通式气象服务
    3.2 优化气象为农服务方式
    3.3 提升气象为农服务人员整体素质
4 结语

(8)广西粮食生产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时空格局演变的定量测度研究
        1.2.2 粮食生产时空格局演变趋势的研究
        1.2.3 粮食生产时空格局演变的影响因素研究
        1.2.4 广西壮族自治区粮食生产问题的研究
        1.2.5 文献评述
    1.3 研究对象与范围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范围
    1.4 研究目标和思路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数据来源与处理
        1.6.1 数据来源
        1.6.2 数据处理
    1.7 主要研究结论与可能的创新
        1.7.1 主要研究结论
        1.7.2 可能的创新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粮食和粮食总产量
        2.1.2 时空格局的概念界定
        2.1.3 重心的内涵和外延
    2.2 理论基础
        2.2.1 农业区位理论
        2.2.2 比较优势理论
        2.2.3 新空间经济学理论
第三章 广西粮食生产的时空格局演变分析
    3.1 广西壮族自治区粮食生产概况
        3.1.1 广西粮食供给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3.1.2 广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缓慢下降
        3.1.3 广西粮食作物单产水平缓慢增长
    3.2 广西壮族自治区粮食生产的时序变化特征
        3.2.1 快速下降特征(1998-2003年)
        3.2.2 波动中呈现下降特征(2004-2009年)
        3.2.3 持续增长特征(2010-2014年)
        3.2.4 稳定下降特征(2015-2018年)
    3.3 广西壮族自治区粮食生产的区域差异
        3.3.1 广西粮食总产量的区域变化
        3.3.2 广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区域变化
    3.4 广西壮族自治区粮食生产空间格局的演变
        3.4.1 基于市域角度的粮食生产空间格局演变
        3.4.2 基于县域角度的粮食生产空间格局演变
    3.5 广西壮族自治区粮食生产空间重心变迁分析
        3.5.1 重心理论模型
        3.5.2 粮食生产重心移动轨迹分析
    3.6 广西粮食生产时空格局演变的总体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广西粮食生产时空格局演变的影响因素
    4.1 影响因素及变量选择
        4.1.1 土地资源因素
        4.1.2 技术进步因素
        4.1.3 区域经济因素
        4.1.4 自然灾害因素
        4.1.5 种植结构调整政策因素
    4.2 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4.2.1 模型设定
        4.2.2 数据说明
    4.3 实证分析与结果估计
        4.3.1 实证分析
        4.3.2 结果估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5.2.1 严守耕地红线,确保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不减
        5.2.2 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提高粮食单产以保障粮食总产量
        5.2.3 适度优化种植结构调整政策,平衡粮经相对比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北流市几种扶贫模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精准扶贫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1.2 我国贫困人口状况与扶贫进展
        1.1.3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对扶贫工作的研究状况
        1.2.1 国外研究状况
        1.2.2 国内研究状况
    1.3 北流市扶贫工作概况
    1.4 研究内容及方式
        1.4.1 研究的内容
        1.4.2 研究的方式
第二章 北流市扶贫模式现状分析
    2.1 “乡贤文化+精准扶贫”模式
        2.1.1 “乡贤文化+精准扶贫”模式形成条件
        2.1.2 “乡贤文化+精准扶贫”模式运行机制
        2.1.3 “乡贤文化+精准扶贫”模式主要做法及成效
    2.2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模式
        2.2.1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模式形成条件
        2.2.2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模式运行机制分析
        2.2.3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模式主要做法及成效
    2.3 “特色农业+精准扶贫”模式
        2.3.1 “特色农业+精准扶贫”模式形成条件
        2.3.2 “特色农业+精准扶贫”模式运行机制分析
        2.3.3 “特色农业+精准扶贫”模式主要做法及成效
    2.4 “教育扶智+精准扶贫”模式
        2.4.1 “教育扶智+精准扶贫”模式形成条件
        2.4.2 “教育扶智+精准扶贫”模式的运行机制
        2.4.3 “教育扶智+精准扶贫”模式主要做法及成效
    2.5 “党建引航+精准扶贫”模式
        2.5.1 “党建引航+精准扶贫”模式形成条件
        2.5.2 “党建引航+精准扶贫”模式运行机制分析
        2.5.3 “党建引航+精准扶贫”模式主要做法及成效
第三章 北流市扶贫模式的问题及建议
    3.1 北流市扶贫模式存在的问题
        3.1.1 乡贤力量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3.1.2 乡村旅游产业开发力度不够
        3.1.3 特色农业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3.1.4 城乡教育发展尚未达到高位均衡
        3.1.5 基层党建工作存在薄弱环节
    3.2 北流市扶贫工作的建议
        3.2.1 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
        3.2.2 全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3.2.3 全力打好产业扶贫硬仗
        3.2.4 精准实施教育脱贫攻坚工程
        3.2.5 加强和改善党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领导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研究结论
    4.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南流江流域耕地质量与生态安全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内外耕地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1.2.2 国内外生态安全研究进展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主要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处理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水文特征
        2.1.4 气候条件
        2.1.5 社会经济概况
    2.2 数据收集及数据处理
        2.2.1 数据来源
        2.2.2 数据处理
3 耕地质量评价研究
    3.1 耕地质量评价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3.1.1 基础概念
        3.1.2 基础理论
        3.1.3 基本原则
        3.1.4 评价方法
    3.2 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2.1 土壤因素
        3.2.2 气候因素
        3.2.3 地形地貌
        3.2.4 社会经济因素
    3.3 耕地质量评价
        3.3.1 评价指标权重和指标分值的确定
        3.3.2 耕地分等指数计算
    3.4 耕地质量评价结果
        3.4.1 耕地质量等别的整体分析
        3.4.2 耕地质量等别空间分布特征
4 耕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4.1 耕地生态安全评价的理论基础
        4.1.1 基本概念
        4.1.2 基础理论
    4.2 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4.2.1 指标体系的构建
        4.2.2 权重的确定
        4.2.3 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方法
        4.2.4 耕地生态安全等级划分
    4.3 耕地生态安全评价结果分析
        4.3.1 耕地生态安全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4.3.2 耕地生态安全障碍度分析
5 基于耕地生态安全的耕地质量研究
    5.1 耕地自然质量等生态安全空间分布特征
    5.2 耕地利用等别生态安全空间分布特征
    5.3 耕地经济等别生态安全空间分布特征
    5.4 耕地质量保护区的划定
    5.5 对策建议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四、北流市优化水稻品种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 [1]减量施肥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养分利用的影响[D]. 吴可. 广西大学, 2021(02)
  • [2]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广西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姜洁萍,邹宇静,彭烈雪,卢玉兰. 南方农业, 2021(20)
  • [3]广西北流市荔枝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 黄彬峻. 广西大学, 2021
  • [4]北流市现代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J]. 梁林生. 安徽农学通报, 2021(12)
  • [5]化肥减量与部分替代对水稻生长与养分利用的影响[D]. 谢慧敏. 广西大学, 2021(12)
  • [6]基于遥感指数的桉树信息提取及生态环境质量评估[D]. 黄俞惠. 桂林理工大学, 2020(07)
  • [7]北流市气象为农业生产服务实践与思考[J]. 林堃儒. 农业灾害研究, 2020(05)
  • [8]广西粮食生产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D]. 尧珏. 广西大学, 2020(07)
  • [9]北流市几种扶贫模式的研究[D]. 钟媛媛. 广西大学, 2019(01)
  • [10]南流江流域耕地质量与生态安全综合评价[D]. 唐梓萍. 南宁师范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北流市优化水稻品种结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