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苁蓉开发利用研究进展及问题

肉苁蓉开发利用研究进展及问题

一、肉苁蓉开发利用研究的进展与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冯朵,段昊,吕燕妮,蒋勇军,王燕君,闫文杰[1](2021)在《肉苁蓉在我国保健食品中的应用》文中提出从古至今肉苁蓉在我国内蒙及新疆等地区常作为酒饮、炖汤食用,具有温补肾阳、驻颜壮气等功效。随着现代科学研究的深入,关于肉苁蓉发挥功能的主要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的研究内容也愈加丰富,这些研究也证实了其在缓解体力疲劳、调节免疫力、治疗骨质疏松、改善心血管疾病、辅助改善记忆、抗氧化等方向的保健功能,因此,肉苁蓉在保健食品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与潜在的应用价值。文章阐述了肉苁蓉原料在我国保健食品中的合规性依据,主要包括:安全性使用依据及其保健食品申报资料中涉及的技术要求合规性建议;其次,结合国家"特殊食品信息查询平台"检索数据的整理,分析了已获批保健食品中含有肉苁蓉及其制品的的应用现状;并综述了其安全性评价、保健功能相关的进展。以期为以肉苁蓉为原料的保健食品的注册申报、深加工技术及功能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李捷[2](2021)在《基于化学轮廓分析和“辨状论质”对肉苁蓉产地加工与炮制工艺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肉苁蓉是临床常用的补益类中药,也是应用历史悠久的滋补类食品,其性温,味甘、咸,具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的功效,其临床用药和健康保健方面的需求量日益增长,发展前景广阔,但因加工方法、炮制工艺等不同,目前市面上的肉苁蓉质量参差不齐。“辨状论质”是历代医药学家长期用药经验的智慧结晶,在中药的质量评价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兴的分析手段可实现中药性状的客观化表达。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肉苁蓉,有效保证肉苁蓉的质量,本论文基于化学轮廓分析和“辨状论质”对肉苁蓉的内在质量与外观性状进行研究,优选其产地加工和炮制工艺,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1.采用UHPLC-Q-Orbitrap-MS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对不同采收期和加工方法的肉苁蓉样品间的化学轮廓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和药材加工形态的肉苁蓉分别聚集在不同的区域,对春季和秋季采收的样品中的差异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出18个可能的化合物,得出区分不同采收期肉苁蓉的特征性差异成分为蔗糖、甜菜碱、6-去氧梓醇、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毛蕊花糖苷和甘露醇。2.基于“辨状论质”理论对肉苁蓉的内在质量与外观性状进行研究,对不同干燥前处理及干燥方法的肉苁蓉样品的有效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应用电子舌技术测定样品滋味,采用复水率和硬度指标对样品质地进行间接评价,并将肉苁蓉的滋味、质地信息与主要化学成分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鲜肉苁蓉整株经蒸制20 min后60℃烘干为最佳的产地加工方式,相关性研究发现滋味、质地等性状特征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药材或饮片有效成分的含量高低。3.为解决酒苁蓉炮制步骤繁琐、耗时较长等问题,建立酒苁蓉的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工艺,考察含水率、黄酒用量和蒸制时间等工艺参数,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酒苁蓉的一体化工艺,结果表明当含水率为30%,黄酒用量为30%,蒸制时间为4.5 h时加工的酒苁蓉质量最佳,且与传统分段加工相比,一体化工艺下制得的酒苁蓉饮片中部分成分含量显着提高,工艺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4.采用电子眼、电子舌和电子鼻技术对酒苁蓉的色泽气味进行客观量化,结合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探究酒苁蓉炮制过程中不同蒸制时间与蒸制次数的饮片颜色、滋味、气味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酒蒸时间的延长和酒蒸次数的增加,饮片中多糖含量逐渐升高,但苯乙醇苷类各成分的含量基本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综合评分结果表明其最佳的酒蒸时间为4 h,此时酒苁蓉炮制程度适宜,饮片质量最好;借助电子眼技术发现炮制过程中饮片粉末颜色逐渐加深,从中棕色变为黑棕色,结合内在成分含量的综合评分,当酒苁蓉饮片粉末颜色以1619色号为主时炮制程度适宜;与生品相比,炮制后的酒苁蓉饮片甜味值升高,苦味值降低,随着酒蒸时间和次数的增加咸味值逐渐升高,从整体滋味来看,炮制过程中不同蒸制时间的酒苁蓉样品的滋味存在显着差异,反复蒸晒对其滋味影响不大,酒蒸4 h后滋味趋于稳定;利用电子鼻技术发现酒苁蓉气味的物质基础可能是乙醇、正己烷、异丁醇、三氯乙烷、1S-α-蒎烯、苯乙醛等成分,从整体气味特征来看,炮制过程中的加热及反复蒸晒对酒苁蓉的气味影响较大。5.采用UHPLC-Q-Orbitrap-MS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对肉苁蓉生品和炮制品间的化学轮廓差异进行分析,初步明确了肉苁蓉酒制前后的特征性差异成分为蔗糖、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甜菜碱、8-表马钱子酸、咖啡酸,并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预测出这些化合物可能发挥作用的核心靶点,研究表明蔗糖、毛蕊花糖苷、甜菜碱、8-表马钱子酸、咖啡酸可通过与PPARG、FOS、MAOA、SREBF1、ADRB2等关键靶点结合,作用于多巴胺能神经突触、胰岛素信号通路、糖酵解与糖代谢合成、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主要信号通路,参与神经递质的释放、调节体内激素、调节免疫、抗肿瘤等功能,为肉苁蓉的炮制机制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郑玉玲[3](2021)在《毛蕊花糖苷和淫羊藿苷的药动学初步探究》文中研究表明松果菊苷(Echinacoside,ECH)和毛蕊花糖苷(Acteoside,ACT)作为中药肉苁蓉的质量控制成分,属于苯乙醇苷类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骨质疏松和神经保护等药理作用。其相关对照品的缺乏及市场提供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限制了肉苁蓉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常规柱色谱、葡聚糖凝胶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大孔吸附树脂、高速逆流色谱等传统分析技术的分离方法周期长、操作繁琐且成本高。制备液相色谱(Preparation of the Liquid Phase,PLC)使用广泛、操作简便、分离高效,在实验室规模的制备研究中可建立制备新方法。中压制备液相色谱(Medium 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MPLC)单次处理量大,分离高效,成本低,可实现目标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动态轴向压缩柱(Dynamic Axial Compression,DAC)寿命高、操作简便以及其分离效果与分析柱的分离效果相当,是中药现代化的必备技术之一。研究表明,淫羊藿苷(Icraiin,ICA)具有防治骨质疏松的药理作用,可在机体内转化成淫羊藿素(Icaritin,ICT),淫羊藿次苷Ⅱ(Icarisid II,ICS-Ⅱ)、脱水淫羊藿素(Anhydroicaritin,AICT),经查阅文献发现淫羊藿素、淫羊藿次苷Ⅱ和脱水淫羊藿素均有抗骨质疏松的生物活性。本实验建立了采用制备液相色谱从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Y.C.Ma)提取物中分离纯化ECH和ACT的方法,利用动态轴向中压制备系统在此制备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放大生产,实现较高的富集、纯化ECH和ACT的目标;对ACT和ICA的药动学进行了初步探究,研究ACT与ICA之间生物利用度的相互关系,研究ACT和ICA的代谢产物在体内的动态过程。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部分:1.准确测定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的含量是制备工艺研究的前提。本实验采用HPLC-DAD建立了一种同时定量分析ECH和ACT含量的方法。色谱柱为Venusil XBP C18(A);流动相系统为甲醇(A)-0.1%甲酸水溶液(B);检测λ为330 nm;柱温为30℃;流速为1.0 m L/min;进样量为10μL;梯度洗脱程序为0~12 min,26.5%A;12~15 min,26.5%~29.5%A;15~45 min,29.5%A;45~55 min,29.5~90%A;55~60 min,90%A。结果表明ECH和ACT分别在20.47~1310.00μg/m L和4.72~302.0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4.16%和102.06%,RSD%值均小于2.0%。方法学考察说明该方法精密度、准确度、重复性和稳定性均符合质量检测要求,可以作为ECH和ACT含量测定的方法,为后期从肉苁蓉提取物中制备ECH和ACT的工艺优化奠定基础,为ECH和ACT的纯度及得率的计算提供依据。2.采用制备液相色谱在实验室规模基础上建立了从肉苁蓉提取物中制备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的新方法。色谱柱为Shim-pack GIS(20×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35%:65%),λ为254 nm,流速为15 m L/min,时间为50 min,收集ECH和ACT两种流份,经浓缩和冷冻干燥后采用HPLC-DAD进行含量测定并计算收率。结果表明,从峰起点处收集的ECH经过一次制备后纯度大于99%,收率为96.48%,从半峰宽处收集的ACT经过二次制备后纯度大于97%,收率为34.29%。3.采用动态轴向中压制备系统在制备液相色谱的基础上进行放大实验,建立从肉苁蓉提取物中制备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的新方法。色谱柱为DAC 50,流动相为甲醇-水(35%:65%),λ为254 nm,流速为50 m L/min,时间为50 min,收集ECH和ACT两种流份,经浓缩和冷冻干燥后采用HPLC-DAD进行含量测定并计算收率。结果表明,从峰起点处收集的ECH经二次制备后纯度大于99%,收率为78.50%;从半峰宽处收集的ACT经过三次制备后纯度大于94%,收率为56.29%。4.准确测定血浆样品中各物质的含量是测定其生物利用度的前提。本实验采用液-质联用(LC-MS/MS)建立了一种同时定量检测血浆中ACT与ICA含量的方法,并进行了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线性关系、准确度、日内和日间精密度、提取回收率、基质效应和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等均符合相关要求,为准确测定ACT与ICA的生物利用度奠定了基础。5.毛蕊花糖苷生物利用度研究。实验以SD雄性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口服和静脉注射ACT的药动学参数,计算得出ACT的绝对生物利用度(absolute bioavailablity,Fabs);通过比较口服相同剂量的ACT和ACT-ICA中ACT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得出ACT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结果表明,大鼠灌胃给药(100mg/kg)和静脉注射(1 mg/kg)的ACT,其AUC分别为(5459.85±135.51)和(792.56±58.83)(ug/L*h),因此毛蕊花糖苷的口服绝对生物利用度为6.89%。大鼠灌胃给药ACT(100 mg/kg)和灌胃给药ACT-ICA(100 mg/kg-100 mg/kg),AUC(0-∞)分别为(5459.85±135.51)和(7909.29±1016.31)(ug/L*h),AUC(0-t)、AUC(0-∞)、t1/2、Tmax、Cmax和MRT(0-t)有显着性差异,MRT(0-∞)无差异,因此毛蕊花糖苷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44.86%,说明淫羊藿苷与毛蕊花糖苷联合用药,能够提高毛蕊花糖苷的生物利用度。6.大鼠血浆中毛蕊花糖苷代谢产物的定性分析。以大鼠为研究对象,定性分析静脉注射给药毛蕊花糖苷、灌胃给药毛蕊花糖苷和灌胃给药毛蕊花糖苷-淫羊藿苷等不同给药情况下,羟基酪醇(Hydroxytyrosol,HT)和咖啡酸(Caffeic acid,CA)等主要初级代谢产物在大鼠体内的动态过程。结果发现,ACT静脉注射给药的情况下,CA的相对峰面积比HT的相对峰面积大;ACT灌胃给药的情况下,HT的相对峰面积比CA的相对峰面积大;灌胃给药ACT 9 h时HT和CA均达峰,HT的相对峰面积大于CA的相对峰面积;灌胃给药ACT-ICA 12 h时HT和CA均达峰,HT的相对峰面积大于CA的相对峰面积;灌胃给药ACT后HT达峰时的相对峰面积大于灌胃给药ACT-ICA,灌胃给药ACT后CA达峰时的相对峰面积小于灌胃给药ACT-ICA。7.淫羊藿苷生物利用度研究。实验以SD雄性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口服相同药量的ICA(100 mg/kg)和ICA-ACT(100 mg/kg-100 mg/kg)中ICA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得出ICA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表明其AUC(0-∞)分别为(1414.16±184.86)和(765.75±13.59)(ug/L*h),AUC(0-t)、AUC(0-∞)、Tmax、Cmax、MRT(0-t)和MRT(0-∞)有显着性差异,t1/2无差异。淫羊藿苷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54.15%,说明毛蕊花糖苷与淫羊藿苷联合用药,能够降低淫羊藿苷的生物利用度。8.大鼠血浆中淫羊藿苷代谢产物的定性分析。灌胃给药ICA和灌胃给药ICA-ACT时,淫羊藿次苷Ⅱ的相对峰面积均最大;灌胃给药等量的ICA-ACT与ICA相比,灌胃给药ICA-ACT时ICT的相对峰面积大于灌胃给药ICA,AICT与ICS-Ⅱ的相对峰面积变化无规律。

侯蕾,王波,厉广辉,王兴军[4](2020)在《肉苁蓉研究进展与产业化现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肉苁蓉作为着名的补益中药,具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抗衰老、提高记忆力、保护神经、保肝等多方面的作用,被称为"沙漠人参",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处方、中成药和保健产品等方面。本文从功能成分、药理作用、人工栽培及产品开发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肉苁蓉的研究进展及产业化现状,可为肉苁蓉的规模化种植、临床应用、产业化开发提供参考,最后讨论了通过在盐碱地上种植肉苁蓉实现盐碱地高效生态利用的潜力和可行性。

宫晓庆[5](2020)在《管花肉苁蓉苯乙醇总苷提纯工艺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管花肉苁蓉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目前关于管花肉苁蓉的系统研究仍较少,本文利用超声提取管花肉苁蓉苯乙醇总苷(PhGs),并利用响应面进行工艺优化,将优化的工艺进行中试规模的放大验证,利用活性炭对PhGs粗提物进行脱色,探究PhGs的脱色工艺;进一步利用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对所得PhGs进行了初步生物活性研究,并将其作为主要成分制成缓释片,论文的研究成果如下:1.PhGs的提取工艺研究采用超声提取法提取管花肉苁蓉中PhGs,得到单因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利用响应面优化PhGs的提取工艺,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超声功率160 W,超声时间5 min,液料比1:16。2.PhGs脱色工艺研究将颜色较深的PhGs粗提物利用活性炭进行脱色,并进行了脱色时间、脱色温度以及活性炭含量三个因素的单因素实验,利用响应面优化脱色工艺,得到的PhGs最佳脱色工艺条件为:活性炭含量1.50%,脱色时间53 min,脱色温度64℃,得到的PhGs粗提物颜色显着变浅,脱色率和保留率达到最优。3.PhGs纯化工艺研究利用大孔树脂对PhGs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吸附解析实验筛选纯化的大孔树脂,然后对粗提液上样浓度、上柱速率、洗脱液浓度进行考察,最终优选PhGs的分离纯化工艺为上样浓度2.5 mg/mL、上样柱体积10 BV、70%乙醇水溶液为洗脱液,将浓缩液冻干获得固体粉末中PhGs含量为53.15%。4.PhGs生物活性评价将不同浓度的PhGs对BGC-823细胞和Hacat细胞进行给药处理,观察细胞核形态变化,结果表明PhGs对细胞无毒性;对PhGs粗提取样液还原能力与DPPH清除自由基能力的测定,证明从管花肉苁蓉中提取的PhGs类物质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与清除自由基能力。5.PhGs骨架型缓释片的研制研究PhGs的缓释制剂工艺得到最佳缓释片制作工艺条件设定为:HPMC-10w添加量为23.0%,乳糖添加量11.0%,硬脂酸镁添加量10.0%。本文获得一套系统的管花肉苁蓉开发工艺,包括功效成分PhGs类物质提取、脱色、纯化和生物活性分析,并对PhGs缓释片进行了探索,为PhGs的综合开发研究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许婉琦[6](2020)在《中国肉苁蓉属植物线粒体基因组研究》文中提出肉苁蓉属Cistanche是列当科Orobanchaceae全寄生药用植物,也是分布于中国西北干旱荒漠地区的濒危物种,其肉质茎具有补肾阳、益精血的功效。目前肉苁蓉产业已经达到几十亿规模,为西部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课题组前期已经完成中国肉苁蓉属四个物种叶绿体基因组的研究,为了保护其遗传资源,丰富其遗传信息,本研究以幼嫩肉质茎为材料,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肉苁蓉属四个物种: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盐生肉苁蓉Cistanche salsa、沙苁蓉 Cistanche sinensis和管花肉苁蓉Cistanchetubulosa进行了线粒体基因组测序、组装和分析,在基因组结构、水平基因转移和系统进化等方面得到如下结果:1、应用三代Nanopore高通量测序方法开展肉苁蓉属基因组测序,获取216 Gb数据,应用二代Illumina测序方法获取20 Gb数据。Blastn 比对后筛选出线粒体reads,组装连接成37条contigs,得到肉苁蓉属线粒体基因组。2、拼接组装得到的线粒体基因组极大,大小依次为:肉苁蓉2043 Kb、盐生肉苁蓉2100 Kb、沙苁蓉1392 Kb和管花肉苁蓉2536 Kb。碱基的组成比例分别为 A(27.44-27.80%)、T(27.59-28.03%)、C(22.15-22.53%)和 G(22.03-22.43%)。3、肉苁蓉属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多元化,线形与环形兼具。肉苁蓉线粒体基因组由11条线形contigs构成,盐生肉苁蓉由8条线形contigs构成,沙苁蓉由6条线形和1条环形contigs构成,管花肉苁蓉由11条线形contigs构成。线粒体基因组比对显示存在大量重组事件,肉苁蓉和盐生肉苁蓉重组较少,其余肉苁蓉重组较多。4、基因注释分析显示肉苁蓉属线粒体基因组中含有33个完整蛋白编码基因,3个核糖体RNA基因,23个转运RNA基因。此外,还有从叶绿体基因组中水平转移到线粒体基因组中的15个蛋白编码基因。5、肉苁蓉属线粒体基因组重复序列较多,共检测出33-72条简单重复序列,22-68条串联重复序列,320-875条散在重复序列。6、系统进化分析显示肉苁蓉属四个物种聚为一支,属内支持率为100,其中肉苁蓉与沙苁蓉聚为一支,盐生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聚为一支。7、选择压力和突变位点分析显示ccmC基因在盐生肉苁蓉进化枝上被正向选择,存在5个突变位点;matR基因在肉苁蓉进化枝上被正向选择,也存在5个突变位点。

张唯佳[7](2020)在《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过程中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以阿拉善盟为例》文中指出荒漠化治理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改善荒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发展当地经济具有重要意义。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是巩固治理成果的途径,也是涉及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复杂过程,三者间的协调发展备受关注。但目前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过程中资源环境协同发展的分析相对不足,一定程度上对相关政策制定和企业决策造成不利影响,影响了区域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归纳并分析相关理论,对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的概念、过程做了初步界定与阐述,运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分析了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过程中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特征。以内蒙古阿拉善盟为例,研究了该区梭梭-肉苁蓉产业、沙地葡萄产业、种质资源加工产业等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发展现状。最后基于压力-状态-响应和资源-环境-经济相融合的框架模型构建协调发展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度函数构建协调度评价模型,分析了2010-2016年阿拉善盟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过程中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及系统间协调度水平。结果表明:2010-2016年内蒙古阿拉善盟经济系统和资源系统虽然均具不同程度发展,但环境系统发展仍相对滞后。2010-2016年经济-资源系统协调度均值为0.68,处于初步协调水平,协调度以年均4%的速度增长;资源-环境系统协调度均值为0.43,处于失调水平,协调度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度均值分别为0.52,处于弱协调水平,协调度以41%的速度增长。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度均值在2010-2013年为0.53,处于初步协调水平,2013-2016年下降至0.45,回到失调水平,但整体仍呈上升态势。水土资源承载力有限、沙生植物资源种植周期长、可用部位较少和后续产品开发科技水平低等是制约阿拉善盟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过程中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从发展能力和协调可持续能力两方面采取措施将有利于推动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进程,提高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水平,使产业化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曹宁宁[8](2020)在《济川煎物质基准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确定济川煎物质基准的制备工艺,并对济川煎物质基准进行全面质量控制,确定科学合理的济川煎物质基准的质量标准草案,为济川煎的开发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一、建立济川煎物质基准中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藁本内酯、柚皮苷、新橙皮苷、异阿魏酸含量的测定方法学。采用此方法,以济川煎物质基准中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藁本内酯、柚皮苷、新橙皮苷、异阿魏酸含量的权重量为指标,对济川煎物质基准制备过程中的饮片浸泡时间、煎煮火候、煎煮时间、过滤方式和干燥方式等影响因素进行考察,以确定济川煎物质基准的制备工艺。通过测定15批济川煎物质基准出膏率验证其制备工艺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测定15批济川煎饮片和物质基准中多指标成分含量,为济川煎物质基准的定量研究提供依据。并测定济川煎物质基准多指标成分转移率,揭示济川煎多指标成分从“饮片-物质基准”的量值传递关系。二、建立济川煎物质基准指纹图谱的HPLC色谱法;采用此方法建立15批济川煎物质基准的指纹图谱,对其进行峰归属和峰指认,并经“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SPSS 22.0及SIMCA 14.1软件对15批济川煎物质基准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及聚类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化学模式识别,对济川煎物质基准的质量进行整体评价。三、为全面完善济川煎物质基准的质量控制标准,对济川煎物质基准进行理化性质检测(性状、pH值、相对密度)和定性鉴别(显微鉴别和薄层鉴别)。最终基于济川煎物质基准的制备工艺、含量测定、指纹图谱、理化性质检测及定性鉴别研究,确立济川煎物质基准的质量标准草案,为济川煎物质基准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结果一、建立了济川煎物质基准中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藁本内酯、柚皮苷、新橙皮苷、异阿魏酸含量的测定方法,其专属性、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加样回收率均良好,表明该方法可用于济川煎物质基准多指标的含量测定。确定济川煎物质基准的制备工艺为:精密称取肉苁蓉7.46 g、当归11.19 g、牛膝7.46 g、泽泻5.60 g、枳壳3.73g、升麻1.87 g。加水300 ml,浸泡60 min,武火煮沸后文火加盖煎煮至160 ml,200目筛网趁热过滤,滤液即济川煎物质基准煎煮液,浓缩,再经冷冻干燥,得济川煎物质基准干膏粉。15批济川煎物质基准的出膏率平均值为21.59%,未出现离散数据(平均值的70%~130%以外),表明济川煎物质基准制备工艺稳定。15批济川煎物质基准中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藁本内酯、柚皮苷、新橙皮苷及异阿魏酸的含量分别为4.0916mg/g~4.6131 mg/g、1.6521 mg/g~1.9105 mg/g、5.0196 mg/g~5.3010 mg/g、4.2742 mg/g~4.5794 mg/g、2.4102 mg/g~2.5725 mg/g、0.1786 mg/g~0.3131 mg/g,为济川煎物质基准的定量研究提供依据。15批济川煎物质基准中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藁本内酯、柚皮苷、新橙皮苷及异阿魏酸的转移率平均值分别为71.20%、66.83%、48.33%、69.72%、68.03%、72.64%,表明肉苁蓉中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当归中藁本内酯、枳壳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及升麻中异阿魏酸均可稳定传递到济川煎物质基准中。二、建立了济川煎物质基准指纹图谱的HPLC色谱法,其共有峰的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相对保留时间及相对峰面积的RSD均小于5%,表明该方法可用于济川煎物质基准质量的整体评价。采用此方法建立15批济川煎物质基准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0,标定了18个共有峰,其中峰1来源于肉苁蓉、牛膝和枳壳;峰2来源于泽泻;峰3来源于肉苁蓉和枳壳;峰4来源于当归和牛膝;峰5、9、11、12、13、14来源于枳壳;峰6、10来源于肉苁蓉;峰7来源于当归和升麻;峰8、15、16、17来源于升麻;峰18来源于当归。并指认了7个共有峰,其中6号峰为松果菊苷,7号峰为阿魏酸,8号峰为异阿魏酸,10号峰为毛蕊花糖苷,12号峰为柚皮苷,14号峰为新橙皮苷,18号峰为藁本内酯。运用聚类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将15批济川煎物质基准样品分为2类:S6、S8、S2、S5、S14、S11、S12批次样品聚为第1类,S7、S15、S3、S4、S13、S1、S9、S10批次样品聚为第2类,其原因可能是15批济川煎物质基准中各饮片产地不同;确定对济川煎物质基准整体质量贡献较大的成分分别为6号峰(松果菊苷)、14号峰(新橙皮苷)、18号峰(藁本内酯)、12号峰(柚皮苷)、7号峰(阿魏酸)、8号峰(异阿魏酸)、10号峰(毛蕊花糖苷)、9号峰(未知)、13号峰(未知),表明15批济川煎物质基准整体质量稳定,其指纹图谱能反映济川煎物质基准的整体质量概貌。三、检测济川煎物质基准理化性质,其性状为深棕色粉末,气微味甘,微苦;pH平均值为5.50,偏酸性;相对密度平均值为1.015 g/ml,表明济川煎物质基准的理化性质较稳定。并对济川煎物质基准进行显微鉴别,其中当归薄壁细胞纺锤形,有极微细的斜向交织纹理;枳壳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升麻韧皮纤维成束,淡黄绿色,末端狭尖或钝圆,有的有分叉;牛膝木纤维成束,壁较薄,纹孔斜裂缝状;泽泻薄壁细胞类圆形,有椭圆形纹孔,集成纹孔群;内皮层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较厚,有稀疏细孔沟。济川煎物质基准薄层色谱鉴别结果表明济川煎物质基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肉苁蓉、当归、枳壳、升麻、牛膝、泽泻对照药材色谱和松果菊苷、柚皮苷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基于济川煎物质基准上述研究,成功确立了济川煎物质基准的质量标准草案。结论本研究确定济川煎物质基准制备工艺,测定了15批济川煎物质基准多指标成分含量和转移率。并建立15批济川煎物质基准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0,标定了18个共有峰,并指认了7个峰,经化学模式识别将15批济川煎物质基准分为2类,确定对济川煎物质基准整体质量贡献较大的9个成分。对济川煎物质基准进行理化性质检测和定性鉴别。基于济川煎物质基准的定量研究、理化性质检测、定性鉴别及指纹图谱,全面建立相应的质量评价方法,确定济川煎物质基准的质量标准草案。

余凡[9](2020)在《四种植物提取物对大鼠勃起功能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些年来,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增长,而且不断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随着临床试验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西药在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过程中存在长期疗效有限和安全性等问题,而植源性药物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已有的研究表明,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Ma)、锁阳(Cynomorium songaricum Rupr)、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 Maxim)和枸杞(Lycium barbarum)均具有很强的补肾壮阳作用,但相互之间是否具有叠加和互补效应尚缺报道。本研究采用乙醇提取法对肉苁蓉、锁阳、淫羊藿、枸杞子4种植物进行提取,蒸发浓缩得到浸膏状的植物提取物,再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实验,以大鼠阴茎海绵体压力(ICP值)为指标评估四种植物提取物对大鼠勃起功能的作用效果,确定四种植物提取物溶液的最佳浓度及优化配比;根据以上实验的最佳浓度和优化配比方案,采用灌胃法分别对大白鼠进行4种植物提取物和优化组合物给药,观察雄性动物在15min内发生捕捉、爬跨等交配行为的次数和潜伏期;并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睾酮(T)、环磷酸鸟苷(cGMP)以及海绵体组织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含量,进一步确定4种植物提取物对大鼠勃起功能的作用效果,由此确定四种植物提取物对大鼠勃起功能的叠加和互补作用,为研究、开发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新药提供借鉴和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乙醇提取法经过系列的旋转蒸发浓缩得到浸膏状植物提取物,其中锁阳提取物的出膏率最高为25.76%,淫羊藿提取物的出膏率最低为18.35%,肉苁蓉提取物的出膏率为23.55%,枸杞子提取物的出膏率为21.63%。2)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设计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优化实验,采用响应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四种植物提取物溶液的最佳浓度配比为肉苁蓉提取物溶液浓度0.49 mg/ml、淫羊藿提取物溶液浓度0.65 mg/ml、锁阳提取物溶液浓度1.19 mg/ml、枸杞子提取物溶液浓度1.59 mg/ml,在此条件下,大鼠ICP值为109.63mmHg,该回归模型与实验结果具有很好的拟合效果,能显着反映4种植物提取物对大鼠ICP值的影响,说明该方法可以用于本研究中4种植物提取物溶液浓度配比的优化,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3)观察给药后大鼠交配行为的变化,淫羊藿组和优化组雄性大鼠的捕捉次数和爬跨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个体(p<0.05),肉苁蓉组、锁阳组和枸杞子组雄性大鼠的捕捉次数和爬跨次数与对照组个体间均无显着差异;肉苁蓉组、淫羊藿组、锁阳组和优化组雄性大鼠的捕捉潜伏期和爬跨潜伏期均明显缩短,且优化组雄性大鼠的捕捉潜伏期和爬跨潜伏期最短(p<0.05),枸杞子组雄性大鼠的捕捉潜伏期和爬跨潜伏期与对照组个体间均无显着差异。4)对大鼠灌胃不同植物提取物后,枸杞子组雄性大鼠血清中睾酮(T)和环磷酸鸟苷(cGMP)与对照组个体间均无显着差异,肉苁蓉组、淫羊藿组、锁阳组和优化组雄性大鼠血清中睾酮(T)和环磷酸鸟苷(cGMP)均显着高于对照组个体(p<0.05)。5)对大鼠灌胃不同植物提取物后,肉苁蓉组、淫羊藿组、锁阳组和优化组雄性大鼠海绵体组织中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均显着高于对照组个体(p<0.05),而在枸杞子组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以上研究结果说明,肉苁蓉、淫羊藿、锁阳、枸杞子四种植物提取物以及最佳优化配比均对大鼠的勃起具有促进作用,但最佳优化配比对增强勃起功能无明显的叠加或者互补效应;四种植物提取物及最佳优化配比对大鼠勃起功能的促进作用可能通过NO-cGMP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王屹东[10](2020)在《新疆三种资源植物中糖苷与酚酸天然产物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工作主要对产自新疆的甜叶菊、向日葵、列当及其加工剩余物中的天然产物进行研究。对甜菊母液糖采用酶法改质方法利用,对甜菊根废料作为产黑色素原料进行利用。对向日葵籽壳和葵粕作为产黑色素发酵培养基原料。同时利用糖基转移酶对列当所含苯乙醇苷进行改构。这些研究以期为甜菊、向日葵和列当原料的综合利用提供实验依据,相关结果如下。1.甜菊糖母液酶改质:筛选了产糖基转移酶的菌株,并将此菌的转化效果与商品酶进行了比较,对比浸提酶液和商品CGT酶液对甜菊糖苷的酶改质实验结果表明:初始实验条件下,筛选的CGT7菌的酶转化率为45.5%,商品CGTase的转化率为64.4%。经优化后,CGTase最适转化条件为:p H5.5,70℃,甜菊糖加入量100g/L,转化6h,转化率可达79.2%。使用固定化CGTase进行转化的实验结果显示,固定化酶的的转化率为59.2%,低于游离酶79.2%的转化率,如果将固定化酶重复使用,转化率下降了15.8%,活性保持率为84.1%。经HPLC对甜菊糖酶改质产物进行分析,发现转化后主要有3种新产物峰形成,结合LC-MS分析,确定三种主要产物均为STV的转糖基产物,分别为STV+1Glc、STV+2Glc和STV+3Glc,其占比分别为34.2%,26.4%和21.5%。此外,还有少量的RA转化产物RA+1Glc和RA+2Glc等形成,其占比分别为10.2%和7.7%;STV和RA的转化率分别为83.0%和65.9%。2.酶改质的优化:采用经糊化的淀粉替代糊精作为新的糖基供体,大大降低了辅料的成本,糊化后淀粉均匀分布在转化液中,解决了淀粉溶解度不高和容易聚集沉淀的缺点,提高了转化效率,降低了产品中剩余原料量,剩余STV量由优化前的2.61%降为2.21%。采用了经济、简便的乙醇沉析法,除去转化液中旋光值高的糊精或淀粉,实现了旋光度达标的要求。与通常的树脂吸附法除糊精或淀粉相比,可将常规的树脂处理工艺所需的约10 h的处理时间缩减为4-5 h,大大提高了分离效率。乙醇可通过蒸馏有效回收和循环利用。实验结果表明,加入4倍处理液体积的乙醇并分离沉淀后,可有效地将比旋光值从102.6降低至71.2(达到国家标准),为酶改质甜菊糖产品的质量提升提供了快捷有效的方法,沉析的糊精或淀粉可回收使用。3.甜菊根、葵粕和葵壳的利用:采用脉孢菌和木霉(均含丰富的纤维素酶)发酵葵壳使部分黑色素和营养物质溶出,利用葵壳与葵粕混合使用增加培养基的透气性。葵粕和葵壳黑色素单独提取时,未处理的葵壳和葵粕提取黑色素时的得率分别为18.6%和19.4%;采用优化培养基发酵后增加了黑色素含量,将葵粕和葵壳以3:1配伍,发酵后黑色素总量较发酵前提高了24.8%,提取得率为18.2%,无明显下降。4.糖基转移酶对列当苯乙醇苷的改构:经糖基转移酶处理,列当中的毛蕊花糖苷可转化为松果菊苷(含量从0.58%提高至0.91%,提高了56.6%),酶处理可提高列当的利用价值,将低成本列当中的糖苷转化为肉苁蓉中的松果菊苷,减少肉苁蓉采挖对生态的破坏和缓解肉苁蓉资源不足的状况,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与化学合成方法相比,生物转化法具有步骤少、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环境友好和能耗低等优点。

二、肉苁蓉开发利用研究的进展与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肉苁蓉开发利用研究的进展与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肉苁蓉在我国保健食品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肉苁蓉在保健食品中的使用依据及申报注意事项
    1.1 使用依据
    1.2 申报注意事项
2 肉苁蓉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现状
    2.1 功能声称
    2.2 剂型特点
    2.3 标志成分特点
    2.4 肉苁蓉的用量
3 肉苁蓉的安全性评价
    3.1 肉苁蓉及其提取物的安全性研究
    3.2 管花肉苁蓉及其提取物的安全性研究
4 肉苁蓉的保健功能
    4.1 缓解体力疲劳
    4.2 抗氧化
    4.3 改善记忆力
    4.4 润肠通便
    4.5 其他保健功能
5 展望

(2)基于化学轮廓分析和“辨状论质”对肉苁蓉产地加工与炮制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实验一 基于UHPLC-Q-Orbitrap-MS和化学计量学分析不同采收期和加工方法的肉苁蓉化学轮廓差异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试药与药材
    2 方法
        2.1 样品的制备
        2.2 色谱-质谱分析条件
        2.3 溶液的制备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化学计量学分析
        3.2 差异性成分的鉴定
    4 小结与讨论
实验二 基于“辨状论质”对不同产地加工方式肉苁蓉的内在成分和性状特征的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试药与药材
    2 方法
        2.1 样品的制备
        2.2 苯乙醇苷类成分的测定
        2.3 肉苁蓉多糖的测定
        2.4 样品滋味的测定
        2.5 样品质地的测定
    3 结果
        3.1 不同加工方法对肉苁蓉有效成分的影响
        3.2 不同加工方法对肉苁蓉滋味和质地的影响
        3.3 肉苁蓉的滋味、质地与主要化学成分的相关性研究
    4 小结与讨论
实验三 基于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酒苁蓉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工艺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试药与药材
    2 方法
        2.1 样品的制备
        2.2 样品含量的测定
        2.3 单因素考察
        2.4 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
    3 结果
        3.1 单因素考察结果
        3.2 响应面结果分析
        3.3 最佳工艺的验证及与传统工艺的比较
    4 小结与讨论
实验四 基于电子眼、电子舌和电子鼻技术的酒苁蓉炮制过程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试药与药材
    2 方法
        2.1 样品的制备
        2.2 样品含量的测定
        2.3 电子眼对样品颜色的测定
        2.4 电子舌对样品滋味的测定
        2.5 电子鼻对样品气味的测定
    3 结果
        3.1 炮制过程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
        3.2 炮制过程中饮片颜色的变化
        3.3 炮制过程中饮片滋味的变化
        3.4 炮制过程中饮片气味的变化
    4 小结与讨论
实验五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肉苁蓉炮制作用机制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2.1 样品的制备
        2.2 样品的测定
        2.3 数据处理
        2.4 网络药理学分析
    3 结果
        3.1 肉苁蓉生品与炮制品间差异性成分的筛选
        3.2 作用靶点的获取
        3.3 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的构建
        3.4 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3.5 “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的构建
    4 小结与讨论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肉苁蓉加工炮制及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毛蕊花糖苷和淫羊藿苷的药动学初步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松果菊苷及毛蕊花糖苷的制备工艺研究
    第一节 松果菊苷及毛蕊花糖苷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小结
    第二节 制备液相色谱分离纯化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小结
    第三节 中压制备液相色谱分离纯化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小结
第二章 血浆样品中毛蕊花糖苷和淫羊藿苷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2 方法学验证
    3 小结
第三章 毛蕊花糖苷相关药动学研究
    第一节 毛蕊花糖苷的绝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小结
    第二节 毛蕊花糖苷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小结
    第三节 大鼠血浆中毛蕊花糖苷代谢产物的定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小结
第四章 淫羊藿苷的相关药动学研究
    第一节 淫羊藿苷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小结
    第二节 大鼠血浆中淫羊藿苷代谢产物的定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肉苁蓉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肉苁蓉研究进展与产业化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肉苁蓉的功能成分研究及品种差异
2 肉苁蓉药用价值研究
    2.1 抗炎和抗氧化作用
    2.2 提高免疫力及抗衰老作用
    2.3 对神经系统的保护及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
    2.4 对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
    2.5 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2.6 对心脏和血管的保护作用
    2.7 润肠通便和保护肠道的作用
    2.8 补肾阳和抗疲劳作用
3 肉苁蓉的人工栽培
4 肉苁蓉产品开发与产业发展现状
5 总结与展望

(5)管花肉苁蓉苯乙醇总苷提纯工艺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符号和缩略词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管花肉苁蓉简介
        1.1.1 管花肉苁蓉介绍
        1.1.2 管花肉苁蓉药用功效
    1.2 苯乙醇总苷药理作用
        1.2.1 抗氧化和抗衰老作用
        1.2.2 调节肠道通便作用
        1.2.3 神经保护作用
    1.3 苯乙醇总苷提取
        1.3.1 酶解法
        1.3.2 回流提取法
        1.3.3 超声提取法
    1.4 苯乙醇总苷纯化
        1.4.1 离子交换色谱柱法
        1.4.2 膜分离法
        1.4.3 大孔树脂吸附法
    1.5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 管花肉苁蓉苯乙醇总苷提取工艺研究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检测方法建立
        2.2.2 苯乙醇总苷得率计算方法
        2.2.3 管花肉苁蓉前期处理
        2.2.4 PhGs单因素实验
        2.2.5 响应面优化实验
        2.2.6 PhGs提取流程图
        2.2.7 放大验证
    2.3 实验结果
        2.3.1 检测方法
        2.3.2 单因素实验结果
        2.3.3 响应面实验结果
        2.3.4 最佳实验工艺参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苯乙醇总苷脱色纯化工艺的研究
    3.1 实验仪器与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PhGs脱色率与保留率
        3.2.1.1 PhGs脱色率的测定
        3.2.1.2 PhGs保留率的测定
        3.2.2 PhGs脱色单因素实验
        3.2.2.1 PhGs脱色时间
        3.2.2.2 PhGs脱色温度
        3.2.2.3 PhGs活性炭用量
        3.2.3 PhGs脱色响应面
        3.2.4 树脂选择
        3.2.5 树脂预处理
        3.2.6 PhGs粗提取样液的制备
        3.2.7 树脂的优化筛选
        3.2.8 静态吸附曲线
        3.2.9 动态吸附曲线
        3.2.10 上样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3.2.11 上柱速率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3.2.12 洗脱液浓度对解析效果的影响
        3.2.13 洗脱曲线的绘制
        3.2.14 提取纯化前后显微镜观察
    3.3 实验结果
        3.3.1 PhGs脱色单因素实验
        3.3.1.1 PhGs单因素脱色时间实验
        3.3.1.2 PhGs单因素脱色实验
        3.3.1.3 PhGs单因素活性炭含量实验
        3.3.2 PhGs脱色响应面优化实验
        3.3.3 树脂的选择
        3.3.4 AB-8大孔树脂静态吸附曲线绘制
        3.3.5 AB-8大孔树脂动态吸附曲线绘制
        3.3.6 PhGs粗提液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3.3.7 PhGs粗提液上柱速率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3.3.8 洗脱液浓度对解析效果的影响
        3.3.9 洗脱曲线的绘制样
        3.3.10 提取纯化前后显微镜观察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苯乙醇总苷抗氧化实验的研究
    4.1 实验仪器与试剂
    4.2 实验方法
        4.2.1 细胞的培养与传代
        4.2.2 细胞形态观察
        4.2.3 PhGs对细胞增殖作用情况
        4.2.4 PhGs还原能力测定
        4.2.5 PhGs的DPPH清除自由基能力的测定
    4.3 实验结果
        4.3.1 细胞形态观察
        4.3.2 对细胞增殖作用情况
        4.3.3 PhGs还原能力的测定
        4.3.4 PhGs的DPPH清除自由基能力的测定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苯乙醇总苷缓释片的研制
    5.1 实验仪器与试剂
    5.2 实验方法
        5.2.1 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
        5.2.2 苯乙醇总苷(PhGs)缓释片的制备
        5.2.3 骨架材料用量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5.2.4 骨架材料规格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5.2.5 填充剂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5.2.6 润湿剂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5.2.7 响应面优化缓释片制作工艺
    5.3 实验结果
        5.3.1 骨架材料用量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5.3.2 骨架材料规格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5.3.3 填充剂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5.3.4 润湿剂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5.3.5 响应面优化缓释片制作工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及导师简介
附录 实验产品展示

(6)中国肉苁蓉属植物线粒体基因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中国肉苁蓉属植物研究概况
        1.1.1 肉苁蓉
        1.1.2 盐生肉苁蓉
        1.1.3 沙苁蓉
        1.1.4 管花肉苁蓉
    1.2 植物线粒体基因组研究
        1.2.1 线粒体起源
        1.2.2 植物线粒体结构与特征
        1.2.3 测序技术的发展
        1.2.4 植物线粒体基因组研究策略
    1.3 植物线粒体基因组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1.3.1 文献计量学
        1.3.2 软件方法
        1.3.3 结果与结论
        1.3.4 本节小结
第二章 全基因组提取与测序数据质量统计
    2.1 植物材料
    2.2 仪器与试剂
    2.3 DNA提取及测序前检测
        2.3.1 DNA提取
        2.3.2 DNA检测和测序
        2.3.3 结果与结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肉苁蓉属线粒体基因组组装、注释与分析
    3.1 方法和软件
        3.1.1 拼接组装
        3.1.2 基因注释
        3.1.3 序列迁移
        3.1.4 基因组比对
        3.1.5 重复序列
        3.1.6 系统进化
        3.1.7 选择压力
        3.1.8 突变位点
    3.2 结果与结论
        3.2.1 拼接组装分析
        3.2.2 基本特征分析
        3.2.3 功能基因分析
        3.2.4 序列迁移分析
        3.2.5 基因组比对分析
        3.2.6 重复序列分析
        3.2.7 系统进化分析
        3.2.8 选择压力分析
        3.2.9 突变位点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讨论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7)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过程中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以阿拉善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发展现状
        1.2.1 国外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发展现状
        1.2.2 国内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发展现状
        1.2.3 小结
    1.3 国内外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进展
        1.3.1 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影响因素
        1.3.2 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3.3 区域资源-环境-经济系统整体协调发展水平评价
        1.3.4 小结
2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2.1 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理论与阿拉善盟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发展现状研究
        2.2.2 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2.3 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衡量
        2.2.4 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度评价模型构建
        2.2.5 协调度等级划分
    2.3 技术路线
3 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理论研究
    3.1 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相关理论基础
        3.1.1 生态经济理论
        3.1.2 生物工程理论
        3.1.3 可持续发展理论
        3.1.4 产业发展理论
    3.2 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概念与过程
        3.2.1 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概念界定
        3.2.2 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过程
    3.3 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特征
4 阿拉善盟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发展现状研究
    4.1 阿拉善盟基本概况
        4.1.1 地理位置概况
        4.1.2 社会经济概况
        4.1.3 阿拉善盟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发展优势
    4.2 阿拉善盟荒漠化治理产业
        4.2.1 梭梭-肉苁蓉产业
        4.2.2 白刺-锁阳产业
        4.2.3 沙地葡萄产业
        4.2.4 种质资源加工产业
        4.2.5 土壤改良技术产业
5 阿拉善盟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过程中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度评价
    5.1 资源、环境、经济各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分析
    5.2 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度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8)济川煎物质基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济川煎物质基准的制备工艺及含量测定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济川煎物质基准中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2 济川煎物质基准制备工艺研究
        2.3 济川煎物质基准制备工艺验证
        2.4 济川煎物质基准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标准的确立
        2.5 济川煎物质基准多指标成分转移率测定
    3 讨论
        3.1 含量测定指标成分的选择
        3.2 济川煎物质基准制备工艺研究
        3.3 济川煎物质基准指标成分转移率讨论
    4 小结
第二章 济川煎物质基准的指纹图谱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HPLC指纹图谱方法的建立
        2.2 济川煎物质基准指纹图谱的建立
        2.3 济川煎物质基准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评价
        2.4 济川煎物质基准指纹图谱共有峰归属
        2.5 济川煎物质基准指纹图谱共有峰指认
        2.6 聚类分析(CA)
        2.7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
    3 讨论
        3.1 指纹图谱色谱条件优化
        3.2 济川煎物质基准CA和 PLS-DA分析结果的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济川煎物质基准质量标准草案的确立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济川煎物质基准的一般理化性质检测
        2.2 济川煎物质基准显微鉴别
        2.3 济川煎物质基准薄层色谱鉴别
        2.4 济川煎物质基准质量标准草案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经典名方济川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四种植物提取物对大鼠勃起功能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勃起功能障碍
        1.1.1 勃起功能障碍的类型
        1.1.2 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药物
    1.2 勃起功能的作用机制
    1.3 中医药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研究现状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3 材料与方法
    3.1 实验动物
    3.2 实验药品及试剂
    3.3 实验仪器
    3.4 实验方法
        3.4.1 四种植物的提取及其提取液的制备
        3.4.2 测定海绵体压力的操作步骤
        3.4.3 最佳浓度的确定
        3.4.4 响应面优化实验
        3.4.5 测定四种植物提取物对雄性大鼠交配能力的影响
        3.4.6 ELISA检测血清中T及cGMP水平
        3.4.7 大鼠海绵体组织中NO及NOS水平的测定
    3.5 数据处理与分析
4 结果
    4.1 四种植物提取物的出膏率
    4.2 四种植物提取物对大鼠ICP值的影响
    4.3 四种植物提取物的响应面优化
        4.3.1 回归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4.3.2 响应面分析
        4.3.3 四种植物提取物溶液的优化配比
    4.4 四种植物提取物对雄性大鼠交配能力的影响
        4.4.1 四种植物提取物对雄性大鼠捕捉次数及潜伏期的影响
        4.4.2 四种植物提取物对雄性大鼠爬跨次数及潜伏期的影响
    4.5 四种植物提取物对大鼠血清中T及cGMP水平的影响
    4.6 四种植物提取物对大鼠海绵体组织中NO及NOS水平的影响
5 讨论
    5.1 雄激素对勃起功能的调控
    5.2 NO-cGMP对勃起功能的调控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新疆三种资源植物中糖苷与酚酸天然产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新疆生物质资源
        1.1.1 甜叶菊资源及其应用
        1.1.1.1 甜叶菊介绍
        1.1.1.2 甜菊叶成分与应用
        1.1.1.3 甜菊根成分与应用
        1.1.1.4 甜菊糖苷的生物活性和保健作用
        1.1.2 葵油、葵粕及葵壳概况
        1.1.2.1 葵油
        1.1.2.2 葵粕
        1.1.2.3 葵壳
        1.1.3 列当植物资源
        1.1.3.1 列当科植物简介
        1.1.3.2 列当关联植物锁阳和紫珠
        1.1.3.3 列当等的应用
    1.2 相关资源中的功效成分
        1.2.1 酚酸和黄酮
        1.2.2 天然黑色素
        1.2.2.1 微生物黑色素
        1.2.2.2 植物黑色素
        1.2.3 甜菊糖苷及应用
        1.2.3.1 甜菊糖苷的种类和结构
        1.2.3.2 甜菊糖母液糖的酶法结构修饰
        1.2.3.3 酶改质甜菊糖的应用
        1.2.4 列当中的生物活性物质
        1.2.4.1 苯乙醇苷类的功效
        1.2.4.2 苯乙醇苷类的合成
        1.2.5 锁阳和紫珠中成份
    1.3 天然产物的生物转化
        1.3.1 生物转化与糖基化
        1.3.2 改质酶及应用
        1.3.2.1 环糊精基转移酶的作用机理及应用
        1.3.2.2 环糊精基转移酶的来源
        1.3.2.3 糖基转移酶种类对酶改质的影响
        1.3.3 黑曲霉及应用
        1.3.4 酶改质的转化条件
        1.3.5 酶固定化的应用
        1.3.6 糖基供体的选择
    1.4 立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1.4.1 立题依据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微生物与酶对甜菊糖的改质
    2.1 材料与设备
        2.1.1 菌种
        2.1.2 培养基
        2.1.3 商业酶
        2.1.4 材料与试剂
        2.1.5 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菌种活化
        2.2.2 STV标品配制
        2.2.3 酶液制备
        2.2.4 缓冲液配制
        2.2.5 酶的固定化
        2.2.5.1 树脂预处理
        2.2.5.2 树脂的平衡处理
        2.2.5.3 固定化
        2.2.6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2.2.7 新产物的LC-MS分析
        2.2.8 自制和商品酶对甜菊糖的改质
        2.2.9 转化条件因素对酶改质的影响
        2.2.9.1 反应温度对酶改质的影响
        2.2.9.2 甜菊糖浓度对酶改质的影响
        2.2.9.3 反应时间对酶改质的影响
        2.2.9.4 反应pH对酶改质的影响
        2.2.9.5 酶固定化对酶改质的影响
        2.2.9.6 酶固定化二次使用对酶改质的影响
        2.2.9.7 糖基供体对酶改质的影响
        2.2.9.8 除杂用乙醇的加量对酶改质的影响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酶改质产物的HPLC分析
        2.3.2 酶改质甜菊糖产物的LC-MS分析
        2.3.3 温度对酶改质的影响
        2.3.4 糖浓度对酶改质的影响
        2.3.5 时间对酶改质的影响
        2.3.6 缓冲体系p H对酶改质的影响
        2.3.7 固定化方法对酶改质的影响
        2.3.8 糖基供体对酶改质的影响
        2.3.9 乙醇沉淀对酶改质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黑曲霉固体发酵产黑色素
    3.1 材料与设备
        3.1.1 菌种
        3.1.2 培养基
        3.1.3 材料与试剂
        3.1.4 仪器与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菌种活化
        3.2.2 固体曲的制备
        3.2.3 接种与发酵条件
        3.2.4 黑色素的提取及色价测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黑曲霉固体发酵产黑色素
        3.3.1.1 葵粕和葵壳混合固体发酵
        3.3.1.2 葵壳前处理对固体发酵的影响
        3.3.2 黑曲霉固体发酵残渣的利用
        3.3.3 木霉在葵壳培养基上的培养
        3.3.4 脉孢菌在葵壳培养基上的培养
        3.3.5 脉孢菌和木霉在葵壳培养基上的培养
        3.3.6 黑曲霉在甜叶菊根培养基上的培养
        3.3.7 黑曲霉在葵粕培养基上的培养
        3.3.8 黑曲霉在处理后葵壳葵粕混合培养基上培养
        3.3.9 黑色素浓度和色价比较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列当及苁蓉中糖苷的提取及酶改质
    4.1 材料与设备
        4.1.1 菌种
        4.1.2 培养基
        4.1.3 商业酶
        4.1.4 材料与试剂
        4.1.5 仪器与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苯乙醇苷类物质的提取
        4.2.2 黑曲霉的活化
        4.2.3 黑曲霉固体曲的制备
        4.2.4 黑曲霉酶液的制备
        4.2.5 转糖基方法
        4.2.6 去糖基方法
        4.2.7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4.2.8 产物的LC-MS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苯乙醇苷转糖基和去糖基产物的分析
        4.3.2 苯乙醇苷转化产物的LC-MS分析
        4.3.3 苯乙醇苷的转糖基特性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参考文献
论文期间申请的专利
致谢

四、肉苁蓉开发利用研究的进展与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肉苁蓉在我国保健食品中的应用[J]. 冯朵,段昊,吕燕妮,蒋勇军,王燕君,闫文杰. 食品科技, 2021(12)
  • [2]基于化学轮廓分析和“辨状论质”对肉苁蓉产地加工与炮制工艺的研究[D]. 李捷.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毛蕊花糖苷和淫羊藿苷的药动学初步探究[D]. 郑玉玲.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肉苁蓉研究进展与产业化现状[J]. 侯蕾,王波,厉广辉,王兴军. 山东农业科学, 2020(12)
  • [5]管花肉苁蓉苯乙醇总苷提纯工艺及其应用研究[D]. 宫晓庆.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2020(06)
  • [6]中国肉苁蓉属植物线粒体基因组研究[D]. 许婉琦.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7]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过程中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以阿拉善盟为例[D]. 张唯佳.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8]济川煎物质基准的研究[D]. 曹宁宁.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四种植物提取物对大鼠勃起功能作用的研究[D]. 余凡. 扬州大学, 2020(01)
  • [10]新疆三种资源植物中糖苷与酚酸天然产物的研究[D]. 王屹东.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3)

标签:;  ;  ;  ;  

肉苁蓉开发利用研究进展及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