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力调度中心楼宇自控系统及冰蓄冷及低温送风空调自控系统专家点评

国家电力调度中心楼宇自控系统及冰蓄冷及低温送风空调自控系统专家点评

一、国家电力调度中心楼宇自控系统和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自控系统专家评议意见(论文文献综述)

张元明[1](2021)在《蓄冰盘管蓄冰融冰过程模拟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消耗飞速增长,电网高峰时段供电不足,峰谷供电不平衡现象严重,特别是夏季空调系统的使用不仅消耗大量电力,而且其负荷高峰期与城市电网用电高峰时段相符,加剧了电网高峰时段供电不足的矛盾。外融冰空调系统具有“移峰填谷”的负荷调节能力能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外融冰系统因其融冰速度快、出水温度低、取冷过程稳定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实际工程中,本文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盘管式外融冰蓄冰槽的蓄冰和外融冰过程。首先利用外融冰实验系统进行蓄冰与外融冰过程实验测试,研究了两种实验过程中蓄冰槽内水平和垂直流场的温度分布和管外冰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槽内垂直流场中存在温度分层现象且因受到自然对流影响,水会产生温度翻转现象,蓄冰时,槽内蓄冰量的增速随冰层的增厚逐渐减小,外融冰时,在融冰初期融冰量保持着较高的增速,直到融冰末期才有所放缓。为了探究盘管材质对蓄冰性能的影响,以及蓄冰和外融冰过程中管外冰层的分布变化特点,本文建立了水平单管和多根蛇形盘管的简化模型,采用CFD软件进行三维瞬态模拟计算。不同材质单管的蓄冰模拟结果表明,导热系数在一定范围内小幅度的增加,盘管蓄冰效果就可得到显着改善,相比而言,导热系数过大对盘管蓄冰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另外,多根蛇形盘管的蓄冰与外融冰模拟结果表明,蓄冰时,相邻盘管间及盘管弯头处的冰层增长速度较快;外融冰时,管外的剩余冰层呈不规则圆环状分布,靠近取冷水进口区域附近的冰层率先被完全融化裸露出光管。针对盘管蓄冰、外融冰时的冰层分布情况,本文提出了切换载冷剂、取冷水流向的优化措施并进行模拟对比研究,模拟结果表明,2m长的水平直管变换载冷剂流向后蓄冰效率提升了3.8%,变换取冷水流向后融冰效率提升了5.9%,该措施对外融冰性能的提升效果更好。外融冰蓄冰槽内的布水器可保证融冰时槽内水流分布的均匀性,对融冰效率有重要影响。为研究侧立式布水器正向出流、反向出流两种形式的布水均匀性,本文将布水器出流结构模型简化后进行模拟计算,并引入速度偏差系数作为均匀性评价指标,结果显示两者的速度偏差系数相差32.28%,说明反向出流布水器的布水均匀性更好。

杜晓亮[2](2020)在《某办公建筑冰蓄冷系统方案确定及经济性分析》文中认为电网峰谷负荷差越来越大,城市电网高峰时负荷压力越来越大,空调用电负荷已经占据电力总负荷的40%,空调负荷高峰与电力负荷高峰二者具有相同的变化特性。为缓解能源危机,冰蓄冷技术应运而生。我国的能源压力也亟待缓解,冰蓄冷空调系统凭借其平衡峰谷电负荷以及可以降低运行费的特点在一些类型建筑中广泛运用。本文阐述冰蓄冷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实际应用技术现状,分析了冰蓄冷技术的特点,研究表明冰蓄冷系统不仅有平衡电网负荷等特点,还具有适用范围广,经济效益好,减少设备制冷主机装机容量等优势。因此,在存在峰谷电价的前提下,本文将冰蓄冷系统应用于青岛某办公建筑中,分析了冰蓄冷技术存在的问题,制定适合本项目的运行策略,采用主机上游串联的冰蓄冷系统形式展开经济性分析。采用鸿业全年负荷计算及能耗分析软件V5.0对青岛某办公建筑的动态负荷进行模拟分析,该建筑办公部分面积为37696 m2,得出该建筑逐时冷负荷峰值为3482k W,设计日全天总冷负荷累计值35552k Wh。该办公建筑设计日冷负荷指标为92.3W/m2。在负荷分析基础上,分析冰蓄冷系统作为空调冷源时计算空调负荷时需要关注的几个关键问题,即,峰值负荷值以及出现的时间,峰值负荷与低谷负荷的对比关系,典型设计日负荷分布的小时数等,以及确定设备容量的计算方法。为保证冰蓄冷系统的运行合理,本文分析了系统在不同空调负荷率下的逐时运行策略,并以此为依据确定系统的控制运行模式,以及不同蓄冰率(25%,30%,32%,36%,38%)下计算出全年运行费用及初投资费用,并得出相应曲线图。并通过与常规电制冷方案的比较,采用静态法分析不同运行策略下的蓄冰率对应的投资回收期,并完成该系统的经济性分析研究。得出采用冰蓄冷方案在本案例项目中是可行的,采用冰蓄冷系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对应的投资回收期最短的蓄冰率数值为30%,与常规电制冷系统相比,投资回收期为5.57年,全年节省运行费用29.3%。

王奕快[3](2019)在《基于能量枢纽规划的商业园区综合需求响应策略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能源产业转型发展正在朝着更加可靠、低碳、可再生的方向发展。随着可再生能源以及分布式能源不断发展,未来能源系统必须在分布式场景下解决多能流的协同问题。因此,多能流的综合开发及利用成为当前国际能源产业热点。随着国家能源新战略实施及电力体制改革,电力工业将从垂直一体化模式向市场化模式改革,进一步拓展客户侧能效提升的空间,也进一步扩大了需求侧管理在综合能源系统的应用空间。以商业园区为应用场景的综合能源需求响应规划有着普适且重要的意义,但目前仍然缺乏系统性的综合能源规划,缺乏需求响应资源的利用途径。本文在商业园区应用背景下,通过实地调研一个典型园区,搜集数据剖析该商业园区的能源结构,通过挖掘历史能源消费数据,对园区未来的负荷进行预测,确定针对该园区的能源系统的改进需求;通过将综合需求响应纳入能量枢纽理论的研究方法,针对能源输入输出、单元枢纽、单元设备逐层构建模型,协同多能流综合进行分析;以经济、低碳为主要目标构建目标函数,同时根据商业园区的特点纳入机会成本,为该园区柔性负荷、储能等资源参与需求响应提供日运行策略。最终验证了这一套商业园区的能源规划方法,对该类能源用户的系统规划具有指导意义,得出综合需求响应对分布式能源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的结论。

罗东磊[4](2018)在《冰蓄冷与水蓄冷空调系统应用分析研究》文中指出蓄冷空调技术是实现电力系统消峰填谷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国内盘管冰蓄冷系统和水蓄冷系统应用最为广泛,蓄冷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首先蓄冷方式的合理选择问题:冰蓄冷系统和水蓄冷系统的应用蓄冷规模范围在几百冷吨时至几十万冷吨时,但是对于不同规模的蓄冷系统,哪一种蓄冷方式更经济缺少相关研究。另外蓄冷系统实际运行效果如何的问题:蓄水罐斜温层厚度直接影响着蓄冷系统效率,实际运行中的厚度及蓄冷量能否达到设计要求,极少有研究者进行实测研究。蓄冷系统技术较为成熟,但是蓄冷系统的评价标准中,目前还没有一个评价指标能综合有效地反应系统能效和经济俩特性。对于蓄冷方式的选择,笔者从系统经济性的角度进行研究。通过对现有蓄冷项目进行网络、实地调研,理论计算不同蓄冷规模下的盘管冰蓄冷系统和水蓄冷系统的动态全生命周期总费用,通过系统全生命周期总费用的比较发现,蓄冷规模小于20000RTh左右时,冰蓄冷和水蓄冷系统总费用相差不大,蓄冷规模大于20000RTh左右时,水蓄冷系统全生命周期总费用低于冰蓄冷系统,从而得出结论:蓄冷规模较小时,两种蓄冷方式总费用接近,建议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蓄冷方式,蓄冷规模高于20000RTh时,如果项目有足够的占地空间,建议采用更经济的水蓄冷系统。对于蓄冷系统实际运行效果如何的问题,笔者通过对上海地区两个水蓄冷项目以及马来西亚某水蓄冷系统进行了测试、分析,尤其是蓄水罐斜温层进行了研究。发现,蓄水罐的斜温层厚度普遍偏厚,一般达2.5m3m;国外优秀水蓄冷项目的蓄水罐斜温层也有1.5m;其中上海某水蓄冷槽由于不合理的运行策略,斜温层厚度达5m。笔者同时对杭州某冰蓄冷项目进行了测试,该项目由于运行时间14年,主机等设备运行良好,但是系统很多传感器不够准确,导致运维人员提前结束制冷,蓄冷量完全达不到设计要求。对于冰蓄冷科学合理评价的问题,现有的评价指标分为经济性评价和能效评价,两者相互独立。笔者通过对现有的指标的分析,将系统运行分时电价和系统设备运行逐时能效比进行结合,发展出一种反映能效和经济性的评价方法,并通过冰蓄冷和常规系统的实际运行数据进行比较验证,证明该方法的可用性。

王良健[5](2014)在《某冰蓄冷空调系统的设计及其经济性分析》文中指出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舒适性空调系统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在夏季,空调用电负荷的迅速增加给城市供电电网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峰谷用电负荷差急剧加大,造成用电高峰期电力供应的严重短缺,电网负荷率降低,用电负荷的不稳定也威胁着电网的安全运行。在此背景下,对电力有着削峰填谷效果的冰蓄冷空调技术开始在我国逐渐发展起来。但冰蓄冷空调系统较常规空调系统需要更多的初投资,这给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推广应用带来一定的阻力。因此,对冰蓄冷空调技术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与应用论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本论文结合实际工程,先采用DeST软件对建筑物的全年空调负荷进行模拟计算分析;再对比分析各种形式的冰蓄冷空调系统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详细阐述了某电力调度中心大楼冰蓄冷空调系统的设计流程;接着建立了冰蓄冷空调系统与常规空调系统的初投资、运行能耗及费用的数学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对该冰蓄冷空调系统和常规空调系统的初投资及运行能耗及费用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分析;最后结合动态经济评价方法对该冰蓄冷空调系统进行客观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冰蓄冷空调系统不仅能给用户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还能对夏季电力的削峰填谷起到积极的作用。此外,本文还采用Airpak软件对该项目典型办公室的低温送风系统进行数值模拟,从而确定末端装置的最佳送风速度。希望本文能为冰蓄冷空调及低温送风系统的设计应用及推广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黄慧丽[6](2009)在《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的应用研究及CFD模拟》文中研究指明冰蓄冷空调技术是实现电网负荷“削峰填谷”的有效措施。当冰蓄冷与低温送风相结合时,能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但是采用低温送风系统时,室内易出现“冷风”下坠或“热风”上浮而不能与工作区空气充分混合的问题,对人体热舒适感觉极为不利。这就促使我们去了解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的分布情况,以分析其是否满足人体舒适性要求。本文以一冰蓄冷低温送风实验房间为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通过对三维直角坐标系下的低温送风稳态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来研究室内气流分布规律。采用高Re数的标准k-ε双方程模型和壁面函数法、风口模型相结合的方式,并通过实验数据来验证所采用的湍流模型及风口模型的正确性。然后对不同温度低温送风的流场进行了模拟,并利用模拟结果,对舒适性进行了分析。为今后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张文奏[7](2009)在《冰蓄冷空调系统经济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冰蓄冷空调系统是一种比较新颖的、能够对日用电负荷进行转移,对电网进行“移峰填谷”调节的空调系统。冰蓄冷空调系统相对于常规空调系统来说是一个工艺流程复杂、运行工况多样、对自控要求高的系统。冰蓄冷空调系统不是一个节省能源的系统,它是靠赚取峰谷的电价差来节省运行费用的。为此,一个合适的冰蓄冷系统就要配置合适的装机容量,并不是蓄冷量越高越好;是要在初投资和运行费用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以使整个系统在寿命周期内的整体费用较低。冰蓄冷的运行控制有很多种方法,不同的控制方法对运行费用的节省幅度是不一样的。因为在冰蓄冷系统中采用了一个特殊的设备:蓄冰槽,所以,在选取控制方法的时候,要注意蓄冰槽的融冰性能参数,尤其不能使系统的设计的融冰速率超过蓄冰槽的最大融冰速率,否则将导致实际运行模式失效。用户是否选择冰蓄冷空调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它的经济效益。冰蓄冷空调的费用则由初投资和运行费用综合构成。众所周知,冰蓄冷空调的初投资明显较常规空调要多,所以,某个冰蓄冷空调系统是否经济,就要综合分析初投资和运行费用的比重,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评价冰蓄冷空调和常规空调的经济性,主要有两种方法。本文采用的是“投资回收期法”,即:计算冰蓄冷系统初投资较常规空调系统初投资增加的部分,然后,根据两者的年运行费用,计算出投资回收期。本文在采用主机优先控制原则前提下,根据建筑物的设计日逐时负荷表,建立由逐时负荷表计算投资回收期的模型;通过模型得出的冰蓄冷空调系统和常规空调系统的设备初投资和年运行费用,而且,可以容易地得出这两者系统之间的各项对比数据。通过各项数据之间的比较,能得出冰蓄冷系统和常规空调系统的各项性能参数。该计算模型的过程层次清晰、简洁明了、方便求解、使计算的时间大为缩短。最后,本文从一个工程实例出发,通过模拟计算和分析,在主机优先控制原则下,验证冰蓄冷空调的投资回收期计算过程。并根据计算结果总结冰蓄冷的经济性。随着气候的变化,系统的运行工况从分量蓄冰渐渐转变为全量蓄冰模式,随着相对蓄冷量的增加,冰蓄冷系统的运行能耗呈现减少趋势,但是相对常规空调的能耗比却呈现增加趋势。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影响冰蓄冷空调系统的经济性的主要原因是国家电价政策,尤其是峰谷电价差值的大小。若是政府对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投资在财政上进行支持,则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李森生[8](2008)在《低温送风、冰蓄冷、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若干问题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节能减排”政策一直是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最重要议项之一。资源紧缺,人类生活环境遭受威胁,使空调行业面临巨大的挑战与责任。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之一的电力行业,节能在其中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空调行业占我国用电总量的很大一部分,因此要求空调行业节能是必然的趋势,而冰蓄冷就是在此形势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单纯的冰蓄冷虽然可以起到移峰填谷的作用,运行费用比常规冷源更节省,但庞大且控制复杂的蓄冷系统使冷源的初投资、制冷机的实际能耗都比常规冷源高出许多,低温送风空调方式便应运而生。地源热泵系统由于节能、环保等优点得到政府的大力推广。地源热泵和冰蓄冷技术的联合运行,既可使用户使用到冬季廉价的地热能资源,又可使用户使用到具有良好舒适性的冰蓄冷空调制冷。本文阐述了地源热泵与冰蓄冷结合空调的原理和设计地源热泵系统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分析了地源热泵系统应用于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中的节能意义。分析了低温送风空调与全热交换器、室内干冷设备联合适用时空气的焓湿图处理过程,提出了正确确定新风经过全热交换后状态点的方法。研究空气的射流理论,推导得到圆断面射流、平面射流紊流系数的近似求解公式。对实际工程气流组织进行模拟,指出该工程设计中的不足地方,提出解决方法。模拟用双层百叶作为术端送风口的情形,并认为:双层百叶水平横向扩散能力较低,在实验中出现较明显的“空气幕”现象,不适合使用在如办公室等有效净高较低的空调房间。建立了辐射地板供冷的实验平台,研究用低温送风解决辐射冷地板结露的问题。理论分析了用低温送风实现温湿度独立控制的可能。本文最后对低温送风的应用前景作了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发展方向。

陈志辉[9](2008)在《冰蓄冷空调系统的优化控制》文中指出冰蓄冷空调系统将空调用电负荷进行了转移,对电网起到了“削峰填谷”的作用,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由于冰蓄冷空调系统中加入了关键设备——蓄冰装置,系统流程复杂程度增大,对运行控制方案和控制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优化控制策略,并配以高效、可靠的自动控制系统是保证冰蓄冷空调系统在最小能耗条件下最大程度地节省运行费用的关键。合理的设备选型是冰蓄冷空调系统建设的首要问题。本文从与设备选型密切相关的设计控制策略入手,分析了系统中影响设备容量计算的各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修正公式,确保设备选型经济安全。冰蓄冷空调系统的优化控制是指以全天运行费用最低为目标,寻求主机供冷量和融冰供冷量的合理分配方案,继而将优化结果交由自动控制系统具体运行实施。本文结合了现有的两种优化控制方法的优点,创造性地提出了基于非线性规划的优化控制方法。该方法的优化模型简单清晰,计算过程采用通用的程序,求解时间大大缩短。此外,对主机和蓄冰装置模型进行了修正,使之更符合新产品的实际运行特性,优化结果准确度有较大程度的增强。对与冰蓄冷系统的优化控制相配套运行的自动控制系统进行了严格的定义和分类,并针对其中的反馈控制系统给出了具体的控制方案,使得冰蓄冷系统在优化结果确定了各时段运行模式的前提下对优化结果进行局部修正,最大程度的节省运行费用。最后本文通过对一个工程实例在不同季节的模拟计算和实测分析,论证了基于非线性规划优化控制理论的正确性,并将优化控制计算结果与主机优先控制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得出结论:优化控制比主机优先控制节省运行费用,负荷分布情况偏移设计日越远节省的费用越多,但是优化控制能耗更大,负荷分布情况偏移设计日越远其增加的能耗量越大。

陈晓进[10](2007)在《某办公楼冰蓄冷工程的设计与经济性分析》文中提出空调蓄冷技术,即是在夜间用电负荷的低谷期,采用电动制冷机制冷,利用蓄冷介质的显热或潜热特性,用一定方式将冷量贮存起来并移至用电负荷较高的白天,也就是用电高峰期使用,以满足建筑物空调或生产工艺的需要。在空调蓄冷应用技术中,国内主要是采用静态冰蓄冷。本文针对冰蓄冷空调系统设计中的一些问题,通过在工程设计中采用设计方法、思路的分析研究,发现很多的设计者对于冰蓄冷空调系统的设计上观念还比较模糊,设计时没有摆脱常规设计观念的束缚,沿袭了常规空调系统的设计,导致设计保守,无法发挥冰蓄冷空调的优越性。冰蓄冷的推广离不开经济性分析,然而由于经济性分析是否合理、公正直接影响冰蓄冷的推广,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模型对冰蓄冷工程进行经济性分析。论文对冰蓄冷空调的设计施工优化及经济性比较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在对我国的能源现状及冰蓄冷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某银行办公楼空调方案设计,分析了各种制冷方式的特点,进行冰蓄冷工程的设计;建立冰蓄冷工程经济性评价的数学模型,分析该冰蓄冷工程的初投资与运行费及主要经济性参数,提出了公正的冰蓄冷工程经济性分析思路;深入探讨了影响冰蓄冷经济性的因素,以提高工程的经济效果;论文对对冰蓄冷空调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并提出建议。

二、国家电力调度中心楼宇自控系统和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自控系统专家评议意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家电力调度中心楼宇自控系统和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自控系统专家评议意见(论文提纲范文)

(1)蓄冰盘管蓄冰融冰过程模拟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冰蓄冷技术简述
    1.3 盘管式外融冰系统
        1.3.1 盘管蓄冰过程研究现状
        1.3.2 盘管外融冰过程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1.4.1 研究目的和内容
        1.4.2 研究技术路线
        1.4.3 创新点
第2章 外融冰系统蓄冰与融冰实验
    2.1 外融冰实验系统介绍
        2.1.1 实验系统构成
        2.1.2 实验设备介绍
    2.2 实验方案
        2.2.1 实验测试参数及仪器
        2.2.2 温度测点布置
        2.2.3 实验测试流程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3.1 蓄冰实验结果
        2.3.2 外融冰实验结果
    2.4 实验误差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几何和理论模型的建立
    3.1 相变过程传热分析
    3.2 相变问题求解方法
        3.2.1 显热容法模型
        3.2.2 焓法模型
    3.3 几何模型与数学模型建立
        3.3.1 几何模型
        3.3.2 数学模型
        3.3.3 蓄冰过程计算模型
        3.3.4 外融冰过程计算模型
第4章 不同管材盘管蓄冰性能对比
    4.1 盘管管材介绍
    4.2 数值模拟计算流程
        4.2.1 盘管几何模型建立和网格划分
        4.2.2 计算模型选择与模拟条件设置
        4.2.3 求解器的选择和收敛条件设置
        4.2.4 网格无关性验证
    4.3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4.3.1 温度场分析
        4.3.2 液相率分析
        4.3.3 三种管材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蛇形盘管蓄冰与外融冰数值模拟
    5.1 几何模型的建立
    5.2 模拟计算的选择与设置
        5.2.1 计算模型的选择
        5.2.2 物性参数的设置
        5.2.3 边界、初始条件的设置
        5.2.4 收敛标准设置
        5.2.5 网格无关性验证
    5.3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5.3.1 蓄冰过程模拟结果
        5.3.2 外融冰过程模拟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变换介质流向对蓄冰和外融冰性能的影响
    6.1 系统管路的切换
    6.2 几何模型的建立
    6.3 模拟计算的选择与设置
        6.3.1 计算模型选择和模拟条件设置
        6.3.2 网格无关性验证
    6.4 盘管蓄冰过程模拟结果与分析
        6.4.1 载冷剂单向流动的管外蓄冰模拟结果
        6.4.2 载冷剂变换流向的管外蓄冰模拟结果
        6.4.3 两种蓄冰过程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
    6.5 盘管外融冰过程模拟结果与分析
        6.5.1 取冷水单向流动的管外融冰模拟结果
        6.5.2 取冷水变换流向的管外融冰模拟结果
        6.5.3 两种外融冰过程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蓄冰槽布水器布水均匀性研究
    7.1 几何模型的简化和建立
        7.1.1 蓄冰槽布水器几何模型的简化
        7.1.2 冰槽布水器简化模型的建立
        7.1.3 流速监测点的布置
    7.2 模拟计算的设置与选择
        7.2.1 计算模型的选择
        7.2.2 边界条件的设置
        7.2.3 网格无关性验证
    7.3 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分析
        7.3.1 布水均匀性评价指标
        7.3.2 布水器布水均匀性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某办公建筑冰蓄冷系统方案确定及经济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冰蓄冷技术概述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研究现状
    1.3 冰蓄冷系统的选定依据
    1.4 冰蓄冷技术存在的问题分析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某办公建筑动态负荷分析及项目周边能源状况分析
    2.1 项目概况
    2.2 建筑冷负荷模拟
    2.3 案例项目中周边能源条件分析
        2.3.1 项目周边可利用能源及可考虑的能源形式
        2.3.2 项目所在地能源价格
    2.4 案例项目采用常规电制冷方案分析
        2.4.1 常规电制冷方案配置
        2.4.2 常规电制冷方案系统运行费用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冰蓄冷系统设计及控制策略分析
    3.1 案例项目冰蓄冷系统的拟定
    3.2 冰蓄冷系统的运行模式
    3.3 冰蓄冷系统控制策略
        3.3.1 全量蓄冷策略
        3.3.2 分量蓄冷策略
        3.3.3 制冷机优先策略特点
        3.3.4 释冷优先策略的特点
        3.3.5 控制策略的确定
    3.4 冰蓄冷系统配置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冰蓄冷系统经济性分析
    4.1 冰蓄冷系统经济性影响因素
    4.2 蓄冰率与初投资及运行费用的关系
        4.2.1 评价指标
        4.2.2 蓄冷率理论计算
        4.2.3 蓄冰率的确定方法及讨论
    4.3 案例项目冰蓄冷系统配置方案
    4.4 不同蓄冰率下蓄冰系统的经济性分析
        4.4.1 经济性分析计算方法
        4.4.2 蓄冰率30%的冰蓄冷系统经济性分析
        4.4.3 蓄冰率25%的冰蓄冷系统经济性分析
        4.4.4 不同蓄冰率下系统经济性分析汇总
    4.5 冰蓄冷系统与常规电制冷系统经济性比较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基于能量枢纽规划的商业园区综合需求响应策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
        1.2.1 综合能源系统
        1.2.2 能量枢纽理论
        1.2.3 需求侧响应
    1.3 本文工作和研究路线
2.商业园区用能结构研究
    2.1 典型园区调研概况
    2.2 园区负荷现状分析
        2.2.1 典型月份典型日负荷
        2.2.2 全年四季典型日负荷
    2.3 园区负荷预测
        2.3.1 典型日最大负荷预测
        2.3.2 典型日逐时负荷预测
    2.4 园区能源禀赋调研
        2.4.1 常规能源资源
        2.4.2 可再生能源资源
    2.5 设备选型与定容
        2.5.1 发电设备
        2.5.2 余热利用设备
        2.5.3 调峰设备
        2.5.4 储能设备
        2.5.5 柔性负荷
        2.5.6 辅助设施
3.能量枢纽建模
    3.1 建模前提
    3.2 能量枢纽架构
        3.2.1 能量转化
        3.2.2 能量存储
    3.3 单元枢纽建模
        3.3.1 电能枢纽H_E
        3.3.2 热能枢纽H_H
        3.3.3 冷能枢纽H_C
    3.4 单元设备建模
        3.4.1 能量转换设备
        3.4.2 能量存储设备
    3.5 需求响应参与能量枢纽建模
4.综合需求响应策略
    4.1 目标规划方法
        4.1.1 单目标规划
        4.1.2 多目标规划
    4.2 目标函数
        4.2.1 经济成本目标
        4.2.2 低碳环保目标
    4.3 约束条件
        4.3.1 平衡约束
        4.3.2 运行边界
    4.4 算例设计
        4.4.1 场景设计
        4.4.2 参数设计
    4.5 结果分析
        4.5.1 综合需求响应目标优化结果
        4.5.2 各场景对比分析
    4.6 策略设计及分析
    4.7 后续问题探讨
        4.7.1 IDR参与电力现货市场
        4.7.2 负荷管理技术
5.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4)冰蓄冷与水蓄冷空调系统应用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能源现状
        1.1.2 蓄冷空调系统的国内应用现状
        1.1.3 蓄冷空调系统应用中的问题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目的及方法
2 蓄冷空调系统
    2.1 蓄冷空调系统分类
    2.2 冰蓄冷空调系统
        2.2.1 基本特性
        2.2.2 蓄冷设备
        2.2.3 供冷形式
    2.3 水蓄冷空调系统
        2.3.1 基本特性
        2.3.2 蓄冷设备
        2.3.3 供冷形式
3 系统应用经济性分析研究
    3.1 经济性分析方法
        3.1.1 静态评价方法
        3.1.2 动态评价方法
    3.2 蓄冷项目信息搜集
    3.3 系统初投资分析
        3.3.1 主要设备初投资分析
        3.3.2 系统初投资分析
    3.4 系统运行电费分析
        3.4.1 运行电费计算方法
        3.4.2 蓄冷系统年运行费用计算实例
        3.4.3 运行电费计算分析
    3.5 系统全生命周期总费用分析
        3.5.1 全生命周期总费用计算方法
        3.5.2 计算结果汇总
        3.5.3 全生命周期总费用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系统应用运行测试分析研究
    4.1 测试目的及测试方法
        4.1.1 测试目的
        4.1.2 测试方法及仪器
    4.2 水蓄冷项目实测分析
        4.2.1 项目概况
        4.2.2 系统电耗分析
        4.2.3 设备能效分析
        4.2.4 优化建议
    4.3 冰蓄冷项目实测分析
        4.3.1 项目概况
        4.3.2 能效分析
        4.3.3 优化建议
    4.4 蓄水装置调研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系统应用评价分析研究
    5.1 现有评价指标研究
        5.1.1 冰蓄冷系统评价指标研究
        5.1.2 评价指标的思考
    5.2 综合性能系数计算模型
        5.2.1 系统综合性能系数
        5.2.2 设备综合性能系数
    5.3 综合性能系数的验证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研究生阶段发表专利
致谢

(5)某冰蓄冷空调系统的设计及其经济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蓄冷空调系统概述
        1.2.1 蓄冷原理及系统分类
        1.2.2 冰蓄冷空调系统分类及特点
    1.3 国内外蓄冷空调技术应用与发展状况
        1.3.1 国外应用与发展状况
        1.3.2 国内应用与发展状况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2章 工程概况及设计要求
    2.1 电力调度中心建筑概况
    2.2 当地能源与电力状况分析
    2.3 工程设计要求
第3章 冰蓄冷空调系统设计
    3.1 设计依据
        3.1.1 本项目设计主要遵循的规范及参考设计手册
        3.1.2 当地室外气象条件
        3.1.3 设计计算参数
    3.2 冷热负荷计算
        3.2.1 建筑物模型的建立
        3.2.2 相关计算参数的设定
        3.2.3 空调负荷模拟结果与分析
    3.3 蓄冰系统方案设计
        3.3.1 蓄冰系统模式的确定
        3.3.2 冰蓄冷空调系统流程的确定
        3.3.3 冰蓄冷空调系统控制策略的确定
    3.4 冰蓄冷空调系统主要设备选型
        3.4.1 制冷机组容量的计算
        3.4.2 蓄冰装置容量的计算
        3.4.3 换热器的选型计算
        3.4.4 循环泵的选型计算
        3.4.5 溶液膨胀箱的确定
        3.4.6 主要设备选型结果
    3.5 冷热源机房及蓄冷系统设计方案
        3.5.1 冷热源机房设计方案
        3.5.2 蓄冷系统设计方案
        3.5.3 冷冻水系统及冷却水系统设计方案
    3.6 冰蓄冷空调系统运行策略设计
        3.6.1 100%设计日负荷平衡计算及运行策略设计
        3.6.2 75%设计日负荷平衡计算及运行策略设计
        3.6.3 50%设计日负荷平衡计算及运行策略设计
        3.6.4 25%设计日负荷平衡计算及运行策略设计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低温送风气流组织模拟与分析
    4.1 房间建模
    4.2 模拟结果
        4.2.1 y=1.2m温度场模拟结果
        4.2.2 y=1.2m速度场模拟结果
        4.2.3 z=0.75m温度场模拟结果
    4.3 气流组织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冰蓄冷空调系统的经济性分析
    5.1 冰蓄冷空调的初投资和运行费用计算模型
        5.1.1 冰蓄冷空调的初投资计算模型
        5.1.2 冰蓄冷空调系统运行费用计算模型
    5.2 常规空调系统的初投资和运行费用计算模型
        5.2.1 常规空调系统的初投资计算模型
        5.2.2 常规空调系统运行费用计算模型
    5.3 两种空调系统的初投资计算及对比分析
        5.3.1 初投资费用计算
        5.3.2 初投资费用对比分析
    5.4 两种空调系统的运行费用计算及对比分析
        5.4.1 运行费用计算
        5.4.2 计算结果统计及分析
    5.5 系统经济性分析
        5.5.1 静态经济评价方法
        5.5.2 动态经济评价方法
        5.5.3 投资回收期计算及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本文的不足之处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附图

(6)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的应用研究及CFD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空调蓄冷技术研究现状及应用情况
        1.2.1 蓄冷技术发展历程
        1.2.2 蓄冷技术研究现状
        1.2.3 蓄冷技术工程应用情况统计分析
    1.3 冰蓄冷与低温送风简介
        1.3.1 冰蓄冷简介
        1.3.2 低温送风方式的原理及特点
    1.4 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4.1 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的发展
        1.4.2 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研究现状
    1.5 空调房间气流组织的模拟方法
    1.6 课题研究的方法及内容
第2章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分析
    2.1 CFD简介
        2.1.1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发展
        2.1.2 CFD软件的一般结构
        2.1.3 FLUENT软件简介
    2.2 基本控制方程
    2.3 控制方程的离散
        2.3.1 常用的离散方法
        2.3.2 常用的离散格式
        2.3.3 离散过程及结果
    2.4 求解离散方程的SIMPLE算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湍流模型的选择
    3.1 湍流现象概述
    3.2 湍流的数值模拟方法简介
    3.3 涡粘模型
        3.3.1 零方程模型
        3.3.2 一方程模型
        3.3.3 两方程模型
    3.4 近壁区使用k-ε模型的处理方法
    3.5 边界条件的选择
        3.5.1 入口边界
        3.5.2 出口边界
        3.5.3 壁面边界条件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数值模拟的验证
    4.1 物理模型的建立
        4.1.1 模拟与实验房间
        4.1.2 低温风口模型的简化
        4.1.3 模拟房间的简化和网格划分
    4.2 模拟设置
    4.3 测点的布置及实验值说明
    4.4 数值模拟的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冰蓄冷低温送风气流组织模拟分析
    5.1 气流组织模拟分析
        5.1.1 温度场分析
        5.1.2 速度场分析
    5.2 超低温送风流场模拟分析
        5.2.1 7℃送风的流场模拟
        5.2.2 4℃送风的流场模拟
        5.2.3 不同温度送风时的流场对比分析
    5.3 顶送单侧下回方式气流组织模拟分析
    5.4 用模拟方法研究低温送风时的热舒适性
        5.4.1 有效风感温度(EDT)
        5.4.2 空气分布特性指标(ADPI)
        5.4.3 舒适性对温度梯度和工作区风速的要求
        5.4.4 EDT和ADPI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冰蓄冷空调系统经济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冰蓄冷空调的产生
    1.3 冰蓄冷空调在近现代的发展状况
        1.3.1 冰蓄冷空调在国外的发展状况
        1.3.2 冰蓄冷空调在国内的发展状况
第二章 蓄能空调技术概述
    2.1 蓄能空调的分类及其优缺点
    2.2 冰蓄冷空调的主要形式
        2.2.1 动态制冰
        2.2.2 静态制冰
    2.3 冰蓄冷空调中蓄冰设备性能指标
    2.4 冰蓄冷空调特点及推广应用的条件
        2.4.1 冰蓄冷空调的特点
        2.4.2 冰蓄冷空调推广应用的条件
    2.5 我国发展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意义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5.1 我国发展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意义
        2.5.2 建设冰蓄冷空调的社会效益
        2.5.3 建设冰蓄冷空调经济效益
        2.5.4 我国目前冰蓄冷空调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
        2.5.5 课题的提出及主要内容
第三章 冰蓄冷系统流程及运行控制策略
    3.1 冰蓄冷空调系统流程
        3.1.1 并联连接流程及特点
        3.1.2 串联连接流程及特点
    3.2 冰蓄冷系统的运行策略
        3.2.1 全量蓄冰及其运行策略
        3.2.2 分量蓄冰及其运行策略
    3.3 冰蓄冷系统的控制策略
第四章 冰蓄冷系统逐时负荷的确定
    4.1 民用建筑空调冷负荷估算指标
    4.2 建筑物冷负荷瞬时系数
    4.3 各类建筑逐时冷负荷特点及蓄冰空调的适应性
第五章 冰蓄冷系统机房主要设备的选择和功率计算模型
    5.1 制冷主机和蓄冰设备的容量选择计算及修正公式
    5.2 冰蓄冷系统中水泵流量及功率计算模型
        5.2.1 额定工况下水泵流量及功率计算模型
        5.2.2 变频工况下水泵功率计算模型
第六章 冰蓄冷空调经济技术分析
    6.1 我国的电价政策
    6.2 冰蓄冷空调系统经济性分析模型
        6.2.1 冰蓄冷空调系统投资回收期
        6.2.2 冰蓄冷空调的初投资和年运行费用计算模型
        6.2.2.1 设备初投资
        6.2.2.2 年运行费用
    6.3 主要设备的选择
        6.3.1 系统流程选择
        6.3.2 双工况制冷主机
        6.3.3 蓄冰设备
        6.3.4 冰蓄冷自控设备系统综述
        6.3.5 空调系统主要温度控制参数
        6.3.6 流程说明
    6.4 实例计算
    6.5 结果及分析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低温送风、冰蓄冷、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若干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的研究
        1.2.2 用理论分析方法进行的研究
        1.2.3 用工程实践方法进行的研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与地源热泵联合运用的节能分析
    2.1 地源热泵系统的优缺点与适用条件
        2.1.1 优点
        2.1.2 缺点
        2.1.3 适用条件
    2.2 地源热泵与蓄冰低温送风空调联合运用的原理及基本设计
        2.2.1 运行原理
        2.2.2 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
        2.2.3 地源热泵系统需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
        2.2.4 辅助散热装置的选择
        2.2.5 冰蓄冷空调系统的分类与运行策略
        2.2.6 蓄冰设备性能比较
    2.3 地源热泵联合冰蓄冷空调系统的节能分析
        2.3.1 夏季空调系统的设计
        2.3.2 冬季空调系统设计
        2.3.3 卫生热水供应系统设计
        2.3.4 系统节能意义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的设计及末端的选择
    3.1 低温送风技术的发展
    3.2 低温送风空调的设计
        3.2.1 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3.2.2 低温送风空调烩湿图分析
        3.2.3 室内显冷设备联合低温送风空调的焙湿图分析
    3.3 低温送风空调系统送风末端介绍
        3.3.1 冷风分布散流器
        3.3.2 混合箱
        3.3.3 低温送风末端设计实例
        3.3.4 低温送风散流器的设计选择
    3.4 小结
第四章 低温送风空调系统气流组织的模拟分析
    4.1 空气射流基本理论
        4.1.1 无限空间淹没紊流射流的特征
        4.1.2 紊流系数a及几何特征
        4.1.3 温差射流
        4.1.4 有限射流
    4.2 CFD基础理论
        4.2.1 数值传热学求解问题的基本思想
        4.2.2 计算区域与控制方程的离散化
        4.2.3 设置节点的两类方法
    4.3 气流组织评价指标
        4.3.1 技术指标
        4.3.2 经济指标
    4.4 低温送风空调房间气流组织模拟
        4.4.1 9℃送风空调房间气流组织模拟
        4.4.2 9℃一次风混合二次风的空调房间气流组织模拟一
        4.4.3 9℃一次风混合二次风的空调房间气流组织模拟二
        4.4.4 9℃一次风混合二次风的空调房间气流组织模拟三
    4.5 小结
第五章 用低温送风技术解决辐射供冷结露的问题
    5.1 实验模型建立
    5.2 地板辐射供冷系统单独运行时实验结果分析
        5.2.1 实验操作状况
        5.2.2 初始运行阶段地板结露情况
        5.2.3 持续运行时地板结露情况
    5.3 冷辐射地板防结露措施的探讨
        5.3.1 比较试验
        5.3.2 解决方法探讨
        5.3.3 计算
    5.4 小结
第六章 低温送风作为独立新风实现温湿度独立控制
    6.1 独立新风系统
        6.1.1 何谓DOAS
        6.1.2 DOAS的组成
        6.1.3 DOAS的特点
    6.2 亚温湿度独立控制
        6.2.1 排除余热的方法
        6.2.2 排除余湿的方法
        6.2.3 排除CO_2与异味的方法
        6.2.4 低温送风技术实现温湿度独立控制的空调系统
    6.3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成果与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9)冰蓄冷空调系统的优化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1.1 蓄能空调产生的背景
    1.2 冰蓄冷空调的产生和发展
        1.2.1 国外冰蓄冷空调的发展现状
        1.2.2 国内冰蓄冷空调的发展现状
    1.3 蓄能空调技术概述
        1.3.1 蓄能空调的分类
        1.3.2 冰蓄冷空调的主要形式
        1.3.3 冰蓄冷空调系统流程
        1.3.4 冰蓄冷空调的特点
    1.4 我国发展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意义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4.1 建设冰蓄冷空调的社会效益
        1.4.2 建设冰蓄冷空调经济效益
        1.4.3 我国目前冰蓄冷空调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
    1.5 课题的提出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冰蓄冷空调系统的运行和控制策略
    2.1 冰蓄冷系统运行和控制策略的描述性框架
        2.1.1 描述性框架
        2.1.2 运行策略
    2.2 控制策略和运行模式
        2.2.1 控制策略
        2.2.2 运行模式
        2.2.3 转化触发器
    2.3 冰蓄冷系统的优化和控制
        2.3.1 冰蓄冷系统的优化
        2.3.2 冰蓄冷系统的控制
第三章 冰蓄冷空调系统设备容量计算及新修正方法
    3.1 计算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2 新修正方法
    3.3 蓄冰装置蓄冰速率和融冰速率对设备选型的影响
        3.3.1 蓄冰设备的蓄冰、融冰性能
        3.3.2 考虑蓄冰设备蓄冰、融冰速率时的设备容量校核及修正
    3.4 设备容量计算总结
        3.4.1 有基载系统的设备容量计算
        3.4.2 设备容量计算总结
第四章 基于非线性规划的优化控制策略
    4.1 最优化理论
    4.2 现有冰蓄冷系统的优化控制理论
        4.2.1 基于动态规划的优化理论
        4.2.2 基于线性规划的优化理论
        4.2.3 线性规划应用于冰蓄冷优化控制的多解性
    4.3 基于非线性规划的冰蓄冷系统优化控制
    4.4 冰蓄冷系统模型
    4.5 冰蓄冷系统优化计算的设备数学模型
    4.6 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及求解
        4.6.1 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
        4.6.2 冰蓄冷非线性规划优化的求解
第五章 冰蓄冷空调的自动控制系统
    5.1 冰蓄冷空调自控系统应实现的功能
        5.1.1 冰蓄冷空调自控系统概述
        5.1.2 冰蓄冷空调自控系统应实现的功能
    5.2 与优化控制配套运行的自动控制系统
    5.3 冰蓄冷控制系统控制流程图
        5.3.1 开环控制系统
        5.3.2 闭环控制系统
    5.4 闭环控制系统在各运行模式下的控制方案
        5.4.1 主机单供的控制
        5.4.2 融冰单供的控制
        5.4.3 制冰模式下的控制
    5.5 其他控制策略下的控制方案简述
第六章 冰蓄冷空调系统工程实例的模拟计算及结果分析
    6.1 模拟环境及其与常规电制冷空调的初步经济性比较
        6.1.1 模拟系统设计日负荷及设备配置
        6.1.2 与常规电制冷空调的初步经济性比较
    6.2 优化模型的建立
    6.3 优化控制冷量分配计算结果和与主机优先控制冷量分配计算结果
    6.4 优化控制、主机优先控制以及实际运行费用和能耗的比较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对冰蓄冷系统优化设计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某办公楼冰蓄冷工程的设计与经济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能源与电力
        1.1.1 我国能源现状
        1.1.2 我国电力现状
        1.1.3 我国电力消耗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1.2 冰蓄冷空调
        1.2.1 冰蓄冷技术
        1.2.2 我国蓄冰空调系统的应用现状
        1.2.3 冰蓄冷空调技术的前景
    1.3 本文研究目的
第2章 冰蓄冷设计
    2.1 工程概况
    2.2 冰蓄冷空调系统冷负荷的确定
    2.3 江苏省分时电价构成
    2.4 冰蓄冷空调类型的选择
        2.4.1 蓄冰球
        2.4.2 蓄冰盘管
    2.5 蓄冷空调制冷机组的设计选型
        2.5.1 冰蓄冷空调系统运行策略
        2.5.2 蓄冷空调制冷机组的选择
        2.5.3 冰蓄冷空调制冷机组容量的确定
    2.6 蓄冷设备容量及体积计算
        2.6.1 蓄冷设备容量
    2.7 蓄冷空调配电容量计算
    2.8 蓄冷空调辅助设备计算
        2.8.1 板式换热器选型计算
        2.8.2 循环泵的选型计算
    2.9 冰蓄冷系统设备选型结果
    2.10 常规空调设计选型
    2.11 冰蓄冷空调系统机房部分控制简要说明
        2.11.1 冰蓄冷空调系统控制方案
        2.11.2 蓄冷系统运转模式
第3章 冰蓄冷空调项目工程问题
    3.1 蓄冰中央空调项目状况分析
    3.2 冰蓄冷工程选型施工问题
        3.2.1 冷热源设备配置
        3.2.2 选用机组时尽可能考虑冷凝热的回收利用
        3.2.3 冷却塔的选型
        3.2.4 载冷剂
        3.2.5 阀门及附件的设置
        3.2.6 蓄冰管路系统工程问题
        3.2.7 蓄冷系统溶液的膨胀措施
        3.2.8 保温材料
        3.2.9 合理配置室内末端装置系统
    3.3 机房及管道布置
第4章 经济性分析
    4.1 冰蓄冷经济性分析模型
        4.1.1 冰蓄冷经济性评价的方法
        4.1.2 整个供冷季节输入电量和运行费用估算方法
    4.2 经济性分析
        4.2.1 冰蓄冷投资与常规空调投资比较
        4.2.2 整个供冷季节输入电量和运行费用估算
        4.2.3 冰蓄冷投资回收年限
        4.2.4 年移峰电量、高峰负荷转移率、谷电利用率
    4.3 经济性分析结论
第5章 影响冰蓄冷空调经济性的因素
    5.1 峰谷电价对冰蓄冷空调经济性的关系
    5.2 不同配置对冰蓄冷空调经济性的影响
    5.3 运行策略对冰蓄冷空调经济性的影响
    5.4 采用低温送风对冰蓄冷空调经济性的影响
        5.4.1 低温送风的分类
        5.4.2 低温送风空调系统对冰蓄冷的经济性的影响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的研究及总结
    6.2 今后研究的展望
    6.3 住宅建筑项目应用冰蓄冷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国家电力调度中心楼宇自控系统和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自控系统专家评议意见(论文参考文献)

  • [1]蓄冰盘管蓄冰融冰过程模拟与实验研究[D]. 张元明. 浙江理工大学, 2021
  • [2]某办公建筑冰蓄冷系统方案确定及经济性分析[D]. 杜晓亮.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
  • [3]基于能量枢纽规划的商业园区综合需求响应策略分析[D]. 王奕快. 浙江大学, 2019(02)
  • [4]冰蓄冷与水蓄冷空调系统应用分析研究[D]. 罗东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01)
  • [5]某冰蓄冷空调系统的设计及其经济性分析[D]. 王良健. 南京师范大学, 2014(12)
  • [6]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的应用研究及CFD模拟[D]. 黄慧丽. 南昌大学, 2009(04)
  • [7]冰蓄冷空调系统经济性分析[D]. 张文奏. 太原理工大学, 2009(S2)
  • [8]低温送风、冰蓄冷、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若干问题的研究[D]. 李森生. 武汉科技大学, 2008(06)
  • [9]冰蓄冷空调系统的优化控制[D]. 陈志辉. 太原理工大学, 2008(10)
  • [10]某办公楼冰蓄冷工程的设计与经济性分析[D]. 陈晓进. 同济大学, 2007(03)

标签:;  ;  ;  ;  ;  

国家电力调度中心楼宇自控系统及冰蓄冷及低温送风空调自控系统专家点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