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金海应用大黄的经验

崔金海应用大黄的经验

一、崔金海应用大黄经验(论文文献综述)

李中浩[1](2021)在《痰热清注射液对脑梗死后apelin信号通路及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文中提出背景:中风病与西方医学体系中的脑血管病相似,主要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以及高复发率的特点,是临床中常见的神经科急危重症。静脉注射阿替普酶及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机械取栓能够有效开通闭塞血管,改善患者临床预后。但部分患者由于存在禁忌症、就医不及时等原因未能接受到这些治疗。因此,需要寻找更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中医治疗中风病已有悠久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中风病诊断和辨证论治标准。随着对中风病认识的不断加深,王永炎院士强调在中风病中应注意毒邪的致病作用,建议在治疗时加入解毒类方药。痰热清注射液由金银花、黄芩、连翘、水牛角和熊胆粉组成,长于清热解毒,在临床上广泛的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研究人员发现,伴有肺部感染的中风病患者使用痰热清注射液后,不仅咳嗽、发热等症状得到改善,其神经功能的恢复也较快。痰热清注射液的组方思路与安宫牛黄丸、清开灵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相似,因此,从毒邪致病的角度推测痰热清注射液解毒开窍的功效,可能对中风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一些早期的临床研究也发现,痰热清注射液能够促进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目的:探索痰热清注射对中风病的疗效及其治疗机制。方法:1.在临床研究中,我们采用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的方法,对已发表的关于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中风病的临床文献进行筛选和分析。检索万方、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PubMed等数据库中截止到2021年1月1日收录的关于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中风病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荟萃分析,同时对文献的偏倚风险进行评价。2.在实验研究中,我们首先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痰热清注射液中有效成分治疗中风病的生物学机制进行探索。根据已发表的文献收集痰热清注射液中的已检测到的化合物成分,计算这些化合物的QED值,选择其中大于0.18的做为潜在有效成分。检索PubChem中这些有效成分的药物靶标。将这些靶标与数据库中检索到的已知治疗中风病的药物靶标做交集,得到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中风病的药物靶标。分析这些药物靶标之间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关系并进行生物学注释。然后,利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作脑梗死动物模型,通过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评价不同剂量痰热清注射液对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影响。用苏木素-伊红染色和尼氏染色评价梗死模型的病理学特征。最后,使用WB和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从网络药理学得出的apelin信号通路及其下游的细胞凋亡和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1.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中共纳入了 11篇文献,涉及955例患者。荟萃分析结果显示,痰热清注射液对降低中风病或伴肺部感染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均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MD=-5.45,95%CI:-10.82~-0.09。MD=-2.37,95%CI:-3.49~-1.26,P<0.05)。对提高患者功能独立性评分(MD=14.90,95%CI:8.84~20.96,P<0.05)、肢体运动功能(MD=7.39,95%CI:2.74~12.04,P<0.05)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且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虽然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的统计学差异(MD=12.95,95%CI:-1.02~26.92,P<0.05)。纳入研究的存在较高的偏倚风险,且存在较大的异质性。2.在网络药理学研究中,痰热清注射液的81个有效成分共检索到663个药物靶标,在有效成分-药物靶标网络图中,度值最大的有效成分为绿原酸,度值最大的药物靶标为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其中有116个为治疗中风病的药物靶标。这116个药物靶标蛋白-蛋白相互作用中重要的靶点有白蛋白、细胞肿瘤抗原p53、白细胞介素-8等。生物学功能注释结果显示,这些靶点涉及胆汁分泌、药物代谢、化学致癌、肝病和apelin信号通路等227个通路;脂肪酸合成与代谢、外来化学物质代谢和细胞对药物反应等3258个生物过程;核受体活性、血红素结合反应、丝氨酸型肽酶活性等442个分子功能;排名靠前的有核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复合物、膜筏、突触后膜等222个细胞组分。在脑梗死大鼠模型中,可见梗死部位水肿,空泡形成,细胞死亡。而腹腔注射液低剂量痰热清注射液(2.5ml/kg,每6小时1次)能够明显减少大鼠脑梗死24小时后的梗死体积,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WB结果显示,使用痰热清注射液后APJ/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蛋白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显着增加;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 比例显着上升,caspase8蛋白含量显着减少;自噬相关蛋白LC3 Ⅱ/LC3Ⅰ比例显着下降;NeuN蛋白含量显着增加,GFAP蛋白含量显着减少。蛋白改变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对中风病特别是脑梗死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治疗脑梗死的机制可能与激活apelin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凋亡和自噬等有关。但这些研究较为粗浅,需要更高质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来明确痰热清注射液对中风病的临床疗效和药理机制。

韩立娟[2](2021)在《崔金海治疗重度黄疸验案三则》文中提出崔金海教授是第二、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首届名中医,多年来致力于胆汁淤积性肝病和重症肝病的临床与科研工作,治疗重度黄疸经验丰富,擅长抓住核心病机,兼顾调理脾胃,临证加减,灵活施治,常有良效。笔者跟崔师学习感受颇深,现择重度黄疸验案三则介绍如下:一、酒精性肝硬化张某,男,55岁,首诊:2016年11月17日。主诉:黄疸加重3余年,伴腹胀2个月。中医四诊:面色暗黄,睛目黄染,形体消瘦,腹部膨隆,语声低微,纳差,小便黄,量不多,大便略干,舌淡暗,苔薄腻,脉沉弦。

韩立娟[3](2021)在《崔金海从脾论治黄疸病经验举隅》文中研究表明崔金海主任医师系第二、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首届名中医,唐山市名老中医。崔师多年来致力于内科临床和科研工作,对于黄疸病的治疗有独特的认识,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长应用从脾论治黄疸病的核心理念,灵活施治,常有良效。试将老师经验介绍如下。1从脾论治黄疸思想1.1肝病传脾是黄疸病脾胃运化失常的主要原因:脾病生湿,以致黄疸。《素问·阴阳应相大论篇》谓:"中央生湿,湿生土……在体为肉,在脏为脾,

才迎春,张国江[4](2020)在《崔金海运用下法治疗内科急症医案3则》文中指出崔金海主任中医师,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全国第二、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唐山市名老中医,河北省首届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工作近六十载,学术经验丰富,擅长治疗内科杂病和疑难杂症,特别是对中风病、脾胃病、颈腰椎疼痛、发热类疾病的诊治有着娴熟的经验。崔主任治疗急症临证经验丰富,擅长应用下法,在临床中屡起沉疴,救治诸多危重患者,现择其医案3则,介绍

王开成,才迎春,张莹[5](2019)在《崔金海治疗急性期缺血性中风病中经络型学术经验介绍》文中认为崔金海主任中医师是河北省首届名中医,唐山市名老中医,2018年7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60年,学术经验丰富,尤其擅长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病。急性缺血性中风病(急性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由于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的突然减少或停止,造成该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坏死、软化,并伴有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

王开成,张莹,才迎春,周晓春,秦建南,王久敏,熊卫艳,于晓东,王秀芳[6](2018)在《开窍法治疗急性期缺血性中风病中经络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开窍法治疗急性期缺血性中风病中经络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00例中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对照组100例,2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血塞通针0.4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 L静滴,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开窍丸。2组均2周为1个疗程。2组均在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 2组神经缺损功能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2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窍法治疗急性期缺血性中风病中经络型具有较好临床疗效,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王立平[7](2017)在《张凤武脾胃病学术经验总结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张凤武主任医师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医40余年,治疗脾胃病的经验颇具特色。本人作为其学术经验继承人,有幸拜张老为师,通过临床跟师学习、收集总结医案、与老师访谈、检索查阅相关论文书籍等方式,梳理张凤武主任学术经验渊源,总结其有关脾胃病治疗的学术特色,从而继承发扬名老中医的临证经验。张师尤其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治效果最佳,从“脾虚”、“血瘀”、“邪毒”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并以此为法创立“健脾化瘀解毒方”,通过临床试验研究,探讨张师健脾化瘀解毒方治疗脾虚气滞、挟瘀毒内阻证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从理论研究和临床试验研究两个方面系统总结老师治疗脾胃病学术经验。1理论研究方面通过搜集文献,整理老师临证医案、医话,精读四部经典和老师学术相关的书籍,导师授业与本人侍诊,形成既符合临床真实情况又反映导师脾胃病学术观点的经验总结、学术思想。2临床试验研究方面对张凤武主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方(健脾化瘀解毒方)进行临床研究。本研究病例来自于2014年6月-2015年10月期间至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国医堂张凤武主任门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经胃镜及病理结果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为脾虚气滞、挟瘀毒内阻证。利用spss19.0软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治疗组:给予张氏“健脾化瘀解毒方”;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两组均治疗3个月后,比较对临床综合疗效、中医症状积分、胃镜下黏膜评分、组织病理疗效、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等指标变化的观察,探讨健脾化瘀解毒方治疗脾虚气滞、挟瘀毒内阻证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结果]1理论研究方面1.1张凤武主任脾胃病学术经验的渊源张师的学术经验渊源于中医古籍经典理论、历代医家及当代名医的临床经验。张师认为《内经》中关于脾胃的理论是较为全面和系统的,是后世“脾胃乃后天之本”理论的渊源。张师在临床治疗各种疾病时,除辨证施治外,总不忘以调理脾胃为根本,注意顾护胃气,体现“脾胃为后天之本”的思想。《金匮要略》中强调“四季脾旺不受邪”,脾胃健旺,后天气血生化之源充足,则正气充盛,体质强健,能抵御外邪的入侵。“治肝实脾”理论出自《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云:“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本条所论,在临床运用上很有指导意义。张师遵循《伤寒论》中对脾胃病变病因病机的阐述及顾护脾胃是《伤寒论》治疗六经病关键的治疗思想,在治疗各经疾病中均贯穿着养胃气、存津液的学术思想。《伤寒论》对于寒热错杂、阴阳失调所引起的脾胃病用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等治疗,体现了仲景重视调理脾胃气机升降的学术思想,现在用之临床,仍每每获效。《临证指南医案》书中首提胃阴学说,治疗以甘凉柔润,滋养胃阴为主。张师在临床应用中,对症见胃阴虚证的患者,常用麦门冬汤、增液汤、沙参麦冬汤、玉女煎等方治疗,取得良效。清代医家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治疗三焦病证方面,提出了“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的着名论点,张师认为凡是以恢复中焦脾胃功能为最终目的的治则皆可谓吴鞠通所论及的“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中焦如衡”,采用升降同调、寒热并进、燥湿相济、补泻兼施的方法,以使中焦如衡,恢复脾胃的功能。张师临证许多辨治方法、经验都根源于《脾胃论》的思想。1.2张凤武主任治疗脾胃病经验总结导师对脾胃病的病因病机有独到的见解,其认识来源于《内经》、《金匮要略》、《伤寒论》、《临证指南医案》、《温病条辨》、《脾胃论》等中医经典着作及当代各位名家经验。张氏认为脾胃病的病因病机主要有四个方面:脾胃气机升降失常,因滞而病;多种因素损伤,易致脾胃虚弱;久病入络,瘀血阻滞;内外相引,湿邪致病。张师认为准确的把握治疗原则,对治疗脾胃病非常重要,临床总结出张师治疗脾胃病特色有:注重通降论,以“通”祛疾;脾胃合治;脾胃分治;注重气血辨证论治;坚持标本论治:注意治胃病不忘健脾除湿热;注重调和肝脾;从心治脾。张师结合40余年临床经验,将六经辨证、脏腑辨证、三焦辨证融会贯通,根据以上治则治法总结出辨治脾胃病十法,即散寒温胃法、补气健脾法、消积导滞法、清胃安中法、和中醒胃法、疏肝和胃法、升清益胃法、降逆调胃法、化瘀通络法、滋阴润胃法。张凤武主任对胃镜下不同表现的7类胃炎,根据中医学“胃痞、胃痛”等证记载,对其有明显临床表现者,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疗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建立在治疗脾胃病的认识基础上,张主任对肠炎的治疗亦具特色。其辨治特点为:分清标本虚实;注重气血两调;把握温清并用;善以燥润相济;通涩结合、两相其美。2临床研究方面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Hp阳性感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经统计学检验,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03669,P<0.05)。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症状积分均显着下降(P<0.05),其中治疗组症状积分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前后胃镜下黏膜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胃镜下黏膜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胃镜下黏膜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病理疗效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胃黏膜萎缩积分、肠上皮化生积分和异型增生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上述各项病理积分均显着改善(P>0.01),其中治疗组治疗后萎缩程度积分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肠上皮化生积分和异型增生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比较,治疗前治疗组Hp感染例数为30例(68.18%),对照组为27例(62.79%),两组间的Hp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Hp阳性9例,根除率70.0%;对照组Hp阳性14例,根除率48.15%,两组根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22723,<0.05)。安全性评价,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均未出现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结论]张凤武主任熟读各种中医典籍,吸收各医家学术精华,形成了其治疗脾胃病的学术经验特色。中药健脾化瘀解毒方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症状及病理均有所改善。健脾化瘀解毒方治疗后一方面可以明显缓解患者胃痛、胃胀以及嗳气、纳呆、疲倦和嘈杂等不适症状,并能改善胃镜下胃黏膜局部循环,另一方面还能促进萎缩腺体恢复,缓解胃黏膜炎症状态,并有效提高Hp清除率。

王涣群[8](2014)在《复元醒脑与活血通腑治疗急性脑出血临床对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评价元气亏虚贯穿在急性脑出血的整个过程,比较复元醒脑法与活血通腑在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全国5家医疗单位开展复元醒脑与活血通腑治疗急性脑出血临床对照研究,治疗组采用复元醒脑法方案,即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具有益气活血、泄热熄风功效的中风醒脑方(红参、大黄、川芎、三七);对照组采用活血通腑法方案,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大黄、川芎、三七。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血肿吸收率、中医症状体征严重程度积分、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便秘等指标的改变,评价治疗14±2天、21±3天患者的情况。结果:1.神经功能缺损改变:治疗14±2天、21±3天治疗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肿吸收率:14±2天时治疗组血肿吸收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症状体征改变:治疗14±2天、21±3天治疗组中医症状体征积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肺部感染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治疗组电解质紊乱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便秘情况:治疗组便秘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复元醒脑法治疗方案能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在治疗21±3天时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优于活血通腑法治疗方案;2.复元醒脑法治疗方案能促进出急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在14±2天时优于活血通腑法治疗方案;3.复元醒脑法治疗方案在改善症状体征的严重程度积分及对生活的影响程度上优于活血通腑法治疗方案。4.复元醒脑法治疗方案在改善肺部感染情况上优于活血通腑法治疗方案。5.复元醒脑法治疗方案在改善电解质紊乱情况上优于活血通腑法治疗方案。6.复元醒脑法治疗方案在改善便秘情况优于活血通腑法治疗方案。

于晓敏[9](2013)在《卒中急性期并发症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项临床研究的目的旨在前期20余年运用中风醒脑液治疗脑卒中的基础上,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观察,对脑卒中急性期并发症(肺部感染、出血性梗死)进行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的治疗,以期建立卒中急性期并发症(肺部感染、出血性梗死)的综合方案。方法:本试验研究的受试对象来源于由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都江堰人民医院、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攀枝花中西医结合医院、广元市中医院住院的符合卒中急性期并发肺部感染21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并发出血性梗死患者100例,分别随机分2组,两组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加中风醒脑液口服,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中药复方汤剂鼻饲或口服,50ml, tid,疗程为3~14天不等。观察周期3个月,填写原始病历和CRF表。疗效判定:观察治疗后患者病死率、住院天数、肺部感染症状及体征,总体疗效,NIHSS评分、mRS评分、GCS评分、生活能力、生存质量等。评价治疗后14天、28天的疗效,并观察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利用SPSS20.0软件包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结果:1.急性缺血性卒中并发出血性梗死痰热腑实证患者结果本研究通过急性缺血性卒中并发出血性梗死痰热腑实证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的疗效观察,结果表明:在病死率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病死率分别为16.0%、24.0%,对照组高于治疗组,但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疗后14天、与疗后28天,在中医证候积分、体征积分、GOS残障程度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质量方面,治疗组对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急性缺血性卒中并发出血性梗死痰湿蒙神证患者结果本研究通过急性缺血性卒中并发出血性梗死痰湿蒙神证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的疗效观察,结果表明:在病死率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病死率分别为24.0%、12.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疗后14天、与疗后28天,在中医证候积分、体征积分,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质量方面,治疗组对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卒中急性期并发肺部感染痰热壅肺证患者结果本研究通过卒中急性期并发肺部感染痰热壅肺证治疗组52例,对照组53例的疗效观察,结果表明:在病死率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病死率分别为11.5%、18.9%,对照组高于治疗组,但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疗后14天、与疗后28天,在中医证候积分、体征积分、GOS残障程度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疗后14天,治疗组和对照组的GCS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质量方面,治疗组对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卒中急性期并发肺部感染痰浊蕴肺证患者结果本研究通过卒中急性期并发肺部感染痰浊蕴肺证治疗组53例,对照组52例的疗效观察,结果表明:在病死率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病死率分别为11.3%、21.2%,对照组高于治疗组,但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疗后14天、与疗后28天,在中医证候积分、体征积分、GOS残障程度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疗后14天,治疗组和对照组的GCS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质量方面,治疗组对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急性缺血性卒中并发出血性梗死结论治疗组能明显缩短急性缺血性卒中并发出血性梗死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明显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并发出血性梗死的症状、体征;在显效率、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卒中急性期并发肺部感染结论治疗组能明显缩短卒中急性期并发肺部感染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明显改善座中急性期并发肺部感染的症状、体征;在显效率、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降低痰培养阳性率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

梁海英[10](2013)在《崔金海主任医师诊治外感温热病的临床经验》文中提出中医学蕴藏着治疗外感温热病的丰富的经验。崔金海主任医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远则沂源《灵枢》、《素问》,问道长沙,降至明清的叶、吴及历代医家的经验精华,均苦心钻研,专心学步,进与病谋,退与心谋,不泥古不非今,兼纳并蓄,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思路和方法。笔者先将崔老临床诊治外感温热病经验介绍如下。

二、崔金海应用大黄经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崔金海应用大黄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痰热清注射液对脑梗死后apelin信号通路及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从毒论治中风病的研究进展
        一、中风病中西医论治现状
        二、从毒论治中风病的理论基础
        三、解毒法治疗中风病的当代实践
        四、常用解毒类方药治疗中风病的现代研宄
        五、总结和展望
        六、参考文献
    综述二 痰热清注射液成分、治疗机制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一、痰热清注射液出自名家,历经考验,疗效确切
        二、痰热清注射液含有多种化学成分
        三、痰热清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安全性研究进展
        四、痰热清注射液的临床应用进展
        五、痰热清注射液从解毒切入治疗中风的研宄现状和展望
        六、参考文献
前言
临床研究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中风病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
        1 引言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研究
    研究一 利用网络药理学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中风病的生物学机制
        1 引言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研究二 不同剂量痰热清注射液对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影响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研究三 痰热清注射液对apelin信号通路及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结语
创新点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崔金海治疗重度黄疸验案三则(论文提纲范文)

一、酒精性肝硬化
二、肝内胆管结石伴胆管炎
三、药物性肝损伤
四、小结

(3)崔金海从脾论治黄疸病经验举隅(论文提纲范文)

1从脾论治黄疸思想
2病案举隅
3体会

(5)崔金海治疗急性期缺血性中风病中经络型学术经验介绍(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位
    1.1 脑的生理特性
    1.2 脑的病理特点
2 开窍法
    2.1 解毒开窍
    2.2 醒脑开窍
    2.3 涤痰开窍
    2.4 调机开窍
    2.5 开窍丸
3 病案举例

(6)开窍法治疗急性期缺血性中风病中经络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1.6 治疗方法
        1.6.1 对照组
        1.6.2 治疗组
    1.7 疗效观察
        1.7.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
        1.7.2 疗效评定标准
    1.8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2.2 2组患者疗效比较
    2.3 不良反应
3 结论
4 讨论

(7)张凤武脾胃病学术经验总结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慢性萎缩性胃炎文献综述
    1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药研究近况
        1.1 对病名的认识
        1.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的认识
    2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2.1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概念
        2.2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机制
        2.3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
        2.4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改变的认识
        2.5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方法
第二部分 张凤武脾胃病学术经验的渊源
    1 张凤武学术观点概要
        1.1 恪守医德,熟读经典,精于临床,成就良医
        1.2 遵循辨证论治,并与辨病相结合
        1.3 临证重在病机分析,终以法度取胜
        1.4 师古而不泥古,擅长古方今用
        1.5 治疗脾胃病,明确诊断为先
        1.6 天人合一,重视养生
    2 张凤武脾胃病学术经验渊源
        2.1 《内经》
        2.2 《金匮要略》
        2.3 《伤寒论》
        2.4 《临证指南医案》
        2.5 《温病条辨》
        2.6 《脾胃论》
        2.7 当代医家学术思想
第三部分 张凤武治疗脾胃病经验总结
    1 张凤武对脾胃病的病因病机认识
        1.1 脾胃气机升降失常,因滞而病
        1.2 多种因素损伤,易致脾胃虚弱
        1.3 久病入络,瘀血阻滞
        1.4 内外相引,湿邪致病
    2 张凤武治疗脾胃病的学术特色
        2.1 注重通降论,以“通”祛疾
        2.2 脾胃合治
        2.3 脾胃分治
        2.4 注重气血辨证论治
        2.5 坚持标本论治
        2.6 注意治胃病不忘健脾除湿热
        2.7 注重调和肝脾
        2.8 从心治脾
    3 张凤武辨治脾胃病十法
        3.1 散寒温胃法
        3.2 补气健脾法
        3.3 消积导滞法
        3.4 清胃安中法
        3.5 和中醒胃法
        3.6 疏肝和胃法
        3.7 升清益胃法
        3.8 降逆调胃法
        3.9 化瘀通络法
        3.10 滋阴润胃法
    4 张凤武辨病与辨证结合治疗胃镜下不同类型胃炎的用药特色
        4.1 红斑渗出性胃炎
        4.2 平坦糜烂性胃炎
        4.3 隆起糜烂性胃炎
        4.4 胃炎伴萎缩
        4.5 出血性胃炎
        4.6 胃肠反流性胃炎
        4.7 皱壁肥厚性胃炎
    5 张凤武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思路与对策
        5.1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5.2 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分型治疗
        5.3 慢性萎缩性胃炎巧妙选药
        5.4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调护
    6 张凤武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辨证分型治疗
    7 张凤武辨治肠病的经验
        7.1 辨治特点
        7.2 治疗肠病诸法的具体应用
        7.3 张凤武慢性肠炎的临床辨证分型治疗
第四部分 健脾化瘀解毒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统计学分析
    4 结果
    5 讨论
参考文献
小结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1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例观察表
附录2 随机数字表
附录3 治疗前胃镜图片
附录4 治疗后胃镜图片
附录5 治疗前病理图片
附录6 治疗后病理图片
附录7 查新报告

(8)复元醒脑与活血通腑治疗急性脑出血临床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复元醒脑与活血通腑治疗急性脑出血临床对照研究
    1. 课题设计
        1.1 病例数
        1.2 入组方法
        1.3 多中心临床研究
        1.4 诊断标准
        1.5 纳入标准
        1.6 排除标准
        1.7 剔除病例、脱落病例、中止病例标准
        1.8 安全性
        1.9 治疗方案
        1.10 疗效指标及评定方法
        1.11 分析数据集的选择
        1.12. 有效性分析
        1.13 统计分析方法
        1.14. 不良事件
        1.15 统计方法及统计推断
        1.16 技术路线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各中心入组病例情况
        2.2 各中心病例分布情况
        2.3 脱落或中止试验病例情况
        2.4 基线资料分析
        2.5 疗效观察指标分析
        2.6 安全性分析
        2.7 小结
    3. 讨论
        3.1 关于研究结果的讨论
        3.2. 活血通腑是目前最常用的急性脑出血中医治疗方法
        3.3. 复元醒脑更有利于通腑
        3.4 复元醒脑法关于复元的意义
        3.5 关于中风醒脑方
        3.6 对复元醒脑法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产生机理的探讨
第二部分 导师经验
结论
问题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文献综述
    1. 急性脑出血中医研究现状
        1.1 急性脑出血病因病机的认识
        1.2 病机探析
        1.3 出血性中风中医治疗现状
    2. 急性脑出血的西医研究现状
        2.1 脑出血的出血部位
        2.2 脑水肿形成的原因
        2.3 脑出血合并心肌酶心电图变化
        2.4 脑出血急性期西医治疗现状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表一:参与验证单位名单及纳入病例情况表:
附件
附录: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9)卒中急性期并发症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急性缺血性卒中并发出血性梗死的临床研究
    1 试验方案
        1.1 试验设计
        1.2 病例选择
        1.3 样本量估算
        1.4 试验药物
        1.5 评价指标
        1.6 安全性评价
        1.7 质量控制
        1.8 伦理学要求
        1.9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1.10 主要偏倚性的预防措施
        1.11 临床研究流程图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第二部分 卒中急性期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
    1. 试验方案
        1.1 试验设计
        1.2 病例选择
        1.3 样本量估算
        1.4 试验药物
        1.5 评价指标
        1.6 安全性评价项目
        1.7 质量控制
        1.8 伦理学要求
        1.9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1.10 主要偏倚性的预防措施
        1.11 临床研究流程图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3.1 中医对中风病的认识
        3.2 陈绍宏教授中风核心病机论
        3.3 中风醒脑液的方义及药理研究
        3.4 中风醒脑液治疗卒中的机制探析
        3.5 异病同治和病证结合
        3.6 中医对出血性梗死的认识
        3.7 中医对卒中急性期并发肺部感染的认识
    4. 结论
        4.1 急性缺血性卒中并发出血性梗死研究
        4.2 卒中急性期并发肺部感染研究
问题与展望
文献综述
致谢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研项目

(10)崔金海主任医师诊治外感温热病的临床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论基础
2 治法分析
    2.1 清解勿忘益气养阴
    2.2 清解勿忘通里攻下
    2.3 清解勿忘化痰除湿
    2.4 清解勿忘凉血散
3 结语

四、崔金海应用大黄经验(论文参考文献)

  • [1]痰热清注射液对脑梗死后apelin信号通路及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D]. 李中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崔金海治疗重度黄疸验案三则[J]. 韩立娟. 中国乡村医药, 2021(05)
  • [3]崔金海从脾论治黄疸病经验举隅[J]. 韩立娟. 山西中医, 2021(01)
  • [4]崔金海运用下法治疗内科急症医案3则[J]. 才迎春,张国江. 新中医, 2020(16)
  • [5]崔金海治疗急性期缺血性中风病中经络型学术经验介绍[J]. 王开成,才迎春,张莹. 新中医, 2019(10)
  • [6]开窍法治疗急性期缺血性中风病中经络型的临床疗效观察[J]. 王开成,张莹,才迎春,周晓春,秦建南,王久敏,熊卫艳,于晓东,王秀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22)
  • [7]张凤武脾胃病学术经验总结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D]. 王立平.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7(11)
  • [8]复元醒脑与活血通腑治疗急性脑出血临床对照研究[D]. 王涣群.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4(06)
  • [9]卒中急性期并发症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的临床研究[D]. 于晓敏.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3(06)
  • [10]崔金海主任医师诊治外感温热病的临床经验[J]. 梁海英. 中国中医急症, 2013(02)

标签:;  ;  ;  ;  ;  

崔金海应用大黄的经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