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与“请求”的教学设计

“报告”与“请求”的教学设计

一、“报告”与“请示”的教学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黄倩春[1](2021)在《合作学习提升中职《公文写作与处理》课堂参与度的实践研究》文中认为目前,在教育部政策的导向下,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已经进入了全面改革阶段,其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逐渐向课程的实施与改进方面聚焦。综合文献分析发现课堂参与度的高低已经成为中职课程教学质量能否得到提升的重要因素,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就要求中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课堂还给学生,通过不断优化课堂的实施方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进而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基于此,笔者将目光聚焦于中职文秘专业课程的课堂参与度。经前期调查发现在中职文秘专业所有课程中,《公文写作与处理》的课堂参与度相对偏低,且缺少一套用于提升课堂参与度的有效教学策略。而《公文写作与处理》作为文秘专业的核心课程,其课堂目标是培养中职文秘学生的公文写作及办理公文的能力,其课堂参与度影响着中职文秘专业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因此,在该课程中以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为目的,开展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合作学习以营造一种民主、团结的学习氛围为教学环境基础,以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为目标,以加分奖励为竞争机制,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为重点,倡导学生在课堂中勤于动手、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可以全面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参与、认知参与、情感参与。因此,笔者决定将其应用到《公文写作与处理》中并制定了一套教学流程,通过开展教学实践验证其对提升课堂参与度是否有所成效。本研究的研究过程包括:第一,在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关于合作学习、课堂参与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定研究的思路、界定研究的核心概念、分析应用的理论基础。第二,通过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访谈等方式调查文秘专业《公文写作与处理》的课堂参与现状,最后采用SPSS.26检验问卷的信效度、分析课堂参与度的现状,发现影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的因素。第三,通过分析中职文秘专业《公文写作与处理》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中职文秘学生的学情,阐述合作学习对提升中职文秘专业《公文写作与处理》课堂参与度的有效性。第四,制定合作学习在中职文秘专业《公文写作与处理》课堂的实施流程,提出合作学习提升中职文秘专业《公文写作与处理》课堂参与度的应用策略。第五,在课堂上开展两轮行动研究后,采用SPSS.26统计同班级学生前后两次参与度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同时结合对指导教师和学生的访谈分析得出结论。研究结果说明:实施合作学习后《公文写作与处理》课堂参与度明显提升。具体表现如下:在行为参与维度上,学生的课堂专注度提高,课外及课堂上投入的学习时间增加;在认知维度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社交能力有所提高;在情感维度上,学生学习的乐趣感、成就感、自信心明显增强。整体上来说,课堂参与的每个维度都得到了提升,但不同的维度的课堂参与度提升的程度有所不同;学生的行为和情感参与度方面的提升较为显着,而在认知参与度方面的提升还需要更长的实践时间去验证。

卢亮亮[2](2021)在《中国共产党请示报告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堪称人类政治思想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不仅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而且建立和发展了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理论是专门研究无产阶级政党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体系,它以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活动为发展动力,既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也包括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党的领导人的科学论述,既包括党的发展历程,也包括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可以说,这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存在与发展、革命与建设的基础和保障。其中,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一个成熟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始终坚持和践行的重大政治原则,并作为一条主线和红线贯穿于无产阶级政党170多年的发展历程之中。请示报告制度生发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建党实践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革命斗争中发展起来,正式建立于新民主主义主义革命胜利前夕的解放战争时期,是树立马克思主义政党权威、保证集中统一领导的中国化制度形式。如今,请示报告制度作为党的一项优良传统已走过70多年岁月,不仅蕴含着独特的制度结构和运行功能,成为透析和把握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度和组织制度的根本出发点之一,而且较早的写入党章党规党纪中,成为我们党的一项重要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和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工作机制,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一,请示报告制度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权威”是贯穿于无产阶级运动的一个重要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化大生产所导致的“权威”的“普遍性”看作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前提条件,同时认为无产阶级政党无论是在革命进程中还是在革命胜利后都需要权威,以此来扩展“努力争得的成果”和“维持自己的统治”。马克思主义政治权威观的形成与发展,宣告了无产阶级政党统一革命意志、保证行动一致的历史必然性和天然合理性。以列宁为首的一批在俄国成长起来的马克思主义骨干,把工人阶级中已经觉醒的革命力量发动起来,使一切支持和拥护这一革命力量的无产阶级行动起来,把一切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力量团结起来,建立起一个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并在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以及取得革命政权的执政活动中注重建立和完善足以保证党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从根本上塑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权威观念,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结合中国实际丰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回应和解答了建立一个“统一性、集中性和服从中央领导的有机整体”的党的问题。第二,请示报告制度有着较为久远且坚实的历史发展轨迹。从《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之规定,到俄共(布)强调严格的工作报告制度,再到中国共产党请示报告制度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新时期,而今迈入新时代的发展阶段。可以说,请示报告制度有着深刻的历史发展逻辑,从中认识和把握请示报告制度的历史发展动力,总结和汲取请示报告制度的历史发展经验,必将启发请示报告制度之于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价值和意义。第三,请示报告制度是一整套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的制度体系及运行机制。2019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为加强和规范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工作作了新的制度规定,成为开展请示报告工作的重要文本、制度和法规依据。与此同时,2017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修订的《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在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下,两部主干党内法规及其他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不仅构筑起了请示报告制度体系,而且明确了党组织请示报告工作、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运行机制,为全党开展请示报告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有利于推动请示报告工作全面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第四,请示报告制度在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上的优势比较明显,同时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长期性的制约因素。在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请示报告制度有着独特的制度优势。然而,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还存在着请示报告意识不强、内容把握不准确、程序方式不规范、打折扣、搞变通、不实事求是等问题。深究起来,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无外乎有些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制度意识不强、制度执行存有偏差、自身利益在作祟以及请示报告制度规定的不完善等。第五,进入新时代,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请示报告制度的最高政治原则得到了强化,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供了制度工具和有力支撑。当前,面对严峻复杂的执政环境,不断完善请示报告制度,推动全党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必须紧紧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谋篇布局,激发请示报告制度的内生动力、健全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严格执行作为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的请示报告制度、发挥批示指示制度的下行复合功能、通过“学、用、考”方式确保请示报告制度落实到位。

李宁[3](2020)在《历史变局中的“齐鲁医学”转型研究(1948-1953)》文中研究说明教会医学是基督教在近代中国传播的产物,从十九世纪下半叶产生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消亡,历经近百年崎岖波折又波澜壮阔的历史。“齐鲁医学”曾经是中国教会医学的一张“名片”,其典型性和代表性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齐鲁医学”的发展历程几乎贯彻整个山东教会医学从起源到消亡的全部过程,代表着山东教会医学的最高水平,早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就与“北协和、南湘雅、西华西”等国内三大头牌医学齐名,并称为“东齐鲁”,在国内外医学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二是“齐鲁医学”品牌由英美加中四国共同缔造和培育,其人员和经费至少由四个国家的十三个基督教组织供给,亦是洛克菲勒基金会重点资助的医学机构之一,其参与主体的多元性及其对不同势力态度的矛盾性恰好为研究“齐鲁医学”与地方社会的互动提供了绝佳机会;三是“齐鲁医学”由教会医学向“人民医学”转型的过程异常复杂,经历了南迁福州、内部分裂、派系争斗、与美决裂、思想改造等多重洗礼,最终在全国院系调整中完成蜕变与重生,其过程既具有全国教会医学转型的通性特征,又有独特的发展脉络,对于整个教会医学转型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齐鲁医学”的转型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已开始。1948年济南解放前夕,在国民党势力的怂恿和西方差会的鼓动下,齐鲁医学院做出了南迁福州的决定,大部分医学教授和本科生由山东济南迁往福建福州,齐鲁医院和少部分师生继续留守济南。不久,医预科随文理学院南迁杭州。一时间国内出现三处齐大校区和两个领导核心,形成南北对峙。南迁不仅造成“齐鲁医学”的内部分裂和派系对立,更为后来被新政权认定为“落后”和“反动”埋下了伏笔。随着杭州和福州的相继解放,齐鲁医学院在南迁一年之后选择回迁济南,“齐鲁医学”在形式上实现了合体和统一,但是南迁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仅没有消除,反而在旧有矛盾的积累效应下被扩大,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新旧两派势力之间的校权之争。以吴克明为代表的亲国民党守旧势力与以杨德斋为代表的亲共产党新晋势力为获得学校控制权展开了激烈博弈,最终新派势力在新政权的支持下两次挫败“倒杨”运动,赢得校权之争的胜利。随后,“齐鲁医学”开启了行政体制方面的改革,在齐鲁医院建立第一支党小组,不断扩大共产党的影响力,积极向新政权靠拢。自1949年底收回校权到1952年院系调整,“齐鲁医学”随着齐鲁大学同步启动了思想、政治、经济、教育、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系统改革,开始了艰难而又深刻的历史转型。思想政治方面的改革是新政权非常关注的重要议题,也是其他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针对齐鲁医学院和齐鲁医院宗教氛围浓厚、“亲美”“崇美”思想严重、政治意识淡漠、片面强调专业技术等状况,新政权以齐大行政管理层和共产党工作小组为媒介,在全校范围内发起了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改造运动,通过开展爱国爱党教育、常规思政教育、亲苏学苏教育等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使“齐鲁医学”广大师生和医护人员增加了对新政权和共产党的了解,提高了思想政治意识。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之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转向全面控诉美国侵略和爱国主义教育,将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亲美”“崇美”“恐美”情绪逐渐改造为反美仇美排美情绪,通过鼓励学生参军参干、组织抗美援朝医疗队、收治志愿军伤病员等实际行动与美国划清界限,将全体师生团结在爱党爱国拥军的旗帜下,为后来的院系调整打下了思想基础。在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改造的同时,“齐鲁医学”其他方面的转型改革亦在同步进行。在教学育人方面,齐鲁医学院积极响应新政府提出的“教育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指导方针,在招生对象、招生名额、入学资格、培养目标、学制学时、教学课程等方面进行深刻改革,不断满足新中国对医学人才的迫切需求。在社会服务方面,齐鲁医院主动参与灾区医疗救灾、疫病防治服务、公共卫生教育,将发挥专业优势与服务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在经济方面,面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齐鲁医学院及齐鲁医院改变过去单纯依靠中外教会拨款的传统方式,积极争取新政府的资助,通过有条件地接受捐赠、开展资产清查运动、增产节约运动等多种途径拓展筹资渠道,最终与外国教会彻底割裂经济联系,完全实现了经济自立。上述改革措施的实施,既体现了新政权和新执政党对“齐鲁医学”提出的外在要求,也体现了“齐鲁医学”人审时度势、主动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调适和努力。1952年10月,齐鲁大学在全国院系调整中走向消解,包括齐鲁医学院和齐鲁医院在内的原有组织被撤并重组,随之而来的是“齐鲁医学”在性质内涵和组织属性方面的根本性变化。齐鲁医学院与山东医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山东医学院,附属齐鲁医院则成为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齐鲁医学”从此涅盘重生,进入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虽然“齐鲁医学”在名称、性质和归属等方面发生了变化,但其优秀的文化基因和传统的人文根脉得以传承和保留下来,并最终发展成当今的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和齐鲁医院。“齐鲁医学”发展史实际上也是教会医学与山东地方社会的互动史,二者互相影响、相互形塑而又彼此同化、趋于融合。“齐鲁医学”在西方传统与中国文化之间、宗教信仰和世俗生活之间、外国资源和本土力量之间、现代化转型与传统惯性之间不断寻求某种平衡,并以彻底本土化、中国化的结局完成转型使命。

陈宇[4](2020)在《新中国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演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步伐的不断加快,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如火如荼。作为各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国际间的学生流动已然成为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并且逐渐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教育质量衡量标准。中国的高等教育在世界化的大潮中日新月异,其中来华留学生教育也随之诞生并逐步发展壮大。历经七十年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在中国社会经济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强有力的推动下,逐步发展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将成为中国敞开国门,发展成为世界教育强国的重要体现。论文从历史的视角,对新中国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及其演进进行系统考察,并以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为研究背景,从各个时期的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内容入手,以来华留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实际发展状况为依据,结合广泛的统计和调研,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分析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演进的历程及特点,并与一些发达国家的留学生教育政策进行了系统的比较,以期达到以史鉴今、以外鉴内的目的。论文首先按照历史分期,概述了新中国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伴随着来华留学生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点到面,进而从强调扩大规模到注重提质增效的深刻转变过程中,所经历的初步创立、开放探索、调整规范和提升完善等各个阶段的演进历程,并突出对来华留学生教育在招生和管理两个重要方面的政策演进的研究。在总结来华留学教育政策演进过程的基础上,一方面,从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特殊性和现实发展角度出发,分析了国内和国际政治、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全球发展、文化交流和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等因素及对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对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在演进历程中的特征进行提炼,系统分析了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在制定和演进过程中的基本特点,即政策数量逐渐增加,内容逐渐清晰明确;政策作用逐渐明显,国家重视程度加强;政策覆盖逐渐全面,国际化程度显着;招生政策在演进过程中的突出特点,即招生依据遵循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变,留学资费由援助向收费转变,招生模式由计划向开放转变;管理政策在演进过程中的突出特点,即管理方式由多方联合向归口管理转变,管理驱动由政府主导向高校自主管理转变,管理手段更加注重队伍建设协同法制化管理。为使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适应国际化实际发展要求论述得更加充分,论文基于留学生教育的比较优势、地缘、语言、文化、经济和教育水平等各项因素,选择并集中描述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留学生教育的概况及政策特点,在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结合对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演进和影响因素,以及演进特点的分析,总结了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在助力国家外交战略、服务国家经济全球化发展、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建设、传播和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提出了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在总体政策高度、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教育结构调整、教育质量保障、相关社会服务以及就业服务体系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服务国家战略、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改善教育结构、优化教育质量、完善社会服务、健全就业服务体系等六个方面,提出了今后制定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的一系列建议,包括严格服务于国家战略,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改善教育结构调整政策,优化教育质量保障政策,完善社会服务政策和健全就业服务政策体系等。最后,论文就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研究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和国际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助力中国高等教育开展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了进一步开展研究的启示和对未来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期待。

朱厢炜[5](2020)在《建筑设计全过程实录及其评析 ——以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中国彩灯博物馆为例》文中认为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中国彩灯博物馆分别是我国1980年代和1990年代的代表性建筑作品,两座建筑的设计全过程所反映的内涵有着跨越时空的价值和意义。本文通过大量详实的历史文献资料,呈现了两座建筑设计的全过程,并从多个角度评析了这两座建筑的时代性意义和当代启示。论文共由七章组成,章节之间呈现顺序递进的关系。第一章绪论,表明了本研究的课题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对已有研究进行了综述,展现了本文的基本逻辑与框架。第二章,对我国1949年至1989年的建筑创作环境进行了概述,介绍了与两座建筑直接相关的自贡恐龙文化和彩灯文化。第三章,以实录的形式再现了展开建筑设计之前,包括前期策划等在内的诸多事件。第四章,以实录的形式再现了从建筑设计竞赛到建成的整个过程。第五章,呈现了自前期策划到建成后包括专业机构等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对两座建筑的评价。第六章,从建筑策划、建筑后评估、建筑设计竞赛、建筑设计、建筑伦理、建筑与城市文化的维度对研究对象进行了评析,揭示了其在这几个维度的意义和对当下建筑业的启示。第七章结论,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审视了此次研究中的创新与不足,对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展望。全文共约22万字,图片123幅,表格36个

李雪延[6](2020)在《情境教学法在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K市G中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应用文作为一种“应”对生活,“用”之实务的文章类型,已成为人们管理事务、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应用文写作”课程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具有实用性、实践性、广泛性的特征,“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指导思想不再一味强调写作知识、写作方法,学生写作能力与思维的培养、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引发关注和重视。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由于课程自身具有复杂性,加之受到教师与学生主观因素的影响,使得“应用文写作”课程长期处于“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困境中,其重要作用一直未能得到发挥。如何提高“应用文写作”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本研究以K市G中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尝试对该校“应用文写作”课程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现状进行调查,根据存在问题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应用策略和应用建议,以期能为今后的教学和研究提供有益的思路。论文首先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起、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文献综述,并对整篇文章的理论基础与关键概念予以阐述和界定;其次,从学生的学习现状与教师的教学现状两个方面着手进行调查,分析情境教学法在该校“应用文写作”教学实施中所存在问题;再次,根据存在问题探究情境教学法在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并在K市G中进行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在实践后对反馈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应用建议;最后,对本研究的研究结论与不足之处做了归纳与反思。研究结果表明,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在提高教师教学有效性与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同时,还能够提升中职“应用文写作”学科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提升写作能力的同时,锻造其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和处理日常事务的思维能力。

韦朋飞[7](2020)在《全国人大立法中的请示报告制度研究 ——以党政关系为分析视角》文中认为在中国共产党的制度体系中,请示报告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制度。请示报告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年代逐渐发展的,并在解放战争初期建立的一种党内制度。其基本功能最初是促进中央和地方党组织的沟通和交流,后来发展成为维护中央权威和党组织纪律的重要制度。学术界多从党组织关系的视角研究请示报告制度,分析其与党的组织纪律、维护党中央权威以及党内民主集中制等方面的关系。在政权系统中建立党组是中共实现对政权领导的基本手段之一,请示报告制度同样适用于政权系统内党组与上级党组织之间的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讲,政权系统内的请示报告制度的外延发生了变化,它实际上成为了党领导国家政权的一种制度机制。基于以上理念,本文以党的领导为主题,全国人大系统中的请示报告制度为研究对象,以立法作为基本的分析范畴,以党政关系为分析视角,对其发展历史、组织结构、运作过程和功能定位进行了全面研究,分析了制度的发展趋势和完善路径。本文认为,与单纯的党内请示报告制度相比,对于实现党的领导的意义上说,政权系统中的请示报告制度的外延拓展成为中国共产党处理党政关系的一种制度机制。请示报告制度从党内拓展到政权系统的过程,也是中共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过程,是为了解决如何实现党对政权领导的问题。建国初期,中共在中央政府系统内建立了党组,党组将政府工作向党中央请示报告是实现党对政府领导的制度性安排。比如向党中央的请示报告是政府立法工作中的必备环节,这同样适用于全国人大制度建立以来的立法工作。全国人大立法工作中的请示报告制度经历了一个相对曲折的过程,最终形成了如今的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为请示报告主体的,以立法中的重要问题和重要分歧等方面内容为请示报告事项的,以党中央为请示报告对象的制度规范。具体而言,全国人大立法中的请示报告存在于立法过程的准备阶段、法律草案的起草阶段以及法律草案的审议阶段,其一般的流程是请示报告的事项的确定与文件的形成、请示报告文件稿的呈送、党中央的审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党中央相关意见的落实。与请示报告制度相衔接的党中央的审批环节是全国人大立法中的重要一环,这突显了党对全国人大立法工作的领导以及党在中国政治中的重要地位和特殊角色。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对全国人大立法工作的领导是以党的组织嵌入和人事嵌入为基础,作为处理党组织关系的请示报告制度,同样适用于党组和党中央之间的关系,这说明中共是通过将单纯的党政关系转化为党组织关系来实现其领导的。请示报告制度具有两方面意义,一方面,它保障了党中央对全国人大立法工作的宏观把握以及立法中重大问题的决策权。另一方面,有助于党中央对于全国人大立法工作的支持以及全国人大职权的发挥。

曹丽琴[8](2020)在《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完善请示报告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请示报告制度是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举措,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制度。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就明确提出地方要向中央报告工作,解放战争时期请示报告作为一项制度规定被正式确立下来。在历史进程中,请示报告制度对于克服党内分散主义、加强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着重要作用。十八大以来,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面临新的情况,需要实现新的发展,党的事业和国家事业要顺利推进都必须要发挥党的领导核心的作用,因此必须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请示报告制度越来越受到重视。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制定或修订了一系列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强调要完善并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请示报告制度。通过完善请示报告制度的相关规定,加强了党的纪律建设、净化了党内政治生态,为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提供了有利制度保障。本文以分析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完善请示报告制度的原因为研究的起点,结合当下特定的政治生态,聚焦于十八大以来请示报告制度的创新性发展,从三个方面阐述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请示报告制度。第一部分,从历史经验与现实要求两个方面分析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完善请示报告制度。第二部分,在全面搜集整理十八大以来请示报告制度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梳理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为完善请示报告制度所做的相关规定,分析和总结请示报告制度的新发展。第三部分,在充分了解十八大以来请示报告制度具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请示报告制度在实践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对进一步完善请示报告制度体系提出了相应建议。

胡少翔[9](2020)在《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档案管理研究 ——以ZHW抽水蓄能电站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档案是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它反映了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的全过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档案管理是贯穿整个移民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保证移民档案完整、准确和有效利用的基石。做好移民档案管理工作,对推进移民安置工作,服务移民群众具有重要作用。为规范移民档案管理,国家颁布了《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档案管理办法》,对移民档案的管理体制与职责、归档与移交、档案验收、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奖励与处罚等作出了规定。但在移民档案管理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移民档案的完整性、系统性和有效利用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如何完善移民档案管理工作,是档案界和移民界亟待重视与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以ZHW抽水蓄能电站移民档案管理为例,通过实地参与归档工作,围绕实际归档情况,对照移民档案管理办法,识别其中需完善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本文首先从移民档案管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展开,阐述了移民档案及管理的作用、意义,介绍了ZHW抽水蓄能电站工程、移民安置实施、移民档案管理的概况,梳理了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档案管理政策规定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为下文的研究做铺垫;其次,从前期工作、实施工作、管理监督、资金财务四个方面介绍ZHW抽水蓄能电站移民档案实际归档情况,并分别参照移民档案管理办法中对应的归档要求,指出档案中问题,分析成因,提出建议;最后,将问题进行归纳,结合J县移民档案管理实际情况,从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是对移民档案归档范围中不完善之处的研究,提出了归档范围分类逻辑不清、指标设计深度不够、保管期限划分标准不清等问题,并提出对应的修订建议;二是针对移民档案管理办法中有关管理职责、人员、移交等方面的条款提出完善意见;三是根据J县移民档案管理工作实际情况,归纳出档案意识薄弱、档案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档案利用不善等问题,提出了增强档案意识、加强培训指导、完善档案利用制度等建议。

钟子善[10](2020)在《乌托邦与现实:人民公社化时期上海农村集体托幼研究(1958-1962)》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1958-1962年的上海集体托幼为考察对象,具体考察了这一时期国家推广集体托幼机构的初衷、上海托幼的具体实践以及集体托幼退场的原因。在集体化、家务劳动社会化思想的指导下,集体托幼同其他集体事业在农村如火如荼地推广。在当时看来,集体托幼对于建立人民公社并向共产主义过渡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共产主义“新家庭”的形成;帮助妇女突破家庭“小圈子”以实现自我解放;集体教育下培养共产主义“新人”。上海农村集体托幼是全国托幼事业的一个缩影。随着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上海农村托幼事业大起大落,于1958年底快速发展后又多数解散,至1960年夏才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勉强恢复,不过好景不长,1961年集体托幼开始从农村退场并再未恢复。在此期间,为了更好地承担起育幼重任、服务于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的目标,这一时期在日常育教内容上特别注重卫生保健、饮食供应、全面教育三个方面。集体托幼的退场与国家政策的的适时调整有着直接关系。1961年后,“按需入托”、解散全托、家庭负担主要经费的托幼政策得到确立,并强调家庭照顾幼儿的主体责任。另外,还值得注意的是,在集体托幼的整个过程,相当一部分家长与社员的强烈抵制与不满贯穿始终,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托幼事业的最终命运。在当时急欲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背景下,包括集体托幼事业在内的农村集体事业,实质上被赋予了改造家庭的重要使命。尽管当时采取了较为缓和的方式,即改造、削弱家庭功能而保留家庭形式,但家庭形式与功能实为一体。在家庭形式保留不变的情况下,来自家庭本身的强烈反抗势必会影响到改革的效果。而这种反抗在同时期的其他经济社会事业中亦有显着体现。

二、“报告”与“请示”的教学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报告”与“请示”的教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合作学习提升中职《公文写作与处理》课堂参与度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
        1.国家政策的导向
        2.提高中职文秘专业课堂教学质量的需要
        3.促进中职文秘专业学生有效学习的需要
        4.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研究的目的
        2.研究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1.关于合作学习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2.关于课堂参与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3.综合述评
    (四)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五)相关概念的界定
        1.合作学习
        2.课堂参与度
    (六)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投入学习理论
        3.社会互赖理论
二、中职文秘专业《公文写作与处理》课堂参与度现状调查及结果分析
    (一)中职文秘专业《公文写作与处理》课堂参与度现状调查
        1.调查对象
        2.调查问卷的编制
        3.课堂观察表的设计
        4.调查问卷的信效度
    (二)中职文秘专业《公文写作与处理》课堂参与度调查结果分析
        1.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2.访谈结果分析
        3.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三)中职文秘专业《公文写作与处理》课堂参与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学生对知识点钻研程度较低,学习投入时间较少
        2.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高,深层次学习效果较差
        3.学生对学习的乐趣感有待提升,课堂学习焦虑感偏高
    (四)影响中职文秘专业《公文写作与处理》课堂参与度的因素
        1.学生因素
        2.教师因素
三、合作学习提升中职文秘专业《公文写作与处理》课堂参与度的应用分析
    (一)合作学习提升中职文秘专业《公文写作与处理》课堂参与度的必要性分析
        1.中职文秘专业《公文写作与处理》课程分析
        2.中职文秘专业学生学情分析
    (二)合作学习提升文秘专业《公文写作与处理》课堂参与度的优势分析
        1.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策略对比的优势
        2.合作学习提升课堂参与度的有效性
四、合作学习在中职文秘专业《公文写作与处理》课堂的实施流程和应用策略
    (一)合作学习在中职文秘专业《公文写作与处理》课堂的实施流程
        1.异质分组,明确角色
        2.目标呈现,集体授课
        3.合作探究,自主写作
        4.互相批改,合作优化
        5.课堂展示,反馈总结
    (二)合作学习在中职文秘专业《公文写作与处理》课堂的应用策略
        1.积极的互赖策略
        2.科学的编组策略
        3.社交技能策略
        4.调整焦虑策略
        5.有效的评价策略
五、合作学习提升中职文秘专业《公文写作与处理》课堂参与度的实践研究
    (一)实践对象
    (二)实践方法
    (三)实践过程
        1.行动研究的实施方案
        2.第一轮行动研究
        3.第二轮行动研究
    (四)实践效果
        1.访谈结果分析
        2.调查问卷分析
        3.实践效果小结
    (五)实践反思
六、研究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的结论
    (二)研究的不足
    (三)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2)中国共产党请示报告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缘由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及不足之处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请示报告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2.1 马克思主义政治权威观的发端与发展
        2.1.1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
        2.1.2 巴黎公社的失败与教训
        2.1.3 对“反对一切权威”思想的批判和斗争
        2.1.4 《论权威》及其它着作的理论总结
    2.2 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权威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2.2.1 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建立党中央权威
        2.2.2 在巩固苏维埃政权中维护党中央权威
        2.2.3 在恢复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树立执政党权威
        2.2.4 列宁领导核心制的确立、维护与延续
    2.3 中国共产党政党权威的塑造、形成与发展
        2.3.1 政党权威观念的前提与塑造
        2.3.2 政党权威的形成、突破与底色
        2.3.3 政党权威的实现逻辑和基本特征
第3章 请示报告制度的历史逻辑
    3.1 请示报告制度的历史发展轨迹
        3.1.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切服从于战争的领导法则
        3.1.2 新中国成立初期:构筑自上而下的执政党领导体制
        3.1.3 改革开放新时期:拓展了从严治党的崭新功能
        3.1.4 进入新时代: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3.2 请示报告制度的历史发展动力
        3.2.1 领导权问题是一切革命运动的首要问题
        3.2.2 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现实要求
        3.2.3 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实践驱动
        3.2.4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需要
    3.3 请示报告制度的历史发展经验
        3.3.1 党内民主与集中相统一
        3.3.2 党员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3.3.3 中央统一领导与地方自主性相统一
        3.3.4 领袖权威与政党权威相统一
第4章 请示报告制度体系与运行机制
    4.1 《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的出台
        4.1.1 制定《条例》的时代背景和重要意义
        4.1.2 定义“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基本概念
        4.1.3 明确开展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工作的基本原则
        4.1.4 建立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的工作体制
    4.2 党组织请示报告工作的运行机制
        4.2.1 请示报告的主体
        4.2.2 请示报告的内容
        4.2.3 请示报告的程序和方式
        4.2.4 请示报告督察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4.3 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工作机制
        4.3.1 领导干部作为报告主体的界定
        4.3.2 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内容
        4.3.3 建立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查核工作机制
        4.3.4 严格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查核结果处理和运用
第5章 请示报告制度的优势与现状分析
    5.1 请示报告制度的显着优势
        5.1.1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
        5.1.2 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
        5.1.3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5.1.4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5.2 请示报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5.2.1 请示报告意识不强
        5.2.2 请示报告内容把握不准
        5.2.3 请示报告程序和方式不规范
        5.2.4 在请示报告上打折扣、搞变通、不实事求是
    5.3 请示报告制度建设的制约因素
        5.3.1 制度意识不强
        5.3.2 制度规定不够完善
        5.3.3 制度执行存在偏差
        5.3.4 自身利益在作祟
第6章 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请示报告制度的最高政治原则与实践要求
    6.1 激发请示报告制度的内生动力
        6.1.1 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
        6.1.2 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有机结合
        6.1.3 强化制度意识,增强制度执行力
        6.1.4 提高请示报告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6.2 健全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6.2.1 政治控制与党的全面领导
        6.2.2 请示报告制度与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6.2.3 置于中国党政体制之下的请示报告制度
        6.2.4 作为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有效工作机制
    6.3 严格执行作为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的请示报告制度
        6.3.1 权威、领导与服从:党的纪律建设的内涵与外延
        6.3.2 作为政治纪律的请示报告制度
        6.3.3 作为组织纪律的请示报告制度
        6.3.4 作为工作纪律的请示报告制度
    6.4 发挥批示指示制度的下行复合功能
        6.4.1 批示指示的概念与特征
        6.4.2 批示指示的运行机制
        6.4.3 批示指示制度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6.4.4 批示指示制度的规范化建设
    6.5 通过“学、用、考”方式确保请示报告制度落实到位
        6.5.1 做好请示报告制度的学习培训工作
        6.5.2 制定好请示报告制度的具体落实措施
        6.5.3 加强对执行请示报告制度的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和致谢

(3)历史变局中的“齐鲁医学”转型研究(1948-1953)(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概念界定
    三、研究史料与文献回顾
    四、创新之处与研究难点
    五、研究方法与写作思路
第一章 南迁福州与北归济南:转型的时空背景
    第一节 南迁福州
        一、酝酿南迁:三派势力博弈
        二、选址福州:各方推进南迁
        三、南下福州:顺利完成迁移
        三、福州一年:勉强恢复教学
        四、留守济南:艰难维持残局
    第二节 北归济南
        一、山东情结:回归原动力
        二、校产羁绊:难舍的家业
        三、协商回济:积极的态度
        四、顺利回迁:各方的帮助
    小结
第二章 校权之争与行政改革:行政上开启转型
    第一节 校权之争:新旧势力的博弈
        一、留济齐大校务:旧权把持
        二、校权回收运动:大势所趋
        三、两次“倒杨”运动:斗争不止
    第二节 行政改革:运转机制的蜕变
        一、软弱的齐大校政
        二、积极的行政改革
        三、齐鲁医院的调整
        四、争取“国立”运动
    小结
第三章 教育改革与医疗服务:业务上推行新政
    第一节 教育改革
        一、招生改革
        二、教学改革
    第二节 公卫服务
        一、参与医疗救灾
        二、疫病防治服务
        三、公共卫生教育
    第三节 支援战争
        一、踊跃参军参干
        二、组织抗美援朝医疗队
        三、收治志愿军伤病员
    小结
第四章 经费改革与资产管理:经济上实现自立
    第一节 美国经济封锁
        一、教会拨款的限制
        二、进口设备的限制
    第二节 拓展筹资渠道
        一、有条件接受捐赠
        二、向政府申请补助
    第三节 改革资产管理
        一、资产清查:奠定改革基础
        二、资产纠纷:化解资产矛盾
    第四节 增产节约运动
        一、“三自”革新运动
        二、医院经费改革
        三、“三反”“五反”运动
    小结
第五章 抗美援朝与思想改造:政治上实现新生
    第一节 建国初期师生思想状况
        一、宗教色彩浓厚
        二、亲美思想严重
        三、政治意识淡漠
    第二节 抗美援朝教育运动
        一、保卫和平签名运动
        二、控诉美国文化侵略
        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四、全面驱离美籍教师
    第三节 革命政治教育
        一、常规思政教育
        二、爱国爱党教育
        三、亲苏学苏教育
    第四节 思想改造运动
        一、原有问题及改造过程
        二、改造效果和影响
    小结
第六章 院系调整与明确隶属:全方位完成转型
    第一节 院系调整:完成转型的直接推动力
        一、全国院系调整的背景与过程
        二、齐鲁大学的调整
        三、齐鲁医院的归属变更
    第二节 山东医学院的调整适应
        一、原山东医学院基本情况
        二、调整初期的混乱情况
        三、初步的改革调整
    第三节 齐鲁医院的改革调整
        一、院系调整初期的混乱现象
        二、齐鲁医院的全面改革
    第四节 明确归属:步入新的起点
        一、医院承担医学教学任务
        二、行政体制上的关系不明确
        三、明确隶属与管理关系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新中国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演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论
    一、研究的缘起
        (一)国际学生流动日益频繁
        (二)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迅速
        (三)来华留学生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
    二、研究问题
    三、文献综述
        (一)关于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历史分期研究
        (二)关于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的研究
        (三)关于来华留学生教育结构的研究
        (四)关于来华留学生教育影响因素的研究
        (五)关于留学生教育的比较研究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留学和留学生
        (二)来华留学生
        (三)来华留学生教育
        (四)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
    五、研究的价值
        (一)理论价值
        (二)实践意义
    六、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历史研究法
        (三)比较研究法
    七、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的历史演进
    一、初创阶段(1950-1977年)
        (一)初启交换留学生计划
        (二)初探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与服务政策体系
        (三)初建来华留学生教学和实习管理政策
        (四)初次召开全国外国留学生工作会议
        (五)中断和积极恢复
    二、开放探索阶段(1978-1992年)
        (一)两次来华留学生工作会议,实现继往开来
        (二)加强经费管理,增加教育投入
        (三)扩大来华留学生的招生规模,提高生源层次
        (四)注重语言培训,实现汉语言推广
        (五)打造综合管理,开启自费留学
    三、调整规范阶段(1993-2009年)
        (一)来华留学生教育走上依法办学道路
        (二)来华留学生教育步入信息化建设
        (三)不断加强来华留学生奖学金管理
    四、提升完善阶段(2010—2019年)
        (一)打造“留学中国”品牌
        (二)响应“一带一路”倡议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来华留学生招生政策的演进
    一、来华留学生招生方式政策的演进
        (一)以协定方式接受来华留学生政策
        (二)开放自主招收来华留学生政策
        (三)来华留学生教育资费政策转变
    二、来华留学生招生管理政策的演进
        (一)高度集中的招生管理政策
        (二)招生管理政策向宏观管理过渡
    三、来华留学生招生类别政策的演进
        (一)来华留学生类别的明确
        (二)来华留学生类别的细化
        (三)招生专业政策的调整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来华留学生管理政策的演进
    一、教学管理政策的演进
        (一)教学管理政策启动出台
        (二)教学管理政策的规范完善
    二、思想教育管理政策的演进
        (一)思想教育管理政策的初步建立
        (二)思想教育管理政策的调整补充
        (三)思想教育管理政策的科学前瞻
    三、日常管理政策的演进
        (一)日常管理政策的初步探索
        (二)日常管理政策的稳步调整
        (三)日常管理政策的顺势规范
        (四)日常管理政策的应势完善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演进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政治因素的影响
        (一)国内政治因素影响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制定与实施
        (二)国际政治因素影响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方向
    二、经济因素的影响
        (一)国内经济发展水平是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制定的前提
        (二)经济全球化发展为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提供依据
    三、文化和教育因素的影响
        (一)文化交流是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的重要内容
        (二)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制定的基础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演进的特点阐释
    一、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演进中的基本特点
        (一)政策数量逐渐增加,内容逐渐清晰明确
        (二)政策作用逐渐明显,国家重视程度加强
        (三)政策覆盖逐渐全面,国际化程度显着
    二、来华留学生招生政策演进中的突出特点
        (一)招生依据——遵循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变
        (二)留学资费——“从援助到收费”的转变
        (三)招生模式——“由计划到开放”的转变
    三、来华留学生管理政策演进中的突出特点
        (一)管理方式——由多方联合向归口管理转变
        (二)管理驱动——由政府主导向高校自主管理转变
        (三)管理手段——管理队伍建设协同法制化管理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发达国家留学生教育政策的借鉴
    一、美国留学生教育政策
        (一)美国留学生教育的概况
        (二)美国留学生教育政策的特点
        (三)相关借鉴
    二、英国留学生教育政策
        (一)英国留学生教育的概况
        (二)英国留学生教育政策的特点
        (三)相关借鉴
    三、澳大利亚留学生教育政策
        (一)澳大利亚留学生教育概况
        (二)澳大利亚留学生教育政策特点
        (三)相关借鉴
    四、日本留学生教育政策
        (一)日本留学生教育的概况
        (二)日本留学生教育政策的特点
        (三)相关借鉴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评析
    一、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取得的显着成就
        (一)助力国家外交战略
        (二)服务国家经济全球化发展
        (三)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建设
        (四)传播和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二、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总体高度有待提升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有待完善
        (三)教育结构政策有待调整
        (四)质量保障政策有待统一
        (五)社会服务政策有待补充
        (六)就业政策体系有待建立
    三、对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的建议
        (一)严格服务于国家战略
        (二)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
        (三)改善教育结构调整政策
        (四)优化教育质量保障政策
        (五)完善社会服务政策
        (六)健全就业服务政策体系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5)建筑设计全过程实录及其评析 ——以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中国彩灯博物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研究的目与意义
        1.2.1 课题研究目的
        1.2.2 课题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建筑历程层面
        1.3.2 地域建筑层面
        1.3.3 地域建筑与文化层面
        1.3.4 国外学者对自贡地区城市、建筑及地域文化的研究
    1.4 国内研究现状
        1.4.1 建筑历程层面
        1.4.2 地域建筑层面
        1.4.3 地域建筑与文化层面
        1.4.4 国内学者对自贡地区城市、建筑和地域文化的研究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1.5.1 本文的研究方法
        1.5.2 本文的研究框架
    1.6 主要概念界定
        1.6.1 界定
    1.7 本论文写作说明
        1.7.1 本文对“历史”与“叙事”问题的回应
        1.7.2 阅读建议
2 建设背景
    2.1 中国建筑创作环境概述
        2.1.1 1949年至1964年的国内设计环境概述
        2.1.2 1965年至1976年的国内设计环境概述
        2.1.3 1977年至1989年的国内设计环境概述
    2.2 自贡的地域文化
        2.2.1 自贡恐龙的故事
        2.2.2 自贡彩灯的故事
    2.3 本章小结
3 建筑设计组织策划
    3.1 我们为何建造
        3.1.1 兴建自贡恐龙博物馆的设想
        3.1.2 兴建中国彩灯博物馆的设想
        3.1.3 讨论:兴建设想
    3.2 研究落实修建博物馆
        3.2.1 确定修建自贡恐龙博物馆
        3.2.2 确定修建中国彩灯博物馆
        3.2.3 讨论:不同的投资模式,不断努力得以确定兴建
    3.3 设计竞赛的组织安排
        3.3.1 自贡恐龙博物馆竞赛组织
        3.3.2 中国彩灯博物馆竞赛组织
        3.3.3 讨论:组织经验的延续和发展
    3.4 本章小结
4 建筑竞赛及后续进展
    4.1 方案评选与审定
        4.1.1 乱石——“恐龙群窟”与“洪荒时代”的抽象
        4.1.2 灯的群组——“南国灯城”的新星
        4.1.3 讨论:创作与评审
    4.2 方案确定及后续进展
        4.2.1 自贡恐龙博物馆的后续进展
        4.2.2 中国彩灯博物馆的后续进展
        4.2.3 讨论:后续进展
    4.3 本章小结
5 建筑创作回响
    5.1 官方新闻媒体的关注
        5.1.1 对自贡恐龙博物馆的关注
        5.1.2 对中国彩灯博物馆的关注
        5.1.3 讨论:媒体关注
    5.2 大众的声音
        5.2.1 对自贡恐龙博物馆的关注
        5.2.2 对中国彩灯博物馆的关注
    5.3 业内人士的评价
        5.3.1 对自贡恐龙博物馆的评价
        5.3.2 对中国彩灯博物馆的评价
    5.4 获奖情况
        5.4.1 自贡恐龙博物馆获奖情况
        5.4.2 中国彩灯博物馆获奖情况
    5.5 本章小结
6 建筑评析
    6.1 建筑策划
        6.1.1 可行性研究阶段
        6.1.2 设计任务书阶段
        6.1.3 自贡恐龙博物馆所带来的建筑策划启示
    6.2 建筑后评估
        6.2.1 自贡恐龙博物馆的建筑后评估
        6.2.2 中国彩灯博物馆的建筑后评估
        6.2.3 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中国彩灯博物馆建筑后评估带来的启示
    6.3 建筑设计竞赛
        6.3.1 建筑竞赛的方案组织
        6.3.2 建筑评选中的“长官意志”与“明星建筑师”问题
        6.3.3 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中国彩灯博物馆建筑方案组织与评选带来的启示
    6.4 建筑设计
        6.4.1 自贡恐龙博物馆建筑设计
        6.4.2 中国彩灯博物馆建筑设计
        6.4.3 建筑设计师
        6.4.4 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中国彩灯博物馆建筑设计所带来的启示
    6.5 建筑伦理
        6.5.1 建筑精神与价值判断
        6.5.2 自贡恐龙博物馆建筑设计全过程中的建筑伦理
        6.5.3 中国彩灯博物馆建筑设计全过程中的建筑伦理
        6.5.4 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中国彩灯博物馆表达的建筑伦理及其启示
    6.6 建筑与城市文化
        6.6.1 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中国彩灯博物馆对自贡城市文化的意义
        6.6.2 自贡恐龙博物馆与中国彩灯博物馆带来的城市文化启示
        6.6.3 自贡城市文化及其认同
    6.7 本章小结
7 结论:此两案例建筑设计全过程及其评析对当代的启示
    7.1 研究结论
    7.2 论文的创新点
    7.3 论文不足与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致谢

(6)情境教学法在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K市G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
        一、政策导向
        二、现实需求
        三、教学现状
    第二节 研究目的
    第三节 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情境教学法研究
        二、国内情境教学法研究
        三、文献述评
第二章 情境教学法应用于中职“应用文写作”的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第一节 情境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情境认知理论
        三、多元智能理论
    第二节 概念的界定及范围
        一、应用文
        二、中职应用文
        三、情境
        四、情境教学法
第三章 情境教学法在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运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第一节 调查设计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工具
        四、调查实施
    第二节 对学生调查问卷的分析
        一、中职学生“应用文写作”学习状况分析
        二、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分析
        三、中职学生对情境教学法运用于“应用文写作”课堂的认知分析
    第三节 对教师调查问卷的分析
        一、中职“应用文写作”任课教师的基本情况
        二、中职“应用文写作”任课教师对情境教学法的认知
        三、中职“应用文写作”任课教师对情境教学法运用情况分析
    第四节 访谈调查分析
        一、编制依据
        二、访谈对象
        三、访谈内容
        四、访谈结果分析
    第五节 情境教学法在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存在问题
        一、“应用文写作”任课教师对情境教学法的认识不够深入
        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应用单调
        三、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形式化
        四、情境创设与教学目标相脱离
        五、情境创设素材来源单一
第四章 情境教学法在中职“应用文写作”中的应用实践
    第一节 情境教学法在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应用的相关分析
        一、“应用文写作”的课程分析
        二、“应用文写作”的教材分析
        三、“应用文写作”授课对象的学情分析
    第二节 创设教学情境的原则
        一、情境创设有效性原则
        二、学生主体性原则
        三、强化感受性原则
        四、教学启发性原则
    第三节 情境教学法建构类型
        一、生活情境教学
        二、角色情境教学
        三、问题情境教学
        四、纠错情境教学
    第四节 情境教学法在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实施
        一、课前教学准备
        二、课中教学实施
        三、课后教学评价
    第五节 情境教学法在“应用文写作”中的实施案例
        一、案例选择
        二、教学设计
        三、教学反思
第五章 中职“应用文写作”情境教学法实践结果与应用建议
    第一节 反馈情况
    第二节 结果分析
        一、改善与收获
        二、反思与改进
    第三节 中职“应用文写作”情境教学法应用建议
        一、教师应提升理论素养,更新教育观念
        二、应走出情境创设误区,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法
        三、学校应更新办学理念,为情境教学法提供支持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二 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三 情境教学法在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应用效果的调查问卷
附录四 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全国人大立法中的请示报告制度研究 ——以党政关系为分析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范围与相关概念界定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结构与研究方法
    (五)创新点与不足
一、全国人大立法中的请示报告制度的历史演进
    (一)请示报告制度的探索、建立与发展阶段(1954 年之前)
    (二)全国人大立法中的请示报告的实践与衰退(1954-1978 年)
    (三)全国人大立法中的请示报告制度的建立与发展(1978 年至今)
二、全国人大立法中请示报告制度的结构与运作
    (一)全国人大立法中的请示报告制度运行的组织基础
        1.中国共产党的中央组织系统
        2.全国人大的组织系统
        3.全国人大的党组系统
    (二)全国人大立法程序中的请示报告
        1.立法准备阶段中的请示报告
        2.法律草案起草(包括修改)阶段中的请示报告
        3.法律草案审议阶段中的请示报告
    (三)案例分析:1982 年宪法与2018 年监察法中的请示报告
        1.1982 年宪法制定过程中的请示报告
        2.2018 年监察法制定中的请示报告
    (四)党组织关系嵌入:请示报告制度在全国人大的运作机制
        1.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的形成:从人事嵌入到组织嵌入
        2.从组织嵌入到组织关系嵌入的形成
三、全国人大立法中的请示报告制度的定位与功能
    (一)全国人大立法中的请示报告制度的基本定位
        1.党中央领导立法工作的制度机制
        2.立法程序中的非正式制度
    (二)全国人大立法中的请示报告制度的功能
        1.保证党中央对立法工作中重大事项的决策权
        2.有助于党中央对全国人大工作的支持
四、全国人大立法中的请示报告制度的发展趋势与完善路径
    (一)全国人大立法中的请示报告制度的发展趋势
        1.制度规范化程度不断加强,相关制度机制也不断完善
        2.制度运行常态化,执行力度加大
    (二)全国人大立法中的请示报告制度的完善路径
        1.规范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制度
        2.完善请示报告制度的运作程序
        3.明确请示报告事项的标准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完善请示报告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完善请示报告制度的原因
    第一节 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优良传统
        一、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后一再提出地方党组织要向中央报告工作
        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并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
        三、“请示报告”在中共八大被写入党章,成为党内开展工作的根本规定
        四、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要求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
    第二节 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一项重要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
        一、长期以来党内不遵守政治规矩、组织纪律涣散的现象比较突出
        二、严明党的纪律、净化党内风气必须完善请示报告制度
    第三节 完善请示报告制度是维护中共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制度举措
        一、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反复强调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二、完善并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有利于维护中共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第二章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请示报告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第一节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完善请示报告制度的举措
        一、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强调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
        二、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制定相关文件完善请示报告制度
    第二节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作出更加明确的规定
        一、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主体范围更广、更加精准
        二、与时俱进地细化了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的具体内容
        三、完善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抽查核实工作——由形式审查到实质审查
        四、强化核查结果的运用——严厉惩处不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领导干部
    第三节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重大事项请示报告作出全面系统的规定
        一、扩大了报告主体,把普通党员纳入了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的主体范围
        二、丰富了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的具体内容
        三、规范了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的程序和方式
    第四节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完善了请示报告工作的基本原则和纪律监督
        一、强化了党内请示报告工作的纪律和监督
        二、明确了请示报告制度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 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请示报告制度的对策分析
    一、完善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带头执行机制
    二、完善请示报告制度的相关配套制度和立法规定
    三、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制度执行意识
    四、地方和中央各部门要加快制度落实,制定细则
    五、逐步建立并完善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公开机制
    六、建立一般事项报告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档案管理研究 ——以ZHW抽水蓄能电站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及成果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成果及创新点
2 移民档案管理制度建设及研究现状
    2.1 上位法及规范
    2.2 制度建设
        2.2.1 移民档案的定义
        2.2.2 移民档案管理体制及职责
        2.2.3 移民档案归档范围
    2.3 重点工程及省级移民档案管理
        2.3.1 部分重点工程移民档案管理
        2.3.2 部分省移民档案管理办法
    2.4 国内研究现状
        2.4.1 文献研究统计分析
        2.4.2 文献研究内容分析
    2.5 国外研究现状
    2.6 小结
3 ZHW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及移民工作概况
    3.1 工程及移民概况
        3.1.1 工程概况
        3.1.2 电站规划情况
        3.1.3 移民安置规划情况
    3.2 ZHW抽水蓄能电站移民安置实施概况
        3.2.1 农村移民安置
        3.2.2 专业项目处理
        3.2.3 库底清理
        3.2.4 环境保护
        3.2.5 投资完成情况
    3.3 ZHW抽水蓄能电站移民档案管理概况
        3.3.1 档案管理体制
        3.3.2 移民安置前期工作档案成果
        3.3.3 移民安置实施工作档案成果
        3.3.4 移民工作管理监督档案成果
        3.3.5 移民资金财务管理档案成果
        3.3.6 档案分类整理立卷
        3.3.7 评价和问题
4 移民安置前期工作档案管理研究
    4.1 前期工作应归档要求
    4.2 前期工作实际归档情况
    4.3 实际归档符合性分析
    4.4 对策建议
5 移民安置实施工作档案管理研究
    5.1 综合文件档案管理
        5.1.1 综合文件应归档要求
        5.1.2 综合文件实际归档情况
        5.1.3 实际归档符合性分析
        5.1.4 对策建议
    5.2 农村移民安置档案管理
        5.2.1 农村移民安置应归档要求
        5.2.2 农村移民安置实际归档情况
        5.2.3 实际归档符合性分析
        5.2.4 对策建议
    5.3 专业项目档案管理
        5.3.1 专业项目应归档要求
        5.3.2 专业项目实际归档情况
        5.3.3 实际归档符合性分析
        5.3.4 对策建议
    5.4 库底清理档案管理
        5.4.1 库底清理应归档要求
        5.4.2 库底清理实际归档情况
        5.4.3 实际归档符合性分析
        5.4.4 对策建议
6 移民工作管理监督档案管理研究
    6.1 移民工作管理监督应归档要求
    6.2 移民工作管理监督实际归档情况
    6.3 实际归档符合性分析
    6.4 对策建议
7 移民资金财务管理档案管理研究
    7.1 移民资金财务管理应归档要求
    7.2 移民资金财务管理实际归档情况
    7.3 实际归档符合性分析
    7.4 对策建议
8 移民档案管理问题研究
    8.1 移民档案归档范围分类下的指标设计深度问题
    8.2 移民档案归档范围分类逻辑不清问题
    8.3 移民档案重要资料和一般资料的划分标准问题
    8.4 个别归档文件分类不恰当问题
    8.5 归档范围未包含部分重要档案问题
    8.6 移民档案管理职责不够明确问题
    8.7 人员制度不完善问题
    8.8 缺少预立卷和检查制度的问题
    8.9 移民工作单位档案管理问题
9 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局限及展望
        9.2.1 研究局限
        9.2.2 研究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4-1 ZHW移民安置前期工作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1 ZHW移民安置实施工作综合文件归档资料清单
    附表5-2-1 ZHW北蒿亭新村农村移民安置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2-2 ZHW南蒿亭新村农村移民安置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2-3 ZHW石门新村农村移民安置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2-4 ZHW南寺新村农村移民安置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2-5 ZHW张河湾村农村移民安置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2-6 ZHW沿庄村农村移民安置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2-7 ZHW南蒿亭村农村移民安置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2-8 ZHW测鱼村农村移民安置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2-9 ZHW西沟村农村移民安置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3-1-1 ZHW移民安置交通专项招投标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3-1-2 ZHW移民安置交通专项朱王主线公路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3-1-3 ZHW移民安置交通专项西沟村对外交通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3-1-4 ZHW移民安置交通专项南寺村对外交通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3-2 ZHW移民安置电力专业设施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3-3 ZHW移民安置电信专业设施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3-4 ZHW移民安置广播电视专业设施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3-5 ZHW移民安置水利专业设施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3-6 ZHW移民安置文物保护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4 ZHW移民安置库底清理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6-1 ZHW移民工作管理监督文件归档资料清单
    附表7-1 ZHW移民资金财务管理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10)乌托邦与现实:人民公社化时期上海农村集体托幼研究(1958-1962)(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学术史回顾
    (三)相关概念
    (四)资料来源
    (五)篇章结构
一、不可或缺:集体托幼何以产生
    (一)家庭:共产主义视野下的“新家庭”
    (二)妇女:走出家庭实现“解放”
    (三)儿童:集体教育下“新人”的诞生
二、发展历程:上海农村托幼的兴衰
    (一)迅速兴起,匆匆上马
    (二)问题凸显,纷纷解散
    (三)政策引导,勉强恢复
    (四)难以维系,彻底退场
三、育教日常: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
    (一)注重卫生保健
    (二)优先供应饮食
    (三)强调全面教育
四、政策调整:农村托幼事业衰退的直接原因
    (一)原则:按需入托
    (二)形式:解散全托
    (三)费用:“羊毛出在羊身上”
    (四)育幼责任:回归家庭
五、乡村抵制:农村托幼事业衰退的深层次原因
    (一)家长:对集体托幼的抵制
    (二)社员:为啥别人家的小囡要我出工分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四、“报告”与“请示”的教学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合作学习提升中职《公文写作与处理》课堂参与度的实践研究[D]. 黄倩春.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2]中国共产党请示报告制度研究[D]. 卢亮亮. 吉林大学, 2021(01)
  • [3]历史变局中的“齐鲁医学”转型研究(1948-1953)[D]. 李宁. 山东大学, 2020(06)
  • [4]新中国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演进研究[D]. 陈宇.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7)
  • [5]建筑设计全过程实录及其评析 ——以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中国彩灯博物馆为例[D]. 朱厢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6]情境教学法在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K市G中为例[D]. 李雪延.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全国人大立法中的请示报告制度研究 ——以党政关系为分析视角[D]. 韦朋飞. 吉林大学, 2020(08)
  • [8]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完善请示报告制度研究[D]. 曹丽琴.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9]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档案管理研究 ——以ZHW抽水蓄能电站为例[D]. 胡少翔.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 [10]乌托邦与现实:人民公社化时期上海农村集体托幼研究(1958-1962)[D]. 钟子善.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1)

标签:;  ;  ;  ;  ;  

“报告”与“请求”的教学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