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莫尔 读书报告简介

乌托邦莫尔 读书报告简介

问:《乌托邦》主要讲了什么?
  1. 答:是英国人文主义者莫尔的幻想小说,用拉丁文写成,1551年译成英文。“乌托邦”是古希腊文,意为“乌有之乡”。
    小说采用作者与航海家希斯拉德对话的形式。全做御芦书共分两部。
    第一部写作者出使,遇见走遍世界各地的航海家希斯拉德。通过对话揭露了英国原始积累的残酷、国王们的掠夺战争、贵族的骄奢淫逸,尤其揭露了圈地运动造成的“羊吃人”的现象。
    第二部描述希斯拉德在乌托邦岛上的见闻。在岛上,公民一律平等,领导由选举产生,大家平等劳动,各取所需,没有私有财产,没有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没有城乡对立。
    这是莫尔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而设计的理纯带想国,表达了作者废除私有制的政拆滚治主张。是对话体文学的范文。
问:《乌托邦》的主要内容
  1. 答:的主要内容在这部书中,莫尔以他和一位名叫·希斯拉德的虚构人物对话的方式,借用后者之口,描绘了自己的社会理想。
    在一个名叫乌托邦的海岛上,有54座城市均匀地分布于广阔的乡村之间。所有城市都具有共同的风格、语言、习俗和法律。每座城市分成四个相同的区,居住着6000户居民,每户居民的人口都在10到16名之间。
    《乌托简碰邦》的创作背景:
    14、15世纪的欧洲,生产关系开始萌芽,血腥的使广大劳动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穷苦老百姓终年劳作,是他们的劳动为社会创造了财富,然而生活却牛马拦雹谈不如。贵族、富人则不劳而获,穷奢极欲,挥金如土。
    深受《理想国》影响的思想家莫尔,对这种现象极为愤慨,对现存社会制度深恶痛绝,对人民群众充满同情。他幻想着能有一个地方:财产公有,政治民主,共同劳动,按需分配,高效公平,没有剥削,没有贫困,人们安居乐业,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问: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讲的是什么内容﹖
  1. 答:在一书中,他描述了一个他确切命名为“乌托邦”的神奇岛屿,那里发展着一个田园般的社会,不知道有税捐、苦难扣偷盗,他认为的第一优点就是“自由”。
    他这样描写他的:几十万人生活在一个岛上,公民由家庭组成、50个家庭组成一组,选举出首领——“西佛格朗特”。那些“西佛格朗特”组成议会,从4个候选人中选出一个君主。君主是终身制的,但假如他实施暴政的话,人们可以解除他的职慧誉务。乌托邦岛使用雇佣军——“扎泊前亮段列特”来应付战争。这些士兵被看作是战争期间与敌人厮杀的人。这样,工具在利用时就被摧毁了。不会有军事政变的危险。
    在乌托邦里没有货币,每个人都在市场上各取所需。所有的房子都是一样的,门上没有锁,每个人都必须每10年搬一次家,目的是为了不让人在习惯中僵化。游手好闲是不允许的。没有、神甫,没有贵族,没有仆人,没有乞丐。这就使得每一天的劳动都简化成6个小时。
    所有的人都有服两年农役的义务,以便供应免费市场。假若通奸或是有逃离岛屿的企图的话键侍,乌托邦公民就失去了他的自由身,成为奴隶。那时,他必须整天劳累,服从老同胞的命令。
  2. 答:《乌托邦》一书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的不朽巨著,书的全名原为《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利益又有趣的金书》。 这部书是1515-1516年他出使欧洲时期,用拉丁文写成的。乌托邦的原词来自两个希腊语的词根,“ou”是“没有”的意思(一说是“ 好”的意思),“topos”是“地方”的意思,合在一起是“乌有之乡”。
    莫尔本人的乌托绝手邦是一个完全理性的共和国,书中描绘了一个他所憧憬的美好社会,那里一切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生活用品按需分配,人人从事生产劳动,而且有充足的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和娱乐,那里没有酒店、妓院,也没有堕落和罪恶。在战争时期它雇佣临近好战国家的雇佣兵,而不使用自己的公民。莫尔本人是一个信仰很深的人。他曾经想过做牧师,他的小说可能受到耶稣会的影响。
    乌托邦用于比喻无法实现的理想或空想的美好社会(图为摩尔《乌托邦》一书中的乌托邦地图)。 在《乌托邦》中,莫尔首次用“羊吃人”来揭露罪恶的“圈地运动” (这一提法被马克思多次引用),并提出了公有制,讨论了以人为本、和谐共处、婚姻自由、安乐死、尊重女权、宗教多元等与现代人生活休戚相关的问题。他创造了“乌衡宏则托咐棚邦”一词,开创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其思想也成为现代社会主义思潮的来源之一。
乌托邦莫尔 读书报告简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