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都匀地区亚洲牛绦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贵州省都匀地区亚洲牛绦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一、贵州省都匀地区亚洲牛带绦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张科,杜娟,牟荣,包怀恩[1](2018)在《常用调料、酒精饮品和饮料对亚洲带绦虫囊尾蚴体外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观察常用调料、酒精饮品和饮料对亚洲带绦虫囊尾蚴的体外作用,研究组自亚洲带绦虫孕节收集虫卵,体外孵化至六钩蚴阶段,同时以地塞米松皮下注射昆明鼠30 d后,按5 000个六钩蚴/只对昆明鼠进行感染,于感染后60 d剖杀小鼠获取活囊尾蚴,将常用调料(食醋、10%食盐水、30%食盐水、酱油、100%生姜汁、100%大蒜汁、10%辣椒水和100%柠檬汁)、酒精饮品(白酒、啤酒和红酒)和饮料(鲜橙多、营养快线和可乐)于常温下按不同作用时间分别体外作用活囊尾蚴,将囊尾蚴与猪胆汁于37℃培养48 h观察头节翻出情况,测定并比较调料、酒精饮品和饮料在各时间点作用后对亚洲带绦虫囊尾蚴的死亡率。结果显示,食醋和30%食盐水,酒精饮品中的白酒均可在作用5 min内杀灭全部囊尾蚴(P<0.05),酱油处理需15 min杀死全部囊尾蚴(P<0.05),10%辣椒水需30 min导致囊尾蚴全部死亡(P<0.05),100%蒜汁、100%姜汁和100%柠檬汁分别处理10、30和40 min后囊尾蚴死亡率达100%(P<0.05),而常用饮料对亚洲带绦虫囊尾蚴影响不显着。因此得出结论,食醋、食盐水、食用酱油、生姜汁、大蒜汁、辣椒水和柠檬汁等常用调料于体外对亚洲带绦虫囊尾蚴均有杀灭作用,其中以食醋和食盐水对亚洲带绦虫囊尾蚴杀灭作用最佳;酒精饮品中的白酒对亚洲带绦虫囊尾蚴具有最佳杀灭效果;而常用饮料对亚洲带绦虫囊尾蚴作用不显着。该研究为防治亚洲带绦虫感染导致的食源性寄生虫病提供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基础资料。

龙昌平,钱颖骏,李调英,付青,王强,肖宁[2](2014)在《中国西部地区带绦虫病流行形势及防治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带绦虫病是我国常见的人兽共患病,该病是中国,特别是中国西部地区广泛流行的一组寄生虫病,其流行程度和造成的疾病负担至今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了进一步探索这类寄生虫病的流行规律和防控策略,近年来在流行区开展了较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分子生物学研究和防治工作试点。本文对近10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以期为深入开展西部地区带绦虫病的防治及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李彦[3](2012)在《云南亚洲带绦虫MPCR鉴定及遗传多态性比较性分析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运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MPCR)技术对云南保山、怒江、大理、迪庆四地区亚洲带绦虫标本单链结合蛋白(HDP2)基因进行鉴定,排除未用统一方法鉴定的亚洲带绦虫标本的假阳性。2.对云南四地区带绦虫不同的基因片段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测序方法进行比较性分析,探索带绦虫遗传多态性研究中快速可靠的基因序列。3.为亚洲带绦虫的分类定位提供依据,明确亚洲带绦虫在云南的分布区域与流行现状。方法:1.采用MPCR技术统一对亚洲带绦虫HDP2基因序列进行鉴定研究,结合云南大理、怒江、普洱三种标准株电泳图,MPCR扩增带绦虫HDP2部分基因序列,绘制电泳图。2.收集整理本课题组对各地带绦虫基因序列线粒体DNA(mtDNA)中的12S rRNA、ND1、COX1、Cytb和核糖体DNA(rDNA)中的(ITS1、ITS2)的研究结果;比较分析碱基序列中的碱基变异率、A+T含量,PCR扩增时间,SPSS13.0软件分析,绘制图谱,进一步分析六组基因片段变异率是否相同。结果:1.云南保山、怒江、大理、迪庆地区14株带绦虫HDP2基因鉴定结果显示:1—14号标本与YZ的电泳图在同一条带处出现。2. mtDNA-12S rRNA、mtDNA-ND1、mtDNA-COX1、mt-DNA Cytb、rDNA-ITS1、rDNA-ITS2基因序列在带绦虫遗传多态性研究中的比较分析显示:mtDNA-ND1基因的碱基变异率高于mtDNA-12S rRNA基因的碱基变异率;mtDNA-ND1基因的A+T平均含量高于mtDNA-12S rRNA基因的A+T平均含量;mtDNA-ND1基因之间的同源性差异高于mtDNA-12S rRNA基因之间的同源性差异。rDNA-ITS1基因的碱基变异率高于rDNA-ITS2基因的碱基变异率;rDNA-ITS1基因的A+T平均含量高于rDNA-ITS2基因的A+T平均含量; rDNA-ITS1基因之间的同源性差异高于rDNA-ITS2基因之间的同源性差异。3.楚雄、普洱、西双版纳存在牛带绦虫;保山存在亚洲带绦虫与牛带绦虫;大理存在猪带绦虫、牛带绦虫和亚洲带绦虫。结论:1.云南保山、怒江、大理、迪庆地区存在亚洲带绦虫;普洱、西双版纳、楚雄存在牛带绦虫;保山存在亚洲带绦虫与牛带绦虫;大理存在猪带绦虫、牛带绦虫和亚洲带绦虫。2. MPCR技术在带绦虫分类学研究中可作为一种可靠、有效、方便快捷的方法加以应用。3.mtDNA-ND1基因序列和rDNA-ITS1基因序列在带绦虫遗传多态性研究中显出优越性。

杨鹏,党荣敏,谢洪书,刘元忠[4](2010)在《亚洲牛带绦虫感染家猪后血清IL-4和IL-10含量检测》文中研究表明

张辉[5](2010)在《云南省6地域带绦虫形态学及分子鉴定分析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运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云南省怒江、迪庆、大理、临沧、楚雄和西双版纳6地域带绦虫的种类,计算遗传距离并构建系统发育树;了解三种带(?)虫在云南省的分布情况;为亚洲带绦虫具体的分类定位提供参考依据;为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形态学鉴定:对采自云南省6地域的14株带绦虫的头节和成节进行盐酸卡红染色,孕节进行孔雀绿染色,进行形态学鉴定,与猪带绦虫和传统牛带绦虫比较,初步判断带绦虫的种类;并结合亚洲带绦虫标准株(大理株)的头节电镜图,探讨亚洲带绦虫头节形态。(2)带绦虫基因组DNA PCR-RAPD分析:在形态学鉴定的基础上取14株带绦虫标本株,2株亚洲带绦虫标准株(大理株和都匀株)和1株牛带绦虫标准株的成节或孕节节片,提取总DNA,随机选择12条引物进行PCR-RAPD分析,SPSS软件计算不同地理株的遗传距离,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状图。(3)带绦虫mtDNA COXI基因序列测定分析:以14株带绦虫标本株总DNA为模板,分别PCR扩增mtDNA COXI区段,并做序列测定,结合GenBank中已知的猪带绦虫、牛带绦虫、亚洲带绦虫mtDNA COXI序列,经DNA MAN软件处理后计算遗传距离,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状图。结果:(1)形态学鉴定显示:DL1头节呈球形,具有顶突和2圈小钩,成节卵巢分为3叶,孕节分支不整齐,每侧分支约为7~13支,多基部分叉,属猪带绦虫;NJ1~NJ4及DQ1~DQ3共7株标本头节方形,有微小突起,无小钩,成节卵巢分2叶,孕节分支整齐,每侧分支约15~25支,属亚洲带绦虫;DL2~DL4、LC1、CX1和BN1头节呈方形,无顶突和小钩,成节卵巢分2叶,孕节分支整齐,每侧分支约15~28支,不能断定为传统牛带绦虫或亚洲带绦虫。(2)带绦虫基因组DNA PCR-RAPD分析显示:12条随机引物共扩增片段134个(以相同bp数为依据),单条引物扩增片段范围为3~22个,平均扩增片段在11.17个。P1~9和P11可扩增出特异条带。亲缘关系树状图显示:NJ1~4、DQ1~3、DL2~4与BZl和BZ3汇为一支,属于亚洲带绦虫;LC1、BN1、CX1和BZ2汇为一支,属于传统牛带绦虫;两支结合后与DL1结合。(3)带绦虫mtDNA COXI基因序列测定分析显示:NJ4、NJ1和DQ2的遗传距离为0.002,DL4和NJ3的遗传距离为0.005,NJ2和DQ3的遗传距离为0.012,DL2与GB3的遗传距离为0.017,而与GB2的遗传距离较远,为0.037;NJ1~4、DL2~3及DQ1~3共10株标本株与GB3聚为一支,属于亚洲带绦虫;BN1、CX1、LC1与GB2聚为一支,属于传统牛带绦虫:两支交汇后再与由DL1和GB1聚合的一支汇合。结论:(1)云南省存在三种带绦虫的流行,其中怒江和迪庆为亚洲带绦虫,西双版纳,楚雄和临沧为牛带绦虫,大理存在三种带绦虫的重复流行;(2)云南亚洲带绦虫头节存在有顶突和无顶突两种形态,传统形态学方法很难将无顶突的亚洲带绦虫和传统牛带绦虫区分。(3)PCR-RAPD技术和mtDNA COXI片段序列的测定分析均可以弥补形态学鉴定的不足,为三种带绦虫的鉴定提供可靠的分子依据;(4)PCR-RAPD技术和mtDNA COXI片段序列的测定分析可用于带绦虫的遗传多态性研究,为亚洲带绦虫具体的分类定位提供参考依据。(5) PCR-RAPD技术可以筛选出特异的基因片段用于带绦虫的分类鉴定

包怀恩,牟荣[6](2009)在《中国西部地区牛带绦虫的分子鉴定和生物行为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对近年来涉及中国西部7省(区)10县(市)的牛带绦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驱虫治疗、成虫标本的形态学观察、11个地理虫株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牛带绦虫和亚洲带绦虫感染中间宿主猪和牛后囊尾蚴的发育和生物行为观察,以及中间宿主组织病理学变化的比较等进行综述,认为将亚洲带绦虫定为新物种比作为牛带绦虫的亚种更合适。

裘学丽,陈艳,郎书源,牟荣,张科[7](2009)在《猪体内亚洲牛带绦虫囊尾蚴自然感染的发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证实亚洲牛带绦虫的感染与生食猪肝的关系。方法对贵州都匀流行地区屠杀的猪进行调查。结果首次在猪肝上发现亚洲牛带绦虫自然感染的囊尾蚴,猪的自然感染率为8.87%(11/124),共检获囊尾蚴17个,感染强度为1~4个。结论亚洲牛带绦虫的感染与当地村民的生活方式、饮食卫生习惯(生食猪肝等内脏)有关。

刘瑛,李溥,黄月娜,欧燕芳,谢洪书[8](2008)在《都匀亚洲牛带绦虫病患者生化指标的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都匀亚洲牛带绦虫病患者生化指标的改变。方法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全自动放射测量仪对都匀亚洲牛带绦虫病患者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肌酐(CREA),血清酶学指标r-谷氨酰转移酶(r-GT)、碱性磷酸酶(ALP)及肝纤维化指标(HA)、Ⅳ型胶原(Ⅳ-C)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都匀亚洲牛带绦虫病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血清r-GT、ALP、HA、Ⅳ-C显着升高(P<0.05),ALB、PA显着下降(P<0.05)。结论都匀亚洲牛带绦虫病患者肝功能、血清酶学、肝纤维化指标有明显变化。

牟荣,包怀恩,裘学丽,陈艳,郎书源,黄江,李建华,朱武军,张科,令狐艳[9](2007)在《我国西部4地牛带绦虫成虫的形态学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比较观察贵州省都匀、从江、新疆乌什和西藏拉萨等4地牛带绦虫成虫的形态学特征。方法分别测量采自都匀(42条)、从江(41条)、乌什(7条)和拉萨(18条)等4地完整牛带绦虫成虫的长度,计数链体节片数,并采用整体染色封制法观察头节、成节和孕节的形态结构,进行显微测量、计数和摄影。结果都匀的成虫平均长为(1.81±0.69)m,显着短于从江的(3.84±1.32)m、乌什的(2.76±0.86)m和拉萨的(3.72±1.12)m成虫(P<0.05)。都匀成虫的链体平均节片数为(574.64±189.33),也显着少于从江的(913.84±317.41)、乌什的(971.29±168.30)和拉萨的(940.38±368.26)(P<0.05)。都匀牛带绦虫成节的排泄管间距与卵黄腺长度比值平均为(1.71±0.13),明显小于从江的(2.23±0.06)、乌什的(2.03±0.21)和拉萨的(2.31±0.15)比值(P<0.05)。染色观察都匀牛带绦虫10个头节中有3个明显可见发育不良的顶突。结论都匀的牛带绦虫成虫形态特征与牛带绦虫亚洲亚种相似,而从江、乌什和拉萨等3地的牛带绦虫成虫形态特征与牛带绦虫指名亚种相似。

张科,杨明,包怀恩[10](2006)在《我国4省9株牛带绦虫RAPD分子鉴别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别对4省9株牛带绦虫标本进行分子鉴别。方法分别取台湾桃园株(TW1),贵州都匀株(DY1、DY2)、贵州从江株(CJ1、CJ2、CJ3、CJ4)、云南大理株(DL1)和新疆乌什株(XJ1)成虫节片,提取DNA,以13条随机引物进行PCR扩增,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并构建不同地理株系统发育树。结果13条引物共扩增RAPD片段331个(以相同bp数为依据)。单条引物扩增的RAPD片段数在3~28个之间,13条引物平均扩增RAPD片段在6.11~24.56个,平均14.15个;9个不同地理株牛带绦虫平均RAPD片段在9.85~16.62,平均14.08个。系统发育树显示:9个不同地理株牛带绦虫分为两支,DY1、DY2、DL1和TW1聚为一支,属于牛带绦虫亚洲亚种;CJ1、CJ2、CJ3、CJ4和XJ1聚为另一支,属牛带绦虫指名亚种。结论我国4省9株牛带绦虫分别属于牛带绦虫亚洲亚种和牛带绦虫指名亚种。RAPD分析可用于区分牛带绦虫亚洲亚种与牛带绦虫指名亚种的分类学参考。

二、贵州省都匀地区亚洲牛带绦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贵州省都匀地区亚洲牛带绦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常用调料、酒精饮品和饮料对亚洲带绦虫囊尾蚴体外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标本:
        1.1.2 实验动物:
        1.1.3 主要试剂:
        1.1.4 用于本实验的调料:
        1.1.5 用于本实验的酒精饮品:
        1.1.6 用于本实验的饮料:
    1.2 方法
        1.2.1 标本处理:
        1.2.2 亚洲带绦虫囊尾蚴实验感染动物模型建立:
        1.2.3 虫卵孵化及六钩蚴计数:
        1.2.4 实验感染:
        1.2.5 常用调料对亚洲带绦虫囊尾蚴死亡率的影响:
        1.2.6 常用酒精饮品对亚洲带绦虫囊尾蚴死亡率的影响:
        1.2.7 常用饮料对亚洲带绦虫囊尾蚴死亡率的影响:
        1.2.8 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建立亚洲带绦虫囊尾蚴实验感染动物模型
    2.2 常用调料、酒精饮品和饮料对亚洲带绦虫囊尾蚴死亡率的影响
3 讨论

(2)中国西部地区带绦虫病流行形势及防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全球及中国流行概况
2 中国西部地区的流行特征
    2.1 西部地区带绦虫病流行形势
        2.1.1 云南省
        2.1.2 四川省
        2.1.3 贵州省
        2.1.4 广西壮族自治区
        2.1.5 青海省
        2.1.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1.7 西藏自治区
        2.1.8 内蒙古自治区
        2.1.9 甘肃省
    2.2 分布和流行特征
        2.2.1 民族分布
        2.2.2 人群感染特征
        2.2.3自然与社会特征
3 西部地区防治研究进展
    3.1 防治研究
    3.2 环境生态学研究
4 一些新的发现
    4.1 亚洲带绦虫研究
    4.2 分子生物学研究
    4.3 带绦虫杂交现象
5 结语

(3)云南亚洲带绦虫MPCR鉴定及遗传多态性比较性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1
    参考文献
综述 2
    参考文献
致谢

(4)亚洲牛带绦虫感染家猪后血清IL-4和IL-10含量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家猪感染亚洲牛带绦虫后血清IL-4含量动态变化 (表1)
    2.2 家猪感染亚洲牛带绦虫后血清IL-10含量动态变化 (表2)
3 讨 论

(5)云南省6地域带绦虫形态学及分子鉴定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带绦虫的形态鉴定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带绦虫基因组DNA RAPD分析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三部分 带绦虫mtDNA COXI基因序列测定分析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阶段发表论文
    综述一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参考文献
致谢

(6)中国西部地区牛带绦虫的分子鉴定和生物行为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西部地区牛带绦虫病流行现状与虫种分布
2 虫种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和遗传聚类分析
3 成虫的形态学观察
4 牛带绦虫和亚洲带绦虫实验动物感染及幼虫的发育和生物学行为研究
    4.1 两种带绦虫感染家猪研究
    4.2 两种带绦虫实验感染猪和牛的比较研究
    4.3 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实验动物模型的探索研究
5 实验感染中间宿主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6 结语

(7)猪体内亚洲牛带绦虫囊尾蚴自然感染的发现(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地区
    1.2 囊尾蚴检查
2 结 果
    2.1 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的调查
        2.1.1 猪的饲养方式
        2.1.2 饮食习俗
        2.1.3 沼气池使用情况
    2.2 猪自然感染囊尾蚴的检查
3 讨 论

(8)都匀亚洲牛带绦虫病患者生化指标的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和方法
    1 病例选择
    2 对照选择
    3 检测项目及方法
    4 数据处理
结 果
    1 患者临床症状
    2 肝功能、肾功能、血清酶、肝纤维化指标检测
讨 论

(9)我国西部4地牛带绦虫成虫的形态学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1 主要试剂和仪器
    2 牛带绦虫
    3 成虫长度测量及链体节片计数
    4 头节、成节染色及测量
    5 孕节染色及子宫分支计数
    6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成虫的一般形态特征
    2 头节、成节及孕节的形态特征
讨论

四、贵州省都匀地区亚洲牛带绦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常用调料、酒精饮品和饮料对亚洲带绦虫囊尾蚴体外作用的实验研究[J]. 张科,杜娟,牟荣,包怀恩.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2018(03)
  • [2]中国西部地区带绦虫病流行形势及防治研究进展[J]. 龙昌平,钱颖骏,李调英,付青,王强,肖宁.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4(03)
  • [3]云南亚洲带绦虫MPCR鉴定及遗传多态性比较性分析研究[D]. 李彦. 大理学院, 2012(10)
  • [4]亚洲牛带绦虫感染家猪后血清IL-4和IL-10含量检测[J]. 杨鹏,党荣敏,谢洪书,刘元忠. 中国公共卫生, 2010(08)
  • [5]云南省6地域带绦虫形态学及分子鉴定分析研究[D]. 张辉. 大理学院, 2010(03)
  • [6]中国西部地区牛带绦虫的分子鉴定和生物行为研究进展[J]. 包怀恩,牟荣.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9(06)
  • [7]猪体内亚洲牛带绦虫囊尾蚴自然感染的发现[J]. 裘学丽,陈艳,郎书源,牟荣,张科. 贵州医药, 2009(05)
  • [8]都匀亚洲牛带绦虫病患者生化指标的观察[J]. 刘瑛,李溥,黄月娜,欧燕芳,谢洪书.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08(12)
  • [9]我国西部4地牛带绦虫成虫的形态学观察[J]. 牟荣,包怀恩,裘学丽,陈艳,郎书源,黄江,李建华,朱武军,张科,令狐艳.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7(01)
  • [10]我国4省9株牛带绦虫RAPD分子鉴别分析[J]. 张科,杨明,包怀恩.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6(06)

标签:;  ;  

贵州省都匀地区亚洲牛绦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