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梧桐山苔藓植物

深圳梧桐山苔藓植物

一、深圳梧桐山苔藓植物区系(论文文献综述)

徐国良,曾晓辉[1](2021)在《九连山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九连山保护区苔藓植物现有资料的统计分析和补充调查。结果表明:(1)九连山自然保护区共有苔藓植物66科137属289种(含种下等级);(2)九连山苔藓植物物种组成丰富,其丰富度指数在江西省的5个保护区中排第2;(3)九连山苔藓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多样,共有13种类型,以东亚成分(占36.01%)和热带性质成分(占34.87%)为主,其区系成分表现为由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的过渡类型;(4)聚类分析显示九连山苔藓区系成分和江西马头山、广西九万山苔藓区系成分的相似性最高。

洪柳[2](2020)在《清江流域苔藓植物多样性及区系地理研究》文中认为清江流域地处鄂西南,是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过渡阶段。清江流域内的生物资源丰富,具有极高的的研究价值,但是该地的苔藓植物研究几乎属于空白阶段,仅边缘山地有少量研究。因此,运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法,以清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对清江流域苔藓植物资源进行综合研究,以丰富湖北省苔藓植物资源。结果表明:(1)清江流域共采集苔藓标本五千余份,经过鉴定和整理发现有苔藓植物81科213属647种,分别占湖北省苔藓植物科属种的83.51%,74.22%,67.12%。其中,藓类植物48科156属484种,苔类植物31科55属160种,角苔类植物2科2属3种。另外,优势科20科,优势属16属,仅含一种的科17科,仅含一种的属100属。湖北新纪录科3科,新纪录属18属,新纪录种112种。清江流域还有叶附生苔藓8种,药用苔藓44种,占中国药用苔藓植物近二分之一。(2)清江流域苔藓植物有13种区系地理成分,以温带成分为主,东亚成分次之,且有不少热带成分。另外,清江流域特有现象较明显,有中国特有种39种。通过将清江流域和周围地区的苔藓植物比较,发现与大巴山在科属种的相似性系数上都是最高的,与山西庞泉沟的相似性系数最低。在地理位置上越接近,相似性系数也会越高。(3)清江流域是生物热点地区之一,为进一步验证这一观点,对清江流域苔藓植物分化进行研究,发现流域内部苔类植物分化高于藓类植物。与其它生物热点地区比较,发现清江流域苔藓植物分化系数仅次于全球苔藓植物热点地区之一的中国阿尔泰山脉,分化水平较高,武夷山脉的分化水平相对较低。(4)清江流域海拔落差较大,又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因此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境。在清江流域,除自然保护区外,还有石林、河谷、农田、林场等多种适合苔藓植物生长的环境,通过比较发现,苔藓植物在河谷中生长最好,农田中苔藓物种比较单一。清江流域苔藓植物在各微生境分布数量依次为:石生生境>土生生境>树生生境>叶附生,能同时适应土生和石生的苔藓植物也较多。

赵德先[3](2020)在《南亚热带城市森林树附生苔藓植物多样性及其对环境响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全球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城市发展带来的热岛效应、生境破碎化、土地利用转变等各种威胁为城市生物的生存带来了挑战,如何对城市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和恢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树附生苔藓植物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作用,但其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使其生存和发展易受全球城市化的影响。本文选择南亚热带典型的城市森林——羊台山城市森林,重点对该区域中树附生苔藓植物多样性、树干分布、附主专一性、不同林分中物种组成及主要环境因子的影响等进行了研究。我们希望通过城市森林中树附生苔藓植物多样性特征和不同尺度栖息环境下分布特征的研究,了解其对城市环境的响应,为未来城市地区树附生苔藓植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调查,共记录16科26属38种树附生苔藓植物,其中藓类26种,苔类12种。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显示羊台山苔藓植物区系热带类型成分占主导地位。总体树附生苔藓植物生活型不丰富,仅发现细平铺型、丛集型、粗平铺型、悬垂型4类,分别有24、10、3、1种。除了悬垂型,大部分苔藓植物生活型偏向于耐旱型,揭示了城市环境对树附生苔藓植物生活型的的筛选作用。与周边地区对比,羊台山树附生苔藓植物物种丰富度低于香港大帽山,与肇庆黑石顶相近,与黑石顶地区共有种最多。因此,尽管羊台山城市森林树附生苔藓植物多样性水平不低,但物种可能朝着趋同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对树干不同方向和不同高度上树附生苔藓植物物种丰富度和丰度的统计分析,发现树附生苔藓植物偏好于定殖树干北部和树干基部,并且不同方位的物种组成上有差异性。树干16个小样方中,在树干北部0.3m处的样方中拥有最多物种数(31种)和丰度占比(18.0%)。利用Jaccard和Bray-curtis相似性指数,检验了树干不同高度之间、不同方向之间的树附生苔藓植物物种组成差异,发现树干基部(0.3m)和上部(1.8m)之间、树干北部和南部之间物种组成差异性最大。树干南+北部组合苔藓物种数、丰度分别占总调查数94.7%和50.1%。根据对附主树木的统计,共调查到29种,其中次生树木20种,人工栽培树木9种。次生树木中附生苔藓种类最丰富的树种是浙江润楠(Machilus chekiangensis)和水翁(Syzygium nervosum),均为11种;人工栽培树木中最丰富的是龙眼(Dimocarpus lo ngan)和木荷(Schima superba),分别为22种、17种。树附生苔藓植物中矮锦藓(Sem atophyllum subhumile)和短叶毛锦藓(Pylaisiadelpha yokohamae)均在17种树木上附着,定殖树木种类最丰富;另外有16种仅在1种树木上发生定殖。基于去除趋势对应分析(DCA)结果显示,部分附生树种与苔藓物种之间具有相关性,这种偏好可能是由于树木的某种特征或者群落环境因子造成的。利用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和Mann-Whitney检验,对不同林分中树附生苔藓植物物种丰富度和丰度的差异性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城市果园中树附生苔藓植物物种丰富度显着高于其他次生林,丰度显着高于同龄次生林。果园中树附生苔藓植物Shannon指数显着高于水团花林和锥林,与其他林分无显着差异;均匀度显着高于锥林,与其他林分无显着差异;特有种数量龙眼林中最高,拥有10种,其他林分均显示没有或者只有1种。采用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和相似性分析(ANOSIM),结果显示不同林分树附生苔藓植物物种组成差异显着。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对不同林分中树附生苔藓植物分布差异进行了解释。影响不同林分树附生苔藓植物群落组成差异主要因素是林内小气候与地形因子。通过不同环境因子与树附生苔藓植物物种丰富度和丰度之间的相关性,探讨了在城市地区人工林中样地水平影响树附生苔藓植物定殖的因素,并利用不同计数模型模拟不同环境因子对树附生苔藓植物的发生附着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荷林有17种苔藓,总体上物种较为丰富,但是部分广泛分布物种占主导地位。在样地水平上,与城市建成区距离、海拔高度、小气候因子、郁闭度等环境因子与树附生苔藓植物的丰度有较强的相关性,与物种丰富度的关系较弱。Hurdle模型(HP和HNB)能很好的模拟树附生苔藓植物的定殖和生长,影响城市环境下人工林中树附生苔藓恢复的关键因素是树木特征、小气候和人为干扰。为了保护和恢复城市森林中附生植物的多样性,在造林工作的早期阶段,需要采取诸如培育和保护大树、促进郁闭树冠、控制人为干扰以及其他调节附生植物适宜栖息地的措施。要恢复城市生物多样性,促进城市附生植物的生态演替,还要考虑城市环境因素对树附生苔藓植物的定殖影响。

兰凯鲜[4](2017)在《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山地苔藓植物多样性研究》文中认为一直以来由于交通不便,内蒙古西部地区荒漠草原、荒漠和山地大多未做详细考察研究,特别是西阿拉善州、龙首山州和额济纳州的苔藓植物研究,《内蒙古苔藓植物志》没有任何标本记载,论文文献也鲜有报道,该地区的苔藓植物研究迫在眉睫,因此以内蒙古阿拉善右旗为主要研究区域,一方面完善内蒙古苔藓植物区系的研究,可为《内蒙古苔藓植物志》的再版提供大量的研究资料,同时为干旱半干旱区苔藓植物生态学和植被、景观生态学的进一步研究,做一些基础工作。本文对内蒙古阿拉善右旗三个山地的苔藓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阿拉善右旗山地苔藓植物共有17科41属111种(包含变种),其中苔类植物1科1属1种,藓类植物16科40属110种。龙首山有苔藓植物15科36属90种;雅布赖山有4科13属27种;桃花山有9科22属61种。同时对优势科、属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初步将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山地苔藓植物区系划分为7种类型,北温带成分(57.66%)最多,其次为中国特有成分(11.71%),东亚成分(5.41%)第三。说明阿拉善右旗山地苔藓植物以北温带成分为主,具有较高的中国特有性,东亚色彩比例不高的特点。通过龙首山与其它七个山地的比较结果得出:龙首山与贺兰山苔藓植物区系关系最近,与大青山、燕山北部、管涔山次之,与东部天山、祁连山苔藓植物区系关系较远,与西天目山苔藓植物区系关系最远。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山地苔藓植物6种生境中物种组成总频度排序为:岩缝土生>土生>岩面土生>云杉林>树基部土生>树附生。通过分析各生境优势种发现,不同的生境具有不同的优势种,然而,有些优势种却同时出现在几个不同的生境中,说明这些优势种具有较宽的生态幅度,同时也说明了阿右旗山地苔藓植物生境整体较单一的现象。6种生境的Shannon-Winener指数依次为岩缝土生2.38、土生2.20、岩面土生1.78、云杉林0.66、树基部土生0.18、树附生0.11,说明岩缝土生生境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Pielou均匀度指数从大到小依次排列为:岩缝土生0.6>土生0.54>岩面土生0.44>云杉林0.19>树基部土生0.16>树附生0.07,说明6种生境中苔藓植物的个体均匀程度差异较大。初步对龙首山的苔藓植物垂直地带分布作了考察,将其分为山地荒漠-卷叶墙藓-紫萼藓-对齿藓带;山地草原-紫萼藓-对齿藓-卷叶墙藓带;山地干草原-对齿藓-净口藓带;山地灌丛-灰藓-紫萼藓-对齿藓带;青海云杉林-山羽藓-灰藓-对叶藓带;高寒草原-对齿藓-紫萼藓-流苏藓带;高山草甸-对齿藓-真藓-灰藓带。内蒙古阿右旗山地濒危苔藓植物有5种:其中4种易危(VU),1种濒危(EN)。

刘荣,石伟,杨志旺,刘以珍,葛刚,蔡奇英[5](2017)在《桃红岭梅花鹿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文中指出采集了桃红岭梅花鹿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标本600余份,共鉴定45科79属125种,其中苔纲14科16属21种,藓纲31科63属104种。优势科依次为:灰藓科、青藓科、丛藓科、提灯藓科、真藓科、羽藓科和曲尾藓科。单种科和单种属丰富,单种科21个,占总科数46.70%,单种属52个,占总属数65.80%。桃红岭苔藓植物的主要成分为东亚成分(34.40%)、北温带成分(24.00%)和热带亚洲成分(10.40%),体现热带亚洲向北温带转换的过渡性。与邻近15个地区苔藓植物区系构成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桃红岭与云居山关系密切,在中国苔藓植物地理分区中倾向归属于华中区。

程丽媛[6](2017)在《浙江省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及地理分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浙江省清凉峰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临安市昌化镇。地理坐标:东经118°52′119°12′,北纬30°04′30°31′。主峰清凉峰海拔1787.4米,包括龙塘山、千顷塘、顺溪坞三大块区域组成。尽管关于清凉峰的各种研究报道极其丰富,但是苔藓植物研究较薄弱。系统研究该地区苔藓植物可以为清凉峰以及浙江省的苔藓植物多样性研究及保护提供新的数据信息和科学依据。本课题研究人员分别于2013年11月和2014年4月期间2次对清凉峰保护区苔藓植物的种类,生境,生态等进行了较详细的调查和标本采集。采集地点涵盖了三大保护区域及周边地区,共采集标本1510号,通过实验室两年时间的标本鉴定、整理、校对、分析,结合该地区原始生态数据应用经典生物分类、相似性系数、聚类、排序分析等多种方法,分析得出浙江省清凉峰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物种组成,藓类植物区系成分、生态分布类型、群落组成等研究结果。主要如下:1、清凉峰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的物种多样性首次报道了浙江省清凉峰国家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名录,共计有62科143属337种(包括3个变种),其中苔类植物20科29属49种,藓类植物42科114属288种。发现浙江省藓类植物新纪录31种,隶属于16科、23属,其中浙江省新纪录属2个:毛齿藓属(Trichodon Schimp.)和变齿藓属(Zygodon Hook.&Taylor),其他新纪录种29个。并对优势科、属进行了分析。2、清凉峰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及特点清凉峰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可分为8种类型,除世界广布成分外,该地区苔藓植物区系成分主要以东亚成分为主(占总种数41.84%),温带成分次之(占总种数28.57%),热带成分再次之(占总种数20.74%)。总体上是温带性的,东亚分布类型占重要位置,有123种,占总种数的41.84%,其中,中国-日本成分35种,占总种数的11.90%。反映了清凉峰植物区系具有浓厚的东亚色彩,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和日本在苔藓植物起源上的密切联系。热带成分比例也很高,说明保护区的亚热带地理位置特点明显。通过与国内其他8个地区藓类植物组成、物种丰富度和物种相似性的比较表明,浙江清凉峰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与浙江省境内的金华山、大盘山、天目山和凤阳山的亲缘关系较为密切,而与峨眉山、佛坪、黄山相似性较低,与雷公山的相似性最低,这与几个地区的地理环境、植被类型和气候类型等因素有关。3、清凉峰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生态分布类型研究对不同海拔和植被类型的生态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清凉峰苔藓植物生态分布类型复杂多样,以石生类型(占总标本数的47.09%)最多,岩面土生(占总标本数的27.68%)和土生(占总标本数的12.85%)类型次之。因此,建立保护区对浙江省的苔藓植物多样性研究及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沈玮[7](2016)在《深圳市蕨类植物DNA条形码数据采集及系统发育关系重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技术是一种运用一段(或几段)标准的、有足够变异的、易扩增且相对较短的DNA序列对物种进行快速、准确识别的自动化的鉴定技术。其技术原理与我们日常接触到的条形码技术相似,利用A、T、C、G四个碱基在基因中的排列顺序识别物种。这种新的鉴定技术在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为解决传统分类学面临的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广东省深圳市植物资源丰富,野外分布的蕨类植物有41科86属188种,包含六个优势科卷柏科(Selaginellaceae)、凤尾蕨科(Pterid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铁角蕨科(Aspleniaceae)、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和一些珍贵的濒危蕨类如中华双扇蕨(Dipteris chinensis)、粤紫萁(Osmunda mildei)、福建观音座莲(Angiopteris fokiensis)等,具有开发、保护和研究的多重价值。DNA条形码技术通过线粒体CO1基因识别动物,能做到高效、准确的鉴定物种。而在植物条形码的研究中人们发现植物线粒体基因进化速率慢,无法作为标准条码使用。在此后的工作中寻找通用条码便成为植物DNA条形码的一个研究重点。在综合了大量研究后,生命条码联盟(CBOL,the Consortium for the Barcode of Life)在2009年的第三届国际条码大会上决定使用叶绿体rbcL和matK作为植物通用条码。但该组合并不能通用于所有植物类群,如matK基因因其引物通用性的问题难以作为蕨类植物标准条形码使用。寻找通用于全部蕨类植物类群的DNA条形码仍是重要的研究内容。本研究选用rbcL,ycf1,rps4和ITS基因,以深圳市野生分布的蕨类植物为研究对象,进行DNA条形码数据的采集与分析。野外采集的时间跨度约一年,采集地点全部在深圳市市区以内。共获得野生蕨类植物材料384份,包括146个不同的种。前期实验时发现叶绿体ycf1片段和核基因ITS因引物通用性低,扩增效率差难以使用,故选择叶绿体trn L-F和trnH-psbA片段进行替换,继续后续实验。研究结果显示选用的片段各有特点,其中叶绿体片段ycf1基因虽因扩增测序效果不理想被放弃使用,但已获得的数据质量较好,在所有片段中遗传变异最大,有100%的鉴定成功率。建议后续研究可以从引物开发的角度入手,研究ycf1作为蕨类植物通用条码的可能性。trnH-psbA有最高的扩增率(81.96%)和第二高的测序成功率(71.70%),鉴定成功率第二高(98%),适合作为蕨类植物通用DNA条形码使用。此片段还具有比对长度短的优势,在鉴定损坏材料或获得材料量较少的情况中相较其他片段有优势。缺点是trnH-psb A片段含有很多插入和缺失,给数据分析造成了很大困难。叶绿体rbcL基因是蕨类DNA条形码研究中应用最多的片段,本实验中扩增成功率为(77.95%),测序成功率较低(63.55%),水平明显低于此前的同类研究,鉴定成功率达到92.15%。适合作为蕨类DNA条形码使用。其他两个片段trnL-F和rps4在提取扩增和物种鉴定的表现都较差,可作为候补片段。

巨斌[8](2014)在《中国藓类植物部分类群地理分布格局及其分布区预测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苔藓植物是植物界的重要类群,中国的苔藓植物的多样性和区系地理学研究历史悠久,并有大量的区系地理分布的文献积累。但是,人们并不清楚科、属、种在我国的不同地区的分布频度,没有定量地比较中国藓类植物科的分布式样。其次,随着物种分布预测模型的应用,人们能够利用物种现有的分布数据来预测当前和气候变暖条件下的生物潜在分布范围。可惜的是,这些方法尚没有应用于苔藓植物的地理分布研究中。本文系统地收集了我国116个地区藓类植物研究的区系资料,以此为基础,统计分析了科、属、种在这116个地区的分布频率,应用聚类和排序方法对我国藓类植物区系的区域分化和科的分布式样进行了定量研究,并预测了41个不同气候适应和地理分布特点的属在我国当前和气候变暖条件下的分布范围。主要的结果如下:1.116个地区中共记录藓类植物2239种416属64科,其中安徽黄山、贵州雷公山、四川都江堰、陕西佛坪、吉林长白山、四川峨眉山、云南大围山和甘肃祁连山有最丰富的藓类植物区系,记录的种数分别为420、377、358、347、336、333、321和300种。2.在116个地区记录的2239种藓类植物中,Funaria hygrometrica(葫芦藓)、Bryum argenteum(真藓)、Thuidium cymbifolium (大羽藓)、Entodon compressus(密叶绢藓)、Weissia controversa(小石藓)、Taxiphyllum taxirameum (Mitt.)(鳞叶藓)、Herpetineuron toccoae(羊角藓)、Haplocladium angustifolium(狭叶小羽藓)、Haplocladium microphyllum(细叶小羽藓)、Hyophila involuta(卷叶湿地藓)、Plagiomnium cuspidatum (Hedw.)(匐灯藓)是我国分布最广泛的种类,它们在116个地区的分布频率在50%-63.33%。2239种藓类植物分布频率(X)与种数(Y)的关系为Y=630.37784*e-35.165483*X,(r=0.9993,P<0.001),即随着分布频率的增加,种数呈指数式下降;116个地区的416个藓类植物属中,分布最广的是真藓属(Bryum),97.44%的地区均有记录,其次是绢藓属(Entodon)、凤属藓属(Fissidens)、走灯藓属(Plagiomnium)和羽藓属(Thuidium),频率在90.60-81.20%。分布频率(X)与属数(Y)为Y=58.52*e-0.2222*X,(r=0.9271,P<0.001),随着分布频率的增加,属数呈指数式下降。与被子植物相比,苔藓植物的特有成分比例应该普遍地低。本文统计的结果却发现,在116个地区记录的2239种植物中,几近一半的种类的分布点不超过3个,相反,仅仅13种在一半以上地区有记录。分析表明,我国先期进行的地区性的苔藓植物区系研究工作,有众多山地的调查可能并不充分、或者是种类鉴定的错误。3.基于64个科在116个地区的种数分布,以科为对象进行的聚类和排序分析,结果表明,蕨藓科、桧藓科、油藓科、船叶藓科、绳藓科、孔雀藓科、平藓科、锦藓科、扭叶藓科、带藓科、卷柏藓科和隐蒴藓科等是典型的热带性科;寒藓科、水藓科、烟杆藓科、四齿藓科、美姿藓科、大帽藓科、壶藓科、皱蒴藓科、万年藓科、虾藓科、黑藓科、白齿藓科、柳叶藓科等18个科是比较典型的温带性科。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以科的种数为指标,直观地展示了64个科在中国的分布式样差异。4.基于科、属所含的种数,以116个地区为对象进行了聚趋势对应分析和聚类分析,聚类和排图直观地反映了不同地区在藓类植物科、属组成上的差异,116个地区大致可以区别出以下五个藓类植物分布区域。区域1:包括新疆的帕米尔高原、昆仑山、博格达山、三江河流域,宁夏贺兰山和沙坡头、甘肃祁连山、内蒙赛罕乌拉、浑善达克沙地、大青山、七老图山、河北云蒙山等,反映的是典型的干旱区藓类植物区系,丛藓科所含种数占了总种数的36.08%,其次为真藓科,为11.1%;区域2包括广东的石门台、南岭、鼎湖山、深圳梧桐山和海南的尖峰岭,五个地区位于热带或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区域,均处于华南地区,丛藓科和灰藓科、曲尾藓科、锦藓科、凤尾藓科、白发藓科、蔓藓科、平藓科的比例较高,在22.9%-12%之间;区域3包括长三角地区的常州、南京、宜兴、苏州、无锡、宝华山、镇江、嘉兴、湖州、杭州、佘山、杭嘉湖平原、崇明岛、南通、苏北的宿迁、淮安、盐城、徐州以及山东的崂山、鲁山、泰山、沂山、河南的鸡公山等,单个调查地区的平均种数较低,此区域或为人为干扰强烈的农业区,或为环境相对干旱的地区。丛藓科、青藓科、真藓科、灰藓科、羽藓科、绢藓科、提灯藓科、葫芦藓科等为优势科;区域4包括长白山、王朗、太白山、佛坪、老秃顶子、白石砬子、洮河和白龙江流域等,这些地区位于东北地区,苔藓植物种类较丰富,但均以温带性种类为主。青藓科、丛藓科、灰藓科、提灯藓科、曲尾藓科、柳叶藓科、紫萼藓科等所占比重较大;区域5包括安徽的黄山、浙江百山祖、九龙山、乌岩岭、天目山、大盘山、凤阳山、清凉峰和古田山,江西的井冈山、四川的峨眉山和金佛山、广西九万山、贵州梵净山和雷公山、湖南通道、重庆酋阳等。这些地方位于长江流域,属于季风气候,降水量充足,空气湿度较大,为藓类植物提供了合适的生存条件,所以种类在全国范围内也是最多的,以地区为单位平均种数达225种。以灰藓科、青藓科、曲尾藓科、丛藓科、蔓藓科、提灯藓科、真藓科、金发藓科、羽藓科、锦藓科等所占比重较大。5.应用MaxEnt和ArcGis,对中国境内41个属在现代和气候变暖下(2070)下的分布范围进行了预测。发现气候变暖将对中国藓类植物的分布刻成深刻影响,但是不同的藓类植物属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是不同的。一些偏温带性分布的属,例如燕尾藓属、细湿藓属、牛毛藓属、绢藓属、美灰藓属、紫萼藓属、多枝藓属、羊角藓属、毛灰藓属、细枝藓属、提灯藓属、棉藓属、丝瓜藓属,在气候变暖的环境下,在我国的适生区域往往大幅度压缩,有的则无适生的环境;相反,一些热带性分布的类群,例如锦藓科的锦藓属,在气候变暖的条件下,其潜在的分布范围则进一步扩大,这些区域更偏北和西北。一些没有明显的热带或温带分布趋势的类群,例如、小羽藓属、毛口藓属、小石藓属等,在当前的气候条件下,它们在我国的华北等干旱环境也有较好的适应表现。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这些类群的分布区并不缩小,反而在东北部区域进一步扩大。

麻亚鸿[9](2013)在《基于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预测藓类植物的地理分布范围 ——以广西花坪自然保护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开展苔藓植物潜在地理分布范围预测的研究,对于苔藓植物的标本采集、生态调查、引种栽培、种质保护等均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介绍了植物地理分布预测的研究方法及应用现状,并以广西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用12种藓类植物为对象,一方面开展了广西花坪地区藓类植物区系与多样性的研究,同时应用最大熵模型(MaxEnt),结合地理信息系统(ArcGis),根据12种类藓类在我国已知的地理分布点和19个环境变量,预测了它们在我国、特别是广西花坪地区的分布概率,并对预测结果与它们在花坪地区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比较,为今后开展藓类植物地理分布范围预测研究提供了案例。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在广西花坪地区共采集800余号标本,经过鉴定,该地区已知有藓类植物30科103属232种。其中含10种以上的定为优势科,分别为灰藓科、青藓科、锦藓科、羽藓科、丛藓科、蔓藓科、曲尾藓科、棉藓科和提灯藓科。含6种以上的属定义为优势属,本区共11属,棉藓属Plagiothecium、青藓属Brachythecium、绢藓属Entodon、梳藓属Ctenidium、小锦藓属Brotherella、曲尾藓属Dicranum、羽藓属Thuidium、灰藓属Hypnum、细羽藓属Cyrto-hypnum、美喙藓属Eurhynchium和曲柄藓属Campylopus。(2)首次报道了卵叶毛扭藓Aerobryidium aureonitens、毛扭藓Aerobryidiumfilamentosum、悬藓Barbella compressiramea、曲叶小锦藓Brotherella curvirostris、皱叶麻羽藓Claopodium rugulosifolium、九州雉尾藓Cyathophorella kyusyuensis、尖毛细羽藓Cyrto-hypnum fuscatum (Besch.)、密毛细羽藓Cyrto-hypnum gratum、糙柄细羽藓Cyrto-hypnum minusculum、齿边短颈藓Diphyscium longifolium、狭叶美喙藓Eurhynchium coarctum、扭叶美喙藓Eurhynchium kirishimense Takaki陕西粗枝藓Gollania schensiana、齿边长灰藓Herzogiella perrobusta、卵叶长灰藓Herzogiella seligeri、残齿长灰藓Herzogiella striatella.沼生长灰藓Herzogiellaturfacea、白色同蒴藓Homalothecium leucodonticaule.弯叶多毛藓Lescuraeaincurvata、四川多毛藓Lescuraea setschwanica、鹤嘴藓Pelekium velatum、具喙匐灯藓Plagiomnium rhynchophorum、尖叶拟草藓Pseudoleskeopsis tosana、陕西鳞叶藓Taxiphyllum giraldii、浮生鳞叶藓Taxiphyllum inundatum、顿头鳞叶藓Taxiphyllum subarcuatum、花状湿地藓Tortella flavovirens、鞭枝疣灯藓Trachycystis flagellaris、皱叶毛口藓Trichostomum aristatulum、卷叶毛口藓Trichostomum crispulum和海南明叶藓Vesicularia hainanensis31个广西省藓类植物新记录种,其中毛口藓属(Trichostomum Bruch)、鹤嘴藓属(Herzogiella Broth)和长灰藓属(Pelekium Mitt)为新纪录属。(3)广西花坪地区藓类植物区系包括9个大分布区类型,东亚分布(86种、37.7%)、世界分布(41种、17.67%)、热带亚洲分布(30种、12.93%)、北温带分布(25种、10.78%)、中国特有分布(18种、7.76%)、泛热带成分(10种、4.31%)、旧世界温带分布(8种、3.45%)、旧世界热带成分(8种、3.45%)和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6种、2.59%);(4)基于19个生物气候因子和植被覆盖率数据,应用最大熵算法模型(MaxEnt3.3.2),根据物种的地理分布数据,首先获得它们的地理分布图层文件(ASCII格式),再应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9.3)软件,进行图层格式转换栅格文件,执行重分类后,获取它们在广西花坪地区(龙胜县和临桂县)的综合生境适生指数(IHSI: integrated 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预测了藓类植物12种在广西花坪地区的分布。根据已有的藓类地理分布数据,本文选择了具有不同气候适应特点的大帽藓Encalypta ciliata、新丝藓Neodicladiella pendula、南方小锦藓Brotherella henonii、鞭枝悬藓Barbella flagellifera、长柄绢藓Entodon macropodus、立碗藓Physcomitrium sphaericum、直叶棉藓原变种Plagiothecium euryphyllum var.eurphyllum,牛舌藓Anomodon viticulosus、毛尖藓Cirriphyllum piliferum、桧叶白发藓Leucobryum juniperoideum为对象进行地理分布区的预测,了解它们在广西花坪自然保护区的分布概率。预测结果发现,这12个种藓类植物地理分布的预测精度(AUC值验证数据)都在0.9以上,并且作出了这12种藓类植物在中国境内的适生分布图,探讨了影响他们分布的主要环境气候因子。通过野外标本采集和实验室的标本鉴定,预测结果同花坪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实际分布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发现12种藓类植物地理分布预测结果基本符合实际情况。综合生境适生指数0.5可以作为预测的一个阈值,该值以上的分类群多数能够在广西花坪地区采集到,不过也有一些种类例外,对于这些种类,需要在今后的野外调查工作做更仔细的采集。(5)论文讨论了提高植物地理分布预测精度的原则和途径,可以通过不同生态位模型、不同样本数量、不同环境变量组合,以获得最大AUC值的方案作为推荐的预测研究方案。(6)文章还比较了广西花坪与广西九万山、猫儿山和银竹老山、云南纳板河、贵州雷公山、安徽黄山、湖北神农架、陕西佛坪、吉林长白山和四川峨眉山等十个山地藓类植物区系关系。花坪自然保护区优势科同邻近猫儿山,九万山和银竹老山相似性最高,基于区系地理成分的聚类和排序分析表明,这四个山地的藓类植物区系也具有最大的相似性,表明相近的地理位置,类似的气候条件会影响到植被等生境特点,从而影响着藓类植物的区系组成。

麻亚鸿,李丹丹,于晶,郭水良[10](2013)在《中国蓑藓属与木灵藓属分布式样与气候因子的关系》文中认为为了了解蓑藓属(Macromitrium)和木灵藓属(Orthotrichum)这两个木灵藓科中的大属在中国的分布式样及影响其分布的因子,作者基于19个生物气候因子和植被覆盖率数据,以及中国境内蓑藓属131个、木灵藓属66个地理单位的分布数据,应用最大熵算法模型(MaxEnt3.3.2)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9.3)软件,在属的水平上预测了它们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域。根据综合生境适宜指数,蓑藓属在浙江、台湾、海南等14个省区有较高的生境适宜性,在西北、华北和东北各省区的分布概率很低;木灵藓属在云南、北京、辽宁等13个省区有较高的分布概率,而在华南地区的分布概率较低。随着最湿月份、最冷季度和最湿季节的雨量以及年降雨量的增加,蓑藓属分布概率呈上升趋势;对于木灵藓属而言,其分布概率在年降雨量低于200mm时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迅速增高,但是当年降雨量超过200mm时,其分布概率则随着降雨量上升而降低,在最热季节平均温度为15-20℃时达到最高。蓑藓属植物种数(Y)与年均降雨量(X1)的关系符合Y=-0.0369+0.0003X1(r=0.5347,P<0.001,n=131),与年均温度(X2)的关系符合Y=0.0831e0.001X2(r=0.5525,P<0.001,n=131);木灵藓属植物种数(Y)与年降雨量(X1)的关系符合Y=1.0008-0.1184lnX1(r=0.4199,P<0.001,n=66),与年均温度(X2)符合Y=1/(0.1309X2+3.4581)(r=0.2524,P<0.01,n=66)。基于以上函数模拟得到两属植物在中国的种数分布,其中蓑藓属在华南、东南和中南地区,以及云南东南部、西藏东南部有较多的种数分布,木灵藓属在西北、青藏高原、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区有较多的种数分布。

二、深圳梧桐山苔藓植物区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深圳梧桐山苔藓植物区系(论文提纲范文)

(1)九连山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自然地理概况
    1.2 调查方法与标本鉴定
    1.3 区系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科属种的组成
    2.2 丰富度分析
    2.3 单种科和单种属的统计
    2.4 区系地理成分分析
        2.4.1 世界分布
        2.4.2 泛热带分布
        2.4.3 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
        2.4.4 旧世界热带分布
        2.4.5 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
        2.4.6 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
        2.4.7 热带亚洲分布
        2.4.8 北温带分布
        2.4.9 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
        2.4.1 0 旧世界温带分布
        2.4.11温带亚洲分布
        2.4.12东亚成分
        2.4.13中国特有分布
    2.5 九连山保护区和国内其他保护区的苔藓区系的对比
3 讨论

(2)清江流域苔藓植物多样性及区系地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苔藓植物分类调查研究进展
        1.2.3 湖北省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2 研究区域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质地貌
        2.1.3 土壤
        2.1.4 生物资源
    2.2 研究方法
        2.2.1 资料收集
        2.2.2 苔藓植物样品采集及物种鉴定
        2.2.3 数据处理
3 结果分析
    3.1 清江流域苔藓植物物种组成
        3.1.1 科属种的统计
        3.1.2 优势科属组成分析
        3.1.3 仅含一种的科及属统计
        3.1.4 湖北省新纪录科属种
        3.1.5 清江流域叶附生苔及中国特有种
        3.1.6 清江流域药用苔藓植物
    3.2 清江流域苔藓植物区系地理研究
        3.2.1 区系成分统计
        3.2.2 清江流域与周边地区比较
    3.3 清江流域苔藓植物区系分化规律
        3.3.1 科属种分化
        3.3.2 与其它地区分化比较
    3.4 清江流域苔藓植物地理分布差异
        3.4.1 不同景观单元苔藓分布特征
        3.4.2 不同微生境之间的比较
4 讨论
    4.1 清江流域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
    4.2 清江流域苔藓植区系特征
    4.3 清江流域苔藓植物分化特征
    4.4 清江流域苔藓植物地理分布规律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3)南亚热带城市森林树附生苔藓植物多样性及其对环境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树附生苔藓植物多样性
        1.2.2 树附生苔藓植物分布
        1.2.3 树附生苔藓植物分布的影响因素
        1.2.4 树附生苔藓植物生态功能
        1.2.5 树附生苔藓植物对城市环境的响应
    1.3 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4.3 创新点
2 研究区域概况、方法与技术路线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林分选择
        2.2.2 样地设置
        2.2.3 树附生苔藓植物调查
        2.2.4 环境因子调查
        2.2.5 主要方法
        2.2.6 统计分析
    2.3 技术路线
3 羊台山城市森林树附生苔藓植物的多样性
    3.1 羊台山树附生苔藓植物的科属组成
    3.2 羊台山树附生苔藓植物的区系成分
    3.3 羊台山树附生苔藓植物生活型组成
    3.4 羊台山城市森林树附生苔藓植物与其他邻近地区森林的比较
    3.5 讨论
    3.6 小结
4 羊台山城市森林树附生苔藓植物的树干分布特征
    4.1 树干不同方位的苔藓物种丰富度与丰度
    4.2 树干不同方位的苔藓分布
    4.3 树干不同方位的苔藓物种组成差异性
    4.4 树干不同方位的样方组合
    4.5 讨论
    4.6 小结
5 羊台山城市森林树附生苔藓植物的附主专一性
    5.1 羊台山树附生苔藓附着的树木种类
    5.2 羊台山树附生苔藓与附主树木的对应关系
    5.3 主要树附生苔藓与附主树木的DCA分析
    5.4 讨论
    5.5 小结
6 不同类型城市森林树附生苔藓植物种类及分布
    6.1 不同类型城市森林树附生苔藓物种丰富度与丰度变化
    6.2 不同类型城市森林树附生苔藓植物多样性指数变化
    6.3 不同类型城市森林树附生苔藓种类组成
    6.4 影响不同类型城市森林树附生苔藓分布差异的因素
        6.4.1 不同类型城市森林与树附生苔藓分布相关因子的筛选
        6.4.2 不同类型城市森林与树附生苔藓分布相关因子的确定
    6.5 讨论
    6.6 小结
7 环境因子对羊台山城市森林树附生苔藓植物定殖的影响
    7.1 木荷林树附生苔藓植物的总体特征
    7.2 环境因子对木荷林树附生苔藓植物的影响分析
        7.2.1 城市化水平梯度对木荷林树附生苔藓植物的影响
        7.2.2 海拔高度对木荷林树附生苔藓植物的影响
        7.2.3 小气候因子对木荷林树附生苔藓植物的影响
        7.2.4 坡向坡度对木荷林树附生苔藓植物的影响
        7.2.5 林冠郁闭度对木荷林树附生苔藓植物的影响
    7.3 城市森林树附生苔藓植物定殖模型构建
        7.3.1 城市森林树附生苔藓植物定殖模型的响应变量
        7.3.2 影响城市森林树附生苔藓植物定殖的环境因子筛选
        7.3.3 城市森林树附生苔藓植物的物种丰富度预测模型
        7.3.4 城市森林树附生苔藓植物的丰度预测模型
        7.3.5 树附生苔藓植物定殖模型结果解释
    7.4 讨论
    7.5 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4)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山地苔藓植物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苔藓植物区系及物种多样性研究现状
    1.4 内蒙古苔藓植物区系及物种多样性研究现状
    1.5 国内已报道的山地苔藓植物研究
2 研究内容及研究区概况
    2.1 研究的主要内容
    2.2 研究区自然概况
        2.2.1 地理位置
        2.2.2 地貌
        2.2.3 气候
        2.2.4 土壤
        2.2.5 植被景观
3 研究方法
    3.1 资料收集
    3.2 标本采集与鉴定
    3.3 名录整理
    3.4 数据处理
4 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山地苔藓植物物种组成分析
    4.1 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山地苔藓植物种类组成
        4.1.1 科、属、种组成
        4.1.2 优势科、属的统计
        4.1.3 仅含一种的科、属及单种属
    4.2 龙首山、桃花山、雅布赖山各论
        4.2.1 龙首山苔藓植物种类组成
        4.2.1.1 科、属、种组成
        4.2.1.2 优势科的统计
        4.2.1.3 优势属的统计
        4.2.2 雅布赖山苔藓植物种类组成
        4.2.2.1 科、属、种的组成
        4.2.2.2 优势科的统计
        4.2.2.3 优势属的统计
        4.2.3 桃花山苔藓植物种类组成
        4.2.3.1 科、属、种的组成
        4.2.3.2 优势科的统计
        4.2.3.3 优势属的统计
        4.2.4 龙首山、雅布赖山、桃花山物种组成比较
5 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山地苔藓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研究
    5.1 区系成分分析
        5.1.1 世界广布成分
        5.1.2 北温带成分
        5.1.3 东亚-北美成分
        5.1.4 旧大陆温带成分
        5.1.5 温带亚洲成分
        5.1.6 东亚成分
        5.1.7 中国特有成分
    5.2 与其它已调查山地的比较
        5.2.1 八个山地科、属、种统计
        5.2.2 优势科的比较
        5.2.3 物种丰富度比较
        5.2.4 种相似性系数比较
        5.2.5 八个山地区系地理成分比较
6 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山地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6.1 不同生境中苔藓植物物种组成统计
        6.1.1 生境类型
        6.1.2 六种生境苔藓植物物种组成
        6.1.3 六种生境中苔藓植物优势种的比较
    6.2 不同生境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比较分析
7 内蒙古阿拉善右旗濒危苔藓植物
8 龙首山苔藓植物垂直带分布初步调查
9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1 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山地苔藓植物名录
附录 2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桃红岭梅花鹿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桃红岭的地理和植被概况
    1.2 调查方法、标本鉴定与区系分析
    1.3 桃红岭与国内其他地区的苔藓植物区系的关系
2 结果与分析
    2.1 科、属、种的组成
    2.2 单种科、单种属的统计
    2.3 区系地理成分分析
        2.3.1 世界广布(Cosmopolitan)
        2.3.2 泛热带分布(Pantropic)
        2.3.3 东亚及热带南美间断分布(Trop.&Subtr.E.Asia&(S.)Trop.Amer.disjuncted)
        2.3.4 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州分布(Trop.Asia toTrop.Australasia Oceania)
        2.3.5 热带亚洲到热带非洲分布(Trop.Asia to Trop.Africa)
        2.3.6 热带亚洲分布(Trop.Asia)
        2.3.7 北温带分布(N.Temp.)
        2.3.8 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E.Asia&N.Amer.disjuncted)
        2.3.9 旧世界温带分布(Old World Temperate=Temp.Eurasia)
        2.3.10温带亚洲分布(Temp.Asia)
        2.3.1 1 东亚分布
        (1)日本-喜马拉雅(Japano-Himalayan)
        (2)中国-日本分布(Sino-Japanese)
        (3)中国-喜马拉雅分布(Sino-Himalaya)
        2.3.1 2 中国特有分布(Endemic to China)
    2.4 桃红岭梅花鹿自然保护区与国内其他地区苔藓植物区系的关系
3 讨论
    3.1 桃红岭在苔藓植物地理分区中的地位
    3.2桃红岭苔藓植物单种科、单种属的成因
4 小结

(6)浙江省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及地理分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前言
    1.2 区系研究
        1.2.1 中国苔藓植物区系研究近况
        1.2.2 中国苔藓植物区系研究常见分析方法
    1.3 浙江省苔藓植物区系研究进展
        1.3.1 浙江省苔藓植物区系研究简介
        1.3.2 浙江省清凉峰苔藓植物研究历史概况与展望
第二章 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2.1 研究目的意义
        2.1.1 清凉峰苔藓植物研究历史
        2.1.2 清凉峰苔藓植物研究目的
    2.2 主要研究目标、内容
        2.2.1 研究目标
        2.2.2 具体研究内容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地区自然条件概况
        3.1.1 自然地理条件
        3.1.2 地质地貌特征
        3.1.3 气候特征
        3.1.4 清凉峰自然保护区概况
        3.1.5 清凉峰生物多样性概况
    3.2 资料收集、野外采集、实验室标本鉴定
        3.2.1 资料收集
        3.2.2 清凉峰野外苔藓植物标本采集
        3.2.3 标本鉴定
    3.3 数据采集及处理
        3.3.1 藓类植物丰富度比较
        3.3.2 清凉峰与我国其他一些地区藓类植物种的相似性比较
        3.3.3 聚类分析和去势对应分析
第四章 浙江清凉峰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4.1 清凉峰苔藓植物物种组成
        4.1.1 物种组成
    4.2 浙江苔藓植物新纪录属、种
        4.2.1 浙江省新纪录属
        4.2.2 浙江省新纪录种
    4.3 苔藓植物科属统计分析
        4.3.1 优势科的特点
        4.3.2 优势属的特点
    4.4 清凉峰苔藓植物生态分布类型
    4.5 小结
第五章 清凉峰苔藓植物区系研究
    5.1 清凉峰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分析
        5.1.1 清凉峰苔藓植物地理区系成分的划分
        5.1.2 小结
    5.2 与其他已调查地区间的比较
        5.2.1 与其他8个地区藓类植物物种丰富度比较
        5.2.2 与其他8个地区藓类植物相似性系数比较
    5.3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
    6.1 主要研究结果与结论
    6.2 讨论
        6.2.1 清凉峰苔藓植物的研究仍需完善
        6.2.2 清凉峰苔类植物的研究仍需完善
参考文献
附录1 浙江省清凉峰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名录
附录2 浙江省清凉峰自然保护区部分苔藓植物电子图版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深圳市蕨类植物DNA条形码数据采集及系统发育关系重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概况
        1.2.1 DNA条形码研究概况
        1.2.2 蕨类植物条形码研究概况
        1.2.3 蕨类植物分子系统学研究现状
        1.2.4 深圳蕨类植物研究概况
    1.3 研究意义与选题依据
    1.4 .DNA条形码的筛选
        1.4.1 rbc L基因
        1.4.2 rps4 基因
        1.4.3 trn L-F基因
        1.4.4 其他基因
第二章 深圳市蕨类植物DNA条形码数据采集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总DNA提取
        2.2.2 PCR扩增
        2.2.3 PCR扩增产物的纯化
        2.2.4 测序
        2.2.5 序列拼接与数据分析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PCR与测序成功率
    3.2 序列多样性特征
    3.3 遗传距离统计
    3.4 片段鉴定效果
    3.5 基于rbc L基因的系统发育关系
        3.5.1 rbc L基因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
        3.5.2 rbc L基因最大简约法(Maximum parsimony,MP)
第四章 讨论
    4.1 深圳蕨类植物野生资源新纪录
    4.2 引物通用性评价
    4.3 条码性能评价
    4.4 深圳市蕨类植物系统关系重建
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中国藓类植物部分类群地理分布格局及其分布区预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中国藓类植物多样性概况
    1.2 植物地理分布的概念及研究概况
    1.3 苔藓植物地理分布研究的进展
    1.4 植物分布区预测及其主要方法介绍
    1.5 苔藓资源分布变化研究的 GIS 空间分析
    1.6 本项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2.1.1 分类群的地理分布数据
        2.1.2 气候数据
    2.2 数据处理
        2.2.1 中国藓类植物科分布格局的直观展示
        2.2.2 116 个地区藓类科、属、种的分布频率
        2.2.3 藓类植物分布格局的初步分析
        2.2.4 藓类植物部分属在中国的现代分布现状和潜在地理分布范围预测
        2.2.5 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部分藓类植物分布影响的预测
第三章 中国藓类植物区系的统计分析
    3.1 116 个地区的藓类植物种水平的区系分析
    3.2 116 个地区藓类植物属水平的区系分析
    3.3 116 个地区藓类植物科水平的区系分析
第四章 中国藓类植物的分布格局分析
    4.1 中国藓类植物科的分布式样比较
    4.2 中国藓类植物科组成的区域分化
第五章 藓类植物部分属在中国当前和气候变化下的分布区预测
    5.1 41 个藓类属在 116 个地区的分布情况
    5.2 41 个藓类属在当前和 2070 年气候条件下的分布预测
第六章 讨论
    6.1 中国藓类植物的区系地理学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6.2 中国藓类植物科的分布式样
    6.3 MaxEnt 软件在苔藓植物分布区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6.4 全球气候变暧下当前中国境内藓类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9)基于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预测藓类植物的地理分布范围 ——以广西花坪自然保护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前言
    1.2 苔藓植物区系和地理学研究概况
    1.3 广西壮族自治区藓类植物研究概况
    1.4 花坪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研究概况
        1.4.1 花坪自然保护区气候环境条件
        1.4.2 花坪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研究概况
    1.5 植物潜在分布区的预测研究进展
第二章 研究目的和意义
    2.1 首先苔藓的鉴定
    2.2 地理区域分析
    2.3 方法讨论
第三章 研究材料和方法
    3.1 预测软件和地图数据
    3.2 数据来源
    3.3 数据分析
    3.4 MaxEnt和Arcgis软件用于植物的地理分布预测
    3.5 花坪自然保护区藓类区系研究
        3.5.1 资料搜集
        3.5.2 花坪自然保护区自然概况
        3.5.3 野外采集和标本鉴定
        3.5.4 区系分析
        3.5.5 所用软件
    3.6 将预测结果同标本鉴定结果比较分析
第四章 12种藓类植物的地理分布区预测
    4.1 代表性种在花坪自然保护区分布概率预测
        4.1.1 大帽藓Encalypta ciliate Hedw
        4.1.2 新丝藓Neodicladiella pendula(Sull.)W.R.Buck
        4.1.3 南方小锦藓Brotherella henonii(Duby)M.Fleisch
        4.1.4 鞭枝悬藓Barbella flagellifera(Cardot)Nog
        4.1.5 长柄绢藓Entodon macropodus(Hedw.)Mull.Hal
        4.1.6 立碗藓Physcomitrium sphaericum(C.F.Ludw.)Furnr
        4.1.7 直叶棉藓Plagiothecium euryphyllum(Cardot & Ther.)Z.Iwats
        4.1.8 牛舌藓Anomodon viticulosus(Hedw.)Hook.& Taylor
        4.1.9 毛尖藓Cirriphyllum piliferum(Hedw.)Grout
        4.1.10 桧叶白发藓Leucobryum juniperoideum(Brid.)Mull.Hal
        4.1.11 南亚小曲尾藓Dicranella coarctata(Mull.Hal.)Bosch & Sande Lac
        4.1.12 圆葫连轴藓Schistidium apocarpum(Hedw.)Bruch & Schimp
    4.2 预测结果同实际调查结果比较分析
第五章 花坪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区系研究
    5.1 花坪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组成
    5.2 优势科、属组成分析
        5.2.1 科的特点
        5.2.2 属的特点
    5.3 花坪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地理区系成分分析
    5.4 与其他 10 个地区藓类植物区系比较
        5.4.1 藓类植物物种丰富度比较
        5.4.2 优势科的比较
        5.4.3 11 个地区藓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 FER 统计分析
        5.4.4 地理成分比较
    5.5 广西省藓类新纪录
        5.5.1 毛口藓属 Trichostomum Bruch
        5.5.2 长灰藓属 Herzogiella Broth
        5.5.3 鹤嘴藓属 Pelekium Mitt
第六章 讨论
    6.1 关于植物地理分布区预测的方法
    6.2 关于预测结果与实际采集结果的比较
    6.3 提高植物地理分布预测精度的方法
    6.4 关于花坪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多样性的特点
参考文献
附录一 12 种藓类植物地理分布数据
附录二 花坪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名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论文发表情况
    科研奖励

(10)中国蓑藓属与木灵藓属分布式样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蓑藓属和木灵藓属植物在中国的分布情况
3 讨论

四、深圳梧桐山苔藓植物区系(论文参考文献)

  • [1]九连山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研究[J]. 徐国良,曾晓辉. 热带作物学报, 2021(07)
  • [2]清江流域苔藓植物多样性及区系地理研究[D]. 洪柳. 湖北民族大学, 2020(12)
  • [3]南亚热带城市森林树附生苔藓植物多样性及其对环境响应研究[D]. 赵德先.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20(01)
  • [4]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山地苔藓植物多样性研究[D]. 兰凯鲜.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7(02)
  • [5]桃红岭梅花鹿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J]. 刘荣,石伟,杨志旺,刘以珍,葛刚,蔡奇英.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17(01)
  • [6]浙江省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及地理分布研究[D]. 程丽媛. 上海师范大学, 2017(02)
  • [7]深圳市蕨类植物DNA条形码数据采集及系统发育关系重建[D]. 沈玮.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6(04)
  • [8]中国藓类植物部分类群地理分布格局及其分布区预测的研究[D]. 巨斌. 上海师范大学, 2014(01)
  • [9]基于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预测藓类植物的地理分布范围 ——以广西花坪自然保护区为例[D]. 麻亚鸿. 上海师范大学, 2013(01)
  • [10]中国蓑藓属与木灵藓属分布式样与气候因子的关系[J]. 麻亚鸿,李丹丹,于晶,郭水良. 生物多样性, 2013(02)

标签:;  ;  ;  ;  ;  

深圳梧桐山苔藓植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