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地区预报分析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百色地区预报分析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一、百色地区预报分析平台的开发与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黄予[1](2020)在《都安-巴马高速公路弃渣场边坡土壤侵蚀特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速公路在建设的过程中形成的弃渣场是建设项目时水土流失的重要来源,本研究在开展对广西贺州至巴马高速公路(都安至巴马段)工程沿线的弃渣场调查的基础上,选取0%、30%、70%三种不同砾石含量的弃渣场,利用室内人工降雨实验方法,设置30、60、120、150、180mm/h五个降雨强度,研究不同的降雨强度、砾石含量和降雨顺序对高速公路弃渣场边坡土壤侵蚀速率、总产沙量以及水动力学参数的特点,分析了坡底表土有机质、全磷、全氮以及土壤颗粒组分的特征,揭示该地区高速公路弃渣场边坡的土壤侵蚀特征,为高速公路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的布设以及水土保持监测提供科学依据。实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三种砾石含量的边坡土壤侵蚀速率随产流时间都呈先增加后平缓或多峰多谷变化,≥120mm/h的三个降雨强度对土壤侵蚀速率的影响较大。土壤侵蚀初期(1-5min)的平均土壤侵蚀速率大于侵蚀中后期(6-45min),侵蚀在1-5min时,≥120mm/h降雨强度的平均土壤侵蚀速率是≤60mm/h的倍数关系是2.41~10.74倍,侵蚀中后期(6-45min)是≤60mm/h的倍数关系是2.02~10.96倍。(2)不同的降雨强度下,砾石含量对历时土壤侵蚀速率影响不一致,60、120、150mm/h时土壤侵蚀速率与砾石含量关系为30%>0%>70%,180mm/h时则为30%>70%>0%,而砾石含量与平均土壤侵蚀速率的关系为30%>0%>70%。(3)降雨顺序(升序为第一场的降雨强度为30mm/h,之后降雨强度每场递增最后一场为180mm/h和降序第一场的降雨强度为180mm/h,之后每场递减最后一场降雨为30mm/h)对土壤侵蚀速率有影响,但在不同的砾石含量条件下有所不同,在0%和70%砾石含量差异不明显,在砾石含量为30%时,60、120、150mm/h降雨强度的降序土壤侵蚀速率大于升序。(4)累积产沙量在前5min增加的幅度大于后6-45min,降雨强度和砾石含量对总产沙量有明显影响(P<0.01),总产沙量与降雨强度正相关,总产沙量的计算值与测量值呈显着相关(P<0.05),且计算值与测量值呈显着的线性关系。(5)坡面的径流平均流速和径流深与降雨强度呈正比,径流深、水流功率、水流剪切力在不同砾石含量的大小关系为0%>70%>30%,Weisbach阻力系数f和曼宁粗糙系数n在无砾石坡面均大于有砾石坡面,且随砾石含量增加而增加。砾石含量为0%和30%时,水流功率能更好的描述红壤弃渣场边坡的土壤侵蚀速率,平均土壤侵蚀速率与各个参数之间的关系为D=-0.606-0.068τ+0.952ω+3.631n+6.710V。(6)降雨强度对土壤颗粒组分差异性的影响不大,而砾石含量对其影响较大,土壤中流失的颗粒粒径以粉粒、细粉粒、中粉粒为主。≤120mm/h对全磷、全氮、有机质含量的影响较大,三种养分流失量最大的为全氮和有机质,砾石含量与全氮、全磷、有机质流失量的关系为30%>70%>0%。

朱文诚[2](2017)在《广西百色市森林防火体系现状调查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森林火灾是极具危险性的自然灾害,做好森林防火体系建设对提升森林防火综合防控能力、维护林区和谐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法和实地调查法,结合地面气象要素与森林火灾发生关系,对广西百色市2005-2016年间森林火灾的成因及特点进行了归纳与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适用于百色市森林防火系统体系的综合方案,以期为百色市森林防火工作提供技术参考。2005至2016年,百色市12年间共发生森林火灾起1620起,其中已查明1372起火原因中,烧荒烧灰796起、上坟烧纸211起、炼山造林64起、人为故意放火54起,这四大原因约占火灾总数的75.9%。同时发现,百色市森林火灾集中发生在每年的1月~5月,其中森林火灾高发期为4月份,总体呈现“春秋冬季高夏季低”的特点。而每日的12时~17时5个小时内的日最高温度前后时段,则为我市高发频发森林火灾的重要时段。目前百色市森林防火还面临着森林面积广,发生森林火灾机率高;林下可燃物多,发生林火条件充足;用火陋习多,人为火源管控难度大;理念差异大,边防一线火源管理难;设施底子薄,防火基础建设速度慢等问题亟需进一步提高。针对当地实际情况,百色市应加强林火监测体系、林火阻隔体系、林火通信体系、森林防火信息指挥体系、宣传保障体系、林火扑救体系、森林航空消防体系、队伍及装备体系、森林消防管理体系、森林消防保障体系的建设,进一步提高预警、监测、补救和应急处理能力。同时注重共享、整合和利用其它相关单位资源,将森林防火体系从传统经验型转变为标准化、自动化、规范化的定量管理,有效地提高百色市森林防火管理水平和效率,从而达到预防火灾发生、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建设的目的。

黄归兰,赵宇,马继华,王庆国,陈阳[3](2015)在《广西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分布特征及发布》文中研究指明利用2009—2013年广西预警信号发布通知单及评价表等资料,运用分类统计等方法,得出了近4年广西各类预警信号发布的时空分布特征、发布频次及发布准确率。资料表明:暴雨、雷电、高温预警信号是广西使用最频繁的3类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预警发布总数分布呈西少东多的态势,预警信号发布准确率较高,正确预警中提前预警所占的比重最大。针对预警信号面临的新形势,提出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的若干对策,以期进一步增强气象预警能力,提高气象预警水平。

康永辉[4](2014)在《广西大石山区干旱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全球气候变化,造成气候变暖、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干旱、地震、海啸、酸雨、雾霾、洪水、泥石流、地面沉降等各类自然灾害给人类生活和生存环境提出了严峻挑战。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日趋复杂,不确定性因素日益增多,人类已步入全球风险时代,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干旱灾害是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自然灾害之一,其危害是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近年来干旱发生愈发频繁,旱灾损失日趋严重,给人类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干旱不仅会给贫穷落后的国家带来沉重灾难,也会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带来巨大损失。连年旱灾常会引起贫穷国家或地区的灾难性饥荒,导致地区动乱、疾病频发,带给人类巨大的灾难。由于干旱具有缓发性、渐变性、范围广、危害大等与其它自然灾害不同的特点,难以全面地摸清干旱本质。过去面对干旱,只能被动地采取应急措施,缺乏对干旱成因地充分认识、不易厘清干旱特征和发展规律,应对措施单一片面,采取地是危机管理方式,其结果是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厂矿被迫间歇性生产或停产、生态环境恶化和经济发展放缓等。传统的干旱危机管理方式不能有效地防止或减少干旱危害,为了有效地防旱抗旱,对于干旱管理应变“危机管理”为“风险管理”,而风险管理正日益成为全世界热衷的研究课题,风险单一管理正逐步发展成为风险综合管理,有学者指出“风险管理”是国家强盛的基石之一。在我国,也是干旱频发,干旱缺水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我国在干旱管理方面长期以来处于被动防抗局面,主要采取应急抗旱措施,缺乏全面的抗旱规划方案,不能有针对性的制定操作性好、措施有力的抗旱预案,管理方法落后、科技手段低下,完全是“危机管理”方式。与之相反的干旱“风险管理”则是对干旱采取科学管理的模式,包括灾前、灾期和灾后三个方面的管理。主要是在灾害发生前采取预防预警措施,使可能出现的干旱灾害消亡在其初始或成长阶段,减少干旱灾害出现的机会。而对于难以避开的旱灾,能提前采取控制措施,以便有足够的准备来应对和处理灾害,进而减轻旱灾损失。在灾后,除了救援救济、恢复重建外,还要对旱灾的原因、抗旱结果等进行分析总结,采取旱后评价以便为日后的防旱抗旱制定更加全面、措施有力的对策和计划。干旱风险管理,是主动防旱抗旱,面对干旱风险积极应对,从而起到降低或减轻旱灾的损失或破坏作用。近年来,我国干旱愈发频繁,旱灾损失愈演愈巨,2009-2010年西南地区严重干旱引起大面积农田绝收、河流干涸、人畜因旱饮水严重困难和严重的经济损失,再一次给我国干旱方面的管理敲响了警钟。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广西大石山区为研究对象并以广西田东县作为典型,在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展该区域的干旱风险管理,以提高该区域的防旱抗旱能力。本文紧扣干旱风险管理的内容,具体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从广西大石山区的基本特征入手,分析了其干旱成因及干旱特征,并从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综合考虑选取影响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对承灾体的干旱脆弱性程度采用基于熵权的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的评价结果表明广西大石山区30个县(市、区)的绝大部分的干旱脆弱性程度为严重,其评价结果对如何降低地区的脆弱性程度起到了指导性作用,并为减少防旱抗旱决策的盲目性和风险性起到了重要作用。(2)干旱识别是干旱风险管理的基础,干旱的影响因素一般有降水、气温、蒸发、旱风、土壤、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农作物结构、供水条件等及区域特征,本研究在参照已有干旱识别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首次采用熵权法基于年内月、季间供需水量平衡评价指标和用均值化方法处理得到的供需水相对指数评价指标对旱地农业干旱的易旱区及干旱月、季度变化趋势和干旱程度进行了识别和分析评价,并与常规传统方法分析评价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熵权法不仅能对干旱程度进行识别,而且还能识别干旱的变化趋势。(3)基于研究区域内的旱情历史资料缺乏,干旱信息不完备的情况下,采用模糊信息分配法及超越极限概率方法以田东县农业干旱为例进行了风险评估研究。同时采用信息扩散方法对广西大石山区的农业干旱及人饮因旱饮水困难进行了风险评估和区划风险图研究。并采用传统的频率计算和等级划分方法对广西大石山区干旱特征进行了分析及干旱风险图区划绘制。(4)为能较为准确进行干旱预报,制定有效的抗旱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在自回归综合移动平均ARIMA模型、Elman神经网络模型、小波网络分析模型、灰色系统理论模型对年降雨量的预测基础上,通过多种组合,建立了基于熵权的优选组合预测模型,该模型的预测精度得到了提高,拟合程度得到大大改善,为干旱预测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论支持。(5)对广西09-10年的特大干旱成因进行分析,并开展水柜防旱抗旱预警研究。针对09-10年特大干旱的影响,确定家庭水柜的容积大小,再根据水柜水位与可供水天数关系确定连续无雨日天数与可剩供水天数的预警响应级别。(6)开展广西抗旱社会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抗旱效益和投入资金之比(益本比)多年平均值为24.3,而对于严重旱灾益本比为12.4,对于中等程度旱灾甚至可以达到70以上,抗旱效益显着。本文以广西大石山区为研究对象及其中的田东县为典型,从干旱风险管理模式出发,剖析了该区域在抗旱减灾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其区域干旱特征,围绕目前国内外研究热点和难点问题,对广西大石山区的干旱成因及大石山区的脆弱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对该区域的干旱风险进行了识别与评价、评估与区划,以及干旱预报展开研究,并对广西抗旱效益进行了分析,抗旱减灾对策研究等,以期能对该区域今后的干旱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王显梅[5](2013)在《基于ASP.NET的花木信息网站的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以广西茶山花木信息网站的开发为例,通过对广西部分花木场的实地考察以及全国范围内的相关网站的抽样调查研究,分析了我国11个省级和20个区内外共31个花木信息网站,总结了对于花木信息网站人们较关注的栏目,包括:供应信息、产品展示、留言等。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现有网站建设在内容建设、网站功能以及建网技术存在诸多问题,根据这些问题,结合花木信息网站的特点,本研究应用ASP. NET技术,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以及开发网站的周边软件等多种软件和技术的结合,研究开发了综合性较强的花木信息网站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在众多网站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本文重点论述了基于ASP. NET技术在广西茶山花木信息网站的开发过程。文中首先对网站进行需求分析、在需求分析基础上建立网站系统整体结构图、设计数据表结构等,接着是网站系统各模块功能的实现,包括网站前台和后台的开发,其中前台使用了Dreamweaver、Photoshop、Flash网页制作三剑客的完美结合来完成主页面的设计,在主页设计中利用了当前流行的DIV+CSS技术进行布局;在后台方面,利用Visual Studio开发平台,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C#开发语言以及ASP. NET网络编程的突出特性,实现了集产品发布、新闻发布、种植技术、花木病虫害防治、用户交互等技术集于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最后在系统完成后进行了链接测试、用户测试、数据库测试、性能测试等方面的测试,系统运行良好。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点主要体现在:1.系统个性化定制。2.自主开发后台管理,提供开发数据接口,可对数据进行二次开发,实现市场分析、预测及数据统计等。3.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可动态更新网站内容。4.采用ASP. NET三层架构设计。使用ASP. NET技术、SQL Server以及网站的周边软件等多种技术结合开发。5.“傻瓜式”的网站更新和维护。

黎惠金,覃昌柳[6](2012)在《广西市县决策业务服务平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运用VB强大的语言功能以及Surfer绘图软件、Jmail邮件免费服务器、Web网页编程技术,创建了一个集服务材料制作、雨量图绘制、服务材料入库与查询、服务材料邮件群发以及服务材料用语库等多功能的广西市县决策业务服务平台。

中国烟草总公司青州烟草研究所[7](2012)在《2006-2007烟草农业学科发展研究报告》文中认为烟草遗传育种学科一、主要科研进展1、烟草种质资源①烟草种质资源数据库数据录入、网络平台软件开发基本完成,具有实物层、数据层及网络层的共享系统已基本形成。②编目、繁种、鉴定工作取得突破性进

赵艳萍[8](2007)在《农田生态安全预警研究》文中提出当前我国主要农产品已由数量不足转变为优质数量不足,这里隐含着严重的农业环境污染和粮食质量安全问题。同时随着国内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我国加入WTO后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农产品无害化和优质营养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已成为反映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和国际市场准入的重要指标。国家对农产品安全逐渐重视,2001年农业部启动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2006年国家又颁布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并进一步开始实施《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从产地和市场两个环节入手,对农业食品实行“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质量安全控制,把净化产地环境,从源头上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作为推进措施之一,并规定了农产品产地安全监测评价与发展趋势年度报告等制度。为保障农产品安全,对源头产地环境安全,农田生态安全性预警尤为必要。农田生态安全预警是在农田生态安全评价与预测基础上的,对农田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逆化演替、退化、恶化的及时报警,具有先觉性、预见性的超前功能,对农田演化趋势、方向、速度、后果的警觉作用。农田生态安全预警的研究可为有机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的选择,以及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借鉴国内外已有预警、生态环境预警以及其他领域预警理论和实践成果,对农田生态安全预警进行了一些探讨,结合农田生态系统特点与过程分析,建立了研究区的农田生态安全预警指标、预测模型、预警判别数学式,在此基础上对基于先进的WebGIS平台建立农田生态安全预警系统进行了设计与集成,对该地区农田生态安全进行了预测预警。该研究对生态安全预警领域的农田生态安全预警研究是一个有益的探索。(1)与其他预警一样,农田生态安全预警的过程可分为明确警情、寻找警源、分析警兆、预报警度和排除警患;预警的方法包括黑色方法、黄色方法、红色方法、绿色方法和白色方法;预警类型在内涵上可分为不良状态预警、恶化趋势预警、恶化速度预警、临界点预警、灾变预警;在时间尺度上包括突发预警、短期预警、中长期预警,空间尺度上分为全国、区域、省域与县域、小区域;从层次上可以分为因子预警、子系统预警和综合预警。(2)综合考虑目前农田生态系统面临安全性问题,建立了农田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依据目前生态环境、农业方面的相关标准对各预警指标因子的警度值域进行了定量划分。对目前的有关农田生态系统预警指标的预测模型进行了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确定或建立了适合的相应定量化的预测模型。根据生态预警已有研究,建立了农田生态安全不良状态预警、恶化趋势预警、恶化速度预警、临界点预警的数学判别式。(3)对基于WebGIS的农田生态安全预警系统进行了设计,使用B/S结构模式,集成开发了农田生态安全预警系统,能够实现农田生态系统在各种环境条件下与人为作用影响下,农田肥力,酸化,盐渍化,水土流失,沙化,重金属污染与农药残留以及农田整体生态安全状况,演变趋势,恶化速度,等,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可视化的定量预测预警。不同权限的用户通过网络可以进行预警信息的浏览,查询,操作等。(4)以合肥市江淮分水岭地区为例,进行了实例论证。对研究区的农田生态安全性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明确警情,通过该地区的农田生态安全预警系统,对研究区农田生态系统安全状况,发展趋势、速度、进行了定量化的预警与分区,并提出消警建议。

唐善茂[9](2007)在《广西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与生态创新战略研究》文中提出“广西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与生态创新战略研究”对于广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作用和深远意义。本文首次通过对广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历史与现状的系统回顾和总结,依据广西区情、矿情和国内外矿业环境分析,以矿产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利用与生态创新战略为研究目标,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运用资源经济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重点研究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探索构建广西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目标体系和生态创新体系,建立了矿业生态创新体系的模型,提出了广西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战略和生态创新战略的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确立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在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基础地位,从生态学视角探索广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的高效、持续、协调发展。

吴郭泉[10](2006)在《广西岩溶地区可持续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以百色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广西作为西部欠发达省区,资源相对贫乏,经济发展水平低,碳酸盐岩分布面积大,遍布于80个县(市),由于其独特的水文地质条件,生态环境脆弱,现实生态压力过大,显现出特有的“岩溶贫困”(Karst poverty)现象,因此,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将是岩溶地区生态重建的核心,也是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着重要解决的问题,这将对广西全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百色市属“老、少、边、山、穷、西”地区,岩溶地貌发育,是典型的山区,同时也是全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之一。百色市自然资源丰富,但受自然、社会、地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开发程度较低。国家对百色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扶贫开发十分重视,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到百色视察指导工作。百色市要想在西部大开发这一重大历史机遇中完成”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现跨越性发展,就必须寻求适合经济发展、资源永续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此,从理论上,科学地、系统地、全面地对百色市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不仅对百色市本身的开发,而且对广西岩溶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都有重要的作用。本课题采用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百色市自然资源的利用中,寻找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促进百色市及其类似地区的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分析的基础。论文的主体架构由三大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由第一章到第四章组成,本部分综述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分析了可持续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根据岩溶地区地表地下多具双层或多重结构,有成土条件差、水源漏失、水土分离、土壤瘠薄、地质灾害与污染易发、多发等生态环境特点,尝试性的建立了岩溶地区可持续自然资源开发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资源状况、开发条件以及环境影响等一级指标,资源性质、资源价值、开发适宜度、社会经济基础、技术水平、环境承载力等二级指标,以及17个三级指标,按照岩溶山区各种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出客观判断,即对岩溶区资源重要度(贡献度)的评价,主要从资源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持续性四个层面进行判断并以定量指标加以界定。第二部分,由第五章到第九章组成,本部分对百色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各类自然资源进行了评价,根据资源利用现状,结合资源评价结果,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了各类自然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方法和途径。根据百色市土地利用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经济发展布局,将百色市划分为北部土山区、中部右江河谷区、南部石山区等三个土地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区域。为适应矿产资源保证的需要,勘探重点是增加铝、黄金、石油、煤、锰、铜等矿产的后备资源,提高硫铁矿、重晶石、膨润土、滑石、高岭土、钾、磷等主要化工矿产资源的保证程度。为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一方面要兴建新水源工程,对现有供水设施进行除险加固,防止供水能力的衰减,另一方面要制定一些政策措施。为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充分整合各类旅游资源,形成中心带动、两翼齐飞、东西一线、三大品牌、四条旅游线、五大旅游区的1—2—3—4—5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第三部分,由第十章组成,本部分建立了岩溶地区自然资源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和目标体系,评价结果表明百色市自然资源开发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依次为:旅游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自然资源的开发体现如下特点:①百色市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对提高岩溶山区居民的收入,加快山区居民思想现代化、思维的市场化、就业的多元化以及促进岩溶生态的良性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应优先考虑旅游业的发展。②作为西部城市的百色市刚刚进入工业化的初级阶段。作为对矿产资源依赖大的有色金属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等基础产业仍将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百色市矿产资源丰富,且交通方便,开发矿产资源将有力的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③百色市山多地少,岩溶地貌发育,生态环境脆弱,不易大力开荒造田,但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环境条件,对岩溶区聚落的分布和一定区域的人口规模有重要的影响,在土地资源中,耕地资源不是岩溶区的优势,岩溶区的优势在于林地和草地资源;耕地资源仅满足山区居民的食物自给需求,耕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仍是要值得重视的问题。④百色市水资源中具有优势的是水能资源。通过修建水电站,廉价的水电带动和吸引耗电型工业的发展,如有色金属冶炼、电解铝、化学工业等。现阶段,由于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能源特别是电力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因此应充分利用丰富的水能资源,但也要考虑水电开发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第三部分还在分析百色市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的现状基础上,提出了百色市产业结构和布局发展战略。未来一段时间内,百色市的产业发展和布局的重点应是:在保证第一产业,尤其种植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

二、百色地区预报分析平台的开发与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百色地区预报分析平台的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都安-巴马高速公路弃渣场边坡土壤侵蚀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坡面土壤侵蚀
        1.2.2 工程堆积体边坡土壤侵蚀及降雨强度、砾石含量对其影响
        1.2.3 坡面土壤侵蚀对土壤养分和颗粒粒径组分的影响
2 内容与方法
    2.1 项目概况
        2.1.1 项目区的基本情况
        2.1.2 工程概况
    2.2 研究内容和目的
        2.2.1 弃渣场现状调查
        2.2.2 土壤侵蚀研究
        2.2.3 土壤粒径组分分析及全磷、全氮、有机质含量变化
    2.3 研究方法
        2.3.1 弃渣场调查方法
        2.3.2 实验设计
        2.3.3 人工降雨实验
    2.4 数据处理分析
    2.5 技术路线
3 弃渣场的现状调查
    3.1 项目全线弃渣场现状调查
    3.2 实验材料所选弃渣场
4 降雨强度和砾石含量与弃渣场边坡土壤侵蚀的关系
    4.1 降雨强度与土壤侵蚀的关系
    4.2 砾石含量与土壤侵蚀速率的关系
    4.3 不同阶段的平均土壤侵蚀速率
        4.3.1 降雨强度与不同阶段平均土壤侵蚀速率的关系
        4.3.2 砾石含量与不同阶段平均土壤侵蚀速率的关系
    4.4 降雨顺序对弃渣场边坡土壤侵蚀速率的影响
    4.5 土壤侵蚀泥沙量分析
        4.5.1 降雨强度与累计产沙量的关系
        4.5.2 降雨强度与总产沙量的关系
        4.5.3 砾石含量与总产沙量的关系
        4.5.4 测量产沙量与计算产沙量的校正
    4.6 本章小结
5 水动力学参数分析
    5.1 流速
        5.1.1 不同降雨强度和砾石含量下的历时流速
        5.1.2 不同降雨强度的平均流速
        5.1.3 不同砾石含量的平均流速
    5.2 径流深
    5.3 水流剪切力
        5.3.1 历时水流剪切力
        5.3.2 不同阶段的平均水流剪切力
    5.4 水流功率
    5.5 阻力系数
    5.6 水动力学参数与土壤侵蚀速率的拟合关系模型
        5.6.1 水动力学参数与土壤侵蚀速率的拟合
        5.6.2 水动力学参数与土壤侵蚀速率的关系模型
    5.7 本章小结
6 坡底表层土土壤粒径组分分析及全磷、全氮、有机质含量
    6.1 坡底表层土壤粒径组分变化分析
    6.2 坡底表层土壤全磷、全氮、有机质含量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展望与建议
        7.2.1 展望
        7.2.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个人简介
第一导师简介
第二导师简介
致谢

(2)广西百色市森林防火体系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实地调查法
        1.5.2 对比分析法
    1.6 研究趋势分析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形地貌
    2.3 山系水系
    2.4 气侯条件
    2.5 森林资源概况
第三章 百色市森林防火体系发展现状
    3.1 百色市森林火灾特点
        3.1.1 森林火灾的时间、季节性规律
        3.1.2 森林火灾发生的立地条件
        3.1.3 林火火因特点
        3.1.4 可燃物特点
    3.2 百色市森林防火体系现状
        3.2.1 森林火灾损失巨大
        3.2.2 防火工作面临重重困难
        3.2.3 组织指挥机构逐步完善
        3.2.4 森林消防队伍稳定性差
        3.2.5 阻隔网络体系初见成效
        3.2.6 立体监测体系才刚刚起步
        3.2.7 通讯网络体系有待完善
        3.2.8 消防装备仍比较落后
        3.2.9 宣传工作仍有盲区死角
        3.2.10 法规制度逐步健全
        3.2.11 其他工作有序开展
    3.3 百色市森林防火体系的薄弱环节
        3.3.1 林火监测体系相当落后
        3.3.2 火险预测预报手段滞后
        3.3.3 联防协作面临许多新的问题
        3.3.4 科技防火有待于深入探索
第四章 百色市森林防火体系构建研究
    4.1 预期目标
    4.2 体系构建的具体内容
        4.2.1 林火监测体系建设
        4.2.2 加快森林火险预警预报体系建设
        4.2.3 林火阻隔体系建设
        4.2.4 林火通信体系建设
        4.2.5 林火信息指挥体系建设
        4.2.6 宣传保障体系建设
        4.2.7 林火扑救体系建设
        4.2.8 装备体系建设
        4.2.9 探索联防互助协作体系建设
        4.2.10 促进森林防火科研体系建设
        4.2.11 保障体系建设
    4.3 森林防火体系建设措施
        4.3.1 加强建设组织领导,完善体系建设多种管理制度
        4.3.2 积极争取财政支持,保证体系建设资金落实到位
        4.3.3 强化体系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参与和防范意识
        4.3.4 加强设备设施维护,提高机具使用率和效能率
        4.3.5 强化工程技术管理,确保体系建设工程质量
        4.3.6 落实工程监督管理,确保建设工程按期完成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1.1 百色市森林防火体系现状特点
        5.1.2 百色市森林防火体系的薄弱环节
        5.1.3 百色市森林防火体系建设措施
    5.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表1: 广西百色市2005-2016年森林火灾统计表
附表2: 重点森林火险区三期综合治理项目建设任务表
附表3: 森林火险预警预报监测队伍新建规划表
附表4: 林火通讯指挥系统建设规划表

(3)广西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分布特征及发布(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预警信号资料和方法
2统计结果
    2.1预警信号年发布次数统计
    2.2不同等级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年均发布次数
    2.3预警信号发布准确率分析
    2.4广西常用预警信号空间分布
3预警信号发布面临的新形势
4预警信号发布工作对策

(4)广西大石山区干旱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干旱识别与指标研究现状
        1.2.2 干旱风险评估研究现状
        1.2.3 干旱预警预报研究现状
        1.2.4 抗旱减灾对策及抗旱预案研究现状
    1.3 研究动态和趋势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 创新成果
2 广西大石山区干旱灾害风险成因分析
    2.1 广西大石山区基本特征概况
    2.2 广西大石山区以岩溶生境为特性的脆弱性
    2.3 广西大石山区干旱灾害特征分析
    2.4 广西大石山区干旱灾害成因总结
    2.5 结论与对策
3 广西大石山区干旱脆弱性评价研究
    3.1 基于熵权的干旱脆弱性模糊综合评价
        3.1.1 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3.1.2 评价分级标准及相对隶属度的确定
        3.1.3 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
    3.2 基于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广西大石山区干旱脆弱性评价中的应用
    3.3 结论
4 基于熵权法的干旱识别与评价研究
    4.1 识别与评价模型
    4.2 采用熵权法对田东县农业干旱相对易旱区的识别与评价
    4.3 田东县农业干旱程度识别及月、季尺度变化趋势
    4.4 结论
5 基于干旱综合指数的农业干旱模糊信息分配风险评估研究
    5.1 农业干旱综合指数分析
    5.2 建立农业干旱综合指数
    5.3 干旱综合指数风险评估
    5.4 基于干旱综合指标的模糊信息分配风险评估
        5.4.1 信息分配定义
        5.4.2 基于信息分配的干旱综合指数概率分布
        5.4.3 超越极限概率
    5.5 应用实例
    5.6 结论
6 基于旱灾损失的干旱风险评估与区划研究
    6.1 干旱灾害程度的确定
    6.2 频率分析和等级划分法的干旱风险评估与区划
        6.2.1 风险评估
        6.2.2 易旱区风险图区划
    6.3 基于模糊信息扩散评价方法的干旱风险评估与区划
        6.3.1 模糊信息扩散评价方法
        6.3.2 干旱风险评估
        6.3.3 广西大石山区干旱风险区划图
    6.4 结论
7 基于熵权理论的优选组合模型干旱预测研究
    7.1 预测模型简介
        7.1.1 ARIMA模型
        7.1.2 Elman神经网络模型
        7.1.3 小波网络分析模型
        7.1.4 灰色预测模型
    7.2 熵权理论
        7.2.1 确定指标熵
        7.2.2 确定指标的熵权
    7.3 组合优化预测模型
    7.4 熵权理论优选组合模型在干旱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7.5 结论
8 广西2009-2010年特大干旱分析及水柜抗旱预警研究
    8.1 广西09-10年特大干旱分析
        8.1.1 概略广西09-10年特大干旱
        8.1.2 广西区09-10年的干旱成因分析
    8.2 广西典型区域因旱人饮困难解决方案
        8.2.1 广西大石山区水柜大小标准确定
        8.2.2 家庭水柜抗旱预防
        8.2.3 家庭水柜抗旱预警
    8.3 结论
9 广西抗旱效益分析
    9.1 社会经济影响及抗旱效益
        9.1.1 旱灾损失和社会经济影响
        9.1.2 抗旱减灾的社会经济效益
    9.2 社会经济干旱趋势预测
    9.3 结论
10 结论与展望
    10.1 结论
    10.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Ⅰ 广西大石山区农业干旱灾害损失风险概率统计表
    附表Ⅱ 广西大石山区干旱灾害人口饮水困难风险概率统计表
    附表Ⅲ 广西大石山区家庭水柜容积、因旱人饮困难预防及预警表

(5)基于ASP.NET的花木信息网站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国外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1.2.2 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1.3 广西花木产业的概况
        1.3.1 广西花木产业的概述
        1.3.2 广西花木产业的政策
        1.3.3 广西花木产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的目的
        1.4.2 研究的内容
        1.4.3 研究的技术路线
    1.5 采取的研究方法
    1.6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点
第二章 我国花木信息网站的调查与研究
    2.1 调查对象
    2.2 调查分析
    2.3 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4 解决问题的思路
第三章 系统研发的理论基础及关键技术
    3.1 农业信息化的基本内涵
    3.2 软件工程理论
    3.3 开发工具
        3.3.1 集成开发环境
        3.3.2 辅助软件
    3.4 ASP.NET技术
    3.5 SQL SERVER2005技术
    3.6 数据库访问技术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网站的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
    4.1 网站需求分析
        4.1.1 软硬件配置
        4.1.2 总体需求分析
    4.2 网站的整体结构设计
    4.3 系统流程分析
    4.4 网站数据库的设计
        4.4.1 数据库需求分析
        4.4.2 功能模块设计
        4.4.3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4.4.4 网站主要数据表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网站功能的实现
    5.1 广西茶山花木信息网站主界面的实现
        5.1.1 LOGO设计
        5.1.2 网页配色
        5.1.3 网页布局
        5.1.4 网页母版
    5.2 网站前台主要模块的实现
        5.2.1 会员模块的实现
        5.2.2 新闻信息模块的实现
        5.2.3 产品信息模块的实现
        5.2.4 种植技术模块的实现
        5.2.5 病虫防治模块的实现
        5.2.6 苗木价格模块的实现
        5.2.7 技术交流模块的实现
    5.3 网站后台模块的实现
        5.3.1 新闻管理模块的实现
        5.3.2 产品管理模块的实现
        5.3.3 种植技术模块的实现
        5.3.4 留言管理模块的实现
        5.3.5 用户管理模块的实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
    6.1 链接测试
    6.2 用户测试
    6.3 数据库测试
    6.4 性能测试
    6.5 安全测试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6)广西市县决策业务服务平台(论文提纲范文)

1 系统设计思路
2 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2.1 雨量图绘制及雨量表格文件生成
    2.2 决策服务材料制作
    2.3 服务材料入库查询
    2.4 决策服务材料用语库
    2.5 服务材料邮件群发
3 平台的创新点
    3.1 平台自动化程度高
    3.2 平台整个功能较为完善
    3.3 雨量图实现按实际需要级别制作,且图形优美
4 结语

(8)农田生态安全预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文献综述
    1.1 生态安全及其预警内涵
    1.2 生态预警研究概况
    1.3 农业生态预警的提出与发展概况
    1.4 农业生态预警研究基础
        1.4.1 农业生态环境评价与预警指标
        1.4.2 农业生态环境预测
        1.4.3 农业生态环境预警研究
        1.4.3.1 大气预警和水预警
        1.4.3.2 土壤预警
    1.5 结语
2.引言
3.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区域概况
    3.2 样品的采集
    3.3 样品分析项目与方法
    3.4 系统开发平台选择
4.结果与分析
    4.1 农田生态安全预警过程、方法和类型探讨
        4.1.1 农田生态安全预警的内涵
        4.1.2 农田生态安全预警过程
        4.1.3 农田生态安全预警方法
        4.1.4 农田生态安全预警类型
    4.2 农田生态安全预警指标、预测和判别研究
        4.2.1 农田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
        4.2.1.1 预警指标选取原则
        4.2.1.2 预警评价指标
        4.2.1.3 单项预警指标与警域划分
        4.2.1.4 综合评价方法
        4.2.2 农田生态系统预测模型
        4.2.2.1 农田重金属污染预测模型
        4.2.2.2 农田肥力预测模型
        4.2.2.3 农田酸化预测模型
        4.2.2.4 农田盐渍化预测模型
        4.2.2.5 农田沙化预测模型
        4.2.2.6 农田水土流失预测模型
        4.2.2.7 农田农药残留预测模型
        4.2.3 农田生态安全预警判别
        4.2.3.1 不良状态预警
        4.2.3.2 恶化趋势预警
        4.2.3.3 恶化速度预警
        4.2.3.4 临界点预警
    4.3 农田生态安全预警系统的建立
        4.3.1 GIS在生态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4.3.1.1 GIS在生态环境研究中的优越性
        4.3.1.2 WebGIS平台及其特点
        4.3.2 系统总体目标
        4.3.3 系统开发平台与环境
        4.3.4 系统总体结构
        4.3.5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4.3.6 研究区农田生态安全预警系统的运行
        4.3.6.1 数据库管理模块
        4.3.6.2 农田重金属污染预警模块
        4.3.6.3 农田肥力预警模块
        4.3.6.4 农田酸化预警模块
        4.3.6.5 农田盐渍化预警模块
        4.3.6.6 农田沙化预警模块
        4.3.6.7 农田水土流失预警模块
    4.4 农田生态安全预警事例
        4.4.1 小区域预警
        4.1.1.1 因子预警
        4.1.1.2 子系统预警
        4.1.1.3 整体预警
        4.4.2 区域预警
        4.4.3 研究区农田生态系统消警措施建议
5.结果与讨论
6.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农田生态安全预警系统部分源程序
附录B 农田生态安全预警系统系统操作手册部分页
附录C 农田生态安全预警系统软件着作权证书
致谢
作者简介

(9)广西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与生态创新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前言
    一、选题的意义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研究领域在拓宽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
    四、选题依据
    五、项目支撑条件及研究工作情况
第一章 广西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与生态创新战略研究的意义
    1.1 广西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战略研究的意义
        1.1.1 影响广西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障碍分析
        1.1.2 广西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战略研究的意义
    1.2 生态创新对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意义
        1.2.1 生态创新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1.2.2 生态创新在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中的意义
第二章 全国及广西矿产资源形势分析
    2.1 全国矿产资源形势分析
        2.1.1 我国矿产资源勘查现状
        2.1.2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现状
        2.1.3 矿产资源基本形势分析
    2.2 广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与问题
        2.2.1 广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2.2 广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2.3 广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广西经济发展的关联度分析
第三章 矿产资源在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3.1 广西经济结构分析
        3.1.1 广西经济社会现状
        3.1.2 广西经济发展与地区布局
        3.1.3 广西经济结构分析
    3.2 广西矿产资源的经济评价
        3.2.1 广西矿产资源概况
        3.2.2 广西矿产资源经济评价
        3.2.3 广西矿产资源优势分析
    3.3 矿产资源在广西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3.3.1 矿产资源在广西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
        3.3.2 广西矿产资源对国家矿业发展的作用
        3.3.3 广西矿产资源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第四章 广西社会经济发展对主要矿产资源的需求预测
    4.1 需求预测的依据及基本原则
        4.1.1 需求预测的依据
        4.1.2 需求预测的基本原则
    4.2 广西社会经济发展对主要矿产资源的需求预测
        4.2.1 有色金属需求预测
        4.2.2 能源需求预测
        4.2.3 钢材需求预测
        4.2.4 水泥需求预测
    4.3 广西矿产资源可供性与需求关系分析
        4.3.1 矿产资源储量保证程度
        4.3.2 矿产资源潜力分析
        4.3.3 广西矿产资源需求形势及可供性分析
第五章 广西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战略研究
    5.1 广西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战略的指导思想
    5.2 广西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战略遵循的基本原则
    5.3 广西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战略目标
        5.3.1 广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
        5.3.2 矿产资源保证广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体系
        5.3.3 广西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目标架构
    5.4 实现广西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战略的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
        5.4.1 实现广西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战略的保障措施
        5.4.2 实现广西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战略的政策建议
第六章 广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创新战略研究
    6.1 生态创新战略提出的背景
        6.1.1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资源的破坏
        6.1.2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诱发诸多地质灾害,严重危及生态环境
        6.1.3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地球化学影响
        6.1.4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引起的环境问题分类
    6.2 生态创新战略的指导思想
    6.3 生态创新战略遵循的基本原则
    6.4 生态创新的战略目标
        6.4.1 生态创新战略的根本目标
        6.4.2 生态创新战略的核心目标
        6.4.3 广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生态创新的战略目标
    6.5 广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创新战略
    6.6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创新体系
        6.6.1 传统技术创新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分析
        6.6.2 生态创新体系各要素的整合
        6.6.3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矿业生态创新体系的构建
    6.7 广西实现生态创新战略的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
        6.7.1 广西实现生态创新战略的保障措施
        6.7.2 广西实现生态创新战略的政策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主持(参加)的科研项目
中文摘要
Abstract
致谢

(10)广西岩溶地区可持续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以百色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和基本任务
        2.1.1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2.1.2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1.3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1.4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1.5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任务
    2.2 可持续发展战略
        2.2.1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容
        2.2.2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
        2.2.3 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三章 可持续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3.1 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开发
        3.1.1 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3.1.2 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3.1.3 资源的开发利用和配置
    3.2 可持续自然资源开发利用
        3.2.1 可持续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内涵
        3.2.2 可持续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
        3.2.3 可持续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模型
    3.3 相关资源经济理论
        3.3.1 资源、环境与经济大系统模型
        3.3.2 外部性与市场失灵
第四章 岩溶地区可持续自然资源开发评价及指标体系
    4.1 可持续自然资源开发评价
        4.1.1 自然资源评价的内容和原则
        4.1.2 各类自然资源开发评价的主要内容
    4.2 岩溶地区可持续自然资源开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4.2.1 岩溶地区资源环境特点
        4.2.2 岩溶区可持续自然资源开发综合评价的内容和任务
第五章 百色市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
    5.1 自然资源概况
        5.1.1 土地资源
        5.1.2 气候资源
        5.1.3 水资源
        5.1.4 生物资源
        5.1.5 矿产资源
        5.1.6 旅游资源
    5.2 社会经济概况
    5.3 百色市自然资源主要优势
    5.4 资源生态环境
第六章 百色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
    6.1 土地利用现状
        6.1.1 土地利用结构和分布
        6.1.2 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
        6.1.3 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6.1.4 已利用土地利用潜力
    6.2 土地资源评价
        6.2.1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数学模型
        6.2.2 评价单元的划分
        6.2.3 评价因素的选择和各因素权重的确定
        6.2.4 建立土地评价系统
        6.2.5 评价结果
    6.3 土地利用供需分析
        6.3.1 土地供给现状
        6.3.2 土地需求趋势
        6.3.3 土地供需平衡状况
    6.4 土地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6.4.1 北部土山区
        6.4.2 中部右江河谷区
        6.4.3 南部石山区
第七章 百色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7.1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7.1.1 矿床(矿点)分布
        7.1.2 矿产资源分布特征
        7.1.3 矿产资源的储量
        7.1.4 矿产资源开发现状
        7.1.5 矿产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7.2 矿产资源供需评价
    7.3 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7.3.1 矿产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7.3.2 矿产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行动计划
        7.3.3 矿产资源开发布局
        7.3.4 铝土矿可持续利用
第八章 百色市水资源开发利用
    8.1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8.1.1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范围
        8.1.2 水系及自然环境概况
        8.1.3 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
    8.2 水资源供需评价
        8.2.1 需水量分析
        8.2.2 供水量分析
        8.2.3 供需平衡分析
        8.2.4 水资源供需平衡综合评价
    8.3 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8.3.1 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8.3.2 水环境与水污染趋势分析
        8.3.3 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基本途径
第九章 百色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
    9.1 旅游业发展现状
        9.1.1 旅游接待与收入情况
        9.1.2 旅游接待设施
        9.1.3 旅游业从业人员及培训
        9.1.4 道路和交通情况
        9.1.5 旅游市场分析
        9.1.6 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及分析
        9.1.7 旅游商品开发现状
        9.1.8 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9.2 旅游资源分析评价
        9.2.1 旅游资源分类及总体特征
        9.2.2 旅游资源评价
    9.3 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9.3.1 旅游资源整合
        9.3.2 旅游资源开发的总体布局
        9.3.3 旅游资源综合管理
    9.4 世界顶级旅游资源乐业大石围天坑群的开发利用
        9.4.1 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9.4.2 大石围天坑群旅游区环境承载力
        9.4.3 大石围天坑群的可持续开发
第十章 百色市自然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
    10.1 自然资源与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模式
    10.2 自然资源开发定量评价
        10.2.1 资源评价的指标体系
        10.2.2 资源评价的目标体系
        10.2.3 资源评价方法
        10.2.4 主要自然资源评价
    10.3 资源开发与产业结构布局
        10.3.1 百色市自然资源开发
        10.3.2 产业结构和布局现状
        10.3.3 产业结构和布局存在的问题
        10.3.4 产业结构和布局发展战略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百色市行政区划图
    百色市矿产资源分布图
    百色市旅游资源分布图
    百色市旅游资源开发布局图
附录: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参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论文查新报告

四、百色地区预报分析平台的开发与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都安-巴马高速公路弃渣场边坡土壤侵蚀特征研究[D]. 黄予.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2]广西百色市森林防火体系现状调查与分析[D]. 朱文诚. 广西大学, 2017(06)
  • [3]广西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分布特征及发布[J]. 黄归兰,赵宇,马继华,王庆国,陈阳. 气象科技, 2015(02)
  • [4]广西大石山区干旱风险管理研究[D]. 康永辉. 西安理工大学, 2014(01)
  • [5]基于ASP.NET的花木信息网站的研究与开发[D]. 王显梅. 广西大学, 2013(03)
  • [6]广西市县决策业务服务平台[J]. 黎惠金,覃昌柳.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2(03)
  • [7]2006-2007烟草农业学科发展研究报告[A]. 中国烟草总公司青州烟草研究所. 2007年烟草学科发展报告, 2012
  • [8]农田生态安全预警研究[D]. 赵艳萍. 安徽农业大学, 2007(10)
  • [9]广西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与生态创新战略研究[D]. 唐善茂. 吉林大学, 2007(04)
  • [10]广西岩溶地区可持续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以百色市为例[D]. 吴郭泉. 昆明理工大学, 2006(09)

标签:;  ;  

百色地区预报分析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