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妊娠结局及多胎妊娠的预防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妊娠结局及多胎妊娠的预防

一、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的妊娠结局及多胎妊娠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张壹[1](2021)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妊娠结局的临床分析》文中提出背景及目的:随着辅助生殖技术成为治疗不孕症有效方案之一,“试管婴儿”出生率占我国新生儿出生率的1%[2]。IVF-ET妊娠带来新生命的同时,技术的安全性、子代的生命健康引起医学界广泛关注。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IVF-ET妊娠与自然妊娠妊娠期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的差异性,为IVF-ET妊娠提供有关围产期保健以及妊娠期并发症预防、监测的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产科分娩IVF-ET妊娠的孕妇共718例,按1:3比例完全随机收集同期于我院产科分娩的自然妊娠孕妇共2154例作为对照组。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符合统计标准的IVF-ET孕妇共692例,对照组孕妇共2139例。分析两组患者总体的一般情况、妊娠期并发症以及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随后两组患者根据胎儿个数及年龄分别进行亚组分析妊娠期并发症以及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结果:IVF-ET妊娠低龄孕妇组:妊娠期糖尿病发生风险是自然妊娠的1.71倍(aOR=1.71,95%CI 1.21-2.4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风险是自然妊娠的1.85倍(aOR=1.85,95%CI 1.16-2.95);子痫前期发生风险是自然妊娠的2.73倍(aOR=2.73,95%CI 1.56-4.77);早产发生风险是自然妊娠的1.78倍(aOR=1.78,95%CI 1.24-2.56);前置胎盘发生风险是自然妊娠的3.22倍(aOR=3.22,95%CI 1.53-6.79)。与自然妊娠相比,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P=0.84)、胎盘早剥(P=1.00)、胎膜早破(P=0.15)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IVF-ET妊娠高龄孕妇组:妊娠前置胎盘发生风险是自然妊娠的5.81倍(aOR=5.81,95%CI 1.89-17.90)。与自然妊娠相比,妊娠期糖尿病(P=0.1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0.05)、子痫前期(P=0.08)、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P=1.00)、早产(P=0.09)、胎膜早破(P=0.99)、胎盘早剥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IVF-ET单胎妊娠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风险是自然妊娠的2.40倍(aOR=2.40,95%CI 1.53-3.76);子痫前期发生风险是自然妊娠的的3.88倍(aOR=3.88,95%CI 2.23-6.75);早产发生风险是自然妊娠的3.15倍(aOR=3.15,95%CI 2.14-4.65);前置胎盘发生风险是自然妊娠的3.21倍(aOR=3.21,95%CI 1.64-6.29)。与自然妊娠患者相比,妊娠期糖尿病(P=0.29)、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P=0.58)、胎膜早破(P=0.22)、胎盘早剥(P=0.99)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IVF-ET双胎妊娠组:与自然妊娠相比,妊娠期糖尿病(P=0.4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0.69)、子痫前期(P=0.54)、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P=0.31)、早产(P=0.95)、前置胎盘(P=1.00)、胎盘早剥、胎膜早破(P=0.98)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IVF-ET妊娠低龄孕妇组:与自然妊娠相比,低出生体重儿(P=0.61)、巨大儿(P=0.10)、出生缺陷(P=0.43)、新生儿死亡(P=0.28)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IVF-ET妊娠高龄孕妇组:与自然妊娠相比,低出生体重儿(P=0.49)、巨大儿(P=0.31)、出生缺陷(P=0.41)、新生儿死亡(P=1.00)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IVF-ET单胎妊娠组:低出生体重儿发生风险是自然妊娠的2.92倍(aOR=2.92,95%CI 1.80-4.72);巨大儿发生风险是自然妊娠的1.64倍(aOR=1.64,95%CI 1.10-2.45)。与自然妊娠相比,新生儿出生缺陷(P=0.73)、新生儿死亡(P=0.99)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IVF-ET双胎妊娠组: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低于自然妊娠,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与自然妊娠相比,新生儿出生缺陷(P=0.16)、新生儿死亡(P=0.42)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与自然妊娠相比,IVF-ET妊娠妊娠期并发症风险增加,主要包括子痫前期、早产、前置胎盘,加强IVF-ET妊娠期管理及监测,重点预防早产、预防子痫前期、晚孕期关注胎盘位置,做到妊娠期并发症早识别、早干预。IVF-ET双胎妊娠较自然妊娠妊娠期并发症发病率高,建议选择单胚胎移植。

黄宝慧[2](2021)在《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冻胚移植的不同内膜准备方案的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反复种植失败(repeated implantation failure,RIF)患者在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周期中五种不同内膜准备方案的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流产率及活产率等临床结局有无差异性,为RIF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内膜准备方案提供临床指导。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20年1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并进行冻融胚胎移植(FET)的110名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涉及135个FET周期。按照不同的内膜准备方案可以分为五组:自然周期组(NC组)10个周期,诱发排卵组(OI组)24个周期,单纯激素替代组(HRT组)11个周期,半量长效GnRH-a降调节组(1.875mg GnRH-a组)30个周期,全量长效GnRH-a降调节组(3.75mg GnRH-a组)60个周期。分别比较各组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流产率及活产率有无差异。结果:1.五组患者的取卵年龄、体重指数、不孕类型、基础性激素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五组患者的移植囊胚数、移植卵裂期胚胎数、优胚率及移植日内膜厚度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全量长效GnRH-a降调节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及活产率较其他组略高,但尚未体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五组患者的多胎妊娠率及流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在FET中,RIF患者采用NC周期、OI周期、HRT周期和降调节周期准备内膜,可获得相似的妊娠结局。2.在FET中,对RIF患者采用NC周期、OI周期、HRT周期和降调节周期均可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临床上应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内膜准备方案,综合考虑患者在辅助生殖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经济性和有效性,实现个体化胚胎移植。

王丝丝[3](2021)在《剖宫产术后憩室形成对辅助生殖助孕妊娠结局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多年来,我国剖宫产率一直居高不下,2016年国家二孩政策的全面开放,既往剖宫产后有生育二孩需求的育龄妇女越来越多,使得寻求辅助生殖技术再生育的剖宫产患者明显增多。剖宫产手术主要是处理不良分娩、高危妊娠等产科并发症重要且有效的治疗方式,但剖宫产手术同时也带来很多的并发症,其中较为常见的是子宫切口缺损,又称子宫切口憩室。辅助生殖助孕技术为提高临床妊娠率,往往会增加移植胚胎个数,导致接受IVF助孕的患者中多胎妊娠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自然妊娠者。而多胎妊娠带来了严重的母亲安全和子代的风险,特别是对既往剖宫产手术史后子宫切口憩室形成的患者而言,再次妊娠时如多胎妊娠所带来的风险更是严重。辅助生殖治疗的最终的目的是要在保证成功率的基础上减少多胎带来的风险,而减少移植胚胎数就是从预防的层面上去降低多胎妊娠的风险,特别是剖宫产术后合并有切口憩室形成的患者单胚胎移植显得尤其重要。目前关于既往剖宫产手术史的不孕患者寻求ART辅助助孕治疗效果的研究较少,而如何提高既往剖宫产后再次生育的女性在ART辅助助孕治疗的效果以及降低妊娠期并发症,是目前生殖医生在临床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目的:本研究主要探索既往剖宫产手术后子宫切口憩室形成是否影响辅助生殖助孕治疗的临床结局;如何提高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形成患者辅助生殖助孕的成功率的同时降低多胎妊娠带来的妊娠期的并发症,为既往剖宫产手术史合并子宫切口憩室的患者在寻求ART治疗时提供有效且安全的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深圳中山泌尿外科医院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ETICSI-ET)共505个新鲜胚胎移植周期。根据既往分娩方式不同分为经阴道分娩史组(n=271)和剖宫产手术分娩史组(n=234),其中剖宫产手术组又根据是否合并子宫切口憩室分为有切口憩室组(n=64)和无切口憩室形成组(n=170),比较新鲜胚胎移植后经阴道分娩史和剖宫产手术后合并憩室形成、剖宫产术后无憩室形成史患者的妊娠结局及分娩结局。对于既往剖宫产史患者根据其移植胚胎的属性及数目分为移植2个卵裂组(n=52),移植1个囊胚组(n=56),比较不同移植胚胎数目对妊娠结局和分娩结局的影响。结果:1.经阴道分娩史组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均高于剖宫产术后合并切口憩室形成的患者(P<0.05),但与剖宫产术后无切口憩室形成组相比妊娠结局无差异(P>0.05)。既往剖宫产史妇女再次妊娠分娩方式为剖宫产的发生率远高于既往经阴道分娩组(P<0.05)。既往剖宫产手术史再次妊娠出现前置胎盘的概率较既往经阴道分娩组(P<0.05)。2.既往剖宫产史妇女再次妊娠分娩方式为剖宫产的概率远高于既往经阴道分娩组(P<0.05)。3.剖宫产术后有子宫切口憩室形成组的早期流产率高于及经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术后无子宫切口憩室形成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4.剖宫产术后合并有子宫切口憩室其再次妊娠出现前置胎盘的发生率较既往经阴道分娩和剖宫产术后无子宫切口憩室组高(P<0.05)。5.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非高龄妇女移植1枚囊胚组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均较移植2枚卵裂期胚胎组的要高(P<0.05);6.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非高龄妇女移植1枚囊胚组的多胎发生率较移植2枚卵裂期胚胎组的低(P<0.05)。结论:1.剖宫产手术史本身并不影响辅助生殖助孕的临床结局,但剖宫产术后合并子宫切口憩室形成则会降低辅助生殖助孕的临床结局;增加再次妊娠时分娩并发症;2.对于既往剖宫产史的非高龄妇女行辅助生殖助孕胚胎移植时,移植1枚囊胚较2枚卵裂期胚胎妊娠率高,同时能够有效降低多胎妊娠发生率。

王雅荣[4](2021)在《不同时间点行针刺干预对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率的影响》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在过去十年中,冻融胚胎移植的使用率已大大增加,目前多达二分之一的胚胎转移周期的胚胎是被冷冻保存。冷冻胚胎移植的适应症在不断扩大。胚胎移植的成功率实质上是胚胎移植后的妊娠率。通过观察针刺对冻融胚胎移植(FET)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有助于评价针刺治疗在IVF-FET的辅助功能,使其能在IVF-FET中更好发挥作用。研究目的以冻融胚胎移植女性为研究对象,分为移植日针刺组、移植周期针刺组,进行针刺干预,观察此两组与对照组(无针刺组)的临床妊娠率(CPR)结果的差别,以探究不同时间点针刺干预对体外受精-冷冻胚胎移植妊娠率的效果差异。研究方法1.分组数据收集自2019年4月~2020年5月“CNY助孕中心”(Central New York Fertility Center)纳入IVF-FET的26至42岁的女性99例,采用按患者意愿的非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案,各组相对独立,没有交集。分为非治疗组、移植日针刺组、移植周期针刺组,各收满33例进行治疗观察。2.治疗对照组:在移植周期过程中不进行任何针刺治疗。移植日针刺组:在移植前1小时进行针刺治疗,取穴:子宫、关元、中极、太冲、合谷、百会、印堂,各穴直刺或斜刺0.5~1.0寸,得气后,施予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并于移植后30分钟内再次进行针刺治疗,取穴: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内关、地机,各穴直刺0.5~1.0寸,得气后,施予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移植周期针刺组:在FET前5周开始进行针刺治疗,每周治疗一次(每周治疗日尽量相同,错前错后不超过一天)共治疗5次。取穴:子宫、关元、中极、太冲、合谷、百会,印堂、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内关、地机,各穴直刺或斜刺0.5~1.0寸,得气后,施予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在移植当日也进行与移植日针刺组相同的治疗。3.观察指标及检测试点3.1疗效指标(1)测定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在移植后两周检测,以确定是否生化妊娠(HCG>5mIU/ml为生化妊娠,也称妊娠试验阳性)。(2)胚胎移植后4-5周,在HCG逐渐升高的前提下,通过二维阴道超声在单胎妊娠中观察到孕囊(GS)和卵黄囊(YS),以确定是否为临床妊娠。3.2安全性指标包括针灸安全性评价、不良事件或严重不良事件的观察,治疗期间随时记录。研究结果共纳入99例IVF-FET患者。治疗过程中,非治疗组脱落、剔除3例;移植日针刺组脱落、剔除4例;移植周期针刺组脱落、剔除4例;最终88例完成治疗。即非治疗组30例,移植日针刺组29例,移植周期针刺组29例。1.一般资料:通过对患者年龄,身体密度指数,初潮年龄等人口学资料进行分析对比,三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2.基线期分析:对三组患者IVF-FET周期前的促卵泡生成素(FSH),抗苗勒氏管因子(AMH)雌二醇(E2),促甲状腺素(TSH)等激素生化指标值进行分析,三组之间FSH,AMH,E2,TSH等没有统计学差异。三组资料具有可比性。3.结果3.1临床妊娠例数: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生化妊娠14例,临床妊娠12例。移植日针刺组29例患者中,生化妊娠18例,临床妊娠16例。移植周期针刺组29例患者中,生化妊娠22例,临床妊娠20例。3.2妊娠率比较生化妊娠率比较:对照组、移植日针刺组、移植周期针刺组的生化妊娠率分别为46.67%、62.07%,75.86%。对照组与移植日针刺组,移植日针刺组与移植周期针刺组两两比较,成功率分别提高了 15%、13%,均有上升趋势,但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与移植周期治疗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临床妊娠率比较:对照组、移植日针刺组、移植周期针刺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0%、55.17%、68.97%。对照组与移植日针刺组、移植日针刺组与移植周期针刺组两两比较,成功率分别提高了 15%、13%,均有上升趋势,但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移植周期治疗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在冻融胚胎移植中结合针刺干预,具有提高生化和临床妊娠率的趋势;2.在移植当日,移植前后行针刺干预,具有提高生化和临床妊娠率的趋势;3.在移植周期行针刺干预,较仅在移植当日针刺干预具有提高生化和临床妊娠率的趋势;4.在移植周期行针刺干预,可以明显提高生化和临床妊娠率。

李一宁[5](2021)在《辽宁省育龄女性生育力下降现况调查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女性卵巢储备功能与妊娠结局预测模型的建立》文中指出目的: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方式及环境的改变对女性的生殖健康正发生着负面影响。全球每年新增约200万对不孕不育夫妇[1],不孕不育同肿瘤及心脑血管疾病并称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2]。生殖能力下降现状已成为全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严峻挑战。女性生殖能力下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不孕的发生和卵巢储备功能的减退。20世纪70-80年代,我国对不孕症患病率展开了流行病学调查,各地区不孕症患病率最高为24.3%,最低为0.8%[3],可能与所调查的地域、民族及经济水平等影响有关。目前辽宁省乃至全国范围内仍缺少不孕症患病率相关的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只有局部地区的统计数据。因此,对辽宁省的不孕症患病率及其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是极为必要的,为不孕不育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行政部门对于不孕不育的一级预防政策制定提供可靠的数据。卵巢储备指的是卵巢皮质内原始卵泡的数量,这些原始卵泡能够发育为成熟卵母细胞[4],是最被接受的预测生殖能力的指标,卵巢储备功能的下降意味着生殖能力下降。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是卵巢功能衰竭的前期状态,进一步将发展为卵巢早衰。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女性晚婚晚育,通过卵巢功能的准确评估,预测生育潜能,获得女性生育能力的节点,有利于女性制定科学的生育计划。目前,还不可能通过非侵入性的方法评估原始卵泡情况,对于卵巢储备功能减退尚无统一判断标准,评估卵巢储备功能的指标有许多,使用单一指标预测卵巢储备功能无法获得满意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一些研究建议将多个指标联合应用以提高预测能力。“预测模型”开始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它是一种数学模型,以影响疾病发生的多种因素为基础,用来预测某人群未来发生某种疾病的概率。预测模型可以更好的使临床实践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结合,以促进疾病的三级预防,降低疾病发病率。既往国内国外所建立的卵巢储备功能预测模型都存在纳入人群少、预测变量过多的问题,这就缩小了预测模型在临床应用中的可预测人群范围,并且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及就诊频次,削弱了预测模型在临床的可推广性。因此,构建一个预测变量少、灵敏度和特异度高、稳定的预测模型,以评估拟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女性卵巢储备真实情况,从而有利于在卵巢刺激开始之前进行临床咨询以及鉴别出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女性。进而应用到广大育龄女性人群当中,对于女性评估自身卵巢储备,根据自身卵巢储备状态来安排生育计划,具有重要意义。辅助生殖治疗过程中,影响临床妊娠及活产结局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夫妇基本特征(年龄、不孕时长、不孕因素、不孕类型、孕产史、疾病及手术史、体重指数、基础性激素水平、抗苗勒管激素水平、窦卵泡数等)、卵巢刺激情况(控制性超促排卵方案、获卵数、HCG日雌二醇水平、HCG日子宫内膜厚度等)、受精方式(IVF、ICSI及IVF+ICSI)以及胚胎移植相关指标(移植胚胎期别、移植胚胎个数等)。因此,我们希望筛选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结局的影响因素,继建立卵巢储备功能预测模型之后,再建立妊娠率及活产率预测模型,在治疗前给患者一个助孕结局的预期值,使患者对自身状况、对助孕结局有客观、正确的认识,减少其心理负担,同时增加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方法:一、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在辽宁省北部、中部、南部,各抽取一个市和一个县,分别是沈阳市和彰武县、锦州市和盘山县、丹东市和绥中县。然后按每个地区人口数量比例确定本次调查的街道或行政村数及分配调查区域的样本量。随机抽取20-49岁育龄女性进行不孕症的横断面调查。对调查者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获得育龄人群的基本信息。按照不孕症诊断标准,即男女同居有正常的性生活且未采取避孕措施至少12个月仍未能受孕,筛查出辽宁地区育龄女性不孕症患者;研究辽宁地区不孕症患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二、利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人群数据(n=4731)在预测卵巢低反应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以预测卵巢储备能力。设置结局变量为获卵数目小于4。预测变量包括年龄、BMI、AFC、AMH、FSH、LH、E2水平及主要不孕因素。将研究人群数据按照6:4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利用训练集数据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卵巢低反应的预测模型;验证集作为验证数据对模型性能进行验证。分别从区分度和校准度两个方面进行评价,评价模型正确地把病人和非病人区分开的能力,以及评价模型对研究人群的平均预测概率与实际观察到的发病概率的符合程度。最后应用建立的卵巢储备功能预测模型预测辽宁省育龄女性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发生情况。三、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及活产结局的影响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将其作为协变量,是否获得临床妊娠及是否获得活产作为因变量构建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预测模型。将研究人群数据(n=2021)按照6:4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利用训练集数据构建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的预测模型;验证集作为验证数据对模型性能进行验证。分别从区分度和校准度两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一、不孕症患病率为13.4%(95%CI,11.7%-15.1%),原发性不孕症患病率为1.9%(95%CI,1.2%-2.6%),继发性不孕症患病率为11.5%(95%CI,9.9%-13.1%)。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越大,患不孕症风险越高,年龄每增加1岁,患不孕症风险增加4.8%(OR=1.048,95%CI 1.024-1.072,P<0.001);相对月经初潮年龄≥14岁的女性,初潮年龄≤13岁的女性患不孕症风险更高,比对照组患不孕症的风险增加67.2%(OR=1.672,95%CI 1.197-2.336,P=0.003);相对在业女性,失业/无业女性增加患不孕症的风险,风险增加124.2%(OR=2.242,95%CI 1.338-3.756,P=0.002);月经不规律增加女性患不孕症的风险,比月经规律女性患不孕症的风险增加74%(OR=1.740,95%CI 1.078-2.807,P=0.023);相对月经量正常的女性,月经量过少及月经量过多的女性患不孕症的风险增加,风险分别增加138.7%及165.3%(OR=2.387,95%CI 1.644-3.467,P<0.001;OR=2.653,95%CI 1.601-4.396,P<0.001);怀孕次数及生产次数对不孕症患病率的影响均存在统计学意义(OR=0.618,95%CI0.484-0.791,P<0.001;OR=0.532,95%CI 0.384-0.737,P<0.001)。多因素分析中去除混杂因素后,发现结婚年龄、痛经、流产、是否减肥、半年内是否有装修、BMI、男方有无职业、男方文化程度在患不孕症组和无不孕症组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在1494名研究人群中调查得到200名不孕患者,仅有67名到医院就诊,占不孕症患者的33.5%。近60%的人就诊于县级医院或县级以下医院。二、本研究在预测卵巢低反应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以预测卵巢储备能力。预测因子为年龄、体重指数BMI、抗苗勒管激素AMH、窦卵泡计数AFC和基础促卵泡生成素FSH。得到卵巢储备功能预测模型:P=exp(-3.23+0.065x年龄+0.060x BMI-0.277x AFC-0.429x AMH+0.109x FSH)/[1+(-3.23+0.065x年龄+0.060x BMI-0.277x AFC-0.429x AMH+0.109x FSH)]预测模型的AUC、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0.9%、83.2%与85.5%。用此模型预测辽宁省育龄女性发生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平均预测概率为16.07%。三、得到以女性年龄、基础FSH、注射HCG日P、注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以及移植胚胎情况为预测变量的临床妊娠率预测模型。P=exp(1.669-0.069x女年龄-0.056x基础FSH-0.545x HCG日P+0.063x HCG日内膜+0.807x移植2个卵裂期胚胎+0.803x移植1个囊胚期胚胎)/[1+(1.669-0.069x女年龄-0.056x基础FSH-0.545x HCG日P+0.063x HCG日内膜+0.807x移植2个卵裂期胚胎+0.803x移植1个囊胚期胚胎)]得到以女性年龄、基础E2、卵巢刺激方案、注射HCG日P、注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以及移植胚胎情况为预测变量的活产率预测模型。P=exp(0.135-0.074x女年龄+0.003x基础E2+1.110x超长方案+0.768x长方案+0.623x拮抗剂方案-0.544x HCG日P+0.075x HCG日内膜+0.771x移植2个胚胎+0.750x移植1个囊胚)/[1+(0.135-0.074x女年龄+0.003x基础E2+1.110x超长方案+0.768x长方案+0.623x拮抗剂方案-0.544x HCG日P+0.075x HCG日内膜+0.771x移植2个胚胎+0.750x移植1个囊胚)]结论:一、辽宁省不孕症患病率为13.4%,处于目前我国不孕症患病率的中间水平,原发性不孕症患病率为1.9%,继发性不孕症患病率为11.5%。二、年龄、初潮年龄早、女性失业/无业、月经不规律、月经量异常是不孕症患病的危险因素;怀孕次数及生产次数是不孕症患病的保护因素。女性结婚晚、男方失业/无业、半年内减肥可能是不孕症患病的危险因素。建议妇幼保健相关部门对大龄女性实施更多的宣教及改善生殖健康的战略,为了提高人口质量我们应该提倡适龄结婚、适龄生育。并且,过早的月经初潮可能意味着有患不孕症的风险,应当引起注意。出现不明原因月经不规则、月经量异常时应及时就医。三、我省不孕症患者就医率低,呼吁妇幼保健部门加强宣教,同时加强地方医院对不孕症的诊治水平,以提高我省整体生殖健康水平。四、本研究在预测卵巢低反应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以预测卵巢储备能力。预测因子为年龄、体重指数BMI、抗苗勒管激素AMH、窦卵泡计数AFC和基础促卵泡生成素FSH。预测模型的AUC、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0.9%、83.2%与85.5%。五、初步预测辽宁省育龄女性卵巢储备功能情况,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平均预测概率为16.07%,需要进一步扩大流行病调查人群。六、研究所构建的卵巢储备功能预测模型,对于女性评估自身卵巢储备,根据自身卵巢储备状态来安排生育计划,具有重要意义。但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也需要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去验证。七、女性年龄、基础FSH、卵巢刺激方案、注射HCG日雌孕激素、注射HCG日内膜厚度以及移植胚胎情况是临床妊娠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女性年龄、基础E2、卵巢刺激方案、注射HCG日雌孕激素、注射HCG日内膜厚度以及移植胚胎情况是活产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八、我们所构建的临床妊娠率预测模型及活产率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临床妊娠率预测模型对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获得临床妊娠的平均预测概率和实际发生概率还是有一定差异的,但活产率预测模型的校准度良好,是较为理想的活产结局预测模型。九、以上预测模型对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患者进行卵巢储备功能、妊娠率、活产率预测,评估治疗全过程,使患者清楚了解自身情况,对助孕结局有客观、正确的认识,减少患者心里负担,同时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和依从性。

刘成军[6](2020)在《辅助生殖技术中同卵多胎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法的研究》文中提出经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后同卵多胎发生率明显高于自然妊娠,极大的增加了妊娠风险。目前研究已经证实年轻女性、诱导排卵药物及口服避孕药增加了同卵多胎的发生率,囊胚移植的同卵多胎发生率高于卵裂期胚胎,胚胎冷冻与同卵多胎的发生无关。授精方法和胚胎辅助孵化对同卵多胎的影响还没有达成共识,主要原因可能是相关研究没有限定年龄和移植胚胎的发育阶段。此外,目前大多研究是有关辅助生殖技术中影响同卵多胎的因素分析,还没有人研究如何降低同卵多胎的发生。鉴于患者的自身条件如年龄、不孕因素等无法改变,而我国对授精方法的选择也有严格限制,因此本研究主要对其它可能增加同卵多胎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同卵多胎的影响因素分析本研究首先回顾性分析了自2010年11月到2019年10月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临床妊娠患者基本资料和同卵多胎的发生情况。将不确定因素-辅助孵化排除,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可能影响同卵多胎发生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囊胚移植和多个胚胎移植增加了同卵多胎的发生风险,而促性腺激素用量≥3000 IU的患者同卵多胎发生风险降低。2.D2-D3胚胎辅助孵化与同卵多胎随后,我们研究分析了卵裂期胚胎(授精后D2-D3胚胎)激光透明带打薄与同卵多胎的关系,同时结合激光透明带打薄的安全性确定更合理的辅助孵化适应征。为了降低年龄对结果的影响,同时结合实际工作中辅助孵化的应用人群,将年龄分为两个阶段:高龄患者(≥38岁)和年轻患者(<38岁)。结果发现卵裂期胚胎透明带激光打薄后高龄患者同卵多胎发生风险是年轻患者的2.6倍(P<0.01),而且最新研究表明高龄患者辅助孵化不能提高妊娠率并降低了活产率,因此建议停止对高龄患者卵裂期胚胎实施辅助孵化。年轻患者卵裂期胚胎透明带激光打薄可以降低同卵多胎的发生风险(odds ratio=0.36,P<0.01),同时没有增加妊娠风险,因此对这部分患者可以实施辅助孵化以降低同卵多胎的发生风险。3.囊胚透明带激光打孔与同卵多胎囊胚移植同卵多胎的发生率高于卵裂期胚胎,这可能是由于延长胚胎体外培养时间造成透明带密度的增加,使囊胚孵出过程更加困难,透明带对囊胚的挤压增加从而使得囊胚分裂风险升高。本章研究了囊胚透明带激光打孔对同卵多胎发生的影响,同时结合其安全性确定是否可广泛应用于临床。结果发现:囊胚激光透明带打孔后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来源囊胚的同卵多胎发生风险仍高于卵裂期胚胎(odds ratio=2.05,P<0.05),但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来源囊胚的同卵多胎发生率与卵裂期胚胎没有明显差异(odds ratio=0.66,P>0.05),同时透明带打孔没有明显增加妊娠风险。因此透明带激光打孔可以作为降低ICSI来源囊胚同卵多胎发生的措施之一。4.颗粒细胞中与囊胚形成相关Marker基因的筛选透明带打孔不能有效降低IVF来源囊胚发生分裂的风险,而且多个胚胎移植也增加了同卵多胎的发生率,因此本研究通过对颗粒细胞转录组测序来筛选与囊胚形成相关的Marker基因,以期用Marker基因来挑选优质卵裂期胚胎进行单胚胎移植,避免多个胚胎移植及囊胚移植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保证妊娠率。转录组测序共发现129个差异表达基因可能与囊胚形成相关。通过GO富集和KEGG富集分析进一步筛选,共有16个与胚胎发育潜力相关的候选基因。在16个基因中筛选出REN、COL1A1和COL1A2进行RT-qPCR验证,结果显示表达趋势都是上调,与测序结果一致,其中REN和COL1A2在高囊胚率的相对表达量均显着高于低囊胚率组。因此REN和COL1A2可以作为Marker基因来预测胚胎质量。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辅助生殖技术中能采取措施以降低同卵多胎的影响因素有胚胎移植数、辅助孵化和移植胚胎发育阶段。为了降低多胚胎移植和囊胚移植对同卵多胎影响,可以用REN和COL1A2作为Marker基因选择卵裂期优质胚胎进行移植,降低胚胎移植数甚至单胚胎移植。同时对于卵裂期胚胎移植的患者采取如下措施:年龄<38岁的患者可以实施透明带激光打薄进一步降低同卵多胎的发生,而年龄≥38岁的患者不实施辅助孵化。

王芳芳[7](2020)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冷冻胚胎移植后所获双胎的妊娠结局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及目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生育期女性常见的一种异质性内分泌系乱疾病,主要表现为少/无排卵、高雄激素血症和多囊卵巢形态,是排卵障碍的最常见原因;那些被诊断为PCOS的女性往往有代谢功能障碍,其特点包含胰岛素抵抗、腹部肥胖、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增加,引起妊娠期和围产期并发症增加。近些年来辅助生殖技术(ART)很大程度地改变了不孕症的治疗,多胎妊娠是ART治疗的其中一个并发症,亦是引起不良妊娠结局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冷冻胚胎移植后所获双胎的妊娠结局,并探讨超重对PCOS患者冷冻胚胎移植后所获双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由于多囊卵巢综合征因素不孕和输卵管因素不孕在本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冷冻胚胎移植且获得双胎妊娠的患者,共1449例,展开回顾性研究和分析。PCOS组为421例多囊卵巢综合征因素引起不孕的患者,对照组为1028例同一时期由于输卵管因素导致不孕的患者,两组患者根据其体重指数(BMI)又分为非超重组(BMI<24kg/m2)和超重组(BMI≥24kg/m2),然后分别记为:非超重PCOS组(265例)、超重PCOS组(156例),非超重对照组(788例)、超重对照组(240例),从而比较非超重PCOS组与非超重对照组、超重PCOS组与超重对照组、超重PCOS组与非超重PCOS组的基线特征及妊娠结局(研究指标包含流产率、早期流产率、晚期流产率、早产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以及剖宫产率、分娩孕周、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新生儿畸形率等方面)。结果:1.与非超重对照组相比,非超重PCOS组的流产率(16.23%vs.9.77%,P<0.05)及晚期流产率(9.81%vs.5.08%,P<0.05)明显升高,分娩孕周提前(35.71±2.75周vs.36.43±2.07周,P<0.05),在比较两组其他指标包括早期流产率、早产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发生率以及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率、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新生儿畸形率、剖宫产率等方面,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与超重对照组相比,超重PCOS组患者的流产率(19.87%vs.11.25%,P<0.05)及晚期流产率(12.18%vs.6.25%,P<0.05)显着升高,且分娩孕周明显提前(35.06±2.77周vs.36.19±1.87周,P<0.05)、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显着下降[2350.00(602.50)g vs.2380.00(677.50)g,P<0.05],两组间比较分析的早期流产率、早产率、HDP发生率、GDM发生率、剖宫产率以及新生儿畸形率等指标无显着差异。3.超重PCOS组与非超重PCOS组相比,分娩孕周提前(35.06±2.77周vs.35.71±2.75周,P<0.05),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降低[2350.0(602.50)g vs.2390.00(550.00)g,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流产率、早期流产率、晚期流产率、早产率、HDP发生率、GDM发生率、剖宫产率以及新生儿畸形率等指标相比较,则显示无明显差异。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冷冻胚胎移植后所获双胎的流产率和晚期流产率增加,与此同时,超重PCOS患者的新生儿出生体重下降。

武琳琳[8](2020)在《新鲜胚胎移植和冷冻胚胎移植常见母婴并发症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回顾性收集移植新鲜胚胎或移植冷冻胚胎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的患者,进行围产期母婴并发症的比较。探讨分别移植这两种类型胚胎其母婴并发症是否有差异性,希望为生殖中心给移植者选择更为合适的胚胎类型以及对产科临床医师在其孕期保健及产检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病案浏览器,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及延安市人民医院住院生产的单胎及双胎IVF-ET术后的产妇。通过病历或住院时留存电话来回访患者的不孕原因及移植胚胎类型,纳入标准:(1)28≤分娩孕周<42;(2)年龄在20-40岁之间;(3)不孕因素为输卵管性不孕;(4)单胎及双胎妊娠。排除标准:(1)子宫病变(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子宫息肉或宫腔粘连等)、生殖器肿瘤。(2)生殖器发育畸形者(纵隔子宫、双角子宫等);(3)孕前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等内外科疾病者;(4)失访、资料不全者。将符合条件的558例研究对象按移植胚胎的类型分为2组,即新鲜胚胎组和冷冻胚胎组。通过浏览器详细记录产妇一般资料:年龄、体重指数(BMI);新生儿一般资料:性别、体重和出生孕周;产妇围产期相关并发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早产、胎儿附属物异常等;新生儿相关并发症。将数据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两组胚胎类型产妇人数比较:本研究最终纳入有完整病历的558例产妇。在单胎组,新鲜胚胎195例,约占54.78%;冷冻胚胎161例,约占45.22%。在双胎组,新鲜胚胎102例,约占50.50%;冷冻胚胎100例,约占49.50%。2.两组胚胎类型产妇及新生儿一般资料的比较:两组产妇年龄、体重指数和新生儿出生孕周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胎产妇冷冻胚胎组新生儿出生体重高于冷冻胚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双胎组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胎产妇新鲜胚胎组男女比例:107:100,冷冻胚胎组男女比例(106: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胎新鲜胚胎组男女比例:106:100,冷冻胚胎组:104: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两组胚胎类型常见母婴并发症比较:单胎新鲜胚胎组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总共18例,发生率为9.23%,单胎冷冻胚胎组15例,发生率为9.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胎新鲜胚胎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总共12例,发生率为11.76%,双胎冷冻胚胎组共11例发生率为11.0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胎新鲜胚胎组低出生体重儿共18例,发生率8.82%,双胎冷冻胚胎组共8例,发生率4.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单胎组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在妊娠期糖尿病、早产、产后出血、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巨大胎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出生缺陷、羊水量少及胎膜早破发生率的比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移植冷冻胚胎会带来比移植新鲜胚胎更高的新生儿出生体重。2.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移植新鲜胚胎和冷冻胚胎常见的围产期相关并发症无差异性。

李进梅[9](2020)在《中医药多中心多途径介入再次IVF-ET长方案助孕患者妊娠结局及母子健康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本研究针对中医药多中心多途径介入再次IVF-ET长方案助孕患者进行追踪随访,随访其妊娠结局及母子健康情况,客观评价中医药多中心多途径介入对再次IVF-ET长方案助孕患者妊娠结局及母子健康的影响,为中医药多途径介入辅助生殖技术的安全性提供数据支撑。【研究方法】对前期按照多中心随机对照原则纳入中医药多中心多途径介入再次IVFET助孕的257例患者进行随访,随访其妊娠结局及母子健康情况,其中完成病例241例,脱落16例,自然怀孕15例,再次行IVF-ET助孕226例,其中妊娠者77例,成功分娩者55例。通过一对一面诊、电话或微信询问方式搜集其以下医学资料:妊娠结局、产前检查报告、分娩记录及子代儿保科体检资料,包括孕期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结果、孕期并发症及合并症发生情况、分娩并发症及产后疾病发生情况、新生儿出生情况及子代生长发育,将随访到的资料录入Epi 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并采用SPSS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在妊娠结局中,用药组流产率低于对照组,活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异位妊娠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中晚期妊娠情况中,用药组NT及唐筛检查结果异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和对照组无创DNA检查、羊穿检查及胎儿产前超声诊断(胎儿系统彩超、胎儿心脏彩超)等结果均未见明显异常。3.在妊娠期并发症及妊娠特有疾病中,用药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妊娠期贫血、妊娠期血小板减少、妊娠合并甲状腺疾病、羊水过少、胎膜早破等疾病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在母亲分娩及产后情况中,用药组母亲孕期增重、分娩孕周、剖宫产率、母亲胎盘膜性粘连、产后恶露异常、产后缺乳等疾病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在新生儿出生情况中,用药组新生儿性别分布、早产儿出生率、男婴出生体重及身长、女婴出生体重及身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在新生儿不良出生结局中,用药组不良出生体重(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畸形的发生率及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在新生儿患病情况中,用药组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肺炎、新生儿低血糖等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与对照组均无新生儿呼吸窘迫、新生儿低体温、新生儿感染及新生儿死亡情况发生。用药组与对照组新生儿筛查结果均未见明显异常。8.在子代健康情况中,子代出生后3月龄及出生后1周岁,用药组男婴身长体重和女婴身长体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子代3月龄喂养方式、1周岁内其他疾病(肺炎、腹泻、其他)患病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子代1周岁内患上呼吸道感染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中医药多途径介入IVF助孕能降低流产率,增加活产率,减少1周岁子代上呼吸道感染次数。2.中医药多途径介入IVF助孕不增加异位妊娠率、妊娠期并发症及妊娠期特有疾病发生率、母亲分娩期并发症及产后疾病的发生率、剖宫产率、新生儿患病率、子代1周岁内其他疾病患病率,不对孕期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结果、母亲孕期增重、新生儿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及身长、新生儿不良出生体重、出生缺陷及1分钟Apgar评分、子代出生后3月龄、出生后1周岁身长体重及子代喂养方式产生不良影响。

梁棋钧[10](2020)在《两种冻融囊胚移植时机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分析囊胚解冻移植与卵裂期胚胎解冻培养至囊胚后移植的一般资料与临床资料,比较其临床妊娠结局有无差异,为辅助生殖技术临床实践提供理论参考意见。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博爱医院生殖中心行冷冻周期囊胚移植治疗的不孕不育夫妇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妊娠率、生化妊娠率、多胎妊娠率等相关临床资料,严格按照入组标准及排除标准,共纳入1453个囊胚移植周期。根据移植囊胚不同处理方式分组,其中冻融囊胚移植组(A组)1180个周期,卵裂期胚胎解冻复苏后培养至囊胚后移植组(B组)273个周期。两组再根据女方年龄及移植胚胎数目的不同分为不同亚组。其中根据女方年龄分组如下:女方年龄≤30岁分为冻融囊胚移植组(A1组,n=574例),卵裂期胚胎解冻复苏后培养至囊胚后移植组(B1组,n=108例);30<女方年龄≤35岁分别为A2组(n=407例)、B2组(n=113例);35<女方年龄≤40岁分别为A3组(n=167例)、B3组(n=44例);女方年龄>40岁分别为A4组(n=32例)、B4组(n=8例)。根据女方年龄及移植囊胚数量分组如下:女方年龄≤0岁、移植1个胚胎分为冻融囊胚移植组(A1-1组,n=22例),卵裂期胚胎解冻复苏后培养至囊胚后移植组(B1-1组,n=23例);女方年龄≤30岁、移植2胚分为A1-2组(n=520例)、B1-2组(n=49例;以此类推,女方年龄≤30岁、移植3胚分别为A1-3组(n=32例)、B1-3组(n=36例);30<女方年龄≤35岁、移植1胚分别为A2-1组(n=13例)、B2-1组(n=21例);30<女方年龄≤35岁、移植2胚分别为A2-2组(n=363例)、B2-2组(n=62例);30<女方年龄≤35岁、移植3胚分为A2-3组(n=31例)、B2-3组(n=30例)。比较不同组之间的临床妊娠率、生化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剖宫产率、早产率等临床指标,分析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A组与B组一般资料比较,其中男方年龄、女方BMI、不孕年限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研究不存在统计学上的影响;但统计结果显示女方年龄、解冻胚胎数、复苏胚胎及复苏优质胚胎数、移植胚胎数目、内膜厚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高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多胎妊娠率、顺产率、剖宫产率、足月妊娠率、早产率、异位妊娠率、早晚期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1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足月妊娠率均高于B1-1组,A1-1组顺产率、剖宫产率均低于B1-1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1-2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顺产率、剖宫产率、女婴率、足月妊娠率、早产率均高于B1-2组,A1-2组男婴率、早晚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均低于B1-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1-3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顺产率、女婴率、早产率均高于B1-3组,A1-3组剖宫产率、男婴率、足月妊娠、早晚期流产率均低于B1-3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2-2组多胎妊娠率(42.5%(110/259)VS25%(11/44))高于B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冻融囊胚移植与冻融卵裂期胚胎培养至囊胚后移植相比,两组的临床妊娠结局有统计学差异,考虑与女方年龄及移植胚胎数目相关;2、移植胚胎数是影响冷冻周期囊胚移植妊娠结局主要影响因素。在年龄段相同的情况下,随着移植囊胚数量的增加,生化妊娠率及临床妊娠率随之增加,但多胎妊娠率也显着增加;3、单胚胎和双胚胎移植在冷冻周期中可提供相似的活产率,且单胚胎移植病例的多胎妊娠率显着降低。

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的妊娠结局及多胎妊娠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的妊娠结局及多胎妊娠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妊娠结局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妊娠期糖尿病
    2.2 妊娠期高血压
    2.3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
    2.4 前置胎盘
    2.5 胎膜早破
    2.6 双胎及多胎妊娠
    2.7 早产
    2.8 出生体重
        2.8.1 低出生体重儿
        2.8.2 巨大儿
    2.9 新生儿死亡
    2.10 出生缺陷
    小结
第3章 研究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临床资料
        3.2.1 研究对象人群特征及分娩方式
        3.2.2 妊娠期并发症
        3.2.3 新生儿结局
    3.3 研究方法
    3.4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IVF-ET妊娠与自然妊娠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4.2 IVF-ET妊娠组与自然妊娠组妊娠期并发症结果分析
        4.2.1 按年龄分层,IVF-ET妊娠与自然妊娠妊娠期并发症结果分析
        4.2.2 按胎儿个数分层,IVF-ET妊娠组与自然妊娠组妊娠期并发症结果分析
    4.3 IVF-ET妊娠组与自然妊娠组新生儿结局结果分析
        4.3.1 按年龄进行分层,IVF-ET妊娠与自然妊娠新生儿结局结果分析
        4.3.2 按胎儿个数进行分层,IVF-ET妊娠与自然妊娠新生儿结局结果分析
    4.4 IVF-ET妊娠组与自然妊娠组新生儿出生缺陷类型
第5章 讨论
    5.1 IVF-ET妊娠与自然妊娠妊娠期并发症比较
    5.2 IVF-ET妊娠与自然妊娠新生儿结局比较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2)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冻胚移植的不同内膜准备方案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1.1.1 纳入标准
        1.1.2 排除标准
        1.1.3 数据收集及观察指标
    1.2 研究方法
        1.2.1 设计与分组
        1.2.2 实验方法
        1.2.2.1 子宫内膜准备方法
        1.2.2.2 黄体支持与妊娠随访
        1.2.2.3 胚胎冷冻、复苏和质量评估
        1.2.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各组患者一般基本资料比较
    2.2 各组患者移植周期特点比较
    2.3 各组患者临床结局比较
3 讨论
    3.1 五种内膜准备方案对RIF患者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的影响
        3.1.1 不同的子宫内膜准备方案
        3.1.2 不同剂量的长效GnRH-a降调节方案
        3.1.3 不同内膜准备方案对RIF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3.2 五种内膜准备方案对RIF患者的适用性及经济性分析
4 结论
5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关于冻融胚胎个体化移植的相关见解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3)剖宫产术后憩室形成对辅助生殖助孕妊娠结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2.3 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经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手术组新鲜胚胎移植周期结局比较
    3.2 剖宫产组术后合并子宫切口憩室形成及无子宫切口憩室形成妊娠结局比较
    3.3 经阴道分娩组、剖宫产术后合并子宫切口憩室、剖宫产术后无子宫切口憩室三组之间的妊娠结局比较
    3.4 剖宫产手术史患者不同移植胚胎策略的妊娠结局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子宫切口憩室是剖宫产术后常见并发症
    4.2 子宫切口憩室降低辅助生殖助孕的妊娠结局
    4.3 子宫切口憩室的形成增加分娩并发症
    4.4 为增加ART成功率,往往会移植多个胚胎,导致多胎风险增加,故控
    4.5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防治及如何降低瘢痕子宫憩室形成患者ART治疗的并发症。
    4.6 剖宫产术后疤痕憩室形成ART助孕时机的选择
    4.7 剖宫产术后疤痕憩室形成ART助孕前的准备
    4.8 剖宫产术后疤痕憩室形成ART助孕时的处理
    4.9 剖宫产术后疤痕憩室形成ART助孕后的孕期处理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综述 单囊胚移植在剖宫产术后患者 IVF 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附录二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介
致谢

(4)不同时间点行针刺干预对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不孕症的现代研究进展
        1 不孕症的概述
        2 不孕症的病因
        3 不孕症与孕龄的关系
        4 不孕症的诊断
        5 不孕症的西医治疗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冻融胚胎移植的现代研究
        1 冻融胚胎移植
        2 新鲜胚胎移植VS冻融胚胎移植
        3 卵子或受精卵的质量
        4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综述三 针灸辅助治疗不孕症的中医理论基础及临床研究
        1 不孕症的中医理论基础
        2 针刺治疗不孕症的现代研究
        3 中医中药对不孕症治疗的现代研究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针刺干预对冻融胚胎移植结果影响的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案
    3 治疗方案
    4 观察指标
    5 质量控制
    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7 关键技术
    8 研究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1 分组设计思路
    2 选穴处方分析
    3 疗效机制分析
    4 临床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辽宁省育龄女性生育力下降现况调查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女性卵巢储备功能与妊娠结局预测模型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辽宁省育龄女性不孕症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
    1 前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概述
        2.2 调查对象
        2.3 调查方法
        2.3.1 调查表
        2.3.2 确定样本量和调查区域
        2.3.3 资料收集
        2.3.4 质量控制
        2.4 资料整理和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辽宁省育龄女性不孕症患病现况
        3.1.1 不孕症患病率
        3.1.2 研究人群的基线人口学特征
        3.1.3 研究人群月经史、婚育史等基本情况
        3.1.4 生活环境及习惯等基本情况
        3.2 影响不孕症患病率的单因素分析
        3.2.1 人口社会学因素
        3.2.2 生物因素
        3.2.3 接触环境及生活习惯与不孕症患病率的关系
        3.2.4 影响不孕症患病率的单因素小结
        3.3 影响不孕症患病率的多因素分析
        3.4 不孕症人群就医情况
    4 讨论
        4.1 不孕症患病率
        4.2 年龄和结婚年龄因素与不孕
        4.3 月经因素与不孕
        4.4 BMI和减肥因素与不孕
        4.5 职业和文化程度与不孕
        4.6 不孕症患者就医情况
    5 结论
第二部分:育龄女性卵巢储备功能预测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1 前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指标及检测方法
        2.2.2 相关定义
        2.2.3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3.1.1 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3.1.2 总人群及不同临床特征下人群的获卵数及卵巢低反应发生率
        3.1.3 多因素回归分析
        3.2 构建卵巢储备功能预测模型
        3.2.1 设置训练集和验证集
        3.2.2 通过训练集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
        3.3 评价卵巢储备功能预测模型
        3.3.1 卵巢储备功能预测模型的区分度评价
        3.3.2 以训练集数据对卵巢储备功能预测模型进行ROC曲线分析
        3.3.3 以验证集数据对卵巢储备功能预测模型进行ROC曲线分析
        3.3.4 对卵巢储备功能预测模型中各预测因子进行ROC曲线分析
        3.3.5 卵巢储备功能预测模型的校准度评价
        3.4 卵巢储备功能预测模型应用举例
        3.5 应用已构建卵巢储备功能预测模型初步评估辽宁省育龄女性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患病情况
        3.5.1 预测人群
        3.5.2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预测模型建立
    1 前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内容
        2.3 相关概念
        2.3.1 不孕原因分类
        2.3.2 卵巢刺激方案
        2.3.3 取卵和受精
        2.3.4 胚胎移植及随访
        2.4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3.1.1 基本临床特征比较
        3.1.2 既往妊娠史比较
        3.1.3 妇科病史及手术史比较
        3.1.4 临床周期特征比较
        3.2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结局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3.2.1 妊娠率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
        3.2.2 活产率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
        3.3 构建临床妊娠率、活产率预测模型
        3.3.1 训练集及验证集
        3.3.2 训练集数据构建临床妊娠率、活产率预测模型
        3.4 评价临床妊娠率、活产率预测模型
        3.4.1 临床妊娠率、活产率预测模型的区分度评价
        3.4.2 临床妊娠率、活产率预测模型的校准度评价
    4 讨论
        4.1 年龄与妊娠结局
        4.2 基础FSH与妊娠结局
        4.3 卵巢刺激方案与妊娠结局
        4.4 注射HCG日孕激素与妊娠结局
        4.5 注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与妊娠结局
        4.6 移植胚胎情况与妊娠结局
        4.7 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预测模型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女性生殖能力及其评估现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6)辅助生殖技术中同卵多胎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同卵多胎的研究进展
        1.1 人类同卵多胎发生的研究进展
        1.2 人类辅助色生殖技术中同卵多胎的研究进展
        1.2.1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中同卵多胎的发生情况
        1.2.2 ART中增加同卵多胎因素的研究
        1.2.3 ART增加同卵多胎的机理
        1.3 同卵多胎的妊娠风险及子代安全
    第二章 ART中优质胚胎筛选方法的研究进展
        2.1 形态学
        2.2 基因表达
        2.3 代谢物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同卵多胎的影响因素分析
        1.1 研究设计和人群
        1.2 同卵多胎的判定
        1.3 统计分析的因素和方法
        1.4 结果
        1.5 讨论
        1.6 小结
    第二章 D2-D3胚胎辅助孵化与同卵多胎
        2.1 透明带激光打薄对同卵多胎的影响
        2.1.1 研究设计和人群
        2.1.2 辅助孵化
        2.1.3 同卵多胎的判定
        2.1.4 统计方法
        2.1.5 数据预处理和结果
        2.2 D2-D3胚胎激光透明带打薄对妊娠风险的影响
        2.2.1 研究设计和人群
        2.2.2 妊娠风险比较的项目
        2.2.3 统计方法
        2.2.4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囊胚透明带激光打孔与同卵多胎
        3.1 囊胚透明带激光打孔对同卵多胎的影响
        3.1.1 研究设计和人群
        3.1.2 辅助孵化
        3.1.3 同卵多胎的判定
        3.1.4 统计方法
        3.1.5 数据预处理和结果
        3.2 囊胚透明带激光打孔对妊娠的影响
        3.2.1 研究设计和人群
        3.2.2 辅助孵化
        3.2.3 统计的项目及定义
        3.2.4 统计方法
        3.2.5 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颗粒细胞中与囊胚形成相关Marker基因的筛选
        4.1 材料和方法
        4.1.1 主要试剂
        4.1.2 主要仪器
        4.1.3 研究设计和人群
        4.1.4 授精及胚胎培养流程
        4.1.5 颗粒细胞的收集和分组
        4.1.5 RNA的提取和测序
        4.1.6 测序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
        4.1.7 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
        4.2 结果
        4.2.1 样本基本资料
        4.2.2 原始测序数据的质控
        4.2.3 测序结果比对
        4.2.4 高囊胚率与低囊胚率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4.2.5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
        4.3 与囊胚形成相关基因的筛选
        4.4 Marker基因的筛选和RT-qPCR验证
        4.5 讨论
        4.6 小结
结论
特别申明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冷冻胚胎移植后所获双胎的妊娠结局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统计学分析
3.结果
    3.1 非超重PCOS组和非超重对照组基线特征的比较
    3.2 超重PCOS组和超重对照组基线特征的比较
    3.3 超重PCOS组和非超重PCOS组基线特征的比较
    3.4 非超重PCOS组与非超重对照组妊娠期并发症和新生儿结局的比较
    3.5 超重PCOS组与超重对照组妊娠期并发症和新生儿结局的比较
    3.6 超重PCOS组与非超重PCOS组妊娠期并发症和新生儿结局的比较
4.讨论
    4.1 PCOS与非PCOS患者双胎妊娠结局比较
    4.2 超重PCOS与非超重PCOS患者双胎妊娠结局比较
    4.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5.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PCOS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8)新鲜胚胎移植和冷冻胚胎移植常见母婴并发症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3.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 结果
第三章 讨论
    1.两组胚胎类型产妇人数和年龄比较
    2.两组胚胎类型新生儿性别的比较
    3.两组胚胎类型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比较
    4.两组胚胎类型产妇早产比较
    5.两组胚胎类型新生儿体重相关并发症比较
    6.两组胚胎类型新生儿出生缺陷比较
    7.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9)中医药多中心多途径介入再次IVF-ET长方案助孕患者妊娠结局及母子健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1 引言
2 临床研究
    2.1 研究对象
    2.2 诊断标准
        2.2.1 IVF-ET指证
        2.2.2 中医辨证标准
        2.2.3 结局判定标准
        2.2.4 相关定义
    2.3 病例选择标准
        2.3.1 纳入标准
        2.3.2 排除标准
        2.3.3 剔除标准
        2.3.4 脱落标准
    2.4 中医药多途径联合介入治疗方案
    2.5 研究指标
    2.6 统计分析
        2.6.1 数据集的选择
        2.6.2 分析内容
    2.7 实施随访
        2.7.1 制定及完善随访表
        2.7.2 研究指标的记录
        2.7.3 随访人员规范化培训及随访注意事项
        2.7.4 质量控制
    2.8 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
        2.8.1 数据库的建立
        2.8.2 数据分析及统计方法
    2.9 课题来源
3 研究结果
    3.1 病例分布总体情况
    3.2 一般资料
        3.2.1 母亲年龄比较
        3.2.2 母亲初潮年龄、孕前体重指数比较
        3.2.3 不孕病程比较
        3.2.4 既往IVF-ET次数及孕产次比较
        3.2.5 不孕因素比较
    3.3 治疗结果
        3.3.1 妊娠情况比较
        3.3.2 成功分娩情况比较
        3.3.3 妊娠者妊娠结局
    3.4 孕期情况比较
        3.4.1 产前筛查情况
        3.4.2 孕期产前诊断情况
        3.4.3 妊娠期合并疾病发生情况比较
        3.4.4 妊娠期特有疾病发生情况
    3.5 分娩情况比较
        3.5.1 母亲孕期增重比较
        3.5.2 母亲分娩孕周比较
        3.5.3 分娩方式比较
        3.5.4 母亲分娩期并发症及产后疾病比较
    3.6 新生儿情况比较
        3.6.1 新生儿出生性别比较
        3.6.2 新生儿出生状态比较
        3.6.3 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出生身长比较
        3.6.4 新生儿不良出生结局比较
        3.6.5 新生儿出生1分钟Apgar评分比较
        3.6.6 新生儿疾病比较
        3.6.7 新生儿筛查情况
    3.7 子代健康情况比较
        3.7.1 子代各年龄段人数分布情况
        3.7.2 子代身长体重比较
        3.7.3 喂养方式比较
        3.7.4 预防接种情况
        3.7.5 子代1周岁患病情况比较
4 讨论
    4.1 中医药多途径介入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
        4.1.1 异位妊娠
        4.1.2 流产
    4.2 中医药多途径介入对妊娠期并发症的影响
        4.2.1 妊娠期糖尿病及妊娠期高血压
        4.2.2 胎膜早破
        4.2.3 早产
    4.3 中医药多途径介入对剖宫产率的影响
    4.4 中医药多途径介入对新生儿不良出生结局的影响
        4.4.1 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
        4.4.2 子代出生缺陷
    4.5 中医药多途径介入对子代喂养方式的影响
    4.6 中医药多途径介入对子代生长发育、患病情况的影响
    4.7 中医药多途径介入IVF-ET助孕安全有效、疗效确切
    4.8 导师中医药多途径介入再次IVF-ET助孕治疗经验
        4.8.1 中医药多途径介入在IVF-ET术前应用
        4.8.2 中医药多途径介入在IVF-ET术中应用
        4.8.3 中医药多途径介入在IVF-ET移植后安胎应用
5 结语
    5.1 结论
    5.2 主要创新点
    5.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中医药介入辅助生殖技术母体及子代近期安全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

(10)两种冻融囊胚移植时机对临床结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 资料
    2. 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 结果
    1. 冻融囊胚移植组(A组)以及卵裂期胚胎解冻复苏后培养至囊胚后移植组(B组)一般临床特征的比较
    2. 冻融囊胚移植组(A组)以及卵裂期胚胎解冻复苏后培养至囊胚后移植组(B组)妊娠结局的比较
    3. 不同年龄段分组后各临床结局指标的比较
    4. 结合女方年龄及移植囊胚数量分组情况的临床结局比较
    5. 单囊胚和双囊胚移植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及多胎率比较
第三章 结论
第四章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的妊娠结局及多胎妊娠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妊娠结局的临床分析[D]. 张壹. 吉林大学, 2021(01)
  • [2]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冻胚移植的不同内膜准备方案的比较[D]. 黄宝慧. 桂林医学院, 2021(01)
  • [3]剖宫产术后憩室形成对辅助生殖助孕妊娠结局的影响[D]. 王丝丝. 汕头大学, 2021(02)
  • [4]不同时间点行针刺干预对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率的影响[D]. 王雅荣.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辽宁省育龄女性生育力下降现况调查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女性卵巢储备功能与妊娠结局预测模型的建立[D]. 李一宁. 中国医科大学, 2021
  • [6]辅助生殖技术中同卵多胎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法的研究[D]. 刘成军. 吉林大学, 2020(01)
  • [7]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冷冻胚胎移植后所获双胎的妊娠结局分析[D]. 王芳芳.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4)
  • [8]新鲜胚胎移植和冷冻胚胎移植常见母婴并发症比较[D]. 武琳琳. 延安大学, 2020(12)
  • [9]中医药多中心多途径介入再次IVF-ET长方案助孕患者妊娠结局及母子健康研究[D]. 李进梅.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两种冻融囊胚移植时机对临床结局的影响[D]. 梁棋钧.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妊娠结局及多胎妊娠的预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