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援藏项目开工

大部分援藏项目开工

一、援藏项目大部分开工(论文文献综述)

刘伟[1](2021)在《《十七条协议》,二十世纪西藏历史的分水岭》文中认为按: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也是和平解放西藏《十七条协议》签订70周年,我们在纪念党的若干丰功伟绩时,重温一下中国共产党对解放西藏人民,发展西藏经济,促进民族团结作出的伟大贡献,也很有现实意义。一、二十世纪前50年旧西藏经历的三次社会危机西藏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时纳入国家行政版图,置宣政院衙门管辖西藏,驻扎军队,开通驿道,征收税赋、普查人口,划分十三万户。

王小彬,王惕贝[2](2021)在《和平解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西藏工作的历史进程、重大成就和实践经验》文中指出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藏工作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实现了西藏社会制度的伟大跨越,百万农奴获得了政治上的解放,奠定和巩固了国家政治统一和行政整合的政治基础和制度基础,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跨越。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工作在习近平总书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论述的指导下创造了新辉煌。西藏和平解放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成功案例和红色经典,也是新时代新阶段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西藏必须继承弘扬的红色基因。

暴占杰[3](2021)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减贫事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党中央在全国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并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历史性地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而这其中,中国共产党对西藏贫困问题的治理实践是最为典型的代表。原因在于,西藏地处青藏高原,集我国边疆地区、边缘地区以及少数民族落后地区于一体,加之和平解放前长期遭受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的蹂躏,导致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长期落后于全国其他地区。就贫困状况而言,西藏贫困人口多且分布广泛,贫困程度深且类型复杂,而且还存在严重的贫困代际传递问题,2011年,西藏被确定为全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此外,作为国家战略安全屏障,西藏存在境内分裂势力和境外敌对势力相勾结,威胁国家统一与安全的稳定问题。鉴于此,党中央、国务院将西藏工作置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高度来把舵定向,谋篇布局。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体现了西藏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解决西藏的贫困问题能够为推进西藏持续稳定和长足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综合上述因素,西藏在党和国家扶贫工作大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关系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如期实现。西藏的扶贫工作既在国家总的扶贫战略框架内开展,又有党中央、国务院超常规的特殊扶持政策的推动。长期以来,学术界偏重于在经济学和社会学视角下对西藏反贫困实践进行实证研究,而以中国共产党为研究对象,纵向宏观考察我们党在西藏扶贫工作中的具体实践较为薄弱。2019年,西藏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2020年,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2021年,又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不管是从学术视角来看,还是从时间节点来讲,研究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实践,总结经验,展望未来,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对西藏乃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长足发展意义深远。有鉴于此,本文在学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基于西藏深度贫困这一现实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以探讨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实践为主线,立足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系统分析法、交叉学科研究法等方法。依托包括党和国家以及西藏地方历史文献、着作、期刊、报纸等各类文献资料,并参考相关会议纪要、政策文件、统计年鉴、地方志等材料,历史地、系统地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的实践逻辑,进而总结经验,为今后更好地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和推动西藏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启示,提出了建议。具体而言,本文主要分为六章对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展开研究。第一章是绪论。回顾了关于西藏贫困问题与扶贫工作的研究现状,明确研究主题。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能从中把握学术界研究进展,找准研究角度,借鉴前人研究经验,趋避其研究不足之处。这样既可以做到查漏补缺,又可以避免重复研究。通过文献回顾和述评,确立了从中国共产党治理西藏贫困问题实践角度着手研究。第二章是关于西藏贫困问题的相关概述。对西藏贫困问题相关概念、贫困状况,以及中国共产党开展西藏扶贫工作的必要性进行了阐释。从西藏区情出发,结合当地经济、地理、社会、宗教、民族等特点探讨西藏面临的贫困问题。纵向梳理西藏不同阶段的贫困特征,同时横向对比西藏贫困问题与全国其他区域的差异。这既可以有效衔接下文中国共产党西藏贫困治理所做的有针对性工作,也凸显了西藏扶贫工作的复杂性与紧迫性,同时还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何采取超常规特殊优惠政策和措施开展西藏的扶贫工作。第三章是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在理论上系统阐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反贫困思想,借鉴中国传统反贫困思想和国外有益的反贫困理论,能够为研究中国共产党开展西藏贫困治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撑。从实践层面看,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对西藏扶持、支援和建设为此后的扶贫工作奠定了实践基础。第四章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实践。该部分主要梳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至党的十八大召开前中国共产党推动西藏扶贫工作的具体实践。以中央和西藏地方扶贫政策和取得的成效为标准,将西藏扶贫工作细化为三个阶段,包括体制改革带动扶贫阶段、扶贫攻坚阶段、扶贫开发深化阶段,分别论述中央政府以及西藏地方党委、政府都出台了哪些政策,如何具体开展工作,有什么特点,取得了哪些成效。第五章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西藏精准扶贫实践。这一章节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思想,具体阐述中央关于西藏的脱贫攻坚政策与西藏精准脱贫具体实践。本章与上一章节是文章的核心部分,这两章将中国共产党关于西藏扶贫工作的演进脉络,历史经验清晰地呈现出来,为总结经验和启示提供研究基础。具体来说,这一章主要探究中国共产党为推进新时代西藏发展和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的战略规划,构建的西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以及施策路径,并总结了脱贫攻坚阶段西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所取得的工作成效。第六章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的经验及启示。本章在梳理和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西藏反贫困实践的基础上,提炼出解决西藏贫困问题的经验: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对西藏减贫事业的全面领导,凝聚形成推动西藏扶贫开发工作的强大合力,注重推动扶贫标准与减贫方略的与时俱进,强化构建西藏工作座谈会扶贫工作机制。在汲取经验的基础上还应该展望未来,明确今后推动西藏的扶贫工作和发展应建立解决西藏相对贫困问题的长效机制,更加注重激发西藏各族群众的内生动力,在脱贫攻坚基础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优化援藏机制助推西藏实现高质量发展。总之,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人民通过扶贫工作历史性地消除西藏绝对贫困问题,对西藏的发展和稳定意义重大,创造了中国减贫治理的“西藏样本”,是中国共产党解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问题的光辉典范。探究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的实践路径,总结经验和启示,以期对边疆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有所裨益。

杨明洪[4](2021)在《对口援藏机制创新与绩效提升:“组团式”教育援藏的调查与分析》文中指出"组团式"教育援藏是对口援藏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相比过去的教育援藏方式,"组团式"教育援藏更加重视援助机制的创新。"组团式"教育援藏突破性创新包括"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的统筹协调机制、对口帮扶机制和保障机制3个方面。这些机制创新是经过较长实践的探索,特别是江苏、北京对口援助拉萨的实践中"实验"出来的,最后上升为国家在教育领域实施对口援藏的政策创新。"组团式"教育援藏绩效是显着的,其创新带来的不仅仅是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带来了西藏各族对"五个认同"的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以增强,同时,也启示机制突破性创新是提升对口援藏有效性的根本途径。

施长春[5](2020)在《肩上的哈达,好重》文中研究表明序曲作家马丽华说,对于外面的人,西藏是一个永远的梦;对于生活在西藏的人,西藏是一种生活方式;对于离开的人,西藏是一种魂牵梦绕。几十年来,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援藏的干部人才,聚于西藏,又散落在全国各地。无论在西藏待的时间长短,只要在某个场合说起参加过援藏建设,那马上亲热得不得了。因为高原高海拔艰苦的生存条件,援藏人之间的友谊被称为"生死之交"。

蒋慕东,王晓天,杜兵堂[6](2020)在《新中国西藏中等职业教育的历史演进与思考》文中指出以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为主要方法,厘清新中国时期西藏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创建的时间顺序,作为研究西藏职业教育发展历史脉络的背景;以政策制度为主线,对西藏职业教育的发展阶段进行分期;通过对学校数、在校学生数、教职工情况、专业分布、办学条件、教育援藏、教育资助政策、内地中职班、教育信息化等九个要素的分析,对新中国时期西藏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进行立体化呈现;结合访谈西藏教育厅和有关职业院校领导、教师、学生及部分企事业人士,提出作者对西藏中等职业教育的判断和未来发展的一些思考。

周光辉,王宏伟[7](2020)在《对口支援:破解规模治理负荷的有效制度安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单一制国家,中央政府如何破解规模治理负荷的难题,一直是当代中国在推进国家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重大课题。对口支援最初是作为一种应对地方重大问题时,为减轻国家治理负荷而临时采用的具体措施,后被中央政府在诸多事务中广泛运用,成为解决重大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有效政策工具,并逐渐上升为国家治理体系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在对口支援实践的过程中,特别是在调适中央与地方纵向关系及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的实践中,通过采用思想动员机制、政策激励动力机制和组织协调机制等组合手段,有效地减轻了单一制国家的规模治理负荷问题。在中央统一部署下,对口支援具有分散风险、分摊成本、汇集资源、形成合力四种主要功能,促进了规模治理负荷向规模治理效应的转化。从对口支援的实践效果看,这种转化具有三重深刻意义:强化国家认同、重塑府际关系以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对口支援,是基于中国文化传统长期积淀形成的政治共同体意识的政策实践,也是破解超大规模国家中央政府治理负荷的有效制度安排,更是将当代中国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实现机制。

周勇[8](2020)在《构建西藏融入周边经济圈战略路径——学习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文中指出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对西藏融入周边地区具有多方面重大意义,包括进一步谋划援藏区域战略蓝图、强化西部大开发背景下援藏和涉藏整合、通过责任调整让西藏区域融入工作更加科学、务实等。在新区域战略蓝图下,西藏面临新发展机遇,不仅明确了方向,也获得更加优越的制度保障,从而更有条件考虑自己的区域融入问题。新时期筹划西藏区域融入的战略背景时,需要从纯市场视角、无形之手和有形之手叠加下两方面分析,遵循市场机制服务援助机制,援助机制以市场机制为补充,由输血到造血、主动发展原则。西藏融入周边可遵循通道创"业"、文化创"意"、旅游创"收"、净土创"产"、环境创"利"、资源创"富"、平安创"福"、开放创"位"等"八创"战略路径。

杨明洪[9](2020)在《政企关系与责任分担:市场化背景下中央企业对口援藏制度体系研究》文中认为央企援藏起源于计划经济时代,而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得到发展和完善。相对于省市援藏,中央期待央企也能发挥"政府"作用,同时在"经济援藏"上发挥特殊作用。央企加入对口援藏实际上可以被理解是"责任分担"即央企承接从中央政府转移而来的均衡区域发展的"责任",其逻辑是特有的政企关系。在"分片负责"的前提下,央企也按照援藏省市的办法,在援藏项目、资金上实行"对口支援",在援藏干部上实行"定期轮换",央企建立结对关系,由此央企对口援藏的任务体系、投入体系也建立起来。由于建立起激励兼容的运作机制,这种"责任分担"具有较大的正向激励效应,央企对口援藏的绩效是显着的。

罗非[10](2020)在《对口援疆政策有效吗? ——来自就业视角的实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对口支援从提出伊始到试点实施,逐渐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内容覆盖面极广的政策体系,是充分结合我国独特的社会背景、发展阶段、社会治理、政策建设等多方面要求,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珍贵的政策创新。对口支援也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中国方案。现有的对口支援政策在灾害重建,发展落后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和边境地区的经济社会和脱贫攻坚第一线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面临转型升级、供给侧改革迫在眉睫、地区差异有扩大趋势,己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10年第一次全国对口援疆会议明确全国19个省市对口支援新疆的82个县域,从产业、资金、技术、人才、教育等多种途径进行全面的对口援疆。本文是首篇尝试解释对口援疆政策就业效应的文章,将对口援疆政策看作准自然实验,利用全国县域2003-2016年间的就业指标从就业绝对量和就业相对量即就业规模和就业变化量两个维度对对口援疆政策的就业效应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构造PSM-DID模型实证检验出对口援疆政策对就业规模有显着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促进乡村非农就业带动乡村就业规模的扩张进而在总就业规模上产生显着的促进作用的。文章所有的稳健性检验及基础检验结果均验证了此就业效应的促进路径,而对口援疆政策对城镇单位就业规模的影响较不显着。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存在,在初始资源禀赋较差的南疆,对口援疆政策带来的就业效应更显着。对口援疆政策通过推动受援地产业升级、财政支出增加和人力资本积累着三种中介因子发挥间接的就业促进效应,证明了对口援疆政策发挥了正向的就业效应,促进了人民福祉的增加。在新一轮对口援疆政策实施的九年里,支援方与受援方的援助空间越来越小,更多应向着市场化的经济合作方式开展才真的有可能实现受援地的长远发展和支援地的退出机制。

二、援藏项目大部分开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援藏项目大部分开工(论文提纲范文)

(1)《十七条协议》,二十世纪西藏历史的分水岭(论文提纲范文)

一、二十世纪前50年旧西藏经历的三次社会危机
二、《十七条协议》的历史意义
    1、中央政府代表与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共同协商签订协议
    2、《十七条协议》是达赖亲自派西藏地方要员参加签订的
    3、关于《十七条协议》的两个附件
    4、《十七条协议》的法律地位不容否定
三、二十世纪后50年新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三次飞跃
    1、民主改革
    2、自治区成立
    3、全国支援西藏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重点与难点
        1.4.1 研究重点
        1.4.2 研究难点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研究不足
第2章 西藏贫困问题相关概述
    2.1 贫困理论基本释义
        2.1.1 贫困的定义
        2.1.2 贫困的标准
        2.1.3 贫困的分类
        2.1.4 扶贫的内涵
    2.2 西藏贫困问题的基本状况
        2.2.1 贫困人口较多且分布广
        2.2.2 贫困程度深且类型复杂
        2.2.3 贫困代际传递现象严重
    2.3 西藏贫困问题产生的根源
        2.3.1 严酷的自然生存环境
        2.3.2 低下的经济发展水平
        2.3.3 落后的基础服务设施
        2.3.4 突出的健康风险问题
        2.3.5 严重的精神文化贫困
    2.4 开展西藏扶贫工作的必要性
        2.4.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2.4.2 筑牢党在西藏执政根基的需要
        2.4.3 实现西藏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第3章 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3.1 理论基础
        3.1.1 马克思恩格斯及列宁关于反贫困理论
        3.1.2 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扶贫工作的论述
        3.1.3 中国传统文化关于反贫困的思想
        3.1.4 西方学者关于反贫困的理论探索
    3.2 实践基础
        3.2.1 1949-1958 年党在西藏的扶贫实践
        3.2.2 1959-1977 年党在西藏的扶贫实践
第4章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实践
    4.1 体制改革带动扶贫阶段(1978-1993)
        4.1.1 出台西藏农牧民休养生息的政策
        4.1.2 改革制约农牧区发展的经济体制
        4.1.3 初步开启西藏扶贫开发的新模式
        4.1.4 体制改革阶段西藏扶贫成效总结
    4.2 扶贫攻坚阶段(1994-2000)
        4.2.1 西藏扶贫攻坚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4.2.2 新的特殊优惠政策的出台与落实
        4.2.3 扶贫攻坚阶段西藏脱贫工作成效
    4.3 扶贫深化阶段(2001-2011)
        4.3.1 探索适宜西藏扶贫开发的新路子
        4.3.2 明确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目标
        4.3.3 夯实西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
        4.3.4 扶贫开发政策落地与基本成效总结
第5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西藏精准扶贫实践
    5.1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动西藏发展的战略抉择
        5.1.1 规划新时代富民兴藏路线
        5.1.2 加快推进西藏高质量发展
    5.2 构建西藏精准扶贫的实施机制
        5.2.1 西藏精准扶贫的瞄准机制
        5.2.2 西藏精准扶贫的政策机制
        5.2.3 西藏精准扶贫的责任机制
        5.2.4 西藏精准扶贫的投入机制
        5.2.5 西藏精准扶贫的退出机制
        5.2.6 西藏精准扶贫的监督考核机制
    5.3 明确西藏精准扶贫的施策路径
        5.3.1 特色产业开发:撬动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杠杆
        5.3.2 易地扶贫搬迁:打破恶劣生存环境的束缚
        5.3.3 生态保护扶贫:破解“富饶的贫困”陷阱
        5.3.4 大力发展教育:阻断西藏贫困的代际传递
        5.3.5 社会保障兜底:兜住西藏脱贫攻坚的底线
    5.4 西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阶段工作成效
        5.4.1 第六次座谈会推动西藏经济社会长足发展
        5.4.2 “三不愁三有三保障”脱贫目标基本实现
        5.4.3 西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创新与发展
第6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的经验及启示
    6.1 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的历史经验
        6.1.1 始终坚持党对西藏减贫事业的全面领导
        6.1.2 凝聚形成推动西藏扶贫开发的强大合力
        6.1.3 注重推动扶贫标准与减贫方略持续革新
        6.1.4 强化构建西藏工作座谈会扶贫工作机制
    6.2 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实践对西藏未来减贫与发展的启示
        6.2.1 建立解决西藏相对贫困问题的长效机制
        6.2.2 更加注重激发西藏各族群众的内生动力
        6.2.3 在脱贫攻坚基础之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6.2.4 优化援藏机制助推西藏实现高质量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后记

(4)对口援藏机制创新与绩效提升:“组团式”教育援藏的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时代的“组团式”教育援藏及其机制创新
二、“组团式”教育援藏的统筹协调机制创新
    (一)统筹制定“组团式”援助目标
    (二)“组团式”援助的组织协调机制
    (三)“组团式”援助的激励约束机制
三、“组团式”教育援藏的帮扶保障机制创新
    (一)“组团式”教育援藏的帮扶机制
        1.“岗位对接”是帮扶机制的核心。
        2.援藏教师与受援学校教师之间的“结对跟学”是帮扶机制的重要补充。
        3.受援学校教师的赴内地“跟岗学习”制度是帮扶机制的配套举措。
    (二)“组团式”教育援藏实施的保障机制
        1.援藏教师绩效考核评估机制,推动援助效果提升。
        2.建立后勤保障机制,保障援藏工作顺利开展。
        3.建立财政资金投入机制,改善受援学校办学条件。
四、“组团式”教育援藏的绩效考察
    (一)受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当地群众认可度上升
        1.受援学校升学率大幅度提高。
        2.受援学校的认可度显着提高。
    (二)受援学校教育教学体系逐步完善,教育教学方式得以改善
        1.数理化学科教育教学得以补齐。
        2.双语教育教学模式得以强化。
        3.学校教育教学方式得到显着改善。
    (三)受援学校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治理能力得到改善
        1.受援学校教育管理队伍力量得到加强。
        2.受援学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体系得以建立。
        3.改革成为受援学校发展的动力。
        4.学校协同发展的能力初步提升。
    (四)组团辐射带动效益明显,带动教育均衡发展
        1.形成“组团式”教育援藏的示范效应。
        2.形成了“组团式”援藏的辐射效应。
        3.带动了本地教育均衡发展。
五、结语

(5)肩上的哈达,好重(论文提纲范文)

序曲
“一批接着一批干,不获全胜不收兵!”
“援藏干部是来做好事做实事的!”
“班戈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们的奉献精神打动了班戈人民!”

(6)新中国西藏中等职业教育的历史演进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中国西藏各类职业学校的肇始
二、新中国西藏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
    (一)大力兴办成人教育和职业培训,中专(中师)教育开始起步(1951—1965年)
    (二)中等专业教育蓬勃发展(1966—1979年)
    (三)努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以培养中等专业技术人才为主(1979—1986年)
    (四)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1987—2000年)
    (五)从“快速推动”到“大力发展”职业教育(2001—2015年)
    (六)积极构建具有西藏特点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6年以来)
三、新中国西藏中等职业教育的要素变迁
    (一)学校数变化
    (二)在校生数变化
    (三)专业分布情况
    (四)教职工数变化
    (五)办学条件变化
    (六)西藏电化教育与中职教育信息化变迁
    (七)中职教育援藏
    (八)内地西藏班的肇始与内地(中专、中师)中职班的变化情况
    (九)西藏教育资助政策变迁
四、判断与思考
    (一)对新中国西藏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判断
    (二)对西藏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思考

(7)对口支援:破解规模治理负荷的有效制度安排(论文提纲范文)

一、对口支援的内涵、历史沿革和类型
二、对口支援实现规模治理的运作机制
    (一)思想动员机制:“大一统”的政治观念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政策激励动力机制:纵向“行政发包制”与横向“竞争锦标赛”
    (三)组织协调机制:单一制结构下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体制
三、对口支援的基本功能:促进规模治理负荷向规模治理效应转化
四、对口支援制度的深远意义
    (一)强化国家认同
    (二)重塑府际关系
    (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五、对口支援制度的未来发展

(8)构建西藏融入周边经济圈战略路径——学习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对西藏融入周边具有重大意义
    (一)进一步谋划援藏区域的战略蓝图
    (二)强化西部大开发背景下援藏和涉藏整合
    (三)责任调整后西藏区域融入工作更科学、务实
二、纯市场视角下的西藏区域融入
    (一)从市场资源基础看西藏区域融入
    (二)从市场环境看西藏区域融入
    (三)从市场机制发挥看西藏区域融入
三、无形之手和有形之手叠加下的西藏区域融入
四、西藏融入周边经济圈的“八创”战略路径
    (一)通道创“业”
    (二)文化创“意”
    (三)旅游创“收”
    (四)净土创“产”
    (五)环境创“利”
    (六)资源创“富”
    (七)平安“创福”
    (八)开放创“位”

(9)政企关系与责任分担:市场化背景下中央企业对口援藏制度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央企对口援藏的兴起及其背后逻辑
二、央企对口援藏的结对关系
三、央企对口援藏的任务体系
四、央企对口援藏的投入体系
五、央企对口援藏的绩效
结束语

(10)对口援疆政策有效吗? ——来自就业视角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
2 对口支援政策回顾与文献综述
    2.1 对口支援政策的发展沿革
    2.2 文献综述
3 对口援疆政策的影响机制分析
    3.1 对口援疆政策实施后新疆的发展状况
    3.2 对口援疆政策的影响机制分析
4 对口援疆政策就业效应的实证模型构建
    4.1 变量说明及数据来源
    4.2 模型构建——基于PSM-DID模型
5 对口援疆政策就业效应的实证检验
    5.1 对口援疆政策就业效应的初步检验
    5.2 对口援疆政策的PSM-DID检验
    5.3 对口援疆政策就业效应的动态效应检验
    5.4 对口援疆政策就业效应的稳健性检验
    5.5 对口援疆政策就业效应的机制检验
6 结论与政策启示
    6.1 结论
    6.2 政策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致谢

四、援藏项目大部分开工(论文参考文献)

  • [1]《十七条协议》,二十世纪西藏历史的分水岭[J]. 刘伟. 西藏文学, 2021(04)
  • [2]和平解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西藏工作的历史进程、重大成就和实践经验[J]. 王小彬,王惕贝. 中国藏学, 2021(02)
  •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西藏扶贫工作研究[D]. 暴占杰. 吉林大学, 2021(01)
  • [4]对口援藏机制创新与绩效提升:“组团式”教育援藏的调查与分析[J]. 杨明洪.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1)
  • [5]肩上的哈达,好重[J]. 施长春. 地火, 2020(04)
  • [6]新中国西藏中等职业教育的历史演进与思考[J]. 蒋慕东,王晓天,杜兵堂.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0(33)
  • [7]对口支援:破解规模治理负荷的有效制度安排[J]. 周光辉,王宏伟. 学术界, 2020(10)
  • [8]构建西藏融入周边经济圈战略路径——学习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J]. 周勇.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5)
  • [9]政企关系与责任分担:市场化背景下中央企业对口援藏制度体系研究[J]. 杨明洪.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0(07)
  • [10]对口援疆政策有效吗? ——来自就业视角的实证分析[D]. 罗非. 暨南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大部分援藏项目开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