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的演进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的演进

一、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的演进(论文文献综述)

李孝林[1](2021)在《建设项目关系治理困境的形成机理及治理路径研究》文中认为建设项目管理绩效的持续改善一直是项目管理研究者与实践人员追求的终极目标。随着研究的推进,学者普遍认为关系治理是改善项目管理绩效的有效机制,其机理在于:关系治理具备操作上的灵活性,能极大程度地提升项目的执行效率,并可降低由此产生的交易成本。关系治理的积极作用在部分项目的管理实践中得以充分体现,实现了与理论预设的一致性;但在部分项目中,关系治理的积极作用却未能显现、甚至出现了关系治理有损于项目管理绩效的现象。也就是说,项目管理实践中存在着“关系治理困境”——关系治理并非总能发挥积极的治理效应、并非总能改善项目管理绩效。关系治理困境的存在,表明既有研究存在不足。借助对关系治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发现既有研究在论证关系治理与项目管理绩效的关系时,暗含了关系治理要素单独发挥作用的前提,未对关系治理包含的要素类型加以界定,从而忽略了各要素间的互动关系及对项目管理绩效的共同作用。因此,既有研究无论是在关系治理作用方式探讨的深度方面、还是在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方面以及对管理实践的贡献方面,均有所局限。本研究的目的即是分析关系治理困境的成因并探索其形成机理,并提出关系治理困境的治理路径,以持续提升项目管理绩效。为此,本研究开展了下述工作:首先,对关系治理困境的国内外研究进行回顾,发现既有研究尚不清楚建设项目管理领域的关系治理困境以何机理存在及该如何应对。基于此,对关系治理困境的理论根源——关系治理进行了系统性梳理。借助文献计量分析,全方位地揭示关系治理的研究现状。对关系治理要素进行凝练,将其概括为关系规范、关系行为和关系情境三大类型,并界定各类型下的核心要素。进而对既有“关系规范—项目管理绩效”二元研究框架进行双向拓展,搭建起“关系情境—关系规范—关系行为—项目管理绩效”研究框架。在此基础上,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相关观点,引入项目控制权配置这一类别变量,考察其对本研究框架的调节作用,以此提炼出本研究的理论模型。其次,开展检验与论证,揭示关系治理困境的形成机理。基于282份建设项目参与方的有效样本数据,运用Smart PLS 3.0软件对本研究的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以初步揭示关系治理困境的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借助Vensim PLE8.2.1软件探讨关系情境不对称依赖、关系规范信任和沟通、关系行为协调等与项目管理绩效的动态响应情况及内在联系,以深入揭示关系治理困境的形成机理。基于此,得出下述研究结论:关系规范信任和沟通均正向影响项目管理绩效、关系行为协调正向影响项目管理绩效、关系规范和关系行为动态地影响着项目管理绩效、情境因素不对称依赖是造成关系治理困境的重要诱因、项目控制权配置对理论模型的调节作用不显着。最后,整合结构方程模型SEM量性分析和系统动力学仿真模拟的结果,从关系情境不对称依赖、关系规范信任和沟通、关系行为协调与项目管理绩效的内在联系出发,揭示了关系治理困境的形成机理。基于此,从以下四个方面给出了关系治理困境的治理路径:(1)避免建立不对称依赖关系,防止其对关系治理的积极效应发挥造成阻碍;(2)提升EPC、PPP等项目中业主与承包商的信任水平,稳定项目管理绩效改善的路径;(3)完善项目沟通机制,加强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沟通;(4)改善项目协调机制,提升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协调效率。本研究创新性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本研究运用文献计量分析的等研究方法梳理了关系治理的既有研究,构建了“关系情境—关系规范—关系行为—项目管理绩效”的研究框架。本研究以建设项目管理领域存在的关系治理困境为出发点,分析了关系治理困境的研究现状及研究缺口,在此基础上借助文献计量分析回顾了关系治理研究的核心内容,并将其细分为关系规范、关系行为、关系情境三大类型,填补了既有研究侧重于关系规范分析的不足,拓展了关系治理理论的研究范围与研究层面。此外,本研究对既有“关系规范—项目管理绩效”的二元研究框架进行了双向延展,搭建起本研究“关系情境—关系规范—关系行为—项目管理绩效”研究框架。此外,通过将类别变量项目控制权纳入到本研究的分析体系之中并梳理各变量之间的作用关系,构建了项目控制权配置方案调节下的数个中介模型,为从形成机理层面揭示关系治理困境的形成机理提供了理论支撑。由此,本研究可推动关系治理相关研究的持续发展,具有理论层面的创新性。第二,本研究设计了“实证+仿真”的综合研究模式,深入揭示了关系治理困境的形成机理、并提出了关系治理困境的治理路径。实证研究长于静态地分析某一时间点上各变量之间的横向联系,却难以动态地展现各变量间的变化过程。因此,实证研究对关系治理困境形成机理的诠释势必具有局限性。由此,本研究在进行实证分析之后,另从系统建模的角度构建起关系治理范式下的项目管理系统,藉此对关系治理困境的形成机理进行了仿真演示,实现了对关系治理困境形成机理的深入诠释。故本研究“实证+仿真”的综合研究模式较好地实现了实证分析与系统仿真结果的互补与对照,提升了研究结论的稳定性、加强了研究结论的说服力与可信度。因此,本研究使关系治理的研究实现了从静态分析到动态揭示的进步,“实证+仿真”的综合研究模式亦具有研究方案设计方面的创新性。

钱江[2](2021)在《LTE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全球通信科技的不断发展为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改革提供了基础,尤其是LTE网络的发展对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开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当今移动通信客户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这使得运营商对LTE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大,不断扩大LTE网络的建设规模。但是国内对LTE通信工程建设的要求非常的严格,因为LTE网络建设涉及到基建层面,所以对其投入的资本非常高,并且要求的专业性技术水平较高。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风险的概率比较高,使得项目投资无形中增加。由此可以看出,影响通信工程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通信工程项目中的风险程度比较高。面对这个情况,国内通信行业的学者及专家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建立一套适合通信行业发展、能够进行风险预估和防范的管理体系,来促进国内通信行业的发展。针对上述情况,本文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对国内通信工程行业建设的风险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强调了建立和完善通信工程行业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并在定性和定量两个不同的层面,分析了风险评价以及综合评价的具体方法;(2)以某通信公司实施的LTE项目作为案例项目,进行风险分析,识别项目中的具体风险要素,构建LTE项目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3)通过不同信息来源,对风险要素进行评价,制定风险识别清单,采用综合评价法对风险水平进行详细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细致比较和研判,合理确定项目风险的等级;(4)针对项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并从风险预警、完善指标、提升文化等方面对该通信工程领域项目风险防控提出建议。本文的学术研究贡献与价值主要是,将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应用于具体的LET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之中,并根据通信工程项目风险要素及特征,建立了风险识别与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定量方法对风险水平进行量化评价,同时也检验了这一方法和新框架的效果。从理论上看,丰富了项目风险识别评价体系的指标内容,从实践上看,对通信工程项目风险评价实际操作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措施。

黄锦[3](2021)在《甘肃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国家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高校的行政组织是现代高校建立和发展的产物,也是现代高校制度的典型体现。高校行政组织的治理是体现高校内部治理效果最明显和最有效的途径,治理的现代化程度关乎现代高校制度科学完善和可持续发展。在以学术为本位的现代高校制度创建以来,我国高校行政组织就被赋予保障和辅助之职,发展中也经历了积极的探索。在科层制的整体框架下,高校的行政组织越来越庞杂,行政组织的数量不断增加,运行的制度体系不断修订,成为高校治理体系改革与创新的桥头堡,为高校的整体发展贡献重要力量。基建管理部门是典型的高校行政组织,本文通过对高校基建管理部门内部治理的策略研究发现,在“去行政化”和“学术权力”背景下,随着组织机构改革和内部治理的不断推进,从高校发展的整体纬度审视,高校基建管理部门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一方面,政府、学校等的期待与要求过度,削弱了高校行政组织内、外部协同能力,同时也使高校行政组织办学主体性弱化,出现结构碎片化;另一方面,轻视内生动力、整体效能以及长远利益的体制机制固有顽疾致使基建管理工作几乎完全是行政化的科层管理,鲜有思考学术本位的回归。因此在甘肃这样经济欠发达地区,关注高校如何提升基建管理部门的治理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乃至推动高校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甘肃高校基建管理部门这一基层行政组织的运行,借鉴新、旧制度主义和组织生态学等理论,结合教育学、管理学等科学知识,以促生基建管理部门内生动力为主旨,沿着基建管理部门主要工作——基建工程项目管理为主线,从学校、部门、个人三个层面的共时性视角,探讨了基建管理部门和学校之间、基建管理部门的其他行政组织之间以及基建管理部门内部职员之间的关系。通过文献研究、调研访谈、案例分析以及建模计算,一是提出了高校基建管理部门治理设想;二是夯实了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选择的理论依据。重点从基建管理部门运行和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选择两个方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从而整体规划出高校基建管理部门治理路径:第一在高校本质视角下对高校基建管理部门治理理念回归;第二在追求效率的办学导向下,优化基建管理部门组织结构;第三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再造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张朋飞[4](2021)在《5G通信基站软件开发项目进度管理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新型通信网络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和通信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大通信设备厂商对通信基站开发过程中的管理环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5G通信工程项目存在技术特殊性、工序连贯性、投资金额大、技术要求高、项目难度大、项目风险多等特点,因此,运用先进、合理且科学的项目管理手段,增强5G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从而建立可复制的管理模式,提炼先进的管理方法显得尤其重要。目前,将项目进度管理理论和方法应用于5G基站软件开发项目的研究还很少,并且对此类项目的特点分析不足。本文以国内某通信设备生产商的5G基站软件开发项目为例进行研究,首先针对项目的特点对项目的全过程实施科学分解,包括探析在项目不同阶段可能影响进度的费用因素、团队因素、产品因素和资源因素等,详细探讨影响进度控制的相关风险点。然后参考Scrum框架,在项目管理中使用敏捷开发的主要方法、技术和工具,并与实际项目进度进行结合,针对性的提出了一套适合5G基站软件开发进度管理的“瀑布+敏捷”进度管理模型。最后通过分析总结进度管理计划与进度控制模式的风险因素,进而提出了相应的用于进度控制的具体保障措施,并包含进度管理的实施效果评价和后续改进计划。本文通过有效结合Scrum框架和敏捷开发两种管理方法的优点,通过完善的项目进度管理计划、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工具对项目进度进行控制,有效改善了项目进度和工期的管理效果,提高了项目产品的开发和迭代效率,证明了该进度管理模型的可用性和有效性,同时也可作为今后类似项目进度管理的参考。

吴恒钦[5](2020)在《重大工程管理知识扩散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重大工程的复杂性越来越突出,重大工程管理实践活动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复杂现象,亟待系统性知识和理论为解决重大工程的决策、组织和战略等管理问题提供支持。近年来涌现出许多重大工程管理相关的科学研究成果,这些知识为重大工程管理提供了系统性的研究框架和概念体系,为相关的复杂现象和问题提供了规律性的认知。因此,对重大工程管理知识本身进行系统性研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目前有关重大工程管理知识的研究更多从科学哲学视角出发,仰赖研究者的主观理解,利用定性分析或简单的定量分析方法对重大工程管理知识进行粗略的堆砌式研究。重大工程管理知识的研究不应停留在知识内容层面,而应注重重大工程管理知识生产相关的科学活动。这些科学活动涉及学者和工程实践者的深入参与,且产生的知识不是“闭门造车”,而是相关知识的有效传播、采纳、融合、重构。更重要的是,重大工程管理这个领域在近二十年迅速发展,正在或者已经形成自己的研究框架和知识体系,个体知识不是独立存在的,重大工程管理领域内的知识整体上体现出时空关联性和时间演进性。本文从科学学视角对重大工程管理知识扩散机制进行系统性研究。本论文不再只是对重大工程管理知识扩散内容的研究,而是对扩散空间关系特征和时间演化规律的研究。一方面,从重大工程管理整体科学领域来看,其知识在整体上的扩散具有体系性和演进性特征。重大工程管理知识扩散不是孤立存在的,在空间维度上具备扩散的关联性,在时间维度上体现扩散的演化性。另一方面,重大工程管理个体知识扩散具备动态性,即传递给他人并吸收和采纳的水平是随时间变化的。本文综合运用科学计量学和网络科学方法,识别重大工程管理知识网络结构,揭示重大工程管理知识扩散整体静态特征;以基于引文的知识扩散为基础理论,运用主干路径算法识别重大工程管理知识扩散路径,揭示重大工程管理知识扩散整体演进特征;以创新扩散理论为基础,采用Bass扩散模型对重大工程管理个体知识动态扩散过程建模,揭示重大工程管理知识扩散水平动态变化机制。通过科学学视角对重大工程管理知识扩散的整体静态特征、整体演进特征和个体动态机制行深入研究,揭示重大工程管理知识扩散机制,促进重大工程管理知识扩散,为国家科技政策和管理决策提供相关依据,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两个方面对该领域进行最合理的配置,提高科学生产力。本文从网络科学视角研究了重大工程管理知识扩散整体静态特征。重大工程管理知识扩散静态上呈现出整体关联性,在内容上体现出重要理论、关键概念和研究方法的聚集和融合,在源知识的采纳上体现出不同知识的集聚。通过提取知识内容和源知识相关元素,分别构建主题网络和共被引网络,识别网络结构,分析知识扩散静态结构特征,发现现阶段重大工程管理的缺陷和不足,把握其未来趋势和走向,满足新时期重大工程实践需求,为我国重大工程的决策、组织、现场协调、战略构建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提供基础性依据,为其理论与方法的科学构建提供参考。本文识别了重大工程管理知识扩散主干路径。阐述基于引文分析的知识扩散过程,明确重大工程管理知识扩散内涵;提取重大工程管理科学研究成果之间的引文关系,构建引文网络;采用主干路径算法,对引文网络进行裁剪,识别重大工程管理知识扩散主干路径。通过知识扩散主干路径,分析重大工程管理知识扩散整体演进特征。本文研究了重大工程管理知识动态扩散机制。分析重大工程管理知识扩散水平在动态的变化过程,阐述创新扩散理论在重大工程管理知识动态扩散过程的适用性;利用Bass模型对重大工程管理知识动态扩散过程建模,用微分方程来表示累积知识扩散水平和时间的非线性关系,界定相关参数在重大工程管理知识扩散情景中的内涵;利用G指数识别重大工程管理的经典文献作为知识动态扩散过程拟合样本;对模型进行拟合,分析拟合参数,从采纳者的采纳行为为着眼点剖析重大工程管理知识动态扩散机制。本文以科学学为视角研究重大工程管理扩散机制,丰富重大工程管理科学知识的研究理论体系,为重大工程管理科学知识的客观系统性研究提供了新范式;利用网络科学和科学计量学方法,为客观评价重大工程管理这一科研领域的知识扩散静态结构特征提供依据;以基于引文分析的知识扩散理论为基础,提出了重大工程管理知识扩散主干路径识别方法,识别重大工程管理知识扩散主干路径,揭示重大工程管理科学知识演进特征;拓展重大工程管理知识扩散机制的理论解释,发展以采纳者行为为出发点的重大工程管理知识扩散动态机制的理论,建立了重大工程管理知识动态扩散模型,揭示重大工程管理知识动态扩散机制。

蔡田园[6](2020)在《装配式建筑项目风险评价研究》文中提出近些年来,作为工程建设领域新兴管理模式和对建筑业产生深远影响的装配式建筑,是建设行业为提升行业生产效率、在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变革性建造管理模式。但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仍面临着很多风险,政策法规不健全、市场培育不成熟、产业链不完善、施工技术难度大等问题的普遍存在,限制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因此,对配装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的风险进行全面识别并且控制,对促进配装式建筑快速发展、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有指导意义。本文从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全生命周期视角出发,通过运用风险管理、建设项目管理等相关理论,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和案例,初步梳理出,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风险因素,并用因子分析分析出各阶段中的风险要素。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得出经济风险和技术风险是导致装配式建筑项目建设风险的直接因素,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是根本因素,管理风险和工程风险是潜在因素;各因素对风险的影响程度随生命周期演进而不同,风险管理的侧重点应与时俱进。根据得到的政策、技术、管理、工程、经济及市场风险对建设项目的影响因子,对北京市周转房工程项目进行了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评价结果与实际效果相近,说明建立模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张骄[7](2020)在《知识图谱在页岩气水力压裂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从知识图谱分析技术出现以来,该技术的应用正逐渐呈现爆发的趋势,关于知识图谱应用方面的文献在近几年来也大量涌现,目前大多集中在管理、医疗、图书情报管理等传统的数据统计分析需求强烈的行业。尽管如此,随着知识管理的理念已经深入到社会中的各行各业,各类专业文献资料和行业文献数据库也得到了蓬勃发展,这为知识图谱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针对石油与天然气行业的页岩气水力压裂项目开展研究。由于目前页岩气水力压裂已成为我国天然气生产中亟需继续攻关的难点问题和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大量与页岩气水力压裂相关的文献资料在几年来不断涌现,包括页岩气储层地质研究、资源评价、孔隙结构分析、页岩气在页岩页岩储层和水力裂缝中的流动机理、水平井分段压裂工艺等各分支领域。然而相关的大量文献知识并没有进行有效整合,很少有研究将知识图谱技术应用于石油行业,以至于将知识图谱应用于其中的页岩气水力压裂工程项目管理中更属于研究空白。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是从WOS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获取文献并构建页岩气水力压裂工程项目的知识图谱。首先从WOS数据库中获取相关的文献信息,借助于CiteSpace等软件工具得到15616条文献信息,并进一步处理后,通过聚类分析技术得到17个有效聚类,然后对各个聚类所代表的主题和内容进行详细分析。然后从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索获得3295条相关文献记录,并在已有的聚类基础上从高突现关键词、高中介中心性关键词以及关键词随时间的变迁等方面分析当前国内的页岩气水力压裂的研究前沿。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完整的建立页岩气水力压裂的知识图谱,并能够前瞻性地指导项目的整体运作、资源配置、时间管理和风险管理等该类项目管理的各个方面,这对于我国今后能够安全高效地开发页岩气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王邦勤[8](2020)在《电信云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项目验收质量控制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通信运营商电信云数据中心研究对象,对电信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验收质量控制工作进行研究,通过调研分析了当前电信云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验收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基于PDCA质量控制理论设计了验收质量控制方案,通过实际案例验证该方案能够有效的解决当前电信云基础设施验收质量问题,提高电信云基础设施稳定性和可靠性。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如下:(1)对当前国内外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从运营商电信云数据中心基本架构、运行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并提出电信云基础设施质量控制必要性。(2)构建电信云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验收管理标准体系,对供配电子系统、暖通空调子系统、自控子系统和环境及动环系统等测试方案详细分解、分析,对系统总体验收方案研究分析,分析了整个验收质量管理方案、重点组成内容等。(3)基于PDCA的电信云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验收质量管理方案的设计,完成了设计原则及目标的制定,然后对基于PDCA的验收质量管理方案进行了设计。从验收质量管理计划的制定、验收质量管理计划的执行、验收质量检查、验收质量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处理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如何就PDCA来开展验收质量管理,结合电信云基础设施验收项目特征,对验收质量管理流程进行了优化,采用多层PDCA机制来进行验收质量控制,提高验收管理质量。(4)在本文设计的基于PDCA的验收管理方案的基础上,以某运营商电信云数据中心项目案例,完成了验收组织架构及PDCA管理执行流程的制定,完成了子系统和系统总体验收方案的制定及测试结果分析,最后对验收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后续的处理和优化方向进行了明确,提高验收管理工作质量,保障电信云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稳定可靠。

郭捷楠[9](2020)在《工程项目经理目标取向对项目团队绩效的影响研究 ——基于社会信息处理视角》文中研究指明当前,建筑业正处于一个转折时期,逐步由高速增长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建筑企业逐渐由资产、资金驱动转型升级为管理、技术驱动。面对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建筑企业确保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是在每个项目中都形成一支具备内在知识技能和外显适应能力的高效项目团队。作为承载建筑企业项目活动的基本主体,项目团队能力的提升和绩效的改善可以有效解决建筑企业诸多弊病,巩固建筑企业竞争实力,而形成高效项目团队的归因离不开项目经理这一关键的团队领导角色。项目经理是项目团队的核心,其对项目目标的理解以及由此形成的成就模式,影响着团队互动过程和整体团队效率,决定着项目团队成员目标、项目短期绩效目标和建筑企业长远目标的实现程度,因而项目经理目标取向对成员个体、项目和企业而言都显得尤为重要。以此研究背景为出发点,本研究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第一,构建项目经理目标取向对项目团队绩效影响的理论模型。以社会信息信息处理理论的“社会信息源-社会信息处理过程-社会信息处理结果”为逻辑框架,将项目经理目标取向作为社会信息源,感知凝聚力和团队学习分别作为社会信息的判断过程和学习过程,项目团队绩效作为社会信息处理结果,构建出项目经理目标取向经过感知凝聚力和团队学习两项社会信息处理过程对项目团队绩效的作用路径,再结合有关理论并通过逻辑演绎的方式提出17条研究假设。本部分是统领全文的核心理论框架。第二,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验证项目经理目标取向对项目团队绩效的作用机理。基于静态时点下收集的260份有效问卷,利用SPSS和Amos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再分别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ping方法对变量间的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展开假设检验,进一步讨论实证结果及其原因。本部分是为项目经理目标取向动态影响研究和对策建议研究提供支撑。第三,利用仿真实验方法模拟项目经理目标取向的动态影响过程。根据实证研究确定的作用路径,借鉴传染病动力学模型,通过修正和调整提出一个改进的项目经理目标取向影响扩散模型,求解模型的阈值并配置模型参数,利用Matlab模拟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项目经理目标取向在项目团队系统内产生的动态影响,并从系统前期、中期和后期对仿真结果展开讨论,更完整地呈现项目经理目标取向扩散及影响的全过程。本部分是全文理论层面的落脚点。第四,提出项目经理目标取向改善项目团队绩效的对策建议。依照实证研究和仿真分析的结果,立足于项目经理、项目团队和建筑企业三重主体视角,指出改善项目团队绩效的管理策略和保障机制。本部分是全文实践层面的落脚点。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拓展了改善项目团队绩效研究的领导视角,将目标取向理论引入分析框架,重新解读了项目经理目标取向三重维度(发展员工目标取向、绩效趋近目标取向、回避失败目标取向)的内涵,提供了理解项目经理影响项目团队绩效的新思路。其次,创新性运用了社会信息处理模型来解释项目经理目标取向作用于项目团队绩效的逻辑关系,不仅预测了项目经理目标取向对项目团队终端结果的影响,同时从社会信息处理的内在过程视角出发,将社会信息的判断过程(感知凝聚力)和社会信息的学习过程(团队学习)囊括在内,进一步解释了项目经理目标取向的传导机制。再次,发现了项目经理持有的不同目标取向对感知凝聚力、团队学习和项目团队绩效的影响作用具有差异性,发展员工目标取向能够通过感知凝聚力和团队学习对项目团队绩效产生显着的正向影响;绩效趋近目标取向不仅能促进感知凝聚力和团队学习,而且能绕过团队的信息处理过程,直接并显着地提升项目团队绩效;回避失败目标取向的预测作用较弱,对感知凝聚力、团队学习和项目团队绩效的负向影响均略微有限。最后,构建了项目经理目标取向在项目团队系统内部的动态扩散模型,解决了以往无法掌握项目经理目标取向动态扩散机理的难题,揭示了项目经理目标取向在项目团队系统内部的演进规律。本研究在社会信息处理的思想下,较为合理地解释了项目经理目标取向对项目团队绩效产生影响的作用途径,深入分析了项目经理目标取向构成要素的作用机理,进一步丰富了目标取向理论,拓展了项目管理理论研究领域的分析视角,提出的措施建议对认识和处理现实问题具有较强的管理启示。

王思成[10](2020)在《风险治理导向下滨海城市综合防灾规划路径研究》文中指出我国滨海城市兼具高经济贡献度与高风险敏感度,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有赖于对复杂且多样化“城市病”风险的源头管控。而当前滨海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偏重空间与设施的被动应灾,缺乏动态风险治理技术支撑,导致防灾能力认知不清、“平灾结合”缺失、多规衔接困难等现实矛盾,工程性综合防灾体系亟待引入精细化风险治理思路进行拓展与完善。论文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于智慧技术的滨海大城市安全策略与综合防灾措施研究》(13&ZD162)的支撑下,以安全风险治理为导向,探究滨海城市传统综合防灾规划体系的重构路径。全文按“发现问题--聚焦困难--寻找办法--应用反馈”的思路展开,在风险治理与防灾规划两大重要领域之间,构建耦合风险识别、评估与管控体系的综合防灾规划研究框架,将风险治理技术的应用,由规划前期分析,拓展到从编制到实施的全过程。通过理论探索、规划溯源、路径细化,辨析滨海城市安全风险机理特征,论证综合防灾规划困境及其重构路径,组建融合多元主体的风险评估系统,提出差异性防灾空间规划策略,达到摸清滨海城市安全风险底数、准确全面风险评估、提高综合防灾效率的目的。在风险治理理论探索层面。运用灾害链式效应分析方法,从物质型灾害和风险治理行为的“双视角”建立了滨海城市安全风险机理整体认知路径。由传统物质灾变能量的正向传递转为风险治理行为的反作用力研究,创建了风险治理子系统动力学模型,揭示出风险治理行为在应对物质型灾害“汇集-迸发”式的灾变能量正向传导时,具有“圈层结构”的逐级互馈特征,认为综合防灾规划的编制必须依此机理特征,形成多层级的防灾空间体系。嫁接风险管理学产品供应链的风险度量方法,构建了适用于滨海城市的灾害链式效应风险评估框架,认为综合防灾规划体系的重构,必须以全生命周期风险治理为目标,通过风险评估耦合风险治理技术与防灾空间体系,丰富了多学科交叉下的综合防灾规划理论内涵。在综合防灾规划溯源层面。论文通过纵向多灾种防灾技术演进分析,横向多部门防灾规划类比,认为现状综合防灾能力认知不清是导致滨海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困境的根源。紧扣所有防灾规划均以最低防灾基础设施投资,换来最优防灾减灾效果的本质诉求,移植经济地理空间计量模型,首次提出运用综合防灾效率评价,规范并统一综合防灾能力认知方法。通过量化防灾成本、灾害产出、风险环境间的“投入--产出”关系,得到影响我国滨海城市综合防灾效率提升的5个核心驱动变量,依此制定韧性短板补齐对策。通过对滨海城市安全风险机理与综合防灾效率的研究,得到风险治理技术与防灾空间规划的响应机制。分别从多维度风险评估系统的拓展性重构,多层级防灾空间治理的完善性重构,形成传统综合防灾规划体系融合“全过程”风险治理技术的重构路径,为当前滨海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困境提供了新的解题思路。在规划路径细化层面。突破传统综合防灾规划静态、单向的风险评估定式,细化“多维度”风险评估指标框架:通过多元主体的灾害链式效应分析,认为灾变能量在政府、公众与物质空间环境间,存在领域、时间与影响维度的衍生关系,逐项建立了集成灾害属性、政府治理、居民参与等多元主体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与评判标准,为综合防灾规划提供了理性数据支撑。改变防灾设施均等化配置或减灾措施趋同化集合的规划方式,细化“多层级”空间治理体系内容:通过多维度风险评估系统的组建,认为治理差异性是滨海城市防灾空间规划的关键点,针对不同空间层级的主导型灾害风险及其灾害链网络结构特征,分级划定风险管控与防灾规划的重点内容,最大程度地发挥防灾基建与管理投入的效用,提高综合防灾规划效率。以多元利益主体共同参与风险治理为目标,细化“全过程”综合防灾规划流程:认为耦合风险监测、评估、管控机制的综合防灾规划,必须具备风险情报搜集与分析、风险控制与防灾空间布局、风险应急处置与规划实施三个阶段。完整呈现了风险治理导向下滨海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体系的重构路径。通过天津市中心城区综合防灾规划的应用反馈,表明本文“全过程”风险治理、“多维度”风险评估、“多层级”风险管控的规划路径,有利于提升滨海城市整体韧性,可为其他城市开展安全风险治理,建设综合防灾体系提供研究范例。

二、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的演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的演进(论文提纲范文)

(1)建设项目关系治理困境的形成机理及治理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问题的解构
        1.2.1 现实问题
        1.2.2 科学问题
        1.2.3 关键问题
    1.3 研究范围及对象
        1.3.1 研究范围
        1.3.2 研究对象与要素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架构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关系治理理论
        2.1.2 资源依赖理论
        2.1.3 交易成本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关系治理困境研究
        2.2.2 关系治理的研究脉络
        2.2.3 不对称依赖文献综述
        2.2.4 项目管理绩效文献综述
        2.2.5 项目控制权文献综述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关系治理困境理论模型构建
    3.1 研究变量的选择
        3.1.1 关系情境:不对称依赖
        3.1.2 关系规范:信任和沟通
        3.1.3 关系行为:协调
        3.1.4 项目管理绩效
    3.2 研究变量的作用路径
        3.2.1 研究变量的直接作用路径
        3.2.2 研究变量的间接作用路径
    3.3 项目控制权配置的调节作用
        3.3.1 项目控制权对理论模型的作用机理分析
        3.3.2 项目控制权与项目交付方式的对应关系
    3.4 量表与问卷设计
        3.4.1 量表设计
        3.4.2 问卷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关系治理困境形成机理的实证研究
    4.1 数据获取
        4.1.1 数据获取方法
        4.1.2 数据分析方法
    4.2 小样本预检验与量表修正
        4.2.1 小样本预检验流程
        4.2.2 小样本预检验结果
    4.3 实证分析与检验
        4.3.1 大样本数据的收集与描述
        4.3.2 探索性因子分析
        4.3.3 验证性因子分析
    4.4 假设检验与路径分析
        4.4.1 模型建立与拟合分析
        4.4.2 结构模型检验结果
    4.5 研究结果与讨论
        4.5.1 研究结果
        4.5.2 结果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关系治理困境形成机理的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
    5.1 关系治理困境的系统动力学描述
        5.1.1 系统动力学与关系治理困境研究的适用性
        5.1.2 关系治理困境的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流程
    5.2 系统动力学建模
        5.2.1 问题界定
        5.2.2 系统边界确定
        5.2.3 反馈关系分析
        5.2.4 变量定义
        5.2.5 方程建立
        5.2.6 量化模型建立
    5.3 仿真结果分析
        5.3.1 量化模型检验
        5.3.2 量化模型评估
        5.3.3 系统仿真分析
        5.3.4 政策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关系治理困境的治理路径选择
    6.1 关系治理困境的形成机理
        6.1.1 关系治理困境的形成根源:不对称依赖
        6.1.2 关系治理困境的形成机理一:信任的中介作用
        6.1.3 关系治理困境的形成机理二/三:信任与沟通/协调的链式中介作用
    6.2 关系治理困境的治理路径
        6.2.1 治理路径一:避免建立不对称依赖关系
        6.2.2 治理路径二:提升 EPC、PPP 等项目中业主与承包商的信任水平
        6.2.3 治理路径三:完善项目沟通机制
        6.2.4 治理路径四:改善项目协调机制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创新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业主与承包商间信任、依赖、沟通、协调对项目管理绩效的影响 调查问卷
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2)LTE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综合述评
    1.3 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基础理论概述
    2.1 LTE通信工程特点
    2.2 项目风险管理概述
        2.2.1 项目风险的概念及特点
        2.2.2 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
    2.3 LTE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概述
        2.3.1 LTE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
        2.3.2 LTE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目标
        2.3.3 LTE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原则
第三章 LTE通信工程项目风险识别
    3.1 项目背景
        3.1.1 项目内容
        3.1.2 LTE项目建设模式分析
        3.1.3 风险识别模型
    3.2 LTE通信工程风险识别方法
        3.2.1 绘制项目建设流程图
        3.2.2 风险因素核对表
        3.2.3 头脑风暴会议
        3.2.4 德尔菲调查问卷
    3.3 风险识别清单
第四章 LTE通信工程项目风险评估分析过程及方法
    4.1 LTE通信工程风险评估的方法
        4.1.1 风险评估表
        4.1.2 风险评估的数据分析
    4.2 LTE通信工程风险评估
        4.2.1 构建风险因素的层次结构
        4.2.2 建立判断矩阵
        4.2.3 综合权重计算
    4.3 风险评估成果分析
第五章 LTE通信工程项目风险应对
    5.1 LTE通信工程项目风险应对策略
        5.1.1 总体应对策略
        5.1.2 不断加强LTE项目质量管理
        5.1.3 不断加强LTE项目的进度管理
        5.1.4 不断加强LTE项目的施工管理
        5.1.5 不断加强LTE项目的成本管理
        5.1.6 不断加强LTE项目的环境和安全管理
    5.2 加强LTE项目的风险监控与预警
        5.2.1 加强风险监控
        5.2.2 加强风险预警机制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甘肃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高校基建部门内部治理策略
    2.1 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的特征和管理的主要任务
        2.1.1 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的特征
        2.1.2 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的功能
    2.2 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的治理
        2.2.1 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发展历程
        2.2.2 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面临的问题
        2.2.3 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改革的必要性
        2.2.4 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治理路径
    2.3 甘肃高校基建管理的体制
        2.3.1 甘肃高校基建部门常见的组织机构
        2.3.2 甘肃高校基建管理组织机构设置情况调查
        2.3.3 甘肃高校基建管理组织机构存在的问题
        2.3.4 甘肃高校基建管理组织机构的治理设想
    2.4 甘肃高校基建工程项目前期管理
        2.4.1 校内立项及审批
        2.4.2 政府审批或备案
    2.5 甘肃高校基建工程项目施工期管理
        2.5.1 甘肃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部门的职责
        2.5.2 项目管理团队的人员组成
        2.5.3 项目管理团队的主要任务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甘肃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3.1 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3.1.1 内部因素
        3.1.2 外部因素
    3.2 共管模式
        3.2.1 CM项目管理模式
        3.2.2 BOT项目管理模式
        3.2.3 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
        3.2.4 平行承发包项目管理模式
        3.2.5 设计或施工联合体承包项目管理模式
        3.2.6 NC(Novation Contract)转换型承发包项目管理模式
    3.3 代建模式
        3.3.1 代建制的概念及起源
        3.3.2 实施代建模式的必要性
        3.3.3 代建模式的主要特点
        3.3.4 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代建模式下管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3.3.5 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3.4 共管模式和代建模式在甘肃高校的适用性分析
        3.4.1 CM项目管理模式
        3.4.2 BOT模式
        3.4.3 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
        3.4.4 平行承发包项目管理模式
        3.4.5 设计或施工联合体承包项目管理模式
        3.4.6 NC(Novation Contract)转换型承发包项目管理模式
        3.4.7 代建模式
    3.5 自管模式
        3.5.1 甘肃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选用原则
        3.5.2 甘肃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的自管模式
    3.6 各种管理模式在甘肃高校运用情况调查
    3.7 管理模式研究评述
    3.8 甘肃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的治理
        3.8.1 目前甘肃高校基建工作的基本背景
        3.8.2 甘肃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的治理设想
    3.9 本章小结
第4章 案例分析
    4.1 河西学院概况
    4.2 河西学院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4.2.1 学校层面管理
        4.2.2 部门层面管理
        4.2.3 管理模式的选用
    4.3 学术交流与信息中心工程案例管理模式选择定量分析
        4.3.1 项目概况
        4.3.2 层次分析法概述
        4.3.3 管理模式优选的流程
        4.3.4 案例工程AHP模型的构建
        4.3.5 案例工程管理模式优选
        4.3.6 综合分析
    4.4 案例工程过程管理
        4.4.1 项目前期管理
        4.4.2 项目施工期管理
        4.4.3 项目建成的效果
        4.4.4 项目管理经验分析
    4.5 案例研究评述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甘肃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调查表

(4)5G通信基站软件开发项目进度管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1.2 研究内容
    1.3 论文框架结构
第二章 项目进度管理的相关理论概述
    2.1 项目进度管理国内外研究
        2.1.1 国外研究现状
        2.1.2 国内研究现状
        2.1.3 文献总结与发展趋势
    2.2 项目进度管理概述
        2.2.1 项目进度管理定义
        2.2.2 项目进度管理特点
    2.3 项目进度管理的主要内容
        2.3.1 进度管理过程及作用
        2.3.2 进度计划制定
        2.3.3 进度计划控制
    2.4 项目进度管理的工具及技术
第三章 5G通信基站软件开发项目进度管理现状及分析
    3.1 5G基站项目内容及目标
    3.2 基站软件项目进度管理的特点
    3.3 国内5G基站软件项目进度管理的现状
    3.4 5G基站软件项目进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第四章 5G通信基站软件开发项目的进度计划制定
    4.1 企业及项目简介
    4.2 需求分解及分配
    4.3 项目活动排序
    4.4 估算项目活动工时
    4.5 建立敏捷开发的进度管理模型
    4.6 进度管理计划的风险控制
第五章 5G通信基站软件开发项目进度控制与保障
    5.1 项目进度计划实施的影响因素分析
    5.2 敏捷开发进度管理模型的实施
    5.3 项目进度的检查和偏差分析
    5.4 项目进度控制的保障措施
    5.5 进度管理的效果评价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重大工程管理知识扩散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3.1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知识网络研究现状
        1.3.2 基于引文关系的知识扩散主干路径研究现状
        1.3.3 知识扩散机制研究现状
        1.3.4 重大工程管理科学知识体系评价研究现状
        1.3.5 重大工程管理知识扩散研究现状
        1.3.6 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重大工程管理知识扩散基本认知与理论框架
    2.1 重大工程管理知识扩散基本认知
    2.2 相关理论分析
        2.2.1 科学学视角下相关概念界定
        2.2.2 网络科学理论
        2.2.3 基于引文的知识扩散理论
        2.2.4 创新扩散理论
    2.3 重大工程管理知识扩散理论分析框架
        2.3.1 重大工程管理知识扩散整体静态特征理论分析路径
        2.3.2 重大工程管理知识扩散整体演进特征理论分析路径
        2.3.3 重大工程管理个体知识动态扩散机制理论分析路径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网络视角下重大工程管理知识扩散静态特征
    3.1 重大工程管理知识扩散静态网络结构识别方法
        3.1.1 网络模型选择与构建思路
        3.1.2 数据收集
        3.1.3 网络构建
    3.2 重大工程管理知识网络结构分析
        3.2.1 主题网络结构识别
        3.2.2 文献共被引网络结构识别
    3.3 重大工程管理知识扩散静态结构特征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重大工程管理知识扩散主干路径研究
    4.1 重大工程管理知识扩散主干路径识别方法与识别过程
        4.1.1 重大工程管理知识扩散主干路径识别方法
        4.1.2 重大工程管理知识扩散主干路径识别过程
    4.2 重大工程管理知识扩散主干路径分析
        4.2.1 风险、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4.2.2 计划与决策
        4.2.3 重大城市发展项目
    4.3 重大工程管理知识扩散主干路径特征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重大工程管理知识动态扩散机制研究
    5.1 重大工程管理知识动态扩散模型构建
        5.1.1 模型构建思路
        5.1.2 基本公式及推论
        5.1.3 重大工程管理知识动态扩散模型基本假设和参数解释
    5.2 数据收集与模型拟合
        5.2.1 重大工程管理经典文献的收集
        5.2.2 模型的参数估计和优化
    5.3 拟合结果与扩散机制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6)装配式建筑项目风险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现状与基础理论
    2.1 装配式建筑项目研究现状
        2.1.1 国内研究现状
        2.1.2 国外研究现状
        2.1.3 研究述评
    2.2 基础理论
        2.2.1 装配式建筑项目
        2.2.2 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装配式建筑项目风险影响因素理论模型
    3.1 装配式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划分
    3.2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装配式建筑项目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
        3.2.1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装配式建筑项目风险识别
        3.2.2 装配式建筑项目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
    3.3 基于结构方程的装配式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风险模型建立
        3.3.1 理论模型的研究假设
        3.3.2 模型建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装配式建筑项目风险模型构建
    4.1 问卷设计及调研
        4.1.1 问卷题项设计
        4.1.2 调研概况
    4.2 数据的分析检验
        4.2.1 数据统计描述
        4.2.2 数据的正态性检验
    4.3 模型检验
        4.3.1 信度检验
        4.3.2 效度检验
    4.4 模型建立
        4.4.1 假设模型的初次拟合
        4.4.2 模型修正
        4.4.3 结构模型结果分析
        4.4.4 测量变量结果分析
    4.5 模型结论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B装配式建筑项目风险评价
    5.1 B装配式建筑项目简介
    5.2 B装配式建筑项目风险实证分析
        5.2.1 调查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5.2.2 指标权重的确定与计算
        5.2.3 模型评价体系计算
    5.3 项目案例结论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全生命周期视角下装配式建筑项目风险评价调查问卷
附录 B 北京城市副中心职工周转房项目评价指标专家评分表

(7)知识图谱在页岩气水力压裂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论文研究内容及思路
        1.2.1 主要研究内容
        1.2.2 研究思路
        1.2.3 研究方法
        1.2.4 技术路线
    1.3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简述
    2.1 页岩气开发
        2.1.1 页岩气
        2.1.2 全球页岩气开发简况
    2.2 水力压裂技术
        2.2.1 水力压裂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2.2.2 水力压裂技术在页岩气行业中的应用现状
    2.3 知识图谱
        2.3.1 知识图谱的概念
        2.3.2 知识图谱的现有研究技术
        2.3.3 石油行业知识图谱
    2.4 项目管理
    2.5 知识图谱与项目管理
第三章 知识图谱构建
    3.1 WOS数据获取与处理
    3.2 WOS结果分析
        3.2.1 提取研究热点术语
        3.2.2 聚类信息分析
    3.3 中国知网数据获取与处理
    3.4 中国知网结果分析
        3.4.1 高突现性关键词分析
        3.4.2 高中介中心性关键词分析
        3.4.3 关键词的变迁分析
    3.5 页岩气水力压裂知识图谱构建
第四章 知识图谱在页岩气水力压裂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4.1 页岩气水力压裂项目整合管理
        4.1.1 制定页岩气水力压裂项目章程
        4.1.2 制定页岩气水力压裂项目管理计划
        4.1.3 指导与管理页岩气水力压裂项目工作
        4.1.4 管理页岩气水力压裂项目知识
        4.1.5 监控页岩气水力压裂项目工作
        4.1.6 实施页岩气水力压裂整体变更控制
        4.1.7 结束页岩气水力压裂项目或阶段
    4.2 页岩气水力压裂项目范围管理
    4.3 页岩气水力压裂项目时间管理
        4.3.1 定义、排列页岩气水力压裂项目活动
        4.3.2 制定、控制页岩气水力压裂项目进度计划
    4.4 页岩气水力压裂项目资源管理
    4.5 页岩气水力压裂项目风险管理
    4.6 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总结
    5.2 论文的创新之处
    5.3 论文的不足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和导师简介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8)电信云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项目验收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家层面的背景
        1.1.2 行业层面的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1.3.1 技术路线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1.4.1 研究内容
        1.4.2 章节安排
2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
    2.1 基本概念
        2.1.1 电信云数据中心基础设施
        2.1.2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程序
        2.1.3 基础设施项目验收质量控制
    2.2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2.3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2.4 相关理论
        2.4.1 PDCA质量控制理论
        2.4.2 项目组织管理理论
        2.4.3 项目风险管理理论
    2.5 借鉴与启示
3 电信云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项目质量情况调研
    3.1 运营商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项目调研目标
    3.2 数据中心项目特点及质量案例调研分析
        3.2.1 调研六个省级通信数据中心项目特点
        3.2.2 数据中心故障及隐患等质量情况调研分析
        3.2.3 电信云基础设施项目质量风险分析
    3.3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项目验收管理现状
        3.3.1 基础设施项目验收管理组织现状
        3.3.2 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流程分析
    3.4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项目调研总结
    3.5 本章小结
4 电信云基础设施项目验收质量控制流程及方案设计
    4.1 基于PDCA的基础设施项目验收质量控制流程设计
        4.1.1 质量控制流程及方案设计目标及原则
        4.1.2 基于PDCA的验收管理流程设计
        4.1.3 验收质量控制流程优化
    4.2 基础设施项目验收管理组织方案优化设计
    4.3 基础设施项目验收质量测试方案设计
        4.3.1 项目验收质量测试方案设计思路
        4.3.2 核心功能子系统验收质量测试方案设计
        4.3.3 基础设施综合性能质量测试方案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PDCA的电信云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验收管理应用实践
    5.1 项目概况
    5.2 组织架构优化及PDCA质量管理流程设计
        5.2.1 验收管理组织架构设计
        5.2.2 基于PDCA验收管理流程设计
    5.3 基础设施验收方案应用及结果分析
        5.3.1 核心功能子系统验收测试及结果分析
        5.3.2 综合性能质量验收测试及结果分析
        5.3.3 项目验收质量控制工作实施总结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9)工程项目经理目标取向对项目团队绩效的影响研究 ——基于社会信息处理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重点、思路与结构
        1.5.1 研究重点
        1.5.2 研究思路
        1.5.3 研究结构
2 文献综述
    2.1 社会信息处理理论
        2.1.1 社会信息处理理论的基本观点
        2.1.2 社会信息处理理论的研究内容
    2.2 目标取向的研究综述
        2.2.1 目标取向的基本解释
        2.2.2 领导目标取向的研究
        2.2.3 目标取向的效能机制
    2.3 感知凝聚力的研究综述
        2.3.1 感知凝聚力的概念
        2.3.2 感知凝聚力的相关研究
    2.4 团队学习的研究综述
        2.4.1 团队学习的概念
        2.4.2 团队学习的相关研究
    2.5 项目团队绩效的研究综述
        2.5.1 项目团队绩效研究的双重视角
        2.5.2 项目团队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
        2.5.3 项目团队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
    2.6 本章小结
3 工程项目经理目标取向对项目团队绩效影响的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
    3.1 理论框架的构建
        3.1.1 社会信息源:工程项目经理目标取向
        3.1.2 社会信息处理过程:感知凝聚力和团队学习
        3.1.3 社会信息处理结果:项目团队绩效
        3.1.4 工程项目经理目标取向对项目团队绩效影响的理论框架
    3.2 研究假设的提出
        3.2.1 工程项目经理目标取向与项目团队绩效
        3.2.2 工程项目经理目标取向与感知凝聚力
        3.2.3 工程项目经理目标取向与团队学习
        3.2.4 感知凝聚力的中介作用
        3.2.5 团队学习的中介作用
        3.2.6 假设关系模型和假设汇总
    3.3 本章小结
4 工程项目经理目标取向对项目团队绩效静态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问卷设计
        4.1.1 问卷设计原则
        4.1.2 问卷设计流程
    4.2 变量测量
        4.2.1 自变量的测量
        4.2.2 中介变量的测量
        4.2.3 因变量的测量
        4.2.4 控制变量的选取
    4.3 数据收集与分析
        4.3.1 数据收集过程
        4.3.2 样本特征描述
        4.3.3 正态分布检验
        4.3.4 共同方法偏差
    4.4 模型质量评估
        4.4.1 模型的内在质量:信度与效度检验
        4.4.2 模型的外在质量:拟合优度检验
    4.5 实证研究模型的假设检验分析
        4.5.1 直接作用检验
        4.5.2 中介效应检验
    4.6 实证结果的讨论
        4.6.1 工程项目经理目标取向对项目团队绩效的主效应讨论
        4.6.2 社会信息处理过程的中介效应讨论
    4.7 本章小结
5 工程项目经理目标取向对项目团队绩效动态影响的仿真分析
    5.1 模型适用性分析
        5.1.1 传染病动力学模型的原理分析
        5.1.2 传染病动力学模型的适用分析
    5.2 基于SEIR的动态影响模型构建
        5.2.1 动态作用模型假设
        5.2.2 动态作用模型构建
        5.2.3 动态作用模型说明
    5.3 模型平衡点、阈值及稳定性分析
        5.3.1 模型平衡点求解
        5.3.2 模型传播阈值及稳定性分析
        5.3.3 传播阈值的内在机理分析
    5.4 仿真实验
        5.4.1 模型参数设置
        5.4.2 模型数值仿真
        5.4.3 仿真结果讨论
    5.5 本章小结
6 发挥工程项目经理目标取向作用的对策建议
    6.1 基于工程项目经理个体层面的对策建议
        6.1.1 项目经理应加深对目标取向的理解认识
        6.1.2 项目经理应充分发挥目标取向的影响力
    6.2 基于项目团队层面的对策建议
        6.2.1 发展员工目标取向的推进策略
        6.2.2 绩效趋近目标取向的实施策略
        6.2.3 回避失败目标取向的权变策略
    6.3 基于建筑企业层面的对策建议
        6.3.1 建立制度提升工程项目经理领导能力
        6.3.2 合理授权确保工程项目经理能力发挥
    6.4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风险治理导向下滨海城市综合防灾规划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
        1.1.1 新型城镇化发展成熟期的城市病治理短板
        1.1.2 滨海城市经济贡献与多灾风险的现实矛盾
        1.1.3 重大改革机遇期的城市防灾减灾体系调适
        1.1.4 城市安全危机演变下的风险治理应用创新
        1.1.5 重大课题项目支撑与研究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与价值
    1.3 研究范围与概念界定
        1.3.1 有关风险治理的核心概念界定
        1.3.2 滨海城市安全风险范围界定
        1.3.3 滨海城市灾害链与综合防灾规划内涵
        1.3.4 论文研究的时空范围划定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核心研究方法
        1.4.3 整体研究框架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动态综述
    2.1 滨海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理论体系梳理
        2.1.1 风险管理与城市治理的同源关系
        2.1.2 灾害学与生命线系统的共生机制
        2.1.3 安全城市与韧性城市的协同适灾
    2.2 风险治理与防灾减灾关联性研究综述
        2.2.1 国内外风险治理研究存在防灾热点
        2.2.2 国内外防灾减灾研究偏重单灾治理
        2.2.3 二者耦合的安全风险评估技术纽带
    2.3 风险治理导向下的综合防灾规划研究启示
        2.3.1 主体多元化:从风险管理到风险治理
        2.3.2 治理立体化:从减灾工程到防灾体系
        2.3.3 措施精细化:从灾前评估到动态管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滨海城市安全风险系统机理特征辨析
    3.1 滨海城市整体灾害链式效应的互馈机理
        3.1.1 物质灾害与管理危机的海洋特性
        3.1.2 空间是灾害链延伸的核心载体
        3.1.3 物质与管理灾害链的互馈关系
        3.1.4 全生命周期风险治理的断链减灾
    3.2 风险治理行为反作用的系统动力学建模
        3.2.1 风险系统之模糊开放与逐级互馈
        3.2.2 治理行为之因果回路与反向驱动
    3.3 滨海城市安全风险评估框架的构建
        3.3.1 灾害链式效应动态风险评估模式
        3.3.2 灾害信息集成综合风险评估框架
    3.4 滨海城市安全风险治理特征的解析
        3.4.1 要素治理的“复合”与“多维”特性
        3.4.2 网络治理的“长链”与“双刃”特性
        3.4.3 综合治理的多元化与全过程特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滨海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困境及治理响应
    4.1 综合防灾规划困境识别与矛盾梳理
        4.1.1 整体认知错位导致规划实施低效
        4.1.2 纵向防灾能力与设防标准冲突
        4.1.3 横向多种规划间难以相互衔接
    4.2 综合防灾效率评价与规划困境破解
        4.2.1 综合防灾效率时空演进下认知防灾能力
        4.2.2 综合防灾效率导向下补齐韧性治理短板
    4.3 综合防灾规划与风险治理响应机制
        4.3.1 风险治理耦合空间规划的必要性
        4.3.2 综合防灾规划系统响应的可行性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耦合“全过程”风险治理的综合防灾规划路径
    5.1 滨海城市传统综合防灾规划体系重构路径
        5.1.1 规划内容与方法的并行重构
        5.1.2 规划目标与定位的治理解构
    5.2 全过程风险治理下的综合防灾规划流程设计
        5.2.1 耦合事前风险分析的规划准备阶段
        5.2.2 注重事中风险防控的规划编制阶段
        5.2.3 兼顾事后风险救治的规划实施与更新
    5.3 规划路径拓展之“多维度”风险评估系统
        5.3.1 领域-时间-影响维度评估要素构成
        5.3.2 灾害-政府-公众维度多元评估主体
        5.3.3 是非-分级-连续维度四级评判标准
    5.4 规划路径完善之“多层级”空间治理方法
        5.4.1 宏观层风险治理等级与空间层次划分
        5.4.2 中观层“双向度”风险防控空间格局构建
        5.4.3 微观层风险模拟与防灾行动可视化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多元主体性的“多维度”风险评估路径
    6.1 滨海城市多元治理主体的风险评估路径生成
    6.2 灾害属性维度的风险评估指标细化
        6.2.1 聚合城镇化影响的自然灾害指标
        6.2.2 安全生产要素论的事故灾难指标
        6.2.3 公共卫生标准化的应急能力指标
        6.2.4 社会安全保障力的风险预警指标
    6.3 政府治理维度的风险评估指标甄选
        6.3.1 影响维度下的风险治理效能指标
        6.3.2 政府风险治理效能评判标准细分
        6.3.3 政府安全风险综合治理效能评定
    6.4 公众参与维度的风险评估指标提炼
        6.4.1 面向居民空间安全感的核心指标
        6.4.2 融入居民调查的核心指标再精炼
        6.4.3 滨海城市居民综合安全感指数评定
    6.5 链接多维度评估与多层级防灾的行动计划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治理差异性的“多层级”空间防灾路径
    7.1 区域风险源监控及整体韧性治理
        7.1.1 区域风险分级之“一表一系统”区划
        7.1.2 衔接国土空间规划的韧性治理
        7.1.3 生命线系统工程的互联共享
    7.2 城区可接受风险标准与防灾空间治理
        7.2.1 城区防灾基准之可接受风险标准
        7.2.2 “耐灾”结构导向的避难疏散体系优化
        7.2.3 对标防灾空间分区的减灾措施优选
        7.2.4 PADHI防灾设施选址与规划决策
    7.3 社区居民安全风险防范措施可视化治理
        7.3.1 社区设施适宜性之防灾生活圈
        7.3.2 风险源登记导向的社区风险地图
        7.3.3 对标全景可视化的防灾体验馆设计
    7.4 建筑物敏感度评价及防灾细部治理
        7.4.1 建筑物外部敏感度之易损性整治
        7.4.2 灾时仿真模拟导向的安全疏散路径
        7.4.3 对标功能差异性的内部防灾能力提升
    7.5 防灾救灾联动应急管理响应方案
        7.5.1 RBS/M分级的多风险动态管控响应
        7.5.2 责权事权下的多部门联动救灾响应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风险治理导向下的综合防灾规划实证
    8.1 天津市中心城区既有灾害风险环境特征识别
        8.1.1 海陆过渡下的八类主导自然灾害
        8.1.2 双城互动下的四类主体事故灾难
        8.1.3 既有风险评估偏重单向风险分级
        8.1.4 兼顾治理“核心-基础”划定研究范围
    8.2 针对城区主导型灾害的“多维度”风险评估
        8.2.1 灾害属性具备灾源防控与分级治理条件
        8.2.2 政府治理存在专项防灾与系统实现短板
        8.2.3 居民安全呈现生态与避难疏散供给不足
    8.3 响应风险评估结果的“多层级”防灾空间治理
        8.3.1 “源-流-汇”指数导向的生态韧性规划
        8.3.2 动态风险治理导向的专项防灾响应
        8.3.3 避难短缺-疏散过量矛盾下的治理优化
        8.3.4 “三元”耦合导向的防灾空间治理系统实现
    8.4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研究结论
    9.2 论文创新点
    9.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滨海城市安全风险治理子系统动力学模型
    附录B:滨海城市自然灾害综合防灾能力与空间脆弱性指标详解
    附录C:滨海城市居民综合安全感调查问卷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的演进(论文参考文献)

  • [1]建设项目关系治理困境的形成机理及治理路径研究[D]. 李孝林. 天津理工大学, 2021(08)
  • [2]LTE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 钱江.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3]甘肃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策略研究[D]. 黄锦.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4]5G通信基站软件开发项目进度管理的研究[D]. 张朋飞.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5]重大工程管理知识扩散机制研究[D]. 吴恒钦.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2)
  • [6]装配式建筑项目风险评价研究[D]. 蔡田园.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6)
  • [7]知识图谱在页岩气水力压裂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张骄.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8]电信云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项目验收质量控制研究[D]. 王邦勤. 浙江大学, 2020(01)
  • [9]工程项目经理目标取向对项目团队绩效的影响研究 ——基于社会信息处理视角[D]. 郭捷楠.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10]风险治理导向下滨海城市综合防灾规划路径研究[D]. 王思成. 天津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的演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