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设备市场前景无限

水电设备市场前景无限

一、水电设备市场前景无限(论文文献综述)

赵妍[1](2020)在《智能厨房接受行为及个性化需求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智能产业发展。基于创新科技打造的智能厨房,更是极大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智能厨房未来发展潜力较大,但当前情况下仍存在普及度不高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智能厨房、智能家居普及度,关键在于回归用户本质。本研究选取智能厨房这一切入点,基于调查问卷数据、网络爬虫数据,全面探讨用户对智能厨房的认知、态度、接受行为,并深入挖掘用户需求。首先,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以线上线下两种形式搜集数据,通过分析用户对智能厨房的知信行现状,了解到用户对智能家居、智能厨房的认知情况较差,智能厨房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较好,及不同用户对智能厨房的认知、态度、行为存在个体差异。同时结合技术接受模型(TAM)探究影响用户对智能厨房接受行为的因素,最终发现有用性、易用性对用户行为有积极影响。其次,考虑到目前研发和销售的重点是智能厨具单品,因此,结合实际情况及调查问卷中对于“未来愿意购买或使用的智能厨具单品”的调查分析结果,得到了购买意愿最强的三种智能厨具单品:智能洗碗机、智能烤箱、智能冰箱。基于Logistic回归算法,探究对于三种不同的智能厨具单品,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从而初步把握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情况。再次,为丰富研究内容,进一步挖掘消费者对智能厨具单品的关注点及其特定需求。本研究以智能洗碗机、智能烤箱、智能冰箱三种智能厨具单品为例,通过八爪鱼网络爬虫工具获取京东商城用户评论数据。绘制词云图、语义网络图,并基于LDA主题模型,研究用户情感倾向、关注点,最终得出,安装配送、品牌质量及售后服务是用户关注的重点最后,对以上的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基于研究结论,针对智能家居行业、消费者、电商平台等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促进“中国制造+互联网”战略发展。

杨文文[2](2020)在《重大装备维修“人员-任务”匹配逆最优值模型及算法》文中认为重大装备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其发展关乎我国国际地位,并且作为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企业生产管理的重中之重。随着重大装备日趋集成化、复杂化、精密化,维修任务难度的增加致使维修成本不断攀升。一旦重大装备发生故障,会给企业带来不可计量的损失。考虑维修人员是维修任务完成的决定性要素,维修“人员-任务”的匹配关系将是完成重大装备维修工作的决胜点。本文将从确定“人员-任务”匹配方案角度出发,以定量方法解决重大装备维修问题,帮助企业达成维修任务满足时间约束且损失最小的目的。然而,优化后的“人员-任务”匹配方案的经济损失值与企业可承受损失值不符,致使企业成本管理目标无法实现。结合维修时间存在可调整的空间,本文将采用逆最优值方法,由果索引,在原维修时间参数下,将损失最小的“人员-任务”匹配原优化问题转化为以维修时间为上层决策变量、匹配方案为下层决策变量的双层规划逆最优值模型,达到最优值与企业给定的可接受值无限接近的目的,并针对模型特点提出求解算法。最终,通过数值分析验证模型、算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本文研究内容如下:(1)重大装备维修“人员-任务”匹配逆问题的界定与分析。通过重大装备维修概述确定本文将重点研究重大装备的抢修和大修两种场景类型的维修问题,界定抢修和大修“人员-任务”匹配问题的研究边界及维修“人员-任务”匹配逆问题的研究范围,随后分析了本文优化过程并结合研究背景简要讲解了匹配、正优化与逆优化。(2)重大装备抢修“人员-任务”匹配逆最优值模型及算法。针对抢修情景,构建经济损失最小的“人员-任务”匹配正优化模型,然后通过优化维修时间参数,建立了以实际经济损失目标与企业设定的可承受损失值距离越小越好的双层规划逆最优值模型,根据模型特点设计了混合遗传-整数线性规划算法实现模型近优求解。(3)重大装备大修“人员-任务”匹配逆最优值模型及算法。结合大修背景,区分与抢修模型的异同,构建带有MAX时间函数的混合整数双层规划逆最优值模型。考虑模型特点,将模型化繁为简,随后设计上下层交替优化算法,实现模型的精确求解。(4)数值分析研究。以石化企业维修情况为依托,模拟维修数据,验证本文构建的抢修、大修逆最优值模型对重大装备维修“人员-任务”匹配问题研究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将成本控制思想与逆优化方法结合,使用运筹建模的方法解决重大装备维修“人员-任务”匹配问题,制定人员匹配方案并优化维修时间,指导维修任务快速有序地完成。

李晓乐[3](2020)在《日本新能源产业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能源,作为基础性生产生活资料,对一国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后石油危机时代与全球应对气候变暖时代相叠加的现今,新能源凭借可持续、环保性、广泛分布等优势,在世界各国寻找化石能源替代能源进程中备受广泛关注。本文以日本新能源产业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究其支持政策体系在推进日本新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发挥的引导作用。并立足我国能源经济现实国情,旨在为我国新能源产业支持政策体系的优化调整提供借鉴与启示。发展好新能源产业对于我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实现经济高质量转型,打赢“三大攻坚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研究在理清日本政府不同阶段对“新能源”概念的界定与对象范围演变的基础上,考察了新能源在日本一次能源体系中的地位及其主要利用形式,并结合新能源的特征,概观了世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趋势与前景。从日本国内和国际两个视角出发全面阐述了日本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背景,系统梳理了日本新能源产业政策的历史演变,具体剖析了日本促进新能源普及扩大的战略目标规划、以及日本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重点研究了日本包括RPS制度、FIT制度、补贴政策、优惠税制、新能源电力电网接入技术对策、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以及民间支援举措在内的新能源产业支持政策体系,并总结了相关政策的推进机制。运用实证手法探讨了日本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并结合日本电力市场改革进程对日本RPS制度与FIT制度实施的政策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充分对比了中日两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路径与支持政策,立足我国国情,提出日本新能源产业支持政策与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通过系统研究与分析,本文认为日本在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规划与实施方面存在诸多成功之处。主要表现为,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新能源产业支持政策体系,起步时期十分重视对新能源核心技术研发的战略规划与支持,不同发展阶段相关支持政策的实施均有强有力的法律法规体系支撑,政策工具多样,且政策之间衔接与协调性较好,不同时期政策重点鲜明,目标规划清晰,重视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发挥相结合,并根据不同时期国际与国内能源经济环境变化适时做出政策调整。尽管我国与日本在资源能源禀赋、能源市场环境以及政策推进体制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但本文认为日本新能源产业支持政策体系对我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我国必须坚持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道路自信与制度自信,结合日本经验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魏永威[4](2020)在《CX电力设备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电力设备行业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极大地促进了该行业的发展。智能电网作为“十三五”规划中电力设备行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可以预见,电力设备将朝向高新技术、高新能源利用的方向发展,电力设备企业的发展将迎来极大的机遇。与此同时,山于政策、法律、经济、社会、技术、行业竞争等内外部综合环境的影响,企业在未来发展中必将面临许多挑战。根据市场环境的改变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符合公司现状的发展战略,企业方能抓住机遇,走出可持续发展之路。CX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电力设备材料加工的大型电力公司,该公司拥有从设备研发、生产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另外通过提供清洁能源生产、传输、分配和有效利用的产品服务,为公司多元化发展创造可行条件。本文以CX电力设备公司为例进行实际的研究和探索,以微薄之力探索企业发展战略制定之路,试图为解决CX电力设备公司当前的问题和困难提供一定价值,为其他电力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提供参考。本文主要进行以下研究,第一,针对CX电力设备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采用企业战略管理中常用且有效的分析法,PEST分析法和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对公司所处的大环境进行综合分析。从政策,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方面,对企业所面临的宏观环境进行解释;使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方法分析公司所处的行业环境现状,为公司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参考。第二,设立评价指标,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CX电力设备公司的发展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用BP神经网络法对企业未来销售额进行预测分析。第三,利用SWOT分析法对公司的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进行分析。第四,结合前文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CX电力设备公司运营情况良好,根据分析应走拓展型发展战略,在下一步发展中应着力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扩大生产,加强内部管理,聚焦高新产品的研发。同时,为确保公司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本文还提出了相应的实施措施。

尹新星[5](2019)在《有机/钙钛矿太阳电池用p-型共轭小分子材料设计与器件研究》文中指出有机共轭小分子半导体材料因其分子结构确定、易于功能化、合成简单、提纯方便、具有柔性加工能力且成本低廉而备受关注。本论文通过分子能级调控、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的p-型共轭小分子材料,并结合器件手段,探索了其作为电子给体材料或空穴传输材料在有机太阳能电池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研究了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内在关系,通过器件优化获取了高光电转效率(PCE)的太阳能电池。第二章中,以4,8-位不同侧链取代的苯并二噻吩(BDT)为给体(D)单元,3-乙基饶丹宁为受体(A)单元,合成了三个新的A-D-A型小分子给体(SM)。BDT侧链对给体分子的光电性质、分子堆积和空穴传输性能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三个分子的HOMO能级分别为-5.32 e V、-5.34 e V和-5.38 e V,带隙都在1.7 e V左右。将它们分别作为电子给体材料、PC71BM为受体材料制备本体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结构为ITO/PEDOT:PSS/SM:PC71BM/PFN/Al),器件取得了最高6.99%的光电转化效率。第三章中,通过将双烷硫基噻吩侧链取代的BDT核心与具有不同吸电子能力的3-乙基饶丹宁,2-(1,1-二氰基亚甲基)-3-乙基饶丹宁和硫代巴比妥酸受体单元结合,设计合成了三个新小分子给体DR3TDST,DRCN3TDST和DB3TDST。双烷硫基的引入赋予了三个分子-5.40 e V左右的深HOMO能级和高达1.07 V的开路电压。此外还系统研究了不同受体单元对分子吸收、能级、形貌、电荷传输及器件性能的影响。其中使用DRCN3TDST作为给体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经过热退火和溶剂退火的两步优化后,取得了5.17%的PCE。第四章中,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三聚茚核的星型小分子空穴传输材料TRUX-E-T,并研究了其作为空穴传输层(HTL)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应用潜能。TRUX-E-T具有合成简单、HOMO能级(-5.10 e V)与正常带隙钙钛矿匹配(价带:~-5.4 e V)、稳定性良好的优点。此外,单位器件面积上TRUX-E-T的成本仅为常用的spiro-OMe TAD的1/40,且TRUX-E-T具有更强的空穴抽取和传输能力,这也使得TRUX-E-T器件的填充因子(FF)高达82%,而spiro-OMe TAD则只有78.7%。以TRUX-E-T为HTL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取得了18.35%的PCE,且未封装器件经过20天手套箱保存后仍能保持初始效率的96.4%。第五章中,基于成本低廉的咔唑核和三苯胺侧臂,设计一步法合成了星型小分子HTL材料CZ-TA,并深入研究了其钙钛矿太阳电池应用潜能。其HOMO能级为-5.11e V,与MA0.7FA0.3Pb I3组分的钙钛矿(价带:~-5.4 e V)相匹配。通过旋涂50 nm的CZ-TA作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HTL层,钙钛矿光伏器件获得了18.32%的PCE,而作为对照的spiro-OMe TAD效率为18.28%,所需厚度为150 nm。更低廉的合成价格和更少的器件用量使得CZ-TA的单位面积成本仅为spiro-OMe TAD的1/60。此外CZ-TA作为HTL具有更强的空穴抽取和传输能力,同时能减少复合,这也使得器件填充因子高达81%。此外,以CZ-TA为HTL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空气中持续光照100 min后,PCE仍能保持初始值的95%以上。这些结果都表明CZ-TA作为HTL有较大的应用潜力。第六章中,通过将CZ-TA末端三苯胺上的甲氧基全部取代为巯甲基,成功获得了HOMO能级更深的星型小分子HTL材料CZ-STA。末端S原子的引入不仅拉低了HOMO能级,有助于提高开路电压;还能通过形成Pb-S非共价键作用钝化钙钛矿界面,降低器件回滞。基于CZ-TA和CZ-STA两种具有相同骨架但不同能级的分子,成功通过简单的溶液共混获得了HOMO能级可调的二元CZ-TA:CZ-STA混合HTL。当它们的质量比为90:10时,二元HTL的HOMO能级被拉低到-5.199 e V,器件PCE从单一CZ-TA的18.32%显着提高到19.85%,且回滞明显减少。使用该组分为HTL的未封装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空气环境中,50%湿度条件下保存60天后,PCE仍能保留初始值的82%。这些结果表明,通过对现有分子末端硫甲基化并构建二元HTL的策略对提高钙钛矿器件效率有良好的效果。

张博[6](2019)在《水轮发电机组虚拟学习培训平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轮发电机组作为水电行业的重要水电设备及资产,不断地向着高性能、大容量方向发展,对机组自身的安全稳定运行等方面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传统的设备检修培训体制在人力、财力、时间上耗费之大的问题日益突出,与当今水电行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背道而驰,而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为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解决传统培训体制中出现的问题指明了新的方向。本文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水轮发电机组虚拟学习培训平台的开发。该平台利用SolidWorks完成了水轮发电机组的三维建模,选用Deep Exploration和VrmlPad技术软件,对模型文件进行修改及模型优化处理,利用COM组件中的Cortona3D ActiveX解释器实现VRML文件与C++开发平台的虚拟交互,同时利用VRML Automation技术及MVC复合设计模式进行相关功能的二次开发,最终实现了可复用的水轮发电机组虚拟学习培训平台。受训人员可以通过平台的知识培训模块学习水轮发电机组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通过平台的拆装培训模块亲身体验水轮发电机组的拆装过程,通过平台的考核模块测试自己的知识点及拆装步骤是否掌握牢固。平台的交互性、真实感、易操作性可以让受训人员随时随地进行训练,提高自身业务能力。该平台的成功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传统的培训方式亟待改进的弊端,以及受训人员对新一代培训模式的需求。培训平台以虚拟现实技术为基础,通过可视化的三维模型和功能界面向受训人员展示了新颖、丰富的培训内容,在培训成本节约、员工能力深化、经济效益提高等方面具有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

李赟[7](2018)在《配额制视角下的发电市场行为决策分析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导致向空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污染物日益增多,以此引发的温室效应等已成为人类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为有效解决全球能源危机和应对气候变化,我国应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我国目前提出了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应达到15%左右。要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有制度的创新。而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成为了解决该问题的有效制度。可想而知,在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实施后,发电市场将会受到影响。通过研究配额制视角下的发电市场行为决策,对我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设计有着重要参考作用,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基于以上认识,本文运用政策网络理论、演化博弈论以及系统动力学理论,对可再生能源配额制下发电市场行为决策展开研究。论文主要工作有:第一,针对发电市场主体互动关系的模糊性,构建了可再生能源配额制视角下的发电市场政策网络分析模型。该政策网络是由政策社群、专业网络、府际网络、生产者网络以及议题网络构成。从问题构建、议程设置、方案规划、方案合法化四个阶段对政策网络结构及主体互动关系进行分析,深入剖析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变迁过程。可知在变迁过程中,政策网络主体间互动随着不同阶段发生变化,系统地将中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政策网络图景呈现出来。有利于为下文更好地分析中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政下发电市场主体演化博弈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二,为研究配额制视角下的发电市场行为博弈关系,构建了发电市场行为演化博弈模型。首先对配额制视角下发电市场主体进行了分析,并详细阐述了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是如何影响发电市场。然后从演化博弈角度对可再生能源配额制下发电市场主体博弈关系进行探讨,建立火电企业和绿电企业的演化博弈模型,由此得到了复制动态方程,从而表示发电市场的行为策略选择过程。通过运用演化博弈模型,以有限理性为基础,为发电市场选择何种策略提供了全面动态的辅助决策和方法支持。第三,为了更加直观分析配额制视角下的发电市场行为决策,构建了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拓展演化博弈模型。首先分析了系统动力学的可行性。其后通过分析火电企业与绿电企业之间关系,以及他们各自与发电成本、交易成本、绿证价格及罚金价格等诸多变量及参数之间的因果反馈关系。结合演化博弈理论与系统动力学理论,深入剖析对影响发电市场主体稳定状态的因素。由本章研究,初步厘清了配额制视角下发电市场主体演化博弈各系统要素之间的关系,找出影响博弈均衡状态的关键因素,明晰了配额制对发电市场行为决策的影响路径。第四,为了理清可再生能源配额制下发电市场行为决策子系统内各变量的正、负反馈关系,反映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引入的时间累积效果,通过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对配额制视角下的发电市场行为决策进行情景分析。采用情景分析法分析了缓慢发展情景、平缓发展情景和快速发展情景下,2018年1月开始两年时间里中国发电市场行为决策在可再生能源配额制下的影响。情景分析中,通过修改系统动力学模型参数,可实现对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实验与优化。

张彬桥[8](2017)在《面向自主设备云服务的水电站大规模仿真建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三峡等一大批大型电站相继建成投产和传统电站的智能化改造,以及国家“一带一路”水电装备“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作为水电站运行维护培训和分析诊断研究理想平台的水电站仿真系统面临着巨大而迫切的需求。水电站仿真系统的大规模定制及互联网环境下的按需访问成为当前我国水电生产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水电站是典型的复杂大系统,涉及水力、机械、电气、计算机控制等多个领域,系统规模大、设备数量多、组成结构和运行规程多变、耦合性强、动态过程复杂、“人-机”和设备之间交互呈智能化自主化特征,运行工况难以事先编排。传统的基于水电站大系统逻辑分解和联立方程求解的建模方法对大规模仿真和智能化运行的新特征和新需求很少考虑,因而难以解决水电站云仿真平台这一新的应用和计算环境下水电站仿真系统大规模定制开发和部署中存在的模型云化解耦与融合、分布交互与协同、高并发可扩展与模型容错性等问题。本文从水电站设备运行智能化这一独特视角,以建模水电设备的自主化特征为切入点,结合云计算技术,探索与水电站大规模仿真和“互联网+水电仿真”服务模式相适配的建模理论和方法。研究如何赋予设备模型智能感知和主动服务能力,使之像真正的智能设备一样进行组织和交互,从而以符合真实水电站本身运行机制的方式进行系统解耦和模型融合。并在此基础上寻求与云计算环境相适配的模型分布式、高并发、可扩展、可容错特性的解决之道,建立“互联网+”时代下的水电站云仿真平台和运行框架,为水电站大规模仿真这一水电生产领域急需解决的重大工程实际问题提供新的建模理论和实现方案。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针对水电站智能化运行特征和大规模仿真的新计算环境和新要求,提出一种与之相适配的面向自主设备云服务的新建模思想和计算模型。以水电设备为模型组织和运行的基本单位,基于云消息总线技术,无缝集成面向服务和事件驱动思想于设备模型,使其具备主动感知和自主服务这一智能水电装备的关键特性,并据此构建和真实水电站运行结构和机理相一致的松耦合组织、分布式协同、异步非阻塞并行交互的模型架构。从而在一般的SaaS云服务模式基础上拓展出新的适应水电站大规模仿真的“ADaaS”(自主设备模型即服务)云服务模式。2)给出了面向自主设备云服务建模方法和框架。定义和实现了框架的核心组件,包括主动感知设备模型、可感知消息、虚拟总线、模型容器等。在设计上突破了目前互联网应用中流行的无状态服务模式,即服务化架构的服务和状态数据分离模式,实现了有状态设备模型服务的“In-Memory”运行模式创新,可大大提高模型运行处理速度,保证了仿真计算的实时性。3)通过模型分布决策权的反转,创新性地将分布式消息发布订阅下的消息路由问题转化为模型在云计算资源节点的调度分配的经典问题。从而可采用很多经典智能优化算法对这一问题进行建模和求解,并给出了鲶鱼粒子群优化算法及最优解。同时,自主设备云服务模型由消息路决定的灵活分布方式,使得设备模型内生具备云平台下的分布式水平扩展和容错迁移能力,从而在软件模型层次对大规模仿真所需的高并发、高可用特性提供了不依赖硬件的“廉价”解决方案,可有效发挥云计算的优势。4)针对水电生产电气主系统强耦合特征,提出模块化解耦的分割交替求解算法,为松耦合的自主设备模型应用到强耦合的水机电动态过程提供了算法基础。提出了图形化电网络拓扑搜索算法并应用于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和故障计算。基于分割交替求解算法思想建立了单元机组和电网络各设备子系统仿真模型及其联合动态仿真过程。5)针对辅机系统设备种类复杂数量众多的难题,提出辅机系统分层模块化建模思路,将其分为交互层、过程层、元件层、系统层等四个层次,通过分层后的虚拟设备抽象,有效降低了自主设备建模的模型数量级。将电力系统中基于连接线融合的拓扑搜索算法拓展到流网系统,给出了通用的流网动态方程建模方法。最后,将面向自主设备云服务的建模方法和框架应用到某大型发电集团水电仿真中心云仿真平台工程实践,证明了该方法和框架的有效性。

曹洋[9](2016)在《基于建筑伦理的中国建筑设计协作机制优化研究》文中指出建筑设计是建筑行业活动的核心环节,围绕其构建的制度体系是行业运转秩序的基础。建筑设计及其实现不仅是建筑设计从业者的主体工作,更是建筑工程各个利益相关方博弈的重要平台。当前,我国的建筑设计协作机制尚不完善,各利益主体的价值立场冲突严重,致使本应投入于工程的社会资源蒸发于行业内耗之中。因此,有必要客观审视建筑行业现行制度环境的问题,并对其改进方式提出建议,进而构建权责清晰、运转高效的行业新秩序。西方的经验证明,建筑师的职业天性决定了其作为建设项目的核心角色最有利于社会资源的高效利用。然而,由于历史因素的影响和现实环境的制约,中国建筑师的业务水平尚无法支撑其新的角色定位,普遍存在的激愤情绪也使其对其他利益主体的价值诉求存在偏见。中国建筑师必须拓展视野并提升自己,才能与新的制度环境相匹配。本文在客观还原中国建筑行业生态的基础上,探讨了行业新秩序的可能性及其概貌,以期增进建筑师对其他利益主体的理解,并正视自身的不足,进而在制度调整和自我提升的双重作用下,形成建筑行业基于伦理的价值共识和善意的协作氛围。全文分四部分。首先,文章从秩序的概念出发,重新勾勒了作为本文理论支撑的建筑伦理学的学术框架,简要介绍了其中与本课题密切相关的学术成果和理论工具,借此帮助读者建立起观察建筑行业现象的伦理视角。其次,基于大量的访谈调研,文章对建筑活动各相关群体(行政管理方、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使用方)的建筑伦理观和职业困境进行了较详尽的阐述,由此呈现出建筑行业生态的现实场景。在第三部分,文章就行业内的一些焦点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对各方真实态度的分析,揭示出建筑活动伦理判断的矛盾性与复杂性,并由此引发对问题背后制度根源的思考。在结论部分,文章以西方建筑师负责制为蓝本,结合中国现实提出了以建筑师为核心的行业新秩序的构想,讨论了其制度支撑,并从伦理学角度进行了合理性证明。最后,文章还对新机制环境下建筑师的自我调整提出了建议。

张德[10](2016)在《面向大工程的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实训体系研究与对策》文中认为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适合企业岗位需求、社会行业认可的服务于机械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的高素养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现在中职教育现状是:企业需要大量动手能力强的操作技能人才却招不到合适的人,而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却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这就说明,我们国家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学生的质量与企业需求存在很大的偏差,分析其原因在于现在中职教育仍存在实训薄弱的问题,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分离,理论老师教理论,实训老师带实习,不能好好结合,导致教学内容与岗位脱离,背离理实一体原则。引进最新教学思想与理念,如现代学徒制和工厂5S管理,促进中职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改革、实训室的建设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索形成一套贴近企业需求的实训教学体系。实训教学体系总体来说由硬件实力和软件实力构成。具体是包含实训教学的实训目标、实训内容、实训管理和实训条件等。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得知,现有的实训教学体系不完善,不能满足中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要求,不能适应企业需求。现在实训教学体系必须以企业需求为目标,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的角度出发,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实训教学目标取长补短,更新实训内容、完善实训条件、加强实训管理,将校内实训与企业生产产品无缝连接,这样才能提高中职实训教学质量,让职业教育真正为企业服务,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员。本文以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研究为主线,以提高中职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职业素养为目的,做了三方面的工作:1.从课程体系的完善方面,进行了课程目标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的三方面完善,以及在实训教学内容、生产性实习内容和顶岗实习方面进行完善。2.从实训环境方面,进行了教师下企、建立校企工作室、教师参加比赛的软环境以及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的硬环境进行完善,提出了“混合型”实训基地的新概念,优化了实训环境。3.从实训模式方面,提出导向型学徒制新实训模式,给新的实训体系增加了活力。

二、水电设备市场前景无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电设备市场前景无限(论文提纲范文)

(1)智能厨房接受行为及个性化需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文献研究评述
第二章 研究设计
    2.1 概念界定
        2.1.1 智能厨房
        2.1.2 智能厨具单品
    2.2 研究目的和内容
        2.2.1 研究目的
        2.2.2 研究内容
    2.3 数据来源
        2.3.1 问卷调查数据
        2.3.2 网络爬虫数据
    2.4 数据预处理
    2.5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第三章 智能厨房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3.1 调查对象基本特征
    3.2 智能厨房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3.2.1 智能厨房认知现状
        3.2.2 智能厨房认知情况影响因素分析
    3.3 智能厨房用户态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3.3.1 智能厨房用户态度分析
        3.3.2 智能厨房用户态度影响因素分析
    3.4 智能厨房行为意向及影响因素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TAM模型的智能厨房接受行为模型构建
    4.1 模型设计和研究假设
    4.2 变量选择与检验
        4.2.1 变量选择
        4.2.2 问卷信度与效度检验
    4.3 智能厨房接受行为影响因素确定
        4.3.1 结构方程模型简介
        4.3.2 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度分析
        4.3.3 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与假设检验
        4.3.4 假设检验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研究
    5.1 消费者对智能厨具的基本需求分析
        5.1.1 智能厨具功能性需求分析
        5.1.2 智能厨具单品需求分析
    5.2 基于Logistic回归的智能厨具个性化需求分析
        5.2.1 Logistic回归方法简述
        5.2.2 消费者对智能厨具的个性化需求分析
    5.3 基于智能厨具网络评论的用户需求分析
        5.3.1 词云图分析
        5.3.2 语义网络分析
        5.3.3 LDA主题模型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发展建议
    6.3 研究特色与不足
        6.3.1 研究特色
        6.3.2 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1 《智能厨房接受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2 程序清单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附录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2)重大装备维修“人员-任务”匹配逆最优值模型及算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2.1 设备维修决策相关研究综述
        1.2.2 “人员-任务”匹配问题研究进展
        1.2.3 逆优化问题研究进展
        1.2.4 相关研究小结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2 重大装备维修“人员-任务”匹配逆问题的界定与分析
    2.1 重大装备维修概述
        2.1.1 重大装备维修的特殊性
        2.1.2 重大装备维修方式分类
    2.2 重大装备维修“人员-任务”匹配逆问题界定
        2.2.1 重大装备抢修“人员-任务”匹配问题界定
        2.2.2 重大装备大修“人员-任务”匹配问题界定
        2.2.3 重大装备维修“人员-任务”匹配逆问题特点分析
    2.3 重大装备维修“人员-任务”匹配问题分析
    2.4 重大装备维修“人员-任务”匹配逆问题优化分析
        2.4.1 重大装备维修“人员-任务”匹配的正优化分析
        2.4.2 重大装备维修“人员-任务”匹配的逆最优值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重大装备抢修“人员-任务”匹配的逆最优值模型及算法
    3.1 重大装备抢修“人员-任务”匹配的逆最优值模型
        3.1.1 问题描述
        3.1.2 模型假设及参数变量说明
        3.1.3 正优化模型建立
        3.1.4 逆最优值模型建立
    3.2 混合遗传-整数线性规划算法
        3.2.1 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算法
        3.2.2 遗传算法
        3.2.3 算法步骤
    3.3 本章小结
4 重大装备大修“人员-任务”匹配的逆最优值模型及算法
    4.1 重大装备大修“人员-任务”匹配逆最优值模型
        4.1.1 问题描述
        4.1.2 模型假设及参数变量说明
        4.1.3 正优化模型建立
        4.1.4 逆最优值模型建立
    4.2 上下层交替优化算法
        4.2.1 模型简化
        4.2.2 模型求解
    4.3 本章小结
5 应用研究
    5.1 重大装备抢修“人员-任务”匹配逆优化的应用研究
        5.1.1 问题描述
        5.1.2 重大装备抢修“人员-任务”匹配逆问题求解
        5.1.3 重大装备抢修的结果分析及管理启示
    5.2 重大装备大修“人员-任务”匹配逆优化的应用研究
        5.2.1 问题描述
        5.2.2 重大装备大修“人员-任务”匹配逆问题求解
        5.2.3 重大装备大修的结果分析及管理启示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3)日本新能源产业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既有研究的评价)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与目标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结构框架
        一、研究思路
        二、结构框架安排
    第五节 创新之处与不足点
        一、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新能源的基础分析与理论综述
    第一节 新能源的基础分析
        一、日本的新能源概念界定、范围及在能源体系中的地位
        二、新能源的优势与课题、普及必要性
        三、世界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与前景
    第二节 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相关理论综述
        一、马克思生态经济理论(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
        三、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四、外部经济性理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日本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背景与发展历程演变
    第一节 日本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背景
        一、国内背景
        二、国际背景
    第二节 发展历程演变
        一、石油危机后的新能源技术研发阶段
        二、促进新能源利用量扩大的初步阶段
        三、推进新能源利用量扩大的加速深化阶段
    第三节 日本新能源产业的战略目标与发展现状
        一、总体战略目标规划
        二、发展现状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日本新能源产业支持政策
    第一节 新能源政策推进体制
        一、经济产业省资源能源厅
        二、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
        三、内阁府能源环境会议
        四、民间新能源政策促进框架
    第二节 新能源利用普及扩大促进政策
        一、配额制(Renewable Portfolio Standards,RPS)
        二、固定电价制(Feed-in Tariff,FIT)
    第三节 新能源设备投资支援政策
        一、补贴制度
        二、优惠税制措施
        三、优惠融资制度——环境能源对策资金
    第四节 新能源电力电网接入制约相关的技术与制度对策
        一、送电系统接入制约问题的出现背景
        二、电网接入制约问题的技术与制度对策
    第五节 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政策
        一、清洁能源汽车补贴制度
        二、环保汽车减税制度
        三、充电设施补贴
    第六节 民间推进新能源普及扩大支援举措——绿色电力制度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日本新能源产业发展影响因素与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日本能源-经济-环境-社会系统协调发展测度与评价
        一、绿色经济增长的内涵与体系构成
        二、日本绿色经济增长指标构建与数据说明
        三、测度方法与结果分析
    第二节 日本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外部影响因素及动态交互关系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二、日本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ADL模型估计
        三、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动态相关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
    第三节 日本新能源政策有效性评价——基于RPS制度、FIT制度的对比分析
        一、RPS制度——自行开展新能源发电业务
        二、RPS制度——从新能源发电商购入新能源电力
        三、RPS制度——从新能源发电商购入新能源电力相当量(TGC)
        四、RPS制度与FIT制度并存运行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日本新能源产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与借鉴
    第一节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与现状
        一、中国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必要性与进程
        二、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与特点
        三、中国新能源补贴政策演变、优势与发展课题
    第二节 中日新能源产业政策对比及政策建议
        一、中日新能源产业发展路径与政策对比
        二、政策建议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4)CX电力设备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结构及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概述
    2.1 企业战略相关理论
        2.1.1 企业战略概述
        2.1.2 竞争战略
        2.1.3 营销战略
        2.1.4 人才开发战略
    2.2 企业战略三种形态
        2.2.1 拓展型战略
        2.2.2 稳健型战略
        2.2.3 紧缩型战略
    2.3 战略管理定性分析方法
        2.3.1 PEST分析
        2.3.2 波特五力分析
        2.3.3 SWOT分析
3 CX电力设备公司发展现状及环境分析
    3.1 CX公司发展现状
        3.1.1 CX电力设备公司发展概况
        3.1.2 组织架构
        3.1.3 业务构成
        3.1.4 财务管理
    3.2 外部环境
        3.2.1 政策法律环境分析
        3.2.2 经济环境分析
        3.2.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3.2.4 技术环境分析
    3.3 行业环境分析
        3.3.1 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3.3.2 购买者议价能力分析
        3.3.3 新进入者的威胁分析
        3.3.4 代替品的威胁分析
        3.3.5 同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分析
4 CX电力设备公司发展战略选择
    4.1 CX公司发展趋势分析
        4.1.1 预测方法
        4.1.2 预测结果
    4.2 影响CX公司发展的因素评价分析
        4.2.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4.2.2 影响CX公司发展的因素评价
    4.3 SWOT分析及发展战略选择
        4.3.1 优势
        4.3.2 劣势
        4.3.3 机会
        4.3.4 威胁
        4.3.5 CX公司总体发展战略选择
5 CX电力设备公司发展战略
    5.1 公司发展战略定位和目标
        5.1.1 公司定位
        5.1.2 公司目标
    5.2 公司发展重点任务
        5.2.1 产业结构调整
        5.2.2 加强内部管理
        5.2.3 自主创新发展
        5.2.4 实行生产扩张
    5.3 公司战略实施措施
        5.3.1 提升公司管理水平
        5.3.2 完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
        5.3.3 改革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5.3.4 引进技术
        5.3.5 加强战略控制
        5.3.6 加强宣传力度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5)有机/钙钛矿太阳电池用p-型共轭小分子材料设计与器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英文缩写注释表
1 绪论
    1.1 引言
    1.2 有机太阳能电池概述
        1.2.1 有机太阳能电池结构
        1.2.2 有机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
        1.2.3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重要参数
    1.3 共轭小分子在有机太阳能电池活性层中的应用
        1.3.1 共轭小分子给体光伏材料
        1.3.2 共轭小分子受体光伏材料
    1.4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概述
        1.4.1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结构和工作原理
        1.4.2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重要参数
    1.5 共轭小分子传输层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1.5.1 共轭小分子型空穴传输材料
        1.5.2 共轭小分子型电子传输材料
    1.6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2 苯并二噻吩小分子给体侧链调控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药品
        2.2.2 材料表征与器件测试
        2.2.3 材料合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合成与表征
        2.3.2 小分子的热性能
        2.3.3 小分子的光学性质
        2.3.4 小分子的电化学性质
        2.3.5 小分子的X射线表征与理论计算
        2.3.6 小分子的光伏器件性能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苯并二噻吩的小分子给体末端单元调控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药品
        3.2.2 材料表征与器件测试
        3.2.3 材料合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合成与表征
        3.3.2 小分子的光学性质
        3.3.3 小分子的电化学性质
        3.3.4 小分子的X射线表征和理论计算
        3.3.5 小分子的光伏器件性能
    3.4 本章小结
4 三聚茚核星型小分子空穴传输材料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药品
        4.2.2 材料表征与器件测试
        4.2.3 材料合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合成与表征
        4.3.2 空穴传输材料的光电性质
        4.3.3 器件的光伏性能
    4.4 本章小结
5 咔唑类空穴传输材料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药品
        5.2.2 材料表征与器件测试
        5.2.3 材料合成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合成与表征
        5.3.2 空穴传输材料的光电性质
        5.3.3 器件的光伏性能
    5.4 本章小结
6 二元咔唑核共混空穴传输材料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实验药品
        6.2.2 材料表征与器件测试
        6.2.3 材料合成
    6.3 结果与讨论
        6.3.1 合成与表征
        6.3.2 空穴传输材料的的光电性质
        6.3.3 器件的光伏性能
    6.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图

(6)水轮发电机组虚拟学习培训平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现状
    1.3 虚拟现实技术在学习培训中的优势
    1.4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2 平台总体设计
    2.1 平台基本架构
    2.2 平台方案研究
    2.3 平台开发工具
    2.4 本章小结
3 水轮发电机组模型设计
    3.1 水轮发电机组零件设计
    3.2 水轮发电机组整体装配
    3.3 水轮发电机组模型优化
    3.4 本章小结
4 平台虚拟交互设计
    4.1 VRML AUTOMATION技术
    4.2 虚拟现实建模语言结构
    4.3 VRML对象与C++交互
    4.4 平台通用性设计
    4.5 平台的实现
    4.6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配额制视角下的发电市场行为决策分析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
        1.3.2 政策网络
        1.3.3 演化博弈
        1.3.4 行为决策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径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技术路径
    1.5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
    2.1 行为决策理论与方法
        2.1.1 行为决策理论
        2.1.2 行为决策方法与模型
    2.2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
        2.2.1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内涵
        2.2.2 国际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实施现状
        2.2.3 我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发展现状
    2.3 政策网络理论
        2.3.1 政策网络概念界定
        2.3.2 政策网络主要特征
    2.4 演化博弈理论
        2.4.1 博弈论发展及要素构成
        2.4.2 演化博弈论概述及步骤过程
        2.4.3 演化博弈论适用性分析
    2.5 系统动力学理论
        2.5.1 系统动力学的特点
        2.5.2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配额制视角下的发电市场政策网络研究
    3.1 政策网络理论分析框架
    3.2 政策网络理论的适用性分析
        3.2.1 政策网络理论在我国的适应性
        3.2.2 政策网络理论在配额制研究中的适用性
    3.3 配额制视角下的政策网络主体分析
        3.3.1 政策社群
        3.3.2 专业网络
        3.3.3 府际网络及生产者网络
        3.3.4 议题网络
    3.4 配额制视角下的政策网络互动分析
        3.4.1 问题构建阶段的网络互动
        3.4.2 议程设置阶段的网络互动
        3.4.3 方案规划阶段的网络互动
        3.4.4 方案合法化阶段的网络互动
    3.5 配额制视角下的政策网络结构分析
        3.5.1 配额制视角下的网络开放度
        3.5.2 配额制视角下的网络集成度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发电市场行为主体分析及演化博弈模型构建
    4.1 配额制视角下的发电市场主体分析
    4.2 配额制对发电市场主体的影响分析
        4.2.1 发电企业
        4.2.2 电网企业及售电企业
    4.3 发电市场行为演化博弈模型的构建
        4.3.1 问题描述
        4.3.2 基本假设与符号
        4.3.3 支付函数
        4.3.4 复制动态方程
        4.3.5 均衡策略分析
        4.3.6 模型的参数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演化博弈模型拓展研究
    5.1 发电市场行为决策系统动力学分析
        5.1.1 系统分析
        5.1.2 可行性分析
    5.2 发电市场行为决策建模基础分析
    5.3 发电市场行为决策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5.3.1 问题描述与系统边界
        5.3.2 基本假设
        5.3.3 因果关系
        5.3.4 系统流图及方程式
        5.3.5 变量分析
    5.4 发电市场行为决策分析模型检验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拓展演化博弈的发电市场行为决策情景研究
    6.1 情景分析基础与情景设定
        6.1.1 情景分析基础
        6.1.2 情景设定
    6.2 情景仿真结果及分析
        6.2.1 火电企业
        6.2.2 绿电企业
    6.3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发展政策建议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成果与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8)面向自主设备云服务的水电站大规模仿真建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1.4 论文章节安排
2 水电站建模仿真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2.1 水电站仿真的复杂大系统特征
    2.2 水电站主体设备的数值建模
    2.3 动态模型的数值求解算法
    2.4 建模思想和方法的演进
3 面向自主设备云服务的建模方法和支撑框架
    3.1 水电站大规模仿真的计算环境和计算模型
    3.2 面向自主设备云服务的水电站仿真建模方法
    3.3 自主设备云服务建模支撑框架及核心组件设计
    3.4 自主设备云服务框架的关键实现技术
    3.5 自主设备云服务模型的计算资源优化调度分配
4 水电站云仿真平台总体架构和自主设备模型构建
    4.1 水电站云仿真平台系统架构
    4.2 水电站云仿真平台模型架构
    4.3 自主设备云服务模型构建
5 水电生产主系统面向自主设备云服务建模
    5.1 水电生产主系统概述
    5.2 水电生产主系统模块化解耦和分割交替求解算法
    5.3 水电机组子系统建模仿真
    5.4 电网络子系统建模仿真
    5.5 水电生产动态过程仿真算例
6 水电站辅机系统自主设备云服务建模
    6.1 辅机系统概述
    6.2 辅机系统分层模块化建模
    6.3 辅机系统自主设备云服务建模仿真
7 面向自主设备云服务的水电站大规模仿真工程应用
    7.1 工程概况
    7.2 主要功能和典型操作
8 总结与展望
    8.1 研究工作总结
    8.2 下一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2 攻读博士期间完成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9)基于建筑伦理的中国建筑设计协作机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缘起:从几个案例说起
    2 问题的提出:建筑设计协作进程如何从多方博弈走向共享共赢
    3 研究思路与方法
    4 论文框架
    5 论文创新点
第一章 建筑伦理视角的建立
    1.1 建筑伦理既有研究概述
        1.1.1 何为建筑伦理
        1.1.2 建筑伦理学的发展概况
        (1)西方建筑伦理学发展概况
        (2)中国建筑伦理学发展概况
    1.2 建筑伦理的秩序解读
        1.2.1 中国传统文化对伦理概念的解读
        1.2.2 建筑伦理的本质内涵:关于秩序的建筑学说
    1.3 建筑伦理视角对建筑设计机制优化研究的现实意义
        1.3.1 作为一门道德哲学的现实意义
        (1)西方规范伦理学对建筑设计机制优化研究的启示
        (2)中国传统伦理观对市场活动的影响
        1.3.2 作为一种秩序学说的现实意义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建筑设计协作利益相关方的建筑伦理观
    2.1 建筑行政管理方的建筑伦理观
        2.1.1 建筑行政管理方的内涵
        2.1.2 建筑行政管理方职业行为的基本逻辑
        (1)建筑行政管理方的市场角色
        (2)经济视角下建筑行政管理方的职业行为逻辑
        2.1.3 建筑行政管理方的建筑伦理观
        (1)建筑行政管理方的建筑价值观
        (2)建筑行政管理方的职业立场
        2.1.4 建筑行政管理方的难处
    2.2 建筑建设方的建筑伦理观
        2.2.1 建筑建设方的内涵
        2.2.2 建筑建设方职业行为的基本逻辑
        (1)不同类型建设方职业行为逻辑的共性
        (2)不同类型建设方职业行为逻辑的差异
        2.2.3 建筑建设方的建筑伦理观
        (1)建筑建设方的建筑价值观
        (2)建筑建设方的职业立场
        2.2.4 建筑建设方的难处
    2.3 建筑设计方的建筑伦理观
        2.3.1 建筑设计方的内涵
        2.3.2 建筑设计方职业行为的基本逻辑
        2.3.3 建筑设计方的建筑伦理观
        (1)建筑设计方的建筑价值观
        (2)建筑设计方的职业立场
        2.3.4 建筑设计方的难处
        2.3.5 小结:在市场规则与专业理想间徘徊的建筑设计方
    2.4 建筑施工方的建筑伦理观
        2.4.1 建筑施工方的内涵
        2.4.2 建筑施工方职业行为的基本逻辑
        2.4.3 建筑施工方的建筑伦理观
        (1)建筑施工方的建筑价值观
        (2)建筑施工方的职业立场
        2.4.4 建筑施工方的难处
    2.5 建筑使用方的建筑伦理观
        2.5.1 建筑使用方的内涵
        2.5.2 建筑使用方的建筑伦理观
        (1)业主的建筑伦理观
        (2)客户的建筑伦理观
        (3)一般使用者的建筑伦理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建筑设计协作进程中典型矛盾的伦理解读
    引论:忧郁的职业性
    3.1 认知层面的建筑伦理摩擦
        3.1.1 技术价值层面的建筑价值观摩擦:以“功能”为例
        (1)建筑相关群体对建筑功能的不同理解
        (2)与功能相关的建筑伦理摩擦
        3.1.2 社会文化价值层面的建筑价值观摩擦:以“文化态度”为例
        (1)投资与建筑文化价值观摩擦
        (2)纯利率与建筑文化价值观摩擦
        3.1.3 感性认知价值层面的建筑价值观摩擦:以“创新”为例
        (1)建筑师:创新的维度
        (2)工程师:创新的标准
        (3)施工方:创新的成本
        (4)行政管理方:创新的价值
        (5)开发商:创新的风险
    3.2 职业活动层面的建筑伦理摩擦
        3.2.1 策划与设计阶段的建筑职业伦理摩擦
        (1)关于“任务书”
        (2)关于“调研”
        (3)关于“专项设计前置”
        3.2.2 施工阶段的建筑职业伦理摩擦
        (1)关于“施工招投标”
        (2)关于“变更”
        (3)关于“监理”
        (4)关于“完成度”
        3.2.3 使用阶段的建筑职业伦理摩擦
        (1)关于“非法改造”
        (2)关于“使用”
        3.2.4 与“推进速度”相关的建筑职业伦理摩擦
        3.2.5 与“职业道德”相关的建筑职业伦理摩擦
        (1)行政干预是“合理的犯规”吗?
        (2)开发商的社会责任
        (3)公众能否为城市建设负责?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秩序重构:基于建筑伦理的建筑设计协作机制优化建议
    引论:市场经济环境下制度、契约与道德的统一
    4.1 中外建筑师职业权责的比较
        4.1.1 中外建筑师在建筑生产活动中职业权责的比较
        (1)中国建筑师执业制度的现状及其历史成因
        (2)西方建筑师的执业制度概貌
        (3)中国现行工程管理制度的问题
        4.1.2 中外建筑师在城市建设决策中职业权责的比较
    4.2 以建筑师为核心的行业秩序重建
        4.2.1 建筑行业新秩序概貌
        (1)参照系:西方建筑师与建设工程其他利益主体的关系
        (2)符合中国国情的中间路线
        4.2.2 建筑行业新秩序的伦理学支撑
        (1)道义论路径的辩护
        (2)目的论路径的辩护
        (3)契约论路径的辩护
        4.2.3 建筑行业新秩序的制度支撑
        (1)建筑师对建设工程的全程业务
        (2)支持咨询服务业的发展
        (3)建筑师的职业风险控制
        (4)城市建设决策中专业话语权的提升
        (5)建筑行业协会管理与监督职能的强化
    4.3 新的设计协作机制环境下建筑师的自我调整
        4.3.1 价值认知层面的调整:设计价值观的伦理回归
        (1)当代中国建筑创作价值观的迷失
        (2)建筑创作是否需要价值标准
        (3)基于建筑伦理的建筑创作价值观初探
        4.3.2 职业活动层面的调整:建筑师职业伦理准则的制定
        (1)自省:建筑师的社会责任
        (2)自治:建筑师职业伦理准则探索
        4.3.3 业务水平层面的调整:建筑师业务水平的提升
        (1)市场意识的提升
        (2)沟通能力的提升
        (3)图纸质量的提升
        (4)施工知识的补足
        (5)后期服务意识的加强
    本章小结
结语:制度与善意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采访记录
    建筑行政管理方采访
    建筑建设方采访
    建筑设计方采访
    建筑施工方采访
附录三 美国建筑师学会(AIA)伦理与职业行为准则
附录四 西方建筑学固有的伦理维度
附录五 规范伦理学主要分支概述
附录六 中国传统伦理观的基本内容及特征
致谢

(10)面向大工程的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实训体系研究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课题研究现状
        1.2.1 课题国外研究现状
        1.2.2 课题国内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课题研究内容
        1.3.2 课题研究技术路线
        1.3.3 研究方法
第2章 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实训体系调查与问题分析
    2.1 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实训体系基本组成
        2.1.1 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的构成原则
        2.1.2 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的构成
        2.1.3 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训教学内容体系
        2.1.4 中职机械类专业教学条件体系
        2.1.5 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训教学管理体系
    2.2 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实训体系问卷调查
        2.2.1 实施调查方案设计
        2.2.2 调查的实施
        2.2.3 调査结果分析
    2.3 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实训体系完善设想
第3章 面向大工程的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实训体系完善
    3.1 面向大工程基于行动导向理论的实训体系总体构建
    3.2 课程体系完善
        3.2.1 面向大工程的课程体系目标重构
        3.2.2 面向大工程的课程设置与内容完善
    3.3 实训环境完善
        3.3.1 面向大工程的实训环境要求
        3.3.2 实训软硬件环境改善
        3.3.3 真实生产现场环境构建
    3.4 实训模式与管理完善
        3.4.1 面向大工程的实训模式与管理要求
        3.4.2 行为导向型学徒制构建
第4章 面向大工程的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实训体系实践
    4.1 实训体系实践外因
    4.2 实训体系实践内因
    4.3 实训体系改善成效
        4.3.1 促进了学生素养的发展
        4.3.2 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4.3.3 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4.4 面向大工程的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实训体系实践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水电设备市场前景无限(论文参考文献)

  • [1]智能厨房接受行为及个性化需求研究[D]. 赵妍.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2)
  • [2]重大装备维修“人员-任务”匹配逆最优值模型及算法[D]. 杨文文.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6)
  • [3]日本新能源产业政策研究[D]. 李晓乐.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12)
  • [4]CX电力设备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魏永威.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3)
  • [5]有机/钙钛矿太阳电池用p-型共轭小分子材料设计与器件研究[D]. 尹新星. 南京理工大学, 2019(01)
  • [6]水轮发电机组虚拟学习培训平台研究[D]. 张博.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7]配额制视角下的发电市场行为决策分析模型研究[D]. 李赟.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8(05)
  • [8]面向自主设备云服务的水电站大规模仿真建模研究[D]. 张彬桥. 华中科技大学, 2017(10)
  • [9]基于建筑伦理的中国建筑设计协作机制优化研究[D]. 曹洋. 天津大学, 2016(12)
  • [10]面向大工程的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实训体系研究与对策[D]. 张德. 浙江工业大学, 2016(05)

标签:;  ;  ;  ;  ;  

水电设备市场前景无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