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VB表格效果

完整的VB表格效果

一、完全VB窗体特效(论文文献综述)

曹卫华[1](2020)在《编织产品智能化设计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编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产品编织类型有竹编、草编、藤编、柳编、棕编、结艺等,本文所指的编织产品主要是竹编和中国结。传统的编织行业缺乏创新、设计与制作难以分离、设计难以参与分工,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设计开发了一个辅助设计师进行编织产品设计的智能化系统。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是依托Rhinoceros、Coreldraw通用性CAD软件完成,开发语言为VBA,在Coreldraw平台上完成界面设计,利用Excel软件记录、传递参数,在Rhino平台上呈现辅助编织设计的效果。基于Corel Draw、Excel和Rhino跨平台技术开发的原型系统,能够实现编织产品的快速建模,通过良好的人机交互方式让设计师与建模软件高效合作,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通过用户需求、对现有产品的分析,以及对现有技术的调研,梳理出编织产品设计流程,并规划了编织产品智能化设计系统架构。将设计系统的功能模块分为结艺产品设计、竹编产品设计两大类模块,其中竹编产品设计模块又细分为:曲面细分功能、图案三维编织设计、圆形+矩形截面编织设计、备料计算四个功能模块。设计系统的功能模块是按照产品设计的流程进行划分的,这种划分方式可以减少用户使用程序投入的学习成本,从而快速进行编织设计。对结艺产品编织结构连接方式和竹编编织图案构成方式进行分析和规律总结;并对现有的技术做进一步优化,如图案像素化处理机制,图案在被处理过程中最小像素的设置,以及图案三维编织与产品基础编织的大小比例设置。系统用户界面的设计、开发。对用户操作界面进行分析,完成风格和功能定位,实现界面并进行优化,旨在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交互界面;通过Coreldraw VBA二次开发技术实现对Rhino、Excel软件的调用和控制,开发出本文研究的设计系统的功能和界面。智能化编织设计技术,是传统工艺与现代化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它能够帮助完成复杂编织结构的自动化生成,使设计更加高效便捷,还可以促进设计环节更深入地、有效地融入编织产品行业,助力行业升级。智能化编织辅助设计技术研究,为行业创新注入新动力,也为传统工艺的创新提供了新方法、新途径。

丁进[2](2020)在《基于多电机协同的4D动感座椅控制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动感影院作为新型体感类娱乐行业的代表产品之一,极大丰富了人们的日常休闲方式。4D动感座椅控制系统作为动感影院的中枢,其控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观影者的体验效果和商家的经济效益。其中,4D动感座椅各轴电机的协同能力和控制精度是系统研究设计所面临的关键技术难题,同时也是判断系统控制性能是否优越的重要因素。因此,对4D动感座椅控制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工程意义。本文以基于伺服系统的三自由度运动控制平台为研究对象,以提高4D动感座椅各轴的协同能力和控制精度为目标,以各轴作为多电机的同步控制方法的理论研究为切入点,围绕基于伺服系统的三自由度运动控制平台的机械结构设计、硬件电路的搭建、系统上位机控制软件的开发和下位机控制程序的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了解4D动感座椅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并总结研究动向。分析4D动感座椅控制系统的控制需求及相关基本特性因素,根据分析对4D动感座椅控制系统进行总体方案设计。针对4D动感座椅各轴的协同控制性能要求,以永磁同步电机为执行器,基于环形耦合控制策略,设计了一种基于滑模变结构的多电机同步控制器,从理论层面实现了各电机速度能够快速跟随给定速度的目的,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是有效的,系统协同能力较强。针对4D动感座椅各轴的控制精度需求,在硬件上选取优良的核心处理器和伺服驱动系统,上位机控制软件采用高级语言进行开发,匹配高性能的伺服电动缸,各轴的位置控制精度能够得到有效保证。针对4D动感座椅控制系统的实现问题,搭建了三自由度运动控制平台,形成了一个初步样机。通过对样机进行系统功能的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控制系统能够使4D动感座椅的各轴按照影片动作配置文件的既定轨迹进行运动,基本达到了 4D动感座椅控制系统的预期效果,体现了本文所设计的总体方案是正确且有效的。

张笑一[3](2016)在《开敞式码头环境动力控件开发及应用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海洋运输业对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由于海岸线资源日益枯竭,开敞式码头建设日益受到业界广泛关注。为保证开敞式码头系泊作业安全,使用信息技术开发相应的监控系统是极其必要的。监控系统的开发质量、系统软件的界面友好性、动态直观性、使用方便性是衡量监控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因此,研究基于实时监测数据的海洋环境动力控件的开发与应用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学位论文综合运用海洋工程技术、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和软件开发等技术,研究海洋波浪模型的建立方法、控件设计与开发、控件嵌入等问题。主要工作包括:建立特定海浪的生成规则、该规则的算法设计、控件设计与开发、,阐述海浪控件的模拟效果、嵌入式控件的设计过程,两个设计过程分别体现它们的关键模块功能与主要设计目标的对应关系,给出数据源生成、数据源-控件连接与观测界面的配置方法等。开敞式码头环境动力嵌入式控件,基于Visual Studio 2010平台开发,在组态软件中嵌入应用,利用组态软件采集的数据源作为实时控件驱动数据,并利用组态软件自带的命令控制语言实现与控件程序的连接。所研发的嵌入式控件具有图形化实时显示、动态播放海浪动画效果等功能。开敞式码头环境动力控件的研究与应用为构建运行高效、界面友好、操作方便的系泊监控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为监控系统中所需的海洋实时数据的动态显示奠定了有效的基础。

李滨羽[4](2014)在《斜管沉淀池参数化绘图系统的设计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水质处理已成为了城市关注的焦点,所以市政工程设计大量的涌现,对水厂斜管沉淀池的设计质量、设计效率要求越来越高。而现阶段的设计人员还处在人工计算,利用CAD软件人工绘图的阶段。所以对AutoCAD进行二次开发,将参数化绘图的方法应用在给水排水设计领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利用CAD软件进行设计绘图已经成为给水排水设计人员用于图纸设计的核心组成部分。面对设计人员的需求,现有的设计软件存在以下几点不足:(1)采用传统的方法设计水厂斜管沉淀池时,设计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翻阅资料与书籍、查询图表、设计计算,得出数据后再用CAD软件绘图,过程繁琐、效率较低,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市政工程发展的需要。(2)不能自动进行基本图形的绘制。(3)没有自动绘制剖面图的功能。(4)没有针对某个单一污水处理斜管沉淀池的设计系统。面对以上问题,本文针对给水排水设计人员的需求,对AutoCAD进行二次开发。本系统以AutoCAD2007为二次开发平台,采用可视化接口和ActiveAutomation技术,利用其内嵌的VBA语言进行编程,运用参数化绘图的方法,开发出一套基于AutoCAD的污水处理的斜管沉淀池斜管沉淀池的参数化绘图设计系统。该系统根据我国现有的设计规范编写了自动化计算程序,可根据参数准确计算出斜管沉淀池尺寸,并进行精确参数化绘图。解决了以上问题,达到计算机自动进行计算与绘图,实现计算与绘图一体化和任意位置剖面图自动绘制的功能。本文研究内容以及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VB、VBA语言的研究。(2)对可视化接口和ActiveAutomation技术的研究。(3)对斜管沉淀池系统的计算和绘图的研究。(4)对实现参数化绘图的方法的研究。(5)对实现任意位置剖面图自动绘制方法的研究。本系统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对斜管沉淀池进行设计计算,二是实现斜管沉淀池的参数化绘图。该参数化设计系统主要包括:斜管沉淀池参数及构造尺寸输入接口、斜管沉淀池工艺计算程序模块、绘图及计算结果显示程序模块,以及相关的辅助模块。通过统一接口,各程序模块间可实现数据的传输及与用户的交互,降低了用户操作难度,使用户用起来简便快捷。本参数化绘图系统采用框架式结构设计,系统由四大功能模块组成:界面设计模块、斜管沉淀池设计模块、参数化绘图模块、辅助功能模块。VBA语言作为二次开发工具,功能强大,可以完成斜管沉淀池工艺计算、调用CAD所有的绘图命令。以工艺尺寸和结构尺寸作为变量,通过程序求出图形中各个点的坐标值,将点坐标赋予CAD命令,可完成图形的布置,当输入不同的尺寸变量,便可绘出不同尺寸大小的斜管沉淀池图形,并通过在绘图尺寸上乘以比例变量,便可以绘制出不同比例的图形。以用户输入的角度、标高、管径等参数作为变量,根据管线定位点相对于基准点的位置求出其坐标值,就可根据用户的输入绘出各种管径的管线图形;本程序是利用VBA语言编程计算出斜管沉淀池的各部分尺寸,然后将工艺尺寸、结构尺寸、用户输入的相关信息传至相关的绘图程序,绘图程序对其进行组织完成点坐标计算和图形生成,这样可以在CAD环境中对图形进行保存、打印、输出,并以菜单的形式进行程序发布。软件的各个组成部分均以窗体和模块方式来实现,可以通过菜单、命令按钮、鼠标点击等操作单独调用事件或调用不同事件的组合,实现各个功能模块的功能,完成软件的参数化绘图。在实际工程试应用中,用户只需输入参数,该系统即可绘制出设计图,大大简化了斜管沉淀池的设计过程,降低了设计难度,提高自动化程度、提高计算的精度与速度,提高了设计效率,具有操作简单、绘图快速等特点,该系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是一个实用性很强的辅助设计软件,对于给水排水设计而言是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杨振州[5](2013)在《LNG船液货装卸模拟器卸货过程仿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的利用一直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天然气作为新型能源,以其清洁环保、经济高效的特点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然而天然气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并不均匀,这必然涉及到运输问题。现在天然气主要是通过管道和LNG船(液货天然气船)进行运输。为满足我国对天然气的需求,“十二五”期间我国从南到北建设了大批的LNG码头,同时会有大量的LNG船舶投入营运,为了保证LNG船舶的安全运营,就需要对船员进行相应的模拟器培训。LNG船的卸货仿真作为LNG船液货装卸模拟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意义重大。借鉴了由挪威Kongsberg公司引进的LNG船液货装卸模拟器,并以我国建设的“大鹏昊”轮作为母型船,旨在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LNG船液货装卸模拟器。本文的主要工作为进行LNG船的卸货模拟仿真。首先在阅读大量的中英文文献的基础上,建立了LNG船液舱温度和压强的响应型模型、液位模型、货泵模型以及其他的一些辅助模型,并利用MATLAB仿真工具对模型进行验证;其次在充分了解LNG船的卸货流程之后,绘制LNG船的卸货流程图,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程序的开发设计;参照由挪威引进的模拟器的界面设计,设计程序的界面;最后在开发的程序界面的基础上,依照绘制的程序流程图将建立的各种仿真模型融入到程序当中去,使其成为完整的仿真系统。本文通过采用较为简单的数学模型,着重于LNG船液货装卸模拟器的卸货仿真部分的开发与研制。本软件经过一系列的调试和优化,可以独立、高效地完成LNG船的卸货仿真,满足对船员进行LNG船卸货培训的基本要求,其结果令人满意。该系统以Visual Basic6.0为开发工具,完成了LNG船的卸货仿真,为LNG船舶装卸模拟器的进一步研制和完善打下了基础。

王德东[6](2009)在《基于COM技术的自动阅卷系统框架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市面上基于MS-OFFICE的计算机阅卷系统,主要存在以下二个问题:一是系统题库不开放,即题目固定,用户无法改动,其内容只能由开发商维护,而且阅卷程序大都是一一对应的,即每道题目对应一段程序,程序是固定的,若要增加题目,则需要修改源程序,维护工作量大;二是考核的知识点不能修改,不同行业对OFFICE考核的重点不同,软件开发商往往是针对某个考核大纲来开发的,因此并不能满足所有行业的考核要求。另外,由于MS-OFFICE本身包含的知识点的范围是相当大的,阅卷系统不可能包含所有这些知识点,往往用户需要的知识点阅卷系统里不一定存在,如要增加知识点,还是需要开发商自己来解决。针对以上问题,作者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即阅卷系统本身是开放式的,并且具有二次开发功能,用户自己可以根据系统提供的接口随意的增加自己需要的知识点。本论文从目前基于MS-OFFICE的计算机自动阅卷系统的封闭性和不开放性问题着手,提出以COM插件为基本组成单位,以VBA为主线索开发一个题库开放,知识点可以扩充的二次开发平台,以期最大限度的保护用户投资,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本系统经我校及一些大专函授学校试用,效果良好。

陈亮[7](2008)在《塔设备设计软件CUP-Tower的开发及全通导向浮阀的性能研究》文中认为塔设备在石油化工、制药、环保等许多领域都是很重要的设备,因此塔设备的设计也显得十分重要。如果设计失败,将可能导致很大的操作问题。目前国内使用的塔设备设计软件主要是一些大型化工流程模拟软件(如Aspen Plus,PRO/II等)自带的塔设备设计软件包、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开发的Tray、Sulzer公司的Sulcol、Koch-Glitsch公司的KG-TOWER等等。这些软件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或版本低下,不支持目前的操作系统(如Tray);或塔内件种类有限,通用性不强(如Sulcol、KG-TOWER);或使用较复杂,没有负荷性能图(如Aspen Plus、PRO/II)。因此,开发出功能更加完善、通用性更好、操作使用更加方便的塔设备设计软件是有必要的。本文采用Visual Basic 6.0为前端开发工具、桌面数据库系统Access作为底层数据库平台、采用ADO技术访问数据库,以现今最流行的面向对象方法为程序设计方法,开发塔设备设计软件CUP-Tower。该软件的设计结合了Word、Excel的VBA功能,在数据输入方面能够将Aspen Plus、PRO/II模拟结果输入到CUP-Tower中;在结果输出方面,当计算完成后,如果计算结果满足用户要求,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输出Word或Excel格式的计算结果报表。同时为了使用户更好的实用软件,软件中设置了用户使用手册和提示。CUP-Tower在塔设备类型方面,集合了多种板式塔塔板类型和多种散装填料、规整填料类型,而且还增加了萃取塔的计算,这是以前塔设备设计软件所不包括的塔设备类型。CUP-Tower既能用来设计新塔,又能对旧塔进行校核及改造设计。经过与现有商业软件和文献的比较,CUP-Tower计算结果真实可靠。塔设备设计软件CUP-Tower具有结果可靠、通用性好、操作简单、界面友好的特点。对于实验部分,本文应用空气-水系统,在直径1200 mm不锈钢塔内,对全通导向阀塔板进行了实验室研究,测定了其流体力学性能指标—塔板压降、漏液和雾沫夹带,研究了它们随阀孔动能因子、开孔率、堰高和溢流强度变化的规律,并根据实验数据得到干板压降、湿板压降、漏液率和雾沫夹带量的关联式。研究结果表明:全通导向浮阀塔板的压降和漏液比F1浮阀小,雾沫夹带量略高于F1浮阀。

王薇[8](2008)在《基于VB的课件制作研究与实践》文中提出介绍课件及其特点,通过对各类课件制作工具的比较与讨论,阐述了使用VB制作课件的优势,并介绍了使用VB制作课件的基本方法.

贾云[9](2008)在《基于VB DLL船舶航向保持系统仿真》文中研究表明船舶航向保持是船舶运动控制中的一类热点研究问题,众多科研人员已通过Matlab进行仿真并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得出了一些具有理论参考意义的结果。但由于Matlab难以直接应用于工程实践,因此本文采用VB6.0进行仿真。设计的控制器在恶劣海况和各种干扰条件下都能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要保护设计的高性能的控制器算法不被滥用,就要求控制器核心代码具有保密性。因此本文采用DLL编写控制算法程序。本文采用的船舶运动数学模型为六自由度的Norrbin非线性模型。控制器设计方面采用两种方式,一种运用一阶闭环增益成形算法设计,另一种运用二阶闭环增益成形算法设计。在实际编程仿真中,对控制器分别采用差分反演法和双线性变换法进行离散。控制算法采用VB6.0中的ActiveX DLL进行编程,编译生成.dll文件。在船舶航向保持程序运行时引用该文件即可。采用VB6.0进行仿真模拟,实验效果良好。在风力8级、风向角90°的恶劣海况条件下,基于闭环增益成形算法设计的控制器能较好的保持航向,仿真效果良好,控制器具有较好的控制性能。由于控制器是用名义模型设计的,而仿真时采用了非线性模型,故控制器具有一定的鲁棒性。本文采用VB6.0设计船舶航向保持系统,用Flash8.0创建开篇动画,增加用户登录界面,主程序中包含修改密码、添加用户、设置参数,显示仿真曲线等功能。程序操作性强,用户使用方便。通过系统仿真曲线可以看出设计的控制器在恶劣海况条件下控制效果良好,精度较高,具有鲁棒性。程序运行时调用控制器算法的.dll文件,能有效的保护控制器算法,对控制器保密起到良好的效果。

梅运谊[10](2004)在《一个基于X射线摄像的实时图象处理系统》文中认为本文实现了一种用图像采集卡和CCD摄像头进行实时图像处理的便携式系统。该系统通过对X射线摄像信息进行记录,使用图像自动处理和分析的方法,实时检测出可疑目标。可以广泛应用到安全检查,医疗诊断,工业探伤等领域中。用计算机处理X射线摄像是图像处理技术在智能诊断系统中的具体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成果有: 1.详细论述了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开发实时系统需要掌握的相关技术。介绍了X射线,图像采集卡和CCD摄像机的工作原理。说明了用它们实现实时图像处理的具体步骤,并进行了总结。 2.介绍了信息采集的相关理论和一般算法。在此基础上,针对X射线图像,开发了相应的图像处理算法;根据它的特殊性,设计了一些新颖实用的图像的预处理方法,使用了一些有较强针对性的除噪算子。 3.着重介绍了图像处理中阈值选取的常用方法,提出了一种有较强针对性的阈值优化自动选取的方法。 4.对系统构架进行了分析和设计,实现了一个基于X射线摄像的图像处理软件平台。 5.以Visual B 6.0为开发环境,开发出运行于WINDOWS NT下,具有良好用户界面,可靠稳定的软件系统。实现了一个便携式系统,并成功的运用到安全检查中。 实验表明:本系统造价低,可维护性好,可扩展性强、结构合理、操作简便、效率高、运算速度快、移植性高、功能强大,完全可以达到信息处理实时和快捷的要求。对目标图像的处理结果也是令人满意的,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较大的推广价值。

二、完全VB窗体特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完全VB窗体特效(论文提纲范文)

(1)编织产品智能化设计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编织产品研究现状
        2.1.1 结艺产品研究现状
        2.1.2 竹编产品设计的现状研究
    2.2 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现状
        2.2.1 计算机辅助设计概述
        2.2.2 CAD/CAID技术
        2.2.3 商业通用三维软件
        2.2.4 计算机辅助三维设计的二次开发技术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编织产品智能化设计系统
    3.1 编织产品智能化设计系统的前期准备
        3.1.1 用户需求分析
        3.1.2 开发软件选择
        3.1.3 编织产品类型选择
    3.2 编织产品智能化设计系统的架构
    3.3 编织产品智能化设计系统概念规划
    3.4 研究对象预分析
        3.4.1 典型结艺产品建模方法分析
        3.4.2 竹编纹样分析
    3.5 编织产品智能化设计系统开发技术路线
        3.5.1 结艺产品设计技术路线
        3.5.2 图像三维编织设计技术路线
        3.5.3 曲面细分技术路线
        3.5.4 Excel编织参数化技术路线
        3.5.5 备料计算技术路线
        3.5.6 用户界面开发技术路线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竹编产品智能化设计系统的用户界面设计
    4.1 用户界面设计需求分析
    4.2 用户界面风格定位
    4.3 用户界面可视化设计
        4.3.1 编织产品智能化设计系统首页设计
        4.3.2 功能页用户界面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编织产品智能化设计系统技术开发
    5.1 典型结艺产品的三维结构实现技术开发
        5.1.1 平面设计稿向三维结构的转化技术
        5.1.2 用户交互式修正技术
    5.2 图像三维编织设计技术开发
        5.2.1 三维编织图案的映射技术
        5.2.2 三维编织结构实现技术
    5.3 曲面细分技术
    5.4 Coreldraw二次开发技术
        5.4.1 跨平台开发技术
        5.4.2 Coreldraw VBA二次开发
    5.5 Excel编织数据参数化表达技术
    5.6 备料计算技术开发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编织产品界面可视化功能实现
    6.1 插件安装及初始界面
    6.2 功能模块整合界面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智能化设计系统应用实践
    7.1 结艺产品三维结构设计实践案例
    7.2 三维图案结构映射应用案例
    7.3 圆形截面编织
    7.4 矩形截面编织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基于多电机协同的4D动感座椅控制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多电机同步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
        1.2.2 4D动感座椅控制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2章 4D动感座椅控制系统分析与总体方案设计
    2.1 引言
    2.2 4D动感座椅的基本控制需求
    2.3 4D动感座椅控制系统分析
        2.3.1 4D动感座椅控制系统动力源的驱动方式分析
        2.3.2 4D动感座椅控制系统的结构类型分析
        2.3.3 4D动感座椅的控制方式分析
    2.4 示教采集系统的方案设计
    2.5 4D动感座椅控制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4D动感座椅的多电机协同控制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多电机协同控制策略
    3.3 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的建立
        3.3.1 三相静止A-B-C坐标轴系下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
        3.3.2 坐标变换
        3.3.3 d-q旋转坐标系下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的建立
    3.4 滑模变结构的多电机同步控制器设计
        3.4.1 滑模变结构的基本理论概述
        3.4.2 多电机同步控制器设计
    3.5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4D动感座椅控制系统硬件组成与软件设计
    4.1 三自由度4D动感座椅的机械结构设计
    4.2 4D动感座椅系统的硬件组成
        4.2.1 示教采集系统的关键设备分析
        4.2.2 4D动感座椅控制系统的关键设备分析
    4.3 上位机控制软件的开发
        4.3.1 软件开发的编程语言概述
        4.3.2 上位机控制软件的分析设计
    4.4 下位机控制程序的设计
        4.4.1 下位机编程工具概述
        4.4.2 PLC控制程序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4D动感座椅控制系统的实验测试结果与分析
    5.1 4D动感座椅控制系统的实验装置
    5.2 系统功能测试
    5.3 实验测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3)开敞式码头环境动力控件开发及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海洋环境动力控件相关理论国内外现状
    1.3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论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技术基础
    2.1 C++编程语言
    2.2 计算机图形化设计
    2.3 ActiveX技术
    2.4 组态技术
第三章 模拟控件效果界面设计与开发
    3.1 模拟控件效果界面的背景知识
        3.1.1 动画效果模拟界面中OpenGL库作用
        3.1.2 理想条件海浪虚拟场景搭建
    3.2 模拟界面的需求分析
        3.2.1 分析工具的选取
        3.2.2 用户需求分析
        3.2.3 模拟界面相关的行为分析
        3.2.4 界面程序执行图的提出
    3.3 模拟控件效果界面开发和关键应用技术分析
        3.3.1 控件效果模拟界面工程文件选择
        3.3.2 模拟界面操作绘制设备的关键技术分析
        3.3.3 模拟界面单帧拍照和旋转技术分析
        3.3.4 模拟界面开发框架设计和关键技术分析
        3.3.5 模拟界面人机交互的功能拓展和技术分析
        3.3.6 框架搭建时模块的关键功能分析
        3.3.7 与绘制相关模块功能实现及事件处理分析
        3.3.8 效果演示
第四章 嵌入式环境动力控件设计
    4.1 ActiveX开发框架配置
        4.1.1 新建ActiveX控件工程环境
        4.1.2 设计控件开发框架
        4.1.3 控件开发框架中各部分抽象关系
    4.2 开发海浪控件动画的方案设计
        4.2.1 基于海浪模拟效果开发的方案
        4.2.2 基于数学函数开发的方案
        4.2.3 基于系泊位置现场数据的未来开发预案
        4.2.4 基于历史数据预测的未来开发预案
        4.2.5 方案确定
    4.3 控件设计关键技术
        4.3.1 控件中reshape函数设计思路分析
        4.3.2 关于Gerstner波的几何解释的描述
        4.3.3 建立控件的素描点运动规则
        4.3.4 控件单帧素描点运动过程涉及变量和计算说明
        4.3.5 控件中造浪算法设计思路分析
        4.3.6 需求与实现的对比
        4.3.7 不同程序的对比分析
第五章 控件数据源配置和控件应用
    5.1 组态上的数据源配置原理
    5.2 模拟数据方案设计
    5.3 模拟数据和控件嵌入的配置过程
    5.4 效果演示
    5.5 读取实验数据的程序方法简单说明
第六章 结论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4)斜管沉淀池参数化绘图系统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存在的问题
        1.2.4 发展趋势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贡献
第二章 研究基础与开发方法
    2.1 研究基础
        2.1.1 CAD概述
        2.1.2 CAD二次开发的相关概念
        2.1.3 二次开发的基本过程
        2.1.4 AutoCAD的二次开发工具的种类及比较
    2.2 开发方法
        2.2.1 AutoCAD ActiveX Automation技术
        2.2.2 VBA技术开发
        2.2.3 参数化绘图方法
第三章 斜管沉淀池参数化绘图系统的开发思路
    3.1 斜管沉淀池设计的理论基础
        3.1.1 沉淀池分类
        3.1.2 斜管沉淀池原理
        3.1.3 斜管沉淀池优点
    3.2 斜管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3.2.1 实现计算机自动进行斜管沉淀池尺寸计算的方法与过程
        3.2.2 斜管沉淀池设计参数的一般规定
        3.2.3 设计参数的计算以及尺寸的确定
    3.3 斜管沉淀池的参数化绘图
        3.3.1 实现计算机自动进行斜管沉淀池绘制的方法与过程
    3.4 斜管沉淀池参数化绘图系统程序设计流程图
    3.5 参数化绘图系统程序的主体结构
第四章 斜管沉淀池参数化绘图技术的实现
    4.1 界面设计
        4.1.1 窗体和对话框设计
        4.1.2 菜单系统定制
    4.2 斜管沉淀池设计模块
        4.2.1 工艺尺寸计算的实现方法
        4.2.2 尺寸校核的实现方法
    4.3 参数化绘图模块
        4.3.1 系统初始化
        4.3.2 斜管沉淀池的参数化绘制
        4.3.3 参数化绘图与用户的交互
        4.3.4 绘图用计算类函数
    4.4 任意位置剖切功能的实现
    4.5 辅助模块
        4.5.1 图形文件中的块插入
    4.6 本章小节
第五章 实例分析
    5.1 基础资料
    5.2 程序操作与运行
        5.2.1 原始资料录入
        5.2.2 设计计算与校核
        5.2.3 参数化绘图
        5.2.4 剖面位置选取及绘制
第六章 结论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LNG船液货装卸模拟器卸货过程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课题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和内容
第2章 LNG船舶及其卸货流程
    2.1 LNG船舶简介
    2.2 液货装卸模拟器简介
    2.3 LNG船卸货操作流程
        2.3.1 LNG船海上贸易模式
        2.3.2 LNG船卸货流程
第3章 系统设计及实现
    3.1 系统总体设计
        3.1.1 系统结构
        3.1.2 系统功能
    3.2 LNG船卸货系统数学模型
        3.2.1 液舱气体温度和压强的模型
        3.2.2 液舱液位模型
        3.2.3 货泵仿真模型
        3.2.4 液货管路模型
        3.2.5 管路预冷模型
        3.2.6 其他模型
    3.3 系统界面设计
        3.3.1 系统界面设计原则
        3.3.2 系统界面展示
    3.4 系统实现
        3.4.1 软件组成
        3.4.2 程序流程图
        3.4.3 软件自定义控件
        3.4.4 软件辅助函数
        3.4.5 关键编程技术
    3.5 系统测试
        3.5.1 程序测试报告
        3.5.2 程序改进
        3.5.3 后续测试情况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卸货计划
附录B 液货管路模型
附录C 系统图例
附录D 程序代码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致谢
作者简介

(6)基于COM技术的自动阅卷系统框架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写作思路
第2章 相关技术介绍
    2.1 MS COM技术
    2.2 Visual Basic中的COM开发技术
    2.3 OFFICE VBA技术
    2.4 OFFICE ADD-IN体系
    2.5 OFFICE COM加载项
    2.6 用VB开发WORD的关键技术
第3章 Word对象模型
    3.1 Microsoft Word的对象模型
    3.2 Microsoft Word的主要对象分析
第4章 系统框架分析与设计
    4.1 系统功能
        4.1.1 用户管理模块
        4.1.2 命题模块
        4.1.3 阅卷模块
        4.1.4 练习及考试模块
        4.1.5 插件管理模块
        4.1.6 生成试卷模块
        4.1.7 自动更新模块
    4.2 系统主要数据库描述
    4.3 系统结构
    4.4 应用程序架构
第5章 系统框架实现
    5.1 命题模块的实现
    5.2 阅卷模块的实现
    5.3 生成试卷模块的实现
    5.4 插件管理模块的实现
    5.5 练习及考试模块的实现
    5.6 其它模块的实现
    5.7 系统安全相关技术及实现
第6章 系统框架应用
    6.1 建立标准试题库
    6.2 录入考生账号
    6.3 生成试卷及考试信息文件
    6.4 批阅及成绩管理
    6.5 系统二次开发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7)塔设备设计软件CUP-Tower的开发及全通导向浮阀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塔设备的发展和现状
    1.2 塔设备的分类及其特点
        1.2.1 板式塔
        1.2.2 填料塔
        1.2.3 萃取塔
    1.3 塔设备设计软件的开发
        1.3.1 塔设备设计软件的研究意义
        1.3.2 塔设备设计软件
    1.4 浮阀塔板的开发及性能研究
    1.5 研究内容和目标
        1.5.1 塔设备设计软件CUP-Tower
        1.5.2 全通导向浮阀
第二章 塔设备设计计算原理
    2.1 板式塔设计计算
        2.1.1 设计依据及规范
        2.1.2 设计计算步骤
        2.1.3 塔径计算
        2.1.4 溢流区设计
        2.1.5 开孔区设计
        2.1.6 流体力学计算及校核
        2.1.7 负荷性能图及调优
    2.2 规整填料塔设计计算
        2.2.1 设计计算步骤
        2.2.2 液泛分率
        2.2.3 压降
        2.2.4 持液量
    2.3 散装填料塔设计计算
        2.3.1 参数值推荐
        2.3.2 校核型计算方法
        2.3.3 设计型计算方法
    2.4 筛板萃取塔设计计算
        2.4.1 塔径计算
        2.4.2 重新计算筛板萃取塔的开孔区面积和降液区面积
        2.4.3 板间距的计算
        2.4.4 塔效率与塔高的计算
    2.5 填料萃取塔设计计算
        2.5.1 设计条件及规范
        2.5.2 设计计算过程
        2.5.3 塔径计算
        2.5.4 塔高的计算
    2.6 低液体负荷下塔板的设计
        2.6.1 低液体负荷下塔板的设计
        2.6.2 塔板设计框图
    2.7 四溢流塔板的设计
        2.7.1 降液管面积分配和位置
        2.7.2 出口堰设计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软件方案选择
    3.1 软件开发工具的选择
        3.1.1 软件开发工具
        3.1.2 Visual Basic 6.0 编程简介
    3.2 数据库的选择
        3.2.1 关系型数据库简介
        3.2.2 Access的特点
        3.2.3 Access与VB结合的特点
    3.3 数据库访问接口的选择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UP-Tower的设计与开发
    4.1 CUP-Tower的总体规划
        4.1.1 CUP-Tower的概况
        4.1.2 软件的总体框架
    4.2 CUP-Tower的设计
        4.2.1 界面设计
        4.2.2 计算模块设计
    4.3 CUP-Tower主要功能的实现
        4.3.1 数据输入功能的实现
        4.3.2 结果输出功能的实现
        4.3.3 填料选择功能的实现
        4.3.4 绘制负荷性能图功能的实现
    4.4 CUP-Tower的加密
        4.4.1 加密原理
        4.4.2 加密实现
    4.5 CUP-Tower用户使用手册的制作
        4.5.1 制作软件
        4.5.2 制作过程
        4.5.3 帮助文件的VB调用
    4.6 CUP-Tower安装程序的制作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CUP-Tower的使用
    5.1 CUP-Tower的注册
    5.2 CUP-Tower的操作
    5.3 CUP-Tower计算结果验证
        5.3.1 CUP-Tower(板式塔)计算结果验证
        5.3.2 CUP-Tower(规整填料塔)计算结果验证
        5.3.3 CUP-Tower(散装填料塔)计算结果验证
        5.3.4 CUP-Tower(筛板萃取塔)计算结果验证
        5.3.5 CUP-Tower(填料萃取塔)计算结果验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通导向浮阀的性能研究
    6.1 实验设备和方法
        6.1.1 实验装置及流程
        6.1.2 实验条件
        6.1.3 流体力学参数的测定
    6.2 全通导向浮阀的性能
        6.2.1 塔板压降
        6.2.2 漏液
        6.2.3 雾沫夹带
    6.3 F1 浮阀和全通导向浮阀的性能比较
        6.3.1 干板压降对比实验研究
        6.3.2 湿板压降对比实验研究
        6.3.3 漏液对比实验研究
        6.3.4 雾沫夹带对比实验研究
    6.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建议
    结论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基于VB DLL船舶航向保持系统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课题的提出及选题意义
    1.2 课题背景及国内外的研究情况
        1.2.1 船舶运动控制仿真研究概述
        1.2.2 船舶航向自动舵发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软件保密技术简介
        1.2.4 DLL简介
    1.3 论文的结构
第2章 船舶运动数学模型
    2.1 综述
    2.2 船舶平面运动的运动学
    2.3 流体动力导数
    2.4 状态空间型船舶平面运动线性数学模型
        2.4.1 二自由度状态空间型船舶线性数学模型
        2.4.2 三个自由度的线性船舶运动方程式
        2.4.3 四自由度状态空间型船舶线性数学模型
    2.5 船舶运动的干扰力数学模型
        2.5.1 风的干扰数学模型
        2.5.2 浪的干扰数学模型
    2.6 状态空间型船舶平面运动非线性数学模型
        2.6.1 Norrbin关于非线性力的简化表示式
        2.6.2 三个自由度的非线性船舶运动方程式
        2.6.3 响应型非线性数学模型
    2.7 传递函数型的船舶运动数学模型
        2.7.1 3阶传递函数模型
        2.7.2 2阶传递函数模型(Nomoto模型)
第3章 基础理论与控制策略
    3.1 船舶运动控制策略综述
    3.2 H_∞鲁棒控制理论
        3.2.1 H_∞鲁棒控制理论的概念和实质
        3.2.2 H_∞鲁棒控制理论的特点
    3.3 H_∞控制的主要算法和理论
        3.3.1 混合灵敏度算法
        3.3.2 μ分析
        3.3.3 回路成形算法
        3.3.4 闭环增益成形控制算法
    3.4 基于闭环增益成形的鲁棒PID算法
第4章 总体设计与实现
    4.1 总体设计
    4.2 基于闭环增益成形算法的船舶航向保持鲁棒控制器的设计
        4.2.1 控制器离散算法
        4.2.2 船舶操纵性指数的意义
        4.2.3 ActiveX DLL编写代码
        4.2.4 ActiveX DLL实现代码复用和保密
        4.2.5 基于闭环增益成形算法的航向保持实现
    4.3 Flash制作开篇动画
        4.3.1 Flash的基本知识简介
        4.3.2 开篇动画实现
    4.4 用户登录设置
    4.5 程序结构设计
    4.6 界面设计及实现
        4.6.1 主窗体设计
        4.6.2 参数窗体设计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致谢
研究生履历

(10)一个基于X射线摄像的实时图象处理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概述
    1.1 引言
    1.2 研究主题和背景
        1.2.1 数字化实时成像技术需要改进和创新
        1.2.2 数字化实时成像检测设备的配置
        1.2.3 X射线实时成像操作步骤
        1.2.4 标准问题
        1.2.5 效益问题
    1.3 X-ray概论
        1.3.1 X-ray成像
        1.3.2 脉冲式X线透视术
        1.3.3 X射线图象增强器简介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2 信息感知和交换技术
    2.1 成像器件的选取
    2.2 CCD图像采集系统的结构
    2.3 视频采集的软件技术
        2.3.1 一般视频捕捉系统的软件流程
        2.3.2 视频数据的传输模式
        2.3.3 视频捕捉的方式及图像控制
    2.4 图象采集卡的选取
        2.4.1 性能评价
        2.4.2 图象采集卡和摄像机的同步
    2.5 本章小结
3 实时图象处理技术
    3.1 实时系统
        3.1.1 什么是实时系统
        3.1.2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开发实时系统
    3.2 实时软件结构和特征
    3.3 利用双缓冲实现图像的实时处理与显示
    3.4 本章小结
4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偏微分方程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4.1.1 背景和应用
        4.1.2 线性滤波和热传导方程
        4.1.3 尺度空间和AMSS算子及其性质
        4.1.4 活动轮廓模型和水平集方法
    4.2 增强算法
        4.2.1 边缘检测
        4.2.2 哈夫变换
        4.2.3 轮廓提取和跟踪
        4.2.4 数学形态学中的边缘检测
        4.2.5 小波多尺度边缘检测
    4.3 模块设计
        4.3.1 功能需求
        4.3.2 数据需求
        4.3.3 其他需求
        4.3.4 图象质量需求
    4.4 实际架构设计
    4.5 工业图像处理软件设计
        4.5.1 整体框架流程图
        4.5.2 软件平台的实现
    4.6 本章小结
5 图象处理算法改进
    5.1 噪声分析
    5.2 改进图像读取的算法
    5.3 预处理算法的改进
    5.4 三阶中心矩算子边缘检测
    5.5 改进最优阈值的确定算法
        5.5.1 改进的迭代法
        5.5.2 用高斯模糊作为确定阈值的依据
    5.5 实验结果
    5.6 本章小结
6 软件平台VB6.0的设计技巧
    6.1 引言
    6.2 ActiveX控件
        6.2.1 ActiveX控件
        6.2.2 加载方法
    6.3 API函数
    6.4 用户界面
        6.4.1 全屏幕图形界面设计
        6.4.2 动态功能提示信息的实现
    6.5 结论
7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
    7.2 进一步的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文章发表和录用情况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项目情况
附录A: 核心代码
附录B: 图象采集卡

四、完全VB窗体特效(论文参考文献)

  • [1]编织产品智能化设计技术研究[D]. 曹卫华.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3)
  • [2]基于多电机协同的4D动感座椅控制系统研究与实现[D]. 丁进. 湖南工业大学, 2020
  • [3]开敞式码头环境动力控件开发及应用技术研究[D]. 张笑一. 大连交通大学, 2016(01)
  • [4]斜管沉淀池参数化绘图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 李滨羽. 沈阳建筑大学, 2014(05)
  • [5]LNG船液货装卸模拟器卸货过程仿真[D]. 杨振州. 大连海事大学, 2013(09)
  • [6]基于COM技术的自动阅卷系统框架及应用研究[D]. 王德东. 浙江工业大学, 2009(06)
  • [7]塔设备设计软件CUP-Tower的开发及全通导向浮阀的性能研究[D]. 陈亮. 中国石油大学, 2008(06)
  • [8]基于VB的课件制作研究与实践[J]. 王薇.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08(01)
  • [9]基于VB DLL船舶航向保持系统仿真[D]. 贾云. 大连海事大学, 2008(07)
  • [10]一个基于X射线摄像的实时图象处理系统[D]. 梅运谊. 西安理工大学, 2004(03)

标签:;  ;  

完整的VB表格效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