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心理健康SCL-90评价结果分析

武警心理健康SCL-90评价结果分析

一、SCL—90评价武警军人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于婉娇[1](2019)在《基层官兵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以应对方式为中介》文中指出21世纪是一个压力不断增加的时代。军人是一种特殊职业,其心理健康水平由于职业的特殊性不同于其他人群,因此对军人的心理健康要求比一般人更高。军人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军人除了要面临战争的高风险,还要面临部队、家庭和社会应激等诸多状况,承担着较大的心理和社会压力。近年来一些调查发现军人尤其是基层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一些重大事故、恶性案件、自杀事件多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关注军人心理健康,提高军人心理素质,是新时代军人面临的重要挑战。当前对于军人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逐渐丰富起来,但是与基层官兵这一群体心理健康有关的心理韧性、应对方式等的研究并不丰富。很多研究证明,应对方式直接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并能通过心理韧性促进或降低心理健康水平。在基层官兵群体中对这一结论进行验证性研究,从而了解基层官兵的应对方式、心理韧性、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探索基层官兵应对方式、心理韧性和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探索应对方式作为中间变量在心理韧性和心理健康之间可能存在的作用,为开展积极应对方式和增强心理韧性有利于基层官兵心理健康及促进训练效果的心理卫生服务活动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引起对入伍新兵和临退伍老兵心理健康的重视,为针对基层官兵的心理干预提供参照。对提高战士作战的心理素质,增强作战训练效果,预防和干预基层官兵心理障碍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本研究以203名现役青年男性基层官兵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心理韧性量表(CD-RISC)、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研究工具,测量现役青年基层官兵的应对方式、心理韧性和心理健康水平,对应对方式在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中的中介作用进行研究,其中心理韧性包括乐观性、坚韧性和力量性三个维度;应对方式包括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心理健康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神经病性、睡眠及饮食共十个维度。使用SPSS17.0进行回归分析,检验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和心理韧性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如下:(1)总体来看,基层官兵心理健康水平较好,适应良好。在躯体化因子上存在显着的年龄、军龄差异;在强迫因子上存在显着军龄、学历差异;在人际关系因子上存在显着军龄、民族、军衔、学历差异;在抑郁因子上存在显着年龄、军龄、学历差异;在焦虑因子上存在显着年龄、军龄、民族差异;在敌对性因子上存在显着民族差异;在恐怖因子上存在显着军龄、军衔差异;在偏执因子上存在显着民族、军衔差异;在神经病性因子上存在显着军龄、民族差异;在睡眠及饮食因子上存在显着年龄、军龄差异。(2)基层官兵的应对方式以积极应对为主,在军龄、兵源地、民族、独生子女、单亲家庭上不存在显着差异;在积极应对维度上存在显着的年龄、婚姻状况、军衔和学历差异。(3)基层官兵心理韧性整体良好,总分在兵源地、民族、独生子女、婚姻状况上不存在显着差异;在坚韧性上存在显着年龄差异;在力量性上存在显着军龄、年龄、军衔差异;在乐观性上存在显着年龄、学历差异。(4)基层官兵的心理健康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基层官兵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基层官兵心理韧性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没有明显相关。(5)基层官兵的积极应对方式在心理韧性和心理健康之间起中介作用,心理韧性可以直接影响心理健康,也可以通过积极应对方式间接地影响心理健康。基于以上结果,基层官兵的心理韧性、心理健康、积极应对方式呈现两两相关,积极应对方式在心理韧性和心理健康起中介作用,为了提高基层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可以通过改善基层官兵的应对方式进行来调节。

汪微,赵雁丰,张迪,殷瑛,李连杰,赵晋丰[2](2019)在《某武警院校学员心理健康与职业压力关系》文中提出目的:了解武警院校学员心理健康及职业压力状况,分析职业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武警院校263名学员,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军人职业压力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武警院校学员SCL-90总分及因子分均低于军人常模(t=-16.791-10.321,P<0.001),心理问题发生率为7.6%,主要表现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上。农村组学员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高于城市组(t=2.244,P<0.05);不同年龄、军龄组学员躯体化因子得分存在显着差异(F=3.349,3.834;P<0.05),≤19岁、≤2年军龄组学员躯体化因子得分分别高于2024岁、34年军龄组。职业压力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常模(t=-30.996-7.039,P<0.001),个人发展、经济压力和军旅特殊生活的压力问题列前三位。SCL-90总分与职业压力总分及各因子分均存在显着相关(r=0.3840.620,P<0.01)。回归分析表明,人际关系、婚姻家庭、经济压力、角色不清因子对武警学员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显着预测作用(sβ=0.540,0.213,0.179,-0.165;P<0.05;R2=0.429)。结论:该武警院校学员心理健康状态较好,职业压力水平较低。

张万龙[3](2018)在《武警部队系统训练对武警新兵体质及心理健康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 新时期中央军委对部队建设极为器重和关注的问题包括质量建军,军人的身心健康对部队战斗力的具有重要保障。由于生活、生存及训练环境的改变,武警新兵会适应性改变其身体功能状况,了解武警新兵3个月训练阶段身体变化的特点,对科学、合理安排新兵训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 (1)利用12导联自动分析心电图机检测武警新兵安静状态下,1km、3km和5km长跑结束后30分钟心电图的变化。(2)利用心电监护仪检测武警新兵1km、3km和5km长跑前后及恢复期的心率和Sp O2。(3)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化学发光测定仪检测武警新兵跑步前和1km、3km和5km长跑完成后血液中肌酸激酶、肌酸同工酶、谷草转氨酶、α-羟丁酸脱氢酶、超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Ⅰ等指标。(4)利用XE-2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武警新兵训练前、训练第25天、训练第50天和训练第75天进行血常规检测。(5)利用电泳法检测武警新兵训练前、训练第25天、训练第50天和训练第75天的免疫球蛋白。(6)对武警新兵训练前和训练结束时的形态指标进行检测。(7)使用SCL-90调查分析武警新兵的心理健康状态。结果 (1)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心律不齐在武警新兵1km、3km和5km长跑后均消失,与运动前相比,P-R间期缩短的发生率增加,这些都属于正常生理现象。(2)武警新兵1km,3km和5km限时匀速跑的平均心率分别为(148.23±20.02)次/min,(147.38±20.73)次/min和(153.35±18.87)次/min,均较安静时升高,提示武警新兵1km,3km限时匀速跑的运动量切近中等,5km限时匀速跑的运动量属于中等,皆为适合的运动心率。武警新兵1km,3km和5km限时匀速跑,Sp O2均能在跑步完成时复原到安静时状态,表明经过12周集训的新兵参与该项运动,其运动负荷强度较适合。(3)1km长跑结束后,与训练前相比,仅仅hs-CRP水平极显着上升(P<0.01),其他指标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km和5km长跑结束后,血液CK,CK-MB,AST,hs-CRP和c TnⅠ均高于训练前,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4)在训练第75天时,与训练前相比,白细胞计数明显降低(P<0.05)。嗜中性粒细胞比例下降,淋巴细胞比例增加,但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5)在训练第75天时,Ig G,Ig A和Ig M均降低,但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武警新兵新训3个月,与训练前相比,体脂%下降(P<0.01)。(7)武警新兵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总分均小于中国新兵常模,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26名武警新兵经过3个月集训参加1km、3km和5km限时匀速跑后身体功能状态良好,科学合理安排训练的负荷不会对武警新兵心肌造成损失,不会降低免疫功能,能够减少武警新兵的体脂%。并且该26名武警新兵均表现出较好地心理健康状况。

韩立宁[4](2018)在《对武警“两看”勤务执勤官兵心理健康管理问题研究 ——以武警某支队为例》文中提出十九大后,习主席在多个重要场合反复强调应对重大安全风险问题的重要性,要求各级要认真分析研究,严密部署防范重大安全问题发生,确保部队安全稳定。可以说军队中事故案件的发生牵动着军队高层领导的决策部署,直接影响着部队战斗力。从历史上发生事故案件的一般规律看,事业大干快干、改革大破大立,装备技术大发展大创新,这种形势下事故案件会高发多发。调查和剖析事故案件发生的原因,一个重要而直接的因素就是心理问题。目前,心理问题是影响部队安全的重要消极因素。由此得知,深入细致地分析研究武警“两看”执勤官兵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能够有助于帮助官兵更好的成长进步,能够有效提升武警部队官兵战斗力提升。整篇文章着重于在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从武警“两看”勤务入手,较为系统地研究执勤官兵心理健康问题,分析探讨预防和矫治“两看”执勤官兵心理健康问题、心理疾患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有效培养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一共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两看”执勤官兵心理的意义进行了分析研究;第二部分是结合有关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根据自己多次深入部队检查调研所得研究收获,分析判断影响武警“两看”执勤官兵心理的主要因素都有哪些,并针对产生原因认真剖析;第三部分总结武警“两看”勤务对官兵心理的一般要求;第四部分是从部队实际情况出发,探索研究适合武警“两看”执勤官兵的心理教育方法。文章主要有以下个方面的独创性的想法和见解:一是结合部队实际情况,运用心理学理论知识为基础,采取座谈了解、问卷调查等具体方法,从社会变革、家庭环境及执勤环境等方面,系统、全面地分析总结了影响“两看”执勤官兵心理的各种因素;二是通过从“两看”勤务入手,探索提出了在“两看”执勤部队中心理教育要从预防和矫治心理疾患、培养塑造良好心理素质两个角度开展;三是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学习分析借鉴国内外军队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总结出开展心理训练的任务、原则及方法,努力为武警部队执勤官兵更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心理训练提供帮助。

杨亚明,郑爱明,陈宇,李圳,朱骏,杨浩,黄艳华,张徐军,杨世昌[5](2017)在《2015年武警某部队官兵心理状况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武装警察官兵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探索其特点和相关因素,为进行心理辅导提供循证依据。方法2015年5月通过整群抽样选取武警某部595名现役官兵作为调查研究对象,采用自我症状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量表和特质应对问卷进行问卷调查,评介分析其心理健康现状。结果本次调查有效问卷595份,均为男性,年龄1637岁,平均(21.08±2.85)岁,军龄017年,平均(1.77±2.45)年。SCL-90量表中除敌对、躯体化外,全部明显低于军人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间、不同婚姻状况的调查官兵SCL-90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20岁调查官兵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高于2125岁和>25岁者,除强迫症状、人际敏感、忧郁、敌对因子外,不同年龄组总分和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及以下军龄者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军龄为15年和>5年者,不同军龄组间总分和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官兵艾森克人格问卷中精神质得分高于军人常模、内外向得分低于军人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独生子女、不同婚姻状况、不同年龄、不同军龄的三个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位分组则表现各异;特质应对方式得分高于健康人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婚姻状况、不同年龄段、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间应对方式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职位、不同文化程度间积极应对方式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关关系中,官兵消极应对方式与SCL-90各因子有相关关系。特质应对方式问卷中积极得分与EPQ中P、N、L得分负相关,与E得分正相关;消极得分与EPQ中P、N得分呈正相关,与E、L得分呈负相关,且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调查武警官兵总体心理状况较好,仍需做好武警官兵的心理健康促进,并根据不同人格、症状及应对方式进行针对性辅导。

李亮,卞军凤,王涛,李迎,燕良轼[6](2017)在《武警新兵心理健康状况的元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武警新兵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元分析,以期为部队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2005-2015年间的文献,选出以SCL-90为测评工具并完整报告武警新兵在9个因子上得分情况的文献共51篇,删掉在军事应激条件下等特殊时期进行测评的文献,最终得到符合要求的文献18篇,样本容量为14 746人。结果(1)与新兵常模相比,武警新兵的精神病性要低于新兵,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8个因子分与新兵常模相当;(2)与军人常模相比,武警新兵的强迫、人际敏感、敌对、偏执、精神病性5个因子分比军人常模要低,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4个因子分则与军人常模相当。结论武警新兵的心理健康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优于新兵常模和军人常模。

张建江[7](2016)在《新疆军区某部队军人职业紧张调查及干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了解新疆军区某部队新入伍青年军人在新兵训练期的职业紧张特点和规律,揭示职业紧张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2)了解某型机械设备的密闭空间内职业有害因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该特殊作业环境职业紧张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状况;(3)评价新疆高原高寒和干旱沙漠特殊生态环境下军人职业紧张状况及影响因素;(4)对军人职业紧张的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研究对象均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抽取。第一阶段,以新疆军区某部625名新入伍青年军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国内外广泛适用、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职业紧张、付出-回报失衡、职业倦怠等相关量表,采集尿液和唾液,检测其中与职业紧张相关的客观生理学指标,同时对心理学、认知能力、睡眠质量、生命质量、工作满意度及影响职业紧张结局的因素进行测评,对指标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第二阶段,检测训练状态下某型机械设备密闭空间内物理、化学性职业有害因素。以350名机械设备的密闭空间内作业人员作为调查组,同时选取350名同一部队非密闭空间军人作为对照,应用付出-回报失衡、工作满意度、生命质量等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调查对象的尿液,检测香草扁桃酸含量。第三阶段,选取常年驻守在新疆具有典型生态环境特征的高原高寒和干旱沙漠地区部队的军人作为调查组,同时选择驻守在乌鲁木齐地区部队的军人作为对照组,选用工作紧张测量问卷、中文版多维疲劳量表、中文版职业倦怠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及特质应对方式等问卷,对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第四阶段,以超文本预处理器为系统开发语言,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基于开放源码的网页服务器构建军人职业紧张干预网络平台,以此为军人职业紧张干预的重要形式,选取某部队240名人员,进行为期3个月的职业紧张干预,运用干预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采集的数据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学上的显着性水平规定a=0.05,取双侧检验。结果:(1)新入伍青年军人职业紧张状况:城市(镇)组新入伍青年军人的职业紧张程度要高于农村组;入伍前为学生组的对抗职业紧张的应对能力高于非学生组;吸烟组的职业紧张程度高于非吸烟组,而对抗职业紧张的应对能力低于非吸烟组。(2)职业紧张与心理学指标的关系:高职业紧张程度组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对抗紧张的应对资源多,心理健康水平好。紧张反应是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应对资源是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家庭所在地为城市(镇)、心理紧张反应(PSY)和躯体紧张反应(PHS)是焦虑症状的危险因素,紧张反应是心理紧张的危险因素。新入伍青年军人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职业任务(ORQ)及其6个子项与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EST)标准分均呈正相关,紧张反应(PSQ)及其4个子项与SDS标准分、SAS标准分、PEST标准分均呈正相关。(3)职业紧张与认知能力和睡眠质量的关系:本调查新入伍青年军人的付出-回报失衡与数字搜索能力存在一定的相关,回报与数字搜索的正确数与得分均呈正相关,而超负荷与数字搜索得分呈负相关。本次调查对象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问卷得分高于中国普通男性的PSQI问卷得分,提示本次调查的新入伍青年军人的睡眠质量不佳。有睡眠障碍个体所占比例也高于中国普通男性的比例。超负荷得分高组的睡眠质量差,付出-回报失衡(ERI)指数高组的睡眠质量差,而回报得分高组睡眠质量好。入伍前身份是非学生、超负荷分量表得分高及ERI指数≥1.0是存在睡眠质量障碍的危险因素。与职业紧张对数字搜索能力的影响相比,职业紧张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更为显着。(4)职业紧张与生理学指标的关系:职业紧张程度高与唾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 A)水平升高关系密切,而对抗紧张的应对能力弱与唾液SIg A水平升高关系密切。采用付出-回报失衡模式来评价职业紧张时,高回报组的尿液17-羟皮质类固醇(17-OHCS)含量低,ERI指数得分高组的尿液17-OHCS含量高,相比于唾液SIg A,尿液17-OHCS含量与付出-回报失衡评价模式关系更为密切和敏感。(5)职业因素对新入伍青年军人生命质量的影响:新入伍青年军人生命质量得分从高到低的项目依次为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生理内容综合测量>社会功能>一般健康状况>情感职能>心理内容综合测量>健康变化>精力>精神健康>躯体疼痛。吸烟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与生理内容综合测量得分低于非吸烟组。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情绪耗竭、外部满意度对因变量生理内容综合测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外部满意度对生理内容综合测量的影响为正向,情绪耗竭对生理内容综合测量的影响为负向;情绪耗竭、家庭所在地、外部满意度对因变量心理内容综合测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外部满意度对心理内容综合测量的影响为正向,情绪耗竭对心理内容综合测量的影响为负向。(6)影响职业紧张及结局的因素:领悟社会支持得分高组的社会支持和获得得分高,而付出和ERI指数得分低。领悟社会支持与工作内容的第三个维度社会支持呈正相关关系,与付出-回报失衡的获得维度呈正相关关系,与付出、超负荷和ERI指数呈负相关关系。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高组的成就感降低得分低,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高组的内部、外部和总体满意度高。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情绪耗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呈负相关关系,与工作满意度的三个分量表内部、外部和总体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7)机械设备密闭空间内环境调查结果显示:噪声、振动和粉尘是比较突出的职业卫生问题,噪声和振动在发动机发动运转以后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步增大并保持相对稳定。粉尘及CO2、NH3、NO2在发动机刚发动时浓度较低,随着机械设备运行时间的延长而升高。(8)机械设备密闭空间内作业人员职业紧张及其影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组付出及ERI指数高于高中以下组,军官组的付出、超负荷及ERI指数明显高于士官和士兵组,而获得分量表得分明显低于士官和士兵组。付出低得分组的情绪耗竭、人格解体与成就感降低均低于高得分组,获得低得分组的情绪耗竭、人格解体与成就感降低均高于高得分组,超负荷低得分组的情绪耗竭、人格解体均低于高得分组,ERI指数<1组的情绪耗竭、人格解体均低于ERI指数≥1组。付出低得分组的内部满意度、外部满意度均高于高得分组,获得低得分组的内部满意度、外部满意度均低于高得分组,超负荷低得分组的内部满意度、外部满意度均高于高得分组,ERI指数<1组的内部满意度、外部满意度均高于ERI指数≥1组。固定人口信息学变量,引入ERI后对情绪耗竭、人格解体以及成就感降低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551、0.498和0.376;对内部满意度、外部满意度以及总体满意度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361、0.479和0.231。(9)职业紧张与尿液香草扁桃酸(VMA)含量关系:付出高得分组的VMA含量高于低得分组,超负荷高得分组的VMA含量高于低得分组,超负荷与尿液VMA含量呈正相关。(10)机械设备密闭空间作业人员生命质量: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组的一般健康状况、精神健康及心理内容综合测量的得分低于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组。军官组的一般健康状况、健康变化、精神健康及心理内容综合测量的得分低于士官和士兵组。付出-回报失衡对生命质量的影响:付出越多,生命质量越差,获得越多,生命质量越好,表明职业紧张对密闭空间作业人员的生命质量有严重影响,且职业紧张程度越高,生命质量越差。(11)调查组和对照组职业紧张及生命质量比较:调查组的成就感降低、付出、工作要求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而获得、外部工作满意度、自主程度得分却低于对照组,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生理内容综合测量,心理内容综合测量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12)高原高寒、干旱沙漠及对照组的职业紧张程度比较:除工作压力频度外,其他项目各组间均有差异,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高原高寒组的职业紧张程度显着高于对照组,除工作压力强度、组织支持缺乏强度和职业紧张强度外,干旱沙漠组的其他项目得分高于对照组,高原高寒组的职业紧张程度高于干旱沙漠组。(13)高原高寒、干旱沙漠及对照组疲劳的比较发现:各组间均有差异,两两比较发现,高原高寒组的疲劳程度高于干旱沙漠组,干旱沙漠组高于对照组。高原高寒和干旱沙漠生态环境下,对疲劳有影响的人口信息学特征主要为入伍前居住地、年龄和身份,疲劳分别与应对方式及职业紧张强度具有一定相关性。高原高寒环境下,职业紧张对疲劳的总效应为0.154,消极应对方式占总效应的比例为49.92%。干旱沙漠环境下,职业紧张对疲劳的总效应为0.114,积极应对方式占总效应的比例为50.06%,而消极应对方式为中介效应时,职业紧张对疲劳的总效应为0.257,消极应对方式占总效应的比例为50.04%。(14)高原高寒、干旱沙漠及对照组职业倦怠的比较发现:除成就感降低外,情绪耗竭、人格解体及倦怠总分各组间均有差异。除成就感降低外,高原高寒组的职业倦怠程度高于干旱沙漠组,干旱沙漠组高于对照组。新疆高原高寒和干旱沙漠生态环境下,不同人口信息学特征对职业倦怠的影响各不相同;职业紧张与倦怠及特质应对方式具有一定相关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压力强度和工作压力频度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15)不同组间焦虑症状的比较顺序为:高原高寒组>干旱沙漠组>对照组。高原高寒环境下,工作压力指数及消极应对方式是存在焦虑症状的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1.062(1.0381.086),1.088(1.0411.136),而积极应对方式是焦虑症状的保护性因素,OR(95%CI)为0.910(0.8720.950),积极应对方式在职业紧张和焦虑症状间中介效应不显着,消极应对方式在职业紧张和焦虑症状间起部分中介效应,职业紧张对焦虑症状的总效应为0.150,消极应对方式占总效应的比例为50.29%。干旱沙漠环境下,消极应对方式是存在焦虑症状的危险因素,OR(95%CI)为1.125(1.0681.185),而积极应对方式是焦虑症状的保护性因素,OR(95%CI)为0.906(0.8520.962),积极应对方式在职业紧张和焦虑症状间中介效应不显着,消极应对方式在职业紧张和焦虑症状间起部分中介效应,职业紧张对焦虑症状的总效应为0.248,消极应对方式占总效应的比例为50.20%。(16)干预前后军人职业紧张的变化:职业任务(ORQ)分量表当中的任务过重(RO)、任务不适(RI)、任务冲突(RB),紧张反应(PSQ)分量表及其子项业务紧张反应(VS)、心理紧张反应(PSY)、人际关系紧张反应(IS)、躯体紧张反应(PHS)得分在干预后均低于干预前;应对资源(PRQ)分量表及其子项娱乐休闲(RE)、自我保健(SC)、社会支持(SS)、理性处事(RC)得分在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P<0.05)。(17)干预前后军人职业倦怠的变化:受干预对象的情绪耗竭、成就感降低得分在干预后均低于干预前,而人格解体得分干预前后未见统计学差异。(18)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的变化:通过实施职业紧张干预,受干预对象中SDS得分≥50的人数有一定程度减少,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量表得分有一定程度降低,其中躯体化、人际敏感、敌对、偏执及总分的降低有统计学意义。(19)干预前后军人简易应对方式的变化:通过实施职业紧张干预,使受干预对象的应对方式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积极应对得分提高,消极应对得分降低。结论:(1)不同人口信息学特征对新入伍青年军人的职业紧张程度影响不一。(2)新入伍青年军人的职业紧张与其生理学指标、心理学指标、认知和睡眠等关系密切。(3)更高的职业倦怠程度意味着更低的生命质量,职业倦怠尤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更为显着。而工作满意度越高,生命质量越好。情绪耗竭、外部满意度这2个变量对生理内容综合测量影响有显着的预测作用。情绪耗竭、家庭所在地、外部满意度这3个变量对心理内容综合测量的影响有显着的预测作用。(4)社会支持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职业紧张水平。(5)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与工作满意度呈正相关。(6)机械设备密闭空间内噪声、振动和粉尘污染是比较突出的职业卫生问题,应加强防护。(7)文化程度和职位影响密闭作业空间人员的职业紧张程度。高职业紧张组的职业倦怠更严重,工作满意度更低。付出-回报失衡对情绪耗竭和外部满意度的解释力度较强。(8)尿液中VMA含量与密闭作业空间人员的职业紧张水平有一定关联。(9)与对照组相比,机械设备密闭空间内工作人员的职业倦怠程度更高,工作满意度更低,生命质量更差。通过这种对比,更进一步证实了密闭空间的工作人员职业紧张程度高及产生的一系列不良后果。(10)高原高寒组、干旱沙漠组及对照组的职业紧张程度有差异,高原高寒组的职业紧张程度高于干旱沙漠组,干旱沙漠组高于对照组。(11)高原高寒及干旱沙漠生态环境下,消极应对方式在职业紧张与疲劳、职业倦怠及焦虑症状间起部分中介效应。(12)通过实施职业紧张干预,能有效缓解职业紧张及职业倦怠水平,使受干预对象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应对方式有一定程度改善。

王涛[8](2016)在《某部新兵心理素质及团体心理训练研究》文中认为军人心理素质作为军人整体素质的核心部分,其对军队整体水平的影响不言而喻。主要由于军队执行任务的特殊性与高压性,其对军人的危机应激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要求也会特别高。而部队新兵又是部队精兵培养的一个起跑点,新兵全面素质水平与提升关乎到部队的未来。且大多数研究发现我国军人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水平相对普通常模较低。研究以武警新兵为对象,结合运用文献元分析法、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干预实验法,统一武警新兵心理素质的纵向发展状况和横向发展特点,探讨其心理干预需求,在此基础上在部队训练中融入团体心理干预实验,有针对性的提升新兵心理素质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系统的探索和实施过程使研究更具有全面性、实践性和生态性。研究一通过文献分析法对中国武警部队新兵心理素质进行元分析。研究发现,以新兵常模为标准,武警新兵在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八个因子的平均效果量的95%置信区间均包含0,即与新兵常模不存在显着性的差异,而在精神病性因子上的平均效果量的95%置信区间不包含0,即武警新兵的精神病性因子与新兵常模存在显着性的差异,且显着好于新兵常模。以军人常模为标准,武警新兵在强迫、人际敏感、敌对、偏执、精神病性5个因子上平均效果量的95%置信区间不包含0,即与军人常模存在显着性的差异,且显着好于军人常模;其他4个因子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的95%置信区间均包含了 0,即与军人常模不存在显着性的差异。研究二通过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问卷调查3759名武警新兵以及配合访谈法对某武警部队的新兵进行心理素质水平的测查。调查发现302例(8.0%)需要关注的武警新兵。其中,精神障碍264例(7.0%);其次是智力障碍211例(占5.6%);人格障碍132例(3.5%);知觉能力50例(1.3%);且最常见的症状组合是智力障碍与精神障碍的组合(114例,37.75%)。与中国新兵常模相比,需要关注的新兵的精神病性因子分与新兵常模相当,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疑病以及偏执五个因子上的得分显着高于新兵常模,而在人际敏感、焦虑、敌对性上的得分显着低于新兵常模。研究三通过采取团体心理训练对武警新兵的自我效能感、职业自我概念、正负性情绪、社会支持感进行干预,结果表明,干预组的自我效能感提升度显着高于对照组的提升度;团体心理训练对新兵的职业自我概念的提升作用主要集中在对新兵职业决定、职业适应和职业抱负这三个维度上;在团体心理训练对新兵情绪干预方面只有正性情绪有显着地干预效果,即在干预后新兵体验到了更多的正性情绪,但对武警新兵的负性情绪的减少并没有显着效果;团体心理训练对新兵的社会支持感也有显着提升作用。本研究表明相对于新兵常模和军人常模,武警新兵的心理素质水平相对较好,且团体心理训练可以通过干预其自我效能感、职业自我概念、情绪以及社会支持感提升其心理素质水平。

张丹丹[9](2014)在《消防指挥学校新学员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对部队指挥院校学员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已经成为军事学、管理学、教育学、组织行为学以及心理学等诸多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学员的人格特征及其应对方式的作用不容小觑。研究的目的十年以来的教育和工作实践中作者发现,不同年级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行为表现具有一定的差异,且个体差异十分显着。由此,作者以2013年9月入学的新学员群体为研究对象,集中调查了他们的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以及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旨在为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工作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与操作建议。研究的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运用整群随机抽样抽取了421名(有效样本)新学员作为研究样本,集中进行了SCL‐90、EPQ、CSQ的调查。在接下来的数据整理及统计分析过程中,根据研究需要,对样本数据进行了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与多元回归分析,并初步建立了SCL‐90、EPQ、CSQ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型。研究的结果与结论1.SCL‐90的调查结果:有13.78%的新学员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或不良的心理反应,但总的来说,新学员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新学员觉察到的不良心理反应主要集中在强迫症状、偏执、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躯体化等方面;与全国正常成人常模、军人常模、军校大学生常模、全国大学生常模以及武警指挥院校大学生调查分值相比较,新学员在强迫症状、偏执、抑郁、焦虑等因子上存在得分偏高的情况;不同性别、年龄以及入学前不同文化程度新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着差异。2.EPQ的调查结果:新学员群体中,绝大多数人的人格特征在中间范围内波动,少有极端人格出现;新学员的群体人格特征呈现出外向、热情、开朗、活跃、神经系统的兴奋度较高、适应性较强但情绪不够稳定、带有一定的情绪化倾向的特点;部分新学员在精神质(P)、神经质(N)以及掩饰性(L)等因子上出现偏高得分;与成人组常模相比较,新学员的外倾性人格特征显着;独生或非独生子女、不同家庭所在地新学员的人格特征存在显着差异。3.CSQ的调查结果:新学员呈现出解决问题——合理化——幻想——求助——退避——自责的应对倾向;与军官常模和战士常模相比较,新学员群体呈现出勇敢、积极、乐观的应对特征,同时也呈现出军人群体中可能存在的应对技能缺乏、问题解决策略不足的共性问题;部分新学员呈现出自尊感强、独立性强、不善于与他人协作、归因机制失衡的应对特征。4.SCL‐90、EPQ、CSQ的相关分析与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新学员的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新学员在精神质(P)、内-外倾性(E)、神经质(N)以及掩饰性(L)等因子上的得分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出其惯常采用的应对方式;新学员惯常采用的应对方式能够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或下降;通过中介效应显着性公式的检验发现,新学员的掩饰性(L)水平能够直接影响到他的心理健康状况,神经质(N)的人格特征能够诱发其采用不成熟型的应对方式,继而对其心理健康状况的下降产生影响。对本研究的讨论1.与二、三年级学员相比较,影响新学员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情境。2.与特定的人格特质相呼应,新学员呈现的强迫症状投射出他们所持有的成就动机与对失败的畏惧之间的趋避冲突。3.新学员较为显着的偏执、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心理反应投射出他们怀有一定的消极情感,且惯常采用更关注情绪的应对风格。4.新学员在偏执、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上的得分反映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更易遭遇情绪调节和人际关系方面的难题。5.新学员的人格状况投射出他们具有塑造自我康复人格的特质基础。6.新学员的部分人格特征表现出一些性别差异,例如移情倾向、情感表露、从众倾向以及情绪稳定状况等。7.新学员在CSQ中出现的极低的自责得分提示我们,要注意他们源于社会认知的归因失调以及抑郁发生的情况。8.新学员的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及其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联系可能与个体的认知与自我动因、个体有意识的自我控制与因果归因、个体的自我概念以及个体对心理应激的处理等几个方面有关联。9.新学员的人格特征、认知状况以及顺应水平共同推进了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发展,其中,尤其要重视应对方式以及与此相关的认知因素所起到的中介作用。

丁镇[10](2014)在《武警基层战士应对方式、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旨在关注武警基层战士应对方式、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其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性。探讨武警基层战士应对方式、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三者的关系,进而探讨应对方式在人格特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是否起到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大五人格问卷(NEO-FFI)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某2个武警总队357名基层武警战士进行了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运用SPSS和Amo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做了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等,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武警基层战士SCL-90,总分均数在是否是独生子女、服役部队驻地两个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着差异。武警基层战士的SCL-90各维度中,强迫症状、焦虑、恐怖均分数高于中国军人的常模,躯体化均分数与中国军人常模相同,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症状、总分的平均分数低于中国军人的常模,并且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3个维度的均分数上达到了显着差异。武警基层战士的SCL-90各维度与中国常模进行比较发现,武警基层战士的SCL-90各因子及总分均数的数值要高于中国地方常模,尤其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症状、总分均数上与中国地方常模有极显着差异,在焦虑、敌对两个因子上与中国地方常模有显着差异。2.武警基层战士积极应对维度与SCL-90各因子得分和总均分呈现负相关,与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呈明显负相关,消极应对维度则与SCL-90各因子分及总分均数呈明显正相关,两种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水平都有显着预测作用,在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种方式中,消极应对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更加突出。3.人格特征的神经质、外倾性、严谨性和友善性与心理健康指标SCL-90的各因子及总均分存在显着相关,其中神经质与SCL-90的各因子得分及总均分存在显着正相关,外倾性、友善性和严谨性与SCL-90的各因子得分及总均分存在显着负相关,对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是神经质,其次是友善性、严谨性。4.积极应对方式与大五人格各维度中的外倾性、开放性、严谨性的程极显着正相关,而消极应对与大五人格维度中的神经质程极显着正相关,与外倾性、友善性、严谨性程极显着负相关,与开放性程显着负相关。神经质特征明显的战士更倾向于选择消极的应对方式,而外倾性、开放性、友善性、严谨性特征明显的战士更倾向选择积极应对方式5.武警基层战士的心理健康受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的影响,消极应对方式在神经质、友善性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

二、SCL—90评价武警军人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CL—90评价武警军人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层官兵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以应对方式为中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心理韧性的研究综述
        1.1.1 心理韧性的模型
        1.1.2 心理韧性的测量
    1.2 心理健康的研究综述
        1.2.1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1.3 应对方式的研究综述
        1.3.1 应对方式的分类
        1.3.2 应对方式的测量
        1.3.3 军人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1.4 心理韧性、心理健康、应对方式两两关系研究
    1.5 问题的提出
第2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意义
        2.1.1 理论意义
        2.1.2 实践意义
    2.2 研究目的
    2.3 研究假设
    2.4 研究对象
    2.5 研究工具
    2.6 数据处理
第3章 研究结果
    3.1 基层官兵的心理韧性
        3.1.1 不同年龄、军龄基层官兵的心理韧性
        3.1.2 不同军龄基层官兵的心理韧性
        3.1.3 不同兵源地、民族、独生子女、单双亲家庭的基层官兵的心理韧性
        3.1.4 不同军衔基层官兵的心理韧性
        3.1.5 不同学历基层官兵的心理韧性
    3.2 基层官兵SCL-90 问卷测评结果
        3.2.1 基层官兵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
        3.2.2 基层官兵SCL-90 各因子分与军人常模比较
        3.2.3 不同年龄基层官兵SCL-90 各因子比较
        3.2.4 不同军龄基层官兵SCL-90 各因子比较
        3.2.5 不同兵源地基层官兵SCL-90 各因子比较
        3.2.6 不同民族基层官兵SCL-90 各因子比较
        3.2.7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基层官兵SCL-90 各因子比较
        3.2.8 单亲与双亲家庭基层官兵SCL-90 各因子比较
        3.2.9 不同婚姻状况基层官兵SCL-90 各因子比较
        3.2.10 不同军衔基层官兵SCL-90 各因子比较
        3.2.11 不同学历的基层官兵SCL-90 各因子比较
    3.3 基层官兵的应对方式
        3.3.1 不同年龄、军龄基层官兵的应对方式
        3.3.2 不同兵源地、民族、独生子女、单双亲家庭基层官兵的应对方式
        3.3.3 不同婚姻状况基层官兵的应对方式
        3.3.4 不同军衔基层官兵的应对方式
        3.3.5 不同学历基层官兵的应对方式
    3.4 基层官兵心理韧性、心理健康、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3.4.1 基层官兵的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研究
        3.4.2 基层官兵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3.4.3 基层官兵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否相关研究
        3.4.4 中介效应检验
第4章 分析与讨论
    4.1 基层官兵心理韧性特点分析
        4.1.1 基层官兵心理韧性总体的特点分析
        4.1.2 不同年龄基层官兵心理韧性的特点分析
        4.1.3 不同军龄基层官兵心理韧性的特点分析
        4.1.4 不同军衔基层官兵心理韧性的特点分析
        4.1.5 不同学历基层官兵心理韧性的特点分析
    4.2 基层官兵心理健康特点分析
        4.2.1 基层官兵心理健康总体心理健康特点分析
        4.2.2 不同年龄基层官兵心理健康特点分析
        4.2.3 不同军龄基层官兵心理健康特点分析
        4.2.4 不同民族基层官兵心理健康特点分析
        4.2.5 不同学历基层官兵心理健康特点分析
        4.2.6 不同军衔基层官兵心理健康特点分析
    4.3 基层官兵应对方式的特点分析
        4.3.1 基层官兵应对方式总体的特点分析
        4.3.2 不同年龄基层官兵应对方式的分析
        4.3.3 不同婚姻状态基层官兵的应对方式分析
        4.3.4 不同军衔基层官兵的应对方式分析
        4.3.5 不同学历基层官兵的应对方式分析
    4.4 基层官兵心理韧性、心理健康、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第5章 研究总结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创新与不足
    5.3 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2)某武警院校学员心理健康与职业压力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武警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
    2.2 不同人口学特征学员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2.3 武警学员的职业压力状况
    2.4 武警学员心理健康水平与职业压力各因子的相关
    2.5 武警学员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3 讨论

(3)武警部队系统训练对武警新兵体质及心理健康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术语说明
前言
    1 武警部队系统训练对战士心电图的影响
    2 武警部队系统训练对战士心率和SpO2 的影响
    3 武警部队系统训练对战士心肌血液指标的影响
    4 武警部队系统训练对战士免疫指标的影响
    5 武警部队系统训练对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
    6 展望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训练方式
    2.3 实验仪器与试剂
        2.3.1 主要实验试剂
        2.3.2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2.4 检测指标
        2.4.1 训练过程中身体功能相关指标检测
        2.4.2 训练过程中心肌血液指标检测
        2.4.3 军训前后免疫指标检测
        2.4.4 军训前后形态指标测量
        2.4.5 军训前后身体形态指标测量
        2.4.6 军训结束时心理症状调查
    2.5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不同跑步下武警新兵心电图的变化
    3.2 不同跑步下跑步前后武警新兵心率的变化
    3.3 不同跑步下跑步前后武警新兵SpO2 的变化
    3.4 不同跑步下跑步前后武警新兵心肌血液指标变化
    3.5 不同训练时间训练前后武警新兵白细胞及分类变化
    3.6 不同训练时间训练前后武警新兵免疫球蛋白变化
    3.7 军训前后武警新兵形态指标的变化
    3.8 武警新兵SCL-90 与中国新兵常模SCL-90 比较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心电图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4.2 心率和SpO2 监控运动强度
    4.3 生化和血液指标的变化调控运动强度
    4.4 SCL-90 评估武警战士心理状况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4)对武警“两看”勤务执勤官兵心理健康管理问题研究 ——以武警某支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武警“两看”执勤官兵心理健康管理的背景
    1.2 研究武警“两看”执勤官兵心理健康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对官兵心理健康及其管理研究现状
        1.3.1 官兵心理健康管理的国外研究
        1.3.2 官兵心理健康管理的国内研究
第二章 心理健康管理理论和武警“两看”执勤官兵心理问题分析
    2.1 心理健康管理的概念
    2.2 武警“两看”执勤官兵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2.2.1 新兵入伍展示自我积极主动,但心理承受能力偏弱
        2.2.2 武警“两看”任务以及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对心理的影响
        2.2.3 官兵面临重大选择时容易引发心理波动
        2.2.4 官兵身患疾病时容易引发心理疾患
        2.2.5 官兵执行重大任务时容易引发心理应激障碍
    2.3 武警“两看”执勤官兵心理问题表现和研究方法
        2.3.1 武警“两看”执勤官兵心理问题的表现
        2.3.2 武警“两看”执勤官兵心理的研究方法及结果
第三章 武警“两看”执勤官兵心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工具
    3.3 研究结果
        3.3.1 被试官兵基本情况
        3.3.2 研究分析结果
第四章 影响武警“两看”执勤官兵心理因素分析
    4.1 武警“两看”执勤官兵心理受社会变革的影响
        4.1.1 受资源配置变化的影响
        4.1.2 受社会利益机制变化的影响
        4.1.3 受社会价值观念变化的影响
        4.1.4 受社会活动多样化的影响
    4.2 武警“两看”执勤官兵心理受家庭因素的影响
        4.2.1 受个人成长环境的影响
        4.2.2 受家庭压力的影响
    4.3 武警“两看”执勤官兵心理受执勤环境的影响
        4.3.1 受驻地自然环境的影响
        4.3.2 受执勤单位和执勤设施的影响
        4.3.3 受集体意识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4.3.4 受日常管理和文化生活的影响
    4.4 武警“两看”执勤官兵心理受执勤对象的影响
        4.4.1 受憎恶心理的影响
        4.4.2 受紧张情绪的影响
        4.4.3 受同情心理的影响
    4.5 武警“两看”执勤官兵心理受执勤形式的影响
        4.5.1 受监区看押影响可能产生的心理反应
        4.5.2 受武装押解影响可能产生的心理反应
        4.5.3 受武装追捕影响可能产生的心理反应
        4.5.4 受武装逮捕对象可能产生的心理反应
第五章 针对武警“两看”执勤官兵心理健康问题的策略
    5.1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普查工作,积极预防和矫治官兵心理问题
        5.1.1 普及心理知识,有效消除官兵思想疑惑
        5.1.2 开展心理测查,建立官兵心理健康档案
        5.1.3 渗透心理辅导,积极预防问题发生
        5.1.4 适时心理干预,增强心理教育实效
    5.2 运用心理训练方法,培养武警“两看”执勤官兵优良的心理素质
        5.2.1 武警“两看”执勤官兵心理训练的任务
        5.2.2 武警“两看”执勤官兵心理训练的原则
        5.2.3 武警“两看”执勤官兵心理训练的方法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A “两看”官兵心理应激问卷调查

(5)2015年武警某部队官兵心理状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一般情况
        1.2.2 心理调查问卷
        1.2.3 调查方法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人口学特征
    2.2 SCL-90得分
        2.2.1 SCL-90得分与军人常模、国内常模的比较
        2.2.2 SCL-90量表症状因子阳性率
        2.2.3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武警官兵SCL-90结果分析
    2.3 艾森克量表得分
        2.3.1 与军人常模比较
        2.3.2 外向和情绪稳定度分布
        2.3.3 不同人口学特征武警官兵艾森克问卷结果比较
    2.4 特质应对
    2.5 相关分析
3 讨论
    3.1 与军人常模比较
    3.2 进行三种测评的联系
    3.3 各种分型分组情况的比较
    3.4 全程注意调查的真实性
    3.5 需要加强心理健康促进

(6)武警新兵心理健康状况的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方法
    1.1 文献收集
    1.2 文献整理
    1.3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武警新兵SCL-90与新兵常模比较的元分析结果
    2.2 武警新兵SCL-90与军人常模比较的元分析结果
3 讨论

(7)新疆军区某部队军人职业紧张调查及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新入伍青年军人职业紧张及影响因素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和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机械设备密闭空间内人员职业紧张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和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新疆特殊生态环境下军人职业紧张与相关因素分析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和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部分 某部军人职业紧张干预效果评价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和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1 军人职业紧张的来源、影响及干预
参考文献 综述2 职业紧张对人体生理学、认知行为及心理学指标的影响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新疆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8)某部新兵心理素质及团体心理训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新兵心理素质
        1.1.1 新兵心理素质的界定
        1.1.2 新兵心理素质的影响因素
        1.1.3 新兵心理素质的测评
        1.1.4 新兵心理素质的干预
    1.2 新兵心理素质的理论模型
        1.2.1 心理素质的形成机制
        1.2.2 新兵心理素质的理论模型
        1.2.3 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1.3 新兵心理素质的干预
        1.3.1 心理干预方法
        1.3.2 团体心理训练
        1.3.3 团体心理训练的新进展
2 问题提出和研究构想
    2.1 问题提出
    2.2 研究意义
    2.3 研究创新之处
    2.4 研究框架
3 研究一: 中国武警新兵心理素质情况的元分析
    3.1 引言
    3.2 方法
        3.2.1 文献收集
        3.2.2 文献整理
        3.2.3 统计方法
    3.3 结果
        3.3.1 武警新兵SCL-90与新兵常模比较的元分析结果
        3.3.2 武警新兵SCL-90与军人常模比较的元分析结果
    3.4 讨论
4 研究二: 某武警部队新兵心理素质水平初步调查
    4.1 引言
    4.2 对象与方法
        4.2.1 被试
        4.2.2 研究程序
        4.2.3 工具
        4.2.4 数据处理
    4.3 结果分析
        4.3.1 武警新兵在知人能力测验上的结果分析
        4.3.2 武警新兵心理素质问题的初步筛选
        4.3.3 需要关注的新兵的SCL-90评定结果分析
    4.4 讨论
        4.4.1 武警新兵心理障碍的分布
        4.4.2 武警新兵的症状因子自评
5 研究三: 团体心理训练对武警新兵心理素质的干预研究
    5.1 引言
    5.2 对象与方法
        5.2.1 被试
        5.2.2 研究程序
        5.2.3 工具
        5.2.4 数据处理
    5.3 结果分析
        5.3.1 一般自我效能感干预效果检验
        5.3.2 职业自我概念干预效果检验
        5.3.3 正负性情绪干预效果检验
        5.3.4 领悟社会支持干预效果检验
        5.3.5 团体心理训练前后SCL-90因子的差异检验
    5.4 讨论
        5.4.1 团体心理训练对新兵一般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5.4.2 团体心理训练对新兵职业自我概念的作用
        5.4.3 团体心理训练对新兵情绪的作用
        5.4.4 团体心理训练对新兵领悟社会支持感的作用
        5.4.5 团体心理训练的效果在人口学变量上存在一致性
6 总讨论
    6.1 中国武警新兵心理素质水平
    6.2 该武警部队新兵的主要心理素质问题表现
    6.3 团体心理训练的特点
    6.4 团体心理训练对新兵心理素质干预效果分析
        6.4.1 团体心理训练对新兵一般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6.4.2 团体心理训练对新兵职业自我概念的作用
        6.4.3 团体心理训练对新兵情绪的作用
        6.4.4 团体心理训练对新兵领悟社会支持感的作用
    6.5 研究不足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团体心理训练方案
    附录二: 量表
        量表一: SCL-90症状自评量表
        量表二: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量表三: 职业自我概念量表
        量表四: PANAS正负性情绪量表
        量表五: 领悟社会支持感量表
    附录三: 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9)消防指挥学校新学员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缩略语表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2.1 心理健康研究现状
        1.2.2 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现状
        1.2.3 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现状
        1.2.4 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现状
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研究结果
    2.1 研究假设
    2.2 研究思路
    2.3 研究工具
        2.3.1 90 项症状清单(SCl 90)
        2.3.2 艾森克个性问卷(EPQ)
        2.3.3 应付方式问卷(CSQ)
        2.3.4 自编的人口学变量
    2.4 被试的抽取
    2.5 研究结果
        2.5.1 消防指挥学校新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
        2.5.2 消防指挥学校新学员的人格特征
        2.5.2.1 新学员的人格特征概况
        2.5.2.2 新学员 EPQ 各因子得分与成人组常模的比较
        2.5.2.3 主要人口学变量上新学员的人格特征
        2.5.3 消防指挥学校新学员的应对方式
        2.5.4 消防指挥学校新学员的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 讨论分析
    3.1 对新学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讨论
        3.1.1 略低的阳性筛查检出率显示新学员群体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
        3.1.2 “情境”是影响新学员心理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3.1.3 新学员呈现出来的强迫症状可能源于特定的人格特征,并投射出他们存在成就动机与对失败的畏惧之间的趋避冲突
        3.1.4 新学员呈现出来的偏执、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心理特点投射出他们怀有一定的消极情感,且更惯常采用关注情绪的应对风格
        3.1.5 新学员在偏执、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上的得分反映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更易遭遇情绪调节和人际关系方面的难题
    3.2 对新学员人格特征的讨论
        3.2.1 新学员群体具有塑造自我康复人格的特质基础
        3.2.2 新学员在人格特征上存在一些性别差异
    3.3 对新学员应对风格的讨论
    3.4 对新学员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的讨论
第四章 研究结论
    4.1 研究结论
    4.2 建议
    4.3 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SCL—90 心理测评
    附录 B:EPQ 心理测评
    附录 C:CSQ 心理测评
    附录 D:主要的人口学变量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10)武警基层战士应对方式、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心理健康
    1.2 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1.3 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1.4 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2 本研究的意义
    2.1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
    2.2 本研究的实际意义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
    3.2 构建理论模型
    3.3 研究假设
    3.4 研究对象
    3.5 研究工具
    3.6 统计处理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武警基层战士应对方式、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的现状
    4.2 武警基层战士应对方式,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4.3 武警基层战士应对方式、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
    4.4 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分析
5 讨论
    5.1 关于武警基层战士应对方式、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讨论
    5.2 武警基层战士应对方式、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关系的讨论
    5.3 关于应对方式在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中的中介作用讨论
6 结论
7 本研究的不足
    7.1 研究样本的局限性
    7.2 研究过程的局限性
    7.3 研究因素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后记

四、SCL—90评价武警军人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层官兵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以应对方式为中介[D]. 于婉娇. 吉林大学, 2019(03)
  • [2]某武警院校学员心理健康与职业压力关系[J]. 汪微,赵雁丰,张迪,殷瑛,李连杰,赵晋丰.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9(02)
  • [3]武警部队系统训练对武警新兵体质及心理健康的影响[D]. 张万龙. 云南师范大学, 2018(02)
  • [4]对武警“两看”勤务执勤官兵心理健康管理问题研究 ——以武警某支队为例[D]. 韩立宁.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2)
  • [5]2015年武警某部队官兵心理状况调查[J]. 杨亚明,郑爱明,陈宇,李圳,朱骏,杨浩,黄艳华,张徐军,杨世昌. 实用预防医学, 2017(10)
  • [6]武警新兵心理健康状况的元分析[J]. 李亮,卞军凤,王涛,李迎,燕良轼.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7(09)
  • [7]新疆军区某部队军人职业紧张调查及干预研究[D]. 张建江. 新疆医科大学, 2016(03)
  • [8]某部新兵心理素质及团体心理训练研究[D]. 王涛. 湖南师范大学, 2016(01)
  • [9]消防指挥学校新学员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研究[D]. 张丹丹. 云南师范大学, 2014(03)
  • [10]武警基层战士应对方式、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 丁镇. 湖南师范大学, 2014(09)

标签:;  ;  ;  ;  ;  

武警心理健康SCL-90评价结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