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与财富观

市场经济与财富观

一、市场经济与财富观(论文文献综述)

刘颖[1](2021)在《新时代生态财富观及其价值研究》文中提出

郭梦迪[2](2020)在《从物本到人本:马克思财富观及当代价值研究》文中指出财富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认,是社会长期发展以来的产物,是劳动与自然界的结晶,同时也是当前人类社会发展与稳定的动力与保障。纵观人类发展,有关财富的问题始终萦绕在我们生活周边,财富问题依旧是当今人们热议的话题,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回顾中国这几年的发展,经济实力不断攀升,财富急剧积累,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于精神财富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而以此为基础产生的财富问题也十分显着,人民的财富观也在悄然地发生变化,然而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都蕴藏在了马克思财富观当中,所以在当今时代中继续深入研究马克思财富观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在原着的基础上,全面考察马克思关于财富思想的重要论述,并结合当前我国具体实际,对我国财富观“异化”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深刻挖掘出马克思财富观的当代价值。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马克思财富观的研究资料,分析出当前马克思财富观的研究现状并做简要的评析。阐述本文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并对本文的研究难点与创新点进行深入的分析。第二部分为马克思财富观形成的思想基础和历史进程,本文从马克思财富观形成的历史背景与理论渊源进行分析,得出马克思财富观形成的前提与必要件。通过梳理马克思财富观形成的萌芽阶段、发展阶段与成熟阶段的主要观点,分析出马克思财富观形成轨迹。第三部分为马克思财富观的基本内容,对马克思财富观当中关于财富的内涵、财富的本质、财富的来源、财富的分配、财富的尺度以及财富的消费进行详尽的阐述,对马克思财富观的基本内容形成全面的叙述。第四部分为马克思财富观的当代价值,通过分析对当前我国马克思财富观“异化”问题,得出马克思财富观在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两方面的当代价值。

刘林雪[3](2020)在《新时代大学生财富观培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持续稳健发展,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国富民强”已然成为新时代的最强音。新时代下,人们对财富的追求不再是避而不谈,而是津津乐道,人们追求财富、创造财富、使用财富、管理财富。在创造财富的时代,人们对财富相关知识的掌握远远不够,人们财富观的树立并未完全与时代相适应。在中西方财富思想和文化碰撞下,财富观呈现多元化趋势,而大学生思想行为易受影响,在财富认识、财富支配、财富获取等方面都容易受到影响,进而影响他们的财富品质。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他们是否具有健康积极的财富观不仅影响他们个人的发展,也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在新时代,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财富观,帮助他们全面健康的成长成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立足于新时代背景,对当代大学生的财富观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并在分析我国实际财富观培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本文总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主要包括文章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创新点与不足之处,对文章研究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概述。第二章是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概述,就财富、财富观、财富与财富观的关系、财富观教育等概念进行了阐述,对马克思主义财富观、中国传统财富观等基本理论进行了介绍,为后文研究大学生财富观培育做理论铺垫。第三章是新时代大学生财富观现状调查及分析,对当代大学生的财富观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的研究和分析,概述了新时代大学生财富观现状以及新时代大学生财富观存在问题。第四章是大学生财富观存在问题成因分析,从社会、高校、家庭、学生自身四方面分析了导致大学生财富观存在问题的影响因素,为后一章大学生财富观培育对策研究提供了思路。第五章是大学生财富观培育对策,主要对大学生进行财富观培育的对策进行了阐述,从社会、高校、家庭、学生自身、借鉴国外优秀培育方式等五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为新时代大学生财富观培育贡献绵薄之力。

石婕[4](2020)在《新时代中国家庭财富观研究》文中提出新时代中国家庭财富观是指以新时代中国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中在对待和处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问题时,站在家庭的立场上所持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家庭财富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庭成员的价值判断,是家庭成员面临财富问题时的行为准则,是家庭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中国家庭财富观既提倡人们通过正当手段处理财富,扩展财富拥有量,帮助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又敦促人们重视家庭伦理道德的培养。只有做到和谐家庭,创建美好家庭、幸福家庭,才能构建和谐社会。财富观所引起的家庭纠纷与家庭矛盾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但是基于以前的社会条件与社会发展,这些问题虽然存在,却并未赤裸裸的呈现在大众面前。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中国步入新时代之后,家庭财富观所引起的家庭纠纷与家庭矛盾不断地通过各种渠道呈现在我们眼前,这使得我们意识到:我们的家庭财富观出现了问题,并且这些问题一直以来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然而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适应的家庭财富观却还未被构建起来。人们对于家庭关系的重视逐渐弱化,而对物质财富却日益重视,财富认知出现了问题,滋生了不劳而获等有问题的财富获取观和奢侈、炫耀等财富消费观。究其原因,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社会环境和人们的主观认知综合导致的结果。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为标准,借鉴马克思人本财富观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义利观,有必要构建新时代中国全面的家庭财富观,即:尚义轻利的家庭财富认知、勤劳致富的家庭财富获取观、中道的家庭财富消费观以及符合家庭全面生活的财富观。在此基础上,社会舆论应加强正确的、全面的家庭财富观的认知引导,各级政府、司法部门应加强法律制度对家庭财富观的导向和维护作用。

孙留敏[5](2020)在《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财富观研究 ——以人教版第五套与第十套语文教科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财富观是人们关于财富问题的基本看法和主要观点,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组成部分。语文教科书中涉及财富观的内容,是社会主流财富观在语文教科书中的渗透,体现着对学生财富观念的教育。与思想政治教科书中以直接、集中的方式进行财富观教育不同,由于语文教科书并不直接承担价值观教育的任务,语文教科书中的财富观教育是间接的和分散的,因此可以更加真实多样地反映出当时社会中的财富观教育思想。本文以改革开放之初使用的人教版第五套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以及21世纪初使用的人教版第十套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例,研究两套语文教科书中财富观内容的变化,探究不同时期财富观教育在语文教科书中的变迁。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分析两套语文教科书中财富观相关课文的基本情况,第二章至第五章分别对两套语文教科书中财富认知观、财富获取观、财富分配观、财富使用观相关课文进行数量和主题分析,比较其异同并探究变化原因。本文主要发现:随着时代的变化,两套语文教科书中财富观内容发生了显着改变。在财富认知观上,两套语文教科书中都有肯定财富价值的内容,但第十套语文教科书中增加了较多反思财富价值的内容;两套语文教科书中都重视对金钱至上思想的批判;第五套语文教科书引导学生认识到革命信念高于财富,而第十套语文教科书强调道德仁义高于财富的观念。在财富获取观上,两套语文教科书都重视劳动创造财富的理念;第五套语文教科书中重视鼓励人们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财富,而第十套语文教科书中更强调对财富获取的道德性要求,教育学生获取财富要遵循诚信与道义的准则。在财富分配观上,第五套语文教科书赞扬了土地改革后对社会财富的平均分配,同时重视揭露和批判财富分配中的阶级剥削现象;而在第十套语文教科书中极少数课文体现财富分配观。在财富使用观上,两套语文教科书中都体现了利他的财富使用观,以及重视教育与求知的财富使用观;但是第五套语文教科书中崇尚节俭的财富使用观在第十套语文教科书中不再出现,第十套语文教科书中新增了绿色环保的财富使用观。

赵磊[6](2020)在《马克思的财富观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财富是关系到国家、社会和个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财富是各种关系的载体。财富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与精神保障,它的丰富与发展对整个人类的进步起到巨大的加速作用,为实现人类自身的解放与发展提供现实条件。马克思虽然没有关于财富问题专门的着作,但他的财富观点贯穿于他的整个思想体系之中。马克思致力于实现人的解放和全面自由的发展,他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立足点,分析了财富与自然、人以及社会的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财富生产的暂时性,为财富未来的发展指明了道路。本文整体上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大部分主要揭示了马克思财富观的来源、形成历程、主要内容、运行环节以及与财富相关的各种关系;第二大部分主要阐述了马克思财富观在新时代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具体来说,本文分为五章,各章内容如下:第一章介绍马克思财富观的形成背景。虽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财富,但是资产阶级却无偿占有了无产阶级生产的社会财富,马克思立足于这样的现实,批判和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以及空想社会主义的财富思想,以唯物史观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剩余价值学说为代表的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为理论根基,形成了关于财富问题的一系列思想观点。第二章梳理马克思财富观的形成脉络。按照认识发展的逻辑顺序,马克思的财富观大致分为萌芽、逐步形成、系统阐述以及丰富发展四个主要阶段。通过对马克思各个时期代表作中财富思想的全面梳理,系统分析了马克思财富观的形成过程。第三章论述马克思关于财富及其运行过程的基本观点。主要阐述马克思对于财富与财富观的概念、财富的内涵、财富的类型以及财富的尺度等问题的基本认识。通过对财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主要运行环节的分析,阐述财富运行过程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对资本主义财富的运行进行批判,预测未来社会财富发展的规律。第四章通过对财富与自然、财富与人、财富与不同社会形态关系的研究,阐述马克思关于财富主要关系的基本观点,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财富关系进行批判,指出只有在未来理想社会中,财富才能推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第五章探讨马克思财富观的当代价值。明确在新时代,我们必须在认识和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的财富观,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财富问题的认识,引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一是分析马克思财富观的理论价值,即有助于坚定共同富裕的目标追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及树立新时代的绿色财富观;二是总结马克思财富观的实践价值,即有助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基础,发展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文化。

任小琴[7](2019)在《当代中国大学生幸福观养成教育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越来越深入,我国的物质经济基础得到极大的发展,继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被提上日程之后,党和国家更加关注人民的幸福问题。事实上,让人民幸福是党和国家一贯的追求目标和永恒的事业。政府的工作报告越来越多地提到“幸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围绕党的事业,服务于国家的需要。当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幸福这个终极目的,发现大学生的幸福观至关重要。本研究探索了大学生幸福观养成教育。第一章、第二章为此进行了理论准备,第一章对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分析模式的设定等进行了论述,为研究做前期准备。第二章对幸福观的相关理论资源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对幸福观、幸福观养成教育进行理论建构,为研究做了理论准备。第三章是在充分的理论准备之后,研究了我国大学生幸福观养成教育的基本情况。分为三个方面,“时代背景”是首要考察的环节。幸福观养成教育要确立目标,除了传统意义和普适意义上的目标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当有新的时代性目标,即幸福观养成教育需与中国梦、核心价值体系、健康财富观、市场文化等融合起来。要完成这样的目标,我国当前的时代存在很多机遇,当然也有来自教育客体外部环境、内部环境的各种挑战。“历史考察”回顾了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以政治为取向的幸福观教育;经济转型期以经济为取向的幸福观教育;市场经济时期多元取向的幸福观养成教育。“现实状况”则回归当代,通过一系列实证研究发现,大学生幸福感的多少,与其幸福观是紧密相连的。当代中国大学生幸福观总体向好,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如幸福感总体并不十分强烈;在对幸福的系列问题的理解和认知上,不少大学生存在偏差;在追求幸福的路径、方式、受挫反应上,部分大学生存在不理性的态度。此外,在幸福观认知领域、追求领域、享有领域的养成教育上,我国采取的通常做法是不够完善的,幸福观教育还面临着一些困境。第四章是在第三章的基础上,从更细致的角度进行分析。运用五元分析模式从政府、社会、高校、家庭、个人进行了全方位的五元分析。首先,从政府层面,政府应当对大学生幸福观养成教育起引领的作用;其次,从社会的层面,社会应当在大学生幸福观养成教育上有积极的影响;再次,从高校的层面,高校是大学生幸福观养成教育的直接承担者,肩负着教育的重任;第四,从家庭的层面,家庭应助推大学生科学幸福观的内化;第五,从大学生个人的层面,个人作为幸福观养成教育的内因和受益者,必须有能力和有觉悟进行自省。这五个方面的应然和实然存在着较大差距,通过大量实证调查,探索了存在差距的原因。第五章在国内分析的基础上,将目光投向国外,以期分析国外在幸福观养成教育上的做法、经验和借鉴。选择美国、英国、法国进行研究,考察了这三个国家在幸福观养成教育上的基本举措,研究起主要特点,并分析了我国在五元视角下可以反思和借鉴的经验。第六章是对策章,基于上述对幸福观养成教育的目标研究、历史考察、现状分析,结合五元分析的结果,同时借鉴西方大学生幸福观养成教育的经验与教训,提出了一系列对策。这些对策形成了一个整体的系统,包括宏观上的顶层设计和微观上的具体设计。具体来看,首先,政府层面的设计。政府当明确幸福观养成的目标要求;坚持幸福观养成的主流声音;构建幸福观养成的纠偏机制;牵引幸福观养成的实践高度。其次,从社会的层面。社会当从社会制度层面夯实幸福观养成的基础;从社会文化的层面营造幸福观养成的氛围;从社会网络层面净化幸福观养成的环境;从社会市场层面提供幸福观养成的支撑;从财富分化层面纠正幸福观养成的误区;从多元载体层面引导幸福观养成的观念。第三,从高校的层面。高校当走出认识误区,设立目标体系,细化目标群体,依托心理科学,进行科际整合,完善现实对接,优化学科设置,发展体验式与价值选择式教学。第四,从家庭的层面。应大力推行家长教育,营造和谐家庭氛围,加强原生家庭的幸福延续和创伤阻断。第五,从个人的层面。个人当增强树立科学幸福观的自觉意识;提高获取幸福的能力;自觉抵制不健康幸福观的冲击;提高精神境界和需要层次。第七章主要针对五元要素之间要互动起来,形成动态与静态的结合,更好地完成大学生幸福观养成教育。第八章是对全文的总结。

苏蓓蓓[8](2019)在《孔子与耶稣的财富观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西方的互动交流使比较研究逐渐成为学术探讨的重点,而孔子和耶稣分别作为中西方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在经济观、政治观、教育观、自然观、生死观等各方面都具备对话的可能。其中,对两者财富观的分析研究既可在价值观层面为人们树立正确、理性看待财富的态度提供借鉴,又能在社会现实层面规范和引导物质财富的运作。在此背景下,孔子与耶稣财富观的比较研究在其各自的现实环境中找到塑成根源的基础上,致力于以下四个问题的解释与处理:财富观的丰富意蕴、财富观的实践方式、财富观的精神面相以及财富观的人学指向,这四个问题分别对应着“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财富与人”的问题,使其在清晰的文本结构中有能力展现更全面的内容,释放更丰富的意义。首先,孔子与耶稣财富观得以产生的现实根基集中于两者生活的时代背景、个人生存经历及其思想渊源三方面。诸侯争战、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孔子周游列国、开办私学的人生阅历,西周推崇礼制、以德配天的思想传统都对孔子财富观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政治上的罗马化、文化上的希腊化、信仰上的犹太化在很大程度上也直接塑造了耶稣对待财富的整体态度。其次,阐明孔子与耶稣财富观的丰富意蕴,即意欲解决最本质的“是什么”的问题。孔子与耶稣或儒家与基督教如何界定财富的概念以及财富具有何种特性,是财富观之所以可能的最大实体性前提。财富代表人类所欲求的、对人类有价值的一切东西,所以财富的广义概念使得财富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属性,既可以作为物质实体在现实中具体实践,又有其指向终极关怀的精神面相。这同时直接对应着孔子和耶稣对待财富的具体态度:首先,就财富单纯的物质性来说,静态上的量化不可避免地产生贫穷与富裕的两极定位;但贫穷不是德性的条件,富裕也不是该诅咒的罪恶,贫富选择背后的道德支撑是孔子和耶稣财富观的价值倾向,道德与物质之间的关系正是孔子和耶稣对义与利关系的辩证。再次,比较研究孔子与耶稣财富观的实践方式,即财富作为物质实体如何在现实中彰显、如何发挥其基础性地位、如何在一个生存性世界中运作、如何展现其行动力,即“如何”或“怎么样”的问题。孔子基于阶层划分明显的社会现实,并以其为前提,在“士农工商”四阶层和“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五阶层的实际操作中落实其财富观;耶稣的财富观却在“圣俗分野”的信仰立场中,从财富的来源和去向(或生产与分配)上保证其成为现世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在此实践过程中,孔子和耶稣的财富观既展现出了立足前提和基本精神上的差异,同时也蕴含着外在行动和内在情感的共通倾向。然后,从财富的精神面相这一角度继续比较孔子与耶稣的财富观。财富的精神面相是指,广义财富概念中最深刻的内涵指向何方,在现实中对物质财富进行运作的信念支撑扎于哪里,这一问题即是“为什么”的问题,是孔子和耶稣财富观的终极关怀问题。孔子财富观以儒家社会的最终理想——“内圣外王”,作为其终极目的,而耶稣把“实现永生与进入上帝之国”作为自己财富观的最终指向,这两种终极关怀作为精神财富完善着财富的广义概念,也作为指路明灯引领着财富在现实世界的物质实践。另外,“内圣外王”与“永生天国”尽管在根本性质和实现方式上不同,但在视财富为工具和致力于各种关系的处理上是相通的智慧。最后,将孔子和耶稣财富观的比较升华至人学,把财富与人联系起来,所以“孔子与耶稣财富观的人学指向”解决的便是何为人、如何为人的问题。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结合和矛盾,与财富具有物质属性和精神面相取得一致。然而正如财富的物质属性成为财富的全部内涵一样,人也日益成为只知获取物质财富的机器。但幸运地,人与财富的双重异化状态可在孔子和耶稣的财富观那里找到改善的出路,让财富成为财富,让人成为人,成为自由的人。

王玮萱[9](2019)在《马克思财富观与古典政治经济学财富观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马克思财富观与古典政治经济学财富观在人类经济思想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对古典政治经济学财富观深刻批判的基础上,马克思财富观得以形成和发展。对马克思财富观与古典政治经济学财富观进行比较研究,探析其内在联系及区别,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本文通过对马克思财富观与古典政治经济学财富观的比较,发现二者财富观的联系在于他们都坚持与发展了劳动价值理论,考察了财富生产的最终目的,强调了财富分配的积极意义。他们不同之处体现在其研究方法和研究立场上,这种差异导致他们对劳动与价值产生了不同的理解,对财富的消费与财富增进的最终目的形成了不同的观点。本文分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代表人物的财富观,给出了这一时期财富观的内在联系。威廉·配第提出“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的观点;亚当·斯密认为“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本来就是供给他们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大卫·李嘉图对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进行了发展,批判了斯密的价值规定的错误,重新解释了价值的决定因素与劳动时间的规定。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财富观将财富看成客观的东西,独立于人之外进行抽象的研究。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完成者西斯蒙第,站在小资产阶级的立场上,批判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财富观,指出财富应该公平合理的分配,财富的最终追求是人的享受与消费。而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将财富放在人的生产实践活动中进行历史的考察,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财富观,指出财富的本质就在于财富的主体,财富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本文运用文献综合与比较分析的方法,总结了马克思财富观与古典政治经济学财富观的区别与联系,得出二者财富观的比较结论。马克思财富观伴随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成熟而不断完善,其财富观具有科学性、历史性与时代性,坚持、继承与发展马克思财富观对于构建新时代我国主流财富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韩旭[10](2018)在《当代大学生健康财富观培育研究》文中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谈到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问题,对青年大学生提出殷切期望。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大学生健康成长,关乎大学生自身发展,关乎社会发展,关乎现代化建设进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大学生健康财富观培育工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近年来,高校大学生财富观呈现畸形发展态势,盲目攀比消费、幻想一夜暴富、不屑打拼创造的错误财富观在校园内流行。而错误财富观导致大学生过度消费、提前透支,诱发校园高利贷。因校园高利贷引发的学生被迫打工还贷、拍裸体照片等悲剧时有发生,已经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大学生缺乏正确的财富观意识,与学校缺少财富观知识教育或财富观知识理论脱离实际有很大关系。因此,研究当代大学生健康财富观培育问题,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健康财富观,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由四部分组成。第1章,绪论。介绍大学生健康财富观的选题背景及研究价值、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及方法、论文创新及不足。第2章,阐述财富观的基本理论。界定财富的概念,厘清财富与价值、财富与幸福的关系;阐述健康财富观的概念、内容、特征及培育健康财富观的意义。第3章,分析当代大学生财富观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阐述问题并分析原因,为提出培育路径做好铺垫。第4章,当代大学生健康财富观培育路径。通过关注学生生活强化财富观培育意识、顺应市场经济明确财富观培育内容、结合社会现实营造理性消费环境、强化学生实践参与创造财富活动等措施,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思路,促进高校大学生健康财富观的培育。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选题新颖和内容新颖。本文选取影响大学生生活水平和行为方式的财富观培育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把理论知识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针对性强,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市场经济与财富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市场经济与财富观(论文提纲范文)

(2)从物本到人本:马克思财富观及当代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1.4.1 研究难点
        1.4.2 研究创新点
2 马克思财富观形成的思想基础和历史进程
    2.1 马克思财富观形成的社会背景
        2.1.1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马克思财富观形成的前提
        2.1.2 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显露是马克思财富观形成的基础
        2.1.3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是马克思财富观形成的依据
    2.2 马克思财富观形成的理论渊源
        2.2.1 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财富思想
        2.2.2 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财富思想
        2.2.3 空想社会主义中的财富思想
    2.3 马克思财富观形成的主要进程
        2.3.1 马克思财富观形成的萌芽阶段
        2.3.2 马克思财富观形成的发展阶段
        2.3.3 马克思财富观形成的成熟阶段
3 马克思财富观的基本内容
    3.1 财富的内涵
        3.1.1 财富是人需要的对象
        3.1.2 财富是人社会关系的体现
        3.1.3 财富是所有个人发达的生产力
    3.2 财富的本质
        3.2.1 财富的对象性本质
        3.2.2 财富的主体性本质
    3.3 财富的来源
        3.3.1 财富来源于人的需要
        3.3.2 财富来源于劳动与自然界
    3.4 财富的分配
        3.4.1 财富按劳分配
        3.4.2 财富按需分配
    3.5 财富的尺度
        3.5.1 财富的劳动时间尺度
        3.5.2 财富的自由时间尺度
    3.6 财富的消费
        3.6.1 财富消费对生产的服从地位
        3.6.2 财富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4 马克思财富观的当代价值
    4.1 化解新时代财富观“异化”难题的有力武器
        4.1.1 弱化贫困与富裕分化的现象
        4.1.2 消除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
        4.1.3 转变“异化”消费的观念
    4.2 奠定新时代科学财富观的理论基础
        4.2.1 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财富观
        4.2.2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财富观
        4.2.3 树立以人为本的财富观
    4.3 指导新时代人民幸福生活的行动指南
        4.3.1 构建公平正义的分配制度,实现共同富裕
        4.3.2 重视人民需要与幸福,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4.3.3 正确理解绿色财富,建设美丽中国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新时代大学生财富观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2.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财富
        2.1.2 财富观
        2.1.3 财富与财富观的关系
        2.1.4 财富观培育
    2.2 理论基础概述
        2.2.1 马克思主义财富观
        2.2.2 中国传统财富观
3.新时代大学生财富观现状调查及分析
    3.1 问卷的设计发放与回收
    3.2 新时代大学生财富观现状
        3.2.1 大学生财富观整体比较健康
        3.2.2 大部分大学生崇尚劳动致富与合法致富
        3.2.3 大学生财富使用总体趋于理性适度
    3.3 大学生财富观存在问题
        3.3.1 大学生财富观易受影响
        3.3.2 对财富认识存在局限性
        3.3.3 夸大或轻视财富在人生中的作用
        3.3.4 财富支配观不成熟
        3.3.5 普遍缺乏安全意识
4.大学生财富观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4.1 社会因素对大学生财富观的影响
        4.1.1 西方财富观的冲击
        4.1.2 不良“网红”现象的误导
        4.1.3 大众传媒和舆论导向失范
        4.1.4 网络贷款等监督力度弱
    4.2 高校未重视大学生财富观培育
        4.2.1 高校财富观培育氛围不浓厚
        4.2.2 未建立高校财富观培育体系
    4.3 家庭对大学生财富观的影响
        4.3.1 父母不良财富观对孩子的影响
        4.3.2 父母对孩子财富观培育未重视
    4.4 学生自身因素
        4.4.1 缺乏对财富的正确认知
        4.4.2 存在虚荣、攀比心理
5.大学生财富观培育对策
    5.1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5.1.1 加强全社会财富观培育理念
        5.1.2 发挥媒体和舆论的引导作用
        5.1.3 强化网络贷款监督审查力度
    5.2 推动高校财富观培育
        5.2.1 明确财富观培育理念
        5.2.2 拓宽财富观培育途径
        5.2.3 搭建财富实践平台
    5.3 重视家庭财富观教育
        5.3.1 家长自身树立正确财富观
        5.3.2 培养孩子劳动致富观
        5.3.3 让孩子参与家庭财富的规划
    5.4 提升学生自身财富品质
        5.4.1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
        5.4.2 提升自身金钱支配能力
        5.4.3 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
    5.5 借鉴国外优秀培育方式
        5.5.1 美国关于财富观培育
        5.5.2 英国关于财富观培育
        5.5.3 日本关于财富观培育
        5.5.4 借鉴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新时代中国家庭财富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依据与意义
        1.1.1 研究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法
2.家庭财富观概述
    2.1 概念界定
        2.1.1 财富观
        2.1.2 家庭财富观
    2.2 理论渊源
        2.2.1 马克思主义财富观
        2.2.2 中国传统儒家义利观
    2.3 满足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家庭财富观的评价标准
3.新时代家庭财富观存在的问题
    3.1 家庭财富认知存在的问题
        3.1.1 “财”大于“情”
        3.1.2 “财”大于“理”
    3.2 家庭财富获取观存在的问题
    3.3 家庭财富消费观存在的问题
        3.3.1 炫富式家庭财富消费观
        3.3.2 藏富式家庭财富消费观
4.新时代家庭财富观问题原因分析
    4.1 客观原因
        4.1.1 社会环境的影响
        4.1.2 家庭环境的影响
    4.2 主观原因
5.构建完善的新时代家庭财富观
    5.1 完善新时代家庭财富观的必要性
        5.1.1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必然要求
        5.1.2 构建和谐家庭、幸福家庭的必然选择
    5.2 完善新时代家庭财富观的重要性
        5.2.1 帮助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5.2.2 维护家庭关系,创建幸福家庭
        5.2.3 有助于增强新时代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5.3 新时代完善的家庭财富观的内容
        5.3.1 尚义轻利的家庭财富认知
        5.3.2 勤劳致富的家庭财富获取观
        5.3.3 中道的家庭财富消费观
        5.3.4 符合家庭全面生活的财富观
    5.4 新时代完善的家庭财富观的构建途径
        5.4.1 加强全面的、完善的家庭财富观的认知引导
        5.4.2 注重家庭环境对家庭财富观教育的重要影响
        5.4.3 强化道德法律制度对家庭财富观的导向作用
6.结语
参考文献
    (1)国内着作
    (2)国外着作
    (3)国内期刊论文
    (4)国外期刊论文
    (5)学位论文
致谢

(5)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财富观研究 ——以人教版第五套与第十套语文教科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财富观相关课文基本情况分析
    第一节 财富观相关课文的确定标准
    第二节 财富观相关课文的数量分布
        一.财富观相关课文的总体数量
        二.财富观相关课文的教育阶段分布
        三.财富观相关课文内容所涉国别与时代
    第三节 财富观相关课文的主题分布
        一.财富观相关课文主题的数量分布
        二.财富观相关课文主题的教育阶段分布
第二章 财富认知观
    第一节 财富认知观相关课文的数量变化
        一.财富价值相关课文的数量
        二.财富地位相关课文的数量
    第二节 财富认知观相关课文的主题变化
        一.从肯定财富的价值到辩证看待财富的价值
        二.财富的地位
        (一)从革命信念高于财富到道德仁义高于财富
        (二)集体财富为重思想逐渐淡化
        (三)理性看待财富地位:21世纪的新倡导
        (四)批判金钱至上思想:由面向中学生到从小学生抓起
第三章 财富获取观
    第一节 财富获取观相关课文的数量变化
        一.财富获取的主体
        二.财富获取的方式
        三.财富获取的原则
    第二节 财富获取观相关课文的主题变化
        一.财富创造的途径: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到勤劳致富
        二.财富获取的原则:从拒绝不劳而获到坚守诚信、道义
第四章 财富分配观
    第一节 财富分配观相关课文的数量变化
    第二节 财富分配观相关课文的主题变化
        一.对平均主义分配观的赞扬逐渐消失
        二.对财富分配中阶级剥削现象的批判逐渐消失
第五章 财富使用观
    第一节 财富使用观相关课文的数量变化
        一.财富积累水平
        二.财富使用主体
        三.财富使用方式
    第二节 财富使用观相关课文的主题变化
        一.利他的财富使用观:重视程度增强
        二.重视教育与求知的财富使用观:一致认同
        三.崇尚节俭的财富使用观:从重视到不再重视
        四.绿色环保的财富使用观:21世纪的新倡导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人教版第五套语文教科书中财富观相关课文及分类表
    附录2 :人教版第十套语文教科书中财富观相关课文及分类表
后记

(6)马克思的财富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选题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马克思财富观的时代背景与思想来源
    2.1 马克思财富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2.1.1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造巨大财富
        2.1.2 资本主义制度造成财富分配不均
        2.1.3 无产阶级处于受剥削的贫困境遇
    2.2 马克思财富观形成的思想来源
        2.2.1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财富思想
        2.2.2 德国古典哲学的财富思想
        2.2.3 空想社会主义的财富思想
    2.3 马克思财富观的理论根基
        2.3.1 唯物史观揭示了财富发展的一般规律
        2.3.2 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财富生产的本质
        2.3.3 科学社会主义预测了未来财富的发展方向
第3章 马克思财富观的形成脉络
    3.1 马克思财富观的萌芽
        3.1.1 马克思对经济学研究的最初转向
        3.1.2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私有财产思想
    3.2 马克思财富观的形成
        3.2.1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实践观点
        3.2.2 《哲学的贫困》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认识
        3.2.3 《共产党宣言》中的共产主义财富生产思想
        3.2.4 《伦敦笔记》对生产领域危机的分析
    3.3 马克思财富观在《资本论》中的系统阐述
        3.3.1 财富的生产
        3.3.2 财富的基本形式
        3.3.3 财富的积累
    3.4 马克思财富观的发展
        3.4.1 《法兰西内战》和《哥达纲领批判》中的财富分配思想
        3.4.2 《人类学笔记》对财富作用的认识
第4章 马克思关于财富及其运行的基本观点
    4.1 马克思关于财富的基本认识
        4.1.1 财富与财富观的概念
        4.1.2 财富的内涵
        4.1.3 财富的类型
        4.1.4 财富的尺度
    4.2 马克思关于财富生产的认识
        4.2.1 劳动不是财富的唯一源泉
        4.2.2 财富生产创造使用价值和社会关系
        4.2.3 对资本主义财富生产的批判
    4.3 马克思关于财富分配与交换的认识
        4.3.1 分配的内容及原则
        4.3.2 对资本主义财富分配的批判
        4.3.3 交换以分工为前提
        4.3.4 对资本主义财富交换的批判
    4.4 马克思关于财富消费的认识
        4.4.1 消费表现为生产的要素
        4.4.2 消费是满足人需要的环节
        4.4.3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消费的批判
第5章 马克思关于财富主要关系的基本观点
    5.1 马克思关于财富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5.1.1 财富以自然界为基础
        5.1.2 对资本主义财富与自然关系的批判
    5.2 马克思关于财富与人关系的认识
        5.2.1 财富能够满足人的需要
        5.2.2 财富可以完善人的社会关系
        5.2.3 财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2.4 对资本主义财富与人关系的批判
    5.3 马克思关于财富与社会形态的认识
        5.3.1 财富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不表现为生产的目的
        5.3.2 财富在资本主义社会表现为目的本身
        5.3.3 在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
第6章 马克思财富观的当代价值
    6.1 深化对社会主义财富观的认识
        6.1.1 坚定共同富裕的目标追求
        6.1.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6.1.3 树立新时代的绿色财富观
    6.2 引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
        6.2.1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6.2.2 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基础
        6.2.3 发展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文化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7)当代中国大学生幸福观养成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
        1.2.2 国外研究
        1.2.3 观点评述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分析模式的设定
        1.4.1 模式依据
        1.4.2 模式设计
        1.4.3 模式验证
    1.5 概念与理论基础
        1.5.1 概念厘定
        1.5.2 理论基础
    1.6 研究创新与不足
        1.6.1 创新之处
        1.6.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大学生幸福观养成教育的理论准备
    2.1 幸福观的理论资源
        2.1.1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
        2.1.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幸福观
        2.1.3 西方的典型幸福观
    2.2 幸福观的理论建构
        2.2.1 幸福观的结构
        2.2.2 幸福观的特征
        2.2.3 幸福观的功能
    2.3 幸福观养成教育的理论建构
        2.3.1 幸福观养成教育的构成
        2.3.2 幸福观养成教育的功能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当代中国大学生幸福观养成教育的基本情况
    3.1 时代背景
        3.1.1 新时代赋予的目标要求
        3.1.2 大学生幸福观养成教育面临的挑战
        3.1.3 大学生幸福观养成教育存在的机遇
    3.2 历史考察
        3.2.1 计划经济时期政治取向的幸福观养成教育
        3.2.2 转型经济时期经济取向的幸福观养成教育
        3.2.3 市场经济时期多元取向的幸福观养成教育
    3.3 现实状况
        3.3.1 大学生幸福感现状
        3.3.2 大学生幸福观现状
        3.3.3 大学生幸福观养成教育现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当代中国大学生幸福观养成教育的五元分析
    4.1 政府层面的大学生幸福观养成教育
        4.1.1 应然要求
        4.1.2 实然状况
        4.1.3 问题原因
    4.2 社会层面的大学生幸福观养成教育
        4.2.1 应然要求
        4.2.2 实然状况
        4.2.3 问题原因
    4.3 高校层面的大学生幸福观养成教育
        4.3.1 应然要求
        4.3.2 实然状况
        4.3.3 问题原因
    4.4 家庭层面的大学生幸福观养成教育
        4.4.1 应然要求
        4.4.2 实然状况
        4.4.3 问题原因
    4.5 个人层面的幸福观养成教育
        4.5.1 应然要求
        4.5.2 实然状况
        4.5.3 问题原因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西方大学生幸福观养成教育的反思与借鉴
    5.1 基本举措
        5.1.1 美国大学生幸福观养成教育
        5.1.2 英国大学生幸福观养成教育
        5.1.3 法国大学生幸福观养成教育
    5.2 主要特点
        5.2.1 广泛渗透性
        5.2.2 目标淡化性
        5.2.3 科际整合性
        5.2.4 价值选择性
        5.2.5 交流对话性
        5.2.6 现实实用性
    5.3 经验借鉴
        5.3.1 政府层面:公民教育的反思与借鉴
        5.3.2 社会层面:影视与文化的反思借鉴
        5.3.3 高校层面:校内教学的反思与借鉴
        5.3.4 个人层面:实践体验的反思与借鉴
        5.3.5 家庭与个人层面:宗教思想的反思与借鉴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当代中国大学生幸福观养成教育的五元设计
    6.1 政府层面的设计
        6.1.1 定位:明确幸福观养成的目标要求
        6.1.2 导航:坚持幸福观养成的主流声音
        6.1.3 纠偏:构建幸福观养成的纠偏机制
        6.1.4 提升:牵引幸福观养成的实践高度
    6.2 社会层面的设计
        6.2.1 从社会制度层面夯实幸福观养成的基础
        6.2.2 从社会文化层面营造幸福观养成的氛围
        6.2.3 从社会网络层面净化幸福观养成的环境
        6.2.4 从社会市场层面提供幸福观养成的支撑
        6.2.5 从社会现象层面纠正幸福观养成的误区
        6.2.6 从社会载体层面引导幸福观养成的观念
    6.3 高校层面的设计
        6.3.1 认识前提:走出认识误区,完善思想政治教育
        6.3.2 目标设定:设立目标体系,贯穿奋斗幸福观
        6.3.3 客体细分:细化目标群体,分层实施幸福观教育
        6.3.4 渠道优化:思政主渠道与科际整合结合
        6.3.5 保障支撑:现实对接与学科设置相结合
        6.3.6 实效提升:依托心理科学,提升幸福观教育实效
    6.4 家庭层面的设计
        6.4.1 大力推进家长教育,提升家长素质
        6.4.2 多维度营造和谐幸福的家庭氛围
        6.4.3 加强原生家庭的幸福延续和创伤阻断
    6.5 个人层面的设计
        6.5.1 增强树立科学幸福观的的自觉意识
        6.5.2 提高获取幸福的能力
        6.5.3 自觉抵制外界不健康幸福观的冲击
        6.5.4 提高精神境界与需要层次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五元互动做好大学生幸福观养成教育
    7.1 五元静态配合织育人之网
        7.1.1 五元各司其职
        7.1.2 五元内外结合
    7.2 五元动态协调育幸福之人
        7.2.1 五元互相渗透
        7.2.2 五元互利共生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大学生幸福观养成教育现实状况调查
    附录二 五元分析模式各层次的实然状况调查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8)孔子与耶稣的财富观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第一章 孔子与耶稣财富观的现实根基
    第一节 社会背景
        一、孔子财富观产生的社会现实
        二、耶稣财富观生成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人生经历
        一、孔子人生阅历与其财富观的形成
        二、耶稣生存经历与其财富观的塑造
    第三节 思想溯源
        一、孔子财富观之德性优先
        二、耶稣财富观之信仰至上
第二章 孔子与耶稣财富观的丰富意蕴
    第一节 孔子与耶稣财富观中的财富界定
        一、财富的内涵
        二、财富的特性
    第二节 孔子与耶稣对待财富的具体态度
        一、贫富量化
        二、义利辩证
第三章 孔子与耶稣财富观的实践方式
    第一节 孔子财富观的实践方式
        一、财富观实践的前提——阶层划分
        二、财富观实践的阶层限定
    第二节 耶稣财富观的实践方式
        一、财富观实践的前提——圣俗分野
        二、财富观实践的信仰约束
    第三节 孔子与耶稣财富观实践方式的比较
        一、孔子与耶稣财富观实践方式的相异之处
        二、孔子与耶稣财富观实践方式的共通之处
第四章 孔子与耶稣财富观的精神面相
    第一节 孔子财富观的精神面相
        一、个人的精神财富追求与内圣
        二、群体的精神财富指向与外王
        三、精神财富中内圣与外王之辩证
    第二节 耶稣财富观的精神面相
        一、个人终末论层面的精神财富与永生
        二、世界终末论层面的精神财富与上帝之国
        三、精神财富中永生与上帝之国之同一
    第三节 孔子与耶稣财富观精神面相之比较
        一、孔子与耶稣财富观精神面相的不同点
        二、孔子与耶稣财富观精神面相的共同点
第五章 孔子与耶稣财富观的人学指向
    第一节 人的本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辩证统一
        一、人的类本质的精神形态标识
        二、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辩证统一
    第二节 人的现实:人与财富的异化关系
        一、财富的异化
        二、人的异化
    第三节 人的实现:孔耶财富观的人学价值
        一、孔子财富观与如何为人
        二、耶稣财富观与何以成人
        三、孔耶财富观的辩证析取
参考文献
    一、儒家思想着作
    二、基督教思想着作
    三、综合类着作
    四、论文期刊
    五、外文文献
致谢

(9)马克思财富观与古典政治经济学财富观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理论背景
        1.1.2 现实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4.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5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论文的拟创新之处
2 古典政治经济学财富观概述
    2.1 威廉·配第的财富观
        2.1.1 历史背景
        2.1.2 主要内容
        2.1.3 理论价值
    2.2 亚当·斯密的财富观
        2.2.1 历史背景
        2.2.2 主要内容
        2.2.3 理论价值
    2.3 大卫·李嘉图的财富观
        2.3.1 历史背景
        2.3.2 主要内容
        2.3.3 理论价值
    2.4 西斯蒙第的财富观
        2.4.1 历史背景
        2.4.2 主要内容
        2.4.3 理论价值
    2.5 古典政治经济学财富观的内在联系
    2.6 本章小结
3 马克思财富观概述
    3.1 马克思财富观产生的历史背景
    3.2 马克思财富观的基本内容
        3.2.1 财富的生产
        3.2.2 财富的分配
        3.2.3 财富的交换
        3.2.4 财富的消费
        3.2.5 财富的异化
        3.2.6 财富增进的最终目的
    3.3 马克思财富观的理论价值
    3.4 本章小结
4 马克思财富观与古典政治经济学财富观的联系与区别
    4.1 马克思财富观与古典政治经济学财富观的联系
        4.1.1 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财富观
        4.1.2 以人的利益作为财富增进的根本动力
        4.1.3 对财富生产及分配的重视
    4.2 马克思财富观与古典政治经济学财富观的区别
        4.2.1 研究方法与研究立场不同
        4.2.2 对“劳动”的理解不同
        4.2.3 财富与价值的区分不同
        4.2.4 财富消费的重视程度不同
        4.2.5 财富增进的最终目的不同
    4.3 马克思财富观与古典政治经济学财富观的比较结论
        4.3.1 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财富观的批判与继承
        4.3.2 马克思财富观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财富观的新发展
    4.4 本章小结
5 财富观比较研究对新时代我国主流财富观构建的启示
    5.1 新时代我国主流财富观的构建要以马克思财富观为基础
        5.1.1 坚持马克思财富观的科学性
        5.1.2 坚持马克思财富观的实践性
        5.1.3 坚持马克思财富观的历史性
    5.2 新时代我国主流财富观的构建要凸显时代性
        5.2.1 赋予马克思财富观新的时代活力
        5.2.2 体现绿色与创新
    5.3 新时代我国主流财富观的构建要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5.3.1 坚持人的主体性地位
        5.3.2 满足人民绿色生活需求
    5.4 本章小结
6 结语
    6.1 主要观点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10)当代大学生健康财富观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价值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价值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及不足
        1.4.1 论文创新
        1.4.2 论文不足
第2章 财富观的基本理论
    2.1 财富观的相关概念
        2.1.1 财富
        2.1.2 财富与价值
        2.1.3 财富与幸福
        2.1.4 健康财富观
    2.2 健康财富观的内容及特征
        2.2.1 健康财富观的内容
        2.2.2 健康财富观的特征
    2.3 培育当代大学生健康财富观的意义
        2.3.1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意识
        2.3.2 帮助大学生运用理性的财富获取手段
        2.3.3 提倡大学生崇尚健康的财富消费方式
        2.3.4 激励大学生提高创造财富的积极热情
第3章 当代大学生财富观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3.1 存在的问题
        3.1.1 重物质财富轻精神财富
        3.1.2 重个人财富轻社会财富
        3.1.3 重享受财富轻创造财富
    3.2 问题成因分析
        3.2.1 大学生财富观教育意识的缺失
        3.2.2 市场经济趋利性内容的影响
        3.2.3 社会不良消费环境的侵蚀
        3.2.4 大学生财富创造实践的不足
第4章 当代大学生健康财富观培育路径
    4.1 关注学生生活强化财富观培育目标
        4.1.1 强化健康财富观的指导意识
        4.1.2 强化马克思主义财富观意识
    4.2 顺应市场经济明确财富观培育内容
        4.2.1 开展财富价值教育
        4.2.2 注重消费财富教育
        4.2.3 关注获取财富教育
        4.2.4 增强创造财富教育
    4.3 结合社会现实营造理性消费环境
        4.3.1 营造健康理性的家庭消费环境
        4.3.2 创设节俭适度的学校消费环境
        4.3.3 创建绿色环保的社会消费环境
        4.3.4 塑造身心和谐的个人消费环境
    4.4 强化学生实践参与创造财富活动
        4.4.1 学习财富知识认知财富
        4.4.2 体验财富生活认同财富
        4.4.3 分享财富成果感悟财富
        4.4.4 投身财富创业创造财富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校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市场经济与财富观(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生态财富观及其价值研究[D]. 刘颖. 南京财经大学, 2021
  • [2]从物本到人本:马克思财富观及当代价值研究[D]. 郭梦迪. 西安理工大学, 2020(10)
  • [3]新时代大学生财富观培育研究[D]. 刘林雪. 中北大学, 2020(09)
  • [4]新时代中国家庭财富观研究[D]. 石婕. 兰州财经大学, 2020(02)
  • [5]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财富观研究 ——以人教版第五套与第十套语文教科书为例[D]. 孙留敏.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1)
  • [6]马克思的财富观研究[D]. 赵磊. 辽宁大学, 2020(01)
  • [7]当代中国大学生幸福观养成教育研究[D]. 任小琴.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4)
  • [8]孔子与耶稣的财富观比较研究[D]. 苏蓓蓓.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2)
  • [9]马克思财富观与古典政治经济学财富观的比较研究[D]. 王玮萱.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10]当代大学生健康财富观培育研究[D]. 韩旭. 吉林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市场经济与财富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