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东北是战略决战的首选?

为什么东北是战略决战的首选?

一、战略决战为何首选东北(论文文献综述)

李殊[1](2020)在《清华简所载晋国相关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清华简中记载有大量晋国史事,以《系年》和清华简(七)最为丰富。大部分可与传世文献互补、互证,为充实、完善晋国历史,解决有争议的,尤其是以往史籍记载互有不同的相关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史料。其所记某些史事细节又与传世文献有明显差异,这有利于重新思考相关问题,考证史实真相,辨析史料正误,对晋国史的研究大有裨益。其所记为以往所未见的部分晋国史事,极具价值,为晋国史的研究增添了新的内容,打开新的视野。论文共有五章:第一章为清华简所记晋君史事研究。清华简与传世文献所记重耳流亡史事有两处差异,一为流亡路线,《系年》记载有误。二为至秦时间,应以《系年》和《子犯子余》所记之鲁僖公二十二年(前638年)为宜。重耳流亡最后至秦的原因,与当时的秦晋关系密切相关,学界对此未有过多关注。重耳居秦时的情况,《子犯子余》有不同记载,所刻画的重耳人物形象也更加具体。《晋文公入于晋》对文公宗法、内政、军事三大方面进行的改革举措的记载,可与传世文献相补充、印证,由此获得更为具体的全新的认识。《系年》所记晋灵公即位史事中,关于改立灵公在下葬晋襄公之前和先蔑、士会并未归国参与令狐之战的记载更为符合史实。赵盾在其中毫无踪迹,表明《系年》主题明确的叙事特点及其不同的立场。第二章为清华简所记晋卿史事研究。《子犯子余》中有关狐偃、赵衰的新史料,为确立狐偃在晋文公时期居于首位的政治地位再添旁证。郤克受辱于齐史事,《系年》所记郤克受辱的场合、受辱的原因、受辱之后的动向等史事细节皆与传世文献有异,所刻画的郤克嚣张跋扈的形象较传世文献更甚。《系年》的记载明显参考了《左传》的史料,同时别有其它史料来源。栾盈之乱,《系年》给出的时间坐标为晋平公五年,这一时间很可能是栾祁献馋的时间。第三章为清华简所记晋国战争研究。《系年》以记述晋楚争霸战争为主。其所记城濮之战晋楚双方参战阵营与传世文献有异。晋方参战国的记载应以《系年》为准,但楚方参战国或有误,将“卫”改为“许”,应更符合史实。邲之战晋战败的负责人,《系年》只记赵旃,传世文献则放大至整个晋国的内部矛盾。鄢陵之战晋国的出兵目的,《系年》言为救郑,传世文献则为伐郑,体现出《系年》所依据史料及立场的不同。除晋楚间的战争外,在记述秦晋韩之战、崤之战,齐晋鞌之战、平阴之战、朝歌之战中,《系年》通过战争,清晰勾勒出秦晋、齐晋邦交关系的发展走向,为研究这些战争对秦晋、齐晋关系产生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极具特色与价值。第四章为清华简所记晋国会盟研究。两次弭兵会盟,清华简与传世文献的差异最大,具体到会盟的组织者、参与国、盟约内容等关键内容。应以传世文献的记载为准。断道、湨梁会盟中,《系年》的记载突出了高固逃归对断道会盟进程产生的转折性影响,对高厚逃归的记载为湨梁会盟的研究增添了新的难以解决的疑点,目前应仍以传世文献为正。第五章为清华简所记晋国邦交研究。清华简中充满了对晋与各国邦交关系特点的描绘与凝练性总结,据此可重新观察,并宏观把握晋国邦交的总格局。晋楚邦交关系为晋楚固为怨,交战是两国邦交的主旋律。晋齐关系为齐不服晋,晋齐战争无不体现着这一心理。秦晋关系经历了由“会好”到“执乱”的显着变化。晋与吴、越相继维持着友好的邦交关系,联吴制楚,联越制齐,是晋国邦交战略的成功之处。对清华简所见西周至战国初期的晋国史事进行多角度地考证研究,将极大促进晋国史的研究,同时挖掘其自身的史学价值。作为一部新的史学文献,清华简对研究晋国史乃至春秋史的价值不可估量。

任松伟,赵海军,更云[2](2018)在《战略决战序幕:济南战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济南战役是华东野战军对国民党军坚固设防和重兵防守的济南市进行的城市攻坚战。1948年秋,解放战争进入第3年,我军连续取得一系列作战的重大胜利,解放区空前扩大,部队士气高昂,装备改善,攻坚作战能力显着提高。国民党力量不断削弱,被迫改"分区防御"为"重点防御",重点加强大城市的设防,并组织若干机动兵团准备随时救援,以求保持对重要作战目标的控制。在华东战场,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接连取得周张、兖州等战役胜利后,已形成对济南的包围之势。济南战役的胜利使敌我双方战略

徐平[3](2018)在《三大战役为何先打辽沈战役》文中研究表明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略性战役打响。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率先打响,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序幕,同年11月2日结束,历时52天。东北野战军以伤亡6. 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47. 2万余人,令其损失了1个东北"剿匪"总司令部、1个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4个兵团部、11个军部和36个师,损失各种火炮4709门、轻重机枪13347挺和其他枪支175361支。那么,当初为何选择先打辽沈战役?

侯春奇[4](2018)在《从战略上看毛泽东是如何指挥三大战役的(下)》文中认为以少胜多创奇迹:淮海战役辽沈战役刚拉上帷幕,国共南线战场的战略决战——淮海战役便开始了。毛泽东绝不会给蒋介石把分割区连成一片的任何机会。这是国共双方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止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一次规模空前的战役,是两军在长江以北地区进行的决战。淮海战役的战略决策是如何提出的淮海战役战略决策同毛泽东的战略奇想

戴天奕[5](2017)在《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新探 ——以独立自主、创新驱动的视角》文中认为笔者以为,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的灵魂和核心是独立自主、创新驱动。独立自主是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的追求和目标,创新驱动是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的方法和路径,是独立自主的灵魂给予了人民军队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伴随着人民军队从逆境、困境甚至是绝境中不断成长,最终星火燎原;是创新驱动的核心引领着人民军队以小博大、以弱胜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最终赢得了一个新中国。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起源于武装斗争,而独立自主正是武装斗争的鼎新之举;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的基础是群众路线,而群众路线正是中国革命赖以成功的基石;人民群众是武装斗争的力量之源,而三结合的人民军队、武装与非武装斗争相结合的斗争策略正是人民战争的创新之基。在战略、战役、战术层次中,坚持具体战役上的不规则无定向与宏观战略上的有规则有定向,坚持宏观战略上的内线防御的持久战与具体战役上的外线进攻的速决战,战略上以一当十,战术上以十当一,才能抓住枢纽,推动战局,进而掌握主动。在战略防御中,正确处理人地关系,慎于初战,在战略进攻中,敢于在我军不占优势的条件下,看准敌人的漏洞,把握时机,果断出击,千里跃进,不要后方,进而转换战局,在战略决战中,注重我军攻坚能力的培养,军事与政治并重,重视我军后勤的保障与组织。在思想特色上,创造出抓特点、看发展、找规律的独特决策方法,并在中国革命的战略决策中屡屡成功运用,在思想载体上,吸取教训,打破常规,创造出以党指挥枪和强调政治工作为特色的建军与治军模式,以此为基础的人民军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最终无敌于天下。独立自主、创新驱动作为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的灵魂和核心像一根主轴贯穿了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乃至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方方面面,极大的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进程,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哲学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杨移风[6](2016)在《略述辽沈战役的历史经验与特点》文中提出"因为珍惜和平,我们回首战争。"辽沈战役是东北人民解放军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在辽宁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与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决战。此役历时52天,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47.2万余人,东北全境获得解放。它的胜利,为整个解放战争的顺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战争赢得了胜利,胜利带来了和平。但今天的和平仍面临着新的战争威胁,居安思危,有备

候选杰,于耀洲[7](2015)在《抗战胜利后三国四方关于东北之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抗战胜利之初,由于苏联出兵东北以及日本关东军的迅速溃败,东北一时成为政权真空地带。而由于东北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工业发达,交通便利,是当时全中国最发达的地区。同时之于当时苏联、美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来说,又是一个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地区。因此抗战胜利后,三国四方即国民党、共产党、美国、苏联在东北这片白山黑水间进行了一场不可避免的的战略角逐,而三国四方在东北的这场战略角逐最终决定了东北的命运。

郑建敏,康小莉[8](2015)在《西柏坡廉政文化的内涵及其时代价值》文中认为西柏坡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形成了"为了群众、依靠群众,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服从大局、无私奉献,严明纪律、民主集中"为基本内涵的西柏坡廉政文化。弘扬西柏坡廉政文化对于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

魏代强[9](2014)在《毛泽东战略进攻思想述论——以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战争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毛泽东战略进攻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放战争中后期,毛泽东战略进攻思想臻于成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毛泽东战略进攻思想得到新的实践和发展。毛泽东战略进攻思想主要体现在:通过未雨绸缪的战略预见和战略预置营造战略进攻的先期优势;审时度势,正确选定战略进攻的发起时机、突击方向、使用力量、进攻样式、依托点和战略目标;抓住战略枢纽部署战役,果断执行战略决战;密切大兵团之间的指挥与协同,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抓住时机,扩大战果,以灵活的战略追击扫清敌军残余;预判战事即将到达"进攻顶点"或无法实现计划目标时,迅速而果决地将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

陈宗良,谢燕红[10](2014)在《西柏坡时期毛泽东的领导智慧与艺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中国革命事业的卓越领导人,毛泽东身上处处展现着一名成功领导者所拥有的智慧、才能和胸怀。西柏坡时期,毛泽东的领导才能主要体现在:敏锐洞悉新形势的变化,适时提出目标和方向;战略上准确把握全局,掌控战争节奏;关键时刻善谋敢断,善做善成;用人上知人善任,打造最优团队;决策上提倡民主,虚怀纳谏。

二、战略决战为何首选东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战略决战为何首选东北(论文提纲范文)

(1)清华简所载晋国相关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清华简所记晋君史事
    第一节 重耳流亡
    第二节 文公改革
    第三节 灵公之立
    小结
第二章 清华简所记晋卿史事
    第一节 狐、赵二卿族政治地位对比
    第二节 《系年》所记郤克形象分析及郤氏势力的扩张
    第三节 《系年》所记栾盈之乱与晋卿斗争的新特点
    小结
第三章 清华简所记晋国战争
    第一节 晋楚战争
    第二节 秦晋战争
    第三节 晋齐战争
    小结
第四章 清华简所记晋国会盟
    第一节 弭兵会盟
    第二节 断道、湨梁会盟
    小结
第五章 清华简所记晋国邦交
    第一节 晋楚固为怨
    第二节 齐不服晋
    第三节 秦晋会好、执乱
    第四节 晋吴为好
    第五节 晋越为好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三大战役为何先打辽沈战役(论文提纲范文)

东北战场我军兵力占优势
防止东北之敌逃向华北
东北是主要的重工业基地
东北是重要的粮食产区

(4)从战略上看毛泽东是如何指挥三大战役的(下)(论文提纲范文)

以少胜多创奇迹: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的战略决策是如何提出的
淮海战役是怎样打的
淮海战役的胜利不是偶然的
不战而屈人之兵:平津战役
如何解决华北问题
绝对不能让敌人逃跑了
最好的结果:和平解放北平

(5)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新探 ——以独立自主、创新驱动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序言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1.选题背景
        2.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内容结构与研究方法
        1.内容结构
        2.研究方法
    (四)主要创新与不足之处
        1.主要创新之处
        2.不足之处
一、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的起源与基础:武装斗争与群众路线
    (一)独立自主是武装斗争的鼎新之举
    (二)群众路线是中国革命的成功之道
    (三)人民群众是武装斗争的力量之源
    (四)结合战略是人民战争的创新之基
        1.三结合的人民军队组成方式
        2.武装与非武装相结合的斗争策略
二、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所包含的辩证关系:战略、战役与战术
    (一)具体战役上的不规则无定向与宏观战略上的有规则有定向
        1.相对固定的战略方向
        2.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二)宏观战略上内线防御的持久战,具体战役上外线进攻的速决战
        1.持久与速决
        2.进攻与防御
        3.内线与外线
    (三)战略上以一当十,战术上以十当一
        1.集中优势兵力是关键一招
        2.实现干净歼灭是最终目的
    (四)抓住枢纽,推动战局,掌握主动
        1.选择突破方向
        2.抓住主要矛盾
三、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的运用与体现: 防御、进攻、决战
    (一)战略防御
        1.人地关系
        2.慎于初战
    (二)战略进攻
        1.决策背景
        2.行动方式
    (三)战略决战
        1.攻坚能力的培养
        2.军事与政治并重
        3.后勤保障与组织
四、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的特色:独特的决策方法与人民军队
    (一)抓特点、看发展、找规律的决策方法
    (二)战略决策中的成功运用
    (三)党指挥枪的建军特色
        1.清末新军
        2.国民党军
        3.人民军队
    (四)强调政治工作的治军特色
        1.新型的官兵关系
        2.新型的军民关系
        3.新型的俘虏政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6)略述辽沈战役的历史经验与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一、审时度势, 把握战机
    1. 辽沈战役前的全国形势
    2. 战略决战首选在东北
    3. 战役初战选择锦州
二、东北野战军正确执行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作战方针
    1. 西柏坡与牛屯
    2. 每战都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
    3. 灵活机动, 各种战术相结合
三、辽沈战役的胜利得益于良好的军民关系

(7)抗战胜利后三国四方关于东北之争(论文提纲范文)

一﹑东北之于三国四方的重要战略地位
    (一) 美苏对东北的战略地位的认识
        1.美国在争夺东北中的策略
        2.东北之于苏联的重要性
    (二) 国共两党对争夺东北重要性的认识
        1.中共力主占有东北
        2.国民党对东北重要性的认识
二、中美苏三国在东北问题上的谈判
    (一) 美苏签订《雅尔塔协定》
    (二) 国民党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三、苏联的对华政策及其两面性
    (一) 苏联表面支持国民党
    (二) 苏联暗中帮助共产党
四、美国采取的对华政策
    (一) 美国力挺国民党
    (二) 美国调停国共矛盾
五、国共角逐和蒋军败退
    (一) 我军抢占东北及蒋军武力接收
    (二) 我军“让开大路占领两厢”与蒋军步步跟进
    (三) 我军发动反攻和东北全境解放

(8)西柏坡廉政文化的内涵及其时代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一、西柏坡廉政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
    (一)中国共产党由战略进攻向战略决战的转折
    (二)中国共产党由农村革命向城市建设的转折
    (三)中国共产党由局部执政向全面执政转折
二、西柏坡廉政文化的内涵
    (一)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思想理念
    (二)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品位
    (三)服从大局、无私奉献的价值观念
    (四)纪律严明、民主集中的行为规范
三、西柏坡廉政文化的时代价值
    (一)西柏坡廉政文化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供丰富鲜活的内容
    (二)西柏坡廉政文化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思想支撑
    (三)西柏坡廉政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9)毛泽东战略进攻思想述论——以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战争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通过未雨绸缪的战略预见和战略预置营造战略进攻的先期优势
二、审时度势,正确选定战略进攻的发起时机、突击方向、使用力量、进攻样式、依托点和战略目标
三、抓住战略枢纽部署战役,果断执行战略决战
四、密切大兵团之间的指挥与协同,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五、抓住时机,扩大战果,以灵活的战略追击扫清敌军残余
六、预判战事即将到达“进攻顶点”或无法实现计划目标时,迅速而果决地将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

(10)西柏坡时期毛泽东的领导智慧与艺术(论文提纲范文)

一、敏锐洞悉新形势的变化,适时提出目标和方向,用目标和方向来凝聚团队
    1.在全面内战爆发的关键时刻,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2.在延安守与弃的问题上,提出着名的十六字方针
    3.在战略防御与战略进攻的转变时刻,喊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响亮口号
    4.在“第三条道路”破灭时刻,适时提出“五一口号”,号召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建国目标
    5.在国内“划江而治”的幻想背景下,提出“将革命进行到底”
二、在战略上既准确把握全局,环环相扣,又轻重缓急兼顾,稳步推进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1.在抗战胜利后,提出“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思想
    2.在大决战中,首选东北黑土地,在战略决战中抢得先机
    3.在三大战役的整体部署上,环环相扣,一气呵成
三、关键时刻,不犹豫不摇摆,善谋敢断,善做善成
    1.千里跃进大别山
    2.“打大歼灭战”,“一半以上兵力打援”
    3.东北野战军提前入关
四、在用人上慧眼匠心,知人善任,打造最科学、最实用的团队
    1.慧眼识人,大胆用人
    2.打造最优团队
五、提倡决策民主,善纳建议,以保障既定目标的推进
    1.与其他领导成员之间,善于听取他人意见
    2.与执行层之间,善于沟通
    3.与党外人士之间,虚怀纳谏

四、战略决战为何首选东北(论文参考文献)

  • [1]清华简所载晋国相关问题研究[D]. 李殊.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2]战略决战序幕:济南战役[J]. 任松伟,赵海军,更云. 轻兵器, 2018(12)
  • [3]三大战役为何先打辽沈战役[J]. 徐平. 炎黄春秋, 2018(11)
  • [4]从战略上看毛泽东是如何指挥三大战役的(下)[J]. 侯春奇. 党史文汇, 2018(01)
  • [5]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新探 ——以独立自主、创新驱动的视角[D]. 戴天奕.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2017(04)
  • [6]略述辽沈战役的历史经验与特点[J]. 杨移风. 黑龙江史志, 2016(08)
  • [7]抗战胜利后三国四方关于东北之争[J]. 候选杰,于耀洲. 理论观察, 2015(11)
  • [8]西柏坡廉政文化的内涵及其时代价值[J]. 郑建敏,康小莉.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5(04)
  • [9]毛泽东战略进攻思想述论——以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战争为例[J]. 魏代强. 党的文献, 2014(05)
  • [10]西柏坡时期毛泽东的领导智慧与艺术[J]. 陈宗良,谢燕红.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3)

标签:;  ;  ;  ;  ;  

为什么东北是战略决战的首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