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末期糖尿病肾病合并尿毒症31例肾脏替代治疗临床分析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合并尿毒症31例肾脏替代治疗临床分析

一、糖尿病肾病尿毒症终末期31例肾脏替代治疗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牛珠珠[1](2021)在《糖尿病肾病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中医证素及临床特点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调查伴冠心病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与单纯糖尿病肾病患者在中医症状、证素分布和临床资料方面的特点,探讨糖尿病肾病并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以期为糖尿病肾病的心肾同治理论提供证候学基础。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了 102例伴或不伴冠心病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四诊信息和临床资料,运用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中医症状分布情况、证素分布特点和临床指标方面的差异。结果:1.一般资料糖尿病肾病伴冠心病患者与单纯糖尿病肾病患者在性别、BMI、糖尿病病程、DKD病程、吸烟史和饮酒史方面无显着差异(P>0.05)。糖尿病肾病伴冠心病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3.48±9.78岁,单纯糖尿病肾病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8.92±11.85岁,两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症状和舌脉情况糖尿病肾病伴冠心病组排名前五的症状为:口唇紫暗(92%)、乏力倦怠(84%)、气短懒言(78%)、肢体困重(76%)、面足浮肿(76%);单纯糖尿病肾病组排名前五的症状为:口唇紫暗(76.92%)、咽燥口干(73.08%)、乏力倦怠(71.15%)、肢体困重(71.15%)、皮肤瘙痒(63.46%)。两组患者舌质均以舌暗红、舌暗淡、齿痕舌为主,舌苔以黄腻、白腻、薄白为主,脉象以弦滑脉、弦细脉、沉细脉为主,其中糖尿病肾病伴冠心病组患者还出现了涩脉。3.证素分布本虚证素方面,糖尿病肾病伴冠心病组患者依次表现为气虚证40例(占80%)、阳虚证34例(占68%)、阴虚证31例(占62%)、血虚证24例(占48%);单纯糖尿病肾病组患者依次为阴虚证39例(占75%)、气虚证26例(占50%)、阳虚证23例(占44.23%)、血虚证22例(占42.31%)。糖尿病肾病伴冠心病组患者以气虚证、阳虚证为主,单纯糖尿病肾病组患者以气阴两虚证多见。糖尿病肾病伴冠心病组患者在气虚证、阳虚证症状更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本虚病位方面,两组患者出现频率最高的3种证型均为:肾气虚证、肝血虚证、肾阳虚证。标实证素方面:糖尿病肾病伴冠心病组患者依次表现为:血瘀证48例(占96%)、湿热证39例(占78%)、痰浊证35例(占70%)、水湿证15例(占30%)、气滞证10例(占20%)、热盛证9例(占18%);单纯糖尿病肾病组患者依次为:湿热证38例(占73.08%)、血瘀证32例(占61.54%)、痰浊证30例(占57.69%)、热盛证10例(占19.23%)、水湿证6例(占11.54%)、气滞证5例(占9.62%)。两组患者均多表现在血瘀证、湿热证和痰浊证,但糖尿病肾病伴冠心病组患者在血瘀证、水湿证症状更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临床指标比较(1)血清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糖尿病肾病伴冠心病组患者的血清肌酐为262±249.36μmol/L,单纯糖尿病肾病组患者的血清肌酐为191±211.10μmol/L。糖尿病肾病伴冠心病组患者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为45.38±36.34mL/min/1.73m2,单纯糖尿病肾病组患者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为63.11±40.12mL/min/1.73m2。与单纯糖尿病肾病组相比,糖尿病肾病伴冠心病组血清肌酐上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肌钙蛋白、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重量指数:糖尿病肾病伴冠心病组患者的肌钙蛋白为0.077±0.237ug/L,单纯糖尿病肾病组患者的肌钙蛋白为0.018±0.037ug/L。与单纯糖尿病肾病组相比,糖尿病肾病伴冠心病组肌钙蛋白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肾病伴冠心病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为56.12±8.35%,单纯糖尿病肾病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为60.32±5.58%。糖尿病肾病伴冠心病组患者的左室重量指数为97.03±23.33g/m2,单纯糖尿病肾病组患者的左室重量指数为88.54±20.81g/m2。与单纯糖尿病肾病组相比,糖尿病肾病伴冠心病组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左室重量指数升高,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小板、D-二聚体:糖尿病肾病伴冠心病组患者的血小板为224±62.70 10^9/L,单纯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小板为254±62.62 10^9/L。糖尿病肾病伴冠心病组患者的D-二聚体为0.64±0.45mg/L,单纯糖尿病肾病组患者的D-二聚体为0.53±0.48 mg/L。与单纯糖尿病肾病组相比,糖尿病肾病伴冠心病组血小板降低,D-二聚体上升,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清白蛋白:糖尿病肾病伴冠心病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为34.98±6.83g/L,单纯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清白蛋白为38.81±10.47g/L。与单纯糖尿病肾病组相比,糖尿病肾病伴冠心病组血清白蛋白降低,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5)血钙、全段甲状旁腺激素:糖尿病肾病伴冠心病组患者的血钙为2.18±0.20mmol/L,单纯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钙为2.22±0.31 mmol/L。糖尿病肾病伴冠心病组患者的全段甲状旁腺激素为136.6±124.30pg/ml,单纯糖尿病肾病组患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为77.9±89.94pg/ml。与单纯糖尿病肾病组相比,糖尿病肾病伴冠心病组血钙降低,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段甲状旁腺激素升高,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6)糖尿病肾病伴冠心病组并发脑梗死的比例为60%,单纯糖尿病肾病组并发脑梗死的比例为40.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伴冠心病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肌酐、肌钙蛋白、左室重量指数较高,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左室射血分数较低,肾功能和心功能相对较差。冠心病可能是影响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2.伴冠心病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虚证在气虚证、阳虚证症状表现更严重,实证在血瘀证、水湿证症状表现更严重。

肖惠惠[2](2021)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居家收缩压变异性与认知功能障碍显着相关》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重在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居家血压变异性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于武汉市第四医院血液透析室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1周内非透析日家庭自测血压,计算其血压变异系数。同时收集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所有研究对象的认知功能状态均通过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进行评估,校正受教育年限偏倚后,依据量表评分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得分≥26分为非认知功能障碍组,<26分即为认知功能障碍组,之后比较这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的差异。依据居家收缩压变异性进一步将研究对象进行三分位法分组,比较各组临床基线资料的差异。结果:共有224名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168例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75%)。与非认知功能障碍组相比,我们发现认知功能障碍组年龄偏大(61±12 vs.49±13,P=0.000)、受教育年限低于12年的患者例数明显偏多(100 vs.15,P=0.000)、每周接受三次血液透析的患者比例明显偏低,分别为56.5%和69.6%(P=0.016)、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比例明显偏多(38.7%vs.21.4%,P=0.019)、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较低([102(90,112)]vs.[110(93,117)],p=0.031);我们也发现认知功能障碍组的居家收缩压变异性较大(8.4(6.7,10.6)]vs.[6.9(4.9,8.8)],p=0.000)。平滑拟合曲线(OR=1.2,95%CI(1.1-1.4),p<0.001)及趋势性检验(p for trend=0.004)均表明随着居家收缩压变异性的增加,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也越高。依据居家收缩压变异性进一步将研究对象进行三分位法分组后发现,与第一三分位组相比,第二三分位组和第三三分位组患者的年龄更大(p=0.005),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比例更高(p=0.027)。与第一三分位组和第二三分位组相比,第三三分位组患者血白蛋白水平、血肌酐水平、血尿酸水平偏低(p<0.05)。与第二三分位组和第三三分位组相比,第一三分位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水平较低(p=0.018)。同时我们的研究结果也显示三组研究对象中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比例逐渐增高,分别为60.9%,77.8%和85.1%(p=0.003)。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越大,受教育年限相对越短、每周血液透析频次相对越少及居家收缩压变异性越大,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越高。列线图显示了上述独立影响因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概率的预测作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表明列线图诊断认知功能障碍的准确度较高(AUC=0.8040,95%CI:0.7410-0.867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居家收缩压变异性越大,其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越高。

勾艳丽[3](2021)在《保定成人慢性肾脏病5期住院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预后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保定地区成人慢性肾脏病5期(CKD5)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预后相关影响因素,以丰富CKD5期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为该地区制定慢性肾脏病防治策略、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预后、合理配置肾脏病医疗卫生资源等提供依据。方法:以保定市某三甲医院作为研究现场,收集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期间全部CKD5期住院患者病案首页信息,包括人口学特征、居住地、出入院时间、出院诊断、治疗结果等,进行CKD5期患者流行病学分析;收集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期间全部CKD5期住院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居住地、生活方式、并发或伴发疾病情况、临床资料、治疗方法、预后情况等进行CKD5期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利用软件Epidata 3.1录入数据,建立数据库。运用SAS9.4统计软件,对分类数据,采用率或构成比进行统计学描述;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x±s进行统计学描述;对于偏态性分布的指标,采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进行统计学描述。正态分布的连续性数据组间均值比较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均值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组间率或构成比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分析基线临床指标与预后关系时,应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相关危险因素,将筛选出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期间,保定市某三甲医院CKD5期住院患者1515例,占该医院同期全部住院患者0.58%,占肾内科住院患者21.13%。1515例CKD5期患者中,男性占55.71%,女性占44.29%;平均年龄55.71?13.60岁,55.65%患者集中在50~70岁;汉族占99.34%。有527例患者行透析相关手术操作,占34.78%。其中144人行腹透置管,383人行血管通路相关操作,分别占9.51%和25.28%。不同年龄的CKD5期患者的病因构成不同。不明原因CKD5期患者比例最高,在大于70岁的患者中,糖尿病肾病与高血压相关性肾损害分别为第一位和第二位,原发性肾小球肾病的比例小于二者。随着年龄的降低,糖尿病肾病与高血压肾损害所占比例逐渐降低,原发性肾小球肾病位居首位。大于70岁患者中,糖尿病肾病所占比例为27%。上升为首位。2.保定市市区和县域住院患者CKD5期分布比例有所不同,保定市区348例,居首位。患者数量位于前五位的区域分别是保定市区22.97%,易县7.59%,清苑7.46%,徐水6.67%,蠡县6.27%,其城乡分布皆农村患者多与城镇患者。农村患者占51.22%,城镇患者占27.13%。3.2016年收治入院的CKD5期患者共425例,占比28.05%;2017年共收治住院CKD5期患者512例,占33.80%;2018年共收治住院CKD5期患者578例,占38.15%,其中男性均多于女性。4.在526例CKD5期患者中,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者异常检出率分别为88.21%、29.28%、57.60%,不同透析类型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情况无显着差异。不同透析类型的患者入院血糖控制率有统计学差异,(χ2=6.275,p<0.05)。非透析患者入院血糖控制率最低,为35.85%。不同治疗类型的患者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01),其中非透析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最高,为96.33±16.84g/L,CKD5期血透患者中输血者所占比例最高。非透析患者低蛋白血症占比57.49%。血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268.003,p>0.05),血小板水平以及粒细胞/淋巴细胞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血磷、甲状旁腺素、碱性磷酸酶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钾、血钙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CKD5期患者的并发或伴发疾病,前三位分别为高血压、贫血和钙磷代谢紊乱,分别占88.21%、75.76%和62.93%。6.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526例CKD5期患者的再住院率为58.17%。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透析(OR=0.221,95%CI:0.107~0.417)、贫血(OR=1.745,95%CI:1.148~2.658)、血清白蛋白(OR=1.008,95%CI:1.001~1.019)是再住院情况的独立影响因素。7.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526例CKD5期患者死亡39例,占比7.37%。死亡原因中,以多功能脏器衰竭(MODS)者最多,占比46.15%;其次为心血管疾病,占比28.2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OR=1.166,95%CI:1.114~1.221)、是否透析治疗(OR=0.523,95%CI:0.476~0.738)、再住院(OR=1.255,95%CI:1.050~2.113)粒淋比(OR=1.168,95%CI:1.036~1.317)血清白蛋白(OR=0.672,95%CI:0.574~0.788)是CKD5期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1.保定地区成人CKD5期住院患者呈现逐年递增趋势,男性多于女性,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50-70岁。患者主要来自保定市区、易县、清苑、徐水、蠡县。农村患者多于城镇患者。2.不同年龄的保定地区成年CKD5期患者的病因构成不同。在小于50岁的患者中最常见的病因仍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70岁以上患者糖尿病肾病居首位。患者并发或伴发疾病,居前三位者依次为高血压、贫血和钙磷代谢紊乱。血液透析患者输血占比最高。3.保定地区成人CKD5期患者再住院率为58.17%。透析治疗、贫血、血清白蛋白是再住院情况的独立影响因素。4.保定地区成人CKD5期患者死亡占比7.37%。年龄、再住院和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是CKD5期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透析治疗、血清白蛋白是CKD5期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

张显龙[4](2021)在《慢性肾脏病营养管理依从性分析及交互式中西医智能辅助程序的建立与运用》文中认为目的:慢性肾脏病(CKD)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已经影响了数亿人的身体健康。近年来,探究“营养管理”在改善CKD及其伴随症状中所起到的作用,已成为了业内研究的热点。但是,营养管理是一件需要改变患者饮食习惯的干预方法,目前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无法对患者的饮食依从性和管理合格率进行有效的监督。因此,为了了解CKD患者营养素摄入的合格率,优化CKD营养治疗方案,并完善中西医结合、个性化、智能化的营养管理,我们进行了以下四个部分的系列研究。本系列研究的第一部分,调查了初次参与慢病管理的CKD患者营养素摄入的合格率,并分析了 CKD患者蛋白质和热量摄入的影响因素。基于合格率有待提高的背景,为了精益营养管理,系列研究的第二部分调查了患者的需求并构建了“交互式中西医营养管理辅助程序”。第三部分对上述程序进行了对照试验的评估,为其干预CKD营养管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等方面,提供了临床证据。系列研究的第四部分提出了程序优化升级的方向。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为“交互式中西医营养管理辅助程序”的优化升级提供了可参考的探索模式,为精准化的提前切断营养不良事件发生进程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通过上述合格率调查、辅助程序构建、辅助程序评价、人工智能模型探索优化等系列研究,拟为CKD患者的营养管理摸索新的方法策略,从而解决临床难点问题。方法:第一部分为横断面设计,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广东省中医院慢病管理门诊初次进入管理队列的203例CK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三日饮食记录法”对参与者进行了营养素摄入量的计算;然后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慢性肾脏病患者膳食指导WS/557-2017》和K/D0QI慢性肾病营养管理临床实践指南中的推荐,对营养素摄入的合格率进行了评价;最后通过绘制受试者操作曲线(ROC)的方式,将连续型变量转换为分类变量,使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了影响LPD治疗合格与否的危险因素。其中,评价合格率的营养素包括:膳食蛋白质摄入(DPI)、膳食能量摄入(DEI)、优质蛋白占比、脂肪供能占比、碳水化合物供能占比、钠元素、磷元素、钙元素的摄入;筛选的影响因素包括:(1)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婚否、工作状态、家庭住址、教育程度、查尔斯共病评分、CKD分期;(2)人体测量资料:身高、体重、标准体重、收缩压、舒张压;(3)实验室检查: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血红蛋白(Hb)、血白蛋白(ALB);(4)人体成分:身体总水(TBW)、细胞内水(ICW)、细胞外水(ECW)、去脂体重(FFM)、体脂肪量(BFM)、蛋白质量(protein)、骨骼肌量(SMM)、体脂肪占比(PBF)、上臂围(AC)、上臂肌围(AMC)、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全身相位角(WBPA)。第二部分涵盖了两个步骤的研究内容。第一步是首先采用自设调查问卷,对广东省中医院肾病科慢病管理中心患者进行了营养管理辅助工具的需求性调查,并分析了影响因素;第二步是根据调查结果,结合行业标准、指南及专业书籍,设计了能够被患者接受的“交互式中西医营养管理辅助程序”。第三部分是一项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纳入了 2020年6月至2020年8月于广东省中医院慢病管理门诊规律复诊的CKD患者100例,按照患者就诊顺序及营养管理意愿将其分为两组。最终纳入统计的患者为94例,其中试验组45例,对照组49例。本研究在保证CKD基础治疗的前提下,为两组患者提供LPD治疗及其他营养管理的健康知识宣教,并在规律随访中,进一步纠正受试者对于营养处方的实施。试验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为其提供“交互式中西医营养管理辅助程序”,该程序依托微信小程序平台使用,具有丰富的中西医营养管理辅助功能。总观察时间为24周,在试验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要观察指标及次要观察指标。其中,主要观察指标为蛋白质摄入量、热量摄入量、DPI、DEI、DPI合格率及DEI合格率;次要观察指标为慢性肾脏病中医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通过简明生活质量量表SF-12 计算)。第四部分是人工智能模型临床应用的探索研究。采用了广东省中医院慢病管理中心人体成分分析仪中的数据,依据CKD的诊断标准将数据分为慢性肾脏病集和对照数据集。将K/D0QI慢性肾病营养管理临床实践指南(2020更新)中推荐用于营养不良评估的相关因素,纳入至使用人工智能算法的“亚型和阶段推导模型”一一SuStaIn模型中。指南中推荐评估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为:①综合营养评估指标:体重、体质量指数(BMI);②脂肪流失指标:体脂肪量(BFM);③肌肉消耗指标:去脂体重(FFM);④脂肪、肌肉流失综合评估指标:上臂围(AC)。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后,使用SuStaIn中要求的Z值混合线性模型将数据标准化,最后标准化的数据将转换成Z阶段值,将上述5个变量划分成为了 33个无序初始化序列(S),将其输入至模型运算软件Matlab 2020b中,根据临床实践及计算机性能,设置模型参数(优化次数N=25,最大序列Cmax=5),随后推导营养不良事件发生的极大似然序列,并输出。结果:第一部分在营养素摄入合格率及危险因素分析的横断面研究中,调查总人群为203例,各营养素摄入的合格人数(合格率)分别为:DPI 37人(18.23%)、DEI 70人(34.48%)、优质蛋白占比28人(13.79%)、脂肪供能占比73人(35.96%)、碳水化合物供能占比74人(36.45%)、钠162人(79.80%)、磷52人(25.62%)、钙根据摄入<2000mg/d的标准为203人(100%)、根据摄入介于800-1000mg/d的标准为9人(4.43%)。多因素分析显示,身高(>161.25cm)是影响DPI合格的保护性因素(P<0.05);而 eGFR(>21.285ml·min·1.73m2)、BFM(>15.25kg)、TC(>5.20mmol/L)、和 BMI(18.5-27.9kg/m2)是影响 DPI 合格的危险因素(P<0.05)。标准体重(>49.15kg)、eGFR(>30.20ml·min·1.73m2)和 Hb(>135g/L)是影响DEI合格的保护性因素(P<0.05);而较高的BMI(24.0-27.9kg/m2)是影响DEI合格的危险因素(P<0.05)。第二部分中,针对CKD患者营养素摄入合格率不高,依从性不好的现状,本研究经过前期调研,拟运用移动医疗工具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有89.2%的患者对移动医疗工具持有积极态度(非常愿意:52.9%;很愿意:36.3%)。58.8%的患者认为使用微信小程序管理饮食会更加方便。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教育程度”与是否拥有疾病远程管理的经历相关;“年龄”和“工作状态”与远程管理方式的选择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以上结果,本研究根据患者的意见,通过微信小程序平台进行了“交互式中西医营养管理辅助程序”构建,程序投入使用后,营养管理更加便捷,切实提高了医护的工作效率,满足了患者的实际需求。第三部分是评价上述程序的前瞻性非随机对照试验,共有94位参与者完成了研究(试验组45例,对照组49例);干预后,两组之间DPI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低于对照组[0.99(0.87,1.21)VS.1.22(0.92,1.62),P=0.022];中医症候评分总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5(4,7)VS.10(7,14),P<0.001];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的中医症状分别为:倦怠乏力、畏寒肢冷、口干、口渴少饮、脘腹胀满、纳呆、腰膝酸软、肢体困重、大便干结、大便不实、夜尿多(P均<0.05);试验组生理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51.67(45.58,54.02)VS.44.98(37.59,51.45),P=0.001];心理健康评分亦高于对照组[55.76(52.92,58.83)VS.50.45(43.78,56.79),P=0:00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DPI、DEI合格率较干预前增幅更高(DPI:17.78%VS.10.20%;DEI:2.20%VS.-4.1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与营养不良事件评估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身体成分分析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第四部分中,通过使用人工智能算法的“亚型和阶段推导模型”——SuStaIn模型对CKD患者营养不良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进行了推导,输出了 5个序列。每个序列包含了 33个事件的发生。其中,事件1至5、事件6至7,是所有序列的共同发生规律,事件8至10,形成了三个不同的亚型,而事件11至33,则划分出了 5个不同的序列。因此根据以上规律,结合临床实践,可将输出的结果总结为“4个阶段,3个亚型和5个序列”。4个阶段是营养不良评估指标发生的4种改变阶段,即“症状前阶段”、“轻度阶段”、“中度阶段”、和“重度阶段”的改变。序列结果提示,在“症状前阶段”,营养不良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可能是:体重下降——体脂量(BFM)下降——体质量指数(BMI)下降——上臂围(AC)下降——瘦体重(FFM)下降。“轻度阶段”指标发生改变的先后顺序继而可能是:体重轻度下降——BFM轻度下降。“中度阶段”指标的改变有三个亚型,下辖“重度阶段”的5个序列。具体为,亚型I:上臂围中度下降——BMI中度下降——FFM中度下降,继而分为三个序列。序列(1):体重重度下降——AC重度下降——BMI重度下降——BFM重度下降——FFM重度下降;序列(2):体重重度下降——BFM重度下降——FFM重度下降——BMI重度下降——AC重度下降;序列(3):体重重度下降——BMI重度下降——FFM重度下降——AC重度下降——BFM重度下降。亚型Ⅱ患者的事件进展序列为:AC中度下降——BMI中度下降——体重中度下降,其后发生序列(4):FFM重度下降——BFM重度下降——BMI重度下降——体重重度下降——AC重度下降。亚型Ⅲ患者事件进展序列为:BMI中度下降——AC中度下降——FFM中度下降,其后发生序列(5):体重重度下降——AC重度下降——FFM重度下降——BFM重度下降——BMI重度下降。结论:1.慢性肾脏病患者在参与营养管理初期,除钠外,其余营养素如蛋白质、能量、脂肪、碳水化合物、钙和磷的摄入合格率均较低。2.在LPD治疗中,DPI和DEI的合格率分别为18.23%和34.48%。DPI影响因素的分析显示:较高程度的eGFR、TC、BFM、BMI是影响DPI合格的危险因素,较高程度的身高是保护性因素;DEI影响因素的分析显示:较高程度的BMI是影响DEI合格的危险因素,较高程度的标准体重、eGFR、Hb是保护性因素。以上结果说明身高或标准体重较大的CKD患者,由于允许的摄入量更大,因此更易合格;而肾功能更好且有脂质蓄积的患者,可能摄入量更大,将会影响营养管理的依从性。3.对照试验结果显示,结合使用“交互式中西医营养管理辅助程序”进行营养管理及LPD治疗,可减少患者的总蛋白质摄入、降低DPI与中医症候评分,提高LPD的合格率,并改善CKD患者的生活质量。4.在数据驱动的SuStanIn人工智能模型中,推导出了营养不良事件发生发展的4个阶段、3个亚型和5个序列,此功能若优化至程序中,将能够辅助医护人员按照营养不良事件发生发展的规律,对患者的营养状态进行提前预判,从而针对性的预防营养消耗,阻断病情从症状前,到轻度、中度、重度的转变,实施精准化干预。5.本研究表明,在CKD营养管理的实施过程中,患者的依从性尚待提高,而移动终端程序是一种便捷高效的疾病管理辅助工具,构建此类工具,并与人工智能的方相结合,将可以为CKD患者带来益处。

莫业南[5](2021)在《补脾益肾方通过调整肠道微生态影响AhR通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广东省中医院肾内科刘旭生教授的经验方补脾益肾方,获得国家专利保护,并在大型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已证实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疗效确切。但是,补脾益肾方改善肾功能的分子机制目前尚不清楚,限制了我们进一步开发补脾益肾方在临床上的应用。本研究基于“肠肾轴”理论,观察补脾益肾方对5/6肾切除模型大鼠肾功能、肠道菌群、肠道屏障功能、血清代谢物的影响,联合肠道菌群和代谢组学及细胞实验,探讨补脾益肾方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的分子机制,为中药从脾肾论治慢性肾脏病提供新思路。方法:1.动物实验:本研究部分采用5/6肾切除大鼠作为慢性肾脏病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5/6肾切除模型组(5/6Nx组)、低剂量补脾益肾方组(L-BYF组)和高剂量补脾益肾方组(H-BYF组),Sham组和5/6Nx组予无菌水灌胃,L-BYF和H-BYF分别予低剂量和高剂量的补脾益肾方灌胃,每日1次,灌胃4周,收集血液、尿液、粪便、肾脏及结肠标本,行肾功能、尿蛋白定量、肾脏和肠道病理切片HE染色、肾脏病理切片Masson及PAS染色、western-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Z0-1、Occludin、Claudin-1、免疫因子 IL-22 及 AhR 信号通路分子 AhR、CyP1A1、CyP1B1在肾脏组织中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血清炎症因子IL-1 α及IL-6水平、二代16S rDNA测序检测粪便肠道菌群、非靶向代谢组学筛选及分析差异代谢物。2.细胞实验:本研究部分中,以硫酸吲哚酚(Indoxyl sulfate,IS)刺激诱导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损伤为模型,予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Ⅳ,ASIV)干预,采用western-blot、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siRNA瞬时转染等方法检测AhR在IS诱导HK-2细胞氧化损伤以及凋亡中的作用以及抑制AhR信号通路在补脾益肾方发挥肾保护的作用。结果:1.与Sham组大鼠相比,5/6Nx组大鼠的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IL-6和IL-1 α有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00)。与5/6Nx组比较,H-BYF组大鼠的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以及IL-6均显着下降(P<0.05),IL-α可见下降趋势,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HE染色显示,在5/6Nx组大鼠中,肾组织出现明显肾小球结构紊乱,肾小管管腔增大、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伴有单核淋巴细胞浸润;在L-BYF组和H-BYF组中,上述病理学损伤减轻,其中以H-BYF组中病理学改善最明显。Masson染色显示,Sham组未见纤维沉积;5/6Nx组有大量的胶原纤维沉积于肾间质中。与5/6Nx组比较,L-BYF组中大鼠肾脏组织中胶原纤维沉积减少,H-BYF组的肾脏胶原纤维沉积减少更为明显。PAS染色显示,Sham组未见明显病理改变;5/6Nx大鼠出现系膜细胞及机制增生、肾小管腔增大、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伴有大量单核淋巴细胞浸润;与5/6Nx组相比,L-BYF组大鼠肾脏病理损伤减轻,H-BYF组大鼠肾损伤缓解更为明显。Western-blot定量结果显示:与Sham组比较,5/6Nx组大鼠的肾脏组织AhR、CyP1A1与CyP1B1的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P<0.05);与5/6Nx组比较,H-BYF组的肾脏组织AhR、CyP1A1与CyP1B1的表达水平均显着下降(P<0.05)。2.结肠组织病理显示:Sham组大鼠的结肠黏膜组织紧密、炎症细胞较少;5/6Nx组大鼠的结肠组织中,粘膜层出现明显水肿,固有层组织疏松、炎症细胞浸润严重。与5/6Nx模型组相比,L-BYF组和H-BYF组大鼠粘膜层和固有层的水肿情况明显改善,粘膜层中炎性细胞的浸润减少,其中以H-BYF组最为明显。Western-blot定量结果显示:与Sham组比较,5/6Nx组大鼠的结肠组织ZO-1、Occludin、Claudin-1及IL-22表达均显着下降(P<0.05);与5/6Nx组比较,H-BYF组的ZO-1、Claudin-1及IL-22表达均显着升高(P<0.05),Occludin表达则呈升高趋势,不具有统计学意义。3.肠道菌群分析结果显示,α-多样性方面,基于OTU水平,5/6Nx组的Shannon指数较H-BYF组高,Simpson指数较H-BYF组低,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1和P=0.0006)。β-多样性分析方面,基于非加权的距离的PCoA,5/6Nx模型组大鼠与H-BYF组大鼠明显分开,聚成一簇,而L-BYF大鼠则介乎二者之间。物种组成分析方面,在门的水平上,各组大鼠肠道菌群均以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主。在科与属的水平上,使用Lefse分析以筛选差异物种,结果显示:与 5/6Nx 组比较,H-BYF 组大鼠粪便中Prevotella、Phascolarctobacterium和Megamona 的相对丰度升高,Clostridiaceae、Haloplasmataceae、Micrococcaceae、Pseudomonadaceae的相对丰度降低。4.代谢组学结果显示: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PLS-DA分析显示H-BYF组与5/6Nx组各自成簇。在阳离子模式下,5/6Nx组和H-BYF组之间的差异代谢物总数为405种(293种上调及112种下调);在阴离子模式下,5/6Nx组和H-BYF组之间的差异代谢物总数为195种(123种上调及72种下调)。基于KEGG数据库的差异代谢物的代谢途径富集分析确定了 35个代谢途径,其中3个(酪氨酸与色氨酸生物合成、色氨酸代谢、色氨酸介导的炎症因子调节)与色氨酸有关。与5/6Nx组比较,色氨酸代谢的三个途径代谢物IS、犬尿喹啉酸与褪黑素在H-BYF组发生显着变化,IS和KA显着下降,褪黑素显着升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定量结果显示,与Sham组大鼠比较,5/6Nx组大鼠的肾脏AhR、CyP1A1、CyP1B1表达明显升高,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5/6Nx组大鼠比较,H-BYF组大鼠肾脏AhR、CyP1A1、CyP1B1的表达水平均有升高,而H-BYF组与5/6Nx组之间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5.细胞实验:本研究以IS 100ug/mL诱导HK-2细胞损伤为模型,以补脾益肾方的主要成分黄芪甲苷50ug/mL为干预药物,与Normal组比较,IS组中IS刺激细胞后HK-2细胞形态异常,ROS含量升高,线粒体膜电位下降,AhR信号通路分子包括AhR、CyP1A1和CyP1B1表达增加(P<0.05)。与IS组比较,AhR-siRNA+IS组AhR表达减少,线粒体膜电位升高,R0S含量下降,细胞凋亡减少。与AhR-siRNA+IS组相比,AhR-siRNA+IS+ASIV组的细胞AhR表达被抑制,而细胞凋亡无进一步减少。分子对接模拟结果显示黄芪甲苷和AhR分子表面结合得较为紧密,黄芪甲苷结合到AhR的活性位点,与活性位点附近的TYP 239、LEU 253、ASN 244、GLU 243和HIS 153五个氨基酸形成氢键而产生相互作用。结论:1.本研究中,证实补脾益肾方可降低5/6肾切除大鼠的血肌酐和尿素氮,降低蛋白尿水平,缓解肾脏病理损伤。2.基于肠道菌群,研究中发现补脾益肾方调节肠道菌群,减少产毒素菌群等致病菌的相对丰度,增加益生菌的相对丰度,促进短链脂肪酸的产生,促进紧密连接蛋白和IL-22的表达,改善肠道屏障功能。2.基于LC-MS/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KEGG富集通路分析提示色氨酸代谢为补脾益肾方改善肾功能的代谢通路之一,补脾益肾方调节色氨酸的代谢,抑制犬尿氨酸途径产生犬尿喹啉酸和吲哚途径产生硫酸吲哚酚,促进5-羟色胺途径产生褪黑素。同时,补脾益肾方抑制肾脏AhR、CyP1A1和CyP1B1的表达。3.体外实验中,AhR的表达是硫酸吲哚酚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氧化应激的重要原因,黄芪甲苷作为补脾益肾方的主要成分,其发挥抑制氧化应激的作用是以AhR为作用靶点。因而补脾益肾方可能通过抑制AhR信号通路以发挥保护肾功能的作用。4.补脾益肾方可能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保护肠道屏障,调节色氨酸代谢,尿毒症毒素减少,抑制AhR信号通路,发挥肾保护作用,为中药从脾肾论治慢性肾脏病提供新思路。

任丽楠[6](2021)在《慢性肾脏病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特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常见并发症,CKD3期即可出现,且随着CKD病程的延长,发病率逐渐增高。SHPT以皮肤瘙痒、骨痛、骨折、血管钙化为常见表现,有研究表明,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的升高与CKD患者的住院率、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因此,对于CKD患者早期预防、早期治疗SHPT尤为重要。研究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临床特征、钙磷代谢情况、影响因素以及治疗现状,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便于早期预防、早期治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住院CKD合并SHPT患者的临床信息。基本信息:年龄,性别,病因,病程,身高,体重,血压,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恶性肿瘤史,腹膜透析史,血液透析史,吸烟史,饮酒史。临床资料:血常规、生化指标、代谢指标、心脏指标、甲状腺指标、甲状旁腺激素等相关化验指标。根据PTH增高程度不同,分为PTH轻度增高组、PTH中度增高组、PTH重度增高组。本研究共纳入947例CKD合并SHPT患者,但受临床资料完整性的限制,针对不同的分析因素分别选择临床资料相对完整的可评价资料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比)表示。采用SPSS 26.0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年龄特点:CKD合并SHPT患者多分布于30-69岁之间,且随着年龄的增长,PTH水平逐渐减低。2.病因分析:糖尿病肾病最常见,占44.6%,慢性肾小球肾炎次之,占31.2%。在PTH轻中度升高组,以糖尿病肾病多见,而在PTH重度升高组,以慢性肾小球肾炎多见。3.病程分析:病程<3年和病程≥3年PTH水平有显着差异(P<0.05),病程>3年后,病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TH轻度增高患者在病程<3年所占比例最大,PTH重度增高患者在病程≥9年所占比例最大。4.CKD分期分析:CKD3期仅有PTH轻度增高,CKD4期有PTH轻度和PTH中度增高,CKD5期出现PTH重度增高,且随着CKD分期的进展,PTH水平呈现增高趋势。5.病因、病程、CKD分期亚组分析:慢性肾脏病病因、病程、CKD分期均会影响PTH水平,但CKD分期影响最大,病因次之,病程影响最小。6.钙磷代谢情况分析:在PTH中度增高组低钙血症发生率最高,在PTH重度增高组高磷血症发生率最高。在血液透析组,低钙血症发生率比非血液透析组降低,而高磷血症发生率并未明显降低。7.临床特征分析:BMI、碱性磷酸酶、白蛋白、血尿素氮、血磷与PTH水平呈正相关,胆碱酯酶、尿酸、e GFR、FT4与PTH水平呈负相关。8.治疗现状分析:根据KDOQI指南,SHPT患者治疗达标的占13.7%,治疗尚未达标的占86.3%;根据2017年KDIGO指南,SHPT患者治疗不达标,可能需要进一步药物或手术治疗,占77.3%,其中仅有55.5%的患者给予恰当的治疗,44.5%的患者未治疗。研究结论:1.CKD合并SHPT患者以糖尿病肾病最多见,慢性肾小球肾炎次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PTH水平较其他肾病低。2.慢性肾脏病病因、病程、CKD分期相辅相成,均影响PTH水平,但CKD分期影响最大,病因次之,病程影响最小。3.低钙血症在PTH中度增高组发生率最高,高磷血症在PTH重度增高组发生率最高。血液透析对钙离子平稳调节有重要意义,对改善血磷代谢意义较小。4.BMI、碱性磷酸酶、胆碱酯酶、白蛋白、FT4与PTH具有相关性。5.目前CKD合并SHPT患者的治疗尚不规范,需要引起临床医生关注。

谯羽[7](2021)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慢性肾脏病患者感染并发症和肾脏终点事件的关系》文中提出背景: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使之成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给国家造成了沉重的负担。CKD患者肾功能持续恶化将发展为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并接受终身替代治疗。目前对CKD进展没有针对性治疗,患者的生存和生活均受影响。免疫功能的异常,特别是细胞免疫缺陷在CKD进展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这一现象不但会导致CKD发生,还会促进CKD患者代谢紊乱、氧化应激和毒素积累。CKD患者感染风险增高,免疫功能异常是重要原因之一。细胞免疫缺陷和CKD之间的恶性循环成为ESRD的重要驱动因素。临床上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可用于反应患者的免疫状态,与各种疾病的不良结局有关。然而,CKD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与感染和肾脏终点事件的关系没有深入的研究,此次研究主要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与CKD患者发生感染和肾脏终点事件的关系。研究内容和方法:为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与CKD患者发生感染和肾脏终点事件的关系,选取于2015年1月-2018年7月在陆军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肾脏内科诊断为CKD 3-5期的非透析患者,同时选取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计数检测,同时计算CD4+/CD8+比率。按照T淋巴细胞亚群的临床参考值将CKD患者分为2组,即正常水平组和低水平组。感染定义为因感染需入院行抗感染治疗。肾脏终点事件定义为因肾功能持续恶化而接受肾脏替代治疗(腹膜透析、血液透析以及肾移植)。Kaplan-Meier生存分析用于比较两组患者发生终点事件时间的差异,Cox回归分析用于评估与CKD有关的危险因素。研究主要结果:本研究共纳入CKD患者410名,平均年龄47.25(18-89)岁,中位随访时间为2.56(四分位数间距,1.24-3.46)年。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KD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中,CD3+,CD4+,CD8+T细胞计数以及CD4+/CD8+T细胞比率显着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CKD患者随访期间有15.10%的患者发生感染,其中T淋巴细胞亚群低水平组感染发生率高于正常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CD3+、CD4+T细胞计数和CD4+/CD8+T细胞比率水平越低,发生感染并发症的风险越大,有统计学差异(P<0.05)。Cox回归分析并采用多模型进行校正后证实,低CD3+、CD4+T细胞计数和CD4+/CD8+T细胞比率是CKD患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在与肾脏终点事件方面,37.50%的CKD患者发生肾脏终点事件。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与正常水平组患者相比,低水平CD3+,CD4+和CD8+T细胞计数组患者与发生肾脏终点事件显着相关(P<0.05)。Cox回归分析示,低水平的CD3+T细胞计数(HR=2.156,95%CI:1.527-3.046,P<0.001),CD4+T细胞计数(HR=1.722,95%CI:1.226-2.419,P=0.002)和CD8+T细胞计数(HR=2.131,95%CI:1.359-3.341,P=0.001)是发生肾脏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多模型进行校正后,结果仍一致。结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KD患者T淋巴细胞计数显着降低,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CKD患者发生感染和肾脏终点事件密切相关,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可作为CKD患者发生感染和肾脏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陆海龄[8](2021)在《慢性肾脏病住院患者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探究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浆BNP水平与性别、肥胖、CKD分期的关系,以及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在CKD合并心力衰竭(HF)患者中的诊断界值与意义。2、研究CKD住院患者HF的发生率及CKD患者HF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发生的影响因素。3、分析CKD合并HFpEF患者的临床特点,评估CKD合并HFpEF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1、回顾性分析了1223例CKD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参考ESC指南、2018年中国心力衰竭指南、2020年中国舒张期心衰诊断专家共识,根据患者症状、体征、BNP水平和心脏彩超结果对患者是否合并HF进行临床诊断,将患者分为有HF和无HF两组。比较CKD患者血浆BNP水平在不同性别、肥胖、CKD分期的的差异,以及有HF组和无HF组BNP水平的差异,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探究血浆BNP在CKD合并HF诊断的界值,对约登指数最大时两个诊断界值进行一致性和Kappa检验得出最佳的诊断界值。2、分析住院CKD患者HF的发生率,比较不同CKD分期和贫血程度患者HF发生率的差异,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探讨CKD合并HF发生的影响因素。对HFpEF和无HF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KD合并HFpEF发生的影响因素。3、根据LVEF大小将CKD合并HF患者分为HFpEF组、HFmr EF组和HFr EF组,比较CKD合并HFpEF组、HFmr EF组和HFr EF在一般资料、基础疾病与合并症、实验室指标、心脏彩超检查结果的差异,探讨CKD合并HFpEF的临床特点。依据出院时患者症状、体征,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血浆BNP下降程度进行短期疗效的评估,将CKD合并HFpEF患者分为显效、改善、无效三组。比较疗效不同的三组患者住院天数、基线资料和入院前后药物使用情况的差异,探讨改善CKD合并HFpEF短期治疗的可能的策略。【结果】1、本组资料显示,血浆BNP水平在男性与女性,肥胖与非肥胖人群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rs=0.241,P<0.001),与e GFR呈负相关关系(rs=-0.561,P<0.001)。在合并HF的患者中,CKD5期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CKD1~4期,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无HF的患者中,血浆BNP水平也随CKD分期的增加而升高,其中CKD1-4期中位数均小于80ng/ml,CKD5期中位数为87.67ng/ml。每组间差距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KD1-4期患者中,当选择BNP浓度为86.07ng/ml作为诊断界值时,约登指数最大,为0.855,敏感度为100%,特异性为85.5%。而以35.08ng/ml作为诊断标准的敏感度为100%,但特异性仅61.2%。在CKD5期患者中,选择395.53ng/ml和403.22ng/ml时约登指数最大,为0.819,诊断敏感度分别为83.70%和83.20%,特异性分别为98.20%和98.70%。选用403.22ng/ml时Kappa值0.842,选用395.53ng/ml时Kappa值0.840,故选择403.22ng/ml作为CKD5期患者的诊断界值更为合理。2、1223例研究对象中,合并HF的有251例,CKD患者HF的发生率为20.52%,以HFpEF为主,占89.24%(224/251)。随着CKD分期递增,HF的发生率逐渐升高,CKD3期患者HF发生率已明显增加,CKD5期最高,为34.44%,与CKD1、2、3、4期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无贫血、轻度贫血、中度贫血及重度贫血患者中,随着贫血程度的加重,HF的发生率升高(3.04%,16.44%,37.60%和3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度贫血与重度贫血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HF的病人相比,合并HF的年龄更大,病程更长,SBP、DBP、血浆BNP、血磷、UA水平更高,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房颤动、肺部感染、肺动脉高压的比例较高,而Hb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患者HF发生的影响因素与CKD患者HFpEF发生的影响因素相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年龄≥65岁(OR分别为2.320、2.288)、糖尿病肾病(OR分别为2.635、2.711)、房颤(OR分别为6.879、5.974)、肺动脉高压(OR分别为6.467、6.398)、心梗病史(OR分别为7.342、8.146)、肺部感染(OR分别为3.359、3.127)、CKD分期(OR分别为1.593、1.615)、血磷(OR分别为1.925、1.880)、血尿酸(OR分别为1.002、1.002)和舒张压(DBP)(1.027、1.027)水平为CKD患者HF、HFpE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Hb水平为保护性因素(OR分别为0.981、0.982)(P<0.05)。3、CKD住院患者中合并HFpEF、HFmr EF、HFr EF的患者各有224例、20例和7例。HFpEF组患者在年龄、病程、性别、原发病类型、透析方式上与HFmr EF和HFr EF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D合并HFpEF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症依次为高血压(91.50%)、肺部感染(42.90%)、糖尿病(37.50%)、肺动脉高压(23.70%)、冠心病(12.10%)。CKD合并HFpEF与HFr EF组相比,合并高血压的比例较高,冠心病的比例较低,血浆BNP水平较低,Hb水平较低,LVPWT、IVST较高,LVEDD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在糖尿病、肺动脉高压、肺部感染等其他合并症、血磷、UA等实验室指标、LVMI、CI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4名HFpEF患者住院天数的中位数为12.50天,入院后接受治疗药物和肾脏替代治疗的比例均明显高于住院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短期疗效进行评估,其中显效患者22名,改善患者有126名,无效患者有76名,有效率仅为66.07%。无效组与显效组相比,年龄较大、病程较长,而BNP升高幅度较小,SBP和DBP较低,ACEI/ARB和α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方面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在其他合并症、实验室指标、药物使用率和住院天数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血浆BNP水平随着肾功能的下降而逐渐升高,对CKD患者采用普通人群排除慢性心力衰竭的BNP诊断界值35ng/ml可能过低,建议根据是否为终末期肾脏病采用不同的诊断界值。其中CKD1~4期的诊断界值为86.07ng/ml,CKD5期为403.22ng/ml。2、住院CKD患者HF的发生率为20.52%,以HFpEF为主。CKD患者HF发生的影响因素与CKD患者HFpEF发生的影响因素相同,年龄≥65岁、糖尿病肾病、房颤、肺动脉高压、心梗病史、肺部感染、CKD分期、血磷、血尿酸和DBP水平为CKD患者HF、HFpE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Hb水平为保护性因素。3、CKD合并HFpEF与CKD合并HFr EF相比合并高血压比例较高,冠心病比例较低,BNP水平升高幅度较小,贫血更严重,心脏结构以向心性肥厚为主,短期疗效欠佳。

葛栋栋[9](2021)在《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期患者血糖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近几十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攀升,糖尿病病人的生存时间逐年延长,多年的糖尿病病史容易累及心、脑、肾等各重要脏器。由于糖尿病肾病的隐匿性,许多糖尿病肾病的病人发病时已经进入糖尿病肾病的晚期到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期。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期多数需要长期血液透析维持性治疗。为了进一步延长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期患者长期生存率,控制稳定的血糖浓度,是我们临床医生的主要责任。除了管理好病人进行药物控制好血糖浓度,我们更应该管理好血液透析中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期病人的血糖浓度。只有稳定的血糖浓度,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本研究旨在探讨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期患者使用不同浓度的含糖透析液进行血液透析对血糖浓度的影响,为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期病人选择更合适的葡萄糖浓度的血液透析液,最终提高病人的生存率。方法:收集2019年11月——2020年5月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总院区血液透析室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期患者,共纳入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期患者40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总胆固醇、血浆白蛋白的水平,随机分为无糖透析液组和含糖透析液组,分别使用无糖透析液与含糖透析液进行血液透析,每次4小时,每周3次,观察时间为12周,记录两组患者每次血液透析0h、2h、4h的血糖值,使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无糖透析液组与含糖透析液组的患者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总胆固醇、血浆白蛋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2、随着血液透析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血糖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无糖透析液组血糖下降的更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无糖透析液组相对于含糖透析液组,患者低血糖及无症状低血糖发生率高(P<0.05)。结论:1.随着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期患者单次透析时间的延长,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期患者的血糖呈下降趋势。2.与无糖透析液相比,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期患者使用含糖透析液进行常规血液透析,血糖的波动范围更小,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朱俊[10](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临床经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基于对王钢教授多年来诊治慢性肾衰竭医案的整理,建立医案数据库,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王钢教授临床辨治慢性肾衰竭医案数据整体研读,系统性回顾王钢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整体辨证及遣方用药的思路,总结其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使其能够得到较为全面的继承,同时为中药延缓慢性肾衰竭病程进展提供经验。方法:(1)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建国以来慢性肾衰竭中医药相关文献和王钢教授本人及其相关临床经验文献进行分析;(2)运用综述的方法,论述目前中医诊治慢性肾衰竭的研究现状及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运用;(3)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的频数分析、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方法,对王钢教授2017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诊疗的住院慢性肾衰竭患者医案中符合标准的1000诊次病案进行数据挖掘,重点挖掘医案中的性别、年龄、症状、舌苔、脉象、原发病、病机、方药等内容,结合王钢教授的临证经验对挖掘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4)运用分层数据挖掘分析和典型病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王钢教授在治疗5种不同原发病的辨治思路;(5)运用访谈实录的方法,进一步总结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的经验和思路。结果:(1)数据挖掘结果:1000诊次中男性254例,就诊604次;女性患者156例,就诊396次,平均年龄54.2岁。核心临床症状为乏力、腰酸、泡沫尿、下肢肿、夜尿频;核心舌质为舌淡、舌红、舌暗;核心舌苔为苔薄黄、苔白腻、苔薄白;核心脉象为细脉、滑脉、沉脉、弦脉;核心病机为脾肾亏虚、湿浊内蕴、瘀血阻络、湿热蕴结;高频药物有32味,分别是土茯苓、茵陈、蒲黄、五灵脂、车前子、大腹皮、猫爪草、槐花、六月雪、甘草、紫菀、泽兰、黄连、茯苓皮、金银花、大黄、苍术、枳实、槟榔、蒲公英、何首乌、大枣、牛膝、黄芪、郁金、菟丝子、萹蓄、川芎、太子参、白术、杜仲、玉米须。(2)核心方:①太子参、黄芪、甘草、大枣、杜仲、牛膝、苍术、茯苓皮、泽兰、大腹皮、玉米须、车前子、槐花、土茯苓、大黄、枳实、槟榔、茵陈、五灵脂、蒲黄;②何首乌、菟丝子、川芎、郁金、金银花、黄连、紫菀、蒲公英、萹蓄、六月雪、凤尾草、猫爪草;③白术、山茱萸、当归、紫河车、积雪草。(3)兼证用药:①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湿热证之大量蛋白尿:僵蚕、全蝎、龙葵、山慈菇、芡实、石韦、牛蒡子、黄芩、肾炎草、黄蜀葵花;②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糖尿病之大量蛋白尿:枸杞、菊花、谷精草、海螵蛸、瓦楞子、金樱子、穿山龙、虎杖、鬼箭羽、白花蛇舌草;③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水肿:丹参、桃仁、红花、水蛭、益母草、猪苓、葫芦、防己、黄精、肉桂、虎耳草;④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咽痛、咳嗽、痰湿中阻:玄参、桔梗、冬凌草、射干、薄荷、木香、砂仁、半夏、陈皮;⑤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胃气上逆:藿香、佩兰、竹茹、吴茱萸、赭石、炮姜、冬瓜皮、桑白皮、连翘;⑥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皮肤瘙痒:秦皮、秦艽、鸡血藤、丝瓜络、地肤子、白鲜皮;⑦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寐差、水肿、脾胃不和、血尿、蛋白尿:合欢皮、酸枣仁、首乌藤、龙齿、柏子仁、椒目、葶苈子、紫苏梗、白及、石莲子、刘寄奴。(4)分层数据分析结果:①原发病为膜性肾病的慢性肾衰竭重用补气通阳、淡渗利水药;②原发病为IgA肾病的慢性肾衰竭重用清热利咽、养阴利咽、健脾补肾药;③原发病为高尿酸血症的慢性肾衰竭重用活血通络、清热利水、降尿酸药;④原发病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慢性肾衰竭重用清热解毒、化湿利水药;⑤原发病为2型糖尿病的慢性肾衰竭重用养阴清热、祛风通络、通阳活血药。结论:通过研究发现,王钢教授认为慢性肾衰竭病位在肾,核心病机为脾肾亏虚、湿浊内蕴、瘀血阻络、湿热蕴结,肾元亏虚是发病基本之因,湿浊和瘀血贯穿整个病程始终,湿热导致病情反复加重的重要病理因素。结合数据挖掘总结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的思路为:围绕“肾劳”病名,强调病因多变,虚实辨证;维护肾元,阴平阳秘;和缓治本,多脏同调;清利活血,诊治关键;疏滞泄浊,贯穿始终。结合访谈实录总结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经验为:强调整体辨证,随症就因,善用复方;精于配伍,巧用药对。重视处理合并症,多途径、多靶点治疗。强调治疗与调摄相结合:重视原发病,饮食疗法,预防感染,稳定情况,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二、糖尿病肾病尿毒症终末期31例肾脏替代治疗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糖尿病肾病尿毒症终末期31例肾脏替代治疗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糖尿病肾病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中医证素及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糖尿病肾病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
        1. 糖尿病肾病的流行病学现状
        2. 糖尿病肾病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3.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4 糖尿病肾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
        5. 预防及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心血管风险的策略
    综述二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1. 中医对糖尿病肾病病名的溯源
        2. 糖尿病肾病病因病机认识
        3.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治疗
        4.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资料收集
        2.2 中医证候指标(证素)
        2.3 统计分析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主要症状及舌、脉分布情况
        3.3 糖尿病肾病伴冠心病组、单纯糖尿病肾病组证素分布情况
        3.4 糖尿病肾病伴冠心病组、单纯糖尿病肾病组实验室指标的比较
        3.5 糖尿病肾病伴冠心病组、单纯糖尿病肾病组心脏超声指标的比较
讨论
    1. 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1.1 DKD、CHD与性别、年龄
        1.2 DKD、CHD与病程
        1.3 DKD、CHD与BMI
        1.4 DKD、CHD与合并症情况
        1.5 DKD、CHD与不良生活习惯
    2. 中医症状和舌脉情况
        2.1 DKD、CHD的症状和舌脉分布
        2.2 DKD、CHD的证候研究现状
        2.3 DKD、CHD的证素分布
    3. 临床指标分析
    4. 结论
    5.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2)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居家收缩压变异性与认知功能障碍显着相关(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目标与方法
第2章 研究内容
    2.1 材料
        2.1.1 研究对象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2 方法
    2.3 统计学分析
    2.4 结果
    2.5 讨论
第3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3)保定成人慢性肾脏病5期住院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资料收集
    2.3 质量控制措施
    2.4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2016~2018年成人CKD5期住院患者流行病学分析
        3.1.1 人群分布
        3.1.2 地区分布
        3.1.3 时间分布
    3.2 2018年成人CKD5期住院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3.2.1 基本情况
        3.2.2 实验室检查情况
        3.2.3 并发或伴发疾病情况
        3.2.4 预后情况
        3.2.5 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保定成人CKD5期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
        4.1.1 人群分布
        4.1.2 地区分布
        4.1.3 时间分布
    4.2 保定成年CKD5期患者预后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4.2.1 再住院情况
        4.2.2 死亡情况
        4.2.3 再住院的影响因素
        4.3.4 死亡结局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4)慢性肾脏病营养管理依从性分析及交互式中西医智能辅助程序的建立与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慢性肾脏病现代营养管理的研究概况
        一、慢性肾脏病营养管理的必要性
        二、主要营养素摄入的相关研究
    第二节 中医学内有关慢性肾脏病的营养管理
        一、中医学关于“营养”的理解
        二、中医学“营养”管理的发展
        三、慢性肾脏病中医营养管理食物的应用
        四、慢性肾脏病中医营养管理治法的选择
        五、慢性肾脏病中医营养管理现代的研究
第二章 慢性肾脏病营养管理合格率分析及低蛋白饮食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实施方案
    第三节 研究结果
        一、营养素的摄入量
        二、营养素摄入的合格率
        三、营养素摄入未合格患者的具体原因
        四、影响膳食蛋白质摄入的一般特征比较
        五、影响膳食热量摄入的一般特征比较
        六、一般特征的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七、全部参与者的营养状况
        八、影响膳食蛋白质摄入的营养评估指标的比较
        九、影响膳食热量摄入的营养评估指标的比较
        十、营养评估指标的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第四节 讨论
第三章 慢性肾脏病交互式中西医营养管理辅助程序的建立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中西医营养管理“移动终端程序”的需求调查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结果
    第三节 交互式中西医营养管理辅助微信小程序的开发
        一、研发过程
        二、功能模块
    第四节 讨论
第四章 交互式中西医营养管理辅助程序的应用:一项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实施方案
    第三节 研究结果
        一、受试者进入研究的流程
        二、观察指标
    第四节 讨论
第五章 程序优化探索:亚型和阶段推导模型在预防营养不良事件发生中的应用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模型框架
        一、基础模型:基于事件模型
        二、优化模型:亚型和阶段推导模型
    第三节 模型运行
        一、数据的采集
        二、数据预处理
        三、数据集转换
        四、模型的输入
        五、模型的运算
        六、模型的运行
    第四节 结果输出
    第五节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参与课题与获奖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5)补脾益肾方通过调整肠道微生态影响AhR通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慢性肾脏病的研究
        1.1.1 慢性肾脏病的定义与分析
        1.1.2 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
        1.1.3 慢性肾脏病的病因及其病理机制
        1.1.4 慢性肾脏病的治疗
    1.2 中医对慢性肾脏病的研究
        1.2.1 中医学对慢性肾脏病的记载
        1.2.2 中医学对慢性肾脏病的认识
        1.2.3 中医学对慢性肾脏病的治疗
    1.3 慢性肾脏病与肠道微生态
        1.3.1 肠道微生态的生理作用
        1.3.2 肠道微生态与疾病的关系
        1.3.3 肠道微生态与慢性肾脏病
        1.3.4 调节肠道菌群在CKD治疗中的应用
    1.4 AHR与慢性肾脏病
        1.4.1 AhR及其配体
        1.4.2 AhR配体
        1.4.3 激活的AhR加重了肾脏损害
        1.4.4 AhR激活介导CKD患者的各种并发症
第二章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补脾益肾方改善5/6肾切除大鼠肠道屏障延缓肾功能进展的作用机制
    2.1 实验目的
    2.2 实验材料
        2.2.1 实验动物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试剂与耗材
    2.3 实验方法
        2.3.1 药物与试剂
        2.3.2 分组、造模及药物干预
        2.3.3 标本采集
        2.3.4 生化检测
        2.3.5 肾脏及肠道病理损伤的检测
        2.3.6 ELISA检测血清IL-1β、IL-6的水平
        2.3.7 Western-blot评估肠道屏障功能
        2.3.8 肠道菌群分析
        2.3.9 统计学方法
    2.4 实验结果
        2.4.1 补脾益肾方有助于降低蛋白尿及改善肾功能
        2.4.2 补脾益肾方有助于改善肾脏病理损伤
        2.4.3 补脾益肾方有助于降低炎症因子
        2.4.4 补脾益肾方有助于修复肠道屏障
        2.4.5 补脾益肾方有助于调整CKD大鼠的肠道菌群
    2.5 讨论
第三章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探讨补脾益肾方延缓5/6肾切除大鼠肾功能进展的作用机制
    3.1 研究目的
    3.2 实验材料
        3.2.1 实验动物
        3.2.2 实验仪器
        3.2.3 实验试剂与耗材
    3.3 实验方法
        3.3.1 代谢物提取
        3.3.2 LC-MS/MS分析
        3.3.5 数据预处理和质控
        3.3.6 化合物检测结果和注释
        3.3.7 统计分析及差异代谢物的筛选
        3.3.8 差异代谢物分析
        3.3.9 Western-blot检测肾脏组织AhR信号通路分子的表达情况
        3.3.10 统计学方法
    3.4 结果
        3.4.1 数据的质控
        3.4.2 代谢物的检测与鉴定情况
        3.4.3 差异代谢物的筛选和分析
        3.4.4 色氨酸代谢
        3.4.5 肾脏组织AhR信号分子表达情况
    3.5 讨论
第四章 基于AhR通路探讨补脾益肾方发挥肾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4.1 实验目的
    4.2 实验材料
        4.2.1 实验细胞
        4.2.2 实验仪器
        4.2.3 实验试剂与耗材
        4.2.4 主要试剂的配制
    4.3 实验方法
        4.3.1 细胞培养
        4.3.2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观察不同浓度的ASIV对IS诱导损伤的HK-2细胞的影响。
        4.3.3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
        4.3.4 ROS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的ASIV对IS诱导损伤的HK-2细胞内ROS的影响
        4.3.5 观察ASIV对IS诱导损伤的HK-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4.3.6 免疫荧光法检测HK-2细胞的AhR表达水平
        4.3.7 Western-blot检测HK-2细胞的AhR表达水平
        4.3.8 分子对接
        4.3.9 敲减AhR基因以明确AhR在IS诱导HK-2细胞损伤的介导作用
        4.3.10 统计学方法
    4.4 结果
        4.4.1 细胞形态
        4.4.2 细胞凋亡结果
        4.4.3 R0S
        4.4.4 线粒体膜电位结果
        4.4.5 免疫荧光和WB检测AhR表达的结果
        4.4.6 分子对接结果
        4.4.7 AhR基因沉默以明确AhR在IS诱导HK-2细胞损伤的介导作用
    4.5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6)慢性肾脏病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CKD合并SHPT分布情况
    2.2 PTH分泌的正常调控机制
        2.2.1 钙离子
        2.2.2 磷酸盐
        2.2.3 1,25-(OH)_2D_3
        2.2.4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3)
    2.3 CKD合并SHPT的病理机制
        2.3.1 PTH合成和分泌的增加
        2.3.2 甲状旁腺细胞的增殖
    2.4 CKD合并SHPT的危害
        2.4.1 骨骼系统
        2.4.2 心血管系统
        2.4.3 血液系统
        2.4.4 神经系统
        2.4.5 皮肤组织
        2.4.6 代谢改变
        2.4.7 免疫系统
    2.5 CKD合并SHPT的治疗
        2.5.1 磷酸盐的控制
        2.5.2 钙的管理
        2.5.3 降低甲状旁腺激素的药物
        2.5.4 甲状旁腺手术(PTX)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纳入标准
        3.1.2 排除标准
    3.2 研究方法
        3.2.1 临床分组
        3.2.2 资料收集
        3.2.3 相关指标取值或定义
        3.2.4 统计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入选患者基本特征
    4.2 年龄特点
    4.3 CKD病因、病程及分期情况
        4.3.1 CKD病因分析
        4.3.2 CKD病程情况
        4.3.3 CKD分期情况
        4.3.4 不同病因、不同CKD分期PTH特点
        4.3.5 不同病因、不同病程PTH特点
    4.4 钙磷代谢情况
        4.4.1 不同PTH水平钙磷分布情况
        4.4.2 血液透析对钙磷代谢影响
    4.5 CKD合并SHPT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4.5.1 血常规特征分析
        4.5.2 生化特征分析
        4.5.3 代谢特征分析
        4.5.4 心功能指标分析
        4.5.5 甲状腺功能特征分析
        4.5.6 临床特征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4.6 SHPT患者治疗现状分析
第5章 讨论
    5.1 SHPT与年龄
    5.2 SHPT与 CKD
    5.3 SHPT与钙磷代谢
    5.4 SHPT的临床特征分析
    5.5 SHPT患者的治疗现状及治疗建议
    5.6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慢性肾脏病患者感染并发症和肾脏终点事件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T淋巴细胞亚群与CKD患者感染并发症的关系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结论
第二部分 T淋巴细胞亚群与CKD患者发生肾脏终点事件的关系
    2.1 资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结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慢性肾脏病免疫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慢性肾脏病住院患者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CKD患者血浆BNP水平及CKD合并HF的诊断界值评估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CKD住院患者HF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CKD合并HFpEF的临床特点和短期疗效评价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肾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治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9)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期患者血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患者糖代谢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基于数据挖掘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临床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慢性肾衰竭文献研究
    1 现代中医药诊治慢性肾衰竭的文献研究
        1.1 资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结论
    2 王钢教授学术观点的相关文献研究
        2.1 病因病机
        2.2 中医辨证分型
        2.3 分子生物学机制
        2.4 治疗经验
        2.5 实验室检查指标
        2.6 中西医结合防治
        2.7 邹师经验总结及展望
        2.8 结论
第二部分 慢性肾衰竭及数据挖掘技术理论研究
    1 慢性肾衰竭中医诊治现状的理论研究
        1.1 慢性肾衰竭的病名
        1.2 慢性肾衰竭的病因病机
        1.3 慢性肾衰竭的现代治疗进展
        1.4 问题与展望
    2 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领域应用现状的研究
        2.1 中医文献
        2.2 中医证候
        2.3 中医方剂
        2.4 名老中医传承
        2.5 中药
第三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王钢教授诊治慢性肾衰竭医案研究
    1 研究目的
    2 数据采集
        2.1 医案资料
        2.2 纳入排除标准
    3 数据清洗
    4 数据分析
    5 数据表达
        5.1 计量性趋势数据结果
        5.2 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5.3 聚类分析数据结果
    6 讨论
        6.1 从数据挖掘看导师辨慢性肾衰竭的四诊要点分析
        6.2 从数据挖掘看导师辨慢性肾衰竭病机证型分析
        6.3 从数据挖掘看导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基本方药构思
        6.4 从数据挖掘看导师治疗慢性肾衰竭用药的加减思路
第四部分 分层数据及典型病案
    1 膜性肾病
        1.1 膜性肾病分层数据
        1.2 膜性肾病典型病案
    2 IgA肾病
        2.1 IgA肾病分层数据
        2.2 IgA肾病典型病案
    3 尿酸性肾病
        3.1 尿酸性肾病分层数据
        3.2 尿酸性肾病典型病案
    4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
        4.1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分层数据
        4.2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典型病案
        4.3 讨论
    5 2型糖尿病性肾病
        5.1 2型糖尿病性肾病分层数据
        5.2 2型糖尿病性肾病典型病案
        5.3 讨论
第五部分 导师经验
    1 “肾劳”病名古今论证
        1.1 古医籍考证
        1.2 邹氏论“肾劳”
        1.3 数据论证
    2 病因多变,虚实辨证
        2.1 导师论述
        2.2 数据论证
    3 维护肾元,阴平阳秘
        3.1 肾寓阴涵阳
        3.2 肾气化封藏
        3.3 保肾元大法
        3.4 数据论证
    4 和缓治本,多脏同调
        4.1 补益肾元,平补平泻
        4.2 顾护脾胃,以养先天
        4.3 养肺滋肾,金水相生
        4.4 滋肾养肝,乙癸同源
        4.5 养心益肾,水火既济
    5 清利活血,诊治关键
        5.1 清热利湿
        5.2 活血化瘀
    6 疏滞泄浊,贯穿始终
        6.1 利水泄浊
        6.2 化湿泄浊
        6.3 降逆泄浊
        6.4 通腑泄浊
        6.5 通络泄浊
        6.6 疏风泄浊
第六部分 基于慢性肾衰竭诊治的导师访谈研究
    1 访谈研究背景
    2 访谈研究设计
    3 资料转录与分析
    4 撰写访谈报告
        4.1 王钢教授对慢性肾衰竭中医病名的认识
        4.2 王钢教授对慢性肾衰竭病因病机的认识
        4.3 王钢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大法的经验
        4.4 王钢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组方用药特色
        4.5 王钢教授重视慢性肾衰竭合并症的处理
        4.6 王钢教授强调慢性肾衰竭治疗与调摄相结合
创新点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四、糖尿病肾病尿毒症终末期31例肾脏替代治疗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糖尿病肾病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中医证素及临床特点分析[D]. 牛珠珠.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2]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居家收缩压变异性与认知功能障碍显着相关[D]. 肖惠惠. 江汉大学, 2021(01)
  • [3]保定成人慢性肾脏病5期住院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预后分析[D]. 勾艳丽. 河北大学, 2021(09)
  • [4]慢性肾脏病营养管理依从性分析及交互式中西医智能辅助程序的建立与运用[D]. 张显龙.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补脾益肾方通过调整肠道微生态影响AhR通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机制研究[D]. 莫业南.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02)
  • [6]慢性肾脏病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特征分析[D]. 任丽楠. 吉林大学, 2021(01)
  • [7]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慢性肾脏病患者感染并发症和肾脏终点事件的关系[D]. 谯羽.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1(01)
  • [8]慢性肾脏病住院患者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D]. 陆海龄.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9]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期患者血糖的影响[D]. 葛栋栋. 济宁医学院, 2021(01)
  • [10]基于数据挖掘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临床经验研究[D]. 朱俊.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合并尿毒症31例肾脏替代治疗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