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院校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师范院校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高师实验室建设的问题及对策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戚晓思[1](2021)在《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研究 ——以H省17所本科院校为例》文中认为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仅需要在教学技能上不断提升,还需要在教育管理上进行创新突破。本研究通过对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调查,讨论并试图揭示促进其体系保障和建设的提升策略。本研究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视角,将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视为一个整体的质量管理系统,将其人才培养质量中的系统设计缺陷、全程性困境、优质性欠佳等问题,结合所需的影响因素进行剖析。研究者发现高校音乐专业通过对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有效实施,设计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而激励人才培养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以此实现对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现状的认知与提升。关于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主体能动性,但是这些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及其对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都尚未清晰。这既局限了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理论的发展,又影响了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实践的进程。鉴于此,本研究首先选取H省不同类型的三所公立本科高校音乐学院进行详细的个案实施研究;再通过对H省17所公立本科高校音乐学院的实地调研,访谈45名音乐专业领导和教师,运用编码对访谈资料进行处理,提出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问题及成因;最后找出影响其人才培养质量的三个关键因素及作用,并回收2112份学生调查问卷进行样本描述与实证检验。本研究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涉及H省公立本科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个案考察、主要问题及成因与影响因素作用。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通过深入探寻H省三所不同类型的高校音乐学院在其人才培养质量上存在的具体差异,再从H省17所高校音乐学院的广泛调研中归纳出其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发现其人才培养质量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分为四个方面,包括:师资结构不合理、培养质量差异大、研究创作成果少和社会服务较单一。针对其主要问题的内部归因包括:缺失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难以协调的专业师生比例、尚未健全的专业教学监督;外部归因包括:供给制约的外部发展环境、欠缺资源的专业教学实践、联动不足的专业成果转化。(2)研究指出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三个重要影响因素,分别是: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主体能动性。研究分析得出,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影响作用主要由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提供专业教学标准、评估专业教学质量构成;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作用主要由变革人才培养理念、设置专业特色课程、丰富专业教学模式构成;人才培养主体能动性的影响作用主要由提高领导管理效能性、激励教师教学积极性、强化学生专业认同感构成。并且这些影响因素在提升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实际工作中具有重要且积极的相互作用。基于以上结论,研究者以强化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为目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激励人才培养主体能动性为原则,从确立平等地位、优化教学条件、给予相应自主权、健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五个方面提出保障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策略建议,探寻高校音乐专业特色化、多样化、规范化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

程铄斐[2](2021)在《“双一流”背景下省属高师院校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进研究》文中认为人才是国家之基,教育乃国家之本,对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进行培养模式改进研究,依托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现状,结合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内涵与教育学学科发展特点,致力于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与实践技能兼具的教育学高层次人才,对于推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强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正值“双一流”建设之际,国家大力投入资源,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卓越人才,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新智慧、新方案。本研究以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以省属高等师范院校为研究重点,主要对H师范大学的教育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研究。对当前培养现状有个总体了解,然后分别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学术科研和评价体系五个构成要素方面进行问题分析,发现目前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培养定位较为模糊、课程内容实践性与前沿性不足、讨论型教学方式缺乏、课题项目覆盖度较低、学生缺乏科研自觉以及质量评价有待完善等问题。针对这几方面问题,结合调查分析与文献阅读,从三个层面,分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层面、学校以及学生层面进行成因分析,并提出改进策略,希望能够整体改进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建议包括,教育行政层面:给予省属高师院校适当自主权、及时沟通高校与就业市场;学校层面包括:中期考核后进行教育实践与科研的分流培育、建设有力的院校支持系统、增加课程实践性与前沿性、设置适当的教师技能实训课程、建立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建设高素质、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学生层面包括:制定短期与长期相结合的专业学习规划、树立教育领域问题意识与科研兴趣等措施。希望能为省属师范院校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一些建议与思考。

吴怡洁[3](2021)在《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Y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为例》文中提出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农村基础教育取得了一些显着的成绩,例如,义务教育普及化、改革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向城市教育水平靠拢。但是,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诸多的问题一直深受国家和教育学者们的关注。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作为未来乡村教师,其教学能力影响着乡村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是乡村学生获得优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为乡村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是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从事教学活动应该具备的各项能力的综合。依据《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本研究认为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由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和教学反思与研究能力组成。以Y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文本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围绕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的各种教学能力现状展开调查,本研究发现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主要存在四个问题:科学地设计教学目标的能力不足、教学实施中乡土资源利用能力与课堂教学驾驭能力不佳、多元化教学评价能力欠缺和深层次教学反思与研究能力薄弱。学生个人因素和高师院校培养环境是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具体有: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的学习动机不强、培养方案中教学能力培养的地位不突出、专业理论课程学生教学能力训练不足、教育见习未贯穿全程、见习基地为城市学校、实习过程不重视校内外指导教师对教学能力的合作培养。针对这些问题和原因分析,从以下方面提出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策略:培养方案要突出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素养;专业理论课程的实施要加强学生教学能力训练;教育见习要真实感受乡村学校和乡村教师的生活;强化教育实习中的UGS协同合作培养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完善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的评价机制。

张丽娜[4](2021)在《教师教育课程在线学习的问题研究 ——以H省高师生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教师教育课程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6号),并特别制定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教育信息化作为这一标准制定的背景,使之广泛利用信息技术、开发信息资源,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目前,在线课程学习是这一背景的标志,并已经从最初作为课程的补充形式,发展为现在的有机组织部分。特别疫情时期为全面在线课程提供了一个实践的场域,即使是在当前的后疫情时期,一些课程仍保留了在线的形式。教师教育课程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其在线学习效果值得深思。本研究结合《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以教师教育课程为研究对象,从非正式学习理论、认知建构学习理论、以及情景认知学习理论出发,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以H省高师生为例,对教师教育在线课程的学习情况进行审视。在全面了解基本现状的基础上,发现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知识学习缺乏系统性、与专业实践结合度低、学习过程互动不到位、学习情景构建的硬件支持不力以及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强五个方面。尽管造成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但通过研究发现,关键性原因集中表现在:课程设计碎片化导致知识的系统性不足,课程缺乏有效分类导致与专业实践结合度低,师生互动存在模式的固化,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低、设备不足,思维定势导致学习自主性不强等层面上。为提高教师教育在线课程的学习质量,必须通过上述原因来破解相关问题。鉴于此,为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教育在线课程可以采用“系统化设计,丰富课程内容”“科学分类,提高与实践的结合度”“防止固化,创造灵活的互动形式”“增加投入,构建学习情景的硬件支撑”及“打破定势,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等策略予以改进。综上所述,《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出台和教育信息化为教师教育在线课程提供了学习的依据和可能,本研究在对现状的描述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了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其目的在于探讨完善教师教育在线课程学习的路径,以争取更高质量的学习效果。

杜雨桐[5](2021)在《师范生教育科研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教师现代化的发展刻不容缓,其中教育科研素养的提升、形成中国本土的教育学理论体系是教师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师范教育阶段作为职前教师教育的重要一环,在提高教师教育科研素养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探究师范生教育科研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本研究结合文献,运用访谈的方法形成教育科研素养的构成要素,据此自编了《师范生教育科研素养现状的调查问卷》,并对江苏师范大学与上海师范大学两所院校2045名师范生展开调查。运用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发现:第一,师范生教育科研素养整体水平良好,但存在短板——教育研究能力水平一般;第二,师范生的教育科研素养在不同生源地和专业类别上存在差异;第三,个人因素中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力以及实习经历对师范生教育科研素养产生了显着的正向影响,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其教育科研素养的正向影响作用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提升师范生教育科研素养需要师范生和师范院校共同努力。对于师范生而言:第一,在教育实践经历中有意识地进行教学反思;第二,积极参加教育实践活动,积累教育教学经验;第三,提升自身学历,攻读硕士学位。对于师范院校而言:第一,正确定位师范生的培养目标,把教育科研素养的培养纳入教学计划;第二,在实习环节注重对师范生反思意识、研究意识的引导;第三,调整教育研究方法类课程安排;第四,鼓励并组织师范生积极开展、参与科研活动。

李梦瑶[6](2020)在《新时代云南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团队建设研究》文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教师教育发展的新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提升国民素质和人力资源质量,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随着教师资格证国考后,师范类院校人才的培养正处于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高师院校唯有注重基础性工作的开展,重视教师团队建设,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坚守住高师院校在教师教育体系中所占的主体地位。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肩负着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生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播中国主张与展现中国特色的光荣使命。高师院校是教师教育的摇篮,高师院校里的教师团队建设工作是培育和发展教师的源头工作。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师们承载着培育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重要任务,是师德情怀的传递者、是学生专业知识的讲授者、是学生专业成长成才的引路人。本文立足于对云南11所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团队目前的建设情况进行分析,找出该专业教师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分析引发问题的原因。以期寻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优化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团队是本论文的初衷。论文内容主要从以下四章展开研究和探讨:第一章主要分析新时代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团队建设的意义。第二章主要描述新时代云南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团队建设现状的调查结果。第三章分析新时代云南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团队建设存在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第四章是新时代云南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团队建设优化对策探讨,有针对性的为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团队的优化提出了建议。以期凸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新时代德育中的重要性,突出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团队的育人使命。

刘琳[7](2020)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 ——以内蒙古自治区师范院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贯穿教育全过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多年来,我国高度重视高校实践育人工作,但依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重模仿轻创新、重研讨轻体验等问题,而关于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更值得研究解决。高师院校作为师范生培养的主要载体,其培养师范生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本文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作为研究主体,主要研究了内蒙古自治区三所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校,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角度出发,系统梳理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等领域等关于实践和实践能力含义的阐述,详细研究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内容、基本原则等,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结合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透视出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存在主要问题,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对策,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借鉴。本文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重点阐释选题背景、实践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办法及创新点等;第二部分,重点阐释思政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理论依据,包括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教育学领域对实践能力的解读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践能力界定等;第三部分,重点阐释思政专业师范生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内容和原则等;第四部分,重点阐释思政专业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第五部分,重点阐释内蒙古自治区思政专业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阶段性成果;第五部分,从该专业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生队伍建设、教育实践活动、评价考核机制等维度提出对策思考。

蔡泳帆[8](2020)在《转型发展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发展战略研究 ——以广东省A师范学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总体思路,遵循“历史审视——现实观照——经验借鉴——展望未来”探索模式,以转型发展中的地方高师院校的发展战略为研究主题,通过个案分析对当前地方高师院校发展战略进行深入考察、问题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地方高师院校以发展战略推动学校转型发展的思路和改进策略。首先,运用SWOT分析对个案高校重要发展节点的战略选择展开分析,从校史资料、访谈和学校发展战略规划文本中,梳理不同历史阶段学校对内外部环境的认识、做出的战略选择及其对学校转型发展的影响;其次,提取个案高校在转型发展中的发展战略及其行为作为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发掘并分析其发展战略制定与实施的存在问题;再次,在总结历史发展战略和探查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个案高校下一阶段的转型发展战略。再次,参照了国内外地方高师院校以发展战略促转型发展的突出经验。对日本的奈良教育大学和山东的聊城大学的学校现状、从建校初期到实现转型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概括,总结归纳了在发展战略制定与实施上值得学习借鉴的经验与启示。最后,根据个案高校在对高校发展战略环境的认识、制定与实施发展战略的存在问题,分别从战略环境、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三个层面提出解决具体问题的一点思考及优化建议。

丁久晟[9](2020)在《核心素养视域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体育教育专业成立至今已为我国培养了众多体育人才尤其是培养了大批体育教师,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用人单位对本专业人才知识、素质、能力等方面的需求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开始青睐专业较强且综合素养较高的学生。《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所蕴含的教育理念呼应和贯彻了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重视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方面的综合培育,为我国建设成为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提升国际人才竞争力等方面提供了理论参考。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调查并整理了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宁波大学、苏州大学、吉首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工业大学、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文理学院、湘南学院共12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的资料,在参照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的基础上,运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系统理论分析目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核心素养理论视角下提出优化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结论如下:(1)高校在制定培养目标中注重对学生实践创新素养的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定位是目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主流类型。培养规格方面,高校在素养类知识、基本素质、基本能力方面对学生的要求则体现了多样化的特点。课程设置方面,必修课学分比例偏高、选修课偏低,通识教育课程学分偏低,创新创业课程、人文课程、健康课程开设不足。实践教学方面,社会实践不足,教育实习和论文设计等环节时间安排几乎一致。(2)培养目标内容上未能反映“全面性”、定位模糊;培养规格素养类知识要求不够,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素质要求缺乏学会学习素养与国际视野、能力要求忽略部分基本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体现传统教学思维、通识课程缺乏人文课程与创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缺乏健康教育课程;社会实践环节不足,阻碍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升、时间安排欠合理,实践创新素养和科学精神素养培育不够。(3)核心素养视域下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以下优化对策:制定“口径多元”的体育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促进本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设计“层次分明”的培养规格,提高本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增设人文课程、创新课程与健康类课程,注重对本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开展“多样合理”的实践环节,提升本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素养。

张校博[10](2020)在《高师地理资源培养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应用策略研究》文中认为《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高中地理课程要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核心素养重要构成要素,强调在教学中创设真实地理情境,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受当前的考核方式、教学任务、实践场所等因素影响,教师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对学生地理实践力重视程度仍不够,存在实践活动多以校内为主、可利用资源较少、活动形式单一及培养质量不高等问题。高等师范院校作为培养中小学教师和研究人员的高等教育机构,拥有信息资源、实践资源、文化资源、课程资源、师生资源等地理资源,不仅可为中学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提供场所,而且可基于丰富、专业的地理资源针对性地推进实践活动,有效提升活动质量。研究有效利用高师院校地理资源开展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当前地理教育中过多关注课内借助情境进行讨论、探究和课下的研究性学习,忽视真实环境对于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价值问题,对于弥补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不足、探究思维不强、实践活动的成本较高、实践场所单一、安全性较差等不足有重要价值,对提升学生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设计地理实践活动方案以及实施地理实践活动的能力具有现实意义。在基于文献分析法对国内外研究进展梳理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法对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以及高师院校地理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归纳总结高师院校地理资源类型并剖析其在培养高中生地理实践力中的价值,进而将二者整合并提出应用高师院校地理资源培养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活动策略,最后以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内容为例设计考察、调查、实验形式的实践活动方案,并就活动策略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第一,中学在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方面存在实践场所单一、实践活动次数较少、地理资源不够丰富以及实践资源开发力度不足等问题;第二,地理教师与学生对于在高师院校开展地理实践活动认同感较大,希望能够不断丰富实践场所,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效果,但二者对高师院校地理资源了解程度还有待提高;第三,高师院校拥有信息资源、实践资源、文化资源、课程资源、师生资源等资源,充分发掘与利用高师地理资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中学在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对于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开拓视野、提升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第四,合适的策略是发挥高师地理资源最大价值的前提,针对不同主体不同阶段提出具体策略,有利于提高利用高师地理资源开展实践活动的质量和效果;第五,依据课标与高师地理资源,开发设计考察、调查、实验、三种形式实践方案,为如何利用高师地理资源提供了借鉴与参考,但在实践中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实践方案,以最大化发挥实践活动的积极作用。

二、高师实验室建设的问题及对策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师实验室建设的问题及对策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研究 ——以H省17所本科院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专业发展的客观需求
        二、教学保障的政策要求
        三、质量管理的理论诉求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创新之处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全面质量管理
        二、高校音乐专业
        三、人才培养质量
第二章 理论视角与研究述评
    第一节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一、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内涵
        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演进
        三、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启示
    第二节 研究文献回顾
        一、关于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概况的研究
        二、关于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三、关于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研究
        四、关于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五、关于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主体能动性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述评
        一、已有研究启示
        二、已有研究局限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问题与分析框架
        一、研究问题
        二、分析框架
    第二节 数据搜集
        一、访谈法
        二、个案研究法
        三、问卷调查法
    第三节 分析方法
        一、访谈资料的整理
        二、个案资料的分析
        三、问卷数据的分析
第四章 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个案考察
    第一节 综合类高校音乐学院个案分析
        一、个案简介
        二、应用导向的人才培养定位
        三、需求导向的专业内涵建构
        四、扎根本土的教学实践研究
        五、案例小结
    第二节 师范类高校音乐学院个案分析
        一、个案简介
        二、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变革
        三、专业特色的教学范式改革
        四、师生互动的专业教学新态
        五、案例小结
    第三节 理工类高校音乐学院个案分析
        一、个案简介
        二、边缘专业的学科发展定位
        三、培养单一的专业方向设置
        四、发挥主动的培养质量保障
        五、案例小结
第五章 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及成因
    第一节 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问题
        一、师资结构不合理
        二、培养质量差异大
        三、研究创作成果少
        四、社会服务较单一
    第二节 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内部归因
        一、缺失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
        二、难以协调的专业师生比例
        三、尚未健全的专业教学监督
    第三节 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外部归因
        一、供给制约的外部发展环境
        二、欠缺资源的专业教学实践
        三、联动不足的专业成果转化
第六章 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影响作用
        一、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二、提供专业教学标准
        三、评估专业教学质量
    第二节 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作用
        一、变革人才培养理念
        二、设置专业特色课程
        三、丰富专业教学模式
    第三节 音乐专业人才培养主体能动性的影响作用
        一、提高领导管理效能性
        二、激励教师教学积极性
        三、强化学生专业认同感
    第四节 影响因素作用的实证考察
        一、项目分析
        二、因子分析
        三、相关性分析
        四、差异性比较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现状及成因的归纳
        二、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因素的作用
        三、研究的总体结论
    第二节 研究启示与建议
        一、确立高校教育中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平等地位
        二、优化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条件
        三、给予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相应的自主权
        四、健全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体系
        五、促进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改革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访谈提纲
附录二: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研究的调查问卷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2)“双一流”背景下省属高师院校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关于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的研究
        (二)关于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研究
        (三)关于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影响因素的研究
        (四)关于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进策略的研究
    四、核心概念界定
        (一)省属高师院校
        (二)教育学硕士研究生
        (三)培养模式
    五、研究思路与内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六、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访谈法
第一章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内涵
    二、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点
    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
        (一) 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分析
        (二)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
第二章 “双一流”背景下省属高师院校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设计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方法与工具
        (四)调查的实施
        (五)调查数据的处理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分析
        (二)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中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差异分析
第三章 “双一流”背景下省属高师院校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 “双一流”背景下省属高师院校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定位较为模糊
        (二)课程内容实践性与前沿性不足
        (三)讨论型教学方式缺乏
        (四)课题项目覆盖度较低
        (五)学生缺乏科研自觉
        (六)质量评价有待完善
    二、“双一流”背景下高师院校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教育行政部门层面
        (二)学校层面
        (三)学生层面
第四章 “双一流”背景下省属高师院校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进策略
    一、教育行政部门层面
        (一)给予省属高师院校适当的自主权
        (二)及时沟通高校与就业市场
    二、学校层面
        (一)中期考核后进行教育实践与科研的分流培养
        (二)建设有力的院校支持系统
        (三)增加课程内容的实践性与前沿性
        (四)设置适当的教师技能实训课程
        (五)建立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
        (六)建设高素质、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三、学生层面
        (一)制定短期与长期相结合的专业学习规划
        (二)树立教育领域问题意识与科研兴趣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省属高师院校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进研究数据分析结果附表
    附录二: 省属高师院校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调查问卷
    附录三: 省属高师院校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Y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国家乡村振兴需要建设优质的乡村教师队伍
        二、江苏省推进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政策
        三、高师院校如何与中小学合作培养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需要进一步探索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教师教学能力的相关研究
        二、关于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的相关研究
        三、关于乡村定向师范生培养的相关研究
        四、研究总结与启示
    第四节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创新之处
第一章 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的内涵与相关政策
    第一节 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的内涵
    第二节 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的政策背景
        一、国家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二、国家倡导乡村教师的公费定向培养
        三、江苏省启动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
    第三节 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素质的特殊要求
        一、深厚的乡土情怀
        二、熟悉多门学科知识
        三、突出的教学能力
第二章 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的相关问题思考
    第一节 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内涵与构成要素
        一、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内涵
        二、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 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的意义
        一、提高未来乡村教师队伍专业核心素养
        二、提高乡村学校教学质量
        三、提高乡村学生的学习竞争力
    第三节 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二、建构主义理论
第三章 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的现状调查——以Y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为例
    第一节 调查设计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
    第二节 Y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现状调查
        一、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的教学设计能力现状
        二、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的教学实施能力现状
        三、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的教学评价能力现状
        四、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的教学反思与研究能力现状
第四章 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
    第一节 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科学地设计教学目标的能力不足
        二、教学实施中,乡土资源利用能力与课堂教学驾驭能力不佳
        三、多元化教学评价能力欠缺
        四、深层次教学反思与研究能力薄弱
    第二节 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的学习动机不强
        二、高师院校职前培养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存在诸多问题
第五章 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策略
    第一节 培养方案要突出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素养
        一、培养目标定位突出教学能力的全面性
        二、增加专业实践课程的门类和课时,提高教学能力训练
        三、增加乡土文化课程,形成乡土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
    第二节 专业理论课程的实施要加强教学能力训练
        一、专业理论课程课堂教学要注重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仿真训练
        二、提高学生教育理论素养,传授教学反思与研究策略
        三、课内外多种途径相结合,提升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
    第三节 教育见习要真实感受乡村学校和乡村教师的生活
        一、教育见习时间要贯穿全程
        二、感受乡村学校生活与城市学校生活的不同之处
        三、感受乡村教师的教学生活
    第四节 强化教育实习中的UGS协同合作培养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
        一、实习学校教师与高校教师共同指导学生教学能力
        二、高师院校严格把控实习监督环节,提高教学能力培养的实效性
        三、地方教育部门参与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的实习管理
    第五节 完善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的评价机制
        一、制定教学能力评价的具体标准
        二、实现教学能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三、运用多样化的方式评价学生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4)教师教育课程在线学习的问题研究 ——以H省高师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出台
        (二)“互联网+”对高等教育课程的影响
        (三)当代大学生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概念界定
        (一)教师教育课程
        (二)在线学习
        (三)在线课程
    四、理论基础
        (一)非正式学习理论
        (二)认知建构学习理论
        (三)情境认知学习理论
    五、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框架
        (二)研究方法
    六、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内容
        (二)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教师教育课程的相关研究
        (一)国内研究
        (二)国外研究
    二、在线课程学习的相关研究
        (一)国内研究
        (二)国外研究
    三、教师教育课程在线学习的相关研究
        (一)国内研究
        (二)国外研究
    四、文献述评
第三章 教师教育课程在线学习的现实问题考察
    一、问卷设计与处理
        (一)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二)问卷研究结果与分析
    二、访谈分析
        (一)访谈的设计与抽样
        (二)访谈结果整理
    三、实证调查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
        (一)知识学习缺乏系统性
        (二)与专业实践结合度较低
        (三)学习过程互动不到位
        (四)学习情境构建的硬件支撑不力
        (五)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强
第四章 教师教育课程在线学习问题的成因
    一、关于问题成因认识的调查
    二、具体原因分析
        (一)课程设计碎片化导致知识的系统性不足
        (二)课程缺乏有效分类导致与专业实践结合度低
        (三)师生互动存在模式的固化
        (四)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低、设备不足
        (五)思维定势导致学习自主性不强
第五章 教师教育课程在线学习的改进策略
    一、系统化设计,丰富课程内容
    二、科学分类,提高与实践的结合度
    三、防止固化,创造灵活互动形式
    四、增加投入,构建学习情境的硬件支撑
    五、打破定势,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教师教育课程在线学习问题的问卷
    附录二: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师范生教育科研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选题缘由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思路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理论基础
第三章 问卷编制与实施
    第一节 教育科研素养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 问卷编制
    第三节 问卷实施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一节 师范生教育科研素养的现状
    第二节 师范生教育科研素养现状的内部差异
    第三节 师范生教育科研素养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对策建议
    第三节 本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中小学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2 受访者T5 的编码过程
附录3 师范生教育科研素养测评维度专家效度调查问卷
附录4 师范生教育科研素养现状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新时代云南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团队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目的、意义
    二、 研究现状、内容、方法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 新时代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团队建设意义
    一、推动新时代教师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二、实现高师院校的培养目标
    三、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德育使命
    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发展
    五、搭建教师发展平台实现教师自身价值
第二章 新时代云南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团队建设现状调查
    一、调查问卷设计
    二、问卷调查情况
    三、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第三章 新时代云南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团队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团队建设要求不明确
        (二)团队建设结构不合理
        (三)团队建设资源不充足
        (四)团队师德建设待优化
        (五)团队师风建设待完善
    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团队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团队建设的制约
        (二)高师院校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团队建设的影响
        (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对团队建设参与程度的制约
第四章 新时代云南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团队优化对策
    一、紧跟新时代制定明确的团队建设要求
    二、充实整合教师资源改善团队结构
    三、重视教师团队建设提供充足的资源
    四、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强化师德建设
    五、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强化师风建设
        (一)落实高师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严谨的教风
        (二)完善教师团队管理机制搭建和谐的学风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7)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 ——以内蒙古自治区师范院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文献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内涵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二)思政专业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和内容
    (三)思政专业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
二、思政专业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
    (一)实践能力培养是高校开展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举措
    (二)实践能力培养是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三)实践能力培养是落实思想政治工作新要求的关键环节
    (四)实践能力培养是推动学科改革建设的迫切需要
    (五)实践能力培养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诉求
三、内蒙古自治区思政专业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一)内蒙古自治区思政专业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
    (二)思政专业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阶段性成果
    (三)当前思政专业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对策研究
    (一)建立与时俱进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二)优化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三)打造具有实践能力培养意识的师生队伍
    (四)积极开展切实高效的教育实践活动
    (五)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育评价考核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转型发展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发展战略研究 ——以广东省A师范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一)地方高师院校转型发展的相关研究现状
        (二)高校发展战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总结评述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地方高师院校
        二、转型发展
        三、高校发展战略
    第二节 理论基础及分析工具
        一、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理论
        二、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理论
        三、SWOT分析工具
第二章 历史审视与现状观照
    第一节 个案高校基本情况
    第二节 历史审视与战略分析
        一、合并组建师专时期(1978-1990年):抓住机遇、回避弱点
        二、升格本科师院时期(1991-2003年):发展优势、降低威胁
        三、更名扩大影响时期(2004-2018年):抓住机会、发展优势
    第三节 现状观照与问题探讨
        一、战略选择变迁轨迹与特点
        二、发展战略制定与实施现实状况
        三、发展战略制定与实施存在问题
    第四节 未来战略与选择趋势
        一、战略环境与战略基础
        二、SWOT分析矩阵
        三、发展战略选择
第三章 案例探索与经验启示
    第一节 聊城大学
        一、学校现状
        二、转型历程
        三、经验启示
    第二节 奈良教育大学
        一、学校现状
        二、转型历程
        三、经验启示
第四章 问题思考与对策建议
    第一节 战略环境层面
        一、加强区域高校分类管理,适度政策资源倾斜扶持
        二、客观认识外部环境变化,合理分析内部优劣条件
    第二节 战略制定层面
        一、主动制定发展战略规划,发挥发展战略引领作用
        二、构建高效务实决策团队,完善发展战略制定机制
    第三节 战略实施层面
        一、积极对接区域发展需求,拓宽资金资源获取渠道
        二、完善战略实施监控体系,充分利用评价反馈成果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9)核心素养视域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是落实我国“立德树人”教育精神的根本举措
        1.1.2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提升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1.1.3 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严峻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对象与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核心素养
    2.2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3 系统理论
第三章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3.1 学校基本情况
    3.2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3.2.1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内容
        3.2.2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类型定位
    3.3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3.3.1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知识要求
        3.3.2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素质要求
        3.3.3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能力要求
    3.4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3.4.1 课程学分比例与课程结构
        3.4.2 通识教育课程
        3.4.3 专业核心课程
    3.5 实践教学
        3.5.1 主要实践环节
        3.5.2 教育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
第四章 核心素养视域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培养目标内容单一,人才培养定位模糊
        4.1.1 内容上未能反映“全面性”
        4.1.2 人才培养类型定位模糊且欠精准
    4.2 培养规格要求不具体,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4.2.1 素养类知识要求不够,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4.2.2 专业素质要求矛盾,基本素质缺乏学会学习素养与国际视野
        4.2.3 能力要求忽略部分基本能力的培养
    4.3 课程设置体现传统教学思维,缺少部分课程的开设
        4.3.1 课程结构不合理,体现传统教学思维
        4.3.2 通识课程固定化,缺乏人文课程与创新课程
        4.3.3 专业核心课程未能体现基础教育改革要求,缺乏健康教育课程
    4.4 实践环节中社会实践不足,实践内容和时间有待完善
        4.4.1 社会实践环节不足,阻碍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升
        4.4.2 实践内容和时间待完善,导致学生实践创新素养和科学精神素养培育不够
第五章 核心素养视域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化对策
    5.1 制定“口径多元”的体育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促进本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
    5.2 设计“层次分明”的培养规格,提高本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5.3 增设人文课程、创新课程与健康类课程,注重对本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5.4 开展“多样合理”的实践环节,提升本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素养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高校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2 基层中小学专家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高师地理资源培养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应用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改变
        1.1.2 地理课程改革的发展
        1.1.3 高考改革的现实需要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地理实践力研究进展
        1.3.2 高校地理资源研究进展
        1.3.3 简要评述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高师院校地理资源
        2.1.2 地理实践力
    2.2 理论基础
        2.2.1 多元智能理论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3 实用主义教学理论
3 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现状调查分析
    3.1 调查对象与目的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对象
    3.2 调查问卷分析
        3.2.1 学生调查问卷分析
        3.2.2 教师问卷分析
4 高师院校地理资源类别与价值
    4.1 高师院校地理资源内容及分类
        4.1.1 信息资源
        4.1.2 实践资源
        4.1.3 文化资源
        4.1.4 课程资源
        4.1.5 师生资源
    4.2 高师院校地理资源优势分析
        4.2.1 软硬件资源优势
        4.2.2 专业师资优势
        4.2.3 实践资源优势
        4.2.4 成本优势
        4.2.5 分布优势
    4.3 高师院校地理资源培养高中生地理实践力价值分析
        4.3.1 提高学生获取与处理地理信息能力
        4.3.2 提升学生探究地理问题兴趣
        4.3.3 加强学生地理实际操作能力
        4.3.4 增进学生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
    4.4 高师院校地理资源与高中地理课程整合
        4.4.1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中高师院校地理资源开发
        4.4.2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材中高师院校地理资源开发
        4.4.3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材中高师院校地理资源开发
5 高师院校地理资源培养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活动策略
    5.1 建立实践交流合作机制
    5.2 构建培训与支持体系
    5.3 完善资源发掘机制
    5.4 构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体系
    5.5 多主体全方位优化地理实践活动方案
    5.6 建立实践活动过程监督监管机制
    5.7 完善全过程评价机制
6 基于高师院校地理资源培养高中生地理实践力活动方案设计
    6.1 地理实践活动的前期准备
        6.1.1 选取实践内容
        6.1.2 实践方案流程
        6.1.3 强调注意事项
    6.2 地理实践活动方案设计
        6.2.1 地质标本实验室考察活动
        6.2.2 区域差异调查活动
        6.2.3 区域规划实验室探究活动
    6.3 方案的可行性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读研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高师实验室建设的问题及对策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研究 ——以H省17所本科院校为例[D]. 戚晓思. 华东师范大学, 2021(02)
  • [2]“双一流”背景下省属高师院校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进研究[D]. 程铄斐.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3]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教学能力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Y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为例[D]. 吴怡洁. 扬州大学, 2021(09)
  • [4]教师教育课程在线学习的问题研究 ——以H省高师生为例[D]. 张丽娜.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5]师范生教育科研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 杜雨桐.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6]新时代云南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团队建设研究[D]. 李梦瑶.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6)
  • [7]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 ——以内蒙古自治区师范院校为例[D]. 刘琳.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8]转型发展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发展战略研究 ——以广东省A师范学院为例[D]. 蔡泳帆.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9]核心素养视域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优化研究[D]. 丁久晟. 湖南工业大学, 2020(04)
  • [10]高师地理资源培养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应用策略研究[D]. 张校博.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师范院校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