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钢二初初均热炉车间吊梁改造

鞍钢二初初均热炉车间吊梁改造

一、鞍钢第二初轧厂均热炉车间吊车梁的改建(论文文献综述)

郭华泾[1](2020)在《既有工业建筑钢结构疲劳性能预后分析及完整性评估》文中提出钢结构的疲劳性能衰退问题一直是困扰工程师和学者们的热点问题,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关于钢结构失效的调查统计数据表明,80%-90%钢结构的失效与疲劳损伤及断裂相关。工业建筑钢结构具有十分繁重的生产任务,长期且频繁地承受吊车来回运行引起的循环荷载,较之普通钢结构,它们的疲劳失效问题更为严重。多数工业钢结构服役于高温环境,高温不仅会降低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而且会使金属内部产生与时间相关的应变(即蠕变),从而加速结构的性能衰退。因此,本文发展了面向服役一定年限的既有工业建筑钢结构的疲劳性能预后分析和结构完整性评估方法,本方法不仅适用于高温环境下的工业建筑钢结构疲劳预后分析,亦可适用于常温下的钢结构疲劳预后分析(只需要令金属材料的蠕变为零),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如下:系统地描述了既有工业建筑钢结构的当前损伤状态,发展了分阶段预后分析方法体系。既有工业建筑钢结构的服役荷载具有明显的动态效应,在数值模拟过程中需要采用动态显式方法来模拟吊车往复运行引起的荷载。在既有工业建筑钢结构的服役期内,结构的损伤由分布式微观裂纹主导的损伤逐渐过渡到宏观裂纹主导的损伤,结构的宏观疲劳裂纹通常可以合理简化为I型椭圆表面裂纹。根据结构疲劳性能衰退机理的不同,将结构的整个服役过程分成了服役初期、服役中期和服役末期。分别提出了既有工业建筑钢结构在服役初期和中期阶段的疲劳损伤预后分析模型。在这两个阶段,结构的疲劳损伤是分布式微观裂纹的群体行为引起的,即萌生、扩展以及裂纹之间的相互作用,微观裂纹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它们之间的应力屏蔽作用和应力放大作用相互抵消后的结果,是影响结构疲劳性能衰退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新发展的既有工业建筑钢结构服役初期阶段的预后多尺度模型中不仅建立了微观裂纹的群体行为与结构宏观疲劳损伤变量之间的联系,尤其是考虑了微观裂纹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且考虑了蠕变损伤和疲劳损伤的耦合作用。新发展的既有工业建筑钢结构服役中期阶段的预后多尺度模型中采用了Weibull分布描述微观裂纹复杂群体行为引起的裂纹长度的离散性,也考虑了微观裂纹群体行为(包括裂纹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结构宏观性能衰退的关系以及蠕变损伤和疲劳损伤的耦合作用,本模型还可以用于确定结构进入服役中期的临界状态。建立了工业建筑钢结构的多尺度有限元模型,在新建的结构疲劳损伤预后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分阶段地分析了结构疲劳性能衰退过程。既有工业建筑钢结构的钢吊车梁上、下翼缘和腹板之间的连接焊缝附近、靠近熔炉的高温操作平台附近、钢吊车梁的支撑构件连接区域等位置应力集中现象比较明显,容易萌生宏观疲劳裂纹。在结构服役初期阶段,服役环境温度为500℃,当应力幅值(35)?=115.5MPa时,钢吊车梁的疲劳寿命为15年左右,论证了工业建筑钢结构的服役初期阶段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占据了结构服役全寿命的绝大部分。在结构服役中期阶段,服役环境温度为450℃,当(35)?=202.5MPa时,结构疲劳寿命为40天左右,论证了工程实际中定期更换易损关键构件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在工业建筑钢结构的服役末期阶段,发展了结构疲劳寿命的预测方法,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在循环荷载和蠕变共同作用下的既有工业建筑钢结构的疲劳裂纹扩展过程。轨道偏心距对钢吊车梁下翼缘与腹板之间的连接焊缝处的疲劳裂纹的扩展影响非常小。随着吊车轮压值的增大,工业建筑钢结构的疲劳寿命显着降低。在吊车满载运行的工况下,裂纹增长0.9mm,吊车只需要来回运行约400次(约4天),需要重点监控结构在吊车满载运行下的响应。在工业建筑钢结构的服役末期阶段,首次引入了考虑裂纹尖端约束效应的R6准则评估带裂纹的工业建筑钢结构的完整性,为解决实际工程中的带裂纹工业建筑钢结构的安全运行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在结构的服役荷载作用下,钢吊车梁上翼缘与腹板之间连接焊缝处的裂纹前沿形成高水平的约束效应,即说明此工况下的钢吊车梁制材的断裂韧性会降低。本次研究的三组带裂纹等截面钢吊车梁在不同轨道偏心距工况下的结构完整性评估结果均为安全,说明此时的带裂纹结构仍可以安全服役。

凌昊[2](2018)在《钢吊车梁的疲劳寿命分析与预测》文中提出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仍然拥有数量庞大的钢结构工业厂房,并且还在不断新建中。钢吊车梁作为钢结构厂房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和承受交变荷载的结构,如果发生疲劳破坏,会带来严重的人身威胁和经济损失。工业厂房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或者操作人员的限制,在使用运行过程中不能时刻监控钢吊车梁的疲劳裂纹扩展并及时进行处理。钢吊车梁的疲劳破坏是一个疲劳裂纹萌生和扩展的长期过程,但疲劳破坏的发生又具有突发性,在疲劳裂纹断裂之前往往没有很明显的表观迹象。故通过疲劳寿命预测来合理规划钢吊车梁的运作和检修维护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也能为钢吊车梁的设计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介绍了钢吊车梁的基本结构和分类,并分析了钢吊车梁的疲劳破坏机理。通过Ansys-Workbench软件建立钢吊车梁的有限元模型,模拟吊车在吊车梁上的整个运行过程。计算分析其应力分布规律、应力-时间历程以及变形及应变分布的规律。通过分析钢吊车梁的等效应力分布图,可以知道钢吊车梁在整个工作循环中的最大等效应力出现在吊车梁的端部支座处。本文采用雨流计数法处理钢吊车梁的应力循环分布,可以得到其应力谱,并作为钢吊车梁疲劳寿命预测的基础。现有的钢结构疲劳寿命的预测方法包括:S-N曲线法、基于损伤力学的线性累积损伤法,基于断裂力学的线弹性断裂力学法和概率断裂力学法,DFR法(细节疲劳额定值法)、以及相关钢结构规程中的预测方法。本文分别通过这六种方法对钢吊车梁模型进行疲劳寿命预测,从结果上来看,线性累积损伤法和DFR法计算得到的寿命预测值较为符合预期,适合作为钢吊车梁疲劳寿命评估的主要方法。影响钢吊车梁疲劳寿命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讨论吊车梁结构形式和加载特点对疲劳寿命的影响。可以发现如果支座形式采用直角突变型,其疲劳寿命预测值明显要比梯形过渡式、圆弧过渡式和角钢封板式的情况高,说明钢吊车梁采用直角突变型支座能够有效优化其支座处的应力集中,提高其抗疲劳性能。支座加劲肋对于钢吊车梁的抗疲劳性能十分有利,能够有效减小支座处的等效应力,提高其疲劳寿命。对于直角突变型支座的钢吊车梁,其端部腹板上下部分截面高度的比值(即1h/h值)也会对钢吊车梁的抗疲劳性能产生影响。当1h/h?0.5时,吊车梁的疲劳寿命预测值较大,其抗疲劳能力最强。吊车竖向荷载的作用位置也会对吊车梁的疲劳寿命产生影响。当吊车梁上翼缘受到偏心竖向荷载时,吊车梁的疲劳寿命会发生明显降低,故在生产活动中应尽量避免吊车竖向荷载偏心作用于吊车梁上。本文探究了不同加固方案对钢吊车梁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可以发现增加支座加劲肋宽度和加焊角钢的加固方法对疲劳寿命的增加幅度尤为明显且较为经济,在技术和环境条件允许下可以极大提升钢吊车梁的抗疲劳性能。本文主要创新点为将基于损伤力学和断裂力学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以及传统上用于民机疲劳评估领域的DFR法应用于钢吊车梁的领域中,并系统分析比较基于不同原理的疲劳寿命预测值。系统分析了钢吊车梁支座处的支座加劲肋等结构形式对吊车梁疲劳寿命的影响,为钢吊车梁的设计、管理、维修和加固提供依据。

雷鸣[3](2018)在《钢吊车梁疲劳可靠性分析与评估》文中指出根据有关统计,我国80%的工业吊车梁发生破坏是由于疲劳问题。结构设计理论已由容许应力发展到引入可靠度概念的概率极限状态,但疲劳设计仍使用容许应力法进行设计。由于疲劳问题的破坏机理的复杂性,使得钢吊车梁的疲劳可靠性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疲劳荷载的多样性、几何构造形式、材料的疲劳强度、结构的使用环境等。因此研究钢吊车梁的疲劳可靠度性对于我国钢吊车梁的设计、使用、维护和加固都具有工程实际意义。本文以结构可靠性理论为基础,将钢结构吊车梁整个使用过程视为随机过程,将钢吊车梁上的作用效应和抗力视为随机变量,对基于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的疲劳动态可靠度计算模型进行了研究。并用疲劳动态可靠度计算模型对影响钢吊车梁疲劳可靠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具体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钢结构吊车梁的疲劳应力幅的随机分布类型进行研究,并对分布参数的选取做了分析。通过与国家工业建筑诊断与改造工程计算研究中心对某钢厂现场应力测试和实验的数据进行对比,得出钢结构吊车梁的应力幅服可用威布尔分布描述,并且当钢结构吊车梁的跨度、截面类型、吊车荷载、工作环境相似时,进行疲劳可靠度分析时可参考相似结构威布尔分布的参数进行疲劳可靠度计算的结论。2.对国内外现行钢结构规范中的S-N曲线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GB5007-2003中八类连接的曲线和IIW建议的S-N曲线进行对比分析,并考虑实际使用情况弱化了低应力幅的影响,对GB5007-2003中的S-N曲线进行修正。并对修正前后S-N曲线对疲劳可靠度计算结果的进行比较。3.运用疲劳动态可靠度分析模型在FE-safe软件中对变截面支座的形式和细部构造的尺寸、封板的形式、表面粗糙度、残余应力、轨道偏心和温度对钢结构吊车梁的疲劳可靠性的影响规律进行了计算分析。并根据影响规律对钢吊车梁的疲劳设计、使用和维护提出参考意见。

张哲[4](2018)在《某主厂房Γ列吊车梁疲劳检测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结构鉴定、检测与加固技术在当今工程研究中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通过进行相关检测,发现有些厂房虽然还没有达到安全使用年限,但因为改建或扩建等原因而不能正常使用或造成部分构件损坏而无法进行生产,其中设有吊车梁的厂房中吊车梁部位破坏现象最为严重。吊车梁构件作为工业厂房中一个特殊而又不可缺少的部分,极易因承受交变荷载而发生疲劳破坏。传统的疲劳检测多基于试验的方法,具有成本高、周期长、参数可控性弱等缺点;随着疲劳理论的不断完善与发展,运用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来代替传统试验方法,可以节约成本并缩短周期。因此,本文基于上述问题,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厂房吊车梁系统进行了相关模拟研究与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本文对厂房吊车梁进行现场检测并对其承载力进行验算,综合两者分析结果对该厂吊车梁进行鉴定评级,给出Г列吊车梁的具体加固方案;(2)对Г列3739行吊车梁进行现场应力测试,并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静力及动力加载计算,得到测点的测试应力、模拟分析应力、应变曲线与时程分析曲线及结构整体位移云图、应力云图,通过对测试结果与模拟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得出测点应力测试结果与模拟计算结果基本一致;(3)对Г列3739行吊车梁进行24小时连续动态测试,并对其进行疲劳模拟计算,对试验结果与模拟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得出疲劳试验循环次数及其评估系数与疲劳模拟循环次数及其评估系数均较为接近的结论;(4)通过以上分析证明了模拟分析代替试验研究的有效性及可靠性,说明了运用有限元模拟代替试验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优点,为后期厂房吊车梁检测鉴定加固与吊车梁疲劳问题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经验。

常好诵[5](2014)在《工业建筑钢结构疲劳测试、评估及加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钢结构而言,以突然发生为特点的疲劳破坏对结构安全危害很大。工业建筑所处环境恶劣、负荷大且承受重复动载,出现事故的几率更大,尤其是钢吊车梁不断出现未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就发生开裂甚至断裂,以及一些间接承受动力荷载或理论上不出现拉应力构件如钢柱吊车肢柱头等出现疲劳破坏的工程实例,极大地影响着工业建筑结构安全。本文以线性累积损伤原理为理论基础,以炼钢厂原料跨、接受跨和机械水压机车间为工程背景,测试分析不同车间吊车梁的欠载效应等效系数,重点针对实腹式吊车梁上翼缘与腹板连接处、变截面吊车梁梁端、吊车肢柱头等开展结构损伤检查、动静态测试、结构有限元计算分析等工作,分析疲劳开裂出现的原因,探讨不同疲劳评估方法的运用,研究不同结构加固方式并进行优化选择,形成成套实用的工业建筑钢结构疲劳评估和加固技术。1、对不同生产性质和天车的车间开展疲劳问题普查、分类,根据不同类型疲劳问题的危险程度,选择实腹式吊车梁上翼缘与腹板连接处、变截面吊车梁的梁端、吊车肢柱头等三部位展开重点研究。2、针对十一个炼钢原料跨和接受跨、机械水压机厂房的十八根吊车梁开展应力测试,推算吊车梁以2×106次疲劳强度为基准的欠载效应等效系数,推算值比我国规范推荐值普遍偏大,给出了规范调整欠载效应等效系数取值的建议。3、对实腹式钢吊车梁上翼缘附近开展疲劳研究,将轨道和吊车梁作为一个体系开展有限元计算,以接触单元模拟轨道和吊车梁之间的相互作用,展示了轨道偏心作用下该部位复杂的应力状态;采用有限元计算结果,首次依据德国规范对上翼缘附近进行了基于剪应力和正应力的疲劳评估,为我国规范增加相关疲劳评估的内容提供了工程验证。4、结合现场测试、有限元计算分析吊车肢柱头的开裂原因,对钢柱吊车肢柱头提出多种加固方案并进行优化选择;首次以实测数据为基础对吊车肢柱头开展了疲劳可靠性评估。5、通过有限元计算确定不同形式直角突变式吊车梁端部应力集中部位和程度,首次基于Verity理论对疲劳裂纹扩展驱动能理论进行改进,推导出对网格划分、单元类型不敏感的裂纹扩展驱动能计算公式,对直封板和角钢封板形式的直角突变式吊车梁端部开展疲劳性能评估,验证了角钢封板直角突变式吊车梁相对于直封板吊车梁的优越性,提出多种加固方案并对加固效果进行计算验证。

张琳[6](2012)在《在役钢结构吊车梁疲劳寿命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的调查结果显示,承担大吨位、重级或超重级工作制起重机的钢吊车梁在反复荷载的作用下,大部分均过早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疲劳裂缝,危害生产安全。吊车梁结构的疲劳寿命是控制厂房安全性的主要指标,研究吊车梁的疲劳寿命很有意义。它不但可以预防和减轻灾害的发生、延长其使用寿命,也可以为未来的安全生产提供管理的依据。目前尚缺乏较好的评估方法。因此,寻求一个更加合理的评估方法以期能较准确地计算吊车梁的疲劳寿命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主要采用Miner线性累积损伤准则分析法、多级载荷下疲劳累积损伤模型分析法以及DFR法三种方法对2个吊车梁的疲劳寿命进行计算。通过计算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计算所得到的疲劳寿命与吊车梁的目标寿命基本吻合,利用DFR方法计算可以较准确地评估钢吊车梁结构的疲劳寿命。而其他两种方法相对而言偏于保守。本文研究了有效应力集中系数、表面加工系数以及结构尺寸系数等参数变化时对结构的疲劳可靠性寿命的影响,并且对不同参数对其的影响也进行了讨论。在设计阶段,当疲劳寿命不满足要求,应当考虑改进设计,增大尺寸、减小应力集中系数、提高表面的加工质量等措施来满足目标寿命要求。本文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扩展了DFR法的应用范围。本文对在役钢吊车梁的加固寿命周期预测、加固寿命周期内的成本分析和如何进行维修决策优化等有关内容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基于加固指标和基于可靠指标劣化速率差值对吊车梁结构的加固寿命周期进行预测的方法;提出了结构的维修准则,建立了基于年平均费用的优化决策模型,工程建设与决策部门可以利用这个模型,对在役钢吊车梁的维修与加固做出较合理、经济、有效地决策。

郝贤哲[7](2009)在《焊接空心球节点平板网架结构在悬挂吊车作用下疲劳载荷谱的编制》文中研究指明疲劳载荷谱的研究是进行疲劳强度计算和疲劳可靠性分析的前提和依据。国内外关于疲劳载荷谱的研究已有较多,但大都集中在航空、机械、桥梁领域,对网架结构疲劳载荷谱的研究甚少。雷宏刚教授主持的“平板网架结构在悬挂吊车作用下的疲劳实用设计方法研究”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作为该项目的子课题,本文对平板网架结构在悬挂吊车作用下疲劳载荷谱研究进行了相关探讨。本文经过大量资料查阅,回顾了疲劳问题及疲劳载荷谱问题在国内外的发展及目前的研究动态;本文经过调研,收集整理了国内主要厂家所产悬挂吊车的相关技术参数和国内设置悬挂吊车网架的工程实例。本文对疲劳载荷谱概率密度函数的一维正态分布、威布尔分布、正态分布和威布尔分布的二维联合分布进行了讨论,并探讨了威布尔分布和正态分布之间的逼近性;分析了应力循环中小载荷的取舍标准和载荷相互作用效应的影响;对高频小载折算问题进行了探讨,对疲劳加速试验载荷谱的编制准则进行了初探。本文利用Mathcad数学软件,生成1T,3T和5T悬挂吊车作用于吊车梁的服从正态分布的三种随机载荷,分别将这三种随机载荷作用于6m、9m和12m三种跨度的吊车梁上;利用ANSYS软件,得到了这三种载荷分别作用于三种跨度吊车梁的各个吊点的载荷时程曲线;将各吊点的载荷时程曲线,利用雨流计数法进行计数,得到了相应的频数直方图,绘制了各个吊点的累积频数曲线;证明了各吊点的载荷概率密度函数服从威布尔分布,并求得了威布尔分布的三个未知参数,给出了相应的载荷概率密度函数;最后,通过分析、整理、归并,将各吊点的累积频数曲线合并,得到了六条具有代表性的累积频次曲线,并将方程表达式简化为二次多项式,方便了使用。本文还对疲劳载荷试验的计算机仿真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利用ANSYS将整个试验的加载装置,加载载荷和疲劳试件进行数值仿真,模拟了静力载荷和交变载荷,得到了载荷作用下试件和加载装置的应力云图,分析了计算机模拟值和实测值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

王凯[8](2009)在《网架焊接空心球节点疲劳破坏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空间结构在我国的迅猛发展,焊接空心球节点网架结构得到广泛应用,当推广应用于设置悬挂吊车的工业厂房时,疲劳问题将成为工程界和学术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疲劳试验是研究疲劳问题最直接、可靠的手段,疲劳机理的研究则是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本文以平板网架结构焊接空心球节点为研究对象。在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的条件下,本课题组设计了一套高效、平稳、数据可靠的试验加载装置以及用于疲劳试验的焊接空心球节点试件。以十字板—球连接、钢管—端板连接和销子为研究对象,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先进仪器对试件断口进行了宏观和微观分析,进一步研究了疲劳破坏的机理。依据paris公式对40Cr销子的疲劳寿命进行了定量反推,理论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本文的研究结果将对进一步建立疲劳寿命计算方法有一定得应用价值。

黄晓阳[9](2008)在《基于ANSYS的平板网架结构设置悬挂吊车疲劳载荷谱的编制》文中研究说明疲劳载荷谱的研究是进行疲劳强度计算和疲劳可靠性分析的前提和依据。国内外关于疲劳载荷谱的研究已有很多,但大都集中在航空、机械、桥梁领域,对网架结构疲劳载荷谱的研究甚少。雷宏刚教授主持的“平板网架结构在悬挂吊车作用下的疲劳实用设计方法研究”已经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作为该项目的子课题,本文对平板网架结构在悬挂吊车作用下疲劳载荷谱的研究进行了相关探讨。本文经过查阅大量资料,回顾了疲劳问题及疲劳载荷谱问题在国内外的发展及目前的研究动态;本文经过调研,收集整理了国内主要厂家所产悬挂吊车的相关技术参数和国内设置悬挂吊车网架的工程实例。本文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网架模型,模拟悬挂吊车运行过程,经过瞬态分析,得到吊点的载荷—时间历程,从而省去疲劳载荷现场测试采样的大量繁杂工作,在此基础上通过统计计数,编制出平板网架结构疲劳载荷谱,为疲劳载荷谱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最后,就本文工作做了总结,并且对下一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何小玲[10](2005)在《基于生产工艺及其物流系统分析的钢铁厂路网系统再规划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原有的钢铁厂在特定的生产环境和生产条件下,形成了独特的运输体系、厂区空间以及职工居住区的形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钢铁厂生产规模和厂区面积不断扩大,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钢铁厂旧有的运输体系和居住区规划已不适于生产的发展,并将随之改变。 本文首先论述了钢铁厂生产工艺的发展演变,分析了已有钢铁厂的物流系统及钢铁厂居住区的设置,总结出已有钢铁厂运输系统及居住区设置的一般规律,然后结合钢铁生产工艺的发展,指出旧有钢铁厂运输系统及居住区存在的普遍问题,最后通过实地调研分析,研究了包钢运输系统及居住区规划中的特点和存在问题,给出了新的钢铁厂路网规划模式、居住区设置方式、路面宽度确定方法、厂内标准车道宽及标准车道的通行能力,提出了“道路通行能力分析法”的新观点,以供新建钢铁联合企业在总体规划时参考,并可指导旧有钢铁厂道路拓宽改造。

二、鞍钢第二初轧厂均热炉车间吊车梁的改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鞍钢第二初轧厂均热炉车间吊车梁的改建(论文提纲范文)

(1)既有工业建筑钢结构疲劳性能预后分析及完整性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
        1.2.1 既有工业建筑钢结构疲劳性能衰退
        1.2.2 损伤预后方法及其应用
        1.2.3 结构完整性评估方法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既有工业建筑钢结构的当前损伤状态表征
    2.1 工业建筑钢结构既有损伤的检测及其分类
    2.2 服役荷载及复杂环境的分析
        2.2.1 循环荷载及其动态效应的分析
        2.2.2 高温环境及其影响的分析
    2.3 工业建筑钢结构既有损伤的表征
        2.3.1 分布式微观缺陷主导的损伤表征
        2.3.2 宏观裂纹主导的损伤表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既有工业建筑钢结构疲劳性能分阶段预后策略及其建模方法
    3.1 既有工业建筑钢结构疲劳性能衰退分析
    3.2 工业建筑钢结构疲劳性能预后不同阶段的划分
        3.2.1 服役初期的高周疲劳损伤预后
        3.2.2 服役中期的高、低周交互疲劳损伤预后
        3.2.3 服役末期的疲劳裂纹预后
    3.3 以损伤预后为目标的既有工业建筑结构模拟方法
        3.3.1 含分布式微观缺陷的结构疲劳损伤模拟方法
        3.3.2 含裂纹的结构疲劳性能模拟方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既有工业建筑钢结构服役初期与中期的多尺度疲劳损伤预后分析模型
    4.1 分布式微观裂纹群体行为的表征及广义自洽方法
    4.2 结构服役初期和中期的疲劳损伤预后多尺度模型
        4.2.1 服役初期的疲劳损伤多尺度模型
        4.2.2 服役中期的疲劳损伤多尺度模型
    4.3 模型参数反演及模型验证
        4.3.1 服役初期的模型参数反演及模型验证
        4.3.2 服役中期的模型参数反演及模型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既有工业建筑钢结构服役初期与中期的疲劳损伤预后分析
    5.1 既有工业建筑钢结构的数值模拟
        5.1.1 结构的多层次有限元模型及其验证
        5.1.2 结构的应力集中分析与易损局部的识别
        5.1.3 易损局部的应力时程分析
    5.2 服役初期与中期易损局部的疲劳损伤多尺度预后分析
        5.2.1 服役初期易损局部的疲劳损伤多尺度预后分析
        5.2.2 服役中期易损局部的疲劳损伤多尺度预后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既有工业建筑钢结构服役末期的疲劳裂纹扩展过程预后分析
    6.1 工业建筑钢结构服役末期易损构件的有限元模型
        6.1.1 高温环境中的材料属性
        6.1.2 带裂纹构件的有限元模型
    6.2 工业建筑钢结构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6.3 结构服役末期的疲劳裂纹扩展过程预后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既有工业建筑钢结构服役末期的结构完整性评估
    7.1 基于疲劳性能预后分析的结构完整性评估方法
    7.2 服役末期的工业建筑钢结构疲劳性能预后分析
        7.2.1 T-应力表征的裂纹约束效应分析
        7.2.2 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分析
    7.3 考虑约束效应的结构完整评估准则
    7.4 既有工业建筑钢结构服役末期的完整性评估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7.4.1 结构服役末期的完整性评估
        7.4.2 裂纹短长轴比对结构完整性的影响
        7.4.3 轨道偏心距对结构完整性的影响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
    8.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2)钢吊车梁的疲劳寿命分析与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符号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疲劳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1.2.1 国外研究历史和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2 钢吊车梁及其疲劳破坏
    2.1 钢吊车梁系统简介
        2.1.1 钢吊车梁系统组成
        2.1.2 钢吊车梁的分类
    2.2 疲劳的基本概念
        2.2.1 疲劳的定义
        2.2.2 疲劳破坏的特征
        2.2.3 疲劳荷载及参数
    2.3 钢吊车梁疲劳破坏及分析
        2.3.1 钢吊车梁疲劳破坏形式
        2.3.2 钢吊车梁系统破坏的原因分析
    2.4 钢吊车梁有限元模型
        2.4.1 研究对象的选取
        2.4.2 有限元建模
    2.5 本章小结
3 钢吊车梁应力谱分析
    3.1 吊车梁静力分析
        3.1.1 吊车梁荷载计算
        3.1.2 吊车梁内力分析
    3.2 有限元分析
    3.3 吊车梁应力谱
        3.3.1 吊车梁应力循环统计
        3.3.2 雨流法处理应力循环
    3.4 本章小结
4 钢吊车梁疲劳寿命预测
    4.1 现行主要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4.1.1 S-N曲线法
        4.1.2 累积损伤法
        4.1.3 线弹性断裂力学方法
        4.1.4 概率断裂力学方法
        4.1.5 细节疲劳额定值法(DFR法)
        4.1.6 行业规程方法
    4.2 钢吊车梁疲劳寿命预测
        4.2.1 S-N曲线法的预测结果
        4.2.2 基于线性累积损伤的疲劳寿命预测
        4.2.3 基于线弹性断裂力学的疲劳寿命预测
        4.2.4 基于概率断裂力学的疲劳寿命预测
        4.2.5 DFR法预测疲劳寿命
        4.2.6 行业规程方法预测疲劳寿命
    4.3 疲劳寿命预测结果的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钢吊车梁疲劳寿命影响因素分析
    5.1 钢吊车梁疲劳寿命影响因素简介
    5.2 变截面支座形式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5.2.1 GL2A模型的疲劳寿命预测
        5.2.2 GL2B模型的疲劳寿命预测
        5.2.3 GL2C模型的疲劳寿命预测
        5.2.4 GL2D型吊车梁的疲劳寿命预测
        5.2.5 支座形式对疲劳寿命的影响分析
    5.3 支座加劲肋位置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5.3.1 GL3A型吊车梁的疲劳寿命预测
        5.3.2 GL3B型吊车梁的疲劳寿命预测
        5.3.3 GL3C型钢吊车梁的疲劳寿命预测
        5.3.4 GL3D型支座加劲肋
        5.3.5 GL3E型钢吊车梁寿命预测
        5.3.6 支座加劲肋对疲劳寿命的影响分析
    5.4 支座板件尺寸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5.4.1 GL4A型钢吊车梁的疲劳寿命预测
        5.4.2 GL4B型吊车梁的疲劳寿命预测
        5.4.3 GL4C型钢吊车梁的疲劳寿命分析
        5.4.4 GL4D型吊车梁的疲劳寿命分析
        5.4.5 GL4E型吊车梁的疲劳寿命研究
        5.4.6 GL4F型吊车梁的疲劳寿命预测
        5.4.7 GL4G型吊车梁的疲劳寿命预测
        5.4.8 支座板件尺寸对疲劳寿命的影响分析
    5.5 吊车偏心运行对吊车梁疲劳寿命的影响
        5.5.1 GL5A模型的疲劳寿命预测
        5.5.2 GL5B模型的疲劳寿命预测
        5.5.3 GL5C型吊车梁的疲劳寿命预测
        5.5.4 竖向偏心荷载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5.6 若干加固措施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5.6.1 GL6A型吊车梁的疲劳寿命预测
        5.6.2 GL6B模型的疲劳寿命预测
        5.6.3 GL6C型吊车梁的疲劳寿命预测
        5.6.4 GL6D模型的疲劳寿命预测
        5.6.5 GL6E模型的疲劳寿命预测
        5.6.6 若干加固措施对疲劳寿命的影响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主要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本文创新点
    6.3 今后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3)钢吊车梁疲劳可靠性分析与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对疲劳以及可靠度研究的历史
        1.2.1 国外疲劳研究的发展过程
        1.2.2 国内疲劳研究的发展过程
    1.3 建筑结构可靠度的研究发展
    1.4 疲劳可靠度的研究发展过程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基本理论和概念
    2.1 疲劳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2.1.1 疲劳失效的特征及疲劳破坏过程
        2.1.2 交变应力和疲劳强度以及S-N曲线
        2.1.3 Miner理论
        2.1.4 应力幅循环计数方法
    2.2 工程结构可靠性理论
        2.2.1 工程结构可靠度的产生和基本概念
        2.2.2 可靠度的计算
    2.3 工业钢结构吊车梁系统
        2.3.1 吊车梁系统
        2.3.2 吊车梁(吊车桁架)的分类和使用情况
        2.3.3 吊车梁的分级
        2.3.4 吊车荷载
        2.3.5 吊车梁系统结构常见缺陷与破损情况
    2.4 相关有限元软件介绍
        2.4.1 ANSYS
        2.4.2 疲劳分析软件Fe-Safe
3 钢吊车梁疲劳动态可靠度模型的研究
    3.1 引言
        3.1.1 国内外疲劳可靠度计算模型
    3.2 钢结构吊车梁疲劳荷载效应的分析
        3.2.1 引言
        3.2.2 应力幅的概率分布
        3.2.3 钢吊车梁动态可靠度模型可行性的验证
    3.3 钢吊车梁疲劳强度的分析
        3.3.1 国内外设计规范中S-N曲线的比较
        3.3.2 考虑低应力幅影响的S-N曲线
    3.4 本章小结
4 钢吊车梁疲劳可靠度影响因素的研究
    4.1 引言
        4.1.1 疲劳破坏的微观机理
    4.2 实腹式钢结构吊车梁三种突变支座疲劳性能的研究
        4.2.1 变截面吊车梁介绍
        4.2.2 三种支座疲劳性能的对比
    4.3 直角突变型支座封板类型对支座疲劳可靠度的影响
        4.3.1 模型建立
        4.3.2 达到最大弯矩时静荷载作用下的有限元结果
    4.4 表面粗糙度对钢吊车梁疲劳可靠度的影响
        4.4.1 糙度相关概念介绍
        4.4.2 应力-应变法
        4.4.3 计算表面粗糙度对钢吊车梁疲劳可靠度的影响
    4.5 残余应力对疲劳的影响
        4.5.1 残余应力与等寿命曲线
        4.5.2 算例
    4.6 吊车竖向荷载偏心对疲劳可靠度的影响
    4.7 温度对钢吊车梁疲劳可靠性的影响
    4.8 本章小结
5 主要结论和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本文创新点
    5.3 今后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4)某主厂房Γ列吊车梁疲劳检测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立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立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钢结构检测与加固技术及应用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结构检测与鉴定分析
    2.1 工程概况
    2.2 结构检测鉴定依据
    2.3 结构检测鉴定结果
        2.3.1 材料强度检测
        2.3.2 地基及基础检测
        2.3.3 柱检测鉴定结果
    2.4 吊车梁检测鉴定分析
        2.4.1 吊车梁检测鉴定结果
        2.4.2 吊车梁破坏原因分析
    2.5 结论及加固措施
3.吊车梁应力测试与有限元分析
    3.1 吊车梁应力测试
        3.1.1 吊车梁的选取
        3.1.2 测试内容及流程
        3.1.3 测点布置及加载制度
        3.1.4 应力测试结果
    3.2 吊车梁应力有限元分析
        3.2.1 有限元软件介绍
        3.2.2 单元类型选取
        3.2.3 吊车梁模型建立
    3.3 有限元分析与求解
        3.3.1 钢材本构关系
        3.3.2 模型边界条件
        3.3.3 有限元计算结果
    3.4 有限元分析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及误差原因分析
4.吊车梁疲劳试验与模拟分析
    4.1 疲劳基本理论概述
        4.1.1 主要研究方法
        4.1.2 疲劳寿命
        4.1.3 疲劳可靠性
    4.2 吊车梁疲劳试验分析
        4.2.1 疲劳动态测试结果
        4.2.2 疲劳评估计算方法
        4.2.3 疲劳评估计算结果
    4.3 吊车梁疲劳模拟分析
    4.4 疲劳模拟分析与试验结果对比
5.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5)工业建筑钢结构疲劳测试、评估及加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疲劳问题简述
        1.1.2 焊接技术对钢结构疲劳的影响
        1.1.3 我国现行《钢结构设计规范》关于疲劳设计的规定
    1.2 钢结构疲劳研究的进展
        1.2.1 国外疲劳研究的进展
        1.2.2 国内疲劳研究的进展
    1.3 工业建筑钢结构疲劳调查、工程实例及类别分析
        1.3.1 国外钢结构疲劳调查
        1.3.2 国内钢结构的疲劳调查
        1.3.3 典型钢结构疲劳工程实例简述
        1.3.4 工业建筑钢结构疲劳问题类别分析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钢结构疲劳测试方法与疲劳评估基本理论
    2.1 引言
    2.2 钢结构疲劳测试技术
        2.2.1 测试仪表的基本要求
        2.2.2 S-N 曲线
        2.2.3 应变测试技术
    2.3 常用分析软件介绍
        2.3.1 ABAQUS 在钢结构计算中的常用单元介绍
        2.3.2 疲劳寿命分析软件 FE-safe 简介
    2.4 基于累积损伤模式的钢结构疲劳评估理论
        2.4.1 累积损伤模式的疲劳评估基本思想
        2.4.2 基于概率统计的累积损伤准则
        2.4.3 基于累积损伤的疲劳可靠性分析理论
    2.5 Verity 理论及裂纹驱动能理论
        2.5.1 Verity 理论简介
        2.5.2 疲劳裂纹驱动能理论简介
    2.6 小结
第三章 实腹式钢吊车梁上翼缘附近疲劳研究
    3.1 吊车梁系统的组成及受力特点
    3.2 钢吊车梁欠载效应等效系数测试分析
        3.2.1 吊车梁欠载效应等效系数计算方法
        3.2.2 欠载效应等效系数实测分析
    3.3 实腹式钢吊车梁测试及计算分析
        3.3.1 概况
        3.3.2 动静态测试
        3.3.3 有限元计算分析
        3.3.4 实腹式吊车梁腹板与上翼缘连接处开裂原因分析
    3.4 基于剪应力和正应力的疲劳评估
        3.4.1 德国规范 DIN 4132-1981 及 DIN15018-1-1984 的相关规定
        3.4.2 基于剪应力和正应力的疲劳评估
    3.5 实腹式钢吊车梁上翼缘附近的加固研究
        3.5.1 加固方案
        3.5.2 加固效果分析
    3.6 小结
第四章 钢柱吊车肢柱头的疲劳研究
    4.1 引言
    4.2 工程背景
    4.3 钢柱吊车肢柱头的测试及其分析
        4.3.1 测试方案
        4.3.2 测试结果及分析
    4.4 吊车肢柱头的有限元计算分析
    4.5 基于累积损伤模式的钢柱吊车肢柱头疲劳可靠性评估
    4.6 钢柱吊车肢柱头的加固研究
        4.6.1 加横板加固
        4.6.2 延长加劲肋
        4.6.3 加竖板加固
        4.6.4 加固效果比较及实施
        4.6.5 吊车肢柱头构造的探讨
    4.7 小结
第五章 直角突变式钢吊车梁端部疲劳研究
    5.1 引言
    5.2 无封板直角突变式吊车梁端部断裂实例
    5.3 直封板直角突变式吊车梁端部疲劳性能研究
    5.4 角钢封板直角突变式吊车梁端部疲劳性能研究
    5.5 基于疲劳裂纹扩展驱动能及 Verity 理论的疲劳性能分析
        5.5.1 基于 Verity 的疲劳裂纹扩展驱动能理论的改进
        5.5.2 基于 Verity 理论改进的疲劳裂纹扩展驱动能在直角突变式吊车梁端部疲劳性能评估上的应用
    5.6 直角突变式吊车梁端部的加固研究
    5.7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6)在役钢结构吊车梁疲劳寿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疲劳破坏问题的发展现状
        1.2.1 国外发展现状
        1.2.2 国内发展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2 吊车梁系统疲劳分析基础
    2.1 吊车梁系统的组成与力学特征
    2.2 疲劳寿命的评估方法
        2.2.1 SN曲线法
        2.2.2 基于断裂力学的疲劳寿命评估方法
        2.2.3 基于损伤力学的疲劳寿命评估方法
        2.2.4 基于多级载荷下疲劳累积损伤模型疲劳寿命评估方法
        2.2.5 基于 DFR 法的疲劳寿命评估方法
3 吊车梁疲劳载荷谱有限元分析
    3.1 吊车梁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2 典型工况的载荷-时间历程
        3.2.1 吊车梁内力分析
        3.2.2 移动荷载的载荷时间历程
    3.3 吊车梁疲劳载荷谱的编制
        3.3.1 确定编谱对象与计数子样的抽取
        3.3.2 确定载荷幅值的概率密度函数
        3.3.3 程序载荷谱的编制
4 钢吊车梁的疲劳寿命分析
    4.1 引言
    4.2 钢吊车梁的疲劳寿命分析
        4.2.1 基于 DFR 法吊车梁疲劳寿命的计算
        4.2.2 基于 Miner 线性累积损伤准则吊车梁疲劳寿命的计算
        4.2.3 基于多级载荷下累积疲劳损伤模型吊车梁疲劳寿命的计算
        4.2.4 抗疲劳设计强度的修正
    4.3 可靠性结果与讨论
    4.4 三种方法对比分析
5 在役钢吊车梁的维修决策优化
    5.1 加固寿命周期预测
        5.1.1 加固寿命周期预测准则
        5.1.2 计算结果分析
    5.2 加固周期内经济分析
        5.2.1 加固的总体目标与合理的加固指标
        5.2.2 加固指标与维修加固费用的函数关系
    5.3 结构损伤等级的划分及损伤评估
    5.4 在役钢吊车梁的优化维修决策模型
        5.4.1 维修原则
        5.4.2 优化决策模型
        5.4.3 计算与结果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7)焊接空心球节点平板网架结构在悬挂吊车作用下疲劳载荷谱的编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疲劳载荷谱概述
    1.2 网架疲劳载荷谱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本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疲劳载荷谱编制准则
    2.1 疲劳载荷分布
    2.2 疲劳应力循环分类的量化准则
    2.3 载荷谱的修正与损伤当量折算
    2.4 疲劳加速试验载荷谱
第三章 网架设置悬挂吊车疲劳载荷谱的编制方法
    3.1 疲劳载荷谱编制的一般方法
        3.1.1 实测载荷—时间历程
        3.1.2 载荷—时间历程的压缩处理
        3.1.3 统计计数
        3.1.4 统计处理
        3.1.5 疲劳载荷谱的编制
    3.2 网架疲劳载荷谱载荷的编制
        3.2.1 载荷谱的编谱思想
        3.2.2 荷载谱的计算模型
        3.2.3 随机载荷的模拟
        3.2.4 吊点时间历程曲线
        3.2.5 雨流计数
        3.2.6 超值累积频数曲线
    3.3 载荷谱幅值统计分布
        3.3.1 概述
        3.3.2 载荷谱幅值的参数估计
        3.3.3 载荷谱幅值的假设检验
        3.3.4 小结
第四章 焊接空心球网架疲劳试验仿真
    4.1 疲劳试验概述
        4.1.1 疲劳试验目的
        4.1.2 试验方案概述
    4.2 疲劳试验载荷响应与仿真
        4.2.1 仿真方案
        4.2.2 静力仿真
        4.2.3 动力仿真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国内悬挂吊车主要技术规格汇总
附录2 悬挂电葫芦随机载荷表
附录3 雨流计数法计算程序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网架焊接空心球节点疲劳破坏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疲劳的概念及特点
    1.2 疲劳问题研究历史回顾
    1.3 我国钢结构领域疲劳问题研究进展
    1.4 疲劳破坏机理研究评述
        1.4.1 研究疲劳破坏机理的重要性
        1.4.2 疲劳破坏机理基础研究概述
    1.5 金属疲劳断口定量反推机理研究
        1.5.1 金属断口定量反推的概念及特点
        1.5.2 宏观疲劳断口定量反推理论研究
        1.5.3 微观疲劳断口定量反推理论研究
    1.6 焊接空心球网架疲劳影响因素分析
        1.6.1 钢材化学成分对疲劳强度的影响
        1.6.2 金相组织对疲劳强度的影响
        1.6.3 材料缺陷和夹杂物对疲劳强度的影响
        1.6.4 表面残余应力状态对疲劳强度的影响
        1.6.5 焊缝形状对疲劳强度的影响
        1.6.6 焊接缺陷对疲劳强度的影响
        1.6.7 焊接残余应力对疲劳强度的影响
        1.6.8 加载形式对疲劳强度的影响
        1.6.9 应力循环次数对疲劳强度的影响
    1.7 本文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焊接空心球网架节点及 40Cr销子破坏机理研究
    2.1 疲劳试验
        2.1.1 疲劳试验概述
        2.1.2 疲劳试验加荷装置及试件设计
        2.1.3 疲劳试验结果
    2.2 焊接空心球网架结构节点疲劳断口分析
        2.2.1 焊接空心球网架结构钢管—端板连接疲劳断口分析
        2.2.2 焊接空心球网架结构十字板—焊接空心球连接疲劳断口分析
        2.2.3 40Cr 销子断口分析
    2.3 疲劳破坏机理
        2.3.1 宏观疲劳破坏机理
        2.3.2 微观疲劳破坏机理
第三章 微观疲劳断口定量反推在本试验中的应用
    3.1 微观疲劳断口定量反推理论研究
    3.2 微观疲劳断口定量反推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及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基于ANSYS的平板网架结构设置悬挂吊车疲劳载荷谱的编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疲劳问题概述
        1.1.1 疲劳问题简史
        1.1.2 钢结构领域疲劳问题研究进展
    1.2 疲劳载荷谱概述
        1.2.1 载荷谱
        1.2.2 疲劳载荷谱在各领域的研究动态
        1.2.3 疲劳载荷谱在结构领域的研究动态
        1.2.4 疲劳载荷谱数据的计算机处理
        1.2.5 疲劳载荷谱的编制
        1.2.6 疲劳载荷谱的计数
    1.3 网架疲劳载荷谱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1 新建工程
        1.3.2 已建建筑
        1.3.3 科学研究方面
    1.4 本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悬挂吊车技术参数和设置悬挂吊车网架工程实例
    2.1 悬挂运输设备概述
        2.1.1 吊车工作级别
        2.1.2 国内悬挂吊车主要技术规格汇总
    2.2 国内设置悬挂吊车网架工程实例
        2.2.1 设置悬挂吊车网架工程实例汇总
        2.2.2 设置悬挂吊车网架工程实例总结
第三章 基于ANSYS的疲劳载荷谱的编制
    3.1 平板网架结构设置悬挂吊车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1.1 ANSYS动力分析简介
        3.1.2 研究对象的选取
        3.1.3 单元类型的选取
        3.1.4 单元网格的划分
        3.1.5 简化处理
    3.2 典型工况的载荷—时间历程
        3.2.1 计算工况的选取
        3.2.2 载荷处理
        3.2.3 移动荷载的载荷时间历程
    3.3 载荷谱的编制
        3.3.1 编谱对象的确定
        3.3.2 子样的抽取
        3.3.3 载荷幅值概率密度函数的确定
        3.3.4 载荷幅值累计频次曲线的绘制
第四章 结论及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基于生产工艺及其物流系统分析的钢铁厂路网系统再规划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对象范围的确定
    1.5 论文框架
    1.6 本章小结
2.钢铁厂生产工艺的发展
    2.1 五十年代前钢铁生产工艺状况
    2.2 七十年代后我国的钢铁工艺发展
    2.3 本章小结
3.传统物流系统的运输特征
    3.1 特种物料的运输特征
    3.2 普通物料的运输特征
    3.3 传统物料的运输特征对现代厂区路网的启示
    3.4 本章小结
4.钢铁厂现状路网系统分析
    4.1 钢铁厂道路网分类
    4.2 国内部分钢铁厂路网概况
    4.3 我国钢铁厂道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4 钢铁厂居住区现状
    4.5 传统钢铁厂居住区特征
    4.6 传统钢铁厂居住区特征对现代钢铁厂规划的启示
    4.7 本章小结
5.包头钢铁公司现状物流调查分析
    5.1 包钢厂内原燃料物流倒运状况
    5.2 原燃料外委运输
    5.3 车间之间零星货物的运输
    5.4 包钢居住区设置
    5.5 本章小结
6.钢铁厂路网规划主要模式分析
    6.1 总平面布置形式及其路网特点
    6.2 道路交通量影响因素分析
    6.3 钢铁厂道路网规划原则
    6.4 钢铁厂与城市居住区衔接方法
    6.5 对钢铁厂拓宽道路的反思
    6.6 本章小结
7.钢铁厂路网规划
    7.1 物料种类和数量
    7.2 厂内道路(干道)标准行车道宽度的确定
    7.3 厂内道路(干道)标准行车道的通行能力分析
    7.4 钢铁厂内道路宽度的确定和算例
    7.5 混合车道宽度分析
    7.6 本章小结
8.结论及建议
附录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四、鞍钢第二初轧厂均热炉车间吊车梁的改建(论文参考文献)

  • [1]既有工业建筑钢结构疲劳性能预后分析及完整性评估[D]. 郭华泾. 东南大学, 2020(01)
  • [2]钢吊车梁的疲劳寿命分析与预测[D]. 凌昊. 重庆大学, 2018(04)
  • [3]钢吊车梁疲劳可靠性分析与评估[D]. 雷鸣. 重庆大学, 2018(04)
  • [4]某主厂房Γ列吊车梁疲劳检测与分析[D]. 张哲. 辽宁科技大学, 2018(01)
  • [5]工业建筑钢结构疲劳测试、评估及加固研究[D]. 常好诵. 天津大学, 2014(11)
  • [6]在役钢结构吊车梁疲劳寿命研究[D]. 张琳.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2(05)
  • [7]焊接空心球节点平板网架结构在悬挂吊车作用下疲劳载荷谱的编制[D]. 郝贤哲. 太原理工大学, 2009(S2)
  • [8]网架焊接空心球节点疲劳破坏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D]. 王凯. 太原理工大学, 2009(S2)
  • [9]基于ANSYS的平板网架结构设置悬挂吊车疲劳载荷谱的编制[D]. 黄晓阳. 太原理工大学, 2008(10)
  • [10]基于生产工艺及其物流系统分析的钢铁厂路网系统再规划问题研究[D]. 何小玲.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5(05)

标签:;  ;  ;  ;  ;  

鞍钢二初初均热炉车间吊梁改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