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MS320C32的音频非绝缘轨道电路解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TMS320C32的音频非绝缘轨道电路解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基于TMS320C32的音频无绝缘轨道电路接收信号解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温权[1](2020)在《基于DMR通信协议的列车接近报警系统》文中提出据统计,近年来每年由于铁路沿线施工过程中安全防护工作不到位造成的人身、行车安全事故占铁路施工事故总数的17%以上。随着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的增加,确保铁路施工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行车安全变得愈加紧迫,如何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成为当前一大挑战。目前,用于列车安全防护报警的手段很多,随着铁路的多次提速和运输载重量的增大,列车紧急制动距离明显加长,旧的报警手段逐渐无法满足保障沿线施工人员安全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本文设计了一种新的列车接近报警系统,该系统使用基于DMR协议的对讲机调度呼叫系统作为预警指挥平台,同时利用卫星定位系统、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TCS)获取高精度列车定位,并根据列车和施工点的距离推算出列车到达所需的时间,从而通过预警指挥平台及时的向预警目标发出警报。由于系统自动生成警报,可有效减少因人工操作造成的误报、延报和漏报问题。无线通信运用了TDMA时分多址技术,符合DMR标准,可兼容旧的模拟制式,且更节约频率资源,扩展性好,使用方便。本文主要研究这种新型列车接近报警系统的架构和工作机制,详细的分析了卫星定位结合电子地图匹配算法在本系统中的应用,对直线、圆弧和三次抛物线等铁路线型采用的投影法和矢量切线法进行了论述,对无线通信的调制解调算法进行分析,此外还对调制解调中的根升余弦滤波器的参数进行了设计论述。最后现场实验测试对系统的并发性、可靠性等功能和性能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满足预期。

石苗[2](2020)在《HXN3型机车驱动系统振动信号检测装置的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驱动系统安装在转向架上构成机车走行部的核心部分,是确保机车运行安全和运输效率的关键因素。机车的持续不间断运行导致驱动系统关键部件磨耗加快、工作条件恶化、性能参数也不断变化,因此对机车驱动系统的状态检测一直是保证机车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重点,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对各关键部件进行振动检测分析。振动分析对评判机车车辆的装配质量和维修保养中的诊断识别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以上背景,本课题以HXN3型机车驱动系统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款振动信号检测装置,用于驱动系统状态检测试验。论文对国内外振动检测设备的发展情况进行介绍,总结出两大设计方向:一是振动信号采集处理,二是振动信号诊断分析方法。首先对振动信号的诊断分析方法展开研究,利用MATLAB仿真进行方法对比分析,并选择了最优小波包基消噪的方法和EMD解相关(DEMD)算法,综合运用于HXN3型机车驱动系统振动信号特征分析,为振动检测装置的设计部分奠定了基础。其次根据设计的需求分析和技术指标,提出振动信号检测的总体方案,硬件部分对前端振动传感器的选型、校准,处理器的选型和振动采集方式进行阐述,软件部分确定软件结构并选取Lab VIEW作为上位机开发环境。然后进行具体硬件电路设计,以DSP处理器TMS320C6747为核心,采取DSP+CPLD的方式,对信号调理电路、A/D转换电路、最小系统电路和通讯电路等部分进行设计和程序编写。最后基于所设计的硬件和信号分析方法进行软件功能模块的划分,在Lab VIEW开发环境下设计程序面板和用户界面,实现了对HXN3型机车驱动系统振动信号的采集、存储、处理与分析。根据课题要求搭建模拟试验平台进行装置调试和轴承振动试验,验证所设计的振动信号检测装置的性能后,组建现场HXN3型机车驱动系统试验平台,进行现场振动检测试验,分析试验数据。结果表明,设计的振动检测装置的硬件和软件部分均能够达到预期的设计要求。

赵翠琴[3](2020)在《基于ZPW-2000轨道电路车站区间一体化邻线干扰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轨道电路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轨道电路传输信息的可靠与否直接影响列车运行的安全和效率。ZPW-2000无绝缘轨道电路通过调谐区来实现相邻区段信号的隔离和本区段信号的可靠传输。当调谐区故障时,会产生邻区段干扰,不利于列车安全可靠地运行。随着铁路事业的迅猛发展,铁路线路出现了多条线路并行的情况。在一些线路中,站内和区间均使用ZPW-2000系列的一体化轨道电路,对于站内股道以及区间繁忙路段,当出现同方向无绝缘轨道电路并行的情况时,很可能会导致车载设备接收到相邻线路同载频的耦合干扰信号,影响信号解调的准确性,危及行车安全。基于此,本文分别对调谐区故障造成的邻区段干扰问题和由于电感耦合、电容耦合、道砟电阻漏泄传导耦合及空间电磁干扰造成的邻线干扰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主要通过建立轨道电路的六端口网络模型及有限元模型展开,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在研究ZPW-2000系列一体化轨道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对造成邻区段/邻线干扰的原因及干扰机理进行了研究。基于传输线理论,考虑到钢轨对地漏泄等因素的影响,建立了ZPW-2000无绝缘轨道电路、ZPW-2000站内一体化轨道电路的六端口网络模型以及ZPW-2000无绝缘轨道电路邻区段干扰的六端口网络模型。其次,根据建立的ZPW-2000系列一体化轨道电路六端口网络模型,在分别建立双线轨道电路的钢轨、补偿电容、发送端及接收端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双线ZPW-2000无绝缘轨道电路和双线ZPW-2000站内一体化轨道电路的六端口网络模型。基于钢轨互阻抗等参数在模型建立过程中的重要性,对钢轨互阻抗及相关参数的变化进行了仿真分析。最后,基于所建立的模型,对单线轨道电路模型及双线轨道电路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并利用模型对发生邻区段干扰时TCR的感应电压和发生邻线干扰时的短路电流进行仿真。此外,本文通过建立轨道电路的有限元模型,对空间电磁干扰引起的邻线干扰问题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基于电磁场理论对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轨道电路模型是正确的,模型可用于邻区段/邻线干扰的研究。钢轨互阻抗及信号载频等因素,都会影响邻线干扰的大小。只有对本区段轨道电路信号频率呈极阻抗的调谐单元发生引接线断线故障时,邻区段干扰分量电压幅值较大;本区段距离接收端较近的补偿电容和相邻区段距离接收端较近的补偿电容均故障的情况下,列车可能仍能正常运行。信号载频越高,磁场强度越弱;同方向无绝缘轨道电路并行,若两线路相邻钢轨上传输的信号电流同向时,列车运行过程中受到的邻线干扰较大;若两线路相邻钢轨上传输的信号电流反向时,耦合系数随载频的增大而减小。本文的研究内容,可为邻区段/邻线干扰问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崔一博[4](2020)在《无绝缘轨道电路轨旁设备的故障诊断》文中研究指明列控系统中的无绝缘轨道电路(Jointless Track Circuit,JTC)主要用于列车占用检查和地-车信息连续传输。JTC轨旁设备中,补偿电容和调谐单元的故障会影响到JTC信号的传输质量进而危及列车行车安全。目前,国内外对JTC轨旁设备故障诊断的研究只针对于单一一种轨旁设备,而大多未考虑不同种类设备的组合故障模式。对此,本文综合考虑补偿电容和调谐单元两种轨旁设备,提出了基于股票分析和灰关联的JTC轨旁设备故障诊断方法。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基于传输线理论,构建轨道电路读取器(Track Circuit Reader,TCR)感应电压幅值包络(Induced voltage envelope of cab signal,IVECS)模型,分析了补偿电容与调谐单元发生组合故障情况下IVECS的变化规律。2.提出了基于股票分析和灰关联的JTC轨旁设备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将IVECS按补偿电容位置进行分段,再基于股票技术指标对其特征进行提取,并基于Fisher分值法对特征进行评价,进而构建出IVECS故障特征序列;然后,基于邓氏灰色关联度构建了JTC轨旁设备故障诊断模型,设计了相应的故障诊断策略;最后,对故障诊断模型中的相关参数进行了确定,并选取了相关评价指标对JTC轨旁设备故障诊断算法进行评价。利用实际数据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识别JTC轨旁设备的单一故障和组合故障,诊断准确率达97.8%,且在JTC发送电平、道砟电阻等参数波动时仍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可以满足铁路现场的实际需求。3.设计并编写了基于TCR远程监测系统的JTC轨旁设备故障诊断软件。制定了基于TCR远程监测系统的JTC轨旁设备故障诊断软件的设计方案;根据现场的应用需求为软件设计了在线监测、离线诊断和故障仿真等三个功能模块,通过实验验证了每个工作模块的功能,证明了通过该软件可提升对JTC轨旁设备的故障诊断能力。图41幅,表1个,参考文献67篇。

杨璟[5](2020)在《ZPW-2000轨道电路暂态故障诊断研究》文中指出ZPW-2000轨道电路是我国铁路信号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设备之一。ZPW-2000轨道电路是自动完成列车占用状态检查的铁路信号设备,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铁路运输的效率,也是列车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轨道电路故障模式复杂,维护人员处理故障时间较长,严重影响铁路运输秩序,是铁路信号现场维护的难点。探索各种智能诊断方法来缩短故障处理时间,提升轨道电路故障维护效率,正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然而,在ZPW-2000轨道电路故障诊断研究中大多基于集中监测系统获取的电压值或电流值、机车或动检车采集的感应信号,对稳态值进行分析处理。此类方法对故障机理明确或有较多历史故障信息的显性故障诊断精度较高,但在稳态条件下可能忽略正常与故障状态之间的暂歇性波动状态,其故障信息较少或无故障信息。如果只对正常和故障两种状态进行判别,很难满足铁路现场对轨道电路设备的诊断要求。本文针对稳态条件下时效性不足的问题,通过Simulink建立ZPW-2000轨道传输模型,利用西南交大峨眉校区轨道电路试验基地采集数据,并对暂态过程多故障进行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Simulink模型对ZPW-2000轨道电路进行建模,并对轨道电路各组成部分进行仿真分析,为后续的轨道电路暂态故障诊断提供数据支持。(2)根据峨眉校区轨道电路试验基地的系统配置,开展ZPW-2000轨道电路数据采集的软硬件方案研究。针对轨道电路数据采集特点选择合适采集单元,编写Lab VIEW数据采集操作界面,完成了轨道电路8种常见故障的模拟数据采集。基于采集的模拟数据,验证了Simulink轨道电路模型的正确性。(3)针对轨道电路暂态故障特征不明显、易被噪声影响等问题,引入梅尔频率倒谱算法实现轨道电路故障暂态电压信号的特征提取。为进一步解决MFCC算法特征提取维度较高的问题,使用主成分分析(PCA)算法做降维处理。以轨道电路故障暂态信号为输入,经过特征提取及属性约简后,利用Fisher判别准则寻找最优特征集。结果表明采用八维特征信息时,轨道电路故障暂态信号的特征提取效果更好。(4)研究轨道电路故障暂态信号的诊断模型。本文对暂态信号的特点进行分析,构建了暂态故障模板库系统。针对扩充模板库数据带来冗余的问题,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实现模板库的自适应优化。通过分析动态时间规则(DTW)算法的工作原理,利用DTW对测试数据与模板库数据进行动态匹配,从而实现轨道电路暂态故障的诊断。结果表明,构建的自适应模板库和DTW模型能够对轨道电路的暂态信号进行有效诊断。最后,对文章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研究内容。

谢旭旭[6](2020)在《基于深度信念网络的无绝缘轨道电路故障诊断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高速铁路迅速发展,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之一,与此同时,人们对其安全性和运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轨道电路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列车安全运行必不可少的基础信号设备,轨道电路一旦发生故障,会直接影响列车行车效率甚至危及行车安全。目前,针对轨道电路的故障排查主要依靠维修人员经验,存在故障排查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如何提高轨道电路故障诊断的智能化水平,快速高效地对故障做出判断成为电务人员亟待解决的一大难点。本文针对轨道电路的特点,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做出以下几点研究:(1)以ZPW-2000A无绝缘轨道电路作为研究对象,介绍系统的设备构成与工作原理,并总结出15种常见故障模式。在调整状态下,建立基于四端网络理论的无绝缘轨道电路等效模型,结合具体参数利用分布参数法推导出各个监测点的数值,通过设置不同的故障参数,完成故障数据的采集。(2)提出了基于深度信念网络的无绝缘轨道电路故障诊断方法,并给出诊断过程总体框图。以输入样本的维度和故障类别构建深度信念网络,同时采用对比散度算法和BP算法进行无监督训练和有监督地反向调优,从而挖掘数据内部特征,建立特征与状态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考虑到深度信念网络结构对故障诊断结果的影响,设置多个隐含层组合,并利用模拟数据进行仿真分析,实验结果表明6层结构的故障诊断模型性能最佳,可达到较好的诊断效果。(3)针对深度信念网络训练过程中网络结构需手动调整的问题,提出基于动态增添算法和粒子群算法相结合的优化框架,以自动获取最优参数配置。首先采用动态增添算法,通过误差和误差下降速率对层数进行补偿,获取满足精度要求的最简网络结构。之后以分类错误率作为适应度函数,利用粒子群算法对隐含层节点数进行优化,确定出用于解决轨道电路故障诊断问题的最佳隐含层组合。通过仿真实验结果可知,优化后的深度信念网络在具有较高训练效率的同时,能达到98.667%的故障识别率。(4)结合以上研究,采用C#语言、My SQL数据库及混合编程技术开发出故障诊断系统,并利用实际故障数据进行诊断测试,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同时证明了算法在实际系统中具有可行的实用价值。

王梓丞[7](2019)在《轨道电路传输模型与故障诊断方法研究》文中认为轨道电路是以钢轨作为导体,用于自动、连续检测线路是否被列车占用的电路,此外,由轨道电路发送的轨道信号还通过电磁感应方式为列车车载信号设备提供行车许可。轨道电路的作用主要包括:监督所属轨道区段的占用/出清状态;向列车传递行车信息;检查所属轨道区段的断轨故障。其中,高速铁路常用的ZPW-2000系列无绝缘轨道电路通过在轨道上加装补偿电容使轨道传输特性趋于阻性,并且采用电气绝缘节实现相邻轨道电路的电气隔离。轨道电路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依赖轨道电路信号在线路中的传输质量,而轨道电路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行车安全和运输效率。轨道电路传输模型是分析轨道电路传输性能的理论基础,研究轨道电路传输模型,对于掌握、了解、分析轨道电路传输特性、掌握轨道电路工作状态具有重要作用。例如,轨道电路的关键技术参数(如:极限传输距离和发送信号频率)互相影响,在确定参数值时必须统筹考虑,而轨道电路传输模型可以计算、分析特定条件下的轨道电路关键技术参数,这将为轨道电路设备的设计和改进提供理论支撑。除此之外,从运维的角度出发,轨道电路传输模型也有着重要意义,可以借助传输模型对环境以及故障对轨道电路工作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轨道电路是我国铁路发展的重要基础安全设备,轨道电路故障不仅影响运输效率,严重时将带来毁灭性后果,因此,务必时刻掌握轨道电路的安全运行状态。目前,为了更好地监测信号设备的运行状态铁路电务部门已广泛应用了信号集中监测系统、电务检测车以及机车信号远程监测系统,这些监测系统能够实时釆集轨道电路的重要运行数据,这些数据可以为设备故障判断提供支撑。虽然现有的监测系统提供了判断轨道电路工作状态的方法,但遗憾的是,这些方法采用的是最基本的阈值法,并没有深入挖掘海量监测数据与轨道电路状态间的潜在关系。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仅能得知设备是否偏离正常状态而无法对故障进行准确定位。基于上述分析,有必要在此基础上研究先进的故障诊断算法,进一步提高现有监测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本论文以提高轨道电路理论分析水平和维护效率为目标,主要进行的工作包括:(1)研究了站内一体化轨道电路(Integrated Track Circuit,ITC)传输特性分析问题,基于均匀传输线理论建立ITC的传输模型,其中ITC的每个部分都使用等效二端口网络来表示。在传输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室外环境(如:道床电阻、列车分路电阻)等因素对ITC工作性能的影响,并将其与区间轨道电路的传输特性进行了对比。(2)研究了ZPW-2000系列轨道电路暂态建模问题,采用时域有限差分(FiniteDifference,Time-Domain,FDTD)和ATP-EMTP对ZPW-2000系列轨道电路进行暂态建模,该方法包括端接、并联集中参数元件传输线的两种接口方案。将整个轨道电路分为传输线与集中参数网络两个部分,其中,传输线采用FDTD求解,集中参数网络在ATP-EMTP中计算,两个部分用受控电流源进行关联,最终采用这种方式建立了整个ZPW-2000系列轨道电路的暂态分析模型。(3)研究了基于地面监测数据的轨道电路智能诊断方法,该方法将神经网络与模糊逻辑相结合,实现对轨道电路故障模式的智能识别。其中,地面监测数据来源于现场测试和基于Simulink的电路仿真模型。在诊断模型构建过程中采用均匀设计方法和输入-输出相似性测试进行结构识别;再通过递归奇异值分解优化后件参数以减小输出误差。8种故障数据验证表明,该方法故障识别率高且耗时较短。(4)以车载监测数据为依据,研究了轨道电路电气绝缘节断线检测方法。首先,通过轨道电路传输模型求解了正常和电气绝缘节断线条件下轨道电路的机车信号幅值包络(Locomotive Signal Amplitude Envelope,LSAE),经过分析揭示了电气绝缘节断线对LSAE信号的影响机制。在多重分形去趋势波动分析(Multifractal Detrended Fluctuation analysis,MF-DFA)的基础上,得到了广义Hurst指数和LSAE信号的多重分形谱。然后将从多重分形谱中提取的六维矢量用作故障特征。最后,这些特征被输入极限学习机以实现断线故障的检测。(5)分析了补偿电容容值下降时轨道电路的传输特性,发现轨道电路LSAE曲线“整体特征”和“形态特征”随着补偿电容容值逐渐变化的现象。基于此,研究了用时间序列相似性度量估计补偿电容容值的方法,其中,用符号聚合近似(Symbolic Aggregate Approximation,SAX)描述LSAE曲线的整体特征,用动态时间弯曲(Dynamic Time Warping,DTW)描述LSAE曲线的形态特征。将本文方法应用到补偿电容容值的估算中,利用仿真的LSAE通过相似性度量构建容值估计器,实现了对补偿电容容值的估计。

刘思达[8](2019)在《便携式水下对讲机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如今随着国家对海洋开发的关注,海洋资源利用越来越被重视,同时水下作业变得越来越多。利用水下机械可以解决部分的水下作业任务,但由于其操控精度低、成本高、体积受限的原因,还需要潜水员入水作业。一款水下便携式对讲机可以实现潜水员和地面或其他潜水员之间的信息交流,保障潜水员的人身安全以及水下作业的正常进行。本文设计了一种便携式水下对讲机,该设备能够通过数字通信算法完成近距离的水下语音通信。本文从系统设计、硬件电路设计和通信系统实现三个角度具体介绍了水下对讲机系统的实现过程。在系统设计方面,文章介绍了水下对讲机系统结构的设计以及系统流程的规划,对系统的各项技术指标以及硬件参数进行了计算。对系统硬件结构进行了设计,依据工作需求选取了合适的数字信号处理器和语音压缩芯片,对系统供电方案进行了设计。根据系统实际的通信需求,选择MFSK作为通信算法,并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的方式实现MFSK,减少了算法的计算量同时提升了系统抗多途干扰的能力。在硬件电路设计方面,完成了对每部分硬件电路的参数计算、器件选型和电路原理图设计工作。利用MA24126语音压缩芯片搭建了语音压缩电路,降低了整个通信系统对算法通信速率的需求。在通信系统实现方面,搭建了系统主程序,完成了系统收发状态判断程序、发射部分程序、接收部分程序的设计。对系统数据传输模块和语音采集压缩模块进行了配置,确定了语音压缩帧提取与重建的方式,同时确定了发射帧结构和同步方法。最后对系统各部分硬件电路进行测试,确保各部分电路工作正常。同时进行水池实验,对语音通信的实际效果进行测试,初步验证了水下对讲机的通信性能。

郭红标[9](2019)在《无绝缘轨道电路邻区段干扰防护方法的研究》文中提出作为列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轨道电路在列车占用检查和地-车连续信息传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调谐单元作为无绝缘轨道电路(Jointless Track Circuit,JTC)实现电气分隔的关键设备,其故障会导致邻区段轨道电路信号的串入,形成相应的邻区段干扰,有可能会导致列车的降级运行,影响铁路运输效率。目前国内外对该干扰的研究还不充分,为此,本文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1.基于传输线理论,建立邻区段干扰模型,分析了邻区段干扰对轨道电路和机车信号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基于微机监测系统的故障诊断和设置地面防护器的两级防护策略。针对不同调谐单元故障前后的邻区段干扰情况,分别建立了 JTC分路态下的轨道电路读取器(Track Circuit Reader,TCR)感应电压幅值干扰模型,以及JTC调整态下轨面电压幅值干扰模型和接收器输入信号幅值干扰模型,并在验证相应模型正确性的基础上,分析了相应邻区段干扰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基于微机监测系统的调谐单元故障诊断和设置地面防护器的两级防护策略。2.提出了基于学习矢量量化(Learning Vector Quantization,LVQ)神经网络的调谐单元故障诊断方法并编写相应诊断软件。基于以上各调谐单元的故障影响规律,以相邻两区段轨道电路长度、信号载频、发送电平及主、小轨接收电压幅值为输入向量,构建并训练LVQ神经网络。实验表明,该方法诊断准确率为99.3%,可以满足铁路现场的实际需求。编写了调谐单元故障诊断软件,可实现本文提出的故障诊断算法与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的集成。3.基于串、并联谐振电路特性,设计了邻区段干扰地面防护器,并进行了效果验证和影响分析。提出将指定位置补偿电容替换为邻区段干扰防护器的设计思想,使其对本区段轨道信号等效为原补偿电容,而对邻区段干扰信号则等效为短路线,达到对邻区段干扰信号衰减至0的防护效果。此外,从防护器劣化、对轨道电路信号传输、对机车信号信息接收以及对调谐单元故障诊断等方面进行了防护器的影响分析。

黄旭[10](2019)在《基于DSP的轨道电路牵引电流谐波抗干扰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铁路得到快速进步和发展,列车的运行速度也得到提高,我国铁路信号设备使用电子器件越来越多,电子信号设备在强电环境下容易受到干扰,对列车安全运行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就ZPW2000轨道电路的信号设备而言,牵引电流的谐波容易对其形成邻频和同频干扰,是目前导致ZPW2000轨道电路故障的主要原因,也是目前信号设备抗干扰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为了保证铁路运输安全,需要采取措施防范谐波干扰,尽量避免轨道电路发生故障,从而保证列车的运行安全和效率。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对干扰源的分析和查阅资料,确定各次谐波比例,从而确定滤波器的技术指标,如工作频宽、Q值、衰减等。其次根据指标,分别设计并制作了基于运算放大器的有源滤波器和基于DSP的数字滤波器。通过实验测试的数据,列出表格并分析测试结果,得出结论,并给出有源滤波器和数字滤波器的性能。最后在DSP滤波器设计过程中,为了实现对不同谐波频率的滤波,选择自适应滤波器作为仿真滤波器,通过使用LMS算法来实现对信号的自适应滤波处理。基于此算法和DSP实验板开发DSP滤波器,编写调试主程序实现自适应滤波器功能,并通过测试结果来验证滤波器的抗干扰指标。相对于无源滤波器和基于运放的有源滤波器,DSP滤波器使用集成芯片来完成信号处理,有能够自适应多种频率、性能指标高和更加稳定等优势。

二、基于TMS320C32的音频无绝缘轨道电路接收信号解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TMS320C32的音频无绝缘轨道电路接收信号解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DMR通信协议的列车接近报警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论文的主要工作
    1.3 论文的结构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相关技术概述
    2.1 国内技术现状
    2.2 国外技术现状
    2.3 相关技术概述
        2.3.1 CTCS列车控制系统
        2.3.2 列车定位技术
        2.3.3 轨道电路
        2.3.4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2.3.5 DMR通信标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需求分析及关键技术研究
    3.1 业务需求
        3.1.1 行业应用需求
        3.1.2 系统需求
    3.2 相关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3.2.1 需要处理的问题
        3.2.2 解决问题的思路
    3.3 关键技术
        3.3.1 列车定位
        3.3.2 撤离确认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整体设计
    4.1 系统架构
        4.1.1 系统层次划分
        4.1.2 软件系统架构
        4.1.3 系统组成
    4.2 核心业务
        4.2.1 用例分析
        4.2.2 模型结构
    4.3 通信模块设计
        4.3.1 网络拓扑
        4.3.2 SIP协议
        4.3.3 通信流程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详细设计和实现
    5.1 硬件设计
        5.1.1 基带硬件
        5.1.2 射频电路
    5.2 软件功能设计
        5.2.1 系统界面设计
        5.2.2 系统登录
        5.2.3 地图显示
        5.2.4 记录查询
        5.2.5 预警设置
        5.2.6 语音呼叫
        5.2.7 终端查询
        5.2.8 终端提示界面
    5.3 数据库设计
        5.3.1 数据库概要设计
        5.3.2 预警信息表
        5.3.3 值班员登陆信息表
        5.3.4 终端登记信息表
        5.3.5 预警规则配置表
    5.4 算法设计
        5.4.1 调制解调算法
        5.4.2 地图匹配定位算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测试结果展示
    6.1 系统测试
        6.1.1 测试目标和环境
        6.1.2 测试用例和结果
    6.2 系统运行结果
        6.2.1 系统设备展示
        6.2.2 系统运行展示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附件
致谢

(2)HXN3型机车驱动系统振动信号检测装置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振动检测设备国内外研究与发展现状
        1.2.1 国外研究和发展现状
        1.2.2 国内研究和发展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和发展现状总结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论文结构安排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振动信号特征及分析方法
    2.1 振动信号特征
    2.2 振动信号分析方法
        2.2.1 信号的预处理
        2.2.2 时域分析
        2.2.3 频域分析
        2.2.4 时频域分析
    2.3 驱动系统振动信号综合分析方法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振动信号检测装置总体设计方案
    3.1 振动检测装置的需求分析
        3.1.1 HXN3型机车驱动系统介绍
        3.1.2 振动检测主要对象及其振动机理
        3.1.3 主要功能和技术指标
    3.2 振动检测装置设计总体方案
        3.2.1 硬件方案设计
        3.2.2 软件方案设计
    3.3 振动传感器的选取
        3.3.1 振动传感器的类型
        3.3.2 振动传感器的校准
        3.3.3 振动传感器的安装与布置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机车驱动系统振动信号检测装置的硬件设计
    4.1 信号调理电路的设计
        4.1.1 振动通道信号调理电路
        4.1.2 键相信号调理电路
    4.2 通道选择电路
    4.3 AD转换模块设计
        4.3.1 AD转换原理
        4.3.2 A/D转换电路设计
        4.3.3 A/D转换控制逻辑
    4.4 DSP模块设计
        4.4.1 电源电路
        4.4.2 时钟电路
        4.4.3 复位电路
        4.4.4 仿真接口电路
        4.4.5 EMIF接口电路
    4.5 通信接口设计
    4.6 硬件实物图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机车驱动系统振动信号检测装置的软件设计
    5.1 DSP程序软件设计
        5.1.1 软件开发环境
        5.1.2 DSP程序总体设计
        5.1.3 DSP初始化
        5.1.4 振动信号采集模块
        5.1.5 DSP处理模块
    5.2 上位机软件设计
        5.2.1 登录授权模块
        5.2.2 振动检测试验主程序
        5.2.3 振动信号采集模块
    5.3 上位机振动信号分析模块设计
        5.3.1 时域分析
        5.3.2 小波包去噪与解调分析
        5.3.3 DEMD与解调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驱动系统振动信号检测试验与分析
    6.1 检测装置调试
        6.1.1 信号调理电路板调试
        6.1.2 DSP处理电路板调试
        6.1.3 串口通信调试
    6.2 振动检测试验平台的搭建
        6.2.1 试验步骤
        6.2.2 振动试验数据分析
        6.2.3 振动信号分析方法对比
    6.3 现场测试
        6.3.1 试验现场环境
        6.3.2 振动数据分析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基于ZPW-2000轨道电路车站区间一体化邻线干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邻区段干扰研究现状
        1.2.2 国外邻区段干扰研究现状
        1.2.3 国内邻线干扰研究现状
        1.2.4 国外邻线干扰研究现状
        1.2.5 邻区段/邻线干扰研究现状分析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 ZPW-2000一体化轨道电路邻区段/邻线干扰的分析
    2.1 ZPW-2000轨道电路的结构及原理
    2.2 ZPW-2000无绝缘轨道电路邻区段干扰的分析
    2.3 同方向ZPW-2000轨道电路邻线干扰的分析
        2.3.1 电感耦合
        2.3.2 电容耦合
        2.3.3 道砟电阻漏泄传导
        2.3.4 空间电磁干扰
    2.4 小结
3 建立轨道电路邻区段/邻线干扰的六端口网络模型
    3.1 单线轨道电路六端口网络模型建立
        3.1.1 单线钢轨六端口网络模型的建立
        3.1.2 单线补偿电容六端口网络模型的建立
        3.1.3 发送端调谐区六端口网络模型的建立
        3.1.4 轨道电路处于分路态时六端口网络模型的建立
    3.2 ZPW-2000无绝缘轨道电路邻区段干扰六端口网络模型的建立
    3.3 双线轨道电路的六端口网络模型建立
        3.3.1 双线钢轨六端口网络模型的建立
        3.3.2 双线补偿电容六端口网络模型的建立
        3.3.3 双线轨道电路发送端调谐区六端口网络模型的建立
        3.3.4 被串回路处于分路态时六端口网络模型的建立
    3.4 小结
4 轨道电路邻区段/邻线干扰的模型验证及仿真
    4.1 钢轨互阻抗及相关参数的分析计算
        4.1.1 钢轨的传输特性分析
        4.1.2 钢轨互阻抗的计算
        4.1.3 钢轨互阻抗的仿真及分析
    4.2 单线轨道电路六端口网络模型的验证及仿真分析
    4.3 轨道电路邻区段干扰六端口网络模型的验证及仿真分析
        4.3.1 调谐单元断线故障对邻区段干扰分量的影响
        4.3.2 空芯线圈SVA故障对邻区段干扰分量的影响
        4.3.3 相邻区段补偿电容故障对邻区段干扰分量的影响
    4.4 双线轨道电路六端口网络模型的验证及仿真分析
    4.5 小结
5 基于有限元的双线轨道电路空间电磁干扰建模仿真
    5.1 有限元电磁场理论
    5.2 轨道电路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电磁仿真过程
    5.3 有限元模型的电磁场仿真
        5.3.1 钢轨的有限元模型电磁场仿真
        5.3.2 单线轨道电路有限元模型电磁场仿真
        5.3.3 双线轨道电路有限元模型电磁场仿真
    5.4 轨道电路有限元模型的验证
    5.5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无绝缘轨道电路轨旁设备的故障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工作及内容安排
2 JTC与TCR系统工作原理与IVECS信号模型
    2.1 JTC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2.1.1 JTC基本结构
        2.1.2 JTC工作原理
    2.2 TCR系统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2.2.1 车载TCR基本结构与功能
        2.2.2 TCR远程监测系统组成与功能
    2.3 TCR接收IVECS信号建模
    2.4 JTC单轨旁设备故障对IVECS影响分析
        2.4.1 补偿电容故障对IVECS的影响
        2.4.2 调谐单元故障对IVECS的影响
    2.5 JTC多轨旁设备组合故障对IVECS影响分析
        2.5.1 调谐单元BA1 与补偿电容组合故障对IVECS的影响
        2.5.2 调谐单元BA2 与补偿电容组合故障对IVECS的影响
        2.5.3 调谐单元BA1和BA2 与补偿电容组合故障对IVECS的影响
    2.6 本章小结
3 基于股票分析的JTC轨旁设备故障特征提取方案设计
    3.1 JTC轨旁设备故障诊断总体方案
    3.2 IVECS数据预处理
    3.3 基于股票分析的IVECS故障特征序列构建方法
        3.3.1 股票技术分析与常用股票技术指标简介
        3.3.2 基于股票技术指标的IVECS特征提取
        3.3.3 基于Fisher分值法的特征评价与IVECS故障特征序列构建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灰关联的JTC轨旁设备故障诊断
    4.1 灰色系统理论
        4.1.1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
        4.1.2 灰色关联度
    4.2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JTC轨旁设备故障诊断算法设计
        4.2.1 JTC轨旁设备故障诊断灰色关联模型的构建
        4.2.2 JTC轨旁设备故障诊断策略
    4.3 本章小结
5 JTC轨旁设备故障诊断算法验证
    5.1 故障诊断算法评价指标的设置
    5.2 JTC灰色关联模型参数的确定
        5.2.1 参考故障特征集最优特征个数的确定
        5.2.2 参考故障特征集道砟电阻的设置
        5.2.3 灰色关联度分辨系数的确定
    5.3 算法敏感性验证
        5.3.1 发送电平对算法敏感性的分析
        5.3.2 道砟电阻对算法敏感性的分析
    5.4 现场实际数据验证
        5.4.1 算法正确性测试
        5.4.2 算法性能测试
    5.5 本章小结
6 JTC轨旁设备故障诊断软件的设计与编写
    6.1 软件设计思路
    6.2 软件功能设计
    6.3 软件功能实现
        6.3.1 软件在线诊断功能验证
        6.3.2 软件离线诊断功能验证
        6.3.3 软件仿真试验功能验证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ZPW-2000轨道电路暂态故障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轨道电路故障诊断研究现状
        1.2.2 轨道电路建模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轨道电路暂态过程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ZPW-2000 轨道电路的Simulink建模
    2.1 轨道电路系统概述
    2.2 ZPW-2000轨道电路工作原理
        2.2.1 发送器与接收器
        2.2.2 防雷模拟网络
        2.2.3 调谐匹配单元
        2.2.4 空心线圈
        2.2.5 匹配变压器
        2.2.6 补偿电容
        2.2.7 衰耗器
    2.3 基于Simulink的轨道电路建模
        2.3.1 ZPW-2000轨道电路仿真模型
        2.3.2 ZPW-2000轨道电路各部分建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轨道电路数据采集方案搭建
    3.1 数据采集系统
        3.1.1 硬件系统概述
        3.1.2 软件系统概述
    3.2 数据采集方案制定
        3.2.1 采集设备校正测试
        3.2.2 轨道电路故障分类
    3.3 数据采集流程
    3.4 数据正确性检验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PCA-MFCC的轨道电路暂态特征提取
    4.1 梅尔频率倒谱算法
        4.1.1 基本概念
        4.1.2 MFCC方法原理
    4.2 基于MFCC的轨道电路信号处理
        4.2.1 正常情况
        4.2.2 故障情况
    4.3 基于PCA的 MFCC特征寻优
        4.3.1 主成分分析算法
        4.3.2 PCA优化MFCC的流程
    4.4 降维效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轨道电路暂态故障诊断
    5.1 暂态故障模板库构建
        5.1.1 模板库设计原则
        5.1.2 模板库系统结构
    5.2 基于K-means的自适应模板库建立
        5.2.1 K均值聚类算法
        5.2.2 K-means优化模板库流程
    5.3 动态时间规整算法
    5.4 暂态故障诊断流程设计
    5.5 诊断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总结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及成果
    一、科研成果
    二、参与的科研工作

(6)基于深度信念网络的无绝缘轨道电路故障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内容和体系结构
2 无绝缘轨道电路工作原理与建模分析
    2.1 无绝缘轨道电路技术综述
        2.1.1 系统构成
        2.1.2 系统工作原理
    2.2 无绝缘轨道电路的常见故障模式
    2.3 基于四端网络的无绝缘轨道电路建模
        2.3.1 建模原理
        2.3.2 调整状态模型总体结构
        2.3.3 模块化建模与验证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深度信念网络的无绝缘轨道电路故障诊断
    3.1 深度信念网络
        3.1.1 受限玻尔兹曼机
        3.1.2 受限玻尔兹曼机的训练过程
        3.1.3 深度信念网络训练过程
    3.2 数据处理与关键参数设置
        3.2.1 归一化处理
        3.2.2 正则化处理
        3.2.3 DBN关键参数与设置方式
    3.3 顶层分类器与性能评价指标
        3.3.1 顶层分类器选择
        3.3.2 性能评价指标
    3.4 基于DBN-BPNN的无绝缘轨道电路故障诊断
        3.4.1 仿真实验流程
        3.4.2 数据获取与预处理
        3.4.3 训练过程
        3.4.4 故障诊断结果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优化深度信念网络的无绝缘轨道电路故障诊断
    4.1 粒子群算法优化深度信念网络
        4.1.1 粒子群算法简介
        4.1.2 粒子群算法求解过程
        4.1.3 PSO-DBN故障诊断算法流程
    4.2 动态增添算法优化DBN层数
        4.2.1 动态增添算法
        4.2.2 基于动态增添算法的DBN层数优化流程
    4.3 基于优化DBN的无绝缘轨道电路故障诊断算法
    4.4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无绝缘轨道电路故障诊断系统设计与实现
    5.1 故障诊断软件需求分析
        5.1.1 功能需求分析
        5.1.2 非功能需求分析
        5.1.3 实验室配套系统
    5.2 软件编译环境
        5.2.1 运行环境
        5.2.2 MATLAB与C#混合编程
    5.3 软件模块化设计与实现
        5.3.1 用户管理模块
        5.3.2 用户主界面
        5.3.3 数据管理模块
        5.3.4 通信模块
        5.3.5 网络训练模块
        5.3.6 故障诊断模块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图索引
表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7)轨道电路传输模型与故障诊断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术语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1.2.1 轨道电路传输模型的研究现状
        1.2.2 故障诊断方法的文献计量分析
        1.2.3 故障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1.2.4 故障诊断方法在轨道电路中的应用现状
        1.2.5 既有研究的不足
    1.3 论文研究方案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与论文结构
第2章 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2.1 引言
    2.2 ZPW-2000 轨道电路
        2.2.1 工作原理
        2.2.2 总体结构
        2.2.3 故障致因
    2.3 传输线基本理论
        2.3.1 均匀传输线
        2.3.2 二端口网络模型
    2.4 基于二端口网络理论的轨道电路传输模型
        2.4.1 空闲状态的轨道电路二端口网络模型
        2.4.2 占用状态的轨道电路二端口网络模型
        2.4.3 仿真与验证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轨道电路传输模型及其应用
    3.1 引言
    3.2 轨道电路一次参数的测试
        3.2.1 测试方法原理
        3.2.2 现场测试结果
    3.3 钢轨回路阻抗的理论计算
        3.3.1 基于有限元的钢轨单位长度频变参数求解
        3.3.2 考虑无砟轨道的影响
        3.3.3 钢筋网络与钢轨回路互感系数的计算
    3.4 站内一体化轨道电路传输特性分析
        3.4.1 问题描述
        3.4.2 站内一体化轨道电路基本结构
        3.4.3 站内一体化轨道电路传输模型
        3.4.4 仿真与验证
        3.4.5 站内一体化轨道电路工作性能分析
    3.5 ZPW-2000 系列轨道电路暂态分析
        3.5.1 问题描述
        3.5.2 时域有限差分方法
        3.5.3 基于FDTD与 ATP-EMTP的轨道电路暂态模型建模方法
        3.5.4 仿真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区间二型神经模糊系统的轨道电路故障诊断
    4.1 引言
    4.2 区间二型神经模糊系统
        4.2.1 区间二型模糊集
        4.2.2 区间二型神经模糊系统
    4.3 IT2NFS的结构识别
        4.3.1 均值参数mij的均匀设计
        4.3.2 训练样本的输入-输出相似性测试
    4.4 IT2NFS的参数学习
    4.5 诊断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4.5.1 故障样本获取
        4.5.2 ZPW-2000 系列轨道电路的Simulink仿真模型
    4.6 仿真结果与对比分析
        4.6.1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4.6.2 与ANFIS诊断模型对比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MF-DFA和 ELM的电气绝缘节断线检测
    5.1 引言
    5.2 分形理论
        5.2.1 分形的基本概念
        5.2.2 标度行为与自相似性
        5.2.3 去趋势波动分析(DFA)
    5.3 多重分形
        5.3.1 多重分形的定义
        5.3.2 多重分形去趋势波动分析(MF-DFA)
        5.3.3 多重分形谱提取故障特征
    5.4 极限学习机ELM
        5.4.1 基本结构
        5.4.2 参数学习
    5.5 实例分析
        5.5.1 电气绝缘节断线对轨道电路LSAE曲线的影响分析
        5.5.2 基于MF-DFA的 LSAE信号特征提取
        5.5.3 基于ELM的电气绝缘节断线状态识别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LSAE曲线相似性度量的补偿电容容值估计
    6.1 引言
    6.2 动态时间弯曲表示距离
    6.3 符号聚合近似表示方法
    6.4 容值下降对轨道电路LSAE曲线的影响分析
    6.5 基于SAX和 DTW的 LSAE曲线描述方法
    6.6 基于SAX和 DTW的补偿电容容值估计方法
        6.6.1 总体思路
        6.6.2 实际数据验证
    6.7 SAX参数对估值算法的影响分析
    6.8 环境变量对估值算法的影响分析
        6.8.1 道砟电阻对算法的影响分析
        6.8.2 分路电阻对算法的影响分析
    6.9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8)便携式水下对讲机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背景技术
        1.3.1 数字通信技术
        1.3.2 语音压缩技术
    1.4 论文主要工作和基本结构
第2章 水下对讲机系统设计
    2.1 通信系统结构设计及流程划分
        2.1.1 通信系统结构设计
        2.1.2 通信系统流程划分
    2.2 系统参数计算
        2.2.1 系统总体技术指标设计
        2.2.2 系统硬件参数计算
    2.3 系统硬件平台设计
        2.3.1 系统硬件结构
        2.3.2 系统供电方案
        2.3.3 核心处理器选型及核心板结构连接
    2.4 系统通信算法设计
        2.4.1 通信算法选择
        2.4.2 利用载波调制实现MFSK基本原理
        2.4.3 OFDM基本原理
        2.4.4 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实现MFSK基本原理
        2.4.5 通信算法参数计算
        2.4.6 算法仿真验证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水下对讲机硬件电路设计
    3.1 语音采集压缩电路设计
        3.1.1 MA24126与AMBE系列语音压缩芯片性能比较
        3.1.2 AIC23语音编解码电路设计
        3.1.3 MA24126语音压缩电路设计
    3.2 数据采集电路设计
        3.2.1 A/D转换芯片和D/A转换芯片选型
        3.2.2 A/D转换电路设计
        3.2.3 D/A转换电路设计
    3.3 模拟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3.3.1 前放电路重要参数计算及结构设计
        3.3.2 前放电路芯片选型
        3.3.3 前放电路设计
        3.3.4 功放电路结构设计
        3.3.5 功放电路芯片选型
        3.3.6 功率放大电路设计
    3.4 收发电路设计
        3.4.1 收发合置电路设计
        3.4.2 收发状态开关电路设计
    3.5 供电电路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水下对讲机通信系统实现
    4.1 系统主程序设计
    4.2 系统收发状态判断方法及相应执行程序
    4.3 系统数据传输模块程序设计
        4.3.1 EDMA数据传输模块设计
        4.3.2 语音数据传输模块设计
        4.3.3 A/D和D/A数据传输模块设计
    4.4 语音采集压缩模块设计
        4.4.1 语音压缩模块设计
        4.4.2 语音编解码模块设计
    4.5 语音压缩帧有效数据提取与重组
    4.6 发射帧结构及同步方法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通信系统测试与试验
    5.1 硬件电路测试
        5.1.1 电源模块测试
        5.1.2 前放电路测试
        5.1.3 功率放大器测试
        5.1.4 AD和DA驱动测试
        5.1.5 AIC23语音编解码器测试
        5.1.6 MA24216语音压缩芯片测试
    5.2 水池试验
    5.3 系统设备展示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附录

(9)无绝缘轨道电路邻区段干扰防护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工作及内容安排
2 无绝缘轨道电路及其电气分隔原理
    2.1 JTC基本结构及工作状态
    2.2 JTC调谐区结构与功能
        2.2.1 串联谐振与并联谐振
        2.2.2 基于调谐区的电气分隔原理
    2.3 本章小结
3 邻区段干扰影响分析及其防护策略设计
    3.1 邻区段干扰定义
    3.2 BA1故障的影响分析
        3.2.1 分路态下对机车信号的影响分析
        3.2.2 调整态下对轨面电压的影响分析
        3.2.3 调整态下对轨道电路接收器的影响分析
    3.3 BA2故障的影响分析
        3.3.1 分路态下对机车信号的影响分析
        3.3.2 调整态下对轨面电压的影响分析
        3.3.3 调整态下对轨道电路接收器的影响分析
    3.4 邻区段干扰防护策略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LVQ神经网络的JTC调整态调谐单元的故障诊断
    4.1 设计思路
    4.2 LVQ神经网络的构建
        4.2.1 神经网络的结构
        4.2.2 神经网络输入层设计
        4.2.3 神经网络输出层设计
        4.2.4 神经网络竞争层设计
    4.3 LVQ神经网络的训练
    4.4 调谐单元故障诊断算法的验证
        4.4.1 仿真数据验证
        4.4.2 实际数据验证
    4.5 调谐单元故障诊断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4.5.1 软件的功能设计
        4.5.2 软件的功能实现
    4.6 本章小结
5 邻区段干扰信号地面防护器的设计
    5.1 设计思路
    5.2 防护器的结构及参数设计
        5.2.1 防护器1的设计
        5.2.2 防护器2的设计
    5.3 防护器的效果验证
    5.4 防护器的影响分析
        5.4.1 防护器的劣化性能分析
        5.4.2 防护器对轨道电路信号传输的影响分析
        5.4.3 防护器对机车信号的影响分析
        5.4.4 防护器对调谐单元故障诊断的影响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基于DSP的轨道电路牵引电流谐波抗干扰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
2 基本概念和平台介绍
    2.1 MULTISIM介绍
    2.2 DSP介绍
    2.3 自适应滤波器和LMS算法介绍
        2.3.1 自适应滤波器原理
        2.3.2 自适应滤波器结构
        2.3.3 自适应算法比较
        2.3.4 LMS算法的发展
        2.3.5 LMS算法的收敛性
        2.3.6 LMS算法的应用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运放的滤波器
    3.1 抗干扰指标的确定
    3.2 基于运算放大器的滤波器设计
        3.2.1 电路分析
        3.2.2 陷波器的搭建和仿真结果
        3.2.3 电路测试和结果分析
    3.3 小结
4 基于DSP的数字滤波器
    4.1 数字滤波器的特点
    4.2 FIR滤波器原理
    4.3 利用MATLAB设计数字滤波器
        4.3.1 FDATOOL设计滤波器
        4.3.2 滤波器Simulink的仿真
    4.4 滤波器程序设计
        4.4.1 自适应滤波器设计
        4.4.2 频域分析算法
        4.4.3 程序设计与分析
        4.4.4 程序调试与结果分析
    4.5 DSP硬件测试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工作
    5.2 主要结论
    5.3 展望
参考文献
图索引
表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基于TMS320C32的音频无绝缘轨道电路接收信号解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DMR通信协议的列车接近报警系统[D]. 温权.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2]HXN3型机车驱动系统振动信号检测装置的设计[D]. 石苗. 大连交通大学, 2020(06)
  • [3]基于ZPW-2000轨道电路车站区间一体化邻线干扰的研究[D]. 赵翠琴.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4]无绝缘轨道电路轨旁设备的故障诊断[D]. 崔一博.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5]ZPW-2000轨道电路暂态故障诊断研究[D]. 杨璟.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6]基于深度信念网络的无绝缘轨道电路故障诊断研究[D]. 谢旭旭.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7]轨道电路传输模型与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 王梓丞.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 [8]便携式水下对讲机的设计与实现[D]. 刘思达.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04)
  • [9]无绝缘轨道电路邻区段干扰防护方法的研究[D]. 郭红标.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10]基于DSP的轨道电路牵引电流谐波抗干扰设计[D]. 黄旭.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基于TMS320C32的音频非绝缘轨道电路解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