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玉猫眼的新发现

软玉猫眼的新发现

一、软玉猫眼的新发现(论文文献综述)

秦毅,辛虹瑾,付东阳,陈碧莎,罗艳梅[1](2021)在《猫眼石及相似宝石品种的鉴别》文中研究表明猫眼石是世界五大宝石之一,因其独特的光学效应,稀有、名贵的特性而倍受消费者青睐。在自然界中还有许多宝玉石品种具有猫眼现象,外观与猫眼石也极其相似,如何正确鉴赏猫眼石及其相似品种,对提升鉴赏水平、保障消费者权益和规范市场消费行为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借助宝石学专业知识,对猫眼石及几种相似宝石品种的折射率、硬度、密度、红外光谱特征等宝石学特征进行总结,为探寻鉴别猫眼石的方法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

陈剑[2](2020)在《藏羌彝走廊史前先民对本地资源的认知、利用及其当代启示——以岷江大渡河上游考古发现为中心》文中提出近年来的考古出土实物资料表明,藏羌彝走廊地区史前先民对本地自然资源有着较为深入的认知,并在生产生活中予以充分的利用。如对河流水资源、土壤状况、地质特征等诸多地理环境方面的内容均有着深入的了解,定居地点的选择既取水便利,又避免洪水灾害;聚落选址避开地震断裂带;川西黄土不仅为陶器生产提供优质原材料,也为粟作农业提供了良好的土壤资源。对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及矿物资源尤其是玉石器资源(龙溪玉)的认知与利用,也达到了相当的水准。这也为当代提供了较多的启示与借鉴,如该地区城市建设的选址,应考虑经受历史的检验;阿坝州的沙棘产业及红豆杉种植的历史悠久,当代能够再造辉煌;龙溪玉是岷江上游地区极具开发利用的历史品牌。

李净净[3](2020)在《广西大化透闪石玉的矿物学特征及成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对广西大化透闪石玉的矿物学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其矿物组成、结构特征、谱学特征、地质成因及地球化学等方面,与其它产地透闪石玉进行对比,分析各产地之间的差异。广西大化透闪石玉整体颜色均匀,主要颜色有灰绿色、暗绿色、青白色。透闪石玉样品微透明-不透明,弱油脂-蜡状光泽,品质不均一。通过常规宝石学测试:广西大化透闪石玉折射率在1.60-1.61范围内,相对密度在2.75-2.99范围内,摩氏硬度变化范围为5.72-6.17。通过偏光显微镜薄片观察,结合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显微拉曼光谱仪、X射线粉晶衍射仪和电子探针测试分析表明,广西大化透闪石玉的主要矿物成分为透闪石,Mg/(Mg+Fe2+)比值范围为0.941-1.00;次要矿物包括透辉石、阳起石、绿泥石、钠长石、褐帘石、方解石和石英等。具有毛毡状显微变晶结构、显微纤维交织结构、定向的显微纤维结构等,通过XRD测试结果估算出透闪石玉的结晶度约为89.40%,大于新疆软玉,而小于青海软玉的结晶度。通过电子探针和LA-ICP-MS测试分析表明,广西大化透闪石玉的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MgO、CaO,并且含有少量FeO、Al2O3、MnO、Na2O、K2O等。微量元素Cr-Ni-Co含量远低于蛇纹岩型软玉;稀土元素含量普遍偏高,范围为62.011-223.116ppm,具有Eu正异常(1.090-2.343),Ce正负异常(0.913-1.077),具有LREE富集、HREE平坦的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曲线类型多样、变化较大,显示了成矿流体的多来源和多期次叠加成矿的稀土元素特征。广西大化透闪石玉Fe2+/(Mg2++Fe2+)的比值低于0.06,属于围岩为碳酸盐岩型的软玉矿床;以c(Ca2+)、c(Mg2+)和c(Fe2++Fe3+)为端员进行投图,得出透闪石为接触交代成因。结合地质概况,推测广西大化透闪石玉矿床是由于华力西期造山运动期间辉绿岩等基性岩浆携带的热液侵入白云质灰岩接触交代所形成,广西大化透闪石玉矿床的成因研究为华力西期-印支期时期软玉矿床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有利于在华力西期-印支期长英质岩体的富硅流体侵入石灰岩或白云石大理岩的区域内成功勘探新的软玉矿床。

方婷,王时麒[4](2019)在《新疆且末糖玉猫眼的发现与探讨》文中研究指明多年以来,人们通常只知道台湾碧玉、四川碧玉和俄罗斯碧玉中产有非常珍贵的和田玉猫眼,即碧玉猫眼,在市场上从未见到其他地区的和田玉猫眼。而近日在新疆且末金山玉矿开采过程中首次发现了具有猫眼效应的和田玉糖玉原石,即糖玉猫眼。以往发现的和田玉猫眼均产于碧玉矿,即蚀变超基性岩玉石矿中,而新发现的新疆且末糖玉猫眼却是产自糖玉矿,即蚀变大理岩型玉石矿。这表明两大成因类型的玉矿均可产出具有猫眼效应的和田玉,为和田玉猫眼的找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广阔前景。新疆且末糖玉猫眼产于糖玉原石之中,通过红外光谱测试、电子探针测试、X射线荧光光谱测试、X射线粉晶衍射测试和拉曼光谱测试分析,鉴定主要矿物为透闪石,镜下观察呈长纤维状平行排列,通过特殊的加工方式,猫眼效果明显。这一发现为和田玉市场增添了一个新的亮点,特别是在开发历史悠久、矿床规模巨大、质量最佳的新疆和田玉中发现,意义颇大。

于海燕[5](2016)在《青海软玉致色机制及成矿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青海软玉矿床发现于九十年代早期,至少探明储量为1600吨,因此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软玉矿床之一。青海软玉与世界其他地区出产的软玉相比,具有良好的透明度和非常丰富的颜色,除了白色系列外,还包括绿色、棕色、黄色、紫色等颜色,其中特有的品种为翠绿玉和烟青玉。由于青海软玉优良的品质,越来越受到人们喜爱,市场价值也越来越高。特别是青海软玉作为北京29届奥运会制作奖牌的材质,逐渐被世界所认可,已成为世界公认的重要的软玉品种之一。然而,尽管青海软玉的经济价值不断提高,市场比例逐渐增大,但对青海软玉的科学研究仍然比较滞后,很多问题急待解决。因此,在本论文中,我们选取了8种具有代表性颜色的结构细腻的青海软玉样品,对青海软玉的致色机制和成矿机制进行系统和全面的研究。在青海软玉致色元素和致色机制的研究中,我们主要分析8种颜色(白色、青白色、翠青玉、糖色、烟青色、黄色、翠青色、青色和碧绿色)青海软玉样品中主要致色元素和相应的致色机制。X射线衍射和矿物分析,得出不同颜色青海软玉的主要致色矿物为透闪石,含量在95%以上。进一步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颜色青海软玉的结晶度比较高,平均为96.61%,不同颜色青海软玉中透闪石的晶格常数a0、 b0、 c0和β与标准透闪石晶格常数数值有所差异,说明离子置换普遍存在。除了青玉和碧玉外,其他颜色青海软玉中b0低于透闪石的标准值,说明八面体空隙M1、M2和Mg2+被高电价小离子半径的离子置换,而对于青玉和碧玉,则为低电价大离子半径的离子。不同颜色青海软玉中过渡性金属元素的含量主要由X荧光光谱及等离子质谱仪测得,分析结果表明,青海软玉可能的致色元素为Fe2+、Fe3+、Mn和Ni。将所有样品分别在常温下和低温下进行电子顺磁能谱测试,结果表明:在常温下,不同颜色青海软玉的能谱图基本相似,主要有两个谱线区域,一个在3500Gs附近,三组距离比较近的六重超精细结构谱线,g=2.001,为三个间隔比较近的M1、M2和M3位置上的Mn2+的特征谱线;另一个在1600Gs附近,g=4.331,为M1、M3和M3位置上Fe3+的特征谱线。然而,值得注意的是Mn2+和Fe3+特征谱线强度并不与其含量呈正比,主要原因为:高电价的锰离子取代M1、M2和M3位置上Mg2+,部分Fe3+取代T位置上的Si4+。同时,M1、M2和M3位置上Fe3+的特征谱线在同种颜色的样品中,随着色调的加深,谱线强度增强,而Mn2+特征谱线强度在同种颜色样品中,随着色调的加深,谱线强度减弱,由此说明M1、M2和M3位置上Fe3+对青海软玉的致色有一定的影响,而Mn2+与致色没有明显的关系。在低温93K下,在g=1.970处没有检测到T,的电子顺磁能谱特征谱线,说明青海软玉中Ti主要为Ti4+。在氧化环境中,将样品分别加热到500。C和800。C,退火后,进行可见光谱测试,根据颜色和吸收峰的变化,结合致色元素的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出8种颜色青海软玉的致色原理:(1)褪色样品:白玉和黄玉主要为02-→Fe3+电荷转移,糖玉为Mn4-4A2→4T2(F)和Fe3-6A,→4E+4A1(4G)电子跃迁,烟青玉为Fe2+→Ti4+电荷转移。这些样品在加热过程中,Fe2+和Mn4+被氧化,数量减少,导致相应的400-500 nm或550-560 nm间的吸收峰减弱甚至消失,从而引起褪色作用;(2)颜色加深样品:青白玉主要为Fe3+6Al→4E+4A,(4G)电子跃迁,翠青玉主要为Cr3+4A2→4T2、Fe3+6A1→4E+‘A,(4G)和Cr34A2→4T1+2E,电子跃迁,青玉和碧玉主要为Fe2+→Fe3+和Fe2+(5T2)+Fe3+(6A1)→Fe2+(5E)+Fe3+(6A1)电荷转移,在加热过程,这些样品发生氧化反应,导致Fe3+和Cr3"含量增加,400-500 nm或550-560 nm间的吸收峰强度变大,从到引起颜色的加深。在不同颜色青海软玉的成矿机制和成矿环境的研究中,红外光谱测试和电子探针数据表明,不同颜色青海软玉的主要矿物组成为透闪石。同时,由电子探针数据分析阳离子在透闪石中占位情况,根据以c(Mg)、c(Ca+K+Na)和c(Fe2++Fe3+)为端元元素的三角投影图可得,不同颜色青海都为接触交代矿床。根据青海软玉总Fe2+(3+)/(Mg2++Fe2+(3+)and的比值及Cr,Co和Ni的含量为坐标轴进行投影,可以得出,白玉、青白玉、糖玉、烟青玉、翠青玉和黄玉是与白云质大理岩有关的接触交代矿床,而青玉和碧玉是与超镁铁岩有关的接触交代矿床。进→步次要矿物的形态和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青海软玉可能存在四种成矿过程,分别为白云质大理岩→透闪石、白云质大理岩→透辉石→透闪石、辉石→蛇纹石→透闪石和橄榄石→蛇纹石→透闪石。1) 我们应用等离子质谱仪对不同颜色青海软玉中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进行测试,并以此来说明不同颜色青海软玉的成矿来源和成矿环境。与白云质大理岩有关的青海软玉,其球粒陨石的稀土元素的标准分配模式为,轻稀土元素较为富集,中稀土元素较平,6 Eu中等负异常,并且这些样品中稀土元素的含量都非常低,与白云质大理岩的稀土分配模式相似,说明相似的起源。而与超镁铁岩有关的青海软玉中,青玉的稀土元素分配模式为左倾,重稀土元素富集,6Eu中等负异常,与纯橄榄岩的稀土元素分配模式相似,而碧玉稀土元素分配模式表现为,深V字形,轻、重稀土分异都不明显,与辉长岩的稀土元素分配模式相似。根据对成矿环境有指示意义的元素比值(Fe2+/Fe3+,δCe,Sr/Ba,Zr/Hf,Hf/Ta和Zr/Ta)的分析,可以得出,不同颜色的青海软玉中,从白玉→青白玉→黄玉→翠青玉→糖玉→烟青玉→碧玉→青玉,氧逸度依次降低,从黄玉→翠青玉→碧玉→烟青玉→青玉→糖玉→青白玉→白玉,成矿环境中碱性逐渐增加。

卢保奇,亓利剑,夏义本[6](2008)在《四川软玉猫眼的谱学综合鉴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采用拉曼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电子探针波谱以及X射线粉晶衍射谱对四川软玉猫眼进行谱学研究。结果表明软玉猫眼主要由透闪石组成。计算所得的平均化学式为:(Ca1.96Na0.02)(Mg4.52Fe0.59Mn0.03)5.14[(S i7.92A l0.04)7.96O23]。其红外吸收频率主要出现在940 cm-11105 cm-1、650 cm-1760 cm-1和450 cm-1510 cm-1范围内。3600cm-13800 cm-1范围内OH基伸缩振动拉曼谱带分裂,并向低波数方向位移,主要与Mg2+和Fe2+的含量有关。

卢保奇,亓利剑,夏义本[7](2007)在《软玉猫眼的Raman光谱及其与猫眼颜色的关系》文中提出采用电子探针、Raman光谱和电子顺磁共振吸收谱对新近发现的四川软玉猫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四川软玉猫眼主要由透闪石矿物组成。软玉猫眼的主要杂质离子为Fe3+,Fe2+和Mn2+,其Raman吸收频率主要出现在940~1105,650~760cm-1和450~510cm-1范围内。3600~3800cm-1范围内—OH伸缩振动Raman谱带分裂,并向低波数方向位移,这主要与Mg2+和Fe2+的含量有关。Fe2+的含量越高。软玉猫眼黄绿的色调就越深。Fe3+和Mn2+离子占位于透闪石晶格中Mg—O(OH)八面体的Mg2+位置。

卢保奇,亓利剑,夏义本,翁臻培[8](2007)在《四川软玉猫眼的显微结构及扫描电镜研究》文中认为对四川软玉猫眼进行电子探针分析、扫描电镜和偏光显微镜研究,结果表明软玉猫眼主要由透闪石组成。岩石薄片观察表明,透闪石主要呈近于平行定向排列的显微纤维状,显微纤维变晶结构是软玉呈现猫眼效应的根本原因。透闪石的形成有不同的期次:早期为短柱状,呈斑状变晶;中期为片状,呈集合体对短柱状交代。晚期为近于平行定向排列的纤维状。扫描电镜分析表明透闪石纤维相互穿插绞合是玉石表现出高韧性和较强抗断裂性能的主要因素。

卢保奇[9](2005)在《四川石棉软玉猫眼和蛇纹石猫眼的宝石矿物学及其谱学研究》文中认为软玉猫眼和蛇纹石猫眼是软玉和蛇纹石玉中的珍品,具有很高的宝石学价值和收藏价值。在世界范围内除中国台湾华莲县所产的“台湾软玉”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所产的蛇纹石具有猫眼效应外,有关它们的报道和研究很少。本文对在我国四川蛇纹石石棉矿区新发现的软玉猫眼和蛇纹石猫眼的宝石矿物学及其谱学进行了研究。同时对两种猫眼的热谱特征及其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其中有关软玉猫眼和蛇纹石猫眼的Raman光谱及其群论分析计算、电子顺磁共振谱(EPR)以及固体高分辨核磁共振谱(NMP)尚属首次研究报道。本论文对采自四川石棉县的软玉猫眼和蛇纹石猫眼分别进行了光学显微镜镜下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结构、矿物成分和显微形貌分析、电子探针能谱和波谱成分分析、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等宝石矿物学研究,同时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激光Raman光谱、电子顺磁共振谱(EPR)、核磁共振谱(NMP)、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差热分析(DTA)等技术对两种猫眼的谱学特征进行了表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软玉猫眼的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为56.85-57.27%,MgO为21.61-22.99%,CaO为12.29-13.13%。主要矿物成分为透闪石,XRD分析测试计算所得其晶胞参数为:α0=0.984~0.985nm、ь0=1.780~1.782nm、с0=0.527~0.528nm ,β=106.13O~106.35O。计算的平均化学式为(Ca1.94Na0.03)1.97(Mg4.63Fe0.58Mn0.02)5.23[(Si7.91Al0.03)7.94O23]。软玉猫眼以纤维状透闪石为主,其次为片状、束状。玉石结构主要为显微纤维变晶结构。纤维沿片理方向平行或近于平行排列。具有此结构的软玉能表现出良好的猫眼效应;其次为显微束状或捆状变晶结构,具有此结构的软玉猫眼效应较差;无定向排列的交织结构或毛毡状结构无猫眼效应。首次利用群论分析方法对软玉猫眼进行了因子群分析计算,获得其晶格的总振动模式为Γ总=30Ag(R)+30Bg(R)+28Au(IR)+35Bu(IR)。其中:Γ内振动=20Ag(R)+19Bg(R)+19Au(IR)+20Bu(IR)在78个[SiO4]四面体的内振动中,理论上应包含39个Raman振动,39个红外振动。并对实测Raman光谱进行了谱带归属。EPR谱主要是由过渡金属杂质离子Fe和Mn引起的。Mn离子的超精细结构常数(A)为83.2-90.2×10-4T,g因子值为2.007-2.014;Fe离子的g因子值为4.126-4.167。Fe离子部分替代M1和M3位的Mg2+是软玉猫眼致色的主要原因。Mn离子占据八面体位置。UV-VIS吸收光谱及其晶体场理论分析表明,软玉猫眼的颜色主要取决于可见光区Fe3+在430-460nm范围内6A1→A1(4G)+4E (4D)的电子跃迁和720-760nm附近的Fe2+-Fe3+电荷转移跃迁。Fe2+-Fe3+的荷移谱比Fe3+的晶体场谱较强,因此,软玉猫眼的颜色通常都表现为黄绿色、褐黄色或褐绿色。其呈色机制为:黄绿色和褐黄色是由Fe3+:6A1→A1(4G)+4E (4D)的晶体

钱向丽,周开灿,亓利剑[10](2005)在《四川软玉猫眼的宝石学特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等测试方法,对四川软玉猫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软玉猫眼的主要矿物组成为透闪石,主要结构为平行纤维状结构,并论述了其呈色机理。

二、软玉猫眼的新发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软玉猫眼的新发现(论文提纲范文)

(1)猫眼石及相似宝石品种的鉴别(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猫眼效应的形成机理
2 猫眼石及相似宝玉石品种的特征
    2.1 猫眼石
    2.2 玻璃猫眼
    2.3 碧玺猫眼
    2.4 透辉石猫眼
    2.5 磷灰石猫眼
    2.6 木变石猫眼
    2.7 软玉猫眼
3 猫眼石及相似宝玉石品种的鉴别
4 结论

(3)广西大化透闪石玉的矿物学特征及成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1.2.1 研究现状
        1.2.2 存在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工作量统计
第2章 广西大化透闪石玉地质概况
    2.1 矿床地质概况
    2.2 矿区概述
第3章 广西大化透闪石玉宝石学特征
    3.1 手标本特征
    3.2 宝石学基本特征
第4章 广西大化透闪石玉的矿物组成与结构特征
    4.1 偏光显微镜观察
        4.1.1 透闪石玉样品特征
        4.1.2 其它矿物组成
        4.1.3 围岩样品特征
    4.2 扫描电镜分析
    4.3 红外光谱分析
        4.3.1 原物反射法
        4.3.2 粉末透射法
    4.4 显微拉曼光谱分析
    4.5 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
第5章 广西大化透闪石玉的化学成分特征
    5.1 电子探针分析
        5.1.1 电子探针结果及分析
        5.1.2 背散射图像分析
    5.2 LA-ICP-MS分析
第6章 成矿类型与成矿过程探讨
第7章 与其它产地软玉的对比研究
    7.1 宝石学基本特征对比
    7.2 矿物组成对比
    7.3 成分对比
    7.4 显微结构特征对比
    7.5 地质成因对比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青海软玉致色机制及成矿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青海软玉概述
    1.2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软玉研究现状
        1.3.2 青海软玉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研究进度及主要工作量
        1.5.1 论文的研究进度
        1.5.2 主要工作量
    1.6 主要研究成果
第二章 青海软玉矿床地质概况
    2.1 东昆仑区域板块演化及特征
    2.2 青海软玉成玉的地质条件
    2.3 青海软玉主要产地及矿山概况
        2.3.1 纳赤台三岔河玉矿
        2.3.2 大(小)灶火玉矿
        2.3.3 托拉海(野牛沟)玉矿
    2.4 小结
第三章 青海软玉的矿物学研究
    3.1 扫描电镜特征
    3.2 微观结构特征
    3.3 典型矿物组成
    3.4 小结
第四章 青海软玉致色元素研究
    4.1 引言
    4.2 不同颜色青海软玉致色矿物分析
        4.2.1 红外光谱分析
        4.2.2 微观结构及次生矿物分析
    4.3 不同颜色青海软玉化学成分分析
        4.3.1 主要化学成分分析
        4.3.2 过渡性金属元素含量分析
    4.4 电子顺磁共振波谱
        4.4.1 常温下电子顺磁能谱分析
        4.4.2 低温下电子顺磁共振波谱
    4.5 小结
第五章 不同颜色青海软玉变温可见光谱分析及致色机制研究
    5.1 引言
    5.2 透闪石的结构
    5.3 不同颜色青海软玉X射线衍射分析
    5.4 青海软玉呈色机理分析
    5.5 不同颜色青海软玉可见光谱归属分析
        5.5.1 常温下不同颜色青海软玉可见光谱分析
        5.5.2 分别加热到500℃和800℃后不同颜色青海软玉可见光谱分析
    5.6 小结
第六章 不同颜色青海软玉成矿类型及成矿过程研究
    6.1 引言
    6.2 不同颜色青海软玉差热分析
    6.3 成矿类型分析
        6.3.1 不同颜色青海软玉成因分析
        6.3.2 不同颜色青海软玉成矿类型分析
    6.4 成矿过程分析
        6.4.1 不同颜色青海软玉次要矿物成分分析
        6.4.2 不同颜色青海软玉成矿过程
    6.5 小结
第七章 不同颜色青海软玉成矿来源及成矿环境研究
    7.1 引言
    7.2 不同颜色青海软玉地球化学特征
        7.2.1 青海软玉稀土元素特征
        7.2.2 青海软玉微量元素特征
    7.3 不同颜色青海软玉成矿来源分析
        7.3.1 镁质白云质大理岩的青海软玉成矿来源分析
        7.3.2 蛇纹岩或蛇纹岩化的超镁铁岩的青海软玉成矿来源分析
    7.4 不同颜色青海软玉成矿环境分析
        7.4.1 氧化还原环境分析
        7.4.2 酸碱性环境分析
    7.5 青海软玉成矿年代分析
        7.5.1 钾氩定年法
        7.5.2 青海软玉三个与矿点的成矿年代
    7.6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6)四川软玉猫眼的谱学综合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1 实 验
    1.1 样品及样品处理
    1.2 实验方法与条件
2 结果与讨论
    2.1 软玉猫眼的红外光谱
    2.2 软玉猫眼的拉曼光谱
        2.2.1 Si-O基团振动谱图
        2.2.2 OH基伸缩振动及与软玉猫眼的颜色关系
    2.3 电子探针波谱成分分析
    2.4 室温时XRD测试
3 结 论

(7)软玉猫眼的Raman光谱及其与猫眼颜色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1.1 样品及样品处理
    1.2 特性检测
2 结果与讨论
    2.1 软玉猫眼的电子探针分析
    2.2 软玉猫眼的Raman光谱
        2.2.1 Si—O基团振动谱
        2.2.2 OH基伸缩振动及与软玉猫眼的颜色关系
3 结论

(8)四川软玉猫眼的显微结构及扫描电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背景
2 电子探针成分分析
3软玉猫眼的显微结构特征
    3.1 矿物组分及其特征
    3.2 结构种类及其特征
    3.3透闪石的形成期次
    3.4猫眼效应形成机理及其与显微结构的关系
4扫描电镜研究
5结论

(9)四川石棉软玉猫眼和蛇纹石猫眼的宝石矿物学及其谱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软玉猫眼
    2. 蛇纹石猫眼
第一篇 四川软玉猫眼的宝石矿物学及其谱学研究
    第一章 地质概况
        1.1 区域地质特征
        1.2 矿区地质特征
    第二章 软玉猫眼的组构特征及扫描电镜研究
        2.1 软玉猫眼的光性特征
        2.2 软玉猫眼的显微组构特征
        2.3 扫描电镜研究
    第三章 四川软玉猫眼的化学成分
        3.1 软玉猫眼的理想晶体结构
        3.2 化学成分
    第四章 四川软玉猫眼的 X 射线粉晶衍射分析
        4.1 样品及测试条件
        4.2 室温时 XRD 测试结果及结论
    第五章 四川软玉猫眼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5.1 引言
        5.2 样品及测试条件
        5.3 红外吸收光谱与谱带归属
    第六章 四川软玉猫眼的 Raman 光谱
        6.1 引言
        6.2 样品及测试条件
        6.3 结果与讨论
    第七章 四川软玉猫眼的电子顺磁共振吸收谱、光吸收谱及其猫眼的呈色机理
        7.1 引言
        7.2 样品及其处理
        7.3 实验方法与条件
        7.4 实测电子顺磁共振吸收谱
        7.5 实测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
        7.6 呈色机制讨论
    第八章 四川软玉猫眼的热谱特征及热相变机制
        8.1 引言
        8.2 样品准备、测试方法及条件
        8.3 差热分析
        8.4 变温红外吸收光谱及热相变表征
        8.5 软玉猫眼热相变的 Raman 光谱
        8.6 不同温度时热相变的 XRD 测试
        8.7 热转变产物及热相变机制讨论
第二篇 四川蛇纹石猫眼的宝石矿物学及其谱学研究
    第一章 四川蛇纹石猫眼的组构特征及扫描电镜分析
        1.1 组构特征
        1.2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第二章 四川蛇纹石猫眼的化学成分及矿物化学式计算
        2.1 蛇纹石猫眼的晶体结构
        2.2 化学成分分析
    第三章 四川蛇纹石猫眼的 X 射线粉晶衍射分析
        3.1 样品及测试条件
        3.2 室温时 XRD 测试结果
    第四章 四川蛇纹石猫眼的红外光谱和固体高分辨1H 核磁共振谱
        4.1 引言
        4.2 样品准备及测试条件
        4.3 红外谱带特征与归属
        4.4 蛇纹石猫眼固体高分辨~1H 核磁共振谱
    第五章 四川蛇纹石猫眼的 Raman 光谱
        5.1 引言
        5.2 样品准备及测试条件
        5.3 结果与讨论
    第六章 四川蛇纹石猫眼的热谱特征及热相变机制
        6.1 引言
        6.2 样品准备
        6.3 测试方法及条件
        6.4 结果与讨论
        6.5 蛇纹石猫眼的热转变产物及热转变机制
    第七章 四川蛇纹石猫眼的电子顺磁共振吸收谱
        7.1 引言
        7.2 样品处理及实验条件
        7.3 电子顺磁共振波谱
        7.4 蛇纹石猫眼晶格中 Fe~(3+)和 Mn~(2+)的配位多面体的对称性
    第八章 四川蛇纹石猫眼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其呈色机理
        8.1 引言
        8.2 样品及实验条件
        8.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8.4 吸收带成因归属及解释
        8.5 蛇纹石猫眼的光吸收谱的特点
        8.6 呈色机理讨论
第三篇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博硕士学位论文同意发表声明
发表意见书

(10)四川软玉猫眼的宝石学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特征
2 矿物成分
    2.1 镜下观察
    2.2 X射线衍射分析
    2.3 红外光谱分析
3 结构构造
4 化学成分
5 物理性质
6 呈色机理
7 结 论

四、软玉猫眼的新发现(论文参考文献)

  • [1]猫眼石及相似宝石品种的鉴别[J]. 秦毅,辛虹瑾,付东阳,陈碧莎,罗艳梅. 中国宝玉石, 2021(02)
  • [2]藏羌彝走廊史前先民对本地资源的认知、利用及其当代启示——以岷江大渡河上游考古发现为中心[J]. 陈剑.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 2020(01)
  • [3]广西大化透闪石玉的矿物学特征及成因研究[D]. 李净净.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9)
  • [4]新疆且末糖玉猫眼的发现与探讨[A]. 方婷,王时麒. 中国国际珠宝首饰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9), 2019
  • [5]青海软玉致色机制及成矿机制研究[D]. 于海燕. 南京大学, 2016(03)
  • [6]四川软玉猫眼的谱学综合鉴定[J]. 卢保奇,亓利剑,夏义本. 上海地质, 2008(03)
  • [7]软玉猫眼的Raman光谱及其与猫眼颜色的关系[J]. 卢保奇,亓利剑,夏义本. 硅酸盐学报, 2007(11)
  • [8]四川软玉猫眼的显微结构及扫描电镜研究[J]. 卢保奇,亓利剑,夏义本,翁臻培. 上海地质, 2007(02)
  • [9]四川石棉软玉猫眼和蛇纹石猫眼的宝石矿物学及其谱学研究[D]. 卢保奇. 上海大学, 2005(01)
  • [10]四川软玉猫眼的宝石学特征[J]. 钱向丽,周开灿,亓利剑. 矿产综合利用, 2005(03)

标签:;  ;  ;  ;  ;  

软玉猫眼的新发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