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雄市全安镇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初步调查

南雄市全安镇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初步调查

一、南雄市全安镇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初步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周小芬[1](2021)在《丹霞梧桐种质资源分子鉴定及其潜在适生区分析》文中提出丹霞梧桐(Firmiana danxiaensis Huse et H.S.Kiu)属梧桐科(Sterculiaceae)梧桐属(Firmiana)落叶小乔木,是我国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开发利用潜力。其分布极为狭窄且生境特殊,此前一直被认为是韶关地区北部丹霞地貌的特有物种。本研究在最近的野外调查中于广东英德、始兴及福建永安发现疑似丹霞梧桐的新分布,针对新发现种群,本研究利用DNA条形码进行更科学严谨的分子鉴定;利用多态性EST-SSR位点,对现今全域分布的丹霞梧桐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分析;基于MaxEnt模型模拟丹霞梧桐不同时期的潜在适生区,探明其地理分布格局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探讨限制其地理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旨在为丹霞梧桐遗传资源的有效保护及引种回归工作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丹霞梧桐新发现种群的鉴定DNA条形码鉴定结果显示,新发现种群是丹霞梧桐。新发现种群与丹霞梧桐种群聚为一支,且与其近缘物种区分开来。较叶绿体片段而言,ITS片段鉴定效果最佳,可作为丹霞梧桐及其近缘种的鉴定条形码。(2)丹霞梧桐地理种群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分化利用14个多态性EST-SSR位点,对包括新分布群体在内的6个丹霞梧桐群体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丹霞梧桐群体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He=0.425),其中YD(英德)群体具有最高的等位基因(Na)和私有等位基因丰富度(PA)。丹霞梧桐群体间存在较为显着的遗传分化(0.150<Fst=0.235<0.250),其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个体间(73.21%)。Mantel检验表明群体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呈显着正相关(R2=0.7668,P=0.010)。STRUCTURE结果将丹霞梧桐群体划分为两个基因库,与PCoA主成分分析、NJ聚类树结果一致。(3)南岭南麓是丹霞梧桐潜在适生分布的热点地区利用丹霞梧桐现有分布点及环境变量数据,基于MaxEnt模型预测末次盛冰期(LGM,约21000年前)、当前(1970~2000年)和未来(2070年)气候情景下丹霞梧桐的潜在适生区的结果显示:MaxEnt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值均高达0.998,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丹霞梧桐潜在适生区分布。气候变量贡献值和刀切法检验的结果显示,年平均温度、最冷季度降水量和最干季度平均温度是限制丹霞梧桐分布的主导气候变量。丹霞梧桐的适生区大致范围在107.9°~119.8°E,22.8°~27.6°N,南岭南麓是丹霞梧桐分布的热点区域。末次盛冰期相比当前适生区有所扩张,未来随着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升高,高适生区将呈现不同程度(13.74%~19.29%)收缩。总体而言,从冰期到未来三个时期,其分布区整体变化相对稳定,并未因气候波动出现极端缩减的现象。

胡纯,韦宝婧,胡希军,谢禄山,陈存友[2](2020)在《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全面摸清广东省南雄市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内药用植物种类,填补当地药用植物资源方面的漏缺,对保护区内的野生药用植物进行实地调查、文献查阅、专家咨询及相关内容分析。根据调查统计,保护区内现有野生药用植物159科453属704种,其中蕨类植物27科39属66种,裸子植物6科6属6种,被子植物126科408属632种。从药用植物资源的科属、入药部位、药性、药味等4个方面和珍稀保护植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总结归纳了药用植物的多样性特征,为野生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张瑜[3](2019)在《韶关南雄市观音岽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功能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球之肺”,在其复杂结构的共同作用下,发挥着涵养水源、水土保持、固碳释氧、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维持着地球生命系统的正常运行。为更好地保护现存较为完好的森林群落,我国划定了多个森林类型的自然保护区。而如何保护此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如何更好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内需要保护的生物,还需要从多个角度对自然保护区进行研究分析,为功能区的划分、今后保护、开发与建设等措施的制定提供更加充足与合理的依据。本文以保护森林群落为主的森林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作为研究对象,对广东南雄观音岽县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功能进行评价,取得成果如下:(1)在《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2014)》规定的森林生态功能评价方式的基础上,分析并筛选了坡度、坡位、坡向、海拔、土壤类型、土层厚度、枯枝落叶厚度、龄组、郁闭度、总覆盖度、公顷株数、平均胸径、平均林高、公顷蓄积量、树种结构、森林群落结构、健康度、自然度、公顷生物量这19个反映森林结构和立地条件的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并通过基于MATLab为平台、群智能最优化算法为择优算法的投影寻踪分类法计算了各个指标所对应向量与权重,细化了评价结果等级,构建了新的森林生态功能评价体系。(2)对观音岽自然保护区进行了森林生态功能评价,结果表明:①评价为“差”的总面积达113.25hm2,占总体面积的4.03%;评价为“较差”的总面积达640.46hm2,占总体面积的22.78%;评价为“中”的总面积达813.63hm2,占总体面积的28.94%;评价为“较优”的总面积达1075.94hm2,占总体面积的38.28%;评价为“优”的总面积达167.76hm2,占总体面积的5.97%。观音岽自然保护区的总体森林生态功能单位面积得分为1.759,评价等级为“中”,观音岽自然保护区的总体森林生态功能基本良好。②评价结果较好的林分具有的特征为:立地条件较好、树龄较大、具有相对完整结构的纯天然阔叶林和针叶混交林(针叶树种总蓄积≥65%的针阔叶混交林)。评价结果为差的林分具有的特征为:海拔较高、树龄较小、具有简单结构的人工植针叶纯林或竹林。③林地对于森林生态功能的影响各不相同,对应的影响范围也是各不相同:水系与道路的综合影响范围在100m-300m,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影响范围在500m左右的范围内。(3)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保护区功能分区建议和相应的保护对策建议。

林开[4](2019)在《烟稻轮作对水稻褐飞虱生态控制机理》文中研究指明烟稻轮作(Tobacco-rice rotation cropping)是指在同一块田块上,先种植烟草后种植水稻的一种不同农作物间相互交替耕作的轮作耕作模式。前期研究表明,烟稻轮作种植区水稻田褐飞虱种群数量要显着低于稻稻连作种植区,但烟稻轮作抑制褐飞虱田间种群增长的生态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运用室内盆栽实验验证水稻对残留在土壤中烟碱的吸收作用与规律;运用昆虫刺吸电位仪(EPG)技术研究水稻外源烟碱对褐飞虱取食行为的影响;并结合人工饲料技术进一步验证烟碱对褐飞虱取食行为的干扰作用。同时,运用室内等期种群生命表方法,研究褐飞虱在浓度烟碱灌根处理的水稻上多世代种群变化情况。最后通过田间笼罩实验,定量检测了烟稻轮作田与稻稻连作田褐飞虱的种群变化,评估了笼内褐飞虱经过2~3代左右种群扩增对水稻的为害情况。现将主要研究结果总结如下:1、通过室内盆栽实验验证水稻对残留土壤烟碱的吸收作用,研究烟碱浓度、水稻生育期、水稻品种等因素对水稻吸收土壤中烟碱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可以吸收土壤中的烟碱;水稻各组织中烟碱含量最高的是根部,其次是茎部,最低的是叶部;吸收量与土壤中烟碱浓度呈正相关;幼苗期水稻组织内烟碱含量高于成熟期;不同水稻品种因其蒸腾速率不同而对烟碱的吸收量有差异。2、利用昆虫刺吸电位仪(EPG)技术研究水稻外源烟碱对褐飞虱取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褐飞虱在含外源烟碱的水稻植株上取食时均产生其所有典型波形(非取食波:NP波;路径波:PW波;韧皮部取食波:N4波;木质部取食波:N5波)。处理组非刺探波(NP波)总时长较对照延长了41.17%~580.56%;处理组路径波(PW波)总时长比对照组显着延长了42.38%~69.15%;处理组PW波出现频率显着低于对照组;韧皮部取食波形(N4波)总时长与平均持续时长较对照组显着减少了23.62%~57.21%。在人工饲料囊上的EPG记录,处理组非取食波(NP波)和路径波(PW波)的总持续时长与频率随着添加烟碱浓度的升高显着增加;取食波(I波)总持续时长随着烟碱添加浓度的增加显着减少,32.94%~94.32%。3、利用室内等期种群生命表方法,研究褐飞虱在100ppm,10ppm和0ppm这3个浓度烟碱灌根处理的水稻上多世代种群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饲喂第2至5代时处理组褐飞虱若虫发育历期显着延长;饲养至第3、4、5和7代时,处理组成虫寿命显着缩短;各世代中,处理组和对照组的雌雄比均无显着差异;在第2、3和5代中,处理组褐飞虱单雌产卵量显着低于对照组。饲养前5个世代中,处理组的内禀增长率均低于对照组。4、使用烟碱浓度10ppm和100ppm处理的水稻饲养的褐飞虱雌虫Ⅱ级卵巢出现的时间较对照组分别延迟了1天和2天;处理组Ⅲ和Ⅳ级卵巢出现比对照组延迟了2天。使用烟碱浓度1000ppm处理的水稻植株饲喂褐飞虱初孵若虫至第13天时,雌成虫多数卵管短而细且透明;饲喂至第17天时,有卵粒形成,但多数卵巢小管仍处于乳白透明期,粘连且不易分散。以未作药剂处理的交配组合(♂CK×♀CK)为对照,研究了褐飞虱取食烟碱浓度1000ppm处理的水稻后三种交配组合(处理雄虫♂n×♀CK、处理雌虫♂CK×♀n、雌雄虫双处理♂n×♀n)生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n×♀CK和♂n×♀n组的雌虫单雌产卵量较对照组显着降低了20.8%和56.5%,孵化率显着降低了31.70%和30.46%。5、通过在烟稻轮作区和稻稻连作区开展大田定量种群动态变化监测发现,40天后稻稻连作区笼罩内褐飞虱数量是烟稻轮作区的4.17倍;烟稻轮作区笼罩内成虫性比为1.51,高于稻稻连作区(0.83),稻飞虱未受精卵粒比例在烟稻轮作区笼罩内显着高于对照区。在水稻方面,烟稻轮作区笼罩内的稻谷千粒重比稻稻连作区重34.62%;烟稻轮作区笼罩内的每笼产量高出稻稻连作区24.79%。

武星彤,陈璐,王敏求,张原,李鑫玉,林雪莹,周宏,文亚峰[5](2019)在《基于丹霞梧桐转录组数据的EST-SSR标记开发》文中认为以丹霞梧桐转录组序列为基础,开发丹霞梧桐EST-SSR标记位点,并利用其对丹霞梧桐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评价丹霞梧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为丹霞梧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依据。应用Primer 3.0、Gen Al Ex6.3、FSTAT和MS-tools等软件进行引物设计和相关遗传参数分析。17858个SSR位点分布于79920个unigene序列,SSR位点密度为1/4.78 kb。SSR重复基序中,三核苷酸(43.64%)为优势核苷酸,其次为四核苷酸(23.52%)和二核苷酸(15.54%)。三核苷酸和二核苷酸优势重复基序分别为AAG/CTT和AG/CT。以16个样本为材料,从设计的73对引物中共筛选出16对多态性EST-SSR引物,多态性信息含量(PIC)的平均值为0.546,所开发位点具有较高的多态性。主成分分析(PCA)表明,这些位点具有很好地鉴别不同地区样本,甚至单株的能力。3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对比结果表明,丹霞梧桐群体具有中等程度的遗传多样性,其期望杂合度(He)的变化范围为0.550~0.605。地质、历史气候变化及人为干扰等因素可能是造成丹霞梧桐群体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所开发的EST-SSR多态性位点可为丹霞梧桐遗传结构分析和分子辅助育种等相关研究奠定良好基础。

胡纯[6](2018)在《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植物多样性研究对维持生态平衡、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植物多样性评价则为濒危物种的发现、植物资源的保护、保护区的生态平衡提供依据和指导,同时加快植物多样化评价的现代化进程,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本文从植物多样性评价的研究为出发点,对南雄市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的植物资源进行详细调查,并经过整理归纳,围绕植物区域物种多样性、植物资源多样性、植物群落多样性三个板块展开分析和评价,并得到各版块的评价结果或评价指数,从而提出更合理有效的保护措施及建议。(1)用样方样线相结合方法,实地调查自然保护区内植物资源与植物群落结构。①保护区共计维管束植物175科584属1025种。其中:蕨类植物31科56属97种;裸子植物6科7属7种;被子植物138科521属921种,其中双子叶植物115科414属739种,单子叶植物23科107属182种;共有4个植被型组,8个植被型,22个植物群系。②保护区共设8个样方,分别为丹霞梧桐纯林(2个)、丹霞梧桐和灌丛群落、马尾松和丹霞梧桐群落、针阔混交林群落、草灌群落、竹林和桫椤群落、木荷和栀子群落。(2)从物种构成、生活型结构、区系属性和珍稀特有植物层面进行植物区系研究。①保护区木本植物共392种,其中常绿、落叶分别为275、117种;草本植物共633种,其中蕨类植物、双子叶植物有、单子叶植物分别为96种、373种、164种。②保护区内科的分布区类型共12个,其中泛热带分布及其变型共52科,比例最大,占非世界广布种的36.1%,世界广布共41科,居于第二。属的分布区类型共15个,泛热带分布及其变型居于首位,共129属,占总属(492属)的26.2%,世界广布(41属)、旧世界热带分布(42属)、北温带分布及其变型(62属)分别占8.3%、8.5%、12.6%。③确定保护区共6种国家II级保护植物,占广东省国家II级保护植物(45种)的13.3%;国家贸易公约附录植物共16种;保护区内特有植物4种。(3)从区域物种多样性、植物资源多样性和植物群落多样性对保护区内植物多样性进行评价研究。①对保护区774种植物资源中,通过综合分析选取了资源利用潜力评价体系中价值大小为较大或极大的资源植物进行开发潜力评价(共157种),并得到开发潜力极大、较大、中等的植物种类分别为7、43、41种,占58%,植物资源开发的价值较大。②通过建立植物群落多样性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指标模型、确定指标权重,得到综合评价植物指数CEI为6.71,植物多样性处于较好水平。(4)评价结果对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多样性保护具有科学指导意义,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策略来促进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雷雨菁[7](2018)在《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性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然保护区指的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将具有典型特征的自然生态系统或自然综合体以及其他以科研、监测、教育等为目的而划分出的保护地区的总称,其主要任务是保护与管理。研究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敏感性可以为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论文以广东省南雄市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实地考察和统计分析三种方法,以GIS为平台,对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生态敏感性评价,所得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总结了前人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性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并梳理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根据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含1个目标层5个准则层9个评价因子的生态敏感性评价体系。(2)两次实地考察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资源现状并进行了保护动植物资源的分布情况和生境情况调查。考察发现保护区内共有维管植物175科584属1025种,其中蕨类植物约31科56属97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6科6属6种(I级1种,II级5种)。有野生脊椎动物资源,有233种,隶属31目78科194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17种。(3)完成了对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敏感性评价。评价中,首先确定整体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实际动植物生境情况建立了动植物生境敏感度评价体系,得出了保护区动植物生境敏感度分析;然后使用AHP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利用ArcGIS软件对整个保护区的生态敏感性进行了加权叠加分析。(4)根据评价结果对保护区进行了生态功能区划,划分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并提出相应规划建设建议。

陈璐[8](2018)在《丹霞梧桐EST-SSR标记位点开发及其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文中提出丹霞梧桐(Firmianadanxiaensis)是我国特有珍稀濒危树种,种群数量稀少,分布地域狭窄,观赏利用价值高。本研究以丹霞梧桐转录组序列为基础,开发得到多个EST-SSR标记位点,并将其应用于丹霞梧桐遗传多样性检测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相关研究结果对于该物种的科学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丹霞梧桐EST-SSR标记位点的开发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得到海量丹霞梧桐EST序列,从79 920个unigene中挖掘到17 858个SSR位点,分布于12 103个unigene上,SSR发生率为15.14%。优势重复基序类型(motif)为三核苷酸,有7 794个,占总重复类型的43.60%,SSR出现频率为1/4.78 kb。以重复基元最小重复次数9为标准,筛选88个SSR位点合成引物,其中73对成功扩增,16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多态性位点比例为21.91%。不同位点等位基因数(Na)从3到10个不等,位点多态信息含量(PIC)平均为0.361。有10个位点偏离HWE平衡,6个位点可能存在无效等位基因。PCA分析结果表明,所开发的EST-SSR位点具有鉴别辨不同群体样本,甚至不同单株的能力,可用于丹霞梧桐分子遗传学研究。2.丹霞梧桐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分析丹霞梧桐9个群体(213个单株)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8个EST-SSR共检测到131个等位基因。在物种的水平上,丹霞梧桐呈中等程度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期望杂合度(He)为0.536,平均等位基因丰富度(AR)为3.642。丹霞山群体的Shannon’s信息指数(Ⅰ)高于南雄群体,分别为0.974和0.917。AMOVA分析结果表明,群体内个体间的遗传变异为79.66%(p<0.01),组群内群体之间的遗传变异为5.28%(p<0.01),而组群之间的遗传变异为15.06%(p<0.01)。丹霞梧桐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种群内的个体之间,而两组群间(丹霞山和南雄)也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同一组群内群体间遗传变异则相对较小。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st和Gst值分别为0.147和0.135,说明丹霞梧桐群体间,特别是地区的群体间存在较为显着的遗传分化。Structure分析结果显示,当k=2时,△K出现明显拐点且取得最大值,说明研究群体最有可能划分为两基因库,与两个采样群体的地区来源(丹霞山和南雄)相一致。随着K值的增加(K=3,K=4),丹霞山群体中出现了新的基因库,而南雄群体没有继续分化。Mantel检验显示丹霞梧桐群体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呈现显着正相关(r=0.833,P=0.01),由Bottleneck结果推测部分群体经历了近期瓶颈事件。利用DIYABC软件推测不同群体的分化时间,以评估遗传结构可能的形成历史过程。现存的丹霞山和南雄群体应是同时分化,分化时间约为距今86 100~143 500年以前,其有效群体的大小分别约为7 290和5 550。新生代第四纪地壳新构造运动和新生代后的人为干扰是造成现有丹霞梧桐群体遗传结构的主要原因。3.提出保护策略对于遗传多样性和私有等位基因丰富度较高的群体(丹霞山)设立自然保护区并加以人工管理抚育;对于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群体(南雄),进行人工保育并扩大地区间基因流;加强对野生种群其它方面研究,如种子生物学、生理生态以及丹霞梧桐的繁育系统和繁育机制等问题,这些研究对于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的制定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魏蓉,王强,钟平生,袁道煌,陈红锋[9](2018)在《广东南雄走马胎群落特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阐明珍贵药用植物走马胎Ardisia gigantifolia所在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特征、龄级结构及物种多样性指数特征,为其保护和规模化繁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11个10 m×10 m的样方,采用每木调查法,对样方内所有胸径≥2 cm、树高≥2 m的立木进行检测,记录种类、胸径、树高和冠幅;采用物种多样性指数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1 100 m2的样地内共有维管束植物213种,隶属78科153属;植物区系以热带-亚热带区系性质为主;群落乔木层优势种为荷木Schimasuperba、拟赤杨Alniphyllum fortune、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等,灌木层优势种为走马胎、鼠刺Itea chinensis、玉叶金花Mussaenda pubescens等;走马胎种群在灌草层中均有分布,种群龄级结构呈金字塔型,I龄级幼苗储备丰富,但IV龄级成苗个体少;群落的物种丰富度(Magarlef指数)为30.04,变化度(Shannon-Wienner指数)为3.79,优势度(Simpson指数)为0.88,均匀度(Pielou指数)为0.71;群落各层次的Magarlef指数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藤本植物,Simpson指数表现为藤本植物>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Shannon-Wienner指数表现为藤本植物>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Pielou指数表现为藤本植物>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这表明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最高,但分布最不均匀,优势种的优势地位突出。结论走马胎呈聚集分布在群落下层,为灌木和草本层的优势种,生长良好;喜温暖湿润的环境,耐阴,需散射光,喜酸性、疏松的土壤。

李芮芝[10](2017)在《韶关南雄市观音岽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用法律形式确定的为长期保护和恢复自然综合体和自然资源整体而划定的一定空间范围,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护重要的生态系统及其环境,拯救濒临灭绝的物种群落,或者是为了保护自然历史遗产。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敏感性分析是进行保护规划的重要依据。论文以南雄市观音岽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查和GIS分析方法,对观音岽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敏感性分析,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总结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性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归纳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观音岽自然保护区实际情况建立了 5个准则层9个评价因子的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2)实地调查了观音岽自然保护区资源现状。发现保护区内共有维管植物169科,498属,857种。其中蕨类植物共有23科32属49种,种子植物共有146科466属808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二级保护植物9种。保护区共有脊椎动物33目89科234种,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11种。并进行了保护动植物资源的分布和生境状况调查。(3)观音岽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性评价。首先,在保护动植物生境状况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保护动植物生境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对保护动植物进行了生境敏感性评价;其次,在单因子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性总体评价。(4)根据评价结果,对保护区进行了生态功能区划,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二、南雄市全安镇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初步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南雄市全安镇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初步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丹霞梧桐种质资源分子鉴定及其潜在适生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丹霞梧桐及其研究进展
        1.2.1 丹霞梧桐概述
        1.2.2 丹霞梧桐野外生境分布
        1.2.3 研究现状
    1.3 DNA条形码与物种鉴定
        1.3.1 DNA条形码简介及研究方法
        1.3.2 DNA条形码在植物物种鉴定上的应用
    1.4 物种分布模型
        1.4.1 物种分布模型的研究概述
        1.4.2 MaxEnt物种分布模型的应用
    1.5 技术路线
2 丹霞梧桐种质资源分子鉴定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总DNA的提取
        2.2.2 DNA质量检测
        2.2.3 序列扩增及测序
        2.2.4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PCR扩增与测序
        2.3.2 序列特征
        2.3.3 BLAST分析
        2.3.4 K2P遗传距离分析
        2.3.5 系统进化树的构建
        2.3.6 单倍型网络
    2.4 讨论
3 丹霞梧桐地理种群遗传分化分析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2.1 基因组DNA的提取
        3.2.2 PCR扩增
        3.2.3 数据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各位点遗传多样性参数
        3.3.2 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3.3.3 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
        3.3.4 丹霞梧桐群体遗传分化
        3.3.5 丹霞梧桐种群遗传结构
        3.3.6 Mantel检验
        3.3.7 瓶颈效应分析
    3.4 讨论
        3.4.1 丹霞梧桐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3.4.2 丹霞梧桐的遗传分化及遗传结构
4 丹霞梧桐潜在适生区模拟与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丹霞梧桐分布数据获取及处理
        4.1.2 环境变量数据来源
        4.1.3 环境变量的筛选
        4.1.4 模型预测及分析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模型精度检验
        4.2.2 气候变量相关性分析
        4.2.3 环境变量重要性评价
        4.2.4 丹霞梧桐的潜在适生区
        4.2.5 气候变化对丹霞梧桐潜在分布的影响
    4.3 讨论
        4.3.1 MaxEnt模型模拟与评估
        4.3.2 主要气候因子对丹霞梧桐分布的影响
        4.3.3 丹霞梧桐潜在适生区的动态变化
5 丹霞梧桐遗传资源的保护
6 结论与创新点
    6.1 结论
    6.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2)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2 研究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药用植物科属构成的多样性
    3.2 药用植物药用部位的多样性
    3.3 药用植物药性的多样性
    3.4 药用植物药味的多样性
    3.5 重点保护药用植物资源的多样性
4 讨论
    4.1 药用植物利用现状
    4.2 药用植物开发利用建议

(3)韶关南雄市观音岽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功能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
        1.2.1 自然保护区
        1.2.2 森林生态功能及评价
        1.2.3 投影寻踪技术
    1.3 相关研究进展
        1.3.1 自然保护区研究进展
        1.3.2 森林生态功能研究进展
        1.3.3 森林生态功能评价研究进展
        1.3.4 投影寻踪技术研究进展
        1.3.5 研究不足与展望
    1.4 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观音岽自然保护区现状与数据处理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地理位置与范围
        2.1.2 自然条件概况
        2.1.3 人文社会经济
        2.1.4 主要保护对象
        2.1.5 自然保护区的类型与特色
    2.2 森林资源现状
        2.2.1 树种结构
        2.2.2 龄组
        2.2.3 起源
        2.2.4 现状问题
    2.3 数据处理
        2.3.1 数据资料的来源
        2.3.2 数据资料的筛选与整理
        2.3.3 图像数据资料的处理
        2.3.4 其他数据的处理
3 评价方式的选择与评价体系构建
    3.1 国家现有森林生态功能评价方法
        3.1.1 国家现有评价方法具体内容
        3.1.2 国家现有评价方法分析
    3.2 评价角度的选择与确定
        3.2.1 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综合性强
        3.2.2 功能取决于结构,结构反映功能
        3.2.3 以森林水文生态过程为例筛选结构指标因子
    3.3 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功能评价指标筛选
        3.3.1 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3.3.2 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3.3.3 评价指标筛选
        3.3.4 评价指标汇总
    3.4 评价指标定义及分级
        3.4.1 定性评价指标分级及赋值
        3.4.2 定量评价指标定义明细
    3.5 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确定
        3.5.1 算法的选择
        3.5.2 投影寻踪分类法原理
        3.5.3 数据处理与模型的构建
4 观音岽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功能评价
    4.1 权重中表现出的问题与特征
    4.2 森林生态功能评价
        4.2.1 评价结果等级划分方式
        4.2.2 森林生态功能多因子指标评价
        4.2.3 森林生态功能总体评价
        4.2.4 现行功能区分区评价
        4.2.5 不同树种结构类型森林生态功能评价
        4.2.6 不同龄组森林生态功能评价
        4.2.7 不同起源森林生态功能评价
    4.3 非林地对于森林生态功能的影响
        4.3.1 耕地对于森林生态功能的影响
        4.3.2 建设用地对于森林生态功能的影响
        4.3.3 水域对于森林生态功能的影响
    4.4 章节小结
5 观音岽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与开发建议
    5.1 基于森林生态功能评价结果的建议
    5.2 对于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定的建议
    5.3 针对自然保护区保护和开发的建议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4)烟稻轮作对水稻褐飞虱生态控制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水稻褐飞虱及其危害
    1.2 褐飞虱化学防治与面临的问题
    1.3 作物轮作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与机理
        1.3.1 作物轮作的效应
        1.3.2 作物轮作的作用机理
    1.4 天然杀虫剂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1.4.1 天然杀虫剂防治害虫的研究概况
        1.4.2 烟碱在害虫防治上的应用
    1.5 昆虫刺吸电位技术的历史、原理及应用
        1.5.1 昆虫刺吸电位技术的历史
        1.5.2 EPG的工作原理
        1.5.3 EPG波形生物学意义
        1.5.4 EPG应用于半翅目害虫研究
    1.6 昆虫种群生命表系统研究方法
    1.7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水稻对土壤中烟碱的吸收规律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水稻
        2.1.2 供试土壤
        2.1.3 标样与试剂
        2.1.4 主要仪器
        2.1.5 实验方法
        2.1.6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水稻对烟稻轮作田土壤中烟碱的吸收作用研究
        2.2.2 水稻吸收土壤中烟碱的剂量效应研究
        2.2.3 生长期对水稻吸收土壤中烟碱的影响
        2.2.4 品种对水稻吸收土壤烟碱的影响
    2.3 小结
3 水稻中外源烟碱对褐飞虱取食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水稻
        3.1.2 供试昆虫
        3.1.3 实验仪器
        3.1.4 EPG记录
        3.1.5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褐飞虱取食行为环节认定
        3.2.2 水稻吸收土壤中的烟碱后对褐飞虱取食行为的影响
        3.2.3 人工液体饲料囊中添加烟碱对褐飞虱取食行为的影响
    3.3 小结
4 水稻外源烟碱对褐飞虱室内种群控制作用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昆虫
        4.1.2 供试水稻
        4.1.3 褐飞虱室内种群生命表的构建
        4.1.4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褐飞虱在取食不同浓度烟碱处理水稻上饲养1个世代的种群生命表
        4.2.2 褐飞虱在不同浓度烟碱处理水稻多代饲养的种群生态参数研究
    4.3 小结
5 水稻外源烟碱对褐飞虱生殖力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昆虫
        5.1.2 供试水稻
        5.1.3 实验方法
        5.1.4 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水稻外源烟碱对其褐飞虱卵巢发育进度的影响
        5.2.2 褐飞虱取食高浓度烟碱处理水稻对其雌成虫卵巢形态的影响
    5.3 小结
6 笼罩条件下褐飞虱田间种群动态定量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1.1 实验材料
        6.1.2 调查方法
        6.1.3 数据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烟稻轮作区和稻稻连作区田间褐飞虱种群动态定量分析
        6.2.2 烟稻轮作区和稻稻连作区定量褐飞虱对水稻的影响
    6.3 小结
7 结论与总结
    7.1 全文结论
    7.2 讨论
        7.2.1 水稻对土壤中烟碱的吸收作用
        7.2.2 水稻外源烟碱对褐飞虱取食行为的影响
        7.2.3 水稻外源烟碱对褐飞虱种群的影响
        7.2.4 水稻外源烟碱对褐飞虱生殖力的影响
        7.2.5 烟稻轮作对褐飞虱田间种群的生态控制作用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基于丹霞梧桐转录组数据的EST-SSR标记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DNA提取
        1.2.2 SSR位点鉴别及引物设计
        1.2.3 PCR扩增及引物筛选
        1.2.4 数据统计及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转录组中SSR分布特征与数量
    2.2 丹霞梧桐转录组SSR基序重复类型和频率特征
    2.3 SSR多态性位点的筛选及特点
    2.4 多态性位点的有效性检验
    2.5 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3 讨论

(6)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
        1.2.1 自然保护区
        1.2.2 植物区系
        1.2.3 植物群落
        1.2.4 植物物种多样性
        1.2.5 植物多样性评价
    1.3 相关研究进展
        1.3.1 自然保护区研究进展
        1.3.2 植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1.3.3 植物多样性评价研究进展
        1.3.4 研究不足与展望
    1.4 研究相关理论基础
        1.4.1 生物多样性原理
        1.4.2 景观生态学理论
        1.4.3 森林生态学理论
        1.4.4 可持续发展理论
    1.5 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6.1 研究方法
        1.6.2 技术路线
2 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调查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自然条件
        2.1.3 人文社会
    2.2 植被现状调查与分析
        2.2.1 调查范围
        2.2.2 调查方法及内容
        2.2.3 调查结果与分析
        2.2.4 丹霞梧桐相关概况
3 植物区系研究
    3.1 研究方法
    3.2 物种结构
        3.2.1 物种基本结构
        3.2.2 蕨类植物组成数量结构分析
        3.2.3 裸子植物组成数量结构分析
        3.2.4 被子植物组成数量结构分析
    3.3 生活型结构
        3.3.1 生活型分类系统
        3.3.2 木本植物生活型组成
        3.3.3 草本植物生活型组成
        3.3.4 主要植物类群的生活型
    3.4 区系地理成分
        3.4.1 科的分布区类型分析
        3.4.2 属的分布区类型分析
    3.5 珍稀与特有植物
        3.5.1 重点保护区植物
        3.5.2 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物种
        3.5.3 丹霞梧桐保护区特有植物种
    3.6 小结
        3.6.1 区系成分的丰富性
        3.6.2 地理成分的复杂性
        3.6.3 丹霞地貌生境上植物多样性的特殊性
4 植物多样性评价
    4.1 植物区域物种多样性评价
    4.2 植物资源多样性评价
        4.2.1 植物资源调查与统计
        4.2.2 植物资源评价
        4.2.3 植物资源利用潜力评价
    4.3 植物群落多样性评价
        4.3.1 植物多样性评价体系的构建
        4.3.2 评价结果
    4.4 植物多样性保护
5 小结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表A 南雄市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植物名录表
附表B 南雄市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开发潜力评分表
附表C 南雄市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样方登记表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7)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自然保护区
        1.2.2 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
        1.2.3 生态敏感性分析
    1.3 相关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展望
        1.3.1 丹霞梧桐相关研究现状
        1.3.2 自然保护区相关研究现状
        1.3.3 生态敏感性相关研究现状
        1.3.4 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展望
    1.4 研究目的、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性评价
    2.1 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性评价理论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2 景观生态学理论
        2.1.3 保护生物学理论
    2.2 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
        2.2.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2.2.2 评价因子筛选方法
        2.2.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 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现状与数据处理
    3.1 研究区域概况
        3.1.1 地理位置与范围
        3.1.2 自然资源情况
        3.1.3 人口及社会经济
        3.1.4 土地利用现状
        3.1.5 道路基础设施
    3.2 数据处理
        3.2.1 数据资料的筛选
        3.2.2 图像数据资料的处理
        3.2.3 其他数据资料的处理
4 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性评价
    4.1 植物生境敏感性分析评价
        4.1.1 代表性保护植物物种及其生境要求
        4.1.2 植物生境因子评价体系
        4.1.3 植物生境单因子评价标准
    4.2 动物生境敏感性分析评价
        4.2.1 代表性保护动物物种及其生境要求
        4.2.2 动物生境因子评价体系敏感性综合评价分析
        4.2.3 动物生境单因子评价标准
    4.3 生态敏感性分析评价
        4.3.1 评价因子的分级标准
        4.3.2 评价因子的生态敏感性分析
        4.3.3 评价因子的权重确立
        4.3.4 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分析
5 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划及建议
    5.1 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5.2 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划及建议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
附录B 样方调查表
附录C 专家意见征询问卷
附录D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8)丹霞梧桐EST-SSR标记位点开发及其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丹霞梧桐概述
        1.1.1 丹霞梧桐的生物学特性
        1.1.2 丹霞梧桐的地理分布
        1.1.3 丹霞梧桐的种群特点
        1.1.4 丹霞梧桐的保护现状
    1.2 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
        1.2.1 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的概念
        1.2.2 植物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影响因素
        1.2.3 群体遗传结构的度量方法
    1.3 微卫星分子标记
        1.3.1 分子标记的类型
        1.3.2 微卫星分子标记
        1.3.3 微卫星分子标记开发技术
        1.3.4 EST-SSR分子标记的应用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5 技术路线
2 基于转录组数据的丹霞梧桐EST-SSR标记开发
    2.1 实验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总RNA提取
        2.2.2 DNA提取及检测
        2.2.3 引物设计
        2.2.4 多态性位点检测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转录组拼接结果
        2.3.2 SSR序列的数量与特征
        2.3.3 多态性位点检测结果
        2.3.4 多态性位点有效性验证
    2.4 讨论
        2.4.1 丹霞梧桐转录组SSR位点特征
        2.4.2 提高多态性位点选择效率的方法
3 丹霞梧桐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
    3.1 实验材料
        3.1.1 群体采集地概况
        3.1.2 实验试剂与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DNA提取
        3.2.2 PCR扩增与基因分型
    3.3 数据统计及分析
        3.3.1 遗传多样性
        3.3.2 种群遗传结构
        3.3.3 瓶颈效应检测
        3.3.4 群体分化时间及大小评估
    3.4 结果与分析
        3.4.1 遗传多样性
        3.4.2 群体遗传分化
        3.4.3 群体遗传结构
        3.4.4 种群瓶颈效应分析
        3.4.5 群体分化时间及有效群体大小估测
    3.5 讨论
        3.5.1 丹霞梧桐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3.5.2 丹霞梧桐群体间遗传结构
        3.5.3 群体分化时间及有效群体大小估测
4 丹霞梧桐的保护策略
5 结论与创新
    5.1 结论
        5.1.1 丹霞梧桐EST-SSR位点开发
        5.1.2 丹霞梧桐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
    5.2 创新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9)广东南雄走马胎群落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2 研究方法
    2.1 样地设置与调查
    2.2 群落特征指标测定
        2.2.1 区系分析
        2.2.2 重要值分析[12]
        2.2.3 龄级结构划分
        2.2.4 物种多样性
        2.2.5 生活型谱
3 结果与分析
    3.1 物种组成
    3.2 地理成分组成
    3.3 群落的垂直结构
        3.3.1 乔木层
        3.3.2 灌木层
        3.3.3 草本层
        3.3.4 层间植物
    3.4 走马胎种群的龄级结构
    3.5 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3.5.1 多样性指数
        3.5.2丰富度 (E)
        3.5.3 均匀度 (J)
    3.6 群落植物生活型谱
4 讨论

(10)韶关南雄市观音岽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 生态敏感性
        1.2.2 生态敏感性分析
        1.2.3 自然保护区
        1.2.4 自然保护区规划的结构和功能
        1.2.5 自然保护区的珍贵保护物种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存在问题及研究展望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性评价
    2.1 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性评价理论
        2.1.1 生物对尺度的认知
        2.1.2 评价标准的建立
    2.2 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
        2.2.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2.2.2 评价指标因子的筛选
        2.2.3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 观音岽自然保护区现状调查与数据
    3.1 研究区概况
        3.1.1 地理位置与范围
        3.1.2 自然资源情况
        3.1.3 土地利用状况
        3.1.4 道路基础设施
    3.2 现状调查与分析
        3.2.1 植被研究方法
        3.2.2 植被类型划分
        3.2.3 植被优势种类组成
        3.2.4 主要植被群系结构
        3.2.5 植被特征
        3.2.6 动物研究方法
        3.2.7 动物类型划分及物种组成
        3.2.8 主要动物区系特征
    3.3 数据处理
        3.3.1 数据资料的筛选
        3.3.2 图像数据资料的处理
        3.3.3 文字与实地探查数据处理
4 观音岽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性评价
    4.1 植物生境敏感性分析评价
        4.1.1 植物代表保护物种及其生境要求
        4.1.2 植物生境因子评价体系
        4.1.3 植物生境因子单因子评价标准
    4.2 动物生境敏感性分析评价
        4.2.1 动物代表保护物种及其生境要求
        4.2.2 动物生境因子评价体系
        4.2.3 动物生境因子单因子分级评价标准
    4.3 生态敏感性分析评价
        4.3.1 评价因子的分级标准
        4.3.2 评价因子的生态敏感性分析
        4.3.3 评价因子的权重确立
        4.3.4 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分析
    4.4 生态功能保护区划及建议
        4.4.1 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划的指导思想
        4.4.2 自然保护区功能保护区划基本原则
        4.4.3 观音岽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功能保护区划及建议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专家调查问卷
附录B 读研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四、南雄市全安镇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初步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丹霞梧桐种质资源分子鉴定及其潜在适生区分析[D]. 周小芬.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2]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研究[J]. 胡纯,韦宝婧,胡希军,谢禄山,陈存友.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0(11)
  • [3]韶关南雄市观音岽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功能评价研究[D]. 张瑜.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01)
  • [4]烟稻轮作对水稻褐飞虱生态控制机理[D]. 林开. 华南农业大学, 2019
  • [5]基于丹霞梧桐转录组数据的EST-SSR标记开发[J]. 武星彤,陈璐,王敏求,张原,李鑫玉,林雪莹,周宏,文亚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9(05)
  • [6]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评价研究[D]. 胡纯.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8(01)
  • [7]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性评价[D]. 雷雨菁.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8(01)
  • [8]丹霞梧桐EST-SSR标记位点开发及其群体遗传结构分析[D]. 陈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8(12)
  • [9]广东南雄走马胎群落特征研究[J]. 魏蓉,王强,钟平生,袁道煌,陈红锋. 中草药, 2018(06)
  • [10]韶关南雄市观音岽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性分析[D]. 李芮芝.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南雄市全安镇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初步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