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巨大腹部畸胎瘤一例

儿童巨大腹部畸胎瘤一例

一、儿童腹腔巨大畸胎瘤1例(论文文献综述)

祁婷婷[1](2021)在《234例急诊妇科肿瘤患者临床病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近8年急诊妇科肿瘤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急诊妇科肿瘤的发病趋势、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为患者的早期诊断、规范个体化治疗、改善预后降低误诊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12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急诊妇科肿瘤患者234例作为研究对象,最小年龄3岁,最大年龄88岁,中位年龄39岁,所有患者均行急诊手术,且由术后病理确诊,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012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8年间年收治急诊妇科肿瘤患者数量分别为:14例(5.98%),25例(10.68%),15例(6.41%),17例(7.26%),28例(11.97%),33例(14.10%),45例(19.23%),57例(24.36%),第一季度69例(占29.49%),第二季度63例(占26.92%),第三季度57例(占24.36%),第四季度45例(19.23%),急诊妇科肿瘤患者人数呈现上升趋势,好发于上半年,第一季度为发病高峰期;234例患者中无月经初潮患者19例(占8.12%),有月经患者186例(占79.49%),绝经患者29例(占12.39%),初潮前肿瘤发生率明显低于初潮后,发病人群主要集中于生育期女性。2、234例急诊妇科肿瘤中良性肿瘤208例(占90.83%),交界性肿瘤10例(占4.37%),恶性肿瘤11例(占4.80%),以良性为主,恶性及交界性较少见;按肿瘤大小统计,其中<5cm的肿瘤27例(占11.54%),5-10cm的肿瘤133例(占56.84%),11-15cm的肿瘤44例(占18.80%),>15cm的肿瘤24例(10.26%),不明确大小6例(占2.56%),急诊妇科肿瘤主要集中于5-10cm;21例非良性肿瘤按肿瘤大小统计,<5cm的肿瘤4例(占21.05%),5-10cm的肿瘤3例(占15.79%),>10cm的肿瘤12例(占63.16%),主要以10cm以上为主。3、按组织学统计,浆液性肿瘤80例(占35.09%),粘液性肿瘤26例(占11.40%),畸胎瘤94例(占41.23%),无性细胞瘤1例(占0.44%),颗粒细胞瘤2例(占0.88%),卵泡膜纤维瘤12例(5.26%),卵巢纤维瘤4例(1.75%),转移性肿瘤1例(占1.44%),急诊妇科肿瘤主要以畸胎瘤和浆液性肿瘤为主。4、234例急诊妇科肿瘤患者按发病位置统计,其中左侧66例(占28.21%),右侧125例(占53.42%),双侧41例(17.52%),不明确2例(0.85%);急诊妇科肿瘤并发症以蒂扭转为主(77.35%,181/234),扭转病例中以畸胎瘤占比最高(43.09%,78/181);其中良性肿瘤并发蒂扭转的扭转度数在811.85°±337.58°易造成扭转坏死,常行患侧附件切除术,扭转度数在653.76°±316.22°术中复位后,颜色易恢复,常行患侧肿瘤剥离术,良性肿瘤患者扭转度数与手术方式选择有统计学意义。5、妊娠期急腹症患者6例(2.47%),均为卵巢瘤蒂扭转且均为良性(4例浆液性肿瘤、2例畸胎瘤),孕早、中、晚期的例数分别为2例、3例和1例。2例行腹腔镜手术,4例行开腹手术。2例孕早期均行患侧附件切除术+人工流产术。4例孕中、晚期患者中3例行患侧附件切除术,1例行患侧肿瘤剥除术,术后均给予保胎治疗。6、超声辅助检查,良性肿瘤以囊性为主(98.56%,205/208),非良性肿瘤多呈实性(28.57%,6/21),囊实性(61.90%,13/21),尤以囊实性多见。7、234例急诊妇科肿瘤患者中有48例患者进行肿瘤标志物水平检测。良恶性肿瘤在CA72-4、CA199、CA125、CEA、AFP表达存在差异性(P<0.05);8、肿瘤大小7.82cm±3.16cm主要以腹腔镜手术为主,大小10.51cm±4.2cm主要以开腹手术为主;开腹手术的手术时间短于腹腔镜手术时间(P<0.05);腹腔镜手术的术后排气时间、拔尿管时间、出院时间均短于开腹手术(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9、21例非良性肿瘤,随访20例,1例失访。交界10例均存活(100%),恶性10例8例存活(80%),1例交界采用剥除术,术后26个月复发。结论:1、近年来急诊妇科肿瘤患者整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好发于上半年,第一季度为发病高峰期,主要集中于育龄期女性。2、对于发现有急性腹痛和腹部包块女性患者,应考虑卵巢肿瘤合并扭转,及时进行超声检测,必要时进行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199)检测,对患者的早期诊断、治疗、保留生育功能、提高生存率均有临床意义。3、急诊妇科卵巢肿瘤蒂扭转一经确诊应积极手术探查,早期手术干预可有效降低附件切除的几率。4、急诊妇科肿瘤主要为良性肿瘤,非良性较少,多为卵巢瘤蒂扭转,尤以畸胎瘤多见,良性肿瘤大小集中于5-10cm,恶性肿瘤主要以10cm以上为主;建议学生群体体检加入腹部超声检查。5、微创腹腔镜技术是急诊妇科治疗的发展方向,值得推广。

马文雯[2](2021)在《Ⅰ期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102例临床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回顾性病例分析,总结Ⅰ期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Malignant Ovarian Germ Cell Tumor,MOGC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探究影响此类患者术后生存率及生殖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检索住院及门诊病历资料库及电话随访收集整理2003年5月至2020年8月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102例Ⅰ期MOGCT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结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通过回顾性统计分析探究影响此类患者术后生存率、生殖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1.102例Ⅰ期MOGCT患者手术时中位年龄为24.5岁(2-81岁),患者多表现为腹痛(42例,41.2%),腹胀(28例,27.5%),部分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21例,20.6%)。2.102例Ⅰ期MOGCT患者的病理类型分别为:未成熟性畸胎瘤49例(48.0%),成熟性畸胎瘤恶变7例(6.9%),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7例(6.9%),卵黄囊瘤14例(13.7%),无性细胞瘤25例(24.5%)。FIGO分期分别为:IA期72例(70.6%),IB期 1 例(1.0%),IC1期 7 例(6.9%),IC2 期 21 例(20.6%),IC3 期 1 例(1.0%)。3.102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88例(86.3%)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Fertility Sparing Surgery,FSS),14 例(13.7%)未行 FSS。39 例行全面分期手术(Comprehensive Staging Surgery,CSS)(38.2%),63 例(61.8%)未行 CSS。单纯患侧卵巢肿瘤剥除10例(9.8%),单纯患侧附件切除14例(13.7%)。腹膜后淋巴结活检/清扫39例(38.2%)。102例患者中,13例仅行手术治疗,84例接受手术及术后辅助化疗,5例术后辅助治疗情况不详。4.随访时间为4-197个月。截止随访终点,未成熟性畸胎瘤复发3例,其中复发成分为成熟性畸胎瘤2例;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术后成熟性畸胎瘤成分复发1例;术后患异种MOGCT 1例;1例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患者复发后挽救失败,最终死亡;1例未成熟性畸胎瘤恶变患者疾病未控或复发,最终死亡;1例未成熟性畸胎瘤患者死亡原因不详。3年累积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92.7%,5年累积PFS为90.8%,3年及5年累积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均为97.5%。有生育要求的40例患者中,19例(47.5%)术后成功生育,3例随访时处于妊娠期(其中2例均已成功生育1个后代),1例经历2次自然流产,1例因计划外妊娠行人工流产术。5.单因素分析显示:对于PFS,年龄<20岁与≥20岁(p=0.036)、是否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p=0.017)、指南推荐术后可不化疗患者化疗与否(p=0.018)的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是否含卵黄囊瘤成分、IA-IB期与IC期、术前AFP是否升高、术前HCG是否升高、是否行FSS、是否行CSS、BEP化疗方案与其他化疗方案、BEP/BEC/EP化疗方案与其他化疗方案的P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于OS,仅是否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p=0.028)的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年龄<20岁与≥20岁、是否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纳入多因素分析,仅是否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HR:9.327,95%CI:1.761-49.411,p=0.009)的PFS有统计学差异,但对于指南推荐术后可不化疗的患者,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的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外,多因素分析显示仅是否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HR:13.297,95%CI:1.056-167.397,p=0.045)的 OS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对于有生育要求的Ⅰ期MOGCT患者,不同病理类型(p=0.105)、IA期与IC期(p=0.071)、是否行对侧卵巢剖视/楔形切除/活检(p=0.641)、是否行CSS(p=0.386)、术后是否化疗(p=0.770)、术后化疗期间是否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p=1.000)的妊娠率及活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Ⅰ期MOGCTs多发生于青少年及孕龄期年轻女性。2.Ⅰ期MOGCT患者的预后良好,除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可能是影响PFS及OS的危险因素外,年龄、是否含卵黄囊瘤成分、FIGO分期、AFP及HCG是否升高、是否行FSS、是否行CSS对Ⅰ期MOGCT患者的PFS及OS均无显着影响。3.对于年轻有生育要求的Ⅰ期MOGCT患者可行FSS,病理类型、FIGO分期、是否行对侧卵巢剖视/楔形切除/活检、是否行CSS、术后是否化疗、化疗期间是否应用GnRH-a对妊娠率及活产率均无显着影响。

胡伟泽,戴育坚,刘震,叶彤,王英俊[3](2021)在《小儿腹腔及腹膜后囊性肿物腹腔镜治疗11例》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腔及腹膜后囊性肿物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腹腔或腹膜后囊性肿物患儿11例,其中男6例,女5例;年龄8个月~10岁,平均59个月。患儿囊性肿物9例来源于腹腔,2例来源于腹膜后,均于腹腔镜下行肿物切除术。结果 11例患儿均于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术中均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60~210 min,平均120 min;术中出血量5~30 mL,平均10 mL;术中均无患儿输血。术后住院时间3~8 d,平均5 d。11例患儿术后病理提示:成熟性畸胎瘤5例,副中肾管囊肿1例,回肠重复畸形2例,淋巴管瘤2例,肝囊肿1例。11例患儿术后随访7~51个月,平均20.9个月,无患儿病情复发。结论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腔及腹膜后囊性肿物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行,疗效确切。

胡悦林,高秋,施全,王芮,张明杰,陈臻[4](2020)在《儿童及青少年卵巢生殖细胞恶性肿瘤的影像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儿童及青少年卵巢生殖细胞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儿童及青少年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27例,分析其影像特征,并与病理对照。结果:27例中内胚窦瘤10例,未成熟畸胎瘤5例,无性细胞瘤6例,混合性生殖细胞瘤5例,双侧卵巢分别为无性细胞瘤及混合性生殖细胞瘤1例,卵巢各种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有其影像及临床特征。结论:儿童及青少年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CT及MR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其临床特征及肿瘤标记物检查,可作出定性诊断。

李颖[5](2020)在《CT及MRI对原发性腹膜后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回顾性分析83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MRI表现,研究CT及MRI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定位、定性、病理类型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01月-2019年10月经我院组织病理学证实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83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观察其CT及MRI表现,结合肿瘤的生长方式、部位、血供特点及其某些特征性成分(钙化、囊变坏死、脂肪、黏液基质),并对照病理结果,比较CT、MRI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定位、良恶性判断和病理类型估计的差异性。所有数据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具体内容包括:(1)计算CT或MRI征象对部分病理类型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计算公式为灵敏度=真阳性人数/(真阳性人数+假阴性人数)×100%;特异度=真阴性人数/(真阴性人数+假阳性人数)×100%。(2)使用卡方检验对肿瘤形态学(形态、边界)及肿瘤内部成分(脂肪、钙化、黏液基质等)与良恶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诊断能力使用敏感性、特异性,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使用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对肿瘤的长径、短径进行统计,然后制作ROC曲线,得出最佳的诊断阈值、特异度、灵敏度。结果:1.在83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中,良性肿瘤44例(53%),恶性肿瘤39例(47%),其中间叶源性肿瘤25例(30.1%)、神经源性肿瘤38例(45.8%)、淋巴来源肿瘤9例(10.8%)、生殖细胞源性肿瘤4例(4.8%),其他来源不明肿瘤7例(8.4%)。2、83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中7例被误诊为肾上腺来源,2例被误诊为肾脏来源,4例被误诊为腹腔来源。CT及MRI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定位、良恶性判断及病理类型估计方面无统计学差异(x2=1.578,P=0.372;x2=1.391;P=0.474;x2=0.576,P=0.748)。3.病变形态、边界、周围组织有无侵犯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上有统计学意义(x2=25.984、87.596;x2=32.435、93.676;x2=17.508、91.646,P<0.001);钙化、囊变或坏死及脂质的有无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的长径、短径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良恶性诊断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且通过计算约登指数得出长径>7.6 cm,短径>6.25 cm为最佳诊断阈值,此时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84.6%、69.2%,特异度分别为75.0%、79.5%。综合评分≥2.5时诊断病变恶性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4.6%、90.9%(x2=47.732,P=0.000)。4、囊变或坏死对于副神经节瘤及神经鞘瘤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0.9%、52.1%及76.9%、52.1%;明显强化副神经节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100%、71%;脂肪或脂质对脂肪肉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2.7%、93.3%;所有神经源性肿瘤均位于脊柱两旁或骶前交感神经链区;包绕血管生长对于淋巴瘤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100%、98.7%。结论:1.CT及MRI对于肿瘤定位、良恶性判断及病理类型估计方面价值相同,但是对于肿瘤内部成分的识别上,两者优势互补。2.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大小、形态、边界及对周围组织结构是否侵犯对良恶性的判断有价值,而肿瘤内部成分(钙化、囊变或坏死、脂肪)对肿瘤良恶性的判断无价值,但是其可以缩小鉴别诊断。3、综合评分能够提高良恶性肿瘤诊断的准确率。

王俊华,张玉琪,刘伟,李杰飞,张庆琳,潘鑫,陈拓宇,柏建军[6](2020)在《综合治疗婴幼儿第三脑室巨大肿瘤的疗效》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婴幼儿第三脑室巨大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中心采用手术治疗年龄≤3岁的第三脑室巨大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共16例。病理学证实生殖细胞肿瘤8例,松果体母细胞瘤4例,脑胶质瘤(星形细胞瘤)2例,脉络丛乳头状瘤2例。术前8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2例行脑室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均采用经胼胝体-透明隔间隙-穹窿间入路切除肿瘤。3例术前行新辅助化疗,10例术后行辅助化疗。结果 16例患儿肿瘤均为全切除。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11例,呼吸系统功能障碍3例,均经治疗后改善。术前行化疗的3例患儿,化疗后2例体积缩小,1例体积增大;3例术中均显示肿瘤血供不丰富,局部坏死样改变;术后病理可见局部肿瘤细胞和血管壁变性坏死。术后失访1例,15例随访5~72个月(中位数为18个月)。3例松果体母细胞瘤患儿均于术后10个月内因蛛网膜下腔广泛肿瘤播散死亡,其余12例肿瘤均无复发。结论经胼胝体-透明隔间隙-穹窿间入路可安全地全部切除第三脑室肿瘤;部分恶性脑肿瘤患儿术前化疗有助于肿瘤切除,术后化疗可降低肿瘤的复发。

支秀芳[7](2020)在《非对称性联体双胎5例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文中提出目的回顾2008年3月17日至2017年3月24日就诊于天津市儿童医院的5例非对称性联体双胎病例,复习国内外中英文相关文献,分析总结非对称性联体双胎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过程、预后等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搜集2008年3月17日至2017年3月24日就诊于天津市儿童医院的5例非对称性联体双胎病例的病历资料,同时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收集中文报道病例、通过检索Pub Med数据库收集英文报道病例,回顾从199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国内外中、英文报道的非对称性联体双胎病例,汇总并总结该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结果就诊于天津市儿童医院的5例病例中,4例患者为男性,1例为女性。2例寄生于腹部,2例寄生于脊柱,1例为胎中胎。5例患者中其中1例为弃婴,其余4例中,仅1例(胎中胎)于母亲孕25周时于产前超声检查中诊断,余均于生后发现。5例患者均接受了分离手术,手术时患儿年龄为9天-6月,5例患儿均通过一期手术成功分离寄生胎。5例患者切除寄生胎全部送检病理,病理结果均证实为非对称性联体双胎。术后恢复中,除1例伤口发生感染积极对症处理后恢复外,其余均恢复顺利,术后随访均恢复顺利,情况良好。非对称性联体双胎分为外生性寄生胎和内生性寄生胎,中文外生性寄生胎的报道病例共18例,加上本文报道的外生性寄生胎4例,共22例,英文外生性寄生胎共83例,中英文报道的外生性寄生胎合计105例。中文内生性寄生胎的报道病例共73例,加上本文报道的内生性寄生胎1例,共74例,英文内生性寄生胎报道病例共126例,中英文报道的内生性寄生胎合计200例。文献复习中,非对称性联体双胎国外报道病例最多的国家是印度。非对称性联体双胎中男性较女性占优势,外生性寄生胎寄生部位最常见的是腹部和脊柱,寄生胎最常见的血液供应来源于镰状韧带血管,最常见的主胎合并畸形为腹壁相关畸形,尤其是脐膨出。外生性寄生胎中寄生胎最常见结构为肢体,其次为会阴部和外生殖器。绝大部分接受分离手术治疗,17例术后恢复不畅,12例随访中遗留不同程度的畸形或异常。内生性寄生胎最常见寄生部位为腹膜后,寄生胎最常见的血液供应来源于主动脉和肠系膜血管,主胎合并畸形较少见。寄生胎数量多为1个,最常见结构为肢体。内生性寄生胎大多数接受手术治疗,1例术中死亡,13例术后恢复不畅,4例随访中遗留不同程度畸形。结论1.非对称性联体双胎非常罕见,分为外生性寄生胎和内生性寄生胎,男性占优势,内生性寄生胎较外生性寄生胎多见。2.孕期超声检查无创、安全、可重复操作,是目前诊断非对称性联体双胎的主要方法,早期发现双胎畸形对优生优育及孕母健康非常重要,临床要提高对孕早期非对称性联体双胎不同类型超声表现的认识。3.术前完善CT、MRI等检查辅助了解联体双胎之间连接部位的局部解剖并提示两者之间的血管沟通情况,对手术方案的设计至关重要。4.较对称性联体双胎而言,非对称性联体双胎主胎合并畸形较少,双胎间器官融合较少见且更轻微。最常见合并畸形为包括脐膨出在内的腹壁发育畸形,其次为心血管系统畸形。5.非对称性联体双胎一经发现必须手术分离寄生胎,最佳分离时间为生后1周到1岁。若出现危及主胎生命的情况,如主胎呼吸窘迫、肠坏死、寄生胎活动性出血等,需要紧急手术治疗。寄生胎最常见的结构为肢体,其血供来源方面,外生性寄生胎最常见的为镰状韧带血管,内生性寄生胎为主动脉。6.非对称性联体双胎预后与双胎之间连接范围、器官融合程度、主胎并发畸形有关,一般成功施行分离手术后,预后良好。但亦有术后恶性复发病例报道,仍需定期随访。7.非对称性联体双胎的治疗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知识,需要组建多学科团队共同诊疗。

何向阳[8](2019)在《成人原发性腹膜后畸胎瘤诊治及预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成人原发性腹膜后畸胎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研究对象与方法:利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联众数字化病例检索系统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于2001年1月至2018年11月因腹膜后畸胎瘤就诊并住院的患者共50例,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将所得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腹膜后畸胎瘤临床特点、诊断及手术方式,分析影响肿瘤复发及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50例患者中男性10例(20.0%),女性40例(40.0%),男女之比为1:4。患病年龄1675岁,平均(41.9±14.4)岁,中位年龄43岁。良性49例(98.0%),恶性1例(2.0%),良恶性之比为49:1。首诊单纯查体发现者占42%(21/50),肿瘤部位疼痛者占36%(18/50),自行触及包块者占24%(12/50),大便情况改变者占18%(9/50),出现泌尿系统症状者占8%(4/50),下肢麻木疼痛者占4%(2/50)。术前影像学诊断正确率为56%。肿瘤位于盆腔骶尾部者占64%(32/50),位于腹部者占36%(18/50)。50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3215月,中位随访时间60.5月。截止到随访时间共复发7例,复发率为14.0%。复发时间为术后796月,平均复发时间37.1月,中位复发时间24月。对影响腹膜后畸胎瘤复发的相关因素采用?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P=0.012)、肿瘤是否残留(P=0.002)与患者术后复发有关(P<0.05);而患者性别(P=1.000)、肿瘤直径(P=0.692)、肿瘤部位(P=0.086)、肿瘤数目(P=0.579)、术中肿瘤是否破溃(P=1.000)、肿瘤是否分叶(P=0.065)等均不是影响腹膜后畸胎瘤复发的相关因素(P>0.05)。将与肿瘤复发相关的年龄、肿瘤是否残留2个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是否残留(OR=13.320,95%CI=0.0030.414,P=0.008)与术后复发显着相关(P<0.05),而诊断年龄(P=0.052)不是其复发的显着相关因素(P>0.05)。50例患者的总体无瘤生存率为75.1%,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96.0%、88.9%、88.9%。对相关因素进一步分析表明,患者年龄(P=0.007)、肿瘤部位(P=0.018)、肿瘤是否残留(P=0.000)是影响腹膜后畸胎瘤无瘤生存率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成人原发性腹膜后畸胎瘤多为良性,临床少见,女性多于男性,发病位置则以骶尾部最为常见。患者早期多无明显症状,肿瘤增大后则以相关压迫症状为主。术前应行CT检查,根据脂肪及钙化组织等典型表现多可提示诊断。手术中肿瘤是否残留是影响腹膜后畸胎瘤术后复发的显着相关因素。手术的完整切除是腹膜后畸胎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应根据肿瘤的位置及大小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力求完整切除肿瘤,避免复发。无论肿瘤是否良恶性,腹膜后畸胎瘤手术切除后应定期复查,尤其对于术中肿瘤残留、年龄≤35岁、肿瘤位于骶尾部的患者,术后更应密切关注,以尽早发现肿瘤复发或恶变情况,并及时治疗。

胡慧勇[9](2018)在《儿童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影像诊断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儿童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超声诊断价值研究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儿童睾丸生殖细胞肿瘤(testicular germ cell tumor,TG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儿童TGCT的超声征象,依据病理诊断分为良性肿瘤组和恶性肿瘤组,分组比较良性肿瘤组和恶性肿瘤组肿瘤大小、形态、边界、回声性质、钙化、囊性区以及彩色血流等声像图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睾丸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并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睾丸肿瘤独立声像图特征对肿瘤良恶性的诊断效能。结果良性睾丸肿瘤64例(69.6%),恶性睾丸肿瘤28例(30.4%),最常见的儿童良性TGCT为畸胎瘤,其次为表皮样囊肿,最常见的儿童恶性TGCT为卵黄囊瘤;良性肿瘤组的肿瘤最大径小于恶性肿瘤组[(1.69±0.73)cm对(2.81±1.16)cm,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声像图特征方面,良性肿瘤以回声不均匀为主,恶性肿瘤以回声均匀多见(P=0.000),良性肿瘤组肿瘤内部的钙化和囊性区多于恶性肿瘤组(P=0.000);良性肿瘤组的血流分级低于恶性肿瘤组(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流分级为预测睾丸肿瘤恶性的独立因素,当以Adler分级≥2级为良恶性诊断阈值,则血流分级对睾丸肿瘤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2.9%、98.4%、96.7%。结论儿童良恶性TGCT的超声征象表现存在一定差异,彩色血流分级为预测睾丸良恶性肿瘤的独立因素,彩色多普勒超声有望成为儿童TGCT良恶性鉴别的重要方法。第二部分儿童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CT诊断价值研究目的探讨儿童睾丸生殖细胞肿瘤(testicular germ cell tumors,TGCT)的CT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儿童TGCT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和CT特征,依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肿瘤组和恶性肿瘤组,分组比较良恶性肿瘤组间的肿瘤大小、CT特征和诊断符合率,采用Logistic回归研究儿童TGCT的危险因素,并分析CT特征对肿瘤良恶性的诊断效能。结果57例儿童TGCT,良性肿瘤组40例(70.2%),恶性肿瘤组17例(29.8%),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为畸胎瘤,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为卵黄囊瘤;恶性肿瘤组肿瘤最大直径均值(2.98±1.35)cm大于良性肿瘤组(1.87±0.73)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CT特征方面,良性肿瘤组肿瘤密度不均匀多见(26/40,65.0%),恶性肿瘤组肿瘤以密度均匀为主(12/17,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良性肿瘤组肿瘤伴钙化和脂肪多于恶性肿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7),CT增强扫描恶性肿瘤组供血动脉增粗的比例明显多于良性肿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与病理结果对照,CT诊断符合率84.2%(48/57),良恶性肿瘤组CT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2)。17例恶性肿瘤临床分期分别为Ⅰ期14例(88.2%)、Ⅲ期2例(11.8%)、Ⅳ期1例(5.9%),CT显示肿瘤出血坏死5例(29.4%),腹膜后淋巴结转移2例(11.8%),右肺及左肾门转移1例(5.9%),术后随访时间范围(663)月,所有患者均无瘤存活,总体生存率100%;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供血动脉增粗为预测肿瘤良恶性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供血动脉增粗诊断儿童恶性TGCT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0.6%、97.5%、89.5%。结论CT检查儿童TGCT有特异性,肿瘤供血动脉增粗为预测儿童TGCT良恶性的独立危险因素,CT能初步判断儿童TGCT的良恶性及临床分期,为临床选择手术方式提供依据。第三部分儿童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MRI诊断价值研究目的探讨儿童睾丸生殖细胞肿瘤(testicular germ cell tumor,TGCT)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儿童TGCT的临床资料、MRI检查资料和病理结果,依据病理诊断结果分为良性肿瘤组和恶性肿瘤组。分组比较良恶性肿瘤组的部位、大小、边界、形态、信号特征、肿瘤囊性变和脂肪变、患侧精索增粗、强化程度以及肿瘤良恶性的诊断符合率等。结果63例儿童TGCT,其中良性肿瘤45例(71.4%),包括畸胎瘤23例(51.1%)、表皮样囊肿16例(35.6%)、皮样囊肿6例(13.3%),恶性肿瘤18例(28.6%),包括卵黄囊瘤16例(88.9%)、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2例(11.1%)。良性肿瘤组T2WI以混杂信号(20/45,44.4%)和高信号(16/45,35.6%)居多,DWI以低信号(28/45,62.2%)和高信号(16/41,39%)居多,恶性肿瘤组T2WI及DWI均以高信号居多,良恶性肿瘤组在T2WI、DWI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00);良性肿瘤组肿瘤囊性变和脂肪变多于恶性肿瘤组(均P<0.05),恶性肿瘤组肿瘤患侧精索增粗多于良性肿瘤组,且强化程度高于良性肿瘤组(均P=0.000);与病理结果对照,MRI诊断良性肿瘤符合率93.3%,诊断恶性肿瘤符合率8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1)。结论MRI评价儿童良恶性TGCT在T2WI、DWI、肿瘤囊性变和脂肪变、患侧精索增粗和强化程度方面均有差异,当超声诊断儿童TGCT不明确时,MRI可提供辅助诊断信息。第四部分儿童睾丸生殖细胞肿瘤超声、CT及MRI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目的 探讨儿童睾丸生殖细胞肿瘤(testicular germ cell tumor,TGCT)的超声、CT及MRI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2018年7月9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儿童TGCT患者的病史资料,术前行超声、CT、MRI检查中的一项或多项影像学检查。采用BlandAltman图分析超声、CT及MRI评估儿童TGCT肿瘤大小的一致性,kappa检验分析三种检查方法评价儿童TGCT影像学特征的一致性,联合诊断试验比较超声、超声与CT联合、超声与MRI联合的诊断效能。结果 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均能准确评估儿童TGCT的肿瘤大小。Bland-Altman图分析超声评估肿瘤最大直径平均差值`d=-0.15cm,标准差Sd=0.28cm,95%的一致性界限为(-0.690.39cm),95.7%(88/92)测量值在一致性界限内;CT评估肿瘤最大直径平均差值`d=0.01cm,标准差Sd=0.47cm,95%的一致性界限为(-0.900.93cm),96.5%(55/57)测量值在一致性界限内;MRI评估肿瘤最大直径平均差值`d=-0.12cm,标准差Sd=0.26cm,95%的一致性界限为(-0.630.40cm),96.8%(61/63)测量值在一致性界限内。影像学特征方面,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评价肿瘤的边界、形态、肿块性质与病理结果比较均有一致性(均P<0.05),MRI评价肿瘤囊性变的敏感性最好(90.5%),CT评价肿瘤钙化的敏感性高于超声(83.3%对69.8%),MRI评价肿瘤脂肪变的敏感性高于CT(85.7%对75.0%)。与病理结果对照,超声、CT及MRI鉴别儿童良恶性TGCT的准确性分别为95.7%、94.7%、93.7%,三种检查方法鉴别儿童TGCT良恶性的一致性均极好(kappa=0.897,0.872,0.844)。超声诊断儿童TGCT符合率72.8%,超声与CT联合、超声与MRI联合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7.7%,90.5%,与单用超声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1,0.007)。结论 超声、CT及MRI对儿童TGCT均有较高的诊断及鉴别价值,超声与CT联合、超声与MRI联合诊断能提高儿童TGCT的诊断符合率,为临床选择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沈玥,蔡爱露,王晓光,王冰[10](2018)在《19例胎儿腹腔肿物产前及产后超声诊断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产前及产后超声在胎儿腹腔肿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产前及产后超声诊断腹腔肿物且有出生后手术病理结果的胎儿的声像图资料。结果:19例胎儿中,神经母细胞瘤3例,卵巢囊肿7例,大网膜囊肿1例,畸胎瘤3例,寄生胎1例,淋巴管瘤1例,肝脏婴儿型血管内皮瘤1例,先天性中胚层肾瘤1例,肠重复畸形1例。19例胎儿产前超声及产后超声诊断囊实混合性肿物6例,囊性肿物10例,实性肿物3例,对肿物囊实性质的诊断均与术中所见相符。产前超声共有4例给出了方向性的提示,其中与病理相符3例,分别为提示肿物性质为恶性、囊肿来源于卵巢、淋巴管瘤各1例。产后超声共有12例给出了方向性的提示,其中9例与病理相符,分别提示为神经母细胞瘤3例、畸胎瘤1例、囊肿来源于卵巢4例、淋巴管瘤1例。结论:产前以及产后超声可以对胎儿腹腔肿物的囊实性质进行准确的诊断并且可以综合肿物发生部位以及典型的回声特征等信息对肿物进行方向性提示,产后超声的方向性提示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更高。产前及产后的超声评估,对临床的下一步诊疗决策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儿童腹腔巨大畸胎瘤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儿童腹腔巨大畸胎瘤1例(论文提纲范文)

(1)234例急诊妇科肿瘤患者临床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1章 绪论
    1.1 发病特点
        1.1.1 急诊妇科肿瘤发病症状和特点
        1.1.2 发病率
    1.2 病理特点
    1.3 诊断方式
        1.3.1 肿瘤标志物
        1.3.2 影像学
        1.3.3 快速冰冻病理检查
    1.4 手术治疗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234 例急诊妇科肿瘤患者的发病趋势及相关因素变化分析
        3.1.1 年收治急诊妇科肿瘤患者情况
        3.1.2 季度急诊妇科肿瘤患者情况
        3.1.3 各年龄段急诊妇科肿瘤发病情况分析
        3.1.4 生育史与急诊妇科肿瘤发病情况分析
        3.1.5 有无月经与急诊妇科肿瘤发病情况分析
    3.2 234 例急诊妇科肿瘤患者的疾病分类情况
        3.2.1 234 例急诊妇科肿瘤患者的组织学类型与病理性质
        3.2.2 234 例不同组织类型急诊妇科肿瘤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
        3.2.3 234 例急诊妇科肿瘤良恶性与年龄的关系
        3.2.4 未成年人肿瘤组织类型与月经初潮的关系
    3.3 234 例急诊妇科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
        3.3.1 234 例急诊妇科肿瘤大小与良恶性分析
        3.3.2 234 例急诊妇科肿瘤部位分析
        3.3.3 234 急诊妇科肿瘤患者的并发症
        3.3.4 不同直径肿瘤与发生肿瘤蒂扭转关系分析
    3.4 234 例急诊妇科肿瘤患者辅助检查
        3.4.1 影像学检查
        3.4.2 术前急诊妇科肿瘤外周血肿瘤标志物检测
        3.4.3 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分析
    3.5 234 例急诊妇科肿瘤患者手术方式情况分析
        3.5.1 急诊妇科良性肿瘤手术方式与生育史的分析
        3.5.2 急诊妇科良性肿瘤合并蒂扭转患者手术方式选择与扭转度数关系
        3.5.3 急诊妇科良性肿瘤患者组织是否坏死与扭转度数关系
        3.5.4 急诊妇科良性肿瘤术式与肿瘤大小的关系
        3.5.5 急诊良性肿瘤术式与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拔尿管时间、术后出院时间的比较
        3.5.6 急诊非良性肿瘤手术路径分析
    3.6 妊娠期合并急诊妇科肿瘤情况分析
    3.7 急诊妇科非良性肿瘤患者生存率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急诊妇科肿瘤的发病特点调查分析
        4.1.1 急诊妇科肿瘤发病情况分析
        4.1.2 急诊妇科肿瘤不同年龄段临床特点
    4.2 常见急诊妇科肿瘤分类情况
        4.2.1 急诊妇科肿瘤临床特点及主要并发症分析
        4.2.2 急诊妇科肿瘤良恶性分析
    4.3 检查手段
        4.3.1 超声检查
        4.3.2 实验室检查
        4.3.3 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
    4.4 急诊妇科肿瘤治疗方式
        4.4.1 保留患侧附件的可能性分析
        4.4.2 手术路径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2)Ⅰ期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102例临床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1.纳入标准
        2.排除标准
    二、定义及标准
        1.保留生育功能手术
        2.全面分期手术
        3.无进展生存期
        4.总生存期
        5.卵巢癌2014年FIGO Ⅰ期分期标准
        6.未成熟性畸胎瘤病理分级标准
    三、研究方法
        1.资料收集方法
        2.随访方法
        3.统计学方法
结果
    一、临床特点
        1.年龄分布
        2.临床症状
        3.婚育史
        4.家族史
    二、病理特点及FIGO分期
        1.病理类型
        2.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3.FIGO分期
    三、辅助检查
        1.盆腔超声检查
        2.盆腔CT检查
        3.血清肿瘤标志物
    四、治疗
        1.手术治疗
        2.术后辅助治疗
    五、随访结果
    六、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1.生存分析
        2.生殖结局相关因素分析
讨论
    一、Ⅰ期MOGCTs的临床特征
    二、Ⅰ期MOGCT患者的生存率
    三、Ⅰ期MOGCT患者治疗后的卵巢功能及生殖结局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痛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儿童及青少年卵巢生殖细胞恶性肿瘤的影像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仪器和方法
2 结果
    2.1 肿瘤部位、数目、大小及形态
    2.2 影像表现
    2.3 临床表现、周围侵犯、转移及复发
3 讨论
    3.1 卵黄囊瘤
    3.2 未成熟畸胎瘤
    3.3 无性细胞瘤
    3.4 恶性混合型生殖细胞肿瘤

(5)CT及MRI对原发性腹膜后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CT及MRI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7)非对称性联体双胎5例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1.1 对象和方法
        1.1.1 对象
        1.1.2 方法
    1.2 结果
        1.2.1 报道的5例非对称性联体双胎
        1.2.2 外生性寄生胎
        1.2.3 内生性寄生胎
    1.3 讨论
        1.3.1 概述
        1.3.2 病因和发病机制
        1.3.3 临床特征
        1.3.4 术前诊断
        1.3.5 鉴别诊断
        1.3.6 治疗
        1.3.7 预后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非对称性联体双胎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成人原发性腹膜后畸胎瘤诊治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搜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研究方法
    1.4 临床资料
        1.4.1 一般资料
        1.4.2 现病史及体格检查
        1.4.3 既往史
        1.4.4 影像学检查
        1.4.5 实验室检查
    1.5 手术相关资料
        1.5.1 肿瘤具体部位
        1.5.2 手术方式及术后情况
    1.6 病理结果
    1.7 随访
    1.8 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 结果与预后分析
    2.1 影响腹膜后畸胎瘤复发的单因素分析
    2.2 影响腹膜后畸胎瘤复发的多因素分析
    2.3 患者无瘤生存率的单因素分析
第三章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附录)
致谢

(9)儿童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影像诊断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名词对照及缩写代码
绪论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儿童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超声诊断价值研究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5.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儿童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CT诊断价值研究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5.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儿童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MRI诊断价值研究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5.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儿童睾丸生殖细胞肿瘤超声、CT及MRI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5.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与展望
综述
    6.参考文献
致谢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10)19例胎儿腹腔肿物产前及产后超声诊断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仪器与方法
2 结果
    2.1 产前超声诊断
    2.2 产后新生儿超声诊断
    2.3 病理诊断
3 讨论
    3.1 肝脏婴儿型血管内皮瘤
    3.2 先天性中胚层肾瘤
    3.3 神经母细胞瘤
    3.4 畸胎瘤
    3.5 寄生胎
    3.6 卵巢囊肿
    3.7 肠重复畸形
    3.8 淋巴管瘤
    3.9 大网膜囊肿

四、儿童腹腔巨大畸胎瘤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234例急诊妇科肿瘤患者临床病例分析[D]. 祁婷婷. 吉林大学, 2021(01)
  • [2]Ⅰ期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102例临床回顾性分析[D]. 马文雯. 山东大学, 2021(12)
  • [3]小儿腹腔及腹膜后囊性肿物腹腔镜治疗11例[J]. 胡伟泽,戴育坚,刘震,叶彤,王英俊.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1(01)
  • [4]儿童及青少年卵巢生殖细胞恶性肿瘤的影像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J]. 胡悦林,高秋,施全,王芮,张明杰,陈臻.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20(06)
  • [5]CT及MRI对原发性腹膜后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分析[D]. 李颖. 贵州医科大学, 2020(04)
  • [6]综合治疗婴幼儿第三脑室巨大肿瘤的疗效[J]. 王俊华,张玉琪,刘伟,李杰飞,张庆琳,潘鑫,陈拓宇,柏建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20(05)
  • [7]非对称性联体双胎5例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D]. 支秀芳.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8]成人原发性腹膜后畸胎瘤诊治及预后分析[D]. 何向阳. 青岛大学, 2019(03)
  • [9]儿童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影像诊断价值研究[D]. 胡慧勇.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1)
  • [10]19例胎儿腹腔肿物产前及产后超声诊断分析[J]. 沈玥,蔡爱露,王晓光,王冰.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8(10)

标签:;  ;  ;  ;  ;  

儿童巨大腹部畸胎瘤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