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核心竞争力及其心理建设

大学核心竞争力及其心理建设

一、大学核心竞争力及其心理建构(论文文献综述)

陈思洋[1](2021)在《体验语境下城市形象动态视觉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城市化也随之不断建设发展,城市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城市形象是作为吸引外界关注以及传播城市的核心要素。城市形象代表着城市发展水平的外在形象,而且也是城市文化底蕴、精神内涵的综合载体。现今许多城市在传播各自城市形象存在着同质化现象,以致于城市形象没有彰显出独有特色,公众难以对此产生认同感。一个良好的城市视觉形象最终目的即是提升公众对城市的认知以及有效地传播城市文化信息。数字化时代下科技飞速发展,传播手段更为便捷,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中每天需要接受大量信息。如今社会文化形态已然成为以视觉为主的形式,对于视觉文化中信息传播表现形式,动态化表现逐渐成为主流趋势之一。传统的静态视觉设计是单一、平面静止的,而动态视觉设计不仅具备着传递信息的功能,同时能够为受众带来常态化的静态设计所不具备的“体验感”。体验经济时代下,设计领域中对于“体验”逐渐显得尤为重要,体验设计的概念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新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论,体验设计逐渐广泛运用到各个设计领域中。城市形象设计一方面是在传播城市,另一方面需要公众获取感知和认同。公众对城市形象的认知是需要与城市之间产生相互作用下的一个体验过程,因此本课题是基于体验角度对城市形象动态视觉体验的设计研究与探讨,打破常态化静态的城市形象设计思路,通过将城市形象的动态视觉体验作为此次课题的研究设计对象,目的是形成公众对此获得一个动态的认知城市形象状态,通过获得即时性的强烈视觉体验和感知体验,使公众对城市形象生成新的认知,从而提升城市形象传播效应,促进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首先对城市形象理论和动态设计概念、动态设计表现和发展进行了研究梳理,以及动态设计对城市形象设计应用与发展加以分析,通过动态设计分析能够带来体验感,由此引入体验设计理论展开研究。对近些年来用户体验到体验设计的范式转变进行逻辑梳理,然后具体分析体验设计EEI模型的体验层次与核心要素建构,并将体验设计EEI模型中期许、事件、影响三个体验层面与城市形象认知过程展开关联性探究,从而进一步探讨从体验设计角度进行城市形象动态视觉设计的可行性,由此得出城市形象动态视觉体验设计的基本路径,分别是基于对城市的认识、动态视觉体验设计的建构以及城市认知的生成等内容进行问题探究。在设计策略的提出上,基于体验设计EEI模型具有普遍性的理论模型,作为城市形象动态视觉体验设计的理论基底,以受众对城市生成新的认知,提升城市形象传播效果、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发展为目标,围绕城市形象动态视觉体验设计基本路径的对象认识、体验建构、认知生成三个层面进行对城市形象动态视觉体验设计策略进行分项研究,由此提出适合城市形象动态视觉体验设计UCG模型。基于体验EEI模型为理论基底的城市形象动态视觉体验设计UCG模型展开实践设计,以家乡潮州市为例,对潮州城市形象进行动态视觉设计,同时也希望为未来的城市形象设计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参考思路与方向。

李昂[2](2014)在《美国私立文理学院核心竞争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美国高等教育的质量被世人公认为处于世界之巅,其大学发源历史虽晚于欧洲几个世纪,但发展速度十分惊人,在汲取了他国教育理念和融合了本土特点之后,美国高等教育和大学竞争力执世界之牛耳已有一个世纪。究其本质原因,高等教育形式、理念和方法的多元化构成了其重要特征,而其中尤为各界关注的内容就包括了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私立文理学院。如今,我国高校发展正面临时代转型提出的挑战,如何借鉴别国经验增强属于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的竞争实力是诸多研究者所共同努力的方向,而美国私立文理学院的发展道路为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大学提供借鉴。本文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章为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研究意义与目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独创新颖之处;第二章为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对与本文相关的四个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同时针对本文采用的理论基础进行阐述;第三章基于《福布斯》杂志美国最佳大学排行榜分析美国私立文理学院的核心竞争力研究现状,通过将2009-2012年四年间全国性大学与私立文理学院的排名、指标对比,发现美国私立文理学院在整体竞争力上明显强于全国性大学且始终保持稳定,得出美国私立文理学院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高质量的本科教育的结论。第四章详细从办学理念、优厚的经费资助、优质生源、精英化教学、雄厚师资等方面阐述了影响美国私立文理学院高质量的本科教育的七个因素。第五章笔者从影响美国私立文理学院核心竞争力的七个因素基础上选择对哈维玛德学院进行个案分析,进一步巩固了对美国私立文理学院的核心竞争力的阐述与分析;第六章在前五章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办学定位、增强教师水平,完善课程和优化教学条件四大方面提出了对我国教学型高校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建议。本研究将高校生态位理论引入美国私立文理学院核心竞争力研究,为中过教学型本科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思路,对提高我国教学型本科的整体竞争力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刘晓庆[3](2013)在《大规模学业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规模学业评价通过了解区域内学生的整体学业发展水平,为深化教育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并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教育评价尤其是大规模学业评价逐渐受到教师、教育研究人员及教育部门的重视。本研究以历史、理论与案例的视角对大规模学业评价进行了深入研究,不仅能够有效促进我们对大规模学业评价的深入理解,还可以为我国大规模学业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寻找更多的理论支持和经验指导。本研究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了有益的研究发现:(1)大规模学业评价的概念界定。在这一部分中,笔者运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概括与总结了教育评价、教育测量、学业成就评价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对大规模学业评价概念进行了探讨和概念界定。笔者认为:大规模学业评价是一种通过对特定数量的学生群体的整体学业成就水平和教学相关性因素进行价值判断,来监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判断教育政策绩效的评价方式,它可以是地区内进行的评价,也可以是以国家为单位进行的评价,还可以是国际评价。(2)大规模学业评价的历史审视。通过文献检索、访谈等方法对大规模学业评价的历史进行考察。笔者发现:教育评价的发展历史为大规模学业评价的发展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知识经济与全球化对人才培养和教育评价提出的新要求则为之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中大规模学业评价的历史告诉我们,建立专门的实施和保障机构、充分利用档案袋可以有效促进大规模学业评价的顺利进行,同时我们还要在保证评价信度与效度的基础上,以有效促进学校变革和学习实践。(3)大规模学业评价的理论剖析。通过文献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对大规模学业评价的理论进行了剖析。我们认识到:大规模学业评价的研究与实践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的,不同历史时期的理论基础也是存在差异的。科学管理视角下的大规模学业评价在促进教育评价不断走向科学化的同时,却忽视了评估过程的差异性和对资源的有效配置。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大规模学业评价则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并在分权与授权的主张下大大提高了评估人员的责任感和工作效率。社会建构主义则注重一定境脉中的个人建构与社会建构,在交流与协商中促进大规模学业评价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4)大规模学业评价的案例解析。笔者通过文献研究、访谈、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对国际和国外知名的大规模学业评价项目进行了解读,实现了对大规模学业评价的进一步认识。通过对PISA、TIMSS和NAEP的解析,笔者发现:大规模学业评价不仅可以为教育管理和教育决策人员提供重要信息,实现对教育的科学管理和正确决策,还能有效促进一线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学生学业的不断发展。(5)大规模学业评价的未来趋势。通过分析基于设计的研究和大数据与数据挖掘这两种分别对大规模学业评价发展具有潜在价值的理论与技术。我们认识到:侧重于真实实践情境的基于设计的研究为大规模学业评价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大数据与数据挖掘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大规模学业评价的科学化与标准化。两者的相互作用使大规模学业评价在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中,实现了由劳动密集型工作向技术密集型工作的转变。通过对大规模学业评价历史、理论与案例的审视、剖析与解读,使我们对我国大规模学业评价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形成了深入的认识。我国大规模学业评价存在着指导思想落伍、评价内容不合理、评价方法落后等问题,国外大规模学业评价的成功经验则为我国大规模学业评价的改革提供了重要思路:加强基础研究与理论创新,加强组织实施与决策的科学化,注重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技术的支持,充分考虑当前教育创新与教育改革的需求等。

胡舒[4](2013)在《生态系统理论视野中的后发大学优势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1世纪是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以及快速国际化的时代。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进也有退。考虑到我国教育相对落后的国情,教育管理者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大学的改革与规划,这有利于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和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现。本文通过生态系统理论来探讨我国大学该如何发掘出自身的潜力,遏制住自身的后发劣势,从而更好的发挥自身的后发优势。本文主要开展关于生态系统理论中我国大学后发优势方面的研究。首先,本文结合生态系统理论以及后发优势方面的基础知识,在梳理国内外后发优势以及后发大学优势方面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理论的基础之上,有针对性地建立本文的研究基础;然后,本文还从后发大学的优劣势分析出发,以期通过生态系统理论一一深入分析大学现存的后发劣势和后发优势,进而制定削弱大学后发劣势、增强大学后发优势的策略,给后发大学提出建议使其后起勃发。首先,本文详细的分析了大学后发优势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义,并就其发展、优势以及后发优势进行综合性的概述;在对国内外后发优势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理论进行梳理和评析的基础之上,分析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研究方法,建立本文的研究基础。其次,本文深入分析了后发大学的劣势,通过对先发大学的研究,通过一些表格数据,分别从后发大学尚小的规模、不够完善的体制建设、尚未形成的共同遵守的文化氛围、相对较低的学科建设水平、不稳定的人才培养质量以及较弱的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等六个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再次,本文还对后发大学的优势展开了研究,通过个案研究,以已经成功的典型的某些后发大学为例,认为后发大学也是具有丰厚的优势的。在规模上负担小、生命力旺盛;体制构建上不受旧有体制的羁绊;校园文化上新建比先发大学的改造要更容易;学科建设上潜力巨大;人才培养模式上更容易做到与时俱进;科研与社会服务上可直接挺进尖端技术领域。最后,为切实保障后发大学的高效发展,本文就焕发后发大学发展潜力有针对性的提出可行性对策。具体而言,本文从创设高质的发展条件、创建现代大学制度、拔高学科层次、创新培养人才模式、加强团队建设与协同创新等五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实现后发大学的科学发展。

杨天平,刘爱生[5](2009)在《现代大学特色的创建与高等教育市场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大学特色的创建与高等教育市场化存在着密切的内在关联。从根源上讲,现代大学特色的创建是受高等教育市场化所驱动的,是其必然选择。但由于高等教育市场化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又决定了现代大学特色的创建必然要超越它,做到趋利避害和坚持本真。

赵娟[6](2009)在《保持大学核心竞争力矩阵结构的平衡 ——基于伯顿·克拉克矩阵的视角》文中研究说明经济全球化在推动商品、服务、技术、信息、资金以及人力等资源要素的全球性配置的同时,也在加速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高等教育国际化既给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机遇,也使其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以及教育需求多样化的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提升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已是当务之急。大学核心竞争力研究针对的是大学的现实生存状态,关注的是大学未来发展,目的是为大学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找到一条新的出路。大学间频繁出现大学排行榜、招生大战、公布就业率、争入世界一流大学、国内一流大学等,体现愈来愈强的大学间的竟争。有竞争,必然涉及竞争力,而其中最核心、最关键的要素就是核心竞争力。本文从核心竞争力理论在大学竞争中的重要地位及培育大学核心竞争力的迫切性出发,基于伯顿·克拉克的矩阵视角,将矩阵理论运用到大学核心竞争力研究中,构建了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矩阵结构,即:影响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竞争因素众多,学科、师资队伍、大学品牌、办学理念、校长、大学制度、发展战略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有序的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这是典型的“矩阵结构”。这个矩阵结构其实是隶属于学术系统与行政系统这两个高度交叉的矩阵组织中,矩阵结构中每个因素都受到学术与权力两种权力的深刻影响。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选择从这种复杂而有序的矩阵结构入手,探讨大学核心竞争力矩阵结构是什么?怎样随学术、行政两种权力的变化而变化的,从而得出结论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关键在于保持大学核心竞争力矩阵结构平衡,保持学术与行政的动态平衡。因为,只有保持学术系统和行政系统这两个高度交叉的系统的动态平衡性,才能使得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各个竞争因素都得到最佳发展,才不会因为学术或行政某一方的强势限制其发展;只有大学核心竞争力各个影响因素协调积极发展,才能塑造提升强有力的大学核心竞争力,才能在竞争中发挥优势。基于此,文章提出了行政系统和学术系统执行层的适度交叉;对学术系统要鼓励交流和创新,对行政系统要更加强调服务意识;校长治校与教授治学相辅助;大学校长-学术与权利的枢纽等具体、切实可行的大学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具体途径和措施,从根本上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高等教育优质、可持续发展。

丁雷[7](2009)在《浅谈高校核心竞争力》文中指出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国际化以及教育需求的多样化,高校之间的竞争逐渐形成。尽快培育和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是高等教育研究中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概念引入到高等教育,就必须加强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实现途径及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立于不败之地。

罗亚林[8](2007)在《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及其培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面对新世纪,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入,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高等教育需求的社会化为大学提供的市场机会也越来越多,大学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一直是教育界和理论界苦苦思索的问题。研究型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社会职能和历史使命,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有其生存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因此,从坚持与落实科学发展观出发,为了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对研究型大学的核心竞争力问题进行研究,是建设研究型大学不可回避的一个课题。本研究以核心竞争力理论为分析框架,探讨了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特征,设计了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了培育和提升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对策。在此基础上,论文以提出“建立多学科协调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目标的教育部某重点大学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并从学科水平、制度创新、大学文化与精神三个方面提出了构建核心竞争力的一些具体措施。希望本文的研究工作及成果能为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和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提供一些参考。

万俊[9](2007)在《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培育条件与途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知识经济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在根本上是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的竞争。围绕着争创一流大学,不仅在世界范围内,就在一个国家内的各所大学之间,其竞争也相当激烈。如何培植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不仅具有现实的紧迫性,而且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本文主要采取文献法、逻辑法和比较法三种研究方法。描述了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特征,确立了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体系,探讨了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通过对目前存在的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培育误区的分析,从全新的视角提出了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培育的条件和途径。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条件主要由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构成。其中外部条件包括社会条件、竞争条件和行业条件等三个主要方面。内部条件主要包括财政资源条件、管理制度条件、人力资源条件和信息资源条件等几个方面。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主要包括提高高等学校领导人的核心竞争力意识,确立适合自身的办学理念;制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规划,规划高等学校远景;资源整合和协调,形成核心竞争力;构建战略联盟,进行有效的并购和重组。具体措施包括明确发展目标,进行准确的战略定位;加强文化建设,体现个性文化;积极推进大学人事制度改革,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推进学科建设,培育自身品牌等方面。基于理论部分的探讨,论文最后分析了武汉理工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情况,并借助“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评价体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评价体系”、“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三个评价体系,比较分析了武汉理工大学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等12所高校在核心竞争力上存在的差距,提出了武汉理工大学培育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具体措施,实证论证了理论部分提出的相关结论。

任喜峰[10](2007)在《我国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评价与培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我国高等教育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国内大学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我国许多大学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纷纷创建研究型大学,已经成为研究型大学的高校也在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争取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但是大学核心竞争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不断发展的,考察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可以发现,其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构建过程。论文在简要分析我国目前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目标、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特征和构成要素的研究分析,界定了研究型大学的内涵、基本特征,基本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大学核心竞争力理论体系,明确了研究型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不是某种核心竞争能力而是一种能力体系,符合大学核心竞争力和研究型大学特征的能力要素为大学文化力、学习力、创新力,正是这三方面的能力构成了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较为完整的陀螺状结构体系。通过对大学文化力、学习力、创新力各自结构和这三方面能力之间的作用机制的解析,明确了研究型大学是由大学文化力、学习力和创新力有机复合组成的统一体,而这三方面能力自身都各成体系,同时它们组合在一起时又互相作用,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结构犹如陀螺,整体是层级结构,各层级又是核化结构,这种结构体系为探索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评价和培育提供了分析思路。在建立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模型的过程中,首先根据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这种整体层级结构以及各层级内的核化结构,确定了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流程、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评价结果的价值等。然后,按照评价指标设计得原则,建立了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基于区间层次分析法(IAHP)确定了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的权重,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型。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结构不仅决定了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模型和评价方法,而且决定了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方法。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也应该按照整体的层级结构以及各层级内的核化结构,先培育以大学精神为主要形式的大学文化力,然后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培育大学学习力,最后以知识管理为背景培育大学创新力,达到提升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目的,提高我国高校创建研究型大学和研究型大学可持续发展能力,以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应对知识经济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挑战。

二、大学核心竞争力及其心理建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学核心竞争力及其心理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1)体验语境下城市形象动态视觉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 绪论
    (一)课题研究背景
        1.关于城市形象
        2.动态视觉设计介入城市形象设计
        3.关于体验经济时代中的视觉体验设计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外城市形象研究现状
        2.国内外动态设计研究现状
        3.国内外体验设计研究现状
        4.总结
    (三)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五)课题研究创新点
    (六)论文思路框架
二 城市形象与动态设计理论溯源
    (一)城市形象理论
        1.城市形象的概述
        2.城市形象的视觉识别建构
        3.城市形象视觉构建作用
    (二)动态设计
        1.动态设计定义和发展
        2.动态设计理念与视觉表现特征
        3.动态设计的体验构建
        4.动态视觉设计应用表现
三 城市形象动态视觉设计与体验设计
    (一)动态设计对城市视觉形象的发展作用
        1.城市形象动态视觉设计表现
        2.城市动态视觉形象传播价值体现
    (二)体验设计理论探究
        1.关于体验设计理论历程梳理
        2.体验设计的内涵
        3.小结
    (三)体验设计与城市形象的关联性探究
        1.体验城市形象认知前层次要素探究
        2.体验城市形象的认知期间层次要素探究
        3.体验城市形象认知后层次要素探究
    (四)从体验设计角度探讨城市形象动态视觉设计的可行性
        1.城市动态视觉形象设计认识体验层次
        2.城市动态视觉形象设计建构体验层次
        3.城市动态视觉形象设计生成体验层次
        4.城市形象动态视觉体验设计传播基本路径
四 基于体验设计角度城市形象动态视觉设计策略
    (一)对象认识——了解城市明确传播策略目的
        1.了解城市要素
        2.传播目标要素
        3.策略期望要素
    (二)体验建构——提升城市体验传播设计进程
        1.元素提炼要素
        2.意义赋予要素
        3.动态演绎要素
    (三)认知生成——更新城市认知促进城市发展
        1.城市记忆要素
        2.情感共鸣要素
        3.城市发展要素
    (四)城市形象动态视觉设计策略体验UCG模型的提出
    (五)城市形象动态视觉设计策略延伸设计和效果测评
        1.设计策略延伸设计
        2.设计策略效果测评
五 实践应用——基于体验语境下潮州市形象动态视觉设计
    (一)潮州形象动态视觉设计城市认识与分析
        1.潮州城市了解
        2.整合分析潮州形象传播目标
        3.传播潮州形象策略
    (二)潮州城市形象动态视觉体验建构
        1.潮州城市元素提炼
        2.潮州形象动态视觉体验设计构思与制作
    (三)潮州形象动态视觉设计作品图
六 总结与展望
    (一)课题研究总结
    (二)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设计作品展示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2)美国私立文理学院核心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第三章 美国私立文理学院核心竞争力现状基于《福布斯》杂志美国最佳大学排行榜研究
    3.1 《福布斯》杂志美国最佳大学排行榜整体分析
    3.2 《福布斯》杂志美国最佳大学排行榜单项评价指标研究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美国私立文理学院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4.1 精英教育理念
    4.2 优厚的经费资助
    4.3 优质生源
    4.4 精英化教学
    4.5 雄厚师资
    4.6 特色化课程设置
    4.7 完善的学生服务机构
    4.8 高质量的本科教育成果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哈维玛德学院核心竞争力个案分析
    5.1 哈维玛德学院概况
    5.2 哈维玛德学院核心竞争力研究分析
第六章 美国私立文理学院对我国教学型高校的借鉴
    6.1 明确发展目标找准办学定位
    6.2 提升师资水平增强教师素质
    6.3 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
    6.4 改善教学条件,营造育人氛围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3)大规模学业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 本研究的缘起与目的
        (二) 本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二、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一) 本研究的内容与结构
        (二) 本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三、研究的现状与评述
        (一) 国外境外大规模学业评价的相关研究
        (二) 中国大规模学业评价的相关研究
第二章 大规模学业评价的概念界定
    一、相关概念的评述
        (一) 教育评价
        (二) 教育测量
        (三) 学业成就评价
    二、大规模学业评价的内涵
    三、大规模教育评价的目的与功能
    四、大规模评价和公共考试的联系与区别
第三章 大规模学业评价的历史审视
    一、大规模学业评价的时代背景
        (一) 教育评价思想观念的历史演进
        (二) 知识经济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
        (三) 全球化背景下教育评价的发展
    二、大规模学业评价的历史演进
        (一) 大规模学业评价的产生
        (二) 大规模教育评价的发展成熟
        (三) 高等教育中的大规模学业评价
        (四) 大规模学业评价中的历史经验
    三、大规模学业评价的现实挑战
        (一) 大规模学业评价如何保证信度效度
        (二) 大规模学业评价如何促进学校变革
        (三) 大规模学业评价如何改进学习实践
第四章 大规模学业评价的管理学基础剖析
    一、科学管理视角下的大规模学业评价
        (一) 科学管理的精髓及其基本原则
        (二) 社会效能运动
        (三) 基于科学管理原则的大规模学业评价
        (四) 基于科学管理的评价文化之批判反思
    二、大规模学业评价的新公共管理立场
        (一) 新公共管理的缘起与理论基础
        (二) 教育中的新公共管理
        (三) 新公共管理对科学管理的超越
    三、社会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大规模学业评价
        (一) 社会建构主义
        (二) 社会建构主义评价观:第四代评价理论
        (三) 社会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大规模学业评价
第五章 大规模学业评价的案例分析
    一、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PISA)
        (一) PISA的产生及发展
        (二) PISA评估项目
        (三) PISA对大规模学业评价与教育改革的重要影响
    二、国际数学与科学教育成就趋势调查(TIMSS)
        (一) TIMSS的产生与发展
        (二) TIMSS测试项目
        (三) TIMSS对大规模学业评价及教育改革的影响
    三、全美教育进展评价(NAEP)
        (一) NAEP的产生与发展
        (二) NAEP的评估框架
        (三) NAEP对大规模学业评价与教育改革的影响
第六章 大规模学业评价的未来趋势
    一、大规模学业评价的新动向
    二、方法论创新——基于设计的研究
        (一) 教育研究的专业化与大规模学业评价的科学化、标准化
        (二) 基于设计的研究
        (三) 基于设计的研究对大规模学业评价的意义
    三、技术创新——大数据与数据挖掘
        (一) 大数据与数据挖掘
        (二) 从数据挖掘技术到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
        (三) 大规模学业评价中的大数据与数据挖掘
第七章 大规模学业评价研究与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一、突破我国大规模学业评价的难点问题
        (一) 用于诊断和监测的大规模学业评价缺位
        (二) 缺乏教育质量评价标准
        (三) 发展性评价体系尚未形成
        (四) 忽视对学生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全面评价
        (五) 评价手段单一,纸笔测试占统治地位
        (六) 评价方法相对落后
    二、外国大规模学业评价的成功之道
        (一) 指导思想先进
        (二) 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与评估方式的多维性
        (三) 评价方法的先进性与评估渠道的多样性
        (四) 组织管理与实施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三、我国大规模学业评价改良的可能路径
        (一) 加强基础研究与理论创新
        (二) 加强评价决策和评价实施的科学化
        (三) 充分考虑当前教育创新与教育改革的需求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存在问题
    三、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一、中文着作类
    二、中文论文类
    三、外文类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生态系统理论视野中的后发大学优势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概念的界定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思路、视角与方法
2 我国后发大学的劣势分析
    2.1 后发大学总体规模尚小
    2.2 后发大学的体制不够完善
    2.3 后发大学尚未形成共同遵守的文化氛围
    2.4 后发大学的学科建设水平相对较低
    2.5 后发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不稳定
    2.6 后发大学的科研与社会服务整体能力较弱
    2.7 本章小结
3 我国后发大学的优势分析
    3.1 后发大学的负担小,生命力旺盛
    3.2 后发大学的体制构建不受旧有体制的羁绊
    3.3 后发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往往比校园文化改造更容易
    3.4 后发大学的学科建设潜力巨大
    3.5 后发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模式更容易做到与时俱进
    3.6 后发大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可直接挺进尖端技术领域
    3.7 本章小结
4 焕发后发大学发展潜力的对策
    4.1 为后发大学创设高质的发展条件
    4.2 创建现代大学制度
    4.3 有序引进杰出人才,迅速拔高学科层次
    4.4 创新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5 加强团队建设与协同创新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武书连 2013 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综合实力前 100 名
    附录 2:2012 年全国高校的重点建设学科各专业的顶尖高校排名
    附录 3:武书连 2013 中国大学毕业生质量 100 强
    附录 4:2010 年本科国家级精品课程(共 438 项)
    附录 5:2011 年教育部科技成果奖按第一获奖单位高校统计排名
    附录 6:2013-2014 年科技创新竞争力排行榜
    附录 7:2013-2014 年人文社科创新竞争力排行榜
    附录 8:2012 年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公示项目数高校排行
    附录 9:QS 亚洲大学排名前 50 名(2009-2012 年)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5)现代大学特色的创建与高等教育市场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代大学特色的创建:
    1.政府放权:现代大学特色创建的前提
    2.市场竞争:现代大学特色创建的根源
    3.提升质量:现代大学特色创建的目的
二、创建大学特色: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内在超越
    1.趋利避害:现代大学特色创建的原则
    2.坚持本真:现代大学特色创建的要义

(6)保持大学核心竞争力矩阵结构的平衡 ——基于伯顿·克拉克矩阵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缘起
    1.2 文献综述
        1.2.1 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
        1.2.2 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综述
    1.3 研究视角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
    1.6 可能创新
2 什么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矩阵结构
    2.1 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竞争因素
        2.1.1 大学品牌
        2.1.2 办学理念
        2.1.3 校长
        2.1.4 师资队伍
        2.1.5 学科
        2.1.6 制度
        2.1.7 发展战略
    2.2 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矩阵结构
        2.2.1 矩阵结构
        2.2.2 伯顿·克拉克的矩阵理论
        2.2.3 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矩阵结构
    2.3 本章小节
3 为什么建构大学核心竞争力矩阵结构
    3.1 大学内部两种权力对大学核心竞争力矩阵结构的影响
        3.1.1 学术权力的过度扩张抑制教师的发展
        3.1.2 行政权力的主导地位抑制教师的发展
        3.1.3 结论:两种权力的过度都在一定程度抑制教师对学术的追求
        3.1.4 我国大学内部行政权力的主导地位对大学核心竞争力形成的不利影响
    3.2 建构两种权力的动态平衡——以学术为生命,以行政为保障
        3.2.1 两种权力的冲突
        3.2.2 两种权力的协调
    3.3 本章小节
4 如何保持大学核心竞争力矩阵结构动态平衡
    4.1 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执行层的适度交叉
    4.2 鼓励学术管理的交流和创新,加强行政管理的服务意识
    4.3 校长治校与教授治学相辅助
    4.4 大学校长—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枢纽
    4.5 本章小结
5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7)浅谈高校核心竞争力(论文提纲范文)

一、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及内涵
二、如何加强高校核心竞争力
    (一) 确立独特办学的理念
    (二) 实施人力资源战略
    (三) 发挥管理创新的优势
    (四) 锻造特色的大学文化
    (五) 加强合作与交流
三、在加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的思考
    (一) 加强高校核心竞争力应以质量为根本
    (二) 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

(8)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及其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大学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
    1.4 研究结构
第2章 研究型大学及其相关理论
    2.1 有关核心竞争力的理论
        2.1.1 核心竞争力理论的产生
        2.1.2 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内涵
    2.2 研究型大学的理论
        2.2.1 研究型大学概述
        2.2.2 研究型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
第3章 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分析
    3.1 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定义
    3.2 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3.3 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表现
    3.4 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3.4.1 学科水平
        3.4.2 大学文化与精神
        3.4.3 大学制度
第4章 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
    4.1 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评价目的
    4.2 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4.3 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4.4 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评价对象及评价指标计算
        4.4.1 评价对象
        4.4.2 评价指标计算
    4.5 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方法
        4.5.1 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确定方法
        4.5.2 综合评价方法
    4.6 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评价
        4.6.1 权重系数的确定
        4.6.2 综合评价
第5章 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5.1 构建及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措施和途径
        5.1.1 以学科体现水平,着力构建和培育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
        5.1.2 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积极建设现代大学制度
        5.1.3 培育先进的大学文化,铸造大学精神
第6章 案例分析
    6.1 西南交通大学概况
    6.2 西南交通大学竞争环境分析
        6.2.1 外部竞争环境分析
        6.2.2 内部竞争环境分析
    6.3 西南交大核心竞争力现状分析
    6.4 西南交大核心竞争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6.5 西南交通大学核心竞争力培育对策
        6.5.1 构建高水平学科平台,注重形成特色和优势
        6.5.2 完善现代大学制度,进行大学体制创新
        6.5.3 培育学校文化传统,构建富有特色的大学精神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培育条件与途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的目的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有关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1.3.2 有关核心竞争力培育条件与途径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的总体思路
        1.3.2 研究的方法与路径
第2章 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内容
    2.1 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概述
        2.1.1 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2.1.2 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2.1.3 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2.2 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的特点
    2.3 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体系
第3章 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培育的条件
    3.1 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培育条件的理论基础
    3.2 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外部条件
    3.3 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内部条件
第4章 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培育的途径
    4.1 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原则及误区
        4.1.1 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原则
        4.1.2 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培育的误区
    4.2 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培育的途径
    4.3 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培育的措施
        4.3.1 明确发展目标,强化战略定位
        4.3.2 加强文化建设,体现个性文化
        4.3.3 积极推进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4.3.4 推进学科建设,培育自身品牌
第5章 武汉理工学核心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5.1 武汉理工大学核心竞争力概述
        5.1.1 师资队伍
        5.1.2 学术资源
        5.1.3 学术成果
        5.1.4 学生情况
        5.1.5 物质资源
    5.2 武汉理工大学核心竞争力的不足与培育措施
        5.2.1 目前主流的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
        5.2.2 武汉理工大学核心竞争力存在的不足
        5.2.3 武汉理工大学核心竞争力培育的措施
第6章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持科研项目及发表论文情况

(10)我国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评价与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论文研究的目的
        1.2.2 论文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对现有研究的评述
    1.4 论文的总体思路及主要内容
    1.5 论文的研究方法
    1.6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论文相关基本理论
    2.1 核心竞争力理论
        2.1.1 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来源
        2.1.2 核心竞争力的性质
        2.1.3 核心竞争力的构成
        2.1.4 大学核心竞争力
    2.2 学习型组织理论
        2.2.1 学习型组织的含义
        2.2.2 学习型组织的构建
        2.2.3 学习型组织的特征
    2.3 知识管理理论
        2.3.1 知识管理的含义
        2.3.2 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
        2.3.3 知识管理的基本功能
    2.4 综合评价理论
        2.4.1 层次分析法(AHP)
        2.4.2 灰色系统理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研究型大学的现状分析
    3.1 研究型大学的内涵
    3.2 研究型大学的基本特征
    3.3 我国建设研究型大学的背景分析
        3.3.1 社会发展需要研究型大学
        3.3.2 经济发展需要研究型大学
        3.3.3 大学自身发展需要研究型大学
    3.4 我国研究型大学建设的现状分析
        3.4.1 我国研究型大学的现状
        3.4.2 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目标
        3.4.3 我国建设研究型大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体系构建
    4.1 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4.1.1 核心竞争力概念的辨析
        4.1.2 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4.2 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4.3 大学核心竞争力的要素
        4.3.1 战略资源
        4.3.2 大学文化
        4.3.3 办学定位
        4.3.4 学科专业
        4.3.5 科学研究
        4.3.6 师资队伍
        4.3.7 组织管理
    4.4 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4.5 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内涵解析
        4.5.1 文化力与持久竞争优势
        4.5.2 学习力与持久竞争优势
        4.5.3 创新力与持久竞争优势
    4.6 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结构
    4.7 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结构解析
        4.7.1 大学文化力的结构解析
        4.7.2 大学学习力的结构解析
        4.7.3 大学创新力的结构解析
        4.7.4 大学文化力学习力创新力之间作用机制的解析
    4.8 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结构的应用
        4.8.1 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结构在其评价中的应用
        4.8.2 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结构在其培育中的应用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评价
    5.1 大学核心竞争力评价
        5.1.1 大学评价的作用
        5.1.2 我国大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5.1.3 大学核心竞争力评价的特点
    5.2 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思路
        5.2.1 评价流程的运行思路
        5.2.2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
        5.2.3 评价结果的应用
    5.3 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5.3.1 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5.3.2 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5.4 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方法体系
        5.4.1 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流程
        5.4.2 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的测度
        5.4.3 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综合评价
    5.5 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型的构建
        5.5.1 基于区间层次分析法(IAHP)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5.5.2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建立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型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我国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实证评价
    6.1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权重
    6.2 专家组评分
    6.3 确定评价灰类
    6.4 求得灰色评价系数
    6.5 求得灰色评价向量
    6.6 三级指标综合评价
    6.7 二级指标综合评价
    6.8 一级指标综合评价
    6.9 本章小结
第7章 我国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7.1 大学文化力的培育
        7.1.1 持续优化校园文化
        7.1.2 突出大学教育强项
        7.1.3 重点培育大学精神
    7.2 大学学习力的培育
        7.2.1 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理念
        7.2.2 领导率先垂范成为先锋楷模
        7.2.3 引导师生愿景建立共同愿景
        7.2.4 提供支持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7.2.5 拓宽学习平台促进知识共享
        7.2.6 全面认识自我建立学习机制
        7.2.7 尝试开放模式构建组织结构
    7.3 大学创新力的培育
        7.3.1 先进理念培育创新思维
        7.3.2 大学制度保障创新活力
        7.3.3 知识管理积蓄创新实力
        7.3.4 学科建设构筑创新高地
        7.3.5 科研评价引领创新评价
    7.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大学核心竞争力及其心理建构(论文参考文献)

  • [1]体验语境下城市形象动态视觉设计研究[D]. 陈思洋.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2]美国私立文理学院核心竞争力研究[D]. 李昂. 广西大学, 2014(01)
  • [3]大规模学业评价研究[D]. 刘晓庆. 华中师范大学, 2013(05)
  • [4]生态系统理论视野中的后发大学优势探究[D]. 胡舒. 江西师范大学, 2013(03)
  • [5]现代大学特色的创建与高等教育市场化[J]. 杨天平,刘爱生. 江苏高教, 2009(06)
  • [6]保持大学核心竞争力矩阵结构的平衡 ——基于伯顿·克拉克矩阵的视角[D]. 赵娟. 西北师范大学, 2009(06)
  • [7]浅谈高校核心竞争力[J]. 丁雷. 法制与社会, 2009(12)
  • [8]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及其培育研究[D]. 罗亚林. 西南交通大学, 2007(06)
  • [9]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培育条件与途径研究[D]. 万俊. 武汉理工大学, 2007(07)
  • [10]我国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评价与培育研究[D]. 任喜峰.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06)

标签:;  ;  

大学核心竞争力及其心理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