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宁颗粒治疗感冒临床观察

感冒宁颗粒治疗感冒临床观察

一、感热宁颗粒治疗感冒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石庆雪[1](2021)在《流感1号方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轻症(热毒袭肺型)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文旨在观察流感1号方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轻症(热毒袭肺型)的临床疗效与优势。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3例就诊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门诊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试验组51例和对照组52例,试验组予流感1号方治疗,日3次口服,对照组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日2次口服。两组药物剂量均随患儿年龄变化,疗程均为5天,并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儿症状体征积分情况,应用统计软件SPSS25.0,对比积分变化并评估疗效。结果:1.一般情况分析:本研究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103例,其中,因患儿及家属无法坚持治疗或罹患他病,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脱落1例和2例,最后统计时两组各5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及治疗前各症状积分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2.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治疗第1/3/5天症状总积分、体温疗效前后对比,均有改善,说明两组方法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轻症(热毒袭肺型)均有疗效,组间比较:试验组积分和疗效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总疗效比较:试验组在临床痊愈率、总有效率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退热疗效比较,试验组及对照组的退热起效时间分别为15.98±4.92h和23.36±7.46h,完全退热时间分别为22.38±5.37h和36.14±9.71h,且试验组24h和48h退热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流感1号方可有效改善小儿流行性感冒轻症(热毒袭肺型)的症状体征,疗效显着。2.流感1号方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轻症(热毒袭肺型)的退热效果和症状改善优于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较安全可靠。

汪思露[2](2019)在《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风寒表证)中医诊治分析及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中医药诊治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风寒表证)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中医药治疗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及治疗思路。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17年01月至2018年01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及不符合排除标准的患者6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收集其四诊信息,符合纳入标准患者中医辨证口服中药汤剂,对照组给予口服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分别进行治疗3天。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温等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并于治疗前行三大常规、肝肾功能、ECG检查及胸片检查以排除心、肝肾等严重基础疾病。收集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体温、及中医症候等内容,建立EXCEL数据库,利用SPSS2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常规检测不良反应指标。结果:本课题研究总共收录患者60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体温大部分分布在:37-38.9℃之间,皆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鼻塞、咽痛、咳嗽、口渴、流清涕。临床疗效观察评定结果:治疗组对发热程度改善显着,治疗组在改善恶寒、发热、肢体酸痛、鼻塞、咽痛、咳嗽、口渴方面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在疾病总体疗效上,治疗组总有效率96.7%,治愈率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0%,治愈率10%,经统计学检验P<0.05,差异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中药汤剂治疗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风寒表证)的治愈率及显效率优于口服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组。安全性评价:在临床观察中,两组患者未发现特殊不良反应,且两组患者安全性检测(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十二道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按照中医证型辨证口服中药治疗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风寒表证)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临床不适症候,如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鼻塞、咽痛、咳嗽、口渴、流清涕等。两组治疗过程中,在控制好其它并发症同时,短时间内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安全性较好。

张稚鲲[3](2017)在《疫病(急性传染性疾病)古今用药特点及配伍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及意义]中医文献是中医药理论和经验传承的重要载体,其中记载了许多中医防治疫病的临床经验与总结。在与疫病的长期抗争中,中医已认识到疫病可以通过食物、呼吸、接触等途径传染,为此提出了一系列预防和治疗措施,其中药物治疗经验尤其丰富,但中医诊疗信息多具有模糊性、非线性、非定量等复杂特征,利用文献整理与数据挖掘方法,可以找出其中的相关性和规律性,在古今用药及配伍规律的对比中发现疫病处方用药特点,了解医家诊疗思路及临证经验,为当代临床提供参考。[研究内容]在了解古今疫病(急性传染性病)治疗概况的基础上,收集整理相关临床文献,归纳、分析历代疫病方用药及配伍特点,比较古今异同,筛选常用中药,了解方剂组成中各药的适用范围,筛选常用的配伍结构,发现临床文献中的隐性信息,为现代临床组方用药提供参考。[研究方法]①文献调研。古代文献使用书目检索工具,现代文献主要运用布尔逻辑、截词、字段限定以及嵌套检索等检索技术从数据库中获取原始文献(既包括个案、医案,也包括大样本临床报道)。从每篇文献中摘取来源、年代、病名、症状、治则治法、方名、剂型、用药组成、用法及给药途径等数据项。古今数据以1911年为分界点。②数据清理。利用Microsoft Excel建立基础数据表格,根据需求对基础数据进行清理及规范。③数据挖掘。根据齐夫定律确定分析样本,通过启用Excel高级功能、VBA编程、调用相关函数等进行频次统计,筛选高频药,使用SPSSClementine12.0、Python正则表达式匹配等进行关联规则分析,了解疫病常用药对、药组及其配伍结构。[结论]①疫病用药的频次分析及古今用药的对比分析可以了解方药的实际使用情况,从用药的频次及比例了解疫病的主要治则治法,发现药味使用的变化,为筛选古今常用药及特色药,发现具有潜在临床价值的中药提供线索与参考。②古今疫病总体用药有许多相似之处,祛湿药、补气药、理气药、化痰药、补血药、泻下药、消食药、补阴药的使用无太大差别,而在清热药、解表药、温里药等的使用方面差异较大。清热药现代方使用较古代方明显增多,而解表药古代方使用较现代方多,提示古代方的主要用药特点为以“散”治疫,现代方的主要用药特点为以“清”治疫。③疫病方配伍总体现代清、散、行、和的特点。“清”指清热泻火,疫病的最普遍病理特征为发热,清热为疫病治疗之要则。清热药甘寒之品常多味并用,苦寒之品常与甘寒同用。“散”“行”指药组中常配具有宣散、行滞特点的药味,提示疫毒壅滞为疫病的另一普遍存在的病理特征。“和”指配伍中体现攻邪不伤正,补益不留邪的特点,比如,使用苦寒药时,常配以甘草等益脾缓中,使用补血药时常配以当归补血、行血并散血中之瘀毒,寓攻于补,寓补于攻。总体来看,古今在配伍原则上无太大差异,现代方配伍多以仲景方为基础。④对古今疫病用药的比较分析建立在疫病总体用药、病系用药、疾病用药三个层次的基础上,为筛选具有不同普适作用的疫病用药提供了思路与参考。⑤为临床提供了疫病组方选药的结构式思路,即疫病方=疫病共性药+病系共性药+疾病个性药,以辅助提高辨证与辨病、辨症相结合的处方用药质量,同时方便计算机分类处理,为建立疫病临床荐药系统提供思路与参考。

肖韵[4](2016)在《藿钩退热散直肠滴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外寒内热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藿钩退热散直肠给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外寒内热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对其作用机制做进一步的探讨。方法:将满足诊断标准的患儿共60例,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藿钩退热散直肠滴注组)30例,对照组(藿钩退热散口服给药组)30例。治疗3天后,对两组患儿在临床总疗效、中医证候积分改善、起效时间、发热终止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1.以藿钩退热散直肠滴注的方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外寒内热证)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100.0%,治疗组治愈率为73.33%;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治愈率为76.67%。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别(P﹥0.05)。2.在中医证候改善上,治疗组治疗前主症积分值为9.70±2.64,治疗后为0.60±1.07,对照组治疗前主症积分值为8.93±2.77,治疗后为0.47±1.01,两组主症积分值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之间治疗前后主症积分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方法对于中医主症证候积分的改善情况相同。治疗组治疗前总积分值为17.60±4.68,治疗后为1.20±2.22,对照组治疗前总积分值为17.50±4.27,治疗后为0.67±1.12,两组总积分值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之间治疗后总积分值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方法对于中医证候总积分的改善情况相同。3.在起效时间上,治疗组平均时间为(2.23±1.17)小时,对照组为(3.47±1.55)小时,两组在起效时间上经统计学检验P<0.05,说明两组退热起效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4.在痊愈患儿的发热完全停止时间上,治疗组为(50.87±12.78)小时,对照组为(51.60±16.45)小时,两组发热停止时间经统计学分析P﹥0.05,二者比较无明显差异,说明两种治疗方式疗程相同。结论:藿钩退热散直肠滴注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外寒内热证)疗效与藿钩退热散口服给药法无明显差异,但患儿对直肠滴注法的接受度较口服法高。

国钰妍[5](2014)在《中医辨证论治与奥司他韦治疗流感轻症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通过前瞻性、随机、中药与西药平行对照临床试验,观察并评价卫生部颁布的《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中流感中医辨治方案与抗流感病毒西药奥司他韦治疗流感轻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科学治疗流感提供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本研究筛选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就诊于成都市传染病医院及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的流感样症状门诊患者,进行口咽拭子采样及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快速抗原检测(胶体金法),检测结果阳性者确诊为流感病例,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知情同意的流感轻症患者纳入本临床观察,采用中央随机的方法,以1:1的比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基础治疗及《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中流感轻症中医辨证方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及抗流感病毒西药奥司他韦治疗,两组疗程均为5天。在课题组制定的研究病例报告表中详细记录入组病例人口学资料(年龄、性别等)、流行病学特征(病程、体温、症状、体征、流感患者接触史、疫苗接种史等)、实验室检验检查结果(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谱、尿常规、心电图、胸部CR等)、病原学检测结果,动态观测、记录入组第1、2、3、5、7天体温、症状变化及用药期间不良事件、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于第7日患者随访时复查其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指标。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病例观察数据库,录入全部病例数据,以SPSS19.0软件完成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病例43例,试验组21例,对照组22例,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因发生不良事件脱落1例,试验组、对照组各因疗效不佳加用研究方案外用药剔除1例、2例。(2)退热疗效方面,试验组退热起效时间及完全退热时间分别为12.95±12.189h、25.45±14.612h,对照组退热起效时间及完全退热时间分别为22.11±10.898h、38.42±13.611h,试验组较对照组退热起效时间缩短9.16h、完全退热时间缩短12.97h,且其在24h、48h的退热率上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3)证候疗效方面,试验组咳嗽、咳痰、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症状的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在鼻塞、咽痛、乏力、口渴等其他症状疗效上两组并未体现出差异(P>0.05),而试验组在第3天、第5天、第7天的总体症状积分上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表现出更高的证候疗效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4)疾病总体疗效方面,试验组疾病总体疗效痊愈率、总显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且试验组未见无效病例,对照组无效率31.6%,试验组在疾病总体疗效上优于对照组,另外,试验组中风寒束表、风热犯卫、热毒袭肺三型证治方案治疗流感疗效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奥司他韦对风寒束表、风热犯卫型流感疗效尚可,对热毒袭肺型流感无效。(5)安全性方面,试验组1例出现轻度腹泻,未予停药,症状自行缓解;对照组1例出现心悸、头晕、血压升高,停药后症状自行缓解,1例继发肺部感染,试验组安全性优于对照组。结论:(1)基于《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的流感中医辨治方案相较于奥司他韦治疗流感,退热起效时间、完全退热时间明显缩短,表明本中医辨治方案在缩短退热时间上优于奥司他韦。(2)本中医辨治方案在改善流感症状、缩短症状缓解时间方面有显着疗效,尤其在咳嗽、咳痰、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症状的改善上优于奥司他韦,且具有更佳的中医证候疗效。(3)本中医辨治方案在疾病总体疗效上显着优于对照组,全部病例未见无效病例,且表现出更高的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4)本中医辨治方案相对于奥司他韦具有更好的临床安全性。

吕莹[6](2013)在《柴胡潜在功能的逻辑发现和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利用《普济方》数据库,获取含柴胡复方病症分布规律,结合逻辑和统计分析,确认柴胡潜在功能;动物实验验证并确认其潜在功能;进一步论证中药新功能筛选和评价方法的可靠性。材料与方法:1文献研究综合利用“《普济方》数据库管理系统”检索方法、检索数据预处理方法、统计分析方法、古今文献比较分析方法,提炼确认柴胡的潜在功能。2实验研究在发现的柴胡多种潜在功能中,先期对柴胡广泛用于咳喘予以实验验证。通过浓氨水引咳法和豚鼠枸橼酸引咳法考察柴胡的镇咳作用;通过小鼠气管段酚红排泄法,考察柴胡的祛痰作用;通过制作小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对小鼠肺内支气管进行光学显微镜病理组织学检查,以考察柴胡的抗慢性支气管炎作用。结果:1对古代柴胡复方的病症分布与古本草、现代《中药学》、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柴胡主治病症进行对比分析和卡方检验,发现柴胡有治疗咳喘、虚劳、骨蒸、眼疾、诸痛、精神神经疾病、症瘕积聚等的潜在功能。2北柴胡颗粒对氨水引咳小鼠有明显的镇咳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北柴胡颗粒各剂量组均能显着地减少小鼠咳嗽次数并延长咳嗽潜伏期。3北柴胡颗粒对枸橼酸引咳豚鼠有明显的镇咳作用,北柴胡颗粒各剂量组均能显着地减少枸橼酸引起豚鼠咳嗽次数并延长豚鼠咳嗽的潜伏期。4北柴胡颗粒对小鼠气管段酚红排泄量并无显着影响,北柴胡颗粒各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并无统计学差异。5北柴胡颗粒对慢性支气管炎小鼠各级支气管内炎性细胞浸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1采取古代方剂数据库、病症归类分析、古今文献对比考察以及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理论上确认柴胡具有治疗咳喘等的作用。2经实验验证,北柴胡颗粒有可能具有镇咳作用、抗慢性支气管炎的作用。其抗慢性支气管炎的作用可能与其镇咳作用有关,但尚待进一步证实。柴胡的祛痰作用不明显。3综合利用古代方剂数据库检索技术、逻辑和统计分析以及实验方法,可以发现和初步确认中药的新功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考察分析方法。

鲁玉玲[7](2010)在《针刺通阳解表法治疗感冒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通阳解表法治疗感冒的临床研究,科学、综合地评价通阳解表法治疗感冒的临床疗效,进一步证明针灸治疗外感病的可行性与优势,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前瞻性研究的要求,本课题对60例感冒患者进行了随机分组观察。各对象均按照统一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和纳入标准严格筛选。针刺组和中药组各30例,针刺组连续治疗3天,每日1次,中药组服用双黄连口服液或感冒清热颗粒,3/日,连服三天。各病例在疗程前后分别分级量化评分,疗程结束后依照临床疗效进行分级评定。最后用Excel软件采集数据,用统计学软件SAS8.2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临床疗效分级评定结果对比显示,60例病例中,脱失4例,治疗3天时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为92.59%,中药组的为51.7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均有十分显着差异(P<0.05),说明针刺组疗效优于中药组。而治疗1周时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为96.43%,中药组的为89.66%,(P>0.05)两组无显着差异。经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针刺组在即刻效果及前3天的治疗效果上,对感冒症状的改善效果较中药组显着。治疗1周时两组总有效率无显着性差异。结论:①针刺组治疗感冒的疗效优于中药组。②在即刻效果及前三天治疗效果上,针刺组要优于中药组。③相关性分析提示通阳解表法与年龄、性别、病情程度及致病因素无相关性,本研究表明,通阳解表法对于感冒患者的症状改善方面疗效显着。

傅恩清,刘伟,孙瑞琳,南岩东[8](2010)在《热炎宁合剂治疗感冒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热炎宁合剂治疗感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病例2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60例、对照组100例。治疗组采用热炎宁合剂口服,对照组采用白石清热冲剂治疗,观察治疗后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体温变化及退热起效时间和解热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总有效率88.00%。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降温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退热起效时间和解热时间明显短于照组。结论热炎宁治疗感冒效果满意。

王昕艳,王亚彬,李军石[9](2010)在《感热宁颗粒治疗外感热症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感热宁颗粒对外感热症的疗效。方法对本院中医门诊诊治的79例患者均给予感热宁颗粒口服,观察其效果。结果本组病例中,痊愈45例,显效19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9%。服药期间查肝功检查及心电与服药前无变化。结论感热宁颗对感冒出现的卫分证(包括恶风、汗出、鼻塞、流涕、头痛、咽痛、咳嗽、口渴等)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作用持久,毒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晓[10](2009)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现代文献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整理现代相关文献,探求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规律。方法:本研究通过查阅建国以来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I)相关文献,对文献内容进行综述整理,建立AURI内服中成药数据库,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通过对现代中医治疗AURI文献的系统分析研究,分析归纳了本病的病理特点:提出了小儿脾肺不足,患病易兼夹,易热化,易传变的病机特点。提出临床治疗该病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其在表者,汗而发之”,“虚则补之,实则泄之”,“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是治疗AURI的基本原则;疏解表风是治疗AURI的基本方法,又根据不同兼夹证配以清热解毒、燥湿化痰、熄风镇惊、消食化滞等治法;中西医结合是治疗AURI的有效手段。结论:通过大量现代文献的整理和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的频数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能够发现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规律,为今后临床和科研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二、感热宁颗粒治疗感冒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感热宁颗粒治疗感冒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流感1号方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轻症(热毒袭肺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流感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1 流行病学特点
        1.2 病原学
        1.3 发病机制
        1.4 临床表现
        1.5 现代医学治疗
    2 流感的祖国医学研究进展
        2.1 中医对本病认识
        2.2 病因病机
        2.3 辨证分析
        2.4 中医治疗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安全性评价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情况比较
        3.2 两组疗效性评价
        3.3 不良反应
讨论
    1 立题依据
    2 立法依据
    3 治法探究
        3.1 合方治病理论与先证而治
        3.2 银翘散及其现代药理研究
        3.3 白虎汤及其现代药理研究
    4 药物分析
    5 疗效分析
        5.1 改善临床症状
        5.2 综合疗效比较
    6 预防和调护
    7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2)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风寒表证)中医诊治分析及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引言
临床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材料
        2.1 病例来源
        2.2 研究标准
    3.研究方法和内容
        3.1 研究方法
        3.2 研究内容
        3.3 统计方法
    4 研究资料和结果
        4.1 一般资料
        4.2 研究结果
        4.3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西医对AVURI的认识
        1.1 AVURI的发病机制
        1.2 AVURI的西医治疗
    2 中医对AVURI的认识
        2.1 外感热病的病因病机
        2.2 AVURI中医治疗
    3 临床疗效评价
    4 “葛根汤合柴葛解肌汤加减”选方依据
        4.1 证候相关分析及实际应用价值
        4.2 组方特点——寒温并用,以辛温解表为主
        4.3 药物组成及功能、药理研究
结语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1 :病情轻、中、重分级标准
附录2 :症状分级标准
附录3 :症状积分标准
附录4 :疾病总体疗效判定标准
附录5 :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标准
附录6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3)疫病(急性传染性疾病)古今用药特点及配伍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古代中医疫病探赜
    1. 疫病释义
    2. 疫病病因
    3. 疫病防治
        3.1 宋以前
        3.2 宋金元
        3.3 明清
第二部分 疫病的现代中医药治疗
    1. 建国以来我国法定急性传染性疾病回顾
    2. 常见疫病的中医药治疗
        2.1 病毒性肝炎
        2.2 细菌性痢疾
        2.3 流行性感冒
        2.4 流行性腮腺炎
        2.5 手足口病
第三部分 古今疫病方药数据挖掘
    1. 数据来源与处理
    2. 研究方法
    3. 数据挖掘结果
        3.1 疫病高频药挖掘
        3.1.1 疫病总体用药
        3.1.2 疫病病系用药
        3.1.3 疫病病种用药
        3.2 疫病用药古今对比数据挖掘
        3.2.1 古今总体用药
        3.2.2 古今病系用药
        3.2.3 古今病种用药
        3.3. 疫病方配伍规律挖掘结果
        3.3.1 疫病方总体配伍规律
        3.3.2 疫病病系配伍规律
        3.3.3 疫病病种配伍规律
第四部分 讨论
    1. 疫病用药特点分析
        1.1 总述
        1.2 古今用药比较分析
        1.2.1 疫病总体用药
        1.2.2 古今病系用药
        1.2.3 古今病种用药
        1.3 疫病用药的共性与个性特点分析
        1.3.1 细菌性痢疾
        1.3.1.1 古代方
        1.3.1.2 现代方
        1.3.1.3 小结
        1.3.2 病毒性肝炎
        1.3.2.1 古代方
        1.3.2.2 现代方
        1.3.2.3 小结
        1.3.3 流行性腮腺炎
        1.3.3.1 古代方
        1.3.3.2 现代方
        1.3.3.3 小结
        1.4 古今疫病用药特点总结
    2. 疫病方配伍特点分析
        2.1 古今疫病方总体配伍特点分析
        2.1.1 古代方
        2.1.2 现代方
        2.1.3 小结
        2.2 疫病病系配伍规律特点分析
        2.2.1 Ⅰ类疫病
        2.2.1.1 古代方
        2.2.1.2 现代方
        2.2.1.3 小结
        2.2.2 Ⅱ类疫病
        2.2.2.1 古代方
        2.2.2.2 现代方
        2.2.2.3 小结
        2.2.3 Ⅲ类疫病
        2.2.3.1 古代方
        2.2.3.2 现代方
        2.2.3.3 小结
        2.3 疫病病种配伍特点分析
        2.3.1 细菌性痢疾
        2.3.1.1 古代方
        2.3.1.2 现代方
        2.3.1.3 小结
        2.3.2 病毒性肝炎
        2.3.2.1 古代方
        2.3.2.2 现代方
        2.3.2.3 小结
        2.3.3 流行性腮腺炎
        2.3.3.1 古代方
        2.3.3.2 现代方
        2.3.3.3 小结
        2.4 疫病方配伍特点总结
第五部分 结语
    1. 问题与思考
    2. 主要创新点
    3. 后续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4)藿钩退热散直肠滴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外寒内热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课题来源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病例选择
        2.1 诊断标准
        2.2 试验病例标准
    3 观察方法
        3.1 分组方法
        3.2 治疗方法
    4 观察指标
    5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6 安全性评价标准
    7 统计学处理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1 治疗前两组病例均衡性比较与分析
        1.1 性别、年龄、病程分布情况
        1.1.1 受试者性别情况比较
        1.1.2 受试者年龄情况比较
        1.1.3 受试者病程情况比较
    2 临床疗效
        2.1 治疗前后两组主症积分情况比较
        2.2 治疗前后两组总积分情况比较
        2.3 两组病例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2.4 两组病例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2.5 两组病例体温分级情况比较
        2.6 两组病例用药前后体温变化情况比较
        2.7 两组病例起效时间分析
        2.8 两组病例发热完全停止时间分析
        2.9 两组病例治疗后复发率比较
    3 安全性与不良事件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中医对小儿外感发热的认识和研究
        1.1 古代医家对小儿外感发热的认识
        1.2 当代医者对小儿外感发热的领悟
    2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研究概况
        2.1 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概况
        2.2 病因和发病机制
        2.3 现代医学治疗状况
    3 直肠滴注疗法的研究状况
    4 导师对于藿钩退热散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外寒内热证)的认识
    5 藿钩退热散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外寒内热证)的依据
    6 藿钩退热散直肠滴注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外寒内热证)的依据
    7 疗效分析
第四部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临床观察表
附录B:综述 中医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C: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概况

(5)中医辨证论治与奥司他韦治疗流感轻症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学对流行性感冒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流行性感冒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临床研究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个人简历

(6)柴胡潜在功能的逻辑发现和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第一部分 柴胡功能的文献考察与逻辑分析
    1 柴胡功能的本草学考察
    2 历代柴胡复方病症分布和潜在功用考察
    3 柴胡传统功用的统计分析
第二部分 柴胡潜在功能的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分析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针刺通阳解表法治疗感冒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综述
    综述一、中医对感冒的认识及临床研究
        1、概述
        2、病因
        3、病机与发病
        4、临床表现
        5、感冒危害及并发症
        6、治疗法则及常用方法
        7、针灸与感冒
        8、中医治疗感冒的现代研究
        参考文献
    综述二、现代医学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认识及临床研究
        1、定义
        2、流行病学
        3、病因及发病机制
        4、诊断要点
        5、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症及危害
        6、现代医学对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的研究
        7、现代医学治疗存在的缺陷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临床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研究设计及方法
        3、意外情况处理方案
        4、安全性评价
        5、随访
    二、研究结果
        1、治疗前相关资料的比较
        2、疗效
        3、各组间安全性评价对比
        4、随访
第三部分、讨论
    1 选题目的
    2 讨论
    3 结论
    4 针后处理
    5 安全性
    6 存在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结语
附表
致谢
个人简历

(9)感热宁颗粒治疗外感热症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及观察方法
        1.2.1治疗方法
        1.2.2观察项目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治愈:
    2.2治疗结果
3 讨论
    3.1 外感发热症系由感受外邪引起的以高热为主症的疾病。
    3.2 感热宁颗粒中柴胡苦辛微寒, 辛凉解表, 疏散卫分之热。

(10)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现代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文献综述
    一、中医现代文献综述
        (一) 病因病机
        (二) 诊断
        (三) 证型分类
        (四) 治法
        (五) 方药
    二、现代医学研究综述
        (一) 病因学认识
        (二) 发病机制
        (三) 病原体检测
        (四) 治疗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中成药研究
    一、研究的目的、方法和统计学依据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方法
        (三) 统计学依据
    二、研究对象的确立
        (一) 方剂的纳入标准
        (二) 方剂的排除标准
    三、数据的规范及数据库的建立
        (一) 数据的规范化
        (二) 建立数据库
        (三) 统计软件
    四、统计结果分析
        (一) 频次分析
        (二) 因子分析
        (三) 聚类分析
讨论
    一、小儿AURI的发病机制探讨
        (一) 病因探讨
        (二) 病机探讨
    二、小儿AURI的治法用药探讨
        (一) 治则治法探讨
        (二) 用药探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详细摘要

四、感热宁颗粒治疗感冒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流感1号方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轻症(热毒袭肺型)的临床观察[D]. 石庆雪.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风寒表证)中医诊治分析及临床疗效观察[D]. 汪思露.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3]疫病(急性传染性疾病)古今用药特点及配伍规律研究[D]. 张稚鲲.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3)
  • [4]藿钩退热散直肠滴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外寒内热证)的临床观察[D]. 肖韵.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6(03)
  • [5]中医辨证论治与奥司他韦治疗流感轻症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D]. 国钰妍.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9)
  • [6]柴胡潜在功能的逻辑发现和实验研究[D]. 吕莹.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3(05)
  • [7]针刺通阳解表法治疗感冒的临床观察[D]. 鲁玉玲.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11)
  • [8]热炎宁合剂治疗感冒临床观察[J]. 傅恩清,刘伟,孙瑞琳,南岩东. 中国中医急症, 2010(04)
  • [9]感热宁颗粒治疗外感热症的疗效观察[J]. 王昕艳,王亚彬,李军石. 中国实用医药, 2010(05)
  • [10]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现代文献研究[D]. 王晓.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9(07)

标签:;  ;  ;  ;  ;  

感冒宁颗粒治疗感冒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