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不教拼音

幼儿园不教拼音

一、幼儿园不要教拼音(论文文献综述)

周丹[1](2021)在《孩子入小学,家长能做什么?》文中研究指明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要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孩子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在许多家长看来,所谓"幼小衔接"就是让孩子在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知识,便于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李欣梅[2](2021)在《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行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汉语拼音在语文教学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因其符号化的特征不符合儿童的学习规律,使得初入学的儿童易产生畏难情绪。彝族学生的母语并非汉语,长期缺乏汉语交流的语境使得汉语拼音的学习更加艰难,许多学生到了小学毕业时汉语拼音水平依然不过关。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了拼音教学应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那么将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究竟能否提高彝族儿童拼音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参与的老师和学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些游戏适合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带着这些疑问,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将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进行了研究。本研究意在从宏观的理论视角转向中观或微观的实践层面,以小学的拼音课堂为研究的切入口,依托“游戏教学法”,试图让彝族小学传统的汉语拼音教学方式在新时期重新焕发活力。在查阅相关文献,进行理论学习之后,本研究针对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现状,开展了两轮行动研究。第一轮行动研究为汉语拼音教学的基础阶段,根据学生汉语拼音学习中所反映的基础性问题进行针对性教学,主要为声母、韵母、声调、整体认读音节和拼音书写的教学;第二轮行动研究为汉语拼音教学的巩固和提升阶段,主要聚焦于学生最突出的问题,即音节的拼读。两轮行动研究环环相扣,每一轮皆分为“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四个步骤和过程,前一轮的行动研究将为后一轮的行动研究提供借鉴,后一轮的行动研究是对前一轮的改进,经过2轮的实践,最终得出研究结论。本研究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将游戏教学法运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和效率;参与行动研究的师生发生了许多积极的变化;围绕“语境”展开的游戏设计对彝族小学汉语拼音的教学有积极影响;角色游戏最受彝族儿童的喜爱。研究者通过回顾和总结,对未来游戏的实施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并对不足之处进行了反思。

刘凤英[3](2021)在《乡镇中心园教师组织与指导游戏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如何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质量是我国当前学前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乡镇中心幼儿园是由乡镇人民政府或教育部门为主体办理的,一般建置于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或人口稠密的村庄。它被期望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起引领带动作用,但是它能否起引领带头作用、教师是如何安排幼儿一日生活、如何组织幼儿的游戏与学习等问题值得研究。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之上,选取了四川省Z市Y区L镇的乡镇中心园(A园)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对幼儿园园长、幼儿教师以及幼儿家长的访谈,辅以相关文本分析,对该园小、中、大班教师组织与指导幼儿游戏的情况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得出乡镇中心园教师组织游戏存在以下问题:游戏活动被写入计划之中但很少实施;区角游戏平时很少开展,只在迎检时受到重视;少有的游戏活动类型单一,以规则游戏为主;教师在开展规则游戏时缺少对规则游戏的预设。同时教师在指导幼儿规则游戏时也存在着直接提供游戏策略、重规则纪律轻学习指导以及游戏活动结束时少有评价且不具体的问题。其次,研究对教师组织与指导游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一方面从教师自身因素来看,教师对游戏的认识不能知行合一,教师在观念上认识到了游戏的价值,在行动上却没能够实施;幼儿教师游戏指导技能欠缺,不会通过游戏引导幼儿学习;幼儿教师会组织游戏却不愿意组织游戏活动背后的原因,其实是因为幼儿教师缺乏专业自主发展意识。另一方面教师所处环境弱化了教师对游戏是幼儿园主导活动的坚守,缺少开展游戏活动的动力。具体体现在园长难以引领幼儿游戏活动的开展;部分家长的思想与需求影响了幼儿教师的教育行为;与私立幼儿园生源的竞争给乡镇中心园的发展带来了压力以及政府部门对幼教事业重视和引领不够。最后,研究针对教师组织与指导游戏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改善建议:幼儿教师要具有自主发展意识,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努力提升组织与指导幼儿游戏的技能,使幼儿可以在游戏中获得发展;幼儿园园长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引领教师开展游戏活动;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乡镇中心园的人力物力投入,建立符合基本条件的幼儿园,为幼儿园教师开展游戏活动提供条件。

白旺燕[4](2021)在《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大班语言集中教育活动现状研究 ——以楚雄州W县三所幼儿园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幼儿园语言集中教育活动对于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2012年10月,教育部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并提出具体措施和建议,以克服和防止幼儿早期教育的“小学化”。同时,幼儿教育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随着国家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不断加快了教育扶贫的步伐,农村贫困地区的幼儿教育也得到了新的突破和发展。语言是人类思考、学习和交流的工具。它在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幼儿在读幼儿园的阶段是学习语言最好的时机。促进幼儿语言技能的发展是幼儿园语言集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言集中教育活动是发展幼儿语言、提升幼儿语言能力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本研究以楚雄州W县三所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访谈法、观察法、内容分析法,从大班语言集中教育活动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活动的组织以及活动的评价情况几个方面展开研究;并分析其优势及存在的不足;从内在和外在因素两方面,分析了影响三所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大班语言集中教育活动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研究发现,W县三所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大班语言集中教育活动有其优势:首先活动目标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与表达能力及阅读理解能力;活动内容注重前阅读与书写能力培养;活动过程讲究语言的完整性;活动评价中重视教师自我反思。研究过程中,也发现W县三所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大班语言集中教育活动有其不足之处,即教育目标的制定上存在目标不明确和超前的问题;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上,出现教育内容超重情况,“小学化”现象突出,且教育内容单一,基本都是围绕教材和小学一年级内容进行语言集中教育活动;教育活动的组织上方式老套,缺少课程游戏化精神,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且在语言集中教育活动中,教师严管严控,缺少对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教师没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在活动评价中,父母和教师主要用“小学化”的方式评价幼儿,常用作业好坏来评价幼儿语言活动的学习效果。本研究还主要从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两方面分析了影响三所幼儿园语言集中教育活动的因素。外在影响因素包括政策性文件、硬件设施、家长教育观念、幼儿情况;内在影响因素包括管理者观念、教师、园所文化几个方面。本研究最后针对W县三所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大班语言集中教育活动存在的不足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加大教育部门对农村幼儿园的支持力度;提升校领导对幼儿园语言集中教育活动的重视程度;加强教师自身语言教育专业能力;提高家长对幼儿语言教育的认识。

王谦[5](2021)在《国际学校幼小衔接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N国际学校为例》文中指出幼小衔接是幼儿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阶段。虽然我国对幼小衔接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几年来幼小衔接是社会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幼小衔接”问题不仅是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幼儿心理发展、教师工作实践的要求。本文主要研究的是N国际学校幼小衔接的现状及对策,符合N国际学校发展的要求,也可以为其他国际学校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提供一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价值。本文首先对问题的缘起进行了阐述,对研究目的和意义进行了介绍。接下来阐述了国内外的“幼小衔接”的现状,将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本文选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使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对N国际学校的幼小衔接问题进行研究。本文以哈克的幼小衔接断层理论为理论基础,从师生关系、学习方式、行为规范、人际互动、预期水平和学习环境这六个维度对N国际学校的幼小衔接问题进行研究,并对所得到的调查数据以及访谈资料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探索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在研究中从社会、学校、教师、家庭、幼儿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N国际学校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为社会层面缺乏引导、学校层面政策支持不足、教师幼小衔接意识需进一步加强、国际学校家庭的特殊性以及幼儿的准备不充分等。研究者对本研究存在的“幼小衔接”问题行了归因,并在最后,对社会、学校、教师、家长、幼儿都提出了相对应的策略和建议。

李中奇[6](2021)在《提升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行动研究 ——基于儿童视角》文中认为小学一年级新生阶段是儿童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小学新生的学习适应性对儿童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大部分现有关于学生学习适应的研究是基于成人视角而展开的探讨,所提出的对策和观点也是从成人视角出发。一方面,这忽视了儿童作为学习适应性主体的话语权和能动性,另一方面,这些观点和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尚待行动检验。因此,本研究拟从儿童视角出发(既允许儿童站在主体角度去观察教育现象、思考教育问题、充分表达自我观点和感受,研究者也站在儿童角度倾听儿童的声音,关照儿童诉求,解决儿童问题),以行动研究的方式去探讨出能够提升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策略方案。本研究所运用到的主要研究方法为:行动研究法、马赛克方法、自然观察法、访谈法、文献法。前期,笔者通过为期10个月的时间阅读相关文献,梳理并整理出了有利于开展行动研究的策略方案,作为本研究策略来源的一部分。接着,笔者开展了行动研究前期调研以了解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初始水平以及实验班儿童在学习适应上的现状及问题;然后,笔者根据调研结果开展了第一轮行动研究和第二轮行动研究。在行动研究期间,笔者运用马赛克方法(含儿童自主摄影法、儿童自主绘画法、材料刺激访谈法)展开儿童视角调研,以了解儿童在研究期间的想法、感受和建议,并据其调整行动研究的策略、目标和方向。然后笔者通过开展“提升小学新生的学习适应性”前、中、后三次量表测验、任课教师访谈以及自然观察的“量性”和“质性”相结合的方式来检验每轮行动研究取得的效果、提升的程度以及尚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有以下重要发现:第一,学习环境适应困难在小学新生中或具有普遍性,仅通过改善班级环境对学习环境适应的提升具有局限,而学生的人际环境(含同伴关系、师生关系)才应作为提升学习适应性的重点。第二,对初入小学的新生而言,学习兴趣也会成为制约学习适应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者通过改善教师的课堂教学能有效地提升儿童的学习适应水平。本研究总结出提升小学新生学习适应的策略如下:第一,成人应认识并尊重儿童视角的价值。主要表现在,成人应尊重儿童的节奏、尽量使用儿童化语言、多倾听儿童的想法;第二,教师应创设儿童喜爱的课堂教学。笔者建议可从“使用直观多样的教具”、“设计生动美观的板书”、“创设多样有趣的教学形式”、“建立起友好的师生互动氛围”这四方面进行改进;第三,学习环境布置应符合儿童审美趣味特点的学习环境,并邀请儿童亲自参与环境打造。第四,营造儿童舒适的人际环境,这包含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友好的同伴关系。

凌丁玲[7](2020)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去“小学化”政策实施现状的研究 ——基于全国411份问卷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前教育向小学教育的过渡及衔接过程,是终身教育的重要一环。长期以来,“小学化”是幼小衔接呈现出的主要问题和阻碍之一。“小学化”问题的存在极大阻碍了幼小衔接的顺利推进,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发展。这一问题不容忽视,也越来越受到国家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和儿童家长的关注。当前学前教育领域政策体系正在不断的深化改革,我国去“小学化”相关政策也在不断的完善,逐渐与幼小衔接工作的要求紧密相连,但政策颁布后其具体的实施情况更值得关注。本文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全国范围内幼儿园及小学教师有效问卷411份。通过对政策一线实施者——幼儿园教师及小学教师教育观念、去“小学化”的政策认识、具体实施情况三方面进行现状调查,并对不同教育阶段(幼儿园和小学)、不同性质学校或幼儿园(公办和民办)、不同教龄教师进行差异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不同教育阶段、不同性质学校或幼儿园及不同教龄教师在幼小衔接观念、去“小学化”相关政策的认识和理解及具体实施上存在差异,无法保持很好的一致性;二、幼儿园与小学目前在多方面仍未达到去“小学化”政策的任务要求;三、政策要求与教育需求相矛盾。通过对存在问题原因的进一步探究,提出幼小衔接过程中去“小学化”政策实施的对策建议:一是提供政策实施的基本保障;二是明确具体实施内容和规范,防止政策的偏离执行;三是引导科学的幼小衔接观,促进政策要求与教育需求的一致。在论文的最后,指出本文研究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王芳[8](2020)在《新疆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问题成为我国学前教育领域关注研究的一个热点,也是制约我国建设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的影响因素。政府及相关教育部门对此十分重视,连续下发系列文件明令禁止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全国各地也纷纷开展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的整顿治理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然而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这片疆域上生活着5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大多聚居于我国欠发达的边陲地区,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发展都相对滞后。多民族文化在这片场域内碰撞与融合,教育事业的发现面临着一些特殊的困难,教育改革的过程也必然更加复杂。本文通过对新疆两所幼儿园进行实地调研,从政策制定者——教育行政部门、政策实施者——幼儿园和幼儿教师以及政策的配合者——幼儿家长三个角度还原新疆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的现实状况,进而发现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归因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对应的建议举措。结合笔者的实地考察结果发现,新疆幼儿园在“去小学化”的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新疆教育行政部门所制定的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工作方案缺乏对新疆地区教育现实状况的思考,制定的方案工作内容缺乏特殊性与针对性;忽视了新疆少数民族幼儿所处的特殊的教育环境、教育背景及对学前双语教育的特殊需求;新疆幼儿教师整体专业素质水平偏低,缺乏专业的学前双语教师,致使“去小学化”治理工作难以实现初衷;新疆幼儿家长自身的教育学历水平比较低,无法为幼儿创造优质的学前家庭教育环境,也更易受到传统教育价值观念和功利主义思想的束缚,形成不科学的教育观念;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资源大环境相对落后、公办园与民办园对“去小学化”政策落实力度有差异及社会培训机构监管不善等原因使得新疆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在实施过程中导致的教育不公平现象。针对于此,笔者立足于新疆特殊的文化教育背景和发展现实状况,从五个方面提出建议和对策:从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角度出发,要进一步结合新疆独特的教育背景和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幼儿园“去小学化”举措,完善当前新疆地区幼儿园“去小学化”的工作方案;关注少数民族幼儿的教育背景以及对学前双语教育的特殊需求,在幼儿园内开展适宜的语言识字教学活动;从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性的角度,为幼儿教师定期开展交流培训,建设一支专业的学前双语教师队伍;从提升新疆幼儿家长自身的国语水平和文化知识水平出发,引导家长开展适时的家庭教育,并建立起科学的育儿观和教育观;从构建公平和谐的学前教育大环境的角度,需要关注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缩小公办园与民办园在“去小学化”执行落实上的差异以及规范学前培训机构及小学等相关机构,帮助新疆幼儿获得公平、优质的学前教育。由政策制定者、政策执行者以及社会机构通力合作,以期形成一条适宜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的特色道路。

于沁平[9](2020)在《泰国曼谷侨光中学汉语教学调查报告》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泰国学校将汉语列入到课程计划当中,也有越来越多的泰国学校加入到中国国家汉办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中来。目前国家汉办每年派往泰国的汉语教师志愿者超过1600人次,泰国汉语教育的发展呈现整体繁荣的势态。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泰国的汉语教育已经颇具规模。尤其是泰国的中小学,有着较为悠久的汉语教育历史,在教学体系、教学条件、教学测试与评估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优势。笔者作为2018年5月至2020年3月任教于曼谷侨光中学的汉语教师志愿者,根据两年的汉语教学真实经历,以侨光中学为调查研究的对象,针对这所自2000年开始开展汉语教学的学校进行了汉语教学现状的调查。笔者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该校的汉语教学发展历史及汉语教学现状进行了介绍及分析,并对该校在汉语教学的课堂管理、考核与评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本文希望通过对侨光中学汉语教学现状的介绍,丰富汉语教育者对泰国学校汉语教学发展状况的了解,为以后将在泰国进行汉语推广工作的教师提供参考;也希望本文的研究对泰国其他刚刚开展汉语教学或在汉语教育方面缺乏经验的学校提供帮助。

朱树红[10](2020)在《小学一年级新生语文学习适应性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济南市某小学为例》文中指出语文是一种工具,在学习、交往的过程中甚至未来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用到。而语文作为小学一年级新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其学习的适应性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态度及能力成绩,甚至影响学生对生活的态度、人际关系等等。在整个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一年级新生入学的适应性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具体到某一学科的研究成果就比较少了。于是笔者以济南市某小学一年级新生语文学习适应性的现状为依据,尝试分析一年级新生语文学习适应性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去发现、探究其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本文在大量搜集、学习相关理论基础上,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方法对济南市某小学一年级新生语文学习适应性的现状进行相关调查研究。调查问卷面向180名新生的家长,访谈面向6位一年级语文教师以及部分家长、学生,同时结合课堂观察实录,研究将从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展开调查。并对一年级新生语文学习适应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家庭环境中语文学习的环境、家长的教养态度、家长自身的语文修养、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学校环境中外部环境和班级环境的变化;师生关系方面、教师的教育方式、自身的教学经验;学生的学习态度、自尊心、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等方面。随之笔者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在充分结合国内外有关一年级语文学习适应性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首先家长要帮助学生做好入学准备工作,并且自身要有正确的角色定位,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其次要为学生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求知欲,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同时家长要加强与老师的沟通交流,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学校则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营造良好学风,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教师则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走进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要注重日常生活中的知识积累,学会主动学习,并且确立合适的目标,勇于挑战自我,增强自信心等等。通过此次调查研究,希望能够帮助一年级新生更好地适应语文学习,同时为广大教师、家长提供帮助、借鉴,不断的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把基础教育做得更好、更扎实。

二、幼儿园不要教拼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幼儿园不要教拼音(论文提纲范文)

(1)孩子入小学,家长能做什么?(论文提纲范文)

1. 尊重孩子,家长先“摸底”。
2. 满足好奇,激发入学热情。
3. 潜移默化,养成良好习惯。

(2)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基于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1.1.2 基于彝族地区汉语拼音教学效果不佳的现状
        1.1.3 基于“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教学的实施建议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游戏
        1.4.2 游戏教学法
        1.4.3 彝族小学
        1.4.4 汉语拼音
    1.5 文献综述
        1.5.1 关于游戏教学法的研究
        1.5.2 关于汉语拼音教学的研究
        1.5.3 关于游戏教学法应用于汉语拼音教学的研究
    1.6 理论基础
        1.6.1 沉浸理论
        1.6.2 认知发展游戏理论
        1.6.3 语境理论
2 研究方法与设计
    2.1 行动研究法的确定
    2.2 资料收集与处理
        2.2.1 访谈法
        2.2.2 实物研究法
        2.2.3 观察法
        2.2.4 测验法
3 行动研究方案的制定
    3.1 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3.1.1 研究场域分析
        3.1.2 教师访谈调查结果分析
        3.1.3 学生测试卷结果分析
    3.2 行动研究方案的讨论和制定
        3.2.1 行动研究思路
        3.2.2 行动研究过程
    3.3 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4 第一轮行动研究
    4.1 问题和分析
        4.1.1 问题提出
        4.1.2 问题分析
    4.2 计划与实施
        4.2.1 准备工作的开展
        4.2.2 教学活动的实施
    4.3 观察和反思
        4.3.1 观察
        4.3.2 反思
5 第二轮行动研究
    5.1 问题和分析
    5.2 计划与实施
        5.2.1 计划
        5.2.2 实施
    5.3 观察和反思
        5.3.1 观察
        5.3.2 反思
6 研究结论与反思
    6.1 学生前后测结果分析
        6.1.1 笔试成绩分析
        6.1.2 口试成绩分析
    6.2 教师与学生后访谈分析
        6.2.1 教师访谈及分析
        6.2.2 学生访谈及分析
    6.3 研究的主要结论
    6.4 教学建议
        6.4.1 围绕汉语语境,展开拼音游戏设计
        6.4.2 完善游戏设计,吸引更多学生参与
        6.4.3 以积极鼓励为主,保护学生自尊心
        6.4.4 健全奖励机制,调动学生积极性
        6.4.5 注重课堂管理,维护课堂秩序
    6.5 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乡镇中心园教师组织与指导游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如何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是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
        1.1.2 乡镇中心园被寄予厚望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起示范作用
        1.1.3 农村幼儿教师如何组织与指导游戏关乎农村学前教育的质量
    1.2 文献综述
        1.2.1 游戏价值的相关研究
        1.2.2 游戏组织与指导的相关研究
        1.2.3 乡镇中心园的相关研究
        1.2.4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1.3 概念界定
        1.3.1 乡镇中心园
        1.3.2 组织游戏
        1.3.3 指导游戏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2.1.1 幼儿园介绍
        2.1.2 教师基本情况
    2.2 研究目的
    2.3 研究内容
    2.4 研究方法
        2.4.1 观察法
        2.4.2 访谈法
        2.4.3 案例分析法
        2.4.4 实物分析法
3 乡镇中心园教师组织游戏的基本情况
    3.1 游戏活动被写入计划但很少实施
        3.1.1 中、大班游戏活动被拼音、数学集教所代替
        3.1.2 小班游戏活动被冗长的生活环节所挤占
    3.2 区角游戏平时很少开展,只在迎检时受到重视
        3.2.1 一般情况下幼儿园不开展区角游戏
        3.2.2 区角游戏突然开展了
        3.2.3 区角游戏恢复了往日的不开展
    3.3 少有的游戏活动类型单一,以规则游戏为主
    3.4 缺乏对游戏活动的预设
        3.4.1 游戏目标不明确不具体
        3.4.2 游戏内容选择较少考虑幼儿发展特点
        3.4.3 游戏时间得不到充足的保证
4 乡镇中心园教师指导游戏的基本情况
    4.1 游戏策略的直接提供
    4.2 重规则纪律的控制,轻学习的指导
    4.3 少有的评价不具体
5 教师组织与指导游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1 幼儿教师自身因素
        5.1.1 对游戏的认识不能知行合一
        5.1.2 游戏指导技能欠缺
        5.1.3 缺乏专业自主发展意识
    5.2 外部环境因素
        5.2.1 幼儿园缺乏开展游戏活动的物质环境
        5.2.2 园长难以引领游戏活动的开展
        5.2.3 部分家长思想与需求影响了幼儿教师游戏活动的开展
        5.2.4 与私立园间生源的竞争给乡镇园的发展带来了压力
        5.2.5 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对幼教事业重视和引领不够
6 改善乡镇中心园教师组织与指导游戏的建议
    6.1 幼儿教师应树立自主发展意识
        6.1.1 主动学习游戏相关知识
        6.1.2 努力把游戏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
    6.2 幼儿园园长要提高领导游戏的能力
        6.2.1 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树立正确教育理念
        6.2.2 加强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监督和管理
        6.2.3 建立幼儿园激励制度,提升教师职业情感
        6.2.4 加大家园合作力度,争取家长支持与配合
    6.3 教育行政部门要为游戏活动开展提供支持
        6.3.1 加大经费投入,保障游戏组织的基本物质条件
        6.3.2 加大对幼儿教师的游戏专题培训
7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大班语言集中教育活动现状研究 ——以楚雄州W县三所幼儿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语言集中教育活动是发展幼儿语言及落实政策的现实需要
        二、W县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语言集中教育活动亟待改善
        三、个人研究兴趣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语言教育活动
        二、幼儿园语言集中教育活动
        三、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二、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三、已有研究述评
    第五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思路与框架
第二章 三所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大班语言集中教育活动现状分析
    第一节 活动目标的确定情况
        一、制定目标的依据
        二、目标的内容构成
    第二节 活动内容的选择情况
        一、选择内容的依据
        二、内容的构成
    第三节 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情况
        一、活动的手段
        二、活动的方法
    第四节 活动的评价情况
        一、评价的主体
        二、评价的内容
第三章 三所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大班语言集中教育活动的优势与不足分析
    第一节 活动具有的优势
        一、活动目标制定紧扣《指南》要求
        二、活动内容注重前阅读与书写能力培养
        三、活动组织上重视语言完整性
        四、活动评价中教师主动进行自我反思
    第二节 活动存在的不足
        一、活动目标制定方面的不足
        二、活动内容选择方面的问题
        三、活动组织方面存在的不足
        四、活动评价方面存在的不足
第四章 影响三所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大班语言集中教育活动的因素分析
    第一节 外在因素
        一、没有政策性文件指引导致教育目标模糊
        二、缺乏硬件设施阻碍教学游戏化
        三、家长教育观念落后加重教育内容“小学化”
        四、幼儿语言基础薄弱影响教学效果
    第二节 内在因素
        一、管理者观念守旧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
        二、教师自身专业素养不足影响语言教学质量
        三、“小学化”的园所文化影响深远
第五章 改善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大班语言集中教育活动的建议
    第一节 加大教育部门对农村幼儿园的支持力度
        一、资金支持
        二、人员协调
        三、加强监管力度
        四、加大培训力度
    第二节 提升校领导对幼儿园语言集中教育活动的重视程度
        一、树立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
        二、更新管理模式,走科学保教之路
        三、开展教研活动,促教师专业成长
    第三节 加强教师自身语言教育专业能力
        一、树立正确的语言教育观,深化课程游戏化理念
        二、丰富语言教育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专业水平
        三、科学合理的组织幼儿园语言集中教育活动
    第四节 提高家长对幼儿语言教育的认识
        一、家园共育,助力家长学习科学幼儿教育知识
        二、促进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幼儿园大班语言集中教育活动现状访谈提纲
附录 B 幼儿园大班语言集中教育活动观察记录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5)国际学校幼小衔接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N国际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缘起
        (一) 教育发展的要求
        (二) 幼儿心理发展的要求
        (三) 教师工作实践的要求
        (四) 国际学校发展的要求
    二、研究的目的
    三、研究的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四、文献综述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五、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的对象
        (二) 研究的基本内容
        (三) 研究方法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 国际学校的定义
        (二) 幼小衔接的定义
    二、相关理论
        (一) 哈克幼小衔接断层理论
        (二) 布朗芬布伦纳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
        (三)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第二章 N国际学校幼小衔接问卷结果分析
    一、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一) 调查问卷的维度介绍
        (二) 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三) 幼儿(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四) 家长基本情况分析
        (五) 师生关系方面
        (六) 学习方式方面
        (七) 行为规范方面
        (八) 人际互动方面
        (九) 预期水平方面
        (十) 学习环境方面
    二、问卷调查小结
        (一) 幼儿幼小衔接的实际适应程度
        (二) 学生幼小衔接的实际适应程度
        (三) 幼儿园、小学教师评价对比
        (四) 幼儿园、小学家长评价对比
        (五) 整合多方评价对比
    三、访谈结果分析
        (一) 学校管理者访谈结果分析
        (二)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三) 家长访谈结果分析
    四、访谈调查小结
    五、问卷以及访谈调查总结
第三章 N国际学校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归因
    一、社会层面缺乏引导
        (一) 政策法规有待完善
        (二) 社会观念陈旧
        (三) 政策支持力度不足
    二、学校层面政策支持不足
        (一) 学校政策不完善
        (二) 缺乏幼小衔接培训
        (三) 英语课程衔接重视度不足
    三、教师幼小衔接意识需进一步加强
        (一) 幼儿教学活动对幼小衔接的践行不足
        (二) 小学教师幼小衔接意识不足
        (三) 国际学校教师的特殊性
    四、国际学校家庭的特殊性
        (一) 家庭教育的普遍缺失
        (二) 家庭教育关注点的偏差
        (三) 预期水平不合理
        (四) 教育理念不一致
    五、幼儿准备不充分
        (一) 缺乏对小学的了解
        (二) 自我服务能力弱
        (三) 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四) 幼儿缺乏主观能动性
第四章 N国际学校幼小衔接问题应对对策
    一、对社会加强引导
        (一) 完善政策制定
        (二) 引导社会观念的转变
        (三) 提高对幼小衔接的支持力度
    二、学校政策支持
        (一) 落实双向衔接
        (二) 提供幼小衔接教师培训
        (三) 加强英语课程衔接
    三、幼小教师共同学习与合作
        (一) 幼儿教师将能力要求渗透在日常教学中
        (二) 小学教师对学生的要求适当倾斜
        (三) 成立“幼小教师学习小组”
    四、家庭与园校共育
        (一) 积极主动的学习国家政策
        (二) 优化教育观念
        (三) 准备学习环境
        (四) 调整预期水平
    五、幼儿充分做好准备
        (一) 初步了解小学生活并产生兴趣
        (二) 增强自我服务意识
        (三) 提高注意力的品质
        (四) 增强时间管理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N国际学校幼小衔接调查问卷
    附录2: N国际学校幼小衔访谈提纲
致谢
个人简介

(6)提升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行动研究 ——基于儿童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立论依据
    1.1 研究缘起
        1.1.1 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重要性
        1.1.2 对小学一年级新生阶段的重要认识
        1.1.3 个人的从教经历
    1.2 研究意义
    1.3 核心概念
        1.3.1 入学适应
        1.3.2 学习适应
        1.3.3 幼小衔接
        1.3.4 儿童视角
    1.4 理论基础
        1.4.1 入学适应相关理论基础
        1.4.2 儿童视角相关理论基础
    1.5 文献综述
        1.5.1 国内小学学习适应文献综述
        1.5.2 国内幼小衔接文献综述
        1.5.3 国内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小衔接文献综述
        1.5.4 国外入学适应文献综述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内容
    2.4 研究方法
        2.4.1 行动研究法
        2.4.2 马赛克方法
        2.4.3 文献分析法
        2.4.4 自然观察法
        2.4.5 访谈法
    2.5 研究工具
        2.5.1 “提升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问卷调查
        2.5.2 “提升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马赛克材料刺激访谈提纲
        2.5.3 “提升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教师观察提纲
        2.5.4 “提升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教师访谈提纲
    2.6 行动研究方案
    2.7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3 行动研究前期调研
    3.1 学习适应性前置测验
    3.2 “学习适应性”教师观察
    3.3 学习适应的儿童视角调研
        3.3.1 第一阶段——确定调研儿童
        3.3.2 第二阶段——开展儿童自主摄影
        3.3.3 第三阶段——开展儿童材料刺激访谈
    3.4 行动研究前期调研小结
        3.4.1 发现问题
        3.4.2 问题归因分析
4 提升小学新生学习适应的第一轮行动研究
    4.1 第一轮行动研究实施目标
    4.2 第一轮行动研究实施策略
    4.3 第一轮行动研究实施过程——儿童参与理想班级环境建设
        4.3.1 问题的提出
        4.3.2 问题的归因
        4.3.3 措施与行动
    4.4 第一轮行动研究实施过程——创设儿童喜爱的课堂教学
        4.4.1 问题的提出
        4.4.2 问题的归因
        4.4.3 措施与行动
    4.5 第一轮行动研究小结与反思
        4.5.1 开展“提升小学新生学习适应”中期测验
        4.5.2 教师观察
        4.5.3 任课教师访谈
        4.5.4 小结与反思
5 提升小学新生学习适应的第二轮行动研究
    5.1 第二轮行动研究实施目标
    5.2 第二轮行动研究实施策略
    5.3 第二轮行动研究实施过程——改善同伴关系
        5.3.1 问题的提出
        5.3.2 问题的归因
        5.3.3 措施与行动——开展同伴关系的团体辅导
    5.4 第二轮行动研究实施过程——改善师生关系
        5.4.1 问题的提出
        5.4.2 问题的归因
        5.4.3 措施与行动——创设“心语树洞”,开展师生交流
    5.5 第二轮行动研究小结与反思
        5.5.1 开展“提升小学新生学习适应”后测
        5.5.2 教师观察
        5.5.3 任课教师访谈
        5.5.4 第二轮行动研究的总结与反思
6 提升小学新生学习适应的儿童视角策略总结
    6.1 认识并尊重儿童视角的价值
        6.1.1 尊重儿童的节奏
        6.1.2 使用儿童化语言
        6.1.3 倾听儿童的想法
    6.2 创设儿童喜爱的课堂教学
    6.3 创造儿童喜爱的学习环境
        6.3.1 环境布置应符合儿童特点
        6.3.2 邀请儿童参与环境打造
    6.4 营造儿童舒适的人际环境
        6.4.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6.4.2 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
7 本研究的不足和进步的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附件4
    附件5
    附件6
    附件7:第一次团辅班会课教学设计
    附件8:第二次团辅班会课教学设计
    附件9:第三次团辅班会课教学设计
    附件10:第四次团辅班会课教学设计
    附件11:儿童视角调研相关过程性资料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7)幼小衔接过程中去“小学化”政策实施现状的研究 ——基于全国411份问卷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1.1.2 “小学化”的不良影响
        1.1.3 “小学化”治理迫在眉睫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小学化”问题的研究
        1.3.2 去“小学化”相关政策实施现状的研究
        1.3.3 幼小衔接过程中去“小学化”策略的研究
        1.3.4 研究评述
    1.4 我国去“小学化”政策的演变
    1.5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界定
    2.1 理论基础
        2.1.1 实施去“小学化”政策的科学衔接观
        2.1.2 政策实施的目标群体及具体实施者
    2.2 概念界定
        2.2.1 “小学化”
        2.2.2 去“小学化”政策
        2.2.3 幼小衔接
        2.2.4 幼小衔接与“小学化”
第三章 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3.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3.2 调查现状分析
        3.2.1 教育观念
        3.2.2 政策认识
        3.2.3 具体实施
        3.2.4 小结
    3.3 教师差异分析
        3.3.1 不同教育阶段教师的差异分析: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
        3.3.2 不同性质学校或幼儿园教师的差异分析
        3.3.3 不同教龄教师的差异分析
        3.3.4 小结
第四章 去“小学化”政策实施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存在问题
        4.1.1 政策要求与教育需求相矛盾
        4.1.2 具体实施上未达到政策要求
        4.1.3 教师差异影响政策实施的一致性
    4.2 原因分析
        4.2.1 政策要求和教育需求矛盾的原因分析
        4.2.2 实施效果未达到政策要求的原因分析
        4.2.3 不同教师政策实施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
第五章 去“小学化”政策实施的对策建议
    5.1 引导正确教育观
        5.1.1 培养教师科学的教育观念
        5.1.2 引导家长明确教育责任、形成正确教育期待
        5.1.3 传导科学的幼小衔接观
    5.2 明确政策具体实施内容
        5.2.1 明确“小学化”防治内容
        5.2.2 明确幼小衔接教育内容和方式
    5.3 优化政策实施的保障措施
        5.3.1 制度保障
        5.3.2 政策实施环境保障
        5.3.3 软件保障
第六章 结语
    6.1 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幼儿园教师问卷
附录二:小学教师问卷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新疆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1.世界各国重视发展学前教育
        2.我国对幼儿园“去小学化”工作的重视
        3.新疆幼儿园“去小学化”实践中存在问题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关于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相关研究
        2.关于幼儿园“小学化”治理的相关研究
        3.关于新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相关研究
        4.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5.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四)核心概念界定
        1.幼儿园教育
        2.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
    (五)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样本基本情况简介
一、新疆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的现状
    (一)政府及相关教育部门“去小学化”的举措
        1.制定“去小学化”的治理方案
        2.督导“去小学化”的落实开展
    (二)幼儿园内“去小学化”的实况
        1.园内“去小学化”教学的现状
        2.教师对“去小学化”的态度
        3.幼儿的学习状况
    (三)幼儿家长应对“去小学化”的表现
        1.家长重视学前教育
        2.家长注重智育培养
        3.家长不支持“去小学化”
二、新疆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新疆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方案缺乏针对性
    (二)忽视新疆幼儿对学前双语教育的特殊需求
    (三)幼儿教师整体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的学前双语教师
    (四)新疆幼儿家长自身教育学历水平偏低
    (五)幼儿园间“去小学化”的实施存在差异
三、新疆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实践的对策及建议
    (一)立足现实,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方案
    (二)满足新疆幼儿对学前双语教育的特殊需求
    (三)建设高质量、专业化的学前双语教师队伍
    (四)提升家长自身国语水平,建立科学的教育观
    (五)缩小因“去小学化”导致的教育不公平现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幼儿园管理人员及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二 :幼儿园家长访谈提纲
    附录三 :幼儿园“去小学化”观察记录表
后记

(9)泰国曼谷侨光中学汉语教学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二)观察法
        (三)访谈法
第一章 泰国曼谷侨光中学的汉语教学概况
    第一节 侨光中学介绍
        一、创办背景及地理位置
        二、教育体系及运营模式
        三、课程设置及生源师资
    第二节 侨光中学汉语教学开展的历史与现状
        一、历史发展概况
        二、现阶段发展概况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泰国曼谷侨光中学汉语教学情况调查
    第一节 侨光中学汉语教师情况的调查
        一、汉语教师基本情况调查
        二、汉语教师的课时量及工作内容
    第二节 侨光中学汉语课及相关活动情况的调查
        一、汉语课的设置情况
        二、汉语课考核的设置情况
        三、汉语假日营的设置情况
        四、春节活动的设置情况
    第三节 侨光中学汉语教材使用情况调查
        一、汉语教材选用基本情况调查
        二、学生及教师对所用汉语教材的评价
    第四节 侨光中学汉语课堂教学情况的调查
        一、汉语课程设计的情况
        二、汉语课堂教学的形式
        三、汉语课作业的形式
    第五节 侨光中学汉语学习者情况的调查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二、学生对汉语学习的态度情况
        三、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
        四、学生的汉语成绩情况
        五、学生参与HSK考试的情况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泰国曼谷侨光中学汉语教学的优势及不足
    第一节 侨光中学汉语教学的优势
        一、充足的校方支持
        二、分模块的教学模式
        三、高标准的工作要求
        四、良好的沟通反馈
        五、特色的假日营课程
    第二节 侨光中学汉语教学的不足
        一、汉语教师方面存在的不足
        二、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不足
        三、汉语教材方面存在的不足
        四、汉语考核方面存在的不足
        五、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存在的不足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对泰国曼谷侨光中学汉语教学的改进建议
    第一节 对侨光中学校方的改进建议
        一、对课程设置方面的建议
        二、对汉语教师方面的建议
        三、对汉语教材方面的建议
        四、对汉语考核方面的建议
    第二节 对汉语教师的改进建议
        一、重视泰语学习,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二、主动了解泰国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提高作为对外汉语教师的能力
    第三节 对提升学生汉语学习效果的建议
        一、增加有趣的课堂活动
        二、明确课堂纪律与奖惩制度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泰国曼谷侨光中学学生汉语学习情况调查问卷(中文版)
    附录2 .泰国曼谷侨光中学学生汉语学习情况调查问卷(泰文版)
致谢

(10)小学一年级新生语文学习适应性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济南市某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
        (一)语文学习的适应性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重要影响
        (二)一年级部分新生不适应语文学习
        (三)相关研究成果比较少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已有研究成果的成绩与不足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问卷法
        (三)访谈法
        (四)观察法
第一章 小学一年级新生语文学习适应性概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适应
        (二)适应性
        (三)学习适应性
        (四)语文学习适应性
    二、理论基础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二)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
        (三)全语言教育理论
第二章 小学一年级新生语文学习适应性现状调查
    一、调查设计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方法
        (四)调查过程
    二、调查结果
        (一)基本情况分析
        (二)一年级新生语文学习兴趣情况
        (三)一年级新生语文学习能力情况
        (四)小学一年级新生语文学习方法的情况
    三、教学案例《小小的船》
        (一)课文分析
        (二)教学分析
        (三)学生行为观察
第三章 小学一年级新生语文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的分析
    一、家庭环境对学生语文学习适应性的影响
        (一)家庭中的语文学习环境
        (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
        (三)家长自身的语文修养
        (四)家长的教养态度
        (五)家长与教师的沟通交流状况
    二、学校环境对学生语文学习适应性的影响
        (一)升入小学之后环境的变化
        (二)对小学外部环境的适应
        (三)对小学班级环境的适应
    三、教师对学生语文学习适应性的影响
        (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二)教师采取的教育方式
        (三)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
    四、学生自身语文学习适应性的影响
        (一)对待学习的态度
        (二)自尊心的影响
        (三)智力发展水平差异
第四章 提高小学一年级新生语文学习适应性的建议
    一、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是重要支撑
        (一)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准备工作,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二)自身要有正确的角色定位,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三)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激发孩子语文学习的求知欲
        (四)培养孩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五)加强与老师的沟通交流,配合学校工作
    二、学校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强而有力的后盾
        (一)学校与家庭之间进行沟通衔接、合作交流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营造良好学风
        (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
    三、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培养是关键
        (一)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增强自身学习能力、教学能力
        (二)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走进学生的心灵
        (三)培养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语文学习的求知欲
        (四)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调动学生课堂上的积极性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并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六)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
    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基础
        (一)注重日常生活中的知识积累,学会主动学习
        (二)确立合适的目标,勇于挑战自我,增强自信心
        (三)积极的向同伴、老师进行交流学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致谢
作者简历

四、幼儿园不要教拼音(论文参考文献)

  • [1]孩子入小学,家长能做什么?[J]. 周丹. 幼儿100(教师版), 2021(10)
  • [2]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行动研究[D]. 李欣梅.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3]乡镇中心园教师组织与指导游戏的研究[D]. 刘凤英.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4]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大班语言集中教育活动现状研究 ——以楚雄州W县三所幼儿园为例[D]. 白旺燕.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 [5]国际学校幼小衔接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N国际学校为例[D]. 王谦. 青海师范大学, 2021(12)
  • [6]提升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行动研究 ——基于儿童视角[D]. 李中奇.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7]幼小衔接过程中去“小学化”政策实施现状的研究 ——基于全国411份问卷调查[D]. 凌丁玲. 广西大学, 2020(07)
  • [8]新疆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王芳. 西南大学, 2020(01)
  • [9]泰国曼谷侨光中学汉语教学调查报告[D]. 于沁平. 黑龙江大学, 2020(05)
  • [10]小学一年级新生语文学习适应性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济南市某小学为例[D]. 朱树红. 鲁东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幼儿园不教拼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