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县肾综合征出血热血清学分型分析

泗水县肾综合征出血热血清学分型分析

一、泗水县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血清学分型结果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新月[1](2019)在《灌云县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近几年来灌云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发病数位居连云港市首位,高度散发态势明显。本研究通过对2013-2017年HFRS患者流行特征分析、2015-2017年灌云县HFRS宿主动物情况和健康人群血清学抗体水平分析以及2015-2017年HFRS危险因素分析进一步掌握HFRS在疫区流行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HFRS的预防和控制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灌云县2013-2017年HFRS发病情况报表、大疫情网报告HFRS病例数据以及宿主动物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灌云县HFRS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并在小伊乡、南岗乡、同兴镇开展动物宿主调查,选取2015年4月-2017年11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确诊病例,按照1:2个体匹配的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发病危险因素调查,采用SPSS18.0对HFRS发病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HFRS流行特征灌云县2013-2017年共有确诊病例244例,其中死亡9例。年均发病率为4.68/10万、死亡率为0.17/10万、病死率为3.69%。总体发病率先上升后下降,2015年最低。在2013-2017年期间,全县19个乡镇均有HFRS病例报告,报告发病总数排在前6的乡镇分别是:小伊乡(27例)、南岗乡(24例)、伊山镇(22例)、龙苴镇(21例)、东王集乡(18例)、杨集镇(18例),共报告病例数130例,占全县累计报告的发病总数53.28%(130/240)。病例主要分布在灌云县西部,东部的病例相对比较分散。2013-2017年,灌云县每年HFRS流行季节为秋冬季(10月-次年1月)。秋冬流行峰报告的病例数(190例)占总的病例数的77.87%,春夏季节的病例数比较平稳,居于0-10例之间,流行趋势不明显。209例HFRS患者年龄在30-69岁之间,占总病例数的85.66%,其中60-69岁年龄组最高,占总发病数的30.33%。发病数最少的为≥80岁年龄组和10-19岁年龄组。男性患者186例,女性患者58例,男女性别比3.21:1。男、女发病率分别为6.79/10万和2.34/10万,男性高于女性。农民发病人数最多,为221例,占总发病人数的90.57%,其次是家务和待业,占3.28%。2、宿主情况小家鼠、黄胸鼠、黑线姬鼠为灌云县主要鼠种。平均鼠密度野外3.75%(72/1920)高于居民区2.62%(50/1905),两者有统计学差异(χ2=3.922,P=0.048)。鼠带毒率为3.13%,带毒率最高的为黑线姬鼠,其次为黄胸鼠。秋季鼠带毒率4.10%(10/244)高于春季鼠带毒率2.24%(6/268),两者无统计学差异(χ2=1.459,P=0.227)。3、健康人群血清抗体监测健康人群血清抗体检测结果显示,阳性率为3.44%。4、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居住房屋内进行灭鼠防鼠工作、从不在沟田边坐卧休息为HFRS的保护因素。常住人口数少、住房中有空置的房间、住房周围种植作物、住房毗邻水塘或河溪、居住房屋有鼠洞、居住房屋中有鼠活动、工作场所有鼠或鼠排泄物、居住地有饲养家畜、居住地有饲养家禽、从不或偶尔加热剩饭剩菜后再食用、经常在沟田边坐卧休息、皮肤有破损、被猫或狗咬伤或抓伤、有接触鼠类或鼠排泄物均为HFRS的危险因素。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房毗邻水塘或河溪、工作场所有鼠或鼠排泄物、居住地有饲养家畜、从不或偶尔加热剩饭剩菜后再食用、在沟田边坐卧休息、接触鼠类或鼠类排泄物均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发病危险因素。结论:灌云县鼠密度和鼠带毒率均较高,且农民、中青年人群是灌云县HFRS防控的重点对象,在以后的防控工作中,重点加强鼠密度、鼠带毒率以及人间疫情的监测,应加大灭鼠防鼠力度,开展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出血热疫苗接种,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人们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及如何防护,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生产习惯,降低出血热发病率。

杨肖迪[2](2019)在《吉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时间序列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2007-2017年吉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2009-2017年鼠监测资料、2013-2017年个案调查资料整理和分析,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宿主动物的分布、带病毒率情况,以及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结果、既往史及相关因素接触史的分布情况。建立ARIMA模型,探讨此模型在预测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流行趋势上的应用,为进一步制定和完善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吉林省2007年以来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总体疫情、三间分布、个案调查、鼠监测资料采用Excel 2013和IBM SPSS 24.0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R软件建立合适的ARIMA模型并预测2017年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月发病率。结果:1.吉林省2007-2017年共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8265例,每年累计病例数从514例到1062例不等。发病率波动在1.87/10万-3.90/10万之间,共死亡40例,病死率为0.48%。2007年发病率最高,为3.90/10万,最低的年份为2016年,为1.87/10万。2.吉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在时间分布上总体呈现双峰型分布。春夏季(3-6月)大高峰占报告病例总数的41.20%,冬季(11月-次年1月)小高峰占报告病例总数的26.94%。3.2007-2017年吉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疫情分布不平衡,全省9个地市均有病例发生,其中发病率最高的是白山市(6.71/10万),最低的为松原市(1.06/10万)。4.年龄分布资料显示,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主要集中在25-、30-、35-、40-、45-、50-、55-七个年龄组(6483例),占总发病人数的83.76%,40岁年龄组(1169例),比例最高,占14.14%,其次是45岁年龄组(1161例),占14.05%;性别分布资料显示,男性发病数(6604例)明显多于女性(1661例),男女之比为3.98:1。职业分布资料显示,农民发病人数最多,占病例总数的61.55%。5.本研究共对2847例病例进行个案调查。既往史和家庭环境、相关因素接触史结果显示:院内有杂物、草堆者1510例,占56.6%;房内有鼠者835例,占31.3%;食物、粮食有防鼠设备者637例,占23.9%;工作场所有鼠或鼠排泄物者人数最多,有1129例,占41.9%;发病前1月内接触鼠类者539例,占20.0%;6.2009-2017年居民区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82.17%,其它鼠种依次为黑线姬鼠、其他、大林姬鼠,分别占总捕鼠数的9.99%、7.82%和0.02%。野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占36.79%,其它鼠种依次为褐家鼠、其他、大林姬鼠,分别占总捕鼠数的33.02%、15.40%和14.78%。对不同年份的鼠种构成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表明2009-2017年间居民区和野外的鼠种构成差异有显着性(P<0.05)。7.2017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月发病率的实际值落入了相应的预测值95%可信区间,说明时间序列ARIMA(1,0,0)(0,1,1)12模型能较好预测吉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月发病率。结论:1.2007-2017年间,吉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整体呈下降趋势,时间分布主要呈现以春夏季和冬季为发病高峰的双峰型分布。2.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高发人群为20-59岁的男性,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疫区分布广泛,九个监测点均有病例发生。3.院内有杂物、草堆食物等、粮食无防鼠设备、房内有鼠/工作场所有鼠或鼠排泄物、发病前1月内接触鼠类在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的家庭环境和相关因素接触史中所占的比例较高。4.吉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传染源主要是褐家鼠和黑线姬鼠,居民区和野外的鼠密度、鼠种构成有显差异着。5.ARIMA(1,0,0)(0,1,1)12模型能较好预测吉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月发病率。

马颖欣[3](2016)在《陕西省汉滩病毒人源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及血清学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汉坦病毒(Hantavirus, HV)属于布尼亚病毒科,是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其基因组分为大(Large, L)、中(Medium, M)和小(Small, S)三个片段,分别编码核蛋白,糖蛋白(Gn, Gc)和RNA依赖的RNA聚合酶蛋白。人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宿主动物的排泄和分泌物等感染汉坦病毒,引起以肾脏损害为主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和以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以及心血管受累为主的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antavirus Pulmonary Syndrome, HPS),全世界有将近30多个国家每年持续有汉坦病毒感染报告病例,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最为严重,近十年以来年均发病人数一万左右。目前,已确定的汉坦病毒血清型达30余种,而引起我国上述传染病的汉坦病毒主要为汉滩型病毒(Hantaan virus, HTNV)和汉城型病毒(Seoul virus, SEOV)。陕西省是我国受汉坦病毒影响十分严重的两型病毒混合疫区,但针对宿主动物和感染人群的血清学研究显示,该地区主要以汉滩型病毒流行为主,当地每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报告病例都居全国前列,发病高峰集中在每年的冬春两季,其中春季的3-5月一般为发病小高峰,而发病大高峰一般集中在冬季,开始于每年的11月份左右,结束于次年的1月份。因此,基于上述流行病学特征,我们选择于2014冬季在西安地区进行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全血采集工作。目前,汉坦病毒的分离难度仍较大,并且现阶段大部分汉坦病毒分离株来源于宿主动物样本,而分离自人外周血的毒株尚较少,近十年来西安地区也仅有从黑线姬鼠鼠肺中分离到汉坦病毒。因此为提高汉坦病毒分离率,本研究尝试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PBMC)中进行汉坦病毒分离,并通过分析病毒分离株的基因组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宿主来源与HFRS病人来源毒株的相关性提供依据。本研究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1月肾综合征出血热高发时间段,在陕西省西安市第八医院采集HFRS患者抗凝血及血清样本,其中共采集急性期HFRS患者抗凝血样本共38份,恢复期病人血清29份。我们对采集的所有抗凝外周血样本进行分离血浆及PBMC处理,并将来自于同一HFRS患者的全血、血浆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接种于预先培养好的Vero-E6细胞表面,并盲传三代,每代约21天,期间通过荧光定量PCR、双抗体夹心法ELISA、间接免疫荧光法等检测方法对盲传细胞上清进行抗原检测。经过三代盲传后,上述检测结果均显示有三份样本的汉坦病毒抗原确定为阳性,其中两份阳性样本来源于患者PBMC,而另一份阳性样本来源于患者血浆,且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证实为汉滩型病毒。通过提取病毒RNA,并逆转录成cDNA,经PCR方法进行目的片段扩增,经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后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经测序,我们确定新获得三株汉滩型病毒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将上述三株病毒分别命名为SX26、SX27和SX30,测序结果显示分离株病毒的S、M、L基因片段大小分别约为1700bp、3580bp及6500bp左右。从GenBank网站下载汉坦病毒各型代表毒株,并通过BLAST比对下载同源性较高毒株构建系统发生树,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分离株病毒与其它汉坦病毒毒株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发现新分离的三株病毒之间核苷酸与氨基酸相似性均较高,另外,S、M、L片段均与西安2010年鼠源分离株XAAa10091712同源性最近,在系统进化树上归属于同一分支。本次研究虽成功从HFRS患者血液样本中分离到汉坦病毒毒株,但毒株分离途径不同,分离自PBMC的SX26和SX27毒株未能从同一患者的全血或血浆样本中分离获得,而分离自血浆的SX30毒株也未能从PBMC中成功分离,我们推测原因可能是汉坦病毒分离难度较大,在病毒分离培养的过程中存在较多不可控因素,根据现阶段研究结果,尚无法确定PBMC方法与传统病毒分离方法相比,在病毒分离率上有明显优势,然而本研究证明了从PBMC中分离汉坦病毒的可行性,为进一步提高汉坦病毒分离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针对分离获得的汉坦病毒毒株,我们进一步对其进行血清学特性研究,采用微量中和试验方法,分析所收集的HFRS病人恢复期血清和疫苗免疫者血清各50份样本,针对不同汉坦病毒毒株的中和抗体滴度差别。研究确定病人恢复期血清样本全部为HTNV型,且对SX26毒株的中和抗体滴度稍高于疫苗株Z10和西安人源分离株84FLi,提示西安地区汉坦病毒流行株的抗原性已发生部分改变,且与疫苗株抗原性差别较大。而疫苗免疫者血清针对疫苗株的中和抗体阳性率较高,针对SX26和84FLi毒株的阳性率则较低,推测目前西安地区所用汉坦病毒疫苗免疫效果可能有所减弱,但还需进一步研究予以验证。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从急性期HFRS病人血液样本中分离到三株汉滩型病毒株,其中两株来源于PBMC样本,另一株来源于血浆样本,并且全部获得全基因组序列,证明了PBMC方法分离病毒的可行性,为进一步提高汉坦病毒分离率的研究提供了依据。另外,我们选择实验中病毒分离株和其它代表毒株,分别与HFRS病人恢复期血清和疫苗免疫者血清进行微量中和试验,对病毒分离株血清学的特性进行分析,同时也为进一步评价疫苗免疫效果奠定了基础。

李俊杰,岳从周,卢书恒,赵俊先,李慧聪,杨刚[4](2013)在《河北省献县肾综合征出血热宿主动物监测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了解献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宿主动物的构成、分布及携带汉坦病毒状况,为HFRS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县4个监测点,分别于春季、秋季开展宿主动物调查,采用夹夜法调查鼠密度,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病毒抗原。结果 2009-2011年监测点居民区鼠密度波动在0.00%~5.00%之间,野外鼠密度波动在0.00%~1.50%之间,居民区鼠密度高于野外(χ2=8.41,P<0.01);鼠带病毒率居民区为4.00%,野外为0.00%;鼠种构成居民区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大仓鼠优势鼠种;1份阳性鼠肺标本为褐家鼠。结论褐家鼠是献县HFRS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在HFRS的传播中起到重要作用;鼠密度和鼠带病毒率均较低,预示献县HFRS不会出现大流行。

田霞,冯宏毅[5](2012)在《陕西省户县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大面积免疫的流行病学效果》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高发地区大面积疫苗免疫后的流行特征及规律,为进一步做好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法,对户县HFRS疫苗免疫后17年的发病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HFRS疫苗免疫后对HFRS的预防安全可靠,接种后17年仍具有牢固的免疫效果。②高危人群接种后,其流行特征发生了变化,发病率大幅度下降,改变了原有的同期性流行规律及特征,发病呈散发状态,发病仍以20~60岁青壮年农民为主,男性多于女性,大量易感人群为未接种疫苗者。结论在HFRS得到初步控制的前提下,为最大限度地降低发病率,应加大疫苗免疫周期性强化工作,加强接种力度,监测HFRS病毒的变异情况,以达到对HFRS的控制。

刘小波[6](2009)在《宁夏泾源县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2000~2007年宁夏泾源县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特征;查明该县居民区及野外鼠种构成、密度、带毒情况;对2000年以来该县发生的出血热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分析该组病例的临床表现、相关危险因素所占比例,找出构成较高的因素,探讨可能的感染方式与感染场所;查明该县一般人群肾综合征出血热IgG阳性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宁夏肾综合征出血热防制策略与免疫方案的完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2000~2007年泾源县出血热疫情资料予以回顾性描述。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从该县所辖的8个乡(镇)中随机抽取3个乡镇作为一级抽样单位,每个乡镇随机抽取4个行政村作为二级抽样单位,共抽得12个行政村;在所抽得行政村的居民区及野外进行鼠种构成、密度、带毒率调查。对2000年以来该县发生的出血热病例进行个案调查与分析。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该县的3个乡(镇)作为一级抽样单位,每个乡(镇)抽取4个行政村作为二级抽样单位,每个行政村抽取2个队作为三级抽样单位,共抽得24个队。对24个队辖区居民和县城部分人群进行出血热IgG阳性率调查并对其影响因素予以分析。结果:2000~2007年泾源县共发生出血热26例,年平均发病率2.84/10万,死亡3例,死亡率0.33/10万。2002年发病率最高,为11.14/10万,2001、2003、2005和2007年未发生出血热病例;不同年份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生出血热的6个乡镇中,黄花乡发病率最高,为5.68/10万,新民乡最低,为0.81/10万;不同乡镇间发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月~11月发病最多,共19例,占发病总数的73.2%。男性21例,女性5例,性别比为4.2:1。20~50岁发病16例,占61.54%。农民发病19例,占73.2%。鼠种构成中,居民区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55.6%;野外以灰仓鼠为优势鼠种,占53.7%。居民区鼠密度1.60%,野外1.63%,总鼠密度1.62%;不同生境鼠密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9月鼠密度0.80%,10月鼠密度1.89%;不同月份鼠密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民乡鼠密度1.50%,兴盛乡1.36%,香水镇1.86%;不同乡镇鼠密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59份鼠肺、血标本出血热病毒抗原、抗体检测均为阴性。个案调查随访到的16例病例中,男性占87.5%,2050岁占75.0%,农民占68.8%,小学及以下者占56.2%;911月占87.5%;泾河源镇占31.2%,黄花乡、香水镇均各占25.0%,县城占18.8%;轻中型病例共占81.2%。该组病例临床表现较典型,发热、“三痛”、“三红”、结膜充血、眼睑浮肿、出血点、乏力、全身痛、消化道症状所占比例较高,腹痛、腹泻、肾损害、低血压、休克所占比例相对较低。实验室检查中,白细胞升高者占62.5%,血小板降低者占56.3%,尿蛋白阳性者占37.5%,管型尿血尿者共占31.3%。气溶胶相关因素中,居室存粮(68.8%)、存粮地点工作(75.0%)、清扫环境卫生(75.0%)、感冒(62.5%)所占比例较高。接触史中,接触鼠类(68.8%)、草地坐卧(56.3%)、鼠洞附近坐卧(54.6%)、搬运柴草(50.0%)、野外劳动(68.8%)所占比例较高。消化道相关因素中,餐具防鼠效果差(56.3%)、熟食储存防鼠效果差(56.3%)、食用未加热剩饭菜(62.5%)、生食食物(56.3%)所占比例较高。住宅相关因素中,住宅位于村边(56.3%)、毗邻田地(56.3%)、周围杂草丛(81.3%),建房超过5年(81.3%)、围墙残缺破损(56.3%)、住土房(56.3%)、地面泥土(75.0%)所占比例较高。卫生状况相关因素中,住室卫生差(56.2%)、厨房卫生差(56.2%)所占比例较高。该组病例及其家庭成员既往均无出血热病史、亦无出血热疫苗接种史。现场调查共采血1572份,出血热IgG阳性287份,阳性率18.26%。不同乡镇、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住宅位置、鼠类接触史、既往出血热病史、出血热疫苗接种史、全程接种情况IgG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热疫苗不同接种针次者IgG阳性率比较,经卡方趋势性检验,趋势χ2=4.407,P=0.036<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将χ2分析中有意义的变量进行出血热IgG阳性率影响因素分析,最终进入模型的变量为出血热疫苗全程接种和文化程度。结论:宁夏泾源县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虽然该县鼠密度很低、带毒未检出,但应继续加强鼠间疫情监测,防止疫情反弹。该县出血热以男性青壮年农民多发,9至11月份多见,地区分布较分散,轻中型病例所占比例较高。发病前居室存粮、清扫环境卫生;接触鼠类、草地及鼠洞附近坐卧、搬运柴草、野外劳动;熟食及餐具防鼠效果差、吃剩饭菜、吃生食;住宅位于村边、围墙残缺破损、住宅毗邻田地、住宅周围杂草丛、建房时间超过5年、住土房、地面泥土、住房门窗破损等所占比例较高。出血热疫苗全程接种情况和文化程度为该县一般人群肾综合征出血热IgG阳性率主要影响因素。全程接种出血热疫苗和提高人群群体文化水平对宁夏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控制和免疫方案完善意义重大。

张桂琴[7](2008)在《以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干预模式预防HFRS的远期流行病学效果评价》文中认为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Hantavirus,HV)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在欧亚大陆许多国家流行。其中,中国HFRS的发病人数约占世界总发病数的90.1%,是严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我国自发现HFRS病例以来,研究者对其开展了一系列的流行病学研究,已基本明确了HFRS的病毒类型、宿主动物种类及疾病的流行特征,并实施了多种防治策略。其中,以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成为卫生部推荐的控制HFRS首选措施。但是,目前国内外对该措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短期免疫学和流行病学方面,而对大规模人群实施后的远期流行病学效果研究甚少。此外,尽管HFRS疫苗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投入使用,但对它的免疫策略问题仍有争议。为此,本研究采用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于1994年以山东省野鼠型HFRS的原发疫源地和高发病区——莒南县为试验现场,采取以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干预模式,并设立接种组和对照组,对其随访观察11年,以期评价大规模接种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的远期流行病学效果,并探讨其免疫策略问题。该研究将对制定科学合理的疫苗免疫策略和推广使用策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与干预前相比,莒南县在干预期内,总鼠密度、野外及居民区内主要宿主鼠种密度、鼠带毒率及带毒指数均有大幅度下降:总鼠密度、野外及居民区内主要宿主鼠种密度在4%以下,鼠带毒率在6%以下,带毒指数低于0.04%。年发病水平呈明显下降趋势,且发病涉及的自然村数也大幅度减少,干预后发病密度明显低于干预前。整个试验区内总人群保护率为65.27%(95%CI:64.03~66.50),效果指数为2.88(95%CI:2.78~2.98),保护效果良好,以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干预模式对莒南县HFRS的预防和控制均起到了良好的流行病学效果。2.队列研究结果显示:接种组人群HFRS发病密度为0.48/10万(95%CI:0.12~0.83),对照组人群发病密度为6.46/10万(95%CI:5.83~7.08),接种组发病密度显着低于对照组未接种人群;总人群保护率为92.61%(95%CI:87.09~98.13),效果指数为13.54(95%CI:6.41~28.57),进一步证实了在大规模人群中接种HFRS疫苗后的远期流行病学效果良好。3.在大规模的现场人群中实施以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干预模式,“仅采用3针基础免疫,不进行加强免疫”的保护效果良好,按随访时间分层后,至接种疫苗后随访第11年底其人群保护率仍达92.61%,该结果提示在大规模人群中接种HFRS疫苗后,疫苗持续免疫回忆反应较长,基础免疫后至少11年无需进行加强免疫。结论:1.实施以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干预模式对莒南县HFRS的预防和控制均起到了良好的流行病学效果。2.实施以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后,试验区的宿主带毒状态发生了变化。3.队列研究连续11年的随访观察进一步证实了在大规模人群中接种HFRS疫苗后的远期流行病学效果良好。4.实施以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后,“仅采用3针基础免疫,不进行加强免疫”的免疫策略,其保护效果良好,基础免疫后至少11年无需进行加强免疫。

李建华[8](2008)在《山东省平邑县、莒南县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该病以亚洲、欧洲大陆多发。其中流行性出血热(EHF,HFRS的一种)主要流行于亚洲地区,而发病最多的是中国。HFRS是由汉滩病毒引起的,经研究证实分为9个血清型,我国主要是汉坦型和汉城型流行。目前该病在我国流行仍十分严重,并且出现了新的流行特征:①发病例数上升明显;②现有疫区范围不断扩大,新疫区时有出现;③大中城市流行强度上升,疫情向大中城市蔓延;④流行的季节性发生变化,除冬季外,其它季节的月发病差异不明显。研究目的:莒南县以低海拔的平原、丘陵为主,境内河流密布;平邑县是典型的山区地形,海拔较高,河流较少。两县相距100余公里,但地理生态环境相差大,且两县HFRS发病率都较高,都是我国HFRS监测点。本研究利用两县历年HFRS发病资料、宿主动物监测资料等,应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探讨具有不同地理特征与生态环境HFRS疫源地的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以便为在不同地理特征与生态环境的疫区进行HFRS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本研究结果表明:1.莒南县1975年9月1日~2005年12月1日共发生HFRS病例16118例,平均发病率58.61/10万,累计病死203例,平均病死率1.26%。其中男性占67.24%,15~64岁占总发病数88.05%,农民占总病例的88.92%;平邑县1980年12月~2005年12月,累计发生HFRS病例9384例,平均发病率29.48/10万,死亡265例,平均病死率2.82%。男性占64.96%,35~45岁人群发病所占比例最高(33.23%);农民占88.99%。2、两县HFRS的年发病水平呈周期性变化,平邑县流行周期约3~5年,莒南县约5~7年;两县均经历了秋冬季的单峰型→以秋冬峰为主的双峰型→以春峰为主的双峰型的季节性波动;总体上,两县HFRS秋冬季病死率大于春季,病死率总的趋势随时间在下降。3、两县疫源地先后经历了由姬鼠型散发阶段→姬鼠型暴发流行阶段→家鼠、姬鼠混合型散发流行阶段→家鼠型为主的混合型暴发→家鼠型为主的混合型散发阶段的变化过程,到2005年12月两县仍处在家鼠型为主的混合型散发阶段。鼠密度高峰在第三季度,鼠带毒率第4季度最高。4、HFRS病例的分布在两县乡镇有明显的聚集性。高发区多位于地势低洼,易受内涝及河水流过的平原地带;中发病区,主要分布在干旱丘陵地区和低山林区;低发病区域多分布在较高海拔的干旱山区,两县HFRS的发病也有一定的家庭聚集现象。结论:(1)平邑县和莒南县HFRS的流行都经历了以下5个过程:散发→局部流行→暴发→广泛流行→散发阶段,但莒南县有一个HFRS的持续高发流行阶段(1990~1994年)。两县疫源地都经历了由HTN型→HTN型为主的混合型→SEO型为主的混合型的疫源地演变过程;两县病死率总的趋势在下降,秋冬季病死率明显高于春季病死率。(2)两县的年发病率、病死率、流行周期存在差异。莒南县的年发病率明显高于平邑县的年发病率,平邑县病死率则高于莒南县病死率。平邑县流行周期约为3~5年,莒南县HFRS流行周期约为5~7年,(3)HFRS发病率随地形地貌、生态景观等空间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HFRS疫区有从莒南县所在的东南平原河网地区向西北部山区丘陵地带迁移的趋势。

康殿民,傅继华,袁群,陈仁友,王志强,张晓菲,郭婕,范轶欧,薛付忠,王洁贞[9](2008)在《山东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源地演变规律》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山东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源地时空动态轨迹,发现HFRS疫源地演变规律。方法利用克力格模型和反向距离加权法模型,结合HFRS病例血清学分型资料及宿主动物监测及19742004年山东省HFRS疫情资料,估计HFRS发病水平,并用多重分型模型分析疫源地时空演变过程,确定其时空动态变化轨迹。结果山东省HFRS疫源地性质的时空动态演化过程是单纯姬鼠型和单纯家鼠型疫源地独立存在→以姬鼠型和以家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源地相互叠加共存→以家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源地长期稳定期。结论混合型HFRS疫源地并不是由姬鼠型自然疫源地演变而成的,而是姬鼠型和家鼠型HFRS疫源地的重叠或重合而成。

刘令初,陈忠妙,崔清荣,姚兆华,张东其,傅桂明[10](2007)在《1984-2005年台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掌握台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人间和动物间疫情动态变化,有针对性地采取防制对策。方法选择天台、仙居监测点和部分县(市、区)疫源地调查点,开展人间和宿主动物HFRS疫情监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原。结果1984-2005年台州市共报告HFRS病人13752例,年均发病率11.90/10万,以1986年发病率最高为34.85/10万,天台县发病例数和发病率均居全市首位;以11月至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4-6月有发病小高峰,发病曲线呈双峰型;2049岁发病数占66.57%,男女之比为2.58∶1,农民发病占80.95%。疑似病人和临床诊断病人诊断符合率68.72%,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3.13%。小兽总密度10.94%,野外密度13.07%,明显高于居民区(8.79%)(P<0.01)。小兽种群分布共2目16种,野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占76.89%;居民区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占77.37%。黑线姬鼠和褐家鼠带病毒率分别为4.48%和3.95%,带病毒鼠指数分别为0.044和0.036。小兽密度季节消长、带病毒率季节分布和带病毒鼠指数季节分布与人间疫情季节分布基本吻合,均出现11月至次年1月和4-6月冬、春季高峰,以冬峰为主。病人血清和鼠肺抗原分型,姬鼠(Ⅰ)型分别占60.91%和53.52%,家鼠(Ⅱ)型分别占32.51%和37.42%,未定型分别占6.58%和9.06%。结论台州市属以姬鼠型为主的混合型HFRS疫区,鼠密度和带病毒率较高,宜采取双价HFRS疫苗接种和灭鼠防鼠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

二、泗水县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血清学分型结果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泗水县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血清学分型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灌云县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灌云县2013-2017年HFRS流行特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灌云县2013-2017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概况
        2.2 地区分布
        2.3 时间分布
        2.4 人群分布
        2.4.1 年龄分布
        2.4.2 性别分布
        2.4.3 职业分布
    3 讨论
第二章 灌云县2015-2017宿主动物情况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 灌云县2015-2017年宿主动物监测
        1.1.1 鼠密度的监测
        1.1.2 鼠带毒率调查
        1.2 灌云县2015年健康人群血清抗体监测
        1.2.1 监测人群
        1.2.2 采样(每组)
        1.2.3 血清抗体检测
        1.3 相关指标计算公式
        1.4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灌云县2015-2017年宿主动物的监测结果
        2.1.1 鼠种构成及鼠密度
        2.1.2 鼠带毒率
        2.2 灌云县2015年健康人群血清抗体监测
    3 讨论
        3.1 灌云县2015-2017年宿主动物的监测结果
        3.2 灌云县2015年春秋季健康人群血清抗体监测
第三章 灌云县2015-2017年HFRS危险因素调查
    1.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调查方法
        1.3 研究方法
        1.4 质量控制
    2.结果
        2.1 研究因素变量的基本情况
        2.2 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2.3 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建议
本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1 调查问卷 肾综合征出血热危险因素调查表
附录 2 血标本采样登记表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2)吉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时间序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外肾综合征出血热研究现状
    1.3 国内肾综合征出血热研究现状
    1.4 时间序列分析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2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方法
        2.3.1 病例发现与报告
        2.3.2 个案调查
        2.3.3 宿主动物监测
        2.3.4 时间序列分析
    2.4 分析指标
    2.5 统计分析
    2.6 质量控制
第3章 结果
    3.1 吉林省2007-2017 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总体流行情况的描述
    3.2 吉林省2007-2017 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三间分布特征
        3.2.1 时间分布
        3.2.2 地区分布
        3.2.3 人群分布
    3.3 吉林省2013-2017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个案调查情况
        3.3.1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的临床特点
        3.3.2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的实验室检查
        3.3.3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的既往史及家庭环境
        3.3.4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的相关因素接触史
    3.4 吉林省2009-2017 年各地区的宿主动物监测情况
        3.4.1 鼠密度
        3.4.2 鼠种构成
        3.4.3 宿主动物感染情况
        3.4.4 鼠带病毒指数
    3.5 吉林省2007-2017 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月发病率的时间序列分析
        3.5.1 模型的识别
        3.5.2 模型中参数的估计和模型的检验
        3.5.3 预测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吉林省2007-2017 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总体流行情况的描述
    4.2 吉林省2007-2017 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三间分布特征
    4.3 吉林省2013-2017 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个案调查情况
    4.4 吉林省2009-2017 年各地区的宿主动物监测情况
    4.5 吉林省2007-2017 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月发病率的时间序列分析
    4.6 对策与建议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陕西省汉滩病毒人源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及血清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陕西省汉滩病毒分离株全基因组测序及进化分析
    引言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陕西省汉滩病毒分离株血清学特性研究
    引言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全文总结
引用文献
致谢

(6)宁夏泾源县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肾综合征出血热简介
    2 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形势
    3 研究意义
第一部分 宁夏泾源县 2000~2007 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分析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肾综合征出血热宿主鼠种构成、鼠密度、带毒率调查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肾综合征出血热个案分析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四部分 一般人群肾综合征出血热血清学调查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建议
正文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历

(7)以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干预模式预防HFRS的远期流行病学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一、前言
二、资料与方法
    1.试验现场
    2.干预时期
    3.资料收集
    4.干预措施
    5.研究方法
三、结果与分析
    1.实施以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前的本底情况
    2.实施以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情况
    3.实施以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干预模式的流行病学效果评价
    4.大规模人群接种HFRS疫苗队列研究的远期流行病学效果评价
四、讨论
    1.实施以接种HFRS疫苗为主的综合干预模式的流行病学效果
    2.大规模人群接种HFRS疫苗队列研究的远期流行病学效果评价
    3.大规模人群接种HFRS疫苗预防HFRS的免疫策略
五、结论
六、创新与不足
附录Ⅰ 病原学检测方法
附录Ⅱ HFRS病例血清学实验室检测方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山东省平邑县、莒南县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资料来源与质量控制
    2 分析方法
结果与分析
    1 平邑县与莒南县生态环境特点
    2 平邑县与莒南县HFRS基本流行概况
    3 平邑县与莒南县HFRS的人群分布及其对比
    4 平邑县与莒南县HFRS的季节分布
    5 平邑县与莒南县HFRS的空间分布及其对比
    6 平邑县与莒南县的鼠情监测情况
    7 平邑县与莒南县HV血清抗体监测及其分型
讨论
    一、HFRS在两县的空间分布
    二、两县疫源地的变动趋势
    三、季节分布
    四、人群分布
结论
防治对策与建议
创新与不足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山东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源地演变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人间疫情资料
    1.2 宿主动物监测资料
    1.3 HFRS病例血清学分型
    1.4 统计分析
        1.4.1 克立格模型
        1.4.2 反向距离权重法
        1.4.3 多重分形模型及其计算方法
2 结 果
    2.1 山东省1974~2004年HFRS疫源地时空变化情况 (图1) 可以概括为3个时期。
        2.1.1 20世纪70年代HFRS疫源地时空变化
        2.1.2 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HFRS疫源地时空变化
        2.1.3 20世纪80年代后HFRS疫源地时空变化
    2.2 时空动态变化过程
3 讨 论

(10)1984-2005年台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疫情资料
    1.2 血清标本
    1.3 宿主动物标本
    1.4 检测方法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人间疫情监测
        2.1.1 发病强度
        2.1.2 人群分布
        2.1.3 地区分布
        2.1.4 季节分布
    2.2 血清学监测
        2.2.1 病人血清学检测
        2.2.2 健康人群血清学检测
    2.3 宿主动物监测
        2.3.1 小兽密度及种群构成
        2.3.2 小兽密度季节消长
        2.3.3 宿主动物带病毒率
        2.3.4 带病毒率季节分布
        2.3.5 带病毒鼠指数及季节分布
        2.3.6 鼠肺抗原分型
3 讨论

四、泗水县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血清学分型结果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灌云县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研究[D]. 王新月. 东南大学, 2019(01)
  • [2]吉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时间序列分析[D]. 杨肖迪. 吉林大学, 2019(10)
  • [3]陕西省汉滩病毒人源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及血清学特性研究[D]. 马颖欣.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6(02)
  • [4]河北省献县肾综合征出血热宿主动物监测研究[J]. 李俊杰,岳从周,卢书恒,赵俊先,李慧聪,杨刚. 医学动物防制, 2013(01)
  • [5]陕西省户县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大面积免疫的流行病学效果[J]. 田霞,冯宏毅. 职业与健康, 2012(10)
  • [6]宁夏泾源县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D]. 刘小波. 宁夏医科大学, 2009(S2)
  • [7]以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干预模式预防HFRS的远期流行病学效果评价[D]. 张桂琴. 山东大学, 2008(01)
  • [8]山东省平邑县、莒南县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研究[D]. 李建华. 山东大学, 2008(01)
  • [9]山东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源地演变规律[J]. 康殿民,傅继华,袁群,陈仁友,王志强,张晓菲,郭婕,范轶欧,薛付忠,王洁贞. 中国公共卫生, 2008(01)
  • [10]1984-2005年台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研究[J]. 刘令初,陈忠妙,崔清荣,姚兆华,张东其,傅桂明.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7(05)

标签:;  ;  ;  ;  ;  

泗水县肾综合征出血热血清学分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