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应用子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手术室应用子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一、手术室应用子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尚庆学[1](2021)在《医疗系统抗震韧性评价方法研究》文中认为医疗系统是震后进行应急救援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之一,而作为地震承灾体,其自身在地震中往往也是容易遭受损伤的系统。除结构构件的损伤外,地震作用下医疗系统的非结构构件及内部设备地震后也容易遭受破坏,严重影响其震后应急救援功能。建筑抗震安全和震后功能的可快速恢复能力构成了建筑抗震韧性的二元属性。论文对医疗系统抗震韧性评价展开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建立了非结构构件抗震性能检测通用楼层反应谱,通过设备振动台试验建立了典型医疗设备地震易损性模型。对楼层加速度反应谱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综述,分析了楼层反应谱计算方法、影响楼层反应谱的关键因素,总结了现有非结构构件抗震性能检测楼层反应谱的研究现状;基于标准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建立了非结构构件检测通用楼层反应谱,可用于非结构构件及设备的抗震性能检测。利用检测楼层谱,对不同类型医疗设备进行了振动台试验,考察其地震响应,基于试验结果定义了医疗设备损伤极限状态并建立了相应的地震易损性曲线。(2)提出了用于医疗系统抗震韧性评价的量化分析框架,基于状态树方法进行了医院急诊系统抗震韧性评价。建立了构件-子系统-系统三个层次的医院分析模型,通过专家问卷调研确定了不同构件的重要性系数;考虑救灾功能及完全功能恢复两种情况,以震后恢复时间量化韧性需求,给出了不同功能的韧性需求期望值;基于系统构件地震损伤及震后修复情况,提出了量化医疗系统抗震韧性的分析框架。建立了医院急诊功能状态树模型,基于状态树方法定义了急诊部门的系统易损性,提出了急诊部门功能量化指标,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量化复杂系统易损性及抗震韧性。(3)建立了城市工程系统抗震韧性评价Benchmark模型,考虑震后基础设施损伤进行了震后医疗服务可达性分析。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平台开发了城市抗震韧性评价Benchmark模型,该模型包含城市基础信息、人口信息、场地条件、建筑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及地震易损性、地震后果、震后恢复模型库,可用于不同抗震韧性评价方法的对比及评价结果的标定。以可用医护人员数量、可用病床数量量化城市医疗服务功能,基于Benchmark城市模型,考虑震后城市建筑倒塌、交通系统损伤影响进行了城市交通通行能力分析及城市医疗服务可达性分析,考察了不同震级地震对医疗服务可达性的影响。

徐宗胜[2](2020)在《术中磁共振成像技术临床意义及安全规范化操作》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术中磁共振成像在神经外科的精准应用。随着科学的发展,多学科的交叉,在医学领域,对人类疾病的认识更加精准,磁共振的出现,是医学界的一大奇迹,进而在神经外科手术的需求中,大胆设想,诞生了术中MR,极大地解决了外科医生在手术时的盲点,丰富了外科医生的手术助手。磁共振无放射性,软组织分辨率高,对于神经系统成像效果佳;并可提供横冠矢等任意平面的影像,在术前,利用磁共振多参数、多序列对病灶的评估,在术中,借助于导航工作站可以随时更新导航,指导手术的进行,术后复查对脑功能的影响程度及恢复情况。资料与方法:总结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从2017年2月开业以来,使用磁共振复合手术室完成近600例手术,其中包括胶质瘤207台,脑血管畸形197台,垂体瘤97台,立体定向活检80台,随机选取用磁共振复合手术室20台胶质瘤手术和常规手术室手术胶质瘤20台对比切除率。结果:根据以上数据结果显示,使用术中磁共振手术切除率高于常规手术切除率,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磁共振在中枢神经系统手术应用广泛[3-5],具有重要意义。

李少东[3](2020)在《机器人辅助脊柱微创手术系统及其导航和力控制技术研究》文中认为近些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重以及人们出行方式的改变,骨科手术量逐年增长,尤其是腰椎疾病已经成为临床最主要的病种。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是融合机器人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和脊柱手术技术的新型临床解决方案。这种解决方案缓解了传统微创手术对医生经验的过度依赖,也缩短了医生在计算机辅助手术中的学习曲线,并有利于提升临床手术的精确性和可靠性。现有机器人产品主要面向术中椎弓根钉道定位,而精细、繁重的椎弓根钉道钻削还需医生手动完成,且昂贵的3D c-arm设备是导航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些都限制了机器人在临床中的推广。因此在满足腰椎手术需求情况下,本文将机器人技术在临中的应用和推广作为主要目标。在863项目支持下,本文面向脊柱微创手术设计并集成了机器人系统,且针对基于2D透视图像的机器人导航定位、基于力信息的机器人跟随和钻削操作控制展开研究。针对脊柱微创手术临床需求,设计并集成了脊柱机器人系统。以自由度(degree of freedom,简称dof)需求、精度需求和结构紧凑为目标,设计了混联机械臂的构型和结构。然后推导了混联机械臂运动学模型,并利用仿真软件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此外基于工作空间需求分析和运动学模型优化了机械臂关键杆件参数。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脊柱手术机器人系统组成,搭建了控制系统平台和软件系统平台。最后,研制了满足椎弓根钉道定位和钉道自主钻削的混联机械臂样机,并通过激光跟踪仪测量了机械臂运动误差,满足脊柱手术需求。针对术中2D透视导航中受骨组织干扰造成标记点提取繁琐等问题,提出了标记点自动提取技术,实现了机器人导航定位。基于薄板样条法实现了透视图像的畸变校正,恢复了患者手术部位骨组织结构和标记点理想位置。然后,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简称SVM)、IHVCD(Improved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earch for Circle Detection)和聚类算法实现了标记点自动提取技术。基于已提取标记点位置,利用2D-2D配准和光学追踪系统实现机器人闭环定位,并通过实验证明了闭环定位精度高于传统开环定位。针对术中机器人定位过程中与患者干涉和自主恒速钻削导致的克氏针(k-wire)弯曲变形、骨组织过热等问题,提出了在线参数辨识模型来实现机器人跟随操作者力意图的运动,构建了双层自适应模糊控制器和状态感知策略来实现钉道钻削力控操作。基于导纳控制器,分析了机器人跟随运动基本原理和导纳控制器参数的影响。通过重力补偿模型获得操作者施加给机器人的准确力信息,面向未知环境的机器人跟随运动,提出一种基于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Deep Deterministic Policy Gradient,简称DDPG)的在线导纳参数辨识模型,仿真验证了DDPG算法与SARSA算法、模糊SARSA算法在收敛指标上的优势。此外,基于双层自适应模糊算法实现钉道钻削力控制操作,来解决皮质骨钻削过程中的非线性时变问题,基于恒速控制来实现松质骨层钻削操作。并联合力信息和声音(acoustic emission,简称ae)信息感知钻削过程的骨层状态,最终保证机器人钻骨过程的安全性。为了验证基于2D透视图像的机器人导航定位技术有效性,开展了脊柱模型骨、猪鲜骨和活猪标记点提取实验,并与EDCircles多圆探测器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证实了本文所提标记点提取算法在强背景干扰下的优势;开展了基于2D透视图像的规划精度和机器人定位实验,并基于Gertzbein-Robbins安全准则,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评价,满足临床安全要求。为了验证DDPG算法在机器人跟随运动中的收敛效果,面向不同操作者开展了机器人跟随运动实验,实验结果证实DDPG算法可以快速收敛和保持收敛稳定性。为了验证脊柱手术机器人系统的临床可行性,开展了机器人辅助人体标本实验,实验效果利用2D c-arm和CT两种方式进行评价,基于临床评价指标,满足手术要求。

彭理斌,胡洋,菲罗娜·帕尔哈提,邵志才,吴超,曹力[4](2020)在《新疆边远地区骨科智能一体化数字手术室的搭建与应用》文中认为祖国边远地区地域广大,医疗机构设点较多,但往往规模偏小,地区及县级医院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随着智能骨科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新疆等边远地区搭建以远程遥操作技术为主要特点的骨科智能一体化数字手术室,利用远程手术规划、手术指导和现场手术机器人操作,开展骨科远程智能手术和远程专科培训成为热点研究方向。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联合解放军301医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及

谢飞[5](2020)在《基于IFD理论的综合医院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医院是通过应用前沿科技造福人类的地方。在这里,每一位患者与具备医疗知识的医护人员并肩协力。把握未来综合医院发展趋势的脉搏就必须要充分考虑如何应对基于人、信息和技术相互作用下产生的复杂语境。与此同时,环境危机、人力资源短缺以及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也为综合医院新时期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这也对综合医院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我国目前阶段的综合医院建设中出存在诸如床均面积紧张、缺乏系统性设计思维、频繁改扩建带来的局限性以及应急能力偏低等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基于IFD理论,从I(工业化)、F(弹性)、D(可拆卸设计)三个角度研究综合医院的设计策略与方法,以促进综合医院未来的体系化建设及可持续发展,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按照研究缘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展开,全文共由五个章节组成:其中第一章为研究缘起部分,绪论章节,包括了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并按照时间线分别梳理了国内外对于IFD理论及综合医院设计理论的研究现状,同时对本文的研究方法及框架进行了必要的说明。第二章为分析问题部分,本章通过结合调研内容及相关案例分析,对国内外综合医院的发展概况进行了梳理,并着重分析了我国目前综合医院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此并行的是对IFD相关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针对IFD理论的技术特点及实际应用进行了全面的解读。同时,根据IFD理论的特点从I(工业化设计)、F(弹性设计)、D(可拆卸设计)三个角度探讨了IFD理论与综合医院设计的契合性,进而提出了基于IFD理论的综合医院设计原则与设计方法。本文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为解决问题部分,是本文的核心内容,紧密围绕第二章所归纳的设计原则与方法,分别针对I(工业化设计)、F(弹性设计)、D(可拆卸设计)三个层面提出了综合医院模块标准化设计、综合医院弹性设计及综合医院集成化设计的具体策略。其中第三章选取诊室、手术室、病房为典型空间结合案例分析提出了诊室模块、手术室模块、病房模块的标准化设计策略;第四章则从规划布局与功能模块两个角度对综合医院的弹性设计进行了阐述;第五章通过总结IFD理论中的建造技术特点从建造系统、支撑体结构选型、可拆体建筑构件与集成化设备空腔四个方面提出了综合医院集成化设计策略。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述,本文期望为我国综合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设计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为IFD理论结合综合医院设计提供一些新的观点,以期对我国综合医院的设计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肖碧波[6](2020)在《医疗器械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文中研究说明医疗机构的跃进式发展,对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医疗器械的信息化管理,将有效地提高医疗机构医疗器械方面的使用效益并降低使用成本。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医疗器械的安全、高效、低故障等方面大大提升医疗机构的运营管理水平。设计医疗器械管理系统的目的,是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全方面要求的医疗器械管理工作,需要对过往粗放式管理模式进行改革。系统的开发,立足于提高管理效率和优化管理流程,采用长期性的、可持续性的、全过程模式的跟踪管理模式。医疗器械管理是对相关物资在医疗机构内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全程管理的一个过程,达到医疗器械在其生命周期内花费最少、综合效益最高的最终目的。论文基于一物一码的理念,突破过往一品多规难以追溯的传统模式,创建医疗器械在整个系统和使用管理环节的绝对唯一性为基础,实现医疗器械全生命管理中物资信息的唯一对应、高效管理、全覆盖及可溯源。医疗器械管理系统,是医院资源规划(Hospital Resource Planning)的组成部分,开发考虑HRP内数据的互联互通,并从HIS获取医疗器械消耗、收费信息,可在HRP上形成相应管理决策。采用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B/S)模式,有浏览器即可使用,无需考虑客户端。采用MVC(Model-View-Controller)的J2EE设计模型,将业务处理与显示分离,WEB表现层、Business Logic业务逻辑层及Data Access数据访问层形成一个分层式的三层架构体系。采用SQL server数据库,使用Hibernate来执行SQL数据库操作。论文主要实现了医疗器械的采购前后过程数据采集与跟踪、物资出入库与移库的账务管理、设备的验收维修和计量管理、设备的预防性维修与巡检保养、设备的联动报废处置、设备与耗材的质量控制、植介入医用耗材的线上溯源等功能,使得医疗器械的购置更有策略性支持、使医疗器械的使用环节更具节能增效和统计意义、使医疗器械的处置与溯源有据可依且有迹可循。论文采用了模块化和流程设计方法,所开发的系统更加符合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安全与质量方面的管理规范及医疗机构的实际工作需要。目前,该系统运行状态良好,多维度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完善了医疗器械在医疗机构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石媛[7](2020)在《寒冷地区三甲医院能耗分布与建筑布局节能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绿色发展”一直是我国发展与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降低建筑能耗成为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近些年,我国医院数量增长较快,据统计2018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已经突破100万,较2017年增加了1.7万。随着医院数量与面积的急速增长扩张,能耗也呈逐年递增趋势,节能问题更为突出。因此,医院建筑节能技术的各项研究对促进我国医院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医院的节能研究可以从不同的领域进行,建筑师可以通过对医院建筑设计阶段的把控,实现空间与气候的有机契合。本文以医院方案设计中的布局设计为出发点,展开寒冷地区三甲医院能耗的分布规律、医院布局因素与能耗的关联性,以及布局节能措施的研究。首先,本研究针对寒冷地区范围内北京、济南、西安等典型城市的三甲医院有步骤地开展调研。在四部分调研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寒冷地区医院总体布局、各功能区布局、科室布局的详细特点。并通过问卷调查、能耗监管平台数据查询等多种方式收集了近年来样本医院各项能耗数据,深入分析得出寒冷地区医院建筑能耗的地域性分布、季节性分布特点以及医院功能区分布特点。同时剥离出与建筑设计高度相关的能耗数据与建筑各功能区布局相对应,揭示建筑布局与能耗的关联性关系。其次,基于系统论的基本思想,将医院建筑布局设计依照建筑方案设计及医疗工艺流程设计的相关步骤,从宏观到微观逐步进行分级,并赋予每一级节能任务。进一步识别对能耗有影响的医院建筑布局设计因素,分别匹配至集中式、半集中式两类医院的三级布局中,依据调研信息,为布局设计因素取值,最终形成寒冷地区三甲医院三级布局节能体系,作为后期能耗模拟的理论基础。再次,经过可行性评估验证,选择Design Builder作为模拟软件。采用全面试验设计法与优化筛选组数的方式对集中式、半集中式医院的三级布局因素展开全年动态能耗模拟研究。用方差分析法判断各布局因素的对于采暖、空调、照明以及三者综合能耗的影响程度,总结布局因素节能率区间,揭示医院布局与能耗之间的定量关系。最后,在模拟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寒冷地区三甲医院各级布局的最优策略,分别对集中式、半集中式医院布局策略进行汇总,绘制节能策略汇总及节能率对比图表,便于在设计阶段,根据不同情况随时加入节能策略对建筑设计进行节能指导。本文针对医院建筑布局提出分级节能的要求,分析布局因素对能耗影响程度,总结布局节能设计策略的科学结论为寒冷地区三甲医院节能设计提供了指导作用,对于综合医院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未规定的布局设计部分做出一定的节能补充。

张玛璐[8](2019)在《大型综合医院建筑综合效率 ——理论建构与量化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大型综合医院建筑虽然总量发展迅速,单个机构的平均床位规模也已达到约1008.51张,突破了我国《综合医院建设标准》所建议的上限值,但仍无法满足使用需求;然而资源毕竟有限,因此在大型综合医院的建设过程中必须慎重考虑“获得最大规模/品质”与“占用最少资源投入”之间的最佳平衡,是为“效率问题”。大型综合医院建筑的“效率问题”通常是复杂、多元的,提高某一类单一效率极有可能对其它单一效率产生影响,因而须遵循“综合兼顾”原则,是为“综合效率问题”。大型综合医院建筑本身的复杂性与“综合兼顾”原则共同导致了“综合效率问题”的复杂机制:各项“建筑物自然属性”与“综合效率结果”之间存在着大量过程之间、结果之间的相互转化,呈现出“交叉网状结构”。可见,只有以较为精确的定量方式阐明“综合效率的作用机制”,才能够精确把控决策结果并由此做出恰当决策,进而有的放矢地解决相关实践问题,也即需要阐明“综合效率量化作用机制”。然而,各类现有理论尚不足以支持“综合效率量化作用机制”的探讨:“建筑评价/评估”类理论无法真实呈现建筑物自然属性与“目标结果”之间的实际逻辑关系;“建筑效率分析”类理论则大多围绕“单一效率”展开,无法体现“综合兼顾”原则。因此,本文需要重新构建一套理论来作为阐释“综合效率量化作用机制”的依托。基于此,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建筑综合效率量化作用机制下的大型综合医院交通流线优化研究(51778074)”的支持下,主要围绕“构建我国大型综合医院建筑综合效率理论模型”和“阐明其量化作用机制”2方面理论目标展开,并通过在“设计优化”方面对该理论进行应用,初步验证了所构建的理论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构建基本理论模型部分以定性方式为主。首先,通过对现有效率相关研究的归纳,将大型综合医院建筑综合效率明确定义为:通过建筑设计手段,大型综合医院建筑所产出的医疗功能使用空间、建筑寿命及医疗功能使用效用,与投入的资金、资源、能源的比例;它是一种以大型综合医院为效率主体,以建筑设计为主导视角,以追求功能空间效率、经济技术效率、资源环境效率3方面共同提升为目标的综合效率。同时借鉴系统学基本理论,结合我国相关实际需求,采用“效率问题”为导向的思路将综合效率系统组织结构由下至上划分为建筑属性、基础性能、效率单元、综合效率4个层级,明确了各级系统内部要素及外部影响因素,并通过其中第二层级系统要素来具体反映前述3方面效率目标。最后,依据各系统要素所代表的实际意义及相互之间的内部逻辑,将综合效率系统内、外部作用方式概括分类,并建立了相关数学模型来分别予以定量描述。阐明量化作用机制部分以定量方式为主。首先,遵循论文第一部分构建的基本理论模型,将综合效率系统拆解为16个子系统,逐一提取作用要素、判断作用过程并赋予相应定量关系,最终形成以建筑属性为自变量、综合效率为因变量、其它系统要素为中间变量的综合效率系统定量模型。进而,利用广义的系统参数取值来反映外部因素作用下综合效率系统的适应、调整过程,并由此提出动态和静态2种参数取值方法:前者精确反映所有参数随各方面发展而变化的实时取值情况,需通过建立动态数据库来实现;后者是对前者的简化,可通过一般调研统计获得各参数在一段时期内相对稳定的取值结果。最后,以静态取值的方式,结合本文通过现场观察计数、调取监控录像观察计数、调取医院运营数据、调取医院建设图纸、现场访谈、抽样问卷等方式获取的约110类(数千万条)相关原始数据(调研概况详见附录A),经大量统计测算后(具体调研过程详见附录B),逐一给出了32组系统参数的取值方法和参考取值。为了验证上述“综合效率理论”,论文最后在“设计优化”方面对该理论展开了应用探索:依托综合效率理论,将设计优化方法归纳为测算初始综合效率并判定优化对象、选择优化措施、调整优化并检验分析3个步骤;同时重新梳理了3类共72项常见优化措施,利用“量化作用机制”逐一分析它们的“系统反馈”(对各系统要素指标取值的影响效果)情况,将结果汇集为“对象-措施”集。由此形成的设计优化方法可依托“综合效率量化作用机制”来探查目标建筑的性能短板,并利用“对象-措施”集来筛选有针对性且综合兼顾的优化措施,以此达到提升综合效率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引入实际案例对该“设计优化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合理性,进而初步验证了综合效率理论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本文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在理论层面,构建了一套能够“从原理上解释”目前我国大型综合医院建筑所面对的“综合兼顾”的“效率问题”的理论体系——大型综合医院建筑综合效率理论,有助于突破目前的理论研究瓶颈。在方法层面,提供了一种“注重原理/作用机制”的建筑学研究模式,建立了一种“专门针对建筑综合效率问题”的系统定量方法,并通过应用实践进行了初步验证。在应用层面,通过“设计优化”方面的综合效率理论应用,发展了一种综合兼顾的、可重复批量操作的、模式化设计优化方法。在数据层面,采集、统计了大型综合医院建设运营相关的大量深度数据,在服务于本研究的同时也可为其它相关研究提供支持。

深圳玖伊绿色运营管理有限公司[9](2019)在《医院建筑工程物业承接查验特点及技术应对》文中研究指明前言为了规范医院建筑工程接管验收工作的查验技术要求,维护业主方的合法权益,降低业主和管理单位后期的管理风险和运营成本;根据国家相关建筑工程设计、施工和验收国标规范,以及物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套医院建筑工程物业承接查验技术标准。

蒋伊琳[10](2019)在《基于系统协同的医院建筑空间效率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效率是医院建筑的永恒主题,提高医院建筑的效率必须从医院建筑系统的各个专业角度做出相应的努力,从建筑学的角度解决医院建筑效率的问题,提出可供实践参考的系统工作模式,需要将建筑空间这一服务载体与医学专业的技术需求和患者反馈的相应结果进行对接,通过医学、建筑、患者三方面的专业协同实现提高医院建筑系统效率的最终目标。本研究从效率优化的视角出发,以系统论和协同论的相关思想为指导,以医务工作者的经验反馈、患者和陪护人员的行为心理需求实际调研数据为依据,交互设计方法与优化设计方法为支持,空间环境对医疗流程和对使用者行为心理的影响为连接,完成了医院建筑系统协同效率理论的理论建构,提出相应的设计对策,并在实践案例中应用该理论进行了优化验证,完善了医院建筑的效率理论,为提升医院建筑的效率提供设计实践的依据,从建筑学科的角度对整个医院建筑系统效率的提升发挥积极作用。本研究首先从效率的释义、医学专业视角和建筑专业视角出发剖析了效率研究在不同学科范畴内的发展演化,并明确提出了本研究所论述的医院建筑效率的内涵;其次从医院建筑系统的运行现状出发,分析了医学专业子系统,建筑专业子系统和患者综合子系统存在的低效率问题和系统的综合效率问题,明确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从系统协同理论认知的角度阐释了效率优化的载体、内容和作用因素,以及医院建筑系统协同理论与效率优化的关联机制,其次,建构了医院建筑系统协同的理论框架,以系统学的逻辑建立医院建筑系统的基本框架,以协同学的理论建立系统协同的组织结构,以医学的阶段需求引导明确了阶段目标、主体差异和反馈机制,以建筑学的空间优化策略完成空间要素与效率优化的理论对接,最后根据医疗过程的阶段差异化特征,确定了针对三大医疗阶段的不同研究方向,分别为:诊断阶段、治疗处置阶段与治疗康复阶段。在理论框架的思想指导下,具体的研究遵循以三大阶段特征解析、空间因子的提取与重要度调查,系统协同机制总结和空间效率优化设计对策建构为统一技术路线。第一为诊断阶段,根据内容、典型过程、环境因子提取和重要度调查结果,分别建构了提高寻路效率的交通空间协同设计、提高检查效率的检查空间协同设计、提高心理适应效率的公共空间协同设计、提高诊察效率的诊室空间协同设计;第二为治疗处置阶段,根据内容、典型过程、环境因子提取和重要度调查结果,分别建立了提高急救效率的急诊与ICU空间协同设计、提高手术效率的手术部空间协同设计、提高供应效率的物流组织空间协同设计和提高病程监控效率的空间界面协同设计;第三为治疗康复阶段,根据内容、典型过程、环境因子提取和重要度调查结果,分别建立了提升生理康复效率的病房空间协同设计、提升心理康复效率的护理单元空间协同设计、提升医疗服务效率的医护空间协同设计、提升陪护效率的陪护空间协同设计。综合以上三大阶段的研究成果,最终构建了空间效率优化目标下的医院建筑系统协同模式,分别为:诊断阶段的系统交互协同模式,以生理、心理信息交互的准确性与及时性为目标,以空间导引、诊察环境和信息渠道为协同理性链接,构成系统协同机制模型;治疗处置阶段的系统介入协同模式,以全面支撑医学技术、全面优化处置流程、全面监控患者病程为目标,以专业性单体空间,最优化空间组织和全程监控空间界面为协同理性链接,构成系统协同机制模型;治疗康复阶段的自主协同模式,以提升患者的行为心理支持,提升医护人员的服务深度为目标,以人性化病房、友好型医护单元和可变的陪护空间为协同理性链接,构成系统协同机制模型;全阶段的系统综合协同模式,以重复、改进和认知升级为系统协同目标,以复合型空间、高效联系通道和转换单元为系统协同理性链接,构成系统协同机制模型。论文分别以哈尔滨道里区疾控中心和哈医大一院群力院区综合性创伤治疗中心为载体进行了设计优化验证。

二、手术室应用子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手术室应用子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医疗系统抗震韧性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研究的进展
        1.2.1 医疗系统韧性定义
        1.2.2 医疗系统韧性指标体系
        1.2.3 医疗系统抗震韧性评价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楼层加速度反应谱研究综述及非结构构件通用检测楼层反应谱
    2.1 研究背景
    2.2 楼层反应谱计算方法
        2.2.1 单自由度体系的楼层反应谱
        2.2.2 多自由度体系的楼层反应谱
        2.2.3 放大系数法
        2.2.4 直接生成法
        2.2.5 抗震设计规范中对非结构构件加速度需求的规定
    2.3 影响楼层反应谱的关键因素
        2.3.1 结构弹塑性行为的影响
        2.3.2 非结构构件所在楼层位置
        2.3.3 填充墙的影响
        2.3.4 结构和非结构的相互作用
        2.3.5 非结构构件阻尼比的影响
        2.3.6 非结构构件非线性的影响
        2.3.7 其他影响因素
    2.4 输入地震动对楼层反应谱的影响
        2.4.1 竖向地震动的影响
        2.4.2 近断层地震动的影响
    2.5 振动台试验和地震现场观测记录的加速度响应
    2.6 非结构构件检测楼层反应谱研究现状
    2.7 非结构构件抗震性能检测通用楼层反应谱
        2.7.1 原型结构信息
        2.7.2 楼层反应谱计算结果
        2.7.3 通用楼层反应谱
    2.8 楼层反应谱研究展望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典型医疗设备振动台试验研究及易损性分析
    3.1 研究背景
    3.2 医疗设备振动台试验加载方案
        3.2.1 台面输入地震动
        3.2.2 试验房间模型信息
        3.2.3 基于振动台试验的地震易损性模型
    3.3 通用楼层反应谱在医疗设备振动台试验中的应用
        3.3.1 输液架振动台试验
        3.3.2 医疗药柜振动台试验
        3.3.3 医用抢救车振动台试验
        3.3.4 医用病床振动台试验
        3.3.5 医用无影灯振动台试验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医疗系统抗震韧性量化评价框架
    4.1 研究背景
    4.2 抗震韧性定量评价框架
    4.3 医疗系统模型及重要性系数
        4.3.1 医疗系统模型
        4.3.2 重要性系数确定
        4.3.3 重要性系数讨论
    4.4 恢复时间需求
    4.5 抗震韧性量化
        4.5.1 构件修复时间
        4.5.2 构件经济损失
        4.5.3 修复路径
        4.5.4 抗震韧性评价
    4.6 医疗系统案例分析
        4.6.1 医疗建筑简介
        4.6.2 地震动选择
        4.6.3 易损性分析
        4.6.4 抗震韧性评价
        4.6.5 不同恢复策略的影响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状态树方法的急诊功能抗震韧性评价
    5.1 研究背景
    5.2 基于状态树方法的抗震韧性评价流程
    5.3 急诊部门系统分析方法
        5.3.1 急诊部门系统模型
        5.3.2 系统易损性、系统功能定义
        5.3.3 蒙特卡洛模拟
    5.4 某医院急诊功能案例分析
        5.4.1 系统易损性分析
        5.4.2 修复路径
        5.4.3 功能损失及修复时间计算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城市抗震韧性评价BENCHMARK模型
    6.1 研究背景
    6.2 BENCHMARK城市模型
        6.2.1 人口统计资料
        6.2.2 地震风险
        6.2.3 居民区分布信息
        6.2.4 城市建筑分布信息
    6.3 BENCHMARK城市生命线系统
        6.3.1 供电系统
        6.3.2 交通系统
        6.3.3 供水系统
        6.3.4 污水系统
        6.3.5 天然气系统
        6.3.6 医院、应急避难场所、学校
    6.4 抗震韧性评价基础模型
        6.4.1 地震易损性模型
        6.4.2 地震后果模型
        6.4.3 震后恢复模型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震后城市医疗服务可达性分析
    7.1 研究背景
    7.2 可达性评价方法
        7.2.1 两步移动搜寻法
        7.2.2 2SFCA方法改进
    7.3 震前正常运行状态下的城市医疗服务可达性分析
        7.3.1 通行时间限值
        7.3.2 可达性分析
    7.4 震后医疗服务可达性分析
        7.4.1 考虑震损影响的医疗服务可达性分析框架
        7.4.2 建筑倒塌坠落物影响
        7.4.3 桥梁损伤影响
        7.4.4 考虑震损影响的城市交通通行能力分析
    7.5 考虑震后人员伤亡的医疗服务可达性分析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和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A

(3)机器人辅助脊柱微创手术系统及其导航和力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脊柱机器人系统研究现状
    1.3 基于透视图像的脊柱导航研究现状
    1.4 脊柱手术机器人力控制关键技术研究现状
        1.4.1 机器人跟随运动研究现状
        1.4.2 钻骨操作研究现状
    1.5 脊柱机器人研究现状分析
    1.6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面向脊柱微创手术的机器人系统设计与集成
    2.1 引言
    2.2 脊柱手术机器人系统总体设计
    2.3 混联手术机械臂设计
        2.3.1 混联手术机械臂设计约束
        2.3.2 混联手术机械臂构型设计
        2.3.3 混联手术机械臂及相关模块结构设计
    2.4 混联手术机械臂运动学分析
        2.4.1 运动学建模及仿真
        2.4.2 杆件参数优化设计
    2.5 脊柱手术机器人系统集成
        2.5.1 机器人系统组成
        2.5.2 控制系统平台搭建
        2.5.3 软件系统平台搭建
    2.6 面向脊柱微创手术的机械臂样机及精度测试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2D透视图像的机器人导航定位
    3.1 引言
    3.2 基于2D透视图像的机器人导航方案设计
    3.3 图像畸变校正
        3.3.1 校正点位置计算
        3.3.2 畸变校正参数计算
        3.3.3 灰度插值
    3.4 基于HVCD的多圆识别
        3.4.1 基于区域增长法的图像分割
        3.4.2 边缘分段探测器
        3.4.3 基于Helmholtz原则的圆弧候选者证实
        3.4.4 基于HVCD算法的圆形目标体探测
    3.5 基于机器学习和IHVCD的标记点提取
        3.5.1 基于SVM的区域分类
        3.5.2 基于IHVCD算法的合理标记点提取
        3.5.3 基于聚类法的控制点分类
    3.6 基于2D导航的机器人定位
        3.6.1 基于2D-2D配准的空间定位
        3.6.2 基于光学追踪系统的机器人定位
        3.6.3 机器人闭环定位验证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力信息的机器人跟随与操作控制
    4.1 引言
    4.2 基于力信息的机器人跟随运动分析
        4.2.1 基于导纳模型的机器人跟随运动基本原理
        4.2.2 导纳模型及参数影响分析
    4.3 基于强化学习的机器人跟随运动控制
        4.3.1 末端工具重力补偿
        4.3.2 SARSA学习算法
        4.3.3 模糊SARSA学习算法
        4.3.4 DDPG学习算法
        4.3.5 仿真分析
    4.4 基于双层自适应模糊控制器的钻削力控制
        4.4.1 双层自适应模糊控制器设计
        4.4.2 基于双层自适应模糊控制器的钻骨验证
    4.5 基于力信息和声音信息的钻骨操作状态感知
        4.5.1 基于力信息的钻骨状态感知策略
        4.5.2 基于声音信息的钻骨状态感知策略
        4.5.3 联合力信息和声音信息的钻骨状态感知策略
        4.5.4 钻骨状态感知实验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脊柱微创手术机器人实验研究
    5.1 引言
    5.2 基于2D透视图像的机器人导航定位实验
        5.2.1 标记点提取实验
        5.2.2 钉道规划精度实验
        5.2.3 机器人系统定位实验
    5.3 机器人跟随运动实验
        5.3.1 末端工具重力补偿实验
        5.3.2 基于DDPG算法的机器人跟随运动实验
    5.4 机器人辅助手术实验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Ⅰ 动物伦理同意书
附录Ⅱ 临床伦理同意书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4)新疆边远地区骨科智能一体化数字手术室的搭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智能一体化数字手术室的工作原理
    1.1 智能一体化数字手术室的工作原理
    1.2 智能一体化数字手术室的硬件设备
    1.3 智能一体化数字手术室的软件设备
2. 智能一体化数字手术室的功能、优势和特点
    2.1 手术精度提高
    2.2 形成专科远程手术规范
    2.3 方便患者就近就医,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3. 在新疆地区的实际应用前景
    3.1 远程会议交流以及远程教学
    3.2 实现综合、一体化手术室
    3.3 微创培训中心
4. 存在的问题
    4.1 研发成本高,创新力积极性差
    4.2 创新体系建设不完善
    4.3 资本获得渠道不畅
    4.4 高技能的从业人更缺乏
5. 小结

(5)基于IFD理论的综合医院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医疗需求及医疗模式的变化——主观需求
        1.1.2 建筑工业化、标准化的推行——客观动力
        1.1.3 突发性疾病或灾害的不可预见性——社会因素
    1.2 研究内容的界定
        1.2.1 综合医院的概念界定
        1.2.2 IFD理论的概念界定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IFD理论的国外研究现状
        1.4.2 IFD理论的国内研究现状
        1.4.3 综合医院设计的国外研究现状
        1.4.4 综合医院设计的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方法及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综合医院及IFD理论相关先导性研究
    2.1 综合医院的发展概况
        2.1.1 国外综合医院的发展现状
        2.1.2 我国综合医院的发展现状
        2.1.3 我国目前综合医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4 综合医院现阶段发展趋势
    2.2 IFD及其相关理论基础性研究
        2.2.1 层级理论
        2.2.2 决策控制权理论
        2.2.3 支撑体与可拆体理论
        2.2.4 对IFD理论的解读
    2.3 IFD理论与综合医院设计
        2.3.1 IFD理论与综合医院设计的契合性
        2.3.2 基于IFD理论的综合医院设计原则
        2.3.3 基于IFD理论的综合医院设计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IFD-I的综合医院模块标准化设计
    3.1 诊室模块标准化设计
        3.1.1 门诊部及其功能概述
        3.1.2 诊室模块的标准化设计
        3.1.3 标准化通用诊室
    3.2 手术室模块标准化设计
        3.2.1 医技科室及其功能概述
        3.2.2 手术室模块的标准化设计
        3.2.3 标准化整装手术室
    3.3 病房模块标准化设计
        3.3.1 住院部及其功能概述
        3.3.2 病房模块的的标准化设计
        3.3.3 标准化敏度适应性病房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IFD-F的综合医院弹性设计
    4.1 规划布局的弹性设计
        4.1.1 水平扩展体系
        4.1.2 垂直扩展体系
        4.1.3 复合式扩展体系(弹性空间与非弹性空间的组合)
    4.2 功能模块的弹性设计
        4.2.1 功能模块的弹性扩展
        4.2.2 统一模数下功能模块内的弹性空间应用
    4.3 兼顾应急的弹性设计
        4.3.1 重要专科门诊、特殊病房自成一区
        4.3.2 针对特定专科预留适当应急用地
        4.3.3 构建智慧医院、打造标准化资源共享平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IFD-D的综合医院集成标准化设计
    5.1 集成化的建造系统
    5.2 支撑体结构选型
    5.3 可拆体建筑构件与节点设计
        5.3.1 集成化层板构件系统
        5.3.2 集成化墙体构件系统
        5.3.3 开放式干节点细部设计
    5.4 集成化设备空腔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局限性
    本文的主要结论
    本文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医疗器械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4 系统设计原则和采用的技术路线
        1.4.1 系统设计原则
        1.4.2 采用的技术路线
    1.5 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医疗器械管理工作流分析和系统设计
    2.1 主要工作流分析
        2.1.1 医疗设备的申请、审批与购置
        2.1.2 医疗设备到货验收流程
        2.1.3 设备维修管理流程
        2.1.4 医用耗材申请、审批、准入流程
        2.1.5 手术室医用耗材植入管理流程
    2.2 系统的信息设计
        2.2.1 系统组织结构设计
        2.2.2 数据库设计
        2.2.3 医疗器械管理系统体系设计流程
第三章 医疗设备管理子系统的整体设计
    3.1 医疗设备管理子系统开发框架设计
    3.2 设备管理系统的基础设计
        3.2.1 基础字典准备
        3.2.2 资产卡片数据整理
        3.2.3 系统基础配置
    3.3 设备管理全过程跟踪模块实施
        3.3.1 设备预算管理
        3.3.2 购置申请
        3.3.3 采购计划
        3.3.4 合同管理
        3.3.5 资产变动
        3.3.6 资产日常管理
        3.3.7 资产计提折旧
        3.3.8 资产处置
        3.3.9 资产卡片全过程跟踪
        3.3.10 资产效益分析
        3.3.11 资产报表查询
        3.3.12 微信报修小程序开发
    3.4 新旧医疗设备管理系统功能对比
    3.5 医疗设备管理系统设计标准及实施
        3.5.1 设计标准的制定
        3.5.2 医疗设备固定资产系统功能系统特点
    3.6 医疗设备管理子系统总结
第四章 医用耗材物流管理子系统的整体设计
    4.1 医用耗材物流管理子系统开发
        4.1.1 库存管理模块
        4.1.2 付款管理模块
        4.1.3 科室申领模块
        4.1.4 条形码管理模块
        4.1.5 手术室核销模块
        4.1.6 资质认证模块
        4.1.7 报表查询模块
        4.1.8 预警模块
    4.2 物流管理系统的实施
        4.2.1 基础字典准备
        4.2.2 系统基础配置
        4.2.3 期初数据初始化及数据处理
    4.3 新旧医用耗材物流管理系统对比
    4.4 医用耗材物流管理子系统设计标准及实施
        4.4.1 主要的设计标准
        4.4.2 医用耗材物流管理子系统功能特点
    4.5 医用耗材物流管理子系统开发经验
第五章 系统运行的展示
    5.1 医疗设备管理子系统
    5.2 医用耗材物流管理子系统
结论与工作展望
    结论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寒冷地区三甲医院能耗分布与建筑布局节能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来源
        1.1.1 宏观背景
        1.1.2 课题背景
        1.1.3 课题来源
    1.2 研究对象
        1.2.1 寒冷地区
        1.2.2 三甲医院
        1.2.3 医疗区
        1.2.4 能耗分布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医院建筑能耗文献检索
        1.3.2 医院建筑节能设计研究
        1.3.3 建筑能耗模拟工具及能耗预测方法研究
        1.3.4 现有技术标准
        1.3.5 评述及目前研究存在问题
    1.4 理论基础
        1.4.1 建筑布局
        1.4.2 建筑布局与节能设计关系
        1.4.3 系统论
    1.5 研究意义
    1.6 研究内容及方案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方法
        1.6.3 技术路线
2 寒冷地区三甲医院建筑布局及能耗分布调研与分析
    2.1 寒冷地区三甲医院调研方案
        2.1.1 样本的选取
        2.1.2 调研方案
    2.2 寒冷地区三甲医院医疗区及能耗现状与分析
        2.2.1 医疗区总体布局
        2.2.2 医疗区总体能耗现状分析
    2.3 综合门诊部与住院部布局及能耗现状与分析
        2.3.1 综合门诊部布局及能耗现状
        2.3.2 住院部布局现状及能耗现状
    2.4 综合门诊部各区域布局及能耗现状与分析
        2.4.1 综合门诊部——门诊区域布局及能耗现状
        2.4.2 综合门诊部——医技区域布局及能耗现状
        2.4.3 综合门诊部——公共区域空间及能耗现状
    2.5 科室布局及能耗现状与分析
        2.5.1 门诊单一科室布局及能耗现状与分析
        2.5.2 医技单一科室布局及能耗现状与分析
    2.6 寒冷地区三甲医院布局特点总结
    2.7 寒冷地区三甲医院能耗分布分析总结
        2.7.1 三甲医院能耗地域性分布特征
        2.7.2 三甲医院能耗的季节性分布特征
        2.7.3 三甲医院能耗功能区分布特征
    2.8 小结
3 寒冷地区三甲医院建筑布局节能体系建构
    3.1 建筑布局与建筑设计与医疗工艺流程设计的关系
        3.1.1 建筑布局与建筑方案设计
        3.1.2 建筑布局与医疗工艺流程设计
        3.1.3 建筑布局与二者对应关系
    3.2 三级布局节能体系建构原则、特点与方法
        3.2.1 三级布局节能体系概念
        3.2.2 三级布局的节能体系建构特点
        3.2.3 节能布局节能体系构建方法
    3.3 三甲医院三级布局节能体系的确立
        3.3.1 第一级——医疗区总体布局
        3.3.2 第二级——功能区域布局
        3.3.3 第三级——单元内布局
    3.4 三甲医院三级布局设计因素及取值
        3.4.1 建筑布局设计因素的概念
        3.4.2 集中式医院布局设计因素选择及取值
        3.4.3 半集中式医院布局设计因素选择及取值
    3.5 小结
4 建筑能耗试验设计及分析研究
    4.1 建筑能耗模拟工具选择
        4.1.1 模拟工具的对比
        4.1.2 模型的建立与参数设置
        4.1.3 模拟验证及误差分析
    4.2 试验方法设计及模拟结果分析方法
        4.2.1 典型模型的建立
        4.2.2 全面试验设计法及优化
        4.2.3 方差分析法
        4.2.4 节能率分析法
    4.3 小结
5 寒冷地区集中式三甲医院建筑三级布局节能设计研究
    5.1 第一级布局因素与能耗模拟
        5.1.1 综合门诊部整体布局因素模拟
        5.1.2 住院部整体布局因素模拟
        5.1.3 医疗区整体布局多因素组合模拟
    5.2 第二级布局因素与能耗模拟
        5.2.1 综合门诊部——医技区域模拟
        5.2.2 综合门诊——公共区域模拟
        5.2.3 住院部——护理单元模拟
    5.3 第三级布局因素与能耗模拟
        5.3.1 综合门诊——门诊科室
        5.3.2 综合门诊——医技科室
    5.4 集中式医院布局因素对能耗影响程度分析总结
        5.4.1 第一层级布局因素对能耗影响程度图表
        5.4.2 第二级布局因素对能耗影响程度图表
        5.4.3 第三级布局因素对能耗影响程度图表
    5.5 集中式三甲医院布局节能最优设计策略总结
        5.5.1 第一级布局节能最优设计策略
        5.5.2 第二级布局节能最优设计策略
        5.5.3 第三级布局节能最优设计策略
    5.6 集中式三甲医院三级布局节能策略汇总及其对应节能率
    5.7 小结
6 半集中式三甲医院建筑三级布局节能设计研究
    6.1 半集中式三甲医院第一级布局因素与能耗模拟
        6.1.1 综合门诊部整体布局
        6.1.2 住院部整体布局
        6.1.3 医疗区整体布局
    6.2 半集中式三甲医院第二级布局因素与能耗模拟
        6.2.1 综合门诊部——门诊区域模拟
        6.2.2 综合门诊——医技区域模拟
        6.2.3 综合门诊——公共区域模拟
    6.3 半集中式三甲医院第三级布局因素与能耗模拟
        6.3.1 综合门诊——门诊科室
        6.3.2 综合门诊——医技科室
    6.4 半集中式三甲医院布局因素对能耗影响程度总结
        6.4.1 第一级布局因素对能耗影响程度图表
        6.4.2 第二级布局因素对能耗影响程度图表
        6.4.3 第三级布局因素对能耗影响程度图表
    6.5 半集中式三甲医院建筑布局节能最优设计策略总结
        6.5.1 第一级布局节能最优设计策略
        6.5.2 第二级布局节能最优设计策略
        6.5.3 第三级布局节能最优设计策略
    6.6 半集中式三甲医院三级布局节能策略汇总及其对应节能率
    6.7 小结
7 结论及创新点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8)大型综合医院建筑综合效率 ——理论建构与量化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背景
        1.1.2 目的
        1.1.3 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效率系统研究
        1.2.2 单一效率研究
        1.2.3 现有研究不足
    1.3 研究对象、思路、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框图
2 综合效率理论构建的基础:概念、内涵与基本问题
    2.1 基本界定:概念、内涵、系统
        2.1.1 对“综合效率”概念的界定
        2.1.2 “综合效率”概念内涵辨析
        2.1.3 对“综合效率系统”的界定
    2.2 逻辑基础:系统组织结构
        2.2.1 综合效率系统的宏观构成关系
        2.2.2 综合效率系统内部的结构层级
    2.3 需求基础:主要现状问题
        2.3.1 实践问题归纳
        2.3.2 理论研究梳理
        2.3.3 现状问题总结
    2.4 本章小结
3 综合效率理论模型的确立:系统框架与定量规则
    3.1 综合效率系统内部作用要素
        3.1.1 第一层级:综合效率
        3.1.2 第二层级:效率单元
        3.1.3 第三层级:基础性能
        3.1.4 第四层级:建筑属性
    3.2 综合效率系统外部影响因素
        3.2.1 服务规模——总床位数
        3.2.2 活动类型——空间类型
        3.2.3 活动流程——流线类型
        3.2.4 使用年限
        3.2.5 其它外部支持
    3.3 综合效率系统作用的基本类型
        3.3.1 系统内部作用
        3.3.2 系统外部作用
    3.4 综合效率系统定量的基本规则
        3.4.1 系统要素的“取值规则”
        3.4.2 系统作用的“作用规则”
    3.5 本章小结
4 量化作用机制的运作规则:系统作用与定量模型
    4.1 定量模型的构成方式
    4.2 子系统微观作用与定量模型
        4.2.1 三级子系统-面积配置类(4个)
        4.2.2 三级子系统-使用效用类(6个)
        4.2.3 三级子系统-资源负荷类(2个)
        4.2.4 二级与一级子系统(4个)
    4.3 取值处理与参数析出
        4.3.1 各指标的最终取值
        4.3.2 模型中的参数析出
    4.4 本章小结
5 量化作用机制的运行参数:取值方法与参考结果
    5.1 综合效率系统参数类型及其取值途径
        5.1.1 参数类型
        5.1.2 取值途径
    5.2 客观建设使用特征类参数
        5.2.1 交通性能特征(5组)
        5.2.2 抗扰性能特征(2组)
        5.2.3 资源负荷及其它特征(3组)
    5.3 主观使用感受需求类参数
        5.3.1 不利影响(干扰)程度类(2组)
        5.3.2 相对重要性程度类(4组)
    5.4 一般性能水平(参照取值)
        5.4.1 面积配置类(4组)
        5.4.2 使用效用类(10组)
        5.4.3 资源负荷类(2组)
    5.5 本章小结
6 综合效率理论的实践应用:设计优化方法与案例
    6.1 设计优化的基本原理
        6.1.1 优化设计的基本步骤
        6.1.2 优化措施的反馈原理
    6.2 优化措施的系统反馈
        6.2.1 总平面措施的系统反馈
        6.2.2 建筑单体措施的系统反馈
        6.2.3 平面及细节措施的系统反馈
        6.2.4 “对象-措施”集汇总
    6.3 实际案例的优化应用
        6.3.1 案例基本情况
        6.3.2 测算初始综合效率
        6.3.3 选择优化对象及措施
        6.3.4 优化调整结果及验证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创新之处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之处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实地调研概况
    附录 B 调研统计过程
    附录 C 部分定量关系的推导过程
    附录 D 部分中间过程取值的估算速查表
    附录 E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附录 F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9)医院建筑工程物业承接查验特点及技术应对(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一章总则
    1.1查验规范性引用文件
        1.1.1验收标准
        1.1.2物业管理行业法律法规
        1.1.3竣工资料
    1.2承接查验的目的
第二章术语解释
第三章一般规则
    3.1医院建筑工程物业承接查验的程序
    3.2查验方法
    3.3查验工具
    3.4承接查验的前提条件
第四章房屋本体和公共设施的承接查验技术要求
    4.1房屋本体和公共设施的验收内容
    4.2验收标准
        4.2.1幕墙(玻璃、金属、石材)
        4.2.2房屋结构
        4.2.3墙面、天花抹灰工程
        4.2.3.1一般抹灰
        4.2.3.2装饰抹灰
        4.2.3.3淸水砌体勾缝工程
        4.2.4门窗(金属、玻璃、塑料、木质)
        4.2.5轻质隔墙(板材、骨架、玻璃和活动隔墙)
        4.2.6饰面板(砖)
        4.2.7地面铺装
        4.2.7.1地砖、石材地面
        4.2.7.2木地板地面
        4.2.8细部(护栏、扶手等)
        4.2.8.1护栏和扶手的查验
        4.2.8.2窗帘盒、窗台板和散热器罩
第五章医院强电系统的承接查验技术要求
    5.1强电系统的验收内容
    5.2验收标准5.2.1变配电房
        5.2.1.1安全防护
        5.2.1.2配套设施
    5.2.2发电机房
    5.2.3强电竖井
        5.2.3.1母线与桥架
        5.2.3.2配电箱
        5.2.3.3接地
        5.2.3.4其它
    5.2.4高低压配电柜
        5.2.4.1外观与结构
        5.2.4.2基本功能
        5.2.4.3开关柜
        5.2.4.4避雷器
        5.2.4.5操作机构
        5.2.4.6母线
    5.2.5干式变压器
        5.2.5.1外观质量
        5.2.5.2风机及保护装置
    5.2.6发电机组
        5.2.6.1外观质量
        5.2.6.2启动电池
        5.2.6.3接地
        5.2.6.4排烟风机
        5.2.6.5接地与线路绝缘
    5.2.7照明灯具
        5.2.7.1普通灯具
        5.2.7.2应急灯具
5.2.8电气线路
    5.2.8.1封闭母线
    5.2.8.2桥架线槽
    5.2.8.3电线电缆
5.2.9建筑防雷与接地
    5.2.9.1接地装置
    5.2.9.2避雷引下线
    5.2.9.3避雷针/带
    5.2.9.4等电位体
第六章医院给排水系统的承接查验技术要求
    6.1医院给排水系统的验收内容
    6.2验收标准
        6.2.1组合式供水设备
        6.2.2离心清水泵
        6.2.3排污泵
        6.2.4中水处理设施设备
        6.2.5热水器
        6.2.6室内卫生间器具
第七章医院空调通风系统的承接查验
    7.1医院空调通风系统的验收内容
    7.2验收标准
        7.2.1蒸汽压缩式冷水(热泵)机组
        7.2.2燃汽(油)锅炉
        7.2.3空调机组(新风机、风柜、通风机)
        7.2.4冷却塔
        7.2.5风机盘管
第八章医院洁净工程的承接查验技术要求
    8.1医院洁净工程的验收内容
    8.2验收标准
第九章医院医气系统的承接查验技术规范
    9.1医院医气系统工程的验收内容
    9.2验收标准
        9.2.1医用气体源
        9.2.2医用气体管道及其附件
        9.2.2.1管材与管件
        9.2.2.2管道设置
        9.2.2.3阀门与设置
        9.2.2.4其它管道附件
        9.2.2.5医用气体颜色和标识
        9.2.3医用气体供应的末端设施设备
        9.2.3.1医用压缩气体和真空的终端组件
        9.2.3.2麻醉废气排放终端组件
        9.2.3.3医用供应设备
        9.2.4气体监测报警设备
第十章医院消防系统的承接查验技术要求
    10.1医院消防系统的验收内容
    10.2消防系统验收标准
        10.2.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0.2.1.1集中式火灾报警联动控制器
        10.2.1.2火灾报警探测器
        10.2.1.3手动火灾报警按钮
        10.2.1.4可燃性气体报警控制器
        10.2.1.5消防电话
        10.2.1.6消防应急广播
        10.2.1.7消防应急电源
        10.2.1.8气体灭火系统
        10.2.1.9防火卷帘
        10.2.2消火栓灭火系统
        10.2.2.1消火栓
        10.2.2.2消防泵房
        10.2.2.3消防水泵、自动喷淋水泵
        10.2.2.4消防管网
        10.2.2.5系统模拟灭火功能试验
        10.2.2.6报警阀组
        10.2.2.7喷淋头
        10.2.2.8系统模拟灭火功能试验
        10.2.3固定消防水炮
第十一章医院安防设施设备的承接查验技术要求
    11.1医院安防设施设备的验收内容
    11.2验收标准
        11.2.1视频监控
        11.2.1.1前端设备
        11.2.1.2监控主机
        11.2.1.3系统整体功能
        11.2.2出入口控制(门禁)
        11.2.2.1门禁
        11.2.2.2控制系统数据记录
        11.2.2.3电源的自动切换
        10.2.2.4软件功能
        11.2.3楼宇对讲
        11.2.4周界防范系统
        11.2.5电子巡更系统
        11.2.5.1离线式巡更设备
        11.2.5.2在线式巡更设备
第十二章医院弱电及楼宇智能化系统承接查验技术要求
    12.1医院弱电及楼宇智能化系统的验收内容
    12.2验收标准
        12.2.1楼宇智能化系统
        12.2.1.1楼宇自控中央管理站
        12.2.1.2网络控制器
        12.2.1.3中央空调子系统
        12.2.1.4给排水子系统
        12.2.1.5变配电子系统
        12.2.1.6公共照明子系统
        12.2.1.7电梯子系统
        12.2.2数字会议系统
        12.2.2.1中央控制系统
        12.2.2.2投影显示系统
        12.2.2.3网络接入系统
        12.2.2.4图像跟踪系统
        12.2.3停车场系统
第十三章电梯设施设备的承接查验技术要求
    13.1电梯设施设备的验收内容
    13.2验收标准
        13.2.1电梯轿厢
        13.2.2电梯机房设备
        13.2.3电梯井道设备
        13.2.4层站与厅门
        13.2.5电梯终合性能测试
第十四章气动传输物流设备设施承接查验技术要求
    14.1气动物流传输设备设施验收内容
    14.2气动系统设备设施验收标准
        14.2.1系统电源
        14.2.2通讯技术:
        14.2.3中央主控器
        14.2.4转换器
        14.2.5控制系统
        14.2.6空压机系统
        14.2.7载物桶
        14.2.8管路及安装材料
        14.2.9回收站
        14.2.10其它要求
    14.3轨道物流设备验收标准
        14.3.1轨道
        14.3.2转轨器
        14.3.3弯轨和曲轨
        14.3.4防火门
        14.3.5防风门
        14.3.6 UPS电源
        14.3.7电缆及网线的布线

(10)基于系统协同的医院建筑空间效率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资源紧缺与需求增长的矛盾
        1.1.2 表观效率与深层效率的差异
        1.1.3 功能混淆下的效率目标缺失
        1.1.4 聚焦空间环境提升医院效率
    1.2 研究范围与内容的界定
        1.2.1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辨析
        1.2.2 研究范围
        1.2.3 研究内容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1.4.1 国内外关于医院建筑效率方面的研究现状
        1.4.2 医院建筑设计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3 研究现状总结
    1.5 研究思路与框架
        1.5.1 技术路线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的框架
第2章 医院建筑效率内涵与空间现状解析
    2.1 效率的释义
        2.1.1 本义
        2.1.2 引申义
    2.2 医学视角下的效率价值认知
        2.2.1 古代经验医学的效率价值认知
        2.2.2 近代实验医学的效率价值认知
        2.2.3 现代整体医学的效率价值认知
        2.2.4 效率价值的演化过程与结果
    2.3 建筑学视角下的效率多元目标
        2.3.1 提升建筑本体的功能效率
        2.3.2 提高建筑建造的经济效率
        2.3.3 保障建筑全生命的生态效率
        2.3.4 “医院建筑空间效率”的界定
    2.4 医院建筑空间现状的低效率问题解析
        2.4.1 医学本位思考引发的空间问题解析
        2.4.2 建筑学本位思考引发的空间问题解析
        2.4.3 受众本位思考引发的空间问题解析
        2.4.4 医院建筑系统的综合效率问题
        2.4.5 低效率问题的成因与解决途径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医院建筑系统协同理论框架建构与研究阶段划分
    3.1 效率优化目标下的医院建筑系统协同理论认知
        3.1.1 效率优化的载体:客体的生理治愈率和心理治愈率
        3.1.2 效率优化的内容:表观效率与深层效率
        3.1.3 效率优化的作用因素:人因属性、物因属性和社会属性
        3.1.4 医院建筑系统协同理论与效率优化的关联机制
    3.2 效率优化目标下的医院建筑系统协同理论框架
        3.2.1 系统理论的基本框架
        3.2.2 协同理论的组织结构
        3.2.3 医学的阶段需求引导
        3.2.4 建筑学的空间优化策略
    3.3 医院建筑系统协同的研究阶段划分
        3.3.1 第一阶段:疾病的识别——医学诊断
        3.3.2 第二阶段:干预的采取——治疗处置
        3.3.3 第三阶段:自主的恢复——治疗康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诊断阶段的环境因子调查与空间效率优化对策
    4.1 诊断阶段的特征解析
        4.1.1 诊断阶段的内容组成
        4.1.2 诊断阶段的典型过程
    4.2 诊断阶段的因子重要度调查与空间效率优化对策建构
        4.2.1 空间影响因子的提取
        4.2.2 空间影响因子的重要度调查
        4.2.3 基于因子等级的系统协同机制与优化对策建构
    4.3 基于系统协同的诊断阶段空间效率优化设计对策
        4.3.1 提高寻路效率的交通空间协同设计
        4.3.2 提高检查效率的检查空间协同设计
        4.3.3 提高心理适应效率的公共空间协同设计
        4.3.4 提高诊察效率的诊室空间协同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治疗处置阶段的环境因子调查与空间效率优化对策
    5.1 治疗处置阶段的特征解析
        5.1.1 治疗处置的内容组成
        5.1.2 治疗处置的典型过程
    5.2 治疗处置阶段的因子重要度调查与空间效率优化对策建构
        5.2.1 空间影响因子提取
        5.2.2 空间影响因子重要度调查
        5.2.3 基于因子等级的系统协同机制与优化对策建构
    5.3 基于系统协同的治疗处置阶段空间效率优化设计对策
        5.3.1 提高急救效率的急诊与ICU空间协同设计
        5.3.2 提高手术效率的手术部空间协同设计
        5.3.3 提高供应效率的物流组织空间协同设计
        5.3.4 提高病程监控效率的空间界面协同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治疗康复阶段的环境因子调查与空间效率优化对策
    6.1 治疗康复阶段的特征解析
        6.1.1 治疗康复的内容组成
        6.1.2 治疗康复的典型过程
    6.2 治疗康复阶段的因子重要度调查与空间效率优化对策建构
        6.2.1 空间影响因子提取
        6.2.2 空间影响因子的重要度调查
        6.2.3 基于因子等级的系统协同机制与优化对策建构
    6.3 基于系统协同的治疗康复阶段空间效率优化设计对策
        6.3.1 提升生理康复效率的病房空间协同设计
        6.3.2 提升心理康复效率的护理单元空间协同设计
        6.3.3 提升医疗服务效率的医护空间协同设计
        6.3.4 提升陪护效率的陪护空间协同设计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空间效率优化目标下的医院建筑系统协同模式建构
    7.1 诊断阶段的系统交互协同模式建构
        7.1.1 系统交互协同目标
        7.1.2 系统交互协同模式
        7.1.3 交互协同模式与空间环境的理性链接
        7.1.4 诊断阶段的效率优化作用机制模型
        7.1.5 空间效率优化的设计验证
    7.2 治疗处置阶段的系统介入协同模式建构
        7.2.1 系统介入协同目标
        7.2.2 系统介入协同模式
        7.2.3 介入协同模式与空间环境的理性链接
        7.2.4 治疗处置阶段的效率优化作用机制模型
        7.2.5 空间效率优化的设计验证
    7.3 治疗康复阶段的系统自主协同模式建构
        7.3.1 系统自主协同目标
        7.3.2 系统自主协同模式
        7.3.3 自主协同模式与空间环境的理性链接
        7.3.4 治疗康复阶段的效率优化作用机制模型
        7.3.5 空间效率优化的设计验证
    7.4 全阶段的医院建筑系统协同综合模式建构
        7.4.1 系统协同综合模式
        7.4.2 综合模式下的主次作用
        7.4.3 综合模式下的效率优化作用机制模型
        7.4.4 空间效率优化的设计验证
    7.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调查问卷
附录2-专家访谈记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四、手术室应用子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医疗系统抗震韧性评价方法研究[D]. 尚庆学.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21(02)
  • [2]术中磁共振成像技术临床意义及安全规范化操作[J]. 徐宗胜. 影像技术, 2020(06)
  • [3]机器人辅助脊柱微创手术系统及其导航和力控制技术研究[D]. 李少东.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2)
  • [4]新疆边远地区骨科智能一体化数字手术室的搭建与应用[J]. 彭理斌,胡洋,菲罗娜·帕尔哈提,邵志才,吴超,曹力. 新疆医学, 2020(08)
  • [5]基于IFD理论的综合医院设计研究[D]. 谢飞.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6]医疗器械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D]. 肖碧波.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7]寒冷地区三甲医院能耗分布与建筑布局节能设计研究[D]. 石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8]大型综合医院建筑综合效率 ——理论建构与量化作用机制研究[D]. 张玛璐. 重庆大学, 2019(01)
  • [9]医院建筑工程物业承接查验特点及技术应对[A]. 深圳玖伊绿色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2019年中国物业管理协会课题研究成果, 2019
  • [10]基于系统协同的医院建筑空间效率优化研究[D]. 蒋伊琳.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手术室应用子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