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鼻内窥镜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影响鼻内窥镜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一、影响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代丽丽,汤维,解道宇,吴宏林,陈朝辉[1](2022)在《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窥镜术后嗅觉改善不佳的预测模型构建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构建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 CRS)患者鼻内窥镜治疗后嗅觉改善不佳的预测模型,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1年3月于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125例CR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伴有嗅觉障碍,根据术后嗅觉障碍改善情况分为满意组和不满意组,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影响嗅觉改善的因素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根据logistic回归方程构建预测模型,并分析其预测效能。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12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满意组84例,不满意组41例。Logistic多因素分析提示既往过敏性疾病史(B=1.145,OR=3.141,95%CI:1.282~7.693)、鼻息肉(B=0.905,OR=2.472,95%CI:1.025~5.962)和长期减充血剂(B=1.043,OR=2.837,95%CI:1.164~6.917)是嗅觉恢复的危险因素,术后坚持综合治疗(B=-1.225,OR=0.294,95%CI:0.107~0.807)是嗅觉恢复的保护性因素。列线图模型预测CRS患者鼻内窥镜治疗后嗅觉改善不佳的C-index为0.745(0.739~0.819),校正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可能性绝对误差为0.043。结论过敏性疾病史、鼻息肉、长期减充血剂、术后坚持综合治疗是嗅觉恢复的影响因子,根据上述指标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可用于CRS患者鼻内窥镜治疗后嗅觉改善情况的预测。

王梦瑶[2](2021)在《基于循证的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后鼻腔冲洗护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构建基于循证的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后鼻腔冲洗护理方案。(2)评价基于循证的鼻腔冲洗护理方案对术后慢性鼻窦炎患者鼻腔黏膜的恢复、舒适度、生存质量以及综合疗效的影响,修改完善方案,以期为临床规范鼻腔冲洗提供参考。方法:第一部分,运用质性访谈法,了解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后鼻腔冲洗护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选取山西省某三甲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鼻内镜术后的12名慢性鼻窦炎患者和10名耳鼻喉科医护,通过结构式访谈明确目前鼻腔冲洗现状及问题,为方案构建提供现实依据。第二部分,通过文献研究法、专家会议法构建方案。本研究以JBI(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的循证卫生保健模式为理论基础,通过系统检索国内外有关鼻窦炎鼻腔冲洗的相关研究、系统评价及指南,提取并汇总证据,评价证据质量,获取最佳研究证据。其次采用专家会议法组织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相关领域专家对证据和方案进行评价,并提出修改建议,对构建的鼻腔冲洗护理方案初稿进行修订和完善。第三部分,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评价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4月在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耳鼻咽喉科住院的6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33)和对照组(n=33)。试验组采用构建的循证护理方案进行术后鼻腔冲洗护理,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选取舒适度视觉模拟量表VAS,鼻腔鼻窦结局测量20条SNOT-20,CT Lund-Mackay评分法,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法作为评价工具,在术前、术后鼻腔冲洗的第2周、4周、12周进行效果评价,通过t检验、Χ2检验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获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验证鼻腔冲洗循证护理方案的有效性。结果:1.通过质性访谈,得出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后鼻腔冲洗的真实体验与需求有:(1)信息支持不足患者需求得不到满足(2)患者经济压力大(3)患者出院后依从性低;鼻腔冲洗的护理现状与目前存在问题有:(1)鼻腔冲洗欠规范(2)护理人力资源紧张(3)延续护理不完善。2.构建的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后鼻腔冲洗的循证护理方案包括鼻腔冲洗前准备、鼻腔冲洗实施流程、不良反应预防、冲洗器处理、复查、健康教育及随访7个方面共25个推荐条目,其中16个A级证据推荐、9个B级证据推荐。3.两组研究对象不同时点舒适度、生存质量、CT、鼻内镜得分的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得分均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结果显示,鼻腔冲洗前两组研究对象舒适度、生存质量、CT、鼻内镜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腔冲洗后各时点舒适度、生存质量、CT、鼻内镜得分与冲洗前比较均有显着降低,且试验组患者在干预后各时点的得分均显着低于同时期的对照组得分(P<0.05)。4.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得知:慢性鼻窦炎患者鼻腔冲洗后不同时间点舒适度(F=208.752,P<0.001)、生存质量(F=471.036,P<0.001)、CT(F=115.409,P<0.001)、鼻内镜(F=343.043,P<0.001)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得分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在时间和组别的交互作用上,两组患者舒适度(F=8.856,P<0.001)、生存质量(F=77.93,P<0.001)、CT(F=6.16,P<0.001)、鼻内镜(F=32.201,P<0.001)得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患者舒适度、生存质量、CT、鼻内镜得分随时间变化趋势不同,试验组在干预后得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对各时间点两组患者舒适度(F=7.245,P<0.05)、生存质量(F=105.943,P<0.001)、CT(F=4.754,P<0.05)、鼻内镜(F=7.035,P<0.05)得分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干预后12周综合疗效比较:在治疗效果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12周后,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提高了15.15%。结论:1.鼻腔冲洗欠规范,需要构建基于循证的鼻腔冲洗护理方案。2.本研究基于循证,将专业人员的临床经验、最佳研究证据、患者意愿以及临床具体情况相结合构建科学可行易于患者接受的鼻腔冲洗护理方案,为临床护理实践的规范提供借鉴。3.基于循证的鼻腔冲洗护理方案可以改善慢性鼻窦炎患者的舒适体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鼻腔黏膜功能的恢复,提高综合治疗效果。

王婷[3](2021)在《鼻内镜下局部应用两种糖皮质激素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术后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局部浸润地塞米松、曲安奈德两种不同激素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 NP)患者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后的治疗效果,研究曲安奈德明胶海绵联合鼻内窥镜手术治疗CRSw N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来自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9年10月~2020年7月收治入院的CRSw NP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按照术后局部使用不同药物治疗将实验对象随机分为A组(灭菌注射用水组)、B组(地塞米松组)和C组(曲安奈德组),每组各20例。其中A组患者术毕行浸渍灭菌注射用水的明胶海绵填塞中鼻道治疗,B组患者术毕行浸渍地塞米松注射液的明胶海绵填塞中鼻道治疗,C组患者术毕行浸渍曲安奈德注射液的明胶海绵填塞中鼻道治疗,术后定期随访。随访时间分别为术后1个月内1~2周1次,以后1月1次。所有患者每次术后随访行鼻腔清理时继续在中鼻道放置含原药物的明胶海绵。随访、调查内容包括:1、FESS术后3个月三组患者鼻塞、头痛、嗅觉减退及流脓涕的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2、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患者鼻内窥镜直视下检查;3、术后6个月患者鼻窦CT影像扫描。分别使用Lund-Kennedy鼻内镜评估法、Lund-Mackay鼻窦CT评估法作为鼻内镜检查、鼻窦CT扫描的的量化评价。结果:1、三组患者临床资料中性别、年龄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三组患者术前鼻塞、流脓涕、嗅觉减退及头痛的VA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三组患者Lund-Kennedy鼻内镜评分在整体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Lund-Mackay鼻窦CT评分在整体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3、术后3个月三组患者主观症状与术前相比均有显着改善。三组患者术后鼻塞、头痛、嗅觉减退、流脓涕症状VAS评分降低情况在整体上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对于鼻部症状改善情况,B、C两组患者明显优于A组(P<0.01);除头痛症状B组、C组改善无明显差异外(P=0.08),C组其他三个鼻部症状改善均优于B组(P<0.05);4、在Lund-Kennedy鼻内镜评分方面,三组患者术后均较术前有明显降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三组患者Lund-Kennedy鼻内镜评分整体上均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1个月,B、C组患者Lund-Kennedy鼻内镜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P<0.01),而B、C组患者鼻内镜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1);术后3个月,B、C组患者鼻内镜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1),C组患者鼻内镜评分低于B组(P<0.05);术后6个月,B、C组患者鼻内镜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1),而C组患者鼻内镜评分低于B组(P<0.05);5、三组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鼻窦CT,Lund-Mackay鼻窦CT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鼻窦CT评分在术后6个月整体上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B组患者Lund-Mackay鼻窦CT评分低于A组(P<0.05),C组患者Lund-Mackay鼻窦CT评分低于B组(P<0.05)、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通过此研究我们发现,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对CRSw NP患者FESS术后的正面效应,有利于患者术后鼻腔黏膜恢复,减轻局部水肿,减少息肉复发,促进术后鼻黏膜结构的恢复。并且相比地塞米松,曲安奈德作为一种长效肾上腺糖皮质类激素,其对CRSw NP患者FESS术后的后期恢复可能具有更优秀的临床效果。

龙雨[4](2021)在《筛泡形态及前组筛窦开口骨炎与慢性筛窦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筛泡形态学相关参数及前组筛窦开口周围骨质改变的影像学评估与慢性筛窦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等提供解剖学依据,并探讨三维可视化重建技术在临床工作中的意义。方法选取32例正常对照及48例慢性筛窦炎组,利用鼻部CT中前组筛窦软组织厚度将研究对象分为0分、1分、2分及3分组,将鼻部高分辨率CT数据导入Mimics 21.0医学三维重建软件进行筛窦、筛泡及筛漏斗的三维重建,比较各组筛泡体积、表面积、上下径、左右径、前后径,筛漏斗直径及截面积,以及前组筛窦开口、筛泡、钩突、中鼻甲的骨质CT值及厚度,分析筛泡形态学相关参数及前组筛窦开口周围骨质改变与慢性筛窦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1.筛泡形态学相关参数:筛泡体积、表面积、上下径、前后径、左右径慢性筛窦炎组均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慢性筛窦炎2分组及3分组的筛泡相关参数均高于1分组(P<0.05);2.筛漏斗直径、前组筛窦流出道截面积慢性筛窦炎组均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个体中筛泡体积与前组筛窦流出道截面积呈负相关(r=﹣0.325,P<0.05);2.前组筛窦开口、筛泡、钩突、中鼻甲的骨质CT值及厚度在慢性筛窦炎组均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在慢性筛窦炎2分组及3分组的骨质CT值及厚度均高于1分组(P<0.05)。结论筛泡的形态学相关参数及前组筛窦开口周围骨质CT值和厚度增加可导致筛漏斗狭窄,影响前组筛窦的通畅引流,且与慢性筛窦炎的病情严重程度呈现正性相关。

陈吉[5](2020)在《慢性鼻窦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案比较及术后疼痛控制情况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内窥镜鼻窦术(Endoscopic Sinus Surgery,ESS)术后疼痛等不适是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tis,CRS)患者填塞期面临的主要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比较围手术期不同护理方案的护理效果以筛选较优的护理方案,并对接受优选护理方案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和疼痛控制情况分析,为CRS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提供证据支持和改进建议。方法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1)慢性鼻窦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案比较:系统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 Biomedicine Literature Database,CBM)、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base,WF)、相关网站,并追踪参考文献获取ESS围手术期护理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按照预先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RCTs质量,使用Stata 13.0软件进行不同护理方案效果的调整间接比较,比较患者疼痛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2)内窥镜鼻窦术后患者疼痛控制现状及满意度调查: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使用休斯顿疼痛情况调查表(Houston Pain Outcome Instrument,HPOI)调查CRS患者的术后疼痛控制情况及满意度,并使用SPSS26.0对患者疼痛经历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慢性鼻窦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案效果比较:纳入61个CRS围手术期护理相关RCTs,整体质量不高。13个RCTs报告患者疼痛评分,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术前行为训练+冷敷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MD=-2.28,95%CI:-3.65-0.92,p<0.05)、术前行为训练(MD=-1.15,95%CI:-2.04-0.26,p<0.05)、心理护理+术前行为训练(MD=-2.36,95%CI:-3.46-1.26,p<0.05)及心理护理+冷敷(MD=-1.52,95%CI:-2.32-0.71,p<0.05)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个RCTs报告了患者焦虑评分,常规护理联合术前行为训练患者焦虑评分低于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MD=-16.57,95%CI:-20.08-13.05,p<0.05)、冷敷(MD=-20.70,95%CI:-23.90-17.49,p<0.05)、心理护理+术前行为训练(MD=-20.80,95%CI:-24.05-17.54,p<0.05)、心理护理+冷敷(MD=-20.90,95%CI:-24.10-17.69,p<0.05)、心理护理+术前行为训练+冷敷(MD=-13.55,95%CI:-21.67-5.42,p<0.05)及心理护理+冷敷+吸氧(MD=-20.28,95%CI:-23.49-17.08,p<0.05)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个RCTs报告了患者抑郁评分,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患者抑郁评分低于冷敷(MD=-3.46,95%CI:-6.15-0.76,p<0.05)、心理护理+冷敷(MD=-3.44,95%CI:-6.14-0.73,p<0.05)及心理护理+冷敷+吸氧(MD=-3.29,95%CI:-5.98-0.59,p<0.05)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个RCTs报告了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术前行为训练、心理护理+冷敷、心理护理+术前行为训练+冷敷、心理护理+冷敷+吸氧、心理护理+术前行为训练+冷敷+吸氧+雾化、心理护理+预防性镇痛、心理护理+冷敷+预防性镇痛及心理护理+冷敷+雾化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内窥镜鼻窦术后患者疼痛控制现状及满意度调查:患者目前疼痛评分、过去24小时最强程度疼痛评分和一般程度疼痛评分分别为3.14±0.98、5.41±1.58、4.24±1.28,疼痛对患者情绪、身体及日常生活的影响为中等水平,除患者对止痛药副作用的教育评分平均分低于5分,其他疼痛控制及疼痛教育满意度平均分均高于5分,患者整体满意度评分为6.19±1.06;是否使用自控镇痛泵及不同材料填塞鼻腔患者疼痛经历3项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镇痛泵与纳吸棉与患者疼痛经历呈负相关。结论(1)心理护理、术前行为训练、冷敷应作为CRS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常规,吸氧、预防性镇痛、填塞期雾化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2)现有措施仍需进一步改进以提高疼痛控制效果;患者对目前采用的医护措施的疼痛控制和疼痛教育的满意度较高,应加强止痛药副作用的教育;不同材料填塞鼻腔患者疼痛程度有差异,护士可进行分层管理;自控镇痛泵疼痛控制效果良好,建议术后第一天使用药物镇痛。

李连友[6](2019)在《分析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对老年慢性鼻窦炎治疗有效性、安全性》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鼻窦炎分为急性鼻窦炎和慢性鼻窦炎,慢性较多见。同时累及多个鼻窦。在治疗方面我们可以采用药物的治疗方法,以及通过手术将病灶清除,达到治疗的目的。通过系统治疗的多数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患者如有过敏体质,支气管哮喘,对阿司匹林耐受不良,此病治疗效果较差。鼻息肉(nasal polyp)是位于鼻腔鼻窦黏膜异常增生在粘膜表面形成荔枝样新生物,质地柔软。常有鼻塞,分泌物增多等临床表现,面部肿胀,嗅觉减退也是常见的症状。对于老年群体,主要是因为老年人的免疫功能一般较差,且80%以上的慢性鼻窦炎的老年患者会同时有鼻部解剖异常情况,导致鼻内的分泌物无法流出致使鼻腔被鼻内分泌物积蓄阻塞进而出现鼻息肉,大大降低了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常用的方法。随着鼻科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功能性鼻内镜手术随之出现,鼻内镜治疗鼻窦的手术有功能性和根治性两种,它们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本次研究的方向,我们通过临床实践,观察患者手术后的恢复情况,使用鼻内镜治疗,对于老年患者对比更为适用,手术后恢复良好,具有明显优势,风险更低。方法:我们选取86名慢性上颌窦炎、息肉患者,均为老年人。病例来自天津医科大学一中心临床医学院,时间为2016年6月到2018年8月。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此分法为随机数字法。给予对照组传统的鼻外径入路手术,将鼻窦内病灶,粘膜增厚部分切除干净,尽最大可能保留鼻窦内粘膜组织。上颌窦各窦壁均较厚,与下鼻道临近的内侧壁骨壁较薄,在此处做一适当的对孔作为长期引流之用,手术后上颌窦腔骨依然存在粘膜的炎症病变有的患者窦腔引流较好,鼻窦粘膜逐渐恢复,生理功能也逐渐向正常方向转变,个别病例甚至可以达到正常水平。但有相当多的病例脓性分泌物再次积聚,较初发更重。被瘢痕组织缩小的上颌窦腔在引流不畅的情况下更有可能再被感染。对观察组使用鼻内镜进行功能性手术治疗,术中清除病灶,改善窦口引流,鼻窦粘膜,中鼻甲尽量保留维持鼻窦的正常生理功能,让鼻窦"自愈"。对比两组患者哪一组更为有效,治疗效果更佳。结果:实验数据统计分析,患者采用鼻内镜治疗的有效程度,和采用根治性手术的效果明显高出,效果显着,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对比(P<0.05),差异明显,在统计学方面具有现实意义。根据对比统计结果得出,总有效率在两组手术对比,采用鼻内镜治疗的患者为95.35%明显高于采用根治性手术治疗患者81.40%,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对比(P<0.05),差异明显,在统计学方面具有现实意义。结论:功能性手术临床效果好,鼻内镜鼻窦手术在老年患者人群中应加强开展。鼻腔鼻窦粘膜具有分泌功能,纤毛具有摆动功能,如果我们采用传统的根治术,破坏粘膜,更利于息肉的复发,临床效果反而更差。在这方面我们通过实践取得了宝贵的临床经验。并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理论。因此在老年慢性鼻炎鼻窦炎的治疗中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张小娜[7](2019)在《鼻腔中部疾病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鼻腔中部疾病(Central compartment atopic disease,CCAD)的临床表现及其影像学特征,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中部疾病(CCAD)手术后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经规范化治疗3月后无效拟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的52例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伴或不伴鼻息肉患者的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2条(Sin-nasaloutcom Test-22,SNOT-22)量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检测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鼻内镜评分、鼻窦CT检查结果。根据文献的分组标准分为“CCAD组及非CCAD组”,分别比较术前及术后“SNOT-22评分、VAS评分、鼻内镜评分、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的变化及差异性,同时分析两组病人的手术后疗效差异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1、变应原阳性者在CCAD组中,明显高于非CCA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性别、有无哮喘、有无吸烟、有无鼻息肉、有无过敏性鼻炎症状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CCAD组SNOT-22项评分在治疗前与非CCAD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CAD组鼻内镜总评分、VAS评分在治疗后与非CCAD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CAD组SNOT-22项评分、鼻内镜总评分、VAS评分在治疗前、后比较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的SNOT-22项评分、鼻内镜总评分、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3、CCAD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在治疗前、后与非CCAD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CAD组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在治疗前、后比较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较治疗前有所升高;非CCAD组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在治疗前、后比较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较治疗前有所下降。4、鼻腔中部疾病(CCAD)术后疗效与非鼻腔中部疾病(非CCA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鼻腔中部疾病手术后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表明术后规范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鼻腔冲洗是影响鼻腔中部疾病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中部疾病和非鼻腔中部疾病均可获得显着疗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鼻内镜评分)及生活质量(VAS评分、SNOT-22项评分),但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后两组疗效无差异。术后规范使用糖皮质激素和进行鼻腔冲洗可以对手术疗效产生显着影响,故临床医生应重视其术后处理。

吴文霞[8](2019)在《慢性鼻窦炎内镜鼻窦手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及再次治疗的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及再次治疗的方法和疗效,为慢性鼻窦炎的预后提供参考信息。方法:病例资料回顾性研究。选取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住院行内镜鼻窦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成人患者(18-65岁)195例。将所有患者分为初次手术组和再/多次手术组,初次手术组是指首次进行内镜鼻窦手术的患者,共124例;再/多次手术组指已经行1次或以上内镜鼻窦手术的患者,共71例。分别从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分型(是否伴鼻息肉)、病变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伴随疾病(过敏性鼻炎、哮喘)、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百分比、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VAS评分及主诉症状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P<0.05),再进行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同时对再/多次手术组的客观病情、再次个性化治疗及疗效进行描述性研究。结果: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VAS评分、哮喘、过敏性鼻炎、病变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临床分型、嗅觉减退及喷嚏等8项因素在再/多次手术组与初次手术组间有显着性差异(p<0.05),其中哮喘、过敏性鼻炎、病变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临床分型及嗅觉减退与术后复发明显相关(OR>3)。前期手术病灶的残留也与慢性鼻窦炎术后复发相关,经过个性化的综合治疗后,其随访1年的总有效率91.5%。结论:哮喘、过敏性鼻炎、病变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临床分型、嗅觉减退是慢性鼻窦炎术后复发主要的相关因素,同时前期手术病灶的残留也是导致复发的重要因素。经个性化的综合治疗后,能够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李瑞雪[9](2019)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与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联合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背景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指有鼻塞、黏性或黏脓性鼻涕、头面部胀痛、嗅觉减退或丧失等临床症状的鼻窦与鼻腔黏膜的慢性炎症,病程超过3个月。我国的CRS患病率大约为8%。该病持续时间长、容易反复发作,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是当前治疗CRS的常用方法,但是FESS术后患者的鼻腔恢复情况不理想,治疗效果欠佳。临床上将具有微创特性的低温等离子消融术(Low temperature plasma ablation,TCRF)和FESS联合使用,在较少破坏患者鼻腔黏膜的形态与功能的情况下,能够明显改善CRS患者鼻腔恢复情况。目的探讨FESS联合TCRF治疗CRS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07月至2018年02月在我院接受鼻窦CT和鼻内镜检查确诊为CRS并住院手术治疗的患者96例,平均分为A、B两组。A组患者采用FESS和TCRF联合,B组患者采用FESS。观察A、B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时间、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的各项指标并且进行分析。在手术治疗后第3个月和第6个月对A、B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记录临床疗效及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手术后Lund-Kennedy量表评分以及手术前后鼻腔黏膜结构与中鼻道黏液纤毛清除速率(mucociliary transport rate,MTR)。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数据处理。结果1.与B组患者相比,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的指标较低,其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2.在手术前比较A、B组患者的VAS评分无显着的差异(P>0.05)。在手术后3个月,A、B组患者VAS评分与手术前相比均较低,有显着的差异(P<0.05),A组患者手术后VAS评分、Lund-Kennedy评分比B组低,有显着的差异(P<0.05)。3.手术前患者的上颌窦黏膜上皮出现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出血、水肿及坏死。手术后3个月,A、B组患者上颌窦黏膜上皮间有较多、大量分泌黏液的杯状细胞,炎性细胞较少。但是术后A组不同炎症程度的黏膜上皮恢复明显比B组恢复好。4.手术前A、B组患者的MTR无显着的差异(P>0.05);A组患者在手术后6个月的MTR均比术前高,有显着的差异(P<0.05),B组患者MTR与手术前比无显着的差异(P>0.05)。A组患者在手术后6个月的MTR比B组患者高,有显着的差异(P<0.05)。5.比较A、B组患者手术后6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A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B组为16.65%,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χ2=4.018,P<0.05)。6.手术后3个月A组与B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7.92%、83.33%,A组总有效率较高,其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χ2=6.008,P=0.015);手术后6个月A组与B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5.83%、81.25%,A组总有效率较高,其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χ2=5.051,P=0.025)。结论FESS联合TCRF对CRS进行治疗不仅能减少创伤,而且能显着提高CRS的临床疗效。

许田华[10](2015)在《影响鼻窦炎829例内窥镜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并研究829例影响鼻窦炎内窥镜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4月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所医治鼻窦炎患者829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讨论影响内窥镜术后疗效相关因素。结果:临床结果显示,829例患者均经内窥镜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1%(730例);且借助综合评判法得出:术后是否定期进行内窥镜检查,是影响鼻窦炎患者临床效果的最主要因素。结论:要想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需按时检查内窥镜,从而在确保消除鼻腔水肿、肉芽的同时,为快速痊愈奠定基础。

二、影响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影响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窥镜术后嗅觉改善不佳的预测模型构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资料收集
        1.3.2 T&T标准嗅觉测试
        1.3.3 Lund-Mackay评分
        1.3.4 JESREC评分
        1.3.5 嗅觉恢复满意情况
    1.4 偏倚控制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2组CRS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2.2 2组CRS患者嗅觉改善的logistic多因素分析
    2.3 列线图模型构建
3 讨 论

(2)基于循证的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后鼻腔冲洗护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鼻腔冲洗的应用现状
    1.3 鼻腔冲洗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问题的提出
    1.5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6 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后鼻腔冲洗护理现状与需求的质性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成立研究小组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方法
    3 结果
        3.1 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患者鼻腔冲洗的真实体验与需求
        3.2 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患者鼻腔冲洗的护理现状与存在问题
    4 讨论
        4.1 加强健康宣传教育,满足患者的信息需求
        4.2 充分完善基础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家庭及社会性支持
        4.3 提高患者出院后鼻腔冲洗的依从性
        4.4 有必要制定规范的鼻腔冲洗护理方案和流程来指导临床实践
        4.5 保证人力配置,明确人员职责
        4.6 完善延续护理,建立术后医患信息沟通渠道
        4.7 识别实践中的阻碍因素可以为方案的构建提供参考
    5 结论
第二部分 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后鼻腔冲洗循证护理方案的构建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检索
        2.2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2.3 文献筛选
        2.4 文献质量评价
        2.5 证据等级划分
        2.6 证据适用性评价
        2.7 证据综合
        2.8 采用专家会议法对方案进行修改完善
    3 研究结果
        3.1 纳入的文献及其质量评价结果
        3.2 专家意见汇总
        3.3 证据适用性评价
        3.4 鼻腔冲洗循证护理方案
    4 讨论
        4.1 临床迫切需要规范鼻腔冲洗护理
        4.2 基于循证的鼻腔冲洗护理方案具有科学性
        4.3 多学科团队参与制订有利于方案实施
        4.4 基于循证的鼻腔冲洗方案具有可行性
    5 结论
第三部分 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后鼻腔冲洗循证护理方案的应用评价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工具
        1.4 质量控制
        1.5 伦理原则
        1.6 统计学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舒适度得分比较
        2.3 两组干预前后生存质量得分比较
        2.4 两组干预前后CT以及鼻内镜得分比较
        2.5 两组干预后12 周综合疗效比较
        2.6 干预前后研究对象舒适度、生存质量、CT以及鼻内镜得分变化趋势图
    3 讨论
        3.1 鼻腔冲洗循证护理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舒适度、生存质量等主观感受
        3.2 鼻腔冲洗循证护理方案有利于患者鼻腔术后恢复
    4 结论
        4.1 研究结论
        4.2 创新点
        4.3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3)鼻内镜下局部应用两种糖皮质激素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术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设计
    1.3 病例资料
    1.4 主要仪器
    1.5 实验药品
    1.6 治疗方法
        1.6.1 术前准备
        1.6.2 术中处理
        1.6.3 术后治疗及复查
        1.6.4 术后随访内容
    1.7 术后疗效评价指标
        1.7.1 治疗前后主观病情评估
        1.7.2 治疗前后客观病情评估
    1.8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人口学及临床特征
    2.2 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
    2.3 三组患者术后Lund-Kennedy鼻内镜评分情况
    2.4 三组患者术后Lund-Mackay鼻窦CT评分情况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4)筛泡形态及前组筛窦开口骨炎与慢性筛窦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筛泡形态学与慢性筛窦炎
    1.2 骨炎与慢性鼻窦炎
    1.3 三维重建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2 研究设备
    2.3 研究方法
        2.3.1 CT扫描
        2.3.2 前组筛窦内软组织厚度
        2.3.3 筛窦及筛泡三维模型建立
        2.3.4 筛泡体积、表面积、上下径、左右径、前后径
        2.3.5 筛窦流出道直径及横截面积
        2.3.6 筛窦开口周围骨质的CT值及厚度
        2.3.7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前组筛窦内软组织厚度
    3.2 各组间筛泡体积、表面积、上下径、左右径、前后径的比较
        3.2.1 各组间筛泡体积的比较
        3.2.2 各组间筛泡表面积的比较
        3.2.3 各组间筛泡上下径的比较
        3.2.4 各组间筛泡左右径的比较
        3.2.5 各组间筛泡前后径的比较
    3.3 各组间筛漏斗直径、前组筛窦流出道截面积的比较
    3.4 筛泡体积与前组筛窦流出道截面积的相关性
    3.5 前组筛窦开口骨炎的对比
        3.5.1 前组筛窦开口、筛泡、钩突、中鼻甲骨质CT值的比较
        3.5.2 前组筛窦开口、筛泡、钩突、中鼻甲骨质厚度的比较
第四章 讨论
    4.1 筛泡形态学与慢性筛窦炎的关系
    4.2 前组筛窦开口周围骨质改变与慢性筛窦炎的关系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慢性鼻窦炎与骨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英文缩略词表

(5)慢性鼻窦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案比较及术后疼痛控制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缩写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慢性鼻窦炎流行病学
    1.2 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后填塞期疼痛
    1.3 慢性鼻窦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1.4 研究方法
        1.4.1 调整间接比较
        1.4.2 横断面调查
    1.5 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慢性鼻窦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案比较
    2.1 研究背景
    2.2 资料与方法
        2.2.1 资料来源
        2.2.2 检索词
        2.2.3 检索实施
        2.2.4 纳入排除标准
        2.2.5 文献筛选
        2.2.6 质量评价
        2.2.7 数据提取
        2.2.8 统计分析
    2.3 结果
        2.3.1 文献检索结果
        2.3.2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2.3.3 纳入研究质量评价结果
        2.3.4 护理措施效果分析
    2.4 讨论
    2.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内窥镜鼻窦术后患者疼痛控制现状及满意度调查
    3.1 研究背景
    3.2 研究方法
        3.2.1 研究对象
        3.2.2 样本量
        3.2.3 抽样方法
        3.2.4 研究工具
        3.2.5 质量控制
        3.2.6 统计分析
    3.3 结果
        3.3.1 患者一般资料
        3.3.2 患者疼痛控制情况及满意度调查结果
        3.3.3 疼痛经历影响因素分析
    3.4 讨论
    3.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结论
    4.1 研究结论
    4.2 研究展望
综述 内窥镜鼻窦术后不同材料填塞鼻腔患者疼痛比较
    参考文献
附件I 检索策略
附件II 一般资料调查表
附件III 休斯顿疼痛控制情况调查表
附件IV 检索策略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分析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对老年慢性鼻窦炎治疗有效性、安全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1 对象和方法
    1.1.1 一般资料
    1.1.2 研究方法
    1.1.3 观察指标
    1.1.4 统计学分析
1.2 结果
1.3 讨论
1.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鼻腔中部疾病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研究内容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入选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1.3 鼻部过敏症状阳性
        2.1.4 变应原致敏、变应性鼻炎、哮喘和吸烟标准
    2.2 研究方法及实验材料
        2.2.1 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
        2.2.2 血清特异性Ig E检测
        2.2.3 外周血检查
        2.2.4 鼻窦断层计算机横断扫描(CT)
        2.2.5 问卷调查及设计
    2.3 数据的收集与评估
    2.4 治疗的方法
    2.5 手后疗效评定
    2.6 分组
    2.7 统计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变应原致敏情况
    3.2 一般资料比较
    3.3 手术前后的比较
        3.3.1 VAS评分
        3.3.2 SNOT-22 评分
        3.3.3 鼻内镜总评分
        3.3.4 外周血细胞计数
    3.4 手术疗效比较
    3.5 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8)慢性鼻窦炎内镜鼻窦手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及再次治疗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资料
        2.1.2 纳入、排除及诊断标准
    2.2 分析的相关因素
    2.3 鼻窦CT平扫
    2.4 再/多次手术组再次治疗方案
        2.4.1 手术方式
        2.4.2 围手术期治疗
        2.4.3 术后鼻内镜检查及处理
        2.4.4 疗效评定标准
    2.5 资料收集方法
    2.6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相关因素分析
        3.2.1 性别
        3.2.2 年龄
        3.2.3 临床分型
        3.2.4 是否合并AR
        3.2.5 是否合并哮喘
        3.2.6 外周血Eos计数及百分比
        3.2.7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
        3.2.8 外周血ELR、BLR、NLR
        3.2.9 病变组织中Eos浸润
        3.2.10 VAS评分
        3.2.11 主诉症状
        3.2.12 客观病情评估(再/多次手术组)
    3.3 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
    3.4 复发的再次多因素分析
    3.5 再/多次手术组再次治疗的疗效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难治性鼻窦炎相关病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9)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与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联合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慢性鼻-鼻窦炎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10)影响鼻窦炎829例内窥镜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疗效判定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829例患者临床治疗结果
    2.2 各因素和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
3 讨论

四、影响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窥镜术后嗅觉改善不佳的预测模型构建分析[J]. 代丽丽,汤维,解道宇,吴宏林,陈朝辉. 中华全科医学, 2022(02)
  • [2]基于循证的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后鼻腔冲洗护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研究[D]. 王梦瑶.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3]鼻内镜下局部应用两种糖皮质激素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术后的疗效观察[D]. 王婷. 桂林医学院, 2021(01)
  • [4]筛泡形态及前组筛窦开口骨炎与慢性筛窦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D]. 龙雨. 兰州大学, 2021(09)
  • [5]慢性鼻窦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案比较及术后疼痛控制情况调查[D]. 陈吉. 兰州大学, 2020(01)
  • [6]分析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对老年慢性鼻窦炎治疗有效性、安全性[D]. 李连友.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7]鼻腔中部疾病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D]. 张小娜. 南昌大学, 2019(01)
  • [8]慢性鼻窦炎内镜鼻窦手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及再次治疗的疗效分析[D]. 吴文霞. 南昌大学, 2019(01)
  • [9]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与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联合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临床疗效观察[D]. 李瑞雪. 新乡医学院, 2019(02)
  • [10]影响鼻窦炎829例内窥镜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J]. 许田华.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03)

标签:;  ;  ;  

影响鼻内窥镜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