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与地图”教学中的计算问题

“地球与地图”教学中的计算问题

一、“地球与地图”教学中的计算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何龙凤[1](2021)在《Google Earth在初中地理教学难点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

田珺璐[2](2021)在《网络地图在高中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地理教育国际宪章2016》中着重指出“地理学是唯一关注空间分异的科学”,明确了地理空间认知能力的重要性。高中地理学习中许多重点内容如“地球的运动”、“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等一些运动原理复杂或时空尺度大的知识需要较高程度地调动学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培养高中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是高中地理教学的关键任务。《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在地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营造更加直观、实时、生动的数字化地理教学环境”,体现了信息技术辅助地理教学的必然趋势。因此,本研究以培养学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为落脚点,探讨网络地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对网络地图在高中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培养中的应用进行研究。首先,梳理和总结了地理空间认知能力、网络地图的发展与教学的研究现状。结合诸多学者提出的观点,对网络地图和地理空间认知能力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根据网络地图特点及高中生地理空间认知思维特点提出网络地图教学可行性及设计原则。进而,通过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了解高中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发展状况、地理教师对课堂教学网络地图应用感受及对学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培养的看法。最后,总结网络地图教学策略,归纳教学一般流程,结合教学案例进行教学流程展示。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从新课标提出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新要求及地理空间认知能力是高中生必备的重要思维能力,说明网络地图应用于高中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的培养切实可行。网络地图可为高中生学习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轨迹和较大时空尺度地理事象模拟真实地理情境,增强学生空间感知力。第二,通过资料搜集和文献分析对网络地图概念进行界定,即:网络地图是通过互联网或地图软件进行传播与使用,能够实现实时更新、空间测算、交互查询和多维度展示等功能,并打破时空尺度,营造出形象直观地理情境的电子地图。如百度街景地图、谷歌地图及其他在线地图等。结合高中地理学习内容体现的地理空间思维及重要性,将地理空间认知能力划分为地理空间定位能力、地理空间构想能力、地理空间推理计算能力三个维度,并以此为依据分别设计了学生调查问卷、测试题、教师访谈及教学案例。第三,与多位专家、高中地理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确定调查问卷的设计角度,后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完善,最终确定问卷题目设置。根据调查结果,发现学生普遍认同网络地图对学习比较抽象的考验地理空间认知能力的知识更有帮助;但存在教师在展示网络地图时时间过短,信息庞杂,来不及提取有效信息等问题。被调查教师中普遍认为网络地图相比传统地图教学具有多重优势,但实际课堂教学中使用网络地图教学的教师比重不高,主要原因在于课堂时间有限、操作不熟练、教学设备滞后等。基于以上调查结果,结合一线地理教师建议,提出网络地图教学策略,并梳理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既体现出对地理空间认知能力的考查,又适用于网络地图教学的学习内容。第四,基于地理空间定位能力、地理空间构想能力、地理空间推理计算能力三个维度对地理空间认知能力考查的不同侧重点,提出相应的网络地图教学策略,并归纳教学一般流程。分别选取Celestia、百度街景地图、Google Earth三个网络地图软件,结合对学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的培养,进行教学设计,验证教学一般流程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旨在优化网络地图地理教学。通过问卷调查收集高中地理教师对三个教学案例可行性、适切性及可接受性的意见反馈,调查结果表明,教师们认为教学案例设计合理,能够较好完成教学任务,且乐于尝试。但部分教师由于受教学设备及教学时间限制,利用网络地图教学存在一定困难。

丽丽[3](2021)在《2012-2020年呼伦贝尔市地理中考试题分析与教学策略》文中提出中考是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建立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的高中选拔性考试。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中考试题也在不断的变化,试题呈现方式也多样化发展,不仅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分析、迁移、运用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笔者希望通过分析和研究呼伦贝尔市地理中考试卷,能够了解试题的变化规律、命题思路以及发展态势,进而结合相关课堂教学和教材,在以后的教学上能改进教学方式、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笔者以2011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为基本理论指导,研究并深层分析2012—2020年呼伦贝尔市初中地理中考试题并进行梳理。全文包含以下内容: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包括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对象和内容、研究思路、方法与技术路线、本文特点及创新之处及理论基础等方面的内容。第二部分为呼伦贝尔市地理中考试题分析,主要包括呼伦贝尔市地理中考概况及对试题内容、结构、试题当中地理图表的呈现方式、归纳总结试题特点分析等内容。第三部分为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主要包括呼伦贝尔市地理中考试题得分率进行分析及学生答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等内容。第四部分为基于试题分析对课堂教学的策略,主要包括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策略及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国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试题突出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从各年考点分析来说考查内容的覆盖面不太全面,但都是立足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试题的考查形式相对较稳定,主要就是主观题和客观题。试题考查的内容深浅度搭配相对合理。2.试题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是多元化发展,重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问题的能力,并逐年加大了对学生探究能力和获取地理信息能力的考查力度。3.试题体现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每年试卷的考查都离不开对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地理核心素养的四类类型在试卷的考查中是稳中有变的。9套试卷中考查类型最多的核心素养就是综合思维,贯穿着试卷,其次是区域认知,而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在试卷中考查的比例也是较大,因此会发现呼伦贝尔市地理历年中考试题始终围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这一主题,呼应了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王思源[4](2021)在《百年中学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实践性是地理学科基本属性之一。晚清学校地理课程诞生至今的百年的时间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一直在地理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考察、观察、调查和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既是地理学科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中学地理课程重要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是地理教育育人模式和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途径与手段。中学地理实践活动作为培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主要途径,引起了国际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地理实践教学的诸多因素中,教学内容是决定性的因素,不同的地理实践活动的内容决定了相应的活动形式、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因此,本文通过对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历史分析,探寻地理实践活动内在特点与规律,为地理实践教学提供支撑。不同历史时期的课程文本凝聚了当时理论研究的成果和实践结晶。课程文本承载着国家意志,体现了科学精神,是课程与教学的物质载体。课程文本可以视为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点的文字语言表达,具有纲领性和强制性。尽管实践丰富多彩,但是教育实践被要求必须如此执行,实质精神不能偏离课程文本的要求。因此可以通过对课程文本历史考证,揭示我国中学不同历史时期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发展进程与特点。本研究从课程计划的角度,把握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变化的整体学科背景;从地理课程标准的角度,审视地理教学实践活动内容体系的变化过程与趋势;最后从地理教科书的角度探寻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在主题、形式、数量和难度方面的内容特征。以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作为课程文本研究的时间起点,基于课程文本的视角,聚焦百年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变化。以时间为线索,依据课程文本的历史演化进程,运用内容分析法探寻晚清至今我国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和规律。在对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历史梳理过程中,找到课程文本及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为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相关研究提供详实的历史依据,为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和课程文本修订提出合理化建议。绪论部分主要对研究缘起、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等进行综合阐述,并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和地理课程文本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文献综述。第一、二、三章围绕课程文本的历史变化过程,展现百年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发展脉络。将百年中学课程划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之前,包含晚清政府、民国时期北洋政府和南京政府三个时期;20世纪50年代之后,以改革开放为分界包含前后两个时期;21世纪之后为新课改时期。从课程计划(课程方案)、地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地理教科书三个层次的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和要求进行内容分析。从课程名称、课时与科目、课程类型和课程目标四个方面总结不同时期地理课程设置特点;归纳了不同时期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课程要求;分析了教科书内容体系基本特征及审定出版概况;总结并分析了不同时期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及其原因。最后综述了各阶段中学地理实践教学的主要成就和局限。第四章基于百年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变化过程的历史经验,从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概念、形式、实施途径和意义等角度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在特点与规律做出研究和阐述,以此作为阐述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依据。第五章采取内容分析方法,从地理实践活动的主题、形式、数量和难度四个方面,聚焦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对人教版教科书进行了纵向的历史研究,对现行七版初中教科书和四版高中教科书的实践活动内容特征进行了横向的比较分析。通过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找到初中和高中地理实践活动的内容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第六章分析和总结了在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过程中,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在设计和实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在课程设置、课程要求、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其他课程文本的角度提出了修订建议。最后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教学评价的转向四个方面提出我国中学地理实践教学的建议。

张福彦[5](2020)在《空间秩序思想及其之于地理教学的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地球表层的事物和现象,受内在规律的支配而生成与演化,但只要其存在,它就会在某一时间段上占据空间且呈现一定的空间形态,这是通过空间属性认知地理事物和现象本体的逻辑起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属性包括位置、形态、分布等方面。不同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属性的表现是纷繁复杂的。清晰有序地认知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表现,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基本要求,也是地理学习与地理学研究的基础与前提。为了高效认知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有序的状态,需要一定的思想方法对认知行为进行引导与规范,以提高认知的效率与效果。地理空间秩序思想,就是在总结目前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属性认知方法的基础之上,凝练出能够指导秩序性认知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属性的上位思想方法。而且从实践的角度出发,还有必要基于空间秩序思想形成系统性的教学对策。地理学研究中对“空间秩序思想”尚未有共识度很高的定义。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在梳理地理学以及相关学科关于空间秩序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空间秩序思想的基本内涵进行了界定并刻画了空间秩序思想的重要特征。认知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属性是重要的教学任务。地理教师为此采取了诸多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虽然并不是以引导学生探寻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秩序为宗旨的,但也起到了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属性清晰有效的认知状态的作用。透过地理空间秩序思想的透镜去框定与选择有效的空间属性认知的教学方法,是建构地理空间秩序思想方法体系的基础。为此,本研究对全国范围内的中学地理教师做了广泛地调研,梳理出与空间秩序认知相关的8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将此作为空间秩序认知的一般方法,结合“空间秩序组织者”这一类特殊方法,初步建构了空间秩序思想的方法系统。将空间秩序思想方法应用到中学地理教学,是本研究的重要任务。中学地理教学中,认知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位置、形态、分布及地理事物和现象发展变化过程的空间表现,是最为基本的教学任务。应用地理空间秩序思想方法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属性开展认知活动,可以提高认知效率与效果,并且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成因、影响分析及地理事物和现象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有着基础与启发作用。本研究从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认知失序的表现及分析入手,深入剖析学生在空间秩序认知方面的思维根源,并在空间秩序思想的指导下,结合中学地理教学实践经验,从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地理位置秩序、形态秩序、分布秩序及地理过程的空间表现秩序四个方面,给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本研究通过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的探索,初步界定了空间秩序是主观认识层面的秩序,空间秩序探寻的目的是方便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属性的认知。空间秩序思想的两个要义是“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存在都是有秩序的”和“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秩序认知是简洁概括的”。空间秩序思想有主观性、技术性与艺术性、动态性与简洁性等特征,这体现了认识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认知方法,将客观事物和现象的空间属性在头脑中加工组织成有序状态。为了更好的指明利用空间秩序思想、加工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属性信息的方向,本研究梳理出了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秩序的基本表现有对应性秩序、一致性秩序、对称性秩序、序列性秩序、节奏性秩序和形象性秩序六个方面,这可以引导学生在处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属性信息时,从恰当的维度去觉察与探寻空间秩序。在具体的方法论方面,本研究建构起了感知方法、记忆提取方法、思维方法、想象方法等四个大类,一共九种认知方法,具体为尺度方法、分区与分类方法、地图填绘方法、简化方法、概括与抽象方法、理论演绎方法、空间图示方法、形象化方法和空间秩序组织法。并且本研究在教学实践策略中,对上述方法进行了应用背景及应用要点的阐释与强调。

教育部[6](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马丽娜[7](2020)在《GIS辅助初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 ——以通辽市乡土地理为例》文中提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因此设计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能够提供给一线教师作为参考,帮助学生了解家乡,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GIS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地理信息技术,目前广泛地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中,成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有利工具,能够丰富课程资源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有必要探讨将GIS与乡土地理有机结合进行教学的问题。本文以通辽市乡土地理为例,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法,对期刊文章、地理信息技术学术专着、教育学、心理学专着、乡土地理文献和课标及宪章等五类文献进行研究和分析,从研究成果数量和内容两方面梳理了近几年GIS辅助乡土地理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通辽市乡土地理进行了考察,遴选出适宜运用GIS辅助初中教学的通辽市乡土地理课程资源;通过案例分析法对遴选出的18个教学案例进行案例分析,从中总结了教学案例设计的策略;设计了5个运用GIS作为辅助手段进行乡土地理教学的案例;将笔者设计的1个教学案例进行实施并进行了反思。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笔者依据课程标准、乡土地理、GIS功能等,遴选出两大类16个通辽市初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又从中选择出适宜GIS辅助教学的通辽市乡土地理教学主题:七大类20个;第二,设计了五个基于BOPPPS教学案例,分别包含教案和学案,主题分别为通辽市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通辽市自然地理环境、通辽市人口、通辽市交通运输业、通辽市种植业,同时选择其中一个案例进行实施;第三,通过分析他人案例、设计案例和实施案例,总结提炼出了七条GIS辅助初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的策略,包括:立足初中地理课标选择乡土地理案例主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制定案例教学目标;运用区域地理学习方法学习乡土地理课程;优化组合多种GIS软件创设教学情境;发挥GIS优势呈现乡土地理课程资源;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策划课外探究活动;巧用GIS制图功能布置多层次课后作业。

单冬姝[8](2020)在《基于Unity3D的初中地理教学课件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加速了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学习者对于学习资源的情景性、交互性、真实性以及动态性的需求越来越大。因传统多媒体教学课件存在交互性弱、动态感不足、难以创建逼真的虚拟场景等缺点,已不能满足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下教师以及学生的教学需求,许多一线教师以及课件开发者便将目光转移到虚拟现实技术上。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本身同时具备自然学科性质和社会学科性质,而自然地理部分的课程内容所涉及到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往往所跨时空尺度大,原有的二维教学资源难以多角度呈现其教学内容,导致学生理解困难,失去学习地理课程的兴趣,地理学习能力也无法得到提升。Unity3D作为较为成熟的三维虚拟场景开发引擎,最大亮点在于它能够实现逼真的三维效果、用户交互功能灵活以及对硬件设备要求较低,因而可以利用Unity3D进行桌面级虚拟现实地理教学课件制作,以提高教学质量。在理论研究方面,本研究首先利用文献研究法,针对多媒体课件设计以及初中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分析,然后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景认知与学习理论、梅耶多媒体设计理论为指导,在初中地理课程及教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虚拟现实地理教学课件的开发框架,并分析了制作过程与思路。在实践方面,笔者以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分层设色地形图》为例,介绍了使用Unity3D进行虚拟现实地理教学课件的设计开发过程。在应用方面,笔者以S中学为实践学校,开展了虚拟现实地理教学课件的教学应用研究。研究表明,虚拟现实地理教学课件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信,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具有比传统多媒体教学课件更好的应用效果。

张潇茹[9](2020)在《七年级地理教学中历史知识运用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课程综合化成为当代教育的发展潮流。核心素养背景下,更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传统的学科界线逐渐被打破,现代中学地理教材也开始重视对历史发展过程的处理和剖析。在分析地理现象与地理事物时,时空观念是地理分析的重要视角,传统中史地不分家、史地结合,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找到恰当的结合点,进行有效的结合,就成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七年级地理教学中历史知识的运用为研究对象,以七年级地理教学内容中史地知识结合点以及七年级地理教学中历史知识运用策略为研究内容;从众多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地理教学的案例中遴选出17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作为研究资料;运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行动研究法作为研究方法,在为地理教师提供地理教学中历史知识运用思路的同时,也提供了能够直接使用的教学案例,丰富了地理课程资源。研究结论:第一,通过教材分析,确定七年级地理教学内容中共有41个地理知识点可以运用历史知识进行教学,并选择了与之相对应的历史知识点61个,在此基础上对历史知识如何应用到地理教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适用于七年级地理教学的历史知识与地理结合角度分析表。第二,设计了基于BOPPPS模式的6个教学案例,选择其中一个案例进行了实施,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反思。第三,通过案例分析、案例设计和案例实施反思,从教学环节与教学模式两个角度提出七年级地理教学中历史知识的运用策略。在不同教学环节中历史知识的运用策略包括:在新课导入环节运用历史知识唤醒认知需求、在新课教学环节运用历史知识完善知能情结构、在课外探究环节运用历史知识促进迁移应用;在不同教学模式下历史知识的运用策略包括: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地理情境教学、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地理探究式教学、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地理案例教学。

阮氏显(NGUYEN THI HIEN)[10](2020)在《越南高中地理气候变化教育的实践研究》文中提出当前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经受到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的出现与持续威胁着地球上所有人类和生物的生存与发展。越南作为世界上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严重的五个国家之一,除了采取切实的政策和行动来防止气候变化之外,对年青一代开展气候变化教育也尤为重要。自2011年以来,越南教育和培训部决定将应对气候变化内容纳入教育计划中,其最主要教育形式就是基于课程(特别是地理以及相关科目)学习与课外活动进行整合,以提高年青一代的气候理解水平、环境保护意识和防灾减灾的能力。基于此背景,笔者选择了“越南高中地理气候变化教育的实践研究”作为博士论文的研究主题。本论文的目的就是更深入地研究越南学界关于气候变化教育(climate change education)的理论及实践,从而提出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以便提高通过高中地理学科对学生进行气候变化教育的有效性。为此,笔者进行探讨了国内外有关文献,调查了本国高中气候变化教育的现状;分析了越南高中地理课程中有关气候教育的内容及其教学方式,指出了越南高中气候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旨在从三个方面上提高通过高中地理课程进行气候变化教育的效果:首先,注重于知识、技能、态度三个维度的教育目标,并进一步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新力来革新课堂上气候变化教育的内容及方法。其次,加强组织合适的课外活动用来改变和补充学生应对气候变化的知识、认知和技能。最后,笔者结合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以设计有关气候变化教育的一个专门的网站为载体,探讨越南高中气候教育的支持策略,以有效地支持高中教师,尤其是地理教师发展这项教育任务。本论文共分五章论述有关问题。第一章旨在分析有关气候变化教育的概念、内涵、其在越南的作用和价值,以及高中地理学科对于实施气候变化教育的优势。第二章主要进行调查和访问越南七个省份12所高中164名教师和1120名高中生。根据所获取的结果,本章进行分析当今越南高中气候变化教育的现状、其情况的原因和局限性。同时,本章探究了该国气候变化教育的文献、地理科目计划内容的特征,从而发现该计划与文献的优点、缺点和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提高越南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气候变化教育有效性的策略。第三章通过分析高中地理课程内容和课本,以及国内外气候变化教育的教育倾向,本论文建议了气候变化教育内容和气候变化教育的知识、技能、态度三层的目标。本章还提出六种适当和积极的教育法的特点,用法及示例,可以对气候变化教育带来良好效果。对于拥有着气候变化教育内容的地理课,本论文建构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和规则,并且还设计了高中地理课程三个年级的三个示范教案。之后,笔者进行了教学实验,并将三个示范教案教学在越南顺化省(Thua Thien Hue)两所高中,以便检查本研究内容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第四章主要介绍了课外活动在实现全面教育目标中的概念和意义,以及当前越南高中实施课外活动的现状。本章也制定了目标、规则、内容和规程来有效地组织应对气候变化的课外活动。本研究提出了可以深化气候变化教育效果的七种课外活动以及其实现方式和实践例子。此外,笔者还针对两个课外活动设计了两个具体的教案,阐释组织活动的指导内容和方法,可供高中教师参考。第五章主要说明高中地理教育中有关气候变化教育网站的创建和使用。本章内容涉及到网站在教学,特别是在气候变化教育中的概念与作用、其设计与创建的规则、气候变化教育网站的构建过程、该网站的内容结构、接口、目录内容。并且,本章内容还指导师生对于气候变化教育网站的使用,以便提升应对气候变化教育的效果。

二、“地球与地图”教学中的计算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地球与地图”教学中的计算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2)网络地图在高中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地理空间认知能力
        二、网络地图的发展
        三、网络地图教学
    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创新点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地理空间认知能力概述
        一、概念内涵
        二、构成要素
    第二节 网络地图概述
        一、概念内涵
        二、类型
        三、特点
    第三节 网络地图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情境认知理论
        三、多元智能学习理论
    第四节 网络地图教学可行性与必要性
        一、符合高中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发展阶段及特点
        二、顺应地理空间认知能力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要求
第三章 高中地理课堂网络地图应用现状与地理空间认知能力调查
    第一节 调查目的与内容设计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问卷与访谈提纲的内容设计
    第二节 调查实施与结果统计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实施情况
        三、调查结果统计
    第三节 现状评述与原因探析
        一、现状评述
        二、原因探析
第四章 基于地理空间认知能力培养的网络地图教学设计原则与策略
    第一节 网络地图教学设计原则
        一、聚焦学情,设计难度适宜、符合学生认知的原则
        二、围绕重点,紧扣教学目标、贴合教学主题的原则
        三、直观形象,突出重要特征、凝练关键信息的原则
    第二节 教学策略
        一、地理空间定位能力教学策略
        二、地理空间构想能力教学策略
        三、地理空间推理计算能力教学策略
第五章 基于地理空间认知能力培养的网络地图教学流程与案例
    第一节 教学一般流程
    第二节 适用范围
    第三节 教学案例
        案例1 运用Celestia进行宇宙空间定位——以“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为例
        案例2 运用百度街景地图识别城市功能区——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为例
        案例3 Google Earth在地理计算中的应用——以“昼夜交替和时差”为例
    第三节 案例分析与教学反馈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高中生网络地图应用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2 高中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测试题(学生卷)
附录3 高中地理课堂中网络地图应用现状及对学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培养的调查(教师卷)
附录4 高中教师对学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培养的看法与课堂中网络地图应用现状访谈(教师卷)
附录5 调查问卷效度专家反馈表
附录6 关于教学案例的高中地理教师反馈意见调查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3)2012-2020年呼伦贝尔市地理中考试题分析与教学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1.研究对象
        2.研究内容
    (四)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3.技术路线
    (五)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2.多元智能理论
        3.教学测量与评价理论
一、呼伦贝尔市地理中考试题分析
    (一)呼伦贝尔市地理中考命题概况
        1.命题指导思想
        2.考试命题依据
        3.考试命题原则
        4.考试命题要求及内容
    (二)呼伦贝尔市地理中考试题分析
        1.试题内容分析
        2.试题结构分析
        3.试题呈现方式分析
        4.试题特点
二、呼伦贝尔市中考试题答题情况分析
    (一)呼伦贝尔市地理中考试题得分率进行分析
    (二)学生答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三、初中课堂教学策略
    (一)夯实地理基础知识,构建地理知识体系
    (二)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
    (三)引入乡土地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四、本文结论和展望
    (一)本文结论
    (二)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一)教育文件类
    (二)专着类
    (三)期刊类
    (四)学位论文
附录
    (一)附录1 对学生智力技能的培养案例
    (二)附录2 教师访谈记录单
致谢

(4)百年中学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是实现地理实践活动目标的基本保证
        (二)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征与规律的研究薄弱
        (三)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设计存在问题
    二、研究背景
        (一)时代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倡导地理实践活动
        (二)国际共识:地理教育国际宪章的修订引发课程改革
        (三)学科要求:课程文本修订推动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发展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现状
        (二)课程文本研究现状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与价值
    五、研究思路
        (一)跨学科的研究范式
        (二)“理论-历史-现实”的三维分析框架
        (三)以课程文本为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的载体
        (四)以确定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内容的依据为逻辑线索
    六、研究方法
        (一)多维联动的研究方法原则
        (二)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 20 世纪50 年代前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初创
    一、20 世纪50 年代前课程文本概况
        (一)学制的变革推动课程文本发展
        (二)课程文本修订的历史沿革
    二、晚清政府时期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缺失
        (一)地理课程设置中朦胧的地理实践活动意识
        (二)官民合作的地理教科书中的地理实践活动
        (三)晚清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缺失的反思
    三、民国时期北洋政府课程文本首次出现地理实践活动内容
        (一)新学制后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出现在课程文本中
        (二)教科书编写有所突破但仍未见地理实践活动
        (三)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体现民主与科学的追求
    四、民国时期南京政府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要求基本确立
        (一)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要求体系基本形成
        (二)地方志为主的教科书仍缺少地理实践活动内容
        (三)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不做具体规定
    五、20 世纪50 年代前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成就与局限
        (一)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从无到有
        (二)地理实践活动教学未落实到行动层面
第二章 20 世纪50 年代后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发展
    一、20 世纪50 年代后课程文本概况
        (一)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课程文本更新
        (二)教学计划和地理教学大纲新变革
    二、改革开放前注重实践技能培养的课外自然地理内容体系
        (一)借鉴苏联经验的课程设置注重实践技能技巧的培养
        (二)以苏联教材为蓝本的地理教科书有一定实践活动内容
        (三)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以自然地理为主
    三、改革开放后以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课内外结合的内容体系
        (一)地理课程秩序的恢复与现代地理课程体系的确立
        (二)教科书活动栏目注重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设计
        (三)观察和调查为实践活动主要形式及其实施
    四、20 世纪50 年代后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成就与局限
        (一)逐步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基础教育地理课程体系
        (二)不同时期局限性因素的克服促进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发展
第三章 21 世纪以来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改革
    一、21 世纪以来课程文本修订概况
        (一)重修课程文本是构建中国特色课程体系的必然要求
        (二)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研制与修订
    二、21 世纪以来多样化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各具特色
        (一)地理课程结构优化满足学生多样发展需求
        (二)各具特色的地理教科书有种类丰富的活动栏目
        (三)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联系实际反映时代特征
    三、21 世纪以来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成就与局限
        (一)课程理念的更新和教科书的修订推动地理实践教学
        (二)教科书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与课程标准要求存在差距
第四章 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的历史经验
    一、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概念
        (一)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的认识
        (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概念
    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特点
        (一)能动性
        (二)实践性
        (三)真实性
        (四)发展性
    三、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
        (一)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一般特点
        (二)初中地理实践活动主要内容与特点
        (三)高中地理实践活动主要内容与特点
    四、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形式
        (一)地理观察与观测
        (二)地理考察与实习
        (三)地理实验与制作
        (四)地理调查与参观
    五、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
        (一)学科课程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三)课外活动与研学旅行
    六、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意义
        (一)体现地理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二)对学生认识和智力发展的价值
第五章 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
    一、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方法
        (一)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基本思路
        (二)基于言语信息符号的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分析框架
        (三)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难度研究模型
        (四)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难度的计算方法
        (五)中学地理教科书选择与活动栏目解读
    二、人教版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历史研究
        (一)同一年代不同内容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分析
        (二)不同年代相同内容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分析
    三、现行各版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比较研究
        (一)七版初中实验教科书“活动”栏目与活动内容特征的比较研究
        (二)四版高中 2019 教科书“活动”栏目与活动内容特征的比较研究
    四、基于内容特征分析的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一)初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二)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第六章 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与教学建议
    一、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过程中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欠缺对初高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整体规划
        (二)课程要求的学理论证和历史考证不充分
        (三)课程实施的阻力是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体系不完善
        (四)课程评价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关照较少
    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的课程文本修订建议
        (一)课程计划联动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进行整体设计
        (二)课程标准加强对核心概念变化的说明提供理论支持
        (三)教科书精选可操作的实践活动内容实现意义建构
        (四)课程文本发挥育人合力完善地理实践活动评价与考核制度
    三、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建议
        (一)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为追求的多元化教学目标
        (二)以学科大概念为引领结构化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体系
        (三)以真实情境中活动体验与主体性学习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以社会交互性发展为主的过程性学习质量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空间秩序思想及其之于地理教学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问题与研究目标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五、论文结构
    六、拟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空间与空间秩序
        一、关于空间的界定
        二、关于空间秩序的相关研究
    第二节 空间知识与空间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地理空间知识的教学策略研究
        二、地理空间能力培养的相关研究
第三章 空间秩序思想方法的提炼
    第一节 空间秩序内涵的确定
        一、空间秩序的概念界定
        二、空间秩序与空间规律的区别
    第二节 空间秩序思想的梳理
        一、空间秩序思想适用范围的框定
        二、空间秩序思想的核心要义
        三、空间秩序思想的特征
        四、空间秩序思想的意义
        五、地理空间认知中的秩序性及其体现
    第三节 基于空间秩序思想的方法论建设
        一、空间秩序探寻一般方法的梳理
        二、空间秩序探寻特殊方法的提炼
        三、认知理论指导下的空间秩序思想的方法体系
        四、空间秩序思想方法的内容
第四章 基于空间秩序思想的教学内容选择与处理
    第一节 基于空间秩序思想的中学地理教学内容选择
        一、以具有空间性作为教学内容选择的根本性要求
        二、以课程标准作为教学内容选择的基础性要求
        三、以适宜的难度作为教学内容选择的适切性要求
    第二节 基于空间秩序思想的地理知识的教学加工处理
        一、突显地理知识的空间属性
        二、简化概括地理空间信息
        三、形象直观化地理空间信息
        四、选择合适的空间尺度
        五、动态化地理过程信息
        六、生活化地理空间信息
    第三节 基于空间秩序思想的地理空间知识体系构建
        一、基于空间秩序思想的地理空间知识体系的构建意义
        二、基于空间秩序思想的地理知识体系建构策略
第五章 基于空间秩序思想的地理位置秩序教学策略
    第一节 地理位置秩序的教学背景
        一、地理位置秩序的教学价值
        二、地理位置秩序认知的常见问题
    第二节 基于地理位置秩序的空间信息加工策略
        一、基于绝对位置秩序探寻的信息加工策略
        二、基于相对位置秩序探寻的信息加工策略
        三、运用空间秩序组织者抽象概括地理位置秩序
第六章 基于空间秩序思想的地理空间形态秩序的教学策略
    第一节 地理空间形状秩序的教学策略
        一、地理空间形状秩序的教学价值
        二、地理空间形状秩序认知的常见问题
        三、基于地理空间形状秩序探寻的空间信息加工策略
    第二节 地理空间大小秩序的教学策略
        一、地理空间大小秩序的教学价值
        二、地理大小秩序认知的常见问题
        三、基于地理空间大小秩序探寻的空间信息加工策略
    第三节 地理空间指向方位秩序的教学策略
        一、地理空间指向方位秩序的教学价值
        二、地理空间指向方位秩序认知的常见问题
        三、基于地理空间指向方位秩序探寻的空间信息加工策略
第七章 基于空间秩序思想的地理空间分布秩序的教学策略
    第一节 空间分布秩序的教学背景
        一、地理空间分布秩序的教学价值
        二、地理空间分布秩序认知的常见问题
    第二节 基于地理空间分布秩序探寻的空间信息加工策略
        一、选择合适的地图呈现地理空间分布秩序
        二、使用网格法协助分区查找地理空间分布的疏密秩序
        三、简化地理信息探索地理空间分布秩序
        四、增绘地理事物查找地理空间分布秩序
        五、运用空间秩序组织者抽象概括地理空间分布秩序
第八章 基于空间秩序思想的地理过程空间秩序的教学策略
    第一节 地理过程空间秩序的教学背景
        一、地理过程空间秩序的教学价值
        二、地理过程空间秩序认知的常见问题
    第二节 基于地理过程空间秩序探寻的空间信息加工策略
        一、选择合适的时间尺度探索地理过程空间秩序
        二、利用空间信息的分类与简化突显地理过程空间秩序
        三、构建数学模型量化地理过程空间秩序
        四、联系生活形象化认知地理过程空间秩序
        五、使用图层叠加比较寻找地理过程空间秩序
        六、利用理论演绎探寻地理过程空间秩序
        七、运用空间秩序组织者探寻地理过程空间秩序
结论与展望
    一、主要结论
    二、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7)GIS辅助初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 ——以通辽市乡土地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四)概念界定
一、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二)多元智能理论
    (三)地理教学论
二、适宜GIS辅助初中教学的通辽市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分析
    (一)GIS辅助初中乡土地理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二)GIS辅助初中教学的通辽市乡土地理内容选择依据
    (三)适宜GIS辅助初中教学的通辽市乡土地理课程资源
三、GIS辅助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分析
    (一)案例组成说明
    (二)案例分析
    (三)案例分析启示
四、GIS辅助初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
    (一)GIS辅助初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的依据
    (二)GIS辅助初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
    (三)GIS辅助初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的策略
五、GIS辅助初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实施
    (一)案例实施过程
    (二)案例实施启示
六、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乡土地理考察与访谈记录表
附录二: 通辽市乡土地理课程资源
附录三: GIS辅助中学地理教学57 个案例一览表
附录四: GIS辅助中学地理教学案例分析一览表
附录五: GIS辅助中学地理教学案例分析汇总表
附录六: GIS辅助中学地理教学案例分析表
附录七: GIS辅助初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
致谢

(8)基于Unity3D的初中地理教学课件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的要求
        1.1.2 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融合创新的要求
        1.1.3 初中地理教学现状的需求
    1.2 问题的提出
        1.2.1 初中地理“地球与地图”部分的教学内容复杂抽象
        1.2.2 初中地理的教学课件制作水平较低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思路
2 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虚拟现实技术
        2.1.2 Unity3D
        2.1.3 课件
    2.2 多媒体课件设计研究综述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初中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
        2.3.1 国外研究现状
        2.3.2 国内研究现状
    2.4 虚拟现实技术在初中地理学科的应用价值
    2.5 相关理论基础
        2.5.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5.2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
        2.5.3 梅耶多媒体设计理论
3 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
    3.1 初中地理教师多媒体教学资源应用的调查研究
        3.1.1 访谈提纲设计
        3.1.2 调查结果分析
    3.2 初中生地理学习情况及虚拟现实技术接受度的调查研究
        3.2.1 问卷设计
        3.2.2 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3.2.3 调查结果分析
4 初中地理虚拟现实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开发
    4.1 初中地理虚拟现实教学课件设计开发的框架及策略
    4.2 初中地理虚拟现实课件的设计与开发
        4.2.1 初中地理学科的特点分析
        4.2.2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设计制作三维课件的课程内容
    4.3 虚拟现实地理教学课件开发案例
        4.3.1 需求分析
        4.3.2 逻辑设计
        4.3.3 详细设计
        4.3.4 工具选择
        4.3.5 课件开发
        4.3.6 测试评价
        4.3.7 项目发布
5 初中地理虚拟现实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5.1 基于虚拟现实地理教学课件的教学案例设计
        5.1.1 教学内容分析
        5.1.2 学情分析
        5.1.3 教学目标
        5.1.4 教学重难点
        5.1.5 教学方法
        5.1.6 教学工具
        5.1.7 教学过程
        5.1.8 教学评价
    5.2 虚拟现实地理教学课件的教学应用及效果分析
        5.2.1 教学实践环境的创设
        5.2.2 教学实践课程的安排
        5.2.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5.2.4 地理测试结果分析
        5.2.5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一 初中地理教师多媒体教学资源应用访谈提纲
    附录二 初中生地理学习情况及虚拟现实技术接受度调查量表
    附录三 初一年级地理水平测试卷
    附录四 使用虚拟现实地理教学课件学习后的调查问卷
    附录五 初中地理教师使用虚拟现实地理教学课件后访谈提纲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9)七年级地理教学中历史知识运用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二)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1.研究内容
        2.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2.技术路线
    (四)概念界定
        1.历史知识
        2.教学策略
一、理论基础
    (一)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理论
        1.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2.建构主义观点
    (二)地理学理论
二、适用于七年级地理教学的历史知识分析
    (一)七年级地理教学内容的分类
    (二)适合运用历史知识的七年级地理教学内容分析
        1.基于七年级上册的教材分析
        2.基于七年级下册的教材分析
    (三)七年级地理教学中适合运用的历史知识分析
三、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地理教学的案例分析
    (一)案例分析说明
        1.案例来源
        2.案例分析目的
        3.案例分析视角
        4.案例分析方法
    (二)案例分析
        1.视频案例分析
        2.文本案例分析
    (三)案例分析启示
        1.教学设计的思路
        2.历史知识的选择
        3.历史知识运用策略
四、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地理教学的案例设计
    (一)案例设计采取的教学模式
    (二)案例设计呈现——《人口与人种》
    (三)案例设计分析
五、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地理教学的案例实施
    (一)案例实施过程
    (二)案例实施反思
六、七年级地理教学中历史知识的运用策略
    (一)七年级地理教学中历史知识的运用注意事项
        1.适度性
        2.科学性
        3.主体性
        4.目的性
        5.多样性
        6.系统性
    (二)不同教学环节中历史知识的运用策略
        1.在新课导入环节运用历史知识唤醒认知需求
        2.在新课教学环节运用历史知识完善知能情结构
        3.在课外探究环节运用历史知识促进迁移应用
    (三)不同教学模式下历史知识的运用策略
        1.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地理情境教学
        2.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地理探究式教学
        3.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地理案例教学
七、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1.分析得出七年级地理教学内容中史地知识结合点
        2.基于BOPPPS模式的教学案例设计
        3.提出七年级地理教学中历史知识的运用策略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七年级地理教学:历史知识与地理知识结合角度分析表
附录2 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地理教学的17个案例信息汇总表
附录3 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地理教学的案例分析表
附录4 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地理教学的案例设计——《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附录5 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地理教学的案例设计——《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附录6 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地理教学的案例设计——《日本》
附录7 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地理教学的案例设计——《澳大利亚》
附录8 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地理教学的案例设计——《美国》
致谢

(10)越南高中地理气候变化教育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关于气候变化教育的研究
        二、高中地理气候变化教育研究:国际的研究与越南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四、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技术路线
第一章 高中地理气候变化教育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高中地理气候变化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和谐共生理论
        二、可持续发展论
        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四、整合性教学理论
        五、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
    第二节 气候变化教育的内涵
        一、全球气候变化及其表现
        二、气候变化教育
        三、气候变化教育的方式
    第三节 越南高中地理气候变化教育的必要性
        一、越南的气候变化状况
        二、越南高中地理气候变化教育的价值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越南高中地理气候变化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节 越南高中地理气候变化教育现状分析
        一、越南高中地理气候变化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
        二、教师访谈调查结果分析
        三、越南高中地理气候变化的教材分析
    第二节 当前越南高中地理气候变化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一、越南高中生对于气候变化的认知和态度
        二、高中气候变化教育的投资与关注不匹配
        三、教学方式方法的不当使用导致教育效果较差
    第三节 提高越南高中地理气候变化教育效性的策略
        一、提升高中地理教师的气候变化教育实施能力
        二、重视课外活动中的气候变化教育
        三、教育信息化助力气候变化教育实施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越南高中地理气候教育途径:基于课堂教学的探索
    第一节 越南高中地理气候变化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一、越南高中地理气候变化教育的目标及原则
        二、高中地理气候变化课堂教学的内容组织
    第二节 高中地理气候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
        一、高中地理使用气候变化教学方法的导向
        二、高中地理气候变化教学的主要方法
    第三节 越南高中地理气候变化课堂教学设计
        一、设计原则
        二、气候变化教育教学设计过程
        三、高中地理气候变化教育设计案例
    第四节 越南高中地理课中的气候变化教学实验
        一、实验目的及对象选择
        二、实验时间
        三、实验方法
        四、实验结果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越南高中地理气候教育途径:基于课外活动的探索
    第一节 气候变化教育课外活动及其开展
        一、气候变化教育课外活动的概念
        二、越南高中目前的课外活动情况
        三、高中气候变化教育课外活动的目标及原则
    第二节 越南高中地理气候变化教育课外活动的组织流程
        一、高中气候变化教育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
        二、高中气候变化教育课外活动的组织流程
    第三节 组织高中气候变化教育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
        一、组织有关气候变化知识专题讲座
        二、成立气候变化俱乐部
        三、举行与气候变化教育有关的比赛
        四、气候变化教育游戏
        五、课外相关技能培训课程
        六、为高中生举行与气候变化有关的现场考察或实地参观
        七、参与当地组织的气候变化宣传活动
    第四节 高中地理气候变化教学实践的课外活动设计案例
        一、苻连水文气象站的参观活动
        二、“为我们未来保护气候”金钟挑战赛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气候变化教育网站的建构与使用:基于信息化的探索
    第一节 气候变化教育网站及其作用
        一、气候变化教育网站
        二、网站对于高中地理课程中气候变化教育的作用
    第二节 高中地理气候变化教育网站的建设
        一、气候变化教育网站的设计与建设原则
        二、气候变化教育网站建设过程
        三、气候变化教育网站的结构
    第三节 高中气候变化教育中网站的运用
        一、对于气候变化教育网站的理解
        二、使用气候变化教育网站来支持教学过程
        三、气候变化教育网站使用的注意事项
    本章小节
结论
    一、对越南高中地理课程中进行气候变化教育的建议
    二、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越南高中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二:高中气候变化教育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三:实验测验卡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四、“地球与地图”教学中的计算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Google Earth在初中地理教学难点中的应用研究[D]. 何龙凤. 贵州师范大学, 2021
  • [2]网络地图在高中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研究[D]. 田珺璐. 曲阜师范大学, 2021
  • [3]2012-2020年呼伦贝尔市地理中考试题分析与教学策略[D]. 丽丽.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9)
  • [4]百年中学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D]. 王思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5]空间秩序思想及其之于地理教学的策略研究[D]. 张福彦.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6]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7]GIS辅助初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 ——以通辽市乡土地理为例[D]. 马丽娜.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8]基于Unity3D的初中地理教学课件设计与应用研究[D]. 单冬姝.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9]七年级地理教学中历史知识运用策略研究[D]. 张潇茹.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10]越南高中地理气候变化教育的实践研究[D]. 阮氏显(NGUYEN THI HIEN).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地球与地图”教学中的计算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