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豉和大豆异黄酮提取物对小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豆豉和大豆异黄酮提取物对小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一、丹贝和大豆异黄酮提取物对小鼠移植性肿瘤抑制作用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徐小净[1](2019)在《荸荠皮和浒苔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抗菌活性研究》文中提出具有优良药用价值的可食用植物是一类重要的生物资源,在我国的应用历史悠久。对其化学成分和营养成分的研究对充分开发利用这些宝贵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莎草科荸荠属植物荸荠(HHeleocharis dulcis(Burm.f.)Trin)皮和绿藻门石莼科植物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分离手段从荸荠果皮和浒苔两种植物中分离得到了 28个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学手段(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等)结合它们的理化性质,鉴定了全部28个化合物的结构。其中从荸荠皮中分离得到了 20个化合物:β-谷甾醇(B1)、16-三十一酮(B2)、白桦酯酸(B3)、β-胡萝卜苷(B4)、pheno1,2,4-bis(1,1-dimethylethyl)-,1,1’,1"-phosphite(B5)、(3ββ)-Lup-20(29)-ene-3,30-diol(B6)、肉桂酸(B7)、桦木醇(B8)、阿魏酸(B9)、n-tetratriacont-20,23-dienoic acid(B10)、对香豆酸(B11)、山奈酚(B12)、槲皮素(B13)、绿原酸(B14)、17-33 ketones(B15)、咖啡酸(B16)、芦丁(B17)、香豆素(B18)、对羟基苯甲酸(B19)、正丁基-β-D-呋喃果糖苷(B20)。从浒苔中分离得到了 8个化合物:β-谷甾醇(H1)、α-生育酚(H2)、对羟基苯甲酸乙酯(H3)、2’-脱氧尿嘧啶核苷(H4)、腺嘌呤(H5)、棕榈酸(H6)、balansenateⅡ(H7)、反式植醇(H8)。其中 B2、B5、B6、B8、B10、B15、B20、H3、H4、H6、H7、H8为首次从这两种植物中分离得到。MTT法肿瘤细胞增殖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B15对MGC-803、SKOV3、T24细胞均显示出良好的抑制能力,其IC50值分别达到20.02、25.65、10.20 μM,抑制能力均强于阳性对照5-Fu。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AO/EB染色、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检测、Western blot蛋白印记分析和ROS测定等一系列生化实验结果证明B15可以特异性诱导T24凋亡,提高细胞内ROS的水平,引起线粒体跨膜电位下降,并确定凋亡通路为线粒体途径。本文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同时研究了部分化合物的抗菌能力,结果表明,受试化合物对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其MIC(μg/mL)值在32~128之间;B12、B16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较强,其MIC(μg/mL)值分别为16、32;B14、B16、B19、H2、H4、H8对枯草芽孢杆菌抑制作用较强,其MIC(μg/mL)值分别为32、32、32、32、16、32;对绿脓杆菌抑制作用较强的有B3、B9、B12、B16、H2、H3,其MIC(μg/mL)值分别为 32、32、32、16、16、32。论文还研究了荸荠皮的营养成分,研究发现荸荠皮含有丰富的粗纤维、多种矿物元素以及多种氨基酸。论文对荸荠皮和浒苔的化学成分研究,丰富了可食用植物在天然药物研究中的范畴,减少了资源浪费与生态环境污染,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可食用植物的药用价值与保健作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唐宇[2](2018)在《用于发酵豆乳的乳酸菌筛选及发酵豆乳抗氧化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豆浆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包含大豆异黄酮、大豆蛋白等功能性营养成分。豆浆经乳酸菌发酵制成发酵豆乳后,糖苷型大豆异黄酮可以被转化为苷元型大豆异黄酮,因此提高豆浆的抗氧化活性。本研究从实验室保存5株乳酸菌Lactobacillus casei 16,L.sakei B2-4,Enterococcus gilvus B2-10,L.plantarum S2-6,L.plantarum Y3-1中筛选出一株发酵豆乳可提高其抗氧化活性的菌株,并研究发酵前后豆乳中大豆异黄酮的变化。在这5株菌中L.casei 16和L.plantarum Y3-1产酸能力最强,发酵12 h时,豆乳的pH值达到4.05,而且基本稳定。发酵24 h时,L.casei 16发酵豆乳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为74.32 mU/mL,显着高于其他4株菌(p<0.05),说明L.casei 16对糖苷型大豆异黄酮有着更好的转化效果。L.casei 16发酵豆浆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94.38%,高于其他4株菌株。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发酵豆乳提取物分析发现,L.casei 16发酵豆乳中染料木素含量为12.497±0.188μg/mL、大豆苷元的含量为13.096±0.241μg/mL,较未发酵豆浆中的含量均有显着提高(p<0.05),说明L.casei 16发酵豆乳抗氧化效果与苷元型大豆异黄酮的含量有关。L.casei 16发酵豆乳醇提物的ORAC(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ORAC)值为384.13±57.74,显着高于发酵豆乳水提物、豆浆醇提物及水提物的ORAC值(p<0.05);L.casei 16发酵豆乳醇提物和水提物可显着提高(p<0.05)2,2-偶氮二(2-甲基丙基咪)二盐酸盐(AAPH)氧化损伤HepG2肝癌细胞的存活率。L.casei 16发酵豆乳醇提物和水提物均可提高氧化损伤的HepG2肝癌细胞的SOD活性(p<0.05)。结果表明L.casei 16发酵豆乳不仅可以直接起到清除自由基的作用,还能够改善机体细胞抗氧化酶活性,从而起到抗氧化的效果。

叶世明[3](2017)在《朝鲜族大酱的品质及对肿瘤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文中认为朝鲜族大酱作为延边朝鲜族地区的传统美食,不仅美味可口,而且营养丰富,其中还含有多种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功能性成分,能够起到抗氧化、降血压、降血脂、延缓衰老、抑制肿瘤生长等多种功效。目前,对大豆及大豆的发酵制品的研究很多,但在菌种和发酵天数对朝鲜族大酱的品质影响和朝鲜族大酱对不同肿瘤细胞抑制效果方面的研究还是空白。因此,本实验研究结果可为朝鲜族大酱的发酵工艺和基础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并推进朝鲜族大酱向功能性食品方向的发展,为癌症的饮食疗法提供新的思路。目的:1.比较接种不同菌种的朝鲜族大酱的品质,以及不同菌种对朝鲜族大酱中异黄酮含量变化的影响,确定最佳发酵方案。2.接种不同菌种的朝鲜族大酱中抑癌成分的测定。3.测定按最佳发酵方案进行发酵的朝鲜族大酱对不同肿瘤细胞的抑制率。方法:1.通过单一因素实验探讨发酵时间、所接种菌种对朝鲜族大酱中主要成分的影响,进而确定朝鲜族大酱的最佳发酵方案,包括时间以及接种的菌种,发酵后进行品质比较。2.选取最佳发酵方案进行朝鲜族大酱发酵,对发酵后的朝鲜族大酱进行异黄酮含量的测定。3.选取同时接种地衣芽孢杆菌和米曲霉发酵的朝鲜族大酱,选择发酵15天、30天、45天、60天、75天、90天的朝鲜族大酱分别进行体内试验,用发酵90天的朝鲜族大酱配制成不同浓度的大酱溶液,进行肿瘤细胞抑制率的测定,进行体外试验。结果:1.接种了三种不同菌种的朝鲜族大酱,均在发酵90天时异黄酮含量达到最高,分别为0.202%、0.196%、0.230%,且接种了地衣芽孢杆菌和米曲霉的三号坛大酱异黄酮含量最高。2.同时接种地衣芽孢杆菌和米曲霉发酵的朝鲜族大酱在色泽、口感、滋味和综合评价方面评分最高,且发酵90天时异黄酮含量最高,故选择地衣芽孢杆菌和米曲霉接种,发酵90天为最佳发酵条件。3.体外试验:朝鲜族大酱对人正常细胞无毒副作用,对人肾胚Hek-293细胞的抑制效果不明显,各浓度大酱异黄酮抑制率均在20%左右,而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人结肠癌HCT-116细胞以及人肝癌HepG2细胞都有显着的抑制作用,抑制率都超过70%,且对肝癌HepG2细胞的抑制效果最好。体内试验:用不同发酵天数的朝鲜族大酱提取物处理的小鼠,平均瘤重均低于空白对照组,且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平均瘤重逐渐下降,肿瘤抑制率逐渐增加。其中发酵90天的朝鲜族大酱对肿瘤的抑制效果最好,瘤重为2.19 ± 0.61 g,抑制率达到45.0%。说明发酵90天的朝鲜族大酱能明显抑制S-180肉瘤移植Balb/c小鼠肿瘤的生长。结论:同时接种地衣芽孢杆菌和米曲霉的朝鲜族大酱品质最佳,且发酵90天时异黄酮含量达到最高;且在体内和体外对肿瘤细胞均显示出良好的抑制作用。

李雪[4](2016)在《不同贮藏时期朝鲜族大酱的抗突变及抗肿瘤生理活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酱作为亚洲地区的传统美食,不但味美可口,而且营养丰富,并含有多种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功能性成份,使其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降血压,降血脂,抑制肿瘤生长等诸多生理功能。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和认识发酵豆类生理活性物质的作用。朝鲜族大酱作为朝鲜族饮食文化的代表,其风味更是别具一格。近年来传统大酱的研究方面已取得诸多成果,但对不同贮藏时期朝鲜族大酱的抗突变及抗肿瘤活性的研究还是空白。因此,本试验研究结果可为朝鲜族大酱进一步向营养、功能方向发展,及今后朝鲜族大酱的基础研究和癌症饮食疗法的推广提供理论基础。方法:1本试验采用接种曲霉菌(Aspergillussp.)及芽孢杆菌(Bacillussp.)制作酱曲,在自然条件下发酵的方法制成朝鲜族大酱。对发酵成熟以后(第12月左右)的大酱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基本成分分析及微生物检测,以验证其安全性。2选取贮藏时间分别为0、1、3、6、9、12个月的朝鲜族大酱样品,用70%乙醇进行提取,采用改良的Ames试验对其致突变与抗突变作用进行检测。选取MNNG和Trp-P-1诱导的鼠伤寒沙门氏菌TA98及TA100菌株进行试验。并结合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来观察不同贮藏时期朝鲜族大酱提取物的抗突变性。3同时进行抗肿瘤试验,分为体外和体内两部分,体外抗肿瘤试验采用MTT法检测朝鲜族大酱提取物对人胚肾细胞株(Hek-293),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人胃癌细胞株(AGS),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MDA-MB-231)的生长抑制作用;然后采用S-180肉瘤细胞株腋下移植的方法,对小鼠进行灌胃给药来测定不同贮藏时期朝鲜族大酱提取物的体内抗肿瘤作用。4大豆异黄酮作为近年来研究的重点,其含量与其功能性密切相关,因此本试验基于不同地区大酱饮食习惯的不同,选取吉林延吉地区市售的朝鲜族大酱为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不同贮藏时期(1-7年)的朝鲜族大酱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1朝鲜族大酱的水分含量、蛋白质、脂肪、矿物质、膳食纤维及碳水化合物含量分别为42.5%、19.5%、13.6%、10.1%、9.0%和6.3%。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副溶血性弧菌等致病菌均未检出。2 Ames试验中,不同贮藏时期朝鲜族大酱酱提取物的致突变性呈阴性;不同浓度的朝鲜族大酱提取物对致突变物(MNNG和Trp-P-1)诱导的TA98及TA100菌株的抗突变作用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均增强,最高浓度(200 μg/皿)时的抑制率分别为90.87%、88.97%及92.76%。结果具有一定的剂量-时间-效应关系;朝鲜族大酱提取物对MNNG诱发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的发生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其中发酵12个月的大酱提取物的微核率最低为6.1 ±0.5个/1000 cells,抑制率为试验组中最高达到46.5%。3抗肿瘤试验:不同贮藏时期朝鲜族大酱提取物对Hek-293生长抑制作用较弱,最高抑制率为35%(1.00mg/mL,贮藏12个月),但对A549、AGS、MCF-7和MDA-MB-231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抑制率逐渐上升,最高的抑制率分别为71.6%、76.7%、91.5%和90.3%(1.00 mg/mL,贮藏12个月)。其中朝鲜族大酱提取物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更强:体内抗肿瘤试验表明对小鼠S-180移植性肿瘤生长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贮藏12个月的大酱样品抑制率最高,达44.5%。4根据贮藏1-7年市售朝鲜族大酱中异黄酮含量的HPLC色谱图可知苷元型大豆异黄酮远远高于糖苷型,且二者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变化趋势相反。苷元型异黄酮从贮藏第4年开始明显上升。结论:朝鲜族大酱的水分及脂肪含量较低,蛋白质、矿物质及膳食纤维含量较高。并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氨基酸组成及比例较合理。并且试验中未检测到有害致病微生物,符合国家相关的质量标准。Ames试验表明朝鲜族大酱提取物没有致突变性,相反表现了较强的抗突变性。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进一步验证了此结果。体外抗肿瘤试验表明:朝鲜族大酱提取物能够显着抑制A549、AGS、MCF-7和MDA-MB-231的增值,尤其对乳腺癌细胞株的抑制作用最佳。而对Hek-293并无明显抑制作用。同时,朝鲜族大酱提取物也显示了对S-180移植小鼠的肿瘤生长具有较强抑制作用。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大酱中糖苷型异黄酮逐渐转化为更具生理活性的游离型异黄酮,延边地区大酱作为其中典型代表,其异黄酮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的发酵豆制品。

米仁沙·牙库甫[5](2014)在《复方小艾飞蜜膏抑制胃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新疆维吾尔医医院制剂复方小艾飞蜜膏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体内抗肿瘤活性实验、抗炎活性实验、体外抗氧化活性筛选,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开展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研究,为该制剂二次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和实验依据。方法:1)采用MFC荷瘤小鼠移植瘤实验模型,以肿瘤抑制率为指标,在整体动物水平检测复方小艾飞蜜膏乙醇提取物的抗胃癌作用,免疫组织化学切片法考察肿瘤组织CD31、VEGF、PCNA表达。2)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模型、大鼠棉球肉芽肿模型、角叉菜胶致大鼠胸膜炎模型、并检测实验动物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PGE2浓度、胸腔积液中蛋白质含量,考察复方小艾飞蜜膏乙醇提取物抗炎活性。3)采用MTT法,选用人胃癌细胞系BGC-823进行体外实验,分别对复方小艾飞蜜膏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部分、氯仿萃取部分、正丁醇萃取部分、水部分及从中分离出的高良姜素、胡椒碱、1,7-二苯基-5-醇-3-庚酮进行抗肿瘤活性筛选。4)通过测定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清除率、羟自由基(·OH)清除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率、铁离子还原能力等4种体外抗氧化能力测定实验,考察复方小艾飞蜜膏乙醇提取物不同萃取部位的抗氧化能力。5)采用GC/MS分析复方小艾飞蜜膏挥发油成分,分别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法、聚酰胺柱层析法、凝胶柱色谱法分离复方小艾飞蜜膏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部分、氯仿萃取部分及正丁醇萃取部分化学成分,利用核磁共振谱、质谱等手段鉴定化学结构。6)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以胡椒碱和高良姜素的含量及出膏率作为指标,优选提取工艺中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因素对复方小艾飞蜜膏生物碱类及黄酮类成分的提取率的影响。结果:1)复方小艾飞蜜膏乙醇提取物浓度在0.034g/kg,0.068g/kg和0.136g/kg时,对荷瘤小鼠胃癌MFC移植瘤的瘤重抑制率分别为55.2%,68.4%,59.9%。免疫组化染色实验结果显示,复方小艾飞蜜膏乙醇提取物中剂量(0.068g/kg)、高剂量组(0.136g/kg)与模型组相比,PCNA、VEGF、CD31的表达显着下调,小艾飞蜜膏乙醇提取物低剂量组(0.034g/kg)可以有效降低CD31,PCNA的表达。2)复方小艾飞蜜膏乙醇提取物在0.034~0.136g/Kg剂量范围内,明显抑制二甲苯致耳肿胀和角叉菜胶诱导大鼠足趾肿胀,减轻肉芽肿的质量,有效降低胸膜炎大鼠胸腔渗出液中蛋白含量、血清中前列腺素E2(PGE2)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作用呈剂量依赖性。3)复方小艾飞蜜膏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部分在50μg/mL、100μg/mL、500μg/mL浓度下人胃癌细胞系BGC-823的存活率分别为55.41%、25.32%、19.9%;氯仿萃取部分在100μg/mL、500μg/mL浓度下人胃癌细胞系BGC-823的存活率分别为22.21%、21.70%;复方小艾飞蜜膏挥发油在1μg/mL、50μg/mL、100μg/mL、500μg/mL浓度下人胃癌细胞系BGC-823的存活率分别为26.91%、14.54%、15.65%、26.73%。高良姜素、胡椒碱在500μg/mL浓度下人胃癌细胞系BGC-823的存活率分别为27.42%、52.33%。4)复方小艾飞蜜膏乙醇提取物氯仿萃取部分及正丁醇萃取部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5)水蒸气蒸馏法得到的复方小艾飞蜜膏挥发油共鉴定出28种化合物,石油醚冷浸法得到的浸膏共鉴定出56种化合物;从其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部分分离得到了胡椒碱、胡椒次碱、N-异丁基-十三-13-(3,4-次甲二氧苯基)-2E,4E,12E-三烯酰胺、、胡萝卜苷、β-谷甾醇5个化合物、氯仿萃取部分分离得到了高良姜素、高良姜素-3-甲醚,乔松素、1,7-二苯基-5-醇-3-庚酮、1-苯基-7-(3’-甲氧基-4’-羟基)苯基-5-醇-3-庚酮、1,7-二苯基-3,5-庚二酮、1,7-二苯基-4-烯-3-庚酮等7个化合物及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得到了山柰酚、槲皮素2个化合物。6)优化的提取工艺为加30倍量乙醇回流提取2次,提取时间为3h,最佳提取温度为70℃。结论:1)复方小艾飞蜜膏乙醇提取物抑制荷瘤小鼠MFC移植瘤生长,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肿瘤组织中PCNA、VEGF、CD31的表达有关。2)复方小艾飞蜜膏乙醇提取物具有抗炎作用,该作用与降低血清PGE2和TNF-α含量有关。3)复方小艾飞蜜膏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部分、氯仿萃取部分及挥发油、高良姜素、胡椒碱体外抑制人胃癌细胞系BGC-823增殖。4)复方小艾飞蜜膏乙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部位为:乙醇提取氯仿萃取部分、正丁醇萃取部分。5)复方小艾飞蜜膏所含主要化学成分的类型为:生物碱类、黄酮类、二苯基庚烷类、挥发油类成分。6)优化的提取工艺操作简单、稳定、可行。

祁宏伟[6](2014)在《豆粕提取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对肉仔鸡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豆粕提取复合物是由豆粕经微波辅助法优化工艺提取而成的含有大豆异黄酮、大豆低聚糖、大豆皂甙和大豆多肽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新型饲料添加剂。本文通过四个试验,初步系统研究了豆粕提取复合物的制备以及对肉仔鸡的作用效果及其影响机理,明确其在日粮中适宜添加水平,为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一:豆粕提取复合物制备工艺条件的优化。应用柱层析原理,采用微波辅助乙醇提取方法,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以大豆异黄酮得率为考察指标,选取影响提取效果的乙醇浓度、溶剂滴速、固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各取4个水平,进行L16(45)正交试验,确定豆粕提取复合物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80%乙醇、溶剂滴速为75mL/min、固液比为1:8、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1h条件下提取效果最好。所制备的豆粕提取复合物中的活性成分经定性和定量分析,其具体组成为:大豆异黄酮0.928%,大豆低聚糖71.33%(其中蔗糖42.6%,水苏糖22.6%,棉子糖6.13%),大豆皂甙7.2%,大豆多肽6.2%,载体等14.342%。试验二:豆粕提取复合物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将600只1日龄Avian肉仔鸡随机分成5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30羽(公母各半);以基础日粮组作为对照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豆粕提取复合物250mg/kg,500mg/kg,750mg/kg,1000mg/kg为4个试验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豆粕提取复合物对肉仔鸡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粗蛋白和粗脂肪表观代谢率、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等指标均产生显着影响(P<0.05),其中添加豆粕提取复合物500mg/kg,对提高肉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养分表观代谢率、肉品质作用效果最好,当添加量超过750mg/kg时,日增重、屠宰率等指标均表现出不同程度下降的趋势,但差异不显着(P>0.05);豆粕提取复合物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表现出性别差异,公鸡优于母鸡,均达到显着差异水平(P<0.05);豆粕提取复合物能显着提高血清中球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并降低尿酸、血氨、甘油三酯、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其中以500~750mg/kg处理组表现较好。在本试验条件下,日粮中豆粕提取复合物的适宜添加水平为500mg/kg。试验三:豆粕提取复合物对肉仔鸡抗氧化、免疫、应激激素指标及脾脏组织IFN-γ和IL-2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肉仔鸡胸腺指数在21d和49d时,500mg/kg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7.16%和16.85%(P<0.05);法氏囊指数21d和49d时500mg/kg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2.45%和18.46%(P<0.05);日粮中添加豆粕提取复合物可不同程度增强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其中500mg/kg组、750mg/kg组和1000mg/kg组的血清中IgA、IgG和IgM含量均比对照组有显着提高(P<0.05),以750mg/kg添加水平对增强肉仔鸡的免疫效果最好;豆粕提取复合物可以显着提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含量及CD+4/CD+8比值。豆粕提取复合物可显着降低肉仔鸡血清ACTH及COR浓度,且对肉鸡血清ACTH及COR浓度的影响呈剂量依赖关系,随着豆粕提取复合物添加量的增加,血清ACTH及COR浓度呈现显着二次曲线降低(P<0.05),其中,以500~750mg/kg豆粕提取复合物组降低幅度较大。豆粕提取复合物能够诱导肉仔鸡脾脏组织的IL-2mRNA和IFN-γ mRNA基因表达,提高细胞免疫水平,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在本试验条件下,日粮中添加750mg/kg的豆粕提取复合物可以显着提高鸡脾脏组织的IL-2和IFN-γ mRNA表达水平。试验四:豆粕提取复合物对肉仔鸡消化酶活性、肠黏膜形态结构、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豆粕提取复合物可以明显提高肉仔鸡的消化酶活性,750mg/kg组α-淀粉酶活性最高,比对照组较高出50.61%(P<0.05);500mg/kg组总蛋白水解酶的酶活最高,比对照组高出39.69%(P<0.05);豆粕提取复合物可以改善小肠的绒毛形态结构,其中500mg/kg和750mg/kg处理组,可以显着提高十二指肠和回肠的绒毛的高度、空肠的隐窝深度以及小肠的绒腺比。豆粕提取复合物可以调节肠菌群的微生态环境,能够显着减少大肠杆菌的数量,增加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其中以日粮中豆粕提取复合物750mg/kg添加水平调节效应最好。综合考虑各研究因素影响,建议豆粕复合提取物在玉米-豆粕型肉仔鸡日粮中的适宜添加水平为500~750mg/kg。

张坤[7](2014)在《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的制备、成分分析及急性毒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采用传统的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技术,结合传统聚酰胺富集黄酮化合物技术,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创新,优化出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的最佳制备工艺,然后应用柱色谱技术及波谱技术手段对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部位的化学组分进行研究,最后运用现代毒理学方法,研究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部位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为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的药理试验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为开发利用山核桃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1)采用乙醇回流方法提取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对乙醇浓度、液固比(V/M)、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单因素进行考察,根据单因素考察的结果进行正交试验,由正交试验结果优化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2)用聚酰胺富集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分别考察聚酰胺型号、聚酰胺的用量及在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提取液中加水体积等因素对聚酰胺吸附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的影响,然后通过考察洗脱液浓度、洗脱液体积和除杂液的体积等因素对乙醇洗脱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的影响,优化出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的最佳富集工艺。(3)通过中药化学成分特有的显色指示反应鉴别山核桃叶40%乙醇洗脱部位含有的化学组分,然后采用传统的硅胶柱色谱、HPLC分析及制备技术结合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手段分离鉴定此部位含有的具体化学成分。(4)实验采用给小鼠灌胃(ig)不同浓度的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溶液,观察并记录小鼠饮食、日常活动及死亡情况,计算其最大耐受量(MTD),并通过肉眼观察小鼠心、肝、脾、肺、肾等脏器及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肝脏、肾脏的病理切片,从而研究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1)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出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用95%的乙醇作为提取液加热回流提取,提取液(mL)与山核桃叶干粉(g)的比为25:1(V/M),提取时间为1Omin,一共提取2次。(2)加水量对聚酰胺吸附黄酮苷元效果有较大影响,洗脱浓度、洗脱体积对得到的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纯度有较大影响,其最佳分离富集工艺为:以100-200目聚酰胺为吸附材料,10g山核桃叶干粉95%乙醇提取液,加入4g聚酰胺树脂,缓慢加入200mL蒸馏水稀释,减压浓缩至无醇味后,混悬液直接上柱;用300mL30%乙醇洗脱去除杂质后,收集800mL40%乙醇洗脱液;减压蒸干,可得纯度高达77.52%的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3)山核桃叶40%乙醇洗脱部位除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外,还含有多糖、苷类,鞣质类,酚类,有机酸类,蒽醌类和甾体等化合物,并且从此部位分离并鉴定出一个黄酮类化合物为杨芽黄素。(4)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对小鼠急性毒性实验中,小鼠正常饮食活动,体重呈现正常增长趋势,无死亡情况出现,故无法测出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对小鼠的LD50值,其最大耐受量为1130.7 mg·kg-1(相当于成人用量的7倍),实验结束后解剖小鼠,肉眼观察小鼠心、肝、脾、肺、肾等脏器色泽鲜艳,无明显病变现象,进一步HE染色结果显示各组小鼠的肝脏、肾脏均正常,无病变现象出现。结论:通过传统的加热回流提取方式优化出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的最佳提取工艺,工艺稳定简单,易于操作,实验采用的聚酰胺分离富集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具有创新性,得到的总黄酮苷元纯度较高,且工艺稳定简便,适于黄酮苷元类化合物的富集,山核桃叶40%乙醇洗脱部位还含有多糖、苷类,鞣质类,酚类,有机酸类,蒽醌类和甾体类等化合物,其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对小鼠几乎无急性毒性作用。

魏金凤[8](2012)在《珍珠菜属植物狭叶落地梅和山高粱保肝、降血糖作用及化学成分研究》文中指出珍珠菜属植物是一个药用植物大属,民间应用广泛、植物资源丰富。本文以体外抗氧化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筛选为指导,从13种珍珠菜属植物中选择了山高粱(Lysimachia clethroides)和狭叶落地梅(Lysimachia paridiformis var. stenophylla)进行系统的活性成分、降血糖和保肝药效学研究,为珍珠菜属植物资源药用开发、引种栽培以及综合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通过系统深入的研究,取得如下研究成果。1.首次对狭叶落地梅和山高粱提取物进行了体外抗氧化活性和体内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研究。体外研究发现狭叶落地梅和山高粱的正丁醇提取物(LPFBU和LCBU)体外抗氧化活性最强,两者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最强(IC50=15.69和9.86μg/mL),均高于阳性对照BHT (IC50=18.71μg/mL);山高粱三个提取物中LCBU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IC50=7.43μg/mL),高于阳性对照BHT (IC50=7.72μg/mL);狭叶落地梅三个提取物中,LPFEA和LPFBU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IC50=10.04和10.97μg/mL)强于LPFPE (IC50=109.32μg/mL);LPFBU和LPFEA (RACT50=765.4和695.2μmol/g)还原Fe3+的能力强于LPFPE(RACT50=156.55μmol/g),但低于三个阳性对照。小鼠体内研究表明狭叶落地梅三个提取物均能显着抑制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GOT和GPT升高,LPFBU高剂量组降低血清GOT水平效果最好,效果优于阳性对照药物联苯双酯,且三个提取物显着提升CCl4所致小鼠肝脏匀浆液中SOD的水平,降低MDA的含量;山高粱3个提取物均能极显着降低CCl4致肝损伤小鼠血清中GOT和GPT的活力,与阳性对照联苯双酯(70mg/kg)相比,LCEA高、中剂量组(600和300mg/kg)和LCBU中、低剂量组(300和150mg/kg)接近正常水平,其中LCEA显示很好的剂量依赖性。除LCBU低剂量组(150mg/kg),山高粱3个提取物其他各剂量组能够明显升高CCl4致肝损伤小鼠肝匀浆中SOD的水平,降低MDA的含量,其中LCBU高、中剂量组(600和300mg/kg)的效果最好。本研究证明山高粱和狭叶落地梅提取物有一定的肝保护作用,保肝机制与其提高肝细胞抗氧化能力有关,未见相关文献报道,有望用于开发防治肝脏疾病的药物。2.首次研究发现,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IC50=1103.01μg/mL)相比,狭叶落地梅和山高粱各提取物有极显着的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LPF(IC50=38.97,42.62和20.00μg/mL),LC(IC50=10.95和190.81μg/mL)。各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呈现很好的剂量依赖性。小鼠体内研究表明狭叶落地梅提取物LPF和山高粱提取物LC对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小鼠餐后血糖无显着影响,但狭叶落地梅乙酸乙酯提取物LPFEA(1000和500mg/kg)可以极显着降低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p<0.001),并可通过降低血清中TG、TC含量,来改善糖尿病小鼠并发的高血脂症,纠正其脂质代谢异常。通过促进肝糖原合成,减少肝糖原分解而降低血糖。通过降低小鼠体内MDA含量,提高体内SOD活性来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保护糖尿病小鼠机体免受自由基进一步氧化损伤,从而起到降糖作用。因此狭叶落地梅有望用于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有效防治。3.系统研究优化了山高粱有效成分分离纯化技术。从山高粱全草醋酸乙酯、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7个,分别为β-胡萝卜苷(1),山奈酚(2),谷甾醇(3),槲皮素(4),豆甾醇(5),β-香树脂(6),桦木酸(7)。研究结果显示,化合物2和4分别具有强抗氧化活性(IC50=14.78和6.94μg/mL)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IC50=73.69和8.86μg/mL),为山高粱活性成分之一。4.首次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对5种珍珠菜属植物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分析表明,珍珠菜属植物精油在医药和香料工业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其作用机理尚须深入研究。5.本文综述了珍珠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为研究该属植物的生物活性成分和医药用途提供理论依据。

李海燕[9](2012)在《大豆异黄酮的开发及其物质基础的研究》文中指出大豆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 (L.) Merr.的干燥成熟种子。大豆异黄酮(soybeanisoflavones,SIF)是大豆中的活性成分,其结构与雌激素相似,同样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因此又叫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具有多种药理活性,不仅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可明显的预防骨质疏松、降低人体多种雌激素依赖型疾病的发病率;还具有抗肿瘤作用,可诱导癌细胞凋亡;抗氧化作用,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抗炎等作用。因此,为了寻找大豆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本论文对大豆异黄酮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寻找到大豆药材有效成分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了醇提的最佳工艺,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技术,进行了纯化,并对纯化工艺进行了动态吸附考察。建立了大豆异黄酮的提取模式。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了大豆异黄酮中染料木苷的含量,并进行了稳定性考察。建立了能反应临床疗效的药理模型,筛选出大豆中的有效成分,最终筛选出最佳有效剂量。动物急性毒性实验及动物长期毒性实验表明,未发现大豆异黄酮有毒副作用。通过小鼠自主活动试验、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的协同试验,分别观察了大豆异黄酮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并观察了对麻醉状态下猫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示剂量下大豆异黄酮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无明显影响,对猫血压、心电图及呼吸系统同样无明显影响。药效学实验观察了大豆异黄酮对大鼠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本实验采用12月龄雌性大鼠,切除卵巢60d以后,以大豆异黄酮250、125、75mg·kg-1,3个剂量连续灌胃(ig)90d。按试剂盒上方法测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雌二醇(E2)、钙离子(Ca2+)、磷离子(P3-)、钠离子(Na+)含量;用原子吸收法测定骨中Ca2+、P3-、Na+、Mg2+含量;用骨扫描法测定胫骨骨密度等。结果表明:剂量为250、125mg·kg-1的大豆异黄酮可以增加骨质疏松大鼠血中Ca2+,对血中P3-、Na+、E2、ALP含量无明显影响;提高骨中Ca2+含量,对骨中P3-含量具有一定的升高趋势,对骨中Na+、Mg2+无明显影响;增加骨密度和骨小梁面积;减少骨吸收,促进骨形成。证明大豆异黄酮具有治疗肾虚大鼠骨质疏松作用。大豆异黄酮中的大豆苷元(Daidzein),能够抑制NF-κB的转录活性,以及一些促炎症因子(IL-1β和IL-18)的上调表达;被LPS刺激引发的蛋白PAR化的升高也会被大豆苷元的处理降低。此外,双报告结果表明转染PARP-1引起的NF-κB转录活性的增强会被大豆苷元降低。免疫共沉淀结果证明了由LPS引起的Rel A(p65)和PARP-1的结合也会被大豆苷元抑制。双报告及免疫共沉淀得到的结果都说明了大豆苷元影响PARP-1的活化,由此来影响在免疫过程中促炎症基因的转录。进一步的体外抑制剂实验显示大豆苷元对于PARP-1的抑制作用也许是通过间接的信号机制而并不是在体内情况下作为PARP-1作用底物的竞争者。这些结果证明了大豆异黄酮对棉球引起的慢性炎症和叉菜胶引起的急性炎症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理是能够抑制NF-κB的转录活性,促进IL-2、IL-4表达,抑制IL-10、IFN-γ水平。大豆苷元通过抑制PARP-1活性的升高来阻断促炎症基因的表达。总之,本研究结果为大豆的开发,特别是大豆异黄酮的开发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法,为将来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姜山[10](2011)在《猫眼草活性成分提取物的肺癌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肿瘤依然是人类尚未克服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疑难病症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各类疾病之首。其中,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高居首位。目前,肿瘤的防治仍然采取手术为主,放化疗为辅的策略,而药物学治疗是目前抗肿瘤防治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当前临床常用的抗肿瘤药约有七十余种,但仍不能有效控制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尽管进入临床研究的抗肿瘤药物居高不下,但理想的高效低毒药物却寥寥无几。天然产物是抗肿瘤药物的重要来源。我国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丰富,中医药作为我国的国粹,中药的抗肿瘤活性已得到国际公认。猫眼草是中国传统中草药之一,其提取物抗肿瘤作用的研究已有部分报道,但关于其抗肿瘤活性的物质基础及其详细机制未有文献报道。本论文通过提取分离获得猫眼草中黄酮类物质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了其体内对肺癌的作用,并探讨了其作用机制。1、猫眼草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工艺探讨采用均匀设计法研究从猫眼草中提取总黄酮的工艺,以乙醇为溶剂,考察了四个因素乙醇浓度(30%~90%)、乙醇用量((W/V):9~15倍)、回流时间(0.5~3.5小时)、回流次数(1~3次)对猫眼草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以确定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并按设计方法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以原药材14倍(W/V)的50%乙醇水溶液,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小时的条件,从猫眼草中提取总黄酮的提取率最高(3.28%)。用该工艺提取猫眼草总黄酮工艺简单,提取率高,操作容易控制,稳定性好,适合于工业化生产。2、利用血清药理学手段,在细胞水平确定了猫眼草黄酮类粗提物的抗肿瘤作用在确定猫眼草黄酮类粗提物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利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结合Western Blot手段,研究了猫眼草黄酮类粗提物抗肿瘤作用的机制。结果发现,含猫眼草黄酮类粗提物兔血清可明显抑制肺癌细胞株A549的增殖,且其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浓度和时间相关性,20%浓度下作用72h对A549增殖的抑制率为39.08%。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发现,猫眼草黄酮类粗提物兔血清可明显阻滞肺癌细胞株A549于G1期,并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进一步采用Western Blot手段观察了细胞周期相关及凋亡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含猫眼草黄酮类粗提物兔血清可以促进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9和Caspase-3蛋白切割,进而引起PARP蛋白活化,促进凋亡相关蛋白Bax表达升高,减少抗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及凋亡相关蛋白Bad磷酸化。表明含猫眼草黄酮类粗提物兔血清能够诱导肺癌细胞株A549的凋亡。3、确定了猫眼草黄酮类粗提物具有抗肿瘤作用利用荷Lewis肺癌小鼠肿瘤动物模型,通过观察肿瘤重量变化,评价了猫眼草黄酮类粗提物体内对肿瘤生长的影响,并通过观察动物一般表现、体重变化及用药后动物的胸腺和脾脏重量的改变,初步评价药物的潜在的一般毒性及其对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猫眼草黄酮类粗提物在1和0.5g/kg剂量下连续服用19天,可明显抑制Lewis肺癌在小鼠体内的生长(与模型组比较,p<0.01和0.05),对肿瘤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41.14%和40.40%;猫眼草黄酮类粗提物在0.25g/kg剂量下连续服用19天,对Lewis肺癌在小鼠体内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对肿瘤生长的抑制率为21.31%,但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提示猫眼草黄酮类粗提物体内具有一定的抑制肿瘤生长的活性。猫眼草黄酮类粗提物在1和0.5g/kg剂量下连续服用19天,对荷Lewis肺癌小鼠的胸腺和脾脏重量均有一定的减轻作用,但仅1g/kg剂量下对脾脏重量的减轻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p<0.01),其他各组各指标虽有下降趋势,但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相应计算的脾指数和胸腺指数也表现出了同样的趋势。提示其本身可能具有一定的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但也有可能是其抑制肿瘤生长后表现出来的间接效应。实验期间的一般观察发现,除环磷酰胺组和猫眼草黄酮类粗提物高剂量(1g/kg)组动物略显消瘦外,各组动物的精神状态、饮食、饮水、大小便等均未见明显异常。猫眼草黄酮类粗提物在1 g/kg及环磷酰胺在30mg/kg剂量下连续给药19天可使荷Lewis肺癌小鼠体重明显减轻(p< 0.01),提示猫眼草黄酮类粗提物在高剂量下可能对小鼠具有一定的体重增长抑制作用。4、猫眼草中黄酮类物质的活性追踪及结构鉴定采用活性追踪的方法进一步对猫眼草黄酮粗提物中各馏分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研究,并针对黄酮类化合物特征紫外,对猫眼草50%乙醇提取物中的主要黄酮类结构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该提取物中分离出两个黄酮单体为quercetin-3-O-β-D-glucuronide(1)和kaempferol 3-O-β-d-glucuronic acid(2) ;提取物中的抗肿瘤活性成分为其中的脂溶性部分,但从脂溶性成分中获取的两个单体1和2均不具有细胞增殖抑制活性。该研究从猫眼草黄酮粗提物中分离出了两个黄酮类结构单体,并确定了该提取物中的抗肿瘤活性部位。5、利用激酶筛选及相关技术平台,在分子及细胞水平确定猫眼草活性部位的抗肿瘤作用利用激酶筛选平台及体外细胞相关技术,结合Western Blot手段,研究了猫眼草活性部位抗肿瘤作用的机制。结果发现,猫眼草活性部位可特异性抑制EGFR的磷酸化,且其IC50值为0.32μg/ml。采用人脐静脉微血管内皮细胞形成管腔模拟血管新生实验发现,猫眼草活性成分可明显抑制管腔形成,提示其具有抑制血管新生的作用。进一步采用Transwell观察了猫眼草活性成分对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猫眼草活性成分可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活动。相关信号通路研究表明,猫眼草活性成分可明显抑制EGFR的磷酸化,下调相关的AKT和ERK信号。本研究通过提取分离制备了猫眼草的活性部位,确定了该活性部位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并明确了其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为中药猫眼草的深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丹贝和大豆异黄酮提取物对小鼠移植性肿瘤抑制作用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丹贝和大豆异黄酮提取物对小鼠移植性肿瘤抑制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荸荠皮和浒苔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抗菌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一览
鉴别反应一览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可食用植物中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2.1 概述
    2.2 可食用植物中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活性成分
        2.2.1 多糖类
        2.2.2 黄酮类
        2.2.2.1 黄酮类单体化合物
        2.2.2.2 黄酮类混合物
        2.2.3 萜类
        2.2.3.1 单萜
        2.2.3.2 倍半萜
        2.2.3.3 二萜
        2.2.3.4 三萜
        2.2.4 生物碱类
        2.2.5 其他
    2.3 展望
第三章 荸荠皮化学成分及营养成分研究
    3.1 前言
    3.2 荸荠皮的化学成分
        3.2.1 化合物名称
        3.2.2 化合物结构
        3.2.3 化合物结构鉴定
    3.3 干燥荸荠皮的营养成分
        3.3.1 一般营养成分
        3.3.2 矿物元素含量
        3.3.3 氨基酸含量
    3.4 实验部分
        3.4.1 仪器及试剂
        3.4.2 药材
        3.4.3 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3.4.4 营养成分测定
        3.4.4.1 一般营养成分测定
        3.4.4.2 矿物元素含量测定
        3.4.4.3 氨基酸含量测定
    3.5 化合物的物理常数及光谱数据
第四章 浒苔的化学成分研究
    4.1 前言
    4.2 浒苔的化学成分研究结果
        4.2.1 化合物名称
        4.2.2 化合物结构
        4.2.3 化合物结构鉴定
    4.3 实验部分
        4.3.1 仪器及试剂
        4.3.2 药材
        4.3.3 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4.4 化合物的物理常数及光谱数据
第五章 抗菌活性研究
    5.1 荸荠皮中部分化合物抗菌活性结果
    5.2 浒苔中部分化合物抗菌活性结果
    5.3 实验部分
        5.3.1 实验仪器与药品
        5.3.2 实验步骤
    5.4 总结及讨论
第六章 抗肿瘤活性研究
    6.1 荸荠皮中部分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
        6.1.1 抗肿瘤活性评价
        6.1.2 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细胞凋亡情况
        6.1.3 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检测T24细胞凋亡情况
        6.1.4 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荧光染色检测T24细胞凋亡情况
        6.1.5 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检测结果分析
        6.1.6 Western blot蛋白印记结果分析
        6.1.7 细胞内ROS检测结果分析
    6.2 浒苔中部分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
    6.3 实验部分
        6.3.1 实验仪器与药品
        6.3.2 MTT法测定抗肿瘤活性
        6.3.3 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细胞凋亡
        6.3.4 Hoechst 33258染色
        6.3.5 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荧光染色
        6.3.6 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检测
        6.3.7 Western blot蛋白印记分析
        6.3.8 细胞内ROS检测
    6.4 总结及讨论
第七章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附录 部分化合物图谱

(2)用于发酵豆乳的乳酸菌筛选及发酵豆乳抗氧化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大豆
        1.1.1 大豆及其营养成份
        1.1.2 传统豆制品
    1.2 大豆异黄酮
        1.2.1 黄酮类化合物
        1.2.2 大豆异黄酮的功能及相关研究
    1.3 大豆多肽
    1.4 发酵豆乳
    1.5 研究内容和意义
        1.5.1 研究意义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发酵豆乳抗氧化菌株筛选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2.1.1 试剂和药品
        2.1.2 仪器和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菌株的富集培养
        2.2.2 豆浆的制备
        2.2.3 发酵豆乳的制备
        2.2.4 测定发酵豆乳的pH值
        2.2.5 测定发酵豆乳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
        2.2.6 发酵豆乳的抗氧化能力测定
        2.2.7 统计分析
    2.3 实验结果
        2.3.1 发酵豆乳pH测定结果
        2.3.2 发酵豆乳β-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结果
        2.3.3 发酵豆乳DPPH自由基清除率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L.casei16发酵豆乳有效成分提取及分析
    3.1 实验材料与设备
        3.1.1 试剂和药品
        3.1.2 仪器和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发酵豆乳的大量制备
        3.2.2 有效成分的大量提取
        3.2.3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3.2.4 统计分析
    3.3 实验结果
        3.3.1 4种大豆异黄酮标准曲线
        3.3.2 提取物中大豆异黄酮含量
        3.3.3 发酵豆乳中大豆异黄酮含量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提取物抗氧化性分析
    4.1 实验材料与设备
        4.1.1 试剂和药品
        4.1.2 仪器和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ORAC法测定体外抗氧化性
        4.2.2 HepG2细胞的培养
        4.2.3 提取物细胞毒性实验
        4.2.4 AAPH半致死浓度确定
        4.2.5 提取物对AAPH氧化损伤HepG2肝癌细胞的保护作用
        4.2.6 提取物对AAPH氧化损伤HepG2肝癌细胞SOD产生的影响
        4.2.7 统计分析
    4.3 实验结果
        4.3.1 ORAC抗氧化实验结果
        4.3.2 提取物毒性实验结果
        4.3.3 AAPH半致死浓度确定
        4.3.4 提取物对AAPH氧化损伤HepG2肝癌细胞的保护作用
        4.3.5 提取物对AAPH氧化损伤HepG2肝癌细胞SOD产生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3)朝鲜族大酱的品质及对肿瘤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大酱概述
    1.2 大酱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大豆异黄酮
    1.3 大豆异黄酮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癌症概述
    1.5 国内外癌症患病趋势
    1.6 大豆异黄酮的抗癌机理
    1.7 癌症的预防、治疗现状及展望
第二章 发酵时期及不同菌种对发酵大酱品质的影响
    2.1 大酱最佳发酵条件的确定及品质的比较
        2.1.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2.1.2 实验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三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金雀异黄素标准曲线
        2.2.2 大酱发酵过程中异黄酮含量曲线
        2.2.3 朝鲜族大酱发酵结束后各项指标的测定
        2.2.4 不同菌种对大酱色度的影响
        2.2.5 不同菌种对大酱感官特性的影响
    2.3 小结
第三章 发酵大酱对不同癌细胞抑制率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大酱粗提取物的制备
        3.2.2 体外抗肿瘤试验
        3.2.3 体内抗肿瘤试验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体外抗肿瘤实验
        3.3.2 体内抗肿瘤实验
    3.4 小结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谢辞

(4)不同贮藏时期朝鲜族大酱的抗突变及抗肿瘤生理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大酱及其产业现状
    1.2 大酱的生理功能
        1.2.1 抗氧化作用
        1.2.2 降血压作用
        1.2.3 降低血浆中胆固醇的作用
        1.2.4 保护肝脏作用
        1.2.5 防衰老作用
    1.3 大酱抗突变活性研究现状
    1.4 大酱抗肿瘤活性研究现状
    1.5 不同贮藏时期大酱的变化
        1.5.1 大酱发酵过程中水分的变化
        1.5.2 大酱发酵过程中总酸及pH变化
        1.5.3 大酱发酵过程中还原糖的变化
        1.5.4 大酱发酵过程中氨基酸态氮及风味的变化
        1.5.5 大酱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变化
第二章 朝鲜族大酱的成分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一般成分分析
        2.2.2 无机盐分析
        2.2.3 糖类分析
        2.2.4 脂肪酸分析
        2.2.5 氨基酸分析
        2.2.6 一般微生物检测
    2.3 结论
第三章 不同贮藏时期朝鲜族大酱的抗突变活性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统计学方法
    3.2 结果
        3.2.1 Ames试验
        3.2.2 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3.3 讨论
    3.4 结论
第四章 不同贮藏时期朝鲜族大酱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1.3 统计学方法
    4.2 结果
        4.2.1 体外抗肿瘤试验
        4.2.2 体内抗肿瘤试验
    4.3 讨论
    4.4 结论
第五章 不同贮藏时期朝鲜族大酱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贮藏时期传统朝鲜族大酱中的含水量
        5.2.2 不同贮藏时期传统朝鲜族大酱中大豆异黄酮含量的变化
    5.3 结论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5)复方小艾飞蜜膏抑制胃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导师评阅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复方小艾飞蜜膏抗胃癌活性实验研究
    实验一 复方小艾飞蜜膏乙醇提取物对荷瘤小鼠胃癌 MFC 移植瘤的抑瘤作用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实验二 复方小艾飞蜜膏乙醇提取物抗炎作用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实验三 复方小艾飞蜜膏乙醇提取物不同萃取部分及单体化合物体外抑制人胃癌细胞系BGC-823增殖活性筛选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实验四 复方小艾飞蜜膏乙醇提取物不同萃取部分体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复方小艾飞蜜膏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实验一 复方小艾飞蜜膏化学成分研究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实验二 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复方小艾飞蜜膏活性成分提取工艺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药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药抗肿瘤作用研究简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6)豆粕提取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对肉仔鸡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插图及附表清单
主要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我国肉鸡生产现状
    1.3 抗生素类添加剂的危害
    1.4 饲料安全
    1.5 大豆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
    1.6 大豆提取物促进机体免疫机理研究进展
第二章 豆粕提取复合物制备工艺条件的优化研究
    2.1 豆粕提取复合物生产工艺的优化研究
    2.2 复合提取物中活性成分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2.3 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豆粕提取复合物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豆粕提取复合物对肉仔鸡抗氧化、免疫、应激激素指标及脾脏组织 IFN-γ和IL-2mRNA 基因表达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豆粕提取复合物对肠道消化酶活性、肠黏膜形态结构、肠道菌群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讨论
    5.4 本章小结
总体结论
创新点
存在的问题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7)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的制备、成分分析及急性毒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提取工艺研究
    一、实验材料
        (一) 实验药物
        (二) 实验试剂
        (三) 实验仪器
        (四) 其他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一) 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分析方法的建立
        1.溶液的配制
        2.色谱条件及系统适应性考察
        3.方法学考察
        (二) 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提取工艺研究
        1.乙醇浓度对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提取的影响
        2.液固比(V/W)对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提取的影响
        3.提取时间对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提取的影响
        4.提取次数对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提取的影响
        5.正交试验对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提取的影响
    三、实验结果
        (一) 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分析方法的建立
        1.线性关系考察结果
        2.精密度考察结果
        3.稳定性试验结果
        (二) 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提取工艺研究
        1.乙醇浓度对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提取的影响
        2.液固比(V/W)对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提取的影响
        3.提取时间对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提取的影响
        4.提取次数对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提取的影响
        5.正交试验对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提取的影响
    四、分析与讨论
    五、小结
第二部分 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分离富集工艺研究
    一、实验材料
        (一) 实验药物
        (二) 实验试剂
        (三) 实验仪器
        (四) 其他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一) 聚酰胺预处理
        (二) 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分析方法的建立
        (三) 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的分离富集工艺研究
        1.不同型号聚酰胺对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吸附的影响
        2.聚酰胺用量对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吸附的影响
        3.加水体积对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吸附的影响
        4.洗脱液浓度对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洗脱的影响
        5.洗脱液体积对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洗脱的影响
        6.除杂液体积用量对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洗脱的影响
        7.最佳工艺条件验证试验
    三、实验结果
        (一) 不同型号聚酰胺对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吸附的影响
        (二) 聚酰胺用量对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吸附的影响
        (三) 加水体积对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吸附的影响
        (四) 洗脱液浓度对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洗脱的影响
        (五) 洗脱液体积对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洗脱的影响
        (六) 除杂液体积用量对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洗脱的影响
        (七) 最佳工艺条件验证试验
    四、分析与讨论
    五、小结
第三部分 山核桃叶40%乙醇洗脱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一、实验材料
        (一) 实验试剂
        (二) 实验仪器
        (三) 其他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一) 山核桃叶40%乙醇洗脱部位化学成分初步分析
        (二) 山核桃叶40%乙醇洗脱部位化学成分分离鉴定
        1.样品硅胶柱粗粉
        2.B组分硅胶细分
        3.B-2组分制备型HPLC分离
        4.化合物B-2-4的液质、核磁谱分析
    三、实验结果
        (一) 山核桃叶40%乙醇洗脱部位化学成分初步分析
        (二) 山核桃叶40%乙醇洗脱部位化学成分分离鉴定
        1.化合物B-2-4的结构鉴定
    四、分析与讨论
    五、小结
第四部分 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对小鼠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一、实验材料
        (一) 实验药物
        (二) 实验动物
        (三) 实验试剂
        (四) 实验仪器
    二、实验方法
        (一) 预实验
        (二) 最大耐受量(MTD)测定
        (三) 检测指标
        1.笼边观察
        2.肉眼观察
        3.病理切片检查
        (四) 数据处理
    三、实验结果
        (一) 半数致死量LD_(50)值测定
        (二) 最大耐受量(MTD)测定
        (三) 肉眼观察
        (四) 病理学检查
    四、分析与讨论
    五、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8)珍珠菜属植物狭叶落地梅和山高粱保肝、降血糖作用及化学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表
第一章 珍珠菜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1 前言
    1.2 珍珠菜属植物化学成分
        1.2.1 三萜类化合物
        1.2.2 黄酮类化合物
    1.3 珍珠菜属植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3.1 细胞毒活性和抗肿瘤活性
        1.3.2 抗菌消炎活性
        1.3.3 抗氧化活性
        1.3.4 珍珠菜属植物提取物与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关系
        1.3.5 其他生物活性
    1.4 选题依据及研究目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狭叶落地梅和山高粱体外抗氧化活性与体内化学性肝损伤保护
    2.1 化学性肝损伤机制及天然药物研究概况
        2.1.1 肝损伤机制
        2.1.2 肝损伤检测的基本生化指标
        2.1.3 抗肝损伤天然药物研究进展
    2.2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试剂
        2.2.3 主要仪器
    2.3 狭叶落地梅和山高粱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2.3.1 实验方法
        2.3.2 实验结果
    2.4 狭叶落地梅和山高粱提取物体内保肝作用及抗氧化机制研究
        2.4.1 实验方法
        2.4.2 实验结果
    2.5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狭叶落地梅和山高粱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与体内降血糖评价
    3.1 天然产物降血糖机制及体内外研究概况
        3.1.1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作用原理
        3.1.2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来源
        3.1.3 天然成分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与体内降血糖活性的关系
    3.2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试剂
        3.2.3 实验仪器
    3.3 狭叶落地梅和山高粱提取物体外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研究
        3.3.1 实验方法
        3.3.2 结果与讨论
    3.4 狭叶落地梅和山高粱提取物体内降血糖活性研究
        3.4.1 实验方法
        3.4.2 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山高粱等5种珍珠菜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
    4.1 山高粱化学成分研究
        4.1.1 前言
        4.1.2 仪器材料
        4.1.3 实验方法
        4.1.4 提取及分离
        4.1.5 结构鉴定
        4.1.6 DPPH微量法测定两个单体化合物体外抗氧化活性
        4.1.7 两种单体化合物体外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
    4.2 五种珍珠菜属植物挥发性成分分析
        4.2.1 前言
        4.2.2 实验部分
        4.2.3 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与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9)大豆异黄酮的开发及其物质基础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大豆异黄酮研究进展
        1.1.1 预防骨质疏松作用
        1.1.2 抗肿瘤作用
        1.1.3 抗氧化作用
        1.1.4 降低胆固醇及保护心血管系统作用
        1.1.5 其他作用
        1.1.6 大豆异黄酮的副作用
    1.2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3 参考文献
第2章 大豆异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试剂
    2.2 大豆异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2.2.1 原料药的选择
        2.2.2 乙醇提取工艺研究
        2.2.3 醇提取物精制条件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的研究)
        2.2.4 中试研究结果
    2.3 实验结果
    2.4 参考文献
第3章 大豆异黄酮质量标准的研究
    3.1 实验仪器及试剂
        3.1.1 实验仪器
        3.1.2 实验试剂
    3.2 大豆药材的质量标准
        3.2.1 大豆的显微鉴别
        3.2.2 大豆的薄层鉴别
        3.2.3 大豆药材中所含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3.2.4 大豆药材中染料木苷的含量测定
    3.3 大豆异黄酮的质量标准
        3.3.1 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3.3.2 染料木苷的含量测定
        3.3.3 方法学考察
        3.3.4 常规检测
    3.4 实验结果
第4章 大豆异黄酮药效学的研究
    4.1 实验条件
        4.1.1 实验仪器
        4.1.2 实验动物
        4.1.3 药物及试剂
        4.1.4 数据统计方法
    4.2 大豆异黄酮剂量筛选试验
        4.2.1 大豆异黄酮对幼年雌性小鼠子宫卵巢重量的影响
        4.2.2 对成年去卵巢大鼠子宫重量的影响
        4.2.3 对正常小鼠模型的影响
    4.3 大豆异黄酮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影响
        4.3.1 大豆异黄酮对血清 ALP、P~(3-)、Ca~(2+)、Na~+、E2 的影响
        4.3.2 大豆异黄酮对骨 Ca~(2+)、P~(3-)、Na~+、Mg~(2+)的影响
        4.3.3 大豆异黄酮对骨代谢的影响
        4.3.4 大豆异黄酮对四环素双标记的胫骨皮质骨形态计量学观察
        4.3.5 大豆异黄酮对胫骨骨密度的影响
        4.3.6 各组大鼠胫骨近端骨小梁骨计量学研究
        4.3.7 股骨胫端骨小梁细胞超微结构观察
        4.3.8 胫骨生物力学测定
    4.4 大豆异黄酮对维甲酸致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影响
        4.4.1 实验方法
        4.4.2 病理观察
        4.4.3 胫骨骨密度测定
        4.4.4 大豆异黄酮对维甲酸骨质病变治疗作用小结
    4.5 大豆异黄酮对去卵巢小鼠的影响
    4.6 大豆异黄酮对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
    4.7 大豆异黄酮抗炎作用
        4.7.1 对大鼠棉球肉芽组织增生的影响
        4.7.2 对角叉菜胶性足肿胀的影响
    4.8 大豆异黄酮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4.8.1 大豆异黄酮对正常小鼠体内炭粒廓清功能的影响
        4.8.2 大豆异黄酮对阴虚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4.8.3 大豆异黄酮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
    4.9 结论
    4.10 参考文献
第5章 大豆异黄酮一般药理研究及急性毒性研究
    5.1 实验仪器和材料
        5.1.1 实验仪器
        5.1.2 实验动物
        5.1.3 动物饲养条件
        5.1.4 实验试剂
        5.1.5 剂量选择
    5.2 实验方法
        5.2.1 大豆异黄酮一般药理的研究
        5.2.2 大豆异黄酮急性毒性实验
        5.2.3 大豆异黄酮长期毒性试验
    5.3 实验结果
第6章 大豆异黄酮中大豆苷元抑制炎症反应机制的研究
    6.1 实验方法
        6.1.1 实验材料
        6.1.2 细胞培养和刺激
        6.1.3 免疫印迹法
        6.1.4 免疫沉淀反应
        6.1.5 反转录和 PCR
        6.1.6 瞬时转染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
        6.1.7 体外 PARP-1 活性检测
        6.1.8 统计学分析
    6.2 结果
    6.3 讨论
    6.4 结论
    6.5 参考文献
第7章 结论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猫眼草活性成分提取物的肺癌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猫眼草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
    1.1 前言
    1.2 实验材料
        1.2.1 药品与试剂
        1.2.2 实验仪器
    1.3 实验方法
        1.3.1 定量原理
        1.3.2 方法设计
        1.3.3 实验流程
    1.4 实验结果
    1.5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2 利用血清药理学手段,在细胞水平确定猫眼草黄酮类粗提物的抗肿瘤作用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
        2.2.1 药品与试剂和主要耗材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动物
        2.2.4 肿瘤细胞株培养
    2.3 实验方法
        2.3.1 猫眼草黄酮类粗提物含药血清的制备
        2.3.2 正常兔血清对 A549 细胞生长的影响
        2.3.3 含药兔血清不同浓度对A549 细胞生长的影响
        2.3.4 含药兔血清作用不同时间对A549 细胞生长的影响
        2.3.5 含药兔血清对 A549 细胞周期的影响
        2.3.6 线粒体膜电位检测
        2.3.7 Western Blot 检测
        2.3.8 统计学处理
    2.4 实验结果
        2.4.1 正常兔血清对 A549 细胞生长的影响
        2.4.2 含药兔血清浓度对A549 细胞生长的影响
        2.4.3 含药兔血清孵育时间对A549 细胞生长的影响
        2.4.4 含药兔血清对A549 细胞周期的影响
        2.4.5 含药兔血清引起A549 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改变
        2.4.6 含药兔血清破坏 A549 细胞线粒体膜电位
    2.5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3 猫眼草黄酮类粗提物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模型的抗肿瘤作用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
        3.2.1 药品与试剂
        3.2.2 实验器材
        3.2.3 实验动物
        3.2.4 荷瘤动物模型的建立
        3.2.5 观察指标
        3.2.6 统计学处理
    3.4 实验结果
        3.4.1 一般观察
        3.4.2 猫眼草黄酮类粗提物体内对荷Lewis 肺癌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
        3.4.3 猫眼草黄酮类粗提物体内对荷Lewis 肺癌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
    3.5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4 猫眼草中黄酮类物质的活性追踪及结构鉴定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
        4.2.1 药品与试剂
        4.2.2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猫眼草浸提物的分离纯化
        4.3.2 生物活性测试
    4.4 实验结果
        4.4.1 结构鉴定
        4.4.2 活性评价
        4.4.3 乙酸乙酯萃取浸提液浸膏诱导A549 细胞发生周期阻滞的作用
        4.4.4 乙酸乙酯萃取浸提液浸膏诱导A549 细胞发生凋亡
    4.5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5 猫眼草活性部位抗肿瘤机制研究
    5.1 前言
    5.2 实验材料
        5.2.1 试剂和耗材
        5.2.2 实验仪器
    5.3 实验方法
        5.3.1 蛋白酪氨酸激酶分子水平筛选
        5.3.2 细胞水平检测猫眼草活性成分EA 对 EGFR 酪氨酸激酶的抑制活性
        5.3.3 Western blot 检测相关信号的变化
        5.3.4 HMEC 细胞迁移实验
        5.3.5 HMEC 细胞管腔形成实验
    5.4 实验结果
        5.4.1 EA 分子水平抑制蛋白酪氨酸激酶的活性
        5.4.2 EA 对细胞内受体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影响
        5.4.3 EA 对 EGFR 相关信号的影响
        5.4.4 EA 抑制 HMEC 细胞迁移
        5.4.5 EA 抑制 HMEC 细胞管腔形成
    5.5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结论
创新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丹贝和大豆异黄酮提取物对小鼠移植性肿瘤抑制作用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荸荠皮和浒苔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抗菌活性研究[D]. 徐小净. 东南大学, 2019(05)
  • [2]用于发酵豆乳的乳酸菌筛选及发酵豆乳抗氧化性研究[D]. 唐宇. 大连工业大学, 2018(04)
  • [3]朝鲜族大酱的品质及对肿瘤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D]. 叶世明. 延边大学, 2017(01)
  • [4]不同贮藏时期朝鲜族大酱的抗突变及抗肿瘤生理活性研究[D]. 李雪. 延边大学, 2016(04)
  • [5]复方小艾飞蜜膏抑制胃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D]. 米仁沙·牙库甫. 新疆医科大学, 2014(04)
  • [6]豆粕提取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对肉仔鸡作用的研究[D]. 祁宏伟. 吉林农业大学, 2014(01)
  • [7]山核桃叶总黄酮苷元的制备、成分分析及急性毒性研究[D]. 张坤.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4(05)
  • [8]珍珠菜属植物狭叶落地梅和山高粱保肝、降血糖作用及化学成分研究[D]. 魏金凤. 河南大学, 2012(11)
  • [9]大豆异黄酮的开发及其物质基础的研究[D]. 李海燕. 吉林大学, 2012(09)
  • [10]猫眼草活性成分提取物的肺癌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姜山. 中国海洋大学, 2011(06)

标签:;  ;  ;  

豆豉和大豆异黄酮提取物对小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