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水势系数及其应用实例

植物水势系数及其应用实例

一、植物水势系数及其应用实例(论文文献综述)

郭飞[1](2016)在《蓄水坑灌下苹果树根系吸水深度与水分运移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是世界上苹果产量最大的国家,而山西是国内优质苹果生产基地之一。在华北地区,水资源紧缺已成为限制果园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蓄水坑灌是一种保水、抗旱的新型立体灌溉方式。本文在分析蓄水坑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苹果园的果树设定了6个蓄水坑灌下的灌水处理,并以当地传统的地面灌溉为对照处理。其中蓄水坑灌T1处理在果树全生育期的灌水上、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70%与100%;T2处理在果树全生育期的灌水上、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60%与90%;T3处理在果树全生育期的灌水上、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50%与80%;T5、T6与T7处理分别在苹果树特定生育期充分灌水而其余生育期胁迫灌水,T5处理在果树萌芽花期(4月1日至5月20日)的灌水上、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70%与100%,而在其余生育期为50%与80%;T6处理在新梢旺长期(5月21日至7月20日)的灌水上、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70%与100%,而在其余生育期为50%与80%;T7处理在果实膨大期(7月21日至10月22日)的灌水上、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70%与100%,而在其余生育期为50%与80%。地面灌溉T4处理为对照灌水处理,其灌水时间与灌水量主要参考当地果园的灌溉制度。T1T7处理在全生育期的灌水量分别为3200L/株(267m3/亩)、1600L/株(133m3/亩)、800L/株(67m3/亩)、2160L/株(180m3/亩)、1200L/株(100m3/亩)、1600L/株(133m3/亩)、1600L/株(133m3/亩)。本文通过氢氧稳定同位素技术得出的蓄水坑灌不同灌水处理下苹果树根系的吸水深度规律,并结合不同灌水处理下苹果树的SPAC系统水势、苹果树蒸腾耗水规律、苹果树新梢生长、果树产量与果实品质的分析结果,综合比较得出适合当地苹果园的蓄水坑灌灌水处理,为今后蓄水坑灌灌溉制度的制定与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论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对比目前氢氧稳定同位素水源分析常用的4种方法的假设条件、模型原理与输出结果,得出多元线性模型是目前氢氧稳定同位素水源分析中适用性强且较准确的分析方法。根据多元线性模型得出的根系吸水位置结果,蓄水坑灌与地面灌溉下苹果树根系的吸水深度变化规律为在萌芽花期集中在表层土壤,在新梢旺长期逐渐加深,而在果实膨大期8月后开始逐渐变浅。蓄水坑灌适度灌水t2处理与地面灌溉t4处理在萌芽花期根系的主要吸水深度与水分贡献率分别为020cm(51.3%)与020cm(59.5%);新梢旺长期6月为020cm(33.4%)、2040cm(19.6%)与020cm(42.9%)、2040cm(11.1%)。在这两个时期,t2与t4处理的根系主要吸水深度相同,但蓄水坑灌t2处理对40cm以下土壤水的水分利用率高于t4处理。t2处理与t4处理在新梢旺长期7月根系的主要吸水深度与水分贡献率分别为2040cm(14.3%)、6080cm(14.6%)、80100cm(14.8%)与020cm(24.3%)、2040cm(29.1%);果实膨大期8月为4060cm(13.5%)、6080cm(14.5%)、80100cm(14.7%)与020cm(23.6%)、2040cm(37.1%)、4060cm(11.6%);果实膨大期9月为020cm(18.9%)、2040cm(19.1%)、6080cm(16.3%)与020cm(26.3%)、2040cm(27.3%)、4060cm(13.8%)。在后三个时期,蓄水坑灌t2处理的根系主要吸水深度均深于地面灌溉t4处理,更多的吸收利用了深层土壤水。对比不同灌水处理下苹果树根系的主要吸水深度,发现相比于地面灌溉t4处理,蓄水坑灌t2处理与t6处理既节省了560l/株(47m3/亩)的灌溉水又促进了根系吸收60cm以下的中深层土壤水。(2)蓄水坑灌与地面灌溉下,根长密度与根系活力都基本在新梢旺长期7月达到全生育期峰值。而蓄水坑灌t2与t6处理在减少灌水量的基础上,显着促进了根系深扎与提升根系整体发育情况。根据苹果树根系吸水深度与根系活力、根长密度、土壤含水率在苹果树不同生育期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苹果树根系吸水深度在萌芽花期与新梢旺长前期主要受根长密度与根系活力影响;在新梢旺长后期主要受根长密度、根系活力与土壤含水率影响;在果实膨大前期主要受土壤含水率影响;在果实膨大后期主要受根长密度影响。(3)蓄水坑灌t2处理在比地面灌溉减少560l/株(47m3/亩)灌水量的基础上,与地面灌溉下苹果树的叶水势、土水势未达到显着性差异,维持了良好的水势梯度;蓄水坑灌充分灌水t1处理的土-叶水势梯度最大,但其灌水量比地面灌溉处理多1040l/株(87m3/亩)。蓄水坑灌不同灌水处理下果树的水势比较得出新梢旺长期的充分灌水对苹果树维持良好的叶水势状况影响最大,而萌芽花期影响最小。此外,蓄水坑灌下的苹果树相比于地面灌溉有更低的水势阈值(低于-0.48mpa),这说明了蓄水坑灌可以提升苹果树的抗旱性,对水分胁迫的抵抗能力更强。(4)蓄水坑灌充分灌水t1处理、适度灌水t2处理、胁迫灌水t3处理与地面灌溉t4处理的单位边材面积液流通量均在7、8月份达到峰值,说明苹果树在该时期耗水量最大,需要充分灌水。t1处理在各个生育期液流速率显着高于其它处理。t2处理与地面灌溉t4处理基本未达到显着性差异,t2处理既减少了灌水量又维持了相近的液流速率。对比5月至10月不同灌水处理下苹果树灌水量与蒸腾耗水量,发现蓄水坑灌t1处理下苹果树蒸腾耗水量与灌水量最大,未显着提升果树水分利用效率;t3处理下苹果树蒸腾耗水量较地面灌溉t4处理大幅度下降,影响了苹果树的正常生长发育;t2与t6处理苹果树的蒸腾耗水量接近地面灌溉t4处理,且灌水量减少了560l/株(47m3/亩),有利于提升果树水分利用率。(5)蓄水坑灌不同灌水处理下苹果树的新梢在萌芽花期生长缓慢,在新梢旺长期6月、7月上旬生长速率最大,而在7月下旬之后基本稳定。不同灌水处理中,蓄水坑灌充分灌水T1处理的新梢生长长度最大,但过度的新梢生长可能会引起树体郁闭;T3、T5与T7处理由于在新梢旺长期水分亏缺,新梢生长长度均低于地面灌溉T4处理。T2、T6处理与地面灌溉T4处理的新梢生长长度相近。果树产量与品质分析得出,蓄水坑灌T6处理在减少传统地面灌溉灌水量的前提下,显着提升了果形指数、单株产量、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与糖酸比;蓄水坑灌T2处理未能显着提升果实的果形指数,但在其它指标上仍显着高于地面灌溉T4处理。(6)通过对蓄水坑灌不同灌水处理下苹果树根系分布、根系吸水深度、SPAC系统水势、蒸腾耗水量、新梢生长、果实产量与品质的分析结果,可以得出蓄水坑灌下的T2处理(全生育期以田间持水量的60%与90%为灌水上、下限灌水)与T6处理(在苹果树新梢旺长期以田间持水量的70%与100%为灌水上、下限灌水,其余生育期以田间持水量的50%与80%为灌水上、下限灌水)在减少传统地面灌溉灌水量560L/株(47m3/亩)的基础上,维持了适中的苹果树SPAC系统水势与蒸腾耗水量,促进了根系深扎与对60cm以下中深层土壤水的吸收,提升了苹果树单株产量、果实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与糖酸比等指标,是本试验得出最适合当地果园的蓄水坑灌灌水处理。

桑永青[2](2016)在《蓄水坑灌下不同灌水处理对苹果园SPAC系统水势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蓄水坑灌法是孙西欢教授于1998年提出的一种中深层立体灌溉方法,其土壤水分分布不同于其他灌水方法,受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蓄水坑灌条件下苹果树根系的发育分布也有其自身的特征,这直接影响果树根系的吸水能力、果园SPAC系统水分运移。本文以三段砧木矮化型红富士长富二号为材料,设计六个灌水处理(T1、T2、T3、T5、T6和T7),对苹果园SPAC系统各水势及各处理的产量进行了测定,并以地面灌溉(D)做为对照,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对苹果园SPAC系统水势变化特征的研究:①同一棵树不同高度的叶水势表现为低部>中部>高部,从低部到高部叶水势逐渐降低,同一枝条不同高度的叶水势则表现为中端的最高,低端和高端的较低;②土壤水势日变化特征不明显,各处理均在一个定值范围内微小波动,叶水势、茎水势的日变化则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特征,最高值出现在清晨7:00左右,之后叶、茎水势均开始下降,13:00左右叶、茎水势均降至一天中的最低值,然后开始缓慢回升,但均回升不到清晨7:00时的水平,大气水势也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的特征,清晨6:00左右达到一天中的最大水平,15:30降至一天中的最低水平,18:00之后大气水势逐步回升,到凌晨恢复至清晨时的水平;③土壤的清晨水势在整个生育期内波动不明显,叶、茎的清晨水势大致呈抛物线形,生育前期水势低,然后逐渐升高,9月中旬以后水势又逐渐下降,大气的清晨水势在5月份和10月份较低,7、8月份大气水势高,整个生育期的大气水势变化呈“n”型;④土壤到叶片的水势梯度日变化表现为早晚低、中午前后高的明显趋势,整个生育期清晨水势梯度变化表现为先减小再增大的变化特征;叶片到大气的水势梯度主要取决于大气水势,整个生育期清晨水势梯度变化也表现为先减小再增大的变化特征;水分在spac系统内能量主要消耗在叶片-大气这一环节上;t2处理单位灌水量的果实产量为13.14g/l,远高于其他处理;⑤地面灌溉(d)下苹果树的土壤体积含水率阈值为14%左右,对应的土壤水势为-0.25mpa左右,在生产实践中要确保苹果园的土壤水分高于田间持水量的44.5%;蓄水坑灌下土壤体积含水率低至15.3%时还没达到其阈值,由于蓄水坑灌具有保水的优越性,预计其阈值比地面灌溉低。(2)对苹果园spac系统水势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①土壤水势与土壤体积含水率呈正相关关系,土壤水势与土壤体积含水率间的相互关系可用ψs=aθv+b表示,a、b为经验参数;②从环境因子综合分析来看,大气温度、大气相对湿度均是影响叶水势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通径分析表明5月份大气温度(ta)是叶水势变化的最大影响因子,大气相对湿度(rh)和太阳净辐射(r)依次次之;7月、9月,大气相对湿度(rh)则是叶水势变化的最大影响因子,大气温度(ta)略微次之,太阳净辐射(r)的影响最弱;太阳净辐射对叶水势产生的直接影响小于其通过大气温度和大气相对湿度对叶水势产生的间接影响,大气温度和大气相对湿度是直接影响苹果树叶水势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可以通过大气温度和大气相对湿度预测叶水势的变化;③茎水势与茎流速率的日变化特征呈相反的趋势,茎水势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的特征,茎流速率反之,二者具有较好的负线性相关关系。④清晨叶水势随土壤水势的升高而升高,二者呈二次抛物线关系,有较好的相关性;叶水势与茎水势呈很好的正线性相关关系;叶水势与大气水势也呈正线性相关关系。(3)综合各处理的叶水势、茎水势、水势梯度的变化特征以及果实产量,可得T2处理为最优灌水上下限,即田持的60%90%,用以指导生产实践;新梢旺长期是苹果树需水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缺水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苹果树的正常生长造成不可逆转的生理伤害,生产实践中要格外重视这一时期的灌水。

徐力刚,许加星,董磊,冯文娟,姜加虎[3](2013)在《土壤-植物-大气界面中水分迁移过程及模拟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水循环过程中界面水分迁移转化理论,及SPAC连续体的概念及其发展过程,阐明了一些国内外SPAC理论研究的主要成果;对国内外各种典型土壤-植物-大气界面模型的基本结构、适用范围、主要研究对象、优势以及局限性做了系统介绍和对比;在此基础上对土壤-植物-大气系统的相互作用过程以及系统模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展望。分析得出如何解决下垫面与土壤-植物-大气系统复杂的关系,以及尺度转化问题将是面临的主要挑战。认为借助于水分和能量交换过程中的模型参数优化,来实现界面中水分迁移过程的精确化和简化模拟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刘静[4](2010)在《黄土高寒区三种灌木树种基于SPAC系统的耐旱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围绕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内水分运动的动态观测,对黄土高寒区3种灌木树种银水牛果、沙棘、沙木蓼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为干旱半干早地区植被恢复重建过程中的树种选择提供依据,对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包括:研究区土壤水分、大气水分动态规律;干旱胁迫下SPAC系统中水势变化及水分运移规律;干旱胁迫下植物的蒸腾特性;植物耐旱机理判别。主要研究结果:(1)试验地在植物生长季内大气降水分布不均,在植物生长旺盛期降水不足,引起土壤干旱,限制了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2)随着土壤干旱胁迫的加剧,植物叶水势日变化曲线均由单谷变为双谷,且叶水势日变幅增大。通过比较植物叶水势的极差值,可知3种植物适应干旱环境的能力大小为:沙棘>银水牛果>沙木蓼。此外,经实测模拟可知,在不同的水分胁迫下,影响植物叶水势的主要气象因子为气温和相对湿度。(3)随着土壤水分胁迫的加剧,沙棘和银水牛果的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由单峰变为双峰,而沙木蓼的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在单双峰之间变动。经比较,沙棘在4个水分梯度下的蒸腾速率都高于同一梯度下其它两个树种的蒸腾速率,得出沙棘属于高蒸腾植物,气孔调节能力要强于其它两个树种。(4)试验测定SPAC系统不同界面的水势,并计算系统内水流传输阻力,结果表明,叶-气水流阻力远大于土-叶水流阻力,并且叶-气界面和土-叶界面的水流阻力大小均为:沙木蓼>银水牛果>沙棘。(5)通过对植物干旱胁迫处理,得到3种植物的萎蔫系数分别为:银水牛果3.82%、沙棘3.63%、沙木蓼3.87%;植物的土壤水分利用率都在85%以上,其中沙棘的最高87.25%;根据耗水指数排序,得出3种植物抗旱性排序:沙棘>银水牛果>沙木蓼。此外,基于叶水势与土壤含水量、土壤水势的判别模型,得出银水牛果、沙棘、沙木蓼均为低水势忍耐脱水耐旱树种。

崔之鑫[5](2010)在《黄土高原辽东栎群落优势种水分利用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阐明辽东栎群落水分利用多样性在群落持续发育方面作用,本文通过对延安公路山地区辽东栎群落主要优势种在生长季初期、中期、末期的水分生理生态特点的研究,阐明了各优势种水分利用策略的多样性,及与群落稳定性的关系。1.延安公路山辽东栎种群径级结构在总体上呈现进展特征,幼年个体较多,尤其是幼苗的个体数占有绝对优势,是可以持续发育的。2 .通过对辽东栎群落12种优势种在生长季初期、中期、末期的水分参数动态变化的系统测定,并以林外环境下的生长的孤立木为对照,分析了群落内优势植物的PV参数、水势日变化过程及参数、离体叶片水分散失过程相关参数的基本特征,阐明了生长季不同时期群落主要优势种的水分适应策略,进而说明了群落稳定依赖于植物水分利用多样性。3.对辽东栎群落内12种优势种在生长季初期、中期、末期的水分适应策略的季节变化研究,得出在整个生长季中,辽东栎林内12种优势植物体内水势的调节方式基本一致。生长季中期的各时段水势值最低;生长季初期的各时段水势值最高。各优势种的日均水势、日最低水势、黎明前水势、恒重失水率、水分饱和状态下的共质体水含量、单位干重下的饱和状态下的共质体水含量、单位干重下的渗量大小是生长季中期减小,到末期又增大;自然饱和亏缺、水势日变幅的变化相应的为生长季中期增大,末期减小;临界饱和亏缺、饱和状态下的渗透势、水势临界状态下的渗透势的季节变化为生长季初期>中期>末期;自然需水程度、细胞壁可塑性模量系数的值生长季初期<中期<末期。正是由于这些复杂性和多样性保证了整个生态系统对水分资源的充分利用,为群落稳定性奠定了基础。4.对辽东栎群落内12种优势种在生长季初期、中期、末期的水分适应策略进行了功能群划分,植物种群为适应环境季节变化,在生长季不同时期,群落内各优势植物水分适应功能群划分结果的不同(生长季初期群落内优势植物划分为五个类型;生长季中期群落内优势植物划分为六个类型;生长季末期群落内优势植物划分为四个类型),林内主要优势物种水分利用参数及其对环境适应的多样性是群落持续发育的基础。

梁静[6](2010)在《酸枣叶对土壤水分的生理生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酸枣(Ziziphus jujuba var.spinosa)分布广、适应性强、极耐旱,是研究植物响应干旱气候的优良试验材料。通过覆膜技术控制酸枣根系附近土壤水分含量,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酸枣叶片叶绿素含量、组织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保护酶SOD、CAT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期探明酸枣适应干旱的生理机制。从而进一步丰富酸枣资源抗旱性的评价内容。为酸枣的抗旱栽培、育种和品种的区域化提供科学的依据。结果显示:1.不同程度土壤干旱对酸枣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对照组与处理组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表现为:实验前期,土壤水分逐渐减少时,酸枣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缓慢下降;实验中期,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表现出一种假象的复水效应,呈上升趋势,随后逐渐下降;至末期叶片仍保持较高的叶绿素持有率。2.酸枣在土壤含水量为6%左右时,叶片仍能分别维持在80%左右的相对含水量和63%左右的绝对含水量。自然饱和亏也保持在20%的较低水平,较其他旱生植物的低,说明酸枣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3.持续干旱导致处理组酸枣叶渗透势、水势呈“W”型下降趋势,对照组变化趋势相似。酸枣的水势和渗透势很小,处理组酸枣叶片水势和渗透势在实验期间分别维持在-0.63Mpa、-0.13 Mpa水平。4.酸枣叶片中的游离脯氨酸含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与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趋势相同,处理组较对照组的平均增幅分别为1.3、1.2倍。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脯氨酸的累积均能降低渗透势,维持生长,使酸枣具备了低水势抗旱的特征。5.土壤含水量对酸枣膜伤害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前期,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下降,细胞膜受到伤害,细胞膜透性增加,电导率随之增强,作为膜脂过氧化产物的MDA含量增加,随着保护酶活性的加强,膜脂过氧化程度下降,实验中期,MDA含量和电导率都大幅下降,至实验后期,保护酶活性下降,导致活性氧积累增加,使得膜脂过氧化作用加重,MDA含量升高,膜透性增大。6.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处理组酸枣叶片保护酶SOD、POD、CAT的活性都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但仍然高于对照组。7.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剧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处理组酸枣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表现出先降低后升高,又降低的变化趋势。

路兴慧[7](2009)在《塔里木河下游五种典型荒漠植物水分生理及自维持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采用以色列PhyTech公司生产的Phytalk植物生理生态监控系统和美国WESCOR公司生产的PSYPRO露点水势仪,在对新疆塔里木河下游5种典型荒漠植物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 Murr.)、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 Shap.)、大叶白麻(Poacynum hendersoni(Hook.f.)Woodson )、花花柴( Karelinia caspica ( Pall. ) Less. )、河西苣( Hexinia polydichotoma (Ostent.)H.L.Yang)的茎液流速、茎直径变化、叶水势3个水分生理指标和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太阳总辐射、土壤湿度、土壤水势、风速6个环境因子进行同步监测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植物水分生理指标的日动态变化过程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出了与水分生理指标紧密相关的环境因子。与此同时,在测定5种植物叶片δ13C值的基础上,分析了茎液流速与叶水势、茎直径变化,以及叶水势与δ13C值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植物生理指标的差异分析,揭示了5种典型荒漠植物在荒漠环境中体内水分状况及其自维持特性的差异。主要研究结果如下:5种植物茎液流速表现出白天波动较明显,夜间较平缓,白天平均液流大于夜间;影响茎液流速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太阳总辐射、空气温度、土壤湿度和风速;植物茎直径表现出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白天收缩,傍晚、夜间膨胀;影响茎直径变化的环境因子主要有土壤湿度、太阳总辐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和风速。5种植物均为清晨叶水势高,在白天保持较低值,一般到午后叶水势才有所回升,叶水势与太阳总辐射、空气温度呈负相关关系,与土壤湿度、土壤水势、空气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关系。除黑果枸杞外,疏叶骆驼刺、大叶白麻、花花柴、河西苣的茎液流速与叶水势均呈显着或极显着负相关。5种植物的茎直径变化均会随茎液流速的增大而减小。茎直径收缩量与叶水势日变化有很好的相关性,且茎收缩滞后于叶水势的变化。5种测试植物的碳同位素组成与叶水势呈负相关关系,叶水势低的植物种具有相对较高的δ13C值,表明其水分利用效率也相对较高。5种测试植物茎液流速日均值花花柴>河西苣>疏叶骆驼刺>大叶白麻>黑果枸杞。茎直径相对收缩量黑果枸杞>花花柴>大叶白麻>疏叶骆驼刺>河西苣。长期水分利用效率黑果枸杞>疏叶骆驼刺>大叶白麻>花花柴>河西苣。叶水势值河西苣>花花柴>大叶白麻>疏叶骆驼刺>黑果枸杞。土壤—植物水势梯度比为:黑果枸杞>疏叶骆驼刺>大叶白麻>花花柴>河西苣。植物—大气水势梯度为:花花柴>河西苣>大叶白麻>黑果枸杞>疏叶骆驼刺。测试植物黑果枸杞和疏叶骆驼刺在荒漠环境中的自维持能力相对较强,大叶白麻和花花柴的自维持能力居中,河西苣的自维持能力相对较弱。

徐洪文,宋凤斌[8](2008)在《两种基因型玉米苞叶水势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郑单958和农大364两个玉米品种为研究材料,对大田条件下玉米苞叶水势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探讨了苞叶水势和饱和亏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基因型玉米苞叶水势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抛物线型;郑单958的苞叶水势日均值和日变幅高于农大364;苞叶水势和相对水分含量均随着玉米生育期推进呈现不断降低的趋势,饱和亏缺变化趋势与之相反;郑单958的苞叶饱和亏缺数值低于农大364,相对水分含量高于后者;苞叶水势和饱和亏缺之间呈线性关系:Y=A+BX。郑单958常数项值比农大364大,表明在正常水分条件下郑单958饱和亏缺值较低,相对含水量较高,因此抗旱性强于农大364。

李彦瑾,赵忠,孙德祥,韩刚[9](2008)在《干旱胁迫下柠条锦鸡儿的水分生理特征》文中研究指明为了解柠条锦鸡儿抗旱水分生理特性,采用盆栽控水的方法,设置重度干旱胁迫、中度干旱胁迫和适宜水分3个水分梯度,对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1 a生实生苗进行了干旱胁迫处理,测定了叶片相对含水量、蒸腾速率、保水力、清晨叶水势、最大渗透势(Ψ100)、初始质壁分离时的渗透势(Ψtlp)、初始质壁分离时的相对含水量(RWCtlp)和束缚水与自由水比值等水分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减少,柠条锦鸡儿的蒸腾日变幅减小,日平均蒸腾速率急剧降低,束缚水与自由水比值增大,在60 d和90 d时,中度、重度干旱胁迫的相对含水量和清晨叶水势较适宜水分均显着降低,但2个干旱处理间差异不显着;随含水量的减少,Ψtlp、Ψ100和RWCtlp降低,但Ψ100-Ψtlp的阈值增大。柠条锦鸡儿在干旱胁迫下具有很强的保水、吸水能力,适应干旱生态环境。

胡月楠[10](2008)在《黄土高寒区几种灌木树种基于SPAC系统的耐旱耐盐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围绕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系统(SPAC)内水分运动的动态观测,对青海省黄土高寒区的主要造林灌木霸王、匙叶小檗、北方枸杞、银水牛果等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内容包括:研究区土壤水分、大气水分动态规律;干旱胁迫条件下SPAC系统中水势变化及水分运移规律;盐胁迫条件下土壤、植物水势的变化规律;干旱胁迫、盐胁迫条件下植物的蒸腾变化;植物耐旱、耐盐机理判别。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1.研究地在植物生长季的大气降水分布不均,在植物生长旺盛期降水不足,引起土壤干旱,限制了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2.随着土壤干旱胁迫增加,植物叶水势的日过程曲线都变为双峰,日变幅都有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通过比较植物叶水势极差值、叶水势与土壤水分的关系,得出四个树种应对环境能力的大小为匙叶小檗〉银水牛果〉霸王〉北方枸杞;另外,经实测模拟,得出影响植物叶水势的主要气象因子关系密切。3.随着土壤水分胁迫的增加,霸王、匙叶小檗的蒸腾速率日过程曲线由单峰变为双峰,而北方枸杞、银水牛果的蒸腾速率日过程曲线一直都呈双峰。经比较,同一水分梯度下霸王的蒸腾水平最高,属于高蒸腾植物,而银水牛果最低,属于低蒸腾植物。4.试验测定SPAC系统不同界面的水势,并计算系统内水流传输阻力,结果表明,水流在叶片—气界面的阻力远大于土壤—叶片的传输阻力;通过比较四个树种SPAC系统内的水势梯度比,霸王的吸水能力最大,蒸腾最强。5.通过对植物干旱胁迫处理,得到四个树种的萎蔫系数分别为:霸王(6.67%)、匙叶小檗(6%)、北方枸杞(6.08%)、银水牛果(6.79%);植物的土壤水分利用效率都在85%以上。另外,基于叶水势与土壤含水量、土壤水势的关系判别四个树种都为低水势忍耐脱水耐旱树种。6.相同水分条件下,比较植物在土壤盐分浓度为0、5‰、15‰下叶水势的大小,结果为:三个树种叶水势值均在盐分浓度为5‰的土壤中最高;另外,在有盐土壤条件下,影响植物叶水势的主要气象因子发生了变化。7.相同水分条件下,三个树种的蒸腾速率都在5‰的土壤盐分浓度下最高;另外,不同土壤盐分条件影响三个树种蒸腾速率的主要气象因子都发生了变化。8.随着土壤盐胁迫的增加,三个树种的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不断降低,经比较:三个树种的耐盐性强弱为:霸王〉银水牛果〉北方枸杞。

二、植物水势系数及其应用实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植物水势系数及其应用实例(论文提纲范文)

(1)蓄水坑灌下苹果树根系吸水深度与水分运移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蓄水坑灌研究进展
    1.3 同位素水源分析研究进展
        1.3.1 稳定同位素概念与水源分析原理
        1.3.2 国内外氢氧稳定同位素研究现状
    1.4 果树根系研究进展
        1.4.1 果树根系分布研究进展
        1.4.2 果树根系吸水研究进展
    1.5 果树水势研究进展
        1.5.1 植物水势研究进展
        1.5.2 植物水势与SPAC系统研究进展
    1.6 树木蒸腾耗水规律研究进展
    1.7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区概况与试验方案
    2.1 试验区概况
    2.2 试验方案设计
    2.3 测量项目与方法
        2.3.1 同位素与根系样品测量
        2.3.2 SPAC系统水势样品测量
        2.3.3 苹果树液流速率测量
        2.3.4 新梢生长与果实产量品质测量
        2.3.5 土壤含水率测量
    2.4 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三章 蓄水坑灌下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苹果树根系吸水深度分析
    3.1 蓄水坑灌下苹果树的水源划分
    3.2 蓄水坑灌下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苹果树根系吸水深度分析
        3.2.1 直接推断法根系吸水深度分析结果
        3.2.2 多元线性模型根系吸水深度分析结果
        3.2.3 吸水深度模型根系吸水深度分析结果
        3.2.4 耦合模型根系吸水深度分析结果
        3.2.5 四种同位素水源分析方法对比分析
    3.3 蓄水坑灌下苹果树根系分布特征
    3.4 蓄水坑灌下苹果树根系吸水影响因素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蓄水坑灌下苹果树SPAC系统水势分析
    4.1 蓄水坑灌下苹果树SPAC系统水势日变化规律
        4.1.1 蓄水坑灌下苹果树土水势日变化规律
        4.1.2 蓄水坑灌下苹果树叶水势日变化规律
        4.1.3 蓄水坑灌下苹果树大气水势日变化规律
    4.2 蓄水坑灌下苹果树SPAC系统水势生育期变化
        4.2.1 蓄水坑灌下苹果树土水势生育期变化规律
        4.2.2 蓄水坑灌下苹果树叶水势生育期变化规律
        4.2.3 蓄水坑灌下苹果树大气水势生育期变化规律
    4.3 蓄水坑灌下苹果树SPAC系统水势梯度分析
        4.3.1 蓄水坑灌下苹果树SPAC系统水势梯度日变化规律
        4.3.2 蓄水坑灌下苹果树SPAC系统水势梯度生育期变化规律
    4.4 蓄水坑灌下苹果树水势阈值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蓄水坑灌下苹果树蒸腾耗水规律分析
    5.1 蓄水坑灌下苹果树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分析
    5.2 蓄水坑灌下苹果蒸腾耗水量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蓄水坑灌下苹果树生长与果实产量品质分析
    6.1 蓄水坑灌下苹果树新梢生长分析
    6.2 蓄水坑灌下苹果树果实产量与品质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工作
    1、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2、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蓄水坑灌下不同灌水处理对苹果园SPAC系统水势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我国农业用水现状及苹果树节水的重要性
        1.1.1 我国农业水资源现状
        1.1.2 苹果树节水的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SPAC系统水势研究现状
        1.3.1 SPAC基本理论
        1.3.2 SPAC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3 SPAC系统水势中各水势研究进展
        1.3.4 不同灌溉方式下SPAC系统的水势研究
    1.4 蓄水坑灌SPAC系统水分运移研究进展
    1.5 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区概况与试验设计
    2.1 试验区概况
    2.2 试验方案设计
        2.2.1 田间实验设计
        2.2.2 灌水方案设计
        2.2.3 取样及样品处理
    2.3 测定项目及测定方法
        2.3.1 测定项目
        2.3.2 测定方法
    2.4 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三章 苹果园SPAC系统水势变化特征
    3.1 苹果树不同高度叶水势变化特征
        3.1.1 同一棵树不同部位叶水势变化特征
        3.1.2 同一枝条不同部位叶水势变化特征
    3.2 苹果园SPAC系统水势日变化特征
        3.2.1 不同灌水处理下土壤水势的日变化特征
        3.2.2 不同灌水处理下叶、茎水势的日变化特征
        3.2.3 大气水势的日变化特征
    3.3 苹果园SPAC系统清晨水势变化特征
        3.3.1 不同灌水处理下的土壤清晨水势变化特征
        3.3.2 不同灌水处理下的叶、茎清晨水势变化特征
        3.3.3 清晨大气水势变化特征
    3.4 苹果园SPAC系统水势梯度及其特征
        3.4.1 苹果园SPAC系统水势梯度日变化及其特征
        3.4.2 苹果园SPAC系统清晨水势梯度变化及其特征
    3.5 苹果树土壤水分阈值的确定
        3.5.1 地面灌溉下苹果树土壤水分阈值的确定
        3.5.2 蓄水坑灌下苹果树土壤水分阈值的确定
    3.6 小结
第四章 苹果园SPAC系统水势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
    4.1 苹果树土壤水势与土壤体积含水率关系研究
        4.1.1 苹果树土壤水势与土壤体积含水率变化特征
        4.1.2 苹果树土壤水势与土壤体积含水率的相关性分析
    4.2 苹果树叶水势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研究
        4.2.1 苹果树叶水势日变化与单个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4.2.2 苹果树叶水势日变化与环境因子的综合关系分析
    4.3 苹果树茎水势日变化与茎流速率间的关系研究
    4.4 苹果园SPAC系统水势间相互关系研究
        4.4.1 苹果园SPAC系统清晨水势相互关系分析
        4.4.2 苹果园SPAC系统水势日变化相互关系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2、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3)土壤-植物-大气界面中水分迁移过程及模拟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 (SPAC) 概念的提出
    1.1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 (SPAC) 基本理论及其发展
    1.2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分迁移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2 SPAC系统中水分迁移与转化过程
    2.1 水循环理论和“五水”转化理论
    2.2 SPAC中水分运转阻力和水势梯度分布研究
    2.3 SPAC水热传输与生态过程研究
3 SPAC系统中水分过程模拟研究进展
    3.1 SPAC系统水分过程模拟方法探析
        (1) 确定性方法
        (2) 随机性方法
    3.2 SPAC系统水分过程模拟常见模型介绍
4 问题与展望

(4)黄土高寒区三种灌木树种基于SPAC系统的耐旱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SPAC基本理论
    1.2 SPAC系统中水分运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植物水势研究与进展
        1.3.1 干旱胁迫下植物水势的变化研究
        1.3.1.1 国外相关研究
        1.3.1.2 国内相关研究
        1.3.2 气候因子对植物水势的影响研究
        1.3.3 SPAC中水分运转阻力和水势梯度分布研究
    1.4 研究物种的生物学特性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区自然概况
    2.2 研究内容
    2.3 试验布设
    2.4 试验方法
        2.4.1 土壤要素
        2.4.1.1 土壤容重及田间持水量
        2.4.1.2 土壤含水量
        2.4.1.3 土壤水势
        2.4.2 气象要素
        2.4.3 植物水分生理
        2.4.3.1 植物水势
        2.4.3.2 叶片保水力
        2.4.3.3 叶片相对含水量(RWC)
        2.4.3.4 植物蒸腾作用
        2.4.4 数据处理
        2.4.5 技术路线
3 土壤-大气系统的水分变化
    3.1 土壤水分变化
        3.1.1 土壤水分季节变化
        3.1.2 土壤水分垂直季变化
        3.1.3 土壤水势季节变化
    3.2 大气水分变化
        3.2.1 大气水势季节变化
        3.2.2 大气水势日变化
    3.3 小结
4 干旱胁迫下植物水分变化
    4.1 不同植物叶片保水力比较
    4.2 不同植物叶片相对含水量比较
    4.3 叶水势日变化
        4.3.1 同一土壤含水量条件下不同植物叶水势日变化比较
        4.3.2 同一植物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叶水势日变化比较
    4.4 植物叶水势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4.4.1 同一土壤含水量条件下不同植物叶水势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比较
        4.4.2 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同一植物叶水势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比较
    4.5 小结
5 干旱胁迫下植物蒸腾特性研究
    5.1 蒸腾速率日变化
        5.1.1 同一土壤含水量条件下不同植物蒸腾速率日变化比较
        5.1.2 同一植物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蒸腾速率日变化比较
    5.2 植物蒸腾速率与叶水势的关系
        5.2.1 蒸腾速率日变化与植物叶水势日变化的关系
        5.2.2 不同水分梯度下植物蒸腾速率与叶水势的关系
    5.3 小结
6 干旱胁迫下SPAC系统中不同界面水分变化规律及相互影响
    6.1 清晨叶水势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
    6.2 清晨叶水势与土壤水势的关系
    6.3 叶水势与大气水势的关系
    6.4 不同植物的SPAC系统水势梯度及水流阻力
    6.5 小结
7 植物耐旱机理判别
    7.1 植物的萎蔫系数与耗水指数
    7.2 植物耐旱机理的判别模型
    7.3 小结
8 结论与建议
    8.1 结论
        8.1.1 干旱胁迫条件下,植物通过自身水分变化表现出耐旱性
        8.1.2 干旱胁迫条件下,植物通过蒸腾表现出耐旱性
        8.1.3 水分在SPAC运移过程中,不同植物的水势梯度及水流阻力比较
        8.1.4 通过萎蔫系数、耗水指数及植物耐旱机理模型,判别植物耐旱性
    8.2 建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5)黄土高原辽东栎群落优势种水分利用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立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1.4 研究内容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植物水分生理研究进展
        1.2.2 森林群落水分适应性与群落稳定性研究进展
        1.2.3 辽东栎群落水分利用多样性研究进展
    1.3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思路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貌特征
        2.1.3 气候特征
        2.1.4 土壤特征
        2.1.5 植被特征
    2.2 研究方法
        2.2.1 野外调查
        2.2.2 植物水分生理生态特性调查
第三章 延安公路山辽东栎群落特征
    3.1 延安公路山辽东栎的群落学特征
    3.2 辽东栎种群年龄结构
    3.3 林内林外土壤含水量
    3.4 小结
第四章 生长季不同时期辽东栎群落主要优势种水分利用多样性研究
    4.1 生长季初期主要优势种水分适应性分析
        4.1.1 生长季初期主要优势种水势日变化格式及相关参数比较分析
        4.1.2 生长季初期主要优势种离体叶片水分丧失过程比较
        4.1.3 生长季初期主要优势种PV 参数比较分析
    4.2 生长季中期主要优势种水分适应性分析
        4.2.1 生长季中期主要优势种水势日变化格式及相关参数比较分析
        4.2.2 生长季中期主要优势种离体叶片水分丧失过程比较
        4.2.3 生长季中期主要优势种PV 参数比较分析
    4.3 生长季末期主要优势种水分适应性分析
        4.3.1 生长季末期主要优势种水势日变化格式及相关参数比较分析
        4.3.2 生长季末期主要优势种离体叶片水分丧失过程比较
        4.3.3 生长季末期主要优势种PV 参数比较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辽东栎群落主要优势种水分适应性季节变化研究
    5.1 主要优势种水势日变化过程的季节变化
        5.1.1 生长季不同时期辽东栎林内主要优势种水势均值日变化比较
        5.1.2 辽东栎林内主要优势种水势日变化参数季节变化
        5.1.3 生长季不同时期辽东栎林内优势种水分参数均值比较
    5.2 主要优势种离体叶片水分丧失过程参数季节变化
        5.2.1 辽东栎林内优势种恒重失水率季节变化
        5.2.2 辽东栎林内优势种恒重时间季节变化
        5.2.3 辽东栎林内优势种自然饱和亏季节变化
        5.2.4 辽东栎林内优势种自然需水程度季节变化
        5.2.5 生长季不同时期辽东栎林内优势种水分丧失过程相关参数均值比较
    5.3 主要优势种PV 参数季节变化
        5.3.1 辽东栎林内优势种膨压丧失点的渗透势季节变化
        5.3.2 辽东栎林内优势种水分饱和状态下的渗透势季节变化
        5.3.3 辽东栎林内优势种细胞壁可塑性模量系数季节变化
        5.3.4 辽东栎林内优势种膨压丧失点的水分饱和亏季节变化
        5.3.5 辽东栎林内优势种膨压丧失点的共质体水含量与饱和状态下的共质体水含量比例季节变化
        5.3.6 辽东栎林内优势种水分饱和状态下的共质体水含量季节变化
        5.3.7 辽东栎林内优势种单位干重下的饱和状态下的共质体水含量季节变化
        5.3.8 辽东栎林内优势种单位干重下的渗量大小季节变化
        5.3.9 生长季不同时期辽东栎林内优势种PV 参数的均值比较
    5.4 小结
第六章 辽东栎群落主要优势种水分适应功能群划分及其分析
    6.1 生长季初期辽东栎群主要优势种不同水分适应功能群的特征分析
    6.2 生长季中期辽东栎群落主要优势种不同水分适应功能群的特征分析
    6.3 生长季末期辽东栎群落主要优势种不同水分适应功能群的特征分析
    6.4 生长季初期、中期、末期辽东栎群落主要优势种水分适应功能群比较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酸枣叶对土壤水分的生理生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酸枣的分布与应用
        1.1.1 酸枣介绍
        1.1.2 分布
        1.1.3 应用
    1.2 酸枣生产和科研现状
    1.3 枣属抗旱性研究现状
        1.3.1 生理生态特性
        1.3.2 光合生理
        1.3.3 干旱胁迫下的生理反应和适应性
        1.3.4 膜系统保护酶
        1.3.5 丙二醛
    1.4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地概况
    2.2 试验设计和处理方法
    2.3 测定指标和测定方法
        2.3.1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2.3.2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2.3.3 水分指标
        2.3.4 渗透调节物质的测定
        2.3.5 细胞膜透性及其过氧化产物
        2.3.6 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2.3.7 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分析
    3.2 不同土壤含水量对酸枣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3.2.1 不同土壤含水量对酸枣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2.2 不同土壤含水量对酸枣叶片组织含水量的影响
        3.2.3 不同土壤含水量对酸枣叶片水势的影响
        3.2.4 不同土壤含水量对酸枣叶片渗透势的影响
        3.2.5 不同土壤含水量对酸枣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3.2.6 不同土壤含水量对酸枣叶片质膜透性及其过氧化的影响
        3.2.7 不同土壤含水量对酸枣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2.8 不同土壤含水量对酸枣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3.3 不同土壤含水量下各个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4.1 酸枣叶片叶绿素含量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4.2 酸枣叶片组织含水量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4.3 酸枣叶水势和渗透势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4.4 酸枣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4.5 酸枣叶片丙二醛含量与膜透性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4.6 酸枣叶片保护酶活性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4.7 酸枣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塔里木河下游五种典型荒漠植物水分生理及自维持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塔里木河流域植物水分生理生态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采集
    2.1 研究区概况
    2.2 测试植物选择和数据采集
第三章 荒漠植物水分生理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3.1 植物茎液流速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3.2 植物茎直径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3.3 植物叶片水势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3.4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荒漠植物水分生理因子之间的相关分析
    4.1 植物叶水势和茎液流速的相关分析
    4.2 植物茎液流速与茎直径变化的相关分析
    4.3 植物叶水势与茎直径收缩量的相关分析
    4.4 植物叶水势与Δ13C 值的相关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荒漠植物自维持特性分析
    5.1 植物种茎液流速差异分析
    5.2 植物种茎直径相对变幅差异分析
    5.3 植物种长期水分利用效率比较
    5.4 植物种叶水势和SPAC 水势梯度比较
    5.5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两种基因型玉米苞叶水势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及试验设计
    1.2 测定项目及方法
        1.2.1 苞叶水势的测定
        1.2.2 苞叶相对含水量的测定
        1.2.3 系统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基因型苞叶水势变化
        2.1.1 不同基因型苞叶水势日变化
        2.1.2 不同生育时期苞叶水势变化
    2.2 苞叶相对含水量和饱和亏缺的变化
    2.3 苞叶水势和饱和亏缺的关系
3 结论

(9)干旱胁迫下柠条锦鸡儿的水分生理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材料
    1.3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干旱胁迫对柠条锦鸡儿叶片相对含水量、水分饱和亏及清晨叶水势的影响
    2.2 干旱胁迫对单株蒸腾速率的影响
    2.3 干旱胁迫对柠条锦鸡儿叶片保水力的影响
    2.4 干旱胁迫对柠条绵鸡儿叶片水分参数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10)黄土高寒区几种灌木树种基于SPAC系统的耐旱耐盐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SPAC 系统的提出
    1.2 水分在SPAC 中运移研究历史及现状
    1.3 植物水势及相关研究
        1.3.1 植物水势对干旱和盐胁迫的变化研究
        1.3.2 植物水势对气候因子变化规律影响的研究
        1.3.3 SPAC 中水分运转阻力和水势梯度分布研究
    1.4 植物介绍
2. 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2.1 研究的目的、意义
    2.2 研究的内容
        2.2.1 植物耐旱性研究
        2.2.2 植物耐盐性研究
3. 研究地概况及研究方法
    3.1 试验地自然条件
    3.2 试验材料和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研究方法
        3.2.2.1 盆栽试验的处理
        3.2.2.2 各要素的测定
        3.2.2.3 数据处理
        3.2.3 技术路线
4. 土壤-大气系统的水分变化
    4.1 土壤水分变化
        4.1.1 土壤含水量季节变化
        4.1.2 不同植物土壤水势日变化
    4.2 大气水势变化
        4.2.1 大气水势与相对湿度的日、季变化
    4.3 小结
5. 干旱胁迫下植物水分变化
    5.1 不同植物叶片保水力比较
    5.2 不同植物叶片相对含水量的比较
    5.3 叶水势日变化
        5.3.1 同一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四种植物叶水势日变化比较
        5.3.2 同一植物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叶水势日变化比较
    5.4 植物叶水势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5.4.1 同一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四种植物叶水势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比较
        5.4.2 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同一植物叶水势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比较
    5.5 小结
6. 干旱胁迫下植物蒸腾特性研究
    6.1 植物蒸腾日变化
        6.1.1 不同植物同一土壤含水量蒸腾日变化比较
        6.1.2 同一植物不同土壤含水量蒸腾日变化比较
    6.2 不同树种蒸腾速率与叶水势的关系
        6.2.1 蒸腾速率日变化与植物叶水势日变化的关系
        6.2.2 干旱胁迫条件下蒸腾速率与叶水势的关系
    6.3 小结
7. 干旱胁迫下SPAC 系统中不同界面水分变化规律及相互影响
    7.1 植物叶水势与土壤水分关系
        7.1.1 干旱胁迫条件下植物叶水势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
        7.1.2 干旱胁迫条件下植物叶水势与土壤水势的关系
    7.2 叶水势与大气水势的关系
    7.3 不同树种的SPAC 系统水流阻力
    7.4 不同树种的SPAC 系统水势梯度
    7.5 小结
8 植物耐旱机理判别
    8.1 植物萎蔫系数与耗水指数
    8.2 植物耐旱性判别模型
    8.3 小结
9. 盐胁迫下土壤-植物系统的水势研究
    9.1 土壤水势的变化
    9.2 植物叶水势的变化
        9.2.1 叶水势日变化
        9.2.1.1 同一树种同一土壤含水量不同盐分浓度条件叶水势日变化比较
        9.2.1.2 同一树种同一盐分浓度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叶水势日变化比较
        9.2.2 植物叶水势与土壤盐分关系
        9.2.2.1 不同树种同一盐分条件下叶水势与土壤水分的关系
        9.2.2.2 不同盐分浓度下植物耐盐性比较
        9.2.3 植物叶水势与气象因子关系比较
        9.2.3.1 同一土壤含水量不同盐分浓度叶水势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比较
    9.3 小结
10. 盐胁迫下植物蒸腾的变化
    10.1 相同土壤含水量不同盐分浓度蒸腾日变化比较
    10.2 相同土壤含水量不同盐分浓度蒸腾与气象因子关系比较
    10.3 不同盐分浓度下蒸腾与水势的关系
    10.4 小结
11. 结论与建议
    11.1 结论
        11.1.1 试验期间试验地土壤——大气系统的水分变化
        11.1.2 水分胁迫条件下,植物通过自身的水分变化表现出的耐旱特性
        11.1.3 不同水分梯度下,植物通过蒸腾表现出的耐旱特性
        11.1.4 气象因子影响蒸腾作用,进而产生叶水势日变化
        11.1.5 基于叶水势与土壤含水量、土壤水势的关系,判别植物的耐旱特性
        11.1.6 水分在SPAC 运移过程中,不同树种水流阻力、水势梯度大小的比较
        11.1.7 不同盐分胁迫对土壤水势、植物叶水势及植物蒸腾能力的影响
        11.1.8 不同盐分胁迫条件下,气象因子对植物水势、蒸腾的影响
        11.1.9 三个树种耐盐性的比较
    11.2 建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四、植物水势系数及其应用实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蓄水坑灌下苹果树根系吸水深度与水分运移特性研究[D]. 郭飞. 太原理工大学, 2016(08)
  • [2]蓄水坑灌下不同灌水处理对苹果园SPAC系统水势影响研究[D]. 桑永青. 太原理工大学, 2016(08)
  • [3]土壤-植物-大气界面中水分迁移过程及模拟研究进展[J]. 徐力刚,许加星,董磊,冯文娟,姜加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3(01)
  • [4]黄土高寒区三种灌木树种基于SPAC系统的耐旱性研究[D]. 刘静. 北京林业大学, 2010(10)
  • [5]黄土高原辽东栎群落优势种水分利用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研究[D]. 崔之鑫.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11)
  • [6]酸枣叶对土壤水分的生理生化研究[D]. 梁静. 山西师范大学, 2010(07)
  • [7]塔里木河下游五种典型荒漠植物水分生理及自维持特性研究[D]. 路兴慧. 新疆农业大学, 2009(11)
  • [8]两种基因型玉米苞叶水势比较研究[J]. 徐洪文,宋凤斌. 华北农学报, 2008(05)
  • [9]干旱胁迫下柠条锦鸡儿的水分生理特征[J]. 李彦瑾,赵忠,孙德祥,韩刚.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8(03)
  • [10]黄土高寒区几种灌木树种基于SPAC系统的耐旱耐盐性研究[D]. 胡月楠. 北京林业大学, 2008(01)

标签:;  ;  ;  ;  ;  

植物水势系数及其应用实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