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有规定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有规定

一、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有害物质限量有章可循(论文文献综述)

胡起靖[1](2021)在《图书馆建筑室内环境分析与质量控制》文中提出图书馆建筑室内环境直接影响读者阅读体验,关系到图书馆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文章基于《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卫生标准》GB 9669-1996,对影响图书馆室内环境的微小气候、空气质量、噪声、照度四个要素展开分析,结合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需要,提出相对应的管控措施。

彭嘉玮[2](2019)在《L学院汽车实训基地改建项目质量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为了满足国家快速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取得了迅猛发展。随着高等职业院校数量不断增加以及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学校基础设施改造工程也逐渐增多,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的增加,为高校基建管理尤其是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阶段的管理提出严峻考验。高校基建施工工序多、隐蔽工程多、施工周期长,同时,建筑施工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在施工中必须经常进行工程质量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施工中产生的各种问题,确保工程质量。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属于国有资产,同时,学校工程质量不仅关系着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更关系着学校教学质量和学校未来的发展,学校工程质量的管理和控制理应引起我们更多的关注。本文主要就现阶段高校基建项目进行质量控制的管理,通过项目质量控制进一步提高项目质量进行研究,探索高校基建项目质量创新管理的方法。根据笔者调查,L学院汽车实训基地改建项目在质量控制方面存在问题,如果不及时采取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进一步探索和研究项目质量控制途径,提升项目质量,将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对L学院汽车实训基地改建项目施工管理中的质量控制研究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并解决汽车实训基地改建施工质量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对高校实训基地改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方法分析和评述了高校实训基地改建的国内外现状,找出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和隐患。通过L学院汽车实训基地改建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进行研究,着重研究L学院汽车实训基地改建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因素,包括对设计、人员、技术、材料、设备、环境等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进行科学地分析。在实地研究调查的基础上,对该项目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对产生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构建质量控制体系,并通过数据量化比对等方式了解项目控制措施应用于改建工程前后的对比效果,得出实行质量控制措施的优势和有效性。

陈松[3](2019)在《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管理研究 ——建筑垃圾管理》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持续推进,我国社会和经济水平不断地实现跨越式发展。但同时我国自然资源和环境承载力也遭到严重破坏,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以及生态恶化已经成为人民普遍关注的问题。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对资源和环境的一次性影响程度很大,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对建筑垃圾污染的关注越来越多,建筑垃圾的影响存在于建筑施工的全过程当中,应当予以重视并采取措施。当前建筑垃圾的产量逐年不断大量增加,而由其引发的对人类土地资源、生活环境的影响也日益突出,成为城市发展的一大障碍。因此,将绿色发展理念应用到建筑施工过程中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文对当前我国绿色施工的认识和实践中的误区进行分析,认为绿色施工在我国的发展仍处于初步发展状态,从操作层面上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论文重点对我国建筑垃圾管理方面的现状展开讨论和实证性研究,结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障碍,提出了我国现阶段解决问题和障碍的策略。论文从当前绿色施工的相关研究现状出发,对绿色施工的内涵进行剖析和总结。全面的绿色施工涉及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现场管理的内容。论文对于绿色施工实行中受到普遍关注的建筑垃圾的控制和管理进行了研究,提出建筑垃圾管理应该采用绿色发展理念。作者通过梳理参与的实际案例和查阅大量相关资料、文献等,总结出建筑垃圾管理的关键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得出工程项目建筑垃圾管理的影响因素数据,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进行分析。结合建筑垃圾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构建了绿色施工的建筑垃圾管理体系,提出提高建筑垃圾管理的相应对策。对建筑垃圾的主要来源进行分析后发现,产生建筑垃圾量大的主要专业工程为地基与基础工程、结构工程、装饰装修与机电工程,讨论了主要专业工程的建筑垃圾管理措施。通过某绿色施工工程的建筑垃圾管理案例进行实证分析,根据对工程的组织与管理、治理措施、运行管理和实施效果反馈,验证了实施的可行性和技术经济效果。最后,基于上述研究基础提出结论和展望。本研究基于某绿色施工工程的建筑垃圾管理实践和总结,希望为实践中的绿色施工建筑垃圾管理提供参考。

唐炜[4](2017)在《室内材料释放量国际认证体系解读与我国相关标准体系构建的建议》文中研究表明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健康环保生活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室内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重要的影响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现代人平均有90%以上的时间都在室内活动,室内空气是人们呼吸气体的主要来源,这些空气将直接通过肺泡里的毛细管进行血液交换,随后进入人体内,若室内空气被污染,将会对人们的健康构成最直接的威胁。室内空气污染物是主要成

朴波[5](2016)在《室内环境污染防治法律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制定的《环境保护法》中关于环境问题的规定基本是全球性、大面积污染或生态破坏,基本可以归结为室外环境污染,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也在逐步的变化。目前,室内环境污染问题日渐突出,其污染来源多种多样,产生的危害复杂多变,对居住者、使用者的人身权、财产权造成侵害,并给受害人带来精神上折磨和痛苦,污染了室内居住环境。我国对于室内环境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加以保护,致使很多室内环境污染的受害者无法用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相关权益。本文希望就室内环境污染的定义、特点、危害及国内外对室内环境污染防治立法的现状加以探讨研究,最终得出一些对我国室内环境污染防治立法好的建议,为完善我国相关立法、有效保护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益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本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室内环境污染概述。分析环境法学基础理论,得出环境法学研究和法律规定的“环境”范畴包括室内环境。并对室内环境污染的特点、种类和研究范围等加以阐述。第二部分国内外室内环境污染防治立法现状。首先详细论述我国室内环境污染法律法规的现状,指出其现实意义。其次对国外室内环境污染防治法律法规有特色的国家进行阐述和分析,如美国、日本等国的相关规定及现实意义等。第三部分我国室内环境污染防治立法缺陷。指出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在室内污染防治上存在的缺陷:一是没有专门的室内环境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二是现行相关管理体制不完善;三是室内环境污染防治的相关制度不完善,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检测制度的缺陷、室内环境标准制度均不完善。最后是室内环境污染法律责任的规定存在的缺陷问题。第四部分完善我国室内环境污染防治的建议。这一部分对上部分所阐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案。首先,完善室内环境污染防治的法规体系;其次完善室内环境污染的管理体制的规定;再次完善室内环境污染防治相关制度;最后明确室内环境污染的法律责任。

刘学敏[6](2016)在《儿童家居安全性及环境色彩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居室是儿童活动的主要场所,儿童家居用品是构成儿童居室环境的主要部分。随着需求的增长,市场上涌现出了大量的儿童家居产品,这些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儿童生活起居的需要,但是国内儿童家居产品在设计上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所产生的问题给儿童的成长带来了许多安全威胁。由于儿童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在使用家居用品的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的风险,不仅有儿童家具的材料、结构、尺寸的不合理设计给儿童造成的显性伤害,而且还隐藏着许多隐形的危害,其中最重要的是室内的色彩环境,不合理的色彩环境将极大地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造成心理疾患,而且影响具有长久性和不可逆性。因此,结合儿童身心发展特征,探讨在家居环境下易对儿童成长造成威胁的相关因素,以改变设计的方式来规避风险,是本文的主要研究问题。基于儿童生理特征,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分析了家居产品容易对儿童造成的主要风险类型,并针对风险类型,探讨了居室儿童家具在材料、结构、尺寸设计上的安全注意事项。其中在材料和结构方面,通过对相关标准的梳理和解读,并结合儿童家具案例,提出基于安全标准的设计意见;在尺寸方面,结合未成年人的人体测量数据,给出了各类儿童家具的功能尺寸范围,并提出适应儿童身体发育的成长型儿童家具的设计方法。基于儿童的心理特征,本文运用定量研究方法,着重研究了4岁6岁对颜色偏好的心理认知。通过对4岁6岁儿童开展实验调查,搜集到了192名儿童的颜色偏好数据,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建立儿童在年龄和性别变量的相关关系,通过统计分析描述出了4岁6岁儿童对居室环境颜色偏好的规律性特征,最后依据实验结论,并结合实际案例为儿童居室色彩环境的设计提出中肯的意见。本文基于相关国家标准提出的儿童家具在材料、结构、尺寸上的安全性设计意见是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的;通过定量研究方法获得的儿童对居室环境颜色偏好规律性结论是真实可信的。本文提出了全面规避儿童居室活动显性和隐性风险的设计意见,为创设适宜的儿童家居成长环境提供了设计方法的指导。

孙熙卓[7](2014)在《寒带地区室内设计中绿色环保材料的运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相对于古老成熟的建筑学,“室内环境设计”实在是一门太幼稚的学科。但是,从其诞生之日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室内环境设计也就凭借着经济发展基础与强大的现代科技力量,以惊人的速度向前推进。不管是发达的西方国家,还是发展中的中国,室内设计都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专业门类。依据“中国建筑气候区划图”,内蒙古东北部及东北三省为寒带地区,在这个地区范围内的城市都称为寒带城市,地处中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受西伯利亚内陆冷空气和副热带海洋气候的影响,冬季长,春秋四季短,年均温3.6摄氏度。一月份气温最低变化范围大致为-2831°C,均温-19.4°C,七月均温22.8摄氏度,年降水量523.3毫米,无霜期140天左右,结冰期190天左右,降雪一般在11月至翌年4月,是典型的寒带城市,其寒冷的气候对居民活动及建筑建造均产生不小的影响[1]。从建筑角度来看,为了冬季获得更多的日照和保持室内舒适的温度寒带地区近代建筑的主要朝向为南向或东南向,可以有效的避免西北寒风,为建筑争取更多的太阳辐射。人们花费大部分时间呆在室内,然而,我们是否考虑到生态设计的核心是独立的去创造其符合现实生态环境循环的一种规律,在当前发展过程中,单一的绿色绝不仅仅是生态环保设计的一部分,当人们为了去设计创造的更好室内环境的时候,首先,呈现在人们面前的直接关系到室内生活生产的本质,这个变量更加直接并且影响到人们的舒适度,安全度等。本文通过对寒带地区的住宅装修材料对室内空气污染的问题进行研究,进而提出寒带地区住宅装修过程中应使用绿色环保、低碳材料的重要作用及对装修市场的调查和室内设计师的素质提出可行性对策。在当今强调环境保护的前提下,人们也把注意力投向建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的直接源头——室内装修设计,试图从源头开始,更有效地控制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环境意识正在成为贯穿在建筑与室内环境设计每一构成环节上的支配力量。

崔敏[8](2014)在《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是木质林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改革开放以来,林业产业取得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质量稳步提升,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然而,当前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中国木质林产品质量总体状况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客观需要还有较大差距。部分生产经营企业履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意识不强,企业管理水平不高,政府监管力度不足,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开展木质林产品质量提升工作,是维护人民群众切实利益,创新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监管方法,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具体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开展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对于预防和控制中国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以原木、锯材、人造板、木家具、木地板、结构用木材及防腐木材产品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风险及风险管理等相关理论,采用定性分析、半定量分析、案例分析和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开展了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识别、评估和防控研究。主要内容及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在对风险及风险管理相关理论进行介绍的基础上,结合木质林产品本身的特性,对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相关定义进行了阐述,描述了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特性,明确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涵义、目的、意义和程序,形成了较完整的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框架。(2)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识别的研究。在搜集与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风险信息的基础上,针对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危害,从产品自身质量、企业生产环节及产品质量外部监管环节进行全面分析,提出了影响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风险因素。结合问卷调查,提出从产品自身属性、企业生产加工及政府外部监管三个方面确定风险识别因子,其中产品自身属性方面主要风险因子有物理、化学和生物性风险因子;企业生产加工方面主要有原辅材料、生产加工和出厂检验风险;政府外部监管包括监管主体、监管制度和监管依据风险。(3)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的研究。在风险因素识别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定性和半定量相结合的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方法。一是根据风险评价准则,对风险发生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进行赋值,分别取1、2、3、4、5;二是采用专家问卷调查法,按照赋值标准,通过专家打分,确定各类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等级,分极高、高、中等、低和极低风险等级,最终实现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评价。(4)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的研究。在对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理论基础和方法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点的概念。结合前面风险识别及评价结果,针对不同风险等级所对应的风险控制点等级进行评价,根据风险控制点等级,确定具体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的优先顺序。(5)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的具体措施和政策建议。微观方面:一是企业要加强产品生产加工过程质量控制,从原材料质量、生产加工环节及出厂检验环节进行控制;建立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召回制度。二是政府监管部门转变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构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体系,真正实现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高效监管。宏观方面:国家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加强认证管理,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鼓励企业、消费者、行业协会及网络媒体等多主体积极参与监管,提高安全认识和实现信息共享等有效措施,建立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多方面确保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

赵强[9](2012)在《城市健康生态社区评价体系整合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人口持续增长和城市的不断扩张,城市对能源资源的消耗日益加增,导致了全球气候变化、城市环境恶化、人体机能弱化等一系列问题,“健康”、“生态”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社区作为人居环境科学五大层次之一,是城市中最基本的组成单元,是衔接宏观生态城市层面和微观绿色建筑层面的中观层面人类聚居栖地,在降低居住建筑能耗,改善社区居住环境,促进城市绿色发展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通过对社区生态系统内源性循环与外源性循环之间关系的系统研究和细致梳理,按照问题探源——分析提炼——研究解决——实例引证的逻辑方式,针对社区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问题探源,首先是在分析健康、生态、社区各类定义的基础上,抽象出健康生态社区的定义、内涵和基本特征;然后分析中西方生态价值观的演进,构建多维生态价值观;最后分析诊断与社区发展相关的城市“病症”,为下一步研究“治疗良药”提供基础资料。第二部分为分析提炼,以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健康城市指标体系、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生态社区指标体系为研究对象,叙述各指标体系的概况,分析指标体系的构架、指标项内容、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得出不同指标体系的特点和优缺点,通过对不同指标体系的比较研究和相关性提炼,为健康生态社区评价体系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案例基础。第三部分为研究解决,客观地总结国内外相关指标体系的已有研究成果,分析我国与“社区疾病”有关的城市问题,全面系统地梳理了影响社区生存和发展的各类因素,并将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引入社区,立足于指标体系的系统性、综合性,充分挖掘了各层级指标之间和同层级内指标之间的关联性,按照横向分类和纵向分级的方法,创建了社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搭建了一个科学的健康生态社区评价数学模型,为社区决策工作的可操作性构建了客观、实用的基础平台。第四部分为实例引证,详细介绍了社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对指标体系进行了实践案例检验。即利用理论结合实际的研究方法,将指标体系应用到中新天津生态城的社区评价中,收集基础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论证健康生态社区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李楠[10](2012)在《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和法规配套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发展绿色建筑是21世纪全球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大势所趋。我国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建筑起步较晚,在全国范围从规划、法规、技术、标准和设计等方面推进“绿色建筑行动“的大形势下,本地区更应该抓住机遇,总结经验,推进本地区绿色建筑适宜技术及法规的全面发展。本文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基于现有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夏冬暖地区绿色建筑技术储备”、“国家及夏热冬暖地区节能政策法规回顾”、“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现状”、“夏热冬暖地区地域适应性技术”四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研究范围从国家到地区,从所有的绿色建筑技术到具有夏热冬暖地区地域适应性的绿色建筑技术,力求扩大研究的时间轴和地域范围,保证研究的多角度和连续性。希望通过统计、对比及定量与定性的分析,从技术实践和政策法规两条线展现在全国绿色建筑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本地区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发展现状。通过梳理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现状和配套法规的发展,希望找出本地区绿色建筑技术发展的欠缺及潜力,为建立本地区的绿色建筑适宜技术框架做基础资料,并为推进《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地方标准的完善作出贡献。

二、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有害物质限量有章可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有害物质限量有章可循(论文提纲范文)

(1)图书馆建筑室内环境分析与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微小气候
2 空气质量
3 噪声
4 光照度
5 室内环境控制
    5.1 顶层设计和源头管控
    5.2 通风换气
    5.3 科学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5.4 检测和治理
    5.5 定期消杀
    5.6 卫生管理和秩序维护

(2)L学院汽车实训基地改建项目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1.3 总体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总体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第2章 理论概述
    2.1 质量控制的概念及内容
    2.2 质量控制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
    2.3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常用方法
    2.4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特点
        2.4.1 施工周期长且影响因素多
        2.4.2 工程质量的隐蔽性
    2.5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关键点
    2.6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理论模型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L学院汽车实训基地改建项目质量控制现状
    3.1 项目概述
        3.1.1 项目背景
        3.1.2 工程施工队伍情况
        3.1.3 项目改造内容
    3.2 项目质量控制目标
    3.3 项目质量控制难点
    3.4 现行项目管理与控制措施
        3.4.1 项目组织结构
        3.4.2 项目工作分解结构
        3.4.3 项目进度计划
    3.5 项目质量控制调查
        3.5.1 调查的对象及内容
        3.5.2 调查方法与实施
        3.5.3 调查结果处理
    3.6 项目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3.6.1 施工人员方面
        3.6.2 材料方面
        3.6.3 机械控制与技术方法的方面
        3.6.4 项目质量控制组织制度方面
    3.7 项目质量控制问题成因分析
        3.7.1 质量控制意识不强
        3.7.2 项目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
        3.7.3 过程控制体系缺失
        3.7.4 材料质量验收制度不完善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L学院汽车实训基地改建项目质量控制改进措施
    4.1 全员重视质量控制
    4.2 系统培训质量控制施工人员
    4.3 完善工程材料质量控制制度
    4.4 完善项目质量的过程控制体系
        4.4.1 项目施工前准备阶段
        4.4.2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阶段
        4.4.3 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
        4.4.4 加强建筑装饰工程污染的控制
    4.5 质量控制改进应用前后结果比较分析
        4.5.1 工程材料质量对比
        4.5.2 吊棚质量结果对比
        4.5.3 工期对比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管理研究 ——建筑垃圾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绿色施工理论基础研究
    2.1 绿色发展理论
        2.1.1 绿色发展的内涵
        2.1.2 绿色发展的目标
        2.1.3 绿色发展的特征
    2.2 绿色施工理论
        2.2.1 绿色施工的内涵
        2.2.2 绿色施工的特点
        2.2.3 绿色施工的原则
        2.2.4 绿色施工与传统施工的区别
    2.3 建筑垃圾管理理论
        2.3.1 建筑垃圾的定义
        2.3.2 建筑垃圾的组成
        2.3.3 建筑垃圾的特点
        2.3.4 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2.4 绿色施工与建筑垃圾管理
    2.5 小结
第三章 建筑垃圾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3.1 我国现阶段建筑垃圾管理存在的问题
        3.1.1 管理观念滞后,管理体系不健全
        3.1.2 专项立法欠缺,政策的可操作性不强
        3.1.3 科研及企业投入不足,相关政策不完善
        3.1.4 综合利用技术标准欠缺,相关规范不完善
        3.1.5 施工中管理不到位,施工人员素质较低
        3.1.6 管理涉及的主体多,缺少有效的协调管理体系
    3.2 工程项目建筑垃圾管理的影响因素
        3.2.1 建筑垃圾管理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
        3.2.2 建筑垃圾管理影响因素指标划分与权重确定
        3.2.3 建筑垃圾管理影响因素分析过程
    3.3 小结
第四章 建筑垃圾管理体系研究
    4.1 建筑垃圾管理体系构建
        4.1.1 建筑垃圾管理体系构建的目标
        4.1.2 建筑垃圾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
        4.1.3 建筑垃圾管理体系的内涵
        4.1.4 建筑垃圾管理体系的建立
        4.1.5 建筑垃圾管理体系组织制度
        4.1.6 建筑垃圾管理体系管理流程
    4.2 建筑垃圾管理措施
        4.2.1 建筑垃圾的组织管理措施
        4.2.2 建筑垃圾的经济管理措施
        4.2.3 建筑垃圾的施工环境管理措施
        4.2.4 建筑垃圾的技术管理措施
    4.3 小结
第五章 基于绿色施工的建筑垃圾分类管理措施
    5.1 建筑垃圾的来源
    5.2 地基与基础工程建筑垃圾管理
        5.2.1 土石方工程建筑垃圾管理
        5.2.2 桩基工程建筑垃圾管理
    5.3 结构工程建筑垃圾管理
        5.3.1 钢筋工程建筑垃圾管理
        5.3.2 模板工程建筑垃圾管理
        5.3.3 混凝土工程建筑垃圾管理
        5.3.4 砌体工程建筑垃圾管理
    5.4 装饰装修与机电工程建筑垃圾管理
        5.4.1 装饰装修建筑垃圾管理
        5.4.2 机电工程建筑垃圾管理
    5.5 小结
第六章 某工程绿色施工-建筑垃圾管理案例分析
    6.1 工程概况
    6.2 工程绿色施工管理的总体目标
    6.3 工程绿色施工管理组织与管理
    6.4 工程绿色施工管理整体部署
    6.5 基于绿色施工的建筑垃圾治理措施
        6.5.1 地基与基础工程建筑垃圾治理措施
        6.5.2 结构工程建筑垃圾治理措施
        6.5.3 装饰装修与机电工程建筑垃圾治理措施
    6.6 工程绿色施工的运行管理
        6.6.1 建立健全管理体系
        6.6.2 绿色目标分解及实施过程跟踪管理
        6.6.3 明确项目部绿色施工管理职责
        6.6.4 绿色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
        6.6.5 推进绿色施工的技术创新
        6.6.6 大力宣传绿色施工管理
    6.7 工程绿色施工管理的实施效果
        6.7.1 工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6.7.2 工程经济效益分析
        6.7.3 工程社会效益分析
        6.7.4 工程存在问题及对我国建筑垃圾管理的启示
    6.8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室内材料释放量国际认证体系解读与我国相关标准体系构建的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释放量检测及认证简介
2 认证类型和监管程序
3 技术要素
    3.1 目标物和限值
        3.1.1 标准房间参数
        3.1.2 致癌物
        3.1.3 其它有害释放物
        3.1.4 R值和TVOC的重要作用
    3.2 检测方法
4 结束语

(5)室内环境污染防治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室内环境污染概述
    (一)室内环境所属环境范畴界定
    (二)室内环境污染特点
    (三)室内环境污染的种类和研究范围
二、国内外室内环境污染防治立法现状
    (一)我国室内环境污染防治立法现状
    (二)国外室内环境污染防治立法现状
三、我国室内环境污染防治立法缺陷
    (一)室内环境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不健全
    (二)室内环境污染的管理体制不完善
    (三)室内环境污染相关制度不完善
    (四)室内环境污染法律责任的规定存在缺陷
四、完善我国室内环境污染防治的建议
    (一)完善室内环境污染防治的法规体系
    (二)完善室内环境污染的管理体制的规定
    (三)室内环境污染防治相关制度完善
    (四)明确室内环境污染的法律责任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6)儿童家居安全性及环境色彩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
        1.1.1 居室家具设计因素影响儿童生理安全
        1.1.2 居室色彩环境设计因素影响儿童心理安全
    1.2 居室儿童家具安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儿童家具材料和结构安全的相关标准状况
        1.2.2 儿童家具尺寸设计相关标准及学术研究状况
        1.2.3 儿童居室环境色彩设计的学术研究现状
        1.2.4 研究现状总结
    1.3 研究的目的
    1.4 研究的意义
    1.5 研究的内容
        1.5.1 探讨导致儿童生理安全风险的居室家具设计要素
        1.5.2 探讨导致儿童心理安全风险的居室色彩设计要素
    1.6 研究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
        1.6.1 理论依据
        1.6.2 研究方法
    1.7 小结
第二章 儿童居室家具设计风险要素研究
    2.1 儿童家具材料和结构要素的风险控制点研究
        2.1.1 材料风险的相关标准及设计意见
        2.1.2 结构风险的相关标准及设计意见
    2.2 儿童家具尺寸要素的风险控制点研究
        2.2.1 儿童家具功能尺寸范围的确定
        2.2.2 成长型儿童家具的设计方法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4岁~6岁儿童居室环境色彩偏好实验研究
    3.1 儿童颜色偏好研究准备
        3.1.1 确定研究问题
        3.1.2 确定影响儿童颜色偏好倾向的因素
        3.1.3 确定研究方法
    3.2 儿童颜色偏好倾向研究过程
        3.2.1 被试对象
        3.2.2 实验变量
        3.2.3 研究假设
        3.2.4 实验选用颜色和材料
        3.2.5 实验环境和儿童情绪分析
        3.2.6 实验数据搜集和统计分析方法
    3.3 儿童颜色偏好结果分析
        3.3.1 被试4岁~6 岁不同性别儿童的颜色偏好差异结果
        3.3.2 被试4岁~6 岁男女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颜色偏好差异
    3.4 实验结论
    3.5 实验讨论
        3.5.1 本实验研究与以往研究的对比
        3.5.2 颜色偏好程度的等级划分
        3.5.3 本研究结论受到客观条件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4岁~6 岁儿童颜色偏好案例分析
    4.1 儿童居室色彩的主要来源
        4.1.1 居室界面色彩
        4.1.2 居室陈列色彩
    4.2 儿童居室安全配色原则
        4.2.1 主色调明确
        4.2.2 谨慎使用对比色
        4.2.3 利用类似色求协调
    4.3 不同性别儿童的居室环境色彩设计方案
        4.3.1 男性儿童的居室配色方案
        4.3.2 女性儿童的居室配色方案
    4.4 不同年龄儿童的室内环境色彩设计方案
    4.5 本章小节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基本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7)寒带地区室内设计中绿色环保材料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一) 研究的目的
        (二) 研究的意义
        (三) 研究的内容
    二、 研究的现状
    三、 研究方法
    注释
第二章 寒带地区室内设计现状调查
    一、 寒带地区室内设计情况的调查
        (一) 寒带地区室内设计的发展
        (二) 寒带地区室内设计的调查
    二、 国内外室内装饰材料发展历程
        (一) 我国室内设计与装饰材料运用的发展概况
        (二) 国外室内装饰材料发展趋势
    三、 寒带地区室内装饰材料导致空气污染现状调查
        (一) 寒带的气候特点
        (二) 寒带地区室内装饰材料影响健康的因素分析
    注释
第三章 寒带地区室内装饰材料影响空气污染的分析
    一、 寒带地区装修材料在室内设计中对室内空气污染的特点分析
        (一) 室内墙面涂料
        (二) 壁纸
        (三) 人造板材
        (四) 木地板
        (五) 胶粘剂
    二、 室内设计材料中对甲醛含量的限量标准分析
    三、 寒带室内设计中绿色环保材料的选用
        (一) 棚顶材料
        (二) 墙面材料
        (三) 地面材料
        (四) 室内各项设施
    注释
第四章 寒带地区绿色环保材料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及治理
    一、 树立环保观念提高公民的室内绿色环保装修意识
    二、 绿色环保材料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一) 对室内设计师的基本要求
        (二) 寒带地区绿色环保装饰材料在室内设计中的地位与应用
        (三) 寒带地区的绿色设计
    三、 装修市场与材料市场的监管制度
    四、 绿色环保的应用与综合治理
        (一) 绿色低碳的应用
        (二) 综合治理
    注释
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木质林产品范围界定
        1.1.2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1.1.3 国家高度重视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1.1.4 风险评估是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一种有效手段
        1.1.5 风险评估技术是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需要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本研究课题的经费来源
第二章 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1 风险及风险管理概述
        2.1.1 风险的概念及风险分类
        2.1.2 风险管理的概念和作用
        2.1.3 风险管理的目标及程序
    2.2 风险识别及方法
        2.2.1 风险识别概念
        2.2.2 风险识别方法
        2.2.3 风险识别内容及过程
        2.2.4 风险识别程序
    2.3 风险评估及方法
        2.3.1 风险分析
        2.3.2 风险评价
    2.4 风险控制方法
        2.4.1 风险处置措施
        2.4.2 风险控制原则
        2.4.3 风险控制的具体措施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3.1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3.1.1 木质林产品生产概况
        3.1.2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及其管理现状
    3.2 木质林产品安全性能要求
        3.2.1 国外技术法规标准要求
        3.2.2 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
        3.2.3 安全性能项目与检验方法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识别研究
    4.1 相关概念界定
        4.1.1 产品、产品质量及安全
        4.1.2 产品质量安全及其风险
        4.1.3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及其风险
    4.2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
        4.2.1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定义
        4.2.2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特征
        4.2.3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过程
        4.2.4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对象
        4.2.5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范围
        4.2.6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目标
    4.3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因素识别
        4.3.1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识别途径
        4.3.2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识别方法
    4.4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因素分析及识别结果
        4.4.1 各类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4.4.2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风险
        4.4.3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因素识别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研究
    5.1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方法
    5.2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问卷调查情况
    5.3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准则
        5.3.1 风险可能性准则
        5.3.2 风险后果准则
        5.3.3 风险矩阵图
        5.3.4 调查问卷数据处理
    5.4 原木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5.4.1 风险评价指标
        5.4.2 风险分析结果
        5.4.3 绘制风险矩阵图
    5.5 锯材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5.5.1 风险评价指标
        5.5.2 风险分析结果
        5.5.3 绘制风险矩阵图
    5.6 人造板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5.6.1 风险评价指标
        5.6.2 风险分析结果
        5.6.3 绘制风险矩阵图
    5.7 木家具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5.7.1 风险评价指标
        5.7.2 风险分析结果
        5.7.3 绘制风险矩阵图
    5.8 木地板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5.8.1 实木地板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5.8.2 实木复合地板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5.8.3 强化木地板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5.9 木结构材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5.9.1 风险评价指标
        5.9.2 风险分析结果
        5.9.3 绘制风险矩阵图
    5.10 防腐木材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5.10.1 风险评价指标
        5.10.2 风险分析结果
        5.10.3 绘制风险矩阵图
    5.11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研究
    6.1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等级划分及评价标准
        6.1.1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等级
        6.1.2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综合评价标准
    6.2 原木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
    6.3 锯材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
    6.4 人造板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
    6.5 木家具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
    6.6 木地板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
        6.6.1 实木地板
        6.6.2 实木复合地板
        6.6.3 强化木地板
    6.7 木结构材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
    6.8 防腐用材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
    6.9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研究
    7.1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点及控制流程
        7.1.1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点分析
        7.1.2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流程
    7.2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控制具体措施
        7.2.1 木质林产品生产加工过程控制措施
        7.2.2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召回
        7.2.3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
    7.3 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政策建议
        7.3.1 完善体系建设,构建安全保障
        7.3.2 实施认证管理,加强质量管理
        7.3.3 加强行业自律,促进公众参与
        7.3.4 提高消费者质量安全意识,加强信息共享和交流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8.1 基本结论——主要研究成果
    8.2 创新之处
    8.3 讨论及展望——有待研究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学术研究
导师简介
致谢

(9)城市健康生态社区评价体系整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
        1.2.1 全球气候变化
        1.2.2 城市环境恶化
        1.2.3 人体机能弱化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范围、概念界定
        1.4.1 健康、生态、社区、健康生态社区概念界定
        1.4.2 健康生态社区内涵、基本特征
        1.4.3 与健康生态社区相关的典型社区概念和内涵辨析
    1.5 研究方法
        1.5.1 跨学科与跨领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1.5.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1.5.3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1.5.4 文献分析、公众调查、专家咨询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1.7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生态价值观的演进及城市“社区病”诊断
    2.1 前工业文明:服从自然
        2.1.1 西方朴素生态价值观
        2.1.2 中国朴素自然观
    2.2 工业文明:征服自然
        2.2.1 空想社会主义
        2.2.2 城市美化运动
        2.2.3 田园城市理论
        2.2.4 现代主义对自然的关注
        2.2.5 邻里单元
        2.2.6 《雅典宪章》
    2.3 后工业文明:回归自然
        2.3.1 绿色运动和增长的极限
        2.3.2 新城市主义运动
        2.3.3 精明增长
        2.3.4 国内城市社区研究
    2.4 多维生态价值观构成因素
        2.4.1 生态平衡
        2.4.2 经济发展
        2.4.3 社会公平
        2.4.4 健康宜居
    2.5 城市“社区病”诊断
        2.5.1 社区的伪生态绿色外表
        2.5.2 城市空间结构及土地利用不完善
        2.5.3 资源能源循环利用不足
        2.5.4 环境污染及保护
        2.5.5 社区地域性特征缺失
        2.5.6 缺乏人文关怀和公众参与
    2.6 小结
第三章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发展演变
    3.1 指标体系定义、构建意义和分类
        3.1.1 指标、指标体系的定义
        3.1.2 指标体系构建的意义
        3.1.3 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类型
    3.2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3.2.1 国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3.2.2 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3.3 健康城市指标体系研究
        3.3.1 WHO 提出的健康城市指标体系
        3.3.2 加拿大健康城市指标体系
        3.3.3 上海、苏州的健康城市指标体系
    3.4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研究
        3.4.1 生态城市概述
        3.4.2 中新天津生态城
        3.4.3 唐山湾生态城(曹妃甸)
        3.4.4 瑞典哈马碧生态城(Hammarby)
        3.4.5 阿联酋马斯达尔生态城(Masdar City in Abu Dhabi)
        3.4.6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
        3.4.7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比较与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国内外生态社区指标体系研究
    4.1 国外社区指标体系研究
        4.1.1 英国 BREEAM Communities 可持续社区评价体系
        4.1.2 美国 LEED-ND 社区规划与发展评价体系
    4.2 国内社区指标体系研究
        4.2.1 《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
        4.2.2 《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
        4.2.3 《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生态住宅(住区)》
        4.2.4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4.2.5 《省地节能环保型住宅国家康居示范工程技术要点(2010 版)》
        4.2.6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
        4.2.7 《中国绿色低碳住区技术评估手册》
    4.3 国内外社区评价指标体系比较
        4.3.1 研究对象基本状况比较
        4.3.2 指标体系框架结构和指标项分类比较
        4.3.3 启示与优化策略
    4.4 小结
第五章 健康生态社区指标体系的构建
    5.1 健康生态社区评价体系的制定思路
        5.1.1 既有指标体系构成方法总结
        5.1.2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的引入
    5.2 健康生态社区评价的结构模型
        5.2.1 技术路线
        5.2.2 评价模型
    5.3 健康生态社区评价指标体系
        5.3.1 指标体系各级指标的构建步骤
        5.3.2 指标项的选取原则
        5.3.3 评价体系框架的建构
    5.4 健康生态社区的评价方法
        5.4.1 评价标准的选择
        5.4.2 健康生态社区评价体系与指标项系统
        5.4.3 指标权重计算
        5.4.4 指标测评函数
    5.5 小结
第六章 健康生态社区指标体系的实测研究——以中新天津生态城社区为例
    6.1 中新社区概况
        6.1.1 社区现状概述
        6.1.2 建设条件分析
        6.1.3 土地适宜性评价
        6.1.4 用地功能规划
        6.1.5 道路交通规划
        6.1.6 绿化及开放空间布局
        6.1.7 水资源规划
        6.1.8 能源利用规划
        6.1.9 防灾规划
        6.1.10 社区特色设计
    6.2 中新社区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
        6.2.1 调查人群基本信息
        6.2.2 评价体系相关信息
    6.3 中新社区各参评项权重的确定
    6.4 中新社区指标体系测评
        6.4.1 根据门槛条件筛选指标项
        6.4.2 指标项的量化赋值
        6.4.3 中新社区评价结果综述
    6.5 中新社区测评结果评价和分析
        6.5.1 中新社区的总体趋势
        6.5.2 中新社区的优势领域
        6.5.3 中新社区的可提升领域
    6.6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健康生态社区指标体系的探索价值
        7.1.1 国内外城市、社区指标体系的系统梳理
        7.1.2 多住区、多城市案例、多评价体系的比较研究
    7.2 健康生态社区指标体系的构建特点
        7.2.1 宏观、中观、微观相结合的指标体系
        7.2.2 生态、社会、经济、健康相融合的指标体系
    7.3 健康生态社区指标体系的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10)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和法规配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际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目标
    1.4 概念界定及问题域
        1.4.1 夏热冬暖地域范围
        1.4.2 题目及关键词界定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创新点
    1.6 国内外研究现状
        1.6.1 国外研究现状
        1.6.2 国内研究现状
    1.7 论文框架
第二章 我国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建筑技术储备
    2.1 夏热冬暖地区气候特征、技术难点及节能目标
        2.1.1 夏热冬暖地区气候特征
        2.1.2 夏热冬暖地区技术难点及节能目标
    2.2 夏热冬暖地区节能设计推广制约因素
        2.2.1 主要制约因素:成本
        2.2.2 建筑设计人员的节能意识淡薄
        2.2.3 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建筑适宜技术研究基础资料匮乏
    2.3 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建筑适宜技术现有储备体系统计研究
        2.3.1 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建筑适宜技术现有储备体系统计研究的工作方法
        2.3.2 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建筑适宜技术储备体系统计研究的分类依据
        2.3.3 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建筑适宜技术储备体系统计研究结果及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国家及夏热冬暖地区节能政策法规回顾
    3.1 国家节能政策法规统计分析的必要性
    3.2 节能政策法规研究方法
    3.3 节能政策法规统计研究结果及分析
        3.3.1 国家及广东地区(重点深圳市)节能政策统计研究
        3.3.2 单项技术政策发展统计研究
    3.4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中涉及的政策法规
    3.5 小结
第四章 我国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现状统计分析
    4.1 夏热冬暖地区节能建筑案例统计
        4.1.1 统计方法和分类
        4.1.2 统计结果及分析
    4.2 夏热冬暖地区样本案例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统计及分析
        4.2.1 统计方法和分类
        4.2.2 统计过程、结果及分析
        4.2.3 样本案例综合分析
    4.3 小结
第五章 我国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建筑技术地域适应性应用现状分析
    5.1 节能建筑技术在夏热冬暖地区的地域适应性统计分析
        5.1.1 统计方法
        5.1.2 统计结果分析
        5.1.3 小结
    5.2 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建筑适宜技术体系
    5.3 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建筑技术发展趋势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语
    6.1 本文结论
        6.1.1 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
        6.1.2 国家及夏热冬暖地区节能政策法规统计分析结论
        6.1.3 我国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现状统计分析结论
        6.1.4 我国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建筑技术地域适应性应用现状分析结论
    6.2 有待完善的研究内容及方法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国家建筑节能政策统计表格
    附录二 广东省(重点深圳市)建筑节能政策统计
    附录三 夏热冬暖地区节能建筑统计列表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四、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有害物质限量有章可循(论文参考文献)

  • [1]图书馆建筑室内环境分析与质量控制[J]. 胡起靖. 西藏科技, 2021(06)
  • [2]L学院汽车实训基地改建项目质量控制研究[D]. 彭嘉玮.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2)
  • [3]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管理研究 ——建筑垃圾管理[D]. 陈松. 东南大学, 2019(01)
  • [4]室内材料释放量国际认证体系解读与我国相关标准体系构建的建议[J]. 唐炜. 建材与装饰, 2017(23)
  • [5]室内环境污染防治法律问题研究[D]. 朴波. 吉林大学, 2016(03)
  • [6]儿童家居安全性及环境色彩调查研究[D]. 刘学敏. 沈阳建筑大学, 2016(03)
  • [7]寒带地区室内设计中绿色环保材料的运用研究[D]. 孙熙卓.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4(03)
  • [8]木质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D]. 崔敏.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4(11)
  • [9]城市健康生态社区评价体系整合研究[D]. 赵强. 天津大学, 2012(06)
  • [10]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和法规配套分析[D]. 李楠.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2)

标签:;  ;  ;  ;  ;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有规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