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标准化为您带来新思维、新理念、新形象

交通标准化为您带来新思维、新理念、新形象

一、交通标准化带给您新思维、新理念、新形象(论文文献综述)

李旗纲[1](2021)在《我国科技期刊理事会运营模式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总结我国科技期刊理事会运营模式发展现状,梳理存在的问题,寻求对策以促进我国科技期刊理事会规范运作。【方法】采取文献研究、系统分析和案例分析方法,对我国科技期刊理事会运营模式发展现状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对策。【结果】理事会运营模式是目前我国很多科技期刊进行市场经营的方式之一,在期刊经费筹措、开门办刊、服务行业、刊企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违背公平公正原则、采编与经营不分家、服务不到位或不匹配等问题。【结论】科技期刊在理事会运营中,必须坚决防止忽视社会效益现象,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坚持诚信双赢的合作理念,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使理事会为科技期刊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江小龙[2](2016)在《湖北高速公路服务区地域形象设计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人们一边享受着交通现代化带来的便捷,一边对道路交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速公路服务区作为高速公路上唯一提供人性化服务的空间场所,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凸显地域特色,如何打造差异化的体验,已成为新时代服务区规划设计的重点。湖北高速公路建设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然而许多服务区依旧采用常规的营造方式,只注重服务区功能的单一表达。这也直接影响了湖北高速服务区的发展降低了运营效率,导致湖北服务区形象趋同化现象严重。这种机械的设计模式不仅漠视了过往司乘人员多样化的需求,也丧失了地区文化吸引力及文化宣传价值,使得人们在服务区根本无法体会到现代社会的人性关怀,更不用说去领略当地的自然人文特色。其根本原因在于湖北服务区设计忽视了对地域文化的把握,遗失了文化创新精神,没有把对历史的尊重落到实处,从而遗失了鲜明的地域形象。本文试从荆楚文化着手,通过对荆楚文化艺术表现的分析认知其审美特性和造物逻辑,了解荆楚文化的鲜明特色,以此确立湖北服务区形象创新的方向。并借鉴湖北地区具有地域特色的公共建筑及环境的营造手法,知晓其设计思想及价值定位,从而找到湖北服务区形象设计与荆楚文化的对接点。就此总结出服务区形象创新设计的原则与思路,并以理论成果注入到服务区形象设计创新的实践中,通过对荆楚文化与湖北服务区内在联系的梳理,结合服务区形象构成的特点,经过重复、叠加、异变等艺术手法对荆楚文化符号进行演变,使其符合服务区审美识别的需要,从而完成了服务区形象构成要素的创新设计,并将这些符号要素运用到服务区地域形象的构建中,使之产生鲜明的地域形象,散发出浓烈的荆楚文化韵味且更加凸显出时代性,以迎合人们对服务区属性的认知转变。并借此来传承和发扬荆楚文化,增强湖北的文化自信和湖北服务区形象的地域识别性。希望为今后湖北高速服务区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有价值的参考。

徐海军[3](2011)在《基于入境旅游视角的国际旅游岛建设标准与评价体系研究 ——以海南岛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海岛旅游是当今世界旅游业的热点和旅游研究的重点领域。本研究以国际旅游岛为研究对象,以海南岛为例,围绕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国家战略诉求,以旅游系统理论、旅游竞争理论、旅游标准理论、旅游心理与消费行为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国际旅游岛相关案例比较分析和对入境游客感知、认知与游后行为的调查研究,综合运用了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结构分析法、因子分析、空间统计模型、主客观综合赋权法、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等分析技术与研究方法,科学构建了基于入境旅游视角的国际旅游岛建设标准与评价体系,并运用此标准对海南国际旅游岛进行了国际化水平的评估和验证,揭示了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发展的优势与不足,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和完善措施。本研究为国际旅游岛的标准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借鉴,丰富了海岛旅游理论体系,并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国家战略的实施和将海南早日建成世界上一流的岛屿旅游目的地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设标准与评价方案。本研究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综合多学科的理论与研究方法,采用理论与方法基础——资料收集与实地调研——实证研究——归纳总结与实践应用的技术路线,将人本主义与实证主义思想贯穿于具体的研究实施中,紧紧围绕国际旅游岛建设标准的研究主线,着重从入境旅游的视角对国际旅游岛建设标准进行了分析。研究内容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是基础研究部分,包括第一、第二章,主要阐述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研究范围、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界定了国际旅游岛及相关概念,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阐述了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是标准研究部分,包括第三章至第五章,为本文的主体研究内容,通过对国际主要旅游岛相关案例比较研究,总结归纳出基本共识,进而通过对入境游客感知、认知与游后行为分析研究,选取并确定了国际旅游岛建设标准因子(指标),较为科学地构建了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标准;第三是实证研究部分,即第六章,重点对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进行了实证研究,以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标准为依据,尝试建立了国际旅游岛的评价体系,对海南岛旅游建设现状和国际化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优化对策与完善措施,同时验证了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第四是结论与讨论部分,即第七章,对全文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得出主要研究结论、创新点及提出后续研究方向。本研究突破了传统的定性分析方法的局限,首次尝试了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结构分析法、空间统计模型、主客观综合赋权法、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等方法,建立和评价国际旅游岛建设标准,体现了在标准化研究领域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相结合,为标准化研究领域提供了定量化的分析工具和数据支撑,体现了旅游标准研究领域的方法创新。研究发现:①通过对国际主要旅游岛发展特征和经验的综合比较分析,基于入境旅游视角建设国际旅游岛需要关注国际旅游业发展水平、国际旅游客源市场条件、国际旅游产品项目、国际旅游设施服务水平、国际旅游发展环境、国际旅游保障体系及国际旅游安全体系等七个主要方面。其中,国际旅游业发展水平在众多指标中权重值最大,其他指标权重相差不大。②基于入境旅游视角,入境游客感知与游后行为分析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重要参考。研究得出了国际旅游岛建设标准的重要因子。其中,人地感知第一主成分因子为:良好的海岛旅游业形象、异国风情的特色建筑、美观的海岛容貌、良好的休憩与放松环境、浓郁的文化风情与民俗、特色的旅游活动等。人人感知第一主成分为:方便热情的咨询服务、高水平的服务效率、良好的安全管理、规范的合同履行、完善的旅游投诉机制、当地居民的友善态度、完备的突发事件应急系统。③综合国际主要旅游岛相关案例比较和入境游客感知、认知与游后行为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科学构建了基于入境旅游视角的国际旅游岛建设标准。标准包括7个综合层、23个项目层、130个评价指标层。经过对各因子再次进行SPSS有效性检验,再次保证了各因子结果最终符合基于入境旅游视角的国际旅游岛建设标准的制定,为基于入境旅游视角的国际旅游岛建设标准研究进行了很好的理论和方法探讨。④根据研究得出的基于入境旅游视角的国际旅游岛建设标准,以海南国际旅游岛为案例地,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方法,分标准基本因子具体评价和标准权重模糊评价两个层次对海南国际旅游岛现状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海南国际旅游岛综合评价得分值是14.6445,将海南国际旅游岛定格为初始型国际旅游岛,研究结果与海南岛旅游发展现状基本上吻合,进而验证了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初步构建了建设标准的评价体系。⑤通过构建的国际旅游岛建设标准对海南岛进行的实证评价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和完善措施,对于规范、引领和促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很好地呼应国家战略和体现应用创新。

李学[4](2010)在《中国当下交通建筑发展研究(1997年至今)》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交通运输业进入了跨越式发展阶段,大规模的交通项目在建设中。中国的交通运输事业正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并且,由于社会进步和交通技术的发展,客运现状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比如,交通建筑由过去容纳单一的运输工具的模式逐渐转向为融合多种交通方式的新型交通枢纽综合体。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交通建筑的设计呈现出了新的变化和趋势。首先,文章对我国当下的交通建筑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通过对1997年以来的交通建筑实例进行大量的调研和资料整理工作,分门别类的对各种类型的交通建筑进行分析总结,撷取最为典型的工程实例对其进行逐一的展开分析,并针对此十余年间的较为重要的关于交通建筑的学术研究进行梳理。在对当下交通建筑的发展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文章对我国交通建筑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指出我国交通建筑的发展要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交通建筑的设计模式相应也要进行转变,指出了新形势下的交通建筑出现了新的特点。比如交通建筑和城市形态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其中牵涉到交通和土地开发的一体化;交通建筑日益朝向枢纽化、综合化的方向转变;交通建筑和商业开发的关系愈加亲密;交通建筑由等候空间模式向通过空间模式转变是其未来发展的必然等等。

武瑞[5](2007)在《西安市城市经营研究》文中提出城市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经营是加快城市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有力措施,同时城市经营可以极大地改善和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和提高城市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西安作为西北五省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交通和商贸中心,其城市的快速、健康发展以及城市竞争力的提高,关系着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而这些都与城市经营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此研究西安市城市经营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在对城市经营的相关理论和国外包括法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城市经营的经验进行考察的基础上,进而对西安市目前的城市经营现状进行了论述,之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西安市城市经营的水平进行了定量的分析和研究。经过考察和分析,本文认为,西安市目前的城市经营尚处于较低的水平,在城市经营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的问题:(1)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2)旅游资源尤其是旅游产品还处于浅层次开发(3)缺乏相关的产业集群(4)城市生态环境亟待改善。据此,本文在借鉴其他城市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西安市自身的特点,为加快西安市的城市经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建议:(1)在宏观上要建立大西安都市圈;(2)要建立绿色生态城市保护古城的风貌;(3)打造具有西安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4)不断加强西安市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5)不断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提高西安市的对外旅游形象;(6)在城市经营的不同领域和阶段,政府和市场只有有效的发挥好各自的优势,才能真正达到经营城市的目的。

《交通标准化》杂志社[6](2002)在《交通标准化带给您新思维、新理念、新形象》文中指出

二、交通标准化带给您新思维、新理念、新形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交通标准化带给您新思维、新理念、新形象(论文提纲范文)

(2)湖北高速公路服务区地域形象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
        1.4.3 研究方法
        1.4.4 技术路线
第2章 湖北高速公路服务区形象构成与现状分析
    2.1 高速公路服务区概念
    2.2 湖北高速公路服务区发展回顾
    2.3 高速公路服务区形象构成
        2.3.1 建筑形象
        2.3.2 景观形象
    2.4 湖北高速公路服务区形象现状调查
        2.4.1 湖北高速公路服务区基本情况概述
        2.4.2 湖北高速公路服务区形象现状分析
    2.5 湖北高速公路服务区地域形象识别存在的问题
        2.5.1 地域特征表述不明显
        2.5.2 建筑形制差异变化小
        2.5.3 环境装饰感较为欠缺
    2.6 解决湖北服务区形象地域标识性问题的思路
        2.6.1 活用荆楚文化,突出特色
        2.6.2 提炼地方符号,彰显差异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荆楚文化及其艺术表现
    3.1 荆楚文化的概念
    3.2 荆楚文化的特征
        3.2.1 开放自由、多元融通
        3.2.2 趋时逐新、争勇好胜
        3.2.3 浪漫神秘、灵动和谐
    3.3 荆楚文化的艺术表现
        3.3.1 建筑
        3.3.2 器物
        3.3.3 绣品
        3.3.4 地方民俗及典故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荆楚文化符号在湖北标志性建筑及其环境中的运用
    4.1 荆楚文化符号在交通类建筑中的运用
        4.1.1 武昌火车站
        4.1.2 荆州火车站
    4.2 荆楚文化符号在其他公共建筑中的运用
        4.2.1 湖北出版文化城
        4.2.2 洪山礼堂
    4.3 案例分析中的设计手法总结
    4.4 案例形象构建对湖北服务区地域形象创新的启示
        4.4.1 传承文脉,结合需求——提升价值
        4.4.2 打破限制,多元融合——紧跟时代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湖北高速公路服务区地域形象设计以荆州市为例
    5.1 荆州市高速公路服务区地域形象定位
        5.1.1 荆州地理区位分析
        5.1.2 荆州历史文脉分析
    5.2 荆州市高速公路服务区建筑形象设计
        5.2.1 建筑造型设计
        5.2.2 建筑装饰设计
        5.2.3 建筑色彩运用
    5.3 荆州市高速公路服务区景观小品设计
        5.3.1 景观牌坊设计
        5.3.2 景观灯设计
        5.3.3 景观雕塑设计
    5.4 荆州市高速公路服务区形象设计展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3)基于入境旅游视角的国际旅游岛建设标准与评价体系研究 ——以海南岛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录
表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内外旅游业蓬勃发展
        1.1.2 旅游迎来休闲度假时代
        1.1.3 海滨海岛旅游成为热点
        1.1.4 旅游标准建设亟待加强
        1.1.5 海南国际旅游岛成为国家战略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概念界定与案例地选取
        1.3.1 海岛
        1.3.2 海岛旅游
        1.3.3 国际旅游岛
        1.3.4 案例地选取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及其理论基础
    2.1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1 海岛旅游研究
        2.1.2 海岛标准研究
        2.1.3 入境旅游感知研究
        2.1.4 海南国际旅游岛研究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旅游系统理论
        2.2.2 旅游竞争理论
        2.2.3 旅游标准理论
        2.2.4 旅游心理与消费行为理论
        2.2.5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3章 国际主要旅游岛相关案例地比较研究
    3.1 国际主要旅游岛总体分布特征
    3.2 国际主要旅游岛案例介绍
    3.3 国际主要旅游岛旅游发展基本共性
        3.3.1 国际旅游业发展水平较高
        3.3.2 国际旅游客源市场条件较好
        3.3.3 国际旅游产品项目较为丰富
        3.3.4 国际旅游服务水平较高
        3.3.5 国际旅游发展环境较好
        3.3.6 国际旅游保障体系较为完善
        3.3.7 国际旅游安全体系较为完善
    3.4 国际主要旅游岛发展经验对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启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国际旅游岛入境游客感知与游后行为研究
    4.1 国际旅游岛入境游客感知与游后行为关系模型
        4.1.1 关系模型构建
        4.1.2 条件假设提出
    4.2 国际旅游岛入境游客感知与游后行为评估尺度
        4.2.1 初始题项的生成与修订
        4.2.2 量表的生成与测定
        4.2.3 正式测量量表各变量基本数据
    4.3 海南国际旅游岛入境游客感知与游后行为结果评价
        4.3.1 入境游客期望-感知特征差异
        4.3.2 入境游客感知与游后行为总体结果分析
    4.4 海南国际旅游岛入境游客社会人口学统计特征对各变量影响
        4.4.1 入境游客性别与感知差异
        4.4.2 入境游客年龄与感知差异
        4.4.3 入境游客文化程度与感知差异
        4.4.4 入境游客家庭月收入与感知差异
        4.4.5 入境游客逗留时间与感知差异
    4.5 入境游客感知与游后行为差异影响因素
        4.5.1 海岛旅游业发展水平
        4.5.2 当地居民旅游发展意愿
        4.5.3 入境游客自身综合因素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国际旅游岛建设标准研究
    5.1 标准建立原则
    5.2 标准因子选取方法
    5.3 标准因子的提出
        5.3.1 标准因子的可行性分析
        5.3.2 标准因子预确立思路
    5.4 标准因子预建立
        5.4.1 第一轮标准因子预建立
        5.4.2 第一轮标准因子筛选
        5.4.3 第二轮标准因子预建立
        5.4.4 第二轮标准因子筛选
    5.5 标准因子处理
        5.5.1 问卷发放与回收
        5.5.2 国际旅游业发展水平因子分析
        5.5.3 国际旅游客源市场条件因子分析
        5.5.4 国际旅游产品项目因子分析
        5.5.5 国际旅游设施服务水平因子分析
        5.5.6 国际旅游发展环境因子分析
        5.5.7 国际旅游保障体系因子分析
        5.5.8 国际旅游安全体系因子分析
    5.6 标准因子确立
    5.7 标准因子权重
        5.7.1 方法选择
        5.7.2 数据处理
        5.7.3 权重确立
    5.8 标准建立
    5.9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入境旅游视角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综合评价
    6.1 调查区域概况
        6.1.1 研究范围
        6.1.2 基本概况
        6.1.3 发展现状
        6.1.4 未来目标
        6.1.5 总体分析
    6.2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综合评价
        6.2.1 指标体系权重确立
        6.2.2 模糊数学综合评判
        6.2.3 海南国际旅游岛评价等级
        6.2.4 海南国际旅游岛等级测度
        6.2.5 评价结果分析
    6.3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措施与对策
        6.3.1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措施
        6.3.2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对策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可能创新之处
    7.3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4)中国当下交通建筑发展研究(1997年至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
        (一) 研究的背景
        (二) 研究的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一) 国内相关研究概述
        (二) 国外相关研究概述
    三、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一) 研究方法
        (二) 论文框架
第二章 中国当下交通建筑发展综述
    一、空港航站楼和铁路旅客站
        (一) 客运量统计及其发展
        1、空港航站楼
        1)客运量统计
        2)空港航站楼的发展
        2、铁路旅客站
        1)客运量统计
        2)铁路的大发展
        (二) 工程实例
        1、空港航站楼
        2、铁路旅客站
    二、公路客运站和港口客运站
        (一) 客运量统计及其发展
        1、公路客运站
        1)客运量统计
        2)公路的发展状况
        2、港口客运站
        1)客运量
        2)水路建设
        (二) 工程实例
        1、公路客运站
        2、港口客运站
    三、高速公路服务区
        (一) 高速公路发展概况
        (二) 工程实例
    四、地铁站与轻轨站
        (一) 地铁与轨道交通发展概况
        (二) 工程实例
    五、城市公交换乘站
        (一) 城市公交换乘站发展概况
        (二) 工程实例
    六、学术研究与学术活动
第三章 中国交通建筑展望
    一、面向未来中国城市发展需要的新型交通建筑形态
        (一) 交通建筑与城市
        (二) 中国当下的城市发展
        (三)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方向----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紧缩型城市
        (四) 基于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紧缩型城市的交通建筑形态
    二、基于紧缩型城市的交通建筑布点
        (一) 交通建筑布点的网络化原则
        1、城市群的交通布点
        2、城市内部交通布点
        (二) 交通建筑布点的可达性原则
        (三) 交通建筑布点和产业化布局相适应的原则
        (四) 交通建筑布点的土地开发与公共交通发展一体化的原则
        1、城市规划的结合
        2、日本采用城市土地开发与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相互整合
        (五) 各类交通建筑布点
        1、铁路与城市的关系
        2、机场分工协作和选址
        3、港口建设及各交通方式联运
        4、各交通方式衔接
        5、地铁、轻轨站的布点
        6、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布点
    三、建筑综合体和新型交通建筑类型
        (一) 建筑综合体-----交通建筑和城市的一体化设计的必然
        1、交通建筑综合体的设计原则
        2、交通建筑综合体的特征
        3、建筑实例
        (二) 交通枢纽
        1、交通枢纽的分类
        2、枢纽性交通建筑的布置原则
        3、交通枢纽的交通衔接
        4、交通枢纽和商业的衔接
        5、交通枢纽和停车场
        6、交通枢纽实例
        (三) 各种交通手段的衔接和换乘—零换乘
        1、“零换乘”的概念
        2、换乘模式
        3、换乘枢纽站的分类
        4、换乘站的换乘客流量和组织形式
        5、换乘时间和换乘距离
    四、改扩建余地和设计灵活性
        (一) 导致改扩建的因素
        1、经济迅猛发展引发客流量的剧增
        2、交通建筑内商业模式的更新
        3、工艺流程的变更
        4、经营管理的转变
        5、交通体系统的升级
        6、与城市的交互作用的加强
        (二) 改扩建余地和设计灵活性
        1、改扩建的优点
        2、整体性的原则
        3、谨慎规划、小心实施
        4、灵活的设计策略
        5、改扩建的方式
        6、可生长的体系
        7、改扩建期的营运问题
        8、城市文脉
        9、设计的灵活性
    五、“等候空间”向“通过空间”的模式转型
        (一) “等候空间”向“通过空间”的模式转变是我国交通建筑发展的趋势
        1、欧洲交通建筑等候模式转变的历程
        2、我国交通建筑等候模式
        3、是交通组织方式的转变,更是生活方式的转变
        (二) 影响“等候空间”向“通过空间”的模式转变的因素
        1、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交通的流动效率的提高
        3、旅行时间
        4、交通建筑功能角色的转变
        5、管理方式的转变
        6、出行旅客结构和出行特点
    六、春节、黄金周等客流量骤变期间-----交通建筑发展无可逃避的难点
        (一) 平时和非平时客流量的巨大反差
        (二) 严重制约交通建筑的发展
        (三) 应对春运的一种新的设想
        1、应对举措
        2、新的设想------“编外”的候车空间
    七、节能、环保、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
        (一) 节地-------高密度的开发模式
        1、交通和土地开发一体化
        2、向高层发展
        3、向地下发展
        (二) 节约能源
        1、被动式节能------优先选择的策略
        2、体型系数
        3、空间温度分区
        4、窗墙比
        5、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
        6、自然通风
        7、自然采光
        8、玻璃的选择
        9、遮阳
        10、通风塔的设置
        11、可再生性能源的利用
        (三) 节水
        1、中水利用
        2、雨水利用
        (四) 节材
    八、交通建筑经营管理模式
        (一) 传统模式
        1、客运亏损
        2、“以站扶商”、“以商养站”
        (二) 交通运输民营和交通建筑民营
        (三) 交通、土地开发一体化的商业模式
        1、日本的模式
        2、香港的模式
        (四) 小结
第四章 结语
    一、 全文概述
        (一) 1997 年至今中国交通建筑发展的特点
        1、建筑、城市的空间一体化
        2、交通建筑呈现综合性、枢纽性
        3、交通建筑的内部空间组织
        4、交通建筑的大空间特性
        5、建筑造型的个性、多样化
        6、生态化
        (二) 学术研究成果的丰富与匮乏
        1、学术研究的成果丰富
        2、基于交通建筑总体的研究较少
    二、基本结论
    三、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一 我国空港航站楼统计表
附表二 火车六次提速表
附表三 我国城市地铁建设情况表

(5)西安市城市经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及本文基本框架
2.城市经营的基本理论综述
    2.1 城市经营理念的起源
    2.2 城市经营的内涵
        2.2.1 城市经营的内涵
        2.2.2 城市经营与经营城市的区别
        2.2.3 对城市经营内涵的理解
    2.3 城市经营的内容及特征
        2.3.1 城市经营的内容
        2.3.2 城市经营的特征
    2.4 城市经营的模式及做法
        2.4.1 城市经营的做法概述
        2.4.2 国内城市先进经营模式举例
    2.5 城市经营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对策综述
        2.5.1 城市经营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2.5.2 城市经营的对策综述
3.城市经营的国际比较研究
    3.1 西方国家城市经营理念的提出
    3.2 城市经营的国际实例研究
        3.2.1 法国的城市经营
        3.2.2 加拿大的城市经营
        3.2.3 德国的城市经营
        3.2.4 日本的城市经营
        3.2.5 英国的城市经营
    3.3 国外城市经营先进经验的借鉴
        3.3.1 城市公用事业先进经验的借鉴
        3.3.2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经营经验的借鉴
        3.3.3 城市经营中其他经验的借鉴
4.西安市城市经营现状分析
    4.1 西安市城市概况
        4.1.1 西安市的地理区划及历史沿革
        4.1.2 西安市的经济现状
        4.1.3 西安市的旅游文化资源和民族宗教
        4.1.4 西安市的科教文卫
    4.2 西安市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及经营
    4.3 西安市城市土地的经营状况
        4.3.1 西安市的城市规划
        4.3.2 西安市城市土地的经营
    4.4 西安市城市公用事业的经营与改革
    4.5 西安市城市环境的经营与保护
    4.6 西安市旅游文化资源的经营
5.西安市城市经营的定量分析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
    5.1 西安市城市经营水平的定量分析
        5.1.1 分析指标及数据的选取
        5.1.2 分析方法的确定—主成分分析法
        5.1.3 西安市城市经营水平分析与评价
    5.2 现阶段西安市城市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
        5.2.1 经营水平落后的城市交通设施
        5.2.2 浅层次的城市旅游资源开发
        5.2.3 缺乏相关的产业集群
        5.2.4 脆弱的城市生态环境
6.提高西安市城市经营水平的对策
    6.1 西安市城市经营的战略思考
        6.1.1 建设大西安都市圈
        6.1.2 加快西安市城市经营的市场化步伐
    6.2 建设生态绿色的西安城市体系
    6.3 打造西安特色的产业集群
    6.4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经营
    6.5 提升西安市旅游资源的经营水平
    6.6 避免城市经营中的"失灵"
7.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参与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四、交通标准化带给您新思维、新理念、新形象(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科技期刊理事会运营模式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 李旗纲.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1(01)
  • [2]湖北高速公路服务区地域形象设计研究[D]. 江小龙. 武汉理工大学, 2016(05)
  • [3]基于入境旅游视角的国际旅游岛建设标准与评价体系研究 ——以海南岛为例[D]. 徐海军. 南京师范大学, 2011(12)
  • [4]中国当下交通建筑发展研究(1997年至今)[D]. 李学. 中国美术学院, 2010(08)
  • [5]西安市城市经营研究[D]. 武瑞. 西安理工大学, 2007(06)
  • [6]交通标准化带给您新思维、新理念、新形象[J]. 《交通标准化》杂志社. 交通标准化, 2002(01)

标签:;  ;  

交通标准化为您带来新思维、新理念、新形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