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广告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现代广告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现代广告学科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夏慧慧[1](2020)在《创意字体设计在现代广告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文字在广告设计当中是重要元素之一,具有十分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广告设计教学当中,学习创意字体设计至关重要,它将会对广告设计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文章主要对创意字体设计在现代广告设计教学当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刘晶[2](2019)在《政治视觉修辞的理论建构与表征实践》文中研究说明在“图像化”的世界,视觉修辞是政治传播的战略工具。作为跨学科的研究,本文聚焦于“政治视觉修辞”,针对政治修辞研究的“视觉缺位”和视觉修辞研究的“政治盲区”,综合运用历史分析法、文献分析法、批判性话语分析法、幻想主题法和接受美学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展开理论框架的搭建和表征实践的分析。本文首先揭示了图像与政治的原生关系,通过爬梳修辞学、政治修辞学和视觉修辞学的经典文献,在理论发展的脉络和流变中深入把握政治视觉修辞的概念——是政治修辞与视觉修辞的视界融合,是政治主体运用图像激发受众产生特定的修辞反应,实现特定政治诉求的传播活动。本文的分析指出,政治视觉修辞具有静态的理论维度和动态的表征机制两个面向。在理论维度,政治视觉修辞的内涵是文本中隐含的意识形态观念;外延指文本的构成形式,通过五种方式传递内涵,基本特征是具有明确政治意图、象征性图像及与受众交流。基于生产者视角的费尔克拉夫三维分析和传受交互视角的接受美学思想,本文建构了政治视觉修辞的理论分析框架。在其中,文本分析是核心,探讨文本“讲什么”和“怎么讲”;话语实践探究文本“如何生产意义”;社会实践研究文本“意义生产背后的深层原因”。在动态的表征机制上,政治视觉修辞通过文本、过程和社会表征,共同缔造政治意义——文本表征是图文混合的叙事缝合;过程表征是锚定和具体化的综合;社会表征是目的性价值和工具性价值的协同。基于生产者视角的文本表征是修辞生产的基础,基于受众心理的过程表征是修辞传播的依据,基于政治价值的社会表征是修辞作用的根源。在理论维度的政治视觉修辞分析,需要实践检验。本文以“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国际传播实践为对象,运用批判性话语分析、幻想主题法和接受美学多种方法,分析比较中外政治视觉修辞表征。发现中国政治视觉修辞运用对比、因果、递进的图形逻辑,引发观者对“真理”概念的关注与肯定;西方则通过隐喻、二元结构、互文性与连贯性方式,奠定幻想主题的深层反讽结构,反映出意识形态偏见。中外呈现三组显着差异:审美感性VS科学理性;情绪化的政治认同VS离间性的政治认同;简单归因VS复杂归因。本文认为,政治视觉修辞研究需要哲理性的反思。在本体论维度,应警惕符号淹没现实、情绪影响认知、游戏战胜意义的隐忧;在认识论维度,应重视精神表征与物质表征协调发展,展开双向度的修辞演绎,重返质询的修辞情景,多层联动奠定信任的修辞基调;在价值论维度,提倡审慎地看待政治视觉修辞的价值,重返本质的政治视觉修辞;在方法论维度,应探索符合政治视觉修辞特性的多元方法,回归人文科学的人性关照。本研究对政治视觉修辞概念的梳理和阐释,回应了政治传播视觉转向的迫切需求,藉由修辞学统合了原本孤立的政治性和视觉性,开启了政治视觉修辞研究的理论起点。本文关于政治视觉修辞理论分析框架的建构,确立了政治视觉修辞研究的基本理论面向,为政治视觉修辞的表征实践提供了具体的研究路径。

胡群义[3](2019)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招贴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招贴艺术经历了推陈出新的表现形式、渐入佳境的市场发展和数字技术革命的巨大变化发展过程。本文以1978年至2018年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招贴为研究对象,从设计艺术学的视野出发,对中国招贴的设计特征、技术迭新、演变缘由、行业发展的变化等因素进行整体探讨。梳理总结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招贴设计发展脉络和设计风格,并对开拓中国招贴设计的发展趋势作出分析。首先,本研究结合设计学、传播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知识,通过文献筛选、个案分析、实例论证等研究方法对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招贴设计进行梳理归纳。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对中国招贴进行历史分期,总结提炼在各个时期下所呈现出的特点以及随着时代的发展所产生的主要变化,力臻呈现出不同时代风貌下招贴演变轮廓。其次,在不同时期招贴艺术的背景下,结合招贴的题材、构图、字体和色彩加以深入分析,揭示招贴在不同创作背景下产生横向与纵向的视觉差异与变化。最后,探析中国招贴设计的发展趋势及其数字技术背景下招贴形态的基本概况。由此,可总结出以下基本观点:一方面,80年代以生活资料为的创新型招贴,90年代趋向国际化的创意型招贴以及2008年至今的多维度传播的互动型招贴的重要特征。招贴的设计风格演变是多层次的,归纳出美学思潮的影响、印刷技术的进步,国际化的环境、设计艺术教育发展等因素;另一方面,从传统的、单一的、静态的向跨维度的、体验的、互动的形式发展,并以设计实践对招贴趋势和研究成果进行验证。

李秀[4](2019)在《广告文案的创意写作研究》文中认为创意写作自在美国诞生以来,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许多欧美国家陆续开研究创意写作,其研究相对成熟,其研究内容主要以创意写作理论、创意写作分体研究为主。我国开展对创意写作的研究不过十余年,借助国外成熟的创意写作理论体系,我国在创意写作理论以及创意写作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可喜的成果;目前,创意写作研究开始朝着与文化产业发展结合方向前进。广告文案作为生产类创意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与创意写作理论相结合,探讨如何用创意写作的理念和创造性思维方法写作广告文案,并对新媒体时代如何进行广告文案的创写意作提出写作建设性意见,可增强广告文案写作的创意性,为广告文案写作注入活力。本文第一章为绪论,重点介绍了此命题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目的及意义,并对创意写作的相关概念进行概述;第二章主要通过创意写作理论与广告文案写作实例结合的方式,探讨广告文案写作中体现的创意写作理念,包括创意优先理念、用户理念以及故事理念;第三章主要探讨头脑风暴法、曼陀罗思考法以及思维导图法等创造性思维方法及其在广告文案写作中的运用,能为广告文案写作者提供创造性思维方法,拓宽广告文案创意写作的路径;第四章依据创意写作相关理论,探讨并提出了文类成规、内容为王、借势写作、模仿写作以及重视修改等方法,为广告文案创意写作的具体实践提出了可供借鉴的微观策略。

王慧慧[5](2019)在《“全媒体时代”下本科广告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广告行业也搭上经济发展的顺风车,其经过三十几年的迅速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由此催生的高校广告教育也进行了三十几年。目前中国社会已进入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并存,整个媒介环境正处于转型期,以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为主的新媒体的出现丰富了传播形式。广告业与媒介环境息息相关,传播媒介的变化带来了广告行业生态的变化,影响了广告表现方式、传播方式与传播效果等。全媒体的媒介环境影响了广告行业,广告行业的变化进而会对广告专业教育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高校广告人才培养质量差不符合行业需求,人才变革势在必行。与大学其他学科专业相比较而言,广告学专业是一个应对社会经济发展、行业发展、科技发展等变化极其敏感的专业,应及时对变化有所察觉并适应市场变化对人才培养各个环节做出调整。有鉴于此,本文首先对广告行业发展历史和本科广告学专业发展历史作了概述,再从本科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入手分析目前广告学专业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实践教育、考核评价等专业教育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发现广告学专业教育与行业发展存在很大脱节。遂对问题作深层次的原因探究:第一,传统办学思想转变困难;第二,行业发展与专业教育发展天然具有时间差;第三,全媒体研究、教学与实践的资源不足;第四,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比重失衡。高校专业教育以理论见长,转理论教育为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困难。为使广告学专业教育与行业发展接轨,本文提出了“全媒体时代”下本科广告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几条对策:第一,明确“全媒体时代”下的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时俱进、事件思维、特色显着;第二,建立适合“全媒体时代”要求的专业方向与课程体系;第三,重视案例教学法,推动教学方法变革;第四,组建理论与实践双丰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第五,重视实践教育,走产学研互助之路,导入产业学分制;第六,建立多元人才评价机制。本文力求缩短专业发展与行业发展的时间差,使高校所培养的广告人才能满足业界需求。

胡悦[6](2019)在《核心素养下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研究》文中认为“核心素养”是当今教育界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各个学科教师都在研究学科核心素养。语文是“百科之母”,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处于小学最后一个学段,学生身心都出现了一定发展变化。本文旨在寻求“语文核心素养”与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契合点,从阅读教学这一视角出发,探讨如何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本论文主要是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法、交流访谈法、课堂观察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论文第一章主要是阐释语文核心素养及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相关内容,明确概念;第二章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对当下的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现状进行调查、访谈,分析当前此阶段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第三章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为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提出适当的教学建议;最后一部分则通过分析三个教学案例来为策略做进一步的补充说明。本论文把核心素养的研究落实到具体的学段,以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篇目为例,旨在引起教育工作者对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视,促进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及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杨晨[7](2018)在《新媒体背景下中美广告教育转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广告业面临着深刻变化,媒介形态的推陈出新和广告产业的整合重组对广告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对传统的广告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国高等广告教育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然而我们同时可以看到近年来中国高等广告教育的超常规发展带来的种种问题。美国新闻教育比我国起步早,发展至今已经形成完整的广告教育体系,并在世界享有盛誉。因此,可以通过对美国广告教育的考察比较发现我国广告教育现存问题,并从中获得对中国广告教育具有借鉴意义的经验和启示。本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首先是绪论,主要简述有关新媒体与广告教育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及框架;第一章首先对中美两国广告教育的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了介绍与分析,以展现两国广告教育的全貌;第二章对新媒体背景下广告业的转型进行了分析,分别从技术、营销模式、经营模式等层面对广告业的变化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探查;并以调查研究的方式对新媒体背景下广告人才需求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认为我们需要培养的是具备新媒体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懂得运用整合营销与数字技术进行信息传播,能够适应新媒体传播环境的复合型人才;第三章是本研究的核心部分,选取了中美广告各十所专业实力强劲、各具办学特色的高校作为研究样本,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层面对两国广告教育转型的现状与趋势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第四章在前几章所得结论的基础上为我国高等广告教育在新媒体时代的重构提出了建议和方向,最后结语部分对整片文章的观点和结论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徐乐乐[8](2017)在《数字化时代的学习自由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越来越深入地进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类便进入了一个以数字化为主要特征的时代。我国的教育正处于从工业时代的教育模式到数字化时代的教育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工业时代的学习自由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在进入数字化时代又出现了新的学习自由问题。本文试图对数字化时代的学习自由问题进行一些理论探讨,全文除绪论外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旨在阐明学习自由的内涵、限度和意义。学习自由指学习主体有在教育者的引导下摆脱一些障碍、干涉、强制去做或不做什么事、成为或不成为什么人的自由。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不具有足够的理性自决能力和完全的责任能力,因而教育者的引导至关重要。学习主体需要摆脱一些障碍、干涉、强制,体现了学习自由的消极方面;学习主体要去做或不做什么事,成为或不成为什么样的人,体现了学习自由的积极方面。学习者、教育者、学习者要摆脱的障碍、干涉和强制与学习者要做或不做什么事、成为或不成为什么人构成了学习自由内涵的四位一体的关系。学习自由从来不是绝对的,它有一定的限度,即不损害自身身心健康发展和不妨碍他人。要实现学生的学习自由首先要保障学习权利;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即认知、道德和审美,是学习权利应该体现于其中的三个主要方面,由此形成了学习的认知自由、道德自由和审美自由。也就是说,如果保障了学生在认知学习、道德学习和审美学习过程中的权利,也就实现了学生的认知自由、道德自由和审美自由。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来说,学习自由具有权利意义、认知意义、道德意义和审美意义。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章)重点探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学习自由的状况。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在许多方面促进了学习自由,它使得学习活动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地学习;学习资源不再局限于传统时代的课本,许多优质的学习资源以电子的形式储存于轻便的电子设备如电子书包中;学习方式由单纯的课堂学习发展到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学习评价越来越依靠数字设备收集大数据来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习的评价更加精准。然而,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数字化时代在为学习自由带来便利之外,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学习自由的权利迷思,信息技术引入学校教育在某些方面侵犯了学生的学习权利,如电子监控设备的安装虽然有助于维护校园的安全与秩序,但是有侵犯学生的学习权利的危险,也有可能导致人性的不正常发展;数字鸿沟的产生侵犯了“数字穷人”的学习权利。二是认知自由的技术障碍。信息技术强化和替代了人类大脑的功能,代价却是使大脑发生了器质性不良变化;数字媒介在大大增强了人类获取信息的能力和交流的便利的同时,却造成了 一种反智主义的倾向,学生的理性能力难以得到充分发展。三是道德自由的技术遮蔽。数字媒介对所有人全方位、全时段的持续“轰炸”使得整个世界的善与恶暴露在中小学生面前,阻碍了他们学习道德的自由;中小学生的虚拟交往中,交往主体是碎片化的,这种碎片化的主体间的交往会对学校中真实的人际关系造成冲击。四是审美自由的时代悖论,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审美的符号形式发生了重要变化,有些变化却败坏了艺术,主要表现在审美超越性的遗失和用来表现美的符号形式变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被败坏的美,必定会给学习审美的自由带来不良影响。第三部分(包括第三、四、五、六章)针对信息技术引入教育对学习自由造成的四个方面的不良影响,分别进行了对策性思考。首先,要保障数字化时代的学生权利。数字监控要有一定的限度,即监控的实施要经过一系列的审核,服务于良好的教育目的,以儿童的最大利益为核心原则。要培养数字穷人的信息素养来填平技能鸿沟,严格限制数字产品的使用来填平使用鸿沟。其次,要提升学习自由的认知境界。通过创建学习共同体来促进深度学习。认知自由的最高境界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要重视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个性的养成和创造性环境的创设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第三,在数字化时代坚守道德自由。虚拟交往具有一定的伦理意味,这就需要师生在虚拟交往中坚守现实中应该坚守的道德。道德自由的最高表现是道德自由境界的养成。这就需要从道德知识的内化、道德情感的表达、道德意志的增强和道德行为的表现四个方面来养成道德自由境界。第四,坚持学习自由的审美追求。首先要重构审美教育的超越性,实现审美教育的世俗救赎,追求反抗平庸的审美教育,在审美教育中坚持意义的多元解读。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批判力,这就需要我们严格控制审美教育活动中的审美对象,教师做好示范,要形成促进学生审美批判力养成的教育评价。

朱丹磊[9](2016)在《基于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下的平面广告创意方式及其课堂教学方法研究》文中认为在一定程度上,一个社会的广告发展程度反映了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的程度,并反过来影响到社会中的人们在思想、文化和精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今我们所见到的各式各类的广告制作水平与传播效果参差不齐,在某种程度上,广告不单单指广告,而是一种可以让大众观赏的信息,是人们获取资讯和进行交流的方式之一,那么优质的广告是一种经久不衰的艺术,甚至可能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由于广告设计充当了一位服务者的角色,也就是广告的设计需要围绕人的需求来进行,但通过研究发现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在很多时候都需要被引导。因此,广告起着一个很重要的桥梁作用。一方面,广告商希望他们投放的广告有效,另一方面消费者需要通过广告接收正确的信息。并且好的广告创意可以做到最大程度的有效的合理的发挥信息传播的功能。首先,设计师的创意方式和企业的设计理念的产生是依据公众的现实需求,心理特点以及文化氛围所生成的,而反过来公众的购买行为所产生的结果又会反馈到设计者和企业这里,并对其产生一系列的影响。事实上公众在短时间内做选择时是不会考虑到很多因素的,因此受众的购买行为往往受到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和创意方式的引导。本文以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为视角,选取平面广告这个媒介,综合人的视知觉经验,阐明格式塔心理学在平面广告创意方式中的运用规律,重点放在分析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在设计者,受众群体,平面广告创意三者之间形成的一个良性并且闭合的循环认知体系,来搭建一个信息沟通桥梁使得广告更好地传播出去,使得受众更容易接受广告的内涵,也使得广告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理念。而教育作为艺术传承的主要门路,我们可以将格式塔心理学原理运用到平面广告设计课堂教学中,使得学生们更加深入理解广告创意方式的内容,以便更好地掌握广告创意的基本方式与方法,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综上所述,我们力求运用格式塔心理学原理总结出平面广告创意的基本规律,并综合运用该规律在平面广告教学中以给予学生既丰富而又具有深刻内涵的平面广告创意知识,巧妙的传播思想文化,并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刘花弟[10](2016)在《新时期中国平面设计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研究》文中提出中国平面设计教育经历了手工教育与工艺教育、图案教育孕育,从实用美术、商业美术发展而来,新中国成立后历经从装潢美术、平面设计以及视觉传达设计等教育形态演绎,不断探索、发展与完善,现成为我国设计教育领域中规模最大、发展最快、成果最大的教育类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给新时期我国平面设计教育发展提供了宽广平台和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转型挑战。本文旨在对新时期中国平面设计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历程进行研究,重点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平面设计教育发展状况进行系统、客观的梳理和分析,分别从专业名称的演变与平面设计学科的转型来论述平面设计的不同形态演绎,对装潢美术专业、平面设计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各个形态的相关情景进行了论述。其次通过对学科目录、培养目标、教学大纲等的解读,论述了平面设计学科的教学体制与教学改革发展的情景和状态;再者通过对平面设计课程结构、课程设置及课题设计的探讨,进一步论述了平面设计教育教学方式与方法的研究;对教学内容发展的描述探讨了课程设置的变异与结构的改写;对代表性院校与不同类型院校教学特质的分析、平面设计教学中的模式与样态以及国外教学的引进与影响等方面进行了阐释与论证。并基于“问题意识”对平面设计教育发展中的问题进行了批判性归纳,最后得出结论。通过对现代中国平面设计教育的相关范畴的研究,并通过横向和纵向的研究思路获得一种对现代平面设计教育较为宏观的把握,对丰富和完善现代中国设计教育体系有着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从而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对当代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及其相关设计专业皆具有指导意义,丰富了专业教育内容并能在实践教育过程中提供启示。

二、现代广告学科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广告学科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创意字体设计在现代广告设计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代广告设计当中字体设计的特点及意义
    (一)特点
    (二)意义
二、创意字体设计在现代广告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一)强化学生的创意思维锻炼
    (二)对创意字体设计方向进行调整
    (三)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四)创意字体的选择技巧
三、结语

(2)政治视觉修辞的理论建构与表征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与问题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核心概念
    1.4 文献综述
    1.5 研究方法、思路与目标
    1.6 研究难点与创新
2 政治视觉修辞的历史溯源
    2.1 早期人类社会:人是图像化的产物
    2.2 封建社会:偶像恐惧与偶像崇拜的权力纠葛
    2.3 民主社会:浸淫于图像的现代政治
    2.4 政治视觉修辞实践的未来
3 政治视觉修辞的理论演变
    3.1 修辞学理论的演进:从人文主义、风格主义到哲学回归
    3.2 政治修辞学的理论发展:从政治质询到政治话语实践
    3.3 视觉修辞学理论的嬗变:从图像研究走向图像批判
    3.4 政治视觉修辞概念的生成:政治性与视觉性的融合
    结语
4 政治视觉修辞的理论维度
    4.1 政治视觉修辞的内涵与外延
    4.2 政治视觉修辞的基本特征
    4.3 政治视觉修辞的图像构成要素
    4.4 政治视觉修辞的功能
    4.5 政治视觉修辞的理论分析框架
5 政治视觉修辞的表征机制
    5.1 政治视觉修辞的文本表征机制:图文混合的叙事缝合
    5.2 政治视觉修辞的过程表征机制:锚定和具体化的综合
    5.3 政治视觉修辞的社会表征机制:目的性价值和工具性价值的协同
6 政治视觉修辞的表征分析——以YOUTUBE上的“一带一路”倡议视频为例
    6.1 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
    6.2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短视频表征:去意识形态化的诗意框架
    6.3 西方一带一路倡议的短视频分析:讽刺框架中的意识形态抨击
    6.4 中外政治视觉修辞的表征差异:崇“美”/重“真”、一元/二元认同、简单/复杂归因
    结语
7 结语:政治视觉修辞的反思与出路
    7.1 政治视觉修辞本体论的追问
    7.2 政治视觉修辞认识论的反思
    7.3 政治视觉修辞价值论的探索
    7.4 政治视觉修辞方法论的展望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与奖励
致谢
附图

(3)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招贴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概念界定
        1.2.1 对本研究招贴的概念界定
        1.2.2 本课题的研究范畴
    1.3 研究现状与评价
        1.3.1 基于设计学角度
        1.3.2 基于传播学角度
        1.3.3 基于社会学角度
    1.4 研究思路框架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与框架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推陈出新:改革开放初期的创新型招贴(1978—1991 年)
    2.1 开放与转型格局下的社会新契机
        2.1.1 观念迭新的政治经济氛围
        2.1.2 美学思潮影响下创作形态
        2.1.3 激光照相排版印刷的应用
    2.2 招贴设计形式由单一转向多元
        2.2.1 生产型转向生活资料型招贴
        2.2.2 风格与图形元素的构成延展
        2.2.3 标题美术字体的简化与凝练
    2.3 生活化再现的创新型招贴的案例分析
        2.3.1 “真实再现,情感传递”的摄影技术类招贴
        2.3.2 “场景拼合,突出商品”的商业产品类招贴
        2.3.3 “组合手法,多元呈现”的电影艺术类招贴
    2.4 本章小节
第3章 渐入佳境:市场深入发展期的创意型招贴(1992—2008 年)
    3.1 社会化变革中招贴设计转型的新诉求
        3.1.1 政治与经济的国际化潮流
        3.1.2 平面设计领域的南方现象
        3.1.3 手工绘制转向于电脑制作
    3.2 招贴创作形式和内容的挖掘与探索
        3.2.1 图形语境的切入与建构
        3.2.2 卡通吉祥物元素的纳入
        3.2.3 超越文字的视觉化传达
    3.3 国际化潮流的创意型招贴的典型案例分析
        3.3.1 “极简创意,出奇制胜”的海尔品牌营销招贴
        3.3.2 “超越梦想,人文奥运”的北京奥运主题招贴
        3.3.3 “传承文化,弘扬传统”的万科第五园房地产招贴
    3.4 本章小节
第4章 科技引航:数媒技术突破期的互动型招贴(2009—2018 年)
    4.1 互联网背景下招贴发展跨界融通的新动力
        4.1.1 数字技术革命的媒介发展
        4.1.2 动态界面已成为优势潮流
        4.1.3 设计艺术教育的蓬勃发展
    4.2 招贴设计中图像范式的贯通与转换
        4.2.1 视觉传播元素的信息载体
        4.2.2 色彩氛围中营造视觉效应
        4.2.3 互动体验性下的设计特征
    4.3 多维度传播的互动型招贴的典型案例分析
        4.3.1 “新颖凌厉,现代美学注入东方色彩”——黄海商业电影海报
        4.3.2 “共享之名,跨维重塑的互动性形态”——共享单车海报设计
        4.3.3 “木刻版画,非理性与摄影技术结合”——李永铨《新九宗罪》招贴
    4.4 本章小节
第5章 新媒体传播中招贴的设计评价及实践案例
    5.1 数字技术革命背景下的招贴新语境
        5.1.1 媒介传播载体增加
        5.1.2 资讯的爆发式增长
        5.1.3 文化审美观的变迁
    5.2 转型设计中招贴设计的发展与趋势
        5.2.1 本土化与民族化传承理念
        5.2.2 商业与文化招贴边界扩大
        5.2.3 创作风格的精进与多样性
        5.2.4 跨媒体呈放多元文化价值
    5.3 航空航天科普招贴创作的设计实践
        5.3.1 “中国梦·梦航天”系列海报
        5.3.2 “求索·腾飞·筑梦”系列招贴
        5.3.3 “追梦长空,迎风远航”故事版分镜
        5.3.4 “逐梦航天”系列人物插画海报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6.1 研究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图版目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附表A.1 1978-1992 年典型海报招贴案例
附表A.2 1993-2008 年典型海报招贴案例
附表A.3 2009-2018 年典型海报招贴案例

(4)广告文案的创意写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不足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 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相关理论概述
第2章 广告文案写作中的创意写作理念
    2.1 创意优先理念
        2.1.1 创意第一性原则
        2.1.2 打通一度创意与二度创意
    2.2 故事理念
        2.2.1 选取独特的故事情节
        2.2.2 故事组合和同类型故事
    2.3 用户理念
        2.3.1 尊重受众阅读习惯
        2.3.2 考虑用户需求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创造性思维方法在广告文案创意写作中的运用
    3.1 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
    3.2 曼陀罗思考法——发散思维
    3.3 思维导图法——梳理思路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广告文案创意写作的微观策略
    4.1 文类成规
    4.2 内容为王
    4.3 借势写作
    4.4 模仿写作
    4.5 重视修改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全媒体时代”下本科广告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1. 选题缘由
        2. 研究意义
    (二) 核心概念界定
        1. 全媒体
        2. 应用型广告人才
        3. 人才培养
    (三) 理论基础
        1. 知识分类理论
        2. 过程哲学理论
    (四) 文献综述
        1. 全媒体时代对广告行业的影响的相关文献研究
        2. 全媒体时代对广告学专业教育的影响的相关文献研究
        3. 关于全媒体时代下对应用型广告人才的要求相关文献研究
    (五) 研究思路与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一、中国广告行业发展和广告学专业发展的历史沿革
    (一) 广告行业发展的历史沿革
    (二) 广告学专业发展的历史沿革
    (三) 全媒体时代下广告行业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本科广告学专业发展现状及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 本科广告学专业发展现状
    (二) 全媒体时代下应用型本科广告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 培养目标:以培养适应传统媒体的广告人才为主
        2. 专业方向设置混乱
        3. 课程设置:各类课程占比失调
        4.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单一
        5. 师资:缺少理论与实践双丰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6. 实践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
        7. 教学设施配置层次不齐
        8. 考核评价机制单一
三、本科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遭遇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 传统办学思想转变困难
    (二) 行业发展与专业教育发展天然具有时间差
    (三) 全媒体教学与实践的资源不足
    (四)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比重失衡
四、“全媒体时代”下本科广告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
    (一) 基于过程哲学视域中的“事件思维”设置培养目标
    (二) 建立适合“全媒体时代”要求的专业方向与课程体系
    (三) 重视案例教学法以推动教学方法变革
        1. 编写案例
        2. 教师准备
        3. 学生准备
        4. 讨论
        5. 教学评价与总结
    (四) 组建理论与实践双丰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五) 重视实践教育,走产学研互助之路,导入产业学分制
    (六) 建立多元人才评价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核心素养下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与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文献综述
第一章 核心素养下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概述
    第一节 核心素养下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相关概念界定
        一、核心素养
        二、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
    第二节 核心素养下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理论支撑
        一、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二、非智力因素理论
        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四、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第二章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核心素养培育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第一节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简介
        二、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调查结果
    第二节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轻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二、轻视创造性思维发挥
        三、缺少审美能力培养的意识
        四、缺少文化课程资源的引入
第三章 核心素养下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实施建议
    第一节 语用为本,创设情境
        一、激发情感营造情境
        二、利用空白延伸情境
        三、延伸阅读拓宽情境
    第二节 多重对话,质疑品鉴
        一、学生与文本对话
        二、学生与教师对话
        三、学生与学生对话
    第三节 审美鉴赏,体验为主
        一、在情境中体验
        二、在拓展中体验
        三、在实践中体验
    第四节 理解文化,挖掘意义
        一、立足课内挖掘文化意义
        二、走向课外探究文化价值
第四章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培育核心素养的案例分析
    第一节 小说教学——以《临死前的严监生》为例
    第二节 文言文教学——以《杨氏之子》为例
    第三节 诗歌教学——以《春夜喜雨》为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核心素养下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现状调查(学生问卷)
附录二: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现状(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7)新媒体背景下中美广告教育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价值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价值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关于新媒体的研究
        二、关于广告教育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创新点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比较研究法
        (二)内容分析法
        (三)跨学科研究法
        (四)调查研究法
第一章 中美广告教育发展历程与现状
    第一节 中国广告教育概述
        一、中国广告教育发展历程
        二、中国广告教育现状
    第二节 美国广告教育概述
        一、美国广告教育发展历程
        二、美国广告教育现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新媒体背景下广告人才需求分析
    第一节 新媒体背景下广告业的转型
        一、广告技术的升级
        二、广告营销模式的转型
        三、广告经营模式的转型
    第二节 新媒体背景下广告人才需求现实调查
        一、我国广告人才供需矛盾
        二、新媒体背景下广告人才需求调查
        三、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媒体背景下中美广告教育转型分析
    第一节 研究方法与样本
        一、中国高校选取样本
        二、美国高校选取样本
    第二节 新媒体背景下中美广告教育转型比较
        一、培养目标转型之比较
        二、课程设置转型之比较
        三、教学方法转型之比较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媒体背景下我国广告教育的反思与重构
    一、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培养能适应新媒体环境的广告人才
    二、精简整合课程体系,提高新媒体相关课程占比
    三、将新媒体工具引入课堂,革新教学方法,营造实战氛围
    四、加强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
    五、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跨界培养实战型教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数字化时代的学习自由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 数字化时代凸显了新的学习自由问题
        (二) 学习自由的实现是达成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
        (三) 学习自由的研究是建设学习化社会的题中之意
    二、文献综述
        (一) 国内关于学生学习自由的研究
        (二) 国外关于学生学习自由的研究
        (三) 对有关学生学习自由研究的简要评价
    三、研究意义
        (一) 拓宽了学习自由的研究视角
        (二) 对当前学校教育的变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学习自由的内涵与意义
    一、自由的两种理念
        (一) 两种自由理念之前的自由观
        (二) 伯林的两种自由概念
    二、学习自由的内涵及其限度
        (一) “教育自由”与学习自由
        (二) 学习自由的内涵
        (三) 学习自由的限度
    三、学习自由的意义
        (一) 学习自由的权利意义
        (二) 学习自由的认知意义
        (三) 学习自由的道德意义
        (四) 学习自由的审美意义
第二章 学习自由的当代反思
    一、学习自由的时代特征
        (一) 数字化时代的社会文化特征
        (二) 数字化时代的学习自由特征
    二、学习自由的权利迷思
        (一) 数字监控:秩序对自由的僭越
        (二) 数字鸿沟:不公对自由的威胁
    三、认知自由的技术障碍
        (一) 大脑的认知缺陷:被技术改造的大脑
        (二) 数字媒介的反智主义倾向
    四、道德自由的技术遮蔽
        (一) 数字媒介的阴暗面:过度暴露在“坏”世界中的学生
        (二) 虚拟交往对学校人际关系的冲击
    五、审美自由的时代悖论
        (一) 审美超越性的遗失
        (二) 审美客体的消解
第三章 学习自由的权利保障
    一、数字监控的限度及实施路径
        (一) 数字监控的限度:保障学生“正当的”学习权利
        (二) 数字监控的实施路径
    二、填平数字鸿沟:保障“数字穷人”的学习自由
        (一) 信息技术促进学习公平的限度
        (二) 填平技能鸿沟和使用鸿沟的策略
第四章 学习自由的认知境界
    一、数字化时代的深度学习
        (一) 何为深度学习
        (二) 深度学习的目标与评价体系建构
        (三) 信息技术支持下深度学习的教学实施
    二、认知自由的最高境界:走向创造力的培养
        (一) 创造力的内涵
        (二) 创造力的培养
第五章 学习自由的道德坚守
    一、虚拟交往的伦理意味及道德教育承担
        (一) 虚拟交往的伦理意味
        (二) 虚拟交往的道德坚守
    二、道德自由境界的培养
        (一) 道德自由境界的内涵
        (二) 道德自由境界的培养
第六章 学习自由的审美追求
    一、重构教育的审美超越
        (一) 不能承受的审美教育之重
        (二) 审美超越性的教育追求
    二、审美批判力的培养
        (一) 审美批判力的内涵
        (二) 培养学生审美批判力的教育实践
结语
    一、教育目的视角下的学习自由
    二、学习自由的技术性格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
致谢

(9)基于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下的平面广告创意方式及其课堂教学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国外现状
    1.2 国内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与缺陷
    1.4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内容的确立
第2章 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
    2.1 视觉思维的规律
        2.1.1 人的视觉习惯
        2.1.2 知觉对象与背景的关系—图底关系研究
        2.1.3 视知觉原理
        2.1.4 选择心理学
    2.2 格式塔心理学的核心原理
        2.2.1 格式塔心理学的历史沿革
        2.2.2 格式塔心理学的定义
        2.2.3 格式塔“整体与部分”理论
        2.2.4 同型论原理
        2.2.5 动力场论原理
        2.2.6 相似性原理
        2.2.7 知觉恒常性原理
        2.2.8 格式塔心理学美学原理
        2.2.9 格式塔心理学的知觉组织原则
    2.3 关于平面广告的基本概念
        2.3.1 平面广告的历史沿革
        2.3.1.1 一般意义上平面广告的定义
        2.3.1.2 本文中平面广告创意方式的定义
        2.3.2 平面广告的构成要素
        2.3.2.1 平面广告创意方式
        2.3.2.2 广告的信息传播
        2.3.2.3 广告中的心理场与物理场
    2.4 关于课堂教学
        2.4.1 课堂教学的定义
        2.4.1.1 课堂教学的历史沿革
        2.4.1.2 当下广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4.2 教学目的明确化
        2.4.2.1 教学中根据学习动机对教学方法的把握
        2.4.2.2 教学理念的改变对于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4.2.3 课堂教学的设计与管理
第3章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在广告“输入”与“输出”过程中的心理分析与研究
    3.1 广告的“输出”过程—广告的创意设计过程
    3.2 广告的“输入”过程—影响广告接受的心理因素
        3.2.1 不同年龄段人群接受广告的心理特点
        3.2.1.1 儿童接受广告的心理
        3.2.1.2 少年接受广告的心理
        3.2.1.3 青年接受广告的心理
        3.2.1.4 中年接受广告的心理
        3.2.1.5 老年接受广告的心理
        3.2.2 影响消费行为的其他因素
        3.2.2.1 性别差异
        3.2.2.2 经济收入差异
        3.2.2.3 文化程度差异
        3.2.2.4 民族与地区差异
    3.3 广告从“输出”反馈到“输入”过程的心理机制
第4章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在平面广告创意方式及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4.1 平面广告创意方式的类型总结
        4.1.1 事例说明创意方式
        4.1.2 情感共鸣创意方式
        4.1.3 戏剧矛盾创意方式
        4.1.4 嫁接联系创意方式
        4.1.5 比较对照创意方式
        4.1.6 破立逻辑创意方式
        4.1.7 生活价值创意方式
        4.1.8 文脉意境创意方式
    4.2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运用在平面广告创意方式及课堂教学中的研究
        4.2.1 格式塔心理学在事例说明创意方式中的应用及课堂教学研究
        4.2.2 格式塔心理学在情感共鸣创意方式中的应用及课堂教学研究
        4.2.3 格式塔心理学在戏剧矛盾创意方式中的应用及课堂教学研究
        4.2.4 格式塔心理学在嫁接联系创意方式中的应用及课堂教学研究
        4.2.5 格式塔心理学在比较对照创意方式中的应用及课堂教育研究
        4.2.6 格式塔心理学在破立逻辑创意方式中的应用及课堂教学研究
        4.2.7 格式塔心理学在生活价值创意方式中的应用及课堂教学研究
        4.2.8 格式塔心理学在文脉意境创意方式中的应用及课堂教育研究
    4.3 格式塔心理学应用在平面广告创意方式中体现的原则
        4.3.1 完型倾向性原则
        4.3.2 封闭性原则
        4.3.3 相似性原则
        4.3.4 接近性原则
        4.3.5 连续性原则
        4.3.6 恒常性原则
        4.3.7 简洁性原则
        4.3.8 同型原则
第5章 结语
    5.1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应用在平面广告创意方式中的思路总结
    5.2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应用在平面广告设计课堂教学方法中的思路总结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10)新时期中国平面设计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三、本文研究方法及目标
第一章 从装潢美术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名称的演变与平面设计学科的转型
    第一节 装潢美术专业
        一、沿革:从图案教育、实用美术而来
        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三、设计情景与专业业态
        四、装潢美术专业的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
    第二节 平面设计专业
        一、对“GRAPHIC DESIGN”的概念解读
        二、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的发展需求
        三、国外平面设计教学的引进
        四、平面构成与平面设计
    第三节 视觉传达设计
        一、关于“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的解释
        二、参照与比较:从造型艺术到视觉艺术
        三、关于视觉传达设计学科名称的思考
        四、图像时代与视觉文化的要求
        五、信息社会的挑战与数字化技术普及
        六、平面设计教学的放大与课程延伸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平面设计学科的教学体制与教学改革发展——对学科目录、培养目标、教学大纲等的解读
    第一节 发展与变化:教育部学科目录的编制调整
    第二节 渐变与转换:对培养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的分析
    第三节 反思与争辩:几次全国性教学研讨会对教学改革的推动
        一、1982年“全国高等院校工艺美术教学座谈会”
        二、1995年广州全国艺术设计教育研讨会
        三、2002-2012年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论坛
    第四节 嬗变与超越:多样的专业形态与课程教学
        一、书籍设计专业的独立与回归
        二、包装装潢与书籍装帧:两大系统的并存
        三、专业课程称谓含义的发展演变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平面设计课程的结构、设置与课题设计——对教学方式与方法的研究
    第一节 课程结构的多样化
        一、学年制:基础课程+专业设计课程+史论课程
        二、学分制:必修课程+限选课程+任选课程
        三、工作室制:基础课程+导师工作室课程
        四、3+1 制:中外合作办学/国内课程+国外课程
        五、主题性教学:以若干主题整合课程教学
    第二节 课程设置的不同路径
        一、以设计类型作为课程设置的线索——标志、包装、书籍、招贴
        二、以设计要素作为课程设置的线索——字体、编排、图形、色彩
        三、以形式结构作为课程设置的线索——形态、类型、风格、系统、信息
    第三节 课题设计与作业编排的多种方式
        一、课题的资源、主题与内容的广泛性
        二、课题设计借鉴与启示的多样化
        三、课题设计及解题方式切入点的独特性
        四、作业编排的技巧设计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课程设置的变异与结构的改写——对教学内容发展的描述
    第一节 国外平面设计教学及课程的引入
        一、平面构成教学的引入
        二、字体设计课程
        三、版式设计课程
        四、书籍设计课程
    第二节 图形设计课程的建构与教学
        一、广义的图形与狭义的图形
        二、“创意”概念的提出
        三、冈特·兰堡、福田繁雄、靳埭强的影响
        四、“同构”图形的教学
        五、多元化的图形设计教育
    第三节 课程裂变与多样化发展
        一、CI及视觉形象课程
        二、信息设计与图表设计课程
        三、插画设计课程
    第四节 课程的整体转型与质的升级
        一、从装饰手法转向创意思维训练
        二、从技能训练转向设计手法学习
        三、从表面模仿转向形式语言研究
        四、从职业能力转向综合素质培养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平面设计教学中的模式与样态——对代表性院校与不同类型院校教学特质的分析
    第一节 不同类型院校的平面设计教学
        一、职业技术学院的平面设计教学
        二、师范院校的平面设计教学
        三、综合性大学的平面设计教学
        四美术学院的平面设计教学
    第二节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平面设计教学
        一、发展历程与专业演化
        二、体系构建与教学风格
        三、书籍设计教学:从张光宇到吕敬人
        四、新的起点:并入清华大学的探索
    第三节 中央美术学院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
        一、纯艺术背景与当代艺术介入的取向
        二、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前卫色彩
        三、海归教师及同国外教学理念的接轨
        四、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的独特性
        五、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与个性化课题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国外教学理念方法的引进与影响——对国外教学方法的开放式学习及实践
    第一节 国外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影响
        一、日本设计及设计教学的影响
        二、德国设计及设计教学的影响
        三、美国设计及设计教学的影响
    第二节 外籍教师工作坊课程教学
        一、开放的思维路径与试验态度
        二、原创性课题设计与作业编排
        三、表现的综合性与媒介的不限定性
        四、平行课题与联合教学
    第三节 国外概念设计教学的引进
        一、课题资源与切入点
        二、文化分析与批判意识
        三、方法与过程的深入步骤
        四、纯粹形式语言的游戏性训练
    第四节 国外影响的多样化因素与方式
        一、海归教师对教学理念与方法的影响
        二、国外教材的结构特点与影响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图景与语境——改革开放以来平面设计教育的现实情境
    第一节“问题意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平面设计教育发展反思
        问题一:“西化”下的教学困惑与中国特色教学相对缺失
        问题二:“同质化”教学现象严重与原创性教学丢失
        问题三:“数量化”膨胀背后教学质量的薄弱
        问题四:“学院化”探索下的市场分歧与离合
    第二节 语境:中国平面设计教育发展的话语展现
        一、课程——中国“平面设计教育”的改革发展核心内需
        二、传承——“中国文化”与平面设计教育的链接与融合
        三、实验——“平面设计教育”改革发展的另一种维度尝试
        四、整合——多学科跨专业交叉融合的必然要求
    第三节“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确定后的发展图景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现代广告学科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创意字体设计在现代广告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 夏慧慧. 大观, 2020(12)
  • [2]政治视觉修辞的理论建构与表征实践[D]. 刘晶. 华中科技大学, 2019(12)
  • [3]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招贴设计研究[D]. 胡群义. 江苏大学, 2019(05)
  • [4]广告文案的创意写作研究[D]. 李秀. 长春理工大学, 2019(01)
  • [5]“全媒体时代”下本科广告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王慧慧.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6]核心素养下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研究[D]. 胡悦. 湖南师范大学, 2019(12)
  • [7]新媒体背景下中美广告教育转型研究[D]. 杨晨. 华南理工大学, 2018(01)
  • [8]数字化时代的学习自由问题研究[D]. 徐乐乐.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8)
  • [9]基于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下的平面广告创意方式及其课堂教学方法研究[D]. 朱丹磊.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16(04)
  • [10]新时期中国平面设计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研究[D]. 刘花弟. 南京艺术学院, 2016(02)

标签:;  ;  ;  ;  ;  

现代广告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