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脾胃论治慢性咽炎160例

从中医脾胃论治慢性咽炎160例

一、从中医脾胃论治慢性咽喉炎160例(论文文献综述)

肖伊[1](2020)在《咽部刺血疗法联合会厌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通过观察对比单纯中药内服和中药加用咽部刺血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了解咽部刺血在治疗慢性咽炎中的作用。研究方法以18-60岁的60例中医辨证为瘀血阻络的慢性咽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内治法,内服中药会厌逐瘀汤加减;中药每日1剂,日2次,早晚饭后服。观察组:采用内外合治,内服中药会厌逐瘀汤加减,联合咽部刺血疗法;咽部刺血疗法即用三棱针点刺咽后壁曲张的静脉,增生、融合、隆起的淋巴滤泡,肥厚的咽侧索及肥厚的咽部黏膜,每周1次,5周为1疗程。观察指标及观察时点:①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5周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各记录一次,用于评价患者中医证候、症状的评定。②生命质量调查问卷: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5周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各记录一次,用于评价患者焦虑程度的变化情况。③咽部体征: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5周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各观察一次,记录咽部黏膜充血、咽黏膜干燥、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咽侧索肥厚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5周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的变化。治疗结束,根据症状和咽部黏膜状态进行疗效评估。采用Excel表格和SPSS 20.0软件包对所收集资料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研究结果(1)中医证候评分和慢性咽炎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均P>0.05,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2)组间疗效比较。观察组中显效22例,占73.33%;有效6例,占20%;无效2例,占6.67%;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中显效9例,占30%;有效15例,占50%;无效6例,占20%。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进行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1)。(3)组内证候总积分比较。观察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治疗2周与治疗前对比,t值为18.728,=0.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5周与治疗2周对比,t值为13.577,P=0.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治疗2周与治疗前对比,t值为10.133,P=0.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5周与治疗2周对比,t值为13.990,P=0.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组间证候总积分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中医证候总积分治疗2周对比,方差不齐,采用非参Mann-Whitney秩和检验,Z值为-4.756,P=0.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5周对比,资料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t值为-2.540,P=0.014<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一般活动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一般活动质量评分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t值为9.772,P=0.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对比,t值为7.084,P=0.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治疗后对比,t值为-1.760,P=0.084>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精神情绪质量比较。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精神情绪质量评分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t值为7.091,P=0.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对比,t值为8.697,P=0.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治疗后对比,t值为-0.709,P=0.481>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1)咽部刺血联合中药和单纯中药治疗均能有效缓解慢性咽炎的临床症状;(2)咽部刺血联合中药和单纯中药治疗均能改善慢性咽炎患者的生活质量;(3)咽部刺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咽炎较单纯使用中药疗效更优、起效更快。

宋卫军[2](2019)在《基于横断面调查的教师嗓音病特点和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探讨》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教师嗓音疾病的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探讨教师嗓音疾病特点和中医证候的关系。围绕教师嗓音疾病的主要危险人群和主要危险病种,针对他们的主要危险因素,结合中医辨证,在此基础上初步制定教师嗓音疾病的中医药防治策略,为职业嗓音疾病的防治提供思路。方法:通过方便样本调查方法对佛山市南海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教师嗓音病的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运用stata12.0软件进行数据管理及数据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统计教师嗓音病流行病学的基本特点(人群分布),采用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教师嗓音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对主要危险病种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特点分析。结果:(1)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36.80±9.97岁。其中幼儿园教师的平均年龄最小,初中教师的平均年龄相对最大。(2)教师嗓音病的检出率较高,总体检出率为73.7%。其中幼儿园教师嗓音病的检出率为69.7%、小学教师嗓音病的检出率为70.6%,初中教师嗓音病的检出率为77.7%。(3)不同基础特征教师嗓音病的检出率在学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历越低检出率越低,学历越高检出率越高,而在性别、血型、性格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教龄教师嗓音病的检出情况较为复杂,总体看基本上是:检出率最低的是教龄<1年的教师,检出率最高的是教龄11-20年的教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从事主要科目教学的教师嗓音病的检出率高于从事辅助科目教学的教师嗓音病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专职行政教师嗓音病的检出率低于教学教师(包括教学兼职行政教师)嗓音病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班主任教师嗓音病的检出率高于非班主任教师嗓音病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以广东话为主要教学语言的教师嗓音病的检出率低于以普通话、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的教师嗓音病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以情感型、自然型为主要教学风格的教师嗓音病的检出率高于以理智型、幽默型、技巧型为主要教学风格的教师嗓音病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嗓音病教师的每周课时高于非嗓音病教师每周课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04,P<0.05)。(11)专职行政岗位教师发生嗓音病的风险是一线教学岗位教师的0.372倍(95%CI:0.164~0.843),从事主要科目教学的教师发生嗓音病的风险是从事辅助科目教学的教师的1.602倍(95%CI:1.016~2.525)。周围环境嘈杂教师发生嗓音病的风险是非周围环境嘈杂教师的2.107倍(95%CI:1.291~3.440),工作生活压力大教师发生嗓音病的风险是非工作生活压力大教师的1.649倍(95%CI:1.077~2.525)。长时间讲话教师发生嗓音病的风险是非长时间讲话教师的1.863倍(95%CI:1.184~2.932),感冒时照常讲课教师发生嗓音病的风险是非感冒时照常讲课教师的1.705倍(95%CI:1.020~2.849)。有胃酸反流疾病的教师发生嗓音病的风险是无胃酸反流疾病的教师的1.590倍(95%CI:0.671~3.769),有鼻窦炎疾病的教师发生嗓音病的风险是无鼻窦炎疾病的教师的2.725倍(95%CI:0.933~7.958)。有咽干症状的教师发生嗓音病的风险是无咽干症状的教师的2.667倍(95%CI:1.273~5.586),有气短症状的教师发生嗓音病的风险是无气短症状的教师的4.073倍(95%CI:1.111~14.932)。(12)教师嗓音疾病的主要中医证型排前五位依次分别是:肺脾气虚证、痰热蕴结证、肝郁气滞证、(痰湿)脾虚湿困证、肺肾阴虚证。(13)教师嗓音疾病的主要西医疾病排前五位依次分别是:慢性咽炎、慢性喉炎、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声带小结。结论:教师嗓音病的总体检出率较高。高危人群主要包括:从事主要科目教学的教师、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班主任教师、以普通话或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的教师、以情感型或自然型为主要教学风格的教师、每周课时较多的教师。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工作环境中的“周围环境嘈杂”、“工作生活压力大”,用声习惯中的“长时间讲课”、“感冒时照常讲课”,相关疾病中的“胃酸返流”、“鼻窦炎”,自觉症状”咽干”、“气短”。主要西医疾病为:慢性咽炎、慢性喉炎,有时合称慢性咽喉炎,属于中医慢喉痹慢喉喑范畴,中医辨证主要分为肺脾气虚证、痰热蕴结证、肝郁气滞证、脾虚湿困证、肺肾阴虚证。中医药综合防治策略在于:健康清淡饮食、固护脾胃;加强运动锻炼、行气活血;加强修养、保持健康心态;充足睡眠、劳逸结合;改正不良用声习惯;根据不同的证候特点,选用不同的方药或中药润喉茶。

孟晓雨[3](2019)在《自拟益气止咳汤治疗小儿慢性咳嗽(肺脾气虚型)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本课题研究目的是从传统医学“治病必求于本”的理论出发,经过辨证施治,采用“溯本求源,痰瘀并治”的方法治疗小儿肺脾气虚型的慢性咳嗽,应用益气止咳汤加减(药物组成黄芪10g、太子参10g、白术6g、白芍10g、防风10g、丹参10g、清半夏6g、白前10g、柴胡6g、炙甘草3g)对小儿肺脾气虚型慢性咳嗽进行治疗,评价此治法及方药的临床作用效果,并证实其有效性,为小儿慢性咳嗽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符合试验纳入标准的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儿科门诊的60例慢性咳嗽(肺脾气虚型)患者(2018年3月-2018年12月),采用治疗组与对照组随机分配进行比较的方法,每组30例,将所有受试者按就诊次序编号,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童康片(广州康和药业有限公司出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44021330);药物组成:黄芪、白术、山药、牡蛎、防风、陈皮;规格:0.2gx96片/瓶;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4片,一日4次(3岁以下每次1片,日3次;3岁至6岁每次2片,日3次;6岁以上每次3片,日3次)。治疗组给予益气止咳汤治疗,3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详细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等相关变化,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比对,判定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验证该课题可行性。结果:应用益气止咳汤治疗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应用童康片治疗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治疗组相比对照组主症中咳嗽、舌质舌苔症状明显缓解,兼次症中倦怠乏力好转程度强于对照组。结论:益气止咳汤对小儿慢性咳嗽(肺脾气虚型)有显着治疗作用,其总疗效优于使用童康片。

杨景森[4](2019)在《民国山西医家冯世泽《喉科汇选》文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喉科汇选》为我国民国山西太谷人冯世泽所辑。冯世泽,字润生,生卒年不详。据《喉科汇选》记载,该书成书于民国16年(1927年)。《喉科汇选》是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喉科专着。书前有冯世泽(字润生)的伯兄冯世济定叙、冯世泽自序,其后为目录,书尾有冯世泽后记,正文分为刘华封《烂喉痧证治辨异》、盐山张锡纯《阅刘华封君烂喉痧证治辨异书后》、江保傅隽侯《喉症治法概论》、江保傅隽侯《白喉宜镇润喉痧宜表散说》、葛廉夫《读江君隽侯白喉喉痧治法书后》、陆成一《烂喉治法不同说》、丹徒戴橘圃《论烂喉痧与白喉之分别》、戴橘圃《论烂喉与喉痧、喉风之分别》、代县赵辑庵《咽喉病刺法》、绍兴杜同甲《白喉忌表抉微驳议》、许汝辑《温症斑疹喉痧辩证》、冯世泽《时疫烂喉痧证治法》等12部分,论述了这些名医治疗烂喉痧的宝贵临床经验,总结出烂喉痧的诊治原则和方法,并依证设方15首。对《喉科汇选》用药规律通过数理统计学方法研究,本书临证用药以苦寒、归肺胃肝心经、清热、化痰、解表类药为多,体现了注重清肺胃之热;清营凉血,调和心肝两脏;清化痰热,开豁痰火;辛凉透表,给邪以出路的用药特点。《喉科汇选》主要学术特点包括:(1)集思广益,博采众家(2)注重祛邪,多法并举(3)注重辨证论治,权变治疗(4)综合治疗,发挥专科特色(5)重视喉痧预防。

张诗竹[5](2018)在《黄龙止咳颗粒治疗慢性咳嗽(阴虚肺燥证)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观察黄龙止咳颗粒治疗慢性咳嗽(阴虚肺燥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研究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门诊患者,根据纳入标准纳入病例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纳入试验组(44例),对照组(46例),试验组以黄龙止咳颗粒治疗,对照组以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治疗,疗程均为1周,从VAS视觉量表、咳嗽症状积分、中医症状积分、LCQ量表评分四个方面评价黄龙止咳颗粒治疗阴虚肺燥型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两组VAS视觉量表比较:试验组治疗前后VAS视觉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治疗前后VAS视觉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评分差异显着。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试验组中治疗前后在咳嗽、咯痰、口干、咽痒、气紧、大便干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治疗前后在咳嗽、咯痰、咽痒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各症状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咳嗽症状积分比较:试验组中治疗前后日间积分、夜间积分、总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治疗前后日间、夜间积分、总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前后日间积分、夜间积分、总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有效率32例(72.7%),显效1例(2.3%),临床控制2例(4.5%),无效9例(20.5%)。对照组有效率22例(50%),显效2例(4.5%),临床控制1例(2.3%),无效19例(43.2%)。两组LCQ量表积分比较:试验组中治疗前后在生理区域、心理区域、社会区域、治疗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治疗前后在生理区域、心理区域、社会区域、治疗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在生理区域、心理区域、社会区域、治疗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分析:试验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其中两例出现心慌、头晕、恶心,终止试验。研究结论:黄龙止咳颗粒可有效改善慢性咳嗽(阴虚肺燥证)的咳嗽症状以及伴随咯痰、气紧、咽痒、口干、大便干等症状,同时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观察期黄龙止咳颗粒未见不良反应。

贾志新[6](2017)在《冯五金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用药特点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冯五金教授学术思想渊源。通过面谈、调研、随访等形式,较为系统的追溯了冯五金教授学术思想渊源,归纳了冯五金教授诊疗脾胃病特点,阐述了其主要学术思想。主要概括以下四个方面:①基于实践,寻经问典:冯五金教授16岁开始行医,边实践边学习。遇到难治性脾胃病就求师问经,在拜见当地名师的同时,带着问题阅读《内经》、《伤寒杂病论》、《温病学》、《脾胃论》等经典书籍,从大量的古代医着中寻找答案,再进行临床实践验证,总结提高。②学承诸家,不泥古人:冯五金教授在昔阳卫校、太谷卫校、北京中医学院求学过程中,除系统地学习了中西医基础知识外,得到了着名的中医学家刘渡舟、任应秋、程士德等教授的言传身教,使中医药理论和实践技能进一步加强。③衷中参西,扬长避短:冯五金教授走出北京中医学院回到了养育他的家乡,就职于山西省中医研究所,继续从事他毕生热爱的中医事业。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他发现许多脾胃病虽然属于慢性病,但常会急性发作,甚至会出现一些重症,如呕恶、吐血等。此时,冯五金教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主张衷中参西,扬长避短,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在应用中药治疗的同时,还会用一些西药紧急控制症状,缓解病情。④经验总结,理论升华:冯五金教授在几十年治疗脾胃病的职业生涯中,不断总结临床经验,再进行临床实践,并进行理论升华。通过临床总结提出了"以调为先、以通为顺、以和为贵、以平为期、以防为主、以人为本"六大治疗脾胃病理念,并在实践中使大量的脾胃病患者受益。第二部分:冯五金教授临床经验总结。主要从慢性功能性便秘、功能性腹胀、复发性口腔溃疡、胃食管反流病以及湿疹诊疗方法和思路进行临床经验总结。①慢性功能性便秘:冯五金教授认为,慢性功能性便秘多因脾虚、肝郁、湿滞、血瘀等因素导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司,使粪便停蓄难下,自拟具有润肠通便,行气导滞的便通颗粒(黑丑、火麻仁、郁李仁、瓜萎、木香、芒硝),经临症加减,临床疗效满意。②功能性腹胀:冯五金教授主张治疗关键是"以通为顺,当温阳化气;以调为基,当理脏腑",全程治疗体现"调和"二字。重在调和气血、调治脏腑、调养食居。③复发性口腔溃疡:导师提倡从虚论治,调和阴阳;从伏毒论治,祛邪为要;中西结合,标本兼顾。通过临床实践,在加速溃疡面愈合,减少复发,提高远期疗效方面具有明显优势。④胃食管反流病:冯五金教授认为,因寒凝气滞,或因热炽上攻,或因胃虚不运,或因实邪阻滞,终致胃失和降而上逆。治疗时以和胃降逆为主,辅以对症治疗,擅用竹叶石膏汤加减(竹叶、石膏、麦冬、半夏、党参、陈皮、木香、黄连、煅瓦楞)加减治疗可获良效。⑤湿疹:本病是由多种复杂的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多形性皮损和易有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性反应,病因难以确定。患者常自觉瘙痒剧烈,甚者可影响到生活、工作、学习。西医治疗多选择激素类药物,而长期大量使用此类药物常导致一些毒副作用的出现,且疗效不稳定,易反复。中医药治疗虽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常因起效慢而影响了患者的依从性。导师认为本病为湿热之邪蕴于肌表,兼有血虚生风。治以清热利湿,养血祛风止痒,方能获效。第三部分: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基于冯五金教授学术思想、临症经验,对溃疡性结肠炎进行文献综述,并比较性地分析了中医药治疗优势与存在问题,指出了有必要进行深入理论探讨与临床实践研究的热点问题。第四部分:冯五金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用药特点研究。①目的:通过对导师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门诊病例进行统计分析与归纳研究,探讨方证对应理论,药物配伍理论,以指导临床实践。②方法:收集冯五金教授在山西省中医院门诊的溃疡性结肠炎病例121例。通过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病情资料(发病季节、病程)、症状分布、药物使用情况分析,比较总体与两组间的药物性味归经功效之差别,总结用药规律与组方特点。③结果:人口学资料显示,在此次研究的病例资料中,年龄分布多为30-50岁,平均42.42± 12.50。其中,益气清肠汤组平均年龄为44.10±11.87,温阳止泻汤组平均年龄为39.10±13.19。男性62例,女性59例,男女比例为1:1。其中,益气清肠汤组男性38例,女性42例;温阳止泻汤组中男性24例,女性17例。病情资料研究结果显示,溃疡性结肠炎总体发病以秋冬季节发病者居多。其中,益气清肠汤组多在夏、秋季节;温阳止泻汤组以春、秋、冬季为多。总体病程(年)为2.50±4.59。其中,益气清肠汤组为2.11 ±3.99,温阳止泻汤组为2.62±3.19。在症状方面,脓血便、舌红、大便粘液、腹泻、大便次数多、腹痛、脉弦、眠差、便血、苔薄、纳差、腹胀、口干是常见症状。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进行聚类后,所有症状被聚为四类:其中脓血便、便血、脓便、脉弦、苔薄、苔白、小便频数为一类,属共有症状;急躁易怒、里急后重、神疲、心烦、头痛、眠差为一类,根据专业知识判断,此类与情志密切相关;口干、口臭、苔黄、泛酸、咽喉痛为一类,据专业知识判断应属热证;大便次数多、腹泻、乏力、腰酸、畏寒、大便艰难、肠鸣、腹胀、胃痛为一类,据专业知识判断应属寒证。大便艰难与腹泻相关,源于某些病例出现了溏结不调,同时大便艰难与肠鸣、腹胀、胃痛具有相关性;说明本病为身心疾病,其寒热属性的特征明显,且与导师寒热辨治的证候划分标准基本一致。采用贝叶斯条件概率分析导师习惯用药(党参、黄芪、制附子、续断、寄生、仙灵脾、刘寄奴、椿皮、苦参、黄柏、炒蒲黄、地榆、降香、鸡冠花)结果显示,在诸证候表现中,党参、制附子、黄芪的使用频率最高;通过软件处理,温性与热性药物所占比例达到了 61%,寒凉药物仅占28%,甘苦辛三味所占比例达78%,且多入肝脾肾经,尤以肾经为多。其中,益气清肠汤组温热药物占46%,寒性药物仅占31%,使寒而不滞;温阳止泻汤组温阳药占55.00%。在组方药物的选择方面,两组均以补气、补阳、收敛、温里、祛风湿药为其共同组方基础,说明导师注重全程温通。④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是以肾阳虚为本,瘀为标的寒热虚实夹杂的身心共患疾病,在全程温通治疗理念基础上,寒热辨治更加科学合理,有较强的实用性。

王小芸[7](2017)在《宋明锁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调脾承气汤治疗小儿急乳蛾肺胃热盛证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整理挖掘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山西省名中医、山西省中医院宋明锁主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本文通过梳理老师学术渊源,提炼其学术思想,总结其临床经验,研究其治学方法,以加深学习心得体会,提高自身诊疗水平,同时为更好的传承宋老师学术经验积累临床研究资料。小儿体质稚嫩,肺脾不足,特别是肺脏娇嫩,卫表未固,故易为邪气所感。其中小儿急乳蛾起病急,多伴高热,病势重。若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会继发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扁桃体炎等,严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现围绕本病深入系统地总结宋明锁老师的诊疗经验,推新师意,进一步观察宋老师治疗小儿急乳蛾的用药规律,及系统客观评价中药肠疗治疗肺胃热盛型急乳蛾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1.提炼宋老师学术思想,总结其经验通过文献整理、深度访谈、听师授课、跟师门诊、病例讨论、临床研究等多种形式,领会导师审症求因、辨证分型、遣方用药的理论基础和学术思想。通过交流心得体会、整理临床验案、撰写相关论文,梳理老师的临床经验,总结其学术特色。2.研究急乳蛾肠疗方法,评价其疗效在回顾分析宋老师治疗小儿急乳蛾的用药规律基础上,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观察中药直肠注入治疗小儿肺胃热盛型急乳蛾的临床疗效,应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中药直肠注入在治疗该病中所起的疗效,为以后临床规范使用肠疗治疗该病证提供客观依据。研究结果梳理总结老师学术思想的形成,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①先内科后儿科的学习顺序,打下扎实的临床功底。②兼学各科诸病、博采各家之长,不宥于儿科攻儿科。③坚持临证,不断实践,逐步完善学术风格。1.宋明锁学术思想概述:①四诊合参重望舌望神色:老师通过望神判断病情轻重,预后善恶;色诊中,注重望山根,望气池。通过舌诊定体质之虚实,疾病之寒热。②治发热重气分兼顾脾胃:气分阶段的治疗对疾病的转归,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此刻更加强调时时顾护脾胃,这种思想主要体现在表里双解、擅用下法、中病即止、病后调理四方面。③治疗杂病以脾胃为枢纽:宋老师通过调理小儿脾胃功能,不仅提高其正气,还解决了很多与脾胃相关的杂病,其创制的调脾八方即体现了脾胃在机体中的枢纽作用。④守方守法以王道为准绳:治疗慢性病时,在辨证精准的前提下,宋老师坚持守方守法。⑤给药方法多样不废外治:宋老师坚持以安全为前提,以辨证论治为基础,以减轻患儿痛苦,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提倡给药方法多样化,积极开展外治法。2.宋明锁临床经验总结:①运用栀子温胆汤的经验总结:栀子温胆汤具有清热化痰,理气降浊的功效,宋老师将其运用于痰热所致的各种病症。②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总结:初步总结了宋老师治疗小儿外感风寒、风热、暑湿、湿热、春温、湿温等疾病发热的临床经验。③治疗小儿扁桃体炎经验总结:初步总结了宋老师治疗小儿急、慢性扁桃体炎的经验。④运用调脾承气汤的经验总结:调脾承气汤是宋老师在泻黄散、大承气汤、清热泻脾散等方基础上结合临床经验化裁而来的,具有清脾泻热,通腑祛积之功。可用于治疗脾胃积热所致的各种病证。⑤运用中药直肠注入经验总结:宋老师在辨证施治、合理用药的前提下,运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各种实证、热证。⑥运用石膏、大黄、羚羊角的经验总结:石膏以清气分之壮热,用大黄以泻阳明之腑实,导邪下行,使郁结之热,借阳明之路而解。用羚羊角一以清热,二以镇惊。3.小儿急乳蛾的临床研究:①宋老师治疗本病选药寒凉,兼以辛、苦、甘,归经以肺胃为主,兼归心肝脾大肠。僵蚕、蝉蜕、大黄、石膏、丹皮等药之间的关联性比较强。治法以清热利咽、表里双解为主,在清泻肺胃的同时兼顾心肝脾胃。②中药直肠注入治疗小儿急乳蛾肺胃热盛型的结果为:退热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有效退热,试验组体温恢复正常平均时间为20小时(20.07± 12.85),对照组为36小时(36.27±19.09),在退热时间和程度上,二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在单项症状疗效方面,咽喉痛、吞咽不适、扁桃体肿大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咽黏膜充血、扁桃体充血疗效的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3天末:①中医证候疗效评价:中医证候疗效对照组愈显率为57.14%,总有效率为97.40%;试验组愈显率为81.58%,总有效率为98.68%。中医证候疗效的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②疾病疗效评价:疾病疗效对照组愈显率为50.65%,总有效率为97.40%;试验组愈显率为77.63%,总有效率为98.68%。疾病疗效的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齐洪军[8](2016)在《王常绮老中医脾胃病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总结、继承及相关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学位论文包括两个部分:王常绮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总结、继承部分及相关临床研究部分。(一)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总结、继承部分王常绮名老中医,为青海省名医,悬壶济患五十载,擅治脾胃病,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王老尤其擅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指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具体法则与临床经验如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务必调畅气机,升降并用,升清降浊,气机畅达则痛胀可平;须标本兼顾,补泻并用,治本为主,重在扶正,正气得助则病邪易祛;宜运脾化湿,芳香醒脾,和胃降浊,湿浊尽去则脾得健运;必理气活血,气血同治,重在化瘀,气畅血行则疾病可愈;倡寒温并用,辛开苦降,寒热尽去则痞满可除;重清热解毒,热毒得解则病根可除;遣方用药以平润为宜,以平衡为期,燥润相济,凉温相宜,勿过滋过燥。此外,王老擅治久泻,认为治疗久泻应从湿论治,注重化湿渗湿,健脾益气,脾健湿化则久泻可止;治疗久泻不可一味温补固涩,宜视兼夹证之不同而分别佐用调畅气机、消食化滞、化湿止泻、清热利湿、升清降浊等法。除上述所述疾病外,王老还擅于治疗其它脾胃疾病,如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以疏肝理气,调和肝胃,开膈化痰,活血化瘀,降逆清热为要,兼以养阴生津;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则必当疏肝利胆,和胃降逆,清泄胆热,化痰散结;治疗消化性溃疡重在补虚,治病求本;强调活血,促进愈合;结合辨病,灵活施治;疏木培土,从肝论治。(二)临床研究部分1.目的:(1)系统观察与研究王常绮老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经验方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和预防控制复发的效果。(2)观察研究精神社会心理因素与反流性食管炎发病之间的关系。(3)观察王常绮老中医经验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伴发抑郁症、焦虑症的疗效。2.方法:(1)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入选病例分为两组:即采用王常绮名老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方治疗的中医治疗组及常规西药治疗的西药对照组,两组均收集50例病例。两组病例治疗方法如下:中医治疗组:采用王常绮老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方研细末,装胶囊口服治疗,每粒0.4g,每次服3粒,每日3次,饭后服。西药对照组: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40mg口服,每日1次,莫沙比利分散片5mg口服,每日3次。疗程均为1个月。两组病例疗程结束后均复查胃镜,分别计算两组的临床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及总有效率。在疗程结束后的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后采用GerdQ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问卷调查,并在疗程结束6个月后两组病例均再次复查胃镜,分别计算两组的复发率。(2)对上述已经分组的两组病例,在治疗前依据诊断标准,结合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病例进行抑郁症、焦虑症筛查诊断,统计两组病例中伴发抑郁症、焦虑症的总病例数以及两组病例中伴发抑郁症、焦虑症的发病率,观察王常绮老中医经验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伴发抑郁症、焦虑症的疗效。3.结果:(1)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中医治疗组临床治愈24例,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3例,临床治愈率48.98%,显效率26.53%,有效率18.37%,总有效率93.88%,而西药对照组临床治愈25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2例,临床治愈率54.35%,显效率21.74%,有效率19.57%,总有效率95.65%,两组的临床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均P>0.05)。(2)中医治疗组在疗程结束后的1个月后、3个月后及6个月后复发率分别为12.5%、19.15%、22.22%,而西药对照组在疗程结束后的1个月后、3个月后及6个月后复发率分别为32.61%、37.78%、40.91%,两组疗程结束后的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后的复发率比较均具有显着性差异(均P<0.05)。(3)两组共100例病例中有伴发抑郁症患者39例,占39%,伴发焦虑症患者41例,占41%。(4)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伴发抑郁症、焦虑症的疗效:反流性食管炎伴发抑郁症的疗效如下:中医治疗组临床治愈2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1例,临床治愈率10%,显效率50%,有效率35%,总有效率95%,而西药对照组临床治愈1例,显效3例,有效7例,无效8例,临床治愈率5.26%,显效率15.79%,有效率36.84%,总有效率57.89%。反流性食管炎伴发焦虑症的疗效如下:中医治疗组临床治愈3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无效2例,临床治愈率14.29%,显效率57.14%,有效率19.05%,总有效率90.48%,而西药对照组临床治愈1例,显效5例,有效5例,无效9例,临床治愈率5%,显效率25%,有效率25%,总有效率55%。两组反流性食管炎伴发抑郁症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P<0.01),两组反流性食管炎伴发焦虑症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P<0.05)。4.结论:(1)此次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王常绮老中医经验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与常规西药治疗相比较临床疗效相当,但王常绮名老中医经验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依从性,且药价低廉,可以认为王常绮老中医经验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具有独特优势与自身特点,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并为临床推广应用调和肝胃,开膈化痰,理气降逆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提供了可靠依据。(2)此次临床研究结果还表明王常绮老中医经验方预防反流性食管炎复发具有良好效果,其预防复发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西药治疗,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从而为临床预防和控制反流性食管炎复发提供了有效措施,以有效降低该病复发率。(3)此次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精神社会心理因素与反流性食管炎发病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精神社会心理因素参与了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4)王常绮老中医经验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伴发的抑郁症、焦虑症疗效显着,优于西药对照组,显示出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伴发的抑郁症、焦虑症的自身优势和特点,同时也从临床治疗效果印证了精神社会心理因素与反流性食管炎发病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

张颖[9](2014)在《基于近二十年文献回顾探讨慢性咽炎的中医证治规律》文中指出目的:本课题通过对近二十年有关中医临床治疗慢性咽炎的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对其中的证候分型、治法方药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慢性咽炎的中医证治规律,进一步为中医临床治疗慢性咽炎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4年1月至2013年12月生物医学期刊发表的有关慢性咽炎的中医临床研究文献,对其中医证型、治法、方药进行归纳,并用EXCEL软件建立相关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入选186篇文献,共16257例病例。1.常见中医证型:①肺肾阴虚型占总数的31.83%;②阴虚火旺型15.71%;③气滞痰阻型13.92%;④其他证型38.54%。2.常用治法:①滋补肺肾、养阴利咽,占31.83%;②滋阴降火、清热利咽,占15.71%;③行气化痰、解郁利咽,占13.92%;④其他治法占38.54%。3.各证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10味中药有:①肺肾阴虚型:玄参7.96%,麦冬7.96%,甘草6.86%,桔梗6.24%,生地黄5.46%,牡丹皮3.74%,北沙参3.43%,浙贝母3.28%,山药3.28%,石斛3.12%;②阴虚火旺型:玄参7.94%,桔梗7.35%,甘草7.35%,麦冬6.76%,生地黄4.71%,射干2.65%,知母2.65%,牡丹皮2.65%,北沙参2.65%,赤芍2.65%;③气滞痰阻型:半夏7.29%,甘草7.29%,茯苓6.71%,桔梗6.41%,厚朴5.25%,紫苏3.50%,玄参3.21%,浙贝母2.92%,橘皮2.92%,郁金2.62%。4.高频用药归经:肺经21.62%,肝经18.78%,胃经17.90%,脾经13.10%,其他归经28.60%。结论:1.慢性咽炎的主要中医证型为:①肺肾阴虚型②阴虚火旺型③气滞痰阻型。2.慢性咽炎的主要治法为:①滋补肺肾、养阴利咽;②滋阴降火、清热利咽;③行气化痰、解郁利咽。3.主要证型常用药物:①肺肾阴虚型:玄参、麦冬、甘草、桔梗、生地黄、牡丹皮、北沙参、浙贝母、山药、石斛;②阴虚火旺型:玄参、桔梗、甘草、麦冬、生地黄、射干、知母、牡丹皮、北沙参、赤芍;③气滞痰阻型:半夏、甘草、茯苓、桔梗、厚朴、紫苏、玄参、浙贝母、橘皮、郁金。

矫璐璐[10](2012)在《健脾和胃法治疗脾气虚型慢性咽炎的临床观察与机理探讨》文中指出目的:慢性咽炎属中医“喉痹”范畴,本着发挥中医整体观念的优势,本文着重从咽与脾胃,慢性咽炎与消化系统疾病关系角度,对慢性咽炎进行深入探讨,并对脾气虚型胃咽合病的患者服用四君子汤加减基础上联合应用微波、雾化治疗前后进行观察,旨在评价四君子汤加减对慢性咽炎患者临床疗效及证候改善情况,并从现代医学角度来探讨从脾胃论治咽炎的作用机理,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有效的新思路,探索中医治疗慢性咽炎的有效方法。资料与方法:将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耳鼻喉科门诊脾气虚型慢性咽炎患者80例纳入观察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口服四君子汤加减加用微波、雾化)、对照组(微波、雾化),每组各40例。治疗组、对照组治疗14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总体疗效、症状积分有无显着性差异及脾气虚型咽胃合患者相关特点。结果:(1)临床疗效上,治疗组愈显率50.00%,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愈显率31.5%,总有效率79.00%,治疗组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极显着性差异(X2cmh=6.6649,p=0.0098<0.01),说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四君子汤加减组疗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经统计学分析有显着性差异(t=-2.049,p=0.044<0.05),说明治疗组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将治疗组治疗前后咽异物感、咽干、咽痒、咽灼热感、咽痛症状积分经统计学分析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经四君子汤加减治疗后对以上症状均有所改善。治疗前后咽粘膜症状积分经统计学分(P=0.003<0.01),说明对咽粘膜也有一定治疗效果;(2)病情程度与治愈率,经X2cmh检验(X2cmh=4.4643,p=0.0346<0.05)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病情越轻,治疗组中药治愈效果越好;(3)治疗组咽炎病程与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958>0.05),说明四君子汤加减治疗慢性咽炎与病程因素无关,对病程较长者仍有较好疗效;(4)脾气虚型咽胃合病者以31-50岁青、中年人多见,在80例患者中,该年龄段的患者人数达到53人(66%);(5)脾气虚型咽胃合病者,消化系统疾病出现的频率依次是:返流性食管炎19例(23.75%),其次是,胃溃疡11例(13.75%),十二指肠溃疡9例(11.25%),十二指肠炎8例(10%),慢性胃炎浅表性8例(10%),浅表性胃炎伴糜烂8例(10%),多种消化系统病并存也有5例(6.25%)。结论:(1)四君子汤加减对慢性咽炎患者确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在改善咽炎的临床症状和提高治愈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2)四君子汤加减对慢性咽炎病人的咽异物感、咽干、咽痒、灼热感、咽痛等症状及咽粘膜有明显改善,可改善病人生存质量。(3)四君子汤加减治疗慢性咽炎效果与病情因素有关。(4)四君子汤加减治疗慢性咽炎与病程因素无关,对病程较长者仍有较好疗效。(5)脾气虚型咽胃合病者以中青年为主。慢性咽炎的发作与返流性食管炎具有很强关性。

二、从中医脾胃论治慢性咽喉炎16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中医脾胃论治慢性咽喉炎160例(论文提纲范文)

(1)咽部刺血疗法联合会厌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咽部刺血疗法文献的研究
        1 刺血疗法文献的研究
        1.1 《黄帝内经》关于刺血疗法的研究
        1.2 《内经》后至清代医家关于刺血疗法文献的研究
        2 咽部肌膜瘀血阻络病机的研究
        2.1 咽喉与经络的关系
        2.2 咽部肌膜瘀血阻络病机的研究
        3 咽部刺血疗法的文献研究
        3.1 咽部外治法的优势与现状
        3.2 刺血疗法治疗咽喉疾病的起源与发展
        4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慢性咽炎的中西医诊治概况
        1 西医学对慢性咽炎的认识
        1.1 流行病学特点
        1.2 病因与影响因素
        1.3 发病机制
        1.4 病理
        1.5 诊断
        1.6 治疗
        1.7 小结
        2 中医学对慢性咽炎的认识
        2.1 中医学对慢性咽炎的认识
        2.2 中医学对慢性咽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2.3 中医治疗慢喉痹概况
        2.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1 研究目标
    2 临床资料
        2.1 研究对象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标准
        2.6 脱落标准
        2.7 病例分组
    3 研究方案
        3.1 研究设计类型
        3.2 研究方法
        3.3 样本量
        3.4 入组与治疗
        3.5 观察指标
        3.6 疗效评定
        3.7 安全性评价
        3.8 患者知情同意
        3.9 质量控制
        3.10 统计学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一般情况
        4.2 观察指标基线比较
        4.3 疗效评分
        4.4 两组治疗前后主症、次症积分比较
        4.5 慢性咽炎生活质量评分
        4.6 复发率比较
        4.7 安全性评价
    5 讨论
        5.1 会厌逐瘀汤对瘀血阻络型咽炎的疗效分析
        5.2 中医药治疗能改善慢性咽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5.3 刺血疗法结合中药治疗慢性咽炎的优越性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2)基于横断面调查的教师嗓音病特点和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1.1 流行病学的概念
        1.2 教师嗓音病的总体现状
        1.3 教师嗓音病的危险因素研究
        1.4 教师嗓音病的危险人群研究
        1.5 教师嗓音病的危险疾病研究
        1.6 教师嗓音病的诊断评估
    2 中医学研究概况
        2.1 病因病机
        2.2 辨证分型和中医内治
    3 治疗研究
        3.1 西医治疗
        3.2 中医外治
        3.3 发声训练
第二章 流行病学研究
    1 研究方案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对象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工具与评价标准
        1.6 质量控制
        1.7 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
        1.8 技术路线
    2 统计结果
        2.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2.2 教师嗓音病的总体检出情况
        2.3 教龄与教师嗓音病
        2.4 教学科目与教师嗓音病
        2.5 教学岗位(职务)与教师嗓音疾病
        2.6 是否当班主任与教师嗓音疾病
        2.7 教学语言与教师嗓音
        2.8 教学风格与教师嗓音病
        2.9 周课时与教师嗓音病
        2.10 生活习惯与教师嗓音病
        2.11 工作生活环境与教师嗓音病
        2.12 用声习惯与教师嗓音病
        2.13 自评咽喉相关疾病与教师嗓音病
        2.14 自觉咽喉症状与教师嗓音病
        2.15 教师嗓音病中医证候分布
        2.16 教师嗓音病西医疾病分布
        2.17 教师嗓音病一般情况的多因素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
        2.18 教师嗓音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小结
第三章 讨论
    1 工作归纳
        1.1 文献研究
        1.2 流行病学研究
    2 结论及推论
    3 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3)自拟益气止咳汤治疗小儿慢性咳嗽(肺脾气虚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传统医学对慢性咳嗽的认识
    2 现代西医对慢性咳嗽的认识
    3 小结
试验研究
    1 具体研究方案
    2 临床资料分析
讨论
    1 立题背景
    2 立题思想
    3 理法方药分析
    4 存在的不足
    5 疗效分析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4)民国山西医家冯世泽《喉科汇选》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冯世泽作者生平
2 《喉科汇选》成书背景
    2.1 社会背景
    2.2 着述动机
3 《喉科汇选》版本信息
4 《喉科汇选》的体例及内容
5 《喉科汇选》内容研究
    5.1 《喉科汇选》中烂喉痧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
    5.2 烂喉痧与白喉鉴别诊断
    5.3 《喉科汇选》中烂喉痧的治法
6 《喉科汇选》用药规律分析
    6.1 药物频次分析
    6.2 功效分类研究
    6.3 药性分析
7 《喉科汇选》的用药特点
    7.1 善用寒凉
    7.2 注重清肺胃之热
    7.3 注重清营凉血,调和心肝两脏
    7.4 注重清化痰热,开豁痰火
    7.5 注重辛凉透表,给邪以出路
8 《喉科汇选》的主要学术特点
    8.1 集思广益,博采众家
    8.2 注重祛邪,多法并举
    8.3 注重辨证论治,权变处方
    8.4 综合治疗,发挥专科特色
    8.5 重视喉痧预防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黄龙止咳颗粒治疗慢性咳嗽(阴虚肺燥证)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咳嗽阴虚肺燥证证候诊断标准
        2.3 病例选择标准
        2.3.1 纳入标准
        2.3.2 排除标准
        2.3.3 剔除标准
        2.3.4 病例脱落
    3 研究方法
        3.1 试验方法
        3.1.1 分组方法
        3.1.2 试验药物及用法
        3.2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4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一般资料比较
    2 疗效性指标比较
        2.1 两组VAS视觉量表比较
        2.2 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2.3 两组咳嗽症状积分比较
        2.4 两组咳嗽疗效指数比较
        2.5 两组LCQ量表积分比较
    3 安全性分析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慢性咳嗽的研究
        1.1 慢性咳嗽的生理病理、病因、机制
        1.2 慢性咳嗽常见病因的治疗
    2 中医对慢性咳嗽的认识
        2.1 中医对病名的认识
        2.2 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
        2.3 从“风”论治慢性咳嗽
    3 黄龙止咳颗粒立法依据
        3.1 黄龙止咳颗粒立法依据
        3.2 黄龙止咳颗粒立方依据
        3.3 基本药物解析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结论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咳嗽的研究进展
    1 西医对慢性咳嗽的诊断及治疗
        1.1 慢性咳嗽的定义
        1.2 慢性咳嗽的病因及流行病学调查
        1.3 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程序及治疗
    2 中医对慢性咳嗽辨证论治
        2.1 中医对咳嗽病名、病因病机的认识
        2.2 慢性咳嗽的辨证论治
        2.2.1 从外感、内伤辩证论治
        2.2.2 从脏腑论治
        2.2.4 从八钢辨证论治
        2.2.5 从三焦辨证论治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附录六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6)冯五金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用药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冯五金教授学术思想渊源
    1 导师的成才之路
    2 学术思想渊源概述
        2.1 基于临床,寻经问典
        2.2 学承诸家,勇于创新
        2.3 衷中参西,优势互补
        2.4 经验总结,思想升华
    3 学术思想的形成与总结
        3.1 持气一元论,倡整体论治
        3.2 内外兼顾,形神合治
        3.3 调理气机,重辨寒热
        3.4 顾护胃气,用方精简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冯五金教授临床经验总结
    1 冯五金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经验
    2 冯五金治疗功能性腹胀的临床经验
    3 冯五金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经验
    4 冯五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经验
    5 冯五金治疗湿疹的临床经验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1 现代研究进展
        1.1 影响因素
        1.2 病因认识
        1.3 治疗进展
    2 中医研究
        2.1 发病特点
        2.2 因机证治研究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冯五金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用药特点研究
    前言
    1 病例标准
        1.1 诊断标准
        1.2 病例纳入标准
        1.3 病例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案采集
        2.2 数据库的建立和数据录入
        2.3 统计分析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人口学资料
        3.2 疾病资料
        3.3 证候特征分析
        3.4 用药特点分析
        3.5 两方组方特点分析与比较
        3.6 证候与用药特点分析
    4 讨论
    5 创新性
    6 结语
    7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设想
    参考文献
附件1 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
附件2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致谢
个人简历

(7)宋明锁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调脾承气汤治疗小儿急乳蛾肺胃热盛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宋明锁中医儿科学术渊源概述
    1. 少小结缘独立选择
    2. 名师传承受益终身
    3. 师从张刚专攻儿科
    4. 吸纳各家学说精华
    5. 读书临证藻练升华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宋明锁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总结
    1. 宋明锁学术思想概述
        1.1 四诊合参重望舌望神色
        1.2 治发热重气分兼顾脾胃
        1.3 治疗杂病以脾胃为枢纽
        1.4 守方守法以王道为准绳
        1.5 给药方法多样不废外治
    2. 宋明锁临床经验总结
        2.1 宋明锁运用栀子温胆汤的经验总结
        2.2 宋明锁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总结
        2.3 宋明锁治疗小儿扁桃体炎经验总结
        2.4 宋明锁运用调脾承气汤的经验总结
        2.5 宋明锁运用中药直肠注入经验总结
        2.6 宋明锁运用石膏、大黄、羚羊角的经验总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小儿急乳蛾肺胃热盛证的临床研究
    英文缩略语
    综述: 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引言
    研究内容一 宋明锁治疗小儿急乳蛾用药规律探析
        1. 资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研究内容二 小儿急乳蛾中药直肠给药的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统计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展望和不足
        7. 创新点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8)王常绮老中医脾胃病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总结、继承及相关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三、前言
四、综述
    导师小传
    王常绮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渊源
    各相关流派、各家学说及观点
        1. 慢性萎缩性胃炎综述
        参考文献
        2. 反流性食管炎综述
        参考文献
五、指导老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整理与研究
    (一)王常绮名老中医治疗脾胃病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1. 王常绮名老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2. 王常绮名老中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3. 王常绮名老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4. 王常绮名老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5. 王常绮名老中医治疗久泻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6. 王常绮名老中医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二)王常绮名老中医经验方撷英
    (三)王常绮名老中医常用药对举隅
    (四)典型病案搴芳
六、继承人自己的创新或特色
    (一)关于胃癌前病变的中医病名及病因病机认识
    (二)微观与宏观相结合,辨病与辩证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相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
    (三)充分重视痰浊在胃癌前病变发病中的作用,注重应用祛湿化痰降浊法治疗胃癌前病变
    (四)气血同治,益气、理气、活血并举治疗胃癌前病变
    (五)活血祛瘀、清热解毒、化痰降浊并用,不可偏废
七、指导老师学术经验的临床研究
    (一)该临床研究选题的理由及意义
    (二)该临床研究的研究计划
    (三)该临床研究的具体研究方案
    (四)研究结果
    (五)讨论
    (六)不足和缺憾
    参考文献
八、小结
九、致谢
十、个人简历
十一、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9)基于近二十年文献回顾探讨慢性咽炎的中医证治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慢性咽炎的研究近况
    1 西医对慢性咽炎的认识
        1.1 慢性咽炎的诊断标准
        1.2 慢性咽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3 慢性咽炎的病理表现
        1.4 慢性咽炎的临床表现
        1.5 慢性咽炎的治疗
    2 中医对慢性咽炎的认识
        2.1 对病名的认识
        2.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2.3 对慢性咽炎的治疗
第二部分 研究目的、方法、结果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来源
        2.2 研究对象的选择
        2.3 搜索方法
        2.4 纳入标准
        2.5 排除标准
        2.6 实验步骤
        2.7 药物分类标准
    3 研究结果
        3.1 中医分型
        3.2 中医治法
        3.3 基础方剂
        3.4 治疗药物种类
        3.5 高频用药分析
        3.6 常见证型的高频用药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常见证型高频用药相关研究
        1.1 肺肾阴虚型
        1.2 阴虚火旺型
        1.3 气滞痰阻型
    2 高频用药归经分析
    3 本课题的不足之处与进一步的研究思路
        3.1 本课题的不足之处
        3.2 进一步的研究思路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入选文献
致谢

(10)健脾和胃法治疗脾气虚型慢性咽炎的临床观察与机理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第一部分 综述
    综述一 中西医对慢性咽炎的研究概况
        1 中医研究概况
        1.1 喉痹病名溯源
        1.2 古代医家对慢性咽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现代医家对病因病机认识及治疗经验
        1.4 慢性咽炎中医治疗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1.4.1 现代医家的辨证分型治疗
        1.4.2 中医药治则治法研究
        1.4.3 现代医家的中药治疗方案及经验方
        1.4.4 中医其他治疗
        2 慢性咽炎的西医治疗与预防
        2.1 治疗
        2.2 预防
    综述二 咽与脾胃相关性
        1 咽喉与脾胃的生理、病理关系
        1.1 古代医籍对咽与脾胃关系的论述
        1.2 经络走向
        1.3 解剖学
        1.4 组织胚胎学
        2 慢性咽炎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
        3 咽炎与脾虚免疫的相关性研究
        4 全身性疾病的咽部症状
        5 全身因素与咽炎发病机制研究
        5.1 自主神经失调
        5.2 微量元素变化
        5.3 变态反应
        6 全身疾病与慢性咽炎发病关系
        6.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慢性咽炎发病关系
        6.2 胃一食管返流性疾病与慢性咽炎
        7 现代治疗误区与慢性咽炎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来源和分组
        2 诊断标准
        3 研究方法及观察方法
        4 疗效判定标准
        5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一般资料(表1、2、图1)
        2 疗效
    3 消化系统疾病统计(图2及表8、9)
    讨论
        1 结果讨论
        2 健脾和胃法治疗脾气虚弱型咽炎的现代药理研究和机理的探讨
        3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四、从中医脾胃论治慢性咽喉炎16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咽部刺血疗法联合会厌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研究[D]. 肖伊.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2]基于横断面调查的教师嗓音病特点和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探讨[D]. 宋卫军.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3]自拟益气止咳汤治疗小儿慢性咳嗽(肺脾气虚型)的临床观察[D]. 孟晓雨.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2)
  • [4]民国山西医家冯世泽《喉科汇选》文献研究[D]. 杨景森.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9(01)
  • [5]黄龙止咳颗粒治疗慢性咳嗽(阴虚肺燥证)随机对照临床研究[D]. 张诗竹.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8(01)
  • [6]冯五金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用药特点研究[D]. 贾志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7]宋明锁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调脾承气汤治疗小儿急乳蛾肺胃热盛证的临床研究[D]. 王小芸.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8]王常绮老中医脾胃病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总结、继承及相关临床研究[D]. 齐洪军.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6(05)
  • [9]基于近二十年文献回顾探讨慢性咽炎的中医证治规律[D]. 张颖. 甘肃中医学院, 2014(11)
  • [10]健脾和胃法治疗脾气虚型慢性咽炎的临床观察与机理探讨[D]. 矫璐璐.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10)

标签:;  ;  ;  ;  ;  

从中医脾胃论治慢性咽炎160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