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煤灰吸附处理活性黄废水的研究

粉煤灰吸附处理活性黄废水的研究

一、粉煤灰吸附处理活性黄废水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蔺思诺[1](2021)在《不同晶型二氧化锰催化PMS氧化活性黄X-RG的研究》文中指出印染行业使用的染料品种较多,大部分染料属于有机污染物,其成分复杂、降解困难,而部分有机染料为人工合成染料,如活性黄X-RG,使其处理难上加难。而高级氧化技术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影响,价格低廉、高效,已成为如今研究的热点,该技术通过过硫酸盐,如过一硫酸盐(PMS),反应产生的活性物质与有机污染物发生氧化反应,将其降解为小分子中间产物,直至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锰存在广泛且催化性能较好,可用于活化PMS处理染料废水,提高降解速率,但因二氧化锰存在多种晶型(如α、β、γ、δ),各晶型的催化性能有待进一步研究。本试验利用水热合成法制备4种晶型(α、β、γ、δ)MnO2材料,通过SEM、TEM、XRD、XPS和粒度的方法对4种晶型MnO2材料的结构特征进行表征。将4种晶型MnO2应用于催化PMS氧化处理活性黄X-RG。研究其反应动力学、影响因素及氧化机理,并用响应曲面法对优选晶型催化剂进行条件优化,在最优条件下进行催化剂重复再利用。为二氧化锰的综合利用和高浓度染料废水的高级氧化处理的实际应用提供技术参考。本试验获得结果如下:(1)利用SEM、TEM、XRD、XPS和粒度分析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显示,α-MnO2形貌结构呈棒状(或线状);β-MnO2呈中空管状;γ-MnO2呈“海胆状”;δ-MnO2为粒径较大的“花状球形”。α-MnO2和δ-MnO2中掺杂少量K,确定4种晶型MnO2材料的纯度较高。α-MnO2和γ-MnO2为亚微米颗粒与微粒混合颗粒,β-MnO2为微粒,δ-MnO2为微粒与细粒的混合颗粒。α-MnO2粒径主要分布(d10~d90)在0.17~15.08μm内,β-MnO2在2.01~11.72μm内,γ-MnO2在0.11~11.18μm内,δ-MnO2的粒径最大,主要分布在5.85~91.17μm内。α-MnO2、β-MnO2、γ-MnO2、δ-MnO2的粒径分布不对称,呈多峰,负偏度(粗偏)。(2)不同晶型MnO2催化PMS氧化活性黄X-RG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活性黄X-RG去除率随时间增加而先升高后趋于稳定,32 h时所有反应均达平衡,此时去除率与MnO2晶型、染料浓度、温度均有关系,总体上,染料浓度越大,去除率越低;温度越高,去除率越高(α-MnO2除外),α-MnO2对温度不敏感。活性黄X-RG去除率大小顺序为α-MnO2>γ-MnO2>β-MnO2,δ-MnO2。反应动力学方程拟合结果表明,α-MnO2催化PMS氧化300 mg/L活性黄X-RG反应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其余符合一级动力学;β-MnO2和δ-MnO2在40℃下反应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其余符合二级动力学;γ-MnO2催化PMS氧化300 mg/L、500mg/L活性黄X-RG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而20℃和30℃时γ-MnO2催化PMS氧化1000mg/L活性黄X-RG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40℃下符合一级动力学。(3)采用淬灭剂方法探究4种晶型MnO2催化PMS氧化活性黄X-RG的反应机理,结果发现,PMS氧化活性黄X-RG反应中主要起作用的活性物质为单线氧1O2,存在少量硫酸根自由基SO4·-和羟基自由基?OH,且SO4·-对反应贡献率大于?OH。(α、β、γ、δ)MnO2催化PMS氧化反应中主要起作用的活性物质为1O2和?OH。由此推断出,PMS氧化活性黄X-RG的反应是非自由基1O2降解活性黄X-RG为主,而MnO2催化PMS氧化反应是非自由基1O2和自由基?OH协同作用机制,表明MnO2极大地促进了?OH的产生。(4)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PMS投加量、MnO2量和染料浓度均对MnO2催化PMS氧化活性黄X-RG反应有较大影响,而p H无明显影响,表明4种晶型MnO2催化PMS氧化反应对p H不敏感。温度对α-MnO2催化作用无明显影响,对β-MnO2、γ-MnO2、δ-MnO2有一定影响。因20℃、30℃下4种晶型MnO2均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和去除率,有明显催化活性,而40℃下β-MnO2和δ-MnO仅提高反应速率,对最终活性黄X-RG去除率无明显影响。综合考虑实际能耗及成本,选择20℃为最适温度。20℃下最优条件为:MnO2投加量为1.0 g/L,PMS投加量为2.0 g/L(α-MnO2)或2.5 g/L(β-MnO2、γ-MnO2和δ-MnO2)时,α-MnO2、β-MnO2、γ-MnO2、δ-MnO2分别处理其最大染料负荷1000 mg/L、500 mg/L、750 mg/L、500 mg/L活性黄X-RG的去除率为98.87%、95.53%、98.81%、93.88%。结合抗染料负荷能力和PMS用量,确定20℃下MnO2催化PMS氧化能力大小顺序为α-MnO2>γ-MnO2>β-MnO2>δ-MnO2>CK,α-MnO2为最优催化剂。(5)采用响应曲面法对α-MnO2催化PMS氧化反应进行条件优化,结果表明,α-MnO2催化PMS氧化活性黄X-RG反应符合二次多项式模型,且PMS量和染料浓度间交互作用大。预测100%去除活性黄X-RG的条件为:20℃下,活性黄X-RG浓度为1000 mg/L(最大负荷)时,α-MnO2投加量为0.95~1.30 g/L,PMS投加量为2.30~2.90 g/L。实际验证试验中活性黄X-RG的去除率为97.38%,与预测值相差2.63%,二者基本吻合。(6)α-MnO2再利用试验结果显示,用过的α-MnO2经抽滤、洗涤、烘干后第2次使用时,活性黄X-RG去除率无明显下降,第3次利用略有下降,第8次使用时的去除率才降到90%以下,为88.84%,与第1次相比,仅降低8.54%。综上,α-MnO2不仅具有强的催化能力、抗高污染负荷能力,而且性能稳定,不易中毒,再利用处理方法简单,可重复使用次数多,寿命长,可作为染料废水处理中优良的催化剂。

张晗璐[2](2021)在《基于粉煤灰的磁性和催化功能材料制备及其水污染治理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粉煤灰(FA)是煤炭经过燃烧之后在烟气中捕集下来的细小颗粒物,是当前储存量较大的工业废渣之一,粉煤灰大量的堆积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其有效的处理处置受到广泛关注。粉煤灰稳定性好,且具有多孔结构,常作为良好的吸附材料在染料及重金属吸附、土壤改良等领域广泛应用。近年来粉煤灰的功能化利用更进一步推动了其治理和综合利用的发展,而与功能纳米材料结合所制备复合材料是粉煤灰功能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现有的功能化方法存在复合过程可控性差,所制备复合物材料结构稳定性差等问题。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是由金属离子和有机分子通过配位作用连接而成的网格结构的功能材料,具有有序的孔道结构及大的比表面积,其在热解条件下可以形成金属氧化物多孔碳材料,是制备新型无机功能材料的有效前驱材料。本论文通过热解FA与MOF的复合材料,成功制备了FA与功能纳米材料的复合物,实现了FA的功能化。所得材料可控性好,结构稳定,具有较好的应用特性。论文具体实现了磁性粉煤灰及粉煤灰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在对所制备材料的结构和组分进行系统研究分析的同时,对其染料废水治理应用特性进行了研究探索。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粉煤灰基本特性、改性方法、粉煤灰吸附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介绍,同时对MOF材料的特性、合成方法以及应用情况作了简要的概括;随后对染料废水的进行简单的阐述,并简要介绍了磁性吸附材料、光催化材料以及粉煤灰基吸附剂在染料废水处理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本论文的立题思路。即将MOF材料负载于工业废料粉煤灰的表面,并通过煅烧热解处理,可控制备合成FA@Fe3O4、FA@ZnO两种粉煤灰功能材料,并将其用于染料废水的处理,在提高粉煤灰的综合利用效率的同时,为粉煤灰的回收处理提供新的思路。其次通过在FA表面负载铁系MOF材料MIL-88B-NH2,并进一步煅烧热解得到了FA@Fe3O4功能材料,利用FA与Fe3O4多孔碳材料协同作用实现了磁性粉煤灰功能材料的可控制备,充分利用了Fe3O4多孔碳材料的磁性和吸附性能。对所得FA@Fe3O4功能材料的结构、组分和性能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得到的复合物由FA与Fe3O4稳定复合,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磁分离特性;复合材料的最佳制备条件为:FA:MIL-88B-NH2=1:5,煅烧温度600℃。亚甲基蓝模拟染料废水吸附实验结果显示:复合物材料吸附性能优异,吸附率达到了98%以上,吸附过程在热力学方面符合Langmuir等温线模型,在动力学方面更接近于准一级反应过程,材料回收利用效率较高,在染料废水处理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然后通过将锌系MOF材料ZIF8负载在FA表面,并通过高温热解反应,在可控条件下成功制备了FA@ZnO光催化材料。FA的存在可以提高复合材料表面的底物浓度,使得ZnO提供的光催化性能最大程度的发挥作用。与前叙方法类似,研究分析了MOFs的负载量对所得材料结构及功能性质的影响,并进一步对其结构、组分及光催化降解废水中染料的特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方法所制备FA@ZnO光催化材料在具有光催化特性的同时,具有好的结构稳定性同时提高了比表面积,并表现出较好的染料光降解性能,在环境治理及粉煤灰功能化方面具有潜在的价值。最后在对MOF负载进行粉煤灰功能化制备方法特点,以及选题实验结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展望了粉煤灰基功能材料在制备方法、结构和组分分析、性能研究以及应用开发方面的研究发展前景。

李荣[3](2019)在《γ-FeOOH的制备及其对活性黄X-R染料废水的催化降解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工业上特别是纺织工业产生的有害有色废水是造成水资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合成染料废水进入水环境会导致严重的问题,因为它们的色度很高,有机物含量高,生物降解性很低,对环境影响极大。因此,从受污染的水体中去除这些污染物是非常重要的。芬顿高级氧化技术是当前处理染料废水的一个重要方法,均相芬顿反应大多在pH为3时使用,反应对pH要求较高,要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催化剂不能重复利用,难以与反应介质分离,水体发黄,产生大量铁泥,回收困难,容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寻找一种pH适用范围较宽,容易回收,可以重复利用的催化剂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题通过沉淀法自制了一种铁类氢氧化物γ-FeOOH催化剂,将其作为非均相芬顿反应催化剂进行类芬顿反应,筛选出制备催化剂的最佳条件,对其进行一系列的表征分析,以活性黄X-R染料废水作为目标废水,研究了非均相芬顿反应过程中对活性黄X-R染料废水脱色效果的影响因素。本实验研究了催化剂制备过程时反应器中添加磷酸氢二钠的比例,焙烧时间,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其中添加1%的磷酸氢二钠,焙烧温度为110℃,焙烧时间3h时,催化剂的活性最高,对染料废水的脱色率最高。通过XRD、SEM、BET、热重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将活性黄X-R染料废水作为模拟废水,研究了光照、染料废水浓度、H2O2的浓度、催化剂投加量、pH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来确定反应的最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对于250ml,100mg/L的活性黄X-R染料废水,在有紫外光照条件下,催化剂投加量为0.15g/L,H2O2浓度为5.88mmol时,对染料废水的降解率最高。单纯的紫外光对活性黄X-R染料的降解能力很弱,但在紫外光作用下,能够提高H2O2、pH为3时,脱色效果最好,降解率能达到97.3%,并且随着pH的增加,pH为7时仍能有65%的降解率。并且催化剂可以重复利用,重复利用第四次的时候,对染料废水的降解率仍然能达到85%以上,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可见通过自制的催化剂和紫外线光构成一种UV/γ-FeOOH/H2O2非均型芬顿反应体系对染料的脱色率有着显着的效果,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为了模拟更加真实的实际染料废水,在模拟废水中引入无极阴离子,研究了NO3,SO2-,Cl-的添加量对活性黄X-R染料废水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溶液中有SO42-的存在时对脱色率影响不大,而Cl-和NO3存在会对脱色率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光助非均相芬顿反应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染料废水处理技术,避免二次污染,适用pH范围宽,H2O2的利用率高,催化剂可多次重复利用,大大减少后续处理废水成本。是一种普适性高的染料废水处理方法,有着非常良好的应用前景。

王思瑞[4](2019)在《镍钴磷电催化炭膜的制备及处理溴甲酚绿废水的研究》文中认为伴随工业迅速发展和人口大幅增长所出现的水污染问题,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命安全。目前用于废水处理的技术主要有物理吸附、高级催化氧化、膜分离等,其中膜分离技术的操作简单,运行成本较低,不引起二次污染以及相变,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在使用膜处理染料废水的过程中,染料去除率的降低和出水通量的降低是染料降解效率下降的主要问题。因此,从两个方面提高膜处理染料的效率:一方面在膜处理前,采用电沉积法附着沉积催化剂于膜,改善膜的性质;另一方面在膜处理染料的过程中,与外加电场耦合联用降解染料废水。从优化膜的性质和强化染料处理过程两方面结合以期得到更高的去除率和通量。本实验使用电沉积法制备磷化钴镍,电催化氧化处理溴甲酚绿染料废水。沉积条件设定为循环伏安法,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沉积电压为-0.2~-2.0 V,沉积时间为20 min,考察了沉积液浓度比例对二元NiP/炭膜,CoP/炭膜,NiCo/炭膜和三元NiCoP/炭膜的性质和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得到对于二元NiP电催化炭膜,当沉积液中氯化镍浓度为0.03 mol/L时,较原炭膜的72%去除率提高至为88.4%,氯化镍浓度为0.01 mol/L时,通量最大,最大为355 L/m2hbar;对于二元CoP电催化炭膜,当沉积液中氯化钻浓度为0.03 mol/L时,去除率提高至93.5%,氯化钴浓度为0.01 mol/L时,通量最大值为414 L/m2hbar;对于二元NiCo电催化炭膜,镍钴离子浓度分别为0.02 mol/L和0.03 mol/L时,去除率最高,较CoP电催化炭膜提高至95.2%,而当沉积液中氯化镍和氯化钴浓度分别为0.03 mol/L和0.02 mol/L时,通量达到最大值607 L/m2hbar。而对于三元NiCoP电催化炭膜,在同一镍钴离子比例得到达到通量最大值498 L/m2hbar和去除率最大值92.0%,此时镍钻离子浓度分别为0.02 mol/L和0.03 mol/L。同时考察了沉积时间和沉积电压对三元NiCoP电催化炭膜的水处理效果影响,得到沉积电压为-0.2~-1.0V的通量最大,沉积电压为-1.2~-2.0 V的去除率最高为80%。电沉积15 min所得三元NiCoP/炭膜的通量最大,电沉积20 min时的去除率最高为92%。

石健,万杨,黄鑫,石宝友,耿建刚,华平[5](2019)在《聚合铁钛混凝剂对印染废水的处理》文中指出采用钛铁矿为主要原料,以硫酸溶出部分铁和钛,并调节Ti/Fe比、碱化度制备高效的新型含钛聚合硫酸铁混凝剂(T-PSF),将其用于分散兰和活性黄2种模拟印染废水的脱色处理并研究其混凝去除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Ti/Fe为1∶6和碱化度为2.0时,制备出的T-PSF混凝效果最好。T-PSF对分散兰的去除率为94.3%,比FeCl3的去除率提高53.8%;对活性黄的去除率为34.0%,比FeCl3提高12.7%。T-PSF处理分散兰和活性黄的最佳投加量均为0.3 mmol·L-1,最佳水样初始pH分别为6和8。絮体粒径及结构分析结果表明,T-PSF处理分散兰过程中形成的絮体粒径较FeCl3大,处理活性黄过程中所形成的絮体粒径较FeCl3小,但絮体结构均比FeCl3更密实。结合T-PSF的表征、Zeta电位及絮体特性分析表明,在分散染料去除过程中,T-PSF产生的多羟基钛铁聚合物的电中和及吸附架桥起主要作用;对于活性染料的去除,主要机制为T-PSF水解产生的带正电的多羟基钛铁聚合物的吸附络合作用。

岳鹏飞[6](2019)在《粉煤灰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粉煤灰是燃煤电厂排放的废弃物,无序管理及堆置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但由于粉煤灰含有Fe、Si、Al元素及其对应的氧化物成分,并且粉煤灰的比面积比较大,这些特点决定了粉煤灰可以用于废水处理。水体污染物中,染料种类繁多,有些属于难降解有机物,因此染料废水的治理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选择了四种不同电厂原始粉煤灰对水中的铬黑T、中性红以及甲基橙染料进行吸附处理,探讨了不同实验条件对粉煤灰吸附染料污染物的影响。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粉煤灰吸附染料的性能,根据具体粉煤灰的吸附效果,有针对性地对粉煤灰进行改性处理,改性方法包括酸改性、碱改性和表面附炭改性,且对改性前后的粉煤灰吸附染料的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和吸附等温线分析。通过实验研究得到以下结论:四种原始粉煤灰对三种染料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吸附效果,对中性红的吸附效果最佳,铬黑T次之,甲基橙效果最差;原始粉煤灰在酸性环境下吸附铬黑T、甲基橙效果更佳,在碱性环境下吸附中性红效果更佳;温度升高,不利于原始粉煤灰对染料的吸附。经过不同的改性方法,对三种染料的吸附效果均有所提高;改性粉煤灰的吸附效果受到温度、粉煤灰投加量、染料初始浓度的影响。对改性前后的粉煤灰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分别用Lagergren一级吸附速率方程、Lagergren二级吸附速率方程以及Weber-Morris颗粒内扩散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发现不同电厂原始粉煤灰吸附三种染料更符合Lagergren二级吸附动力学,其中TFA吸附铬黑T还符合Weber-Morris颗粒内扩散动力学;改性后的C/TFA吸附甲基橙对三种吸附速率方程均有较好的相关性,吸附过程更加复杂但有利于吸附的进行。对改性前后的粉煤灰吸附染料过程进行了Langmuir等温方程和Freundlich等温方程的线性拟合,发现实验数据更加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粉煤灰的资源化和再利用,具有明显的社会意义和环境意义,本文针对不同染料不同来源地粉煤灰,探讨其吸附过程,研究其改性方法,为实际吸附工艺中节省吸附剂、提高吸附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孟建[7](2018)在《壳聚糖衍生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其对印染废水的吸附研究》文中指出染料是工业废水中最常见的污染物之一。随着印刷业,纺织业,皮革生产,化妆品行业以及生物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染料类别多样化进而导致染料废水成分更加复杂。染料会减弱水体光线透过而抑制水生生物的光合作用,对水生生物构成严重威胁。此外,染料还具有较强的毒性,不当接触会引起呼吸困难,腹泻,呕吐等身体不适。因此,有效的整治处理印染废水迫在眉睫。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壳聚糖是一种具有阳离子聚电解质特性的胺基多糖,酸性条件下可以与阴离子化合物发生离子交换作用,可用于吸附和凝聚絮凝过程。中性环境下,弱质子化的胺基可以与金属阳离子或有机化合物配位络合。故而壳聚糖衍生材料在废水处理方面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本研究以经济环保的壳聚糖为基材,通过设计修饰制备了八种结构不同,性质不一的吸附材料。采用FTIR、TGA、SEM、XPS、XRD等分析表征了材料成分、形貌以及结构组成等信息。选取阳离子型染料亚甲基蓝(MB)和阴离子型染料活性艳红(RBR)和活性黄(RY)作为吸附对象,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试得到几类材料对染料的吸附性能,为绿色环保吸附材料的开发以及染料废水的治理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价值。首先采用微相乳液交联技术,一步法制备了两种多胺化壳聚糖交联微球,三乙烯四胺胺基化微球TETA-CTSms和聚乙烯亚胺胺基化微球PEI-CTSms,表征分析多胺化微球表面胺基含量大大提升。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微球TETA-CTSms和PEI-CTSms对MB的吸附性能一般,而对RBR和RY的吸附性能变优。TETA-CTSms对RBR的吸附量3h达到265.16mg/g,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TETA-CTSms和PEI-CTSms对活性黄的吸附量3h达到546.69mg/g和234.48mg/g,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在吸附染料RY的过程中,两种多胺化微球的吸附量均随着pH的减小而增大。随着溶液中NaCl浓度的增加,TETA-CTSms微球对RBR的吸附量逐渐增加,而对RY的吸附量却减小。PEI-CTSms微球对活性黄吸附量随溶液中NaCl的浓度增加而增加。PEI-CTSms微球对RBR的等温吸附研究中,Temkin和Langmuir模型拟合度都很高,吸附过程既包括物理吸附又包括化学吸附。TETA-CTSms微球对RY的等温吸附研究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属于单分子层吸附。此外,两种多胺化微球的等温吸附过程都是自发的吸热反应。为了提高吸附材料的循环使用性,将磁性四氧化三铁颗粒与三乙烯四胺多胺化壳聚糖溶液共混,采用微相乳液交联技术,一步法制备了磁性三乙烯四胺胺基化微球TETA-MCTSms。此外,构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空白壳聚糖微球表面引发接枝聚甲基丙烯酸,得到羧基化磁性交联微球MCTSms-PMAA。通过测试表征,TETA-MCTSms微球表面成功多胺化,MCTSms-PMAA表面成功羧基化。吸附实验中,MCTSms-PMAA对阳离子型染料MB的吸附性能变优,吸附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对MB的吸附量随着pH的增大而增大,随溶液中NaCl的浓度增大而增大。等温吸附数据,Langmuir拟合效果最好,相关系数R2最大。与此同时,TETA-MCTSms对RBR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动力学实验中其3h的吸附量达到197.91mg/g,吸附过程也遵循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吸附量随着pH的增大而减小,随溶液中NaCl的浓度增大而增大。TETA-MCTSms对RBR的吸附过程吸热,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拟合相关系数最高。针对微相乳液交联法中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后续产物清洗也比较繁琐。于溶液中以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一步法同步制备了聚乙烯亚胺-壳聚糖PEI-CCTS和三乙烯四胺-壳聚糖TETA-CCTS两种吸附材料,吸附研究中,TETA-CCTS对RBR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得到的平衡吸附量为383.63mg/g。TETA-CCTS对RBR的等温吸附数据采用Langmuir模型拟合得到更高的R2值。说明TETA-CCTS对RBR的吸附为表面的均匀吸附,20℃时拟合得到的理论吸附量高达1428.04mg/g。以壳聚糖乙酸溶液为基体,加入丙烯酸和丙烯酰胺单体与之共混,之后加入引发剂过硫酸铵,在溶液中构成胺基/过硫酸铵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壳聚糖分子链上接枝上聚丙烯酸和聚丙烯酰胺以及相应的共聚物,之后加入戊二醛交联固化,清洗干燥制备得到壳聚糖接枝材料PAA-AM/CTShb。以RBR和MB溶液作为吸附对象,PAA-AM/CTShb对染料MB的吸附量随着pH的增大而增大,此外,PAA-AM/CTShb对染料RBR的吸附量随着pH增大而减小。PAA-AM/CTShb对MB和RBR的吸附量均随着溶液中NaCl浓度的增加而增加。PAA-AM/CTShb对MB的吸附动力学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PAA-AM/CTShb对MB的等温吸附数据采用Langmuir模型拟合得到更高的拟合度。近年来,过渡金属与高分子聚合物配位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已被广泛研究并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壳聚糖接枝材料PAA-AM/CTShb首先与Fe(III)充分螯合配位,之后用戊二醛交联固定,制备获得铁离子壳聚糖复合材料Fe-c-CTS。吸附结果表明,Fe-c-CTS对RBR的吸附动力学过程更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对RBR的吸附量随pH的增大而减小。Fe-c-CTS对活性艳红的等温吸附过程更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其拟合度R2最大,Fe-c-CTS对RBR主要以单分子层产生吸附。

邱鸿雨[8](2018)在《蛭石类芬顿处理活性黄X-R染料的研究》文中提出目前,合成染料在纺织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偶氮染料占染料结构的80%。常规处理染料的方法包括絮凝沉淀法,生物法,吸附法等等,但由于偶氮染料废水水质变化大,有机物含量高,成分复杂,大部分传统的处理方法很难将其降解或者矿化。高级氧化技术中的芬顿法对染料废水有很强的降解能力,但产生铁泥量大,二次处理成本高。因此,’寻找一种天然、无毒害的类芬顿催化剂来处染料废水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蛭石由于材料储藏丰富,价格低廉在水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其富含铁元素的性能使其作为一种类芬顿催化剂处理染料废水成为可能。本论文研究了蛭石类芬顿催化氧化降解偶氮活性染料X-R的性能,实验考查了不同粒径的粉碎蛭石和不同反应条件(初始pH值、蛭石催化剂的投加量、H202用量和活性黄X-R的初始浓度)对X-R降解效果的影响;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电子扫描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等仪器对蛭石进行催化剂表征,研究发现:粉碎后的蛭石有着良好的催化能力,当X-R的浓度为100 mg/L时,最佳条件为粉碎时间为20 min,即对应平均粒径为7.5μm,蛭石投加量为1.0g/L,pH=3,H202用量为2.94mmol/L,此条件反应180 min后,对25~300 mg/L的活性黄X-R降解率均能达到95%以上。为增强蛭石类芬顿处理活性黄X-R的效果,探究了外加能源、添加还原剂和改性蛭石三种方法。结果研究表明,还原剂羟胺对于蛭石/H2O2体系来说是很好的添加剂,它能够加快其反应速率,拓宽蛭石类芬顿反应应用的pH范围,在pH为3时,加入5 mol/L羟胺后在201 min对活性黄的去除率达到了99.9%。在pH=4及pH=5时,在反应40 min后,依然达到了98%以上的去除效果。但同样具有还原性的抗坏血酸和草酸则对蛭石类Fenton系统起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外加紫外光源(25 W)也能够明显加快蛭石类Fenton体系对活性黄X-R的降解速率,反应20 min降解率便可达到95.7%,同时也增加了 TOC的去除。酸改性蛭石与原蛭石相比,比表面积更大,孔道结构更丰富,但是由于蛭石中有效的铁离子被去除其催化效果反而变差。2mmol/L盐酸改性蛭石对活性黄有一定的吸附效果,但与原蛭石相比提升的不多。因此可以看出蛭石作为一种含有铁的廉价天然矿物材料,有作为类Fenton催化剂应用于染料废水处理的潜能,其未改性蛭石对很宽浓度范围的活性黄X-R都有着良好的降解效果,同时,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可以考虑与紫外光结合和添加还原剂来增强对其降解效果,提升反应速率。酸改性后的蛭石催化能力会降低,但是其吸附污染物的能力有所增强。

应成璋[9](2016)在《复合改性粉煤灰处理尾矿浸出液中Zn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广西河池某尾矿库堆积了大量尾矿,当地酸雨频发,尾矿中的重金属易被淋溶出来进入周边环境,造成较高的生态环境风险。本论文旨在寻找一种经济高效的吸附材料,将其用于处理尾矿,已达到降低尾矿中重金属浸出量的目的。本文以粉煤灰为基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NH4C1为改性剂,通过湿法制备了复合改性粉煤灰。通过改性粉煤灰处理模拟尾矿浸出液实验确定了改性粉煤灰的吸附性能,分析了改性机理。在实际尾矿浸出液实验中,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了改性粉煤灰的最佳使用条件,并对改性粉煤灰在酸雨环境下的应用做了初步的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在模拟尾矿浸出液实验中,单因素实验结果显示,改性粉煤灰对Zn的去除率最高为96.8%,改性粉煤灰的最佳使用条件为投加量2.0g,反应时间40min,反应温度25℃,pH≥4.0。等温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改性粉煤灰对Zn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为单分子层吸附,改性粉煤灰的饱和吸附量为17.39mg/g,吸附能力有显着的提高。通过SEM、XRD和IR的表征结果和对改性机理的分析可知,粉煤灰经过复合改性后,粉煤灰表面的玻璃体结构遭到破坏,比表面积变大,出现了大量的A1和Si活性基团,粉煤灰吸附能力的提高得到了合理的解释。在实际尾矿浸出液实验中,改性粉煤灰对Zn的去除率最高为91.9%,pH与温度对改性粉煤灰使用效果的影响与模拟实验相近,改性粉煤灰处理实际尾矿浸出液的时间远长于模拟实验,在8h时基本达到稳定。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投加量是影响吸附效果最重要的因素,pH对去除率的影响最小,优化后改性粉煤灰的最佳使用条件是投加量2.5g/50g尾矿,反应温度25。C,pH为4.0。模拟酸雨实验结果表明改性粉煤灰适合在酸雨频发地区使用。

张宇松[10](2016)在《Fe2O3/MCM-41吸附去除及催化H2O2/PMS降解 RhB 的研究》文中认为染料废水具有色度大、难降解的特点,一般的生化处理方法并不适用。而以芬顿技术为代表的高级氧化技术由于其原料消耗大、pH应用范围窄以及回收利用困难的缺陷限制了其广泛应用。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采用浸渍法制备Fe2O3/MCM-41负载型催化剂,分别开展吸附、催化双氧水/过硫酸氢钾三种不同体系去除罗丹明B的研究,考察各因素对罗丹明B去除的影响,并且对吸附去除及催化降解的机理进行了探讨。首先,以浸渍法制备铁含量为7%的Fe2O3/MCM-41复合材料吸附罗丹明B溶液,考察了溶液pH值、温度及Fe2O3/MCM-41用量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在pH值为4,Fe2O3/MCM-41用量0.4 g,温度为20℃的条件下吸附120 min,罗丹明B的去除率能达到93.7%。实验数据拟合结果表明,Lagergren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准确描述各因素对吸附速率的影响。内扩散模型对吸附机理的研究发现,颗粒内扩散并不是吸附过程的唯一控制步骤。其次,以浸渍法制备铁含量为10%的Fe2O3/MCM-41负载型催化剂,类芬顿催化降解罗丹明B,在Fe2O3/MCM-41用量0.1 g,H2O2用量1 mol/L,pH值4,温度为80℃的反应条件下,处理100 mg/L罗丹明B溶液30 min降解率达99.2%。与H2O2降解以及Fe2O3/MCM-41吸附的对比试验表明,类芬顿体系对罗丹明B的去除效果显着。机理研究表明类芬顿体系中吸附与降解同时发生,但真正使罗丹明B完全脱色的是·OH对罗丹明B分子的降解作用。此外,降解过程中产生的酸性物质可能会提高体系酸度,促进·OH产生,加速反应进行。最后,以Fe2O3/MCM-41-PMS体系降解罗丹明B,得出了最适宜的降解条件:Fe2O3/MCM-41用量1 g/L,PMS浓度0.06 mol/L,pH值为4,温度80℃。在此条件下,30 min可使罗丹明B降解率达98.4%。在此基础上,分别应用Fe2O3/MCM-41-PMS体系及Fe2O3/MCM-41-H2O2体系对甲基橙溶液、甲基橙与罗丹明B混合溶液进行降解,结果表明,两种体系均展现出很好的处理效果。

二、粉煤灰吸附处理活性黄废水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粉煤灰吸附处理活性黄废水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晶型二氧化锰催化PMS氧化活性黄X-RG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高级氧化技术研究
        1.2.2 二氧化锰的催化性能研究
        1.2.3 过硫酸盐高级氧化染料废水研究
        1.2.4 活性黄X-RG的高级氧化降解研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仪器与药品
    2.2 试验材料制备方法
        2.2.1 α-MnO_2制备
        2.2.2 β-MnO_2制备
        2.2.3 γ-MnO_2制备
        2.2.4 δ-MnO_2制备
    2.3 试验设计
        2.3.1 MnO_2催化反应动力学试验设计
        2.3.2 反应机理试验设计
        2.3.3 单因素试验设计
        2.3.4 响应曲面试验设计
        2.3.5 催化剂循环再利用试验设计
    2.4 试验测试分析方法
        2.4.1 MnO_2材料表征方法
        2.4.2 活性黄X-RG分析方法
    2.5 数据处理与统计
3 结果与分析
    3.1 MnO_2材料表征
        3.1.1 扫描电镜(SEM)分析
        3.1.2 透射电镜(TEM)分析
        3.1.3 X射线衍射(XRD)分析
        3.1.4 XPS分析
        3.1.5 粒度分析
    3.2 MnO_2催化PMS氧化反应动力学
        3.2.1 不同浓度活性黄X-RG去除率随时间变化
        3.2.2 不同温度下活性黄X-RG去除率随时间变化
        3.2.3 反应动力学方程拟合
    3.3 反应机理探究
        3.3.1 PMS高级氧化活性黄X-RG反应机理
        3.3.2 MnO_2催化PMS氧化反应机理
    3.4 二氧化锰催化PMS氧化活性黄X-RG的影响因素
        3.4.1 PMS投加量对活性黄X-RG去除率的影响
        3.4.2 二氧化锰投加量对活性黄X-RG去除率的影响
        3.4.3 pH对活性黄X-RG去除率的影响
        3.4.4 温度对活性黄X-RG去除率的影响
        3.4.5 染料浓度对活性黄X-RG去除率的影响
    3.5 响应曲面法对α-MnO_2催化反应条件优化
        3.5.1 α-MnO_2催化反应响应面模型确认
        3.5.2 α-MnO_2投加量与PMS投加量的交互作用
        3.5.3 α-MnO_2投加量与染料浓度的交互作用
        3.5.4 PMS投加量与染料浓度的交互作用
        3.5.5 优化条件及验证
    3.6 α-MnO_2循环再利用
4 讨论
    4.1 MnO_2材料表征
    4.2 MnO_2催化PMS氧化反应动力学
    4.3 反应机理探究
    4.4 二氧化锰催化PMS氧化的影响因素
    4.5 响应曲面法对α-MnO_2催化反应条件优化
    4.6 α-MnO_2循环再利用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基于粉煤灰的磁性和催化功能材料制备及其水污染治理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粉煤灰的研究现状
        1.1.1 粉煤灰的来源与特性
        1.1.2 粉煤灰的改性方法
        1.1.3 粉煤灰的综合利用
    1.2 金属有机骨架(MOF)材料的研究现状
        1.2.1 MOF材料的概述
        1.2.2 MOF材料的制备方法
        1.2.3 MOF材料及其衍生物的应用
    1.3 染料废水
        1.3.1 染料废水的概述
        1.3.2 染料废水的处理技术
        1.3.3 磁性吸附材料、光催化材料和粉煤灰吸附剂在处理染料废水中的研究进展
    1.4 论文的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1.4.1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及创新之处
        1.4.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磁性粉煤灰功能材料及染料吸附处理应用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2.2.2 FA@MIL-88B-NH_2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2.2.3 亚甲基蓝吸附实验
    2.3 结果与讨论
        2.3.1 FA@MIL系列材料的结构与组分分析表征
        2.3.2 FA@MIL系列材料的吸附性能测试
        2.3.3 FA@MIL-0.5-600对MB的吸附机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粉煤灰基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其染料光降解处理应用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3.2.2 FA@ZIF8 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3.2.3 光催化性能测试实验
    3.3 结果与讨论
        3.3.1 FA@ZIF8 系列材料的结构和组分分析表征
        3.3.2 FA@ZIF8 系列材料的光催化性能测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介及联系方式

(3)γ-FeOOH的制备及其对活性黄X-R染料废水的催化降解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染料废水的研究现状
        1.2.1 染料废水的特点及危害
    1.3 染料废水的处理技术
        1.3.1 物理法
        1.3.2 生物法
        1.3.3 化学法
    1.4 Fenton技术的研究现状
        1.4.1 均相Fenton反应
        1.4.2 非均相Fenton反应
    1.5 γ-FeOOH
        1.5.1 γ-FeOOH的性质
        1.5.2 γ-FeOOH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1.6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仪器及设备
    2.2 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方法
        2.2.1 催化剂的制备
        2.2.2 催化剂的表征
    2.3 实验方法
    2.4 检测分析方法
        2.4.1 活性黄X-R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2.4.2 活性黄X-R浓度测定
        2.4.3 TOC的测定
        2.4.4 金属离子Fe的测定
3 非均相类Fenton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
    3.1 引言
    3.2 制备条件对γ-FeOOH的影响
        3.2.1 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3.2.2 焙烧时间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3.3 催化剂热稳定性分析
    3.4 催化剂BET分析
4 γ-FeOOH对活性黄X-R染料废水催化降解的研究
    4.1 引言
    4.2 催化效果的影响因素
        4.2.1 初始pH对降解率的影响
        4.2.2 过氧化氢浓度对降解率的影响
        4.2.3 催化剂投加量对降解率的影响
        4.2.4 反应液初始浓度对降解率的影响
    4.3 不同条件下对染料脱色处理效果的比较
    4.4 其他无机阴离子对降解率的影响
        4.4.1 Cl~-对降解率的影响
        4.4.2 NO_3~-对降解率的影响
        4.4.3 SO_4~(2-)对降解率的影响
    4.5 催化剂的重复利用及稳定性
    4.6 本章小结
5 活性黄X-R降解过程的探究
    5.1 催化剂降解活性黄X-R的UV-Vis
    5.2 TOC分析
    5.3 小结
6 结论
    6.1 结论
    6.2 论文创新点
    6.3 论文不足之处
7 展望
8 参考文献
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10 致谢

(4)镍钴磷电催化炭膜的制备及处理溴甲酚绿废水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染料废水的研究现状
        1.1.1 染料废水的来源和分类
        1.1.2 染料废水的处理方法
        1.1.3 溴甲酚绿的特点,应用和处理方法
    1.2 膜分离技术
        1.2.1 膜分离的定义和分类
        1.2.2 膜分离的优点和应用
        1.2.3 膜污染
    1.3 电催化膜技术
    1.4 合金催化剂
    1.5 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2.2 电催化炭膜的制备方法
        2.2.1 炭膜的制备
        2.2.2 电催化炭膜的制备
    2.3 电催化炭膜的表征方法
    2.4 水处理实验
        2.4.1 水处理实验装置
        2.4.2 水处理实验分析测定方法
3 二元电催化炭膜的表征及水处理性能
    3.1 引言
    3.2 沉积液浓度对二元NiP电催化炭膜的影响
        3.2.1 二元NiP电催化炭膜的表征
        3.2.2 对溴甲酚绿的处理性能
    3.3 沉积液浓度对二元CoP电催化炭膜的影响
        3.3.1 二元CoP电催化炭膜的表征
        3.3.2 对溴甲酚绿的处理性能
    3.4 沉积液浓度对二元NiCo电催化炭膜的影响
        3.4.1 二元NiCo电催化炭膜的表征
        3.4.2 对溴甲酚绿的处理性能
    3.5 小结
4 三元电催化炭膜的表征及水处理性能
    4.1 引言
    4.2 沉积液浓度对三元NiCoP电催化炭膜的影响
        4.2.1 三元NiCoP电催化炭膜的表征
        4.2.2 对溴甲酚绿的处理性能
    4.3 沉积条件对NiCoP电催化炭膜水处理性能的影响
        4.3.1 沉积电位区间的影响
        4.3.2 沉积时间的影响
    4.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5)聚合铁钛混凝剂对印染废水的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混凝剂的制备及表征
    1.3 混凝实验
    1.4 絮体监测
2 结果与讨论
    2.1 T-PSF的优化及混凝效果分析
        2.1.1 T-PSF制备条件的优化
        2.1.2 T-PSF与FeCl3的混凝效果对比分析
        2.1.3 投加量和初始pH对T-PSF混凝效果的影响
    2.2 T-PSF的表征
        2.2.1 FTIR分析
        2.2.2 SEM表征
    2.3 T-PSF的混凝机理分析
        2.3.1 Zeta电位分析
        2.3.2 T-PSF的絮体特性分析
3 结论

(6)粉煤灰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粉煤灰概述
        1.1.1 粉煤灰的形成
        1.1.2 粉煤灰的组成
        1.1.3 粉煤灰的性质
    1.2 粉煤灰处理有机废水研究进展
        1.2.1 粉煤灰对染料的处理
        1.2.2 粉煤灰对抗生素的处理
        1.2.3 粉煤灰对除草剂的处理
    1.3 粉煤灰改性方法综述
        1.3.1 机械研磨改性
        1.3.2 高温焙烧改性
        1.3.3 酸改性
        1.3.4 碱改性
        1.3.5 盐改性
        1.3.6 金属化表面改性
        1.3.7 联合改性
    1.4 本文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1.4.1 课题研究意义
        1.4.2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试剂
    2.2 实验材料与分析方法
        2.2.1 粉煤灰预处理
        2.2.2 制备模拟有机染料废水
        2.2.3 有机染料标准曲线绘制
        2.2.4 吸附实验
第3章 原始粉煤灰吸附有机染料废水
    3.1 PH对吸附的影响
        3.1.1 未调控pH环境下原始粉煤灰对染料的吸附结果
        3.1.2 调控pH环境对吸附的影响
        3.1.3 原始粉煤灰pHpzc
    3.2 体系温度对吸附的影响
    3.3 染料初始浓度对吸附的影响
    3.4 吸附动力学研究
    3.5 吸附等温线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改性粉煤灰吸附有机染料废水
    4.1 粉煤灰改性方法
    4.2 粉煤灰改性前后表征对比
        4.2.1 粉煤灰改性前后pHpzc对比
        4.2.2 粉煤灰改性前后扫描电镜(SEM)对比
        4.2.3 粉煤灰改性前后元素分析(EDS)对比
        4.2.4 粉煤灰改性前后X-射线衍射(XRD)图谱分析
    4.3 粉煤灰改性前后效果对比
    4.4 温度对改性粉煤灰吸附染料的影响
    4.5 粉煤灰投加量的影响
    4.6 改性前后粉煤灰吸附动力学对比分析
    4.7 改性前后粉煤灰吸附等温线对比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壳聚糖衍生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其对印染废水的吸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染料及印染废水治理
        1.2.1 染料简介及应用
        1.2.2 印染废水的特点及危害
        1.2.3 印染废水处理现状
        1.2.4 印染废水相应治理方法
    1.3 壳聚糖吸附材料研究概况
        1.3.1 壳聚糖结构及性质
        1.3.2 壳聚糖改性研究
        1.3.3 壳聚糖材料在印染废水治理中的应用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意义
2 一步法胺基化微球TETA-CTSms和PEI-CTSms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2.1 实验部分
        2.1.1 试剂与仪器
        2.1.2 同步制备三乙烯四胺多胺化壳聚糖交联微球
        2.1.3 同步制备聚乙烯亚胺多胺化壳聚糖交联微球
        2.1.4 多胺化壳聚糖交联微球对染料吸附性能研究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多胺基交联微球TETA-CTSms和PEI-CTSms的制备反应过程
        2.2.2 多胺化交联微球TETA-CTSms和PEI-CTSms的表征
        2.2.3 吸附动力学研究及数据拟合
        2.2.4 溶液pH及离子强度对吸附的影响
        2.2.5 等温吸附研究及参数拟合
        2.2.6 TETA-CTSms微球与活性艳红之间的相互作用
    2.3 本章小结
3 磁性胺基化微球TETA-MCTSms及羧基化微球MCTSms-PMAA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试剂与仪器
        3.1.2 磁性四氧化三铁的制备及用聚乙二醇对其改性
        3.1.3 三乙烯四胺胺基化磁性壳聚糖交联微球TETA-MCTSms的制备
        3.1.4 羧基化磁性壳聚糖交联微球MCTSms-PMAA的制备
        3.1.5 吸附动力学研究
        3.1.6 等温吸附研究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制备磁性微球TETA-MCTSms和MCTSms-PMAA的化学过程
        3.2.2 磁性微球TETA-MCTSms和MCTSms-PMAA表征
        3.2.3 吸附动力学研究
        3.2.4 溶液pH及离子强度对吸附的影响
        3.2.5 等温吸附研究及参数拟合
        3.2.6 吸附机理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三乙烯四胺-壳聚糖和聚乙烯亚胺-壳聚糖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吸附性能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试剂与仪器
        4.1.2 三乙烯四胺-壳聚糖吸附材料TETA-CCTS的制备
        4.1.3 聚乙烯亚胺-壳聚糖吸附材料PEI-CCTS的制备
        4.1.4 吸附动力学研究
        4.1.5 等温吸附研究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制备PEI-CCTS和TETA-CCTS的化学过程
        4.2.2 吸附材料PEI-CCTS和TETA-CCTS的表征
        4.2.3 TETA-CCTS和PEI-CCTS对活性艳红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4.2.4 溶液pH及离子强度对吸附的影响
        4.2.5 等温吸附研究
    4.3 本章小结
5 基于壳聚糖制备丙烯酸/丙烯酰胺接枝材料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5.1 实验部分
        5.1.1 试剂与仪器
        5.1.2 接枝复合材料PAA-AM/CTShb的制备
        5.1.3 吸附动力学研究
        5.1.4 PAA-AM/CTShb对亚甲基蓝的等温吸附研究
    5.2 结果与讨论
        5.2.1 制备接枝复合材料PAA-AM/CTShb的化学过程
        5.2.2 接枝复合材料PAA-AM/CTShb的表征
        5.2.3 吸附动力学研究
        5.2.4 溶液pH及离子强度对吸附的影响
        5.2.5 PAA-AM/CTShb对亚甲基蓝的等温吸附研究及参数拟合
    5.3 本章小结
6 壳聚糖与Fe(III)螯合吸附剂的制备与吸附性能
    6.1 实验部分
        6.1.1 试剂与仪器
        6.1.2 铁离子-壳聚糖螯合吸附剂Fe-c-CTS的制备
        6.1.3 Fe-c-CTS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6.1.4 Fe-c-CTS的等温吸附研究
    6.2 结果与讨论
        6.2.1 制备螯合吸附剂Fe-c-CTS的化学过程
        6.2.2 螯合吸附材料Fe-c-CTS的表征
        6.2.3 吸附动力学研究及参数拟合
        6.2.4 溶液pH对吸附的影响
        6.2.5 离子强度对吸附的影响
        6.2.6 等温吸附研究及数据拟合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蛭石类芬顿处理活性黄X-R染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我国水资源现状
    1.2 染料行业的现状研究
        1.2.1 印染废水的来源及性质
        1.2.2 染料的分类
        1.2.3 印染废水特点及危害
    1.3 印染废水处理方法
        1.3.1 物理法
        1.3.2 化学法
        1.3.3 生物法
        1.3.4 高级氧化技术
        1.3.5 印染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1.4 蛭石
        1.4.1 蛭石的性质
        1.4.2 蛭石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1.1 实验药品
        2.1.2 仪器设备
    2.2 催化剂的表征方法
        2.2.1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
        2.2.2 BET表征
        2.2.3 激光粒度分析仪(LPSA)
        2.2.4 X射线分析(XRD)
        2.2.5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2.3 实验方法
    2.4 分析方法
        2.4.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活性黄X-R的浓度
        2.4.2 TOC的测定
        2.4.3 反应动力学研究
3 蛭石类Fenton氧化降解活性黄X-R的研究
    3.1 引言
    3.2 蛭石催化剂的性能表征
        3.2.1 XRF分析
        3.2.2 蛭石粒径分析
        3.2.3 粉碎蛭石的扫描电镜图谱
        3.2.4 XRD图谱分析
    3.3 影响蛭石+H_2O_2体系催化效果的因素
        3.3.1 蛭石粒径的影响
        3.3.2 蛭石投加量的影响
        3.3.3 初始pH的影响
        3.3.4 H_2O_2用量的影响
        3.3.5 活性黄X-R初始浓度的影响及其动力学分析
        3.3.6 蛭石催化剂的长期稳定性
    3.4 小结
4 增强蛭石类芬顿降解活性黄X-R的研究
    4.1 外加紫外光源
        4.1.1 不同体系对活性黄X-R降解效果的影响
        4.1.2 不同pH下UV+蛭石类芬顿的降解效果
        4.1.3 外加光源前后X-R去除率及TOC去除率的比较
    4.2 添加还原剂
        4.2.1 不同还原剂对蛭石类Fenton体系的影响
        4.2.2 还原剂的不同投加浓度对蛭石类Fenton体系的影响
        4.2.3 不同pH下羟胺+蛭石类芬顿降解效果的表现
    4.3 蛭石酸改性
        4.3.1 实验步骤
        4.3.2 结果与讨论
        4.3.3 酸改性蛭石类Fenton反应
    4.4 小结
5 活性黄X-R的降解过程的探究
    5.1 蛭石类Fenton降解活性黄X-R的UV-Vis图谱
    5.2 蛭石类Fenton体系TOC分析
    5.3 小结
6 结论
    6.1 全文总结
    6.2 论文创新点
    6.3 论文的不足之处
7 展望
8 参考文献
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10 致谢

(9)复合改性粉煤灰处理尾矿浸出液中Zn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尾矿重金属的来源与危害
        1.1.1 尾矿的来源
        1.1.2 尾矿的危害
        1.1.3 广西河池某尾矿库重金属污染现状
    1.2 尾矿重金属治理现状
        1.2.1 尾矿重金属治理方法
        1.2.2 尾矿重金属治理技术研究现状
    1.3 粉煤灰
        1.3.1 粉煤灰来源与性质
        1.3.2 粉煤灰的综合利用现状
        1.3.3 粉煤灰的改性利用现状
        1.3.4 改性粉煤灰吸附重金属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改性粉煤灰的制备
        2.2.2 实验方法
        2.2.3 Zn的测定和改性粉煤灰的表征
第三章 改性粉煤灰处理模拟尾矿浸出液的研究
    3.1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讨论
        3.1.1 粉煤灰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1.2 pH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1.3 反应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1.4 温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2 等温吸附曲线实验结果与讨论
    3.3 改性粉煤灰的表征与改性机理探讨
        3.3.1 改性粉煤灰的表征
        3.3.2 改性机理探讨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改性粉煤灰在实际尾矿浸出液中的应用研究
    4.1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讨论
        4.1.1 粉煤灰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4.1.2 pH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4.1.3 反应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4.1.4 反应温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4.2 正交试验结果与讨论
    4.3 模拟酸雨实验结果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Fe2O3/MCM-41吸附去除及催化H2O2/PMS降解 RhB 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染料废水
        1.1.1 染料废水的种类
        1.1.2 染料废水的处理方法
    1.2 物理处理法
        1.2.1 萃取法
        1.2.2 混凝沉淀法
        1.2.3 膜分离法
        1.2.4 吸附法
    1.3 生物处理法
    1.4 化学处理法
        1.4.1 氯氧化法
        1.4.2 电化学法
    1.5 高级氧化技术
        1.5.1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
        1.5.2 臭氧氧化技术
        1.5.3 光催化技术
        1.5.4 类芬顿氧化技术
        1.5.5 过硫酸氢钾氧化技术
    1.6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2 Fe_2O_3/MCM-41对罗丹明B的吸附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内容
        2.2.1 实验设备
        2.2.2 实验试剂
        2.2.3 样品制备
        2.2.4 Fe_2O_3/MCM-41吸附罗丹明B实验
        2.2.5 罗丹明B溶液最大吸收波长
        2.2.6 不同浓度下罗丹明B溶液的标准曲线
        2.2.7 催化剂表征
        2.2.8 吸附动力学研究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催化剂XRD表征
        2.3.2 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
        2.3.3 反应温度对罗丹明B去除的影响
        2.3.4 pH值对罗丹明B去除的影响
        2.3.5 吸附剂用量对罗丹明B去除的影响
        2.3.6 染料初始浓度对罗丹明B去除的影响
        2.3.7 红外光谱分析
        2.3.8 温度对吸附速率的影响
        2.3.9 废水浓度对吸附速率的影响
        2.3.10 吸附剂用量对吸附速率的影响
        2.3.11 pH值对吸附速率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3 Fe_2O_3/MCM-41类芬顿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化学试剂及原料
        3.2.2 催化剂制备
        3.2.3 降解罗丹明B批实验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染料初始浓度对罗丹明B降解率的影响
        3.3.2 反应温度对罗丹明B降解率的影响
        3.3.3 催化剂用量对罗丹明B降解率的影响
        3.3.4 双氧水浓度对罗丹明B降解率的影响
        3.3.5 pH值对罗丹明B降解率的影响
        3.3.6 对比实验
        3.3.7 吸附在类芬顿体系中的作用
        3.3.8 类芬顿体系降解罗丹明B的机理
    3.4 本章小结
4 Fe_2O_3/MCM41过硫酸氢钾降解染料废水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化学试剂与原料
        4.2.2 催化剂制备
        4.2.3 降解罗丹明B批实验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温度对罗丹明B降解率的影响
        4.3.2 PMS用量对罗丹明B降解率的影响
        4.3.3 Fe_2O_3/MCM-41投加量对罗丹明B降解率的影响
        4.3.4 pH值对罗丹明B降解率的影响
        4.3.5 染料初始浓度对罗丹明B降解率的影响
        4.3.6 不同处理方法对罗丹明B去除率的影响
        4.3.7 废水处理前后罗丹明B的紫外-可见光谱
        4.3.8 不同自由基抑制剂对罗丹明B降解率的影响
        4.3.9 Fe_2O_3/MCM41PMS体系对于不同染料的降解
        4.3.10 Fe_2O_3/MCM-41的红外光谱分析
        4.3.11 Fe_2O_3/MCM41PMS体系降解罗丹明B的机制研究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粉煤灰吸附处理活性黄废水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晶型二氧化锰催化PMS氧化活性黄X-RG的研究[D]. 蔺思诺.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2]基于粉煤灰的磁性和催化功能材料制备及其水污染治理应用研究[D]. 张晗璐. 山西大学, 2021(12)
  • [3]γ-FeOOH的制备及其对活性黄X-R染料废水的催化降解的研究[D]. 李荣. 天津科技大学, 2019(07)
  • [4]镍钴磷电催化炭膜的制备及处理溴甲酚绿废水的研究[D]. 王思瑞.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6)
  • [5]聚合铁钛混凝剂对印染废水的处理[J]. 石健,万杨,黄鑫,石宝友,耿建刚,华平. 环境工程学报, 2019(05)
  • [6]粉煤灰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D]. 岳鹏飞. 华北电力大学, 2019(01)
  • [7]壳聚糖衍生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其对印染废水的吸附研究[D]. 孟建. 中北大学, 2018(08)
  • [8]蛭石类芬顿处理活性黄X-R染料的研究[D]. 邱鸿雨. 天津科技大学, 2018(04)
  • [9]复合改性粉煤灰处理尾矿浸出液中Zn的研究[D]. 应成璋. 广西大学, 2016(02)
  • [10]Fe2O3/MCM-41吸附去除及催化H2O2/PMS降解 RhB 的研究[D]. 张宇松. 青岛科技大学, 2016(08)
粉煤灰吸附处理活性黄废水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