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罗西汀临床应用进展

帕罗西汀临床应用进展

一、帕罗西汀的临床应用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刘晓节,刘欢乐,卫拂晓,赵思俊,秦雪梅[1](2022)在《逍遥类方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系统评价逍遥类方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等国内外数据库,搜索逍遥类方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立至2021年1月1日。并采用Cochrane协作网研发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最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1项RCTs,总计1 894例患者,其中试验组947例、对照组94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逍遥类方联合帕罗西汀抗抑郁疗效优于单用帕罗西汀,显着提高有效率[OR=3.61,95%CI(2.72,4.80),P<0.01]。在降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MD=-2.43,95%CI (-3.10,-1.75)]、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MD=-3.53,95%CI (-3.84,-3.22)]、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分[OR=0.31,95%CI (0.21,0.45)]等方面,逍遥类方联合帕罗西汀疗效显着优于帕罗西汀单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逍遥类方与帕罗西汀联用显着减少了嗜睡、便秘、恶心呕吐、头痛等事件的发生。结论逍遥类方与帕罗西汀联用治疗抑郁症较单一帕罗西汀有显着优势,具增效减毒之效。但受纳入文献数目和质量的影响,该研究结论仅供临床医生作为治疗决策参考,还需更多严格设计的高质量RCTs来支持。

段宝京,方灵芝,李晓明,曹格溪,董占军[2](2021)在《氟西汀与帕罗西汀的Mini卫生技术评估》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药品的综合评价,为氟西汀和帕罗西汀的临床选用、患者个体化抗抑郁方案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药品Mini卫生技术评估量表分别对氟西汀与帕罗西汀的药学特性、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医疗保险属性、基本药物属性、贮藏属性、市场属性和企业属性等共计10个大项进行量化评估,汇总得分。结果氟西汀最终分值为71分,帕罗西汀最终分值为73分,二者在治疗抑郁症方面具有不同于其他类抗抑郁药物的作用机制,选择性高,安全性好,疗效肯定,应用广泛。但在疗效、药代力学参数、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二者仍存在诸多差异。结论临床应用时,可综合考虑患者因素与药物因素的差异选择使用该两种抗抑郁药。

姜岩琳[3](2021)在《帕罗西汀联合其他疗法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抑郁症(MDD)在当代社会已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精神疾病,发病机制虽不明确,但有多种学说。临床治疗抑郁症仍采用药物疗法,虽然疗效确切但不良反应问题也同样突出。近年来发展的非药物疗法以其非侵入性、安全、无副作用的特点成为治疗抑郁症的辅助手段,帮助药物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本文以帕罗西汀联合的其他疗法为例,列举近年常用的非药物疗法,以期为临床治疗抑郁症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曾媛[4](2021)在《度洛西汀和帕罗西汀联合羟考酮缓释片治疗晚期癌痛伴抑郁的疗效比较》文中提出目的:研究2种抗抑郁药(度洛西汀、帕罗西汀)分别与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对伴抑郁的晚期癌痛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湖北省中山医院收治的108例就诊于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伴抑郁的晚期癌痛患者,随机、单盲划成3组(各36例),即:羟考酮缓释片(C组),帕罗西汀+羟考酮缓释片(D组),度洛西汀+羟考酮缓释片(F组)。对比所有组患者于治疗后各时点的焦虑、抑郁、疼痛状况,和生活质量、睡眠质量、羟考酮用量、副作用和患者满意度。结果:F组的NRS评分于治疗后7天明显低于D组与C组(P<0.05);治疗后14天的SAS评分、NRS评分及治疗后7天的SDS评分,F组明显低于D组、D组明显低于C组(均P<0.05);治疗后14天的SDS评分和治疗后1、2个月的SAS、SDS及NRS评分,F组与D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都明显低于C组(P<0.05)。治疗后2个月,F组的人均羟考酮日口服剂量与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在人均羟考酮日口服剂量与PSQI评分上,F组与D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明显低于C组(P<0.05);3组的PSQI评分都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3组在治疗后2个月的每条生活质量评分都比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F组和D组在除角色功能评分外的其余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都明显高于C组(P<0.05)。治疗后2个月,C组和D组、D组和F组的患者满意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明显高于C组(P<0.05),3组副作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有效处理(调整剂量或相应治疗)后均逐渐缓解或消失。结论:度洛西汀与羟考酮缓释片联合治疗伴抑郁的晚期癌痛症状较帕罗西汀与羟考酮缓释片联合起效更快,可有效缓解焦虑、抑郁、疼痛、生活和睡眠质量,降低羟考酮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不良反应不会增多。

谭香玉[5](2021)在《10种抗抑郁药物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及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应用网状Meta分析评价10种抗抑郁药物(氟西汀、氟伏沙明、艾司西酞普兰、米氮平、氯丙咪嗪、文拉法辛、度洛西汀、帕罗西汀、氯米帕明、舍曲林)治疗强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OC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 Med,Cochrane Library,以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期刊资源数据库,检索日期为数据库建立之日至2020年11月15日之前,语言限于汉语和英语,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获取10种抗抑郁药物治疗OCD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并且在一定的标准下对其进行质量评价,质量评价使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统计分析数据使用Stata 15.1软件。采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对10种抗抑郁药物治疗OCD的疗效及安全性分别进行直接与间接比较,并针对其疗效的大小及安全性进行概率排序。结果:⑴最终纳入40项RCTs,共计4281例OCD患者;共有14项研究报道了OCD患者药物治疗2周后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Yale–Brown Obsessive Compulsive Scale,Y-BOCS)评分的下降程度,其中有三项研究中的三种药物舍曲林、氟西汀、文拉法辛未能与其他药物构成闭合环路,无法进行不一致性检验的分析,由于样本量少,给予剔除,最终纳入了11项研究;对OCD患者药物治疗4周后、8周后及治疗结束后Y-BOCS评分下降程度进行描述的研究分别有23项、28项、33项;报道OCD患者治疗结束后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研究分别有23项、33项。⑵OCD患者药物治疗2周后Y-BOCS评分下降程度的累计概率排序由大到小依次为:艾司西酞普兰、米氮平、氯丙咪嗪、氯米帕明、氟伏沙明、帕罗西汀。⑶OCD患者药物治疗4周后Y-BOCS评分下降程度的累计概率排序由大到小依次为:文拉法辛、艾司西酞普兰、舍曲林、米氮平、氟伏沙明、氟西汀、氯米帕明、氯丙咪嗪、帕罗西汀。⑷OCD患者药物治疗8周后Y-BOCS评分下降程度的累计概率排序由大到小依次为:文拉法辛、氟西汀、度洛西汀、艾司西酞普兰、米氮平、舍曲林、氯丙咪嗪、帕罗西汀、氟伏沙明、氯米帕明。⑸OCD患者药物治疗疗程结束后Y-BOCS评分下降程度的累计概率排序由大到小依次为:度洛西汀、文拉法辛、艾司西酞普兰、米氮平、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氯米帕明、氯丙咪嗪。⑹OCD患者药物治疗疗程结束后总有效率的累计概率排序由大到小依次为:米氮平、艾司西酞普兰、舍曲林、氟伏沙明、氟西汀、帕罗西汀、氯米帕明、氯丙咪嗪、文拉法辛。⑺OCD患者药物治疗疗程结束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的累计概率排序由大到小依次为:氯丙咪嗪、氯米帕明、米氮平、舍曲林、氟伏沙明、帕罗西汀、氟西汀、文拉法辛、艾司西酞普兰。结论:OCD患者药物治疗2周后,艾司西酞普兰降低Y-BOCS评分效果最显着。治疗4周后,降低Y-BOCS评分效果最显着的药物是文拉法辛,其次是艾司西酞普兰;治疗8周后,降低Y-BOCS评分效果最显着的药物是文拉法辛,其次是氟西汀,氯米帕明的降低Y-BOCS评分的效果最差;对于治疗结束后Y-BOCS评分的下降程度,度洛西汀最显着,氯丙咪嗪作用最差;对于治疗结束后的总有效率的网状分析结果显示10种抗抑郁药物疗效相当;治疗结束后,艾司西酞普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少,安全性较好,氯丙咪嗪较其他8种药物相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多。

许雅璇[6](2021)在《乙酰谷酰胺与帕罗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对照》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广泛性焦虑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是以焦虑紧张体验为主的精神障碍疾病,其中头痛、失眠、胸闷及多汗等为其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本次研究乙酰谷酰胺与帕罗西汀在治疗焦虑症的前期应用价值方面,乙酰谷酰胺能够提高治疗起效速度、不良反应小、依从性高,根本上改善患者焦虑症状,为临床工作提供更优治疗方案。方法: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的诊断标准收集2019.04-2020.01在我院治疗的焦虑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即实验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20mg/次,1次/d,早餐后口服,并予以5%葡萄糖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观察14d。实验组患者给以5%葡萄糖水250ml+乙酰谷酰胺0.75g静脉输液,1次/日,并同时口服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1次/d,早餐后口服,20mg/次,共治疗14d。研究组患者给予5%葡萄糖水250ml+乙酰谷酰胺0.75g静脉输液,1次/日,共治疗14d。并分别于治疗开始前和治疗7d、14d结束时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进行患者病情的评定。同时分别留取焦虑症患者治疗前、治疗14d后晨起禁食8h后的静脉血5ml,进行去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5-羟色胺(Serotonin,5-HT)和多巴胺(Dopamine,DA)定量检测。结果:1.在治疗前和治疗7d后,对照组与实验组相比HAM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对照组与实验组相比HAM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治疗前和治疗7d后,对照组与研究组相比HAM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4d后,对照组与研究组相比HAM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总体有效率为95.00%,相比于对照组的55.00%,统计学上有显着性差异(P=0.008)。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体有效率为90.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医学统计学意义(P=0.031)。3.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体内NE、5-HT、DA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4d治疗后两组患者NE、5-HT、DA浓度均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体内的NE、5-HT、DA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两组受试者NE、5-HT、DA浓度均明显下降,两者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组病人的依从性为95.00%,优于对照组65.00%,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4)。研究组病人的依从性为85.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3)。5.三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前期应用价值上,相比于帕罗西汀,乙酰谷酰胺能够提高治疗起效速度、不良反应小、依从性高,能根本上缓解患者焦虑紧张情绪,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伍晓瑛[7](2021)在《太阳刺血联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抑郁性失眠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1.目的本课题通过太阳刺血联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抑郁性失眠的患者,观察PSQI、AIS、HAMD量表治疗前后的评分变化,从而评价太阳刺血对抑郁性失眠的干预治疗作用,为临床运用刺血疗法治疗抑郁性失眠提供一定的依据。2.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抑郁性失眠患者,按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治疗组应用太阳穴刺络放血联合盐酸帕罗西汀,对照组仅口服盐酸帕罗西汀。每周放血1次,4周为一个疗程。两组均在早晨顿服盐酸帕罗西汀20mg。一个疗程后,分别整理并统计治疗前后PSQI、AIS、HAMD量表的评分变化,进行疗效分析。3.结果(1)一般资料:各组间病程、年龄、性别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两组具有可比性。(2)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PSQI、AIS、HAMD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3)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后治疗组AIS、HAMD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SQI量表评分较前明显降低,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4.结论(1)太阳刺血联合盐酸帕罗西汀和单用盐酸帕罗西汀均可改善抑郁性失眠患者的失眠和抑郁症状。(2)太阳刺血联合盐酸帕罗西汀疗效优于单用盐酸帕罗西汀治疗。(3)太阳刺血联合盐酸帕罗西汀能够有效改善失眠及抑郁症状,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陈嘉璐,金鑫,吴起娟,程刚[8](2020)在《HPLC法测定盐酸帕罗西汀缓释片含量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帕罗西汀缓释片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 C18(4.6×150 mm,5μm)色谱柱;以0.6%磷酸溶液(加三乙胺调节p H至5.0)∶乙腈=67∶33为流动相;流速1.5 ml/min;检测波长295 nm;柱温:室温。结果线性方程为A=12 579 C+2.102 7,r=1.000 0。结果表明本品在0.005~0.375 mg/ml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线性关系;精密度试验RSD <2%,本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样品溶液,于室温下放置在0.005~0.375 mg/ml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溶液稳定性;平均回收率为99.9%(n=9)。结论所建立方法准确、简便、检测成本低,可用于盐酸帕罗西汀缓释片含量的测定。

张艺[9](2020)在《疏肝活血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疏肝活血法治疗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为疏肝活血法治疗PSD的临床决策提供进一步可靠的依据。方法:运用计算机搜索国内以及国外各大数据库从建库至2019年11月30日发表的运用疏肝活血法治疗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通过筛选相关文献后,然后再对所有纳入文献结果进行分析和综合(运用Rev Man5.3软件)。结果:最后纳入23项研究,其中3项研究干预措施为单独使用疏肝活血法类方药,20项研究干预措施为疏肝活血法类方药联合抗抑郁西药,合计1982例病例。Meta分析:总共17篇文献报道临床有效率,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亚组分析,结果说明疏肝活血法改善卒中后抑郁临床有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单用疏肝活血法:OR=7.67,95%CI[2.70,21.78],P=0.0001;疏肝活血法类方药联合抗抑郁西药:OR=3.65,95%CI[2.72,4.91],P<0.00001];总共18篇文献报道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评分),根据治疗方法进行亚组分析,结果说明疏肝活血法改善卒中后抑郁HAMD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用疏肝活血法:SMD=-2.52,95%CI[-4.81,-0.24],P=0.03;疏肝活血法类方药联合抗抑郁西药:SMD=-1.50,95%CI[-1.93,-1.21],P<0.00001];3篇文献报道了中医证候评分,结果表明疏肝活血法类方药联合抗抑郁西药与对照组相比,改善PSD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方面具有显着差异,提示疏肝活血法的疗效优于对照组(MD=-3.66,95%CI[-5.39,-1.92]),P<0.0001);3项研究应用了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N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结果显示疏肝活血法改善CNS评分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MD=-8.06,95%CI[-11.29,-4.83]),P<0.00001);2项研究报道了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MESSS评分),结果说明治疗后疏肝活血法联合抗抑郁西药治疗组改善PSD患者MESSS评分情况与对照组相当(MD=-3.06,95%CI[-8.96,-2.85]),P=0.31);2项研究报告了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SHH评分),结果说明治疗后疏肝活血法类方药联合抗抑郁西药治疗组改善NISHH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MD=-1.22,95%CI[-1.71,-0.74]),P<0.0000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纳入了4项研究,结果显示疏肝活血法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SMD=2.32,95%CI[0.41,4.23]),P=0.02)。9项研究具体报道了不良事件,结果说明疏肝活血法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49,95%CI[0.17,1.39]),P=0.18)。结论:(1)疏肝活血法治疗PSD与对照组相比,在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患者HAMD抑郁量表评分、NISHH评分、CN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生活能力评分等主要临床症状积分方面具有显着优势,且安全性较好,但尚不能说明疏肝活血法可有效改善卒中后抑郁MESSS评分。(2)本研究尚存在一些局限性,目前对疏肝活血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文献质量偏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今后还需开展更多大样本、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对其疗效及安全性予以验证。

孟英[10](2020)在《针刺结合SSRIs类抗抑郁药物治疗原发性抑郁症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背景]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情绪障碍,终生患病率约为17%,目前全世界至少有3.5亿人受其影响。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被推荐为抗抑郁的一线治疗方案,临床应用也最为广泛,但仅有60%的病患对该类药物反应较好,30%的患者无法获得治疗反应。由于SSRIs类抗抑郁药物具有“起效延迟”效应,抑郁症患者常常因疗效不足的同时还需要忍受药物副作用而对治疗失望,进而加重病情和降低患者依从性。针刺疗法作为对抑郁症治疗的一项有效补充方法,常常与抗抑郁药联合使用。针刺疗法包括普通针刺及电针,临床试验表明普通针刺和电针作为SSRIs类抗抑郁药物的附加疗法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加速治疗反应,并可能减少SSRIs类抗抑郁药物诸多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对原发性抑郁症患者疗效较好。目前有关针刺结合SSRIs类抗抑郁药物治疗原发性抑郁症的Meta分析或系统评价尚未出现,而且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的优势特点未得到总结与阐述,相关机制也尚未阐明。[目的]通过对针刺或电针结合SSRIs类抗抑郁药物治疗原发性抑郁症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评价针刺或电针结合SSRIs类抗抑郁药物治疗原发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以期为针刺或电针治疗原发性抑郁症快速起效以及减少药物不良反应进一步给出循证证据。[方法]运用计算机开展文献检索,国内主要包括: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万方数字化期刊群,国外主要包括: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搜集随机对照试验.(RCT);主要结果是治疗有效率和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AMD),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和Asberg氏抗抑郁剂副反应量表(SERS);次要结局指标是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HAMD各因子分、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SI)、副反应量表(TESS)。采用RevMan 5.3软件(Cochrane协作网提供)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6项临床研究,2874例患者。对纳入的针刺及电针结合SSRIs类抗抑郁药物治疗原发性抑郁症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发现36篇文献研究样本量较少,普遍质量不高,存在一定偏倚风险。对于结局评价指标,所有研究均以HAMD评分的变化作为主要的结局评价指标。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药结合组HAMD评分变化在第1、2、4、6、8周与单纯药物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针药结合组在临床有效率以及临床痊愈率方面显着高于药物组;针药结合组SERS指标的分数在2、4、6周均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显着低于药物组;针药结合组与单纯药物组分别在治疗1、2、4、6、8周前后SDS评分及CGI-SI评分上差异表现出统计学意义。两组HAMD各因子分的差异:在1、2、4、6周治疗后,针药结合组较单纯药物组焦虑/躯体化因子评分下降,差异表现出明显统计学意义;睡眠障碍因子评分在1、4、6周时两组统计学差异明显,2周时差异较小;认知障碍因子评分在1、2周时两组差异明显,第4、6周时两组差异较小;迟滞因子评分在1、2周时两组有差异,第4周时两组差异较小,第6周时两组无差异;两组在1、2、4、6周体重因子评分的变化上基本无差异。[结论]针刺结合SSRIs类抗抑郁药物治疗原发性抑郁症,可以显着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抑郁症患者大部分临床症状,使得起效时间缩短,改善抑郁伴随的其他身体不适,有利于快速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改善睡眠状况,以及恢复患者的认知;同时针刺结合SSRIs类抗抑郁药物可以减少对患者身体的其他损害,副反应更少,安全性更高;针刺结合SSRIs类抗抑郁药物可以帮助患者更快回归正常生活,符合社会及家庭的需要,在临床应用当中有实用价值,值得推广。

二、帕罗西汀的临床应用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帕罗西汀的临床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逍遥类方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的纳入标准
        1.1.1 研究类型纳入的研究均为临床RCT,语种
        1.1.2 研究对象
        1.1.3 干预措施
        1.1.4 结局指标
    1.2 文献排除标准
    1.3 文献检索方法
    1.4 文献筛选及资料提取
    1.5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3 纳入研究质量评价
    2.4 Meta分析结果
        2.4.1 临床有效率
        2.4.2 HAMD评分
        2.4.3 HAMA评分
        2.4.4 GGI评分
        2.4.5 不良反应
    2.5 发表偏倚
3 讨论
    3.1 本研究的临床意义
    3.2 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3.3 本研究的不足及改进建议

(2)氟西汀与帕罗西汀的Mini卫生技术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药学特性
    2.2 有效性
    2.3 安全性
        2.3.1 药品不良反应
        2.3.2 特殊人群
        2.3.3 相互作用
        2.3.4 安全性其他评分
    2.4 经济性
    2.5 其他属性
    2.6 药品Mini卫生技术评估总分值
3 讨论

(3)帕罗西汀联合其他疗法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帕罗西汀
    1.1 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机制
    1.2 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不良反应
2 帕罗西汀联合其他疗法治疗抑郁症
    2.1 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
    2.2联合认知行为疗法(CBT)
    2.3 联合无抽搐电休克(MECT)
    2.4 联合生物反馈
    2.5 联合低强度聚焦超声(LIFU)
    2.6 联合氙光星状神经节近旁照射
3 小结

(4)度洛西汀和帕罗西汀联合羟考酮缓释片治疗晚期癌痛伴抑郁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研究课题的学术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研究的主要来源及目的
        1.3.1 研究来源
        1.3.2 研究目的
第2章 研究内容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样本量计算
        2.2.2 分组方法
        2.2.3 给药方法
        2.2.4 观察指标及相关事项
        2.2.5 统计学方法
    2.3 研究结果
        2.3.1 各组患者的基线资料
        2.3.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RS评分
        2.3.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DS评分
        2.3.4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AS评分
        2.3.5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人均羟考酮日口服剂量
        2.3.6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比较
        2.3.7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
        2.3.8 三组患者治疗2 个月后的副作用比较
        2.3.9 三组患者治疗2 个月后的满意度比较
    2.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阿片类药物联用抗抑郁药治疗晚期癌痛伴抑郁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5)10种抗抑郁药物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及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强迫症的概念
    2.2 强迫症的流行病学特征
    2.3 强迫症的发病机制
    2.4 强迫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2.4.1 临床表现
        2.4.2 诊断标准
    2.5 强迫症的治疗进展
        2.5.1 三环类抗抑郁药
        2.5.2 选择性 5-HT及NE再摄取抑制剂
        2.5.3 选择性 5-HT再摄取抑制剂
        2.5.4 其他治疗OCD的药物
    2.6 抗抑郁药物治疗强迫症的Meta分析现状
    2.7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文献检索策略
        3.1.1 文献检索主要途径
        3.1.2 检索词
    3.2 文献纳入标准
        3.2.1 研究对象
        3.2.2 研究类型
        3.2.3 干预措施
        3.2.4 结局指标
    3.3 文献排除标准
    3.4 文献的筛选与数据提取
    3.5 风险偏倚评估
    3.6 统计分析
    3.7 一致性检验
第4章 结果
    4.1 文献检索情况
    4.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和质量评价
        4.2.1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4.2.2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4.3 一致性检验结果
    4.4 OCD患者治疗2周后Y-BOCS评分下降程度的网状Meta分析
    4.5 OCD患者治疗4周后Y-BOCS评分下降程度的网状Meta分析
    4.6 OCD患者治疗8周后Y-BOCS评分下降程度的网状Meta分析
    4.7 OCD患者治疗结束后Y-BOCS评分下降程度的网状Meta分析
    4.8 OCD患者治疗结束后总有效率的网状Meta分析
    4.9 OCD患者治疗结束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网状Meta分析
第5章 讨论
    5.1 Y-BOCS评分下降程度的网状Meta分析
    5.2 总有效率的网状Meta分析结果
    5.3 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网状Meta分析结果
    5.4 本Meta分析的局限性
    5.5 研究展望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6)乙酰谷酰胺与帕罗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对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中英文词汇及缩略语对照表(按在文章中出现的顺序)
附录 B.攻读学位期间文章发表情况
附录 C 综述 广泛性焦虑症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7)太阳刺血联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抑郁性失眠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文献研究
    1 中医对抑郁性失眠及刺血疗法的认识
        1.1 中医对抑郁性失眠的认识
        1.2 中医对刺血疗法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抑郁性失眠及刺血疗法的认识
        2.1 现代医学对抑郁性失眠的认识
        2.2 现代医学对刺血疗法的认识
    3. 抑郁性失眠的治疗现状
        3.1 抑郁性失眠的中医治疗
        3.2 抑郁性失眠的西医治疗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与分组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的脱落与处理
    2 研究方法
        2.1 对照组
        2.2 治疗组
        2.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2.4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对比如下表3,图1所示
        3.3 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对比如下表4,图2所示
        3.4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对比如下表5,图3所示
        3.5 治疗后临床疗效评价有关详细信息,请参阅表6
讨论
    1 太阳穴选穴依据
    2 刺络放血疗法的选择依据
    3 盐酸帕罗西汀的选择依据
    4 太阳刺血疗法治疗抑郁性失眠的有效性分析
    5 太阳穴的其他疾病研究
    6 评价指标的选择
        6.1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
        6.2 阿森斯失眠量表(AIS)
        6.3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7 研究结果分析
        7.1 一般资料分析
        7.2 结局指标分析
结论
不足及展望
    不足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刺络放血疗法的应用概述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8)HPLC法测定盐酸帕罗西汀缓释片含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2.1.1 色谱条件的确定
        2.1.2 检测波长的选择
        2.1.3 溶剂选择
    2.2 方法学验证
        2.2.1 专属性
        2.2.2 峰纯度检查
        2.2.3 线性
        2.2.4 精密度
        2.2.5 溶液稳定性试验
        2.2.6 回收率
        2.2.7 定量限
        2.2.8 耐用性试验
    2.3 样品的测定
3 讨论
    3.1 色谱条件的选择
    3.2 参考盐酸帕罗西汀片含量检测方法

(9)疏肝活血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现代医学对卒中后抑郁的认识及治疗现状
        1.1 概述及流行病学资料
        1.2 PSD的发生机制
        1.3 现代医学治疗卒中后抑郁
    2 中医对卒中后抑郁的认识和治疗现状
        2.1 中医古籍研究
        2.2 中医对卒中后抑郁的治疗现状
        2.3 中医药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现代研究
    3 疏肝活血法治疗PSD的研究现状
        3.1 疏肝活血法治疗PSD理论基础
        3.2 疏肝活血法治疗PSD现状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内容
        1.2 文献来源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干预措施
        1.6 结局指标
        1.7 文献检索
        1.8 资料提取
        1.9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1.10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结果
        2.2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2.3 偏倚风险评估
        2.4 Meta分析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1 疏肝活血法治疗卒中后抑郁临床疗效评价
        1.1 有效率
        1.2 HAMD评分
        1.3 中医证候评分
        1.4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1.5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
        1.6 安全性分析
        1.7 文献质量、方法学评价
        1.8 本研究的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中医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成果

(10)针刺结合SSRIs类抗抑郁药物治疗原发性抑郁症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针刺结合SSRIs类抗抑郁药物治疗原发性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1. 原发性抑郁症的诊治进展
        1.1 原发性抑郁症的发病现状
        1.2 原发性抑郁症的病因及机制研究
        1.3 原发性抑郁症的治疗现状
        1.4 原发性抑郁症的中医诊治理论
    2.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
        2.1 SSRIs药物的使用近况
        2.2 SSRIs药物的临床效应
    3. 针刺、电针对原发性抑郁症的治疗
        3.1 针刺及电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
        3.2 针刺治疗原发性抑郁症的机制研究
        3.3 电针治疗原发性抑郁症的机制研究
    4. 针药结合抗抑郁的研究进展
        4.1 针刺、电针与SSRIs药物结合抗抑郁的临床研究
        4.2 针药结合抗抑郁的机制研究
        4.3 针药结合抗抑郁的优势与现状
    5. 针药结合治疗原发性抑郁症的循证医学方法
        5.1 循证医学与Meta分析
        5.2 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的循证医学研究进展
        5.3 中医学与循证医学
        5.4 采用的研究方法—循证证据
    6. 抑郁症与其他疾病关系
    7. 抑郁症的未来治疗方向
        7.1 针刺及电针疗法治疗抑郁症的方案
        7.2 新型药物的研发
        7.3 针药结合的抗抑郁方案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针刺结合SSRIs类抗抑郁药物治疗原发性抑郁症的Meta分析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纳入标准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病种
        1.3 干预措施
        1.4 结局指标
        2. 排除标准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病种
        2.3 干预措施
        2.4 结局指标
        3. 检索策略
        4. 数据收集及分析
        4.1 纳入与筛选
        4.2 数据提取
        4.3 质量评价
        4.4 统计方法
    结果
        1. 纳入研究的一般情况
        2.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3. 主要结局指标——有效率及痊愈率
        4. 主要结局指标——HAMD评分
        5. 主要结局指标——不良反应事件及发生率
        6. 主要结局指标——SERS评分
        7. 次要结局指标——SDS评分
        8. 次要结局指标——HAMD各因子分
        8.1 焦虑/躯体化因子
        8.2 认知障碍因子
        8.3 睡眠障碍因子
        8.4 迟滞因子
        8.5 体重因子
        9. 次要结局指标——CGI-SI评分
        10. 次要结局指标——TESS评分
        11. 发表偏倚评估
        11.1 痊愈率
        11.2 治疗4周HAMD评分
        11.3 Egger回归图
        12. 敏感性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纳入文献质量、敏感性分析与发表偏倚
    2. 针药结合抗抑郁的临床疗效特征
        2.1 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痊愈率与HAMD评分
        2.2 HAMD各因子分
        2.3 SDS评分与CGI-SI评分
    3. 针药结合抗抑郁的不良反应特征
    4. 研究欠缺与不足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帕罗西汀的临床应用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逍遥类方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Meta分析[J]. 刘晓节,刘欢乐,卫拂晓,赵思俊,秦雪梅. 药物评价研究, 2022
  • [2]氟西汀与帕罗西汀的Mini卫生技术评估[J]. 段宝京,方灵芝,李晓明,曹格溪,董占军. 医药导报, 2021(10)
  • [3]帕罗西汀联合其他疗法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J]. 姜岩琳. 中国疗养医学, 2021(09)
  • [4]度洛西汀和帕罗西汀联合羟考酮缓释片治疗晚期癌痛伴抑郁的疗效比较[D]. 曾媛. 江汉大学, 2021(01)
  • [5]10种抗抑郁药物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及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D]. 谭香玉. 吉林大学, 2021(01)
  • [6]乙酰谷酰胺与帕罗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对照[D]. 许雅璇.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7]太阳刺血联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抑郁性失眠的临床研究[D]. 伍晓瑛.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HPLC法测定盐酸帕罗西汀缓释片含量的研究[J]. 陈嘉璐,金鑫,吴起娟,程刚. 中国处方药, 2020(12)
  • [9]疏肝活血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D]. 张艺.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针刺结合SSRIs类抗抑郁药物治疗原发性抑郁症的Meta分析[D]. 孟英.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帕罗西汀临床应用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