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广东省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一、广东省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论文文献综述)

唐怡妃[1](2021)在《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管理法律制度研究》文中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性,加强农村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理设施以及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建设”。“十四五规划”中也提出要把乡村振兴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在我国的农村地区,生活环境脏乱差现象较为普遍,加之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和现代化的农村生活方式,大量的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不仅仅对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作物安全性产生严重影响,还会对农村居民身体健康造成难以估量的危害。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全覆盖,对于补齐公共产品短板、扩大社会投资需求有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会关系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进程。从2008年开展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以来,截止到2018年中央累计投入资金1200多亿元,安排了中央环保专项资金预算规模达551亿元,带动地方政府和其他资金近800亿元,对16万个建制村开展了环境整治,依托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而实施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的行政村达到57974个,累计建设污水管网近160万公里,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0多万套,日处理能力达到了1000万吨。2016年住建部在全国确定100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县作为试点,在全国农村率先发起向生活污水治理的“攻坚战”,如被列为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的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截止到2020年底,利用国家统贷统还资金和环保专项资金共计投入资金投资24788.76万元,新建329个农村污水处理站,覆盖全县117个行政村,267个自然村,建设管网总长度约684.55公里,管网投资占总投资三分之二以上,日处理总规模合计为9547.5吨/天,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但由于我国农村生活污水产生量在逐年增加,地区之间差异较大,处理需求逐年攀升,形式主义问题在部分地区凸显,根本原因在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具有强烈的公共性和外部性,这决定了政府尤其是公共财政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过程中担任了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的角色。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财政资金责任分担机制存在不足,基层政府承担了过多的责任,财政压力过大,资金上难配套,管理上不重视,运营上难以为继,导致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收入、支出的方式不科学、不合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使用规模窄、缺少结构化,这一系列的问题不仅影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脱离农村实际偏离农村环境治理的初衷。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管理制度的概念,包括农村生活污水的概念、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概念、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城市生活污水治理的比较;分析我国农村生活污水财税资金管理制度的含义、种类、与其他财政资金的区别,管理财政资金收入和支出的情况;第二,分析国家层面与地方层面在农村生活污水财税资金管理政策的现状;第三,总结我国农村生活污水财政资金管理法律制度上存在的问题,如法律法规不健全、相关财政政策制度不完善、税费征收体系不健全、财政资金地区分配差异、投入少、形式单一、财政资金监督机制不完善、绩效评价机制缺位;第四,分析借鉴美国、日本、欧盟的成员国等几个典型国家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的相关财政资金管理法律制度,从生活污水基本情况、财政管理模式、法律约束财政扶持办法等多个角度切入,梳理得出解决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管理制度的相关问题的思路。第五,从四个角度分别论述解决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存问题的基本思路,并结合我国农村的特殊情况,设计出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财政资金管理相关制度,如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实现政策保障、税收与收费政策配合、打造绿色税费体制、完善财政资金管理、整合财力资源、拓宽资金渠道、完善监督管理与绩效评价机制,实现“社会红利”和“生态红利”。

张凌子[2](2021)在《基层环保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优化研究 ——以S省部分区县为例》文中认为“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向现代化发展的基础保障。随着国家在环境保护领域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政府和社会各界开始将关注的重点转移到资金使用过程中的规范管理、支出结果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具体体现上。各省市也纷纷着手开展环保资金绩效评价工作。但从省级中观层面看,部分地方缺乏实地的、现场的、定量化的环保专项资金绩效评估考核办法。从县区微观层面看,考评方案照搬上级、自查考评不认真、或者执行者担任考评者等问题时有发生。本文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实地调研走访等方法,广泛搜集省、市州、区县相关资料。通过对S省现有环保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政策制度、评价标准、评价流程、指标体系、评价结果进行详尽整理和分析之后发现:一方面该省虽然已有相对完善的省级环保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但是在评价指标体系里对于项目结果,尤其是环境和社会效益这类更能体现专项资金实际应用价值的指标,并未被纳入重点考虑,另一方面基层管理单位和项目实施机构处于环保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第一线,是实现环境保护目标的“先遣队”、“排头兵”,但是各级对市州、区县基层环保资金绩效评价的细化研究显得十分薄弱,对落实和坚守国家环保政策的“最后一公里”的考评没能及时跟上。鉴于此,本文在S省省级环保专项资金评价指标基础上,依照可持续发展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绩效评价系统论对环保资金绩效考核指标进行优化调整;同时选取层次分析法重新设计该指标体系权重,向“项目结果”指标作重点倾斜,以凸显资金使用后成果的环境性和社会性。本文研究的主要结果是:对省级层面环保资金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完善优化,针对市州、区县等基层层面环保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细化了指标量表,同时提出了相应的配套改进措施,理顺了从上至下的绩效管理考评体系。本论文对充分发挥环保资金职能,明晰政府环境保护改善的方向和路径,切实提升各级环保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基层环保工作扎实有效开展有积极推动作用。

宋玲玲,王兆苏,武娟妮,孙钰如[3](2020)在《生态环保专项资金的绩效管理体系构建——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视角》文中认为生态环保专项资金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意见的必然要求,是提高生态环保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做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支撑的内在要求。借鉴现有关于绩效管理理论、绩效评价方法与实践的研究,结合生态环保专项资金管理现状与问题,提出生态环保专项资金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的建议:建立"绩效计划—绩效监控—绩效评价—反馈与应用"闭合的绩效管理循环系统;构建绩效管理与专项资金管理有机融合的制度体系;建立分工明确、层次清晰的绩效管理分工,提高各级人员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与理解,并组建绩效管理团队和技术支撑团队;建立专项资金支出绩效指标库,研究完善绩效评价方法;强化绩效信息管理。

俱若萌[4](2020)在《环保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研究 ——以S市大气污染项目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财政支出监管的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已经成为我国政府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在此背景下,对财政支出进行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也是大势所趋。环保专项资金作为财政支出的一种,是我国政府打好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财力保障,所以对环保专项资金进行绩效评价,不仅可以提高该项资金的使用效率,也可以促进环保项目的顺利实施。近年来,我国环保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制度建设不完善、指标体系缺乏针对性、未形成有效的调整机制、监督检查不到位等问题。本文在查阅文献和搜集资料基础上,对现有环保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政策制度进行整理和分析,经过分析比较之后,发现当前资金的投入使用与项目管理已经比较规范,但是项目结果的评价,尤其是对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这些更能体现专项资金实际价值的指标,在评价过程中并没有被重点考虑。有鉴于此,本文在遵循“投入-管理-产出-效益”这一逻辑路线的基础上,将其构建为“资金投入与使用”、“项目管理”、“项目产出”和“项目效益”这四个一级指标,并由此分解为十个二级指标、十六个三级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该指标体系进行权重设计,给予“项目效益”指标更高的权重,以凸显项目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设计了绩效评价方案之后,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将设计的绩效评价方案运用到S市大气污染项目,得出绩效评价结论并针对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加强了对环保资金绩计评价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充实了相关理论研究,可以更好的指导环保资金绩效评价实践,提高环保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效率和使用效用。

曾娜[5](2020)在《广东省河长制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文中提出在全面推行河长制的背景下,河长制是一项首创于地方而后在全国得到推广的管理水资源的制度,在不同的地方有何不同的实施效果以及如何对其进行优化,这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研究在搜集和整理现有河长制相关文献和利用水环境治理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场调查研究,对广东省河长制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广东省河长制尽管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广东省在现有河长制工作中仍然存在不足,“运动式”治理缺乏长效机制,河长制考核机制流于形式,河长制下工程督查督办不力,以及政府间的沟通合作不足等问题依旧存在。研究中发现上述问题主要是由于河长制中人治作用影响,公众和企业参与力度弱与河长制信息化保障措施不足等原因所致,为更好地发挥广东省水流域治理的作用,为此通过国内外案例的借鉴和比较分析湖南湘潭非政府组织中介性、西欧莱茵河法制建设、浙江绍兴与江苏无锡政企合作以及太湖与鄱阳湖生态环境补偿技术平台的成功经验。针对广东省河长制存在的问题,从引导培育社会组织、加强公众参与,构建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合作机制,健全考核机制、增加激励作用,完善法制建设、构建长效机制以及提升科学技术、加强保障措施等方面来完善广东省河长制对策。

陈静敏[6](2020)在《地方政府环保政策选择性执行问题研究 ——基于W区财政投入的视角》文中指出近年来,国内水污染、京津冀地区持续重度雾霾等环保问题频发,已严重影响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成为阻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并且,在国际上,环保压力日益增大,哥本哈根气候会议难以达成共识。在此内外双重压力下,环境保护问题刻不容缓。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国政府相继发布“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等环保政策,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更将“污染防治”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在中央政府层面,政策密集出台,环保督察力度加大,环保财政投入增加,逐渐形成以“低碳经济”“减排”“美丽中国”等为主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环保领域的政策行为逐步实施。但地方政府层面,环保政策是否全面而有效的执行,是否践行了环境保护的理念,成为了当前需要明晰的问题。任何政策的执行都需要财力的支持,财政支持力度能够反映政府政策执行意愿和力度。本文从财政资金投入的视角,结合中国式分权、委托代理、利益博弈等理论,采用案例研究法、统计分析法等,回顾了对国内外关于政策选择性执行、财政职能发挥等相关文献。在梳理了环保政策执行的总体框架和具体环节的基础上,从环保的理念、督察约束、执行意愿、执行能力、预算博弈等方面阐述了地方政府环保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为了明确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政策的财力资源匹配情况,本文以W区做具体案例分析,从环保资金的构成、重点项目保障、实际支出三方面来进行探究地方政府的实际政策行为。由此发现,地方政府在环保政策执行方面存在政策选择性执行的行为,主要表现为以经济利益为考量目标、围绕着考核任务来执行、选择易显成效的政策先执行。究其原因,主要是政策目标不一致、转移支付管理体制不完善、环境保护事权模糊、事权和财权不匹配、环保资金绩效考核体制不健全等。最后,本文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加强政策传导功能,强化地方政府环保政策的执行,推动环保目标的实现,从树立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理念、建立完善环境保护的财政管理体制、推进环境保护的相关制度改革三方面,提出进一步的意见与建议。

孙连枝[7](2020)在《政府及大客户对企业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影响 ——考虑地区差异》文中研究说明近些年来,制造业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不仅带来了生态恶化、自然资源枯竭等环境问题,也导致社会问题频发。这些环境和社会问题的出现,将制造业的粗放发展方式推到风口浪尖之上,将社会和环境问题纳入经济活动中的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制造企业立足的必然要求。且随着外包的兴起,制造企业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业务往来逐渐增加,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可持续的管理业逐渐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因此可持续供应链管理逐渐成为学术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大量学者开始研究企业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提高企业可持续供应链管理水平建言献策。企业可持续供应链管理不仅事关企业内部的可持续管理,还关系到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和协调,涉及众多的利益相关者。企业从多个利益相关者处获得资源和支持,因而其管理活动和决策也会受到外部利益相关者影响。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聚焦于外部利益相关者中的政府及大客户,来探讨二者对制造企业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影响。此外,虽然研究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影响因素的文献不在少数,但是鲜有研究关注到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影响因素在不同区域的差异性。而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条件等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影响因素的地域差异性进行研究显得十分必要。因此,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探讨政府及大客户对企业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关系,并基于我国三大经济区域的差异性,分析政府及大客户对企业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作用在不同区域之间是否存在显着差异。故本文以2012-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中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34家制造企业的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并运用chow检验分析组间系数差异,验证本文的研究假设。研究结果表明:(1)政府在东部地区对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具有显着的影响。具体来说,企业行政联系对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具有负向显着作用,政府政策和法规对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具有正向显着作用。(2)大客户在西部地区具有显着的影响,具体来说,客户集中度的短期效应与可持续供应链管理负向显着相关,客户集中度的长期效应与可持续供应链管理正向显着相关,表明客户集中度高的长期稳定的供应链关系能对提高企业可持续供应链管理水平起到促进作用,而客户集中度高的“一锤子买卖”的短期供应链合作行为则会对企业实施可持续供应链管理起到阻碍作用。(3)政府及大客户的作用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体现在西部地区客户集中度对制造企业实施可持续供应管理的影响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存在显着差异。企业行政联系的影响在中部和东部存在显着差异。

刘畅[8](2020)在《海河流域河北段饮用水水源地安全法律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民以食为天,水为食之先。”水对我们生存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当代中国更是“民生为上,治水为要。”海河水系作为我国七大水系之一,作为我国流域饮用水水源地之一,却也是我国水污染最严重的流域之一,从当前我国深化对大江大河治水战略地位的认识和国家总体战略的高度认识中突出重点流域保护和治理工作的重要性,要着力解决好重点流域突出水环境问题,其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是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方面,保障公众饮用水水源地安全是经济建设和国计民生工作的重要方面。本篇论文以海河流域河北段饮用水水源地安全法律问题为研究对象,开头导论部分梳理了我国近十年主要政策导向,理论上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第一章是对我国饮用水水源地安全法律制度建设的概述,首先从不同角度归纳了饮用水水源地的定义,再以时间和立法为脉络梳理了我国水环境治理的顶层设计,以及海河流域和河北省地方的法律体系建设从无到有、从粗到细。第二章是针对海河流域河北段的饮用水水源地法律制度提出问题,包括了四个方面问题即缺乏健全的法律制度体系、缺失科学的管理体制、有待改善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制度和有待加强的追责体系和承担方式。第三章是借鉴美国、日本和德国的饮用水水源地管理在法律制度和具体措施方面的可取之处。第四章是针对海河流域河北段饮用水水源地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即完善的饮用水水源地制度体系、明确饮用水水源地管理体制、创新饮用水水源地的规划保护和强有力的法律责任体系和承担方式。最后结语对全文的内容加以总结,认识到仍存在的不足之处作为继续努力的方向。

姚梦茵,宋玲玲,武娟妮,王兆苏,程亮[9](2020)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工程项目管理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文中指出生态环境重大工程项目是中国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实施的重要抓手,工程实施与管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确保项目发挥环境效益的关键,因此,系统构建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结合国家现行政策,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梳理了现有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分析了地方重大工程项目管理现状,识别了目前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工程项目管理的存在问题,据此提出了完善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工程项目制度的建议框架,以期为实现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提供支撑。

袁睿,黄碧玲[10](2019)在《市级水污染防治审计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一方面通过阐述水污染防治审计相关理论,为审计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另一方面,结合H市XX县水污染防治审计实例,对水污染防治审计实践的总结和提炼积累经验,为基础理论研究和实战业务提供支撑。

二、广东省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东省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管理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管理法律制度的概念
    (一)农村生活污水的概念
    (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概念
        1.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概念
        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城市生活污水治理的比较
    (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管理的概念
        1.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管理的概念
        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管理与其他财政资金管理的区别
    (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管理制度的概念
        1.财政资金管理法律制度的概念
        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来源
        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拨付途径
二、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管理法律制度现状
    (一)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管理立法现状
    (二)我国农村生活污水财政资金管理政策发布情况
        1.中央政策情况
        2.地方政策情况
三、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管理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管理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度不健全
        1.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管理法律法规不完善
        2.未形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管理制度体系
    (二)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收入管理存在问题
        1.环境保护税收入难以支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2.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没有确立相关收费标准及依据不足
        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三)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支出管理问题
        1.城乡二元体制造成我国农村生活污水财政资金投入地区差异
        2.中央与地方财权与事权主体责任不明晰
        3.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整合力度不够
    (四)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监督问题
        1.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监督管理不完善
        2.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绩效评价机制缺位
四、国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管理法律制度实践及对我国立法的启示
    (一)国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管理经验借鉴
        1.美国
        2.日本
        3.欧盟成员国
    (二)国外农村污水治理财政资金管理经验对我国立法的启示
        1.完善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2.深化创新资金筹措法律制度助推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3.结合当地实际对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管理分层立法
五、完善我国农村污水治理财政资金管理法律制度的建议
    (一)健全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管理法律法规制度
        1.健全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2.完善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转移支付制度
    (二)完善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收入资金管理制度
        1.完善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税收政策
        2.确定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排污收费标准与方式
    (三)完善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支出资金管理
        1.统筹城乡发展优化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支出结构
        2.落实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支出管理模式
        3.整合分散财力设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资金
    (四)完善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制度
        1.深化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监督管理制度
        2.健全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2)基层环保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优化研究 ——以S省部分区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文献综述
        1.2.2 环保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文献综述
        1.2.3 文献评价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可能创新之处
2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环保专项资金
        2.1.2 绩效与绩效评价
        2.1.3 环保专项资金绩效评价
    2.2 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委托代理理论
        2.2.3 绩效评价系统理论
3 S省部分区县基层环保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综合分析
    3.1 S省环保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情况介绍
    3.2 S省环保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
        3.2.1 S省环保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组织管理流程
        3.2.2 S省环保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3.3 存在问题分析
        3.3.1 评价视角的综合性应加大
        3.3.2 评价实施主体应更加多元
        3.3.3 评价个别指标针对性不强
        3.3.4 评价方式方法比较陈旧单一
        3.3.5 评价后续整改缺乏跟踪跟进
4 基层环保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的优化思考
    4.1 指标优化
        4.1.1 评价指标调整
        4.1.2 评价指标解释
    4.2 确定权重
        4.2.1 分析问题,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4.2.2 进行调研,构造判断矩阵
        4.2.3 计算指标权重,做一致性检验
        4.2.4 计算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
    4.3 优化后基层环保专项资金指标和分值情况
    4.4 基层环保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管理的配套优化
        4.4.1 成立基层绩效评价机构,加强末端组织建设
        4.4.2 开展项目绩效普评普查,提升现场考评比例
        4.4.3 加强效益后续跟踪建管,杜绝重建轻用现象
5 基层环保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案例研究
    5.1 L县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项目介绍
    5.2 现行评价结果
    5.3 优化后评价结果及前后对比分析
    5.4 对策与建议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基层环保专项资金绩效考评指标框架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3)生态环保专项资金的绩效管理体系构建——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生态环保专项资金使用与管理现状及问题
    (一)资金管理流程及管理现状
        1. 资金管理流程
        2. 资金管理现状
    (二)存在问题
        1. 预算执行率不高,项目实施缓慢
        2. 项目可持续性不强,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3. 管理者对绩效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与理解
        4. 绩效评价制度不健全
        5. 绩效管理技术体系不完善
        6. 绩效评价质量不高
三、生态环保专项资金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的建议
    (一)绩效管理体系框架
    (二)基于PDCA理论完善绩效管理流程
    (三)构建绩效管理与专项资金管理有机融合的制度体系
    (四)建立分工明确、层次清晰的绩效管理分工
    (五)完善绩效管理技术工具
    (六)强化绩效信息管理
四、结语

(4)环保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研究 ——以S市大气污染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研究路线和创新点
        1.4.1 技术研究路线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环保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相关理论概要
    2.1 概念界定
        2.1.1 环保专项资金
        2.1.2 绩效与绩效评价
        2.1.3 环保专项资金绩效评价
    2.2 理论基础
        2.2.1 财政支出理论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4 “3E”理论
第三章 环保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环保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现状
        3.1.1 评价的主体
        3.1.2 评价的客体
        3.1.3 评价指标体系
        3.1.4 评价的方法
        3.1.5 评价的流程
    3.2 环保专项资金绩效评价问题分析
        3.2.1 评价制度不够完善
        3.2.2 指标选取尚存在片面性
        3.2.3 绩效评价意识还有待加强
第四章 基于逻辑框架法的环保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方案设计
    4.1 逻辑框架法简介
    4.2 基于逻辑框架法的环保资金绩效评价指标模型构建
    4.3 环保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4.3.1 构建依据
        4.3.2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3.3 环保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选择
        4.3.4 环保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权重设计
    4.4 环保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标准
        4.4.1 指导性标准
        4.4.2 技术性标准
        4.4.3 替代标准
第五章 环保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方案应用——S市大气污染项目
    5.1 案例基本情况介绍
    5.2 S市大气污染项目的评价依据
    5.3 S市大气污染项目的数据来源
    5.4 运用绩效评价方案评价S市大气污染项目
        5.4.1 评价客体
        5.4.2 投入指标
        5.4.3 措施指标
        5.4.4 产出指标
        5.4.5 影响指标
        5.4.6 项目评价结论
    5.5 S市环保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启示
        5.5.1 建立健全绩效评价制度
        5.5.2 构建完善的指标体系
        5.5.3 创建“重效”的环保资金绩效评价环境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5)广东省河长制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分析法
        1.4.2 比较分析法
        1.4.3 案例分析法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6 可能存在的研究创新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基本理论阐释
    2.1 相关概念
        2.1.1 河长制
        2.1.2 流域水环境治理
        2.1.3 政府“失灵”
    2.2 基本理论阐释
        2.2.1 协同治理理论
        2.2.2 整体治理理论
第三章 广东省河长制概述
    3.1 广东省水资源环境概述
    3.2 广东省河长制的主要内容
        3.2.1 广东省河长制相关政策文件梳理
        3.2.2 广东省河长制治理的参与主体
        3.2.3 广东省河长制治理的工作机制
    3.3 广东省河长制政策成效概述
第四章 广东省河长制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广东省河长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4.1.1 “运动式”治理缺乏长效机制
        4.1.2 河长制考核机制流于形式
        4.1.3 河长制治理工程监管不力
        4.1.4 政府间跨部门沟通不足
    4.2 广东省河长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人治作用突出,河长工作负荷较大
        4.2.2 公众参与度较低
        4.2.3 企业参与度低
        4.2.4 河长制信息化保障措施不足
第五章 国内外水环境治理实践经验借鉴
    5.1 湖南湘潭市以非政府组织为中介加强公众参与
    5.2 西欧莱茵河流域的法制化建设经验
    5.3 浙江绍兴市和江苏无锡市的政企合作经验
    5.4 我国太湖流域、鄱阳湖流域研究构建生态环境补偿技术平台
第六章 优化广东省河长制的对策建议探索
    6.1 引导培育社会组织,加强公众参与
    6.2 构建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合作机制
    6.3 健全考核机制,增加激励作用
    6.4 完善法制建设,构建长效机制
    6.5 提升科学技术,加强保障措施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地方政府环保政策选择性执行问题研究 ——基于W区财政投入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2.2 国外文献综述
        1.2.3 文献研究评价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相关理论回顾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公共财政职能
        2.1.2 公共政策执行
        2.1.3 节能环保支出
    2.2 相关理论回顾
        2.2.1 财政分权理论
        2.2.2 中国式财政分权
        2.2.3 博弈理论
        2.2.4 委托代理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方政府环保政策执行的总体框架和具体环节
    3.1 地方政府环保政策执行的总体框架
    3.2 地方政府环保政策执行的具体环节
        3.2.1 政策颁布
        3.2.2 政策分解
        3.2.3 组织资源
        3.2.4 政策实施
        3.2.5 监管、评估与反馈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方政府环保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政府环保理念
        4.1.1 环境保护的顶层设计
        4.1.2 环境保护的资金匹配
    4.2 中央环保督察的硬性约束
        4.2.1 督察整改任务重
        4.2.2 督察问责力度大
    4.3 地方政府的环保政策执行意愿
        4.3.1 自上而下的激励驱动
        4.3.2 地方政府的利益偏好
        4.3.3 工作执行中的自由裁量
    4.4 地方政府的环保执行能力
        4.4.1 政策认知能力
        4.4.2 政策实施能力
        4.4.3 沟通协调能力
    4.5 地方政府的预算安排策略
        4.5.1 财政部门的预算策略
        4.5.2 部门的预算博弈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环保政策执行的财政资源匹配分析
    5.1 环保资金的主要构成
        5.1.1 中央转移支付情况
        5.1.2 本级财力预算情况
    5.2 环保重点项目保障分析
        5.2.1 环保工作的重点偏向
        5.2.2 环保资金的倾斜体现
    5.3 环保资金的支出分析
        5.3.1 环保资金的支出现状
        5.3.2 环保资金的执行偏差
        5.3.3 环保资金的分配现状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地方政府环保政策选择性执行的实践表现与原因剖析
    6.1 地方政府环保政策选择性执行的实践表现
        6.1.1 以经济利益为考量目标
        6.1.2 围绕着考核任务来执行
        6.1.3 选择易显成效的政策先执行
    6.2 地方政府环保政策选择性执行的原因剖析
        6.2.1 政策目标不一致
        6.2.2 转移支付管理体制不完善
        6.2.3 环境保护事权模糊
        6.2.4 事权和财权不匹配
        6.2.5 环境保护资金预算绩效管理机制不健全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加强地方政府环保政策执行的路径优化
    7.1 树立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理念
        7.1.1 构建绿色发展政治考评体系
    7.2 建立完善环境保护的财政管理体制
        7.2.1 加大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
        7.2.2 完善环保资金转移支付制度
        7.2.3 建立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财政机制
        7.2.4 加强环境保护资金预算绩效考评
    7.3 推进环境保护的相关制度改革
        7.3.1 厘清环境保护权责分工
        7.3.2 构建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7.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政府及大客户对企业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影响 ——考虑地区差异(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及问题提出
    三、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
    第一节 理论基础及相关研究
    第二节 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与测量
        一、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定义
        二、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三、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测量
    第三节 政府的概念与测量
        一、企业行政联系
        二、政府政策和法规
    第四节 大客户的概念与测量
        一、客户集中度的定义
        二、客户集中度的研究内容
        三、客户集中度的测量
第二章 研究假设
    第一节 企业行政联系对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影响
    第二节 政府政策和法规对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影响
    第三节 客户集中度对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影响
    第四节 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性
第三章 模型设定与数据收集
    第一节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第二节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一、模型设定
        二、变量选取与处理
第四章 实证分析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
        一、样本所在行业及分布统计
        二、描述性统计
    第二节 相关性分析
    第三节 回归分析
        一、分组回归检验结果
        二、组间系数差异检验结果
        三、结果讨论
建议与展望
    第一节 政策建议
        一、双管齐下,市场配置为主,政府监管为辅
        二、因地制宜,挖掘利益相关者在不同地区中的作用
        三、企业联动,培育供应链企业长期稳定关系
    第二节 本文创新点
        一、关注大客户作用,重视供应链长期关系
        二、剖析地区差异,强调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
    第三节 研究不足及未来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
致谢

(8)海河流域河北段饮用水水源地安全法律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四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我国饮用水水源地安全法律制度建设
    一 饮用水水源地概念界定和流域概况
        (一)饮用水水源地相关概念界定
        (二)我国及海河流域和河北省饮用水水源地概况
    二 流域饮用水水源地法律制度现状
        (一)国家层面
        (二)海河流域和河北省地方层面
第二章 海河流域河北段饮用水水源地安全法律问题
    一 饮用水水源地法制体系亟待健全
        (一)现行法律体系层次存在缺陷
        (二)专门法律规范存在缺位
    二 饮用水水源地管理体制亟待明确
        (一)饮用水水源地监管体制不合理
        (二)饮用水水源地监管方式落后
    三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制度亟待完善
        (一)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建设不完备
        (二)饮用水水源地信息公开制度不成熟
    四 饮用水水源地法律责任亟待加强
        (一)法律责任处罚力度薄弱
        (二)法律责任承担方式单一
第三章 域内外饮用水水源地安全法律对策和借鉴
    一 域内外饮用水水源地安全法律对策概况
        (一)域内流域及地区饮用水水源地安全法律对策概况
        (二)美国饮用水水源地安全法律对策概况
        (三)日本饮用水水源地安全法律对策概况
        (四)德国饮用水水源地安全法律对策概况
    二 域内外外饮用水水源地源地安全法律对策借鉴
        (一)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二)高效的监管体系措施
        (三)健全的应急预警制度措施
        (四)成熟的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制度
第四章 海河流域河北段饮用水水源地安全法律对策建议
    一 健全饮用水水源地法律体系
        (一)树立科学的饮用水水源地立法理念
        (二)完善饮用水水源地法律规范体系
    二 明确饮用水水源地监管体制
        (一)厘清跨流域饮用水水源地监管体制
        (二)优化流域饮用水水源地监管方式
    三 完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制度
        (一)完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制度建设
        (二)完善饮用水水源地信息公开及公众参与制度
    四 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法律责任
        (一)加大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执法力度
        (二)深化饮用水水源地法律责任追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市级水污染防治审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水污染防治审计基本理论
    (一)水污染防治审计基本定义
    (二)水污染防治审计的内容主要是水污染防治规划的各项任务措施
    (三)评价政府履行环境责任的重要性
    (四)水污染防治审计主要采取审计调查和合作审计的方式
二、水污染防治审计现状
    (一)H市水污染现状
    (二)H市水污染防治审计现状
        1. 国家水污染防治审计现状。
        2. H市水污染防治审计现状。
三、H市××县水污染防治审计项目实证分析
    (一)审计对象和范围
        1. 审计对象。
        2. 审计范围。
        3. 项目范围。
    (二)审计结果评价
    (三)H市××县水污染防治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 资金管理使用方面的问题。
        2. 工程管理方面的问题:
        3. 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方面的问题。
        4. 执法部门监管执法方面的问题。
四、市级水污染防治审计的建议
    (一)做好审计审前准备工作
    (二)认真细致开展审前培训
    (三)抓好审计工作两方面的结合
    (四)从资金流动主线入手,追根溯源
    (五)注重对项目建设成本的真实性审计

四、广东省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财政资金管理法律制度研究[D]. 唐怡妃.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2]基层环保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优化研究 ——以S省部分区县为例[D]. 张凌子. 重庆理工大学, 2021(02)
  • [3]生态环保专项资金的绩效管理体系构建——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视角[J]. 宋玲玲,王兆苏,武娟妮,孙钰如. 会计之友, 2020(24)
  • [4]环保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研究 ——以S市大气污染项目为例[D]. 俱若萌. 西安石油大学, 2020(10)
  • [5]广东省河长制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 曾娜.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2)
  • [6]地方政府环保政策选择性执行问题研究 ——基于W区财政投入的视角[D]. 陈静敏.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7]政府及大客户对企业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影响 ——考虑地区差异[D]. 孙连枝.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8]海河流域河北段饮用水水源地安全法律对策研究[D]. 刘畅. 西北民族大学, 2020(08)
  • [9]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工程项目管理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 姚梦茵,宋玲玲,武娟妮,王兆苏,程亮. 环境工程学报, 2020(05)
  • [10]市级水污染防治审计研究[J]. 袁睿,黄碧玲. 审计与理财, 2019(09)

标签:;  ;  ;  ;  ;  

广东省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