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塑化技术在古代尸体和生物文物保护中的推广应用

现代生物塑化技术在古代尸体和生物文物保护中的推广应用

一、现代生物塑化技术在古尸和生物类文物保存中的推广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叶丽(盖娅丽丽)(Lily Gaia Ye)[1](2021)在《论用艺术提升医学博物馆的公共性》文中研究表明博物馆不仅作为一个具有历史性、文化性和公共性的展示、教育和休闲的空间,同时也是一个公共文化服务的机构,它是现代语境下文化再生产必不可少的场域。随着社会进入信息数字化的生物医学的21世纪,博物馆正走向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在构建和提升博物馆公共性和民主性方面。博物馆的公共性是现代博物馆进行各项工作的基础,如何创生和提高医学博物馆的公共性就成为了本论文研究讨论的重点。全文主要以艺术的亲和性与数字科技的传播性为视角,以医学博物馆的历史演进、展览藏品、公众教育和公共空间的多重维度为切入点,论文分为六个部分展开研讨。首先,从回顾西方医学博物馆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开始,以医学知识的传承记载、人体标本的收藏保存和医学教育为主轴,总结医学博物馆在历史各个阶段的里程碑事件和重要医学发现。接着从回顾艺术与医学的交融演绎的关系入手,分析了艺术对医学的发展进步和传承的历史贡献,艺术品本身和博物馆治疗对人类身心健康和疾病的疗愈功效。其次,结合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即讯息”理论,拓展了医学博物馆改革的思维模式,讨论了如何在展品和展览空间的设计中注入艺术审美概念,探索运用多媒体、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来提升医学博物馆对公众的吸引力,从而改善公众教育的可能性。然后,借鉴最前沿的重组教育的理念,分析了在医学博物馆的公众普及教育中如何形成新的学习生态系统,以自主导向的体验式、社会性和分散式学习为特征,创造出特殊的文化景观和开放的公共场域的新型医学博物馆空间,有效地达成普及健康卫生教育的重要职能。探究了在信息网络全球化的后真相时代,医学博物馆在公众健康教育方面不可替代的优势,提出了博物馆公共教育的策略。接着结合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以公众化的视角,阐述了用艺术提升医学博物馆公共性,从而打破现有文化区隔的可能性,推演了艺术与医学的跨界融合将极大程度地推动医学博物馆的健康知识民主化的进程。最后,以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作为理论原点,首次提出了未来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的概念,结合文化资本再生产理论探究在未来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的再生产模式、路径及其在公众教育方面的策略,展望了未来大医学艺术博物馆对社会福祉和健康文化的贡献。希望该研究结果能为传统医学博物馆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对医学博物馆的公共性和公众健康教育的发展和未来布局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安恕[2](2020)在《中小型博物馆进行纸质文物批量消毒的方法选择探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当前的中小型博物馆中,纸质文物的存放数量越来越多,而且从保管和维护的角度来看,纸质文物对保管方式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纸质文物进行批量消毒是当前中小型博物馆保护纸质文物的日常工作。本文立足于实际,结合当前行业的现状,对中小型博物馆进行纸质文物批量消毒方法的选择进行研究与分析。

宋晓东[3](2018)在《皮质文物保存影响因素及保护对策研究 ——以内蒙古博物院院藏为例》文中认为随着人们对皮质文物认知的不断提高,皮质文物藏品的种类及来源日益丰富,同时皮质文物病害现象日趋复杂多样,文物有效保存及保护现状改善面临着严峻挑战。所以,厘清影响文物藏品有效保存的相关因素,针对性的提出科学、规范的保护对策就成为了博物馆等文物收藏机构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内蒙古博物院在皮质文物藏品方面不仅有资源优势,而且在保护研究领域也开展了许多工作,获得了许多经验。因此,以内蒙古博物院院藏皮质文物的保存和现状作为论文研究的依托,分析影响因素、提出保护对策建议,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行性和代表性。本文以内蒙古博物院为例,运用实地考察、病害抽样调查并结合文献档案查阅、综合分析和统计等方法,对内蒙古博物院藏皮质文物及其保护做全方位阐释。首先,本文调查了皮质文物的数量种类、展览和库存环境、发生病害类型及比例、保护水平,基本明确了皮质文物的基本现状,同时对于院藏皮质文物的基本病害及其分布有了基本了解。其次,本文以前人零散的研究为基础,对皮质文物保存的多种影响因素加以概括和总结,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内因,即制作皮质文物自身原料的特性和皮质文物的制作工艺,对文物保存起决定作用;外因,皮质文物的保存环境因素如温湿度、光辐射、空气污染物、霉菌等,对文物病害有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对这些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并与相关病害合理对应。最后,以皮质文物影响因素分析为基础,对内蒙古博物院皮质文物保护方面的经验和案例做总结和推广,同时提出一些对策性建议。这些建议主要有:一,博物院在宏观政策上应对科研和日常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二,加强预防性保护,博物院内皮质文物保存环境监测设施齐备,相关科研和环境治理措施需要进一步开展;三,针对文物的本体保护,院内在多年工作中积累的诸多经验,一些效果良好的经验可推广,同时一些其他优秀的本体保护手段也可借鉴。基于上述研究,一方面可推进内蒙古博物院皮质文物科研和日常维护工作的深入,另一方面也为国内和区内的中小博物馆的皮质文物保护的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意义。

葛栋,赵晓青[4](2015)在《生物防腐技术在明代古尸“顾从礼”展示保存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使用防霉剂、除氧剂、干燥剂及充入氮气对馆藏明代古尸"顾从礼"进行长期的展示中的保存。自1998年以来,古尸在展示过程中保持了不霉,不腐,不变色。

陈凌枫,陈国伟,曾满红,张文光,刘靖[5](2014)在《番禺明代古尸骨骸鉴定和塑化保存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广东番禺儿童公园发现明代古墓中出土一具人骨遗骸进行人类学鉴定和塑化保存。方法根据遗骸各相关骨块的结构标志、牙齿磨耗程度、长骨的长度等特征,按邵象清、吴汝康等的人体测量方法,对其年龄、性别、身长等分别进行鉴定;并采用生物塑化技术对该古尸骨骸进行塑化保存。结果此人骨骸为女性,年龄在6065岁,身高约为155160 cm,经塑化保存3个月来效果良好。结论该古尸骨骸的鉴定和塑化保存对研究广州市番禺明代社会发展,增强广州市精神文化建设软实力,增添了不可再生的文物资料和历史见证。生物塑化技术是长期保存出土古尸骨骸的有效途径。

单霁翔[6](2013)在《博物馆科学技术创新实践的分析与思考》文中研究表明博物馆的科学研究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新时期中国博物馆事业要有大的发展,就必须重视多种学科的渗透、融合,注意交叉学科的研究,进一步推动学术创新,提升博物馆的整体研究水平。

寇淑愉[7](2013)在《中国古尸保护研究初探》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所要研究的古尸范围是人类出现以后到清代以前,没有腐烂而保存下来的中国版图上完整人类尸体。动物古尸以及古人类骨架遗骸(骨骼)的保护暂不做研究。对于文物保护界来说,古尸保存是比较困难的课题,需要谨慎处理以防止霉腐变味,以最好的状态留给后续研究者。第一章内容提要:本章介绍了古尸定义,分类以及分布等基础知识,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对古尸以及古尸保护研究的整体情况。结合金属类文物、纸质文物、陶瓷类文物等相关文物保护标准提出了古尸保护也需要一套周全严谨的参照标准,包括保护过程方案编写、档案记录等的标准规范。第二、三章内容提要:本章结合微生物学知识对霉腐现象进行研究。从现有鉴定报告中总结整理古尸保存环境中常见微生物类群,寻找致腐、致霉的原因,找出针对不同微生物类群使用具有不同化学官能团的防霉试剂,对古尸做相应的防治处理。古尸考古出土现场、包装运输、库房、实验室及展览室均迫切需要采取防腐防霉处理,保护古尸免遭霉腐微生物侵害。古尸保护的步骤为:防霉腐试剂选取与试实验、古尸表面浮土的清理、病害取样仪器分析、霉腐微生物的清除、防霉腐处理、展柜密封、编写古尸保护实验报告。第四章内容提要:比较分析了马王堆古尸、江陵县凤凰山168号墓男尸、新疆干尸、契丹干尸保护的案例和古尸塑化保护的方法。附录1为中国古尸出土统计简表。附录2和3为“古尸”、“古尸保护”相关的一些主要文章。附录4为一套完整古尸保护方案设计。

刘靖,李国营,曾满红,张黎,尚杰,石俊会,娄欣利,张龙,张杰龙,吴振宇,张德兴,张文光[8](2011)在《生物塑化技术在保存生物类文物方面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生物塑化技术是上世纪70年代末诞生的一种生物标本保存技术。在引进、消化和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我们成功地将该技术应用于生物类出土文物的保存和展示领域,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一种文物的塑化保存方法"。近年来,应用生物塑化专利技术对珠三角地区出土的部分生物类文物进行保护和展示,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文物塑化保存和展示对传承和弘扬岭南历史文化具有独特作用。

刘靖,张德兴,李红枝,李国营,曾满红,张黎,陆志根[9](2008)在《我校人体科学教育中心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作用》文中研究说明我校人体科学教育中心是融实验教学、科学研究、文化交流和医学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素质教育平台。本文结合该中心的开放情况,探讨其在提高大学生医学人文素质方面的作用。

广州市人民政府[10](2007)在《关于授予2006年度广州市科学技术奖的通报》文中研究说明穗府[2007]39号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我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根据《广州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规定,经广州市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评定,市政府同意授予毛新平、黄险波等2位同志2006年度广州市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授予"高性能低成本纳米晶稀土贮氢材料制造技术研究"等4项成果一等奖,授予"SDS9-3D数控系统"等35项成果二等奖,授予"SMK100内螺纹磨削中心技术研制开发"等40项成果三等奖。

二、现代生物塑化技术在古尸和生物类文物保存中的推广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生物塑化技术在古尸和生物类文物保存中的推广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论用艺术提升医学博物馆的公共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缘起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
        (一)世界博物馆学的研究趋势
        (二)早期的医学博物馆馆藏研究推动了人文自然科学发展
        (三)医学博物馆学术研究概况
        (四)医学博物馆学术研究文献综述
        (五)艺术和医学的交融促进医学的发展和医学知识的传播
    三、研究方法和论文构架
第一章 西方医学博物馆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西方医学和医学史的记录和传承
        (一)史前医学时期
        (二)远古文明中的医学时期
        (三)古希腊医学时期
        (四、五、六)古罗马医学、中世纪医学、文艺复兴时期的医学时期
        (七)近现代医学时期
        (八)后现代医学时代
    第二节 西方医学博物馆的产生、发展和演变
        一、早期西方医学博物馆
        二、大众人体解剖博物馆
        三、卫生博物馆与健康博物馆
        四、医学相关专科博物馆
        五、西方医学史和医学博物馆沿革的历史时间轴
    第三节 欧美医学博物馆的现状和困境
        一、博物馆在当代被赋予了新的发展内涵
        二、欧美医学博物馆现状
        三、欧美医学博物馆困境成因分析
        四、欧美医学博物馆发展状况对中国医学博物馆发展的启示
    第四节 欧美博物馆与其瘟疫主题展
        一、20 世纪流行传染性疾病的主题教育展与其博物馆
        二、古老的黑死病与亚姆村瘟疫博物馆的建立
        三、其它博物馆的瘟疫教育展
第二章 艺术和医学的共同演绎
    第一节 对人体的研究是艺术与医学的永恒话题
        一、艺术与医学的交融与萌芽:人体
        二、艺术与医学的交汇与探究:人体解剖学
        三、人体艺术的西方具象写实与东方抽象写意
    第二节 世界名画里的人体和医学
        一、名画中人物的疾病和健康状况
        二、名画里反映出画家本人的身体疾病
        三、名画里反映的医护病患关系
        四、名画里记录着医学史中的重要事件
        五、名画里记录的瘟疫
    第三节 人体疾病和心理健康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一、身疾心病对艺术家创作的影响
        二、疾病对艺术创作影响的作用机制
    第四节 艺术对人类身心健康的影响:博物馆处方与艺术治疗
        一、博物馆处方和博物馆治疗
        二、艺术是一种新型的古老治疗工具
        三、艺术治疗的形式与主要方法
        四、绘画治疗的理论基础与作用机制
        五、艺术博物馆艺术治疗的有效性评估
    第五节 艺术在医院和临床医学的应用
        一、艺术有助于提升医务人员的人文修养
        二、艺术在现代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三、医院空间环境的艺术化:绘画、雕塑、色彩和绿化等的治疗效果
    第六节 生物医学艺术:艺术与医学融合的新趋势
        一、欧美生物艺术的萌芽时期
        二、欧美生物艺术的发展阶段
第三章 医学博物馆艺术化的路径
    第一节 麦克卢汉的“媒介观”
    第二节 医学博物馆艺术化的重要手段:高新科技的应用
        一、医学博物馆艺术化的内涵
        二、医学博物馆的艺术化离不开科技化
    第三节 人体和医学展品的标本固定和保存的艺术化
        一、制成木乃伊(Mummification)
        二、蜜渍法(Mellification)
        三、古代防腐剂和福尔马林固定保存法(Formalin fixation)
        四、现代防腐剂:化学和物理方法综合使用(Embalming)
        五、人体冷冻(Cryogenics)
        六、塑化技术保存人体标本(Plastination)
    第四节 电子科技发展衍生人体艺术品:数字人体和数字解剖标本
        一、人体生物医学标本的数字化
        二、数码人体:电脑合成的三维人体
        三、人体虚拟尸体解剖
        四、3D-打印的人体器官标本
        五、医学数字产品和数字艺术品
        六、生物医学艺术作品
    第五节 医学博物馆展陈设计的艺术科技化
        一、围绕展品医学内涵和展览主题,强调知识性并突出审美感
        二、展陈空间中的科技、医学和艺术的融合
        三、应用数字医学标本和增强现实及虚拟空间:创造艺术化的虚拟场景
        四、虚拟艺术的传播作用与意义
    第六节 未来科技化的医学博物馆的表征
        一、博物馆的线上数字展览
        二、虚拟医学博物馆
        三、博物馆的人工智能和医学智能博物馆
    第七节 人体艺术标本和生物艺术品之伦理问题
        一、东西方的生死观的讨论
        二、海根斯塑化人体艺术的伦理道德问题
        三、生物医学艺术的伦理问题与特点
第四章 医学博物馆的专业教育及公众教育
    第一节 西方前沿的重组教育理念与博物馆教育改革
        一、当代教育体制的问题和挑战
        二、西方前沿的重组教育理念和学习网格模式
        三、后真相时代博物馆教育的公信力
    第二节 西方医学博物馆的专业教育
        一、传授医学知识是医生的重要职责
        二、医学博物馆是医学教学的重要课堂
        三、人体解剖也是早期艺术家的专业课
        四、医学博物馆专业教育的现状
    第三节 西方医学解剖博物馆的公众教育
        一、早期解剖博物馆的公众教育
        二、公共卫生运动的兴起和公众卫生健康教育普及
        三、现代医学博物馆的公众教育内容
        四、医学博物馆的公众教育的现状与策略
    第四节 医学博物馆不可替代的的公众教育特色
    第五节 医学博物馆公众教育上面临的挑战
        一、传统医学博物馆和现代医学博物馆的差别
        二、医学博物馆公众教育上面临的问题
        三、医学博物馆公众教育的意义
    第六节 现代医学健康公众教育有关主题展的实例解析
        一、心脏主题展
        二、大脑主题展
        三、人体解剖生理的公众教育:玻璃人和透明人人体模型
        四、灵活机动的博物馆公众教育:微型主题展
        五、人体生物科学技术内容主题展
第五章 拓展医学博物馆的公共性
    第一节 消失的边界:艺术与医学的跨界融合与边界拓容
        一、布尔迪厄的文化区隔理论与博物馆公共性的创生
        二、当代艺术和博物馆的公共性
        三、提升医学博物馆公共性的价值与实践意义
    第二节 当代医学博物馆公共性应有的审美表征
        一、生物艺术品和新标本艺术赋予新的审美特征
        二、艺术再造医学博物馆现代展陈语境
        三、艺术融入医学博物馆的公共空间与公共艺术
        四、医学和艺术并行:医学艺术混合展
        五、医学和艺术的融合:医学专家和艺术家合作
    第三节 医学美术在传播医学知识和拓展公共性上的作用
        一、医学美术的传播力:一图胜过千百字
        二、医学插图展现艺术家和医学的完美融汇
        三、超级写实主义雕塑表现人体医学的科学细节
        四、医学三维动画展示生命和疾病的机制
    第四节 提升医学博物馆公共性是一个系统工程
        一、用普惠美学思想指导医学博物馆公共性的建设
        二、医学博物馆工作人员需要多学科专业的培训
        三、数字时代展陈设计中文化再生产的新模式
        四、建构新型博物馆教育模式与加强公众健康知识的传播
        五、医学博物馆需融合市场经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博物馆运营模式
    第五节 解析公共性的典型案例:惠康医学博物馆
        一、惠康信托基金会和惠康典藏博物馆
        二、惠康典藏博物馆的公共性的表征之一:公众参与共建文化民主
        三、惠康典藏博物馆的公共性的表征之二:当代艺术融合医学艺术
        四、惠康典藏博物馆公共性的表征之三:分享主义与资源共享
        五、惠康典藏博物馆公共性的表征之四:公共性和精英性共存
第六章 走向未来的大医学艺术博物馆
    第一节 大医学艺术博物馆概念的界定与意义
        一、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溯源
        二、大医学艺术博物馆概念形成的背景
        三、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的概念的界定及其内涵
        四、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的多元化的特点
    第二节 大医学艺术博物馆作为公共性的文化空间生产
        一、增强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的公众影响力
        二、大医学艺术博物馆公众影响力的作用机制
        三、加强医学艺术博物馆公共性的审美表征
    第三节 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的线上线下的运作机制
        一、线上大医学博物馆的运作机制
        二、大医学艺术博物馆智能化的管理系统
        三、医学健康普及的不仅是医学科学也是社会文化
        四、大医学艺术博物馆为中心的社区文化健康与福祉联盟
    第四节 大医学艺术博物馆建设的(SWOT)可行性分析
        一、机会与威胁分析(OT)主要是对环境和时势的分析
        二、优势与劣势分析(SW)主要是对自身优势和劣势的评估
        三、博物馆企业家在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的作用与职能
    第五节 构建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的策略
        一、打造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的特色品牌
        二、寻求艺术家和医学博物馆的跨界合作
        三、寻求医学专家和医学博物馆的跨界合作
        四、大医学艺术博物馆与医学机构及博物馆的合作
        五、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的主题展要围绕公众关心的健康话题
        六、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社教部门的规划要反映新时代的述求
        七、大医学艺术博物馆要应用在多元文化空间生产的管理思维
        八、大医学艺术博物馆需要寻求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的国际合作
结束语
附录一 、欧美十大医学博物馆
附录二、图版索引(按前后顺序)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文章
后记与致谢
附件

(2)中小型博物馆进行纸质文物批量消毒的方法选择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纸质文物消毒方法的总体思路分析
二、批量消毒方法的选择分析
    (一)低温冷冻杀虫法分析
    (二)环氧乙烷熏蒸法分析
    (三)充氮除氧法分析
    (四)低氧法分析
三、结语

(3)皮质文物保存影响因素及保护对策研究 ——以内蒙古博物院院藏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及意义
二、皮质文物保存现状介绍
    (一)皮质文物保存现状调查
        1、皮质文物数量、种类
        2、皮质文物展出和存放环境条件
    (二)皮质文物病害现象
        1、院藏皮质文物病害调查
        2、院藏皮质文物病害简介
三、皮质文物保存的影响因素
    (一)原料特性对皮质文物保存的影响
        1、皮质文物原料特征
        2、对文物保存的影响分析
    (二)制作工艺对皮质文物保存的影响
        1、皮质文物制作工艺
        2、对文物保存的影响分析
    (三)环境对皮质文物保存的影响
        1、馆藏环境的影响因素
        2、对文物保存的影响分析
    (四)小结
四、皮质文物保护对策研究
    (一)宏观对策建议
        1、人才措施,培养引进人才
        2、科研发力,完善科研方向
        3、提升硬件,加强硬件配置
        4、制度保障,完善制度规范
        5、基地依托,加快基地建设
    (二)预防性保护对策建议
        1、充分合理利用院藏环境监测数据
        2、制定院藏皮质文物保存环境标准参考
        3、虫害的预防
        4、展厅和库房环境协同
        5、选择合适的存储包装方式
        6、合理选择环境调控方法
    (三)本体保护对策建议
        1、皮质文物杀菌除虫
        2、皮质文物清洗
        3、皮质文物回软
    (四)小结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生物防腐技术在明代古尸“顾从礼”展示保存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传统保存古尸的方式方法。
2 除氧充氮法
    2.1 材料
    2.2 步骤
    2.3 后续的养护工作
    2.4 观察效果
3 结论

(5)番禺明代古尸骨骸鉴定和塑化保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性别鉴定
    2.2 年龄鉴定
    2.3 身长鉴定
    2.4 遗骸的塑化保存
3 讨论

(7)中国古尸保护研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古尸定义与分类
        1.2.1 古尸定义
        1.2.2 古尸分类
    1.3 古尸分布情况及保存原因
        1.3.1 新疆古尸及重要考古发现
        1.3.2 南方古尸及重要考古发现
        1.3.3 内蒙古古尸
    1.4 古尸保护的研究现状
        1.4.1 古尸保护研究发展简史
        1.4.2 古尸保护研究面临的问题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2章 古尸保护
    2.1 尸体死亡后的腐败
    2.2 微生物研究在古尸保护中的重要性
        2.2.1 古尸存放环境中的微生物
        2.2.2 致腐、致霉的原因
        2.2.3 古尸存放环境中的常见微生物
    2.3 古尸出土现场需要采取的措施
    2.4 古尸包装运输需要采取的措施
    2.5 古尸的实验室防腐防霉处理
        2.5.1 适合古尸的物理灭菌方法
        2.5.2 适合古尸的化学灭菌方法
    2.6 古尸保护技术路线设计
        2.6.1 古尸保存状况调查、记录及保护方案编写
        2.6.2 防霉腐试剂选取与试实验
        2.6.3 古尸表面浮土的清理
        2.6.4 古尸病害取样并仪器分析
        2.6.5 古尸霉腐微生物的清除
        2.6.6 古尸展柜密封
        2.6.7 编写古尸保护实验报告
    2.7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3章 古尸的展览与储藏
    3.1 古尸展储对光的要求
    3.2 古尸展储对温湿度要求
    3.3 展览和储藏
        3.3.1 展厅
        3.3.2 展柜
        3.3.3 展厅展柜布置理念
        3.3.4 储藏
    3.4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4章 古尸保护的案例分析
    4.1 马王堆古尸-辛追夫人
    4.2 江陵县凤凰山一六八号墓男尸
        4.2.1 保存原因
        4.2.2 棺液及随葬物品
    4.3 新疆干尸
    4.4 契丹干尸
    4.5 古尸塑化
    4.6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 中国古尸出土统计简表(按照年代排序)
    附录 2. 古尸保护相关的一些主要文章
    附录 3. 古尸相关的一些主要文章
    附录 4. 契丹女尸文物保护企划方案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8)生物塑化技术在保存生物类文物方面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生物塑化技术的概况
    1.1 生物塑化技术的由来
    1.2 生物塑化技术的原理
    1.3 生物塑化标本的制作过程
    1.4 生物塑化技术的分类
    1.5 生物塑化技术的特点
2 生物塑化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和创新
3 生物塑化专利技术在保存生物类文物方面的应用
    3.1 东莞市出土的明代古尸塑化保存与展出
    3.2 明代钟氏家族古尸和遗骸及陪葬品塑化保存与展出
    3.3 新石器时代“蚝岗人”遗骸塑化处理封存完好
    3.4 珠江口南沙大角山鸦片战争抗英将士遗骸塑化保存成功
    3.5 清代佛山南海籍科学家邹伯奇遗物塑化保存完好
    3.6 广州区庄出土明代老年女尸塑化保存完好
    3.7 佛山南海、广州番禺出土明代中年女尸塑化保存成功
    3.8 鹤山博物馆珍藏古代民族服饰塑化保存成功
    3.9 一批出土遗骸的塑化保存和鉴定完成
4 结语

(9)我校人体科学教育中心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 人体科学教育中心对大学生医学素质教育的作用
二、 人体科学教育中心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的作用
三、人体科学教育中心建设的展望
    (一) 继续加强“中心”在我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二) 将“中心”建设成为大学生的“通识”素质教育基地
    (三) 将“中心”建设成为生命科学相关专业学生科技创新的平台
    (四) 逐步完善“中心”的 互动式教育体系,同时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国际交流

四、现代生物塑化技术在古尸和生物类文物保存中的推广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论用艺术提升医学博物馆的公共性[D]. 叶丽(盖娅丽丽)(Lily Gaia Ye).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
  • [2]中小型博物馆进行纸质文物批量消毒的方法选择探究[J]. 安恕. 收藏与投资, 2020(11)
  • [3]皮质文物保存影响因素及保护对策研究 ——以内蒙古博物院院藏为例[D]. 宋晓东.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8(01)
  • [4]生物防腐技术在明代古尸“顾从礼”展示保存中的应用[J]. 葛栋,赵晓青. 生物技术世界, 2015(08)
  • [5]番禺明代古尸骨骸鉴定和塑化保存的研究[J]. 陈凌枫,陈国伟,曾满红,张文光,刘靖. 解剖学研究, 2014(04)
  • [6]博物馆科学技术创新实践的分析与思考[J]. 单霁翔. 东方博物, 2013(04)
  • [7]中国古尸保护研究初探[D]. 寇淑愉. 吉林大学, 2013(09)
  • [8]生物塑化技术在保存生物类文物方面的应用研究[J]. 刘靖,李国营,曾满红,张黎,尚杰,石俊会,娄欣利,张龙,张杰龙,吴振宇,张德兴,张文光. 解剖学研究, 2011(01)
  • [9]我校人体科学教育中心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作用[J]. 刘靖,张德兴,李红枝,李国营,曾满红,张黎,陆志根. 广东药学院学报, 2008(04)
  • [10]关于授予2006年度广州市科学技术奖的通报[J]. 广州市人民政府. 广州政报, 2007(23)

标签:;  ;  ;  ;  ;  

现代生物塑化技术在古代尸体和生物文物保护中的推广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