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促智药奥拉西坦的药理及临床应用进展

新型促智药奥拉西坦的药理及临床应用进展

一、新型益智药奥拉西坦的药理与临床应用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王艳[1](2021)在《颞三针联合化瘀通络灸对VD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及疗效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颞三针联合化瘀通络灸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以及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的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0年12月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科及脑病科住院及门诊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升高的血管性痴呆患者60例。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针灸组、西药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对症及防治并发症等基础治疗,针灸组予以颞三针联合化瘀通络灸治疗(针刺每日1次,每周6次,4周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化瘀通络灸每周二、周四、周六治疗一次,4周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西药组予以盐酸多奈哌齐、叶酸片(两者均是每日1次,一次5mg,4周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分别观察并记录患者在治疗前、2个疗程结束后当天及后2个月随访检测血液中Hcy含量、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血管性痴呆辨证量表(SDSVD)等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个量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2个疗程结束后及随访两组患者MMSE表、Mo CA量表、ADL量表的评分均有所上升,CDR量表、SDSVD量表评分有所下降;与西药组比较,2个疗程结束后及随访针灸组MMSE表、Mo CA量表、ADL量表的评分上升更明显,CDR量表、SDSVD量表评分下降更显着。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cy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2个疗程结束后及随访两组患者血清Hcy均有所降低;与西药组比较,2个疗程结束后及随访针灸组血清Hcy降低更显着。结论:针灸组和西药组均能够改善VD患者认知能力、日常生活能力,但针灸组疗效显着;针灸组和西药组均可降低VD患者血清Hcy,且与药物组相比较针灸组效果更佳;颞三针联合化瘀通络灸对VD患者的治疗机制,可能与降低Hcy有关。

毛明华[2](2020)在《奥拉西坦在小鼠创伤性脑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促智药奥拉西坦对小鼠脑创伤的脑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成年清洁级昆明小鼠120只,运用随机数字标记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TBI),奥拉西坦治疗组(ORC),假手术组正常饲养仅做头皮切开处理,模型组采用Marmarous动物模型,治疗组在模型组的基础上分别在第3d、7d、14d进行奥拉西坦药物的干预(100 mg/kg-1/d)。Morris水迷宫、旷场实验观察动物运动神经功能评分以及认知功能的改变,HE染色检测脑部海马区神经元细胞形态的变化,ATP酶水平的变化评估线粒体功能,Western-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NMDAR1、Stau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Marmarous动物模型假手术组小鼠神经功能评分均为24分,模型组小鼠神经功能评分在6-10分之间,奥拉西坦治疗组小鼠神经功能评分在10-15分之间;同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在第3d、7d、14d出现了肌肉震颤、抓取无力等表现,致使功能学评分处于低档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在第3d、7d、14d奥拉西坦治疗组小鼠运动功能得到了一定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脑组织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在第3d、7d、14d显着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在第3d、7d、14d奥拉西坦给药组脑组织ATP酶活性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脑组织细胞间隙正常,呈有序规则排列,胞核形状规则圆润,核仁染色正常,没有发现不规则侵袭扩张以及炎性浸润损伤;模型组脑组织细胞在第3d时,间隙变宽,细胞排列紊乱,核仁染色变深,炎性细胞浸润扩张;尤其是在第7d时,细胞水肿严重,空泡增加,提示脑水肿病变严重;在第14d时,细胞水肿减轻,但是炎性细胞浸润扩张仍然存在;奥拉西坦治疗组在第3d,7d,14d与模型组相比,可见水肿减轻,细胞膜皱缩减轻,并且随着时间的增加、给药次数的增加,奥拉西坦治疗组的细胞形态逐渐恢复。Western-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在第3d、7d、14d NMDAR1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在第3d、7d、14d奥拉西坦治疗组NMDAR1蛋白明显降低(P<0.05)。Western-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第3d、7d、14d奥拉西坦治疗组Stau2蛋白的表达较模型组增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第3d、7d、14d模型组Stau2蛋白表达降低(P<0.05)。小鼠脑组织含水量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脑组织水含量在第3d、7d、14d均高于模型组,且随时间的增加而增高(P<0.05);模型组小鼠脑组织水含量在7d达到顶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这说明脑创伤后小鼠脑组织出现了明显的脑水肿;与模型组相比,奥拉西坦治疗组小鼠脑组织水含量在时间点第3d、7d均低于模型组(P<0.05)。旷场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实验小鼠在伤后第3d、7d、14d行走的总路程较假手术组相比减少(P<0.05);奥拉西坦治疗组实验小鼠行走的总路程与模型组相比相对增加,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迷宫结果显示,模型组在伤后第3d、7d、14d搜索安全岛潜伏期的时间明显比假手术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拉西坦治疗组在伤后第3d、7d、14d搜索安全岛的时间潜伏期与模型组相比有显着的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对创伤后小鼠具有脑保护作用;可能通过降低海马NMDAR1的表达、上调Stau2蛋白的表达对脑创伤后小鼠发挥脑保护作用。图9幅;表8个;参76篇。

李喜情[3](2020)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肾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及优化方案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不同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血管性痴呆肾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在改善肾虚血瘀证的中医证候、提高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方面的作用,探讨相对优化治疗方案。方法:以随机、对照为试验原则,按1:1:1:1比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名患者随机分配为A组(西医治疗+中药汤剂)、B组(西医治疗+中药汤剂+艾灸)、C组(西医治疗+中药汤剂+针刺)、D组(西医治疗+中药汤剂+中药注射液)四组,每组各25名患者,共治疗8周。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均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并记录治疗前后四测、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及试验期间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结果:1.四组均能提高MMSE总积分,差异显着(P<0.01)。B、C、D组总积分均高于A组,其中C组(西医治疗+中药汤剂+针刺)总积分最高,C组分别与B组、D组相比较有差异性,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MMSE评价临床疗效,C组疗效最明显,有效率为81.82%,与A、B、D三组相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治疗后四组ADL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0.05、PB、C、D<0.01)。C组(西医治疗+中药汤剂+针刺)总积分最低,且B、C、D组均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三组之间相互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四组均能降低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差异显着(P<0.01);A组总积分最高,C组(西医治疗+中药汤剂+针刺)最低,降低效果最明显,C组与B组、C组与D组相比较有差异,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中医证候评价临床疗效,C组疗效最明显,有效率为90.91%,与A、B、D三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D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4.四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重大不良事件出现,均有较好的安全性。结论:本研究中四种不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均取得了疗效,西医治疗+中药汤剂+针刺联合治疗在改善肾虚血瘀证的中医证候、提高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方面综合疗效显着。

张媛婷[4](2020)在《滋肾活血方治疗肾阴虚血瘀型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滋肾活血方治疗肾阴虚血瘀型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疗效,从而探索治疗肾阴虚血瘀型VD的方法。方法:纳入60例来自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部的VD患者,西医诊断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标准及美国国立神经病与卒中研究所/瑞士神经科学研究国际会议标准,中医证候诊断采用《血管性痴呆辨证量表》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关于中药新药治疗老年期痴呆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痴呆程度及疗效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临床痴呆程度评定量表(CDR)、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中医证候评分量表评定。将患者分为中药组及西药组,西药组口服盐酸多奈哌齐片5mg qd,中药组口服滋肾活血方汤剂。治疗前、治疗8周后及治疗12周后进行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中医证候评分疗效评价,并在治疗前后检测患者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心电图以评价本研究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中药组及西药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痴呆程度、学历程度、既往病史、治疗前各评分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8周后,中药组和西药组MMSE评分前后差分别为1.43±0.77、1.36±0.99,两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中药组和西药组ADL评分前后差分别为3.57±2.18、3.43±1.71,两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中药组和西药组中医证候评分前后差分别为10.50±4.45、5.14±3.66,中药组显着优于西药组(P<0.01)。治疗12周后,中药组和西药组MMSE评分前后差分别为3.93±2.02、2.96±1.48,中药组有高于西药组的趋势(P=0.061);中药组和西药组ADL评分前后差分别为7.43±4.45、6.04±3.17,中药组有高于西药组的趋势(P=0.077);中药组和西药组中医证候评分前后差分别为17.53±5.89、9.68±6.15,中药组显着高于西药组(P<0.01)。结论:滋肾活血方治疗VD安全性较高。滋肾活血方和盐酸多奈哌齐片均能改善肾阴虚血瘀型VD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中医证候评分,且滋肾活血方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明显优于盐酸多奈哌齐片。

赵文斌[5](2019)在《天麻及其有效物质对阿尔兹海默症模型小鼠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天麻Gastrodia elata Blume(G.elata)是兰科植物中的一种腐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国,韩国和日本。传统中医利用天麻的干燥块茎治疗头晕,瘫痪和癫痫已有几个世纪。近年的研究表明天麻不仅具有增强记忆、改善大脑、预防衰老的功效,而且对老年性痴呆症有一定的疗效,其疗效在多个国家得到证实。天麻水提取物可以改善D-半乳糖诱导的小鼠记忆障碍,减少氧自由基,防止神经元损伤,并通过γ-氨基丁酸(GABA)神经能系统表现出抗焦虑样作用,显着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天麻及其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天麻素等多种成分已被证明具有多种功能作用,包括认知增强,神经保护,抗抑郁和抗炎等,可显着改善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 disease,AD)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多方面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在于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AD的主要病理标志是存在大量老年斑,脑区神经原纤维缠结和胆碱能功能障碍。据流行病学统计,该病已成为威胁老人健康的最严重疾患之一。在该病理情况下,草药植物及其生物活性化合物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新治疗方案备受关注。而关于肠道微生态与各种慢性病的研究近几年呈指数增长,肠道微生态对各种疾病发展的影响得到国际的普遍认可。大多数人类慢性病不仅和人基因组有关,还和基因-环境相互作用(如肠道微生物就是重要因素)有关。这使得传统的“单药物-靶点”药物发现方法不那么适用。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中药的作用靶点包括宿主及其共生微生物,这使得中药有望作为潜在的新药进入西方市场。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和疾病密切相关。肠道共生微生物菌群可通过多种直接或间接途径影响宿主大脑和行为,通过探索肠道微生物菌群在肠-脑轴信息交流中对脑功能及行为影响的具体机制,以期发现一些预防和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微生态新疗法。综上所述,本课题利用三氯化铝和D-半乳糖联合诱导建立了AD小鼠模型,然后用天麻水煎液、天麻素、香兰素、天麻多糖对AD模型小鼠进行了灌胃治疗,灌胃治疗一个月后,用水迷宫进行了药效学的筛选,天麻水煎液、天麻素、香兰素、天麻多糖对AD模型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和空间探索能力均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之后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对小鼠海马体中P-Tau蛋白的表达进行了定量分析,各给药组小鼠海马体中P-Tau蛋白的表达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通过肠道微生物16S rRNA测序分析探讨了各组中肠道菌群的丰度变化,在天麻水煎液高剂量发现了约氏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鼠乳杆菌三种益生菌,为预防和延缓阿尔茨海默病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方法。

陈方[6](2018)在《HPLC-RRS联用技术在抗滴虫病类药物和H2受体拮抗剂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色谱法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分析方法,在高效液相色谱的装置中,检测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常用的检测器主要有电化学检测器、紫外检测器和荧光检测器等。共振瑞利散射(RRS)是一种新颖的且高灵敏度的的分析方法。因其方法简便、分析速度快、灵敏度极高,已经被广泛应用到药物分析、无机物和生物大分子等领域。然而共振瑞利散射的选择性较差,其容易受相似基质的干扰,不能准确的检测多种物质,高效液相色谱虽然其检测的灵敏度不高,但是其正好有的选择性高的优势。因此,将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共振瑞利散射(HPLC-RRS),得到一种新的分析检测的技术,该技术结合两种方法的优点得到一种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方法,同时也促进共振瑞利散射与液相色谱的进一步发展。本论文探究的实验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荧光桃红B做探针的HPLC与RRS联用技术测定蜂蜜中的三种抗滴虫病类药物本文建立了一种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方法即:高效液相色谱与共振瑞利散射(HPLC-RRS)联用技术,并用于检测蜂蜜中的三种抗滴虫病类药物,它们分别为甲硝唑(Metronidazole)、奥硝唑(ornidazole)、替硝唑(tinidazole)。在pH 3.8的BR缓冲溶液中,以荧光桃红B(Phloxine B)作为柱后探针,在反应管中与HPLC系统分离的三种抗滴虫病药物依次结合形成1:1离子缔合物后,整个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信号显着增强。HPLC的流动相为乙腈与pH=3.0的磷酸-磷酸二氢钾缓冲,其体积比为30:70,流速为0.5 mL·min-1,柱温为35℃,检测波长λex=λem=360 nm。本文对柱后衍生的实验条件进行了一系列优化,并且探讨发生反应及共振瑞利散射信号增强的原因,在最优的实验条件下,三种抗滴虫病类药物甲硝唑,奥硝唑和替硝唑的检测(S/N)分别为:0.013μg·mL-1,0.049μg·mL-1,0.27μg·mL-1。通过蜂蜜样品加标回收得到回收率在97.4%102.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5.3%,于是得到该方法检测分析抗滴虫病药的结果令人满意,同时也验证了此联用技术的可靠性。2.基于Pd(II)-赤藓红作探针的HPLC与RRS联用技术测定人尿中的法莫替丁和雷尼替丁本文运用高效液相色谱与共振瑞利散射联用(HPLC-RRS),并在原来联用的技术上建立一种新的柱后衍生方法,即将金属离子Pd(II)与染料赤藓红(Ery)同时作为探针通过柱后引入反应管,该技术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方法的灵敏度,并且将此技术首次用于同时检测两种H2受体拮抗剂包括法莫替丁(FMTD)和雷尼替丁(RNTD)。在pH=4.6的BR缓冲溶液中,这两种H2受体拮抗剂可以与Pd(II)以1:1的比例螯合形成阳离子,再与染料赤藓红通过静电引力和疏水作用形成三元离子缔合物。HPLC的分离的流动相乙腈与醋酸-醋酸钠缓冲(pH=4.5)的体积比为10:90,以流速0.5 mL·min-1流入C18柱,柱温35℃。本文优化了实验的最佳条件,比如:有机溶剂的影响,检测波长,反应管长,反应温度,Pd(II)与Ery浓度等等的影响。运用该方法得到法莫替丁和雷尼替丁的检测限(S/N)分别为:7.3 ng·mL-1,10.1 ng·mL-1,通过样品加标回收得到回收率在97.76%98.82%之间,最后该方法也成功的应用到检测人体尿液中的法莫替丁和雷尼替丁含量,且在本此实验中并没有发现尿液中一些其它的基质对RRS信号的的干扰。因此,该方法分析检测H2受体拮抗剂具有可靠性和实用性。3.西坦类益智药与Pd(II)和刚果红三元配合物的荧光、共振瑞利散射光谱研究及其分析应用此体系研究一种高灵敏的检测方法,首次应用荧光及共振瑞利散射光谱检测分析益智药药物包括吡拉西坦(PIR)和奥拉西坦(OXI)。在pH=3.0的HCl-NaAc缓冲溶液中,OXI与Pd(II)螯合形成螯合阳离子(Pd2·OXI)2+,然后继续与刚果红(CGR)通过静电引力和疏水作用反应形成三元离子缔合(Pd2·OXI)·CGR2,导致整个体系的RRS信号和荧光光谱急剧增强。共振瑞利散射信号在λex=λem=375nm处被记录,PIR同样的现象也被记录。增强的RRS和FL强度在0.03μg·mL-13.0μg·mL-1的范围之内与药物浓度成正比,线性相关系数都高于0.9903,RRS法分析PIR和OXI的检测限为2.3 ng·mL-1和9.7 ng·mL-1。另外,FL方法分析为PIR和OXI的检测限为8.4μg·mL-1和19.5μg·mL-1。显然,相比于荧光法,共振瑞利散射的灵敏度更高,通过RRS方法检测两种益智药的回收率在100.4%100.8%,相对标准偏差(n=5)均小于3.1%。本文不仅研究了用RRS方法检测益智药的最佳条件,探究了反应机制和RRS增强的原因,最后该方法已被证实为简单,消耗低和灵敏度高的方法。

程义如[7](2018)在《AMPA受体与Stargazin相互作用的研究以及奥拉西坦和茴拉西坦对AMPA受体通道亚型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离子型谷氨酸受体(ion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iGluRs)通过偶联离子通道,使突触后神经元去极化,介导了中枢神经系统中大部分的快速兴奋性神经传递。离子型谷氨酸受体根据各个亚群的同源性和药理学特征,可以将其分为4种: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α-氨基-3-羟基-5-基-4-异恶唑(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 acid,AMPA)受体、海人藻酸(kainate acid,KA)受体和孤儿受体。所有的谷氨酸受体亚单位的拓扑学结构相同,均是从细胞膜外N端起始,依次包括氨基端结构域(ATD)、配体-受体结合结构域(LBD)、由三个跨膜结构域,一个折返环路构成的离子孔道区形成的跨膜结构域(TMD)和一个伸向胞内的尾巴C端(CTD)组成。AMPA受体是由一种或者多种亚单位[Glu(A1-4)]组成的四聚体,快速激活并快速脱敏是AMPA受体通道最重要的特征。大量研究表明,许多膜蛋白与离子型谷氨酸受体相互作用,共同调节谷氨酸受体的功能和表达,这些蛋白被命名为谷氨酸受体辅助亚单位。其中辅助亚单位TARPs(transmembrane receptor regulatory proteins)通过与AMPA受体的相互作用,参与调节AMPA受体的表达和功能。Stargazin(STZ,γ2)蛋白是第一个被鉴定的TARPs成员,来源于基因突变小鼠,通过减弱失活和脱敏而增强AMPA受体活性,增强脱敏后的恢复,并具有调节AMPA受体药理学功能的特性。但STZ如何精确调节AMPA受体通道功能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奥拉西坦(oxiracetam,ox)和茴拉西坦(aniracetam,ani)属于吡咯烷酮类益智药,是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衍生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认知障碍,改善学习记忆能力。此类益智药均是基于对吡拉西坦进行结构修饰而合成的吡拉西坦衍生物,作用于AMPA受体,调节AMPA受体的功能,属于AMPA受体调节药。奥拉西坦是吡拉西坦的类似物,其药效为第一代吡咯烷酮类益智药吡拉西坦的3-5倍,茴拉西坦是吡拉西坦的N-侧链衍生物,药效也强于吡拉西坦,但奥拉西坦和茴拉西坦对于AMPA受体分子的确切药理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应用分子生物学和电生理学技术,研究了Stargazin和AMPA受体相互作用的精确调控机制,以及奥拉西坦和茴拉西坦对AMPA受体不同亚型的影响。第一部分AMPA受体与Stargazin之间的静电吸引力对AMPA受体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目的:通过改变AMPA受体或Stargazin某位点的氨基酸种类,改变AMPA受体和Stargazin之间的静电吸引力,以此探究AMPA受体和Stargazin之间的静电吸引力对AMPA受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电生理学技术相结合,利用基因点突变和膜片钳外面向外细胞记录方法,来探究AMPA受体和Stargazin之间的静电吸引力对AMPA受体通道亚型GluA2通道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1.10 mM谷氨酸作为激动剂,记录AMPA受体通道亚型GluA2通道及共表达STZ电流的变化。对照组共转Glu A2+STZ时,AMPA受体通道亚型GluA2通道的激活时间常数τ为0.26±0.09(ms);当进行氨基酸点突变,无论全部或部分减弱STZ和AMPA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共转GluA2+STZ突变体的激活时间常数均明显延长,如共转Glu A2+STZ-4A通道的激活时间常数τ为1.87±0.59(ms),明显长于STZ野生型共转(P<0.0001)。2.减弱STZ和AMPA受体间的相互作用对受体的去活过程影响不大,只有全部打破STZ和AMPA受体的相互间作用才能影响通道的去活过程。3.通过部分和全部将STZ和AMPA受体的相互作用交界面上的氨基酸电荷极性突变,我们发现交界面的氨基酸电荷相互排斥时,明显改变AMPA受体的激活、脱敏和去活过程过程。4.通过氨基酸点突变,我们找到了决定STZ影响AMPA受体的脱敏的关键氨基酸位点(STZ-E90)。小结:AMPA受体和Stargazin之间静电吸引力促进了AMPA受体的激活、脱敏、脱敏的平台期电流和峰值电流的比值,对去活过程影响不明显。第二部分奥拉西坦对AMPA受体通道亚型GluA2和GluA4通道的影响目的:研究奥拉西坦对AMPA受体通道亚型GluA2和GluA4通道的作用,在分子水平进一步深入研究奥拉西坦益智作用的分子机理。方法:利用膜片钳外面向外细胞记录和给药方法来确定奥拉西坦对AMPA受体通道亚型GluA2和GluA4通道的作用。结果:奥拉西坦可以明显抑制AMPA受体通道亚型GluA2和GluA4通道的峰值电流和脱敏的平台期电流。1.5 mM奥拉西坦可以使AMPA受体通道亚型Glu A2通道峰值电流与平台期电流均减小,峰值电流减小至对照组电流的71.28±0.09(%),平台期电流减小至对照组电流的61.46±0.05(%)。而对AMPA受体通道亚型GluA2通道的脱敏、去活及脱敏后再恢复动力学特征均无显着影响。2.5 mM奥拉西坦也可以使AMPA受体通道亚型Glu A4通道峰值电流与平台期电流均减小,峰值电流减小至对照组电流的71.23±0.04(%),平台期电流减小至对照组电流的67.16±0.05(%)。对AMPA受体通道亚型GluA4通道的脱敏、去活及脱敏后再恢复动力学特征均无显着影响。小结:奥拉西坦通过与AMPA受体通道亚型Glu A2通道和GluA4通道结合,仅仅抑制了AMPA受体通道亚型Glu A2通道和GluA4通道的激活,而不影响AMPA受体通道亚型GluA4通道开放后的功能状态改变。第三部分茴拉西坦对AMPA受体通道亚型GluA2和GluA4通道的影响目的:研究茴拉西坦对AMPA受体通道亚型GluA2和GluA4通道的作用,在分子水平进一步深入研究奥拉西坦益智作用的分子机理。方法:利用膜片钳外面向外细胞记录和给药方法来确定茴拉西坦对AMPA受体通道亚型GluA2和GluA4通道的作用。结果:1.5 mM茴拉西坦不影响AMPA受体通道亚型GluA2和GluA4通道峰值电流与平台期电流。2.茴拉西坦可以显着减慢通道亚型GluA2通道电流的脱敏过程,明显延长脱敏时间(P<0.0001)。并且茴拉西坦应用后,AMPA受体通道的去活过程也显着延长(P<0.05),但对AMPA受体通道亚型Glu A2通道脱敏再恢复过程没有影响(P>0.05)。3.茴拉西坦也可以显着减慢通道亚型GluA4通道电流的脱敏过程,明显延长脱敏时间(P<0.001)。并延长GluA4通道的去活过程(P<0.05),但对AMPA受体通道亚型GluA4通道脱敏再恢复过程没有影响。小结:茴拉西坦通过与AMPA受体通道亚型GluA2通道和GluA4通道结合,减慢了AMPA受体通道亚型GluA2通道和GluA4通道的关闭和脱敏过程,不影响AMPA受体通道亚型GluA2通道和GluA4通道的脱敏后再恢复过程、通道的电流和脱敏的平台期电流。结论:1.AMPA受体和Stargazin之间的静电吸引力决定了AMPA受体通道亚型GluA2通道的激活和脱敏。2.益智药奥拉西坦和茴拉西坦尽管都是吡拉西坦的类似物,但其对AMPA受体的调节机制存在明显差异。

王向阳[8](2017)在《奥拉西坦对中度颅脑损伤后认知障碍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如今,我国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的发病率居高不下,许多颅脑损伤患者意识恢复后遗留了不同程度地认知功能障碍,研究显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重返社会可能性小,而轻度颅脑损伤患者伴随认知功能障碍的几率较低,故本研究主要针对中度颅脑损伤患者。而近年来益智类药物逐渐被用到该疾病中,其代表药物奥拉西坦是一种新合成的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衍生物,它主要作用在大脑的皮层、海马等部位,不但能促进学习记忆能力,还可以保护、激活及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的一种中枢性神经系统药物。目的探讨奥拉西坦作为一种益智药,对中度颅脑损伤患者认知障碍的疗效,为中度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提供一些理论根据与新思路,为认知障碍干预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9月到2016年8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20例。入院当天行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选出中度颅脑损伤患者,并于第2天对其选出患者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进行认知功能的评定,根据GCS评分及MMSE结果选出中度颅脑损伤并伴认知障碍患者48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奥拉西坦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两组治疗结果对比,并应用统计学进行分析。同时对2组血清IGF-1浓度水平采用ELISA法进行测定。进而对其所得结果应用统计学分析。结果1.治疗前两组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GC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7天后,两组之间的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天后,治疗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临床治疗7天与治疗2天比较时,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及血清IGF-1浓度水平有所提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治疗14天与治疗7天后比较时,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及血清IGF-1浓度水平提高明显,其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天、7天后,两组之间的MMSE评分及血清IGF-1浓度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4天后两组相比时,治疗组的MMSE评分及血清IGF-1浓度水平较常规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奥拉西坦治疗与常规治疗对改善颅脑损伤患者认知障碍均有效,但前者疗效优于后者。2.血清IGF-1可作为早期筛查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客观指标,并为临床干预提供有效的信息。

王庆泽[9](2015)在《(S)-奥拉西坦片的质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又称老年性痴呆,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渐进性神经衰退性疾病,其临床症状表现为记忆力严重下降,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运动异常。AD致死率较高且医疗支出较大,随着社会发展和老龄化加重,AD患者逐年迅速增多,AD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世界问题,因此研发出治疗AD的特效药已成为全球药物研发的一个热点。目前,已有多种治疗AD的药物上市,对于治疗AD取得一定的效果,由于AD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但是绝大多数药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人体耐受性较低,不适合长期用药,因此需要研发出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小的药物。治疗AD的药物中,吡咯烷酮类促智药药效非常明显,其中之一是奥拉西坦。奥拉西坦可以选择性的作用于大脑皮层和海马,通过改善脑部代谢,对神经细胞的功能回复具有促进和保护作用,治疗效果明显且副作用小,人体耐受性好,是目前应用非常广泛的促智药。奥拉西坦是手性药物,已上市的奥拉西坦为消旋体,鉴于手性药物单旋体比混旋体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副作用更小,将奥拉西坦手性拆分并研究发现(S)-奥拉西坦的治疗效果优于(R)-奥拉西坦和RS-奥拉西坦,(S)-奥拉西坦比奥拉西坦具有更好的社会意义和社会效益。本文对(S)-奥拉西坦片进行了质量研究。本文建立了(S)-奥拉西坦片有关物质分析方法、含量测定方法和溶出度测定方法,通过系统适用性试验、专属性试验、线性试验、精密度试验、回收率试验及溶液稳定性试验等试验方法分别进行了方法学验证,结果证实建立的方法是可适用的。本文进行了工艺放大试验,根据已确定的(S)-奥拉西坦片处方及制备工艺,进一步优化并对工艺放大的样品进行性状、片重差异、硬度、有关物质、含量、溶出度等考察项目的检查,结果证实(S)-奥拉西坦片处方及制备工艺可用于工艺放大生产。本文进行了(S)-奥拉西坦片的初步稳定性研究,对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及长期试验的样品进行检查,结果证实(S)-奥拉西坦片稳定性良好。

孙原,王翠兰,张春阳,石秋艳[10](2014)在《奥拉西坦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奥拉西坦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86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2例。每组除给予相同的常规药物治疗外,A组加用奥拉西坦4g入250ml生理盐水缓慢滴注;B组加用丁苯酞胶囊200mg口服,3次/d;C组加用奥拉西坦和丁苯酞,用法同A组、B组;三组疗程均为14d。观察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并比较疗效。结果联合用药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独应用奥拉西坦或丁苯酞治疗组。结论奥拉西坦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二、新型益智药奥拉西坦的药理与临床应用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型益智药奥拉西坦的药理与临床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颞三针联合化瘀通络灸对VD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文献研究
    1.血管性痴呆的简介
        1.1 中医病名起源与变迁
        1.2 中医病因病机
        1.3 西医病名的历史沿革
        1.4 流行病学
        1.5 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
    2.HCY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3.血管性痴呆的治疗现状
        3.1 药物治疗
        3.2 非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临床研究
    1.病例来源及分组
    2.诊断标准
    3.研究方法
        3.1 治疗方法
        3.2 实验指标的观察
        3.3 不良事件观察及处理
        3.4 统计分析
    4.研究结果与统计分析
        4.1 安全性结果
        4.2 一般情况比较
        4.3 血清Hcy的比较
        4.4 各个量表的比较
讨论
    1.针灸治疗VD依据
    2.针灸治疗VD的机制
    参考文献
结论
不足与展望
综述 同型半胱氨酸与血管性痴呆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1.Hcy与VD相关性分析
    2.Hcy代谢的途径及其影响因素
    3.Hcy导致VD的机制
        3.1 与血管性疾病形成相关
        3.2 与脑神经直接相关
    4.干预Hcy对VD的疗效
    5.小结
    参考文献
附表
    附表一: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
    附表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
    附表三: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
    附表四: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
个人简介
致谢

(2)奥拉西坦在小鼠创伤性脑损伤中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实验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实验动物
        1.1.2 实验试剂及仪器
        1.1.3 主要试剂配制
        1.1.4 TBI实验动物模型
        1.1.5 实验动物脑水肿检测
        1.1.6 神经运动功能评分
        1.1.7 Morris水迷宫检测
        1.1.8 旷场实验
        1.1.9 HE染色
        1.1.10 ATP检测
        1.1.11 Western-blot法检测奥拉西坦对脑创伤小鼠NMDAR1和Stau2蛋白表达的影响
    1.2 结果
        1.2.1 脑创伤后大体观测
        1.2.2 奥拉西坦改善脑创伤小鼠神经功能的评分
        1.2.3 奥拉西坦促进脑创伤小鼠自发活动和探索行为能力提高
        1.2.4 奥拉西坦促进脑创伤小鼠自发活动和空间记忆功能的提高
        1.2.5 奥拉西坦减轻脑创伤小鼠脑水肿
        1.2.6 奥拉西坦提高脑创伤小鼠脑组织Na~+-K~+ -ATP酶和Ca~(2+)-Mg~(2+)-ATP酶的活性
        1.2.7 奥拉西坦促进脑细胞形态的恢复
        1.2.8 奥拉西坦降低脑创伤小鼠NMDAR1蛋白的表达
        1.2.9 奥拉西坦提高脑创伤小鼠Stau2蛋白的表达
    1.3 讨论
        1.3.1 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1.3.2 奥拉西坦对脑创伤小鼠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1.3.3 奥拉西坦对退行性病变中神经恢复有积极影响
        1.3.4 奥拉西坦对神经损伤记忆的恢复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1.3.5 奥拉西坦能够提高小鼠脑组织ATP的活性
        1.3.6 奥拉西坦对记忆区组织细胞间具有积极影响
        1.3.7 奥拉西坦对受损脑组织海马部的恢复具有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促智药奥拉西坦的研究进展
    2.1 作用机制
    2.2 ORC药物生理学
    2.3 ORC药品动力学
    2.4 对颅脑外伤患者神经损伤修复作用、血管收缩舒张的影响及疗效
    2.5 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2.6 奥拉西坦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引起的智能损伤
    2.7 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
    2.8 奥拉西坦治疗脑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
    2.9 慢性脑病与奥拉西坦
    2.10 奥拉西坦对海马脑片场电位的影响
    2.11 奥拉西坦治疗小儿神经系统损害疾病
    2.12 奥拉西坦与高血压疾病的病理性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3)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肾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及优化方案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方案
    1.病例来源
    2.病例选择
    3.研究分组
    4.治疗方法及疗程
    5.观察内容
    6.疗效评价标准
    7.统计方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结果与分析
    1.病例完成情况
    2.治疗前四组可比性检查
    3.治疗后疗效分析
    4.安全性指标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西医对VaD的认识
    2.中医对痴呆肾虚血瘀证的认识
    3.用药选择
    4.本研究分析
    5.问题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西医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4)滋肾活血方治疗肾阴虚血瘀型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前言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定标准
        2.5 统计方法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分析
    2 治疗前评分比较
    3 治疗8周后评分差组间比较
    4 治疗12周后评分差组间比较
    5 评分组内前后比较以及组间比较
    6 治疗12周后有效性比较
    7 药物安全性
第三部分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VD的认识
        1.1 VD的发病机制
        1.2 VD的分类和诊断
        1.3 VD的西医治疗
    2 中医学对痴呆的认识
        2.1 病因病机
        2.2 中医证型
        2.3 中医治法
    3 导师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
        3.1 肾虚为本
        3.2 血瘀为标
    4 滋肾活血方的方药分析与药理研究
        4.1 方药分析
        4.2 现代药理研究
    5 选用盐酸多奈哌齐作为对照组的依据
    6 结果与分析
        6.1 治疗8周后各评分差结果分析
        6.2 治疗12周后各评分差结果分析
        6.3 治疗12周后两组有效性分析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血管性痴呆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5)天麻及其有效物质对阿尔兹海默症模型小鼠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的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水平
    1.3 选题的依据
        1.3.1 天麻及其有效物质抗AD机制研究
        1.3.2 天麻及其有效物质抗AD实验流程
第二章 天麻及其有效物质对阿尔兹海默症模型小鼠的作用机制研究
    2.1 前言
    2.2 材料与仪器
        2.2.1 实验材料
        2.2.2 仪器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小鼠的饲养
        2.3.2 AD小鼠模型的制备、动物分组及给药处理
        2.3.3 Morris 水迷宫行为学观察实验
        2.3.4 解剖取材
        2.3.5 肠道菌群的检测
        2.3.6 信息分析流程
        2.3.7 测序数据处理
        2.3.8 OTU分析和物种注释
        2.3.9 OTU聚类及物种注释概况
        2.3.10 物种分布情况
        2.3.11 物种相对丰度展示
        2.3.12 物种丰度聚类热图
        2.3.13 Ternaryplot分析
        2.3.14 属水平物种进化树分析
    2.4 样品复杂度分析
        2.4.1 α多样性指数
        2.4.2 物种多样性曲线
        2.4.3 物种累积箱形图
        2.4.4 基于OTU的韦恩图和花瓣图
        2.4.5 Alpha多样性指数组间差异分析
    2.5 多样品比较分析
        2.5.1 β 多样性指数
        2.5.2 β 多样性指数组间差异分析
        2.5.3 PCoA分析
        2.5.4 PCA分析
        2.5.5 NMDS分析
        2.5.6 UPGMA聚类树分析
    2.6 组间群落结构差异显着性检验
        2.6.1 Anosim分析
        2.6.2 MRPP分析
        2.6.3 ADONIS分析
        2.6.4 Amova分析
    2.7 组间差异物种分析
        2.7.1 T-test检验
        2.7.2 MetaStat分析
        2.7.3 LEfSe分析
    2.8 蛋白免疫印迹
        2.8.1 Western Blot实验流程
    2.9 病理学观察
        2.9.1 石蜡切片常规染色步骤
        2.9.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步骤
    2.10 实验结果
        2.10.1 水迷宫测定结果分析
        2.10.2 基于OUT的花瓣图结果分析
        2.10.3 物种相对丰度柱形图结果分析
        2.10.4 物种丰度聚类热图结果分析
        2.10.5 物种显着性差异统计图结果分析
        2.10.6 PCoA结果分析
        2.10.7 蛋白质免疫印迹结果分析
        2.10.8 免疫组化结果分析
    2.11 小结
第三章 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HPLC-RRS联用技术在抗滴虫病类药物和H2受体拮抗剂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高效液相色谱的简要概述
    1.2 共振瑞利散射简要概述
    1.3 高效液相色谱与共振瑞利散射联用技术的研究进展
        1.3.1 高效液相色谱与共振瑞利散射联用技术的方法简要概述
        1.3.2 高效液相色谱与共振瑞利散射联用技术的应用
        1.3.3 高效液相色谱与共振瑞利散射联用技术的展望
第2章 基于荧光桃红B做探针的HPLC与RRS联用技术测定蜂蜜中的三种抗滴虫病类药物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装置
        2.2.2 试剂与药品
        2.2.3 标准溶液的制备
        2.2.4 蜂蜜样品的制备和提纯
        2.2.5 HPLC-RRS装置及参数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反应条件的优化
        2.3.2 反应机理的讨论
        2.3.3 RRS信号增强的原因
        2.3.4 HPLC-RRS方法的验证和应用
    2.4 结论
第3章 基于Pd(II)-赤藓红做探针的HPLC与RRS联用技术测定人尿中的法莫替丁和雷尼替丁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装置
        3.2.2 试剂与药品
        3.2.3 标准溶液的制备
        3.2.4 尿样的制备和提纯
        3.2.5 HPLC-RRS装置及参数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反应条件的优化
        3.3.1.1 RRS检测波长范围的优化
        3.3.1.2 HPLC 分离流速的优化
        3.3.1.3 体pH的影响
        3.3.1.4 有机溶剂对 RRS 的影响
        3.3.1.5 检测波长的优化
        3.3.1.6 Pd(AC)_2浓度的影响
        3.3.1.7 探针 Ery 溶液的浓度的优化
        3.3.1.8 BR 缓冲溶液及 Ery 流速的优化
        3.3.1.9 反应管路长度的选择
        3.3.1.10 反应温度的选择
        3.3.2 反应机理的讨论
        3.3.3 RRS信号增强的原因
        3.3.4 HPLC-RRS方法的验证和应用
    3.4 结论
第4章 西坦类益智药与Pd(II)和刚果红三元配合物的荧光、共振瑞利散射光谱研究及其分析应用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仪器和试剂
        4.2.2 标准溶液的配置
        4.2.3 实验过程
    4.3 结果和讨论
        4.3.1 共振瑞利散射光谱
        4.3.2 荧光光谱
        4.3.3 反应条件的优化
    4.4 反应机理的深讨
        4.4.1 探究三元离子缔合物的组成
        4.4.2 量子化学方法探究缔合物的组成
    4.5 RRS信号增强的原因
        4.5.1 吸收光谱的对RRS的影响
        4.5.2 离子缔合物的分子的体积对RRS的影响
        4.5.3 体系极化率对RRS的影响
        4.5.4 疏水性增强
    4.6 方法的分析及应用
        4.6.1 散射和荧光强度与OXI和PIR和的浓度关系
        4.6.2 方法的灵敏度
        4.6.3 RRS方法的选择性
        4.6.4 RRS方法的可靠性
    4.7 结论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对HPLC与RRS联用技术的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题目
致谢

(7)AMPA受体与Stargazin相互作用的研究以及奥拉西坦和茴拉西坦对AMPA受体通道亚型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AMPA受体与Stargazin之间的相互作用对AMPA受体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奥拉西坦对AMPA受体通道亚型GluA2和GluA4通道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茴拉西坦对AMPA受体通道亚型GluA2和GluA4通道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离子谷氨酸型受体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奥拉西坦对中度颅脑损伤后认知障碍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5 本研究不足之处
6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奥拉西坦的临床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9)(S)-奥拉西坦片的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阿尔茨海默病的简介
    2. 阿尔茨海默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现况
        2.1 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率
        2.2.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
        2.3. 阿尔茨海默病的影响
        2.4. 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
        2.5. 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学
        2.6.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机制
        2.7. 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现状
    3. 奥拉西坦的研究进展
        3.1. 作用机理
        3.2. 奥拉西坦药代动力学
        3.3. 药理和毒理
        3.4. 奥拉西坦的临床应用
    4. 选题创新和研究内容
        4.1. 选题创新
        4.2. 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S)-奥拉西坦片有关物质分析
    1. 前言
    2. 仪器和试剂
        2.1. 实验仪器
        2.2. 实验试剂
    3. 有关物质分析方法
        3.1. 有关物质分析方法的建立
        3.2. 有关物质分析方法学的验证
    4. 样品有关物质检查
    5.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S)-奥拉西坦片含量测定
    1. 前言
    2. 仪器和试剂
        2.1. 实验仪器
        2.2. 实验试剂
    3. 含量测定方法
        3.1. 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3.2. 含量测定方法学验证
    4. 样品含量测定
    5. 总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S)-奥拉西坦片溶出度测定
    1. 前言
    2. 仪器和试剂
        2.1. 实验仪器
        2.2. 实验试剂
    3. 溶出度测定
        3.1. 溶出方法的确定
        3.2. 溶出方法学验证
    4. 样品溶出度检查
    5.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S)-奥拉西坦片的工艺放大试验
    1. 前言
    2. 仪器和试剂
        2.1. 实验仪器
        2.2. 实验试剂
    3. (S)-奥拉西坦片的处方及制备工艺
        3.1. 处方
        3.2 制备工艺
    4. (S)-奥拉西坦片工艺放大实验
        4.1. 制备工艺流程变动
        4.2. 中试放大制备工艺流程
        4.3. 工艺放大研究
    5. 总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S)-奥拉西坦片的初步稳定性研究
    1. 前言
    2. 仪器和试剂
        2.1. 试验仪器
        2.2. 实验试剂
    3. 稳定性研究
        3.1. 影响因素试验
        3.2. 加速试验
        3.3. 长期试验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致谢
附录: 已发表的专利和文章

(10)奥拉西坦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疗效评定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三组疗效比较
    2.2 三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2.3 安全性评价
3 讨论

四、新型益智药奥拉西坦的药理与临床应用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颞三针联合化瘀通络灸对VD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及疗效研究[D]. 王艳.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奥拉西坦在小鼠创伤性脑损伤中的保护作用[D]. 毛明华.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7)
  • [3]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肾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及优化方案的探讨[D]. 李喜情.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4]滋肾活血方治疗肾阴虚血瘀型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D]. 张媛婷.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天麻及其有效物质对阿尔兹海默症模型小鼠的作用机制研究[D]. 赵文斌. 兰州大学, 2019(09)
  • [6]HPLC-RRS联用技术在抗滴虫病类药物和H2受体拮抗剂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 陈方. 西南大学, 2018(01)
  • [7]AMPA受体与Stargazin相互作用的研究以及奥拉西坦和茴拉西坦对AMPA受体通道亚型的影响[D]. 程义如. 河北医科大学, 2018(01)
  • [8]奥拉西坦对中度颅脑损伤后认知障碍的疗效分析[D]. 王向阳. 新乡医学院, 2017(04)
  • [9](S)-奥拉西坦片的质量研究[D]. 王庆泽. 南京大学, 2015(05)
  • [10]奥拉西坦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 孙原,王翠兰,张春阳,石秋艳.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4(11)

标签:;  ;  ;  

新型促智药奥拉西坦的药理及临床应用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