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艺术的空间美及其教学方法

装饰艺术的空间美及其教学方法

一、装饰艺术的空间美及其教学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曹斌华[1](2021)在《设计基础课程的整合与重构 ——以南京艺术学院教学实验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数字化设计从普及到升级到变向的发展过程,当代设计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已然超越了简单的视觉图像层面而趋向于更为综合、系统与跨界。然而,大部分院校的设计基础教学却不容乐观,年级分段式的、简单化的、被分割的单元课程学习模式,依旧涵盖于几乎所有国内院校的设计教学之中,即所谓的素描、色彩、装饰及构成等课程。由此可知,专业化与碎片化的分门别类的知识训练和当下综合性与交叉性的设计发展趋势的矛盾,已然对设计教育特别是设计基础课程方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针对此问题,本文应对的方法及研究方向即是:通过课程的整合与重构,尝试建构起一种主题性、综合型的设计基础教学模式,以课题整合与作业编排为教学方法,以多种形式“语法”、“手法”、“看法”为作业途径,从而对基础教学展开反思与实验。本论文首先以包豪斯设计基础教学的整合性、多元性特质为讨论的出发点,在其课程的整体架构中反思中国自身设计教育在诸多方面过于碎片化的问题;其次,依据教育学视野和学科学理的角度讨论专业发展、现实情境以及学生条件等三方面的设计现状;再次,以整合的角度对中外国际联合教学工作坊、建筑设计以及当代艺术等相关基础教学的课题展开参照性地描述;从此,以设计基础的基本要素作为出发点揭示出以“形式”为学理取向的设计基础课程的发展方向;最后,以课程模式、课题设计、作业条件、主题切入等内容作为课程整统的要点,以此展开“整合”观念下的“物象”、“方法”、“交叉”、“专业”等四类方向的12个主题性、综合型设计教学案例的讨论,并对教学成效进行记录与分析。本文所提及的主题性教学法的核心是通过课题整合手段,将原有以技法、材料为区分的课程内容重构于主题之下,并围绕简单到复杂的系列主题教学单元展开教学活动与实践。这一教学改革旨在打破分门别类的传统课程模式,倡导教学理念回归到设计学交叉性、跨学科性的特质中,并与当下极具整合意义的设计趋向相吻合,因此,对于设计基础中新教学体系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杨帅[2](2019)在《虚拟现实技术在工业设计史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新媒体设备的发展取得了显着成效,这其中就包括虚拟现实技术。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已经成功应用到了各行各业,如游戏娱乐,军事领域,医疗行业,航空航天,室内设计,工业模拟等。同时,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潜力非常大,它可以优化教材的呈现效果,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知识的效果。虚拟现实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可以给课堂教学、课下学习都带来新的活力,在提升教学效率方面可以发挥积极作用。但在现阶段,国内的工业设计专业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在创造力和实践方面的能力,理论课程中教师的教授一般是直接讲解,同时按照时间顺序授课。学生面对概念知识,都是在练习记忆力,为了使学生主动学习,必须提升学生的学习乐趣与学习动力。因此,本文希望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来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教学模式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探索新的学习形式。本论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首先,运用文献检索,实地考察等方法,充分地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虚拟现实技术当前的发展及在各行各业的应用现状进行调研,重点放在研究虚拟现实技术在设计专业中的应用。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艺术类的相关展馆进行调查,了解这些场馆运用了哪些新的虚拟现实技术,并总结出不同的使用方式。其次,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调研当前工业设计史课程中师生的不同需求,统计调查结果,总结师生对工业设计史课程中虚拟现实技术使用方式的需求。最后,通过对虚拟现实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研究,总结分析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及其对课堂的影响,并对虚拟现实技术在工业设计史课程中的应用提出可行的建议。通过调查研究本文给出以下建议,第一,构建虚拟资源库,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展示学习资源及设计作品,营造虚拟现实环境使学生更有代入感,也使学生对学习工业设计史产生浓厚兴趣。第二,建立沉浸式虚拟现实系统,可以把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变得可视化,增加实践性和真实感,加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记忆。第三,建立桌面式虚拟现实系统,这一系统主要是促进学生在课后的复习,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改变学习手段不够丰富的现状,提供查阅专业资料的平台。

李彬彬[3](2018)在《生活美学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研究》文中指出“美”是天性,从生活中产生,是延续生命冲动的触媒。人们对美的追求从未停止脚步。从“美术”与“生活”的发展关系来看,她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因此,需要将“美术”放置于“生活”之中,基于发现生活美、理解生活美、创造生活美的目标,更新美术教育的教学理念。然而,在当下的艺术教育系统中,美术教学的实践存在着明显的制约与瓶颈。在传统功利主义的教育背景下,美术教学的培养模式存在对审美培养的缺失、对美术技能、技法过度依赖等现象。作为其教学反馈的评价环节,更多地体现为学术性、标准化评价,在指向美术知识、技能训练的评价基础上,却忽视了美术学科的艺术性、创造性。美术学科的内在的规定性在于运用美术知识、技能与媒介表现个人想象、情感与思想的艺术实践,其背后更深层次的追求在于美术知识的生活运用与艺术表现。实际上,忽视美术学科的独特性的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缺乏明确的美学基础。这种美术教学,只是让学生进行了“艺术参与的尝试”,却与生活美学化语境下的艺术审美格格不入。小学美术教学评价对美学新理论的寻求,需要我们从理论上确立其美学根基,从多维视野明晰其理论指导的科学性。从美学理论的发展看,生活美学作为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影响最为广泛的美学思潮,其核心要义在于强调美学、艺术的原点在于生活本身,呼吁将眼光投向自己的周遭世界,去理解、发现与创作生活之美。美与艺术并不高居于博物馆中,并非只是宏大的画作、精湛的雕刻。其学术使命在于改变生活与美学的二元割裂,模糊美学与生活的界限,进而提出“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日常生活化”的新时代美学使命。而这一系列美学思想都将为探究小学美术教学评价提供了理论资源与学科视野。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离不开对政策的理析,从政策的视野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已然透视着对新美学理论的深度理解,生活美学的理论影响和观点在各类政策中逐渐清晰。从实践一线看,虽手捧教材“圣旨”,但美术教学素材、过程和评价等与生活的联系,在生活中和从生活中体验各种美感也成为师生的暗旋律。生活美学作为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理论确证,有必要厘清在生活美学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根本理念和重要取向,本文认为,生活美学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现了审美人生的评价目标、审美体验的评价标准、生活经验的评价范畴、主客交融的评价关系等根本理念。在其评价的价值取向上,以生活当下作为评价的逻辑起点,强调对个体生活经验的尊重;以审美育人的情感关怀,关注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以互动创生的精神引领,消融评价主客体之间的界限等。理念和价值取向为小学美术教学评价增添和重现新的“美感”,反映了美术教学评价的“艺术”之魂,对学生生活经验的尊重,在评价中突出生活性,以唤醒学生的审美需要、提高其审美能力、关注其审美心理,构建“主体间性”的师生关系,学生享受“平等”的交流,“享受”作品的充分肯定和过程体验的乐趣。理论对现实的指导需要评价主体的观念革新,但更需要有过程的支撑和实体的再现。生活美学视域下的小学美术教学评价是“生活”与“美术”关系优化的升华,需要以学生的美术作品作为评价载体。本文在确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理论指导地位和其深刻理论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对当今国内外美术教学评价维度的文献研究与比较研究,并结合多次专家会议法,突破传统美术教学评价的桎楛,从基于生活与美的联系、美学知识的创新应用和情感表达的丰富过程出发,构建了小学美术教学评价“发现生活美”、“理解生活美”、“创造生活美”以及“分享生活美”等三个纵向维度,以“艺术作品”层次的划分为参考依据,同样采用专家会议法,确立“质料层”、“形式层”、“意蕴层”三个层次作为美术教学评价的横向维度。小学美术教学评价横纵维度的划分,并非机械的模式建构和指标套用,而是新理论的新体现,重在不同阶段学生在不同素养的表现,强化评价主体在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创新,通过审美创造促进学生的审美素养。生活美学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实现并不是运用某种技术应对评价维度的过程,需要一致的方法论和具体技术的配合。美术的审美创造这一根本价值决定美术教学评价应以复杂和系统的方法论的支撑,本文正是着眼于这一方法论逻辑,对知识与技能的基础性系统、生活意识取向的拓展型系统、创意美感取向的创造性系统三个评价操作的内容体系进行划分。根据不同的内容体系中,选用循环递进评价过程的混合方法设计以配合评价维度考察目标的达成。在评价结果的处理上,强调以量化和质化有机结合进行评价结果表达。结合实际案例,探究出纸笔测试法、观察法、提问法、表现性评价法、成长档案袋法等具体方法的操作与说明,力图在方法论的角度上,为实际操作提供具体可行的参考。并依据评价维度的设计及评价的操作体系的确立提出相应的应用建议,倡导对教学活动的整体设计,以保障评价活动的进行;对评价方法论意识的觉醒,以确定评价方法使用的有效性;并防止过分依赖评价技术而成为其附庸,倡导依据现实课堂进行个性化的评价实施。美术学科是美学与生活的有机关联,是学生审美创造这一终极价值的有效体现,这一内在规律性需要生活美学作为其理论指导,并贯穿于学术教学的始终,为实现美术学科教学评价的专业性、凸显美术学科的独特育人价值、发挥美术学科的美育功能提供了一条美学路径。本研究的根本逻辑在于通过生活美学理论的指导,小学美术教学评价应有自身的观念体系和评价维度,突破传统意义上美术评价的分数量化主线,旨在通过用方法论和多元方法的创造性使用实现其观念体系,淡化评价指标的细分和权重系数的设立,把艺术作品作为学生情感的凝结,从作品中发现学生复杂而有内涵的生活状态和未来生活的素养品性。总体上说,生活美学下的美术教学评价,她是一种理念,不是一种具体的方法。其评价维度的确立是为了让教师更好的从“生活”的视角看待美术教学评价这一事件,将美术与生活、美术与美育、生活与美育之间进行了联结,倡导“人人都是艺术家,每个学生的作品都是艺术品”。在此理念下的教学评价观,不仅符合了课程标准中对美术学科课程性质的定义,也将其课程理念贯穿其中,更是对目前美术核心素养培育的一种回应。本研究的创新之处表现在:第一,采用了“生活美学”这一全新的视角,对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现状进行审视,进而实现将生活美学的理念作为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以此突破美术课程等学科本位的美育壁垒,为改进、优化学校美育工作提供了新的立场与思路。第二,在研究的内容上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发展了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新视野,提出构建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新体系,确立了美术教学评价的新维度,将美术与生活、美术与美育、生活与美育之间进行了联结,创新了美术教学评价新的路径。

王凯[4](2004)在《装饰艺术的空间美及其教学方法》文中指出在装饰艺术教学中,对于形式美法则的理论以及具体教学方法研究是极其重要的。而在形式美的法则中,空间美的法则至关重要。对于从事装饰艺术设计的学生来说,建立适空造型的能力尤为重要。本文就装饰艺术的空间美进行阐述,同时,说明了通过两种课程使学生建立适空造型能力的教学方法。

二、装饰艺术的空间美及其教学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装饰艺术的空间美及其教学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设计基础课程的整合与重构 ——以南京艺术学院教学实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关于课题研究的缘由
        一、艺术设计的发展与综合性、交叉性特征
        二、设计基础教学瓶颈与深化实验
        三、团队教学实验平台与个人实践基础
    第二节 关于课题研究的目的
        一、对主题性设计基础教学的意义、价值的认知
        二、对主题性设计基础教学实验的整理
        三、对设计基础学理的反思与知识系统的重构
    第三节 关于论文的准备
        一、对设计基础教学相关文献的解读
        二、有关设计教学发展与现状的反思
        三、论文撰写所参考的方法与思路
第一章 关于“设计基础课程”的延伸与发展
    第一节 整体性与碎片化的演绎,关于包豪斯基础课的延伸
        一、发端与演化:包豪斯基础课程的若干特征
        二、理性与消解:乌尔姆基础课程的变向及终结
        三、变革与升华:阿尔伯斯在美国的基础课程教学
        四、回望与纪念:包豪斯百年主题教学工作坊
    第二节 关于国外基础课程的发展
        一、多元与个性:多样教学思想主导下的教学景观
        二、形式与散发:美国基础课程的体系构成
        三、逻辑与功能:雷曼的产品设计基础教学方法
    第三节 关于中国设计基础课程的历程与现状
        一、发端与缺失:绘画+图案模式
        二、引进与误解:对构成教学的反思
        三、程式与格局:设计素描+装饰色彩+三大构成
        四、变异与修补:局部改革与片断探索
        五、介入与挑战:数字化情景中的新课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教育学视野与学理解读中对设计基础课程的改革条件
    第一节 外生性:艺术设计发展的专业氛围
        一、发展认知:提升与设计功能扩展
        二、数字媒体:从辅助设计到智能化设计
        三、走向综合:从单一化设计到系统设计
    第二节 内生性:艺术设计教育的现实情境
        一、程式与单一:绝大多数院校的重复单一
        二、改革实践:极少数院校的改革实践
        三、工科介入:理性建构中的技术性与工具性
        四、改写因素: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及教学形态的渐变
    第三节 原生性:艺术设计学科学生的基础条件
        一、基础的标准:入学专业统考条件下的命题及应试
        二、修订与确立:培养目标与课程标准的改写
        三、矛盾与理想:教与学的局限与愿景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关于主题性设计基础课程的参照与启示
    第一节 知识的综合与媒介的交叉
        一、侯世达:《哥德尔/埃舍尔/巴赫——集异壁之大成》
        二、莫霍利·纳吉:《新视觉-绘画、雕塑、建筑、设计的基础》及教学实验
        三、“透明性”:时空交错中的多维视觉设计启示
    第二节 来自国际联合教学工作坊的示范
        一、案例1:“笔记与思维”设计创意工作坊
        二、案例2:“从绘画到设计”综合设计工作坊
        三、案例3:“综合材料”绘画工作坊
        四、案例4:“在障碍中行动”舞台空间工作坊
        五、案例5:“二十四节气”实验艺术工作坊
    第三节 来自建筑教育的参照与启示
        一、现代空间模型与现代性练习设计
        二、AA建筑学院中当代艺术与空间教学的交叉
        三、鲁安东的建筑电影与空间认知课题
        四、顾大庆的制图/构成/绘画/模型的综合课题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关于设计基础课程的知识结构与学理取向
    第一节 关于设计基础的基本要素
        一、造型:从结构性造型到主题性造型
        二、色彩:从自然色彩到数码色彩
        三、形式:从方法主题到哲理主题
        四、装饰:从经典图式到图案构成
        五、材料:从真实材质到抽象质感
    第二节 关于课程的知识谱系与表现要素
        一、构成语法:从和谐关系到解构拼贴
        二、视觉维度:从超写实描绘到超现实表现
        三、形式要素:从平面表现到运动时空交错
        四、媒介技法:从材料手工到声音媒体运用
        五、数字媒体:从辅助手段到思维导向
    第三节 关于设计基础课程的学理取向
        一、对形式概念的解读与分析
        二、多元形式的内涵意义与图式表现
        三、“形式美”与“有意味的形式”
        四、形式的戏剧性展开与形式感的生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关于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途径与方法
    第一节 关于课程模式的反思与教学结构的设计
        一、关于对单元制课程体系的反思
        二、关于对片断式教学实验的小结
        三、关于对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参照与融汇
        四、关于对主题性教学模式的参照与融汇
    第二节 关于建构主题性、综合型课程结构
        一、变单元设置为结构整合
        二、主题切入:物象/方法/交叉/专业
        三、内容整合:形式/要素/维度/媒介
    第三节 关于课题设计的要素与法则
        一、资源与情境:从对象到内容的认知
        二、切入与转换:从主题到课题的变异
        三、叙述与媒介:从视觉到形式的演绎
        四、方法与游戏:从理性到趣味的改写
    第四节 关于作业系列的编排与组合
        一、规定性与自由性的结合
        二、逻辑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三、分析性与发散性的结合
        四、单一性与交叉性的结合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主题性与综合型设计基础教学实验(一)
    第一节 以“要素”为切入方式的课题设计
        一、演绎方式:从正常到非正常
        二、分析方式:从抽象到泛象
    第二节 以“对象”为切入方式的课题设计
        一、课题1:寻找与归纳,来自自然的形式
        二、课题2:构成与解构,来自建筑的形式
        三、课题3:观念与拼贴,来自当代艺术的形式
    第三节 以“方法”为切入方式的课题设计
        一、课题1:看法/关于视觉体验的方法
        二、课题2:语法/关于形式分析的方法
        三、课题3:手法/关于艺术表现的方法
    第四节 关于综合型教学方法
        一、课题与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
        二、课题设计与作业编排的方法
        三、教学研究与教案编制
        四、课题作业作为教材的核心内容与体例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主题性、综合型设计基础教学实验(二)
    第一节 “物象”课题与实验作业
        一、自行车—对机械形态特征视觉认知多样性的体验与表达
        二、芭蕉—对自然形态特征视觉认知多样性的体验与表达
        三、纸—对日常材料形态特征视觉认知多样性的体验与表现
    第二节 “方法”课题与实验作业
        一、变体—对经典作品的研习以及方法的运用与拓展
        二、拼贴—多样化形式元素的组合与重构
        三、分形—隐藏秩序的发现与操作
    第三节 “交叉”课题与实验作业
        一、建筑—抽象视觉要素与空间构成的综合
        二、音乐—视听转化与表现性的形式演绎
        三、园林—传统图式的表达与时空构造的演绎
    第四节 “专业”课题与实验作业
        一、服装—从身体的观念到形式的媒介
        二、装置—从空间解读到材料象征
        三、迷宫—从二维图形到三维空间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2)虚拟现实技术在工业设计史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 研究的结果与意义
第2章 虚拟现实技术理论研究
    2.1 虚拟现实技术特点
    2.2 虚拟现实系统类型
    2.3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现状
        2.3.1 在博物馆的应用
        2.3.2 在图书馆的应用
        2.3.3 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2.3.4 小结
    2.4 研究现状
        2.4.1 国外研究现状
        2.4.2 国内研究现状
        2.4.3 小结
    2.5 虚拟现实技术优势及发展趋势
第3章 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现状
    3.1 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3.1.1 虚拟现实在建筑学史类课程中的应用
        3.1.2 虚拟现实在风景园林教学中的应用
        3.1.3 虚拟现实在素描教学中的应用
        3.1.4 虚拟现实在家具设计与陈设教学中的应用
        3.1.5 虚拟现实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运用
    3.2 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对比分析
    3.3 虚拟现实技术对教学的作用
第4章 工业设计史教学现状
    4.1 工业设计史课程概述
        4.1.1 工业设计史课程的现状
        4.1.2 工业设计史的课程大纲
    4.2 工业设计史的授课方式
    4.3 工业设计史课程的授课特点
    4.4 师生关于工业设计史课程的满意度分析
        4.4.1 针对学生的调查数据分析
        4.4.2 学生对课程的需求总结
        4.4.3 对教师需求的访谈内容总结
    4.5 小结
第5章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方法
    5.1 针对工业设计史课程的虚拟现实应用
    5.2 针对学生需求的虚拟现实应用
    5.3 针对教师需求的虚拟现实应用
    5.4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方法的制定
        5.4.1 建立移动艺术馆,构建虚拟资源库
        5.4.2 建立沉浸式虚拟现实系统
        5.4.3 建立桌面式虚拟现实系统
        5.4.4 桌面式虚拟现实系统应用验证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录Ⅰ 针对学生的调查问卷

(3)生活美学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一)理论之需求:美学的发展对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理论指导的重新确立
        (二)现实之使然:知识技能为重的传统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反思与批判
        (三)政策之考量:深入推进美术课程教学审美育人学科本义的改革关键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生活美学的研究
        (二)关于小学美术教学的研究
        (三)关于小学美术课程的研究
        (四)关于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研究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研究重难点及创新
        (一)研究重难点
        (二)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生活美学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概念解读
    一、生活美学的阐释
        (一)美学
        (二)生活美学
    二、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释义
        (一)美术教学
        (二)美术教学评价
        (三)小学美术教学评价
    三、生活美学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诠释
第二章 生活美学作为小学美术教学评价视域的理论确证
    一、实践的理论指导: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理论表达
        (一)学术化的评价取向需要美学理论的支撑
        (二)理性之上的评价目标背离生活的本真
        (三)语言暴力的评价操作迷失了生活艺术
    二、政策的理论工具: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理论渗透
        (一)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政策工具
        (二)小学美术教学评价政策的基本理念
        (三)小学美术教学评价政策的生活美学渗透
    三、理论的意义拓展: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理论相关
        (一)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现有理论基础
        (二)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现有理论短板
        (三)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生活美学呼唤
第三章 生活美学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本真澄明
    一、生活美学的本真要义
        (一)生活美学的理论给养
        (二)生活美学的历史发展
        (三)生活美学的理论内核
        (四)生活美学的现实图景
    二、生活美学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理念转向
        (一)审美人生的评价目标
        (二)审美体验的评价标准
        (三)生活经验的评价范畴
        (四)主客交融的评价关系
    三、生活美学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
        (一)生活当下的逻辑起点
        (二)审美育人的情感关怀
        (三)互动创生的精神引领
    四、生活美学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意蕴表达
        (一)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艺术”之魂
        (二)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享受”过程
        (三)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作品”结果
第四章 生活美学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维度设计
    一、生活美学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维度的确立基础
        (一)评价的对象与目的
        (二)评价的形式与标准
        (三)评价维度的设计原则
    二、生活美学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维度的形成过程
        (一)评价维度初拟
        (二)评价维度筛选及确立
    三、生活美学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维度的表现形式
        (一)小学初级阶段学生美术表现形式
        (二)小学中级阶段学生美术表现形式
        (三)小学高级阶段学生美术表现形式
        (四)各年级段美术评价维度表现形式
第五章 生活美学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操作体系及应用建议
    一、评价操作的内容体系
        (一)知识技能取向的基础性系统
        (二)生活意识取向的拓展性系统
        (三)创意美感取向的创造性系统
    二、评价操作的方法体系
        (一)复杂方法论视野下的多元方法选择
        (二)循环递进评价过程的混合方法设计
        (三)量化和质化有机结合的评价结果表达
    三、评价操作的机制创新
        (一)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共同体
        (二)课内课外互通的资源共生
        (三)线上线下互联的平台搭建
    四、评价操作的应用建议
        (一)评价意识觉醒与整体设计
        (二)方法论意识的明确与使用
        (三)摆脱评价技术的附庸角色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后记

四、装饰艺术的空间美及其教学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设计基础课程的整合与重构 ——以南京艺术学院教学实验为例[D]. 曹斌华.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
  • [2]虚拟现实技术在工业设计史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 杨帅.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19(09)
  • [3]生活美学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研究[D]. 李彬彬. 西南大学, 2018(01)
  • [4]装饰艺术的空间美及其教学方法[J]. 王凯.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04)

标签:;  ;  ;  ;  ;  

装饰艺术的空间美及其教学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