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新变化

《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新变化

一、《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的新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姚鹭[1](2020)在《交易所问询函与审计风险研究 ——以康得新为例》文中认为我国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以发放问询函的方式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以期发现上市公司可能存在的风险。从2014年开始,交易所在其官网公开披露问询函。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要求审计师关注风险。交易所出具的问询函可能提示了哪些审计风险?审计师如何利用问询函来识别与评估上市公司审计风险?审计师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首先,本文运用规范研究法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问询函以及审计风险的相关研究文献,并提出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阐述问询函及其现状,明确本文研究中对交易所问询函的界定和分类。其次,进行理论分析,构建本文理论框架。进一步运用规范研究法分析交易所问询函对审计风险评估的影响,阐述在审计风险评估中利用交易所问询函的基本思路。最后,将内容分析法与案例研究法相结合,以康得新为案例阐述审计中对交易所问询函的具体利用。了解交易所对康得新的问询函及回复基本情况,运用内容分析法总结问询及回复内容,具体阐述利用交易所问询函识别与评估康得新审计风险,针对康得新案例提出可采取的措施。本文结合理论与案例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交易所问询函通过问询问题能够提示上市公司可能存在的审计风险;交易所问询函信息含量丰富,能够作为审计师风险评估的重要信息来源;审计师可以利用交易所问询函来识别、评估审计风险,判断高风险领域;审计师也可以利用问询函的回复内容进一步识别与评估审计风险,且回复内容的可靠性也是审计师需要验证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的贡献在于,将交易所问询函与审计风险相联系,既丰富了两个领域的研究,也为审计师识别、评估上市公司审计风险提供新的思路,具有一定实践指导意义。

卜繁强[2](2020)在《新债务重组准则下以房抵债的税会处理》文中提出债务重组准则修订后,新准则适用范围扩大,会计处理方法有新变化。文章以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建筑企业以房抵顶工程款为例,探讨其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

陈英[3](2017)在《基于管理防御视角下的管理者会计政策选择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资本市场下的企业财务与会计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会计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焦点。它不仅是一个多学科相互渗透和交叉的研究领域,同时也是一个充满生机、富有活力、极具挑战性的研究领域。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则是其中的一个重大理论与实践命题。现有的会计政策选择方面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具体操纵行为的识别以及从影响会计选择行为内外部因素分析等方面展开研究,而忽视了对选择行为主体(管理者)本身的研究。委托代理理论和行为企业理论都揭示了,管理者的决策是以“满意”而非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当企业的管理者意识到不仅要应对外部并购、接管等危机,同时在企业内部也会面临被企业解雇、降职等职业危机,且这些危机的发生将会对其在职消费、通过资源转移得到的个人收益以及职业生涯声誉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时,就有可能会在其经营管理上产生相应的管理防御行为。故而,管理者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维护自身职位稳定、降低可能发生的各种有形或无形损失,而当管理者选择具体会计政策时,需要根据交易事项发生时的实际情况进行主观判断,这就为管理者固守职位带来了机会,会计政策选择已然成为管理者主观地用来实现自己目标的工具,不再是一个客观地反映企业经济实质的手段。基于此,本论文从管理防御视角出发,探讨管理者对会计政策选择行为的影响,寻求会计政策选择行为优化之道,这将进一步丰富管理防御假说和会计政策选择领域的研究,为新会计准则实施背景下的上市公司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本论文在梳理与借鉴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对会计政策的概念、内容以及会计政策选择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经济后果及产生路径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分析了新会计准则下会计政策的总体特征。其次依据现代企业理论的演化逻辑,探讨了企业内部管理者作为会计政策选择主体力量的大小,由此来理解管理者的会计政策选择行为,揭示出管理者利用会计政策选择来实现自己目的的动机。进而详细剖析了管理防御视角下管理者的会计政策选择动因以及管理者管理防御行为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并在对不同产权类型企业下管理者的管理防御行为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产权类型下企业管理者基于管理防御视角下会计政策选择的行为,随后着重从会计确认、计量方面探讨新会计准则下管理者基于管理防御视角的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最后结合会计政策选择研究成果和管理防御理论,选择金融资产分类、长期资产减值两个会计政策,采用相关统计方法,对管理者管理防御视角下不同产权背景下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进行了实证分析,以验证管理防御视角下不同企业类型管理者在会计政策选择方面的异同及其背后的深层动机。并结合研究假设对结果予以解释,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研究对于深层次解释管理者的会计政策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规范企业管理者的会计政策选择行为,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客观公允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与以往对会计政策选择的研究相比,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理论上探讨了基于管理防御视角的管理者的会计政策选择行为。目前既有的文献大多将管理防御理论用于解释企业的财务行为。很少将其用于解释企业的会计行为,作为企业的一种剩余控制权的会计政策选择权主要由管理当局所掌握,因此笔者认为管理者的管理防御动机在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上应该会有所体现。根据笔者检索文献的情况来看,目前研究管理防御对会计政策选择影响的文献还没有见到,本论文研究管理者的会计政策选择行为从管理防御视角展开,一方面是对现有管理防御假说内容的补充,另一方面也拓宽了管理防御理论的应用领域。第二,实证检验了管理者出于管理防御的动机对金融资产分类及资产减值计提行为的影响。既有的文献对金融资产分类、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从经济因素和盈余管理因素方面进行考虑,很少有文献从管理者自身特征、管理者管理防御角度来考虑对金融资产分类以及资产减值计提行为的影响。本文从管理者出于管理防御动机的视角来探讨对金融资产分类及资产减值计提行为的影响,不仅丰富了金融资产分类及资产减值计提动机领域的研究,也为深入理解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行为提供了新视角。第三,验证了不同产权类型下企业内部管理者基于管理防御视角的会计政策选择行为的差异。本文把选取的样本企业分为国有和民营两类上市公司,以探讨不同产权类型下企业管理者的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并采用实证分析检验了不同类型企业中管理者管理防御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的差异。即国有企业管理者的管理防御程度高于民营企业,在金融资产分类的会计政策选择上国有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具有“利润蓄水池”功能,且能获取更多盈余调控空间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王颢[4](2017)在《中国保险资金夹层投资的理论分析与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文选题缘起于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时期,经济发展出现了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的三大特点。“脱实就虚”、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长期困扰和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亟待着力解决,保险资金夹层投资因其资本特性和运作模式能有效地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并很好地匹配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对于保险机构而言,夹层投资为其资金运用开辟了新的渠道并提供了新的投资收益。因而,保险资金夹层投资不啻为国家、市场、企业三方多赢的战略选择。论文通过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西方主流经济学等理论,保险资金运用、夹层投资等知识体系,遵循“保险姓保”、“稳健投资”等价值理念,从我国现实出发,在实践基础上以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和监管创新,致力于科学前沿,服务于保险主业,贡献于社会发展。在研究目标的引领之下,论文从构建保险资金夹层投资的理论基础入手,选择典型国家展开国际视野,剖析制约我国保险资金夹层投资的现实因素,在相关政策支持和监管规定之下开展博弈分析和定价研究,进而提出完善路径和改进措施。全文共七章。除第一章绪论之外,第二章为理论基础,分别从中国社会主义特色政治经济学和西方主流经济学找寻保险资金夹层投资的理论支撑。第三章是国际视野,选择了美国、欧洲和日本作为借鉴对象,从中发现了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保险资金夹层投资的发展特征和运行规律。第四章是我国的运作实践,从运作依据、运作现状、典型案例和制约因素进行考察。第五章是对我国保险资金夹层投资的博弈分析,通过博弈模型的构建进行了参数检验和数值模拟。第六章是对我国保险资金夹层投资产品的定价分析,在模型构建的基础上对偏债型和偏股型夹层产品开展了定价研究。第七章是完善我国保险资金夹层投资的对策建议,分别从法律、政策、监管、市场和企业等层面提出,并勾画了后续研究设想。本文的主要观点如下:其一,夹层投资缘起于企业的融资需求,该类投资与保险资金具有多重的匹配性:夹层投资的长期特征与保险资金的长期性资产配置需求相匹配;夹层投资的股债双性与保险资金的多元化资产配置需求相匹配;夹层投资的交易特征与保险资金的灵活性资产配置需求相匹配。在经济新常态之下,夹层投资为保险资金运用描绘了新的美好愿景,但实现这一愿景尚需克服重重障碍。其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保险资金夹层投资已有较为成熟的运作模式,主要特征体现在:其一,低利率环境和监管政策变化推动了夹层投资的发展;其二,夹层投资一般通过专业化平台来开展;其三,夹层投资一般采取间接投资模式。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市场经济模式和资本市场成熟程度上的差异,决定了国外模式不能照搬照抄,需找寻到可复制的经验和可推广的做法。其三,我国夹层投资市场从2005年开始萌芽,2014年以来投融资市场的环境变化促使夹层投资增长加速,但保险资金运用于夹层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从外部环境来看,保险资金夹层投资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监管规定等领域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从内部运作来看,夹层投资的运作模式、博弈决策、定价机制也有待进一步的优化。同时运作过程中的市场风险、政策风险、违约风险、协议风险和操作风险等需要审慎防范。其四,保险资金夹层投资涉及不同的利益相关主体,投资策略受制于博弈参与人的理性程度和学习能力。博弈模型发现了保险资金夹层投资的若干发展规律,如保险机构投资的资金额与夹层投资的成交额成正比;银行存款利率、有价证券收益率与夹层投资的成交额成反比;等等。本文依托博弈模型所做出的理论推导基本符合目前夹层投资发展情况,也说明保险机构开展夹层投资需综合考量各利益方的博弈结果以及各经济变量的制约程度。其五,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价模型丰富而多彩,为夹层投资产品的定价提供了较大的选择空间。从偏债型工具来看,以白云可转债和中信银行次级债为例测算的两种产品定价,结果表明无论是西方经典模型还是我国学者的优化模型,实际价值与理论价值都被低估,原因可能是模型所需的利率市场化、市场卖空机制等前置条件的缺失。从偏股型工具来看,以优先股为案例的定价分析表明,作为优先股股东,并不能一味地追求清算优先股的最大化,而是要综合考虑,做到双方达成的交易条款清单符合自己投资所希望的风险收益特征。其六,我国保险资金夹层投资应采取“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相结合、法律法规与政策措施相配套、监管机构与保险机构相配合的方式,多管齐下多方发力。而保险机构的夹层投资决策不仅来自盈利模式多元化的内在驱动力,更为重要的是要立足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牢牢把握服务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练好内功,提升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

崔怡滨[5](2017)在《基于公允价值计量的上市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研究》文中指出2006年,我国财政部引入了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做出了规定,以2007年1月1日起上市公司率先实行,其他企业也陆续实施。银行业是我国主要的行业,公允价值的引入增强了银行业所提供信息的科学性与相关性,使信息使用者更能获取有用、准确的信息来进行决策。但是,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的自身特点,在使用时会使取得这一指标存在太多的人为因素。因此,公允价值在使用过程中会给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盈余管理带来一丝便利和提供一定的空间。本文研究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上市银行盈余管理的影响时,选取了14家上市商业银行作为样本,首先,分析样本银行公允价值与盈余管理之间的联系,从金融资产、债务重组、投资性房地产、资产减值这几项金额或比重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变动比率,分析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进行盈余管理的途径;然后,根据上述数据结果提出假设,以可操作性应计利润为被解释变量,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等为解释变量,资产收益率等为控制变量构建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第一,新会计准则中规定的公允价值在使用后会对上市银行盈余管理有影响,但不会起到抑制作用;第二,我国上市银行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与盈余管理负相关;第三,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发生额与盈余管理无显着关系;第四,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营业外收入变动对盈余管理正相关,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营业外支出变动对盈余管理负相关。加强对制度法规的完善、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的从业水平和个人能力,对促进公允价值的推广使用和进一步提升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陈思[6](2016)在《初探新会计准则在企业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会计准则对企业的财务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其将会计工作经验总结成为理论,用于有效提升企业会计人员和财务人员的业务技能。随着企业的发展,会计准则也在进行不断地调整,从而适应企业在新常态下的发展要求。新的会计准则有利于企业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因此本文通过对新会计制度的主要变化和实施的意义进行梳理,探索其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实际影响,从而发现落实新会计准则的具体实施方法,提出相应的实施措施和意见,希望能为企业提供指导,推动会计行业的发展。

赵艳梅[7](2014)在《企业债务重组问题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化,一些企业由于缺乏对自身财务状况、未来发展的深入了解和规划,导致承担了过大的负债压力,最终形成资不抵债的局面,严重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债务重组是企业摆脱财务和经营困境的重要手段,能够在协调债务人、债权人及其他相关各方利益的基础上,对企业的资本结构、管理模式进行优化,为企业带来新的活力。

王芳[8](2014)在《包容性增长理念下的债务重组会计处理的变革探讨》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企业因竞争激烈常出现财务困难而无力偿债。基于包容性增长的理念,债权方企业改"对债务人采取立即的求偿措施"为"实施债务重组",使双方损失最小化,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并提高社会资源配置的目标。但现行债务重组准则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探讨,可以通过"规范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分期确认债务人的债务重组收益、改进债权人债务重组损失的处理方法"等变革措施以进一步完善债务重组准则。

李文,肖虹梅[9](2013)在《债务重组准则实施的经济后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以债务重组准则的内容变化分析为出发点,着重论述了准则实施所带来的经济后果,并以2010年进行债务重组的ST欣龙为例,剖析了债务重组准则实施的经济后果,以期有助于债务重组准则得以更好的运用。

张露[10](2012)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下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和成熟程度在于信息的对称性,特别是作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的会计信息生成、制作过程的真实性、可靠性。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国际化加速了各国会计准则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发展。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发展与改革开放事业相伴而生,加入WTO以后,特别是2006年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盈余管理行为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大敌,也是当前国内外经济学和会计学研究的热点领域,因此,将二者相结合,探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下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的。本文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与盈余管理行为的基本理论分析入手,重点阐述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动因,盈余管理行为的理论基础,正面回答了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行为二者间的关系,借鉴国外研究思路,对国内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内在动因、外部条件、识别方式及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下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现状进行了逐一分析和探讨,通过对比分析和统计分析发现,仅单方面借助会计准则的修订与完善来一劳永逸的解决或遏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是不现实的,相关实证研究表明,随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改进和完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力在弱化,但就具体行业而言,研究样本检验结果表明,我国会计准则的改进和完善对制造业类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起到抑制作用,但也扩大了其他行业类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

二、《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的新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的新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交易所问询函与审计风险研究 ——以康得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主要贡献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问询函研究
        二、关于审计风险研究
        三、关于问询函与审计风险关系研究
        四、文献述评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二、信号传递理论
        三、风险导向审计理论
第三章 交易所问询函相关概述及现状
    第一节 交易所问询函相关概述
        一、交易所问询函的定义及构成
        二、交易所问询函的发展
        三、交易所问询函的类别
    第二节 交易所问询函现状
        一、交易所问询函的发函现状
        二、交易所问询函的行业分布现状
        三、交易所问询函要求审计师回复的现状
第四章 审计风险评估中利用交易所问询函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交易所问询函对审计风险评估的影响
        一、审计风险评估相关理论
        二、交易所问询函影响审计风险评估路径
        三、交易所问询函在审计风险评估中的作用
    第二节 审计风险评估中利用交易所问询函的基本思路
        一、了解交易所问询函及回复情况
        二、利用交易所问询函识别与评估审计风险
        三、针对交易所问询函识别与评估审计风险的措施
第五章 审计风险评估中对交易所问询函的具体利用:康得新案例
    第一节 康得新案例介绍
        一、康得新简介
        二、康得新年报审计意见情况
        三、康得新事件回顾
    第二节 交易所对康得新的问询函及回复
        一、交易所对康得新的问询函情况
        二、康得新对交易所问询函的回复情况
    第三节 在康得新审计风险评估中利用交易所问询函
        一、利用交易所问询函识别与评估康得新审计风险
        二、针对交易所问询函识别与评估康得新审计风险的措施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对策建议
        一、会计师事务所层面
        二、审计师层面
        三、监管机构层面
    第三节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新债务重组准则下以房抵债的税会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准则适用范围及会计处理新变化
    (一)债权人会计处理
    (二)债务人会计处理
二、增值税和所得税的处理
    (一)增值税的处理
    (二)企业所得税的处理
三、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二)税会处理

(3)基于管理防御视角下的管理者会计政策选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管理者和管理防御的概念界定
    1.4 研究内容及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2 文献综述
    2.1 管理防御假说文献综述
        2.1.1 管理防御假说的起源
        2.1.2 管理防御与财务政策
    2.2 会计政策选择文献综述
        2.2.1 国外会计政策选择文献综述
        2.2.2 国内会计政策选择文献综述
    2.3 研究评述
3 会计政策选择的理论基础
    3.1 会计政策概念的界定
    3.2 会计政策的内容
    3.3 会计政策选择概念的界定
    3.4 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
    3.5 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后果及产生路径
    3.6 新准则下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特征
        3.6.1 总体上缩小了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选择进行利润操纵的空间
        3.6.2 某些方面提供了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选择进行利润操纵的新机会
        3.6.3 进一步强调了管理者等利益相关者对会计政策选择的作用
    3.7 本章小结
4 管理者角色与会计政策选择行为
    4.1 管理者会计政策选择最优化行为
    4.2 与企业目标异化下管理者会计政策选择行为
    4.3 作为代理人角色的管理者会计政策选择行为
    4.4 契约观中的管理者会计政策选择行为
    4.5 本章小结
5 管理防御视角下的管理者会计政策选择分析
    5.1 管理者管理防御产生的动机
        5.1.1 委托代理关系、契约的不完全性是管理者管理防御产生的外在动力
        5.1.2 人力资本的产权特性、专用性是管理者管理防御的内在动力
        5.1.3 控制权收益是引发管理者管理防御的根本动力
    5.2 管理者管理防御的影响因素
        5.2.1 管理者的个人特征
        5.2.2 企业对管理者激励
        5.2.3 企业对管理者的监督
        5.2.4 企业自身环境
    5.3 管理防御下的管理者会计政策选择动因
        5.3.1 降低风险、保住职位的动因
        5.3.2 提高业绩、增加报酬的动因
        5.3.3 规避管制、持续经营的动因
    5.4 管理者管理防御下的会计政策选择分析
        5.4.1 管理者的管理防御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
        5.4.2 管理防御下不同产权类型的企业管理者会计政策选择分析
    5.5 新准则下基于管理防御动机的管理者会计政策选择的主要空间
        5.5.1 利用资产类准则中的新变化进行政策选择的主要空间
        5.5.2 利用负债类准则进行政策选择的主要空间
    5.6 本章小结
6 管理者管理防御视角下金融资产分类会计政策选择的实证研究
    6.1 金融资产分类会计政策选择的研究现状
    6.2 研究思路
    6.3 管理者管理防御水平对金融资产分类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研究
        6.3.1 管理防御与金融资产分类会计政策关系逻辑框图
        6.3.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3.3 研究设计
        6.3.4 实证结果与分析
    6.4 管理者管理防御影响因素对金融资产分类会计政策选择的实证研究
        6.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4.2 变量设计和回归模型的建立
        6.4.3 实证结果与分析
        6.4.4 不同产权性质下的管理者管理防御影响因素对金融资产分类会计政策选择的差异
7 管理防御视角下的管理者长期资产减值政策选择的实证研究
    7.1 资产减值会计政策选择的研究现状
    7.2 研究假设的提出
    7.3 变量设计和回归模型的建立
    7.4 实证分析
        7.4.1 描述性统计
        7.4.2 拟合优度检验、预测准确性检验和回归分析
8 研究结论与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建议
        8.2.1 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的制定
        8.2.2 健全我国企业经营成果评价体系
        8.2.3 重新认识对管理者的激励,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
        8.2.4 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8.2.5 培育和完善经理人市场
        8.2.6 强化审计委员会职责
        8.2.7 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8.3 研究创新点
    8.4 研究局限性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4)中国保险资金夹层投资的理论分析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概念界定及研究范围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目标和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6 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
第2章 保险资金夹层投资的理论基础
    2.1 作为核心理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2.2 作为重要理论基础的西方主流经济学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保险资金夹层投资的国际视野
    3.1 全球夹层投资市场概况
    3.2 美国
    3.3 欧洲
    3.4 日本
    3.5 国际经验借鉴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保险资金夹层投资的运作实践
    4.1 我国夹层投资市场概况
    4.2 保险资金夹层投资的运作依据
    4.3 保险资金夹层投资的运作模式
    4.4 典型案例
    4.5 发展制约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保险资金夹层投资的博弈分析
    5.1 博弈主体分析
    5.2 博弈模型构建
    5.3 实证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我国保险资金夹层投资的定价分析
    6.1 定价模型构建
    6.2 可转债定价分析
    6.3 次级债定价分析
    6.4 优先股定价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发展我国保险资金夹层投资的对策建议
    7.1 保险资金夹层投资的宏观政策建议
    7.2 保险资金夹层投资的监管建议
    7.3 保险机构夹层投资的策略建议
    7.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5)基于公允价值计量的上市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与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
第一章 相关理论综述
    第一节 公允价值理论
        一、公允价值的基本含义和计量方法
        二、公允价值基本理论
        三、我国公允价值的应用
    第二节 盈余管理理论
        一、盈余管理的含义及特征
        二、盈余管理的动机
        三、公允价值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运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现状
    第一节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第二节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在公允价值计量下的盈余管理现状
        一、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对金融资产盈余管理
        二、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对债务重组盈余管理
        三、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对投资性房地产盈余管理
        四、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对资产减值盈余管理
        五、公允价值与财务报表盈余管理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运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第一节 研究假设及模型
        一、研究假设
        二、模型构建
    第二节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第三节 变量设置
    第四节 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分析
        二、回归分析
        三、相关性分析
    第五节 实证结果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运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第一节 我国上市银行运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的问题
        一、新准则中的公允价值计量会影响上市银行进行盈余管理
        二、上市银行利用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收支进行盈余管理
        三、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上市银行盈余管理的影响不明显
    第二节 我国上市银行运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应对措施
        一、完善政府的监管制度
        二、完善外部监管
        三、加强银行内部的自我管理
    本章小结
结论
附表
参考文献
致谢

(6)初探新会计准则在企业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
二、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工作产生的影响
三、企业落实新会计准则的措施与建议
四、总结

(7)企业债务重组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企业进行债务重组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债务重组不同于破产清偿
    (二)债务重组不同于企业改制
    (三)债务重组不同于产品抵债
二、规范企业债务重组的对策
    (一)进一步规范针对公允价值的确认与计量
    (二)把握现金流量,重视对费用的处理
    (三)完善针对债务重组的法律法规,强化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结语

(8)包容性增长理念下的债务重组会计处理的变革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债务重组准则修订的变化比较
    (一)债务重组定义方面的变化
    (二)债务人的会计处理的变化
    (三)债权人的会计处理的变化
    (四)优缺点
二、新债务重组准则存在的问题
    (一)重组过程中的盈余管理现象严重
    (二)债务重组加重债务人的资金负担
    (三)债权人的债务重组损失认定不够合理
        1.甲公司债权方的会计处理(计量单位万元省略,下同):
        2.乙公司债务方的会计处理:
三、债务重组会计处理的变革设想
    (一)规范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降低盈余管理空间
    (二)分期确认债务人的债务重组收益,减轻债务人的资金负担
    (三)改进债权人债务重组损失的处理方法
        1.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处置核算方法举例
        2.债权方的债务重组核算处理方法的改进

(9)债务重组准则实施的经济后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 债务重组准则的变化分析
二、债务重组准则实施的经济后果分析
    (一) 债务重组准则实施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分析
        1.对资产的影响。
        2.对利润的影响。
        3.对现金流的影响。
    (二) 债务重组准则实施对企业税负的影响分析
        1.对增值税的影响。
        2.对营业税的影响。
        3.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
    (三) 债务重组准则实施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分析
        1.对投资者的影响。
        2.对债务人的影响。
        3.对注册会计师的影响。
        4.对政府相关团体的影响。
三、 海南ST欣龙债务重组案例分析
四、结论

(10)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下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2.1 研究思路
        1.2.2 技术路线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与盈余管理行为的基本理论
    2.1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基本理论
        2.1.1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相关概念
        2.1.2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背景
        2.1.3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动因
        2.1.4 我国会计制度准则国际化发展的历程
    2.2 盈余管理行为的相关理论
        2.2.1 盈余管理行为的内涵
        2.2.2 盈余管理行为的基本理论
        2.2.3 盈余管理行为的经济后果
    2.3 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行为的关系
        2.3.1 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行为之间的非因非果关系
        2.3.2 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行为之间的动态博弈关系
3 相关文献综述
    3.1 国外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相关研究
        3.1.1 盈余管理行为的动机
        3.1.2 盈余管理行为的手段
        3.1.3 盈余管理行为的度量
    3.2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相关研究
        3.2.1 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内在动因
        3.2.2 盈余管理行为存在的外在条件
        3.2.3 盈余管理行为的手段及其识别
    3.3 我国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
        3.3.1 债务重组准则国际趋同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
        3.3.2 资产减值准则国际趋同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
        3.3.3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
4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下的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演进分析
    4.1 “97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下的盈余管理行为分析
        4.1.1 关联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分析
        4.1.2 债务重组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统计分析
    4.2 2001年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分析
        4.2.1 配股动机分析
        4.2.2 保牌动机分析
    4.3 2006年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下的盈余管理行为分析
        4.3.1 新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可借用空间分析
        4.3.2 新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
    4.4 初步结论
5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下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实证分析
    5.1 研究假设与样本选择
    5.2 研究模型的选择
    5.3 实证结果与分析
        5.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3.2 回归分析
        5.3.3 稳定性检验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的新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交易所问询函与审计风险研究 ——以康得新为例[D]. 姚鹭.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3)
  • [2]新债务重组准则下以房抵债的税会处理[J]. 卜繁强. 国际商务财会, 2020(06)
  • [3]基于管理防御视角下的管理者会计政策选择的研究[D]. 陈英. 西安理工大学, 2017(11)
  • [4]中国保险资金夹层投资的理论分析与应用研究[D]. 王颢. 武汉大学, 2017(06)
  • [5]基于公允价值计量的上市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研究[D]. 崔怡滨. 黑龙江大学, 2017(04)
  • [6]初探新会计准则在企业的应用[J]. 陈思. 河北企业, 2016(04)
  • [7]企业债务重组问题研究[J]. 赵艳梅. 经济研究导刊, 2014(16)
  • [8]包容性增长理念下的债务重组会计处理的变革探讨[J]. 王芳.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 [9]债务重组准则实施的经济后果分析[J]. 李文,肖虹梅. 绿色财会, 2013(01)
  • [10]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下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分析[D]. 张露. 南京理工大学, 2012(07)

标签:;  ;  ;  ;  ;  

《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新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